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示范教案一[6.2城市的区位因素(一)]

示范教案一[6.2城市的区位因素(一)]

示范教案一[6.2城市的区位因素(一)]
示范教案一[6.2城市的区位因素(一)]

示范教案一[6.2城市的区位因素(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地形、气候、河流三大自然地理要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2.结合课文插图来理解城市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能举例说明沿河分布城市的几种区位类型。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给文字或图像资料,正确分析城市形成的原因。

德育目标

理论联系实际,并能结合当地实例让学生理解城市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

地形、河流对城市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发生的。

2.城市临河分布的原因。

●教学方法

采用个案分析法,对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地理要素逐一进行分析、讲解;对于地形、河流两大自然要素,教师运用讲画同步教学法,在黑板上绘出“我国三级阶梯的轮廓图”“长江水系及主要城市分布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以及《中国政区》填充图、《世界政区图》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聚落,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是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一般来说,城市是由乡村发展、演变来的。但是,为什么世界上有的地方城市多,有的地方城市少?一个城市为什么建在这里,而不是建在那里?这就是我们这两节内容要解决的问题。

[新课教学]

6.2 城市的区位因素(板书)

引导:关于“区位”的概念,我们在前一单元中就已学过,先来复习一下。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区位是人文地理学中的一个新理论。它不仅用于工农业生产活动,在城市的形成和分布中也广泛应用。“城市区位”包含两层含义:

承转:我们这节课首先来分析一下自然地理因素是如何来影响城市的区位的。

一、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地理因素(板书)

用投影仪打出图6.7“世界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地区分布示意图”,让学生阅读分析,并思考:在我国东部、欧洲西部地区,为什么大城市特别多且城市分布又比较密集呢?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我国东部地区地势平坦,主要为平原、丘陵地形,气候温暖湿润(为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水源充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农业生产发达;欧洲西部地区地势低平,主要是平原,气候全年温和湿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并且是世界工业化最早的地区。

教师进一步启发:对!同学们分析得很认真、很全面。这两个地区的自然条件都比较优越。那么,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为什么城市就多呢?

学生回答:人都是愿意生活在自然条件好的地方。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人就多,人口密度就大;人口多,城市也就多。

教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找到了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可见,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发生的。

自然条件→人口分布→城市区位(板书)

过渡:下面我们首先来看地形是怎样影响城市区位的。

1.地形与城市区位(板书)

(打出投影片图6.6,让学生读图分析并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同学们,还记得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吗?我国三级阶梯上各是以何种地形为主呢?

学生活动、教师归纳、引导分析,得出结论:

我国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形的第三级阶梯上(占全国的2/3)。

承转:我国的城市大部分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那么,世界上的城市怎么样呢?大家再来分析图6.7。

(学生活动)

教师归纳:通过刚才分析我们发现: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也位于平原地区(可举例说明)。所以:

(1)平原——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板书)

提问:为什么世界上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

学生活动、教师归纳: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人口集中,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提问:巴西的城市为何大多分布在南部的巴西高原上,而北部的亚马孙平原上却很少呢?

学生活动,教师绘简图轮廓扼要说明巴西的地形、气候状况:巴西北部有赤道穿过,地处热带地区,气候潮湿、闷热,不适合人类居住,而南部高原地区气候较温和,干湿状况良好,所以:

(2)高原——热带地区城市的优良场所(板书)

讲述:墨西哥这个国家的城市大多也分布在高原上,首都墨西哥城曾在1976年举办过奥运会,并打破多项世界纪录,这与当地的地形、气候有直接关系。

提问、承转:再看山西、陕西两省的省会城市分布在什么地形上?

学生活动、教师指正:太原、西安分布在汾河、渭河谷地上。

(3)山区——城市多分布在河谷地带或开阔地(板书)

小结:以上我们初步了解了不同地形类型对城市区位的影响,虽然平原地带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但高原和山区也有城市分布。

2.气候与城市区位(板书)

演示、讲述:教师在中国政区轮廓图上绘出400毫米年降水量线(或用《中国政区》填充图、投影片说明),并说明它的意义——是我国半湿润、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干旱地区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从图中可看出,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只有包头、兰州、乌鲁木齐、齐齐哈尔几个城市位于该线的西北部,大部分城市分布在该线东南部气温、降水等气候适宜的地区。

再引导学生分析图6.7,得出: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原因:气候条件优越的地区人口稠密,所以城市也很多。相反,气候恶劣的地带城市也很少,如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加拿大北部、撒哈拉沙漠区以及我国西部的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等。

强调:让学生根据图6.7来记忆世界三大城市区:60°N 以南的欧洲地区、东亚和美国东北部地区。

3.河流与城市区位(板书)

讲述:从古至今,人类对河流的依赖性、河流对人类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要大于地形和气候(可举例说明),所以,河流对城市的城址选择具有深远的影响。

教师运用讲画同步教学法,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绘出“长江水系及主要城市分布图”,再对照课文图6.8和上一课的图6.4,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1)城市临河分布????→?原因之一用水(板书)

逆向分析:某些没有大河的城市面临着严重缺水,如我国华北地区的天津、青岛、太原、唐山等城市前些年曾严重缺水。

分析: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

(1)自然原因——北方雨季短,降水少。

(2)人文原因——人口多,工农业用水量大。

解决的措施: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建城市引水工程,如已建成的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和正在建的引黄入晋工程等。

