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我发展的人格心理学理论综述

自我发展的人格心理学理论综述

自我发展的人格心理学理论综述
自我发展的人格心理学理论综述

【学术论坛】

自我发展的人格心理学

理论综述

秦宏大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摘要]由于人格的本质就是自我,所以人格心理学派在研究时都会以自我为核心,阐述其基本观点。人格心理学理论的实质,也就是关于自我的人格心理学理论。长期以来,许多心理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以“自我”为核心,提出了许多人格理论,这些经典理论对我们如何认识自我及开展自我发展教育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自我;人格;自我发展;人格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C9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25(2007)06-0038-04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人的潜能研究受到重视,在传统教育的同时如何进行健全人格教育,尤其是发挥“自我”在个人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已经受到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普遍关注。他们以“自我”为核心,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相关的人格理论。虽然各个心理学家之间的观点无法形成完全统一的认识,但他们都非常强调“自我”对个人毕生发展,对集体或社会发展起了关键性作用。人格的发展实质上就是自我的发展历程。而所谓“自我”是指个体意识中关于他自己的基本特征的一个总的观念、图式或框架。它是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总和。个体的“自我”是个体对自身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的综合结果。而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正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

一、弗洛伊德的自我发展理论

自我发展是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核心。他认为人是一个能量系统。人们依据本

能来行事,却经常遭遇到反精神投入过程的阻碍作用,而阻碍就会消耗能量。如果[收稿日期]2007-09-17

[作者简介]秦宏大(1982-),男,辽宁辽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〇三八】

人的精神是一种处处等势的均衡结构,也会浪费大量的能量。本着节省能量的原则,人有必要建立一些类似水坝的结构,在这些结构之内,把精神投入的阈限提高。这样,精神能量就可以在不同位置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如果把原初的精神结构叫本我,自我和超我就是根据这个原则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既限制本能赤裸裸的满足又节省能量。他认为人格是由“伊底(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伊底”包含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它是人格中一个最难接近而又极其原始的部分。其中,各种本能冲动都不管什么是逻辑、道德,而受“快乐原则”的支配,盲目追求满

足。在他看来,婴儿的人格完全属于“

伊底”。“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现实的反复教训下,从“伊底”中分化出来的部分。它依据现实原则作用,有知觉、记忆和思考的能力,既要获得满足,又要避免痛苦,负责与现实接触,并在超我的指导下,监

督和管制“伊底”的活动。“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是人格最后形成的、

最文明的部分,反映着社会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其功能是控制行为。超我按完善原则行

事,执行着父母早年所曾执行的职权。父母施行的惩罚职权,变成了“

超我”中的“良心”;而父母施行的奖励职权,则变成了“超我”中的“自我理想”。弗洛伊德还认为,人格的动力学说就在于“伊底”、“自我”和“超我”三者的固定交互作用,也就是说,自我在超我的监督下,只允许来自伊底的性和挑衅的冲动得到有限的表现。

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

荣格认为人格有三种成分:意识自我、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意识自我处于人格的最顶层,指能意识到的一切心理活动,如思维、记忆、情绪和知觉,其职责是使个人能够适应其周围环境。他把无意识分为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两部分。个人无意识处于人格的第二层,是无意识中较浅的层次,它指在个人生活中那些被遗忘、被压抑在阈下的一切观念。而集体无意识处于人格最底层,是最重要的人格成分。荣格认为在个体生命的开始,每一民族的成员都具有某些共同的原始意念的思想,这便是集体无意识。它是在种族进化和人类历史发展中所积累的心理上的沉淀物,包含着连远祖在内的、过去世世代代积累的那些经验的影响,由遗传的神经模式决定。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包含本能和原型,本能是原始行为的倾向,原型是原始的思想方式和先天行为方式的模型。其中,“自我”是最重要的原型,是精神中协调其他各部分的结构,它处于构成人格的许多截然对立的组成部分的中间位置,其作用是为了达到人格的均衡、协调和整合,引导个体达到自我现实化的境界。

三、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

所谓个体是强调每个人都有一种努力追求优越的潜能,以适应环境,并达到人格的整合和统一。优越包括个人更为完整和完全的发展,以及个人成就、满足和自我实现。这种人格动力观点及创造性自我的概念,把人作为具有主动性,能进行自我塑造的个体,这对以后人本主义思潮的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的观点有很大影响。秦宏大:自我发展的人格心理学理论综述

〇三

九】

2007年第6期(总第8期)

文化学刊四、埃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理论

埃里克森同意弗洛伊德对人格作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划分,但他发展了弗洛伊德对“自我”的解释。他认为自我是独立于本我的,在为本我的过程中,自我形成了自己的内容、需要和机能。自我有许多积极的特征,如信任、希望、独立性、意志、自主性、决心、勤奋、胜任、同一性等等。他认为凡是具有这些特征的自我都是健康的自我,他能对人生发展的每一阶段所产生的问题加以创造性地解决。其中,埃里克森特别重视自我的同一性,具有建设性机能的健康的自我必须保持一种同一性。根据自我如何支配心理发展,他还将人的一生发展划分成八个阶段,这些阶段是以不变的序列展开的,在不同的文化中是普遍存在的,因为它们是由遗传所决定的,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是由社会环境决定的。在发展过程中,每个个体都是以个人的自我为主导,按自我成熟的时间表,将内心生活和社会任务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既分阶段又有连续性的心理社会发展过程。

