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秦观词之婉美

试论秦观词之婉美

试论秦观词之婉美
试论秦观词之婉美

 2000年1期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Jan.,2000 第29卷 第1期 Journal of S ocial Science of Hunan N ormal University V ol.29 N o.1 

试论秦观词之婉美

范晓燕Ξ

(深圳市委党校文史系,广东深圳518021)

摘 要:北宋词坛,秦观词如幽花媚春,自成馨逸,张炎《词源》概括其词的特征为“婉

美”。秦观词无论是深隐细微的幽婉,还是轻柔低徊的哀婉,或是淡雅蕴藉的含婉,从抒情个

性、审美意象和表现方式三者融汇,均呈现出特有的婉美———他词的本质色调。秦观词虽婉美,

然气格骨力失之柔弱。(一)内容薄弱所致。(二)性情柔弱所致。(三)时风婉弱所致。秦观词

为当行本色,其词在婉美的同时带有纤柔的弱质,这正是他优长与缺憾并存处。

关键词:秦观;婉美;格力柔弱;自出清新

中图分类号:I2062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529(2000)0120113206

On the Prettiness of Q in G uanπs Ci Poetry

FAN X iao2yan

(Literature and History Department,Shenzhen Party School,Shenzhen,Guangdong518021,China) Abstract:In the Ci poetry circle of the N orthern S ong Dynasty,Qin G uanπs Ci poetry was well2 known for its elegance and subtleness.It was characterized as prettiness by Zhang Y an in“An Inquiry in2 to Ci P oetry”.In his poems,Qin G uan expressed his delicate feelings and tender thoughts in a graceful and restrained way.Prettiness as the essential tone of his poems was reflected in his em otional con2 veyance,aesthetic imag os and expressive manners.It was but accom panied with mildness of style due to the poems’insu fficient content,the poetπs frail disposition and the s ocietyπs gentle custom.The exquisite and delicate tone make Qin G uanπs poems excellent but a bit regrettable im perfect.

K ey w ords:Qin G uan;prettiness;mildness of style;unique creativity

北宋,婉约词占据词坛,在一片低徊柔媚的吟唱中,苏轼迸发出充溢阳刚盛气的豪放之声,顿然如劈空惊雷,新天下耳目,一时追随者纷纷。但秦观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曾步武其后,而是如幽花媚春,自成馨逸。张炎《词源》将秦观词的特征概括为“婉美”,历代词学家也多从婉美的角度对《淮海词》予以高度评价,或曰:“措词婉妙”(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或曰:“和婉醇正”(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或曰:“清丽婉约”(夏敬观《淮海词跋》)。所谓“婉美”,即一种和婉柔美。秦观词无论是深隐细微的幽婉,愁思低徊的哀婉,纤巧轻灵的柔婉,还是淡雅秀洁的清婉,委曲蕴藉的含婉,韵律和美的谐婉,都一一呈现出婉美的特征。

(一)从抒情个性看

在北宋词人中,秦观以独具善感的词心著称。冯煦《篙庵论词》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从文学本质上讲,“缀文者情动而词发”(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词是心灵的负载体,是性情的物化,“词心”,不外乎是主体对客体的心灵观照,是主体用真性情去体验和反映客体。秦少游以心写词,以词写心,表露的不是词人的才华,而是词人的心,即来自他内心深处的那一层莫可名状的幽微颤动。他的词不论是写相思恋情,或是寄

311

Ξ收稿日期:1999209220

作者简介:范晓燕(19552),女,湖南长沙人,深圳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唐宋文学研究。

慨身世,摇荡出来的都是细腻而锐敏的柔婉感受,即在客观外物感发下产生的一种不能自已的深层的情感和心态。试看他的《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

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一个春天的早上,轻寒弥漫。楼头,天色阴沉得像萧索的深秋。室内,画屏的淡烟流水静寂地展开一片迷远的清幽。独自枯坐里,窗外:落花片片纷飞,那轻柔飘忽就像初醒的残梦;细雨丝丝飘洒,恰是梦后牵扯起的一怀闲愁。只得将珠帘垂下,任小银钩把这一缕春梦愁思摇荡向窗外、楼外……。整个词蓦然而来,悠然而去,外在细微的景物与内在幽渺的情感融合一起,构成柔婉美妙的意境,于依稀低徊的氛围中溢散出一种幽雅情致。细加寻味,它既没有寓意深刻的寄托,也没有前尘旧踪的追忆,只有春晓,主人公独处一隅所生发出的轻轻的、淡淡的闲愁。那是一种捉摸不定、难以言状的心绪,是一缕时隐时现、似断似续的情思,是心头剪不断、理还乱的另一般滋味,即一种极为纤细、敏感的心灵感受———秦观的词心。试想,如果没有轻似梦幻的感受,没有纤如丝雨的心绪,能写出这样的词吗?非秦观的慧心灵性,他人不能为。这,就是秦观“幽微善感的词人之本质”[1],表现出他独特的抒情个性。读这样的词,似乎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只有用同样幽婉的心去“悟”,才得个中滋味。

在北宋词坛,秦观不像柳永大量创制长调慢词,在词的形式上拓展,也不像苏轼首开雄放豪逸之风,在词的风格上拓新,而是以他善于感发的资质,在艺术心灵上进行“垂直式的深入开掘”[2],展示出一片幽窈丰美。他的词是对自身情绪的独特体验,也是对人类普遍情感最细微、最深隐之区的掘进和体验,“其柔婉精微的特质却也恰好足以唤起人心中某一种幽约深婉的情意”。[1]可以说,感受秦观的“词心”,就是感受一种极富个性的幽微深细的婉美情愫。

(二)从审美意象看

现代西方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外在物质世界与内在精神世界虽是异质,却能“同构”。一片秋叶给人以悲哀,是因为秋叶枯萎卷缩的“力的式样”与人悲哀时的心理结构达到一致。人的感情本质上就是一种力的表现形态,如悲哀的感情,在舞蹈中常

用缓慢的曲线形的动作表现出来,就是那些不具意识的事物———一块陡峭的岩石,一棵垂柳,落日的余晖,墙上的裂缝,飘零的落叶,一汪清泉等,也都“具有同样的表现性”[3]。就是说,客观外在某一类景物与人的某一类主观情绪和心理动势之间,往往存在一种暗相对应的内在联系。如堕泥的飞花与岁月消逝的怅恨,朦胧的淡烟与心境黯淡的迷茫,绵延的芳草与愁绪的萦绕不绝,它们之间都有着相互呼应的形态、结构,一种心与物的对应。

秦观幽微哀惋的恒常心理背景,形成一定的情感模式。在此作用下,他常常有选择地从与自己内心相谐的客观景物中寻求情感的呼应,诸如落花流水、淡烟斜日、垂杨芳草一类外在景物,恰与秦观内在的情绪感受相对应、相一致,故每每得到他的偏爱而加以摄取,通过丰富的想象重新改造、组合,熔铸成他词中具有表现性的审美意象。如:

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点绛唇》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满庭芳》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

《满庭芳》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残雨笼晴。《八六子》

这些春花、秋水,暮云、寒鸦,败叶、残雨,在词人笔下不再是纯粹的客观景物,而是已融涵了主体的审美体验,即词人在审美观照中所产生的对客体的体认和情感反映。在这种审美体验中,词人以一种孤寂、悲哀的心境感受生命之轻之重,或失落的惆怅,或无定的凄迷,或叹逝的悲凉,或别离的哀伤,外在与内在两相契合、两相映发,景与情会,意与境浑,是这般低徊迷离、轻柔幽微。凡此种种,翻开《淮海词》俯拾即是,其中尤以落花、流水、斜阳、暮色的意象为多。写落花:“流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云,冉冉来还去”(《蝶恋花》);写斜阳:“凭栏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满庭芳》);写流水:“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望海潮》);写暮色:“伤情处,高楼望断,灯火已黄昏”(《满庭芳》)。这一径缤纷的落红,一脉斜照的夕阳,一江迷远的烟水,一城昏笼的暮色,皆从词人纷乱、黯淡、渺茫、低哀的心境中营造出来,是心物对应中的交感和交融,是词人“在聚精会神的观照中,我的情趣与物的情趣的往复回流”,[4]由此组成了秦观词的审美意象群,使他的词着上了一层“夕阳飞花般幽美哀婉的色调”[5]。