引导学生仔细分析会发现: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会发现:沿河设城,区位作用不同。

分析:有的城市处于河流上游的起点,如江西省的赣州市,其作用是进行货物转运;有的城市处于干、支流的汇合处(教师指图说明),如宜宾处在岷江与长江的汇合处,重庆处于嘉陵江与长江的汇合处,武汉位于汉水与长江的汇合处,它们所起的作用是对人(物)流的中转、集散;还有的城市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处,如上海位于长江的入海口,广州位于珠江口,天津位于海河口,它们均为海运与河运的中转站。

得出结论:

教师提问:我们从电视画面上经常可以看到古代战争中攻打城池的场面,古代城市为什么要建护城河?

学生回答:古代城市建护城河是为了军事防卫。古代城市建设比较重视军事防卫,许多古代城市都选择有利于安全防卫的地形建城。在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等处建城,可以利用天然的河面进行防卫。如瑞士的伯尔尼建在阿勒河上的一个曲流处;法国的巴黎原是在塞纳河中的一个小岛上发展起来的;美国的波士顿最早建立在半岛上。

得出结论:

(3)城市临河分布????→?原因之三

防卫 (板书)

小结:打开地图看一看,会发现:世界上大多数城市总有河流流过城市周围,或者穿城而过。所以说,河流对城市的城址选择具有深远的影响。

[课堂小结]

重点掌握地形、气候、河流自然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课后作业:

1.分析课本图6.11中A、B、C三个聚落,哪个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为什么?

2.读课本图6.7说出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地区和美国三大城市带。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古代南方城市大都在河流汇合处,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这说明对城市区位影响显著的是( )

A.水源

B.交通

C.气候

D.资源

答案:B

2.下列城市不在河口位置的是( )

A.鹿特丹

B.天津

C.伯尔尼

D.纽约

答案:C

3.我国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中,既在第二级阶梯、降水又在800毫米以上的是( )

A.兰州

B.齐齐哈尔

C.包头

D.重庆

答案:D

4.重庆市、武汉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气候冬暖夏凉

C.土地肥沃

D.位于两条河流交汇处

答案:D

5.世界上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

A.气候干旱地区

B.中、低纬度地带的沿海地区

C.热带草原地区

D.高纬度寒冷地区

答案:B

6.河流对城市的区位影响很大,通常属于不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位置是( )

A.干、支流汇合处

B.河流的发源地

C.过河点位置

D.河口位置

答案:B

7.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与美国东北部,形成大城市密集带相同的区位因素是()

A.都位于沿海平原地区

B.都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C.都位于大河入海处

D.都位于西部高原、盆地区

答案:A

8.关于河流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一些主要河流两岸常分布着许多城市,越向上游城市越密

B.城市临河分布只是考虑有便捷的水运条件

C.河流的源地是沿河城市区位类型之一

D.许多古代城市可以利用天然河面进行军事防卫

答案:D

二、读图分析题

读下图完成。

(1)城市形成的原因: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丁市既是________港,又是________港。

(3)丙市的________广阔,是因为客货在此________。

答案:(1)河运的起点 过河点位置 两河交汇处 河口位置

(2)河 海

(3)腹地(市场) 集散

●板书设计

6.2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

一、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地理因素

自然条件?→?

人口分布?→?城市区位 1.地形与城市区位

(1)平原——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2)高原——热带地区城市的优良场所

(3)山区——城市多分布在河谷地带或开阔地

2.气候与城市区位

3.河流与城市区位

城市的区位因素的教案(基于问题的教案)

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2.理解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与城市区位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读各种地理图像分析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 3.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帮助学生建立可持续发展观。 2.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 3.教会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分析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自然资源、交通、河流、气候、地形等因素与城市区位的关系。 2.难点 河流、交通与城市区位的关系。 3.解决办法 (1)运用各种地理图形、微机动画演示以及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归纳总结出各种结论,使学生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也突出了重点。 (2)对交通、河流两个比较复杂的因素,首先划分出知识层次,再用具体的图像、事实资料逐个分析推理,使学生明白各种情况中蕴涵的地理规律。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教学挂图、多媒体。 五、学生活动设计 1.阅读分析,得出结论。

2.阅读漫画,分析说明其反映的问题。 3.对比两幅地图,找出共同点并作分析。 4.学生朗读部分课文。 5.阅读文字资料,总结出结论。 6.观看微机动画演示,得出正确结论。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目标同前。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复习旧课 教师提问:世界上最早的一些古城建在哪些地区?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并由教师总结:最早的古城多建在尼罗河下游、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以及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上。因为这些大河的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方便,且多在中低纬地区,气候宜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导入新课 从这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城市会在什么地方建立,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比如上面提到的有:地形,水源,气候条件等。这些就是城市的区位因素,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但在学习之前我们必须先搞清城市区位的含义;在第五单元我们曾经学过区位的概念,大家回想一下。 讲授新课 教师总结并提出新的问题 城市区位的两重含义: (1)城市的位置(微观上)——每个城市的具体位置(即在哪里) (2)城市的分布(宏观上)——城市的总体分布(即哪多,哪少)

