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政治概论期末复习题

国际政治概论期末复习题

国际政治概论期末复习题
国际政治概论期末复习题

Gib alles !!

一.理论

理论是对某种普遍原则的表述和解释,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理论能确切地描述世界发生的事件、现象。它有助于我们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有助于我们制定正确的对外政策。任何有价值的国际关系问题研究总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的,理论越是正确,研究就越是可能取得成果。

二.国际关系行为体

指能够独立地参与事务,并在其中发挥作用和影响的各种政治力量。特征:①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②具有自身特殊的利益;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④具有相对稳定的或固定的组织形式。从类型上看,可划分为: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

三.非国家行为体

是指那些主权国家之外的,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职能作用的政治、经济实体,是国际关系不断发展的产物。它可分为: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国际性政治运动三种基本类型。行为特点:①参与国际事务的间接性;②对外行为的跨国性;③职能作用的协调性。

四.核心利益

指关乎存亡以致于难以进行交易或退让的重大利益,涉及国家的生存、独立和发展三个方面的利益需求。一般是指一国的安全利益,这种安全利益集中体现在保护国家有形本体的存在上。包括维护本国主权的独立、领土的完整、人民的生存、不受外来势力的侵略控制以及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等方面。

五.综合国力

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和潜力(物质实力和精神实力)及其在国际社会中影响力的总和。它是一个国家基于自然环境、人口、资源、经济、科技、教育、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影响所具有的综合实力的统称。综合国力发展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尺度,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六.软权力

是指用非暴力的方式影响或说服其他行为体,使其他的人或国家同意或接受我方的价值取向和制度安排的一种能力,也可简单归结为一种“吸引力”。软权力可界定为三方面:①价值吸引力:如民主、人权、自由;②经济吸引力:自由市场经济及其运行机制;③文化吸引力:西方工业文明代表的文化与宗教观念。

七.巧实力

“巧实力”就是巧妙的利用一切可用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即运用外交、经济、军事、政治、法律和文化等各种手段的组合来维护本国利益的能力。巧实力是综合了硬实力和软实力的一个整体的战略。

八.国家战略

是一国对较长一个时期整个国际格局、本国国际地位、国家利益和目标以及相应的外交军事政策等的总的认识和谋划。国际战略与对外政策不同,对外政策是一国根据其国际战略对处理具体国际问题和对外关系中各种问题的方针、政策、立场和原则;而战略主要是形势判断和目标规定,是总体思维与谋划。

九.外交决策

是一种对各种外交政策备选方案进行抉择的行为,是一个受多重因素制约影响,包括若干环节的复杂的动态过程。其特点是专业性、程序性与计划性。从层次上分成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从性质上讲可分成危机决策和非危机决策。有三种主要模式:理性决策模式、组织机构决策模式和官僚决策模式。

十.多边外交

是指三个或更多国家共同参与的外交谈判,其中绝大部分是正式的国际组织和论坛之内,如联合国。同时,也存在各种非国际组织的多边外交,如六方会谈。在多边外交中,第三方参与是一种重要形式。多边外交形成因素有(1)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和地区性问题;(2)国际组织的日益增多;(3)国家开始重视多边外交。作用:国家间广泛交往的重要渠道;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消除地区热点;缓和紧张局势方面有特殊作用;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国际援助,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全球问题。

十一.预防性外交

公正的第三方在得到当事方的许可时,采取和平手段,防止两方发生争端,防止现有的争端升级为冲突,并在发生冲突时限制冲突的扩大的外交行为。该行为涉及到国际间或国家内部的冲突。

十二.国际冲突

指国际社会中各个行为主体出于对一定领域的利益和目标的追求和维护,而产生的矛盾、对抗、摩擦、甚至战争。它反映的是国家间关系,通常可以分为:一般冲突、国际危机、恐怖活动、国际战争。

十三.国际危机

指国际关系行为体之间的冲突不断激化导致现有关系发生质变的恶性状态,通常泛指从严重对抗到国际战争临界状态这一阶段。可以从冲突烈度分成一般性危机和恶性危机。从冲

突性质分为突发性危机和持续性危机。

十四.国家安全

西方学者认为国家安全是一国对关乎其利益的各种威胁的“一种感知”,以及消除这种感觉所作的努力。中国学者认为,其是一国有效应对内外各种损害性、破坏性因素的影响和威胁,维护和保障国家利益的状态与能力。

十五.人类安全

是指涉及个体的人和整个人类生命、生活、权利和发展不受威胁和侵害的状态。1994年联合国发展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人类安全新领域”涉及7个方面:经济安全、粮食安全、健康安全、环境安全、人身安全、共同体安全、政治安全。东西方在人类安全的认识上存在差异:西方国家强调的是个体的人的安全,人的权利和个人的福利;东方或广大发展中国家强调的是,只有国家安全得到保障,个体的人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十六.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通过广泛参与和协调应对全球化负面影响的一种理论构想。是以人类整体论和共同利益论为价值导向的,多元性主体通过平等对话、协商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变革和全球问题挑战的一种新的管理人类公共事务的规则、机制、方法和活动。全球治理的未来取决于国际与国内制度接近的程度。全球治理面临双重挑战,既要保持国际制度的公正与效率,也要保持多样化的国内制度能够接受国际制度的约束。

十七.新技术革命

也被称作第四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包括:1、电子信息技术2、生物技术3、新材料技术4、光纤通讯5、新能源技术6、海洋开发技术7、空间开发技术。影响:1、新技术革命对于大国实力对比的深刻影响,国际格局的转换。2、新技术革命使国家主权面临挑战。3、新技术革命导致世界各主要国家安全重点和安全战略发生变化。4、新技术革命引发了国际关系中新的焦点和热点问题的出现。

十八.国际体系

是指国际范围内各个行为体(国家行为体、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国际体系的构成:⑴构成单元:国际关系行为体;⑵体系结构:构成一个国际体系的国家之间由于力量对比及相互关系而形成的格局;⑶互动规则:行为体在互动过程中,为维持国际体系稳定而形成的共识、准则、规范;⑷国际机制:各国间为了协调、管理、处理某一领域的公共问题而确立的国际组织,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国际体系的主要特征:整体性、相互联系性、非对成性和客观性。

十九.国际格局

指国际关系中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

定的结构状态和表现形态。国际关系格局是一种全球层次的中心结构,在国际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结构,对国际关系全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二十.国际秩序

指的是国际社会中主要行为体围绕特定目标,经过相互作用形成的某种运行机制和行为规范,它表现为不同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不同位置和秩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国际秩序建立在国家力量对比基础上,是大国利益基础上相互斗争而确立的国际行为规则和保障机制。国际秩序是否稳定取决于大国在核心观念上能否达成一致。

一.试析国际关系学科中的理论研究、历史研究与现状研究的相互关系

理论研究与历史研究的关系:

区别:(1)分析方法不同:历史研究是历史分析的方法,理论研究是逻辑分析的方法;(2)承担任务不同:历史研究分析单个事件,理论研究解释普遍规律;

(3)材料使用不同:历史研究将材料用来考证真伪,而理论研究直接利用史学成果。

内在联系:理论是历史的产物,历史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接受历史的检验并服务于历史实践;理论是思维的科学,其本质是历史。

历史研究与现状研究:

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历史研究的对象是历史事件,现状研究的对象是出现不久或正在发生的事件;

联系:历史研究是现状研究的基础。掌握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才能准确把握现状。现状研究是历史研究的延伸。

理论研究与现状研究

区别:

(1)分析方法不同:现状研究用的是现状分析法;

(2)承担任务不同:现状研究分析的当前形势或事件;

(3)材料使用不同:现状研究直接研究材料;

内在联系:理论研究为现状研究提供研究方法、指导和方向;现状研究是理论研究在当下的运用,也是对理论研究不断完善的过程。

理论研究与历史研究对现状研究的意义:有助于我们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这将有助于我们制定正确的对外政策。

二.什么是国家利益,国际利益的内涵和作用是什么?

国家利益指国家通过一定的国家间关系所表现出来的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内容的角度可将国家利益划分为安全利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其中安全利益是核心利益,经济利益是基本利益)。国家利益具有客观性、主观性、全民性、阶级性、历史性等特征。

内涵:(1)国家安全利益。安全利益是一国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最核心的利益。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不受外来侵犯;第二,防止出现对自身不利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

(2)国家经济利益。经济是一国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力量,经济利益是国家的基本利益。它包括对内维护独立自主发展民族经济的主权,维护资源、能源主权,推动经济发展和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外维护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利益,维护在贸易、投资、金融领域的地位,确保本国经济的发展。

(3)国家政治利益。政治利益是国家利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维护国家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并力求扩大其影响。

(4)国家文化利益。文化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意识形态的维护,历史文化传统的保持,民族认同感的确立和微细,与安全、经济、政治密切联系的各种文化现象。

作用:1、是国家对外行为的根本动因和制定外交政策的基本依据。在国际社会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都是服务、服从于国家利益的。国家利益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利益的集合,因此,在制定国家对外政策时,只有考虑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才能更好地实现统治阶级的利益。

2、国家利益决定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性质。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护国家利益是是对外活动的目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是国家冲突的根源,因而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性质的基本因素。

3 、检验和评价外交政策效用的标准。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归宿,是评价外交政策效用的标准,即是否能最大化实现国家利益。能否维护、增进、扩大国家利益是评价外交政策的最终目标。

4、解释和证明外交政策合理性的工具。人们通常依据国家利益的实现程度来判别政策和行为的效用。出于某种特定的政治需要,一些国家常把实现国家利益作为证明其对外政策和对外行为合理性的借口。

三.试析权力的本质、构成及其特点

本质:权力是一个行为体的意志强加在其他行为体行为之上的能力,是对其他行为体思想和行为施加影响和控制的能力。

权力的构成:权力可分为有形权力和无形权力。有形权力包括1)人口:人口是构成国家的要素之一2)地理条件:一定的地理方位和地理环境是国家存在的基础3)自然资源,资源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4)经济实力,是国家实力最基本的要素,其中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最为重要。5)军事实力,它是国家防御外来侵略和安全自卫的能力也是国力强弱的最直接反映。6)科技实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要素。无形权力包括:1)政治系统与政治领导:一国政府制度、政体、政治系统对国家权力具有重要影响;出色的领导人也往往能提高国家的地位和影响力。2)民族士气和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由长期历史文化文明传统所造就的。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的民族是难以战胜的。3)外交艺术与外交战略:高质量的外交能充分调动国家权力资源,成功的外交活动能极大提高国家地位和影响。4)意识形态与科学文化:意识形态与科学文化越具有普遍性和吸引力,权力越大。这类权力往往可在无形中影响他国的政策走向。

特点:1、支配性,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利,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从而在社会利益和价值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

2、强制性,权力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

3、扩张性,权利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

4、排他性,权利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利的介入,合作与妥协往往在权力资源和能力不足时才有必要和可能。

四.试析西方外交决策中外交决策的决策主体及其应用

1)总统或总理:国家的最高决策者。其主要作用:制定外交政策;承认外国政权,任命和接见大使;与别国缔结条约和签订行政协议;对外作战,进行危机处理,但必须与议会磋商并得到认可。

2)外交决策机构:主要是一国的外交部或国务院,还包括国防、情报、财政、外贸等其他部门,其作用主要有:提供政策建议;拟订并实施政策;搜集、分析、传达情报;向外国和国际组织派驻使团代表政府。

3)议会:涉及外交决策的权力

条约批准权、财政拨款权、立法权、外宣战权、外贸管制权、人事任命权

议会中负责外交事务的专门委员会(职责、组成、影响)

4)利益集团:是以实现某种特定利益或主张为目的而寻求影响政府决策的社会集团。

利益集团是不同的社会集团(阶级、阶层、产业部门、地区、政治信仰)利益或观念相互冲突的结果。

直接院外活动:直接向政府决策部门官员或议员、进行游说,以影响决策。

间接院外活动:影响选举、动员公众、抗议示威、结盟游说

5)大众传播媒介:泛指一切大众传播形式,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其作用主要有:影响政府外交决策议事日程;引导和影响舆论,对政府的外交决策形成压力;为政府制定和实施外交政策提供服务。

6)舆论:公众对政治、公共政策、公共问题以及对处理这些政策和问题的人们公开表示的意见。其作用主要有:舆论作为外交政策顺利制定和实施的社会基础发挥着制约作用;政府也会通过利用、控制舆论来为制定和实施外交政策服务

五.和平主义与和平运动的兴起背景、特点及发展轨迹

和平主义:和平主义是指争取实现各民族之间的持久和平乃至永久和平的一切努力和主张。和平主义包含两个层面:思潮、政治主张和政治运动。(1)基督教影响:宣传无条件的自我牺牲,普世性的爱和对人的友好。(2)人道主义:强调关怀人、尊重人和以人为本的思想。

(3)世界主义:由如何保障世界和平的问题研发而成了世界主义思潮。

特点:1、参与主体的多样性:涵盖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多阶级多社会阶层的人群参加。

2、包含全人类的性质:包含了多种思潮、理论和主张,具有某种全人类的性质。

3、松散性和可变性的组织特点。

4、兴起的时间:通常在大战之后或大战之前。

5、历史作用:并不在于能否阻止一场具体的战争,而在于提高了人类的和平意识。

背景及发展轨迹:1、近代的和平运动:①1815年有组织的和平运动出现在英美等国,纽约、伦敦成立和平协会。②19世纪末,和平运动超越西欧、美国,遍及整个欧洲、拉美、日本。和平主义思想得到较广泛传播。③形成了被较为普遍接受的和平主义理论,即自由主义的世界主义。④和平运动获得了若干社会资助(如诺贝尔奖)⑤和平运动开始具有一定的现实政治影响,如两次海牙会议与海牙公约。

