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修订动物生化四版习题集(自编)

修订动物生化四版习题集(自编)

修订动物生化四版习题集(自编)
修订动物生化四版习题集(自编)

第三章蛋白质

一、名词解释

1.简单蛋白

2.结合蛋白

3.氨基酸的等电点

4. 肽键

5. 肽平面

6.二面角

7.蛋白质一级结构

8.蛋白质二级结构

9.超二级结构 10.结构域 11. 蛋白质三级结构 12. 蛋白质四级结构 13. 分子病 15. 蛋白质变性 16.蛋白质的复性

18.盐析 19.盐溶 20.蛋白质的变构效应 21.电泳

二、单项选择题

1.测得某一蛋白质样品的含氮量为 0.40g,此样品约含蛋白质多少克?

A.2.00g

B.2.50g

C.6.40g

D.3.00g

E.6.35g

2.以下哪一种氨基酸不具备不对称碳原子

A.甘氨酸

B.丝氨酸

C.半胱氨酸

D.苏氨酸

E.丙氨酸

3.在生理条件下,下列哪种氨基酸残基的侧链所带的正电荷最多?

A.Cys

B.Glu

C.Lys

D.Thr

E.Ala

4.下列氨基酸不含极性侧链的是

A.丝氨酸

B.苏氨酸

C.亮氨酸

D.酪氨酸

E.半胱氨酸

5.蛋白质分子中维持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A.肽键

B.二硫键

C.酯键

D.氢键

E.疏水键

6.在中性条件下混合氨基酸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A.兼性离子

B.非极性分子

C.带单价正电荷

D.疏水分子

E.带单价负电荷

7.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高级结构决定于:

A.分子中氢键

B.分子中盐键

C.氨基酸组成和顺序

D.分子内部疏水键

E.亚基

8.血清蛋白(PI为4.7)在下列哪种PH值溶液中带正电荷?

A.PH4.0

B.PH5.0

C.PH6.0

D.PH7.0

E.PH8.0

9.蛋白质合成后修饰而成的氨基酸是:

A.脯氨酸

B.胱氨酸

C.赖氨酸

D.蛋氨酸

E.天门冬氨酸

10.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A.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改变

B.氨基酸组成的改变

C.肽键的断裂

D.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

E.蛋白质的水解

11.蛋白质在 280nm 处有最大光吸收,主要是由下列哪组结构引起的?

A.组氨酸的咪唑基和酪氨酸的酚基

B.酪氨酸的酚基和色氨酸的吲哚环

C.酪氨酸的酚基和苯丙氨酸的苯环

D.色氨酸的吲哚环和苯丙氨酸的苯环

E.苯丙氨酸的苯环和组氨酸的咪唑基

12.蛋白质溶液的稳定因素是:

A.蛋白质溶液有分子扩散现象

B.蛋白质在溶液中有“布朗”运动

C.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水化膜和同种电荷

D.蛋白质溶液的粘度大

E.蛋白质分子带有电荷

13.蛋白质变性不包括:

A.氢键断裂

B.肽键断裂

C.疏水键断裂

D.盐键断裂

E.二硫键断裂

14.关于蛋白质等电点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在等电点处蛋白质分子所带净电荷为零

B.等电点时蛋白质变性沉淀

C.不同蛋白质的等电点相同

D.在等电点处蛋白质的稳定性增加

15.维持蛋白质分子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A.氢键

B.二硫键

C.疏水键

D.离子键

E.磷酸二酯键

16.天然蛋白质中不存在的氨基酸是:

A.脯氨酸

B.半胱氨酸

C.蛋氨酸

D.丝氨酸

E.瓜氨酸

17.有一混合蛋白质溶液,各种蛋白质的 PI 为 4.6;5.0;5.3;6.7;7.3。电泳时欲使其中 4 种泳向正极,缓冲液的 PH应该是

A.4.0

B.5.0

C.6.0

D.8.0

E.7.0

18.下列关于蛋白质结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α-螺旋是二级结构的一种

B.无规卷曲是在一级结构基础上形成的

C.只有二、三级结构才能决定四级结构

D.一级结构决定二、三级结构

E.三级结构即具有空间构象

19.使蛋白质和酶分子显示巯基的氨基酸是:

A.赖氨酸

B.半胱氨酸

C.胱氨酸

D.蛋氨酸

E.谷氨酸

20.蛋白质多肽链具有的方向性是:

A.从 5'端到 3'端

B.从 3'端到 5'端

C.从 N断到 C端

D.从 C端到 N端

21.α螺旋每上升一圈相当于氨基酸残基的个数是:

A.4.8

B.2.7

C.3.6

D.3.0

E.2.5

22.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A.L-β氨基酸

B.D-β氨基酸

C.D-α氨基酸

D.L-α氨基酸

E.L,D-α氨基酸

24.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特征是:

A.分子中必定含有辅基

B.靠亚基的聚合和解聚改变生物学活性

C.依赖肽键维系四级结构的稳定性

D.在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多肽链的基础上,肽链进一步折叠、盘曲形成

E.每条多肽链都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活性

25.关于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正确的是:

A.亚基的种类、数目都不定

B.一定有种类相同、而数目不同的亚基数

C.一定有多个相同的亚基

D.一定有多个不同的亚基

26.下列正确描述血红蛋白(Hb)概念是:

A.是含有铁卟啉的单亚基球蛋白

B.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为 S型

C.1个血红蛋白可与 1个氧分子可逆结合

D.血红蛋白的功能与肌红蛋白相同

27.利用分子筛原理来分离蛋白质的技术是:

A.阴离子交换层析

B.阳离子交换层析

C.凝胶过滤

D.亲和层析

E.透析

28.关于蛋白质变构,下列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A.氧对血红蛋白的作用属于正协同效应

B.氧对血红蛋白的作用属于负协同效应

C.氧与血红蛋白结合呈 S型曲线

D.蛋白质变构效应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代谢调节方式之一

29.多肽链中主链骨架的组成是:

A.-CHNOCHNOCHNO-

B. -CαONHαCONHCαONH-

C. - NCCNNCCNNCCN-

D.-CNHOCNHOCNHO-

E.-CNOHCNOHCNOH-

30.下面哪种方法沉淀出来的蛋白质具有生物学活性?

A.重金属盐

B.盐析

C.苦味酸

D.常温下有机溶剂

E.强酸强碱

三、填空题

1.组成蛋白质的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蛋白质中含量相近的元素是_______,其平均含量为_______。

3.氨基酸的种类很多,但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_______种,根据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不同可将其分为以下四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稳定蛋白质构象的次级键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氨基酸在 PI 时以_______离子形式存在,在 PH 大于 PI 的溶液中大部分以_______离子形式存在, 在 PH小于 PI 的溶液中,大部分以_______离子形式存在。

6.在 PH=6.00时将一个丙、精、谷氨酸三种氨基酸的混合溶液进行电泳,移向正极的是_______, 移向负极的是_______,留在原点的是_______。

7.蛋白质由许多_______通过_______形成一条多肽链,在每条多肽链的两端有自由的_______基和自由的_______ 基,这两端分别称为_______末端和_______末端。

8.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构象形式有_______和_______。

9.蛋白质颗粒表面的_______和_______是蛋白质亲水胶体稳定的两个因素。

10.维持蛋白质分子一、二、三、四级结构稳定的主要化学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2.常用的蛋白质沉淀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其中_______和_______法沉淀,可保持蛋白质不变性。

13.由于肽单元上_______原子所连的二个单键的_______,决定了两个相邻肽单元平面的相对空间位置。

14.血红蛋白的氧解离曲线为_______,说明第一个亚基与 O2 结合可_______第二个亚基与 O2 结合,这被称为_______效应。

15.用凝胶过滤分离蛋白质,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在柱中滞留的时间较_______,因此最先流出凝胶柱的蛋白质,其分子量_______。

16.蛋白质可与某些试剂作用产生颜色反应,可用作蛋白质_______和_______分析。常用的颜色反应有_______和_______。

17.蛋白质变性主要是破坏了_______键,使其_______结构遭到破坏,而_______结构未破坏;其_______性质改变,_______丧失。

19.蛋白质在_______nm 处,对紫外光有最大吸收,据此可对蛋白质进行_______。

20.用电泳分离蛋白质时,其移动速率主要取决于蛋白质所带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四、是非题

1.在蛋白质和多肽分子中,连接氨基酸残基的共价键除肽键外,还有就是二硫键。

2.蛋白质在小于等电点的pH溶液中,向阳极移动,而在大于等电点的pH溶液中,将向阴极移动。

3.氨基酸的等电点可以由其分子上解离基团的解离常数来确定。

4.天然蛋白质α-螺旋为右手螺旋。

5.多肽链能否形成α-螺旋及螺旋是否稳定与其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直接有关。

6.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当它的每个亚基单独存在时仍能保持蛋白质原有的生物活性。

7.蛋白质的变性是蛋白质分子立体结构被破坏,因此常涉及肽键的断裂。

8.一般说来,蛋白质在水溶液中,非极性氨基酸残基倾向于埋在分子的内部而不是表面。

9.在每一种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排列顺序都是一定的,而不是随机的。

10.蛋白质变性后溶解度降低,主要是因为电荷被中和及水膜被去除所引起的。

11.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一级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它的三维构象。

12.所有蛋白质都具有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

13.当氨基酸处于等电点状态时,由于静电引力的作用,氨基酸的溶解度最小,容易发生沉淀。

14. 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均为氧载体,前者是一个典型的别构(或变构)蛋白,因而与氧结合过程中呈现协同效应,而后者却不是。

15.天然氨基酸都具有一个不对称a一碳原子。

五、简答与计算题

1.简述蛋白质具有哪些重要功能?

2.按R侧链极性和电荷不同,氨基酸分为几大类?各类分别包括哪些氨基酸?

3. 什么是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维系各级结构的键或力是什么?

4. 蛋白质的a一螺旋结构有何特点?

5.简述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一般步骤。

6.试以血红蛋白为例,论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7.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作用?蛋白质变性后哪些性质会发生改变?

8..沉淀蛋白质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9..凝胶过滤和SDS-PAGE 均是利用凝胶,按照分子大小分离蛋白质的,为什么凝胶过滤时,蛋白质分子越小,洗脱速度越慢,而在SDS-PAGE中,蛋白质分子越小,迁移速度越快?

10..氨基酸分子的平均分子量为120Da。有一个多肽链的分子量是 15120Da,如肽完全以α–螺旋形式存在,试计算该α–螺旋的长度和圈数?

11.某蛋白质多肽链有一些区段为α-螺旋构象,另一些区段为β-折叠构象,该蛋白质分子量为240Kda,多肽外形总长为5.06×

10-5cm,计算多肽链中α-螺旋构象占分子长度的百分之多少?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简单蛋白:仅有蛋白质组成的、结构简单的蛋白质。

2.结合蛋白:在蛋白质分子中除了含有氨基酸成分外,还要有其他的成分的存在,才能保证蛋白质的正常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3.氨基酸的等电点:某一种氨基酸而言,当溶液在某一个特定的pH,氨基酸以两性离子的形式存在,并且其所带的正电荷数与负

电荷数相等,即净电荷为零。在直流电场中,它既不向正极,也不向负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称为这种氨基酸的等电点(pI)。

4.:蛋白质分子中,由前一个氨基酸的-COOH和后一个氨基酸的-NH脱水缩合而成的酰胺键,是蛋白质结构中的主价键。

5. 肽平面(peptide plane):肽链主链的肽键C-N具有双键的性质,因而不能自由的旋转,使连接在肽键上的六个原子共处于

一个平面上,此平面称为肽平面,又称酰胺平面。

6.二面角(dihedral angle):肽平面的连接处为α碳原子。它与相邻的两个参与肽键形成的C和N原子之间的单键可以在一定范

围内转动,Cα-N之间称φ角,在Cα-C之间称ψ角,这就是α-碳原子上的一对二面角。这对二面角决定了相邻肽平面的相对位置。

7.蛋白质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是指多肽链上各种氨基酸残基的种类和排列顺序,也包括二硫键的数目。蛋白质的一级

结构由遗传信息决定,其一级结构决定高级结构。

8.蛋白质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指多肽链主链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盘旋或折叠,形成的周期性构象,维系二

级结构的力是氢键。

9.超二级结构(super secondary structure):在蛋白质中经常存在由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按一定规律组合在一起,形成有规

则的二级结构集合体,充当更高层次结构的构件,超二级结构又称基序或模体(motif)

10.结构域(domain):在较大的蛋白质分子里,一条长的多肽链,在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往往组装成几个相对独立的球状区域,

彼此分开,以松散的单条肽链相连,结构域是大球蛋白分子三级结构的折叠单位。

11. 蛋白质三级结构(tertiary structure):指一条多肽链在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及结构域)的基础上,进一步盘绕、折叠而

成的具有特定肽链走向的紧密球状结构, 或者说三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所有原子和基团在三维空间的排布。

12. 蛋白质四级结构(quaternary structure):多个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的聚合。或者说四级结构指亚基的种类、数目及各个

亚基在寡聚蛋白中的空间排布和亚基之间的相互作用。

13. 分子病(molecular disease)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一级结构的突变,导致蛋白质生物功能的下降或丧失,就会产生疾病。

15. 蛋白质变性(denaturation)是指一些理化因素,破坏了维持蛋白质空间构象的非共价作用力,导致其生物活性的丧失。变性

一般并不引起肽键的断裂,但溶解度降低,可能凝固和沉淀。

16.蛋白质的复性:变性蛋白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重建其天然构象,恢复其生物活性,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复性。

18.盐析:大量中性盐如(NH4)2SO4、Na2SO4、NaCl加入蛋白质溶液中,破坏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因素,使得蛋白质溶解度

降低而沉淀析出的现象。各种蛋白质盐析时需盐浓度及pH不同。

19.盐溶:在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中性盐,如硫酸铵等,会增加蛋白质分子表面的电荷,增强蛋白质分子与水分子的作用,从而使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增大,这种现象称为盐溶。

20.蛋白质的变构效应:在寡聚蛋白分子中,一个亚基,由于与配体的结合,而发生的构象变化,引起相邻其它亚基与配体结合的能

力亦发生改变。这种效应称为蛋白质的变构效应。

21.电泳:在直流电场中,带正电荷的蛋白质分子向阴极移动,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分子向阳极移动,这种移动现象,称为电泳。

二、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C

5.A

6.A

7.C

8.A

9.B 10.D 11.B 12.C 13.B 14.A 15.A 16.E 17.E 18.C 19.B

20.C 21.C 22.D 24.B 25.A 26.B 27. C 28. B 29 B 30.B

三、填空题

1.C H O N

2.N 16%

3.20 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中性极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

4.氢键盐键疏

水键范德华力 5.兼性离子负正 6.谷氨酸精氨酸丙氨酸 7.氨基酸肽键羧基氨基碳氮

8.α-螺旋β-折叠 9.电荷层水化膜 10.肽键氢键疏水键次级键 11.酸碱酶氨基酸

12.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某些酸类沉淀重金属盐沉淀盐析低温有机溶剂 13.α碳自由旋转度 14.S 型促进正

协同 15.长大 16.定性定量茚三酮反应双缩脲 17.次级键空间一级理化生物学活性 19.280 定量测定

20.电荷数量分子量大小分子形状

四、是非题

1.对

2.错

3.对

4.对

5.对

6.错

7.错

8.对

9.对 10.错 11.对 12.错 13.对 14. 对 15. 错

五、简答与计算题

l. 答:蛋白质的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生物催化作用②储存与运输功能③调节作用④运动功能(5)防御功能:免疫球蛋

白能⑥营养功能⑦结构成分(8)作为膜的组成成分⑨参与遗传活动

2. 答:按R侧链极性和电荷不同,分为四大类:(1)不带电荷极性氨基酸:Gly, Ser, Thr, Cys,Thr,Asn,Gln;(2)带负电荷

极性氨基酸: Asp, Glu;(3)带正电荷极性氨基酸: His, Arg, Lys;(4)非极性氨基酸:Ala, Val, Leu, Ile, Pro, Phe, Trp, Met

3.答: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组成和排列顺序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连接一级结构的键是肽键。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主

链原子的局部空间结构,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构象,。氢键是维系二级结构最主要的键。三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主链和侧链原子

的空间排布。次级键维持其稳定, 最主要的键是疏水键。四级结构是指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之间缔合在一起的结构。

其中每条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称为亚基,一般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才有生物学活性。维持其稳定的是次级键, 如氢键、盐键、

疏水键、范德华力等。

4. 答蛋白质的a一螺旋结构特点有:

1)外观似棒状,肽链的主链绕Cα相继旋转一定角度,形成紧密的螺旋,侧链伸向外侧

2)每3.6个氨基酸残基上升一圈,每个氨基酸残基绕轴旋转1000,每圈使轴上升0.54nm(0.15nm/氨基酸残基)。

3)每一个氨基酸残基上的亚氨基氢(N-H)与前面第四个氨基酸残基上的羰基氧(C=O)之间形成链内氢键。

4)大多数天然蛋白质都是右手α-螺旋

5.答:(1).通过对多肽链N-末端和C-末端残基的测定,查明蛋白质分子中多肽链的数目和种类。

(2).通过对二硫键的测定,查明蛋白质分子中二硫键的有无。如有必须拆开。

(3).用裂解点不同的两种裂解方法分别将很长的多肽链裂解为两套较短的肽段。

(4).分别对上述两套肽段中的每一种肽段进行分离提纯,达到很高的纯度。

(5).用自动化蛋白质序列仪测定每一种肽段的氨基酸序列。

(6).应用肽段序列重叠法确定各种肽段在多肽链中的排列次序,即确定多肽链中氨基酸排列顺序。

(7).确定二硫键在多肽链中的位置。

6答:蛋白质的任何功能都是通过其肽链上各种氨基酸残基的不同功能基团来实现的.所以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一旦确定。蛋白质的可能功能也就确定了。血红蛋白的β链中的N末端第六位上的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就会产生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使血红蛋白不能正常携带氧。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比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更大。血红蛋白的亚基本身具有与氧结合的高亲和力,而当四个亚基组成血红蛋白后,其结合氧的能力就会随着氧分压及其他因素的改变而改变,这是由于血红蛋白分于的构象可以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从而影响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这同时也是具有变构作用蛋白质的共同机制。

7.答:蛋白质变性作用是指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蛋白质分子的空间构象被破坏.并导致其性质和生物活性改变的现象,但其一级结构不发生改变。蛋白质变性后会发生以下几方面的变化。①生物活性丧失.②物理性质发生改变③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8..答:沉淀蛋白质的主要方法有:盐析、有机溶剂、重金属盐、生物碱试剂。

(1)加中性盐沉淀蛋白质: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的中性盐[(NH4)2SO4、Na2SO4、Nacl],使蛋白质脱去水化层而聚集沉淀(2)加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破坏水化膜,降低介电常数

(3)加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pH大于等电点时,蛋白质带负电荷,可与重金属离子(Hg2+. Pb2+. Cu2+ 等)结成不溶性沉淀(4)加生物碱试剂沉淀蛋白质:pH小于等电时,蛋白质带正电荷,易与生物碱试剂和酸类的负离子生成不溶性沉淀。

9.[答] 凝胶过滤时,凝胶颗粒排阻Mr较大的蛋白质,仅允许Mr较小的蛋白质进入颗粒内部,所以Mr较大的蛋白质只能在凝胶颗粒之间的空隙中通过,可以用较小体积的洗脱液从层析柱中洗脱出来。而Mr小的蛋白质必须用较大体积的洗脱液才能从层析柱中洗脱出来。SDS- PAGE分离蛋白质时,所有的蛋白质均要从凝胶的网孔中穿过,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受到的阻力也越小,移动速度就越快。

10..解:该多肽共有氨基酸残基数为:15120/120=126个

形成α–螺旋的长度为:126×0.15nm=18.9nm α–螺共有的圈数为:126/3.6=35 圈

11.解:一般来讲氨基酸残基的平均分子量为120Da,此蛋白质的分子量为240 000Da,所以氨基酸残基数为240 000/120=2000个。设有X个氨基酸残基呈α-螺旋结构,则:

X×0.15+(2000-X)×0.36=5.06×10-5×107nm=506nm计算后:X=1019;α-螺旋的长度为1019×0.15=152.9nm答:α-螺旋占蛋白质分子的百分比为:152.9/506=30.22%

第四章核酸化学

一、名词解释:

1.DNA分子的一级结构

2.H-DNA.

3. DNA的三级结构

4. DNA变性

5.增色效应 6.Tm值 7.复性 8.退火 9. 分子杂交10.核酸探针 11.磷酸二酯键 12.碱基互补规律 13.核小体 14. 核苷酸

二、单项选择题

1.组成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A.核糖和脱氧核糖

B.磷酸和核糖

C.含氮碱基

D.单核苷酸

E.多核苷酸

2.DNA的一级结构是指:

A. 单核苷酸通过3' 5'- ,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多核苷酸链

B.核苷酸中核苷与磷酸的连接链

C.磷酸和戊糖的链形骨架

D.DNA分子中碱基通过氢键连接链

E.DNA反向平行的双螺旋链

3.有关复性的正确叙述为:

A.不同的变性 DNA分子在缓慢降温后,都可结合成双链复性

B.核酸热变性后,使其温度缓慢下降,变性的两股单链 DNA可复性

C.变性 DNA的浓度越高,复性越慢

D.热变性 DNA迅速冷却后即可相互结合

E.热变性 DNA迅速降温过程称为退火

4.DNA的解链温度是指

A.DNA开始解链时的温度

B.A260在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

C.A260在达到最大值50%时的温度

D.A280在达到最大值50%时的温度

E.DNA完全解链时的温度

5.Tm值愈高的 DNA分子,其

A.G+C含量愈高

B.A+T含量愈高

C.A+C含量愈高

D.T +C含量愈高C

E.A+C含量愈低

6.关于 DNA和 RNA彻底水解产物的比较,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碱基相同,戊糖不同

B.部分碱基相同,戊糖相同

C.碱基不同,戊糖相同

D.碱基相同,戊糖相同

E.部分碱基相同,戊糖不同

7.下列各 DNA分子中,碱基组成比例各不相同,其中哪种 DNA的 Tm最低

A.A-T 15%

B.G-C 25%

C.G-C占 40%

D.A-T占 80%

E.G-C占 35%

8.核酸溶液在下列哪个波长有最大光吸收?

A.280nm

B.260 nm

C.340nm

D.225nm

E.400nm

9.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A.2',3'-磷酸二酯键

B.3',5'-磷酸二酯键

C.2',5'-磷酸二酯键

D.糖苷键

E.氢键

10.可用于测量生物样品中核酸含量的元素是:

A.碳

B.氢

C.氧

D.氮

E.磷

11.含有稀有碱基比例较多的核酸是:

A.核 DNA

B.线立体 DNA

C.tRNA

D.mRNA

E.rRNA

12关于DNA 碱基组成的规律,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DNA 主要由 A、G、C、U 四种碱基组成

B. A T/C G=A C/G T C A+G/T+C=1 D. D具有种族特异性和器官特异性

13.DNA的二级结构是:

A.α-螺旋

B.β-片层

C.β-转角

D. 超螺旋结构

E. 双螺旋结构

14.核酸在 260nm处有最大光吸收是因为:

A.氢键

B.磷酸二酯键

C.嘌呤和嘧啶环上的共轭双键

D.糖苷键

E.核糖和脱氧核糖的呋喃型环状结构

15关于tRNA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tRNA二级结构呈三叶草形

B.tRNA分子中含有稀有碱基

C.tRNA分子中有一个额外环

D.tRNA的二级结构有二氢尿嘧啶环

E.反密码环上有CCA 三个碱基组成反密码子

16.在 DNA双螺旋结构中,互补碱基配对规律是:

A.A-T,G-U

B.A-T,U-C

C.G-C,T-A

D.A-C,G-T

E.A-G,T-C

17.Watson-Crick的 DNA结构模型是指:

A.三螺旋结构

B.三叶草结构

C.右手双螺旋结构

D.核小体结构

E.左手双螺旋结构

18.维持 DNA双螺旋横向稳定性的力是:

A.碱基堆积力

B.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C.螺旋内侧疏水力

D.二硫键

E.磷酸二酯键

19.关于 B-DNA双螺旋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DNA 分子由两条以糖-磷酸作骨架的双链组成

B.以左手螺旋的方式围绕同一公共轴有规律地盘旋

C.每旋转一周包括 10个碱基对

D.每一螺距为 0.54nm

E.双螺旋表面只有深沟

20.核酸变性会出现下列哪种现象?

A.减色效应

B.增色效应

C.粘度增加

D.失去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

E.分子量发生改变

21.DNA变性是指:

A.分子中磷酸二酯键断裂

B.多核苷酸链解聚

C.DNA分子由超螺旋转变为双螺旋

D.互补碱基之间氢键断裂

E.DNA分子中碱基丢失

22.关于 rRNA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rRNA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 RNA

B.rRNA与核糖体蛋白共同组成核糖体

C.核糖体由易于解聚的大、小两个亚基组成

D.真核细胞的核糖体包括 5S、16S 和 23S 三种 rRNA

E.rRNA 分子中有一些能配对的区域形成局部的双链

23.有关核酶的正确描述是:

A.它是 DNA分子,但具有催化功能

B.它是 RNA分子,但具有催化功能

C.它是位于细胞核内的酶

D.它是专门水解核酸的蛋白质

24.有关 DNA变性,错误的叙述是:

A.变性后生物学活性改变

B.变性后 3',5'-磷酸二酯键破坏

C.变性后理化性质改变

D.氢键破坏成为两股单链 DNA

E.变性后粘度降低,出现高色效应

25.从某细菌中分离的DNA样品内含有15.1% 的腺嘌呤,那么其它碱基的百分含量是:

A.G=34.9%

B.C=15.1%

C.T=34.9%

D.G=69.8%

E.C=30.2%

26.下列哪一种力不参与维持DNA双螺旋的稳定?

A.碱基堆积力

B.互补碱基对间的氢键

C.范德华力

D.磷酸基团上的负电荷与介质中的阳离子之间形成的离子键

E.二硫键

27. 核酸分子杂交可发生在DNA与DNA之间、DNA与RNA之间,那么对于单链DNA5'-GCCTACG-3',可与下列哪一种RNA发生杂交?

A.5'-CGGATGC-3'

B. 5'-CGTAGGC-3'

C. 5'-CGGAUGC-3'

D.5'-CGUAGGC-3'

E. 5'-CGGTUGC-3

28.关于 DNA变性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升高温度是 DNA变性的唯一原因

B.DNA热变性是一种渐进过程,无明显分界线

C.变性必有 DNA分子中共价键断裂

D.核酸变性是 DNA 的独有现象,RNA 无此现象

E.凡引起 DNA 氢键断裂的因素都可使其变性

29.在下列哪一种情况下,互补的两条 DNA单链将会结合成 DNA双链?

A.变性

B.退火

C.加连接酶

D.加聚合酶

E.以上都不是

30.关于 tRNA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tRNA由 70-90余个核苷酸构成

B.tRNA 的 3'-末端都为-CpApAOH,用来接受活化的氨基酸

C.tRNA含有 10%-20%的稀有碱基

D.tRNA分子中有反密码环

E.三叶草型是 tRNA共同的二级结构

三、填空题

1.嘌呤环上的第_________位氮原子与戊糖的第______位碳原子相连形成 _________键,通过这种键相连而成的化合物叫嘌呤核苷;嘧啶环上的第______ 位氮原子与戊糖的第_______位碳原子相连形成__________键,通过这种键相连而成的化合物叫嘧啶核苷。

2.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

3.核酸变性时____________键破坏,而____________结构未破坏。

4.tRNA 的三叶草型结构中,氨基酸臂的功能是____________,反密码环的功能是 ____________。

5.DNA 分子中,两条链通过碱基间的相连,碱基间的配对原则是________对 ______,_______对________。

6.DNA 双螺旋直径为____________nm 双螺旋每隔____________nm 转一圈,约相当于 __________个碱基对。戊糖和磷酸基位于双螺旋____________侧,碱基位于____________ 侧。

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他们之间通过____________键相连。

8.DNA 的二级结构的重要特点是形成结构,此结构的内部是由____________通过 ____________相连而成。

9.tRNA 的三叶草型结构中有____________环,____________环,____________环及 ____________环,还有氨基酸臂。

10.组成核酸的元素中____________的含量比较恒定,约占 ____________,可测 ____________的含量来代表核酸含量。

11.维持 DNA双螺旋结构的力,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2.DNA变性后,刚性减弱,粘度____________,紫外吸收峰____________。

13.DNA 分子中,两条多核苷酸链所含的碱基_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有三个氢键, 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有两个氢键。

四、是非题

1.脱氧核糖核着中的糖环3’位没有羟基。

2.若双链DNA中的一条链碱基顺序为pCpTpGpGpApC,则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为pGpApCpCpTpG.

3.若种属A的DNA Tm值低于种属B,则种属A的DNA比种属B含有更多的A一T碱基对。

4.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均为DNA与组蛋白的复合体。

5. Z型DNA与B型DNA可以相互转变。

6.生物体内,天然存在的DNA分子多为负超螺旋。

7.目前为止发现的修饰核苷酸大多存在于tRNA中。

8.核酸变性或降解时,出现减色效应。

9.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都是蛋自质。

10.毫无例外,从结构基因中的DNA序列可以推出相应的蛋白质序列。

五、简答与计算题

1.DNA的碱基组成的特点。

2.简述DNA右手双螺旋结构特点。

3.简述RNA的类型及其作用。

4.什么叫增色效应?试述变性后出现增色效应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DNA分子的一级结构:指在其多核苷酸链中各个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核苷酸种类,数量以及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2.H-DNA.:当DNA的一段多聚嘧啶核苷酸(或多聚嘌呤核苷酸)组成镜像重复时,可回折产生分子内三螺旋(H-DNA).

3. DNA的三级结构:是指DNA双螺旋通过扭曲或折叠所形成的特定构象。

4. DNA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核酸分子中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松散分开转变为无规则的线团结构,理化性质改变失去原有的生物学活性即称为核酸的变性。

5.增色效应:核酸分子加热变性时,其在260nm处的紫外吸收急剧增加的现象。

6.Tm值:当核酸分子加热变性时,半数 DNA分子解链的温度称为熔解温度,用Tm值表示。

7.复性:变性DNA分开的两条链在适当条件下重新生成双链结构的过程。

8.退火(annealing):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复性的过程。

9. 分子杂交:当两条不同来源的DNA(或RNA)链或DNA链与RNA链之间存在互补顺序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互补配对形成双螺旋分子,这种分子称为杂交分子。形成杂交分子的过程称为分子杂交(molecule hybridization)。

10.核酸探针(nucleic acid probe):能特异性的探测带某一特定序列的DNA或RNA分子的标记核酸分子。

11.磷酸二酯键:核酸分子中,连接核苷酸残基之间的磷酸酯键称为磷酸二酯键。

12.碱基互补规律:在形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中,由于各碱基的大小与结构的不同,使得碱基之间的互补配对只能在G…C(或C…G)和A…T(或 T…A)之间进行,这种碱基配对的规律就成为碱基互补规律(互补规律)。

13.核小体:是真核细胞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核小体由 DNA与组蛋白共同组成。

14. 核苷酸:核苷分子中戊糖的羟基与 1分子磷酸以酯键相连形成的化合物,统称为核苷酸。

二、单项选择题

1.D

2.A

3.B

4.C

5.A

6.E

7.D

8.B

9.B 10.E 11.C 12.C 13.E 14.C 15.E 16.C

17.C 18.B 19.C 20.B 21.D 22.D 23.B 24.B 25.A 26.E 27.D 28.E 29.B 30.B

三、填空题

1.9 1 糖苷键 1 1 糖苷键

2.5'末端帽子结构、3'末端多聚 A尾

3.核小体 4氢一级 5.结合氨基酸辨认密码子5.氢键 A T G C 6. 2 3.4 10 外内 7.单核苷酸 3',5'-磷酸二酯键 8.双螺旋含氮碱氢键

9.二氢尿嘧啶反密码环 TψC 额外 10 P 磷 9-10% 磷 11.氢键碱基堆积力 12.降低升高 13.C G A T

四、是非题

1.×

2.×

3.√

4.×

5. √

6.√

7.√

8.×

9.× 10.×

五、简答与计算题

1.DNA的碱基组成的特点。

1.答:DNA的碱基组成的特点:(1)具有种的特异性;(2)没有器官和组织的特异性;(3)DNA 的碱基组成符合碱基摩尔比例规律;(4)年龄、营养状况和环境的改变不影响DNA的碱基组成。

2.简述DNA右手双螺旋结构特点。

2. 答:DNA右手双螺旋结构特点:

(1)两条链沿着同一根轴平行盘绕,形成右手双螺旋结构。两条链方向相反。

(2)碱基位于螺旋的内侧,磷酸和脱氧核糖基位于螺旋外侧。碱基平面与纵轴垂直,糖环平面与纵轴平行。

(3)螺旋的直径约为2nm,一圈螺旋的高度为3.4nm。沿中心轴每旋转一周有10个核苷酸。碱基平面之间之间的垂直距离0.34nm。(4)双螺旋结构上有两条螺形凹沟。一条大沟(major groove),一条小沟(minor groove)。

