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事侦查学教案

刑事侦查学教案

刑事侦查学教案
刑事侦查学教案

刑事侦查学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新中国诞生以前我国警察职能机构的犯罪侦查活动的历史概况

我国刑事侦查活动是随着奴隶社会的阶级形成、国家与法的产生而出现的,是一种阶级对抗行为,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一、奴隶制警察职能机构的侦查活动

夏:兼有警察职能的司法官称作―士‖或―理‖,中央最高司法官则称―大理‖。在《尚书》、《国策》、《论语》、《左传》等典籍中,都有关于官吏、士卒―昼夜巡逻‖,逮捕破坏社会安宁的―作恶者‖的活动记述,对―流氓乞团‖的杀人案件要及时审理,―三日‖内侦破,―捕获凶犯‖以―严明法治‖。

商:司法官兼有侦查权、拘捕权、审讯权和处罚权。采取了极端残酷的镇压措施,刑罚有―族诛‖、―斩戮‖、―炮烙‖、―剖心‖、―流刑‖等。

族诛中国古代因一人犯罪而诛灭其亲族的刑罚制度。起源较早,在秦代施行较多。族诛包括夷三族(即父母、兄弟、妻子或父族、母族、妻族)、诛七族(一说上至曾祖下至曾孙)、诛九族(一说上至高祖下至玄孙)、十族(一说宗亲九族外加门人)等。是一种十分残酷的刑罚制度。

周:周王是最高司法官,下设司寇专门负责司法工作,兼有侦查权、拘捕权、审讯权、处置权和行刑权。周朝警察办案有一个侦查的阶段,进行必要的调查和勘验。《礼记?月令?孟秋之月》中记载:―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讯犯人重口供,强调―听狱之两辞‖,而不轻信―单辞‖。主张观察当事人的心理活动,来帮助确定口供的真实性,即所谓―以五听狱讼,求民情‖。五听:一是辞听,二是色听,三是气听,四是耳听,五是目听。

二、封建制警察职能机构的侦查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加强了对社会治安的治理。十分重视擒拿罪犯,惩罚盗贼、谋叛、污吏的罪行。特别是在―除奸反间‖和排除暗探方面,各国诸侯都极为重视。

秦:1975年12月,《云梦秦简》中的《封诊式》很像现代的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笔录,记载了案件现场勘查的情况,证明我国在秦朝就已经有了专职的刑事技术人员,并且有了相当成熟的刑事检验技术。当时的刑事侦查和技术工作已同一般的行政系统分开,―求盗‖是刑事警察性能的官吏,―令吏‖是刑事技术的主管官员,―牢隶臣‖是进行技术检验和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汉:把惩治盗贼与侵害官私财物的行为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之一。

隋唐:专门制定了有关法规,如唐朝制定了《盗贼律》、《擅兴律》、《斗讼律》、《杂律》、《诈伪律》等,《盗贼律》把―贼‖、―盗‖作为主要打击对象,加以残酷镇压;《斗讼律》规定严禁斗殴,对斗殴者视情节严重,地位尊卑,予以惩罚。

宋:残酷镇压农民革命斗争,保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它的斗争策略主要有―严捕贼之令,重捕贼之赏‖出现了许多案例记录和分析的著作:赵仝的《疑狱集》以及后来的《续疑狱集》、《内恕录》、《结案式》,郑克的《析狱龟鉴》、桂万荣的《棠阴比事》对侦查破案和刑事技术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检验格目》、《检验正背人形图》对当时的命案检验和侦破杀人案件起了重要的参考作用。宋理宗淳佑七年(1247年),湖南提点刑狱官宋慈编著了《洗冤集录》五卷,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专著,在世界刑事侦查和刑事技术发展史上有着重大影响。

元:在办案中滥施酷刑,轻杀无辜的现象非常普遍。

明:仍以审代侦,采用刑讯逼供的审讯方法,而且刑讯的手段发展到了极其野蛮残酷的程度。

清:不仅继承了明朝警察职能机构的手段,而且提出所谓―弭盗安民,乃为治之首务‖,把镇压―盗贼‖提到首要政治任务的高度。不仅严惩,而且还要在面部(满人则在臂部)刺上―强盗‖、―窃贼‖、―抢劫‖等字样。这样做的目的是―差役易于侦缉‖。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警察职能活动

反动腐朽的清政府,看到帝国主义租界内的警察,是维护反动统治、压迫人民的有效工具,便积极仿效举办。从光绪24年开始建警,到宣统3年清朝崩溃,先后建警13年,但进展迟缓,收效甚微。

北洋政府的侦查侦缉活动,主要是侦查革命党和人民的革命活动,缉捕革命党人、进步人士和革命人士,以及侦破一些重大刑事案件。侦缉执行任务时,多穿便衣,所以又称为便衣警察。

国民党政府的警察,种类很多。担负―犯罪‖案件侦查的,主要是司法警察。国民党政府还制定了一套法西斯侦查―理

第二节刑事侦查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次用―刑事侦查学‖这一术语的,是奥地利地方检察官,后来的大学教授汉斯?格罗斯(1847-1918)。他于1892年出版了《检察官手册》一书,后又译为《犯罪侦查》。他在书中将他的前辈们和他自己在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中所用的技术、策略手段和方法,加以综合和系统化,主要汇集了一些能应用于侦查工作的自然科学资料。格罗斯不是第一个注意到用科学分析方法进行侦查工作的人,但却是头一个提出这种侦查方法体系的人。因此,人们一般都将他视为资产阶级刑事侦查学的创始人。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法、日、俄、美等国都在本国司法实践的基础上,相继确立了各具特色的刑事侦查学体系。20世纪初,欧美各国的资产阶级政府相继对警察机构作了彻底的改组,并用刑事侦查学的成果来武装它。20世纪初,法国著名学者艾罗卡尔在总结了法国警察部门与犯罪斗争的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编纂了6卷巨著《犯罪侦查学教程》。日本犯罪侦查学专家南波查三郎出版的《犯罪侦查法》在引用心理学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1935年前苏联学者安?杨?维辛斯基主编的高等法律院校应用的第一部《犯罪侦察学》教材出版。从七十年代开始,犯罪侦查数学化和控制论的问题得到广泛的重视。

第三节我国社会主义刑事侦查学的发展概况

一、刑事侦查学的萌芽时期

建国前后至五十年代初期(1949-1953)。1949年10月15日,第一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召开,罗瑞卿在会上强调公安工作要密切配合全国的解放战争,加强反特斗争。1950年8月5日,公安部召开了全国第一次侦查工作会议。这个时期刑事侦查学基本上是解放区侦查工作经验的总结,批判的吸收了日、伪的有关专业资料,刑侦与政保、技术、治安工作等方面的内容融为一体,刑事侦查学教材尚未形成科学体系。

二、刑事侦查学的初创时期

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初期(1954-1965)。1953年1月4日,罗瑞卿部长向周恩来总理提出将干训班形式的中央公安干部学校改建为调训全国公安系统中级领导骨干的综合性公安保卫专业学校的报告。经党中央和毛主席批准,将原中央公安干校改为中央人民公安学院(罗瑞卿兼任院长)。