411

(三)从表现方式看

秦观抒情幽婉的本质特点,决定了他对表达方式的选择重在清淡含婉,即用轻灵蕴藉之笔抒写柔细幽微的情思。因此,秦观作词与他幽微“词心”的传达相应,少刻肌入骨之语,不着力、不使气,笔墨细腻尤为淡雅,常于轻灵柔缓中漾出一种如“初日芙蓉,晓风杨柳”(况周颐《蕙风词语》)的自然和婉的风韵。缪钺《诗词散论?论词》指出:词中所用,尤必取其轻灵细巧者。言天象则微雨淡云,疏星淡月;言地理则远峰曲岸,烟渚渔汀;言鸟兽则流莺凉蝉,双燕孤雁;言草木则残红飞絮,芳草垂杨;言居室则藻井画堂,雕栏绮窗;言器物则银缸金炉,玉钟翠屏;言衣饰则彩袖罗衣,瑶簪翠钿;言情绪则闲愁幽怀,俊赏芳思。翻开《淮海词》,比比皆是这种当行本色语,就上述《浣溪沙》来看,阁楼“小”巧,寒气“轻”微,烟云“淡”薄,画屏清“幽”,晓梦“轻”柔,愁绪纤“细”,所取皆轻灵细巧者,用轻淡的词语作轻柔的抒写,连一个感情色彩浓重的字眼也没有。秦观不只是词家本色,而且深得词家用语三昧,用俗语没有柳永的浅俗味,用雅语也不似周邦彦的华贵气,自是清丽淡雅、优美凝炼的语言表述,纯正,雅正。如: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望海潮》)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减字木兰花》)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踏莎行》)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忆王孙》)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樵门。

(《满庭芳》)

皆是清语、淡语、丽语、雅语,但丽而不艳,淡而不寡。或是形象生动,如:一个“乱”字,描绘出无处不在的春色一片姹紫嫣红的纷闹之状;或是情韵隽永,如:欲知千回百转的愁肠,试看金炉里的小篆香,那纤柔盘绕的心字在热烈芬芳的焚烧中寸寸断尽;或是画面悠远,如:轻淡的云絮浮游在山颠,映衬着连接天际的古道衰草,一“抹”一“粘”极锤炼又极自然,传秋色萧疏高远之神;或是意境幽婉,如:院门掩闭着一庭暗笼的暮色、雨润的梨花,还有帘后独坐的伊人,深深庭院幽寂、清寂;或是内蕴深厚,如:《踏莎行》二句,语句极浅而意蕴极深,有写实和暗喻双重内涵,其用意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其深层的暗喻义它绝非单纯的远谪荒蛮的自怨自悔,而是包含了“天意从来高难问”、“长恨此身非吾有”的人生慨叹,幽深的意蕴从极浅近的语句中委曲而出,千百年来让人们诠释不尽。由此可见,秦观词的清淡不是寡淡,而是一种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末有余韵的含婉的清淡,如冯煦所称赏的“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让人咀嚼无滓,久而知其味致。

周济云:“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笔。”(《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秦观一生失意贬逐,并非没有沉怨深恨,怨到极处,有时也用重笔作宣泄,如“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踏莎行》)其谪恨离恨之堆积之沉重尽可从“砌”成无重数见出。但这种浓重的宣泄在《淮海词》中绝少,他愁怀郁结,更多的却是难以直言,也不愿用重笔直言,只是将自己的情感含蕴于其中,以清淡之笔写沉挚之情。如《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写孑然一身远谪郴州,风雨除夕之夜,乡梦惊断,旅魂凄孤,末了淡淡二句收束:“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用透进一层的写法,哀叹贬地荒远,连唯一能带给人慰藉的亲友音信也无从得到,将不尽羁愁谪恨托之于传书鸿雁,欲言还止,极凄楚,也极无奈。而如此沉重的愁怀只从怨而不怒的一声叹息中流泄出来,浓寄于淡,重寄于轻,这恰是秦观擅长处。正因为秦观词倾心于轻柔婉曲的表达方式,所以他的词没有温庭筠《菩萨蛮》“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的浓艳色彩,也没有柳永《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痴绝分量。其幽约悱恻的情感从低徊要眇的笔调中曲折流出,不作急管繁弦,不着浓墨重彩,只如山涧流淌的一弯清泉轻缓地幽咽,自是一种和柔清婉的美。

秦观并非尽为婉约词,《淮海词》集中亦有几首览胜怀古之作,其《望海潮》起于“秦峰苍翠,耶溪潇洒,千岩万壑争流”,结于“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州”,不乏雄阔之境、豪逸之气,如同陶渊明虽然“浑身静穆”,却也有“金刚怒目式”。但作为婉约之宗,秦观的词从抒情个性、审美意象和表现方式三者融汇,均呈现出特有的“婉美”———他词的本质色调。

秦观词到后期仍未失其本质色调,只是由于内蕴了他贬谪生涯的沉痛和凄厉,词风有所变化。冯煦云:“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宋六十一

511

家词选例言》)的确,秦观词和晏几道词都来自一片“伤心”。晏几道是沉沦下僚,历阅华屋山丘的伤心,秦观则是怀才不遇、失意贬逐的伤心,前者在世态炎凉中被弃落,后者在朋党倾轧中被摧折,故秦观的伤心远比小晏凄哀。秦观少时丧父,家世清寒,早年科举不顺,接连落第,神宗元丰八年三十六岁始中进士。元祐年间,得苏轼等人荐举,在朝廷先后任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等职,常与馆阁名流诗词唱和,皇帝也曾有砚墨器币之赐,并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以“苏门四学士”著称于世。绍圣元年哲宗亲政,兴元祐党籍,苏轼首当其冲,秦观受牵连一同遭贬。先出为杭州通判,再以“增损《神宗实录》”罪改监处州酒税,后又被弹劾“谒告写佛书”远徙郴州,继而编管横州,最后移至雷州,所谓“岁七官五遣”(《淮海集》卷一《和渊明归去来辞》)。至徽宗即位,遇赦北归,行至藤州的途中,在光华寺醉酒猝死,年仅五十二岁。秦观怀才不适、一贬再贬的身世是一个悲剧,这一悲剧深深地渗入他后期词的创作中,从此,凄怆哀婉成为他情感的“结”,“伤心”成为他生命和创作的主旋律。秦观早年多写儿女柔情以即席应歌,韵调低徊婉丽,晚年贬逐南迁,词中顿增凄哀之音。如秦观词多言“愁”,早年写愁:“新愁知几许,欲似丝千缕”(《菩萨蛮》),“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沙》),是如丝如缕绵细的闲愁;晚年写愁:“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江城子》),“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却是如江如海深广的谪愁,那春尽花飞、风飘万点的衰残凄迷里,暗含了冤遭贬逐的凄伤和生命被摧残的哀痛。秦观后期词主要是寄慨身世、抒写谪怨,多愁极伤之语,更见其哀婉进而凄婉来。如他的代表作《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首词是秦观谪困郴州旅舍中所作。起首三句,一“迷”,一“失”,“无寻处”,迷失的不只是楼台津渡,更是曾有过的人生理想和出路。词人出自极度悲苦的心境,将实景与幻象两相融涵,构成一片凄迷黯淡的意象和氛围,传达出内心浓厚的失落感、破灭感。接下用“可堪”二字领起,作层迭式渲染:孤馆紧闭,春寒料峭,杜鹃泣啼,斜阳昏沉,极写眼前旅况谪境的孤零、清冷、凄哀和惨淡,营造出物我同一的凄楚境界。下片紧承而来,先将只身飘

零的离愁谪恨层层垒砌,达到“无重数”的极限,再从深重郁结的苦恨中迸出结尾的一声长叹:郴江啊,你源于郴山,本该围绕郴山转,为什么远远地流下潇湘去?它类似屈原的“天问”,只有遭受了人生极大忧患和苦难,郁积了太多的深悲沉恨,无处吐诉而又不得不吐的人,才会发出这样对自然山川终始的究诘,是无理之问,却是至情之辞,词人对人生痛苦的咀嚼尽涵入这一究诘中。此词为了表达难以直言的逐客之恨,运用了写实与喑喻合一的手法,情景相融,虚实相生,多层次、深意蕴地创造出凄迷幽怨的意境,借用王国维的评价: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此,则“变而凄厉矣”。(《人间词话》)秦观其他后期谪怨词如《千秋岁》(水边沙外)、《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等,其意蕴之含蓄、意象之低哀、意境之深幽均呈现其的本质特征,只是贬逐之后,心灵的重重摧伤发之于词,常语带沉痛,笔含凄怆,多着一层孤寂凄哀的色调,早期的哀徊柔婉转而为一种幽怨凄婉。然而,这仍然来自他内心深处的那一层敏细而幽微的颤动。一般来说,人生的转折往往带来创作词风的转变,但本质的东西总会或隐或现地表现出来,并一线贯穿始终。幽微哀婉,是秦观词的本质,也是他的真性情。仕途蹭蹬、屡遭贬逐的生涯使秦观对人生的孤独苦涩有着他人难以企及的沉痛感受,他无法挣脱个人心志所尚与昏浊现实不相切合而造成的悲剧,也无法排解因主、客观冲突所导致的主观意志遭受压抑而郁结的愁怨,而那近乎脆弱的纤细心性又使他的苦苦挣扎显得非常微弱,当无力的挣扎也竭尽时,就只剩下独自低哀地泣诉。秦观满纸伤心的后期词,仍然是从他的“词心”摇荡出来、酝酿出来的,只因为流落贬逐的遭际,多了一层历经磨难后对人生的深层体验和感悟,所以较之前期词,婉美的色调变得深沉、凝重了。