农业区位因素导学案

农业区位因素导学案一自主学习 1、农业分类: 按生产对象分: 按投入多少分: 按产品用途: 2、农业区位因素 (1) (2)社会经济因素 劳动力, 农业技术与科技, 二微考点对接 (一)影响农业生产得自然区位因素

例1: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欧肯那根河谷就是世界著名得冰酒产地。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3)冰酒就是由富含糖分得优质葡萄,成熟后在树上经自然冰冻,再采摘酿造而成。欧肯那根河谷就是这种自然冰冻葡萄得产地,分析其自然原因。(10分 对点练习 材料一猕猴桃原产于我国,新西兰引入栽 培,将改良后得优良品种称“奇异果”.奇异果 生长怕旱、怕风。宜栽植于湿润、疏松、深 厚得土壤。新西兰得奇异果高度集中分布在 北岛普伦蒂湾沿岸地区,鲜果主要出口到欧 洲、日本等地,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我国已引 种奇异果,并建立了加工企业. (1)分析新西兰普伦蒂湾沿岸载植奇异果得 有利自然条件.(10分) (二)影响农业生产得人文因素 例题 材料见上题 (2)与新西兰相比,评价我国生产得奇异果产品得市场优势。(8分)

对点练习 材料: R河流域内百分 之九十以上为高原地形, 该河流中下游流域被称 为全球最大得热带半干 旱地区,虽有广袤土地, 但长期以来经济十分落 后.近年来,R河中、下游 谷地成为该国主要得时 令鲜果——芒果、葡萄 种植与出口基地之一,其 产品主要销往欧盟、美国. 分析R河中下游谷地成为该国主要时令鲜果基地得区位条件.(10分)附:主要农作物分类,自然条件,分布地区 农业类型与作物自然条件主要分布地区 粮食作物水稻水热条件好得平原季风气候区、热带雨林气候区小麦温带大陆、半湿润、半干旱中纬度商品谷物 玉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拉美、美国、我国辽宁 糖料甘蔗高温多雨得热带或亚热带我国南部沿海、古巴、巴西等甜菜气候温凉得中温带地区黑、吉、内蒙古、北疆、俄等 油料作物大豆中温带地区东北 花生热、亚热、暖温带得沙土与丘陵山东等地 油菜亚热带地区长江中下游、四川盆地 纤维作物棉花长江中下游、印度、美国南部季风气候区南疆、中亚、埃及干热地区 麻黄麻高温多雨得热带印度东北亚麻气候温凉得中温带地区东北、俄罗斯

农业区位因素一轮复习学案

农业区位因素 制作人:李淑霞周振国于斌审核人:赵春秀 高考目标定位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能说出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学生能够掌握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 3.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自然因素的改造对农业的影响。 课前预习 预习指导:请先阅读课本,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完善和细化“知识框架”;再完成“基础知识复习问答”部分,10分钟时间识记,并完成预习检测。最后找出自己的疑惑点。 一、知识框架: 二、考点分频: 本节中高考考查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基础知识梳理

1.请分别按生产对象、投入多少、产品用途、发展历史将农业分类。 2.说出下列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市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对自然条件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改造,试举例说明。 5 6.判断下列农作物分布的温度带: 棉花_______,甘蔗________,甜菜________,亚麻________,柑橘________,苹果________ 7.在布局郊区农业时,需考虑哪些区位因素?

城市的区位因素教案

【环节一】复习 提问:1、婚俗和宗教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 2、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环节二】新课预习作业检查情况 提前印发学案并检查完成情况。 【环节三】新课导入 投影一组城市的图片 提问:城市和区位的概念? 学生回答: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与乡村相比,城市具有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 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间构成的空间关系。教师点评总结:从概念中可以看出,城市区位的选择既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也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城市区位既有自然地理区位,也有经济地理区位。下面咱们就学习城市的区位因素。 【环节四】课程讲授 板书:本节知识结构 教师授课时间 3.13 课时 1 课题农业的区位因素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 掌握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因素。 了解自然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了解经济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重点掌握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因素。 难点掌握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因素。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一、城市区位因素--自然区位因素 投影: (一)地形与城市 提问:我国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第几阶梯,主要是什么地形? 学生回答:第三阶梯,主要是平原。 投影: 提问:美国三大城市带分布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美国三大城市带都集中在沿海,沿湖和地势低平地区 提问:为什么城市多分布在平原地区?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地形平坦,有利于城市布局和建设,节省建筑投资;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便于农耕;交通便利是人口集中分布和城市发育最理想地区。 朗读背诵:见学案分析巩固2、6题 投影 提问:在高原和山区城市一般分布什么地形上?