(5)两条链依靠彼此碱基之间的氢键结合在一起;碱基按互补原则进行特异的碱基配对: A=T,C= G

3.简述RNA的类型及其作用。

3. 答:三种主要的RNA tRNA rRNA mRNA

(1)mRNA:占细胞中RNA总量的3%-5%,分子量大小不一,不稳定,代谢活跃,更新迅速,是合成蛋白质的模板。

(2)rRNA:细胞中含量最多的RNA,核糖体的组成成分,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3)tRNA:约占细胞中RNA总量的15%。约由75-90个核苷酸组成。蛋白质合成中携带活化的氨基酸

4.什么叫增色效应?试述变性后出现增色效应的原因。

4. 答:核酸变性后,在 260nm处对紫外光的吸光度增加,这一现象称为增色效应。嘌呤和嘧啶环中均含有共轭双键,因此对 260nm 波长的紫外光有最大吸收峰,碱基平时在 DNA 双螺旋的内侧。当 DNA 变性后,氢键破坏,成为两股单链 DNA,在螺旋内侧的碱基暴露出来,故出现增色效应。

第六章生物膜与物质运输(略)

一、名词解释

1.生物膜

2.内在蛋白

3.外周蛋白

4.相变温度

5.简单扩散

6.促进扩散

7.主动运输

二.单项选择题

1.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是

A.磷脂双层二侧各有蛋白质附着

B.磷脂双层二侧各有糖附着

C.磷脂双层为骨架,蛋白质附着于表面或插入磷脂双层中

D.蛋白质为骨架,二层磷脂分别附着于蛋白质的两侧

2.下列哪一种酶或酶系统是位于线粒体内膜

A.脂酰辅酶A合成酶

B.异柠檬酸脱氢酶

C.脂酰辅酶A氧化酶

D.琥珀酸脱氢酶

3.下列哪一项不是单纯扩散的特点

A.不需要任何特异的载体

B.通透速度和浓度梯度成正比

C.通透速度与它们自身的分子大小有关

D.需要消耗能量

4.主动运输与易化扩散不同之处在于

A.需要载体蛋白

B.扩散的速度有饱和现象

C.逆浓度梯度和消耗能量的定向转运

D.不消耗能量使物质顺浓度梯度双向转运

5.Na+/K+-ATP酶是膜内在蛋白,由四个亚基组成

A.3个大亚基(α亚基),1个小亚基(β亚基)

B.2个大亚基(α亚基),2个小亚基(β亚基)

C.1个大亚基(α亚基),3个小亚基(β亚基)

D.4个大亚基(α亚基)

6.钠钾的传送是属于

A.被动传送

B.促进扩散

C.主动传送

D.入胞作用

7.钠钾ATP酶主要存在于

A.线粒体内膜

B.叶绿体膜

C.质膜

D.内质网系膜

E.溶酶体膜

8.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是

A.细胞内容物和细胞环境间的屏障

B.细胞接受处界和其他细胞影响的门户

C.离子进出细胞的通道

D.受体的主要成分

9.要把膜蛋白分子完整地从膜上溶解下来,可以用

A.蛋白水解酶

B.透明质酸酶

C.去垢剂

D.糖苷水解酶

10.物质跨膜主动转运是指转运时

A.不需要ATP

B.需要ATP

C.消耗能量(不单指ATP)

D.需要有负责传送的蛋白质

11.生物膜主要成分是脂与蛋白质,它们主要通过下列哪种化学键相连

A.氢键

B.离子键

C.疏水作用

D.共价键

E.范德华力

12.细胞膜脂双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的形式是

A.仅在内表面

B.仅在外表面

C.仅在两层之间

D..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整个脂质双层三种形式均有

13.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脂质分子的亲水端

A.均朝向细胞膜的内表面

B.均朝向细胞膜的外表面

C.外层的朝向细胞膜的外表面,内层的朝向双分子层的中央

D.都在细胞膜的内外表面

14.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膜是属于

A.主动转运

B.入胞作用

C.单纯扩散

D.吞饮

E.易化扩散

15.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属于

A.主动转运

B.入胞作用

C.单纯扩散

D.吞噬

E.易化扩散

16.人体内O2、CO2和NH3进出细胞膜是通过

A.单纯扩散

B.入胞作用

C.主动转运

D.出胞作用

E.易化扩散

三.填空体(略)

四、是非题

1.脂肪和胆固醉都属脂类化合物,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脂肪酸。

2.所有细胞膜的主动转运,其能量来源是高能磷酸键的水解。

3磷脂和糖脂是构成生物膜脂双层结构的基本物质。

4.生物膜的脂双层基本结构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一代一代传下去、但这与遗传信息无关。

5.生物膜上的脂质主要是磷脂。

6.细胞.质膜上糖蛋白的糖基都位于膜的外侧。

7.细胞膜类似于球蛋白,有亲水的表面和疏水的内部。

8.细胞膜的内在蛋白通常比外周蛋白疏水性强。

9.细胞膜的两个表面(外表面、内表面)有不同的蛋自质和不同的酶。

五、简答题

1.生物膜概念是什么?简述生物膜的功能。

2. 简述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3.简述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要点。

4.简述生物膜的生理意义。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物膜(Bio-membrane):是构成细胞所有膜的总称,包括围在细胞质外围的质膜和细胞器的内膜系统。

2.内在蛋白:有的全部埋于脂双层的疏水区,有的部分嵌在脂双层中,有的横跨全膜.主要靠疏水作用通过某些非极性氨基酸残基与膜脂疏水部分相结合,并且不易溶于水。只有用破坏膜结构的试剂如有机溶剂或去污剂才能把它们从膜中提取出来。

3.外周蛋白:分布于膜的脂双层内外表面,通过极性氨基酸残基以次级键与膜脂极性头部或与内在蛋白的亲水部分结合。比较易于分离,大都能溶于水,可在不破坏膜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温和方法(高离子强度、高pH)分离提取。

4.相变温度是膜脂物理状态互相转变的临界温度。高于相变温度时,膜呈流动的液态,低于相变温度时,膜呈凝固的胶态。

5.简单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单纯的扩散作用,不需借助载体,不消耗能量。

6.促进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顺浓度梯度),不消耗能量,需借助载体蛋白的物质运输。

7.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的穿膜运输,需消耗代谢能,并需专一性的载体蛋白。

二.单项选择题

1. C.

2. D.

3. D.

4. C.

5. B.

6. C.

7. C.

8. A

9. C 10. B. 11. C 12. D 13. D. 14. E. 15. A. 16. A

三.填空体(略)

四、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五、简答题

1.生物膜概念是什么?简述生物膜的功能。

1.答;生物膜是构成细胞所有膜的总称,包括围在细胞质外围的质膜和细胞器的内膜系统。

生物膜的功能:几乎所有的生理活动都与生物膜相关,例如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细胞的分裂、运动、相互识别和通讯,以至肿瘤的发生等。

2.简述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2.答:(1)生物膜的运动。膜的流动性主要是指膜蛋白及膜脂流动性。膜脂的运动有以下几种方式:侧向扩散、翻转运动、旋转运动;膜蛋白的运动:膜蛋白的侧向扩散、膜蛋白的旋转运动;(2)膜脂的流动性与相变。相变温度是膜脂物理状态互相转变的临界温度。高于相变温度时,膜呈流动的液态,低于相变温度时,膜呈凝固的胶态;(3)膜质双层的不对称性:膜脂分布的不对称性、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糖链分布的不对称性。

3.简述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要点。

3.答:要点:(1)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是脂质双层,蛋白质或镶嵌在膜上或结合在膜的表面,膜上的寡糖链总是指向膜的胞外一侧.(2)膜上的成分是运动的,随温度变化,脂质双层呈液晶态或凝胶态.(3)脂质双层的组成成分呈不对称分布

4.简述生物膜的生理意义。

4.答:生物膜的生理意义:(1).维持细胞的容积、形态、渗透压、电解质的浓度,为细胞的生理活动提供适宜的环境;(2)从环境摄取营养物质,向环境排出代谢废物。

第七章生物催化剂——酶

一、名词解释:

1.酶 2.酶的专一性 3.酶活性 4.比活性 5.辅酶 6.辅基 7.全酶8.多酶复合体 9.酶的活性中心 10.必需基团

11. 酶原的激活 12.同工酶 13.Km 14.酶的最适pH 15.酶的最适温度 16.酶的抑制剂 17不可逆抑制 18:可逆抑制作用19.竞争性抑制 20.非竞争性抑制 21.别构效应 22.共价调节

二、单项选择题

1.酶的活性中心是指

A.结合抑制剂使酶活性降低或丧失的部位

B.结合底物并催化其转变为产物的部位

C.结合别构剂并调节酶活性的部位

D.结合激动剂使酶活性增高的部位

E.酶的活性中心由催化基团和辅酶组成

2.生物素缺乏时,影响下列哪一个酶的活性:( )

A.丙酮酸脱氢酶

B.丙酮酸激酶

C.丙酮酸羧化酶

D.苹果酸酶

3.酶促反应中,决定反应专一性的是:

A.酶蛋白

B.辅酶或辅基

C.底物

D.金属离子

E.变构剂

4.酶加速化学反应的根本原因是:

A.降低底物的自由能

B.降低反应的自由能变化

C.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降低产物的自由能

E.生物体内有良好的调节系统

5.竞争性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具有下列的哪些特性:

A.Km↓,Vm↑

B.Km不变,Vm↑

C.Km↑,Vm↑

D.Vm↓,Km↓

E.Vm不变,Km↑

6.Km值与底物亲合力大小关系是:

A.Km值越小,亲合力越大

B.Km值越大,亲合力越大

C.Km值的大小与亲合力无关

D.Km值越小,亲合力越小

7.酶的辅酶是

A.与酶蛋白结合紧密的金属离子

B.分子结构中不含维生素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C.在催化反应中不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

D.在反应中作为底物传递质子,电子或其它基团

E.与酶蛋白共价结合成多酶体系

8.关于同工酶

A.它们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

B.它们的分子结构相同

C.它们的理化性质相同

D.它们催化不同的化学反应

9.含有维生素PP的是:( )

A.辅酶Ⅰ

B.辅酶Ⅱ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0.磺胺类药物的类似物是:

A.四氢叶酸

B.二氢叶酸

C.对氨基苯甲酸

D.叶酸

E.嘧啶

11.酶原所以没有活性是因为:

A.酶蛋白肽链合成不完全

B.活性中心未形成或未暴露

C.酶原是普通的蛋白质

D.缺乏辅酶或辅基

E.是已经变性的蛋白质

12.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是:

A.苹果酸

B.丙酮酸

C.延胡索酸

D.柠檬酸

E.丙二酸

13.使酶原激活的主要途径是:

A.化学修饰

B.亚基的聚合与解离

C.别构激活

D.翻译后加工

E.水解一个或几个特定的肽键

14.哺乳动物有几种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E.6种

15.以焦磷酸硫胺素为辅酶的是:( )

A.氨基酸脱羧酶

B.谷氨酸脱氢酶

C.丙酮酸氧化脱羧酶

D.转氨酶

16.关于 Km值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是当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B.是当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酶浓度

C.是指酶—底物复合物的解离常数

D.与底物的种类无关

E.与温度无关

17.有关酶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因此蛋白质都有催化活性

B.体内具有催化作用的物质都是核酸

C.酶是由活细胞内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D.酶能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E.酶只能在体内起催化作用

18.在生理条件下,下列哪种氨基酸可为多种酶活性中心提供酸碱催化基团?

A. Asp

B. Glu

C. Lys

D. Ser

E. His

19.作为辅助因子的金属离子不起作用的是

A.作为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参与催化反应

B.作为抑制剂,使酶促反应速度减慢

C.作为连接酶与底物的桥梁,便于酶发挥作用

D.稳定酶的空间结构所必需

20.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不包括

A.底物浓度

B.酶的浓度

C.产物浓度

D.温度和 PH值

E.激活剂和抑制剂

21.酶的特征性常数是以下哪项

A.Vmax

B.最适 PH

C.最适温度

D.Tm

E.Km

22.酶受非竞争性抑制时动力学参数表现为:

A.Km↑,Vmax不变

B.Km↓,Vmax↓

C.Km 不变,Vmax↓

D.Km↓,Vmax 不变

E.Km↓,Vmax↓

23.酶促反应的初速率:

A.与[E]成正比

B.与[S]无关

C.与[I]成正比

D.与K m成正比

E.与温度成正比

24.在一个简单的米氏酶促反应中,当[S] ﹤﹤K m 时:

A.反应速率难以测定

B.反应速率最大

C.增加酶浓度,反应速率显著变大

D.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

25.同工酶正确的是

A.催化功能不同,理化和免疫学性质相同

B.催化功能和理化性质相同

C.同一种属一种酶的同工酶 Km值不同

D.同工酶无器官特异性

E.同工酶是有相同基因编码的多肽链

26.关于酶原及其激活,正确叙述是

A.酶原无活性是因为酶蛋白肽链合成不完全

B.酶原无活性是因为缺乏辅酶和辅基

C.体内的酶在初分泌是都是以酶原形式存在

D.酶原激活过程是酶活性中心形成与暴露的过程

27.对可逆性抑制剂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使酶变性的抑制剂

B.抑制剂与酶共价结合

C.抑制剂与酶非共价结合

D.抑制剂与酶共价结合后用透析等物理方法不能解除抑制

E.抑制剂与酶的变构基团结合,使酶的活性降低

28.酶分子中能使底物转变成产物的基团是

A.调节基团

B.结合基团

C.催化基团

D.亲水基团

E.酸性基团

29.己糖激酶以葡萄糖为底物时,Km=1/2[S], 其反应速度(V)是 Vm的

A.67%

B.50%

C.9%

D.33%

E.15%

30.以下关于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正确描述的是

A.抑制剂与底物结构均相似

B.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

C.增加底物浓度可使抑制逆转

D.Km不变,Vm降低

E.Km降低,Vm降低

三、填空题

1.酶的专一性可分为_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__。

2.全酶必须由______和________ 相结合才有活性,前者作用是____________ ,后者作用是 ____________。

3.米氏方程是说明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11.酶作为催化剂加速化学反应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竞争性抑制剂与_______结合时,对 Vm的影响______ ,对 Km的影响___________。

6.关于 Km的叙述

(1)米氏常数 Km是一种______ 常数,它只与_______ 有关,而与______无关。

(2)不同酶的 Km 值______ ,同一种酶有不同底物时,Km 值______ ,其中 Km 值最小的底物是___________ 。

(3)1/Km可近似地表示_________,1/Km越大,则__________。

(4)同工酶各自对同一种底物的 Km值__________。

7.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底物结合, ________ 催化底物生成产物。还有一些必需基团位于酶的______以外部位。

8.无活性状态的酶的前身物质称为 ___________,其转化成有活性的酶的过程称为_________。

9.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

10.可逆性抑制剂与酶蛋白通过__________ 结合,能用_________ 法将其除去。

四、是非题

1.酶是生物催化剂,只能在体内起催化作用。

2. NADP+是烟酰胺腺嘌呤核苷酸的简称,是维生素PP的辅酶形式。

3.已知的生物催化剂都是具蛋白质性质的酶。

4.竞争性抑制剂不改变酶促反应的最大速度。

5.几乎所有酶的Km值随酶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6.同工酶可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所以结构相同。

7.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8.一种酶蛋白只能与一种辅助因子结合而成为特定的酶分子。

9.酶的催化效率极高,因为它能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11.最适温度不是酶的特征物理常数。

12.凡抑制剂都能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而使酶的催化活性降低。

13.酶活力指酶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的能力。

14. 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D3。

五、简答与计算题

1.简述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共同性质及其特性

2.什么是全酶、酶蛋白和辅助因子,在酶促反应中各起什么作用?

3.试述辅基与辅酶有何异同?