1958年六大行政区相继撤销,8月,中央公安部决定将设立在沈阳的原东北公安干校改为公安部第一民警干校,12月,有决定将原大区分别在上海、西安、重庆、武汉等地设立的公安干校改为中央人民公安学院分院。从此,全国公安教学和研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具有独立体系和内容的刑事侦查工作教材也相继产生和形成。特点:总结我国建国初期的刑事侦查工作经验,使之逐步系统化、理论化;学习苏联的犯罪侦查工作经验,借鉴苏联的犯罪对策学理论;刑事侦查工作专业教材已初步形成完整体系,刑事侦查学已具雏形。

三、刑事侦查学的停滞时期

六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中期(1966-1977)。1958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始的大跃进,也同样的冲击了公安工作,1959年反右斗争全面展开,9月罗瑞卿同志离开公安部,谢富治开始主持公安部工作。后来,谢富治等人开始推行极―左‖路线,公安工作开始削弱。1965年2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刑事侦查工作会议,错误地取消了某些刑侦专业工作,把专业工作与群众路线对立起来,特别是―十年内乱‖期间,―四人帮‖砸烂公检法、公安院校、民警学校停办,刑事侦查教学和研究工作完全停止。

四、刑事侦查学的重建和空前发展时期

七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期(1978-1994)。1978年公安学院和政法干校合并的中央政法干校恢复开办,1979年公安部委托西南政法学院开办刑侦专业,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培养公安刑侦专业本科大学生。1981年,公安部在沈阳民警干校的基础上建立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这是公安部第一所部属的开始刑事侦查专业的正规大学。从1983年开始,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西南政法学院先后开始招收刑事侦查学硕士研究生。1984年2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成立。1984年6月,北京市法学会刑事侦查学研究会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刑事侦查学学术研究组织。1979年9月,公安部三局写出《刑事侦察学》,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本成体系的刑事侦察学专著。

特点: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刑事犯罪和刑事侦查活动的规律、特点;刑事侦查学理论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各种刑事侦查学教材、专著如雨后春笋;刑事侦查学已基本上形成理论体系。

第二章刑事侦查学的对象和体系

第一节刑事侦查学的对象

刑事侦查学是以侦查机关在同犯罪做斗争中所采用的各种侦查措施、技术手段和策略方法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简而

侦查方法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构成的。

一、刑事技术手段

所谓刑事技术手段,是指为了发现、提取、固定、检验物证和防范控制犯罪而采取的各种科学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刑事照相、痕迹检验、枪弹检验、文书检验、笔迹鉴定、指纹鉴定、物证化验、外貌识别和人像鉴定,以及指纹档案管理和犯罪防范技术,等等。

二、侦查措施

所谓侦查措施,是指侦查机关对犯罪案件实施侦查所采取的各种策略方法。是侦查部门在同刑事犯罪活动的斗争中,依据法律法规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实施侦查活动达到侦查目的所必须借助的专门工具和手段。分类:①广义:包括发现收集犯罪证据的措施和检验鉴定犯罪证据的措施。②狭义:发现收集犯罪证据的措施。

根据侦查活动实施的过程、方式、规模、动机、机密程度,以及对侦查对象的控制形式等来划分(6类):

⑴常规措施:现场勘查、专案侦查、摸底排队、查访询问、物证识别、侦查实验、公开辨认、公开搜查和侦查讯问等方法。①使用率高。②收集证据的直接性较强,准确性高。③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⑵重大措施:针对某一时期或某一类犯罪活动的突出问题所采取的涉及范围较广的打击犯罪的斗争方式。并案侦查、专项斗争、破案战役、办案协作。①打击对象的重点明确;②阶段性强;③涉及范围广泛。

⑶紧急措施:侦查部门针对那些必须在既定时间内查获案件线索、犯罪证据和捕获犯罪嫌疑人的刑事案件所采取的战机性强的行动措施。通缉通报、追缉堵截、解救人质、控制赃物和警犬追踪搜索。时间紧迫,时机性强。

⑷秘密措施(含技侦手段):侦查部门在绝对不被犯罪嫌疑人或有关其他人员察觉的情况下,发现搜集犯罪证据,打击犯罪活动的隐蔽性侦查措施。刑事秘密力量、内线侦查、秘密辨认、秘密逮捕和外线侦查等。

特点:①组织设计的周密性。②高度隐蔽性。③实施对象的特殊性。④所获材料的非直接证据作用。技侦手段,是国家侦查机关利用特定的科学技术手段,秘密控制、监视与犯罪有关的人或发现、获取与犯罪有关的信息资料和痕迹物品,从而采取的一种特殊的秘密侦查措施。监视窥视、邮政检验、密搜密取和密拍密录。

⑸强制措施: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依据法律对有关的人身实行强制性。

⑹防范措施:侦查部门为及时发现、制止、控制和打击犯罪,以及预防刑事案件的发生和紧密配合侦查破案工作而采取的主动进攻的侦查措施。控制阵地(包括特种行业控制)、刑嫌调查控制、联防堵卡、巡逻盘查和技术预防。①主动性强。

②获取犯罪信息的途径较为广阔。③功能具有综合性,集打、控、防、建于一体。

三、侦查方法

所谓侦查方法,是指各项侦查措施和技术手段在侦查破案中的综合运用。包括侦查破案的一般方法和侦破各类案件的具体方法。侦查破案的一般方法,是指侦查机关侦破各类犯罪案件所采取的侦查步骤和一般的策略方法,诸如有关立案、制定侦查计划、发现和审查犯罪嫌疑线索、搜集证据以及破案和结束侦查等整个侦查活动的程序和策略方法。侦查破案的具体方法,是指根据各种不同种类犯罪的特点而采取的有针对性的策略方法。如杀人案件的侦查方法、抢劫案件的侦查方法、盗窃案件的侦查方法,等等。

在侦查实践中,侦查措施、刑事技术手段和侦查方法三者是有机结合、密不可分的。

第二节刑事侦查学的体系

刑事侦查学的体系包括刑事侦查学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两种含义。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课程体系是以学科体系为基础的,但是学科体系的范围要比课程体系广泛的多,它包括各个分支学科。课程体系的范围比较窄,仅限于学科的某一部分内容,但其结构要比学科体系严谨。

刑事侦查学的学科体系是由各分支学科构成的。它能够反映本学科的当前水平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刑事侦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又可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大部分。

刑事侦查学的基础理论部分的分支学科主要包括:刑事侦查原理,刑事侦查学总论,刑事侦查心理学等等。刑事侦查学应用理论又分为刑事侦查策略方法与刑事科学技术两个部分。刑事侦查策略方法部分的分支学科主要包括:刑事侦查学,现场勘查学,预审学,杀人罪的侦查方法,盗窃罪的侦查方法,经济犯罪的侦查方法等等。刑事科学技术,又称刑事鉴定学,其下属分支学科主要有:物证检验学,痕迹学,指纹学,枪弹痕迹学,工具痕迹学,足迹学,断离痕迹学,文书检验学,笔迹学,司法化学,司法会计学,法医学,司法精神病学,等等。