城市区位因素一教案

城市区位因素(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以及原因; 知道中低纬度沿海地区的气候适宜人类生存,是城市的密集区; 能说出世界三大城市密集区的大致范围; 知道河流的供水、运输、防卫功能会影响城市城址的选择; 知道河流水运的起点、交汇处、河口处容易形成城市。 能力目标:能举例说明平原容易形成城市; 能够说出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而不是平原的原因; 能够说出分布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特大城市; 能够分析赣州、重庆、宜宾、武汉、上海、广州等城市形成的区位条 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从现象归纳总结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地形、气候、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的原因; 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而不是平原的原因; 城市的运输功能对城市城址的影响。 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案例分析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学习了聚落的形成,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先于城市形成,但是城市的规模比乡村大,是人口的集中地与密集区。从地图上我们也可以发现有些地方城市多,有些地方城市少。一个城市为什么不建在这里,而要建在那里这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的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了解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节城市区位因素(一)。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关于自然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包括地形、气候、河流。这些因素是通过影响人口的分布来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 【板书】:城市区位因素(一)(自然因素) 【讲述】:首先分析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板书】:一、地形 【幻灯片】:《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 (指导读图,先读图名,再读图例,最后分析图中要素) 【提问】:图中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形区 (学生回答) 【总结】:明显看出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形的第三级阶梯,其地形以平原为主。 【板书】:1、我国特大城市分布在第三级阶梯——平原 【幻灯片】:《美国城市带的分布》 (指导读图) 【板书】:2、圣—圣城市带:美国西部的沿海平原上 芝—匹城市带:中部平原 波—华城市带:大西洋沿岸平原 【讲述】:美国的城市密集区的地形也为平原 【承转】: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不管是我国还是美国,城市多分布在平原地区,这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呢为什么城市多出现在平原地区呢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①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②有利于交通联系 ③有利于节省建筑投资 【板书】:3、结论: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承转】:但是也不是所有地方的城市都分布在平原,比如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而不是分布在亚马孙平原,这是什么原因呢 【板书】:4、特例: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 (学生思考、讨论)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景观图) 活动: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水稻好暖喜湿,播种期日均温度需要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22℃。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热同期。 (1)据图3.7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亚洲季风区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在这里形成了水田农业(图3.8)。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

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思考:为什么千烟洲要采取这样的农业布局模式呢? 小结:因此,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考虑的主导因素往往不同,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人文因素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 创设情境三: 在洞庭湖平原上种植了多 年水稻的你,发现你的邻居, 在这十几年把耕地改了几次: “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 卉棚”,是哪些因素影响的? 作 物花卉 蔬 菜 稻米甘蔗 市场价 格(元 /kg) 5 3 2 1 生产成 本(元 /kg) 2.5 2 0.8 0.4 运费率 (元 /kg/km ) 0.5 0.3 0.01 0.01 单位面 积产量 20 15 4 10 影响农 业区位选择 的因素不是 一成不变的, 尤其是社会 经济因素。 学生 自由发言, 总结规律: 由社会经 济因素变 化导致的 变迁。 充分 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 和获取知 识的主动 性;培养学 生分析图 表,对比归 纳的能力; 理论联系 实际。

农业区位因素学案

泰(安)东(平)公路。境内有肥(城)梁(山)路、湖(屯)王(庄)路,王(庄)边(院)路、郭(场)演(马)路等市一级、二级公路主要交通干道,并由“村村通”的市乡柏油路构成密集、通达的交通网络。 3、近年来,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肥城市王庄镇积极实施马铃薯播种收获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根据马铃薯播种收获的技术要求,确定马铃薯生产创新示范的农机农艺技术流程,先后研发推广了马铃薯振动深松机、马铃薯覆膜播种机、收获机等机械,实现机械深松、机械播种培土压膜、机械械挖掘筛土、机械运输入库等播种、收获生产程序,基本代替了人工劳作。 4、王庄镇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马铃薯种植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马铃薯重点选择鲁引1号、荷兰15号等高产抗病品种,重点推广脱毒种薯覆膜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适期早播,合理密植,种薯切块,催芽播种。及时做好病虫害监测与预报,及早制定重大病虫草害防控预案,组装配套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技术措施,指导农民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 故事续二 在肥城王庄镇马铃薯种植蓬勃发展的时候肥城桃产业呈现出协调 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步入了二次创业、转型升级的新阶段。目前,全市形成了以设施油桃、水蜜桃、佛桃、中华寿桃为主的早、中、晚熟品种系列,实现了四季有桃,成为鲁中南具有一定规模特色的优质肥城桃系列品种生产基地;现有加工运销龙头企业6家,各类协会、合作社12个,产品有桃脯、桃浆、桃酒,远销德国、日本和国内各大城市。已成功举办11届桃花旅游节、6届全国桃木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4届金秋品桃节。初步形成了集特色基地、赏花品桃、加工销售、桃木工艺品研发、桃文化展示、桃源风情游于一体的产业化格局,肥城桃产业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产

高中地理城市的区位因素教案

6.2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城市的区位包含城市的位置和分布两层含义;了解影响城市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理解 并会分析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地形、气候、河流对城市形成和分布的影响。分析城 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自制图表 教学方法:比较法、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本课主要讲述自然地理因素(如:地形、气候、河流等)对城市区位的影响。自然地理因素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一、地形和城市区位 1、中国人口过百万的城市分布(教材43页图6.6 1996年资料) (1)省区分布情况是: 4个——辽宁(沈阳、抚顺、鞍山、大连) 3个——山东(济南、淄博、青岛) 2个——哈尔滨、吉林、河北、江苏、台湾 1个——新疆、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北京、天津、上 海、重庆 0个——西藏、青海、宁夏、安徽、广西、海南 共32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不含香港、澳门),37个人口过百万的城市(含香港) 问题:除西藏、青海、宁夏、安徽、广西、海南外,找出首府所在地非人口过百万城市的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答案:内蒙古