五、班杜拉的自我调整理论

班杜拉认为自我调整指的是个体根据内在的行为标准和对环境强化的预期进行自我称赞或自我责备,以调整自己行为的过程。而这种自我称赞或自我责备的过程,又称为自我强化,并提出有三类强化: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调节性强化。他还特别注意学习者对自己行为能力的评价,即自我效能,学习者可以通过对自身行为能力的评价形成其自我效能,根据一定的内在标准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自我强化,借此调整自己的动机和行为。

六、人本主义的自我实现理论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完美人性的达成,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自我实现就是一个人力求变成他能变成的样子。他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并认为作为一种需要和动机,自我实现是以生物学和心理学为依据的内在价值追求,处于需要层次系统中最高层次的需要,包括认识、审美和创造需要,它是一个人的潜能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展现,是个人对自身内在本性更充分把握和认可,是朝向个人自身中统一完整和协调的一种持续的趋向,也就是一个可能发展到的顶点。罗杰斯对心理治疗的研究也得出与马斯洛研究类似的结论。他提出“理想自我”的概念,认为理想自我就是一个人所希望的自我形象,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相似性,可以作为心理健康的指标。马斯洛在其晚期著作中提出,由于自我实现和心理

发展的成熟有关,他发现自我实现者大都是中年或年长者,但这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童年期的经验。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各个心理学流派对自我都有不同的研究和看法,但

无论他们的观点如何千差万别,却都在研究人格问题时提到自我。虽然各个心理学

〇四〇】

家之间的观点也无法形成完全统一的认识,但他们都非常强调“自我”对个人毕生发展,对集体或社会的发展起了关键性作用。如弗洛伊德从意识角度出发,认为“自我”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协调个人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荣格比弗洛伊德更重视“自我”这个概念,认为它就是人格的核心,协调精神中其他各部分的结构。其作用是为了达到人格的均衡、协调和整合,引导个体达到自我现实化(self-actualiza-tion)的境界;阿德勒和埃里克森两位心理学家,前者将自己的理论命名为个体心理学,目的就是强调自我潜能和自我塑造、自我实现的人格动力观点;而后者的学说

就称为“自我心理学”

,更是突出了“自我”的重要性,认为自我能保证个人适应环境,健康成长,并且是个人的自我意识和统一性的源泉;班杜拉作为社会学习理论的创立者,从社会适应的角度得出“自我强化”,指出“自我强化”是个体根据内在的行为标准和对环境强化的预期进行自我称赞或自我责备,以调整自己的行为,特别是道德行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第三次思潮,其理论的着眼点也是“自

我”

,但马斯洛的研究局限性在于其研究对象是精选的,而不是随机抽样的被试。源于此,“自我”是众多心理学流派的重要概念,他们都强调自我无论在人格结构中还是在人格的发展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主要关注焦点落在个体的自我发展,其实证性研究大都集中在如何让个体得到更健全的个性化的自我发展。因

此,可以认为,塑造健全人格,就是应该从“

自我”的培养开始。参考文献

[1](美)科恩.自我论[M].上海:三联书店,1986.

[2](瑞士)荣格.未发现的自我[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3]罗伯特?凯恩.发展的自我[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4]陈仲庚,张雨新.人格心理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5]任洁.走向自我发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刘强】

秦宏大:

自我发展的人格心理学理论综述

〇四一】

现代人格心理学

现代人格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人格的概念 人格心理学以人格为研究对象,以人格的结构、发展和测量等为主要研究领域。“人格心理学之父”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 一、人格的多种定义 1、总和式定义 始于古罗马时代,他们认为,人格是个人所有特质的总和。 比如沃伦认为人格包括个人品性的各方面,普林斯认为人格是人的各种属性的总和。 这种定义有助确定人格的外延,探讨人格应该包括的特性,有一定启发作用。这种定义是肤浅的人格特质并不是简单的总和,而是有机的整合。 2、整合式定义 强调人格各种属性的组织性和整体性。人格的各种属性只是构成整个人格的元素,人格由这些元素组成。 比如卡米查尔认为人格室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全部组织;麦克柯迪认为人格是使有机体的行为具有个人特有倾向的整合。 3、层次性定义 把人格的各种属性看做是又组织的,并安一定层次结构排列,使人格特征层次分明,具有内在统一性。 比如詹姆斯把自我分为四个内在统一的层次:第一层室物质自我,包括人的身体、财产和朋友等;第二层是社会自我,即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印象;第三层是精神自我,它的功能室把不同层次的自我统一起来,尽可能排除人格各部分的不协调;第四层是纯粹自我,即对自己进行反省的自我,也就是自我的自我。 4、适应性定义 受达尔文的进化论影响,把人格看作是个体在适应环境中形成的独特适应方式。 比如肯卜夫把人格定义为人在对环境进行独特的适应中所具有的那些习惯系统的综合。 这种定义着重于人格的功能,没有指出人格的内在特性和本质。 5、区别性定义 强调个人人格的独特性。 比如思科恩认为人格是习惯、倾向和情操有组织的系统,起作用的整体或同一体。 上述定义虽指出了人格的某些特征,但是不全面。奥尔波特指出人格室人体内部心身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人的行为和思想的独特性。 二、当代大百科全书和主要教科书中人格定义 1、《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中的定义 人格是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又称个性。 2、《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定义 指个体独具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是每个人所特有的心理——生理性状的有机结合。 3、《心理学百科全书》中的定义 人格与一个人动机倾向的稳固组织有关……通常主要指情感——意动的特质。