苏轼于“四学士”中最爱重秦观,亦称赏其词,“然犹以气格为病,故常戏云‘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刘梦得《避暑录话》卷下),对秦观词中近于柳永的婉柔风味不以为然。胡仔指出:“少游词虽婉美,然格力失之弱。”(《苕溪渔隐丛话》)可谓切中肯綮。人称秦观词为“女郎词”,一如称他的诗为“女郎诗”。秦观诗如《春日》:“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用轻淡的笔墨描写春色,怜花惜春,其情韵格调如同诗中含泪欲泣的

611

芍药、娇卧无力的蔷薇,正如敖陶孙所评:“如时女步春,终伤婉弱。”(《诗人玉屑》引)参读秦观的诗,可知其词气格不高,他诗与词均表现出一种纤柔婉弱的女性化的趋同。宋代婉约词派多推重秦观和李清照,一为“婉约之宗”,一为“婉约之主”,词风同属婉美一类,只是秦观词多于幽婉中带柔,而李清照词常于清婉中带直。李清照出身和出嫁皆为书香宦门之家,天资聪颖,才过须眉,文雅安适的早年生活培养了她直率洒脱的心理特质,并形成她的清新、清俊的婉约词风。到靖康之变南渡,国破、人亡、家散的磨难反增添了一份沉厚,她后期情悲怨苦的的思妇词,仍时时透露出一股劲直之气,这种婉中见劲、柔中有刚的婉美与秦观是有差异的。如写离苦之“瘦”损,李清照云:“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自有一种直切;柳永云:“天还知道,和天也瘦。”(《水龙吟》)则另是一种低哀。秦观即使抒泄逐恨谪怨,也往往哀伤过甚,怨之无力,如“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江城子》)李清照则国愁与家愁相揉,沉痛入骨,怨之劲直,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较之李清照,也可见出秦观词之柔弱来。

秦观词气格骨力失之弱,除与其抒情个性、审美意象和表现方式三者有关外,主要缘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内容薄弱所致。纵观北宋词的发展,当苏轼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在词的题材上拓宽时,秦观却回旋到花间樽前的浅唱低吟。苏轼词咏物言情、纪游赠答、登临怀古、感时伤逝、送别悼亡、田园风光皆挥洒自如,“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刘辰翁《辛稼轩词序》)境界始大,词格始高。而秦观词多写相思离愁或感伤身世,远没有苏轼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恣肆阔大,他常常用柔笔淡墨言情说怨,一个“情”字,一个“怨”字,囿于一种狭窄,其思想内容单薄,少却沉博厚重,必然流于柔弱。

(二)性情柔弱所致。秦观词的气卑力弱,与其主体性格关系较为直接。秦观心性多愁善感,无论是良辰美景,还是穷困潦倒,都毫无假借地用其敏感而细腻的心去做单纯的感动和承受,只是他更自在于感受风花雪月,在樽前月下浅唱低吟,当承受人世的挫伤和苦难时则显得有些不堪重负。据《宋史》本传载,秦观年少时亦曾“强志盛气”,喜读兵书,怀抱济世之志。但这种豪隽慷慨,是在儒家入世进身、兼善天下思想熏陶下,古代才士学子的一种集体意向和共同心态,一旦得不到相协一致的个性作依托,便只会短暂一时。秦观作为个体的心理特质,是一种缺少阳刚之气的脆弱易折,第一次科举落第便写了《掩关铭》,一扫早年的慷慨盛气,闭门不出,事事俱废;后坐党籍贬处州,郁闷哀苦难以排遣,所写《千秋岁》被时人视为“挽词”;谪徙郴州时,写了凄楚欲绝的《踏莎行》,充满似将走向生命尽头的幻灭感。如果说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发露性情的小词吟咏中,苏轼表现的是一种超旷的襟怀,欧阳修表现的是一种遣玩的意兴,那么,秦观则是将一颗柔弱哀感的心和盘托出,其词之“弱”由他主体性格所致,同时也正见出他本来之心性。

(三)时风婉弱所致。秦观所处北宋词坛以婉约为正宗,在朝廷“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宋史?石守信传》)的提倡下,文士阶层广蓄家妓乐工,聚饮唱酬成习。宋初诸家大都承循西蜀南唐,娱宾遣兴,低唱浅斟,晏殊的闲雅、欧阳修的和婉、张先的倩丽都大体不出艳科绮语。后柳永的井俗新声风靡,使词发生了大的嬗变,但不脱离婉约轨迹。至苏轼一洗绮罗香泽,首开豪放之声,却未能蔚然成风气。北宋后期,李清照的轻灵婉媚、周邦彦的典雅圆润仍是人们推崇所在,婉约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审美趣尚。作为秦观其主体特质恰与婉约之特质相应合,这必然促使他追随时风,并深受其熏染。王国维《人间词话》指出:“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词原本是歌宴酒席间,纤纤玉手拍按香檀演唱的歌辞,最宜用软媚精美的语言、蕴藉委婉的方式来表达深隐幽微的心态,具有一种婉约纤柔的女性化特质。夏敬观《淮海词跋》称秦观“纯乎词人之词”,意指秦观词为当行本色,而且具有一种更为精纯的词的本质,即词之特质的婉美。当然,词在具有幽微窈眇的柔美的同时,也就不可避免地附带有单薄纤细的弱质,关于这一点,北宋诸家中淮海词表现得较为突出。

固然,秦观词的婉美间有柔弱之失,但对此不必苛求。应该看到,正是由于秦观“词心”纤婉柔细的灵慧,在它体验和感受客观外物时便富有不同于一般的精细感,对生命的愁、恨、悲、怨一类感性情绪,也就更具有超出他人的感知力,由此,成就了秦观词独具特色的婉美;或者说,正是因为秦观以婉美见长的词,才恰当地承担和负载了他的情感心态———一种幽窈柔美的对外物的感受和感悟。秦观词情韵虽高,气格见弱,辞意虽婉,骨力见纤,

711

而这正是他词之婉美优长与缺憾并存的两面。

秦观词的婉美远绍晚唐、五代,他虽“得《花间》、《樽前》遗韵,却能自出清新”。(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所谓清新,在秦观“专主情致”(李清照《词论》)方面,表现为摒弃浮艳雕砌,将发乎于衷的一种真纯情感和思致作自然清新的抒写,对此,可将秦观与温庭筠作比较。温庭筠词多描摹闺阁庭院的景致摆设和女子姿态,并通过标举精美的物象加强环境氛围的渲染,人物情感和心态多从客观描写中暗示出来。如他的《更漏子》:“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此词写夜尽更残时,闺中少妇的相思无眠。上片以柳丝绵长、春雨细冷、漏声迢远、塞雁惊飞,衬托其春夜辗转的不宁;下片以炉香轻袅、帘幕透寒、池阁静悄、红烛昏笼,渲染孤枕残梦的冷寂。虽然景为情生,情自景出,但人物情感隐没在景物的着力烘染映衬中,反被淡化、弱化。这类词设境幽深,描写细腻,确能给人以丰美的联想、但终是流于客观的外在描摹,缺乏人物内在情感的真切传达,华美、精美、婉美而少生气、生趣、生动,难以在主观情感上引起触发和感悟。正如王国维指出的:“‘画屏金鹧鸪’,飞卿语,其词品似之”。(《人间词话》)温庭筠词的这种“句秀”不及秦观的“专主情致”。秦观词如: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黛蛾长敛,任是东风吹不展。”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这些词写男女恋情、别愁离绪,属温、韦一脉,呈现出精微柔婉的美质。但是,造境、绘景、写情、状态都带有纯挚而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词中流泻出隽永的情致,凸现出生动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周济《宋四家词选》)。读来,具有颠颤人心的感发力,自是一种洗脱脂粉气味的清新的婉美,这便是秦观取其神而不袭其貌。

秦观词的婉美又近承欧、柳,如《望海潮》(梅英疏淡)、《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八六子》(倚危亭)、《满庭芳》(山抹微云)等,皆取法于柳

永的婉曲铺陈、层迭渲染。但他写景言情出以清丽纯正之笔,将情辞兼胜的风姿引人长调,弥补了柳词铺叙展衍中的浅俗发露之不足。试析《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

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正销凝,

黄鹂又啼数声。

全篇以“倚危亭”与“正销凝”首尾呼应。中间“念”字转作追忆,柳外青骢,水边红袂,昔日别离宛然在目。至“怆然暗惊”煞住。过片暗接,一帘幽梦,十里春风,追溯昔日欢洽情事。“怎奈向”跌落到眼前:逝如流水,弦断香消,更何况飞花残雨,哀情哀景何以堪。末了莺啼数声,结得春恨离恨不尽。此词用长调铺叙别恨离愁,由情而景,由景而情,情景交炼中今昔悲欢,顿挫跌宕,明显可见柳词的痕迹。但秦观在柳永慢词格局开阔、气度从容的基础上揉入令词的含蓄蕴藉,故较之柳词的发露径直和市井俚俗,其铺叙更细腻婉转,抒情更浓挚绵远,用语更洗练雅正,韵律也更舒徐和婉,别具情辞相称的婉美风姿。