4.酶的必需基团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作用

5.用竞争性作用的原理解释磺胺药抑菌作用机制。

6.简述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和.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

7. 简述米氏常数Km的物理意义。

8.称取25mg蛋白酶粉配制成25ml酶溶液,从中取出0.1ml酶液,以酪蛋白为底物,用Folin-酚比色法测定酶活力,得知每小时产生1500μg酪氨酸。另取2ml酶液,测得蛋白氮为0.2mg,若以每分种产生lμg酪氨酸的酶量为1个活力单位计算,求出:①每m1酶液中所含蛋白质量及活力单位;②比活力;③l克酶制剂的总蛋白及总活力。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酶:是生物催化剂,是活细胞合成的具有高度催化效率和高度特异性的一类具有活性中心和特殊构象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和核酸。

2.酶的专一性:酶对于底物和反应类型有严格的选择性。一般地说,酶只能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学底物,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这就是酶的所谓的高度专一性。

3.酶活性:指的是酶的催化能力,用反应速度来衡量,即单位时间里产物的增加或底物的减少。

4.比活性(specificity of enzyme ):指的是每毫克酶蛋白所具有的酶活性单位数。比活性 = 活性单位数/酶蛋白重量(mg),

比活性反映了酶的纯度与质量。

5.辅酶 (coenzyme):与酶蛋白结合疏松,辅酶通常与酶蛋白非共价相连,可用透析或超滤的方法除去。

6.辅基 (prosthetic group):与酶蛋白结合紧密,辅基通常与酶蛋白共价相连,不能用透析或超滤的方法除去。

7.全酶:有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称为“全酶”,即全酶=酶蛋白+辅助因子。

8.多酶复合体:由多个功能上相关的酶彼此嵌合而形成的复合体。它可以促进某个阶段的代谢反应高效、定向和有序地进行。

9.酶的活性中心(active site):酶蛋白分子中能与底物特异结合并发挥催化作用,将底物转变为产物的部位。

10.必需基团:是指直接参与对底物分子结合和催化的基团以及参与维持酶分子构象的基团。

11. 酶原的激活(zymogens activation):有些酶在刚生成或初分泌时是没有活性的酶的前体叫酶原,在合适的条件下和特定的部位,无活性的酶原向有活性的酶转化的过程

12.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学性质等不同的一组酶。

13.Km:是反应最大速度一半时所对应的底物浓度,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14.酶的最适pH:只有在特定的 pH 下,酶、底物和辅酶的解离状态,最适宜它们相互结合,并发生催化作用,从而使酶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这个 pH 称为酶的最适 pH。

15.酶的最适温度:使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的温度被称为最适温度。动物体内各种酶的最适温度一般在37~40℃。

16.酶的抑制剂(inhibitor):凡能使酶的活性下降而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物质

17不可逆抑制(irreversible inhibition):抑制剂与酶反应中心的活性基团以共价形式结合,从而抑制酶活性。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不能除去抑制剂使酶活性恢复。

18:可逆抑制作用(reversible inhibition):抑制剂与酶蛋白以非共价方式结合,引起酶活性暂时性丧失。抑制剂可以通过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被除去,并且能部分或全部恢复酶的活性。

19.竞争性抑制:因具有与底物相似的结构,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与酶形成可逆的EI复合物,减少的酶与底物结合的机会,使酶的反应速度降低的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可通过增加底物浓度来解除。

20.非竞争性抑制:与酶的活性中心以外的集团结合,形成EI或ESI复合物,不能进一步形成E和P,使酶反应速度减低的抑制作用。不能通过增加底物浓度的方法来解除。

21.别构效应(allosteric effect):细胞内一些代谢物能与某些酶分子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部位以非共价键可逆结合,使酶构象发生改变并影响其催化活性,进而调节代谢反应速率,这种现象为变构调节这种现象称为

22.共价调节:酶蛋白肽链上的某些残基侧链在另一组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活性改变,调节酶的活性。

二、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C

5.E

6.A

7.D

8.A

9.C 10.C 11.B 12.E 13.E 14.D 15. C 16.A 17.C 18.E 19.B 20.C

21.E 22.C 23.A 24.D 25.C 26.D 27.C 28.C 29.A 30.D

三、填空题

1.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立体异构专一性

2.酶蛋白辅助因子决定反应的特异性决定反应的种类与性质

3.底物浓度反应速度

4.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5.酶(E)不变增大

6.①酶的特征性酶的性质酶浓度②不同也不同酶的最适底物③酶对底物亲和力的大小酶对底物的亲和力越大④不同

7.催化基团结合基团结合基团催化基团活性中心

8.酶原酶原的激活

9.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 PH 激动剂抑制剂 10.非共价键透析

四、是非题

1.错

2.错

3.错

4.对

5.错

6.错

7.对

8.对

9.错11.对 12.错 13.对 14.对

五、简答与计算题

1.简述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共同性质及其特性

1.答:它遵守一般催化剂的共同性质:(1)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质和量的改变;(2)只能促进热力学上允许进行的反应,只能加速可逆反应的速率,而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点;(3)酶和一般催化剂都是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而使反应速率加快。

酶不同于一般催化剂的特点:(1)高效性(2)专一性: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立体专一性(3)酶的不稳定性(容易变性)(4)酶活性的可调节性

2.什么是全酶、酶蛋白和辅助因子,在酶促反应中各起什么作用?

2.答:全酶是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组成的结合酶,酶蛋白是全酶的蛋白质部分,与特定的底物结合,决定反应的专一性。辅助因子是和酶蛋白结合的金属离子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金属离子的作用有①稳定酶分子的构象②连接酶与底物的桥梁③降低反应中静电斥力④作为酶催化中心的必需基团参与催化反应⑤传递电子;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作用是参与酶的催化过程,在反应中传递电子质子和一些基团。

3.试述辅基与辅酶有何异同?

3.答:不同点:即它们与酶蛋白结合的牢固程度不同。在酶的辅助因子当中把那些与酶蛋白结合比较牢固的,用透析法不易除去的小分子有机化名物,称为辅基;把那些与酶蛋白结合比较松弛,用透析法可以除去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称为辅酶。

相同点:它们都是有机小分子,在酶的催化反应中都起着传递电子、原子、和某些化学基团的作用。

4.酶的必需基团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作用

4.答:酶的必需基团有活性中心以内必需基团和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需基团。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有催化基团和结合基团。结合基团与底物分子结合;催化基团使底物分子不稳定,并最终转变为产物。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需基团为维持酶分子活性中心空间构象所必需。

5.用竞争性作用的原理解释磺胺药抑菌作用机制。

5.答:磺胺药抑菌作用机制是酶竞争性抑制作用原理。磺胺类药物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是因为这些细菌的生长需要利用对氨基苯甲酸合成二氢叶酸,而磺胺类药物的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极其相似,可竞争性的抑制细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防碍了二氢叶酸的合成,由于这些细菌只能利用二氢叶酸合成四氢叶酸,而不能直接利用叶酸,所以对氨基苯磺胺可造成四氢叶酸的缺乏而影响核酸的合成,从而影响细菌的生长繁殖。

6:简述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和.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

6.答:(1)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竞争酶的活性中心,抑制剂与酶结合后,酶与底物亲和力减小,增加底物浓度可以减轻抑制,可以达到原来的最大反应速度,Km变大,Vmax不变。

(2)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抑制剂与底物结构无相似之处,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需基团结合,抑制剂与酶结合后不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增加底物浓度不能解除抑制,也不能达到原来的最大速度,Vmax 下降,Km不变。

7.简述米氏常数Km的物理意义。

7.答:Km是当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Km是酶的特征常数之一,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与酶的浓度无关。米氏常数的意义:1.Km值近似表示酶与底物之间的亲和程度:Km值大表示亲和程度小,酶的催化活性低; Km值小表示亲和程度大,酶的催化活性高。Km值最小的底物一般称为该酶的最适底物或天然底物;2.Km可以帮助推断某一反应的方向和途径: Km值最小的底物指示的反应的方向为优势方向. 3. 有助于寻找代谢过程的限速步骤:Km值最大的酶为限速酶. 4. 判断在细胞内酶的活性是否受到抑制. 5.判断抑制剂是竞争性抑制剂或是非竞争性抑制剂

8.称取25mg蛋白酶粉配制成25ml酶溶液,从中取出0.1ml酶液,以酪蛋白为底物,用Folin-酚比色法测定酶活力,得知每小时产生1500μg酪氨酸。另取2ml酶液,测得蛋白氮为0.2mg,若以每分种产生lμg酪氨酸的酶量为1个活力单位计算,求出:①每m1酶液中所含蛋白质量及活力单位;②比活力;③l克酶制剂的总蛋白及总活力。

8.提示:①蛋白质与氮的换算系数为6.25,因此2ml为0.2mgN,1ml为0.1mg×6.25。

0.1ml酶液每小时产生1500酪氨酸,则1ml每分钟产生15000/60=250单位

②0.625mg含有250单位,则1mg含有250/0.625=400

③25mg蛋白粉配成25ml酶液,1ml中含有0.625mg蛋白质,则1mg蛋白酶粉含有0.625mg蛋白质,1000mg蛋白酶粉含有625mg蛋白质,1g含有0.625g蛋白质。

第八章糖代谢

一、名词解释:

1.糖原 2糖酵解 3糖有氧氧化 4.柠檬酸循环 5.糖的异生作用 6.磷酸戊糖途径

二、单项选择题

1.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所需能量一半以上来源于:

A.糖

B.脂

C.蛋白质

D.DNA

E.RNA

2.糖类最主要的生理功能是:

A.供能

B.支持作用

C.软骨的基质

D.细胞膜的成分

E.免疫作用

3.人体内无氧酵解的终产物是:

A.丙酮

B.丙酮酸

C.丙酸

D.乳酸

E.乙醇

4.糖原分子中的一个葡萄糖残基经酵解生成乳酸时净生成多少个 ATP?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E.5个

A.2

B.3

C.4

D.5

E.6

5.下列酶促反应中,与 CO2 无关的反应是

A.柠檬酸合酶反应

B.丙酮酸羧化酶反应

C.异柠檬酸脱氢酶反应

D.α–酮戊二酸脱氢酶反应

E.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反应

6.下列哪种酶直接参与底物水平磷酸化

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B.α–酮戊二酸脱氢酶

C.琥珀酸脱氢酶

D.磷酸甘油酸激酶

E.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7.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不包括

A.FAD

B.NAD+

C.生物素

D.辅酶 A

E.硫辛酸

8.在下列反应中,经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能产生 ATP最多的步骤是

A.苹果酸→草酰乙酸

B.琥珀酸→苹果酸

C.α–酮戊二酸→琥珀酸

D.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E.柠檬酸→异柠檬酸

9.与糖异生无关的酶是

A.醛缩酶

B.烯醇化酶

C.果糖二-磷酸酶

D.丙酮酸激酶

E.硫酸己糖异构酶

10.与糖酵解无关的酶是

A.己糖激酶

B.烯醇化酶

C.醛缩酶

D.丙酮酸激酶

E.硫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11.下列哪种酶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中都有催化作用

A.丙酮酸激酶

B.丙酮酸羧化酶

C.果糖二-磷酸酶-1

D.己糖激酶

E.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12.在人体的大部分组织细胞内,糖氧化的主要方式是:

A.糖的有氧氧化

B.糖酵解

C.磷酸戊糖途径

D.糖原合成

E.糖异生

13.1 分子乙酰 CoA 经三羧酸循环可生成多少分子 ATP?

A.12分子

B.10分子

C.14分子

D.16分子

E.18分子

14.1 分子葡萄糖在肝脏彻底氧化净生成多少分子 ATP?

A.34分子

B.36分子

C.32分子

D.40分子

E.42分子

15.下列哪种反应为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A.丙酮酸→乙酰 CoA

B.草酰乙酸+乙酰 CoA→柠檬酸

C.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D.琥珀酰 CoA→琥珀酸

E.延胡索酸→苹果酸

16.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

A.己糖激酶

B.葡萄糖激酶

C.糖原合成酶

D.UDPG-焦磷酸化酶

E.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17.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

A.葡萄糖磷酸变位酶

B.磷酸化酶

C.分支酶

D.葡萄糖-6-磷酸酶

E.脱支酶

18.每分子葡萄糖在糖酵解和有氧氧化时彻底氧化净生成的ATP分子数最近的比值是

A、1:5

B、1:10

C、1: 15

D、1:20

E、1:25

19.饥饿时,肝脏内下列哪一途径的酶活性增强?

A.磷酸戊糖途径

B.糖异生途径

C.脂肪合成途径

D.糖酵解途径

E.糖原合成作用

20.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糖异生的原料?

A.乳酸

B.生糖氨基酸

C.甘油

D.α-酮戊二酸

E.乙酰辅酶 A

21.有关戊糖磷酸途径的正确概念是

A.可生成NADH+H+,供机体能量需要

B.可生成NADPH+H+ ,通过电子传递链可产生ATP

C.可生成NADPH+H+ ,供合成代谢需要

D.饥饿时葡萄糖经此途径代谢增加

22.三羧酸循环中草酰乙酸的补充主要来自

A.丙酮酸的羧化反应

B.苹果酸的加氢反应

C.葡萄糖转氨基后产生

D.乙酰辅酶 A羧合产生

23.三羧酸循环中催化氧化脱羧的酶是

A.异柠檬酸脱氢酶

B.顺乌头酸酶

C.苹果酸脱氢酶

D.延胡索酸酶

E.琥珀酸脱氢酶

24.三羧酸循环一周,有几次脱氢反应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E.5次

25.三羧酸循环中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的酶是

A.异柠檬酸脱氢酶

B.顺乌头酸酶

C.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D.延胡索酸酶

E.琥珀酸辅酶 A合成酶

26.人体活动主要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A.ATP

B.GTP

C.脂肪酸

D.糖

E.磷酸肌酸

27.关于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

B.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C.为其他合成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

D.生成的草酰乙酸是各种非糖物质转变为糖的重要枢纽点

E.三羧酸循环本身即是释放能量﹑合成 ATP最重要的地点

28.合成糖原时,葡萄糖基的直接供体是

A.CDPG

B.UDPG

C.GDPG

D.1- 磷酸葡萄糖

E.6-磷酸葡萄糖

29.下列化合物异生成葡萄糖是消耗 ATP最多的是

A.2分子甘油

B.2分子乳酸

C.2分子谷氨酸

D.2分子草酰乙酸

E.2 分子琥珀酸

30.下列哪条途径与核酸合成密切相关

A.糖酵解

B.糖异生

C.糖原合成

D.磷酸戊糖途径

E.三羧酸循环

三、填空题

1.肌肉不能补充血糖的原因是缺乏_________。

2.糖酵解过程的全部反应在细胞的________中进行。

3.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

4.糖酵解途径中唯一一次脱氢反应由_____ 催化,脱下的氢由____________ 接受。

5.糖酵解的终产物是__________。

6.1 分子葡萄糖经糖酵解可生成_________ 分子 ATP ,糖原的一个葡糖糖残基经糖酵解可生成 ______ 分子 ATP。

7.丙酮酸脱氢酶系由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 三种酶组成。

8.丙酮酸脱氢酶系的辅助因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

9.三羧酸循环中有_______ 次脱氢和________ 次脱羧反应,生成_________ 分子 NADH 和 ________ 分子 FAD2H。

10.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有 ________ 、 ________和 __________ 。

11.1分子葡萄糖氧化生成 CO2 和 H2O时,净生成_______或________ ATP。

12.葡萄糖 6-磷酸在磷酸葡糖糖变位酶催化下进入 _________ 合成途径,在葡糖糖-6-磷酸酶作用下生成_________ ,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催化下进入 __________通路,在磷酸己糖异构酶作用下进入糖酵解途径。

13.催化糖异生中丙酮酸羧化支路的酶有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四、是非题

1.葡萄糖激酶对葡萄糖的专一性强,亲和力高,主要在肝脏用于糖原合成。

2.ATP是果糖磷酸激酶(PFK)的别构抑制剂。

3.肝脏磷酸果糖激酶(PFK)还受到2,6-二磷酸果糖的抑制。

4.L型(肝脏)丙酮酸激酶受磷酸化的共价修饰,在相应的蛋白激酶作用下挂上磷酸基团后降低活性。

5.沿糖酵解途径简单逆行,可从丙酮酸等小分子前体物质合成葡萄糖。

6.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1,6-二磷酸果糖,需要磷酸己糖异构酶及磷酸果糖激酶催化。

7.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之一,酵解途径和三羧酸循环都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8.糖酵解反应有氧无氧均能进行。

9.三羧酸循环可以产生NADH+H+和FADH2,但不能直接产生ATP。

10.所有来自戊糖磷酸途径的还原能都是在该循环的前三步反应中产生的。

11.每分子葡萄糖经三羧酸循环产生的ATP分子数比糖酵解时产生的ATP多一倍。

12. 在缺氧的情况下,丙酮酸还原成乳酸的意义是使NAD+再生。

五、简答题

1. 简述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2.简述糖酵解途径的生理意义及其限速酶。

3.简述糖原分解的过程(结合反应的关键酶)。

4.简述柠檬酸循环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5.简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6.简述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7.结合激素的作用机制,说明肾上腺素如何通过对有关酶类的活性的复杂调控,实现对血糖浓度的调控。

8.什么是糖的有氧氧化?有氧氧化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糖原: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带有分支的高分子多糖类化合物。直链部分借α-1,4-糖苷键连接,其支链部分则借α-1,6-糖苷键而形成分支。糖原是一种无还原性的多糖。

2糖酵解:也称EMS途径,是指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生成乳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糖有氧氧化:有氧条件下,葡萄糖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并伴有能量释放的过程

4.柠檬酸循环:又称三羧酸循环,是指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氧化生成的乙酰辅酶A通过与草酰乙酸生成柠檬酸,进入循环被氧化分解为一碳的 CO2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循环过程。该循环首先由英国生化学家 Hans Krebs发现,故又称 Krebs循环。

5.糖的异生作用:非糖物质可以通过糖代谢途径中的某个代谢中间产物沿着糖的分解途径逆转转变成葡萄糖或糖原。

6.磷酸戊糖途径:是指糖从6–磷酸葡萄糖开始,不经过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直接将其分解为核糖(5碳糖),同时将能量以一种还原力的形式贮存下来,供机体生物合成时使用。