2、美国主要城市带的分布、世界上三大片城市密集地区(教材44页图6.7) 美国:波士顿—纽约—华盛顿、芝加哥—匹兹堡、圣弗朗西斯科—圣迭戈三大城市带。 世界:大约600N以南的欧洲地区;东亚的日本、朝鲜半岛以及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美国的东北地区。 3、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关系 平原地区——城市密集,世界上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 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地肥沃,便于农耕,且便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高原地区——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例如巴西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在亚马孙平原上。山区——城市一般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例如我国汾河、渭河谷地的城市。 问题:要求学生查阅地图指出位于我国汾河、渭河谷地的有名城市及所在省区? 答案山西汾河谷地有:太原、临汾等;陕西渭河谷地有:西安、咸阳、宝鸡等 二、气候与城市区位 1、气候条件优越地区——有适度的降水、也有适中的气温,是城市主 要分布区。 世界: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的中低纬度地带。在这个地带内,沿海地区气候条件一般比内陆地区优越,使世界多数 城市集中在临海的边缘地带。 中国:我国位于中低纬度。从教材43页图6.6中看出,我国人口100万以上的大城市中,只有兰州、包头、乌鲁木齐、齐齐哈尔等几 个城市位于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 2、气候条件恶劣地区——很少有城市分布或城市密度、规模小。 世界: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 中国:我国西部的青藏高原区、西北干旱区。 三、河流与城市区位 气候和地形对城市地域分布的影响较大,而河流对城址的选择具有深远的影响。世界上一些主要河流的两岸,常常布满大大小小的城市。越向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二)课标内容解读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短短一句话,包含了两方面的要求,在逻辑思维顺序上,正好是一正一反。“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就是要列举出各个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各因素是从哪方面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则要求在分析某个具体农业地域类型时,不仅能指出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外观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内在条件,还能进一步进行区位因素分析。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讲了两个内容,第一个是“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二个是“农业地域的形成”。大体上,教材是以因果关系作为内容编排的逻辑顺序的。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部分,先讲农业区位的概念,再从静态上讲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最后从动态上谈这些因素的变化。为巩固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教材编排了一个“活动”;在谈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时,教材使用了“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案例来进行具体说明。显然,教材的目的是试图教会学生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即在合理利用农业土地时如何通盘考虑。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受农业主要区位因素影响的,但是,农业地域的形成,其前提条件的范围更广。总的来说,它是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由于思考方式相同,如果掌握了前面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那么这部分知识就较为容易把握了。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节的第一部分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区位及农业区位的含义。 (2)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3)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2.过程与方法 培养案例分析的能力,通过生活中的地理,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3.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对乡土地理与抽象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2)培养对家乡农业生产的自豪感。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动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难点 (1)农业的各主要区位因素; (2)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 五、课时:1.5节 六、教学过程 引入: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花都区名优农产品及农业生产的相关图片,引出农业的概念。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区位分析 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地理位置 ②气候:城市多分布于中低纬度的沿海(气候温暖湿润) ③地形: 平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 高原:热带地区平原气候湿热,城市多位于高原(气候凉爽),如巴西利亚、墨西哥城

山区:城市多位于地形相对平坦开阔的河谷地带 ④河流:提供水源; 提供水运:水运起点——货物在此中转 河流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散 河口——既是河港,又是海港,连接海运和河运 过河点——连接水运和陆路运输 河流的军事防卫 (2)社会经济因素 ①自然资源: 煤炭——大同、鹤岗、抚顺、伯明翰、曼彻斯特

钢铁——鞍山、攀枝花、马鞍山 石油——大庆、克拉玛依、玉门、阿伯丁 黄金——约翰内斯堡 有色金属——金昌 ②交通运输:河运——宜宾、重庆、武汉、上海等 铁路枢纽——石家庄、郑州、株洲 海运——大连、连云港、上海、青岛、纽约 ③政治:政治中心——省会、首都(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等 政策:深圳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 ④军事 ⑤宗教:耶路撒冷、麦加、麦地那、拉萨

⑥科技:日本科技城筑波 ⑦旅游:张家界、桂林、黄山 2、分析城市区位因素的一般模式(见学案) 例:武汉的区位优势: 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位于长江和汉江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距离铁矿近;水陆空交通便利;科技发达;是湖北省省会;工业基础好;农业基础好 3、城市应建在河流的凹岸:河流对凹岸的侵蚀严重,水比较深,码头应建在凹岸 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空间结构