秦观于北宋词坛兼容众长,而以婉美卓然名家,其词专主情致胜过温庭筠,清雅纯正有别于柳永,“词至是乃一变”,从而“近开美成,导乎先路”,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在柳永与周邦彦之间,在婉约词由俗到雅的第二次嬗变的过程中起了过渡和拓进作用,并对后世词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叶嘉莹1灵谿词说?论秦观词[M]1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19871

[2]蒋文倩1一点词心属少游———试论秦观的《淮海

词》[J]1作家与作品,1995,(6):107-1141 [3]阿恩海姆1艺术与视知觉[M]1北京: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19841

[4]朱光潜1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文艺心理学

[C]1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1

[5]李娜1以“格式塔”心理学看秦观其人其作[J]

1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0,(1):106-1121

811

秦观“词心”析论(一)

秦观“词心”析论(一) 【内容提要】 在所有对秦观的评价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近代冯煦“词心”之评。冯煦称其为“古之伤心人”,是因为他不同于同遭党祸的苏轼、黄庭坚,不能像他们那样以庄禅修养化解烦恼,而正是这种不够豁达的人生态度,使之成为“情种”,具备他人所难有的“词心”,他的迁贬之词多系“万不得已”的失意之情的倾诉。秦观有不少寄迹青楼的“艳迹”。他的爱情词有不少是“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二者酝酿交融,感人尤深。 【关键词】秦观词心艳情身世感 据《宋史》本传载,秦观“少豪隽,慷慨溢于文词。举进士,不中。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书,与己意合”。但是,正如传中所言,“见苏轼于徐,为赋《黄楼》。轼以为有屈、宋之才。又介其诗于王安石,安石亦谓清新似鲍、谢”。著名的前辈欣赏的还是他的文学才能。苏轼赏其赋,王安石赏其诗,而秦观最擅者还是词。《四库全书总目·淮海词提要》认为:“观诗格不及苏黄,而词则情韵兼胜,在苏黄之上。”以秦词胜于苏词,虽未必皆得人人首肯,但秦本人的词胜于诗文,则并无争议。 秦观的词,颇负时誉。陈师道《后山诗话》在认为韩愈以文为诗、苏轼以诗为词,“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的同时,论定“当今词手,惟秦七黄九”。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曾对秦词的“本色”有所阐发,即“语工而入律,知乐者谓之作家歌”,因此能“元丰间盛行于淮楚”。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三十三更进而引晁补之语:“鲁直词不是当家语,自是着腔子唱好诗。”并为之判断:“二公在当时,品题不同如此。”而《能改斋漫录》更引晁氏语:“近世以来作者,皆不及秦少游。”明确分出了秦、黄的高下。晁与陈师道同出苏门,有词集《晁氏琴趣外篇》,在作词上较陈氏内行,所说也更为“到位”。所以,秦观的词是真正“当行”“本色”之作。苏轼尽管以秦观词的气格为病,用“山抹微云秦学士”戏之,但从《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二引《王直方诗话》看,东坡以所作词示晁补之、张耒,曰:“何如少游?”就可以看出,在他心目中,秦观词的地位究竟如何了。 如果说苏门文士及宋代其他论家对秦观词的评价,还只是着眼于词的体性特点而肯定秦词;至清人所论,在充分肯定其词本色、婉美、辞情相称、含蓄、以韵胜,并以之为婉约词主要代表的同时,又有以寄托、沉郁言之者,且评价颇高。而在近代的评价中,有一说别具深意,但未见深入探讨者,此即对少游“词心”的独到发现。鉴于此,特为拈出并作阐发,以就正于大方之家。 一 在所有对秦观词的评论中,我认为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和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的“词心”说最为重要,最能发秦词之秘。《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说: 少游以绝尘之才,早与胜流,不可一世;而一谪南荒,遽丧灵宝,故所为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乱,悄乎得《小雅》之遗;后主而后,一人而已。昔张天如论相如之赋云:“他人之赋,赋才也;长卿,赋心也。”予于少游之词亦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虽子瞻之明隽,耆卿之幽秀,犹若有瞠乎后者,况其下耶?①《白雨斋词话》卷六引冯煦所论: 乔笙巢云:“少游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往而深,而怨诽不乱,悄乎得《小雅》之遗。”又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虽子瞻之明俊,耆卿之幽秀,犹若有瞠乎后者,况其下耶?”此与庄中白之言颇相合,淮海何幸,有此知己。② 卷八曰: 东坡、稼轩、白石、玉田,高者易见,少游、美成、梅溪、碧山,高者难见。而少游、美成尤难见。美成意余言外,而痕迹消融,人苦不能领略。少游则义蕴言中,韵流弦外,得其貌

浅谈横县民歌之历史、现状与发展

学院:商学院 班级:财管081班 浅谈横县民歌之历史、现状与发展 引言:茉莉花茶是我国的特有茶叶品种,有着千年独特的茉莉花茶文化。

我的家乡,享有"中国茉莉之乡"美誉的千年古县横县,自2000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全国茉莉花茶交易会,茉莉花文化已经根深蒂固。为提高节日气氛和群众参与度,横县推陈出新、创新办会,在举行花茶交易会将同时举办广西横县茉莉花节,中国国际茉莉花文化节,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努力形成"一会"、"一节"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生动局面,进一步广泛凝聚各界共识,汇聚各方力量,致力把茉莉花产业和茉莉花文化推向更高更新的台阶。而以茉莉花文化为基础的横县民歌也正书写和演绎着横县人民的精彩纷扬的生活…… 摘要:首先从大体上介绍了横县民歌的历史和现状,进而分析横县民歌和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然后写出针对这横县举办民歌艺术节以把横县民歌发扬光大的这一重要体现。保留优秀艺术的文化传统,最重要措施就是要传承和创新,并提出对横县民歌传承和创新应该持有的态度。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社会的重要体现,也道出横县民歌对茉莉花文化和茉莉花产业的作用。 关键词:横县民歌茉莉文化历史现状传承创新发展 一、横县民歌的发展历史 广西南宁市横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一个有着2100多年厚重历史文化积淀的古邑名县。特别是浩浩江涛、烟波浩渺、九曲龙弯舞腾龙的郁江和美丽的西津湖以及雄伟壮丽的宝华山沉淀横县劳动人民的精神。棠桥、海棠亭、秦观像等古迹,民族歌曲文化大型歌剧《海棠亭》讴歌北宋大词人秦观而更令横县民歌闻名遐迩、风靡传颂。 《海棠亭》以北宋大词人秦观在南宁横州任编管,创办“淮海书院”的史实为依据,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揉进了浪漫温情的爱情元素,讲述了一代词人秦观被贬横州后,在当地百姓的鼓舞与激励下,挥愁明志,创办“淮海书院”,广育桃李,得到了百姓的爱戴与拥护,并与壮家女子茉莉相遇相识,结下了一段浪漫的情缘,度过了一生当中最幸福的日子,展示了“要为老百姓办实事,老百姓就记得住你”的主题。 《海棠亭》注重本土元素的撷取:舞台上秀丽的山水、茂密的竹林、古朴的亭子、怒放的海棠与如梦如幻的灯光相互勾连,共同营造出《海棠亭》诗意唯美的氛围。音乐曲牌中的山歌元素,戏剧场景中的对歌、舞蹈等也使《海棠亭》在精致唯美之余,具有一股强劲的本土气息,让观众在观看时感到十分亲切。 历史上横县人民田间劳作,家庭对语,出口是歌,喜、怒、笑、骂皆是歌。民间歌瑶在横县比较流行,分布在全县22个乡镇。歌瑶来自百姓或出自歌手,只要有兴趣,他们随时随地可以唱,这些歌瑶可分为:劳动歌、堂歌、儿歌、尼度歌、船歌、丧歌、情歌。其中以甘棠戏在原永淳境内最广为流行,深受人民喜

