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文化概说XC

中华文化概说XC

中华文化概说XC
中华文化概说XC

填空和选择

有“”号和开头是数字的

"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恶以御民之淫,则民不惑也",这句说明了通过强化民俗、维护统治的话,出自礼记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的"文"是指自然现象、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金"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金属,本身所具有的优点是质地柔软、延展性强、不易氧化、鲜艳夺目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是谁提出的朱元璋

"人类一切物质和精神的积淀,包括人类创造的全部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被称为广义文化

"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的古训出自《礼记》

"中国"一词在古文献中不是一个专有名词,它的含义还有中原的诸侯国、中华、"居四方之中"、天子的直畿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商末周初的铜器铭文上

“六经”是:《易》、《诗》、《书》、《礼》、《乐》、《春秋》

“中华第一龙”的玉器是哪种新石器时代文化红山文化

《熹平石经》的刻制在中华文化史上是一件大事,它发生在汉代

3、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日期记载的印刷品实物是《金刚经》

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产生的基督教新教派是基督新教

1957年在原址上建立的中国第一座遗址博物馆是半坡村遗址

A

按文化圈的特征分类,中国文化可划分为中国中原地域文化、中国中原地域文化、中国大陆文化

按照民俗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行为民俗、语言民俗、精神民俗、物态民俗

B

把"无为"作为所主张的理想人格的学派是哪一家道家

把禁吃猪肉、自死物和动物血液作为最重要禁忌的宗教是伊斯兰教

报纸的印刷出现于唐朝

北宋庆历年间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的人是毕升

北宋时毕升发明的先进的活字印刷术是胶泥活字

北宋时期著名的书院有哪些A 白鹿洞书院B 石鼓山书院C 岳麓书院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古村落是西递村、宏村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帝王陵墓建筑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南京明孝陵、北京明十三陵、清陵

被人们誉为"吴中绝技"的苏州琢玉艺人是陆子冈

被世界人类遗产委员会评价为简洁、生动地表达了一种对一个伟大文明的进步产生过伟大影响的宇宙观的建筑是天坛

被誉为“南曲之宗”的作品是《琵琶记》

标志唐传奇进入兴盛期的作品是《离魂记》

C

草书的种类有狂草、今草、章草

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的手工业技术专著是《考工记》

产于安徽南部,且纸质柔韧,洁白平滑,不起皱,便于收藏,为书画最理想的用纸是生宣纸、熟宣纸

初唐书法四大家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传统"破五"节俗中忌讳习俗有串门、看病人、走亲戚

传统元宵节的标志性习俗吃元宵、观灯、猜灯谜、走百病创立了相当完整的法家理论和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的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

春秋晚期铸造的精美青铜器,得益于此时开始使用的先进工艺技术分铸法、失蜡法

瓷器中的白瓷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北齐

从古至今,砚的种类繁多,著名的五大名砚是歙砚、端砚、澄泥砚、红丝石砚、洮河砚

从墓葬发展史上可以看出,古帝王陵墓的封顶主要有哪几种方式“方上”、“以山为陵”、“宝城宝顶”

从书体来说,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

从中国历史文化的内容看,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基本特征主要有高度重视德性修养,并以此作为人类安身立命之本、以中庸之道为为人处世的最基本原则、以重农尚仕为最基本的治世方法、以经学为本的治学之道、以义利统一为最基本的价值观

D

代表了先秦历史散文最高成就的是《左传》、《国语》、《狱中杂记》

代表我国新石器时代陶器制作已达到顶峰,最突出的特点是磨光黑陶、蛋壳黑陶、晕染彩陶

到商周时期,我国发明原始瓷器、仿青铜器的白陶

道家哲学所探讨的主要是宇宙观、人生观

道家哲学主要指老庄哲学

道教的创立者,一般认为是张道陵

道教的典籍有《参同契》、《太平经》

道教的教义思想主要有道生万物、长生久视

道教在发展演变中形成的派系主要有五斗米道、全真道、正一道

道教主张我命在我,重视炼丹修炼,因而对我国医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代表性著作是《备急千金方》、《千金翼方》

道教遵奉的教主是老子

第一次提出了"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和"一阴一阳之谓道"重要哲学命题,并最早表述对立面相互转化、统一和发展变化辩证思想的哲学著作是《周易》

对可移动的历史文化遗物常用的三种分类法是时代分类法、质地分类法、器物排队法

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有最重要作用的因素是中国传统哲学、稳态的农业生产方式

F

封闭的里坊制度是以前城市结构上的一个特点,自何开始废除了封闭式的里坊和夜禁制度北宋

佛教的创立者是释迦牟尼

佛教的全部信徒合称为"四众",其中有居士、比丘尼

佛教教义思想的内容主要是四圣谛、缘起说、因果报应

佛教经典浩繁,其《藏经》包括经藏、律藏、论藏

佛教门派很多,但其共同的哲学思想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主张所谓的"缘起"论、宣扬和提倡冥想直观方法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

佛教提倡清静无为,慈悲为本,由于对佛经的理解不同,分成许多宗,在中国最著名的有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中国禅宗、法相宗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文化,以后逐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大约是在东晋

符号作为文化的载体,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表意性

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四大名锦"是蜀锦、宋锦、织金锦、妆花锦

G

根据考古发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宗教遗迹是山项洞人遗迹

构成文化基本形式结构的一些必要成分,称之为文化要素,它们是器物体系、认知体系、符号体系、关系体系、规范体系

构成中国伦理道德体系的基本框架或雏形主要是儒家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思想、墨家以义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思想、法家以礼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思想、道家以道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思想

古代的"五服制"是指斩缞、齐缞、小功、大功、缌麻

古代帝王出行居住之处称为行在、行宫、行所在

古代对自然环境利用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兴修水利、开运河

古代生育中的"弄璋之喜"是指生儿子

古代所谓的"弱冠"是指18岁

古代印度佛教在发展中形成的最主要派别是大乘派、小乘派

古尔邦节是哪种宗教的重要节日伊斯兰教

古籍版本的名称很多,从制作方法上划分主要有手写本、刻本、活字本、影印本

古来素有“虎踞龙盘”之称著名的古城建筑遗存是指南京城

关于中华大地的整体地势,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西高东低、分三级阶梯式逐级下降、盆地和平原约1/3、大多的河流都由西往东流

H

汉朝曾先后修建的两大规模宏伟的都城是长安、洛阳

号称“千佛洞”的石窟寺位于今新疆地区

号称明长城“天下第一关”的是山海关

后人在哪个石窟意外发现“藏经洞”,后成为国内外学者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莫高窟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后来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南方经济赶上甚至超过了北方是在宋代

J

基督教的经典是《新旧约全书》

基督教的重要节日有复活节、圣诞节

基督教约产生于约公元1世纪中叶

记录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光辉历程的四大科技名书是《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徐霞客游记》《本草纲目》

见于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大型蓄水灌溉工程是春秋战国时期修建的芍陂

建于四川成都平原的战国时候的著名水利工程是都江堰

今文字阶段包括的书体有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金银制品多为统治阶级上层所占有,主要用于赏赐、贡奉、施舍寺观

京剧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流派,"四大须生"是马、谭、杨、奚

K

考古学的证据表明,中国的历史文化的源头至少可以上溯至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时期

科举考试的乡试考中者统称“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缂丝的编织方法不同于织棉和刺绣,缂是织纬的意思,"缂丝"又称克丝、刻丝

款待客人的禁忌习俗有扫地、壶嘴正对客人、敲碗碟、将筷子插在饭碗中间、盛饭向外倒

历史上出现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现象,证明了在宗法社会里的任人唯亲原则、以家族为本的宗法思想、血缘观念原则、亲亲原则

L

陵园建筑的地上建筑部分由哪三部分组成神道、祭祀用的殿堂、护陵监

M

毛笔生产的历史悠久,曾出现三大笔派是宣州笔派、湖州笔派、北京笔派

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人性善

孟子所主张的人性善之善主要表现为仁、义、礼、智

民间的寒食节的产生最初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明清时期,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推行极端的专制主义政策的表现主要有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控制更加严厉、进一步贯彻统治阶级的思想

明清时期,织造贡品技艺最高的地方是江宁、苏州、杭州

明清时期的科举常科考试为乡试、会试、殿试

明清时期著名的刺绣品类有苏绣、鲁绣、湘绣、粤绣、蜀绣等著名品类

墨家所倡导的人生的理想人格是"兼爱"

墨家学派社会治理的十大主张代表了平民的利益,其中最重要的主张是兼爱

目前发现商代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方鼎

目前所见最早的帛书是战国楚墓出土的楚帛书

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自成体系的文字是甲骨文

N

纳西族少年的成年礼是在13岁

南方少数民族携带食品祝贺亲朋乔迁,称为踏福

P

判断国家的起源和人类文明形成的重要依据之一是青铜器

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年节傣族

Q

乾隆时期精心雕琢的三大巨型玉器

秦汉是古代艺术的发展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的建筑园林艺术

清朝早期都城盛京故宫在今沈阳市

清代出现了官方的和民间的报纸是《京报》、《宫门钞》、《塘报》、《辕门钞》

确切记载了武王伐纣日期的青铜器是何尊

R

人类存在和人类文化赖以产生的基石是地理环境

人类发现的第一种金属是金

人类历史上最早通过火的作用使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是制陶

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铁是陨铁

人类最早使用的生产工具是石器

儒家的主要经典有:《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荀子》

S

三彩陶器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唐代

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制墨名家是韦诞

三国时诸葛亮作为机械制造的专家,他制造了木牛流马

商朝有了正式的学校,其增设的教育机构是学

诗歌创作被称为"诗史"的诗人是杨炯

使用木构架的优点是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隔热、防震作用、木构的弹性可减缓震动和防止断裂

世界上出现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五彩缤纷,丰富多样,但是最基本的两种形态是君主制、共和制

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有楔形文字、圣书字、汉字

世界宗教与民族宗族相比较主要区别是崇拜神灵具有世界性、信仰者打破了民族性、世界宗教具有十分系统而完整的教义理论

宋代瓷器的主要窑系有:定窑、耀州窑、钧窑、磁州窑、景德镇窑

宋代花鸟画十分繁荣,标志着古代工笔花鸟画的顶峰的作品是《芜蓉锦鸡图》、《瑞鹤图》

宋代最著名的白瓷窑是定窑

宋元时期的学者认为,我国丝织品的发明始祖是嫘祖

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并建造的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跨度最大的桥是石拱桥

隋唐之后,"三教合一",其中儒学吸收佛道哲学而发展形成的新学派主要是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T

唐代的印刷品值得注意的两类是书籍、报纸

唐代诗歌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

唐代新出现的瓷器品种有青花瓷、秘色瓷、绞胎瓷、黄釉瓷

提倡把"君子人格"追求目标的是儒家仁学

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儿作"的主张的是白居易

W

为世界上现存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堪称世界建筑史一绝的塔是山西应县释迦塔

文化的实质含义是自然界的“人类化”、人类活动及其结果的人化性质、人类世界区别于自在世界的本质特征

文明与文化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区别,主要区别是指先有文化,后有文明、文明是文化的积极方面、文明是文化的结果和表现

我国出土最早的“真玉”制品的地点在辽宁阜新查海遗址

我国传统的"扫尘日"是腊月二十三到除夕

我国传统节日的社会功能主要有表征农时的意义、纪念性意义、提供社交的机会、强化亲情和长幼尊卑

我国传统节日中防病除疫的节日是端午

我国传统禁忌习俗中来自科学的经验积累的有产妇忌讳出门、产房忌外人进入

我国传统敬老礼俗主要表现在维系民族团结、进行民族传统教育、发展民俗旅游、促进民间娱乐活动

我国淬火技术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是《汉书》

我国的民居建筑中,土楼、围屋最为集中的省份是福建

我国的重阳节最早出现于《楚辞》

我国第一部以记言为主的历史文献是《尚书》

我国古代的桃符,大约起源于南北朝

我国烧制出真正的瓷器是在什么时候东汉

我国台湾地区传统民俗中忌讳馈赠的礼品有甜果、手巾、扇子

我国现存最早的山水卷轴画是《游春图》

我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是明代所创建的天一阁

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物的基本特征是磨制石器、制陶、纺织

我国已知的最早的丝织实物是公元前2700多年的绢片

我国优秀民俗文化的社会价值是维系民族团结、进行民族传统教育、发展民俗旅游、促进民间娱乐活动

我国元宵节猜灯谜的习俗出现在南宋

我国元宵节观灯的民俗最初起源于哪种宗教仪式佛教

我国最早的篆刻学专著是《学古编》无论中国古代服饰的样式多么复杂,最原始的三种样式披、套、围

五代时期初步构成的书籍印刷三大系统是私家刻书、坊间刻书、官方刻书

五代时期人物画的代表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是顾闳中

X

西汉的铁犁壁的使用,比欧洲早多少年1000年

西汉时期,由中央和地方官员负责考察和举荐人才的制度是察举制度西汉时期,中国农业发明了哪两种农业耕作技术A 代田法C 耧耕技术

西周宗法制度的基本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宗权与政权紧密结合

狭义的文化侧重的是人类的意识形态和精神创造

下列表述中哪些属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A 重脱离生产劳动和科学技术C 为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目的明确E 注重个人品德和社会伦理道德的培养

下列表述中哪些属中国传统科技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应用科学和实用技术为主C 科技体系构成相对简单,和领域发展极不平衡E 发展较为平衡缓慢,少有革命性的突变

下列词汇中哪些属于是科举考试的防作弊举措“锁院”、“糊名”、“别头试”、“权知”

下列词汇中哪些与“九品中正制”有关联“小中正”、“大中正”、上品无寒门、德才和家世

下列雕塑作品属于宗庙造像的有四川灌县李冰石雕像、杭州岳飞墓大殿岳飞像、太原晋祠圣母殿像

下列雕塑作品中属于古代明器雕塑的是秦始皇兵马俑

下列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哪些是唐代人柳公权、欧阳询、张旭、颜真卿

下列教育思想中哪些属于是孔子的思想“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教无类”

下列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属于"四大名旦"的有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

下列京剧行当中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是生行

下列京剧演员中,谁属于"京剧三鼎甲"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

下列民俗活动中属于我国少数民族歌会节的是歌墟、那达慕、花儿会、三月街

下列哪些器物属于青铜礼器鼎、觚、编钟

下列史学著作,哪些属于编年体史书《春秋》、《资治通鉴》

下列史学著作,哪些属于纪传体史书《史记》、《后汉书》、《清史稿》

下列书法家被誉为"书圣"的是王羲之

下列书法作品中属于王献之的有《洛神赋》《中秋帖》、《鸭头丸帖》

下列属于直觉思维的内容有对感性经验作整体把握、注重思维主体

下列说法中,哪些与“胡同”一词的来由有关“胡人大同”之意、“浩特”,谐音“胡同”、蒙古语“井”的意思

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含义有所不同、文化传统不如传统文化广泛、文化传统贯穿于传统文化之中、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的核心

下列小说中,哪些属于清代的作品《儒林外史》、《红楼梦》

下列有关传统篆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最初的材料以铜等金属材料为主、元代吾丘衍著有《学古编》,是中国最早的篆刻学专著、篆刻是镌刻印章的总称

下列有关王羲之的说法中正确的有草书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由"书圣"之誉、《乐毅论》是其楷书的代表作

下列中国历史文化遗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的有万里长城、周口店“北京人”、孔府与孔庙、布达拉宫及附属项目、武当山古建筑群

下列作家中,其散文被誉为“西汉宏文”的是贾谊

下列作家中,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下列作品属于具有地方色彩的工艺品的有惠山泥人、"泥人张"

下列作品属于柳公权楷书的是《神策军碑》

下列作品中,属于顾恺之的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下列作品中属于章回小说的有《三国演义》、《金瓶梅》、《儒林外史》

夏、商、西周推行的教育是学在官府

夏朝的学校主要是进行军事教育,培养贵族及其子弟,其称谓有哪三种A 庠B 序D 校

小篆是当时官方公布的文字规范,又称秦篆

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称之为穆斯林

宣扬"原罪说"和"救赎说"的宗教是基督教

学者们对中国文化进行分类,一般依据的最主要因素是社会群体、要素结构

Y

一是玉寿山,也称“丹台春晓玉山”;二是玉福海,也称“云龙玉瓮”;三是大禹治水玉山,全名“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三大巨型玉器,堪称“玉器之王”

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穆罕默德

伊斯兰教的礼仪制度称之为"五功",其内容主要有念功、礼功、斋功、朝功

伊斯兰教教义的主要内容有信"安拉独一、信使者、信八正道

伊斯兰教信仰的神灵是安拉

伊斯兰教在约公元7世纪产生于阿拉伯半岛

以蚕丝为原料织成的制品,也称为丝织品

以下哪个城市被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大同、开封、安阳

以下哪个文化遗址是魏晋南北朝至明清时期的文化遗址南诏太和城遗址

以下属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基本特征的有混沌的整体性、和谐的辩证性、思维直觉性、思维的功利性

以下遗址哪些属于秦汉文化遗址秦兵马俑坑、新疆楼兰古城遗址、“阿房宫”遗址

以下遗址哪些属于五代宋元明清时期文化遗址元上都遗址、北宋东京城遗址、金上京会宁府遗址

以下园林哪些属于皇家园林颐和园、避暑山庄

饮用"屠苏酒"的节日元日

由人发明和创造出来的一切器物,既是有形的文化部分,亦是物化的精神文化

由于有《史记》和《千字文》一些文字记述,人们曾经认为毛笔的发明人是蒙恬

由于有其碑石立于西门外,故号称“天下雄关”的是甘肃的嘉峪关

有文献记载的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搜集图书的皇帝是汉武帝

元杂剧的特点有基本结构形式是一本四折、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以唱为主,以说白为宾、其角色可分为旦、末、净、外、杂五大类

袁枢依据《资治通鉴》的内容,创立了以记事为主并详叙述重大历史事件起因至结束的过程的史书体裁纪事本末体原始宗教的产生是自然力压迫的结果、人的思维能力发展的结果

原始宗教的崇拜形式主要有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灵物崇拜

Z

在词的创作中,北宋初年婉约派的大家是柳永

在国际文书上第一次使用"中国"为国家名称是在清朝

在金元时期的中医四大家是A 刘完素B 张从正C 李杲D 朱震亨

在京剧脸谱中一般有固定的涵义,红色作主色时表示忠勇义烈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古代书籍收藏逐渐形成的四大系统是寺观藏书、书院藏书、私人藏书、官府藏书

在世界历史发展中,下列的哪些文明古国文化是因外族入侵而中绝的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

在唐代发展形成的中国化佛教宗派主要有三论宗、律宗、禅宗

在唐代文字印刷品出现前,汉字用书刻所用的载体是甲骨、青铜器、石刻、纺织品、竹简、木牍、纸张

在文化定义上的最主要的区别是分为狭义文化和广义文化

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传递和保存重要的信息使用最多的方式是“结绳”、“契刻”