农业区位因素 学案

精品文档农业区位因素 【考纲点击】 1、农业区位因素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考设问角度】 一、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因素 二、分析某区域农业区位条件 三、区位条件的对比分析 四、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五、评价区位选择的合理性 【课前预习】 预习指导:请先阅读课本,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完善和细化资料书的“知识框架”;10分钟时间识记,并完成预习检测。 一、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因素 【预习检测】 请说出以下农业的主导因素: 《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橘桔,桔生淮北则为枳” () 海南的天然橡胶() 横断山区的垂直农业() 上海城郊的花卉、蔬菜() 江南丘陵的茶树() 以色列的无土蔬菜() 新疆的棉花() 【课上探究】 农业区位因素是否可以改造?若可以,请举例说明。二、如何分析某区域区位条件 [2014·全国卷]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棉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0℃,开花、结铃和纤维发育要求在20℃以上,光照充足。15世纪英国开 始出现棉花种植,但其棉 花种植业并未得到迅速 发展。图5示意英国地理 位置及伯明翰多年平均 各月气温、降水量。 (2)分析限制英国棉花 种植的气候条件。 三、区位条件的对比分析 (2013高考题海南卷)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旱,果实需人工采摘,可用作调料、 药材。武都(位置见图2)素 有“千年椒乡”之称,古书 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 4.与四川盆地相比,武都生 产花椒的气候条件优越的主 要原因有() ①纬度较高 ②海拔较高 ③位于夏季风迎风坡 ④年温差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城市空间结构教案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自然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2 .了解经济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3 .了解城市的空间布局特点。 4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读图分析城市区位,掌握该类地理案例分析的方法。 2 .在分析当地城市区位和空间结构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环境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综合性与区域性特点的认识。 2 .通过对比学习城市的自然和经济区位,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纠正“自然环境决定一切”的片面观点。 3 .在学习城市空间结构过程中,认识到因地制宜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则,提高学生探索城市规划的兴趣。 教学重点:城市区位分析和城市的空间结构 教学难点:城市的区位分析和中心地理论 教学方法:案例分法 一、城市区位分析 根据学生生活体验,讨论城市在人口密度、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组织学生讨论描述青岛市的区位,概括得出“区位”的含义和城市区位所包括的三大方面。活动 1教材第 27 页: 通过分析使学生理解各自然要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通过“活动” 2: 分析经济地理要素对城市位置的影响。 探究活动p28 : 让学生分析深圳由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成现代化城市的主要原因,总结出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小结,整理形成城市区位因素的知识结构。 完成“活动” 2 和“活动” 3 ,反馈学生对城市区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最后读“我国城市分布图”,

由学生讨论、总结城镇空间布局的主要特点,并说明该特点的形成是以上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城市土地利用 读教材p30 插图“大、中、小三类城市的土地利用”,说出城市土地的主要类型。 最后归纳出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 投影展示青岛市城市土地利用图,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兴趣。 三、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首先明确城市的功能分区是由多个从事该种功能的实体在空间上呈 连片分布而形成的,在每一种功能区内,也会有其他功能穿插其中,只不过所占比 例较小而已。 2、分析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联系青岛实际讲清以下几点:第一,自然条件 如地形、河流等通过影响城市的形态进而影响功能区的分布。第二,城市的原有基 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在的功能分区现状,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第三,在不同 的社会发展时期,城市的功能分区也呈现不同的特点。其四,可利用青岛市城市商 业中心和工业区的分布特点,说明交通对城市功能分区有着重要影响。 3、“中心商务区”: 出示纽约的―曼哈顿的图片,使学生对中心商务区的特点有直观的认识。然后以教材第 32 页的阅读材料为例,分析中心商务区的区位特点及其对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影响。 4、通过阅读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条件、历史变革、经济因素和交通等因素 影响着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城市不同功能区的组合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城市空间结构。四中心地理论 以教材第 34 页的“活动”为情境和切人点,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对城镇等级、规模和职能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导人该理论,并结合“活动”的内容,讲解“中心地”、“服务范围”和“门槛”等概念。 读图 2 一 10 中心地理论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 1)城市等级与其数量的关系,为什么? 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何特征? 3)城市等级与其服务范围有何关系? 最后归纳出一定区域内的城市空间结构特点, 探究活动: 第 35 页的“活动”熟悉该理论的应用。 “中心地理论”是 20 世纪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通过对它的学习,激发学生善于观察现实、发现问题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城市中不同功能的小区有规律地结合,便构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小结:略 练习: 课后作业:新课堂 板书提纲 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市区位分析 1 .区位 2 .自然地理区位 3 .人文地理区位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1) 【学习目标】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了解主要农业区位因素。 2、根据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结合生活实际和相关资料,能够说明某一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产生原因。 【学习重难点】 结合案例,能够分析影响某一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并结合事例说明如何进行农业区位的选择 区位含义: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 自然因素:气候、、土壤、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政策、、劳动力 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市场因素。 区位选择实质:对农业土地的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处于区位 之中 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环境因素比较,对农业区位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对农业区位影响

风气候、地中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下节课提问。 【问题探究】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一)罗列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完成教材P43活动题,根据活动题分析: 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 系。

【知识点拨】: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 (1)主要因素: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2)限制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3)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在判断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甘蔗种植分布、甜菜种植分布,其主导因素为气候;西北地区水源对农业影响最大,则限制因素为主导因素。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教学设计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在不同的阶段,有其主导的区位因素。教材从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将城市的区位因素列为六个方面,并结合实例,逐一讲述。 本节课主要讲城市区位因素中的自然因素,从自然地理条件分析城市的区位。自然环境(地形、气候和河流)是城市的自然基础,不同的自然环境为那里的城市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舞台,使城市分布产生了宏观差异。教材着重从地形、气候和河流三个方面讲述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二、教学思想设计 本节课采取创设问题的情境,补充课外资料,结合乡土地理,把讲述与图文互动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教师注重于“导”,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城市区位概念,了解地形、气候、河流三大自然地理要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结合读图来理解城市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能举例说明沿河分布城市的几种区位类型。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图文资料,正确分析城市形成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对知识的辨析或迁移的能力。 3、德育目标:理论联系实际,并结合当地实例理解城市的成因,使学生树立辩证看问题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地形、河流对城市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2、难点: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发生的;城市临河分布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以实例分析为主,结合景观图片,板图,图文互动,师生共同活动方式,使学生能掌握知识要点,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聚落的形成”初步了解到城市聚落的起源。乡村聚落的形成为城市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一般来说,城市是由于乡村的发展演变而来。