论秦观词中的意象

论秦观词中的意象 【摘要】 诗言志,词抒情,在宋代时期,婉约派是宋词风格流派之一。秦观,字少游,是北宋的文学家、词人,被推为婉约派的巨擘,学者称其淮海居士。秦观少游作的《淮海词》一卷,清丽凄婉,纵观秦观一生,他感情较为细腻,思想较悲观,也曾年少气盛,但在仕途上遇到挫折后,便灰心丧气,因此也造就了他错综复杂的世界观。秦观词现存八十首左右,其中大部分以闺思艳情入词,擅于将怀才不遇的苦衷写于艳情词中。而意象是情思的一个载体,秦观在他的词作中赋予了意象的生命力,更生动地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关键词:意象分析;诗风;燕子;花 1 燕子意象 自古以来,鸟类意象常被用于诗词中,鸟类文化是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鸟儿也被人民赋予了不同的意义。秦观词中多用鸟类意象,带有凄凉哀婉的色彩,而鸟也被少游寄予了丰富的情感。 在大自然中,燕子总是成双成对的出现,总会激起人们想与恋人双宿双飞的情感,却也容易让人忆起离别的故事。秦观词中大量地用到了燕子这一意象,常用来写美好的春光美景,以衬托自己浓烈的愁绪,也常用来写女子的思念之苦,词句含蓄轻柔,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少游落寞之心的苦涩,可想而知,作者对燕子这一意象是有着独特情感的。 秦观词笑令中的《灼灼》和《盼盼》都用到了燕子的意象。从两首词的内容上看,都是写爱情中女子的相思之苦,抒发自己对爱人的无尽的思恋,和自己无尽的怨情。《灼灼》中写美女灼灼和御史裴质的爱情故事,一句“肠断,绣帘卷,妾愿身为梁上燕”,而这一句化用了冯延已《长命女》中的“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常相见”。长命女以燕子的双飞双栖为寓意,而秦观在这里从灼灼的角度,表达出想像燕子一样,常栖在裴质家的梁上,只求每天能看他一眼,灼灼却未提出愿与裴质永远在一起,从灼灼舞女和裴志御史的身份来说,灼灼在这段爱情里面是卑微的,却也是忠贞的,一句“愿为梁上燕”永远成了灼灼殷切的希望。《盼盼》中集中写了盼盼在尚书死后独居燕子楼的孤寂生活,有《永遇乐》词咏曰:“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盼盼生活在高高的燕子楼上,“只有年年旧燕归”,每年春天的时候,春燕再一次飞回,春色依旧,而所爱的人却未归来,物是人非,让盼盼的相思之苦愈加浓烈,也许是想到了曾经与爱人如同燕子般双栖双飞的场景,而如今燕子归来,却留盼盼只身一人,想来实在感伤。此时的燕子在《盼盼》这首诗中化作一种感伤的意象,表达出盼盼相思不已以及失望至极的心情,而《灼灼》中的燕子代表了灼灼内心一种在爱情里面殷切的希望和卑微的心理。 春愁是宋词中所常见地题材。在秦观词中,除了写相思会采用燕子的意象之外,也会将它用于写春愁的词作中,将春燕与落花结合而写,以表达内心触动的愁绪。 在《阮郎归》中,以春花写出美好春景,用春燕抒写春情。其中一句“帘半卷,燕双归”,用燕归与前文的花落相互映衬,花儿掉落,燕子归来,而作者孤身一人,引起作者的一腔愁绪。明人李攀龙在《草堂诗馀卷》中提到:以春花点春景,以春燕触春情。这里的春燕意象与落花意象相互作用,落花归燕,俱是抚景伤情之语。秦观将自己内心孤独的愁绪隐藏起来,

秦观词鹊桥仙赏析

秦观词鹊桥仙赏析 《鹊桥仙》,词牌名,又名《鹊桥仙令》、 《金风玉露相逢曲》、 《广寒秋》 等,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秦观 词鹊桥仙赏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度 通:渡)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 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 遥远无垠的 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 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 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 合神离的夫妻。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 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注释 纤云:轻盈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 《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忍顾:怎忍回视。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 等 .唐诗 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年 11 月 版 :第 220 页 .

赏析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 ,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 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 宋代的欧阳修、张先、柳永、苏轼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 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 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 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 “巧”与“恨”, 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 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 练达而 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 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 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 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 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 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 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 轻柔多姿的云彩, 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 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 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 “飞星传恨”, 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 别恨,正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盈盈一水间, 近咫尺, 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目。 这里, 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 遥远。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 隔开, 相见多么不容易! ”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 同时紧扣一个”恨“字, 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道:“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 好的一刻, 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 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 恒的爱情。“金风玉露”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 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 可要金风玉露时。 ”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 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 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 缠绵。“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一夕

浅析古诗词中“小楼”一词的文化意蕴

浅析古诗词中“小楼”一词的文化意蕴 南唐词人李煜和南宋诗人陆游在各自的作品《虞美人》和《临安春雨初霁》中,都提到“小楼”一词,同为“小楼”,却有各自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一、思念之楼 由南唐的末代皇帝,变为北宋王朝的阶下囚。前后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怎能不让词人伤感、惆怅,怎能不让词人思念过去的幸福时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此时的小楼只能勾起人无限的思念之情,以及因思念而产生的孤寂、凄凉、愁苦之情。又如李煜的另一词作《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词中“小楼”与“月亮”、“子规”三者共同构成一幅凄美之景,“小楼”本身也着上了悲情色彩,同“子规”一样抽象为悲情的象征之物,而不再仅仅是一种建筑物。李煜在《相见欢》中还曾写道:“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同样表达出一种深深的离愁别绪。 宋代词人秦观也曾凭借“小楼”这一意象,在其词作《浣

溪沙》中把一个女子的春愁刻画得惟妙惟肖: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正是因为有了“轻寒的小楼”作为主人公抒怀的平台,才有了“晨起如秋”的烦躁,才有了“梦似飞花”的飘零,才有了“愁如丝雨”的感伤,才有了“闲挂银钩”的无聊。 当然,在众多的宋词中,“小楼”这一意象已不再局限于“小”字,出现了朱楼、红楼、高楼、危楼、画楼、青楼、歌楼、楼台等词语,但其所蕴涵的思念、别离、愁苦、感伤之情却是始终没有改变的。晏殊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范仲淹认为“明月楼高休独倚”,否则,“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李清照为了等待夫君的归来,一直等到“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就连“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辛弃疾,也“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看来,一旦遇见了“楼”字,定会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二、闲适之楼 “小楼”除了用于表达悲情之外,还可以用来表达闲适之情。如陆游写的《临安春雨初霁》一诗中的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我们可以想像:绵绵的春雨带着春的问候,和着柔柔的夜风款款而来,此夜小楼不眠,诗人无眠。静下心来抛开一切烦恼、利禄、功名,细细谛听春雨的呢喃,小楼的私语。

宋代文学填空题及论述简答题

绪论 一.填空 1、“四大书院”指(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和(应天书院)。 2、提出“以俗为雅”命题的有(梅尧臣)、(苏轼)、(黄庭坚)。 3、南宋严羽推崇唐诗,批评宋代的诗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沧浪诗话·诗辨》 二.简答 1、简述宋代的“文以载道”说。 2、简述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革新。 3、简述宋诗对唐诗的因革通变。 4、简述宋词的突出艺术成就。 第一章宋初文学 一.填空 1、宋初诗歌三体指(白体)、(晚唐体)和(西昆体)。 2、晚唐体的盟主是(寇准)。 3、《山园小梅》的作者是(林逋),其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被称为咏梅绝唱。 4、王禹偁散文代表作有(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待漏院记)和(唐河店妪传)等。 5、“白体”诗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昉)、(徐铉)等人。 6、晚唐体诗人以晚唐诗人(贾岛)、(姚合)为师法对象。 7、西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得名的。的代表人物为:(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二.简答 1、什么是白体? 2、什么是晚唐体?晚唐体有哪些主要诗人? 3、什么是西昆体? 三.论述 1、简述宋初散文复古的思潮。 2、简述西昆体主要艺术特征及缺陷。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词风前期的演变 一.背诵篇目: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望海潮》(东南形胜) 二.填空 1、“北宋倚声家初祖”是(晏殊),其“情中有思”的代表作是(《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2、在宋代词史上,(欧阳修)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其(《采桑子》)最能体现清新明畅的风格。 3、欧阳修词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抒发作者(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如著名的《朝中措·平山堂》。 4、成为后来豪放派滥觞的词人是(范仲淹),其代表作是《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5、“张三中”得名是因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张三影”得名是因写 “(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和“(堕轻絮无影)”。 6、王安石的怀古、咏史词是《桂枝香·金陵怀古》、《浪淘沙令》。 7、“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

秦观词的特色

绪论 秦观是北宋后期婉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词继往开来,在词学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他通过大量悲冷凄凉的意象折射出自己敏感脆弱的心灵,也展现了自己苦难坎坷的一生。他创作了许多伤离怨别的抒情词作,体现出凄美婉约的风格。然而细究文本,我们发现秦观的婉约词更多地融入社会性的内容,抒发了词人身陷党争之祸、横遭贬谪打击的深沉复杂的感伤。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概括其生平遭际及创作风格曰:“少游以绝尘之才,早与胜流,不可一世;而一谪南荒,遽丧灵宝。故所为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乱,悄乎得《小雅》之遗;后主而后,一人而已。” 1 秦观感伤词的创作概况 秦观(1049-1110),早年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刊沟居士、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他少时聪颖,博览群书,抱负远大,纵游湖州、杭州、润州各地,充分表露出豪宕不羁的个性情怀。秦观从少年时代起就关心国家大事。 熙宁元年(1068),他21岁,因目睹人民遭受水灾的惨状,创作了《浮山堰赋》,对百姓的苦难表示出深切的同情。为了抵御辽夏的侵扰,他曾研究兵法,写作《郭子仪单骑见虏赋》,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歌颂,寄托了自己宏大的理想抱负。 熙宁十年,苏轼自密州移知徐州,秦观专程前往拜谒,写诗道:“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别子瞻学士》)极倾倒之情。次年,他应苏轼之请谢了一篇《黄楼赋》,苏轼称赞他“有屈、宋才”