二、单项选择题

1.A

2.A

3.D

4.C

5.A

6.D

7.C

8.C

9.D 10.E 11.E 12.A 13.B 14.C 15.D 16.C

17.B 18.C 19.B 20.E 21.C 22.A 23.A 24.D 25.E 26.A 27.E 28.B 29.B 30.D

三、填空题

1.葡萄糖-6-磷酸酶

2.细胞液

3.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或葡糖糖激酶)

4.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NAD

5.乳酸

6.2 3

7.丙酮酸脱氢酶,硫辛酸乙酰转移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8.TPP FAD NAD 硫辛酸辅酶 A 9.4 2 3 1 10.异柠檬酸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柠檬酸合酶

11.36 38 12.糖原葡萄糖磷酸戊糖糖酵解 13.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四、是非题

1.错

2.对

3. 错

4. 对

5. 错

6. 对

7. 错

8. 对

9. 对 10. 对 11. 错 12. 对

五、简答题

1. 简述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1.来源:①食物中葡萄糖的消化吸收②肝糖原的分解③非糖物质(如氨基酸、甘油等)的糖异生。去路:①氧化供能②合成糖原③转变为非糖物质和其他的糖。(4)当血糖含量超过肾糖阈时,部分葡萄糖会随尿排出。

2.简述糖酵解途径的生理意义及其限速酶。

2.答:糖酵解途径的生理意义:(1)缺氧情况下,如机体缺氧、剧烈运动等,能迅速获得能量。(2)少数组织,即使不缺氧也常由糖酵解提供部分能量,如红细胞、神经和骨髓等代谢极为活跃。(3)在某些病理情况下,临床上大失血等情况下,由于机体不能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糖酵解增强。糖酵解途径的限速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

3.简述糖原分解的过程(结合反应的关键酶)。

3.答:首先,磷酸化酶催化糖原磷酸解,产生 1–磷酸葡萄糖。从糖原非还原性末端开始,依次移去葡萄糖,但到距分枝点还剩 4个葡萄糖残基时,此酶失去作用。此时,转移酶将3个为一组葡萄糖残基从外面的分枝转移至靠近糖原核心的分枝上。余下的一

个以α–1,6–糖苷键连接的葡萄糖,在脱枝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游离的葡萄糖。这样,在磷酸化酶、转移酶和脱枝酶的配合作用下,糖原分子由原来的分枝结构逐渐转变为线型结构,分枝逐步减少,最后分解为1–磷酸葡萄糖和少量游离的葡萄糖。4.简述柠檬酸循环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4.答:三羧酸循环的要点:(1)TAC 中有 4 次脱氢、2 次脱羧及 1 次底物水平磷酸化。(2)TAC 中有 3 个不可逆反应、3个关键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柠檬酸合酶)。

柠檬酸循环生理意义:(1)柠檬酸循环主要的功能就是供能。(2)柠檬酸循环不仅是脂肪和氨基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还是糖、脂肪、蛋白质及其它有机物质互变、联系的枢纽。(3)柠檬酸循环中的许多中间代谢产物可以转变为其它物质。5.简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5.答:(1)NADPH是生物合成(如脂肪酸、胆固醇等的生物合成)中的供氢体,NADPH还可维持红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含量。(2)5–磷酸核糖是生物体合成核苷酸和核酸的原料。(3)磷酸戊糖途径与糖有氧分解及糖无氧分解相互联系。

6.简述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6.答:(1)葡萄糖异生最重要的生理意义是在体内葡萄糖来源不足时,利用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2)就是有利于乳酸的利用。(3)协助氨基酸代谢,使氨基酸转变为糖。

7.结合激素的作用机制,说明肾上腺素如何通过对有关酶类的活性的复杂调控,实现对血糖浓度的调控。

7. 答:人体饥饿时,血糖浓度较低,促进肾上腺素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活化了邻近的G蛋白,后者使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AC)活化,活化的AC催化ATP环化生成cAMP,cAMP作为激素的细胞内信号(第二信使)活化蛋白激酶

A(PKA),PKA可以催化一系列的酶或蛋白的磷酸化,改变其生物活性,引起相应的生理反应。一方面,PKA使无活性的糖原磷酸化酶激酶磷酸化而被活化,后者再使无活性的糖原磷酸化酶磷酸化而被活化,糖原磷酸化酶可以催化糖原磷酸解生成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另一方面,PKA使活性的糖原合成酶磷酸化而失活,从而抑制糖原合成,也可以使血糖浓度升高。

8.什么是糖的有氧氧化?有氧氧化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8.答案: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是糖分解代谢的主要方式,大多数组织从有氧氧化获得能量。有氧氧化有三个阶段

①葡萄糖→丙酮酸在胞液中进行,与酵解途径相同②丙酮酸→乙酰CoA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催化下,氧化脱羧形成乙酰CoA。③三羧酸循环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经一系列反应的循环过程,生成CO2和H2O。

第九章生物氧化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氧化

2..呼吸链 3.底物水平磷酸化 4.氧化磷酸化 5. 能荷 6.磷氧比(P/O) 7.解偶联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

1.呼吸链中,不与其他成分形成蛋白复合体的是:

A.辅酶Ⅰ

B. 黄素蛋白

C.细胞色素 C1

D.细胞色素 C

E.铁硫蛋白

2. 生物氧化的特点是

A. 氧化脱下的氢直接与氧结合生成水

B. 不需要酶催化

C. 主要在细胞浆进行

D. 能量逐步释放,利用率高

3.携带胞液中的 NADH进入线粒体的是:

A.肉碱

B.苹果酸

C.草酰乙酸

D.α-酮戊二酸

E.天冬氨酸

4.肝细胞中的 NADH进入线粒体主要是通过:

A.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B.肉碱穿梭

C.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D.α-磷酸甘油穿梭

E.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5.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中生成的 1 分子 FADH2经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水,同时经氧化磷酸化反应可生成 ATP的分子数是:

A.0

B.1

C.1.5

D.2

E.3

6.氰化物中毒时被抑制的的细胞色素是:

A.细胞色素 b

B.细胞色素 a

C.细胞色素 C1

D.细胞色素C

E.细胞色素 aa3

7.含有尼克酰胺的物质是:

A.FMN

B.FAD

C.辅酶 Q

D.NAD

E.CoA

8.呼吸链存在于:

A.细胞膜

B.线粒体外膜

C.线粒体内膜

D.微粒体

E.过氧化物酶体

9.呼吸链中可被一氧化碳抑制的成分是:

A.FMN

B.FAD

C.细胞色素 c

D.铁硫蛋白

E.细胞色素 aa3

10.呼吸链中细胞色素的排列顺序是:

A.b→c→c1→aa3→O2

B.c→b→c1→aa3→O2

C.c1→c→b→aa3→O2

D.b→c1→c→aa3→O2

E.c→c1→b→aa3→O2

11.下列哪种不是高能化合物?

A.GTP

B.ATP

C.磷酸肌酸

D.3-磷酸甘油醛

E.1,3-二磷酸甘油酸

12.肌肉中能量的主要贮存形式是:

A.ATP

B.GTP

C.磷酸肌酸

D.CTP

E.UTP

13.一分子丙酮酸彻底氧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产生几分子 ATP?

A.3

B.8

C.12

D.14

E.12.5

14.P/O 比值是指:

A.每消耗 1 摩尔氧分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尔数

B.每消耗 1 摩尔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尔数

C.每消耗 1 摩尔氧分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克分子数

D.每消耗1摩尔氧分子所消耗的ADP的摩尔数

15.下列关于营养素在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的共同点是:

A.都不需要催化剂

B.都需要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C.都是逐步释放能量

D.生成的终产物基本相同

E.氧和碳原子直接化合成二氧化碳

16.参与呼吸链电子传递的金属离子是:

A.铁离子

B.钴离子

C.镁离子

D.锌离子

E.以上都不是

17.体内二氧化碳的生成来自:

A.碳原子被氧原子氧化

B.呼吸链的氧化还原过程

C.有机酸的脱羧基作用

D.糖原的分解

E.脂类分解

18.在胞液中进行的与能量生成有关的代谢过程是:

A.三羧酸循环

B.脂肪酸氧化

C.电子传递

D.糖酵解

E.氧化磷酸化

19.琥珀酸脱氢酶的辅基是:

A.NAD

B.NADP

C.FMN

D.FAD

E.CoQ

20.下列哪种物质是解偶联剂?

A.一氧化碳

B.氰化物

C.鱼藤酮

D.二硝基苯酚

E.硫化氢

21.ATP生成的主要方式是:

A.肌酸磷酸化

B.氧化磷酸化

C.糖的磷酸化

D.底物水平磷酸化

E.有机酸脱羧

22. 参与生物氧化最主要的酶类是

A. 需氧脱氢酶

B. 不需氧脱氢酶

C. 加氧酶

D. 羧化酶

23.下列哪种酶以氧为受氢体催化底物氧化生成水?

A.丙酮酸脱氢酶

B.琥珀酸脱氢酶

C.乳酸脱氢酶

D.黄嘌呤氧化酶

E.细胞色素 C氧化酶

24.线粒体外 NADH经苹果酸穿梭进入线粒体后氧化磷酸化,能得到的 P/O比值约为:

A.0

B.1

C.2

D.3

E.1.5

25. FADH2氧化呼吸链中氧化与磷酸化相偶联的部位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E. 5个

三、填空题

1.体内生成 ATP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中以___________为主。

2.NADH氧化呼吸链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氰化物、CO抑制部位在_____________。

3.线粒体外 NADH的转运靠_____________穿梭作用和____________穿梭作用。

4.寡霉素对氧化磷酸化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它和______________结合抑制 ________________合成。

5.胞液中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_______________,线粒体中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_______________。

四、是非题

1.动物细胞中,线粒体外生成的NADH也可直接通过呼吸链氧化。

2.呼吸链中Cytaa3的铁离子和铜离子将电子传给氧。

3.ATP的合成依赖于电子的流动,而电子的流动又依赖于氧的存在。

4.细胞质中的NADH+H+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内膜,而NADH上的电子可进入电子传递链。

5.磷酸肌酸是高能磷酸化合物的贮存形式,可随时转化为ATP供机体利用。

6.黄素蛋白的氧化还原电位随结合的蛋白不同而变化。

7.辅酶Q在呼吸链中也可用作单电子传递体起作用。

8.多酚氧化酶系统是一种不产生ATP的电子传递途径。

9.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系统均结合在内膜上,不能溶于水。

10.呼吸链中各电子传递体都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

五、简答题

1.生物氧化概念及其特点。

2.呼吸链有哪些组分构成?它们各有何生化作用?并写出典型的电子传递链。

3.ATP在体内有哪些重要的生理作用。

4.为什么说 ATP是机体能量代谢的中心?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营养物质在动物机体内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有能量释放。

2..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有氧氧化中,底物脱下的氢经过一系列中间递体,将氢交给吸收进来的、被酶活化的氧生成水

所组成的全部酶系及链索,叫呼吸链.因其递氢又递电子,称电子传递系统。

3.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形成高能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 ADP 磷酸化生成 ATP 的过程称为底

物水平磷酸化。

4.氧化磷酸化:底物脱下的氢经过呼吸链传递给氧,并与之结合生成水。氧化过程释放的部分能量用于ADP生成ATP,这种氧化过

程与磷酸化过程的偶联称为氧化磷酸化。

5. 能荷:细胞所处的能量状态用ATP、 ADP和AMP之间的关系式来表示。

6.磷氧比(P/O):底物进行氧化时,每消耗一个氧原子所消耗的用于ADP磷酸化的无机磷酸的磷原子数。

7.解偶联作用:在氧化磷酸化反应中,有些物质能使电子传递和ATP的生成两个过程分离,它只抑制ATP的形成,而不抑制电子传递,这一作用称为解偶联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

1.D

2.D

3.B

4.A

5.D

6.E

7.D

8.C

9.E 10.D 11.D 12.C 13.E 14.B 15.D 16.A 17.C 18.D 19.D 20.D

21.B 22.B 23.E 24.D 25.B

三、填空题

1.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

2.NADH→CoQ,CoQ→Cyt c , Cyt aa3→O2 ,Cyt aa3→O2

3.苹果酸-天冬氨酸,α -磷酸甘油

4.抑制剂,寡霉素敏感蛋白,ATP

5.NAD , FAD

四、是非题

1.错

2.对

3.对

4.对

5.对

6.对

7.对

8.对

9.错 10.对

五、简答题

1.生物氧化概念及其特点。

1.答:生物氧化概念:营养物质在动物机体内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有能量释放。

生物氧化的特点:(1)生物体活细胞进行(2)在一系列酶、辅因子及中间递体的参与下逐步进行(3)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

热的形式散失,大部分储存在ATP中,逐步释放

2.呼吸链有哪些组分构成?它们各有何生化作用?并写出典型的电子传递链。

2.呼吸链由下列5种组分构成:①烟酰胺核苷酸类:电子和氢的传递体②黄素蛋白类:传递氢的作用③辅酶Q:传递电子和氢④

铁硫蛋白:传递电子⑤细胞色素类:传递电子

电子传递链:琥珀酸→FAD→ Fe·S →CoQ →Cytb→Fe·S→Cytc1→Cytc→Cytaa3 →1/2O2

NADH→FMN →Fe·S →CoQ →Cytb→Fe·S→Cytc1→Cytc→Cytaa3 →1/2O2

3.ATP在体内有哪些重要的生理作用。

3..答:ATP在体内有许多重要的生理作用,概括如下:

(1)是机体能量的暂时贮存形式的来源:在生物氧化中,ADP能将呼吸链上电子传递过程中所释放的电化学能以磷酸化生成ATP

的方式贮存起来,因此ATP是生物氧化中能量的暂时贮存形式。(2)是机体其它能量形式的来源:ATP分子内所含有的高能键可

转化成其它能量形式,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例如可转化成机械能、生物电能、热能、渗透能化学合成能等。体内某些合成

反应不一定都直接利用ATP供能,而以其他三磷酸核苷作为能量的直接来源。如糖原合成需 UTP供能。这些三磷酸核苷分子中的

高能磷酸键并不是在生物氧化过程中直接生成的,而是来源于ATP。(3)可生成cAMP参与激素作用: ATP在细胞膜上的腺苷酸

环化酶催化下,可生成 cAMP,作为许多肽类激素在细胞内体现生理效应的第二信使。

4.为什么说 ATP是机体能量代谢的中心?

4.答:这可以从能量的生成、利用、储存、转换与 ATP的关系来说明。

生成:糖、脂、蛋白质的氧化分解,都以生成高能物质 ATP为最重要。

利用:绝大多数合成反应所需要的能量由ATP直接提供,少数情况下利用其他三磷酸核苷供能。在一些生理活动中,如肌肉收缩、

腺体分泌、物质吸收、神经传导和维持体温等,都需ATP。

储存:由 ATP和肌酸可生成磷酸肌酸储存,需要时再转换成 ATP。

转换:在相应的酶催化下,ATP可为其他二磷酸核苷转变为三磷酸核苷供出 1个磷酸,参加有关反应。

第十章脂代谢

一、名词解释

1.必需脂肪酸

2.脂肪的动员

3.脂肪酸的β-氧化

4.酮体

5. 血脂

6..血浆脂蛋白

7.ACP

二、单项选择题

1.脂肪酸在血中与下列哪种物质结合运输?