在我国现在的五大宗教中宣传"人生皆苦,一切皆苦",主张通过修行而入"涅槃"境界的宗教是佛教

在我国信仰喇嘛教(藏传佛教)的民族主要是藏族、蒙古族

在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族、维吾尔族、塔吉克族

在我国宗教中,主张长生不老,通过修行而"成仙"的宗教是道教

在西方现代民俗学中,最先提出"民俗学"概念的学者是汤姆斯

在下列节气中属于"物候"的节气有惊蛰、小满、芒种

在早期的私学创办中,最杰出最有影响的大师是孔子

在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帛画叫做《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

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理论中,最有影响的,最为系统的理论是儒家的仁义理想人格理论

在中国帝陵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为宝城宝顶式最后定型的帝陵是明孝陵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使用了合成的“文化”一词的书是《说苑》在中国现在的五大宗教中,中国土生土长的是道教

在中国延续时间甚长,获得完备形态的制度是君主立宪

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环境中,人们被长期束缚在土地上,养成了敢于冒险的精神

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环境中,人们被长期束缚在土地上,养成了因循守旧的心理

造就中国民俗文化多元化的主要原因幅员辽阔的地理环境、多民族的长期并存

战国时期笔的多种名称为聿、不律、管城子、弗

战国时期冶铁业的主要成就是铸铁、可锻铸铁、锻钢

战国中期以后,君王死后的葬身之处专称陵

哲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

正月初一在我国古代称为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

纸是书写和传递信息的材料,我国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时期

制陶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在用途上形成了不同的种类,主要有日用器皿、随葬明器、艺术制品、建筑材料

中国"崇古敬宗"的伦理文化对中华文化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其主要的

消极表现是迷恋守成,"厚古薄今、循规蹈矩、因袭保守、限制了创新与发展的力度

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县城建筑的典型代表是平遥古城

中国出现生铁的时间比外国早多少年1800年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基础,即价值主体是以群体和社会为本

中国传统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实现的途径是"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中国传统教育中,有关生产劳动和科学技术的内容微乎其微,与统治者有关的学科是传统中医药、天文历法、算学

中国传统节庆活动中含有爱情内涵的节日有元宵节、七夕节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价值追求是利已论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基本问题是人生论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理论的出发点是人性论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理论对人生具有重要意义的基本问题探讨主要有义利问题、理欲问题、自我与他人的关系问题、志功问题、生死问题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理论中关于人性问题理论中最主要的有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性有善有恶论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积极因素主要可归结为强调尊卑贵贱、重群体、轻个体、重群体、轻个体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具体内容主要表现有注重伦理道德修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追求伟大的理想、崇尚民族气节,热爱祖国、高度重视礼乐文化对道德修养的熏陶作用

中国传统史学的直笔传统一直被后人称道,其代表性史官人物是晋董狐和齐太史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大国粹是传统中医药、京剧、国画

中国传统哲学的历史演变主要可分为哪四个阶段先秦哲学、汉唐哲学、宋明理学、清代实学

中国传统哲学也有其自身内在的缺陷。这种缺陷主要有漠视个体利益、忽视个体个性的不良倾向、具有模糊性的特点,不擅长于精确的定量分析和逻辑分析、有不利于创新的因素、不重视法治,缺乏自觉的以法治国的法律意识与规则意识、过于强调整体统一

中国传统中秋节的标志性习俗是赏月、吃月饼、放天灯

中国大运河建于哪个朝代隋朝

中国的哪些发明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对人类历史进程发生过革命性的作用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

中国的人物画大体分为哪几类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

中国的三大石窟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莫高窟

中国的石窟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新疆地区、中原北方地区、中国南方地区

中国的万里长城最早修筑于春秋战国

中国的先人在新石器时代有了三大项发明成就是农业、磨制石器、制陶

中国的印刷技术的发展可分哪两个阶段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

中国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的是杜佑撰写的《通典》

中国第一座皇帝陵是秦始皇陵

中国独特的大陆海岸型半封闭式的自然环境,有着中国地理环境的大陆整体性特点,决定了中国文化自成体系独立发展的道路

中国多民族国家全国每年比较盛大的传统节日有112

中国封建国家的中央集权专制制度不断得到强化,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是在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国家的中央集权专制制度不断得到强化,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是在秦汉时期

中国佛教发展的极盛时期是隋唐

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至今保存完整的有明清紫禁城、盛京

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指公元16世纪的明中叶时期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遗存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

中国古代文献中"文化"一词的最初含义是以文教化

中国古代语言的两大系统是口语、书面语

中国古代玉的产地很普遍,主要产地有新疆的"和田玉"、河南南阳的“独山玉”、辽宁的“岫岩玉”

中国古代园林按建设的占有者身份区分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有山水相依、建筑美与自然美相融合、诗情画意般的情趣

中国古代著名的中草药学著作有哪些《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

中国古代最早记载数万颗恒星方位的天文学著作是哪一部《甘石星经》

中国古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其木构架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是井干、穿斗、抬梁(附斗栱)

中国古人对宇宙结构及运动的看法主要有“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

中国建筑的完全成熟阶段是在南京城

中国建筑的完全成熟阶段是在隋唐时期

中国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政策需要是尚农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都城是隋唐的长安城

中国历史文化传媒的发展大致经过的两个阶段是书写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

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形成的主要特征有降雨量由东南往西北递减、农业与牧业的明显分野、人口分布的总格局是东南稠密、西北稀疏、中国文化是一种大陆文化

中国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的最大特点就是宗法制与君主专制相结合

中国历史文化实际是指与中国当代文化相对而言的文化、对中国文化不同时代的一种划分、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存在中国历史文化虽然内容广泛,积淀深厚,但就学术经典而论,概其渊薮为"三玄"、"四书"、"五经"

中国历史文化虽然内容广泛,积淀深厚,就学术统绪而言,三教九流、百家争鸣,为其归致的则是儒家、道家、

中国历史文化遗迹包括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古长城、古园林

中国历史文化遗物,现在规范的简称为文物

中国民间金银器作坊开始出现在唐代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使用的概念是民俗文物

中国农业经济文化孕育出的古代政治思想有"重农"、"重民"、"民本主义"

中国青铜器时代所包含的时期有夏、商、西周、春秋、

中国青铜器源于黄河流域

中国是最早采用十进位制国家,在下列哪个时期的文字中已有记载殷商甲骨文中

中国万里长城在历史上所发挥的作用是以防游牧者的进攻、保护农耕文明、从中华文化发展史来看是进步的

中国文化又可称为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

中国现代民俗学肇兴于20世纪初,其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北京大学征集民间歌谣活动

中国著名的大足石窟位于今四川省

中国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是乐山大佛

中国最早的数字著作是哪一部《周髀算经》

中国最著名的4部农业科技名著是B 汉代的《汜胜之书》C 北魏的《齐民要术》D 元代的《农书》E 明代的《农政全书》

中医的理论体系强调的是下列哪种观念人体的整体观念

周朝的“六艺”教育有礼、射、乐、书、御、数

周灭商及营建东都和封建诸侯的三种铸有铭文的青铜器是利簋、何尊、克罍

自汉代至清朝间,驾驭和主导着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成为文化领域中压倒一切的学问的是经学

字写得是否漂亮,与毛笔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毛笔的质量主要看尖、健、齐、圆

宗教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文化体系,其中处于最深层核心的是宗教思想观念

宗教消亡的条件是科学技术与生产力水平高度发展,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极明白而合、阶级和社会不平等现象彻底消灭,社会关系"极明白而合理

宗教与其他社会现象相比较,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对神的信仰与崇拜、有崇拜行为礼仪和信仰活动

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本土宗教是道教

最能体现中国历史文化精髓所在的哲学学说有儒家、佛家、道家

作为中国哲学的主流文化,儒家文化在义利关系上主张义高于利、尚义鄙利、重义轻利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文化传统所谓文化传统是指历史上形成并为后人所承袭下来的思想意识中的东西,诸如精神、心态、道德、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抒情方式、价值观念等隐形的软文化。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又是时刻在起作用的隐形因素,它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也可以发挥消极作用。所以,我们对待文化传统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2、民俗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它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事象。

3、石窟寺石窟寺是佛教寺庙建筑的一种,在河畔山崖开凿而成,简称石窟。许多石窟寺洞密集,故有千佛洞之称。佛教石窟渊源于印度。在印度,凿石开窟约开始于公元前世纪中叶。在我国石窟开凿约始于公元3世纪,盛于公元5—8世纪,最晚的可到16世纪。

4、特产特产主要强调产品的原料和生产工艺上的独特性,指土产品中具有独特品质和独特风格或独特技艺的一部分产品,是土产的精华部分。土产也称土货或土物,指当地出产的物品。一般指各地的农副产品和部分手工业产品。土产主要强调特产的地域性差异。土特产品是土产和特产的并称。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传统文化所谓传统文化,是历史上由人类创造的外在于人的客观存在的东西,诸如建筑、器物、典章制度、文学艺术、文物古迹和风味特产等显形的硬文化。传统文化虽然在历史上曾经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产物,但凡是传统文化也都包含着劳动者的智慧和血汗。

2、普通话普通话(通用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全国汉族的共同语言。

3、宗教宗教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特定阶段的普遍的历史文化现象,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支配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以超自然、超人间的形式在人们头脑中的颠倒和虚幻反映,是相信、崇拜和传播这种特殊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实体。

4、玉器玉器是指以硬玉、软玉、碧玉、蛇纹石、水晶、玉髓等为原料而制作的工具、装饰品、祭器和陈设品等。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中国自然环境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

影响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在“大陆海岸型半封闭式”的自然环境里独立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文化,具有数千年从未中断的延续性和自我为中心的独特性;(2分)第二,辽阔的疆域为中华文化发展和中国文化中心的转移提供了纵深腹地,使中国形成了七大古都;(2分)第三,中国境内复杂的地理环境,使中华文化发展出现了不平衡性和多样性的空间;(1分)第四,对外文化交流受到地理条件阻抑。(1分)

2、简述基督教对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作用

明清时期以来,传教士把中国古代文化传到了西方,对西方近代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基督教各派传教士为接近中国朝廷和地主知识分子,曾将西方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带到中国来;(3分)近代史上,又曾在中国创办过一些文化教育和慈善事业,如辅仁、燕京、金陵等一系列著名的高等学校。在这些学校中,与他们的办学宗旨相反,出现了一大批有志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社会革命家和科学家。(3分)

3、简述历史文化名城构成的主要条件

第一,要有悠久的历史或特殊重大的历史事件;(2分)第二,要有较多的历史文化遗存;(2分)第三,要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1分)第四,该城市长期以来一直在使用着,今后还将继续发展。(1分)

4、简述著名的药材之乡

我国著名的药材之乡有人参之乡吉林省抚松县,(1分)党参之乡山西省平顺县,(1分)田七之乡广西靖西县,(1分)黄芪之乡内蒙古武川县,(1分)甘草之乡宁夏盐池县,(1分)阿胶之乡山东省东阿县等。(1分)

1、简述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特点

第一,中国史学拥有众多的史学家和丰富的遗产;(2分)第二,中国历史学家有重视史书表现形式的传统,并不断创新,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史书体裁;(2分)第三,中国史学家历来对史学工作有一种崇高的责任感,将史学与现实未来联系起来。(1分)第四,中国史学家十分重视自我修养,史学家必须有史才、史学、史识。(1分)2、简述中国古代教育的特色

第一,具有完整的系统、严密的结构和系统的理论;(1分)第二,充分体现和发挥了教育的社会政治功能,而不太重视或较难体现和发挥生产、经济功能;(1分)第三,古代教育制度具有超稳定性结构,很难发生整体上的变化;(2分)第四,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将严格的等级性和广泛的庶民性有机统一起来,既保证了统治集团的绝对特权,又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2分)

3、简述青铜的优越性

青铜具有下列优越性:首先,硬度大;(1分)其次,熔点低,其熔液的流动性能好,凝固时收缩率小;(1分)第三,化学性能稳定,耐腐蚀,可长期使用和保存;(2分)此外,青铜器坏碎之后,可回炉重铸。所以,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在石器时代之后,大多经过青铜时代。

4、简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给中国古代文化带来的特征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给中国古代文化带来的以下主要特征:一、群体趋向的务实精神;(1分)二、思维方式上的循环论、恒久意识、变易观念;(1分)三、中庸之道与注重自然节奏的少走极端的基本处事心态;(1分)四、尚农重本和轻商抑末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1分)五、集权主义的大一统与民本主义的民重君轻相反相成,共同构成中国农业社会的政治思想主体;(1分)六、安土乐天、和平主义的生活情趣。(1分)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中国宗教信仰在历史上的特点

第一,就全国总体而言,中国宗教只是一种信仰性的干预力量,而不是指令性的社会统治力量。(2分)第二,具有多元性。从先秦到清代,中国大地出现过多种类型的信仰和崇拜,即使是在佛教、道教为主导的朝代,同样其它宗教同时并存,互相融合,这种宗教信仰的多元性,一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成分的多元性和地域分布的广阔性,一方面反映了中国文化兼容并蓄的特点。(4分)第三,具有浓厚伦理道德色彩。中国的宗教都强调立功德、行善事、孝亲忠君、保护生灵等伦理道德,这符合古代中国以儒家学说为主导思想、以伦理纲常为治国之本的国情。

2、试论古墓葬地面部分的结构

古墓葬一般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地下部分和地面部分。地面部分包括封土和陵园建筑。(2分)

地面部分的封土,从商末周初,在墓上开始出现封土坟头。春秋战国以后,坟头封土越来越大,形状好似山丘。特别是帝王陵墓的封土,工程大,发展变化明显。(1分)帝王陵墓的封土形式主要有:第一,“方上”。因其上部为一小的方形平顶,好象方锥体截取了顶部,故曰“方上”。第二,以山为陵。即利用山丘作为陵墓的坟头。第三,“宝城宝顶”。在地宫之上,砌筑高大的“砖城”,在砖城内添土,使之高出城墙成一圆顶。(3分)地面部分的陵园建筑除封土外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祭祀建筑区。为陵园建筑的重要部分。供祭祀之用。(1分)第二部分为神道。又称作“御路”、“甬路”等,是通向祭殿和宝城的导引大道。(1分)第三部分为护陵监。护陵监是专门保护和管理陵园的机构,为了防止被盗掘和破坏,每个皇帝的陵都有护陵监。监的外面有城墙围绕,里面有衙署、市街、住宅等建筑。

3、试论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创造的关系

两者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四点来分析:第一,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是人类历史发生、发展前提之一;文化创造是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于其他社会实践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环境的辩证统一体。(2分)第二,自然环境是文化赖以产生的基石,对文化的发生、发展具有物质的制约力。自然环境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分布状况和发展水平、国家政权性质和政治的职能。(3分)第三,地理环境对文化发生影响是通过一定的中间环节实现的,在人类创造文化的活动中,人和自然是同时起作用,自然地理环境只有通过人类活动这一中间环节,才能给人类文化的发生以巨大影响。没有人类的活动没有人类应战和挑战的能动性,自然界是不能单独创造文化的。(3分)第四,人类也反作用于自然环境。人类在利用自然环境中不断改变着自然,并获得对自然环境的新认识。(2分)

4、试论民俗文化的功能

第一,历史功能。民俗文化现象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中,都曾产生和形成过许多的民俗文化现象,对每个历史阶段的人们的生活产生过影响。(3分)第二,教育功能。民俗文化是社会的、集体的创造。民俗文化的产生,起初总是带有一定功利目的的,即与教育的功能联系在一起。(3分)第三,娱乐功能。民俗文化不仅是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和创造,它同时也供人民群众享受和利用。所以传承于民间的大部分民俗文化活动,都带有极其浓厚的娱乐性质,其中以节日民俗文化和游艺民俗文化最为突出。(4分)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亚文化所谓亚文化,是指具有与经典文化(或称主流文化)相区别的独特性的文化形态。亚文化总是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与经典文化(或称主流文化)相背离的倾向。

2、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素称文房四宝,是中国书写和绘画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材料。其中,笔、墨、砚为书绘工具,纸为书绘材料,是中国历史文化传播不可或缺的媒介。

3、民俗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它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事象。

4、摩崖造像摩崖造像为佛教石窟的一种类型,是利用巨大的山崖陡壁在洞窟之外雕成大像。为了保护摩崖造像,特意为其修造了楼阁殿堂。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中国古代官学教育的特点第一,官学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各种封建统治人才,所以不仅具有阶级性而且具有明显的等级性;(1分)第二,封建朝廷设置了专门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长官来管理教育;(1分)第三,官学的教育内容与儒学经典为主,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材;(2分)第四,在中央官学中有来自邻国的留学生,在促进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方面,也曾起了积极作用。(2分)

2、简述民俗文化的作用

民俗文化的社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对广大民众的规范制约作用。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和仪态起规范作用。(3分)二、是民俗文化的凝聚作用。对民族具有凝聚力的是语言、道德、艺术、宗教及民俗等文化现象。它在凝聚、团结民族成员的作用方面,显得特别重要。(3分)

3、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1)中国古建筑以与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2分)(2)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就整体而言,其原则是,根据不同的条件和需要采取多种形式。(1分)(3)中国古建筑造型优美,尤其是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由庑殿、歇山、硬山、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1分)(4)中国古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包括彩绘和雕饰。(1分)(5)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1分)

4、简述“四大药都”

河北省安国县、安徽亳州市、江西省樟树镇、河南省百泉有四大“药都”之称:(2分)河北省安国县古称祁州,是北方药材主要集散地和药材生产、加工地,素有“药州”和“药都”之称;(1分)安徽亳州市是著名的中药材白芍产地;(1分)河南省百泉是黄河中游的

四大怀药(地黄、山药、菊花、牛膝)的集散地;(1分)江西省樟树镇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说法。(1分)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禁忌的性质

禁忌具有先验性、继承性、变异性、消极性及迷信的性质。禁忌是人们头脑中的产物,是其形成经验的过程。但禁忌一旦被约定俗成后,其基本性质便成为“先验”的了。禁忌的先验性具有警示作用,它提醒人们采取禁止和回避的方法,尽量避开危险的事物。禁忌是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范围内,口耳相传、代代相承的。其内容或形式总是保持着一定的特点,表现出一种继承性。许多传统的禁忌一直保留至今。(2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使禁忌的性质或表现形式发生一定程序的变异。如有些禁忌在传承过程中,原有的信仰色彩逐渐减弱,而嬗变为某一地域或某一民族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2分)禁忌是以制止和抑制方式去回避矛盾和斗争的,不能激起人们积极进取的理想和要求。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方面,也往往起消极作用,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2分)迷信是指盲目的、笃诚的信仰。禁忌中有许多荒谬的东西,为旧文化、旧意识中愚昧落后的信仰的一部分,即迷信的一部分。(2分)