[1]。在此期间,秦观与苏轼同游戊烯、吴江、湖州、会稽各地,结下了终生友谊。在苏轼的劝说下,秦观开始发奋读书,积极准备参加科考;可是命运不济,两度应考均名落孙山。苏轼为之抱屈,并做诗写信予以劝勉。元丰七年(1084),苏轼路经江宁时,向王安石力荐秦观的才学,后又致书曰:“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于世。”[2] 王安石也赞许秦观的诗歌“清新似鲍、谢”[3]在两位文坛前辈的鼓励、称许下,秦观决心再度赴京应试,并于次年登第,结束了“奔走道途数千里,淹留场屋几十年”(《登第后青词》)的举子生涯。考取进士后,秦观初任定海主簿,转蔡州教授。元祐七年,苏轼自扬州召还,进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秦观迁国史院编修,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时供职史馆,人称“苏门四学士”。京城任职的数年里,秦观得与师友时相过从,精神上比较愉快,但是由于家口较多,生活拮据,“日典春衣非为酒,家贫食粥已多时”(《春日偶题呈钱尚书》),只得经常依靠朋友的接济。更令他感到进退维谷的,是新旧党争的漩涡中孤危的政治处境。 哲宗元祐年间,操持朝政的多为旧党人士,但其内部派别斗争却异常激烈。蜀党领袖苏轼及其“苏门四学士”,均能够出以公心,根据民生疾苦和国家利益,针对新、旧两党的主张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秦观先后向朝廷进策论30篇,其中《国论》、《治论》、《人材》、《法律》、《财用》、《边防》等文,对当时的内忧外患提出了各种具体的改革方略。在《治势》篇中,他对王安石变法作了中肯的论析,认为新法是救国济民的良策,只是执法者矫枉过正,以致产生了一些流

《好事近·梦中作》秦观词作鉴赏

《好事近·梦中作》秦观词作鉴赏 【作品介绍】 《好事近;春路雨添花》是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秦观被贬监处州酒税时所作。这首词是写梦境,词中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一次梦中之游的经过。全词景致奇丽,意境深微,借优丽的梦境,隐托痛绝的情怀,充满浪漫、奇诡的色彩。 【原文】 好事近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⑴,天矫转空碧⑵。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⑶。 【注释】 ⑴龙蛇:似龙若蛇,形容天空云彩变化多端,快速移动。 ⑵天娇:屈伸貌。 ⑶了不知:全不知。

【白话译文】 春天走过的道路,细雨增添了鲜花,花容掠动了满山的春天景色。沿着水流行到小溪的深处,只听黄鹂婉转的叫声千百。 飘飞的云彩变幻多端,一下子在面前化作龙蛇,突然又翻腾飞去,一天澄碧。醉时躺卧在老树古藤的绿阴之下,管他是东西还是南北。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秦观被贬监处州酒税时所作。秦观梦中赋词填诗,将梦中所作完整地记录下来。 【赏析】 这首词如词题所示,是写梦境。这是秦观当年寓居处州择山下隐士毛氏故居文英阁所作,词中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一次梦中之游的经过。词的上片先写他梦魂缥缈,在一条山路上漫游。起首两句,写词人步入春山小路漫游,春路经雨,春雨催花,花添春色。首句构思新妙,一反雨打花落常套,偏说春雨催花。次句饶有风趣,写花使满山春色“动”起来了,一个“动“字,把本来静止的春色化为动态,与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中的“闹”有异曲同工之妙。三、四句承前意,写词人沿着山路越走越深,行到小溪深处,景色蔚为壮观。成千成百栖息枝头的黄鹂,因了词人的突然深入,惊动喧腾起来,立时打破一片岑寂。这时黄鹂飞鸣于上,溪水潺湲于下,春山满布鲜花,境界美丽极了。

历代词话之秦观词集评

历代词话之秦观词集评 词有表里俱佳,文质 中者,温飞脚、秦少游、周美成、黄公度、姜白石、史梅溪、吴梦窗、陈西麓、王碧山、张玉田、庄中白是也。词中之上乘也。有质过于文者,韦端己、冯正中、张子野、苏东坡、贺方回、辛稼轩、张皋文是也。亦词中之上乘也。有文过于质者,李后主、牛松卿、晏元献、欧阳永叔、晏小山、柳耆卿、陈子高、高竹屋、周草窗、汪叔耕、李易安、张仲举、曹珂雪、陈其年、朱竹 、厉太鸿、过湘云、史位存、赵璞函、蒋鹿潭是也。词中之次乘也。有有文无质者,刘改之、施浪仙、杨升庵、彭羡门、尤西堂、王渔洋、丁飞涛、毛会侯、吴{艹园}次、徐电发、严藕渔、毛西河、董苍水、钱保<香分>、汪晋贤、董文友、王小山、王香雪、吴竹屿、吴 人诸人是也。词中之下乘也。有质亡而并无文者,则马浩澜、周冰持、蒋心余、杨荔裳、郭频伽、袁兰屯阝辈是也。并不得谓之词也。论词者本此类推,高下自见。(白雨斋词话[清]陈廷焯撰·卷八) 彭骏孙金粟词话云:“词人用语助入词者甚多,入艳词者绝少。惟秦少游‘闷则和衣拥’,新奇之甚。用则字亦仅见此词。”按此乃少游恶劣语,何新奇之有。至用则字入词,宋人中屡见。如拌则而今已拌了,忘则怎生便忘得。又忆则如何不忆之类,亦岂谓之仅见。董文友词云:“暗笑那人知未,薄亻幸从前既。”押既字稳而有味,似此方可谓善用语助入艳词者。(白雨斋词话[清]陈廷焯撰·卷八) ○少游为词心(白雨斋词话[清]陈廷焯撰·卷八) 读古人词,贵取其精华,遗其糟粕。且如少游之词,几夺温、韦之席,而亦未尝无纤俚之语。读淮海集,取其大者高者可矣。若徒赏其“怎得香香深处,作个蜂儿抱”等句,[此语彭羡门亦赏之,以为近似柳七语。尊柳抑秦,匪独不知秦,并不知柳。可发大噱。]则与山谷之“女边著子,门里安心”,其鄙俚纤俗,相去亦不远矣。少游真面目何由见乎。东坡、稼轩、白石、玉田高者易见。少游、美成、梅溪、碧山高者难见。而少游、美成尤难见。美成意余言外,而痕迹消融,人苦不能领略。少游则义蕴言中,韵流弦外。得其貌者,如鼷鼠之饮河,以为果腹矣。而不知沧海之外,更有河源也。乔笙巢谓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可谓卓识。(白雨斋词话[清]陈廷焯撰·卷八) 声名之显海,身分之高低,家数之大小,只问其精与不精,不系乎著作之多寡也。子建、渊明之诗,所传不满百首。然较之苏、黄、白、陆之数千百首者,相越何止万里。词中如飞卿、端已、正中、子野、东坡、少游、白石、梅溪诸家,脍炙人口之词,多不过二三十阕,少则十余阕或数阕,自足雄峙千古,无与为敌。近人以多为贵,卷帙裒然,佳者不获一二阕。吾虽以之覆酒瓮,覆酱瓿,犹恐污吾酒酱也。吾愿肆志于古者,将平昔应酬无聊之作,一概删弃,不可存丝毫姑息之意。而后真面目可见,而后可以传之久远,不为有识者所讥。然则蒿庵四十阕,较古人为已多,正不病其少也。(白雨斋词话[清]陈廷焯撰·卷八)唐宋名家,流派不同,本原则一。论其派别,大约温飞卿为一体,[皇甫子奇、南唐二主附之。]韦端已为一体,[朱松卿附之。]冯正中为一体,[唐五代诸词人以暨北宋晏、欧、小山等附之。]张子野为一体,秦淮海为一体,[柳词高者附之。]苏东坡为一体,贺方回为一体,[毛泽民、晁具茨高者附之。]周美成为一体,[竹屋、草窗附之。]辛稼轩为一体,[张、陆、刘、蒋、陈、杜合者附之。]姜白石为一体,史梅溪为一体,吴梦窗为一体,王碧山为一体,[黄公度、陈西麓附之。]张玉田为一体。其间惟飞卿、端己、正中、淮海、美成、梅溪、碧山七家,殊涂同归。余则各树一帜,而皆不失其正。东坡、白石尤为矫矫。(白雨斋词话[清]陈廷焯撰·卷八) 余拟辑古今二十九家词选,[附四十二家]约二十卷。有唐一家,[附一家]温飞卿。[附皇甫子奇]五代三家,[附四家]李后主、[附中宗]韦端己、[附牛松卿、孙光宪。]冯延巳。[附李 ]北宋七家,[附六家]欧阳永叔、[附晏元献]晏小山、张子野、苏东坡、秦少游、