刑事侦查原理

基础理论刑事侦查学总论

刑事侦查心理学现场勘查学

刑学科体系……预审学

事刑事侦查策略方法各种案件的侦查方法

侦应用理论……

查物证检查学

学痕迹学

体课程体系刑事科学技术法医学

系笔迹学

司法会计学

第三节刑事侦查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刑事侦查学是法学与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法学边缘科学,属于边缘法学。刑事侦查学作为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产物,与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犯罪学、证据学等学科有着密切联系,而且涉及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许多门类。

一刑事侦查学与刑法学的关系

刑法学所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关于犯罪与刑罚问题,刑法学的任务,简言之,就是研究如何运用刑罚的方法同犯罪作斗争的问题。刑事侦查学并不直接研究犯罪与刑罚问题,而是专门研究如何开展侦查活动,及时、准确地揭露犯罪和查获罪犯。但是,刑事侦查学在制定和运用侦查策略和方法时,必须是以某种行为构成犯罪为前提的;另一方面,刑法所规定的目的和任务也需要通过一系列侦查活动来实现。由此可见,刑事侦查学所研究的侦查策略和方法是实现刑法规范的重要工具,而刑法学所研究的犯罪与刑罚问题,则是制定刑事侦查策略方法的法律依据。

二刑事侦查学与刑事诉讼法学的关系

我国刑事诉讼法是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遵守的原则、制度和程序,以及公安、检察、法院三机关的关系和诉讼参与人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侦查机关为了准确地查明犯罪事实和查获犯罪人,在侦查破案过程中,必须严格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进行活动。但是,侦查工作所包括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刑事诉讼法作为一门程序法,它只规定进行侦查活动的程序、规则、制度,并不具体规定进行侦查活动应采取的各种策略方法和技术手段。

三刑事侦查学与犯罪学的关系

犯罪学是研究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的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犯罪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探求预防、减少以至消灭犯罪的途径。刑事侦查学也是研究犯罪现象的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如何运用有效的侦查措施、手段和方法,及时、准确地侦破犯罪案件,抓获犯罪人,以实现保护人民,惩罚犯罪和预防犯罪的目的。犯罪学的研究成果,诸如犯罪人个性特征,犯罪环境的特点,犯罪动机等等,为刑事侦查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事实材料和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刑事侦查学在研究各类案件侦查方法时所形成的各种典型案例和经验总结等,也为犯罪学研究提供重要资料。四刑事侦查学与证据学的关系

证据学是以诉讼证据为研究对象的专门科学。它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有关诉讼证据的法律制度和司法机关运用证据的实践经验。刑事侦查学作为侦查犯罪的科学,其核心问题,是研究在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如何运用技术手段发现、固定、提取和检验证据,以揭露和证实犯罪,查获犯罪人。但是,刑事侦查学和证据学研究诉讼证据的角度是不同的,证据学侧重研究证据的概念、种类、作用及收集、运用证据的法律制度和基本原则;而刑事侦查学则着重研究收集证据的策略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自然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发现,固定、提取和检验痕迹物证,同时,刑事侦查学仅研究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证据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刑事侦查学提供理论依据,而证据学在研究司法机关运用证据的经验时,可以汲取和借鉴刑事侦查学的理论和方法。

五刑事侦查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心理学是以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犯罪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与刑事侦查学有着极

作为研究对象;广义犯罪心理学把与犯罪有关的心理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在对犯罪实施侦查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各种不同的人员,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现象,研究这些人的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规律,并且根据这种规律制定影响侦查活动中各种人心理活动的方法,有针对性地优化和强化侦查破案的心理对策,就能够有效地提高侦查破案的能力。

六刑事侦查学与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在侦查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是形形色色,复杂多样的,涉及到自然科学的所有门类;另外,社会科学中的哲学、逻辑学、社会学、管理学、伦理学、教育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于研究刑事侦查学也有重要意义。

第四节刑事侦查学的研究方法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刑事侦查学最基本的方法。在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刑事侦查学研究时,还应采取以下具体方法: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刑事侦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的各项侦查措施、技术手段和策略方法都是在总结侦查实践的基础上制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刑事侦查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有效,就看它是否正确地反映我国刑事侦查实践经验,并且能否经受住刑事侦查实践的检验。对侦查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通过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切实摸清情况,确定对策,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科学的回答。

二、案例分析方法

各种案件的破获为刑事侦查学的研究提供了及其丰富生动的实际资料,通过对大量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归纳综合,就能够从中具体了解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总结出侦查破案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这是从个别到一般、从个性到共性的方法。

三、科学实验的方法

在侦查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复杂多样的技术性问题,仅凭一般的调查研究和实地观察是不可能找到答案的,而需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科学实验,以揭示事物本身的各种矛盾及其内在联系,为查明案情提供依据。

四、与有关学科相联系的方法

研究刑事侦查学决不能孤立地、封闭式的研究,而应当与其他各有关学科联系起来研究,广泛地吸收和运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五、比较借鉴的方法

刑事侦查学作为我国法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应当以研究我国刑事侦查实践为主,同时,有决不能闭目塞听,对外国和我国历史上的侦查制度及其有关理论和方法采取一概拒绝的态度。

第三章刑事侦查的任务和原则

第一节刑事侦查的概念

一、侦查的定义

侦查,是指侦查机关为了收集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查获犯罪分子,依法进行专门调查和实施强制性措施的活动。侦查是刑事诉讼的一个重要阶段,通常是从立案后开始进行,到案件事实全部查清,作出起诉、不起诉或撤销案件的决定时终结。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2条规定:―?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二、侦查与侦察的区别

侦查与侦察是两个含义不同的法律术语。侦查是刑事诉讼法的专用名词,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侦察一般是指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为了发现、揭露和证实犯罪,依据行政主管机关制定的行政法规而秘密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如跟踪守侯,秘密搜查,秘密取证、窃听等。

三、刑事侦查的含义

在我国,刑事侦查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广义的,指对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各种犯罪的侦查;一种是狭义的,指对危害国家安全罪以外的其他刑事犯罪的侦查。

第二节刑事侦查的任务

刑事侦查是同犯罪作斗争的重要武器。它的基本任务是:收集证据,查明犯罪事实,查获犯罪嫌疑人,制止和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它在刑事诉讼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是司法机关正确处理案件的最基本的依据,是刑事侦查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侦查实践中,收集证据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发现证据

犯罪事件是已经发生的事实,那些能够证明犯罪事件的事实,经常是零散的,淹没在许多其他事实之中,而且很容易遭到破坏,不易被发现。因此,在侦查破案的过程中,首先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策略方法和技术手段,及时准确地找到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即发现证据。

(二)固定和收取证据

要想使被发现的证据能够在刑事诉讼中真正起到证据的作用,还必须把这些事实材料加以固定和收取下来。方法通常有照相、绘图、制作模型、制作各种笔录,以及录音、录像等等。

(三)检验和审查证据

对于各种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检验证据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运用痕迹检验,枪弹检验、物证化验、法医检验、文书检验等刑事技术手段外,对于某些具有证据意义的痕迹物品,还可以聘请有关科学部门的专家进行鉴定。办案人员对各种证据材料必须认真地进行审查判断,以鉴别其真假,查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每个证据材料对证明案件事实的实际意义。最后,还应当在综合分析研究证据材料的基础上对案件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查明犯罪事实,认定犯罪人