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主要包括20年代国联成立,实行裁军与集体安全、签订非战公约,以及30年代的反战运动和和平集会。同时,和平运动也是欧洲实行绥靖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

3、二战后和平运动的发展。①两次战争使人们从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投身反对战争和谋求和平运动之中。②原子武器的大规模杀伤性和核战争的毁灭性前景也成了战后和平运动的推动因素。③战后冷战的爆发和两大集团的对抗也成了推动和平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期间

经历了四次高潮:①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苏冷战爆发和原子弹的发明。②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美苏大规模军备竞赛和核战争以及核武器在欧亚的广泛部署。③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初,越南战争。④80年代初,中程导弹的发明、星球大战计划、核消灭计划。

六.非传统安全问题产生的背景、特点、涉及的领域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背景:1、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变化:①苏联解体凸现了经济安全的重要性;②冷战时期压制的矛盾随着冷战结束而凸现;③冷战结束,国际冲突得到缓和,使各国有条件把注意力转到非传统安全问题;

2、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扩展,世界各国经济与社会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3、国际安全理念的转变,国际上提出可持续发展观念和人类安全观念。

特点:1)均具有“跨国性”扩散蔓延的特征。

2)有的具有暴力性质(如恐怖主义、有组织犯罪),有的具有非暴力性质(如环境污染、金融危机)。

3)对国家安全、地区安全、全球安全,以及个人和整个人类安全构成直接的威胁,只是威胁的方式、程度、时间和后果不同。

4)各种问题具有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5)问题的形成,有的是潜在积累、逐渐形成的,有的是“外溢”或“内流”的结果,有的是以危机的形式突然爆发。

涉及的领域:

1)经济安全:面对威胁能捍卫国家利益,保障国家的经济稳定、发展和繁荣,避免遭受重大经济利益损失,使经济发展总方向不被打乱。

2)金融安全:金融安全的核心是规避和抵御金融风险,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

3)环境安全:环境恶化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和环境恶化对人类安全构成的威胁。

4)能源安全:包括能源供应安全和对由于能源生产和使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治理。

5)信息安全:包括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以及信息内容的存储、传递的安全

6)公共卫生安全:防止由于流行疾病的传播和蔓延而造成严重的社会恐慌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防止生物恐怖主义和基因恐怖主义。

7)人口安全: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规模适度、人口结构合理以及人口流动有序的状态8)民族分裂主义:指某些民族的极端势力在一个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多民族国家内要求建立独立国家的主张。

9)宗教极端主义:一种与宗教有密切联系的极端主义。它用一些偏执、无限扩大化、极端片面、绝对化的观点来诠释宗教的信仰体系

10)恐怖主义: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对第三者使用或威胁使用暴力的行为。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安全观念转变,“新安全观”形成。安全问题不再局限于以国家为中心的政治军事安全,还包括资源、经济、科技、信息、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安全。

2)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上升。非传统安全问题本身具有跨国性的特征,需许多国家合作解决。

3)国家合作趋势进一步加强。由于非传统安全跨国性的特征,故问题的解决往往超出一国的能力范围。为更好地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国家间进一步加强合作。

4)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则来解决全球性的问题,以维持正常的国际政治秩序,国家治理、区域治理和全球治理是三个层次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合作平台。

七.科技革命影响国际关系的途径是什么?

1、科技革命可以通过对国家实力的重大影响,进而导致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例如,战后德国、日本的崛起,靠的就是科技产业的发展带动国内经济,继而在国际政治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2、新技术革命使国家主权以及领土完整原则面临挑战。技术进步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对国家经济自主权产生了深刻影响。技术进步促进了非政府组织的迅速发展,扩大了其影响力,蚕食着国家主权。

3、科技革命为人类活动开辟了新领域,注入了新的因素,引发了大量新的国际关系问题。例如技术的发展使得对海底资源的勘探利用成为可能,海底资源的争夺加剧,包括北极在内海洋主权的争端不断涌现

4、新技术革命推动了军事革命。新技术革命催生了大量的高技术武器以及军事理论与军事思想以适应新的战争形势。

5、科学技术制约并决定着构成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是国家达到对外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

6、科技革命在国家内部引发了经济结构、就业结构、阶级结构以及权势集团的变动,从而使得国家内部经济、政治、社会形态发生深刻变化,并进而影响国际关系。

7、新技术革命导致世界各主要国家安全重点和安全战略发生变化:安全重点从仅仅关注政治军事安全转而将技术创新、经济安全也置于重要地位。

八.国际体系转换的动力

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技术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国际体系中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是导致国际体系变化的最根本的原因,具体来说:

1、构成国际体系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实力对比的迅速变化,如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的崛起。

2、国际体系内部的主要政治力量的重组、位移与裂变,如苏联解体。

3、外部因素催化剂,如科技革命、能源危机、环境问题、恐怖主义等。

九.当代国际体系的结构和特征

结构:当代国际体系的结构,是由一个超级大国(美国)主导,多股强大势力(如西欧、日本、俄罗斯以及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发展中大国)发挥重要影响的“一超多强”权力结构,这种权力结构同时存在着单极化和多极化的两种趋势,这两种趋势并存与拉锯,将在21世纪之初继续存在。

特征:1、当代国际体系的构成单元多元化,其构成单元包括了传统的主权国家以及超国家行为体、跨国家行为体等新的构成单元,其中以非国家性为基本特征的新的构成单元在国际体系中作用日益突显。

2、新的国际体系中出现了互动规则,例如已在《联合国宪章》等文件中得以体现的主权原则、平等原则、相互尊重、互不侵犯等等。与此同时,部分西方国家提出了诸如人权的普世价值、人道主义干预、有效民主、人权高于主权等新的观念。

3、新的国际体系下国际机制已形成一种纵横交错的网络状结构。例如联合国安理会、欧盟等在国际政治与安全领域的影响;军事安全领域缔结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朝核六方会谈;在人权事务、经济、发展、环境、难民等功能性问题上,IMF、世界银行以及一些国际非政府组织发挥了非常活跃的作用。