人格的特征

人格的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人格心理学的四个基本问题;创构一种理论。通过实践研究检验这一理论。找可行的方法测量与评人格。将人格理论应用于实际 人格研究的理论派;特质论观点,精神动力论观点,人本主义,行为主义和学习论,认知观点,生物学观点 人格;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人格特时间上具有稳定性,在空间上具有普遍性,具有同一特质的人,对不同的情境会作出类似的反应。。。特质流派的特征(1)注重行为的长期稳定性,不注重特殊具体化(2)注重行为的差异性,不注重查明行为机制(3)容易把人们进行比较(4) 很少论及人格的变化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16根源特质表(PF) 表面特质:是从外部行为直接可以观察到的特质 根源特质:是制约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是构成人格的基本特质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是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认为人格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元素 ⑴共同特质是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 ⑵个人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性1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2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3次要特质:是个体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艾森克人格特质理论(1)外倾性:表现为内、外倾向的差异上(2)神经质:表现在情绪稳定性上的差异(3)精神质: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负面人格特征上本能;来自生物体内部的一种固有的驱力,可以从根源,目的,对象和动量四个方面加以解释 本我;是人格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力比多。性本能) 自我;是人格结构的管理和执行部分(自我要伺候外在世界,本我,和超我三个苛刻的主人)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最为道德的一部分,限制自我,指导自我已达到理想的自我 。自我防卫机制: (1) 压抑(2) 拒绝(3) (4)理智化(5) 升华(6) 投射(7)合理化(8)反向生成(9)抵消(10)倒退 意识;人特有的心理反应形式,是个体对环境刺激及自身感受,记忆和思维的知觉以及对自身的行为和认知活动产生,维持和终止的监控 前意识:指潜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潜意识;是指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 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 1、一般态度类型 2、机能类型--1)外倾思维型2)内倾思维型3)外倾情感型4)内倾情感型5)外倾感觉型6)内倾感觉型7)外倾直觉型8)内倾直觉型阿德勒,把自卑与补偿看作是追求优越的动力根源 霍妮;认为文化因素决定人格,重视社会环境在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作用 神经症人格类型;依从性,反抗型,退避型 人本主义的核心内容;(1)个体现象学,尊重个人的主观感受和经验。(2)人的责任,人对自己最终要发生的是负责,人可以做出选择。(3)此时此地,做好现在做的事,人不应该成为过去经验的牺牲品。(4)人的成长,人有一种成长和发展的倾向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罗杰斯,创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广泛应用于诸多社会生活领域和心理治疗实践领域,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重要实践者。 自我的概念;个体对所作为整体的自己的意识和体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观念系统,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维度的,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行为主义,重视从学习的角度看待人格,他们使用强化,条件作用等概念来解释包括迷信行为在内的各种人格现象 斯金纳的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 强化,唉一种刺激情景中,人或动物的某种反应所带来的后果使得该反应出现频率的增加的过程。 罗特的内控与外控 班杜拉的学习理论观察学习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都工作再现过程--(4)动机过程 认知流派------凯利--人人都是科学家 个人构念—被个体习惯化的用来解释和预测事件的构念

人格心理学的现状与未来

人格心理学的现状与未来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 人格心理学的现状与未来 摘要:本文围绕人格心理学的现状和未来,对人格心理学的一些关键概念、理论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剖析,特别致力于当前人格研究的理论问题,并对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论文表明:人格心理学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巍然屹立人文科学之林,呈现了其远大的发展前景及其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人格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 “心理学有一个长远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如是说,同样人格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亦是如此。人格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体系中唯一从整体上探讨人的认知、需求、感情、意志和行为的复杂组织的一门学科,也是当代心理学科体系中唯一探讨人性的一门学科。对人性的探讨,可追溯到我国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也可追溯到古希腊的末利都学派与爱弗斯学派等先哲之言。但是,现代人格心理学的诞生一般人认为以奥尔波特(Allport)著的《人格:心理学的解释》及默瑞(Murray)著的《人格探究》两本书的出版为标志。自从这两本书出版以后,在西方,不仅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蓬勃发展起来,而且大学心理学系也相继开设了人格心理学课程。就这样,人格心理学得到迅速的发展,到今天人格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理论系统化、实用化的学科。 然而,什么是人格心理学哪?什么是人格哪?人格是一个颇多歧义、颇多界说的概

念,不同的研究者对人格的理解不同,对人格所下的定义也很不相同。字、自奥尔波特之后好有不少心理学家综述或分析过人格的定义,又提出新的定义。例如,有人把人格看成是习惯化的行为模式,有人则把人格看成是一种控制行为的内部机制(如自我、特质等),还有人把人格看成是个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人格定义是为学者们一致认可的。但是,综合各家的定义,可以认为,人格(personality)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今天的人格心理学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理论各持己见,自成一家,相互独立,相互攻击。总的来说,人格心理学理论可以氛围六个的理论学派,分别为精神分析学派、特质学派、生物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和认知学派。以下将着重介绍这六大理论学派的具体思想。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人格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新精神分析理论的阶段,主要以艾里克森、沙利文、荣格为代表的理论。 (一)弗洛伊德人格心理学理论的研究成果 1、人格动力说:即驱力理论,是驱力的、紧张降低的、享乐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所有的能量源于身体内寻求发泄和紧张降低的兴奋状态。这些兴奋状态称为本能或驱力,代表了持久的无法摆脱的力量。本能(驱力)具有一个来源、一个目标和一个对象。所有本能的目标就是紧张降低,这与愉快相联系;本能的对象就是其得到满足的方式或紧张得到松弛和降低的方式;本能的来源是身体的兴奋或紧张状态。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解答