2、试论中国古代爱“玉”的民俗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爱“玉”,中华民族爱“玉”本源于民俗,西周以来发展成一套用玉道德观,一直贯穿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并把玉质本身的许多优点跟古人所崇尚的“德”联系起来。(2分)孔子称“玉”有“十一德”,即仁、知、义、乐、忠、信、天、地、德、道。所以,古代佩玉和赏玉成为一种社会风气。(2分)玉和玉器还是一种权利和等级的象征:古代最高统治者皇帝的“皇”字,就是用白玉二字合成,把天上的皇帝称为玉皇大帝;(2分)秦以后玉玺成了君权的象征,得到此玺才是真命天子,得不到是僭位者,被人讥为“白版天子”;(2分)汉以后的玉玺制度,一直沿袭到清代;某些玉器一直是政治等级制度的重要标志器物,被历代统治阶级加以利用,是玉器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2分)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墓葬墓指用以放置尸体或其残余的固定设施。葬指掩埋死者遗体,即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或尸体的残余按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2分)在考古学上两者合称为“墓葬”。民间常把埋葬死人之地称为坟墓,即筑土为坟,穴地为墓。(2分)

2、石器石器是以石头为原料制作的工具。它是人类最初的主要生产工具。(2分)在考古学上,把主要使用石器的时期称为石器时代,这一时代大约开始于二三百万年以前,可以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2分)

3、物态文化物态文化又称物质文化,是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2分)也称第二自然,是可以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实物,构成整个文化创造深刻的物质基础。

4、民间节日民间节日是按照历法时序排列而形成的、周期性的约定俗成的社会民俗文化活动日。(2分)节日民俗是岁时民俗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带有强烈的人文因素和浓厚的文化色彩。(2分)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节日的社会功能

节日的社会功能有以下五个方面:一、加强亲族的联系,调节人际关系;(1分)二、强化社会集体意识,提高群体内聚力;(1分)三、保存民族的文化传统;(2分)四、调适社会群体生活;(1分)五、促进商品经济发展。(1分)

2、简述汉地佛教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影响

汉地佛教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影响其它文化形态,并已深刻地渗透到社会习俗之中。(1分)第一、佛教文化在心理结构与思想方式上对汉民族有着深刻的影响。(1分)第二、汉地传统民俗文化大量是来源于佛教文化,它在汉族的民俗活动中占有显著地位。(1分)第三、佛教文化对于汉族的文学、艺术贡献很大。(1分)第四、在汉族的语词系统中存在着佛教文化的丰富积淀。(1分)第五、佛教文化是中国文化传统最有力的文化传播者。

3、简述中国青铜器的特点

中国青铜器具有下列特点:第一,数量大,延续时间长,分布地区广,造型丰富,品种繁多质量高,精品多;(2分)第二,铸造工艺方面多采用合范法,不用失蜡法,所以完全相同的器物较为少见;(2分)第三,铸刻有铭文;(1分)第四,武器与工具等较少,以容器为主,多用于礼器是宗法礼制的物化表现。(1分)

4、简述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关系

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关系虽很复杂,但大致具有下列三种情况:第一,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协调并存,亚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的必要补充而存在;(2分)第二,主流文化与亚文化激烈冲突;(2分)第三,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即亚文化上升为主流文化,主流文化退居亚文化的地位,甚至归于消亡。(2分)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特点

第一,直观经验主义浓厚,只注重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而极少进行科学理论的探讨,所以大多停留在直观和笼统的经验水平上,未能建立起科学的理论体系,缺乏分析和实证的精神;(2分)第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大多有着自己独具一格的体系,每当独特体系建立并完善起来后,往往对科学技术的进步起着禁锢作用;(2分)第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实用的价值取向限制了人们的思维的升华,所以在生产实践中重视精耕细作、工艺精巧、恪守成规,而科学技术上的新的成就不易被发现和推广;(2分)第四,官府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的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2分)第五,中国传统思想将科技贬为奇巧淫技,科技工作者遭到统治阶级的冷漠和歧视,外来的科学技术遭到中国统治者的排斥,因而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2分)

2、试论中国伊斯兰教的特点

第一,由于中国封建统治的强大,中国穆斯林不可能享受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穆斯林的政治、经济特权,也不可能建立全国统一的教权组织;(3分)第二,中国伊斯兰教一方面坚持伊斯兰教的根本信仰,另一方面又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儒,佛、道思想;(3分)第三,中国伊斯兰教在建筑、节日、习俗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受中国文化影响;(2分)第四,中国穆斯林除饮食禁忌等少数几个方面与国外穆斯林完全相同外,其他如语言、姓名、衣着、婚丧嫁娶等方面都已渗透了中国其他民族的风俗。(2分)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文物文物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于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由人类创造或者跟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有价值的物

质遗存的总称。由于它是人类历史遗留下来的遗存,所以它已经成为过去,为历史的残迹,不能再生。

2、简牍中国最早的正式书籍使用的是竹片或木板做成的书写材料简牍,或称版牍,两者统称为“策”。将之写好文字后用牛皮条或丝

绳索串起来,就成了古代手写书。

3、中国门宦制度中国门宦制度是清初在我国西北地区开始形成的,是一种伊斯兰教的神秘主义与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相结合的封建家庭式的神秘主义宗教制度和宗教派别。

4、青铜礼器所谓青铜礼器就是古代贵族在进行祭祀、丧葬,朝聘、征伐和宴享、婚冠等活动时举行礼仪所使用的器皿,主要指鼎、簋、觚、豆和钟鎛等,构成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主体。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禁忌的功能禁忌主要有三个功能:一、自我保护的功能。禁忌的原始功能是出于一些直接的目的,起到对人的某种保护作用,提醒人们小心行事,避开危险和祸患以保护自己。(2分)二、心理麻痹剂的功能。禁忌信仰麻痹了人们的心理,满足了一种精神上的需要。(2分)三、维系社会秩序的功能。禁忌是原始社会唯一的约束力,是以后人类社会中家庭、道德、宗教、政治、法律等所有带规范性质的禁例的总源头。有些禁忌有利于维系社会秩序。(2分)

2、简述汉地佛教文化的特色第一、佛教从离开印度本土传入中国后,直到成为封建思想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一直处于儒家的依附地位。(2分)第二、佛教从传入之初就与中国文化传统相互影响。(1分)第三、主张出世不离入世,生活日用即为佛道。(1分)第四、具有强烈的神秘色彩的民间信仰氛围。这是汉地佛教文化的最主要的现实品格。(1分)第五、各宗派采取封建宗法制度建立了师徒间的嗣法制度。但是由于中国中央集权的强大,各宗派在组织上没有形成森严壁垒的对立关系。(1分)

3、简述中国古代书院的教学研究和学风特色第一,教学特色:自由讲学,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相结合,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注重自学、问难论疑以及读书指导;(2分)第二,书院的学术研究形式:著书、学术讨论,建立学派;(2分)第三,书院的学风特色:强调德育目标,反对为科举而学;提倡学术创见,反对死守章句陈说;开门办学,兼收各家之长;尊师爱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2分)

4、简述盆景的类型

树木盆景:又称树桩盆景,以树木为主体材料。经造型取景而成。(2分)山水盆景:以各种山石为主要材料,经精细选择和加工造型,模仿真山真水的天然景色,装饰于咫尺的盆中,展现悬崖绝壁、险峰幽岫、翠峦碧洞等山水风光,犹如立体的山水画似的。(2分)水旱盆景:介于树桩盆景与山水盆景二者之间另一类盆景形式,即以树木、山石、人物、水、土为材料,采取山石隔开水土的方法,配置成的一种风致盆景。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文物的价值

第一,历史价值。也称历史意义。凡是文物,它首先具备历史的价值,因为文物作为历史的遗产,都是在历史上形成的。文物因为是历史的产物,所以首先具有历史的价值。(3分)第二,艺术价值。是指文物本身所表现的艺术性。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艺术价值主要表现为造型的优美、制作工艺的精巧和色彩运用的绚丽等几个方面。(3分)第三,科学价值。一是它反映自身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二是除了作为科学史的例证之外,还为今天的科学技术研究提供借鉴,有许多前人的科技成果尚待我们从文物身上去阐发与探寻。文物价值是文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存在,但人们对文物价值的认识,却不是一次所能完成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深化的。

2、试论古墓葬的分类古墓葬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可分为三种类型:帝王陵墓。包括西安附近的秦始皇陵、汉高祖长陵、汉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江苏江宁的南唐二陵、河南巩义市的宋陵、宁夏的西夏王陵、内蒙古的成吉思汗陵、南京的明孝陵、北京的明十三陵、河北遵化县的清东陵和易县的清西陵等。帝王陵墓规模大,随葬品丰富。(3分)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名人墓地。如黄帝陵、孔林、司马迁墓、张衡墓、张仲景墓、岳飞墓、司马光墓、李自成墓、苏禄王墓等。除个别著名人物外,一般规模不大,墓中随葬物品更是微薄稀少。(3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墓葬。如辽宁辽阳的汉魏壁画墓、新疆的阿斯塔那古墓群、河北景县的封氏墓群、吉林集安的高句丽古墓群、四川的僰人悬棺葬和麻浩崖墓等。其中阿斯塔那古墓群由于所处地区气候十分干燥,墓内许多怕潮、易腐的千年遗物以及古尸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包括丝、毛、棉、麻织物,绘画作品,泥塑、木雕俑及其数以百计的千年古尸。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宗法制度宗法就是指规定嫡庶系统的法则。它是中国古代社会赖以保持等级制度的重要思想支柱。宗法制度是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家庭公社成员间的牢固的亲族血缘联系与社会等级关系密切交融、渗透、固结的产物,确定于西周。

2、善本所谓善本,就是好的版本。我们在读书和科研时首先要选择好的版本,择其善者而从之。善本是在版本鉴别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概念。今天对善本书的标准有三性九条的规定。

3、禁忌“禁”是禁止,即不允许;“忌”是一种因害怕或憎恶而力求避开的心理状态。组成“禁忌”一词后,代表了一种约定俗成的禁约力量,是人们为了避免某种臆想的超自然力量带来的灾祸,而对某种人、物、言行等的限制或自我回避。

4、岩画岩画是指刻画在山洞的壁上或山崖上的图画,是一种重要的古代艺术的遗迹。其刻绘的年代始于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时期。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定势宗法制度长期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起作用。宗法制度兼备政治权力统治和血缘道德制约的双重功能,长期笼罩着中国社会,从此奠定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定势。(2分)具体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第一,父系单系世系原则的广泛实行。(1分)第二,家庭制度的长盛不衰。(1分)第三,“家国同构”。“家国同构”是宗法社会的最鲜明的结构特征。(2分)

2、简述节日的特征时间性。民间节日与一年中时序的变化有关。我国各民族无论采用何种历法,一年中的节日活动都可以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排出次序来,有关的民俗活动都按这一时序周期性地进行。(2分)地域性和民族性。由于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民俗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产生很大差异。即使是同一个节日,在全国范围内也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和民族差别,形成其地域和民族特点。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既有分散,又有集中,具有多样性。如春节、元宵节等都伴有大规模的群众性集会。中秋节则以各家各户的庆丰收、赏月为主。

3、简述我国古代园林建筑艺术主要表现一、选址时注意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园址的优势、有利因素,排除、转化不利因素。(1分)二、造景注意了手法的变化。造景手法主要有借景、障景、点景、对景、框景和移景。(1分)三、引水入园,塑造水景。包括人工池、湖、瀑布、泉等。四、叠山置石,塑造山林景色。叠山指人工用土、石或土石结合来堆筑假山。置石是指以单块的石头,陈设在园林的庭

院之中。五、在园中建廊、亭、桥、舫、水榭、厅堂等建筑,这些建筑有利于观景,同时,它们自身也是景。六、利用植物来体现园林的风貌。根据园林的不同性质,种植柳、桃、松、竹、梅等树及牡丹、菊花、荷花、腊梅等花卉。

4、列举中国古代的著名人物画中国古代的著名人物画有: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1分)唐代韩晃的《文苑图》;(1分)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1分)北宋李公麟的《维摩诘像》;南宋李唐的《采薇图》、梁凯的《李白行吟图》;(1分)元代王绎的《杨竹西小像》;明代仇英的《列女图卷》、(1分)曾鲸的《侯峒曾像》;清代任伯年的《高邕之像》等。(1分)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民俗文化形成的原因民俗文化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民俗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政治、地域、宗教、语言等因素决定和影响着民俗的产生和发展。(2分)民俗作为一种文化事象,其产生受到经济基础,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2分)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民俗受到阶级的和政治的影响。统治阶级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利用手中权力,左右着民俗活动。(2分)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风俗和习惯。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密切,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民俗。(2分)民俗与宗教信仰的关系密切,有些民俗就是由原来的宗教仪式演变而来。现代宗教对民俗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2分)

2、试论中国画的特点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用笔墨和国画颜料在宣纸或绢上作画。(2分)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等诸多画科;技法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手法;设色又分为金碧、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多用散点透视。(3分)善于运用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各种线条来勾画物象,主张“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原,”融化物我,创造意境,以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目的,有高度的表现力。

1、简述中国传统艺术的特征传统艺术在内容表现上注重伦理色彩,强调教化作用。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导思想,古代艺术的发展必然也受到儒家思想的制约和影响。儒家在艺术观念上强调道德伦理,重视艺术的教化重用,重视美和善的结合,艺术被当作道德感化和政治教化的手段,具有重要的地位。在风格上古代艺术追求神似,注重写意。中国古代艺术讲求气韵、注重意境的美学追求。所以在描摹对象时,不论是人还是物,要努力传出对象的内在精神,更要蕴涵作者的人生感悟。在欣赏标准上以中和之美作为最高的标准,力求表现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尽量避免矛盾和纷争。

2、何谓建安风骨建安时代"三曹"、"七子"等人诗歌创作,反映了汉末广泛的社会现实,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和对人生的感受,形成了悲凉慷慨的风格特征,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3、词在两宋发展中风格、内容有何特点?两宋婉约词派承接晚唐五代余绪,又加以创新,全面挖掘词在抒写内心情感方面婉曲深幽的独特功能,以柔美婉转为主的婉约词风逐渐成为词坛的正宗。柳永是北宋初年婉约派大家,他第一个大量制作慢词长调,使之能够包容更广阔的内容。拓展了自晚唐以来,词的题材内容。北宋后期,周邦彦兼采众家之长,创造了不少新的词调。南北宋之际的李清照身遭国破家亡的深悲剧痛,词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为抒写闺阁情怀的作品,后期作品抒写孤寂凄清的心境,深哀入骨。南宋时期,继承并发展了婉约词风,在创作上词句力求雅正工丽,格律声调务求和谐精严,词的创作进一步趋向文人化。由苏轼开创"豪放派"。苏轼的词创作上突破传统词风的局限,"以诗为词"词的表现领域进一步扩大,成为和诗并驾齐驱的新诗体。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他形成了豪放沉郁的词风。

4、李清照词创作上前后两期有何特点李清照的词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为抒写闺阁情怀的作品,风格明朗清秀,《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在描写寂寞和离情之中不乏开朗愉快。后期作品抒写孤寂凄清的心境,深哀入骨,《声声慢》(寻寻觅觅)成为婉约词风的名篇。

5、先秦诸子散文在发展上分为哪几个阶段春秋后期的《论语》、《墨子》等属于语录体散文,多以对话组成,篇幅短小,但言简意丰。战国中期的《孟子》、《庄子》是语录体向专题论说文的过渡,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比喻、寓言叠出,有比较浓厚的文学色彩。战国后期的《荀子》、《韩非子》是专题论说文,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

6、何谓文化?文化是指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的生存环境,是人类的全部生活方式。广义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所有类型的文化。文化归根到底就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客体而逐步实现人类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这是人与自然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文化的主体是人,任何文化都是作为主体的人的创造,文化强调人类本质的形成和体现,其实质含义是自然界的"人类化",所以,文化就是人化,即人类活动及其结果的人化性质。

7、何谓文明?文明和文化的区别文明是标志人类社会摆脱动物界的开化状态和进步程度的范畴,人类经过蒙昧、野蛮,才到达文明时代,所以说,它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积极成果。文明和文化都是社会历史范畴,它们都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派生的,可以把它们划分为物质文化和物质文明、精神文化和精神文明、制度文化和制度文明等。

文化的外延大于文明,文化蕴涵文明。文明和文化的区别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先有文化,后有文明。第二,文明是文化的结果和表现。第三,文明是文化的积极方面。由于文明代表了文化中的进步方面和客观方面,所以它更直接地成为社会进步的客观标志和客观尺度

8、何谓文化要素构成文化基本形式结构的一些必要成分称之为文化要素。一般认为,构成文化的要素有:器物体系、认知体系、符号体系、关系体系、规范体系。器物体系是人类通过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人工环境,具有物质的特征。认知是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感知、思维信息处理过程,包括从感觉的输入到复杂问题求解的一系列的智能活动。认知体系中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趋向是核心。符号是人类文化的最基本形式,是人类创造、传播和储存文化的基本手段和工具,人类通过符号创造、认识和继承文化。关系体系是人在社会的共同的生活中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的总和。规范体系指社会规范,是反映人们活动秩序和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包括法律、条款、规章、制度和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规范体系是文化价值观念的外在表现,是人们在

社会实践中为了满足其需要而建立的。

9、文化的一般特征是什么第一,文化是人类的创造,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自然存在物不是文化,只有经过人的加工修饰、利用改造,才是文化。第二,文化是人后天习得的,文化通过载体是可以传递的。文化是人经过学习得到的知识和经验,不是与生俱来的人的遗传本能,是后天学习得到的,先天性的行为方式是不属于文化范畴的。第三,文化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一个共有的复杂的体系,是建立在可传递象征符号之上的。第四,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具有不断变迁的特性。第五,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段性。

10、何谓历史文化的分类?经过选择比较,区别出那些被确定为具有关联功能的不同历史文化结构,再从不同的结构和视角对文化的形态和功能进行的划分,这就是历史文化的分类。

11、何谓传媒传媒是传播的媒介,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它指的是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的媒介。根据传媒系统发展的过程,传媒的发展经历了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四个阶段。口语传播是指用口语进行的传播,它依附于说话的人而存在,各种信息伴随着人的活动而传播。由于口语在当时无法保存,因此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地变异、消失。

12、文字的发明在传媒的发展历程中有何意义文字的发明在传媒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大的意义。文字是人类第一套体外信息传播系统,它使信息能够脱离人体而存在,从而打破了用口语传播时不可逾越的时空局限,文字扩大了人们交往的范围,使人类创造的文化得以延续,使文化的传承发展有了可靠的文献资料依据,使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13、简释《熹平石经》《熹平石经》是汉灵帝熹平年间镌刻的一件含有传播目的的文字巨作。汉灵帝年间,宦官与太学生的斗争十分激烈,考试中对所用经典文字正误的判断往往影响考生等级的判定,由于没有权威的文字版本,太学生与势力强大的宦官集团时常为经典使用的文字发生争讼。为平息这种难以评判的争讼,汉灵帝下令将经典刻制到石碑上。从熹平四年开始,到光和六年完成,八年间镌刻了《周易》、《尚经》、《诗经》、《礼仪》、《春秋公羊传》、《论语》等古代经典。从此以后经典文字的使用都以《熹平石经》为准。作为文字规范的《熹平石经》,其传播之广泛是空前的。《熹平石经》的刻制在中华文化史上是一件大事,它不仅开镌刻古代经典的先河,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含有传播目的的文字应用,而且直接启发了拓印术的发明。