4、新的国际体系下国际机制改革创新加快。例如联合国改革、G20取代G8、IMF改革等机制改革活动反映了新的力量对比现实。

5、新的国际体系议题多样化。议题的关注重点从国家安全向个人安全转移,从传统安全到国际恐怖主义、环境问题、能源安全等非传统安全转移。

铁道概论复习题

铁道概论复习题 一、填空 1、新建、改建工程竣工后,应按规定进行验收,新建和改建线路验收时须达到 规定的(行车速度)。 2、站内正线须保证能通过(超限货物)列车。 3、(机车)、(动车)、(重型轨道车)上均应备有复轨器、和铁鞋。 4、车站必须设在坡道上时,其坡度不得超过(1.5‰);在地形特别困难的条件下,经铁道部批准,允许将不办理调车或摘下机车等作业的中间站,设在不大于(6‰)的坡道上,并保证列车的起动,但两个相邻的中间站,不应连续采用超过(1.5‰)的坡度。 4、客运专线铁路,区间线路最小曲线半径为(2800)米,困难情况下,最小曲线半径为(2200)米。 5、轨道由(道床)、(轨枕)、(钢轨)、(联结零件)、(防爬设备)及(道岔)等组成。 6、用于侧向接发停车旅客列车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12)号。 7、货物列车包括(快运货物列车)、(“五定”班列)、以及(直达)、(直通)、(区段)、(摘挂)、(超限)、(重载)、(保温)、(自备车)及(小运转)列车。 8、单机挂车的辆数,线路坡度不超过12‰的区段,以(10 )辆为限;超过12‰的区段,由(铁路局)规定。 9、专线铁路的车站,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1‰)的坡道上; 特殊困难重要条件下,不办理摘挂机车作业的中间站可设在不大于(2.5‰)的坡道上。 10、机车、动车、重型轨道车上均应备有(复轨器)、和(铁鞋)。 11、路肩宽度:Ⅰ级铁路路堤不得小于(0.8)米,路堑不得小于(0.6 )米,特殊困难情况下,路堤不得小于(0.6)米,路堑不得小于( 0.4)米。 12、轨距是钢轨头部踏面下(16)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直线

铁道概论复习题库

铁道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 1、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物质生产的三要素。 2、运输业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的位移,单位是“人.km”、“t.km”。 3、现代化运输的方式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及管道五种方式。 4、1825 年世界第一条铁路在英国诞生。 5、中国第一条铁路是 1876 年在上海修建的吴淞铁路,它是英国侵略者采用欺骗的手段修建的。 6、1881 年中国人自己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叫唐胥铁路。 7、我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在京张铁路建设中巧妙采用人字型展线方案。 8、2008 年 8 月 1 日中国第一条 350km/h 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 9、铁路运输业除了具备一般运输业的特点外,其自身还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 各工作环节须紧密联系、协同配合。 10、我国铁路实行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局-站段三级管理。 11、铁路要加快形成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客运网。 12、到 2012 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9.8 万公里,到 2020 年将达到 12 万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达到 50%和 60%以上。 13、新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1950 年的成渝铁路。 1.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民经济发展的观模和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前提条件的。 2.运输业把国民经济中的(产)、(供), (销)有机地结合起来。 3.世界上第一条公用铁路是从(斯托克顿)到(达林顿)。 4.我国铁路实行(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同)---(站段)三级管理。 5.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中指出中国铁路的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施(客货)分线。复线率达到(50% ) 以上,电化率达到(60%)以上,(运输)能力满足團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技术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试题B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 分) 1、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属于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A.旅游饭店 B.旅游景点 C.旅行社 D.旅游交通 2、根据美国学者斯坦利·C·帕洛格提出的影响旅游动机的心理类型模式指出,心理类型越是靠近()型者,外出旅游的可能性就越大。 A.自我中心者 B.近自我中心者 C.多中心者 D.近多中心者 3、九十年代以来,国家旅游局确立了我国每年的国家旅游活动主题,其中()的主题是文物古迹游。 A. 1992年 B. 1994年 C. 1995年 D. 1996年 4、“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合。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而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该定义被称为() A.马尼拉定义 B.艾斯特定义 C.罗马定义 D.兰沙罗特定义 5、黄山的松,石,云,泉四绝说明黄山作为旅游资源具有()这个特性 A.美 B.特 C.奇 D.用 6、旅游产品的()往往造成旅游产品促销和销售的困难, A旅游产品功能上审美和愉悦性B空间不可转移性 C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割性D所有权不可转让性 7、旅游业是一个高度依托性的行业,下列对依托性表现描述不正确的是() A旅游业以旅游资源为依托B高度依托于旅行社 C旅游业发展依托于国民经济D旅游业依托于相关部门和行业的通过合作 8、世界最大的饭店业主,美国的埃尔斯沃斯*米尔顿*斯塔特勒建造的饭店是()的开端 A古代客栈时期B大饭店时期C商业饭店时期D现代饭店时期 9、马斯洛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其中第四层次的需要是( )。 A.受尊重的需要 B.爱的需要 C.安全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0、现代旅游是从( )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 A.第二次世界大战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19 世纪初 D.20 世纪初 11、AIEST 是指( )。 A.英国旅游局 B.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 C.世界旅游理事会 D.美国劳工统计局 12、( )是旅游者与完成旅游目的之间的中介体。 A.旅行代理商 B.旅行社 C.旅游中介组织 D.旅游运营商 13、1841年7月,托马斯·库克组织了团体火车旅游,这次活动的根本目的是( )。 A.参加技工协会活动 B.参加禁酒大会 C.消遣 D.度假 14、( )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最主要的旅行形式。 A.帝王巡游 B.士人漫游 C.宗教旅行 D.商务旅行 15、IATA 是( )的简称。 A.世界旅游组织 B.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 C.国际航空运输协会 D.国际旅馆协会 16、( )具有运载能力大,票价低廉,在乘客心目中安全性强的特点。 A.汽车 B.飞机 C.火车 D.轮船 17、麦金托什提出的四种旅游动机没有包括( )。 A.身体方面的动机 B.文化方面的动机 C.人际方面的动机 D.购物动机 18、旅游者就是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异国他乡访问超过24小时的人,但不包括() A.经商贸易的人B.就业移民的人C.短期进修的人D.探亲访友的人 19、任何旅游地都会经历由盛至衰的演变过程,旅游专用概念称其为旅游地的()

数据库概论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

、选择题( 20 分) 1、数据库(DB )、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三者之间的关 系是__ A___ 。 A. DBS 包括 DB 和 DBMS B .DBMS 包括 DB 和 DBS C.DB 包括 DBS 和 DBMS D .DBS 就是 DB ,也就是 DBMS 2、关系数据模型 ___D ___ 。 A ?只能表示实体之间的1:1联系 B ?只能表示实体之间的1:n联系 C .只能表示实体之间的 m:n联系 D?可以表示实体间的上述三种联系 3、在数据库中,下列说法 __A___是不正确的。 A 数据库避免了一切数据的重复 B 若系统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则系统可确保更新时的一致性 C 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共享 D 数据库减少了数据冗余 4、在数据库中,产生数据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是__C___。 A .数据存储量太大 B .没有严格保护数据 C .未对数据进行完整性控制 D .数据冗余 5、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中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__D__。 A ?外模式B.内模式C.存储模式D.模式 6、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的划分,有利于保持数据库的___A___. A ?数据库独立性 B.数据安全性 C ?结构规范化D.操作可行性 7、设关系R和S都是二元关系,那么与元组表达式: {t | ($u) ( $v) (R(u) S(v) u[d]=v[1] t[?=v[1] t[2]=v[2])} 等价的关系代数表达式是_________ 。 A ? p3, 4 (R ¥ S) B ? p2, 3 (R ¥ S) 1=1 C ? p3, 4 ( R ¥ S) D ? p3, 4 ( s 仁1 (R 'S)) 1=1 8、关系模式中各级模式之间的关系为______ A? ____ 。 A. 3NF 12NF 11NF B. 3NF 1NF 52NF C. 1NF 2NF 13NF D. 2NF 1NF 3NF 9、数据库中的封锁机制是 ___C___的主要方法。 A. 完整性 B. 安全性 C. 并发控制 D. 恢复 10、在数据库设计中,用 E-R 图来描述信息结构但不涉及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它是 数据库设计的 ___B___阶段。 A. 需求分析 B. 概念设计 C. 逻辑设计 D. 物理设计