人格心理学练习题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入下面的表格) 1. 人格心理学是探究个体的( A )及其适应等领域的表现和规律的科学。 A.人格结构.动力.发展 B人格评价 C. 人格变态 D.人格元素.组织.特质 2.本我的活动遵循( A ) 。 A.快乐原则 B.道德原则 C.现实原则 D.法律原则 3.“从小看大,三岁知老”反映了人格的( A ) 。 A.稳定性 B.生物性 C.个别性 D.整体性 4.对人格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贡献最大的心理学家是( A )。 A.奥尔波特 B. 卡特尔 C.艾森克 D. 艾里克森 5.奥尔波特表达他对人格发展动力的看法用的概念为( B ) A.自我统一性 B.机能自主 C.创造性自我 D.统我 6.弗洛伊德提到可以通过( A ),了解无意识过程。 A.梦的解析 B.谈话 C.量表 D.绘画 7. 受辅者是关于自己最好的专家的观点来源于( D )。 A.建构疗法 B. 认知疗法 C. 行为疗法 D. 个人中心疗法 8. 艾森克把( B)看做是神经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A、外周神经系统 B.自主神经系统 C.激素 D.神经递质 9.能力特质在卡特尔的特质理论中属于( D ) A.一般特质 B. 共同特质 C.表面特质 D.根源特质 10. 艾森克的人格结构中包括内外倾.精神质和( A )三个人格维度。 A.神经质 B.宜人性 C.聪慧性 D.开放性 11.对自己暗恋的人,也觉得对方也喜欢自己,在防御机制上属于( C )。 A.压抑 B.合理化 C.投射 D.反向形成 12.人格成分中不包括(A )。

A.情绪过程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13. 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的出现( D )。 A.与刺激有关 B.与刺激无关 C.在反应之前 D.在反应之后 14.主题统觉测验是可以了解( B )动机测验。 A.意识 B.潜意识 C.行为 D.都不是。 15. 强调观察.模仿学习作用的行为的心理学家是( B )。 A.华生 B.班杜拉 C.罗杰斯 D.斯金纳 16.爱与人交往,喜欢热闹的气质类型是( B )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7. 人格结构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自我和(A)。 A.需要动机及价值观 B. 情绪 C.外倾 D.内倾 18.人格中遗传占主导部分的是( A )。 A.气质 B. 自我 C. 性格 D. 能力 二、简答题 1.简述人格的概念机包含的主要成分。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2.什么是人格评鉴,涉及哪些变量? 指在具体的条件下以系统的方式来收集有关人格的资料。有系统的收集这个人或这些人的有关资料,涉及的变量很多。所要收集的资料最起码要涉及下列四种变量:情境的性质.刺激的性质.指导语的性质和被试反应的性质。收集到资料之后,还要根据资料进行评分.分析和解释,然后才有可能对一个人或许多人的人格特征作出评定。 3.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 人格的结构性;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社会性 4.什么是人格心理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人格心理学是探究个体的人格结构.动力.发展及其适应等领域的表现和规律的科学,包括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人格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学科体系中唯一从整体上探讨人的认知.需求.感情.意志和行为的复杂组织的一门学科,也是唯一系

人格心理学(复习题)

《人格心理学》 一、概念解释 人格、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社会性、投注、生活风格、机能自主、基本焦虑、能和外能、力比多、特质、自卑感、个人构念、现象场、集体潜意识、强化、观察学习、控制点,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二、填空 1.人格心理学主要的研究途径有:、、。 2.人格的特性有:、、、。 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 7.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包括、、。 8.梦的工作包括:、、、。 9.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 10.荣格的人格发展阶段是:、、、。 11.荣格认为人格的动力是:。它按原理和原理活动。 12.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 13.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 14.霍妮的理论被称为:。她认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是:。 15.精神分析论者关于人格动力的基本概念不同,弗洛伊德是、荣格是、阿德勒是、霍妮是。 16.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有:、、、。 17.斯金纳按强化物的来源把它们分为:、。 18.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维度、维度和维度。 19.特质理论的新进理论是和。 20.多拉德和米勒关于学习的四个要素:、、、。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冲突分为四类:、、、。 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种需要、、、、。 23.凯利的CPC循环指、、。 2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25.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的人的特点是:、、、、。三、简答 1.简述阿尔波特健康人格的特点。 2.简述学习论和特质论的区别。 3.简述多拉德和米勒的挫折—攻击理论。 4.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5.简述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 述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人格心理学论文 ——六大流派综述第一大流派:精神分析流派 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经典学说。其人格理论主要有脑解剖模型、结构模型、本能论、防御机制、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和了解无意识的方法等。 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他把这种划分称为脑解剖模型,心理活动的主体是无意识。后来,他又提出了结构模型,即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人类行为受驱力或称本能的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本能分为力比多和塔纳托斯(死的本能),两者相互交织,共同驱动行为。 自我经常会将不符合社会期望的无意识内容控制在意识之外,以避免焦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处理非期望想法和欲望的技术”,包括压抑、升华、移置、否认、反向作用、合理化、投射等。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是在生命早期。他把早期发展以动情区为标志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岁~青春期)、生殖期(进入青春期后)。在经历每个发展阶段如果形成了固着,成人后就会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 无意识是人类心理中的主要部分,了解无意识的方法主要有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口误、催眠、意外行为、象征性为等等。 弗洛伊德第一个概述并提出了心理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其目的是将重要的无意识东西带入意识,并在意识中用理性的方式加以考察”。移情和反移情是重要概念。