14、简释甲骨文甲骨文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成体系的汉字。甲指龟甲,骨指兽骨。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主要出土于现在的河南安阳的商王朝都城的遗址,即殷墟,它记录了商王盘庚自迁殷后直至商纣王灭亡,270多年商王等占卜的情况,所以甲骨文又称为甲骨卜辞或殷墟文字。甲骨文形体的主要特点是象形,与图画十分相似,简练线条描摹出的生动形象

15、简述宋代的书籍印刷业发展的主要表现第一,形成了政府刻书、私家和坊间刻书的庞大网络。三个系统刻印的书籍互相补充,形成了全国的图书刻印网络。这种刻书系统一直为后世使用,直到封建制度的结束。第二,所印书籍内容更加广泛,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集和佛、道藏经典。用胶泥制成活字,为后代印刷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6、什么是哲学哲学即智慧之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作为最概括、最抽象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主要从最一般原则的高度给人们的文化实践活动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7、哲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如何?哲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形而上学(研究实在问题,解释关于宇宙的最高原则并以之为据对宇宙作最一般的思考)、认识论(讨论认识的起源、本质和界限以及认识主客体间的关系)和伦理学(研究伦理、道德活动的最高原则,探究与人的行为方式相关的价值问题),所有这些内容都与人们的文化实践活动紧密相关,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的文化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哲学是文化的精髓,是文化的头脑。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国历史文化之精髓的。

18、何谓中国传统哲学?它主要可分为哪几个不同时期?所谓中国的传统哲学,从时间上说,它开端于夏商周时代,终止于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即清朝,至今大约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人们通常把这一时期内所有的中国哲学合称为传统哲学。从哲学的功能角度说,中国传统哲学指的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具有恒久影响力,构成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思维基础与核心的所有中国古代哲学。主要有四个时期:第一,由萌芽到基本奠基时期--先秦哲学。第二,中国传统哲学持续发展时期--汉唐哲学。第三,中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成熟时期--宋明理学。第四,中国传统哲学的最后阶段--清代实学。

19、试述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特征第一,高度重视德性修养,并以此作为人类安身立命之本。第二,以中庸之道为为人处世的最基本原则。第三,以重农尚仕为最基本的治世方法。第四,以经学为本的治学之道。第五,以义利统一为最基本的价值观念。第六,以直观意象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20、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一,以"孝"为"仁",即根据血缘关系建立一套适合于维持社会安定的普遍的伦理秩序,这是"仁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第二,以"礼"为"仁",即"仁"就是一套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纲常礼仪。第三,"仁者爱人",即应将"孝悌"推广至社会上的所有人,这是"仁"学的核心。第四,"推已及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仁学"的实施方法。第五,提倡"君子人格",这是仁学的追求目标,即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却"不改其乐"为生活楷模。

21、何谓石器时代以使用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的时代称石器时代。自人类诞生起,至铜石并用时代开始止,历时二、三百万年。可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社会发展阶段处于原始群和原始氏族社会时期。

22、何谓石器以石为原料制作的工具谓之石器。在石器时代广泛使用于采集、渔猎、农业和手工业,是当时人类的主要生产工具。青铜时代仍继续使用,至铁器时代,才被铁制工具所代替。23、何谓新石器时代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谓之新石器时代。处于中石器时代之后,铜石并用时代之前。此时已产生农业、畜牧业,发明了制陶和纺织。人类由依赖自然的渔猎、采集经济,进入改造自然的生产经济,并已开始永久性的定居生活。社会处于原始氏族公社时期。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已进入文明的前夜。

24、何为玉器以玉为原料制作的器物谓之玉器。包括工具、装饰品、日用器皿、陈设品、礼仪用品、祭器等。

25、不同时期的玉器在艺术风格上有何不同玉因质地温润缜密,光泽柔和,中国古人曾赋于玉以"德"的内涵。不同时期的玉器

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具有朴素雅拙的风格,以阴线、阳线、平凸、隐起的雕琢手法,雕琢出几何纹或动物纹样。商代的玉器以形象单纯、神态突出,多用双勾隐起的阳线装饰细部为特征。西周的玉器纹样简化夸张,生动传神,东周时期各诸侯国争相雕琢,玉器工艺有了广泛发展,做工精细。秦汉玉器在艺术风格上趋向雄浑豪放,细如毫发的阴线雕饰是汉玉技法上的一个特点。唐宋玉器质地优良,技术精湛,禽兽花卉题材和玲珑剔透之器增多,开始出现世俗化倾向,雕琢技艺上的形神兼备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元明清时期,是中国玉器史上极其光辉的时代。元明时期,为追求文人高雅的情趣,发展了雕琢文人诗词和写意山水画的玉器。清代乾隆时期,治玉的技艺已相当成熟,达到了空前的高峰,清嘉庆后日渐衰落。

26、何谓陶器以粘土为原料,经成干燥和焙烧而成的质地粗糙且不透明的器物谓之陶器。陶器烧成的温度较瓷器低,并具有吸水性。因原料成分、所含杂质及烧制温度不同,胎质分别呈红、灰、黑、褐、白等色

27、陶器的发明有什么意义陶器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历史上最早通过火的作用,使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是古人改造自然的一项伟大发明。表现了人类控制与改变自然状态能力的加强和扩大,也是人类物质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成果之一。陶器的发明,很快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具,进而扩大到工具领域,促进了人类定居生活的稳定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它标志着人类已从采集、渔猎进入以农业为基础的新石器时代,并成为新石器时代的突出特征,从而使人类的定居生活更加稳固,开辟了人类生活史上的新纪元。还是考古学研究中极有价值的实物资料,研究者可依据其质地、形制、制法、纹样等来区别考古学文化的类型,判定遗址的年代,为研究史前史提供可信的实物资料。

28何谓彩陶古代绘有彩色纹样的陶器,谓之彩陶。彩陶的纹样系在陶坯表面画上动物纹或几何形花瓣纹等纹样,然后烧制而成,纹样不易脱落。纹样一般有赭红、黑、白三种。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屈家岭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青铜时代的辛店文化等都流行这种陶器。

29何谓釉陶陶器表面挂釉的陶器谓之釉陶。我国西汉中期出现铅釉陶,东汉时期大为流行。陶胎成砖红色,釉为棕黄或绿色,烧成温度在摄氏800度左右,陶质不坚,釉易脱落,专用作随葬品。30何谓彩绘陶器陶器烧成后,在陶器表面画出纹样的陶器,称之为彩绘陶器。彩色易于脱落。夏家店下层文化开始出现,西汉时期仍然流行。

31何谓唐三彩因唐初低温烧制而成的彩釉陶器,故谓之唐三彩。彩色绚丽,彩色不限于三彩,其彩色有白、黑、黄、褐、绿、蓝等色。烧制温度在摄氏800至1100度。种类有专用于随葬的俑和模型,以及生活用具。辽代继承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其产品称为"辽三彩"。

32何谓瓷器以瓷土为原料,经成型、干燥、施釉、焙烧而成的器物,谓之瓷器。瓷器具有胎质洁白细密,具有不吸水性,釉色透明,与胎结合紧密等特点,烧成温度在摄氏1200度以上。

33我国历代烧制瓷器的特点我国在商代已有原始瓷器,到东汉时期烧制成真正的青釉瓷和黑釉瓷。魏晋南北朝时期以越窑的青瓷质量最好。北齐烧制出了白瓷,隋唐时期白瓷有了大的发展,唐代青瓷烧制技术达到成熟阶段,白瓷以邢窑产品最为著名,胎壁趋向轻薄,并普遍采用匣钵装烧,釉面不受熏染。还出现了绞胎瓷、黄釉瓷、青花瓷。长沙窑发明了高温釉下彩技术,开始以绘画作为瓷器的装饰手法。宋元时期,瓷器烧制业繁荣,形成了诸多窑系。定窑、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其他如汝窑、哥窑、德化窑等也达到了很高水平。唐宋以来,我国瓷器大量运销海外,其制作技术也流传至东西方各国。

34我国金银器历代发展的特点如何金和银都是难得的贵金属,因此,自发现以来,就多用于装饰品的制作,并一直延续至今。金银器皿约创始于周代,以后历代随着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创新,制作了许多精美的金银制品。金银制品多为历代统治阶级上层所占有,并用于赏赐、供奉、施舍寺观等。唐代开始出现民间金银器制作作坊,宋元时期得到大的发展,产品具有商业化性质。东周时期流行的错金银、镶嵌和鎏金银等工艺技术,为以后历代王朝所继承,并不断有所创新而达到精湛技艺的高峰。

35何谓青铜器用铜与锡的合金制作的器物,谓之青铜器。青铜器的出现和流行是判断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了解古代生产、技术、艺术的重要实物。

36何谓中国青铜时代青铜器流行的时代谓之青铜时代。它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的发展阶段,也是中国文化史的重要阶段。它上继铜石并用时代,下迄早期铁器时代,大体相当于我国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与国家的产生、发展和衰亡相始终。37铁器的使用有何意义我国最早的铁器始于春秋时期,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一出现便发挥了巨大作用,到战国时期,已形成了一种新的生产力,并推广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农业、手工业中,已基本上代替了木器、石器、骨器、蚌器和青铜器,初步取得了支配地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社会发生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变革。

38何谓丝织品以蚕丝为原料而织成的制品谓之丝织品。丝织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特产,最早的丝织品发现于公元前2700多年的良渚文化的遗存中。

39何谓刺绣?宋代刺绣的技艺如何?用针引线在绣料上穿刺出一定纹样和色彩纹的装饰织物,谓之刺绣。宋代刺绣以追摹宋代院体工笔画的笔墨线条,晕色浓淡及画中风采气韵为能事,绣法精致细腻,将刺绣技法推进到艺术高峰。

40何谓刺绣?宋代刺绣的技艺如何?用针引线在绣料上穿刺出一定纹样和色彩纹的装饰织物,谓之刺绣。宋代刺绣以追摹宋代院体工笔画的笔墨线条,晕色浓淡及画中风采气韵为能事,绣法精致细腻,将刺绣技法推进到艺术高峰。

41何谓锦、绫、纱、缣、缂?锦是多彩提花熟丝织物。绫是斜纹或变形斜纹地起斜纹花的丝织物。纱是表面有均匀方形孔眼的纱组织丝织物。缣是双根并丝所织粗厚平纹丝织物。缂是又称"克丝"或"刻丝"缂,是织纬的意思,织纬而成的图形,叫做"缂丝"。缂丝是我国将绘画移植于丝织品的特殊工艺。

42 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以物化形态存在的文化,它是由人类作用于自然而创制出来的各类器物,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物质文化既是实体文化,亦是"物化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没有物质文化,也就谈不上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既是在人类一切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产生的精神产品,又是人类特有的创造物质财富的精神财富。精神文化包括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孕育出来的哲学学说、科学技术、价值观念、艺术审美、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心理活动及一切意识形态等主体因素构成的精神领域的成果。

43 何谓"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是指自古至今在中国疆域内由诸多

民族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又称作中华文化。中国文化(中华文化)是以国别来区分的文化。

44历史文化与文化历史区别是什么历史文化"与"文化历史"这两个词的使用有不同的含义,历史文化是指人类社会以往的文化存在,文化历史是指文化特质发展变化的历程。

45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是针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中国文化的渊源和传承下来的客观存在的文化遗产。相对于各民族而言,指从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民族文化;相对于外来文化而言,指母文化或本土文化;相对于现代文化而言,指历史上流传的文化。传统文化经过了漫长历史的积淀,凝聚着历史的综合

46文化传统的概念文化传统是指贯穿于历史各阶段文化中有一定稳定性和延续性的文化精神,是被为一个民族总体所承袭下来的意识形态中的核心内容,诸如精神、心态、道德、观念、理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抒情方式、价值观念等,它是一个民族从过去传承至今的最主要的心理习惯、思维定势、意识形态。文化传统有稳定性和延续性,无论从理论上或从事实上看,文化传统不如传统文化广泛,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文化传统贯穿于传统文化之中。47地理环境的概念地理环境又称自然环境,是指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的物质基础和生存空间的自然地理系统。自然环境给人类文化创造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舞台,它是人类文化赖以产生的基石,是人类历史发生、发展的前提之一。

48中华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中华大地的整体地势西高东低,分三级阶梯式逐级下降,高原、山地和丘陵约占总土地面积的2/3,盆地和平原约1/3。中华大地的气候条件受纬度、经度、地形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国各地的热量、水分、光照、风向条件有很大差异,从而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中华大地的周边地形来看,东西南北均有着天然屏障,西南有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西北有帕米尔高原构成的难以逾越的地理极限,北面有浩瀚的戈壁,东面是茫茫的海洋。四周之内的各地自然条件也是千差万别。中华大地的人口分布形成农耕区和游牧区两大类,经济布局决定了中国人口分布,人口分布的总格局是东南稠密、西北稀疏

49中国自然环境对中国历史文化有何影响第一,中国的自然环境有着大陆整体性特点,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大一统"性,并影响着和制约着它独特的文化形态和文明方向。中国历史文化基本上是本土独自酝酿产生,自然发展,体大容宏,平和稳健,自信独尊。第二,中国地域辽阔,境内地理环境复杂,人们生存的空间因环境不同而呈现出多样化。使文化呈现出丰富的多元状态,以及出现地域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三,辽阔的疆域为中国文化中心的转移提供了纵深腹地,有着较大的生存空间,对中国数千年悠久历史文化连绵延续从未中断有着极大的关联。第四,中国特定的周边地理环境形成了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的处境,使对外文化交往受到了地理条件的阻抑,带有自身的独立性和封闭性

50何谓历史文化的经济环境历史文化的经济环境是指人类加工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所形成的一套生产条件,包括工具、技术、生产方式等,它是人与自然发生直接关系的产物,对中国历史文化有着巨大影响。

51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环境的特点中国的农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业发展早,而且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占比重最大,是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环境的特点之一。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农耕和游牧两种经济类型的对垒。中华大地由于年降雨量不同,而形成了农耕区、游牧区。农耕区的经济是依靠种植农作物的生产性经济。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生产环境。游牧者过“逐水草而居”的动态生活。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起初是北方经济领先于南方。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南方经济因而逐步赶上了北方,甚至远远超过了北方。农耕经济是中国的立国之本,农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由于工商经济在整体的社会生活中所占比重较少,以农耕为主的经济特征给中国历史文化留下深刻烙印

52中国农业社会经济到底给中国历史文化带来了哪些影响?第一,为了保护高度发展的农耕文明,修筑了万里长城。第二,产生了集权政治体制和“重农”、“民本主义”的文化传统。从孟轲到黄宗羲一脉相承,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内容。“农本商末”成为了中国历代统治者的基本国策。第三,形成了注重现实和注重经验理性的务实精神。农业经济使人们注重现实,勤劳务实。第四,固化了循环思维和养成了"安土乐天"的观念。生产方式的特点养成了广大农民"安土乐天"的特性。第五,导致了崇尚中庸和注重自然节奏的处事心态。这是农业型自然经济造成的社会群体心态。

53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的特点是什么?第一,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与宗法制度的遗存互为表里,形成了一种"家国同构"的稳定的专制社会系统。第二,中国在封建社会的前期就已形成了这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而欧洲是到封建社会后期才形成专制君主制。第三,皇帝集行政、立法、司法、军事等各项指挥大权于一身,皇权至高无上,压倒一切。第四,中国封建国家的中央集权专制制度不断得到强化,中央集权被推至极端,已经从制度上取消了对皇权构成威胁的任何因素。第五,中国古代社会过早出现并长期存在的封建君主专制这种政权组织形式,适应了封建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需要。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文化的外在风貌和内在品格

54古代政治环境对中国历史文化构成了那些消极影响第一,专制的政治环境延缓了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文化发展速度。主要表现在破坏简单再生产和对价值规律的干预。限制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社会发展速度,这对文化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第二,专制的政治环境压制了文化功能的发挥。政府奉行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专制政策,文化活动都带有政治功利目的,政治功能被无限放大,政治操纵着文化,政权干预了学术,科学难成气候。第三,专制的政治环境促成了特定的病态社会文化心理和性格。人民根本没有思想自由,根本也不允许有独立的人格。千百年来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民畏官,臣畏君"的社会心理,养成了一种社会普遍存在的"唯上"的被动性格,导致了君主专断,官吏阿谀,智者言塞,民智困厄。

55何谓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西周时期确立的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点的权力分配制度,它的根源就是原始社会末期的父系家长制。周王为天下大宗,由嫡长子任宗子,为王位继承者,父系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的核心。庶子为小宗,封为诸侯;诸侯又成为其本支的大宗,其嫡长子为诸侯的继承者,其庶子为小宗;再分封,此小宗,又为其本支的大宗,如此一级一层地推演下去。与宗法制度密切相关的是分封制,嫡长子继承王位也就意味着继承了天下的土地、人口和财富。周天子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把封内的土地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又以同样的情况把封内的土地分封给"士","士"直接统治庶民。宗法制度与分封制的结合,宗权与政权紧密结合,相互渗透,形成了嫡长子世袭制和社会阶层的"宝塔结构"。

56古代社会环境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主要影响是什么?第一,宗法

权为国家政权提供了维系统治核心的纽带,国家政权也在不断地利用和依赖着宗法制度,它们相辅相成,使国君拥有了对国家的绝对权威。宗法制度的影响却长期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之中,成为中国古代社会赖以保持等级制度的重要思想支柱。第二,宗法观念和宗法制度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宗法观念导致了宗法伦理、宗法道德的产生,宗法伦理要求宗法社会广泛实行了父系世系原则,君权与父权互为表里,宗法观念在封建时代演化成了社会伦理体系,“三纲五常”构成了人际关系的准绳

57何谓传媒传媒是传播的媒介,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它指的是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的媒介。根据传媒系统发展的过程,传媒的发展经历了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四个阶段。口语传播是指用口语进行的传播,它依附于说话的人而存在,各种信息伴随着人的活动而传播。由于口语在当时无法保存,因此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地变异、消失。

58文字的发明在传媒的发展历程中有何意义文字的发明在传媒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大的意义。文字是人类第一套体外信息传播系统,它使信息能够脱离人体而存在,从而打破了用口语传播时不可逾越的时空局限,文字扩大了人们交往的范围,使人类创造的文化得以延续,使文化的传承发展有了可靠的文献资料依据,使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59简释《熹平石经》《熹平石经》是汉灵帝熹平年间镌刻的一件含有传播目的的文字巨作。汉灵帝年间,宦官与太学生的斗争十分激烈,考试中对所用经典文字正误的判断往往影响考生等级的判定,由于没有权威的文字版本,太学生与势力强大的宦官集团时常为经典使用的文字发生争讼。为平息这种难以评判的争讼,汉灵帝下令将经典刻制到石碑上。从熹平四年开始,到光和六年完成,八年间镌刻了《周易》、《尚经》、《诗经》、《礼仪》、《春秋公羊传》、《论语》等古代经典。从此以后经典文字的使用都以《熹平石经》为准。作为文字规范的《熹平石经》,其传播之广泛是空前的。《熹平石经》的刻制在中华文化史上是一件大事,它不仅开镌刻古代经典的先河,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含有传播目的的文字应用,而且直接启发了拓印术的发明