铁道概论试题及答案(重要)

课题一绪论(5%)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1.运输业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的位移,单位是“人.km”、“t.km”,为了统计的方便,一般应采用换算吨公里。 2.铁路运输业除了具备一般运输业的特点外,还具有“高、大、半”的特点。 3.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物质生产的三要素。 4.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是铁路运输发挥骨干作用。 5.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是公路运输发挥基础作用。 6.1825 年世界第一条铁路在英国诞生。 7.1881 年中国人自己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叫唐胥铁路。 8.我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在京张铁路建设中巧妙采用人字型展线方案。9.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叫成渝铁路。 10.我国铁路实行铁道部--铁路局-- 站段三级管理。 11.铁路站段是按车机工电辆进行专业设置,是直接进行最基本的运输产生活动的生产单位。 12.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km。 14. 现代交通运输业主要包括铁路. 公路. 水路. 航空及管道运输。 15. 通用性最强的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运输成本最高的是航空运输。 16.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是1825年在英国(国家)修建的斯托克顿至达林顿铁路. 17. 中国第一条铁路是1876年在上海修建的吴淞铁路. 18、从我国国情出发铁路应是我国主要运输方式。 19、三个城际客运系统: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客运系统,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 20、运输生产的产品不是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和性质,而只是改变其在空间的位置,计算单位是人·km 或t·km。 二、判断题(在正确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运输业对它的劳动对象只提供服务,不能自由支配。(√) 2.运输是进行物质产品生产的必要条件。(√) 3.运输业的产品可以储存、调拔和积累。(×) 4.中国第一条铁路是英国人于1876年在上海修建的吴淞铁路。(√) 5.运输业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 6.铁路线路、铁路站场、机车车辆等固定和移动设备属于劳动资料。(√) 7.铁路工人、机车车辆、铁路线路是铁路运输生产的三要素。(×) 三、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铁路运输业的特点有那些? 2.现代交通运输业的种类有那些? 3.什么是铁路运输产品?叙述运输产品的特殊性? 4.简述运输业的作用。 5.谈谈你对中国和谐铁路建设的理解。 综合题: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基本的运输方式,思考其协调发展问题. 我国铁路的发展情况. 课题二铁路线路(20%)

旅游学概论试题AB试卷及答案

卷号:3246 座位号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考试 《旅游学概论》试题 A卷 2013年5月 一、名词解释:(5×4=20分)

1、旅游: 2、旅行社: 3、旅游资源: 4、旅游市场: 5、旅游业: 二、填空题(1×30=30分) 1、旅游概论是以( )作为特定的研究领域,以( )过程中特有的矛盾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 2、旅游在本质上是以获得人身的 ( )、精神上的( )和特定需求( )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生活经历。 3、近代旅游创始人托马斯·库克于( )年举办世界上第一次团体包价旅游;于( )年开办旅游代理业务;于

( )年正式成立托马斯·库克父子旅游公司。 4、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旅游业已经发展 到( )旅游、( ) 旅游和 ( )旅游三者共同发展阶段。 5、构成旅游活动的基本要求是( ) 、( )、 得分评卷人 分校(工作站) ( )。

6、旅游者必须具备许多条件,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条件可归纳为( )和( )。 7、人们对旅游的各种意义所取得的共识,是因为他们大都反映 了旅游活动的异地性、( ) 性和( )性。 8、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作为旅游者进行实地观察的 对象,共同特点是( )性、( ) 性、( )性。 9、旅游产品的特性是连续性、( )性、( )性、( )性。 10、从客观上划分,根据国际旅游者产生的地理区域划分,可把世界划分为七大旅游市场( )、( )、( )、( )、( )、( )、( ) 。 三、单项选择请选出最恰当的一项(10×1'=10分) 1、旅游活动的媒介是()。 A、旅游资源 B、旅游交通 C、旅游宣传 D、旅游业 2、春秋时代,孔子带领几十个弟子周游列国,这属于中国古代旅游形式中的() A、帝王巡游 B、政治旅行 C、士人漫游 D、学术考查 3、1927年中国当代最早的旅游组织中国旅行社,其创始人是() A、陈光甫 B、黄光培 C、柳亚子 D、章士钊