精神分析师经常使用投射测验来考察无意识,常用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墨迹测试、主题痛觉测验和画人测验等。对投射测验的主要批评是其信度和效度过低,但如果使用正确,投射测验会带来很好的启发。 “新精神分析主要应该被看做在总的精神分析方法内关于人格的不同观点”。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霍尼、沙利文及弗洛姆。 阿德勒提出需求优越、克服自卑的概念,认为这是人类的主要动机,人人都有一种内在驱力以摆脱源于婴儿期的无助感。父母的溺爱和忽略会导致人格问题。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有作用,中间儿是最能取得成就和最少出现心理失调的。 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集体无意识是所有人都相同的,从我们的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重要的原始意象有女性原始意象、男性原始意象、阴影、自我等。 埃里克森强调自我的积极作用,提出了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霍尼认为男女人格差异主要是由社会影响产生,反对弗洛伊德在人格发展中对本能的过分强调。她对精神分析法有两个重要贡献:关于神经症的看法及女性心理学。 沙利文提出了人格意象概念,并强调了青春期的重要性。 弗洛姆表现出对精神分析和社会主义理论的混合。他认为自由给人们带来痛苦和焦虑,逃避自由的手段有权威主义、破坏和自动舒适装置三种,而弗洛姆推崇的是了解自己、拥抱自由。 与弗洛伊德对宗教的强烈批评不同,荣格用上帝的原始意象概念解释人类对宗教的需要,并认为现代心理治疗可以取代宗教的作用;而弗洛姆认为对宗教的需要产生于逃避自由的需求。 新精神分析理论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纠正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并提出了许多重要概念,对后来的人格研究方法有重要影响。

西方人格心理学思想的发展

西方人格心理学思想的发展 与中国先秦时期大致同时,古希腊文明成为整个西方现代科学包括心理学的源头。从古希腊开始,历经古罗马时期、中世纪基督教会统治的黑暗时代,以及文艺复兴时期与近代,西方历代哲人都曾论及人格心理问题,提出了许多有关人格心理的闪光的思想与理论观点,从而奠定了西方现代人格心理学形成的思想基础。西方思想家关于人格心理的观点集中蕴涵在他们的人性论的思想中,为此,我们着重分析西方思想史上主要的人性论思想,阐述其中所包含的人格心理学思想。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智者学派的创始人普罗太哥拉提出了一条哲学史上非常有名的命题,这就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c" ①这一命题开创了西方最早的人本主义运动,它反对“神意说”,对提高人的地位有着积极的进步意义G普罗太哥拉还通过神话指出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智慧和创造性。神以土和水创造生物,令普罗米修斯和艾比米修斯给动物分配属性。最后好的属性(钢爪、利牙、快跑、飞行、皮毛等)都分完了,忘了给人分配,普罗米修斯 只好偷了神的机械技术和火送给人。于是人有了维持生活的智慧和技术。人用智慧创造 文明和社会的一切。因此,作为人的本质是智慧。在普罗太哥拉之后,苏格拉底、柏拉 图与亚里士多德在理论上深人地探讨了人性问题,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人性论观点。 与古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家不同,苏格拉底不关心自然的知识,而重视人类本身及 社会道德的研究。他教人要“认识自己”,也就是说要人认识“真正的我"。这个 -“我"是指“我的灵魂”,也就是心灵或理智。只有灵魂或理智才能使人明辨是非,一 个把自己的灵魂或理智看做至高无上的人,自然能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并且能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就是知识”,而不道德便是无知的同 义语c知识是可教的,但并不是来自客观的自然界,而是人的心灵先天就有的。因此, 从本性上讲,人是善的。当然这种本性上的善不是自发表现出来的,只有通过一系列的 引导、启发,也就是“教育",才能将先天有的善变成现实的善。苏格拉底重视知识与 理性,开创了西方人本善的传统。 师从苏格拉底的柏拉图,继承和发展了老师的人性论.并提出了“理想国"的设 想。柏拉图认为人的本性即灵魂,灵魂由神创造,先于万物和人的肉体,它是不死的c灵魂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理性、意志和欲望,它们分处于身体的不同部位:理性是灵魂 中最高贵、最优秀的部分,具有认识真理的智慧功能,居于人的脑部;意志具有产生激 情与勇敢、发动行为的作用,位于人的心脏;欲望是灵魂中最低级的部分.追求物质与 ’ 肉体满足,居于人的腹部。既然灵魂是神创造的,它本身具有善性,灵魂各部分基于自 己的本性而活动,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工作总结

人格心理学论文 ——六大流派综述

第一大流派:精神分析流派 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经典学说。其人格理论主要有脑解剖模型、结构模型、本能论、防御机制、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和了解无意识的方法等。 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他把这种划分称为脑解剖模型,心理活动的主体是无意识。后来,他又提出了结构模型,即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人类行为受驱力或称本能的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本能分为力比多和塔纳托斯(死的本能),两者相互交织,共同驱动行为。 自我经常会将不符合社会期望的无意识内容控制在意识之外,以避免焦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处理非期望想法和欲望的技术”,包括压抑、升华、移置、否认、反向作用、合理化、投射等。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是在生命早期。他把早期发展以动情区为标志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岁~青春期)、生殖期(进入青春期后)。在经历每个发展阶段如果形成了固着,成人后就会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 无意识是人类心理中的主要部分,了解无意识的方法主要有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口误、催眠、意外行为、象征性为等等。 弗洛伊德第一个概述并提出了心理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其目的是将重要的无意识东西带入意识,并在意识中用理性的方式加以考察”。移情和反移情是重要概念。精神分析师经常使用投射测验来考察无意识,常用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墨迹测试、主题痛觉测验和画人测验等。对投射测验的主要批评是其信度和效度过低,但如果使用正确,投射测验会带来很好的启发。 “新精神分析主要应该被看做在总的精神分析方法内关于人格的不同观点”。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霍尼、沙利文及弗洛姆。 阿德勒提出需求优越、克服自卑的概念,认为这是人类的主要动机,人人都有一种内在驱力以摆脱源于婴儿期的无助感。父母的溺爱和忽略会导致人格问题。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有作用,中间儿是最能取得成就和最少出现心理失调的。 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集体无意识是所有人都相同的,从我们的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重要的原始意象有女性原始意象、男性原始意象、阴影、自我等。 埃里克森强调自我的积极作用,提出了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人格心理学复习材料