61简释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铜器铭文。商周时代称铜为金,故称为"金文"。因为金文最初发现于钟鼎等器物上,所以又称作"钟鼎文"。金文使用的时间长,地域广,所以具有多种特点。商代金文与甲骨文属于同一阶段,象形程度很高,由于载体面积大,文字又多为模铸而成,因此线条比甲骨文粗壮,且圆转随意。春秋晚期的金文出现了美术化的倾向:在字形上增加鸟虫之类的装饰或将笔画拉长,增加盘曲,具有神秘色彩

62简释行书行书是介于草书、楷书之间的字体。接近于楷书的叫行楷,接近于草书的叫行草。一般说行书多指行草。行书的主要特点是:线条简洁连贯,形体活泼,姿态生动,书写便利,易于辨识,因此是日常交际中应用最广、深受人们喜爱的字体。

63为什么说古文言是适合社会和历史发展需要的书面语言系统?第一,中国是一个地域广大、方言众多的国家,需要一个与口语不一致的书面语言系统,才能实现不同方言地区之间的交流。如果书面语只是口语的文字化,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就会极大地损害书面语言的交流功能。第二,口语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经常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尤其是词汇,对社会生活的各种变化反应极其敏感。如果书面语与口语保持一致,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尚待筛选和规范的新词马上进入书面语言系统,势必造成混乱,造成信息交流上的困难。第三,古文言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古文言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它植根于先秦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之中。先秦的思想文化艺术既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基础,也是古文言的生命之源。

64简释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素称文房四宝,是中国书写和绘画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材料。其中,笔、墨、砚为书绘工具,纸为书绘材料,是中国历史文化传播不可或缺的媒介。文房四宝是指中国独有的,中国历史文化传媒的发展与文房四宝的不断改进有密切的关系

65简述私人藏书系统官府藏书系统的特殊关系私人藏书系统与官府藏书系统具有双向流动的特点,国家征集时,多数书籍从私人收藏流向官府收藏;国家败亡时,官府藏书散落民间,成为私人藏书。私人藏书在书籍的保存、完善、研究、生产、传播等方面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历史上王朝更迭往往给书籍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散落到民间的书籍全赖私人的收藏才得以保存。当代许多图书馆的古籍收藏中,很多来自私家藏书。收藏家对所藏书籍的保护、装潢、校勘和对残缺书籍的搜补,使书籍不断完善。藏书家对书籍的保藏措施对皇家书籍的保藏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66简述书院藏书的最主要特点书院藏书的主要特点是重实用。虽然书院藏书系统在古代四大藏书系统中形成得最晚,其藏书版本也无法与政府藏书、私人藏书相比,但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在藏书的公共性和开放性以及藏书的管理、借阅、刊印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套制度,为后代如何利用图书提供了经验。

67简述书院藏书的最主要特点书院藏书的主要特点是重实用。虽然书院藏书系统在古代四大藏书系统中形成得最晚,其藏书版本也无法与政府藏书、私人藏书相比,但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在藏书的公共性和开放性以及藏书的管理、借阅、刊印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套制度,为后代如何利用图书提供了经验。

68什么是善本?所谓善本,就是好的版本。我们在读书和科研时首先要选择好的版本,择其善者而从之。善本是在版本鉴别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概念。一般综合而言,旧、足、精、美可以作为善本的标准。旧是指时代早的旧刻、旧抄;足是指没有残缺;精是指精校、精注,罕有错误;美是指字体刀法、印纸墨色、版式行款、封面装帧、印刷技术等具有艺术性。古代书籍中最宝贵的是善本

69简释"七略" "七略"是古代目录学的分类法,是汉代刘歆创立的一种分类,即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辑略是提要汇集,实际为六大类。

70简释类书类书是中国历史文化宝库中颇具特色的一种工具书,它是把群书的内容分类编排,有综合性的,也有专门、专题的。类书按编排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义系、形系、音系三类。最富代表性是明代的《永乐大典》和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

71简释丛书丛书又称"丛刻"、"丛列"、"汇刻书"。丛书就是把群书合在一起,成为一部或一套书,用一个名字命名。最大的一部丛书是清代皇家编纂的《四库全书》。总计所收著录之书3470种,79016卷,36078册。存目6766部,93556卷。分经、史、子、集、著录、收藏

72何谓史学史学是历史学的简称。历史学是如何利用史料研究和描述人类历史的学科,它包括占有史料、认识历史以及历史研究、历史编纂的理论与实践。历史学不仅是关于人类社会以往发展运动过程及其规律的学问,也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传承手段,它包括历史过程的记载、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和历史发展趋势的预见。由于人类文化的任何方面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历史,都需加以研

究和阐述,所以都是历史学研究对象。人类的历史文化需要通过历史学家的记录和保留,以传至后世。

73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特点第一,中国古代拥有众多的杰出的史学家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可以概括为"史官不绝,竹帛长存";第二,中国历史学家非常重视史学成果的表现形式,有不断创新的传统,因而中国古代创造出了众多的史书体裁;第三,中国史学家历来对历史研究工作有神圣的责任感,表现出秉笔直书的无畏精神,鄙视"曲笔"的丑恶行为

74何谓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季、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前后的联系;但是编年体史书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的前后的联系,也不易于写出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密切关系的人物的事迹。编年体史书出现较早,如《春秋》、《左传》、《竹书纪年》等书。北宋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是古代编年体史书的杰作

75何谓纪传体纪传体是一种史书的体裁,它最重要特点是突出了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大量的人物传纪为中心内容,把记言和记事进一步结合起来。从体裁的形式和结构上看,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不可缺少的形式,故通称纪传体。纪传体史书的创立者是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都是用纪传体写成

76何谓典制体史书典制体史书是分门别类记述历代的典章制度的史书。由于它是以分门别类为特点,曾被称为分门书。典章制度体史书是从纪传体的书和志中分离出来并发展成一种独立的体裁。中国第一部典章制度体史书,是唐代史学家杜佑的《通典》。

77简述孟子"仁政"说主要思想第一,主张"人性善"。这是"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人性善主要表现为仁、义、礼、智四种品德;第二,"民为贵"。这是仁政学说的中心思想。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天下者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所以"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第三,"得民心"。这是仁政学说的基本原则。孟子认为,得天下之道,关键在于"得民心",那么如何得民心呢?首先要保证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其二是要进行封建伦理教育,其三是要"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第四,"尽其心"。这是实行仁政的主观动机,因为人人都有善之本性,所以只要认识了自己的本性,也就认识其他所有人的本性了,而要做到认识自己本性,应反身自省,深入思考,而认识了人之本性,也就可以认识世间万事万物之本性

78简述道家哲学的主要贡献道家所探讨的主要是宇宙观、人生观等问题,其抽象思维水平明显高于儒家哲学。道家思想同样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者一隐一显,共生互补,构成了中国历史文化主干框架。后来,道家还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本土宗教。老子在宇宙观上,老子提出了以道为根本的哲学本体论模式,认为道是自然无为,没有意志的,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法则、总规律。这种道一元论宇宙观,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内涵较为深刻的哲学本体论。在辩证法方面,老子的贡献最主要体现在他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辩证法问题的论述之中。庄子在哲学方面,一般认为其主皆是相对主义的,最突出是他提出的"齐物我"和"齐是非"的观点。庄子提出了许多很深刻的哲学问题,思辨程度相当高,而且一改孔子、墨子不重论证的独断论倾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启迪了中国传统哲学理性思维的发展

79简述佛教中包含的哲学思想佛教哲学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复合现象,认识的确立必须具备认识的器官(根)、客观的对象(境)和主观的认识(识)三个条件,这三者中任何一方都没有独立性。在认识的方法和途径上,佛教哲学宣扬和提倡冥想直观方法,认为这是把握、体验人生的根本认识方法。这种方法不是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去理解认识事物的经验性质,而是直接地把握和体验事物的本质。很明显,是一种带有强烈的神秘主义和直观主义色彩的认识理论,总体上说,对于佛教的哲学理论评价要有辩证的态度。其中的主观唯心论和盲目信仰是必须摒弃的,但对于其中内含的思辨性,则可以批判地加以继承

80试述中国传统哲学所具有的内在缺陷第一,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宇宙观、社会观、人生观都有整体性思想,但是这种思想强调过头。就会反过来产生一种漠视个体利益、忽视个体个性的不良倾向。第二,中国哲学具有模糊性的特点。这一特点使得我们善于综合定性分析,却不擅长于精确的定量分析和逻辑分析。第三,中国传统哲学有不利于创新的因素。这种因素最主要地表现在人事和制度方面。容易导致人们不思进取,封闭守旧,对待别人缺点和错误不敢批评和纠正,以求一团和气。第四,高度重视人治,而相对不重视法治。中国古代哲学实际上是一种人学,儒家高度重视人伦,其结果必然是重视人治,追求以人的道德自律来规范人们的行动。第五,过于强调整体统一所导致的全国"一刀切"传统不利于发挥个体的创造性、积极性,当然也不利于现代化建设

81什么是人文精神?它有哪些特点?人文精神是一个使用十分广泛的概念,其喻指性、民间性色彩非常明显。一般来说,人文是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务,其核心是贯穿在人们的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情趣。"人文" 的主要内涵是指一种以礼乐为教化天下之本,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一个人伦有序的理想文明社会。

人文精神应具备以下这些特点:第一,它必须反映人类社会生活实践之崇高的精神境界追求,要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人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审美意蕴。第二,它有鲜明的人本色彩,展示人们"人格精神"中不以物役、不以物累的自由独立、向美而生的高尚风范

82试述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具体内容第一,注重伦理道德修养。中国的人文精神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道德修养的重视。道德伦理上的完善是中国人做人的最高标准,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第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国传统上对教育的重视本身就是中国人文精神深厚的体现,而中国的教育思想也浸润着深厚的人文精神。"有教无类",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培养知书达礼的君子,以达到改良社会之功效。第三,追求伟大的理想。中国古代的智者贤人把真善美的追求,具体化为一种理想的社会。第四,崇尚民族气节,热爱祖国。第五,高度重视礼乐文化对道德修养的熏陶作用。中国文化虽然重视道德修养的作用,但没有走到道德极端主义的道路上去。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中国"礼乐文化"的传统在起作用

83简述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现代价值第一,礼乐文明的再创,文化空间的开拓与社会文化资本的积累和人的情熵的培育;第二,儒家核心价值观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义、礼、智、信","敬业乐群"等对于建构现代全球伦理、社群伦理、家庭伦理、工作伦理和新的人与人之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第三,"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等理念有助于建构新的生态环境伦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第四,天命、天道、神圣、敬畏感与人的终极信念,"极高明而道中庸"所透显出的"圣凡"关系,与现代性问题密切相关。中华人文精神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诚、恕等价值,在剔除其历史附着的

负面性效应之后,完全可以提炼、转化其合理因素,渗透到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去,进而作为价值指导,治疗现代社会的病症,恢复人的尊严,重建人的意义世界,重建人与"天、地、人、物、我"的良性互动的关系

84传统思维方式与中国历史文化是什么关系?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中国人在自己的民族文化环境中,自古以来形成的考虑问题、认识事物的习惯方式或思维定势,或者说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下养成的思维定式。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层本质和内核,而中国的历史文化则从多方面表征着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表与里、表现与被表现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国历史文化表现着中国人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心路历程和心理建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乃是构成中国历史文化体系的深层、关键的因素,它决定着其发展状况和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是中国历史的文化的缩影。中国历史文化的所有表现形式在不同程度上、或多或少地、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和反映着传统思维方式本质与特征

85简述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要素第一,中国传统哲学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作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强烈熏陶下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第二,稳态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作用。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长期稳定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超稳态发展的实践原因。思维方式首先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化与积淀,农业生产方式始终是我们最基本的物质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必然会反映在人们的思维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积淀,最后就形成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86试述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第一,混沌的整体性。即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而不太注重事物的内部结构,以求得天、地、人、物的和谐统一的古朴的系统思维。其特点集中表现为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第二,和谐的辩证性。从思维定势来看,和谐的辩证性是中国传统思维运行的主要指向。和谐的辩证性,指的是中国传统思维善于把握对立面中的统一和统一中的对立面。第三,直觉性。直觉思维是贯穿于中国传统哲学始终、并为大多数哲学家所采取的思维方式。第四,功利性。思维的功利性使得古代中国人在追求知识时,具有强烈的功利色彩或倾向。第五,经学性。就是代圣贤之言,因袭旧说,疏于创新,以圣人之是非为是非。第六,政治伦理性。这也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之一

87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与特点是怎样的?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价值的总的、根本的看法,是客观对象对于人类的意义或价值。价值观与价值观念又是相关的,价值观念往往是具体的、现实的、变化性强的,而价值观相对于价值观念来说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和稳定性特点。中国传统价值观是指产生在远古时代,在历史发展中世代相承并依然存在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观。作为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既有其稳定性,同时它又具有变动性和创新性。它影响和渗透于中国文化的其它表现形式。中国传统价值观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它有着与其他国家、民族相区别的内容。正是这些决定和影响着中华文化的风貌

88简述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基本内容(1)以群体和社会为本的价值主体。中国的人文精神中所强调的人是对群体和社会的依赖。(2)以理想人格和理想社会为追求的价值目标。这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灵魂所在。(3)"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价值取向。这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核心。(4)“和合”与“大一统”的价值标准。这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特征。(5)“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价值实现的途径

89试述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主要内容(1)人性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理论的出发点。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发展最有影响的是孟子和荀子分别以性善论和性恶论为基础而建立的伦理道德学说。(2)理想人格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价值追求。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是儒家的"仁义"理想人格论;二是墨家的"兼爱"理想人格论,三是道家的"无为"理想人格论。(3)人生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基本问题。人生的各种伦理问题的探讨,主要表现在义利问题、理欲问题、自我与他人问题、志功问题生死问题之中

90简述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仁爱孝悌,二是谦和好礼,三是精忠爱国,四是克己奉公,五是诚信知报,六是修己慎独,七是见利思义,八是勤俭廉正,九是笃实宽厚;十是勇毅力行。此外,还有诸如高度重视道德修养与道德教育,提倡道德修养过程中学、问、思、辨并重,强调道德教育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优秀遗产。这些以仁爱为核心而衍生道德规范,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它不仅是古代伦理思想家杰出的精神创造,更是他们包括一切志士仁人躬身践行的实践成果,对此我们一定要加倍珍惜,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扬和光大。

91简述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局限性以儒家为代表传统伦理道德毕竟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它不仅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正面价值,而且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程度的负面价值。因为传统伦理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一旦产生,便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因而这种负面价值即使在我们走向现代化的今天,还在不时地发挥着消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去整理、清除传统伦理道德中消极因素。这些消极因素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强调尊卑贵贱、远近亲疏,因而主张爱有等差的思想;二是重群体、轻个体,漠视个性丰富性和多样性的思想;三是"重义务、轻权利",重道义而轻功利的思想等等

92何谓《世界遗产名录》?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其宗旨就是促进世界各国为保护古迹做出积极的贡献。中国政府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该公约,自成为缔约方至今,中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占世界第三位。

93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发掘工作的具体措施1、开展全国及地方的文物普查工作。2、确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立国家、省、县三级文物保护单位。3、加入国际文物保护组织、积极推荐进入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名录

94中国古代历史文化遗存的价值第一,历史价值。由于每一处遗存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由人类创造或创作的,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水平,以及民俗、信仰、观念,甚至中外关系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历史的真实。第二,艺术价值。中国历史文化遗存富有艺术形象和表现力,都体现了功能、结构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其艺术价值可以体现在造型、制作工艺和彩色的运用等方面,反映了古人的审美观点,给后人以美的感受。第三,科学价值。在众多的遗存中,充分表明了古建筑的科学性。所有的遗存都能反映自身时代的科技水平,在力学、数学等多个领域能给现代研究提供启发和借鉴,古人在这些方面的成就仍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对于我们具有科学价值

95中国历史文化遗存所具有的社会作用。第一,是教育作用,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凝聚力,提高爱国热情,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第二,是启发、借鉴作用,对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

研究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第三,是史料作用,可以用来弥补历史的空白或校对历史文献的正误,起到补缺和正名的作用。第四,是旅游观赏作用,每一处文化遗存既是研究、观赏的对象,又为旅游事业提供了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项内容。

96中国古建筑的特点第一,完整的木构架系统。中国古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由此创造出独特风格的各种平面和外观。第二,独特的群体组合形式。中国古建筑以“间”为单位,再以这种单体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其组合方式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规划。还有以某一大型建筑为中心,周围以庭院环绕,布局独特出新。第三,造型优美色彩绚丽。中国古建筑的艺术处理讲究形象精巧,多样屋顶的组合主次分明,变化多端,更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同时带有威严、庄重的气氛。在山清水秀的南方,则与自然环境相调和,形成与皇家豪华气派不同的秀丽淡雅的格调。此外,雕刻的精巧,屋檐转角的翘起,多姿的斗栱,其艺形象生动活泼,制作十分精致

97简释平遥古城平遥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历代修筑,现存建筑是明洪武年间所建,是中国古县城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县级城市。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城墙周长 6.4公里,城为方形,全部包砖,全城环以护城河,城门上建楼,四角建角楼。城市有衙署、商号、寺院、住宅建筑,有晋中风格,是研究明代县城建筑的实物资料,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

98简释“胡同”一词的来由“胡同”一词的来由有三种说法:一是蒙古语称城镇为“浩特”,谐音“胡同”;二是蒙古语“井”的意思;三是“胡人大同”之意,因汉人称少数民族为“胡人”。胡同自元朝开始出现在中国北方城市,尤以大都为最典型,起着沟通居民院落和交通道路的作用,并且具有社会性功能,便于政府控制。胡同经过明、清、民国至今,已形成北京城一大建筑特点

99简释天坛天坛是皇家“祭天”、“祈谷”的地方,是北京殿堂建筑的重要一部分。北京天坛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坛庙建筑群,主要建筑集中在内坛,中心建筑是“祈年殿”;南部为“圜丘坛”。天坛是物化了的古代哲学思想,依据中国古代《周易》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创造出一个人和天对话的理想氛围。世界人类遗产委员会评价天坛时说:“…天坛?简洁、生动地表达了一种对一个伟大文明的进步产生过伟大影响的宇宙观”。

100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第一,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自然山水是造园的基础、创作的本源,经过种种造园技术手法,使朴素的自然美得到提炼加工,赋与自然美以人的审美感情,构建出高于自然美的园林。

第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相融合。园内的殿阁亭榭以及其他建筑群都与自然山水花木结合起来,创造出天人谐和的境界。第三,诗情画意般的情趣。中国园林的设计构思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艺术,园中景观富有诗歌的韵律感和国画的写意魅力,情景交融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突出特点。