浅谈淮海戏《月牙楼》的人物塑造

2015年1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由瑶族传统婚恋观透视该民族之人性自… 论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步骤 论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 关于昂昂溪区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丝绸之路上的伊斯兰教文化传播――以… 浅谈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趋势 迷途――浅析黑泽明《梦》的心理世界 《马语者》生态批评注视 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琐谈 威廉·琼斯的文学创作谈 海明威婚姻经历对《伊甸园》的影响 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策略 播音主持人的心理素质探微 浅析秦观诗歌中的酒意象 灵与肉的镜像、符号――卡夫卡《乡村…

【摘要】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是表演的主要部分。在表演中,通过对人物肖像、语言、行动的表演,精心刻画人物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可以达到揭示戏曲主题思想的目的。本文试以《月牙楼》为例,探讨淮海戏表演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关键词】人物形象;塑造;体会 中图分类号:J2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1-0027-01 中国戏曲是一门集唱、做、念、打于一体的综合艺术,精心塑造人物形象是它的核心。作为地方戏曲的淮海戏亦是如此,它在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塑造了千千万万个各具风采的动人形象,使戏剧艺术更加丰富多彩、熠熠生辉。 我从小痴迷戏曲,热爱淮海戏,在2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我演了几十台戏,塑造了李贤明、李厚道、江子龙、鲁江柴、张玉田、孙士明、欧阳杰等众多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在艺术创造和实践中学到了很多。 《月牙楼》是国家一级编剧杨鹤高同志创作的一台大型现代淮海戏,主要剧情为:纺织女工金月亮与丈夫江子龙离婚后又不幸下岗,女儿江蓓蓓身患重病,母女生活极端困难。面对逆境,金月亮自强不息、艰苦创业,从卖小笼包做起,一直做到经营月牙楼大酒店,生意兴隆。后来,金月亮的前夫江子龙与妻子林华玉也双双下岗,生活窘困,经女儿江蓓蓓牵线搭桥,他来到月牙楼打工。金月亮不仅顶住了群众的闲言碎语,而且还和林华玉消除了误会。几经周折,金月亮胸怀大度,把月牙楼交给女儿经营,把林华玉也安排到月牙楼上班,而她自己应朋友之邀前往南方去开创新的事业。 在《月牙楼》一剧中,我饰演男一号江子龙,这一角色对我是很大的挑战,因为此前我演的大都是古装戏中的角色,古装戏是“程式化”的表演,用外化的形体动作加上优美的唱腔和精炼的道白塑造人物形象。而现代戏是不可能仅用“程式”和唱、做、念、打就能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的;现代戏要求演员必须有扎实的表演功底,全身心地体验生活,从生活的角度来塑造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 通过熟读剧本和虚心向编剧、导演、作曲及老师和同事们请教,我对江子龙这个人物有了初步认识:他是一个能说会道、能写会画、注重外表的男性;他追求浪漫、崇尚自我、死要面子、办事畏缩、对家庭极端不负责任。当他在家里与情人幽会被妻子金月亮撞见时,是那么慌忙无措又死要面子,他不愿吵闹让邻居看笑话,也表现出他办事畏畏缩缩的特点。他对金月亮说,“要不咱俩就离婚吧……我管不了那么多了”,更表现出他对家庭的不负责任。然而江子龙又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林华玉已经怀了他的孩子,他毅然提出离婚是对林华玉的保护。同时他对金月亮也是充满愧疚的,金月亮把他推出家门,他是多么地舍不得呀,他想安慰金月亮,而金月亮已经把门狠狠地关上了,他怅然若失,无可奈何地离开了家。这就是江子龙在第一场中需要表演的戏。在实际演出中,我紧紧抓住江子龙的内心戏,使江子龙这个人物贴近自然,贴近生活。 《月牙楼》中江子龙的另一场重头戏是夫妻双双下岗,妻子不幸摔断了腿,生活窘困,妻子要他到单位找领导要钱,而江子龙是一个死要面子的人,也是个明白事理的人,虽然家中生活困难,也不愿伸手向集体要钱。因为他明白,国家正处在改革时期,集体也有困难,于是任由妻子数落吵闹,他都忍气吞声。紧接着女儿蓓蓓提着蛋糕来给父亲过生日,诸事烦

秦观词的时间意象与生命意识

第25卷第1期2010年2月柳 州 师 专 学 报Journa l of L i uzhou T eachers Co ll ege V ol 125N o 11F eb 12010 [收稿日期]2009-12-21 [作者简介]梁德林(1955)),男(壮),广西大新人,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 秦观词的时间意象与生命意识 梁 德 林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 摘 要:人称秦观为/古之伤心人0,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敏感是秦观成为/伤心人0的重要原因,秦观的/伤心0体现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与此相适应,秦观词中出现了不少诸如/斜阳0、/落花0、/东风0、/流水0等象征时间的意象。秦观虽有大志却性格脆弱,总是有人生短暂、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词中的感情显得分外沉痛。秦观词的生命意识,更注重生命的质量,而不在于绝对时间的长久。 关键词:秦观;词;时间意象;生命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020(2010)01-0052-04 人称秦观与晏几道为/古之伤心人0(冯煦5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6),此言不虚,但二者的/伤心0有着不同的内涵。叶嘉莹先生在5论秦观词6一文中说:/小山所写之伤心,原来只不过是对往昔歌舞爱情之欢乐生活的一种追忆而已,而秦观所写的-飞红万点愁如海.和-为谁流下潇湘去.一类的词,则所表现的便不仅是对往昔欢乐的追怀,而已是对整个人生之绝望的悲慨和对整个宇宙之无理的究诘。0[1]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敏感是秦观成为/伤心人0的一个重要原因,秦观的/伤心0体现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与此相适应,秦观词中出现了不少诸如/斜阳0、/落花0、/东风0、/流水0等象征时间的意象。 一、几种主要的时间意象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0(李商隐5乐游原6)夕阳西下,意味着白昼的结束。因此,在古代诗词中,/斜阳0不仅是一种自然物象,更是一种时间意象。秦观词中的/斜阳0意象多用以表现日暮的特定时刻。如:/枕上梦魂飞不去,觉来红日又西斜,满庭芳草衬残花。0(5浣溪沙6)台湾学者黄永武先生认为:/时间上的-日暮.与空间上的-路远.,是中国诗人最喜用的两个表象,从周代的屈原开始,早已用作生命与理想的象征。0/-日暮.象征生命的短促,-路远.象征理想的难成。0 [2] 汉代的扬雄曾写下/临汨罗而自陨 兮,恐日薄于西山0(5反离骚6)的名句,以/日薄西山0比喻屈原自沉汨罗,了结一生。在古代诗歌中,/夕阳0、/斜阳0、/落日0往往象征着人生到了暮年,生命即将结束。前人曾认为秦观5踏莎行6词中/杜 鹃声里斜阳暮0一句,/斜阳暮0语近重叠,或改为/帘栊暮0,或改为/斜阳度0,或称原本为/斜阳树0,或书之为/斜阳曙0,等等,不一而足(分别见张端义5贵耳集6卷下、沈雄5古今词话6、王楙5野客丛书6卷二十)。其实,/见斜阳而知日暮,非复也0(杨慎5词品6卷三),/于理无碍0(王楙5野客丛书6卷二十)。秦观的另一首5点绛唇6词中亦有/千里斜阳暮0之句,可见秦观并不回避/斜阳0与/暮0的连用。秦观词5迎春乐6:/更春共、斜阳俱老。0将/斜阳0与/老0字相接,其感叹人生之意,跃然纸上。5踏莎行6作于晚年远徙郴州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秦观对自己人生的总结。/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0隐喻前途迷茫、理想破灭。/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0则暗寓着误入仕途的悔恨。/杜鹃声里斜阳暮0一句,显然不是单纯写景的句子,更是自己将在孤凄中度过余生的一种象征。 /落花0在古代诗词中往往象征着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春天的离去,秦观词中的/落花0意象也不例外,它寄托着作者浓重的伤春情怀:/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0(5画堂春6)/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0(5如梦令6)在古代诗词中,春花又常常象征着人的青春年华,花落则象征着青春的逝去。秦观5江城子6词曰:/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0登楼便添愁是因为看到/飞絮落花0,想到/韶华不为少年留0的缘故。又如5千秋岁6:/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0/飞红0象征着/春

《点绛唇》秦观词作鉴赏

《点绛唇》秦观词作鉴赏 【作品介绍】 此词当为秦观于谪徙途中所作。词中借刘义庆《幽明录》载刘晨、阮肇入天台故事,隐寓向往仙境而天涯无路的苦境。 【原文】 点绛唇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创作背景】 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新党”章惇上台掌权,大肆打击元祐党人,秦观先贬杭州通判,途中接旨再贬为处州酒税。绍圣三年,又贬郴州。这一连串打击使他陷入受压抑而不能自拔的深沉的悲哀之中。他的名词《踏莎行》(雾失楼台)就是在郴州旅舍所写。这首《点绛唇》(桃源)大约也是贬居郴州时所写。 【赏析】