论述题: 1.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性格的类型论与特质论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2.从与自陈测验相比较的角度,谈谈投射测验的特点。 3.如何了解一个人的性格,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你现实生活中的一位亲人或朋友进行性格方面的描述。 4.试述评奥尔波特的性格特质理论。 5.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荣格的性格类型论进行述评。 6.述评测量性格的方法。 7.埃里克森自称是一个弗洛伊德主义者,你如何理解。 8.能力是指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谈谈你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并从某一个角度分析自己具有什么能力。 9.评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10.述评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11.简述弗洛伊德的性格理论,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理论进行评价。 12.试述成功智力理论。 13.阿德勒与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分歧有哪些。 14.什么是能力?能力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如何? 15.评述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16.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试对他提出的智力理论进行述评。 17.谈谈你对西方“Big Five”模型与“FFM”的理解。 18.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不要使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失调。”对此你怎样理解。 19.述评人格五因素模型。 20.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认为,一个适当的智力理论应该考虑智力与内在世界、外在世界以及人的经验的关系。你对他提出的智力理论如何理解。 简答题: 1.人们对气质的含义主要有哪几种意见? 2.简要说明弗洛伊德理论中自我的功能。 3.简要说明罗杰斯提出的“机能健全的人”具有哪些特征。 4.简要说明能力和知识的关系。

人格心理学自我性格分析

一、结合佛洛依德人格结构理论的自我分析 (一)佛洛依德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构成。 1、本我(id) 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从出生日起算即已存在。构成本我的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本我中之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故而从支配人性的原则言,支配本我的是唯乐原则。例如婴儿每感饥饿时即要求立刻喂奶,决不考虑母亲有无困难。 2、自我(ego) 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 3、超我(superego) 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二为良心,是规定自己行为免于犯错的限制。因此,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 (二)自我分析

在人格结构里,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人格的整体。它们各自代表了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我是心理社会我,超我是道德理想我。它们各自追求不同的目标,本我追求快乐,自我追求现实,超我追求完美。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状况;当三者互不相让,产生敌对关系时,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而就我本人而言,在本我上,我与其他任何人一样,具有最基本的人类需求,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觉。然而这些本能的欲望满足,也需要通过自我的帮助来实现。自我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努力实现自我,不断学习,不能一味的放任本我的“唯乐原则”,现在并不是无忧无虑的吃了睡,睡了吃,而需要通过学习知识,做作业,来达成自我的实现。超我是按至善原则指导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去限制、压抑本我的本能冲动,使其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就目前而言,在道德理想我的超我这一方面,我在很多具体的方面还是做的不够好的,这需要在未来不断改进。 二、结合艾克森人格测试的自我分析 (一)艾克森人格测试介绍 艾森克人格问卷是由英国心理学教授艾森克及其夫人根据其人格三 个维度的理论编制而成。它由三个人格维度和一个效度量表组成编制,分别为: 1.精神质(P)维度:测查一些与精神病理有关的人格特征。高分可能具有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与别、不

人格心理学复习重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 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有:临床法、相关法、实验法 2.人格的特性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人格评估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精神分析范型、特质论范型、学习论范型、现象学范型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7.主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压抑、升华、理智化、反向、否认、投射、替代 8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自性 9.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自卑情结、优越情结 10.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远离众人、接近众人、反对众人 11.人格测验最常用的方法有自陈式问卷、投射测验 12.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诞生 13.人格动力:洛伊德是性本能、荣格是生命力、阿德勒是自卑感、马斯洛是自我实现 14.14.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内外向维度、神经质维度和精神质维度 15.斯金纳提出了两种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 16.罗杰斯“机能完善者”:经验的开放、协调的自我、机体估价过程、无条件积极自我看待、和睦相处 1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宿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8.多拉德与米勒冲突类型: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19.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根源特质;将人的智力分为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21.艾森克把人格层次分为特殊反应、习惯反应、特质、类型四个水平 22.心理学的三大势力分别是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 23.大五人格的维度有: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开放性 24.Funder现实准确性模型包括:良好的判断目标、良好的特质、良好的信息、良好的判断者

人格心理学1-5章重点笔记

第一章 1.什么是人格 人格包含两层意思: (1)指一个人在生活舞台上所表现的种种行为,是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作出的反应,人格所具有的外壳就象舞台上根据角色要求所戴的面具,这是表现在外的自我或公开的自我,为人格的“外壳”; (2)指一个人真实的自我。这种自我是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展现出来,即面具后的自我,有时也称内在的自我或内隐的自我,即人格的“内在品质”。 这种包括外部的自我和内部的自我,就是真实的人——人格。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G.W.Allport的定义 人格就是“一个人真正是什么?” 人格是在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人对环境顺应的独特性。 3.人格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 整体中各个部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其中一个部分变化会引起其它部分变化。整体性是健全人格的一个重要指标。 2、稳定性 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的持续性,跨情境的一致性,不排斥可塑性和可变性 3、独特性 人与人的心理与行为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由独特的个性心理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组成。在不同的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人格发展的结果就千差万别。即使是同卵双胞胎,在遗传、环境甚至教育上可能相同,但由于个体发展的主观因素不同而造成人格的差异。 不排斥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 4、社会性 社会化把人从生物个体变成社会成员,人格是社会成员所特有的。脱离了社会,人格无法形成;不同的社会,形成不同的人格 5.功能性 人格的功能就是适应环境,人格预示个体适应环境的好坏。 4.气质人格和性格 人格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气质。其二是性格。气质是意愿或倾向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性格则是习惯的一种反映。性格是后天培养的,气质则是先天就存在的。 气质 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动力性、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性。 性格 性格反映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其言行中。 5.人格的决定因素 先天