A.载脂蛋白

B.清蛋白

C.球蛋白

D.脂蛋白

E.磷脂

2.胆固醇和酮体合成的共同中间产物是

A.HMGCoA

B.β-羟丁酸

C.琥珀酰CoA

D.磷酸二羟丙酮

E.β-羟脂酰CoA

3.正常血浆脂蛋白按密度低→高顺序的排列为:( )

A.CM→VLDL→IDL→LDL B.CM→VLDL→LDL→HDL C.VLDL→CM→LDL→HDL

D.VLDL→LDL→IDL→HDL E.VLDL→LDL→HDL→CM

4.能将肝外胆固醇向肝内运输的脂蛋白是:

A.CM

B.VLDL(前β-脂蛋白)

C.IDL

D.LDL(β-脂蛋白)

E.HDL(α-脂蛋白)

5.胆固醇含量最高的脂蛋白是:

A.乳糜微粒

B.低密度脂蛋白

C.高密度脂蛋白

D.极低密度脂蛋白

E.中间密度脂蛋白

6.血浆脂蛋白中主要负责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的是:

A.CM

B.VLDL

C.IDL

D.LDL

E.HDL

7.催化体内储存的甘油三酯水解的脂肪酶是:

A.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B.脂蛋白脂肪酶

C.肝脂酶

D.胰脂酶

E.组织脂肪酶

8.甘油氧化分解及其异生成糖的共同中间产物是:( D )

A.丙酮酸 B.2-磷酸甘油酸 C.3-磷酸甘油酸 D.磷酸二羟丙酮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9.下列脂肪酸中属必需脂肪酸的是:

A.软油酸

B.油酸

C.亚油酸

D.硬脂酸

E.软脂酸

10.下列物质每克在体内经彻底氧化后,释放能量最多的是:

A.葡萄糖

B.糖原

C.蛋白质

D.脂肪

E.胆固醇

11.酮体包括:

A.草酰乙酸、丙酮及β-羟丁酸

B.草酰乙酸、丙酮酸及β-羟丁酸

C.乙酰乙酸、丙酮及β-羟丁酸

D.乙酰乙酸、丙酮酸及β-羟丁酸

E.乙酰乙酸、丙酮及β-异丁酸

12.合成酮体的关键酶是:

A.HMG 合成酶

B.HMG 裂解酶

C.HMG CoA合成酶

D.HMG CoA裂解酶

E.HMG CoA还原酶

13.参与长链脂酰 CoA 进入线粒体的化合物是:

A.α-磷酸甘油

B.苹果酸

C.酰基载体蛋白

D.肉碱

E.泛醌

14.参与酮体氧化的酶是:

A.乙酰 CoA羧化酶

B.HMG CoA还原酶

C.HMG CoA裂解酶

D.HMG CoA合酶

E.乙酰乙酸硫激酶

15.酮体生成过多主要见于:

A.摄入脂肪过多

B.肝内脂肪代谢紊乱

C.脂肪转运障碍

D.肝功低下

E.糖供给不足或利用障碍

16.在脂肪酸氧化中,以 FAD为辅基的酶是:

A.脂酰 CoA脱氢酶

B.β-羟脂酰 CoA脱氢酶

C.β-酮脂酰 CoA脱氢酶

D.α,β-烯脂酰 CoA脱氢酶

E.以上都不是

17.酮体生成的原料乙酰 CoA主要来自:

A.氨基酸转变而来

B.糖代谢

C.甘油氧化

D.脂肪酸的β-氧化

E.以上都不对

18.脂肪酸β-氧化时,不发生的反应是

A.加水

B.脱水

C.脱氢

D.羟基氧化

E.硫解

19.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是:

A.HMGCoA合成酶

B.HMGCoA裂解酶

C.HMGCoA还原酶

D.肉碱脂酰转移酶I

E.乙酰 CoA羧化酶

20.合成脂肪时,所需氢的供体是:

A.FADH2

B.NADH

C.NADPH

D.FMN

E.NADP

21.脂肪酸合成过程中NADPH的来源主要是:

A.糖酵解

B.有氧氧化

C.磷酸戊糖途径

D.糖原分解

E.脂类代谢

22.合成脂肪酸的原料乙酰 CoA以哪种方式出线粒体:

A.丙酮酸

B.苹果酸

C.柠檬酸

D.草酰乙酸

E.天冬氨酸

23.合成脑磷脂时需要哪种氨基酸:

A.苏氨酸

B.丝氨酸

C.甘氨酸

D.谷氨酸

E.天冬氨酸

24.硬脂酰 CoA彻底氧化成 CO2 和 H2O,净生成 ATP的数应为:

A.146

B.106

C.129

D.131

E.150

25.人体不能合成的脂肪酸是:

A.软脂酸

B.硬脂酸

C.油酸

D.亚油酸

E.棕榈酸

26.乙酰 CoA的代谢去路不包括:

A.合成脂肪酸

B.氧化供能

C.合成酮体

D.合成胆固醇

E.异生为糖

27.不参与胆固醇生物合成的物质是:

A.HMG-CoA合酶

B.HMG-CoA裂解酶

C.NADPH

D.乙酰 CoA

E.HMG-CoA还原酶

28.参与胆固醇逆向转运的的脂蛋白是:

A.CM

B.VLDL

C.IDL

D.LDL

E.HDL

29. 含有胆碱的甘油磷脂是:

A.卵磷脂

B.脑磷脂

C.心磷脂

D.磷脂酰肌醇

E.磷脂酸

30.可作为乙酰 CoA羧化酶辅酶的维生素是:

A.VitB1

B.VitB2

C.Vit PP

D.VitB6

E.生物素

三、填空题

1.根据脂蛋白密度不同可用_______法,将脂蛋白从密度低到高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_。

2.根据脂蛋白电荷密度不同可用_________法,从负极到正极分为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和__________。

3.合成胆固醇的碳原是___________,递氢体是___________,限速酶是___________。

4.脂肪酸合成酶系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的乙酰 CoA 需经________循环转运___________而用。

5.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是____________,其辅助因子是____________。

6.乙酰 CoA的去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7.脂肪动员的限速酶是_____________。此酶受多种激素控制,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称为 ________________,抑制脂肪动员的激素称为________________。

8.脂肪酸的合成在细胞的________中进行,合成原料中碳源是_________,供氢体是 _________,它主要来______途径。

9.脂肪酰 CoA的β-氧化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四个连续反应步骤,每次β-氧化生成一分子

___________和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 CoA,脱下的氢由________和_________携带,进入呼吸链被氧化生成水。

10.酮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酮体主要在_______以 _____为原料合成,并在________被氧化利用。

四、是非题

1.自然界中,许多真核生物的脂肪酸合成酶系各成员共价联成一条多肽链发挥作用。

2. 脂肪酸从关头合成和β-氧化的方向都是从羧基端向甲基端进行。

3.酞基载体蛋白(ACP)是饱和脂酸碳链延长途径中二碳单位的活化供体。

4.如果动物长期饥饿,就要动用体内的脂肪,这时分解酮体的速度大于生成酮体的速度。

5.低糖、高脂膳食情况下,血中酮体浓度增加.

6.CoA-SH和ACP都是脂酰基的载体。

7.在低温环境下,饱和脂肪酸加速向不饱和脂肪酸转变,以利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8.从乙酞CoA合成1分子棕桐酸(软脂酸),必须消耗8分子ATP。

9.脂酸的氧化降解是从分于的羧基端开始的。

10.仅偶数碳原子的脂酸在氧化降解时产生乙酞CoA.。

五、简答与计算题

1.1分子12碳的脂肪酸彻底氧化分解能净生成多少分子的ATP?请写出计算的依据。

2.试述酮体生成及氧化中的主要酶类及酮体代谢的特点和生理意义?

3.简述饱和脂肪酸从头合成的主要特点?

4.为什么吃糖多了人体会发胖(写出主要反应过程)?

5. 简述胆固醇在体内可转变成哪些重要物质,有何生理意义?

6.用超速离心法将血浆脂蛋白分为哪几类?简述各类脂蛋白主要功用。

7.何谓丙酮酸—柠檬酸循环?该循环有何生理意义?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必需脂肪酸:对动物生理活动十分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有亚油酸、亚麻油酸和花生四烯酸,动物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2.脂肪的动员: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在激素敏感脂酶作用下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并释放入血液供其他组织利用的过程。

3.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的分解氧化发生在β-碳原子上,每次降解生成一个乙酰CoA和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如此循环往复。

4.酮体:是一类小分子有机酸,是脂肪酸在肝中分解氧化时产生的特有的中间代谢物,有乙酰乙酸(也有称β-酮丁酸)、β-羟丁酸和丙酮。

5. 血脂:血浆中的脂类化合物统称为血脂,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和自由的脂肪酸。

6..血浆脂蛋白:血浆中的脂类在血浆中不是以自由状态存在,而是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的形式运输。

7.ACP: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蛋白质,组成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的一部分,并且在脂肪酸生物合成中作为酰基的载体发挥功能,称为酰基载体蛋白。

二、单项选择题

1.B

2.A

3.B

4.E

5.B

6.B

7.A

8.D

9.C 10.D 11.C 12.C 13.D 14.E 15.E

16.A 17.D 18.B 19.C 20.C 21.C 22.C 23.B 24.B 25.D 26.E 27.B 28.E 29.A 30.E

三、填空题

1.超速离心法,CM(乳糜微粒),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HDL,(高密度脂蛋白)。

2.电泳法,CM(乳糜微粒),β-脂蛋白,前β-脂蛋白,α-脂蛋白。

3.乙酰 CoA,NADPH,HMG-CoA还原酶。

4.胞液,线粒体,丙酮酸-柠檬酸循环,胞液。

5.乙酰 CoA羧化酶,生物素。

6.经三羧酸循环氧化供能,合成脂肪酸,合成胆固醇,合成酮体等。

7.激素敏感性脂肪酶,脂解激素,抗脂解激素。

8.胞液,乙酰 CoA,NADPH,磷酸戊糖途径。

9.脱氢,水化,再脱氢,硫解,乙酰 CoA,FAD,NAD 。 10.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肝细胞,乙酰 CoA,肝外组织。

四、是非题

1.对

2.错

3.错

4.错

5.对

6.对

7.对

8.错

9.对 10.错

五、简答与计算题

1. 1分子12碳的脂肪酸彻底氧化分解能净生成多少分子的ATP?请写出计算的依据。

(完整版)《园林树木学》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园林树木学1卷 一:拉丁文(10’) 1.玉兰 2.樟树 3.Phoebe sheareri 4.银杏 5.雪松 6.Popolus 7.蔷薇科 8.山茶 9.Cercis chinensis 10.桂花 二:填空题(20’) 1.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定从作为植物学的命名法。 2.雪松,,,巨杉,日本五针松并称为世界五大庭院树种。 3.举出先花后叶的三种植物:,,。 4.,,被称为“岁寒三友”。 5.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是。 6行道树是为了美化,,等目的。 7木兰科的典型特征是。 8举出三种叶对生的科名,,。 9,园林建设中,依树木的观赏特性可分为,,叶木类, 根木类和干枝类六种。 10,池杉和水杉在根上的共同点是。 三:选择题(15’) 1. 下列树种,不适合用作地被的是()。 A 常春藤 B 杜鹃 C 梧桐 D 八角金盘 2.下列树种,先花后叶的为()。 A 樟树 B 石楠 C 木兰 D 合欢 3.下列树种,针叶为2针一束的是()。 A 马尾松 B 雪松 C 白皮松D红松 4.下列树种中,属常绿乔木的为()。 A 金钱松B樟树C 胡桃 D 夹竹桃 5. 下列树种,果实成熟时为黄色者的是()。 A 银杏 B 山楂C樟树 D 樱桃 6.下列树种中,果实紫黑色的为()。 A 樱桃 B 山楂 C 石楠 D 女贞 7.下列树种中,叶序对生的为()。 A 三角枫 B 樟树 C 广玉兰 D 冬青 8. 下列树种,()为异色叶树。 A.银杏 B.水杉C紫叶小檗 D.鹅掌楸 9. 下列树种,()为秋色叶树。 A.香樟 B.水杉 C.紫叶小檗 D.广玉兰 10.下列树种,适于作垂直绿化的是() A.绣线菊 B.栀子 C.紫藤 D.含笑 11. 下列树木中,()果实为核果。 A.桑树 B.构树 C.杜鹃 D.樱花 12.下列树木中,叶为羽状复叶的是()。

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811动物生理生化

广东海洋大学201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动物生理生化》(811)试卷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本科目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动物生理学(7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对肺泡表面张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A.肺泡表面液体层的分子间引力所产生 B. 肺泡弹性纤维所产生 C.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产生 D. 肺泡内皮细胞所产生 2.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时可出现()。 A. 肾球囊囊内压升高 B.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C.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D.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3.血液中起关键作用的缓冲对是()。 A. KHCO3/H2CO3 B. NaHCO3/H2CO3 C. K2HPO4/KH2PO4 D. Na2HPO4/NaH2PO4 4. 窦房结慢反应自律细胞动作电位0期的形成是因为下列哪种离子的流动所形成()。 A. Ca2+内流 B. Na+内流 C. K+外流 D. K+内流 5. 条件反射建立的结构基础是()。 A. 固定的反射弧 B. 刺激 C. 非条件反射 D. 食物 6. 组织处于绝对不应期,其兴奋性()。 A. 为零 B. 较高 C. 正常 D. 无限大 7. 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形成与下列哪种物质有关()。 A. Nacl B. KCl C. 白蛋白 D. 红细胞

8. 哺乳动物体内精子与卵子受精的部位通常在( )。 A.子宫颈部 B.子宫体部 C.输卵管伞部 D.输卵管壶腹部 9. 正常人的心率为60-100次,当超过150次/分时,心输出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快速射血期缩短 B. 减慢射血期缩短 C. 充盈期缩短 D. 等容收缩期缩短 10. 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何种受体结合?() A. N受体 B. M受体 C. α受体 D. β1受体 11. 能参与机体对蠕虫免疫的白细胞是()。 A. 嗜碱性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单核细胞 D. 中性粒细胞 12. 在动物的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后,将出现()。 A. 去大脑僵直 B. 脊髓休克 C. 上肢肌紧张下降 D. 下肢肌紧张下降 13. 动物出现发情症状时,体内哪种激素水平显著升高()。 A. 孕激素高峰 B. 黄体生成素 C. 雌激素 D. 雄激素 14. 在静息状态下,可兴奋细胞内K离子向细胞外转移的方式属于()。 A.单纯扩散 B.异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胞吐作用 15. 胸膜腔内的压力等于()。 A. 大气压+肺内压 B. 大气压+肺回缩力 C. 大气压-肺回缩力 D. 大气压-非弹性阻力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6. 试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作用。 17. 简述动物大量饮清水后的尿量变化,并说明原因。 18. 小肠是单胃动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试述其理由。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 1、氨基酸的分类: 记住:20种蛋白质氨基酸的结构式,三字母符号。 例题: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式: 赖氨酸,组氨酸,谷氨酰胺。 2、写出下列缩写符号的中文名称: Ala Glu Asp Cys 3、是非题: 1)天然氨基酸都有一个不对α-称碳原子。 2)自然界的蛋白质和多肽类物质均由L-氨基酸组成。 2、氨基酸的酸碱性质 3、氨基酸的等电点(pI):使氨基酸处于净电荷为零时的pH。 4、紫外光谱性质:三种氨基酸具有紫外吸收性质。最大吸收波长:酪氨酸——275nm; 苯丙氨酸——257nm;色氨酸——280nm。 一般考选择题或填空题。 5、化学反应: 与氨基的反应: 6、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一级(10)结构(primary structure) :指多肽链中以肽键相连的氨基酸序列。 二级(20)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

:指多肽链借助氢键排列成一些规则片断,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及无规则卷曲。 超二级结构:在球状蛋白质中,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如α-螺旋,β-折叠,β-转角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并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件,基本组合有:αα,βαβ,βββ。 结构域: 结构域是多肽链在二级结构或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三级结构的局部折叠区,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紧密球状实体 7、维持蛋白质各级结构的作用力: 一级结构:肽键 二,三,四级结构:氢键,X德华力,疏水作用力,离子键和二硫键。 胰蛋白酶:Lys和Arg羧基所参加的反应 糜蛋白酶:Phe,Tyr,Trp羧基端肽键。 梭菌蛋白酶:Arg的羧基端 溴化氰:只断裂Met的羧基形成的肽键。 波耳效应:当H+离子浓度增加时,pH值下降,氧饱和度右移,这种pH对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影响被称为波耳效应(Bohr 效应)。 第二章核酸化学

完园林树木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园林树木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 填空题 简单 1. 园景树行道树庭荫树花灌木绿篱 2. 花篱果篱绿篱彩叶篱 3. 骨干树种乡土树种引种树种 4. 花篱 5. 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 6. 金边系列金心系列洒金系列 中等 7. 金银忍冬桃叶卫矛百花花楸天目琼花 8. 杨树柳树桦树水冬瓜 9. 鱼漂槐木瓜国槐佛手 10. 紫叶李紫叶小檗红枫 11. 梓树水曲柳核桃楸火炬树 12. 悬铃木泡桐国槐桉树银杏 13. 红粉色系黄色系白色系蓝紫色系 14. 丁香杜鹃玫瑰观赏价值高品种丰富 15. 阳性阴性中性 16. 贫土树种沙土树种肥土树种 17. 稠李接骨木梓树黄菠萝核桃楸

18. 乌桕垂柳水杉水松池杉落羽杉 19. 蜡梅南天竹 20. 桉属砂地柏桧柏荚迷 21. 丁香榆树山梅花色木槭红瑞木杠柳 22. 东北扁禾木朝鲜接骨木海棠梨 23. 针叶树常绿树阔叶树落叶树 24. 乔木灌木藤本地被竹类 25. 花木类果木类叶木类荫木类蔓木类林木类 26. 红瑞木偃伏梾木白桦山桃稠李京桃 27. 黄檗水曲柳核桃楸 28. 杏枸杞花盖梨山楂山皂角 29. 沙漠景观岩石园景观枯山水景观 30. 种类习性栽培应用造景 31. 种类繁多分布集中丰富多彩特点突出 32. 枫香构树朴树槭树 33. 水蜡榆树偃伏梾木珍珠绣线菊丁香 34. 大小形状结构质地着生方式 35. 查阅相关资料现场实测 36. 适应性美观性长期性以突出乔木性为主 名词解释 简单 37. 适合园林绿地应用以绿化美化改善环境为目的木本植物 38. 园林树木形态特征系统分类地理分布习性栽培繁殖应用进行系统研究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整理