赏析一 此词当为秦观于谪徙途中所作。词中借刘义庆《幽明录》载刘晨、阮肇入天台故事,隐寓向往仙境而天涯无路的苦境。 首二句把人带到一个优美的境界,这儿几似乎是桃源的入口。人醉乡,且是信流而行,这眼前一片春花烂漫的世界当是个偶然发现。一种愉悦的心情也就见于如此平淡的语言之外,而同时却又有一阵深切的遗憾:“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尘缘”自是相对灵境而同时而言的,然而联系到作者的坎坷身世,可见此中另有所寄托。此处只说“尘缘相误”,隐去尘缘的具体内容,便觉空灵蕴藉,词情摇曳生姿。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却钩勒出一幅黄昏景象。“千里”、“茫茫”尤给人天涯飘泊之感。紧接一句“山无数”,与“烟水茫茫”呼应,构成“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界,这就与上片“尘缘相误”二句有了内的联络,上下片意脉不断。值此迷惘之际,忽然风起茫落,只见“乱红如雨”。 一句一景,蝉联而下,音节急促,恰状出人情之危苦。合起来,这几句又造成一个山重水复、风起花落、春归酒醒、日暮途远的浑成完整的意境。虽然没有明写欲归之字,而欲归之意皆是。结句却又出人意外转折出欲归不得之意:“不记来时路。”只说“不记”,却使人感到其情蕴深,因为曲折地反映出作者备受压抑而不能自解的悲愁。

浅论陆游在宋代词史上的地位

浅论陆游在宋代词史上的地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词史上重要的词人之一。陆游以自己的诗歌闻名于中国文化史上。陆游在词上的作品数量远不如诗歌数量,《全宋词》共收录了他145首词作,但他的诗歌作品有九千多首。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很多作品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如《卜算子·咏梅》以及《衩头凤》等,陆游的词在宋代词史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南宋词风的转变,对南宋中后期宋词的创作以及对后代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陆游在宋词的发展中有重要的地位。对于陆游的词,后人经常与苏东坡,秦观,甚至辛弃疾作比较。杨慎曾经这样评论过陆游的词“纤丽处似淮海,雄慨处似东坡。”陆游的词风格多变,前后期的词作在风格上有很大的不同,他后期的词作对宋词的发展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陆游在他年轻的时候也就是他宋词创作的前期,陆游受当时比较稳定的政治环境以及受此影响词坛偏爱绮丽轻浮的文风的熏陶,陆游创作出来以《钗头凤·红酥手》为代表的一类词作,在这首词中,陆游用了一些比较明亮的词语诸如“红酥手,黄藤酒,宫墙柳,鲛绡,桃花”等来感慨他和心爱妻子唐婉之间的那种相爱却不能相守的悲剧。其他的作品譬如“忆盈盈倩笑,芊芊柔握,玉香花语雪暖酥凝”等许多婉约词风的词作。对于此类的词作,顺应了当时词坛文风的发展,在当时的词人中陆游的这种较为明快的词作代表了较高的水平,很大一部分继承和发展了宋词最基本的那种格调,充分表现出秦观词作中的那种细腻与深入人心,同时也为世人留下了他和唐婉凄美而伤感的爱情故事。这是他前期的词作风格。 陆游对宋词意境的扩大有巨大的推进。进入南宋之后,宋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签订了合约,南宋社会逐渐趋于稳定的发展,社会逐渐进入那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社会心理中。对于当时的统治者和普通大众来说,自“靖康之耻”以来,心理上有太大的压力,在当时的比较平稳的环境里人们都渴望去放松,在初期陆游也极大受此影响也创作许多此类的宋词。随着陆游年龄的增长和陆游进入仕途之后,他的生活和想法有了很大的变化。陆游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对于国家未来前途的担忧也越来越大,他对于当时流行的绮丽的词作感到越来越不满,他希望改变这种风气,希望文坛是一种积极向上,追求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豪迈之风。在这个时期,他写了许多此类的词作,其中有《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为代表作。“当年”一词表明作者回想起了自己曾经身怀壮志、奔赴前线的场景。“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运用了一个典故,表现因报国杀敌的理想破灭而感到悲愤。陆游一直对收复失土矢志不渝。他的词作的出现,对当时的那种奢靡绮丽的风气是一种打击,给当时的文坛注入了一股新风。他的词作也是一种创新。他的词作鼓舞了人民的爱国热情,与辛弃疾一起形成共有的豪壮而苍凉,雄奇而沉郁的风格。使宋词的意境扩大,对后世的发展有巨大的引导作用。 另外,陆游的词风很大一部分受到苏东坡“以诗入词”的影响。陆游词作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将诗歌所用的大量题材,雅词用到词的写作中去。例如《水调歌头·多景楼》,中,就出现原生词中不会出现的诸如“鼓角,烽火,戈甲”等豪迈大气,涉及军旅的有关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浑意象,使词的创作摆脱了

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纵观少游“伤情”词, 凄婉清丽入画意。 世间多少丹青手, 泪洒“山抹微云”里。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北宋神宗元丰八年进士。秦观一生仕途坎坷,年轻时,文章就被人称道,连他的政敌王安石也赞誉他“清新妩丽与鲍谢似之”,但科举考试却屡试不中,为官之后即身陷“党争”,屡遭贬谪,空有满腹经纶,竟怀才不遇,真可谓空负“屈宋才”,奈何“屈贾命”,抑郁之情充溢于胸,化而为词,凄婉清丽。他的词作内容多写男女爱情和贬谪生活,词风蕴籍含蓄,音律和谐,语言清新,被目为“婉约之宗”。南宋词人张炎在《词源》中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而女词人李清照在《词论》中有语云“秦(少游)即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良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这些评论大体上道出了秦词特色。而论者以为秦词最显著的特点莫过于“凄婉清丽,富有画意”,现结合秦观的具体作品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加以分析他为表现这一风格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首先,为了表达深曲婉致的情致,词人在造词上是很有特色的,他最爱用一些诸如轻、微、细、柔的字眼。如: 西城杨柳弄春柔(《江城子》)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水龙吟》)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八六子》)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满庭芳》) 在秦观眼里,不仅风是轻的,雨是微的,梦是幽的,就连秦筝也是小的,且是“低按”。正是这些语辞的使用,烘托出轻柔迷离的景象,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愁、思、恋明白如画地描述出来,给人纤柔、委婉、含蓄、缠绵的感受,秦观也因此才得以享有“婉约大家”的盛誉。 其次,秦观词中的动词运用恰当自然,与他含蓄蕴籍清婉凄丽的词风暗合,真可谓别具匠心。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满庭芳?山抹微云》) 花影乱,莺声碎(《千秋岁》)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鹊桥仙》)

秦观《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诗词鉴赏

秦观《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诗词鉴赏 秦观《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诗词鉴赏 秦观《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诗词鉴赏1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译文 远隔天涯旧恨绵绵,凄凄凉凉孤独度日无人问讯。要想知道我是如何愁肠百结,就像金炉中燃尽的篆香。 长眉总是紧锁,任凭春风劲吹也不舒展。困倦地倚靠高楼栏杆,看那高飞的雁行,字字都是愁。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此调将《偷声木兰花》上下阕起句各减三字,故名。 篆(zhuàn)香:比喻盘香和缭绕的香烟。 黛蛾:指眉毛。 鉴赏 这是写一个独处女子,在困人的春天思念远方情人的离

愁别恨至深的词。词的上片“天涯”二句,首句“天涯”就距离写游子之远、彼此分离天各一方,“旧恨”就时间写分手之后,别愁离恨之长。次句,“人不问”,写无人对语,独居高楼,本够凄凉,有谁关心慰问,即连同情的人都没有,故“独自凄凉”,即分外感觉到凄凉难堪了。这里“人不问”之人,当指为其朝思暮想远在“天涯”之人。其人“不问”,可知音信不通,相思难寄,这就必然加重了她对远方情人的思念更加迫切,相见的欲望更加强烈。“欲见”两句,写女子在百无聊赖愁苦之极,只好用燃香数刻来耗费时间。“欲见”写怀情人之切,“回肠”写内心之痛,用形状回环如篆的盘香,形容恰如人的回肠百转。“断尽”,指炷一根根断尽。这里用以突出女子柔肠寸断,即“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强烈感受。香断烟消,也是形容时间流逝、愁闷未散,女子的愿望终于烟雾一样虚幻。总之,这两句极写其相思怀人的愁苦。 过片从一年四季写愁。“黛蛾”两句写这位女子从冬到春愁眉难展的情状。由于别恨难消,故存于心头而现于眉梢,以致常是愁眉紧锁,尽管春天来临,“东风”劲吹,具有神奇伟大的东风,吹绿了大地江岸,吹开了百花吐艳。但无论怎样吹拂,也吹不展她的一双愁眉,这就深刻地揭示出在“长敛”、“不展”背后其愁恨的深重。此句构思特妙,它和辛词《鹧鸪天》“春风不染白发须”同一机杼,都可说是文艺美学上无理而妙的写法。即通过这种似乎无理的描写,却更深刻地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