101颐和园的园林艺术特色是什么颐和园是世界著名园林之一,颐和园是北京现存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典皇家园林,也是世界著名园林之一,1998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光绪年间,慈禧动用巨额海军军费重修清漪园,并改名颐和园。颐和园的主要景区有:东宫门区、万寿山阳坡制高点风景区、后山后湖风景区、昆明湖风景区。颐和园的艺术特色鲜明。园林整体布局以水体为基调,充分利用自然山川丰富园林水景观。使用多种造园手法,把分散的园林景观构建成一个艺术整体,如鲜明对比,借景映衬。穿插串联等,把分散的景观构建与一体。园内与皇宫一样,呈现出中轴对称格局,殿宇辉煌,充满帝王的豪华之气。

102避暑山庄的主要艺术特点第一,充分运用园外借景,突出自然山水之美。山庄建设发挥山体的优势,山水交融,构图完美。第二,移天缩地,山庄独具南秀北雄的风格。山庄模仿江南、蒙古、西藏等地的名胜景物很多,造园体现了“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帝王之志。第三,山庄园林与藏式建筑融为一体,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象征性。清帝多次在山庄举办政治活动,推行“恩抚”之策,外八庙皆面向山庄,如众星捧月

103作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的古墓葬是如何分类的第一,帝王陵墓,即历代帝王的坟墓;第二,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名人墓地,如孔林、岳飞墓等;第三,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墓葬。这里所讲述的主要是具有古墓葬建筑代表性的帝王陵墓遗存104古墓葬的主要封顶形式主要归纳为三种方式,即“方上”、“以山为陵”、“宝城宝顶”。从盛行时期上划分,汉代帝王多用“方上”形式,唐代帝王采用“依山为陵”的形式,明清两代采用宝城、宝顶的形式。这是三种基本形式,特殊的情况是,宋代复古,又采用“方上”形式;元朝历代皇帝采用不起封不建陵的秘葬制,地面上不留任何标识。

105皇家陵园建筑的组成部分有哪些地上建筑的另一部分所占面积最大,一是祭祀区,主要建筑是祭祀用的殿堂,称作“享殿”、或“献殿”、或“寝殿”,明清时称“祾恩殿”。二是神道,即通向祭殿和地下宫殿的大道,两侧排列若干石像生。三是护陵监,是管理和保护陵墓的衙署和兵营,自成一区

106明清帝陵的建筑特点第一,在建筑格局上,突出以皇帝为中心,在建筑规制上突出帝陵,在建筑规模上,突出了祖陵,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皇帝唯我独尊和森严的等级制度。第二,明清帝陵扩大了地面建筑,主建筑祾恩殿金碧辉煌,雄伟如皇宫,使祭祀活动更加隆重,起到推崇皇权、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作用。第三,陵园分三重院落,呈三进式。第一重有陵门及两侧的神厨、神库、碑亭;第二重是祾恩殿和东西配殿;第三重是牌坊,石五供方城明楼。这种布局是生前皇宫三进式结构在地宫中的反映。无论是地面上的宏伟建筑,还是内涵丰富的地下宝库,都凝聚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107简述北京周中店遗址的内容及价值周中店遗址位于北京周中店龙骨山,1929年中国考古学家在1月中发现了北京猿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简称“北京人”。距今五六十万年,属原始人群时代。在其生活的地方有制造石器的石器场。遗址发现炭灰,证明“北京人”已学会用火,取暖和熟食。“北京人”已能直立行走,双手能劳动,用语言传达信息,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识提供了证据。它的发现轰动了世界。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08简述明长城的著名关隘北京的居庸关和八达岭。关城是长城防线上最为集中的防御据点,选点最为险要,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功能。居庸关位于北京昌平县,明初建于长达20公里的深谷之中,是北京的西北门户。八达岭也是明长城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段落之一。辽东镇和蓟镇长城。明长城设九镇,辽东镇是九镇最东的一镇,其建筑结构形式多样为明长城之最。蓟镇为九镇之一。抗倭明将谭纶、戚继光曾主持蓟辽边务,并对长城进行扩建和改建,使蓟镇长城有着复杂而严谨的建筑结构河北的山海关。有“天下第一关”之称的山海关,北踞燕山,南抵渤海,是华北通向东北的大门,成为“京门锁钥”。甘肃的嘉峪关。长城最

西边的终点是嘉峪关,位于甘肃酒泉西嘉峪山下,自古是中国西北边防重地。嘉峪关号称“天下雄关”。

109长城遗存的意义和文化内涵第一,历史上的进步作用。万里长城曾是中华文化圈中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长城的修建使发达的农业经济免遭破坏,保护了中华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孙中山先生评价说:“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治水等。”第二,民族融合。长城既保护高度发展的文明,又有利于长城两边的民族通过种种形式相互补充,交流信息,互相融通,历经数千年,汇成今天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华文明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共同创造的。第三,文化宝库。长城所蕴藏的文化艺术内涵极为丰富,集中国的建筑、科技、工程、雕刻及古代军事思想为一体,蕴涵着中华民族高超的聪明智慧,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克服艰难困苦的毅力。

110石窟寺的形制第一,纵券顶、中心柱式石窟。就是在石窟的中心雕塑成塔柱,一般在前室,在塔柱四周雕有佛像。有的在迎面的塔柱下伸出一个半圆形的佛台基,上有一尊高大的塑像。第二,龛型窟。就是在崖壁上凿出一个大佛龛,正中有一组主佛雕像,四周塑小佛。第三,佛坛窟。就是在窟的中部凿出方形佛坛,塑像置于坛上,而窟壁不凿佛龛。第四,大像窟。就是在窟中雕刻一尊高数十米的大佛,是引人注目的巨作。这种大像窟也可以视为一种巨型中心柱的变异形式。

111石窟寺的主要艺术内容雕塑像。早期的石窟雕刻、塑像无疑深受印度文化的影响,佛头丰满圆润,形象纯厚庄重。随着佛教的逐步中国化,雕塑形象也慢慢在发生变化,具有了中国的民族风格。隋唐是石窟雕塑最好的时期。壁画。绘画内容主要有八个方面:一是佛或菩萨的尊像画;二是佛本生故事或佛本行故事;三是传统的神话题材;四是各种经变画(即经文图像化);五是中国佛教史迹画;六是装饰图案;七是供养人画像(信徒、僧人画像);八是天宫伎乐的歌舞演奏画。这些壁画的共同特点是体现了民族的风格,在吸收外来佛教艺术的同时,融入本民族的思想意识、审美观,使人感到民族艺术的魅力。隋唐时期的壁画仍然是最好的。装饰图案。这类图案主要指用在龛楣、窟楣、横枋、立柱、背光上的装饰。

112何谓民俗民俗,即民间风俗。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定地区内的民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并沿袭下来、由民众世代传承、相沿习成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是集体创造、集体传承的群体文化的DNA,是历史积淀的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政治、经济、人文精神和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的反映和折射。民俗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规范、约束群体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成文的模式

113什么是民俗学民俗学是研究民间风俗习惯的一门科学。其主要任务是对历史与各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搜集、整理、描述、分析和研究,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服务。民俗学的内容包括对民俗事象的理论探索与阐释,对民俗史和民俗学史的研究与叙述,民俗学方法论以及对民俗资料的收集保存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探讨等。包括民俗学原理、民俗史、民俗志、民俗学史、民俗学方法论、资料学等分支。民俗学是人文科学领域的一门独立学科,同时与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社会学、文化学、民间文艺学、地理学等学科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

114何谓物态民俗通过物态的载体表现出民俗特色,就是物态民俗。譬如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建筑形式、服饰、饮食、生产、交通工具等习俗

115何谓行为民俗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行为模式为载体表现出来的民俗,就是行为民俗;譬如婚丧习俗、节日风俗、礼仪、祭祀、民间艺术等

116何谓精神民俗通过一定的模式逐步形成的一种行而上的意识形态和群体心理习俗,就是精神民俗。诸如民俗文化信仰、精神崇拜、祈祥禁忌民俗等等。

117何谓语言民俗由于各种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区不同的方言习俗,就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语言民俗。

118简述民俗文化各种形式之间的关系民俗文化是一个复合文化,精神民俗往往需要通过一定的行为和仪式表现,而行为民俗往往也需要一定的物态载体。物态民俗、精神民俗和行为民俗,也都需要语言作为传承、交流的工具。因此,物态民俗往往是精神民俗和行为民俗在发展中逐步固化的一种物态载体,而行为民俗中又渗透着深刻的精神民俗内涵。而语言民俗(方言和民间文学艺术),发挥着记录、传播、传承物态民俗、行为民俗、精神民俗载体的作用

119为什么说地理环境是造就中国民俗文化多元化的重要因素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来看,中国是一个地貌类型复杂、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地理环境,对民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摘要的影响。即使都是汉族,世代生活在岭南的客家人与生活在西北黄土地上的同胞,在民风、民俗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从衣食住行,到婚丧嫁娶;从节令习俗到禁忌民俗,都存在地区性的差别。东北黑土地造就了东北人的豪爽幽默;西北高原打造了西北人的高亢粗犷;江南鱼米之乡孕育了江浙人的婉约细腻;云贵高原的闭塞,造就了山民的朴实;幅员辽阔的地理环境,是成就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多元化的重要因素。

120简述20世纪中国民俗学发展的历程和学派中国的现代民俗学研究,始于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催生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民俗学。1918年北京大学首倡在全社会征集歌谣,标志着中国现代民俗学的滥觞。20年代末30年代初,随着中国民俗学会的成立,推动了中国现代民俗学发展。民俗文化是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在民俗学研究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学者们运用的理论和方法论不同,学者们知识功底的差异,逐步形成了众多不同的学术流派。诸如神话学派、语言学派、人类学派、心理学派、社会学派、历史地理学派、结构学派、调研描述学派、考据学派等等。

121通过诞生民俗分析传统民俗文化中重男轻女概念的表现

在传统的诞生民俗中,对于新生儿的性别非常重视,而且生男生女身份地位都有不同。一般生男孩称为"大喜",红布条挂于屋门中央靠上;生女孩为"小喜"。男女出生的标志,有上下不同的地位。标志出生婴儿性别的习俗,西周时期就有了。古人庆贺生男、生女时分别书写“弄璋之喜”、“弄瓦之喜”,弄璋,与弄瓦,表示男女地位悬殊。《礼记》还记载,生男孩"设弧于门左";生女孩"设帨于门右"。生男孩,在大门口上挂一张弓,叫作"悬弧"。也寄寓着孩子长大后能骑马射猎、健壮勇武的美好心愿,后世有"悬弧之庆"的说法。而对于出生的女婴,历来地位卑微。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甚至引发丢弃女婴的行为。这是长期农业社会男女社会地位悬殊在生育概念中的体现。

122简述影响我国"亲属称谓"的四个谱系在亲属称谓习俗方面,明显的分为四个系谱:一是以父方、母方为基础的系谱;二是以夫方、妻方为基础的系谱;三是以血亲、姻亲为基础的系谱;四是

以直系、旁系为基础的的系谱。这四个系谱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使得所有亲属称谓对这四个系谱都有明显的标记。同时,在称谓中还要表明亲属的辈分,区别长辈、平辈、晚辈,还要表现出长幼之分。123结合实际论述对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扬弃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是一个复合体。既有优秀的文化精华,也存在一些历史的糟粕。凡是在历史上有进步意义,对身心健康有利,对生产、生活有利,对发展科学文化事业有利的社会民俗文化,被称为良俗。凡是摧残或伤害人身、毒化思想的反动、愚昧、原始、封建、迷信的习俗,被称为陋俗。介于良俗和陋俗之间的被称为中性民俗。研究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必须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全面分析民俗文化的诸多方面,弘扬其中反映优秀民族精神的精华;批判封建迷信的历史糟粕,引导当代人移风易俗,摒弃各种愚味、落后的陈规陋俗,弘扬积极健康的民俗风尚,不断优化我们的民俗文化,优化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精神和文化素质124简述我国传统婚嫁礼俗包括的主要环节我国传统的婚嫁礼俗包括提亲、换帖、订婚过礼、定婚期、筹备婚礼、迎亲、拜堂和婚礼后礼俗八个主要的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礼俗。虽然各地、各民族之间存在一些区别,但是多数地区的传统婚嫁礼俗都包括这些主要环节

125何谓民间节日民俗节,包括节令和时期。后世把节令和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统称为节日。节日是按照历法时序而形成的周期性的约定俗成的社会民俗文化活动日。节日民俗是岁时民俗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带有强烈的人文因素和浓厚的文化色彩

126按照节日产生的背景,我国的传统节日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分为自然因素节日和人文因素的节日。以自然因素产生的传统节日,以24节气为典型。这类节日称为"岁时节令"。以人文因素产生的传统节日,在我国传统节日中数量很多。如起源于纪念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的端午节;起源于纪念晋国节臣义士介子推的寒食节;起源于牛郎织女爱情传说的纪念性节日七月七,都是这类节日的代表。

127简述我国中秋节的来历及其标志性民俗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因为仲秋八月,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清爽,所以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明亮,所以又叫"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我国中秋节的标志性民俗主要有:赏月、点塔灯、放天灯、舞火龙、吃月饼等习俗

128简述我国传统禁忌民俗的主要形式和主要功能传统禁忌的形式主要包括语言禁忌和行为禁忌。语言禁忌就是禁止在一定的场合说那一类的话;行为禁忌就是禁止在某些场合出现某些行为。而中国的传统禁忌民俗往往是在一定的场合不但有语言禁忌,同时也有行为禁忌。传统禁忌民俗主要具有自我保护的功能、心理麻痹的功能和维系社会秩序的三个功能。禁忌的原始功能时提醒人们小心行事,避开危险和祸患,以保护自己。禁忌的信仰麻痹了人们的心理,满足了一种精神上的需求。禁忌是原始社会唯一的约束力。有些禁忌有利于维系社会秩序

129分析我国传统生育禁忌习俗中的科学与愚昧生育禁忌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忌讳乱泼生产的污水、胎衣,传说是避免污犯神灵,招致不幸。其实是一种卫生习俗的约束;产后戒产妇出门;忌外人进室;满月前忌邻居拔锅、动土。忌在孕妇和产妇房前劈柴。忌婴儿听惊雷,受惊吓。实际上是为了防止生人携带细菌、病毒传入产房,为的是产妇和新生儿的卫生安全。产妇和新生儿需要安静的环境,家人劈柴,邻居动土、施工,必然产生很大的噪音,会影响产妇和新生儿休息。因此列入禁忌习俗,约束相关人群的行为。这其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有些生育禁忌,源于对超自然力量的无知。如孕妇忌看兔子,还有传说种葡萄会导致孕妇生葡萄胎,这是出于敬畏和无知。孕妇忌讳进入丧葬场所、忌讳挨、碰死人的物件。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防止孕妇和胎儿感染疾病,同时也带有一些迷信色彩。妇女生育时,忌有生理缺陷和无儿的妇女进产房。忌讳寡妇看望新生儿等禁忌习俗,是为了讨个吉利的反映

130联系实际论述我国传统禁忌民俗的主要来历一部分禁忌民俗源于对某些神秘事物的敬畏,或是对超自然力量和神秘危险事物恐怖心理的一种反映,由此采取防范、逃避、自我约束、自我安慰等消极的措施。凡是认为神圣的事物都有禁忌,反思认为不吉利的事物也都有禁忌。对于崇拜的动物实行禁忌,甚至人的属相也有禁忌。另一部分禁忌民俗来自反复的经营积累,带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礼仪性。有些是人们科学经验的长期总结。如禁忌生人进入产房,就是防止新生儿和产妇感染疾病的经验总结。还有些民间禁忌习俗来源于封建礼法制度,尤其是对妇女行为的限制和歧视性的禁忌,大都是男尊女卑封建观念民俗化的结果。还有些民间禁忌习俗与宗教、民族和生活习惯有关。如回族禁忌吃猪肉,就是伊斯兰教的教规

131论述重视我国传统民俗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第一,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是民族识别的重要标志。弘扬传统民俗文化精华,有助于增进各族人民大团结,营造一种各民族团结和睦、相互尊重的文明氛围。第二,民俗文化中积极、健康、进步的成分,可以引导人们崇尚美好、关爱他人、陶冶情操。第三,从文化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民俗文化中许多优秀的成分,可以转化为文化资产,带动经济发展。第四,民俗文化的娱乐价值和各族人民的审美意识结合起来,常常体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审美情趣,对民俗文化的研究,有助于促进移风易俗,自觉抵制贪财忘德、奢侈腐朽的恶风陋俗,减少民俗公害,传播科学精神,提高民众素质。我们应该科学地认识民俗文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价值。积极发掘了弘扬传统民俗文化的精华,加强对传统民俗文化遗产的利用,不断丰富传统民俗文化内涵,促进传统民俗文化发展。

132何谓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

133简述元杂剧的基本特点首先,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是一本四折一楔子。其次,在唱词和演唱上,元杂剧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并一韵到底。通常限定每一本由正旦或正末两类角色中的一类主唱。第三,元杂剧以唱为主,以说白为宾。第四,元杂剧的角色,可分为旦、末、净、外、杂五大类,每大类下又分若干小类,以此把剧中各种人物分为若干类型,以便于带有程式化的表演。

134《三国演义》成书的主要来源成书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史传文学,如陈寿的《三国志》及裴松之注,范晔《后汉书》等。二是民间艺术,历代的民间传说、讲唱文艺和戏曲艺术中均保存有大量的三国故事。三是罗贯中的发挥创造,他采用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绘制了一幅三国时期政治风云的艺术画卷,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135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特点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讽刺小说,作者全面批判了科举制度弊端和士人的功名利禄观念。此书在艺术上最大的成就是讽刺艺术,作者善于从儒林群丑可笑的喜剧表面去挖掘其内在的悲剧意蕴,在讽刺人物的喜剧行动背后几乎都隐藏着内在的悲剧性的内涵,从而揭示八股制艺如何摧残了士人的心灵,造成他们人格的堕落

136元代杂剧兴盛的原因是什么元杂剧的兴盛除了古代戏剧自身发展的因素外,也离不开元代社会的外部条件。首先元代统治者和贵族对歌舞戏剧非常喜爱乃至提倡支持。其次,元代初年废除科举制度,杜绝了文人读书做官的传统进身之路,于是一部分有才华的文人被迫转向以此为业。第三,元世祖时期社会秩序逐渐稳定,经济逐渐繁荣,而依赖经济的戏剧创作也在这一时期急剧繁兴。第四,元蒙入主中原,使得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强烈的冲击,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断裂,从而为思想解放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另外,中原文化和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在这一时期也相互交融,也造成了元杂剧的繁荣。

137何谓"徐黄异体"?花鸟画在五代时期有两个重要流派,即"徐黄异体",这是分别以黄筌、徐熙为代表的在艺术风格上不同的两大花鸟画流派,黄筌的画以细劲的线条和明快的色彩描绘花鸟,画面富丽精工,被誉为"黄家富贵"。徐熙则以落墨为主,画风自由挥洒,被誉为"徐熙野逸"。

138简述京剧的流派京剧形成初期,形成了所谓的"京剧三鼎甲",即第一代演员中的三位杰出老生演员: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20世纪20年代,产生了"四大须生":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高庆奎,简称为余、马、言、高。其后,"四大须生"演变为余、马、言、谭。到了四十与五十年代之交,"四大须生"又演变为马、谭、杨、奚。京剧流派中还有著名的"四大名旦",他们分别是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4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后"四小名旦":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南方的老生演员麒麟童(周信芳)与北方的马连良、东北的唐韵笙被合称为"南麒北马关外唐"。这些流派在唱腔、表演等诸方面各具自己的鲜明风格,丰富了京剧艺术的内容