高中地理《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这部分知识涉及到各种概念名词,如:“区位” 、“区位因素” 、“区位条件”等。学生对此较为陌生,而教材介绍得又很简略,因此在教学中投影大量的图表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运用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城市区位”的知识。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问题导学法、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合 作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 【知识构建】 城市的区位选择不是本节课课标的要求,学生在学习城市区位之前,还未学习高中地理人文部分的工业、农业等内容,对人文地理的区位因素还很陌生,因此,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会相对较难一些。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能够了解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因素,识记一些特殊区位的城市,熟悉世界政区、气候、中国地形、中国城市分布、中国和世界矿产资源分布等地图,为学生进行其它相关方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中做重点分析,并注意比较区位因素和区位条件的区别。 【教学目标】 1.知道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2.举例说明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交通、经济基础、政治、文化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3.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己熟悉的某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4.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难点 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影响区位发展变化。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中国地形与特大城市分布”等地理分布图,设计“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 影响城市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的问题。 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建议每个小组以6 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每个小组确定1 名小组长,1 名记录员,1 名发言人,1 名纪检员。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1 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况。 表1 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

高中地理(新教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导学案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 人们利用土地的□01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2.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 农业生产活动需要按季节顺序安排,□02季节性和□03周期性很明显。 3.农业区位的含义 影响一定地方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称为农业区位因素。 4.主要自然因素 (1)气候:在自然因素中,□04热量、□05光照、□06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影响很大,使农业具有明显的□07地域差异。 (2)水源:便于□08灌溉的地方,农作物收成较有保证。 (3)地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09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10林业

或□11畜牧业。 (4)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类型的□12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5.主要人文因素 (1)市场: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13类型和□14规模。 (2)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15运输、□16存储费用和□17运输时间。 (3)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18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19价格等。 (4)其他人文因素:□20资金、□21劳动力、科技、历史、文化、政治等。 1.判断正误。 (1)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占主导地位。(×) 2.下列各地区农业与地形因素最密切的是() A.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B.海南岛种植天然橡胶 C.江南丘陵种植茶树 D.吐鲁番种植葡萄 答案 A 解析横断山区立体农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海南岛种植天然橡胶、吐鲁番种植葡萄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气候;江南丘陵种植茶树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土壤。 3.目前,财政部安排的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逐年增加。这反映了哪个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提示政策。

2019鲁教版地理必修二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

鲁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鲁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第1课时内容,本节讲述了城市区位因素的知识。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概括起来可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类。教材结合案例,对上述因素逐一分析,并强调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应该从这个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其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因素。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明确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学会分析、评价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以某个城市为例分析影响其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区位因素,初步学会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人文地理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学科素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增强热爱家乡的深切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影响区位发展变化。 2、影响城市区位的主导区位与主要区位 四、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还未学习高中地理人文地理部分的工业、农业等内容,学生对人文地理的区位因素还很陌生,因此,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会相对较难一些。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该部分内容较多,且不同模块的知识能力目标不同,因此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具体为: 1.小组讨论法:根据本节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我采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合作探究、汇报成果”的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地图—了解事实—合作探究—获得知识”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每个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可以各不相同,如果能够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各抒己见,互为促进,学会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看问题,对城市区位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刻。学生通过汇报成果,完善并全面掌握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会交往、学会表达、学会合作能力的提高。 2.读书指导法:城市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较简单,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课文,在教材中寻找答案,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3.讲解法。 (2)教学手段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本节课“读图合作探究”的特点,采用多媒体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利用计算机形象直观容量大的特点,提高图示效果,提高学生对地图及空间位置的认识,帮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更深入的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学案) 教学重点: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教学方法:读图法,问题探究法与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世界荔枝在中国,中国荔枝在深圳,深圳荔枝在南山。南山荔枝是广东省著名荔枝品种。南山荔枝,岭南佳果,是世界上唯一享有地理标志保护的荔枝 南山荔枝种植面积2.6万亩,主要分布于南山区西丽、南山、沙河等街道和区西丽果场。主要栽培品种有糯米糍、桂味、妃子笑等。年产量1000~1300吨。生产方式除区西丽果场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外,其余为果农和果园承包者生产经营。产品以本地销售为主,少部分销往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城市和港澳地区,每年出口到美国、德国、加拿大、菲律宾等国家的荔枝100多吨。南山荔枝以其品质优良、风味独特而饮誉海内外,成为南山区农业支柱产业和农产品知名品牌,雄踞“南山农产品三宝”之首。[1] 材料1: 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迁怒于养护的人,竟然对他们施以极刑。说说汉武帝该不该迁怒于养护人?为什么? 结合荔枝的生长习性(荔枝属亚热带果树,,喜高温多湿,冬季不耐低温霜冻。在我国年均温18℃以上的地方有分布,而以年均温21~25℃,年雨量1300mm,年日照时数1600h以上的地区栽培品质较好。 对比南山和长安的年均温和降水量。 从图表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2 什么是正宗南山荔枝?有人认为,正宗南山荔枝是大南山的荔枝,为什么这么说?“南山荔枝”的名称由来及特色,南山区因风光秀丽的大、小南山和建村历史已有700多年的南山村而得名,南山村最有名的水果是荔枝,并取名南山荔枝。南山区政府十分重视南山荔枝的发展和保护,于2006年9月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南山荔枝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并获得通过。2007年‘南山荔枝’商标被西丽果场抢先注册。南山村荔农为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改名“大南山荔枝”。“大南山荔枝”跟“南山荔枝”是没有区别的,如果说有区别的话应该是一个注册,一个未注册吧。荔枝三把火很多朋友都知道,正宗南山荔枝含有盐分,故有百吃不上火之说!由于它的地理位置独特得天独厚,且能吸润到带盐份的潮气。大南山是半岛海洋性气侯,它土壤里面含有丰富的各种微量元素,再一个,在大气里面这些会有海风吹过来或者说含氯离子比较高,这样生产出来的南山荔枝品质就比较好。这是其它地方的荔枝无法复制的天然条件。