实践表明,只有把案件事实查清楚了,才能正确地使用法律,真正做到定性准确,量刑适当,使犯罪分子受到应得到的惩罚,使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所谓犯罪事实,就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动机目的、侵害的对象和所造成的危害后果,以及作案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年龄、精神状态等。

三、查获犯罪嫌疑人

刑事侦查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对犯罪分子或重大犯罪嫌疑分子适时地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以防止他们逃避侦查、起诉、审判和继续进行犯罪活动。

四、制止和预防犯罪

通过侦查活动总结刑事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发现和堵塞某些地区、部门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健全制度,加强防范工作,教育公民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法律,并作好对违法犯罪人员的监督和帮教工作,制止和减少犯罪的发生。

第三节刑事侦查的原则

刑事侦查的原则,是指刑事侦查人员进行侦查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刑事侦查活动的正确进行。刑事侦查作为刑事诉讼活动的一个重要阶段,它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此外,还要遵守以下原则:

一、依靠群众,实行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

二、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积极侦查,及时破案。

四、正确执行法律,严格依法办案。

肇东市―11.18‖结伙持枪杀人案

1995年11月18日,黑龙江省肇东市

18:40分:四站镇派出所接报:李兵被枪杀家中,两名犯罪人又持枪(双筒猎枪和小口径步枪)打死打伤48人,其中32人死亡,16人受伤,有37家受害,肖伟、白臣两家7人全部被打死,还抢劫七七式式手枪一支,北京吉普车一台….. 19:10分:上报市局,途中调集120多名警力,20多台车,设卡,到达现场立即了解案情,寻找踪迹。

20:40分:两名歹徒在西八里乡杀人。

21:10分:到达西八里乡,犯罪分子刚走5分钟-----追----距三站镇1.5公里处栽入沟中-----搜索-----100米枪战。

21:40分:冯海被击毙。

22:00分:姜明腹部中弹。

22:30分:姜明自毙。

第四章刑事照相

第一节照相机的基础知识

(一)第一阶段:1839年至1924年

一个不透光的盒子,这就是照相机。照相机是用感光胶片反景物拍摄下来的摄影器材。它的发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我国对光和影像的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1031至1095年)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法国人尼普斯开创了人类摄影术的先河

1826年,法国人尼普斯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架照相机:由两个木箱构成,镶有毛玻璃的后一个木箱,能在包括镜头架的前一个木箱内滑动。

1826年的一天,法国人尼普斯花了8个小时的时间,拍下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是从尼普斯工作室的窗口拍摄的,左边有一座鸽笼,中央有仓库倾斜的房顶,右边可以看到建筑物的一角。尼普斯称这张照片为―日光绘画‖。以后,曝光时间降到了36分钟。到了1840年,曝光时间降至20分钟。1840年9月,巴黎的摄影师为一些小姐拍照,她们被要求一动不动地在阳光下站立20分钟,这种摄影过程真有些可怕。后来,感光材料化学显影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曝光时间越来越短。

银板照相法是由法国的尼普斯和达盖尔共同发明的。1839年,当银板照相法公布于世时,尼普斯已经去世多年。

银板照相法最初使用一块镀银的铜板,把这块铜板放在一个盛碘的盘子上方,碘的蒸汽在铜板表面形成一层碘化银薄膜而成为感光板,最后变成深金色。把遮盖好的底片托上的铜板放入照相机内进行曝光,然后再把铜板放入冲洗箱内,用一杯加热的水银蒸汽这块板。在感光后的碘化银处凝聚水银蒸汽,光越强,凝结得越多,于是在板上逐渐显出像来,把板泡在盐溶液里即可制成永久性的相片。使用银板照相法拍摄的照片,只能洗印一次,除了翻拍和第二次用银板拍照外,它是不能复印的。这种照片极易损坏,也不能用手指去触摸。拍摄的曝光时间需要5分钟或更长。

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

1841年,33岁的维也纳大学教学教授匹兹伐(JoiefMax petz-val)用计算方法设计出了著名的匹兹伐镜头。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利用匹兹伐镜头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

(二)第二阶段:1925年至1938年

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罗莱、蔡司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在此阶段,照相机的性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光学式取景器、测距器、自拍机等被广泛采用,机械快门的调节范围不断扩大。照相机制造业开始大批量生产照相机,各国照相机制造厂纷纷仿制莱卡型和罗莱弗莱型照相机。黑白感光胶片的感光度、分辨率和宽容度不断提高;彩色感光片开始推广,从而使摄影队伍迅速扩大并走向专业化。

(三)第三阶段:1939年之后

此阶段的前半期即本世纪六十年代之前,黑白、彩色胶片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光学工业制成了含有稀有元素的新型光学玻璃,如镧、钛、镉等玻璃。从而更好地校正了摄影镜头的像差,使镜头向大孔径和多种焦距的方向迅速发展。因而,出现了变焦、徽距、折反射式、广角等多种摄影镜头。镜头单层镀膜得到普遍推广。照相机出现了计数器自动复零、反光镜自动复位、半自动和全自动收缩光圈等结构。照相机的质量、产量开始飞速发展。

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为第三阶段的后期。这期间,日本的小西六摄影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自支调焦照相机--柯尼卡C35A型135照相机.接着日本又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双优先式自动曝光照相机--美能达XDG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开创了一台相机具有多种曝光功能的先例。

1947年,美国人埃德温·赫伯特·兰德发明了拍立得相机。首批面世的这种相机是拍立得95型(Polaroid 95)。拍立得相机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成像原理用的是兰德发明的反转转印法,即在白色片基上涂上一层感光膜充当正片,并使它同曝了光的负片贴在一起,在构成夹层的两种胶片之间加进粘液试剂,正负片的背面均不透光,数秒钟之后,正片就冲洗

1972年,埃德温·赫伯特·兰德又推出了拍立得SX—70型相机。SX—70是一种比以往的同类型相机更加轻巧的小型一次成像照相机,它配有反光取景镜头,并由于电子技术的进步,实现了全部自动化。此外,摄影者可以立即得到一张干净的彩色照片,它可以强光下或黑暗中自动显影,影像很快可显现。

这期间,光学传递函数理论进入了光学设计领域,出现了成像质量高,色彩还原好,大孔径,低畸变的摄影镜头。同时,镜头向系列化发展,由焦距几毫米的鱼眼镜头到焦距长达2米的超摄远镜头,并有了透视调整、变焦徽距、夜视等摄影镜头。电子技术逐渐深入到照相机内部,多种测光、高精度的电子镜间快门、电子焦平面快门以及易于控制的电子自拍机等都纷纷出现。曝光补偿、存储记忆、多纪录功能、电动上弦卷片、自动调焦等各种功能得到愈益精美的应用,高度自动化、小型、轻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电子式照相机是采用微电子技术的机电一体化自动照相机。它是从1963年美国推出的拍立得100型一步成像照相机上采用电子快门开始的。随后,照相机产品的发展实际上就是电子技术逐步深入地应用于该类产品的过程。目前,在高级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上都使用了专用微处理器,中,高档照相机已全部实现了自动曝光。电子技术的应用,使照相机产品的性能日臻完善,从测光,曝光,调焦,卷片倒片,闪光,乃至照相机附件的控制都实现了自动化,产品性能可靠,使用方便。现代照相机的发展已经离不开电子技术,并已成为照相机技术发展的关键所在。