教育概论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教育学是以人类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教育学是以教育中最一般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研究教育中一般性问题的科学。 3、《学记》是中国教育史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专著。 4、教育学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是从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开始的。是以夸美纽斯、1632年他所著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 5、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原理》,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 6、《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最集中、最系统地表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 7、杨贤江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是我国最先系统地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8、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著的《教育学》被称为传统教育的代表。 9、布鲁纳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学科结构”、最有价值的提出“发现法”。10、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途径、教育环境11、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提出“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无意识的模仿。12、个体本位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顺应个体的自然发展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个性,即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代表人物卢梭、裴斯塔洛齐、福禄培尔等人。13、社会本位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个体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以维系社会的稳定和延续,代表人物涂尔干、那托普、凯兴斯泰纳等人。14、教育方针规定了教育发展与努力的方向,而教育目的是提出教育的质量要求。15、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选择教育内容与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根据。 16、教育目的具有定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激励功能。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立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1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19、教育制度的构成有:教育体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生存和运行的整套规则20、目前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具体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四个阶段。21、学校教育制度构成了教育制度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代表。22、我国现代学制如于清末。1902-1903年间清政府先后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正式确立了我国的现代学制。23、中国现代第一个学制是1903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24、课程计划也称为教学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办学的基本纲领和主要依据,是编制课程标准和编写教科书的依据,也是督导、评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25、课程标准要体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6、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有:教学、课外活动、团队、班级活动、社会实践等。其中,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27、课外活动的教育学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现代儿童发展观和小学教育基本目标。28、国际社会第一个肯定儿童权利的法律文件是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第44届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29、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生存的权利、安全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人身自由的权利 二、名词解释 1、教育: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和人的体质的一切活动。 2、学校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者的积极主导和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下,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全面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过程。 3、教育目的:指根据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的需要提出的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定,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 4、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5、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教育体系,以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行而确立的各种规范或规定。 6、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反映着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部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7、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8、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9、教育途径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完成规定的教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渠道,是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教育组织形式。10、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11、课外活动,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的意愿,在课堂教学之外利用课余时间为其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以期使学生得到主动、生活活泼的发展。12、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其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两个重要的方面。1、学习教育原理的意义(1)可以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指导教育实践。(2)可以为学 习其他教育学科打好理论基础。(3)可以帮助师范生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2、教育的 特点(教育本质)(1)专门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特点(2)教育对人的影响具有全面性 与系统性(3)教育活动的双边性及其相互制约性(4)教育作用的发挥是自觉性和强 制性的结合(5)教育效果的现实性和未来性的统一3、现代社会的教育特点(1)现代 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紧密(2)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3)教育形式、手段的多 样化(4)教育内容的综合化(5)终身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6)努力实现教育的 现代化4、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作用(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 模、速度和结构(2)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3)社会生产力发 展水平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发展。5、现代教育的本体 功能(1)培养人是教育的基本职能(2)教育的传递功能。教育的传递性是教育的基 本属性(3)教育的筛选功能6、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1)是劳动力和各种人员再生产 的重要手段(2)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3)可以直接生产科学技术(4)具有 经济效益7、“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内涵A、关注每一位学生(生动活泼的、 发展的、有尊严的人)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 之者莫如乐之者”)C、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8、 学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9、教 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有明确目的地影响人发展的活动过程,对人的 发展方向起着制约作用。(2)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增强对人影 响的效益性。(3)教育是由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 不走和少走弯路。10、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的相互关系(1)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 基础(2)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3)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决定性条件(4) 实践活动是人发展的基本途径(5)教育则是人发展的有效手段。11、我国的教育方针 的内容: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 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2、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 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3、我国教育目的的精 神实质(1)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培养社会主 义建设者)(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3)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人的素质的内在提高以及全 民素质的全面提升。(4)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脑力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劳动者) 14、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1)教育目的的性质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直接决 定的(2)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3)教育目的的确立要符合受教育 者身心发展的需要1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1)人的发展与 社会生产的发展相一致(2)人的片面发展是由旧的分工造成的(3)人的发展是大工 业生产的必然要求(4)资本主义制度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矛盾(5)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共产主义制度使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的理想得以实现(6)教育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16、小学德育的内容: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公民道德和政治品质的教育、世 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17、思考:有人说,“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 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你是怎么看待的?:各育之间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 体育是各育实施的物质前提,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智育是各育实施的认识基础和 智力支持;德育则是各育实施的方向和动力源泉;美育协调各育的发展;劳动技术教 育是各育的实践基础。18、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1)延长义务教育年限(2)普 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逐渐融合(3)高等教育层次化、多样化19、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 系(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3)分科与综合的关系(4) 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关系20、课程的实施(1)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学生全面发 展的基础。义务教育是普及、强迫性的。任何部门和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擅自取消国家 课程计划之内的课程。(2)面向全体学生小学教育的根本在于为每一个学生打好基础, 尽可能尊重学生差异、满足每一个儿童独特的发展需求。(3)保证不同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运用恰当的课程评价方式, 培植孩子的学习信心。21、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基础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 能、技巧,这是教学的基本任务(2)培养各种基本能力(3)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22、教学的本质(1)教学认识是学生的认识,这是教学认识最具决定性的特 征。(2)教学认识是间接的认识(3)教学认识是有领导的认识(4)教学认识是教育 性的认识23、课外活动的特点A.组织上的自愿性 B.内容上的灵活性和广泛性C.形 式上的多样性D.活动上的自主性24、未来教师专业素养(1)未来教师应该具有与时 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21世纪的基础教 育应把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指个体独特性与社会规范性的有机统一)的 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所必需的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意义和能力的初步形 成作为最重要的任务。新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虽有不足和幼稚,但却是具有旺盛的生 命力、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主动参 与教育活动的人;把他们看作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学生是个性差异性、独 一无二的个体。(2)未来教师的专业素养在知识结构上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 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3)教师要胜任就需要新的能 力 A、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2)、管理能力(3)、教育研究能力具有教育智 慧,是未来教师专业素养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25、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内涵:(1)新 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2)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和谐融 洽、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关系。(3)新型师生关系应当是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关系。 26、如何促成一种平等、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1)、创建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 的师生伦理关系A、树立教育民主思想;B、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C、加 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2)、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师生情感关系A、 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孩子是神圣”)B、 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C、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

铁道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铁道概论试题一 一填空题: 1、现代化运输的方式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 道运输)五种。 2、目前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为(7)万多公里,到2020 年将达到(10 ) 万公里,电气化率达到(50%)。 3、铁路线路是由(路基、桥隧建筑物、轨道)三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 工程结构。 4、我国铁路共划分为(Ⅰ、Ⅱ、Ⅲ)三个等级。 5、内燃机车按传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电传动)内燃机车和(液力传动) 液力传动内燃机车两种类型。 6、目前我国钢轨的标准长度有(12.5 米)和(25 米)两种。 7、组成铁路线路的两个基本环节是(区间)和(分界点)。 8、机车按牵引动力的不同可分为(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和(电力机 车)。 9、铁路信号设备是(铁路信号)、(联锁设备)和(闭塞设备)的总称。 10、路基常见的两种基本形式是(路堤)和(路堑)。 11、车站按技术作业的不同可分为(中间站)、(区段站)和(编组站)。 按业务性质可分为(客运站)、(货运站)和(客货运站)。 12、机车信号、(自动停车装置)和(列车无线调度电话)成了机车上不 可缺少的“三大件”。 13、电气化铁道按接触网供给机车的电流不同,可分为(直流制)和(交 流制)两种。

14、铁路基本限界分为(机车车辆限界)和(建筑接近限界)两种。 15、机车固定担当运输任务的(周转区段),叫机车交路。我国铁路的机 车交路主要有(肩回运转制)和(循环运转制)两种。 16、驼峰由(推送部分)、(溜放部分)和(峰顶平台)组成。 17、动车组按动力配置可分为(动力集中式)和(动力分散式) 18、铁路运输工作包括(客运工作)、(货运工作)和(行车组织工作)三 部分。 19、编组站的核心设备是(调车设备) 20、重载列车按运输方式分为(整列式重载列车)、(组合式重载列车)、 (单元式重载列车)三种类型。 二、选择题 1、固定信号机一般均应设置在列车运行方向的(左侧或正上方)。 2、铁路线路曲线半径越小,列车所受阻力(越大) 3、警冲标设在两会合线路线间距(4m)的中间。 4、闭塞设备是用来保证列车在(区间内)运行的安全 5、硬座车的基本型号是(区间内) 6、软座车的基本型号是(RZ )。 7、目前我国铁路的标准轨距为(1435mm)。 8、车钩钩锁被提起,钩舌只要受到拉力就可以向外转开的位置是(开锁) 位置。 9、道岔号数越小,允许列车通过它的速度(越小)。 10、轨距是钢轨轨头顶面下(16mm)范围内两钢轨作用边之间的最小距 离。