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人教版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学习目标] 1.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主要特点。2.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特征、分布,并理解其主要区位条件。3.掌握分析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特征的方法。 一、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 2.农作物:水稻。 3.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 气候:季风气候为主地形:平原为主 土壤:深厚肥沃 水源:河流中下游,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条件???? ?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居民喜食,人口众多,消费量大 历史经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4.特点????? 小农经营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 水利工程量大 思考 1.为什么我国的水稻单产高而商品率低? 答案 单位面积产量高是因为劳动力丰富,精耕细作;商品率低是因为人均耕地少,人口稠密,消费量大,可作为商品出售的少。 2.所有季风水田农业的机械化水平都低吗? 答案 季风水田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一般较低,但日本的水稻种植已实现了机械化,普遍采用了适用小地块作业的小型水田农机具,投入的生产资料多,单位面积产量高。 二、商品谷物农业 1.概念: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2.主要作物:小麦和玉米。 3.主要分布区 (1)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以家庭经营为主。

(2)我国东北、西北:一般为国营农场。 4.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 ? 地势:平坦开阔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土壤:深厚肥沃 (2)社会经济条件? ?? ?? 交通运输便利 市场广阔 机械化水平高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地广人稀 5.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思考 1.商品谷物农业为何在西欧分布较少? 答案 ①西欧大多数地区地狭人稠,限制了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商品谷物农业分布较少;②温带海洋性气候不利于谷物的种植。 2.美国中央大平原的小麦区南北部种植类型有何不同? 答案 北部为春小麦,南部为冬小麦。 探究点一 季风水田农业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拥有7 000多年稻米栽培历史的中国,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大米故乡,日本稻种即引自中国。但目前日本大米却成为中国游客的一个抢购目标,有人甚至不惜花近1 500元人民币买5千克的日本大米;有消息称东北盘锦地区引种日本大米品种“一目惚”,并以订单方式销往日本。图甲中阴影部分为世界水稻主产区,图乙为日本农场工人利用遥控直升机为农田喷洒农

城市区位因素一教案

6.2 城市区位因素(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以及原因; 知道中低纬度沿海地区的气候适宜人类生存,是城市的密集区; 能说出世界三大城市密集区的大致围; 知道河流的供水、运输、防卫功能会影响城市城址的选择; 知道河流水运的起点、交汇处、河口处容易形成城市。 能力目标:能举例说明平原容易形成城市; 能够说出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而不是平原的原因; 能够说出分布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特大城市; 能够分析、、、、、等城市形成的区位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从现象归纳总结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地形、气候、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的原因; 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而不是平原的原因; 城市的运输功能对城市城址的影响。 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案例分析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学习了聚落的形成,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先于城市形成,但是城市的规模比乡村大,是人口的集中地与密集区。从地图上我们也可以发现有些地方城市多,有些地方城市少。一个城市为什么不建在这里,而要建在那里?这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的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了解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6.2节城市区位因素(一)。这一部分的容主要是关于自然

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包括地形、气候、河流。这些因素是通过影响人口的分布来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 【板书】:6.2 城市区位因素(一)(自然因素) 【讲述】:首先分析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板书】:一、地形 【幻灯片】:《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 (指导读图,先读图名,再读图例,最后分析图中要素) 【提问】:图中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形区? (学生回答) 【总结】:明显看出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形的第三级阶梯,其地形以平原为主。 【板书】:1、我国特大城市分布在第三级阶梯——平原 【幻灯片】:《美国城市带的分布》 (指导读图) 【板书】:2、圣—圣城市带:美国西部的沿海平原上 芝—匹城市带:中部平原 波—华城市带:大西洋沿岸平原 【讲述】:美国的城市密集区的地形也为平原 【承转】: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不管是我国还是美国,城市多分布在平原地区,这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呢?为什么城市多出现在平原地区呢?(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①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②有利于交通联系 ③有利于节省建筑投资 【板书】:3、结论: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承转】:但是也不是所有地方的城市都分布在平原,比如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而不是分布在亚马平原,这是什么原因呢? 【板书】:4、特例: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不适宜居住。而高原由于地形的抬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