人格心理学论文1500字

人格心理学论文1500字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学科体系中注重从整体的视角探究人性本质的一个分支,它以人性及其差异作为其核心,研究对象是作为整体的人。下文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人格心理学论文15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人格心理学论文1500字篇1浅谈人格心理学对于设计团队合作的影响 摘要:团队合作指的是一群特定的人在特定的团队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持合作奋斗的过程。同时在设计行业,团队合作更是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创意以及不同理念相碰撞所产生出的火花往往是让整个设计升华的过程,然而设计行业的团队又有别于其他团队,因为这个团队里每个人都有着相对比常人更加突出突出的人格特征,那么所产生的差异化也会更加明显,但如果一旦能够达到完美合作并且让每个人的思维都保持相对独立,团队将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 关键词:人格;心理学; 团队; 合作 人格心理学与团队合作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可简单定义为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Personality”一般都会被译作“性格”,心理学学界则把它译为“人格”。“人格”不单包括性格,还包括信念、自我观念等等。准确来说,

“人格”是指一个人一致的行为特征的群集。人格的组成特征因人而异,因此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致使每个人面对同一情况下都可能有不同反应。人格心理学家会研究人格的构成特征及其形成,从而预计它对塑造人类行为和人生大事的影响。而在1994年,斯蒂芬;罗宾斯首次提出了“团队”的概念: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在随后的十年里,关于“团队合作”的理念风靡全球。如果团队合作是出于自觉自愿时,它必将会产生一股强大而且持久的力量。 每一个人都属于某种一致的行为特征的群集,但是不是所有人都一定符合这个集群所在的所有特征,这也就是我们常说道的的具有双重人格,因此本文将借由海伦;帕尔默的《九型人格》来将人格进行大致分类,对于人格的分类不是画地为牢将自己禁锢在某种或多重人格当中无法自拔,相对来说每一种人格都包含着缺陷,所以不断的去根据不同人格的缺陷完善自己是团队合作当中的重要部分。 九型人格所归纳的九种人格:完美型完美主义者,全爱型给予者,成就型实干者,艺术型浪漫者,智慧型观察者,忠诚型怀疑论者,活跃型享乐者,领袖型能力者,和平型调停者。不论哪一种人格都有其图特的行为准则以及处事特点,在所追求的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上都有着自己特别的一份准则,所以,如何将不同的合作对象进行相对正确的人格分类并将他们各自的行为特别加以总结归纳,明智的向他们安排在一起进行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在一个设计团队当中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合理的分工,一个成功

人格心理学发展综述

人格心理学发展综述

学年论文 题目名称人格心理学发展综述 院(系)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 专业班级应心11301 学生姓名夏镇 指导教师张艳红

人格心理学发展综述 [摘要]人格是许多学科共同的研究对象,而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学科体系中唯一从整体的视角探究人性本质的一门学科。本文旨在简要叙述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发展。 [关键词]人格心理学 1.人格心理学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第一个正式意义上的人格理论要从上世纪初由 Freud、Jung、Adler 等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开始。其中,又以弗洛伊德的理论最为成熟、最有影响力。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包括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 3 个部分。这种人格理论的架构划分极大地影响了日后人格心理学的学科架构的发展。在早期,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在晚期,他进一步提出了新的人格学说,提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一般认为,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的《人格:心理学的解释》(Personality: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和1938年美国心理学家默里(H.Murray)的《人格研究》

如潜意识、依恋、社交焦虑、攻击性等。于是该学科出现了理论(theory)和研究(research)两大(不是一强一弱)知识领域,尽管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但实际整合起来却十分困难。这样就形成了这门学科在知识体系建构上与其他心理学分支很不相同的情形。 2.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 2.1精神分析流派 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经典学说。其人格理论主要有脑解剖模型、结构模型、本能论、防御机制、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和了解无意识的方法等。 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他把这种划分称为脑解剖模型,心理活动的主体是无意识。后来,他又提出了结构模型,即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人类行为受驱力或称本能的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本能分为力比多和塔纳托斯(死的本能),两者相互交织,共同驱动行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是在生命早期。他把早期发展以动情区为标志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