日本理光(RICOH)公司于1981年推出世界第一部使用太阳能电池的相机。随后又推出全新设计的第二代太阳能相机XR SOLAR型。这种相机采用全手动控制,由机顶的三块太阳能电池供给测光表电流,而且还会将多余的能量储存于电容器之内,黑暗时仍然可以如常使用。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新闻摄影记者开始使用电子静止照相机拍摄照片,并把数字图像直接传送到计算机化的出版系统中。随着一种新的数字式电子静止照相机的出现,几乎任何与照片打交道的人都可在几秒钟内把数字图像传送到遥远的地方。日本的奥林帕斯公司生产的VC—1100IIHS型号新相机不仅是首架与NTT系统兼容的相机,而且是首架在移动电话网上既可发送文件也可接受文件的相机。NTT系统可大大节省传输时间和成本,在移动电话网上,30秒钟可传送一帧图像。

美国柯达公司开发出一种能同时拍下声音的照相机。使用这种相机拍照后,用一台专门设备,在实验室里把底片上的信息处理进密纹磁盘,再用一个照相CD系统,在一台普通的计算机CD—ROM驱动器运作下,即可在其屏幕上或电视机上再现所摄图片效果。拍摄图片和声音的软片是用传统的银卤化物软片,用通常的方法曝光就能得到图片。在拍摄图片的同时,照相机记录下15秒种拍摄现场的声音,声音是暂存储在照相机里的,以便摄影者认同或更换,一旦确定后,声音信息便由存储器经发光二极管记录在紧跟着图片后的一段空白软片上,对于每个镜头,摄影者可根据需要选择长,短或不要声音背景。经过处理后,软片上的信息加工后送到CD。人们在屏幕上观看图像的同时可听到附加在每幅图片上的声音。

二、照相机的结构原理

最简单的照相机就是由下面几个部分组成的针孔照相机:

1、一个不透光的盒子;

2、在盒子的一面开一个允许光线通过的针孔;

3、将一张胶片放在针孔相对的另一面。

即使现在最精密复杂的照相机也不过是在简单的针孔照相机基础上"苦心经营"的结果。它们通常包括聚焦光线、控制曝光持续时间和曝光强度、输送胶片等一些机构;但是就其本质来说,仍然像一架针孔照相机,有一个不透光的盒子并允许某些确定的光到达胶片。

根据结构上分为机身和镜头两部分,机身主要起记录影像作用,镜头则起对被摄景物成像的作用。根据作用及性能上,照相机可以分为以下七个部分:⑴摄影镜头:⑵取景器:⑶调焦机构:⑷快门:⑸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测光系统、自动曝光系统、自动对焦、自动卷片、倒片、自动变焦、自动日期打印、自动闪光灯。⑹卷片、计数、上弦机构:⑺机身:(一)摄影镜头:

一、镜头的结构:摄影镜头主要由成像镜组、镜筒、光阑和调节机构组成。

(一)标准镜头的结构

1、镜组:有多片透镜组成,分成几组。如海鸥DF相机的标准镜头为6片4组,美能达标准镜头为7片5组。

2、镜筒:分为外镜筒和内镜筒两部分。

3、光圈:又称孔径光阑,起控制参与成像光束孔径的作用,在摄影中影响通光量、景深和成像质量。

5、联接机构:镜头与机身的联接部分。有固定式、可拆卸式、卡口式和螺纹等方式。

6、电子控制部分:实现镜头的自动调焦、自动测距、自动光圈控制等功能。

(二)变焦镜头的结构

变焦镜头的结构与标准镜头的结构类似,不同的是变焦镜头中镜组是由多个分镜组组成的,在变焦的过程中,各镜组间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

二、镜头的光学特性

(一)焦距:

焦距是指镜头焦点至镜头第二节点之间的距离,是衡量透镜对光线会聚或发散能力的量。镜头的焦距决定了该镜头拍摄的被摄体在胶片上所形成影像的大小。假设以相同的距离面对同一被摄体进行拍摄,那么镜头的焦距越长,则被摄体在胶片上所形成的影像就越大。如图2.33所示,一般情况下焦距越长,镜头筒也越长。

成像大小:焦距越大,成像越大。

作用距离:焦距越大,作用距离越远。

视觉效果:焦距长,则远处景物得到夸张,近处景物被压缩,反之亦然。

景深:焦距大,景深小,焦距小,景深大。

成像范围:焦距大,成像范围小,焦距小,成像范围大。

镜头的焦距决定了胶片给定的画面区域所适合的场景大小.较长的焦距会产生较大的影像.影像越大,适合画面区域的场景部分就越小.正像我们看到的这组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在同一拍摄位置所拍摄的同一场景照片.

应当注意,影像的大小与焦距成正比,即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焦距加倍.例如,使用50mm镜头在10英尺的距离拍摄被摄体,如果现在换用100mm镜头,则被摄体看去像2倍那么大,如果换用25mm镜头,被摄体则只有一半大小了.

(二)视场角

是指镜头调焦至无穷远时所能拍摄下的景物的空间角度范围。用2W表示。它受镜头焦距影响,视场角的大小与焦距成反比,焦距越长,视场角越小。

三、镜头的种类

普通镜头分为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

定焦镜头根据视场角的大小不同分为三类:

1、标准镜头:

摄影上我们把焦距与所摄底片对角线大致相等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普通人眼的视场角约为45度,对于135相机来说,50毫米镜头为标准镜头。其透视效果与人眼睛直接观察一致,画面不变形,适合于大多数场合拍摄,特别适合于中近距离拍摄,其最佳摄影距离为2.5到4米。

2、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是指视场角大于人眼视场角的镜头。

(1)准广角镜头:焦距范围在35毫米左右,视场角在60度左右,适合拍是集体像、大场面,现场摄影中的方位摄影和概貌摄影常用准广角镜头;

(2)广角镜头:视场角在60度到80度,适合大场面摄影,如风光、体育摄影等;

(3)超广角镜头:视场角在90度以上,画面变形严重,照度变化大,适合于抽象摄影,建筑表现摄影;

(4)鱼眼镜头:视场角在180度左右,可以拍摄半球面的摄影。

广角镜头的摄影特点:可拍摄下广阔的景物空间范围,易于表现被摄景物的全貌和气势。景深大,具有强烈的视觉空间效果,突出前景,压缩后景。

3、望远镜头:视场角小于人眼视场角的镜头。

(1)中焦镜头:视场角为40度左右,适合人像摄影,特别是室内人像摄影,拍半身像或头像;

(2)长焦镜头:视场角约为10度到30度,作用距离远,适合拍摄远距离景物;

(3)超长焦镜头:视场角在10度以下,特别适合拍摄不易接近的物体,如体育摄影、动物摄影,也常用于偷拍和抓拍。(4)望远镜头的摄影特点:对表现被摄景物的局部特别有利,放大率大,可使微小物体或物体最富表现力的细微局部充满画面,景深小,易于突出被摄主体,夸张远景,压缩近景,有利于表现远处景物。