一、蛋白质 1.蛋白质的概念:由许多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形成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由C、H、O、N、S元素组成,N的含量为16%。 2.氨基酸共有20种,分类:非极性疏水R基氨基酸、极性不带电荷R基氨基酸、带正电 荷R基氨基酸(碱性氨基酸)、带负电荷R基氨基酸(酸性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 3.氨基酸的紫外线吸收特征:色氨酸和酪氨酸在280纳米波长附近存在吸收峰。 4.氨基酸的等电点:在某一PH值条件下,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同,溶液中氨基酸的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蛋白质等电点: 在某一PH值下,蛋白质的净电荷为零,则该PH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5.氨基酸残基:氨基酸缩合成肽之后氨基酸本身不完整,称为氨基酸残基。 6.半胱氨酸连接用二硫键(—S—S—) 7.肽键: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 8.N末端和C末端:主链的一端含有游离的α氨基称为氨基端或N端;另一端含有游离的 α羧基,称为羧基端或C端。 9.蛋白质的分子结构:(1)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内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化学键为肽键和二硫键;(2)二级结构:多肽链主链的局部构象,不涉及侧链的空间排布,化学键为氢键, 其主要形式为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3)三级结构: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 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即肽链中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化学键为疏水键、离子键、氢键及范德华力;(4)四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 相互作用。 10.α螺旋:(1)肽平面围绕Cα旋转盘绕形成右手螺旋结构,称为α螺旋;(2).螺旋上升一圈,大约需要3.6个氨基酸,螺距为0.54纳米,螺旋的直径为0.5纳米;(3).氨基酸的R基分布在 螺旋的外侧;(4).在α螺旋中,每一个肽键的羰基氧与从该羰基所属氨基酸开始向后数第五个氨基酸的氨基氢形成氢键,从而使α螺旋非常稳定。 11.模体:在许多蛋白质分子中可发现两个或三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象,被称为模体。 12.结构域:大分子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常可分割成一个或数个球状或纤维状的区域,折叠得较为紧密,各行使其功能,称为结构域。 13.变构效应: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伴随其功能的变化,称为变构效应。 14.蛋白质胶体结构的稳定因素:颗粒表面电荷与水化膜。 15.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复性、沉淀?变性与沉淀关系如何?导致蛋白质的变性因素?举 例说明实际工作中应用和避免蛋白质变性的例子? 蛋白质的变性:在理化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受到破坏,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生物活性丧失,其实质是蛋白质的次级断裂,一级结构并不破坏。 蛋白质的复性:当变性程度较轻时,如果除去变性因素,蛋白质仍能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原 来的构象及功能,这一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复性。

园林树木学练习题

园林树木学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园林树木学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 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称园林树木学 2、雌球花:由多数着生胚珠的鳞片组成的花序。 3、叶迹;叶柄和枝之间的维管束断离后留下的痕迹。 4、复叶:叶柄具两片以上分离的叶片,小叶柄基部无芽。 5、球果:松、杉、柏科树木的成熟雌球花,由多数着生种子的鳞片组成。 二、填空: 1、裸子植物因( )而得名,它们大多数是(),而且多 为(),少有(),无()。 2、世界著名的四大行道树分别是(),(),(), ()。 3、蔷薇科分4个亚科,分别是(),(),(), ()。 4、白玉兰的果为(),鹅掌楸的果为()。 5、世界五大庭院观赏树种分别是(),(), (),(),()。 6、起苗分为()和()。 7、杨树,是()科杨属植物的统称。 三、判断:(正确的请打“√”,错误的打“×”) 1、被子植物较裸子植物进化() 2、梓树的果为蒴果() 3、云杉的球果下垂,熟时种鳞脱落() 4、杨树、柳树都是雌雄异株的() 5、榆树的叶脉为羽状脉,果为翅果() 6、杜鹃是碱性土的指示植物() 7、鸡爪槭又名青枫,它与红枫的区别是叶色终年绿色() 8、种子和果皮共同组成果实() 9、栽植苗木时,栽植穴应挖成锅底形() 10、南洋杉、圆柏、金钱松均为常绿乔木树种() 11.叶背与叶表颜色显著不同的树种称双色叶种. ( ) 12.由2、3株至10、20株不同种类的树种组合成一个景观单元的配植方式称 丛植. ( ) 13.胚珠包被于子房中的高等植物称被子植物. ( ) 14.凡能覆盖地面的植被均称地被植物. ( ) 15、若在种植成活后还需要移动者,那么这次作业称“移植”。 () 四、选择题:(下列每题有多个选项,其中有1个或几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号

动物生物化学 期末复习资料 超准

生化复习资料 考试: 名:10个(三、四) 选:10个(不含1、6、11、12) 3章重点维生素的载体、作用,嘌呤、嘧啶合成区别,核糖作用,一碳基团载体,ACP,载体蛋白,乙酰辅酶A缩化酶,生物素 填:20空(1、2、8) 简答:3个(1、6、7、8) 简述:3个(9、10、11、12) 血糖来源和去路,葡萄糖6-磷酸的交叉途径 实验与计算:(1、7) 一、名词解释 1、肽键:是一分子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氨基脱水缩合而成的酰胺键(-CO-NH-),称为肽键。是蛋白质结构中的主要化学键(主键) 2、盐析: 3、酶的活性中心: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甚远,甚至位于不同肽链上的基团,通过肽链的盘绕、折叠而在空间构象上相互靠近,形成的具有一定的构象,直接参与酶促反应的区域。又称酶活性部位 4、米氏常数:是反应最大速度一半时所对应的底物浓度,即当v = 1/2Vm时,Km = S 意义:Km越大,说明E和S之间的亲和力越小,ES复合物越不稳定。米氏常数Km对于酶是特征性的。每一种酶对于它的一种底物只有一个米氏常数。 5、氧化磷酸化:是在电子传递过程中进行偶联磷酸化,又叫做电子传递水平的磷酸化。 6、底物水平磷酸化:是直接由底物分子中的高能键转变成A TP末端高能磷酸键叫做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7、呼吸链:线粒体能将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2H)通过多种酶和辅酶的链锁反应体系逐步传递,最后与激活的氧结合为水,由于该过程利用氧气与细胞呼吸有关,所以将这一传递体系叫做呼吸链。 8、生物氧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CO2和水释放能量的总过程叫做生物氧化。 9、葡萄糖异生作用:由非糖前体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 10、戊糖磷酸通路:指机体某些组织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 11、激素敏感激酶: 12、酮体:脂肪酸在肝脏中氧化分解所生成的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种中间代谢产物,统称为酮体。 13、饲料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把原来营养价值较低的不同的蛋白质饲料混合使用,可能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利用率。 14、氮平衡:是反映动物摄入氮和排除氮之间的关系以衡量机体蛋白质代谢概况的指标。 15、从头合成途径:利用氨基酸等作为原料合成 16、补救合成途径:利用体内游离的碱基或核苷合成

生理生化B.

贵州大学畜牧兽医函授大专《动物生理生化》试题(B ) 姓名:市/县:年级: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1分) 1 动作电位 2 心动周期 3 逆蠕动 4 突触 5 酶的活性中心 6 ATP 7 半保留复制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 在一定时间内,能引起细胞产生反应的最低刺激强度称为 ,低于它的刺激叫。 2. 血浆蛋白是多种蛋白质的总称,它们是: (1) (2) (3) (4) 。 3 呼吸这一过程在高等动物包括三个环节,即、 、。 4 消化方式有三种, 即、、 。 5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温度、、、 、酶浓度和底物浓度。 6酮体包括有乙酰乙酸、和三种物质。 7幼龄动物缺钙会引起病。 8碱贮是指血浆中所含的的量。 9新陈代谢包括、和三个阶段。 10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的激素是,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的激素是。 三、判断题:(对打“√”,错打“×”。每题1分,共16分) 1 钠离子大量外流引起去极化过程。() 2 球蛋白是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体。() 3 等容舒张期出现在快速充盈期之后。() 4 正常状态下毛细血管静脉端有效滤过压总是小于零的。() 主要是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 5 CO 2 6 反刍动物饲料中的纤维素主要依靠微生物分解,其产物是挥发性脂肪酸。() 7 体温调定点是温度敏感神经元对温热的感受阈值。() 8 神经纤维传导的特征之一是双向传递。()

9 大多数蛋白质在正常体液环境下都能解离为阳离子。() 10 细胞外液是动物的所有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11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酸。() 12 使血糖浓度降低的激素是胰岛素。() 13 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胆固醇。() 14 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能进行新陈代谢并能传代。() 15 合成DNA和RNA都要先合成RNA引物。() 16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都是在细胞的胞液中进行的。() 四、问答题:(共39分) 1 什么叫酶的特异性(专一性)?分为哪几类?并加以解释(6分) 2 简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7分) 3 为什么小肠是主要吸收场所?(11分) 4 试述葡萄糖酵解的化学过程。(注:须注明每一步是何种反应,不写结构式,可写符号。 15分)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材料

生物化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 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指利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体的代谢转变规律,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容包括①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及功能②生物分子的分解与合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③生物信息分子的合成及其调控,即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和表达。生物化学主要从分子水平上探索和解释生长、发育、遗传、记忆与思维等复杂生命现象的本质 2. 问答题 (1)生物化学的发展史分为哪几个阶段? 生物化学的发展主要包括三个阶段:①静态生物化学阶段(20世纪之前):是生物化学发展的萌芽阶段,其主要工作是分析和研究生物体的组成成分以及生物体的排泄物和分泌物②动态生物化学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是生物化学蓬勃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人们基本弄清了生物体各种主要化学物质的代谢途径③功能生物化学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工作是探讨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2)组成生物体的元素有多少种?第一类元素和第二类元素各包含哪些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共28种 第一类元素包括C、H、O、N四中元素,是组成生命体的最基本元素。第二类元素包括S、P、Cl、Ca、Na、Mg,加上C、H、O、N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 第二章蛋白质 1. 名词解释 (1)蛋白质: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形成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 (2)氨基酸等电点:当氨基酸溶液在某一定pH时,是某特定氨基酸分子上所带的正负电荷相等,称为两性离子,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也不向阴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即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3)蛋白质等电点: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解离形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称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0,此时溶液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4)N端与C端:N端(也称N末端)指多肽链中含有游离α-氨基的一端,C端(也称C 末端)指多肽链中含有α-羧基的一端(5)肽与肽键:肽键是由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而形成的化学键,许多氨基酸以肽键形成的氨基酸链称为肽 (6)氨基酸残基:肽链中的氨基酸不具有完整的氨基酸结构,每一个氨基酸的残余部分称为氨基酸残基 (7)肽单元(肽单位):多肽链中从一个α-碳原子到相邻α-碳原子之间的结构,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①肽单位是一个刚性的平面结构②肽平面中的羰基与氧大多处于相反位置③α-碳和-NH间的化学键与α-碳和羰基碳间的化学键是单键,可自由旋转 (8)结构域:多肽链的二级或超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绕曲折叠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三维实体称为结构域。结构域具有以下特点①空间上彼此分隔,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功能②结构域与分子整体以共价键相连,一般难以分离(区别于蛋白质亚基)③不同蛋白质分子中结构域数目不同,同一蛋白质分子中的几个结构域彼此相似或很不相同 (9)分子病:由于基因突变等原因导致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发生变异,使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减退或丧失,甚至造成生理功能的变化而引起的疾病 (10)蛋白质的变构效应:蛋白质(或亚基)因与某小分子物质相互作用而发生构象变化,导致蛋白质(或亚基)功能的变化,称为蛋白质的变构效应(酶的变构效应称为别构效应)(11)蛋白质的协同效应:一个寡聚体蛋白质的一个亚基与其配体结合后,能影响此寡聚体中另一个亚基与配体结合能力的现象,称为协同效应,其中具有促进作用的称为正协同效应,具有抑制作用的称为负协同效应 (12)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蛋白质分子的特定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变性的本质是非共价键和二硫键的破坏,但不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造成变性的因素有加热、乙醇等有机溶剂、强碱、强酸、重金属离子和生物碱等,变形后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粘度增加,结晶能力消失、生物活性丧失、易受蛋白酶水解 (14)蛋白质复性:若蛋白质的变性程度较轻,去除变性因素后,蛋白质仍可部分恢复其原有的构象和功能,称为复性 2. 问答题 (1)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数量是多少?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的等电点及计算公式? 组成生物的氨基酸有22种,组成人体和大多数生物的为20种,结构 通式如右图。氨基酸的等电点指当氨基酸溶液在某一定pH时,是某特定氨 基酸分子上所带的正负电荷相等,称为两性离子,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也 文案大全

绿色荧光裸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分析

绿色荧光裸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分析尤金炜,张立波,方天,田小芸,刘彪,周森妹,梁磊,董敏, 胡文娟,赵志刚,恽时锋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比较医学科,全军实验动物科普与伦理教育基地,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江苏南京,210002) 摘要:目的:检测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简称GFP)转基因裸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为将来的研究提供基础参考值。方法:实验选用6~8周GFP转基因裸鼠及对照组BABL/C裸鼠雌 雄各30只,取血测定血生化和血常规指标。结果:①GFP转基因裸鼠与对照组BABL/C裸鼠比较,白 细胞总数(WBC)、尿素(URE)、平均血红蛋浓度(MCHC)、葡萄糖(GLU)差异极显著(P <0.01);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尿酸(UA)差异显著(P <0.05),其它指标差异不显著。 ②GFP转基因裸鼠雌雄间比较,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浓度(MCHC)、血小板计数(PLT)、球蛋白(G)、胆固醇(TC)、HDL-胆固醇(HDL-TC)差异极显著(P <0.01),白蛋白(ALB)、葡萄糖(GLU)差异显著( P <0.05),其它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转基因GFP转基因裸鼠的生理生化指标值在雄雌间有一定的差异,为相关的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GFP转基因裸鼠;血常规;血生化 引言 转基因动物是指将外源重组基因转染并整合到动物受体细胞基因组中,从而形成在体表达外源基因的动物[1]。来源于水母(Aequorea Victoria)的绿色荧光蛋白(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现已成为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分子标记之一,在制作转基因动物过程中更是如此[2]。GFP转基因裸鼠是本科室工作人员通过多年的杂交回交选育而成[3],选育方法:选择自带GFP转基因的C57BL/6小鼠与BALB/c裸鼠杂交,并与BALB/c裸鼠回交并经逐代选育,选育至第六代,产生了GFP基因表达较为稳定的BALB/c绿色荧光裸鼠。C57BL/6中插入的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序列号为:GenBank L29345.1,同时转入鸡β-actin启动子序列,转入巨细胞病毒的增强子,增强GFP基因表达。 增强的绿色荧光蛋白常常是作为示踪标记,大部分脏器都表达绿色荧光,包括心脏,肺

园林树木学复习题

《园林树木学》复习思考题 绪论和总论部分 [绪论] 作业题:1. 简述园林树木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2. 试述中国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特点。 [总论] 第一章植物分类中常用的形态术语 作业题:1. 简述概念“乔木”“藤木”“叶芽”“花芽”“完全花”“复叶”“聚合果” “蒴果” 2. 概括复叶的类型,并以绘图示意。 3. 比较柔荑花序与穗状花序、伞形花序与伞房花序、总状花序与圆锥花序,以绘图示意。 第二章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 作业题:1. 列举春色叶、秋色叶、常色叶树种各2种并注明叶色,简述色叶树种的园林应用。 2. 列举春、夏、秋、冬观花树木各2种,并注明花色及科名。 3. 列举主要香花树种6种,注明科、属。 4. 列举红、白、黄、紫各色木本花卉各2种,并注明花期及科名。 5. 列举秋天观果树种6种,注明果色及科名。 第三章园林树木的分类 作业题:1. 园林树木分类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种以下有哪些分类等级,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2. 园林树木依生长类型可分为哪些类?每类各举2例。 3. 园林树木依观赏特性可分为哪些类?每类各举2例。 第四章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特性