旅游学概论试题--专升本

旅游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旅游业中,人们对______的需求于根本性需求。() A.交通运输产品 B.景点产品 C.饭店产品 D.导游服务 2.在旅游研究中,现代旅游是指二战结束后,特别是______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3.具体负责我国五星级饭店的评定与复核工作的是() A.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 B.地(市)级优秀旅游城市的旅游局 C.县级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局 D.国家旅游局 4.在国际旅游研究中,一个国家的国际旅游收入统计数字中,一般不包括() A.旅游购物收入 B.国际间交通客运收入 C.饭店住宿收入 D.景区门票收入 5.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是() A.身体条件 B.闲暇时间 C.家庭负担状况 D.旅游动机 6.旅游资源的理论核心是() A.吸引力因素 B.垄断性 C.可创新性 D.永恒性 7.第一次提出包价旅游概念的是() A.托马斯·库克 B.英国的“劳动者旅行协会” C.英国的地平线假日旅游公司 D.美国的运通旅游公司 8.对于低收入的贫困家庭,有些国家采取通过由国家、地方政府、工作单位、工会或户主所属的其他组织团体提供资助或补助的办法,帮助他们实现外出旅游。这便是所谓的( ) A.大众旅游 B.社会旅游 C.奖励旅游 D.包价旅游

9.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在规模上占支配地位的是() A.公务旅行 B.宗教旅行 C.科学考察旅行 D.贸易经商旅行 10.在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判定一个人在国内开展的外出旅行是否应纳入国内旅游统计之中,所使用的主要标准是() A.外出旅行的距离 B.旅游购物的数额 C.是否在外逗留过夜 D.外出旅行的目的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就全世界远程国际旅游而言,其主要客流发生于欧洲、美洲以及______三者之间。 2.影响人们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主要有旅行目的、运输价格、旅行距离以及______。 3.旅游业在我国的出现可以追溯到______的设立。 4.我国国际旅行社的经营范围包括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和______。 5.1937年国际联盟界定外国旅游者就是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至少______小时的人。 6.收入乘数表示的是单位旅游消费同其所带来的接待国______变化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7.可随意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______以及______之后所余下的收入部分。 8.自然旅游资源是指以______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资源。 9.旅游市场划分就是将全部旅游市场依据______的某种或某些特点划分为不同的细分市场。 10.我国公民目前的自费出国旅游是从最初的______逐渐发展演变而来。 11.根据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牵涉任何______的活动。 12.托马斯·库克首次出于商业性目的组织的团体消遣旅游活动是在______年。 13.饭店合作集团中出现最早的一种类型是______。 14.在与旅游事务有关的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中,规模最大的是______。 15.一项旅游资源的价值大小取决于______及其______两个方面的结合情况。 16.旅游业就是以______为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17.原始社会前期,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______,主观上亦无外出旅行的______。 18.在我国的国内旅游统计中,对国内游客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类。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潜在的旅游资源

数学教育概论期末题[1]

数学教育概论复习题 一、1、克莱因对数学教育改革有哪些建议? 答:(1)数学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数学观点,只有观点高了,事物才能显得明了而简单。(2)教育应该是发生性的,所以空间的直观,数学上的应用,函数的概念是非常必要的。 (3)应该用综合起来的一般概念和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不要去深钻那种特殊的解法。 (4)应该把算数、代数和几何学方面的内容,用几何的形式以函数为中心观念综合起来。 2、数学家和心理学家对数学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数学家对数学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上,心理学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研究方法指导上。 3、国际上数学教育研究热点的演变? 答:1960、1970年代以研究教育体制、课程、教学经验或大规模的课程实验为主,使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定量的比较研究较多。到了1970年代后期,对个别或少数学生的小型的定性的研究明显增加,这种研究在1980和1990年代更加盛行。1980年代后,受皮亚杰和V ygotsky 等心理学家的影响,解释学生理解的理论及相应的思想学派变得兴旺起来。 二、4、数学发展史划分为哪四个高峰期? 答:(1)以《几何原本》为代表的古希腊的公理化数学(公元前700——300) (2)以牛顿发明微积分为代表的无穷小算法数学(17——18世纪) (3)以希尔伯特为代表的现代公理化数学(19——20世纪中叶) (4)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数学(20世纪中叶——今天) 5、20世纪数学观有什么变化? 答:(1)公理化方法、形式演绎仍然是数学的特征之一,但是数学不等于形式。数学正在走出形式主义的光环。 (2)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数学注重应用。 (3)数学不等于逻辑要做“好”的数学。 6、你如何认识数学的文化本质? 答:(1)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火车头。 (2)数学打上了人类各个文化发展阶段的烙印。 (3)数学应从社会文化中汲取营养。 (4)数学思维方式对人类文化的独特贡献。 (5)数学成为描述自然和社会的语言。 7、简述我国数学教学理念的发展? 答:(1)由关心教师的“教”转向也关注学生的“学”。 (2)从“双基”与“三大能力”观点的形成,发展到更宽广的能力观和素质观。 (3)从听课、阅读、演题,到提倡实验、讨论、探索的学习方式。 (4)从看重教学的抽象和严谨,到关注数学文化、数学探究和数学应用。 三、8、佛赖登塔尔的生平及数学教育方面的主要代表作? 答:佛赖登塔尔是世界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他曾经是荷兰皇家科学院得院士和教育教学研究所所长,专长为李群和拓扑学。主要代表作《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除草与播种》、《数学教育再探》其中《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是一个总体的叙述,另外两本是更加具体的分析。 9、波利亚的生平及数学教育方面的主要代表作? 答:波利亚是法国科学院、美国科学院和匈牙利科学院的院士,1887年出生在匈牙利,青

专升本旅游学概论试卷

旅游学概论 一、填空题(每空 分,共 分): 、 旅游活动三大因素中,最活跃的是 ,居于主体地位。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旅行的种类主要包括 、官吏宦游、经商旅行、 、 、宗教云游、 。 、被誉为“商业饭店之父”的 ,在美国 建造了世界第一座商业饭店。 、形成旅游季节性的原因可分为 、 以及 。 、联合国 ? 年在 召开的“国际旅游会议”,提出对所有类型旅行者使用 的概念。 、一般认为,早在 年就在地中海和爱琴海上进行通商贸易的腓尼基人是世界上最早的旅行者。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 所提出的游客心理模式,游客可根据个性心理特征分为单一中心型和 等两大类型。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其途径为先发展 ?再发展 ,最后发展 。 、世界旅游组织的总部位于 。