变焦镜头:有两种变焦方式,一种是推拉式,操作简便,可以边调焦边改变焦距,一环两用,但它有容易―滑‖焦的

镜头。它的镜头焦距可在较大的幅度内自由调节,这就意味着拍摄者在不改变拍摄距离的情况下,能够在较大幅度内调节底片的成像比例,也就是说,一只变焦镜头实际上起到了若干只不同焦距的定焦镜头的作用。变焦范围--从变焦范围的角度看,基本种类有:20--35mm左右的广角变焦镜头,35--70mm左右的标准变焦镜头、70--210mm 左右的中远变焦镜头,200--400mm左右的远摄变焦镜头等。

(二)快门

快门的作用:控制成像光线对胶片平面的照射时间即曝光时间;拍摄运动物体时的成像模糊量;可靠的阻拦非曝光用的光能量,使之不致重复曝光或漏光。

1、快门的参数:曝光时间:又称快门速度,用字母T表示,国际上一般以一秒为基准,上下成倍增减,圆整后为:2,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1/1000┅B门(直到松开为止)和T门是手控曝光时间。

快门主要有两种类型:

(1)镜间快门

镜间快门由一系列薄钢叶片组成,放置在镜头的单元之间。快门释放按钮触发一根弹簧使叶片在曝光期间开启,然后闭合这种类型的快门又叫做叶片快门。

中心快门的优点:闪光同步不受快门速度限制,各速度档均可闪光同步;拍摄运动物体时,影像不变形;快门在镜头之间,受意外破坏影响小。

中心快门的缺点:快门速度不高,最高只能达到1/500秒左右;快门效率低,高速曝光时仅为50%;更换镜头方面也比较麻烦。

2.焦平面快门

焦平面快门位于照相机里,正好在胶片的前面。由于它就在焦点平面,也就是胶片位置的前面,因此而得名.

焦平面快门具有如下两个优点:

首先,因为平面快门是装在照相机里面的,而不是装在镜头里,所以其可互换的镜头往往并不是太昂贵。但对于叶片快门来说,快门就是镜头的一部分。而对于焦平面快门,镜头并不包括快门,因此镜头或许不是太昂贵。

其次,焦平面快门能够具有更快的曝光速度,为了了解其中的原因,有必要知道一点焦平面快门的工作原理,焦平面快门的运转有些像一对卷轴式的窗帘。首先,第一副帘拉起,快门打开并允许光线照射胶片。然后,当预定的若干分之一秒结束之后,第二副帘跟随第一副帘运动并阻挡住光线。这就是焦平面快门工作时幕帘越过胶片的速度具有上限的原因。在大多数SLR照相机上,这一限度大约是1/60秒或1/125秒。

快门速度的选择

(1)1/60秒

适于照明条件不太理想,如多云的天气、在阴影处等户外日光下拍摄照片用。对使用小光圈以增大景深来说,该速度是很有用的。在较明亮的现场光照明的场所也使用这档快门速度。使用这档快门速度,相机意外地受到震动而使拍摄失败的情况要比使用1/30秒快门速度时来得少些。适用于单反相机的闪光灯同步。

(2)1/125秒

户外日光下拍摄照片最好的快门速度。在明亮的照明情况下,使用中等大小的光圈到小光圈能产生很好的景深。使用这档快门速度,能使来自相机本身的微弱震动减到最小。能抓住一些中等速度的动作。如走动着的人,儿童的游戏等。对于手持相机并安装上焦距小于105mm的中焦镜头进行拍摄,该速度具有一定的保险性。这档快门速度被推荐用于某些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用闪光灯拍摄。

(3)1/250秒

适合抓住一般速度的运动体。例如以中等速度跑动着的人、游泳运动员、自行车运动员、在一定距离外奔跑着的马、检阅活动、奔跑着的小孩、帆船、棒球运动、以中等速度比赛的足球运动员。当你并不需要大景深,而主要是想抓住动作的时候,可以在户外日光照明情况下用这档快门速度,以使相机的震动程度减至最小。适合于手持相机安装上250mm 焦距镜头进行拍摄。

(4)1/500秒

适合抓住运动速度较快的动体。例如中等距离外的运动员、奔跑着的马、跳水运动员、快速骑驶着的自行车运动员、行驶着的轿车或跑动中的篮球运动员。这档快门速度能用来抓住除了最快速度外的所有动体。

(三)取景器

1、视场率

视场率是指取景器内看到的景物范围占相机实拍范围的百分比。

视场率=(取景范围/实拍范围)×100%

2、视场率分类

横向视场率和纵向视场率两种,它们是长度之比,两者之积为视场率(范围面积视场率)。不同形式的取景器,视场率不同,根据国家设计标准。单反相机的视场率不小于80%,其它相机的横、纵向视场率均不应小于80%,专业相机的视场率为100%,普通单反相机取景器的视场率在85%左右,平视取景相机的视场率较低,一般在65%。

3、视差分类

(1)空间视差

由于取景光轴与摄影光轴在空间上的不一致产生的视差。该视差的大小与摄影距离有关,摄影距离越小,视差越大,反之亦然。

(2)时间视差

时间视差是由于取景时刻与摄影时刻不一致产生的视差。时间视差与时刻间隔有关,间隔越大,产生的视差可能越大。

4、同轴取景器

?取景与摄影共享一个光轴的取景器

–单反相机,大型座机等都采用同轴取景器。

–同轴取景器存在时间视差,但可以无空间视差。

–单反相机的取景器是同轴取景器,其光路如图所示。

5、异轴取景器

又称旁轴取景器,这种取景器的取景镜头与摄影镜头光轴平行但空间位置不一致,如图所示。

◆由于这种取景器结构简单,成本低,是中低档相机常用的取景器类型,如普及型的傻瓜机,120双反照

相机都采用这种取景器。

◆异轴取景器存在空间视差,但不存在时间视差。

(四)调焦机构

调焦是指调节镜头或其中一部分与底片面的相对位置,使被摄物体按拍摄要求正确的成像在胶片面上的过程。

调焦机构就是实现调焦过程的装置,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调节装置,一部分是验证装置。

1、调焦机构有移动镜头和移动后背两种调节方式,其中移动镜头方式占绝大多数。

2、常用的验焦方式由叠影式、影纹式、截影式、微棱镜式。

(五)卷片机构

将未曝光的胶片正确地安置在片窗上,并把片窗上已曝光的胶片卷收起来。

卷片机构组成:主要由卷片扳手(或马达)、传动机构、八牙轮、承片筒、倒片钮、倒片开关等组成。

˙过片长度

每次输片卷过的胶片长度,它应该等于画幅长度或宽度加上画幅间隔。

在135相机中,使用齿孔控制过片的长度,135胶卷两个齿孔间的距离是4.75mm,而每个底片的画幅宽度为36mm,两个画面的画幅间隔为2mm,因此每次需过8个齿,由过片牙轮控制。如果使用八个齿的齿轮,则正好使该齿轮转一周,这样过片齿轮又称为八牙轮。

三、照相机的种类

1、根据使用对象分

专业相机和业余相机

专业相机:

主要特点:适用范围广、功能稳定、功能齐全。具体如下:

1、牢固性、可靠性、耐用性。使用寿命长,普通相机的快门寿命为1-2万次,专业相机达15万次。

2、可在恶劣环境下工作,具有防磁场、抗高温、搞低温性能,稳定性好。

3、配件齐全,功能全面。能满足不同场合下摄影,专业相机配有多种可换附件。

4、可换镜头,可换取景器,可换后背,取景器视场率达100%

6、专业相机自动化程度较高,但应具备各种手动调节,以利于摄影师进行创艺。

业余相机:

为普通摄影者设计生产的,它具有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携带方便等特点。

根据使用对象和使用目的不同它又可为

高级机、中档机、普及型相机、傻瓜相机等。

2、根据胶片型号

散页片大型相机、120型相机、135相机、110相机、126、127 相机、一步成像相机、特小型Minox相机

(1)、散页片大型相机:

使用8*10吋、10*12吋散页片,可拍摄不同尺寸的底片,所用的胶片较厚,反差大,适合于修版,常见的有

全景照相机、摇头照相机、新闻相机。

(2)、120型相机

类型:单反、双反和平视取景三种机型。

使用120胶片或220胶片可拍摄60mm×60mm、60mm×45mm、60mm×70mm、60mm×90mm等幅面。

(3)、135型相机

类型:135单反和平视取景两种机型。

使用35mm胶片拍摄36mm×24mm底片。另有135半幅相机则拍摄135相机一半大的24 ×17.5mm画幅;135全景照相机则拍摄13×36mm 的画幅。

(4)、110相机

使用16mm的110底片,拍摄13mm×17mm底片。

(5)、126 (26 ×26mm) 、127 (24×24mm相机)

目前市场上已无法见到。

(6)、一步成像相机

又称一分钟照相机,该相机将显影、定影过程在出片时同时进行,大约1分钟就能将所拍影像全部显示出。

(7)、特小型Minox相机

拍摄8×11mm底片,主要用于特殊场合,如间谍、旅游、高科技摄影等场合。

3.根据自动化程度

(1)、机械相机

全部由机械装置组成,所有操作人为控制。

(2)、半自动相机

带有测光的机械相机,现在也指只带有自动曝光而不具有其它自动功能的照相机。

(3)、全自动相机

除取景之外的全自动化操作。

(4)、傻瓜照相机

适于携带的全自动相机和简易相机的统称。

4.根据取景方式

(1)平视取景照相机

取景时,取景光线直接通过取景器进入人眼,观察取景影像不受拍摄限制,无时间视差。

(2)单反照相机

参与取景光线要经过反光镜反射才进入取景器,成像在聚焦屏上,供人眼观察,它与摄影共用一个镜头,所以在拍摄时,无法看到被摄影像,存在时间视差。

5.根据快门方式

中心快门照相机

快门装在镜头内部的照相机。

焦平面快门照相机

快门安置在相机焦平面附近的照相机。

一般用途

民用照相机,指目前常用的普通照相机。

特殊用途:

全天候照相机、航空照相机、全景照相机、立体照相机、缩微照相机等。

7.根据感光材料

1) 胶卷照相机

使用银盐感光材料,只能记录影像。

2) APS照相机(Advanced Photo System先进摄影系统)

使用新型感光材料,可以记录声音和拍摄信息。

3) 数码照相机:

使用CCD(Charge Couple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图像传感器),用一种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制成,在光线作用下,可将光线作用强度转化成为电荷的积累,再通过模数转换芯片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经过压缩以后由照相机内部的快速闪存储器或内置硬盘卡保存,这样图像就以数字方式被记录下来。

第五章拍摄技术

拍摄的操作过程

1、检查照相机,安装胶卷;

2、取景;

3、调焦;

4、确定光圈系数和快门速度

5、曝光。

拍摄时,应注意做到―准、平、稳‖

―准‖是指:装片要准确,调焦、测广、曝光要准确,取景要准确。

―平‖是指:一般应将相机左右端平拍摄,以使地平线在画面中呈水平状态。

―稳‖是指:手持相机拍摄时,应力求使照相机保持平稳,手不可抖动。曝光时,最好使照相机紧贴面部或胸部两肘紧贴身体,并暂时屏住呼吸,用手指轻轻将快门按钮按到底。

第一节取景构图

一、构图的概念

构图的基本意思是结构、组成、联结和联系。在中国的传统画中称之为―章法‖、―布局‖、―经营‖、―位置‖。

摄影构图就是为了揭示主题,达到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所进行的造型处理,是一个思维过程、组织过程和反映过程。构图的特点:

1、受到空间的制约

它只能反映正在发生的事件。。

2、受时间的制约

只能反映进入相机镜头内的景物或事件。照相机镜头与景物或事件的空间角度决定了构图的基本效果。

3、构图的两次性

1)通过拍照时的取景获得构图的基本形式。

2)利用制作时的取舍精练造型表现。

二、画面的组织结构

(一)主体和陪体

1、主体,是指照片上用以表达内容的主要对象,是造型结构的中心。摄影画面的组织,首要的任务就是确立对主体的造型表现,其他一切景物的存在与表现都应以突出主体为前提。

主体的位置处理有两种基本方法:

1)中心式布局

就是把主体安排在画面中心附近。

适合表现正面人像、建筑等,由此而派生的横列式布局被广泛用于群体像的拍照。

缺点:易导致呆板,尤其是表现复杂的景物和具有一定方向性的主体时显得无能为力

2.)偏心式布局

偏心式布局,是把主体安排在偏离中心的位置,具有形式活泼、对比强烈、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黄金分割构图

主体位于画面的黄金分割点附近的构图形式。

黄金分割的概念

意思是把任意长的一条直线划分为不等的两个部分,较短的部分和较长的部分之比应和较长部分与整个线段之比的比律相等,即a:b=b:(a+b),其比值为0.618,如图所示。