艾森克人格理论1

艾森克人格理论综述 张保军081083015 摘要:本文简介了艾森克的人格理论的基本框架,也即人格三维度和个性层次模型理论。并进一步详细介绍了艾森克人格理论的生物学倾向性,简述了气质在艾森克人格理论中的基础地位。最后文章简单总结了一下艾森克的贡献与不足。 关键字:人格三维度生物学倾向气质个性层次模型 艾森克出生于德国而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英国。他被形容为“知识界的斗士”。英国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将因素分析方法和经典的实验心理学方法相结合,长期研究人格“类型”及其构成,从而确立了自己的人格类型理论。 艾森克的类型论不是传统上的类型论,而是用特质论的人格维度观点来改造类型论,他们说的类型不是一般的人格类型,实际上是更高层次,更是一般性的特质。艾森克的理论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重视类型或特质的神经生理学基础的研究,因此,他的理论既属于特质理论,也带有生物取向范畴。 1·人格三个基本维度 1·1内外倾 外向的人不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难以形成条件反射,在个性上具有情绪冲动和难以控制、好交际、善社交、渴望刺激、冒险、粗心大意和爱发脾气等特点。内向的人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非常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在人格上具有情绪稳定、好静、不爱社交、冷淡、不喜欢刺激、深思熟虑,喜欢有秩序的生活和工作、极少发脾气等特点。艾森克认为,当处于一种无刺激、休息状态时,外倾和内倾的人有着不同的大脑皮层唤醒水平。外倾者寻求高度唤醒的社会行为。内倾者普遍拥有高于理想化的皮层唤醒水平,他们会选择一种孤僻静独或没有刺激的环境,以防止原本过高的唤起水平让人心神不宁。1976年,雷维尔等人进行了一项关于工作效果的研究,他们的实际研究结果证实了上述推论,支持了艾森克的观点。 艾森克把外内向这一个性维度与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联系(表10-7)。(《个性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P239) 1·2神经质 神经质又称情绪性。艾森克指出,情绪不稳定的人,表现出高焦虑。这种人喜怒无常,容易激动。情绪稳定的人,情绪反应缓慢而且轻微,并且很容易恢复平静。这种人稳重、温和,并且容易自我克制,不易焦虑。当外向性和情绪不稳定性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时,很容易在不利情境中表现出强烈的焦虑。艾森克进一步指出:情绪性与植物性神经系统特别是交感神经系统的机能相联系。 艾森克认为外内向和情绪性是两个互相垂直的维度。以外内向为纬,情绪性为经,组织起他认为是基本的32种特质。并且与古希腊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成为许多个性心理学家所赞同的个性二维模型(图10-8艾森克的个性二维模型)。(《个性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版社,P241) 1·3精神质 精神质又称倔强性,并非暗指精神病。研究表明,它在所有的人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

人格心理学概念解读

人格心理学 什么是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可简单定义为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 Personality一般都会被译作性格,心理学学界则把它译为人格。人格不单包括性格,还包括信念、自我观念等等。准确来说,人格是指一个人一致的行为特征的群集。人格的组成特征因人而异,因此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致使每个人面对同一情况下都可能有不同反应。人格心理学家会研究人格的构成特征及其形成,从而预计它对塑造人类行为和人生大事的影响。 人格的形成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因而发展出不同的分析理论,包括心理精神分析论、社会认知论、人本主义及生物学派等。 精神分析论 根据心理动力学(Psychodynamics),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指出人格可分成三个层次,即意识,前意识及潜意识,他并提出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来解释以上三个层次。 社会认知论

社会认知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班都拉(Albert Bandura),他指出人的行为不但受个人控制,亦受环境和外在社会因素影响,即相互决定论。他提出个人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的高低会影响他适应生活及克服障碍的能力,而根据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个人的观察学习能力亦对性格形成和发展有所影响。 人本主义观点 以马斯洛(Abraham Maslow)为首的人本主义(Humanistic)认为个人有五种天生的需求层次,而满足这些需求的行为就是从学习得来的。人格受先天、后天学习、遗传等各种因素互相影响。 生物学观点 生物学派(Biological)认为人格的特质会透过遗传影响子女,亦关乎脑袋的生理构造,并非只受个人经验影响。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Hans Eysenck)认为人格可分为三大维度,即外向与内向(Extraversion-introversion)、神经过敏症倾向(Neuroricism)和精神症状倾向(Psychoticism)。 人格心理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尽管人格心理学曾经有过光辉的过去,各大心理学流派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理论等都曾在人格心理学的园地中争奇斗妍,但现在的人格心理学却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甚至有分化瓦解的危险。那么它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人格心理学发展综述

学年论文 题目名称人格心理学发展综述院(系)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班级应心11301 学生姓名夏镇 指导教师张艳红

人格心理学发展综述 [摘要]人格是许多学科共同的研究对象,而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学科体系中唯一从整体的视角探究人性本质的一门学科。本文旨在简要叙述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发展。 [关键词]人格心理学 1.人格心理学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第一个正式意义上的人格理论要从上世纪初由 Freud、Jung、Adler 等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开始。其中,又以弗洛伊德的理论最为成熟、最有影响力。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包括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 3 个部分。这种人格理论的架构划分极大地影响了日后人格心理学的学科架构的发展。在早期,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在晚期,他进一步提出了新的人格学说,提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一般认为,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的《人格:心理学的解释》(Personality: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和1938年美国心理学家默里(H.Murray)的《人格研究》(Explorations in personality)的出版,标志着现代人格心理学的诞生。[1]现在看来,这两部著作的内容是各自阐释一种人格理论,而非提出人格心理学的学科体系架构,这也和当时不完善的学科知识储备有关。无论如何,这些先驱者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 自二战之后到 1960 年代,先后出现了3种对人格心理学知识整合的初步探索。第一种是由 Sears 所提出的人格心理学学科架构构想;第二种是由 Jensen 和 Nuttin 等人所倡导的,主张人格心理学应以个人差异为核心线索,以分析个体特质、群体性格和人格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来建构和整合人格心理学;第三种是由 Hall 和 Lindzey 提出的,以理论流派来组织人格心理学。这三种方式虽然受当时人格心理学研究状况的影响,并不完善,却对日后的探索产生重大影响。 在之后的三四十年间人格心理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在人格心理学理论发展上出现了包括精神分析、行为主义、特质理论、人本主义、认知理论和生物学理论等的“大理论”(grand theory)。另一方面,更多明确的研究主题出现,如潜意识、依恋、社交焦虑、攻击性等。于是该学科出现了理论(theory)和研究(research)两大(不是一强一弱)知识领域,尽管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但实际整合起来却十分困难。这样就形成了这门学科在知识体系建构上与其他心理学分支很不相同的情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