139简述京剧的脸谱京剧脸谱是京剧艺术突出的特点。由于每个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所以称为"脸谱"。京剧脸谱,是根据人物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特定色彩的,以突出人物。脸谱色彩的表现也十分丰富。脸谱的颜色一般来说,红色作为主色,表示忠勇义烈;用作副色,暗示人物命运;黑色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黄色象征骠悍、凶残、阴险、工于心计等性格;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绿脸表示刚勇、强横、猛烈、暴躁等性格;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紫色表示忠贞、耿直、果断、沉稳。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分为三类:揉脸、勾脸、抹脸。脸谱是图案化的,也是性格化的,它以夸张的色彩和变幻无穷的线条为人物增添了强烈的审美效果

140古代绘画的特点第一,在刻划艺术形象上,中国代绘画重在表现对象的精神气质,并借以抒写画家自己的心绪、胸怀。第二,在造型手段上,中国古代绘画强调"骨法用笔",用线条作为造型的主要手段。第三,在透视方法,中国古代绘画往往用散点透视,"步步移"、"面面观",打破空间以至时间的观念,在一张画上展现出一眼所无法看到的广阔场景,即所谓"以咫尺之幅,写千里之遥" 141何谓颜筋柳骨?颜真卿和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书法的特点是雄挥,点画肥硕,勾、捺出锋处往往有缺角,结构外紧内松。代表作有《多宝塔碑》,碑文结体严密,笔画粗细变化不大。柳公权其字豪健,点画皆有骨鲠,方起圆结,转折顿挫明显而爽健,结构中密,精悍利落。其代表作有《神策军碑》,结体布局平稳匀整,运笔方圆兼施,笔画敦厚,沉着稳健,气势磅礴。世人对比颜柳风格,喻为"颜筋柳骨"。

142中国书法的艺术特征第一,通过字体的点画、结构和章法表现其形式美。第二,通过字的形态表现其神采美。第三,通过字的形神,表现隐藏在背后的书法家个人的精神美和不同时代的情趣美

143简述印章的材料印章的材料古代以铜等金属材料为主,由于金属材料较硬,故印多为铸造。后以玉、石、角、牙等材料为主,制作方式由原来的铸印,发展为刻印了

144传统雕塑按照用途可以分为哪几类?中国古代雕塑可以按照其用途分为四大类。第一,所谓宗法性雕塑主要是指应用于宗法祭祀场合的雕塑作品,包括明器雕塑、墓表雕塑和宗庙造像雕塑三类。第二,宗教性雕塑一般以佛教题材为多,石窟造像是佛教雕塑的主流。其中最著名的有四大石窟。第三,建筑雕塑是附属于建筑的装饰性或寓义性的雕塑,建筑物的构成部分,如雕成龙头的水道,屋顶的瓦当,建筑周围的雕塑。第四,我国的工艺雕塑品类繁多,有陶瓷雕塑、泥塑、木雕、漆雕、竹雕、石雕、玉雕、骨雕、根雕等等。其中有的是实用与玩赏的统一,有的只具有观赏性,但二者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145传统雕塑的特点第一,古代雕塑的发展一直没有取得独立的地位,始终处于民间创作的地位。第二,中国古代雕塑在艺术上是写意的,写意是中国传统雕塑最重要的艺术特征。第三,中国古代雕塑在应用上具有鲜明的实用功能。第四,中国古代雕塑在表现手法上是灵活随机、圆融贯通的

146京剧的特点京剧是在徽汉两调的基础上,吸收昆曲梆子腔而形成的剧种,以二黄、西皮为主要声腔。吹打曲牌却大都来自昆曲。它最初的脚色行当分成生、旦、净、末、丑、副、外、武、杂、流十行,各行都有一套比较严格的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上也各具特色,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它的表演艺术讲究虚实结合,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表演的空间和时间限制

147为什么说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科技由盛转衰、发展相对停滞的时期从明朝建立到清朝的鸦片战争前,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这个时期是中国传统科技由盛转衰、发展相对停滞的时期。明代初期,中国的科学技术虽在继续发展,在农学、中医药学、地理地质学等方面有重要突破,但已渐趋缓慢。明中叶以后,中国封建制度进入腐朽没落时期,统治者对内极端专制,对外闭关锁国,严重妨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到了清朝,欧洲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中国科学技术完全丧失了领先地位。明末清初,虽然有过西学东渐之事,但是产生的影响非常有限

148为什么说16世纪以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第一,中国古代的农业种植是基础性行业,农业科技在中国科学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种植虽然不是世界上最早产生的,但它是世界上最先进最优越的。第二,中国传统的医药学自成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大国粹之一,在国际医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第三,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和数学等基础学科,自成理论体系,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第四,中国的物理学、化学等成就巨大,但长期停滞于实用阶段,未形成理念体系。第五,中国的指南针、造纸、印刷术、火药等四大发明,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对人类历史进程发生

管理信息系统习题(1)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一、选择题 1、管理信息是(D) D加工后反映和控制管理活动的数据 2、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是(C)C 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系统 3、管理信息系统由四大部件组成,它们是(C)C信息收集器、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 4、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条件,环境具体指的是(C)C 组织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 5、运行控制层上的决策多属于(A)A 结构化 6、ERP是(D)进步一步发展的结果。D MRPⅡ 7、决策支持系统(DSS)有三个技术层次,它们分别是(D)D 专用DSS、DSS生成器和DSS工具 8、电子商务中企业对企业的形式可称作(B)。B B to B 9、企业资源计划的核心是(B)。B MPRⅡ 10、下列不属于管理信息系统范畴的是(C)。C 专家系统 11、在管理信息系统的金字塔型结构中,处于最下层的是(A)。A 业务处理系统 12、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不包括下面哪一项(C)。C 决策功能 13、系统方法的主要原则是(D)。D 以上均是 14、下列人员不属于管理信息系统用户的是(B)。B 系统分析员 15、管理信息系统学科属于(D)。D综合型学科 三、填空题 1、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可划分为:作业层级、战术层级、战略层 2、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管理、信息、系统三个方面。 3、管理信息系统由应用系统、计算机系统、通信与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用户和系统管理人员六个部分有机地构成的。 4、DSS(决策支持系统)运用的三库是知识库、数据库、模型库。 5、管理信息系统的三大要素:系统的观点、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 6、管理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有三种类型集中式、分布式、分布-集中式。 7、建设MIS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管理模式的确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设和信息系统的实施。 8、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要与企业的经营战略保持一致。 四、简答题 1、请阐述信息管理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区别和联系 答:区别:信息管理的对象是信息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活动,信息活动包括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递和运用等,信息管理是管理的一种;而管理信息则是指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是信息的一种。联系:管理信息是信息的一种,因此管理信息时信息管理的对象,是信息管理重要的资源,是科学决策的基础以及实施信息管理控制的依据。 3、从管理层次分类看,不同层次的管理信息系统在目的和功能上有何不同 答:管理信息系统按照管理任务的层次由高到低进行划分可分为战略管理层、战术管理层和作业管理层。战略层的目的是支持企业的战略性的决策,系统的功能表现为全局性、方向性,或关系到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问题的分析与决策。战术层和作业层管理的主要目的则是提高工作效用和工作效率,管理信息系统为战术层提供资源配置、运作绩效等经营状态的分析评估和计划落实的控制优化等功能,为作业层提供准确便捷的数据收集处理功能。 6、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历经了哪些阶段各个阶段的典型应用技术是什么 答: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经了以下几个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的事务处理系统(TPS);70年代初期开始的管理信息系统( MIS);70年代中期出现的决策支持系统(DSS);70年代后期的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

中华文化概说>> 教学辅导作业四 一.填空题 1、中国传统住宅一般分为、、三大部分。 2、明清两代的建筑,大型标志性建筑主要有、、、等。 3.明清民居北方以为主,南方以为典型。 4、在中国,有所谓“三代”之说,它指的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门槛前后出现的三个朝 代、、。 5、殷商时代的突出成就之一青铜文化的主要特点是:、、。 6、秦王朝“大一统”文化最主要的有四大方面、、、。 7、汉代的面食有发酵的,也有不发酵的,统称为“ ”。 8、唐代陆羽著的是中国最早的关于茶文化的著作。 9、古代的马车是有等级的,观车后之便可知乘车者的身份。 10.我国的烹调技艺的四大菜系指的是和,和。 11、到了汉代,封建的选官制度才逐渐确立,其表现形式有两种:和。 12、明代官员的官服上有补子,文官为“”,武官为“”。 13.清代的地方官制较之明代略有改变,总督,巡抚固定为“”。 14、明代的学校有两大类,其中中央级的学校称“”。 15、中国传统节日不仅具有时代特征,而且还具有、特色。 16、端午节的活动主要有和,和。 17、目前所知保存礼仪文化最早的书籍是由儒家学者整理的《》、《》和《》。 18、传统说唱艺术的源头,就是先民在劳动之余的讲“” 19、《》是我国第一部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诗歌总集。 20、宋代皇帝徽宗赵佶书法自成一家,自创“”。 二、名词解释 1、自然崇拜 2、三代 3、华夏集团

4、巫史文化 5、茶禅一味 6、家谱 7、八股文 8、三纲五常 9、道家 10、禅宗 11、诗经 12、京剧 13、贴经 14、竹林七贤 15、建安风骨 三、判断题 1、传说中的伏羲氏、女娲氏属于华夏文化集团。() 2、司马迁的《左传》是第一部编年体史著作。() 3、明清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 4、我国的白酒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蒸馏酒,它的问世是酿酒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5、世界上最古老的野生茶树生长于中国西北。() 6、现代烹饪最重要的方法“炒”是在唐宋时期发明的。() 7、先秦时期已有“衣”、“裳”之分。上衣下裳,是当时男女通用的服装形式。() 8、科举制的雏形——开科取士试行于唐代。() 9、中秋节、春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近世三大传统节日。() 10、长期以来,古代中国文代多半是以华北为中心的。() 11、传统说唱艺术的源头,就是先民在劳动之余的讲故事。() 12、花灯舞主要流行于云南省部分地区。() 四、简答题 1、中国酒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管理信息系统题库(8套)及答案(8套)完

1.下列系统开发的各阶段中难度最大的是 ( A )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施 D、系统规划 2.数据库的组织结构中包括的模式有( D ) A、内模式 B、(概念)模式 C、外模式 D、前三个选项都对 3.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没有包含的一种是:( B ) A、完备性检验 B、准确性检验 C、一致性检验 D、无冗余性检验 4.文件系统中最小的数据存取单位是( A ) A、数据项 B、记录 C、文件 D、数据库 5.某公司把库存物资出入库和出入库财务记账处理综合成一个应用子系统,这种子系统 是将( B ) A、供销职能和生产职能关联在一起 B、供销职能和财务职能关联在一起 C、财务职能和生产职能关联在一起 D、供销职能和市场职能关联在一起 6. 下列关于结构化方法和原型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B ) A、结构化开发方法是以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进行开发 B、对于运算量大、逻辑性较强的程序模块可采用原型法来构造模型 C、结构化方法要求严格区分开发阶段 D、原型法要求的软件支撑环境比结构化方法高 7.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包括( C ) A、业务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决策上的可行性 B、技术上的可行性、业务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 C、经济上的可行性、技术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 D、经济上的可行性、业务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 8.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C ) A、数据库 B、操作系统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数据库系统 9. 某企业建立了生产、销售、人事等从基层到高层的MIS,这种MIS的结构为( C ) A、职能结构 B、横向综合结构 C、总的综合结构 D、纵向综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论文--(英文版2011)

CHINESE FOLK CULTURE Folk culture has strong folklore and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t is a kind of culture that forms among the working people rather than governmental authority. Folk culture, also known as popular culture, is the basi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hina, the Book of Songs is the earliest poetry that contains much folk cultural of Pre-Qin dynasty, which reflects that our country’s folk culture is rich and colorful and has extensive knowledge and profound scholarship. However, as the time flying, there are lots of changes happened in the aspects of folk culture. In the tide of globalization, the folk custom culture that the basi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fading away gradually nowadays. According to this background, we should analyze the new appearance and discuss the protection measures of the folk culture further. It is not only because the Folk culture is the culture of the whole community foundation, and has strong vitality. As we all know, superficial culture is often the top of folk culture, and it is the result of the adaptation and refinement results of the folk culture, but also for the reason that Folk culture of a country are the national spirit of the main component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are an important cornerstone. So it is critical for Chinese peo ple learning more details about their own country’s folk culture.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 also known as moon festival, is china’s second traditional festival next to the spring festival.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our country’s folk culture. The five thousand years civilization of Chinese nation has bred brilliant folk culture, which forms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folk culture resources. Chinese folk culture is famous to the whole world for it’s more than 5,000 years long history and its special existence forms. During the course of its long history, the hardworking Chinese people have created an ample material civilization as well as a splendid folk culture. In the field of folk culture, our people link the moon cakes and mid-autumn festival with Archer Yi, just like lots of people are fond of Associating Qu yuan and the dragon boat with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nd combining sweeping day with honoring ancestor and new life. Mid-autumn Festivals is one of three major Chinese holidays, along with the spring festival and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t is an important festival during the eighth month of lunar calendar, for which billions of Chinese people go back to their home and gather together with their families. Traditionally, on this day, Chinese family members and friends will gather to admire the bright mid-autumn harvest moon, and eat moon cakes and pommels together. Mid-autumn festival as well as mouthwatering food people eaten during the period of it and various activities people held in the process of celebrating this festiva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f traditional festival, they are also kinds of civil epitome of our country’s folk culture. Chinese people celebrate this significant festival from generations to generations since it was formed during the Xia and Shang dynasty.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festival for both the Han and minority nationalities. There are also some records of the mid-autumn festival. The most popular records is that people believe

电大-中华文化概说网上记分作业(全)

一、单选题 1、隋唐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是 C.科举制 2、被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 C.王维 3、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是 A.源 4、开创五代文人词的晚唐词人是 A.温庭筠 5、科举制废除于 B.1905年 6、《大风歌》的作者是 A.邦 7、明清小说又称 D.章回小说 8、提出“以自由为体,以为用”、被称为“中国西学第一者”的学者是 D.严复 9、既是唐朝由盛转衰,又是整个中国文化史转捩点的事件是 A.安史之乱 10、明确区分“国家”与“天下”两个概念的启蒙思想家是 D.顾炎武 11、近代外国商办报刊中最著名且历史最久的是 C.《申报》 12、《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D.择端 13、朴学的开山大师是 B.顾炎武 14、被尊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D.王羲之 15、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是 B.白马寺 16、弃用布帛,完全用钱币作一般等价物始于 D.宋代 17、中国历史上使用最久的历法是 D.授时历 18、唐中叶的文化领军人物是 B.愈 19、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先导人物是 A.徐光启 20、明清时期的“三大政”是指 B.漕运、盐法、河工 21、其学派被称为“关学”的理学学者是 C.载 22、元杂剧中帝王的俗称是 C.驾 23、道教形成于 B.汉代

24、现存搜罗最博、规模最大的类书是 B.《古今图书集成》 25、揭开洋务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C.曾国藩设立军械所 26、正式实行“一口通商”的“闭关锁国”政策是在 C.乾隆年间 27、元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象征人物是 A.马可?波罗 28、有“汉代孔子”之称的是 D.董仲舒 29、遍注古今群经,综汇今古文经学,集两汉经学之大成的是 C.玄 30、“中体西用”论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 B.把经学儒术提升到至高无上位置 二、多选题 1、元曲四大家包括 A.关汉卿 B.马致远 C.光祖 E.白朴 2、北宋瓦舍表演中,最能体现市民口味的表演形式是 A.说话 E.杂剧

(完整版)管理信息系统练习题_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练习题答案 一、简述题 1.管理信息 答:管理信息是经过加工并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是一种资源。 2.决策支持系统 答:DSS以MIS管理的信息为基础,是MIS功能上的延伸。DSS是把数据库处理与经济管理数学模型的优化计算结合起来,具有管理、辅助决策和预测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 DSS在人和计算机交互的过程中帮助决策者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 3.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类? 答:一般来说,依据信息系统的不同功能、目标、特点和服务对象,它可以分为业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针对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依据管理信息系统不同的功能和服务对象,它可分为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 4.数据库管理系统 答: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组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通常包括数据定义语言及其编译程序、数据操纵语言及其编译程序以及数据库管理例行程序。 5.诺兰阶段模型的实用意义何在? 答:诺兰阶段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对我国各类组织开展信息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一般认为诺兰阶段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跃的。因此,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是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首先明确本单位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MIS建设。 6.信息系统 答: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7.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答: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 它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 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 它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 它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8.MIS战略规划的作用 答:MIS战略规划的作用在于: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谈谈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现在的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不算多,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传统文化的概念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在这次选修课时我选择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听老师讲了几节课,也观看了譬如孔子,孟子以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之类的影片,所以,我就现在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浅薄的认识以及我最近参考的文献浅显的说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说中国传统文化之前要先阐明一下文化。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际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由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复杂多样,文化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内容、形式和层次。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总是处于不断产生,又不断淘汰的过程中。因而,并不是所有在历史上出现过的文化都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而只有那些具有重要价值,具有生命活力的文化才得以沉淀,保存,延续下来,成为后世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将这样的文化称之为传统文化。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以前,中国就以独具特色的文化而闻名。其后,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中华的文化愈丰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影响,举世罕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管是浩如烟海,举世无双的文化典籍,还是瑰丽无比,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抑或是灿若星辰,光芒四射的文化名人。中国传统文化,以她博大的胸怀,收容着万事万物;以她崇高的精神,荡激着世间百态;以她完美的身姿,展现中华的雄浑;以她最顽强的生命力冲破岁月的湮没;以永远不朽的生机和活力,焕发青春,震撼世界。 五千年的历史,弹指间灰飞眼灭,历史的车轮在泥泞的土地上留下了长长的车辙,然而,传统文化却没有随风而逝,而是,在车辙下却被碾得熠熠生辉。学术界比较赞同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是: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的时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但她并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东西。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从文房四宝到四大发明;从中国书法、国画、敦煌壁画到篆刻、印章、太极图;从汉字、甲骨文、钟鼎文到汉代竹简、木版水印,还是到唐诗、宋词、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易经》、《诗经》、《三字经》、《千字文》等中华经典诗文都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代表民族文化先进性和发展方向的,是和我们今天现代社会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的。因此也可以说,中国传统