、根据大部分学者公认的观点, 是旅游资源的核心。 ?、 ?? 年 ?月 正式颁布了《旅行社管理条例》。 、根据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旅游资源被分为 大主类,包括地文景观、 、生物景观、 、遗迹遗址、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 。 ?、旅游业五大部门包括住宿接待部门、旅游业务组织部门、 、 、和 。 ?、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饭店 于 年开始正式营业。 、我国西安兵马俑、长城、布达拉宫等历史古迹,应凭借其垄断性的资源特征,采用 的市场策略占领目标市场。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分,共 ?分):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观光”一词最早出现在 。 ?? 《水经注》和《左传》 ? 《徐霞客游记》和《春秋》 ? 《易经》和《左传》 ? 《大学》和《春秋》 、世界最早的旅行支票是由 创办的。 ?? 美国花期银行 ? 托马斯 库克父子旅行社 ? 美国运通公司 ? 比利时铁路卧车公司 、根据我国对于国际旅游者的定义 中所列举的游客类型可被统计为国际旅游者。 ??来大陆探亲的台湾同胞、留学生、从事贸易活动的华侨 ?从事贸易活动的外国人、探亲的华侨、休闲的港澳同胞 ?直接过境的外国人、探亲的华侨、商务考察的台胞 ?从事贸易活动的台湾同胞、驻华领事馆外国官员的家属、休养的华侨

《教育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学概论》复习题一 一、判断题 1、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 2、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3、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学校教育。() 4、《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5、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资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7、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观点。() 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9、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11、绝对的自由会导致自由的终结,不加限制的自由是自由的敌人,这一命题同样适用于教育活动。() 12、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 1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14、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个人”。() 15、是否把提升个人做人的价值与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16、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料表明: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有显著的相关。() 17、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18、《教育法》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19、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复杂,极艰难的工作,有其特殊的理论、方法和规律。() 20、教师义务是指法律对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一定行为的约束。() 21、有些学科我们没有正当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作为必修课程来开设,而另外一些学科我们有正当的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只是作为选修课来开设。导致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弄清区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内在依据。() 22、选修课开设得越多越好。() 23、所谓选修课,是一种对必修课起辅助作用的补充性课程。() 24、杜威所倡导的活动课程主要的意图在于,试图在儿童的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所代表的人类种族经验或逻辑经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解决儿童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之间明显的脱节问题。() 25、学科课程是以知识(或文化)为本位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学习经验为本位的课程。() 26、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 27、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28、根据当前社会的需要,教学过程中应当更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29、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它包括了主要的和辅助的行为方式。() 30、通俗地讲,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加学生的学的活动。() 31、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是教师的帮助与教育。() 32、一般说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按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旅游学概论试题库.

旅游学概论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旅游活动的媒介是( A.旅游资源 B.旅游交通C。旅游宣传D.旅游业 2.现代旅游不是纯粹的游山玩水,而被用来作为教育、贸易、文化交流等活动的形式和手 段,这表明了现代旅游的( A.综合性 B.普及性 C.群众性 D.社会性 3.春秋时代,孔子带领几十个随从弟子周游列国,这属于中国古代旅行形式中的( A.帝王巡游 B.政治游说 C.学术考察 D.士人漫游 4.1927年中国出现最早的旅游组织中国旅行社,其创始人是( A.陈光甫

B.黄炎培 C.柳亚子 D.章土钊 5.采取由政府机关、工作单位、工会和社会团体提供资助的办法,组织员工外出旅游度假, 这便是所谓的( A.社会旅游 B.公费旅游 C.大众旅游 D.奖励旅游 6.旅游者就是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异国他乡访问超过24小时的人,但不包括( A.经商贸易的人 B.就业移民的人 C.短期进修的人 D.探亲访友的人 7.思想上谨小慎微,行动上表现为喜安逸、好轻松,喜欢在熟悉氛围中活动的旅游者属于 旅客心理类型中的( A.自我中心型

B.近自我中心型 C.多中心型 D.近多中心型 8.出游次数较频繁,对旅游价格不太敏感,要求服务水平较高的是( A.消遣型旅游者 B.差旅型旅游者 C.家庭事务型旅游者 D.自由组合型旅游者 9.旅游资源的理论核心是( A.吸引力因素 B.多样性因素 C.变化性因素 D.季节性因素 10.任何旅游地都会经历由盛至衰的演变过程,旅游专用概念称其为旅游地的( A.生命周期 B.发展周期 C.历史周期 D.循环周期

11.就某项具体的旅游资源而言,它可能对某些旅游者吸引力很强,而对另外一些旅游 者无多大吸引力,甚至根本没有吸引力,这体现了旅游资源吸引力的( A.定量性 B.定向性 C.自然性 D.变化性 12.在我国涉外饭店的星级评定工作中,三星级饭店的评定是由( A.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旅游局评定 B.国家旅游局星级评定机构评定 C.省市旅游局或国家旅游局评定均可 D.由省市旅游局初评后,报国家旅游局确认 13.旅游产品实质上是一种综合性的群体产品,其核心内容是( A.景点 B.食宿 C.交通 D.服务 14.旅游业从其产业性质角度看属于(产业 A.经济性质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试题 一、你认为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210 二、教口语的方法很多,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选择方法的依据是什么?P196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方法上应遵循口语课的教学原则: 1、交际性原则 (一)学习内容中的交际:口语教学要重视说话双方能互相交际的内容和意义,因而对于学习内容的选择有着其独特的要求。 (二)课堂活动中的交际:口语课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没有互动就不能称之为口语教学。 (三)以学生为中心: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注意创设口语交际的特定情境,在特定环境中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和学习动力。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 注意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话题,绝大多数学生都可参与的话题,便于双向互动的话题 2、个人化原则 在口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谈熟悉的事情、讲自己的故事。 3、精讲多练原则 (一)精讲 其一,立足于与情景相结合的功能,讲清一定的情景下的一定的交际功能,以及完成一定功能的语法项目,以功能统语法。 其二,口语用法。注意多讲一些口语的表达特点,尽量在课堂上再现社会口语的特色和情景,增强真实感,使课堂教学和社会交际接轨。 (二)多练 第一,多样化的练习方式。 第二,强化教学重点的练习。 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一)通过教授语言讲解文化 (二)通过相关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三、举例说明分析教学对象的重要性。P85 P86 分析教学对象能够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教学对象的分析指引着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设定。 教学对象的特征主要从自然特征、学习目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时限四个方面分析。 1、自然特征包括学习者的国别、年龄、文化程度、第一语言及文化背景等等。这些自然特征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有决定的作用。自然特征关系到教学原则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例如:孩子与成年人的第二语言学习在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有所不同;文化程度高低不同的人,也有着不同的教学策略;国别不同、第一语言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教学原则和方法也是不同的,如教韩国、日本学生的中文和教欧美学生的中文就很不相同。 2、学习目的大体上可以分为受教育目的、职业工具目的、职业目的、学术目的和临时目的等五种。不同的学习目的决定了第二语言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不同。 3、学习起点一般是根据学习者的目的语水平而定。不同学习起点的学生,对学习汉语的认识、兴趣、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都有差异,直接影响了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