作业题:1.简述园林树木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物候的概念。 2.以光为主导因子形成的树木的生态类型,举例说明。 第五章城市园林树木的应用 第一节园林中各种用途树种的选择与应用 作业题:1. 例举杭州地区常见的藤木,按常绿、落叶类型各举3例。 2.绿篱树种按观赏特性可分为哪几类,每类各举2例,并简述绿篱树种的选择要求。 3.例举杭州地区常见的木本地被植物。按观赏特性可归类,每类各举2例,并简述地被树种的功能及选择要求。 4. 简述行道树选择条件,列举杭州地区常绿和落叶行道树各3种。 第二节园林绿化树种的调查与规划 作业题:1. 简述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调查的内容。 2.树种规划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裸子植物(针叶树种)部分 作业题:1. 松科、杉科和柏科有哪些主要不同点? 2. 请列举耐水湿、耐盐碱、耐贫瘠、耐荫的针叶树种各2例。 3. 裸子植物中有长短枝的有哪些树种? 4. 比较黑松与马尾松、湿地松。 5. 裸子植物中耐水湿树种有哪些树种? 6. 比较水杉与池杉、落羽杉。 被子植物(阔叶树种)部分 作业题:1. 木兰科植物有何共同特征。

生物化学知识点整理

生物化学知识点整理 注: 1.此材料根据老师的PPT及课堂上强调需掌握的内容整理 而成,个人主观性较强,仅供参考。(如有错误,请以课本为主) 2.颜色注明:红色:多为名解、简答(或较重要的内容) 蓝色:多为选择、填空 第八章脂类代谢 第一节脂类化学 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并能为机体利用的有机化合物。 脂肪:三脂肪酸甘油酯或甘油三酯。 类脂: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糖脂。

第二节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脂类消化的主要场所:小肠上段 脂类吸收的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 第三节三酰甘油(甘油三酯)代谢 一、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1.1)脂肪动员: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肪脂酶逐步水解为 脂肪酸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2)关键酶:三酰甘油脂肪酶 (又称“激素敏感性三酰甘油脂肪酶”,HSL) 3)脂解激素: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去甲肾

上腺素、肾上腺素等。 4)抗脂解激素:抑制脂肪动员,如胰岛素、前列腺素、烟酸、 雌二醇等。 2.甘油的氧化 甘油在甘油激酶的催化下生成3-磷酸甘油,随后脱氢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再经糖代谢途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或经糖异生途径生成糖。 3.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饱和脂肪酸氧化的方式主要是β氧化。 1)部位:组织:脑组织及红细胞除外。心、肝、肌肉最活跃; 亚细胞:细胞质、线粒体。 2)过程: ①脂酸的活化——脂酰CoA的生成(细胞质) 脂肪酸 脂酰 消耗了2 ②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酶:a.肉碱酰基转移酶 I(脂肪酸氧化分解的关键酶、限速酶) b.肉碱酰基转移酶Ⅱ c.脂酰肉碱——肉碱转位酶(转运体) ③脂酸的β氧化 a.脱氢:脂酰

《园林树木学》作业

农大函授2015《园林树木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观赏树木、古树名木、行道树、庭荫树、孤赏树、垂直绿化、绿篱、地被植物、树种规划、基调树种、骨干树种 二、简答题 1.我国园林树木资源有何特点? 2.简述园林树木种质资源保护的内容。 3.简述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利用途径。 4.怎样学好园林树木学? 5.植物分类的等级包括什么? 6.简述植物分类的依据。 7.园林树木分类的方法有哪几种? 8.依树木的生长习性园林树木如何分类? 9.依树木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园林树木如何分类? 10.依树木的观赏习性,园林树木如何分类? 11.依树木在园林中的用途,园林树木如何分类? 12.园林树木常见的树形有哪些? 13.树木叶色如何分类? 14.园林树木的花相有哪些类型? 15.试举出十种黄色系花的树种。 16.树皮的开裂方式有哪些种类? 17.简述园林树木美化环境的功能。 18.简述园林树木配植的原则。 19.简述园林树木的配置方式。 20.简述行道树的选择要求。 21.庭荫树的配植方法有哪些? 22.孤植树有哪些功能?如何选择孤植树?

23.说出5种本地常见孤植树的种类。 24.垂直绿化有哪几种类型? 25.什么是绿篱?绿篱有何作用? 26.简述绿篱对树种的要求? 27.地被植物有何特点? 28.地被植物可分为哪几类? 29.树种规划有哪些原则? 30.怎样进行树种规划? 31.裸子植物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32.简述苏铁的园林应用。 33.简述雪松的应用范围。 34.列举十种秋色叶类树种。 35.栽植的孤植树应具备哪些条件? 36.简述垂丝海棠的观赏特性。 37.银杏雌雄株如何区分? 38.简述杜仲的用途。 39.观赏树木具有哪些造景功能? 40.棣棠的观赏性。 41.城市环境因子对观赏树木有哪些影响? 42.列举十种果实具有观赏价值的树种。 43.按树木的生长习性分类,每类举出你所熟悉的两个树种。 44.简述白皮松的习性。 45.简述白杄观赏特性 46.“岁寒三友”,“玉、堂、春、富、贵”分别指那些树木? 47.从那几方面观赏园林树木的美? 48.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 49.绿篱的园林功能?列举三种可作为绿篱的树种 50.阔叶树的特征有哪些? 51.孤植树应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动物生化题

1.动物不能自身合成、必需从饲料中摄取的氨基酸是() A.赖氨酸 B.甘氨酸 C.脯氨酸 D.丙氨酸 E.谷氨酸 最佳解释 必需氨基酸: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太慢,只能由饲料中摄取的氨基酸。共8种,分别是甲硫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 2.在临床化验中,常用于去除血浆蛋日质的化字试剂为() A.丙酮 B.硫酸铵 C.醋酸铅 D.稀盐酸 E.三氯醋酸 最佳解释 蛋白质的沉淀:高浓度的乙醇、丙醇等有机浓剂能脱去蛋白质的水膜,同时降低浓液的介电常数,使蛋白质沉淀;碱性溶液中,醋酸铅、硫酸铜等重金属盐可与蛋白质结合成难溶物质,从而沉淀,临床上可利用这种特性抢救重金属盐中毒的病人和动物;PH小于电点时,生物碱试剂苦味酸、单宁酸、三氯醋酸、钨酸能与蛋白质结合成难溶的蛋白盐从而沉淀。临床化验时常用于血浆中的蛋白质。 3.构成生物膜的骨架是() A.蛋白质 B.胆固醇 C.糖聚合物 D.脂质双分子层 E.脂蛋白复合物 最佳解释 脂质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结构/骨架。 4.生物膜内能调节其相变温度的成分是() A.水 B.Na+ C.糖类 D.胆固醇 E.膜蛋白

最佳解释 胆固醇能调节膜磷脂分子的流动性和相对温度,其对膜磷脂分子的流动性的调节作用岁温度的不同而改变:在相变温度以上,它能使磷脂的脂肪酸链的运动性减弱,从而降低细胞膜磷脂分子的流动性;而在相对温度以下时,胆固醇可通过阻止磷脂脂肪酸链的相互作用,缓解低温所引起的细胞膜磷脂分子流动性下降。 5.酶的比活力越高表示酶() A.纯度越低 B.纯度越高 C.活力越小 D.Km 值越大 E.性质越稳定 最佳解释 酶活力单位:酶促反应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一定量的产物或消耗一定量的底物所需的酶量,用来表示酶活性的大小。比活力:每克/每毫升酶制剂所含有的活力单位数,对同一种酶来说,比活力越高,纯度越高。 6.有机磷杀虫剂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属于() A.竞争性抑制 B.不可逆抑制 C.可逆性抑制 D.非竞争性抑制 E.反竞争性抑制 最佳解释 凡能使酶的催化活性削弱或丧失的物质,通称为抑制剂。不可逆抑制:抑制剂以共价键与酶的必需基团结合并很难自发解离,不能用透析或超滤等物理方法接触抑制。例如,有机磷杀虫剂抑制乙酰胆碱。 7.动物采食后血糖浓度() A.维持恒定 B.逐渐下降 C.先下降后上升 D.先下降后恢复正常 E.先上升后恢复正常 最佳解释 动物采食后血糖浓度短暂上升,随即糖合成增强而分解减弱,氨基酸的糖异生减弱,糖加快转变为脂肪,血糖浓度很快恢复正常。

中农大动物生理生化在线作业A

动物生理生化-在线作业_A 一单项选择题 1. 腺垂体分泌的激素有:( FSH.LH.ACTH.GH )。 (5.0 分) a TRH.FSH.LH.ACTH b TSH.FSH.LH.GHRH c TSH.GH.ACTH.CRF d FSH.LH.ACTH.GH 腺垂体主要分泌7种激素,生长素(GH)、催乳素(PRL)、促黑素(MSH)、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性腺激素(GTH(包括FSH和LH))、 2. 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是( 先给无关刺激后给非条件刺激,两者在时间上多次结合)。 (5.0 分) a 先给无关刺激后给非条件刺激,两者在时间上多次结合 b 先给非条件刺激后给无关刺激,两者多次结合 c 多次反复给予非条件刺激 d 多次反复给予无关刺激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3. 合成尿素的器官是:( 肝脏) (5.0 分) a 心脏 b 肌肉 c 肝脏

d 肾脏 4. 作用于细胞内受体的激素是( 类固醇激素)。 (5.0 分) a 蛋白类激素 b 生长因子 c 类固醇激素 d 肾上腺素 5. 下列何者是DNA复制的底物?( dTTP ) (5.0 分) a dTTP b dUTP c ATP d dGDP 6. 基础代谢率是( 基础条件下)的能量代谢率。 (5.0 分) a 最高 b 单位时间内 c 最低 d 基础条件下 7. 下列哪种消化液中没有消化酶?( 胆汁) (5.0 分) a 胃液 b 唾液 c 胆汁 d 胰液 8. DNA损伤后切除修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切除修复包括有重组修复及SOS修复)。

动物生化指标对照

动物生化指标对照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一.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ALT(GPT) 临床意义:升高见于急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心梗等 正常参考值:3-40U/L 二.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AST(GOT) 临床意义:升高见于心梗发病期、急慢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等 正常参考值:3-40U/L 三.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 GGT 临床意义:升高见于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等正常参考值:7-50U/L 四:血清碱性磷酸酶 ALT(AKP) 临床意义:升高见于肝癌、肝硬化、骨细胞瘤、骨转移癌等 正常参考值:30-110U/L 五:血清肌酸激酶测定 CK 临床意义:升高见于心梗、心肌炎、肌损伤、心脏手术等 正常参考值:25-200U/L 六: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 临床意义:升高见于急性心梗、肝脏疾病、恶性肿瘤等 正常参考值:109-245U/L 七:血清a-羟丁酸脱氢酶 HBDH

临床意义:升高作为急性心梗诊断标志 正常参考值:80-220U 八:血清淀粉酶 AMY 临床意义:升高见于胰腺炎、胰腺癌、胆道疾病、胃穿孔等,降低见于肝脏疾病 正常参考值:0-220U/L 九:血清总胆固醇 TC(CHOL) 临床意义: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血蛋白血症的诊断和分类;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判定 正常参考值:80-220U/L 十:血清甘油三脂 TG 临床意义:升高见于糖尿病、肾病等,降低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病变等 正常参考值:30-150MG/DL 十一:血清总胆汁酸 TBA 临床意义:作为肝功能检测指标、肝炎、肝硬化、肝损害等 正常参考值:0-10umol/L 十二:血清肌酐测定 CRE 临床意义:升高见于严重肾功不全、各种肾障碍、肢端肥大症等;降低见于肌肉量减少、多尿。 正常参考值: 十三:血清总胆红质 TBIL

(整理完)园林树木学网上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园林树木学网上作业题 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 一、填空题 1.按园林树木用途分类,园林树木常分为()、()、()、()、()。 2.自然式植篱按其观赏特点可分为()、()、()、()。 3.树种规划要做如下的规划(),重点树种,主要树种,()、()等。 4.绿篱可分为(),果篱,彩叶篱,枝篱,刺篱等。(1') 5.植物分类的主要分类系统有()、()。 6.园林树木常见的花叶系列主要有()、()、()。 7.四大观果树种有()、()、()、()。 8.柔荑花序的树种有()、()、()、()。 9.果形奇特的树种有()、()、()、()。 10.常年异色叶树种()、()、()。 11.在校园内识别的树种中,其冬态特征有典型的叶痕叶迹的树种有()、()、()、()。 12.世界五大行道树是()、()、()、()、()。 13.常见的果色系列有()、()、()、()。 14.能够进行专类园布置的树种有()、()、().因为这些树种有()、()的特点。 15.依据光照对生态类型的影响,可将树木分为()、()、()树种。 16.根据树木对土壤肥沃程度的要求,可将树种分为()、()、()。 17.校园内叶具异味的树种有()、()、()、()、()。 18.水景园中常用的临水树种有()、()、()、()、()、()。 19.岁寒二友”指()与()。 20.在所学习的园林树木中,具有叶片异形现象的树种有()、()、()、()。 21.叶脉的脉序也是鉴别树种的依据,学过的树种中,网状脉树种有(),羽状脉树种有(),三出脉植物有(),掌状脉树种是(),弧形脉树种是(),有边脉的树种是()。 22.观春花秋实的树种有()、()、()、()。 23.园林树木按叶性分类可分为()、()、()、()。 24.园林树木按干性分类可分为()、()、()、()、()。 25.园林树木按观赏特性可分为()、()、()、()、()、()。 26.校园冬景中可观干皮的树种有()、()、()、()、()。 27.著名的东北三大硬阔叶树种为()、()、()。 28.校园内具枝刺的树种有()、()、()、()、()。 29.常见的旱生植物景观有()、()、()。 30.园林树木学是研究园林树木的()、()、()、()、()的科学。

园林树木学在线作业2满分

园林树木学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6-05-05 16:03:54 一、单选题 1.(5分)单被花树种()。 ? A. 核桃 ? B. 桃 ? C. 旱柳 ? D. 大叶杨 得分:5 知识点:园林树木学 答案A 解析 2.(5分)叶子上有臭腺点()。 ? A. 桃 ? B. 樱桃 ? C. 臭椿 得分:5 知识点:园林树木学 答案C 解析 3.(5分)片状髓心的树种:灌木()。 ? A. 核桃 ? B. 金锺花 ? C. 猕猴桃

得分:5 知识点:园林树木学 答案B 解析 4.(5分)树木的鳞芽树种()。 ? A. 银白杨 ? B. 枫杨 得分:5 知识点:园林树木学 答案A 解析 5.(5分)有枝刺的树种()。 ? A. 皂角 ? B. 紫荆 ? C. 黄菠萝 得分:5 知识点:园林树木学 答案A 解析 二、多选题 1.(5分)中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为()。 ? A. 种类繁多 ? B. 分布集中 ? C. 丰富多彩 ? D. 特点突出 ? E. 面积特大 得分:5 知识点:园林树木学

答案A,B,C,D 解析 2.(5分)具有吸盘的树种()。 ? A. 南蛇藤 ? B. 葡萄 ? C. 爬山虎 ? D. 五叶地锦 得分:5 知识点:园林树木学 答案C,D 解析 3.(5分)分泌杀菌素的树种是()。 ? A. 侧柏 ? B. 桉树 ? C. 肉桂 ? D. 小檗 得分:5 知识点:园林树木学 答案A,B,C 解析 4.(5分)具舌状苞片的树种()。 ? A. 紫椴 ? B. 金银木 ? C. 糠椴 得分:5 知识点:园林树木学 答案A,C 解析

农学联考动物生理生化历年真题

415 2011年农学门类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动物生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l~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能使神经细胞膜上Na+通道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水平是 A. 局部电位 B. 阈电位 C. 锋电位 D. 后电位 2.白细胞吞噬细胞的跨膜转运方式属于 A. 被动转运 B. 主动转运 C. 出胞作用 D. 入胞作用 3.引起骨骼肌产生强值收缩的动作电位表现为 A. 可发生重叠 B. 不发生重叠 C. 可发生融合 D. 可发生融合 4. 血液中使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发生右移的因素是 A. CO2分压升高 B. PH值升高 C. 2,3-一二磷酸甘油酸减少 D. 温度降低 5. 有关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能降低肺的顺应性 B. 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C. 由肺泡I型上位细胞分泌 D. 成分为二磷酸磷脂酰肌醇 6. 恒温动物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 A. 延髓 B. 脑桥 C. 视前区-下垂脑前部 D. 大脑皮层 7. 安静时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 A. 肝脏 B. 脾脏 C. 肾脏 D. 肺脏 8. 毁坏哺乳动物的视上核和视旁核后,其尿液会发生的变化是 A. 尿量减少,尿稀释 B. 尿量增加,尿浓缩 C. 尿量增加,尿稀释 D. 尿量减少,尿浓缩 9.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会使肾小球滤过率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先减小后增大 10. 关于肾小球滤过的描述,正确的是 A. λ球小动脉收缩,原尿增加 B.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原尿减少 C. 肾小囊内压升高,原尿增加 D. 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原尿减少 11. 消化道平滑肌经常处于微弱且持续的收缩状态,这种现象产生的前提是 A. 交感神经的兴奋 B. 副交感神经的抑制 C. 慢波的存在 D. 壁内神经丛的抑制 12. 刺激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是 A.胰高血糖素 B.生长抑素 C.胃泌素 D.促胰液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