《中华文化概说》作业(三)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作业(三)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60分) 1、唐诗熔汉魏的风骨和齐梁的声律于一炉。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融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其二是民族文化的融合。 3、宋学开山祖是周敦颐和邵雍。 4、南宋文化中心的南移包括:学术中心的南移、政治人物的南人化、政治中心的南移。 5、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我们展现了昔日繁华市井文化的场景。 6、从整个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看,如果说唐文化重在继往,那么,“宋型文化”则重在开来。 7、与其它宗教终归于“无”不同,道教是重“有”的宗教,一切都归于“有”。 8、禅,既指佛教一大宗派禅宗,又指这一宗派最主要的教义。 9、“题画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大量出现在宋元时期的文人画中。 10、写意是中国画最主要的特色,中国画的另一特色,就是散点构图。 11、传统的艺术精神就是写意抒怀,作为这种追求的直接体现形式,就是对艺术境界即意境的追求。 12、元朝统治者在汉化的过程中,不仅接受中原文化以及江南文化,而且,还广泛地接受了包括西域文化在内的大量外来文化。 13、元杂剧是在院本、诸宫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剧形式。 14、明代王阳阳继承陆象山“心学”的法宝,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 15、中国传统的“贵义轻利”观念,在明代后期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礼拜金钱之风十分强盛。 16、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大势,唐宋以前,可是说是士大夫文学占主导的时期,而明清以后,则是市民文学唱主角的时代。 17、《天工开物》的作者是宋应星。 18、明代朱载堉用“新法密律”建立起科学的十二平均律,其科学性至今仍得到肯定。 19、统一的清王朝为了对四周少数民族实施有效统治,在中央设立了理藩院这一专门机构。 20、明代以来,人文的潜流不断壮大,思想家顾炎武将“国家”与“天下”区别开来,以前者为一家一姓的封建王朝,以后者为万民共有之天下。 21、在反对宋学空疏的过程中,清儒对汉学青眼有加,于是导致了朴学的发达。 22、清官所负载的文化内涵最重要的就是正直。 23、道光、咸丰时期兴起的经世实学,将治学的重点转移到研讨漕运、盐法、河工、农事等方面,学问的重心从慕古转向崇今。 24、1901年,清政府废除了八股取士的老套,改试策论,注重实学治用。 25、如果说洋务运动是官商知识阶层对西学侵入的应对的话,那么,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则是贫民百姓对西学入侵的应对了。 26、严复从西学中寻得朴素的人本主义“民主”来对抗中国的“君主”集权,提出了“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深刻的命题。 27、鹤与松结合,成为长寿的象征。“松鹤延年”、“鹤发童颜”等,就是对高寿者的赞辞。 28、从文化原型溯源,龙凤都是远古初民部落的图腾,龙主要是中原各族图腾物的结合体,凤则为南方各族图腾物的结合体。 29、传统爱国思想中两方面的内容应该剔除:其一为忠君,其一为民族心态。 30、“自强不息”一语出自《易经》。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隐逸文化以(D)作为最终追求目标? A.修身齐家治国 B.主体的个性消融 C.出污泥而不染 D.主体的个性自由 2、何时起隐士几乎全为儒士(B) A.魏晋之后 B.宋元之后 C.元明之后 D.明清之间 3、宗白华先生所说“中国周秦诸子以后第二度的哲学时代”是指(B) A.两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 C.唐宋时期 D.元明清时期 4、从本源上讲,炼丹是(C)的思想 A.道家 B.道教 C.神仙家 D.佛教 5、西汉、唐朝的中外文化汇萃之地都是(D) A.敦煌 B.洛阳 C.咸阳 D.长安 6、唐代寒士崛起在制度文化上的保证是(D) A.太宗对道教的崇奉 B.韩愈的排佛 C.武则天的圆融三教 D.科举制的实施 7、宋学集大成的代表人物是(A) A.朱熹 B.二程 C.张载 D.邵雍 8、我国历史上有过几次文化南移集中的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是(B) A.战国时楚文化兴起后 B.唐代“安史之乱”后 C.“永嘉之乱”后 D.“靖康之难”后 9、下面关于“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先秦诸子都坚持“道”一元论的观点 B.道家对道的理解特别强调无为的思想 C.儒家学说对道的理解更注重天的意志 D.宋代道学家的道学思想杂有佛学因素 10、“恕”的本义是指(B) A.原谅别人的过失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严格地要求自己 D.严格地要求别人 11、以下元杂剧属于公案戏的是(D) A.《西厢记》 B.《墙头马上》 C.《拜月亭》 D.《窦娥冤》 12、与宋代绘画相比,元代绘画显示出的特征是(B) A.更加浓墨重彩 B.更重意趣与心境 C.更显富丽堂皇 D.以人物素描为主 13、明代文化呈现出与前代迥异的色彩,其主要原因是(C) A.僵化的八股科举考试 B.封建集权的专制化 C.经济基础的巨大变化 D.文化高压政策 14、明代以冷静理智的态度对待西学,主张吸取优点、摒弃伪妄的人是(B) A.徐光启 B.方以智 C.李之藻 D.王徵 15、为了维护业已衰化的封建肌体,清王朝对外采取的政策是(D) A.全盘西化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对外开放 D.闭关锁国 16、中国历史上最体现法制特色的王朝是(A)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管理信息系统-选择-题库

管理信息系统题库 B~A~A~D~C~B~B~A~C~A~C~A~A~B~A~ 作业:习题一 1、MIS的创始人是(B ) A.瓦尔特·肯尼万 B.高登·戴维斯 C.比尔·盖茨 D.王选 2、构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要素是(A ) A.人、信息、系统 B.人、计算机、系统 C.计算机、信息、网络 D.系统、计算机、信息 3、一个最简单的管理信息系统基本上由以下(A )几个部分组成 A.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管理者、信息使用者 B.信息源、人、信息开发者 C.信息处理器、信息管理者、信息使用者 D.系统、计算机、信息传递者 4、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有多种方式和方法,如果按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整个历程来进行分类,就有( D)几类。 A.人工的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管理信息系统 B.人工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管理信息系统 C.单机的管理信息系统、网上的管理信息系统 D.人工的管理信息系统、单机的管理信息系统、网上的管理信息系统 5、ERP的中文意思是( C) A.企业信息管理 B.企业资源管理 C.企业资源计划 D.制造资源计划

6、DSS的中文意思是(B ) A.企业资源计划 B.决策支持系统 C.制造资源计划 D.管理信息系统 7、根据系统功能整体目的性思想,无论是分析一个现存的系统或是构建一个新的系统,主要考虑的是其系统功能的( B) A.部分发挥 B.整体发挥 C.优势发挥 D.层次发挥 8、EDPS的中文意思是(A ) A.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B.管理信息系统 C.制造资源计划 D.企业资源计划 9、BPR的中文意思是(C ) A.敏捷信息系统 B.企业资源计划 C.业务流程重组 D.制造资源计划 10、AIS的中文意思是(A ) A.敏捷信息系统 B.企业资源计划 C.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D.制造资源计划 11、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一般分为(C ) A.程序和数据 B.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C.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D.程序、数据和文档 1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依次为(A ) A.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B.文件系统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C.单机系统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D.文件系统阶段、单机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中华文化概述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课程论文课程名称:中华文化概说 分校镇安职工 专业金融学 学号1361001264466 学生姓名艾美贞 2014年01月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中华文化概说》课程论文 【题目】儒家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辨析 【摘要】 在当代中华道德思想文化谱系中,虽然有古典儒家思想的成分,但由于它有机地融合了中国各历史时代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优秀思想文化,远比古典儒家思想丰富和深刻,因而更适合现代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只能是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 儒家思想;和谐社会;思想资源。 【正文】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每逢重大变革的时代,都习惯于从古人那里寻找解决当前问题的思想资源。传统文化中儒家占主导地位,所以,如何利用儒家思想资源的问题每每被提及。19世纪中后期以来的洋务运动、五四运动、近年来的新儒学运动,都就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展开过激烈的讨论。 在目前学术界,一些较为普遍的主张认为,儒家思想中关于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国家民族之间关系的主张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启示和借鉴价值。 孔子所说的“仁”包括“义、礼、忠、恕、孝、悌、慈、爱、勇、温、良、俭、让、恭、宽、信、敏、惠”等一系列内容,“忠恕之道”只是其中两点。如果从孔子的文本探究其含义,就很容易发现儒家思想的局限性。 如对“爱”的解释,孟子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墨子的主张是:“视人这国若现其国,视人之家若现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为人之国,若为其国,……

为人之都,若为其都,……为人之家,若为其家……”。儒家过分看重血缘亲情,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平等的重要性,这就很容易在社会生活领域造成缺乏公平意识,直接妨碍了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需要一定的秩序,不管这种秩序是否合理和公正显然,对人类社会来说,问题不在于有无秩序,而在于这种秩序是否公正合理,在于这种秩序能否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能够不断促进绝大多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实际上,“和谐”并不是说统一体中没有矛盾和冲突,只不过是矛盾和冲突的双方相互容纳、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健康互动、互利双赢,以致矛盾双方关系达到平衡与协调状态,并且其中一方的发展对于另一方的发展有利,从而使矛盾统一体处于一种相对稳定阙云太的表征。仅我国近一百多年以来,如果没有此起彼伏、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今天能有民族独立、迅速发展的局面吗?我们主张建立和谐世界,并且强调通过对话解决国际纷争、缓和国际和地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求同存异、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基本的外交立场。实际上,国际社会之间的对话、合作、妥协与斗争都是建立和实现和谐世界必不可少的方式和手段。儒家在道德修养方面的主张却不断被重新提出。如有学者提出,在当前的农村中,对老人不孝的情况非常严重,应该大力提倡和弘扬儒家的孝道精神。 儒家所提倡和宣扬“孝道”思想虽然有“显亲”(政治层面)和“娱亲”(精神层面)等几层意思,但是其核心是“养亲”(经济层面),即由子女负责上代人的养老问题。这种养老方式在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农村社会中是唯一的可选择的方式。2005年10月至12月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翟玉和率7人普查组自费普查全国农村孝道现状。通过对31省46县72村10401人的调查,统计表显示:孝18%,一般52%,不孝30%;好8%,较好39%,差53%。被调查者人均收入650元,自养者78%,儿女供养22%。调查组总结“吃得最差的是老人,穿得最破的是老人,住得最小的是老人。空巢老人大多没精气神,眼神茫然空洞,脑筋迟钝,面无表情。家里清风冷灶。有电不使,有电视不开,不烧煤”。这些得不到物质赡养的老人,更难得到精神赡养。 对此,翟玉和提出5大对策:第一、修改《老年人权益法》。因该法对不孝者没有惩戒,所以,不孝者不知晓不尽孝是违法。第二、孝道从娃娃抓起。将《二

-中华文化概说复习资料

上海电大20XX年中华文化概说复习资料(12月)单选 B 遍注古今群经,综汇今古文经学,集两汉经学之大成的是 C.郑玄 帛书《老子》出土B.长沙马王堆汉墓 被鲁迅先生赞为“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之能先也”的著作D.《庄子》 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C.王维 被尊为“书圣”的书法家是D.王羲之 把春秋战国时代称为“中国思想之能动时代”的学者是D.王国维 C 春秋时,周王室名存实亡,周的礼乐文化保留完好的仅有B.鲁国 曾设计宇宙演化过程《太极图》,并以《太极图说》进行诠释的人A.周敦颐 D 道教的基本信仰是B道 道教形成于 B.汉代 《大风歌》的作者是 A.刘邦 东周时期的文化精神是C.重民轻神 F 法家文化策源地是D.三晋 放言“天之将大任于斯人也”的是C.孟子 G 关于中国文明起源,较科学的说法是A.本土、多元 关汉卿震撼力的戏曲作品D《窦娥冤》 广义“文化”底层部分是C.器物文化 告诫唐太宗“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著名“诤臣”是C魏征《古今图书集成》中“神异”、“禽虫”、“艺术”类的书籍归入D博物编 公元前800年到前200年间,是人类文化的“轴心时代” B.元典时代 H 《红楼梦》的作者是C曹雪芹 汉文“中国”正式写进外交文书,首见于D.中英《江宁条约》J 稷下学宫位于 A.齐国 揭开洋务运动序幕的事件是C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 健身体操“五禽戏”的编创者B华陀 近代外国商办报刊中最著名且历史最久的是C《申报》、 既是唐朝由盛转衰,又是整个中国文化史转捩点的事件是A安史之乱 “经”的本义是C编织物的纵线 举世闻名的卢舍那大佛在B.龙门石窟 今天的中华名族是中国境内多少个名族的总称。 C、56 K 可称为“近古文化期”的时期是C唐宋后千年间 开创五代文人词的晚唐词人A温庭筠 孔子身后,儒分为八,其中“孙氏之儒”即 D荀子一派 科举制废除于B 1905年 L 离骚的意思是 C.远离忧愁 M 明清时期中西文化碰撞的前沿是D.两广、江浙 明清时期的“三大政”是指B漕运、盐法、河工 明清小说又称D章回小说 明清实学思潮的先导人物是A.徐光启 明确区分“国家”与“天下”两个概念的启蒙思想家是D顾炎武 N 哪种文字的造字法已显示出汉字形声化的趋向B.金文 P 朴学的开山大师是B.顾炎武Q 清代道咸间成就最大的经世学者B.魏源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D.张择端 清乾隆24年大体奠定了中国疆域范围,约有D.1260万平方公里弃用布帛,完全用钱币作一般等价物始于C宋代 秦文化最鲜明的文化特色A功利主义 其学派被称为“关学”的理学学者是C张载 R 人类改变分子化学结构的第一种制作物是B陶器 S 隋唐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 C.科举制 宋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是A.沈括 商周青铜器纹饰主要D.虚拟的动物纹 商族的图腾“玄鸟”就是B.燕子 “世界”一词源自B《楞严经》 T 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称为“中国西学一者”的学者D.严复 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是A.魏源 提出“中华”一词乃“文化之族名。……华之所以为华B.杨度屠岸贾这一人物形象出自元杂剧 A.《赵氏孤儿》 唐中叶的文化领军人物是B.韩愈 W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A.壮族 “文化”的本质内涵是C.自然的人化 我国文献所知最早的确切年代是C.公元前841年 X 吸收易学、孟学成果,采用中国人习惯的修行方式的佛教宗派是D.禅宗 小篆的创制者是B.李斯 小说的开创时期是B.魏晋南北朝 现存搜罗最博、规模最大的类书是B.《古今图书集成》 先秦重视血亲人伦、追求现世事功的学派是C.儒家 心学是明代中后期的“显学”,盛极一时,又称B王学 夏商周三代文化各有不同,其中商代属于D.尊神文化 Y 印度称中国为“支那”,意为 B.文物之国 洋洋52万言纪传体通史是 A.《史记》 疑古辩伪的思想发端于B.唐宋 元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象征人物A.马可·波罗 元杂剧中帝王的俗称是C.驾 元曲所用曲牌400多个 有“人文初祖”美誉的是D.黄帝 有“汉代孔子”之称的是D.董仲舒 一个朝代自称“中国”,始于D元朝 Z 中体西用论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B.把经学儒术提升到至高无上位置 “中华”一词较早出现于 D.魏晋南北朝 “中国”的初义是 A.中央之城 “中国”整词出现,较早见于C.周初 中国最早采用“计里画方”之法绘制的地图是A.禹迹图 中国文化史的“一统帝国文化探索、定格期”是指B.秦汉 中国文明的“青铜时代”约相当于C.夏代至春秋战国之交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的《国风》部分汇编了多少个地区的诗歌C.15个 中国文明的“青铜时代”约相当于C夏代至春秋战国之交 中国逐渐形成回回族,始于元朝 中国人颂扬“燧人氏”,因为他C.教人用火 中国境内开始农业栽培和家畜驯养始于B.新石器时代 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明朝中叶后 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典A.子产铸“刑书”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是B.白马寺 中国历史上使用最久的历法D.授时历 重视血亲人伦、追求现世事功的学派C.儒家

中华文化概说简答题库

1.“广义文化”如何定义? 回答:包括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四层面的文化,是广义文化。英国文化学家泰勒1871年在《原始文化》中给文化下的定义是:“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作为社会一员所获得的一切其它才能和经验在内的综合体。”被视为经典的广义文化定义。 2.什么是“自然的人化”? 回答:“自然的人化”是“文化”的本质内涵,即人通过有目的的劳作,将天造地设的自然加工为文化。包括外在文化产品创制和内在心智、德性的塑造,因此,文化分为支持系统和价值系统两大部类,前者表现为器用层面,是人类物质生产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构成文化大厦的物质基石;后者表现为观念层面,即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形成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凝聚为文化的精神内核。 3.何为“巫术”? 回答:原始宗教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一些以谋求控制自然力为目标的仪式,便是巫术。巫术有祈求式、比拟式、接触式、诅咒式、录符式、占卜式等。从事巫术和主持祭祀起初由氏族首领担任,后出现职业祭司与巫师,他们自称可以通神,上达民意,下传神旨预卜吉凶,治病救人。他们既以非理性的迷信为务,又是初民文化(音乐舞蹈、天文历法、医药学)的保存者,其职司大略有五:祝史、预卜、医、占梦、舞雩,从而成为知识分子的前驱。 4.什么叫“轴心时代”? 回答: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公元前800年到前2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世界各国文化都进入创制基本民族精神的阶段,纷纷出现专门的知识“圣贤”,并同时出现了对人类历史、善恶取向等根本问题的思考,“人类意识”首次觉醒,进入理性思维,所创制的精神文化范式,决定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这一时期,世界各主要文明民族,都创作出包含该民族基本精神的文化元典,故又可称为元典时代。中国的元典时代,约相当于春秋战国时期。 5.何谓“和而不同”? 回答:是先秦时代文化的主导精神,表现在学术风气上,就是承认差异,既不封闭,也不盲从,对前人和外人的思想加以扬弃、综合。先秦各家各有性格,如儒的醇厚、墨的谨严、道的超逸、法的冷峻、名的致密、阴阳的流转,各自独步千古,然而,诸子又遵循“和而不同”路线,广采博纳,在融通的基础上攀登新

中华文化概说中国文化概观作业题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中国文化概观》作业题答案 第一次 一、填空题。 1.从本质上讲, 中华传统文化乃是一种以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为主体, 由多民族文化相互补充的具有鲜明整体特征的文化。 2.新石器时期, 先民的崇拜可分为三大类自然崇拜、生殖与祖先崇拜、图腾崇拜。 3.所谓”中”, 乃是居于四方之中的的意思, 故称”中国”。 ”中华”之”华”乃是”光辉、文采、精粹”的意思。 4.在众多的氏族、部落之中, 主要有三大文化集团: 华夏集团、东夷集团、苗蛮集团。 5.殷商时代的突出成就之一青铜文化的主要特点是种类繁多、工艺复杂、粗犷狰狞的审美追求。 6.秦王朝时期最大的文化特征是”大一统”。 7.古代的马车是有等级的, 观车后之旌旗便可知乘车者的身份。 8.中国著名的”江南三大名楼”是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 9.诸子文化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那是中国文化思想史上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10.唐代诗歌的发展, 一般分为四大阶段初唐、盛唐、中

唐、晚唐。 二、名词解释。 1.”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 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2.春节 春节, 即农历新年, 俗称过年, 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3.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是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有亲属或其它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 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 4.茶禅一味 茶与道家以及佛教的禅宗也有密切关系人们往往将茶理与禅理结合在一起称之为”茶禅一味”。 第二次 一、判断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