3)主体的表现形式

①直接突出:即在面积、地位、照明条件等方面使主体占有最强的表现力,以最引人注目的形式呈现在画面上

②间接突出:即主体的面积较小,没有清晰真切的细节刻画,而着重于环境气氛烘托演变的表现形式。

2、陪体的处理

(1)陪体

画面中起陪衬、烘托主体作用的景物。

(2)作用

1)构成情节

通过主体与陪体在内容上的联系、说明主体活动的性质。

摄影的情节表现不同于文学作品,是表现情节的典型瞬间,经过观众的想象实现情节的表现。

2)平衡画面

通过主体与陪体在位置、方向等形式上的联系实现画面的视觉平衡。

3)丰富画面形象

通过主体与陪体在动态、性质、色调、大小等方面的差异实现画面形象的多样化

(3)陪体的处理原则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削弱主体的表现。

陪体所占的地位、面积、色调的轻重、线条的走向等都不能强于主体,

不能造成宣宾夺主的局面。

陪体还应与主体存在必然的联系,在内容上、形式上应息息相关,

不能产生有之也可,弃之无妨的感觉。

(二)前景和背景

前景

指画面上位于主体前面,并超出一般陪体作用的景物。

特点:位于画面的最前方、成象大、概括性强,多以局部表现的方式出现。

前景的表现力

1、概括地表现季节或环境。

通过具有典型特征的局部表现,交代出人物存在及事件发生的季节或环境。

2、加强画面的空间感

通过前景与远景景物在大小、影调、色彩等方面的对比,提供想象空间的条件。

3、对主体和内容补充说明

通过具有典型特征的前景说明主体的性质,或对主体表达不清的内容加以提示和补充。

4、突出主体

多用于虚化的前景和框架式的构图。通过前景与主体在形象的地位、影调、完整与残缺、清晰与模糊的对比,实现主体的突出。

5、美化构图

通过前景的设置使画面形象具有多样化、多层次,改变了视觉效果的单一性,同时也对画面起到了装饰效果。

前景的线条特征不应与边框平行。

也不应构成直角。

避免居中和上下左右的对称安排。

背景的处理

背景

指画面上主体后面出现的景物。

特点

景物范围相对较大,表现较为具体。

背景的表现形式

空白背景也称虚体背景。即没有具体形象而以影调的形式出现的背景。

背景的作用

1、表现环境和时间

通过具有典型特征的背景可以让人们了解人物或事件所处的环境并产生时间的概念。

2、充实主体的刻画

通过与主体有着某种联系的背景给人以联想,用以衬托人物的职业,强调性格特征。

3、突出主体形象

通过背景与主体在形式方面的对比衬托主体形象。

4、美化照片构图

通过背景的形象和形式上的变化特点产生装饰美化照片构图的效果。

三、摄影位置的选择

摄影位置,包括摄影方向、摄影高度和摄影距离三个方面。

(一)摄影方向

摄影方向,是指照相机与被摄体之间在高度、距离、镜头焦距不变的情况下,围绕着被摄体周围的不同拍摄点的改变。由于改变摄影方向所引起的画面结构变化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正面结构、侧面结构、斜侧面结构和背面结构。

1、正面结构

照相机位于被摄体的正前方时拍摄的画面。

造型特点:静态和缺乏方向性的结构,它主要表现被摄体的正面特征,画面呈平行透视效果,可使被摄体的横向和竖向的线条充分显示在画面上。被摄体的立体形状较单薄.画面深度感较也易于呆板。

适用范围:表现人物及建筑的对称结构,表现人物的形象和神情。画面容易产生庄重、威严、静穆的气氛。

缺点:不利于表现人物或动物的奔跑、行走等运动姿态,在这种角度下的动态线条得不到交代,动物的前后肢重迭,会掩盖形体特征,不符和人们的正常视觉习惯,不利于表现生动活泼的气氛和深度强的景物。

2、侧面结构

照相机位于被摄体侧面拍摄的画面。

造型特点:有利于表现被摄体的侧面特征、人和物的外轮廓、运动的姿态是具有动感和方向性的构图形式。

适用范围:剪影式的人物侧面结构、表现动态、表现两个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有利于发挥摄影特有的表现手法——追拍。

缺点:和正面结构一样呈平行透视效果,不利于表现深度空间。

3、斜侧面结构

照相机位于被摄体斜侧面拍摄的画面。

造型特点:画面呈成角透视效果,被摄体本身的所有水平线条在画面上变成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并相交于画面左右两边,产生明显的透视效果,引导观众的视线进入画面深处,具有很强的空间感。

适用范围:

表现运动。尤其是表现人物躯干的各种扭曲变化更容易体现出动态的特征。

表现人物动物的各种运动姿态。

表现立体。

4、背面结构

照相机位于被摄体的背面所拍摄的画面.

造型特点:以形体刻画为主,整体感强,表现手法含蓄,能调动观众的想象力,处理得好会收到笔简易繁的效果。(二)摄影高度

高度,指照相机与被摄体之间相对高低的位置变化。摄影高度的变化影响地平线在画面中的位置;远近景物的展开程度;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和透视效果。摄影高度有三种基本变化,即平拍、仰拍和俯拍。

1、平拍结构

照相机与被摄体处于同一水平线上,镜头光轴与地面平行时拍摄的画面。

造型特点:不易产生夸张和变形的效果,画面表现较为规矩、忠实、自然,感觉亲切,易于接受。

不利因素:平淡、缺少变化,容易造成地平线平分画面的现象。

适用范围:表现上下对称的结构和装饰性的效果

2、仰拍结构

照相机低于被摄体向上拍摄的画面。

造型特点:被摄体透视变化强烈,有利于强调被摄体的高度,能显示雄伟的气魄和夸张的效果。

注意的问题

避免使用短焦镜头和太近的摄影距离。过分的夸张变形会歪曲形象,让人们无法接受。

适用范围

表现高大的建筑、英雄人物以及为强调高度的意图。

3、俯拍结构

照相机高于被摄体向下拍摄的画面。

造型特点:形象的高度被压缩,但能使前后景物得到展开,画面深远辽阔,有利于表现阵势和范围。

不利因素:大角度的俯拍不利于刻画人物的表情变化,在性格的描写上显得无力。

适用范围:表现集会、游行等大场面的景物以及由田野、公路所构成的线条图案。

二.摄影距离

摄影距离是指照相机与被摄体之间远近的变化。摄影距离的选择决定了画面的景别。

景别的变化

远景以表现整体气氛为目的的画面。

特点:远景是从被摄体的远处拍摄,景物范围广泛,没有明确突出的画面中心。

处理的要求:从整体入手,注重大关系、大律动。细枝末节的表现不起实际作用。

全景以表现整个被摄体及所出环境为目的的画面。

特点:环境表现完整、内容中心明确。

要求:注重主体表现的完整性;注重主体与环境的联系。在人像摄影中,全景被定义为全身像。在刑事摄影中,概貌摄影多用全景画面。

中景以表现情节和动作性强的局部的画面。

特点:环境的表现往往是局部的、象征性的交代。

要求:结构中景画面要注重主体与陪体的联系;注重选取富有表现力的动态瞬间;注重环境的典型性。

近景以表现神情或质感等细节为目的的画面。

特点:充分展示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

要求:用光显得更加重要,要注重眼神光的运用。

特写以表现局部特征为目的的画面

特点:将被摄体的某一局部充满画面,用细致入微的刻画揭示对象的性质和特征,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

要求:质感的表现。所谓―远取其形,近取其质‖。

黑白感光材料

第一节感光材料概述

一、感光材料的概念

再现景物光学信息的材料,即照相用感光材料

黑白感光材料的基本结构

(一) 黑白全色片

1、结构

(二) 黑白照相纸

1.钡地照相纸结构

2.组成及作用

钡底层

成分:硫酸钡与明胶的混合物。

作用:(1)防止乳剂层渗入到纸基中。

(2)白底可提高反差。

纸基

成分:由无数细小纤维组成,有间隙。

作用:支持体(裁体)。

二.感光材料的主要照相性能

感光度、反差系数、宽容度、解像力、颗粒度、清晰度、灰雾度、感色性、最大密度前六项较为重要,称―六大性能‖,尤其是其中的前三项,是拍照曝光时首先要考虑到的。

(一)感光度(S) ( light sensitiveness )

1.感光度与其确定的依据:

感光度,亦称感光速度,是指感光材料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即感光乳剂对光化学作用的响应能力。感光度与曝光量成反比,即感光度越高,所需曝光量越少。

感光度数值,可由感光特性曲线和基本公式求出:S=K/HD其中S为感光度;K为常数;HD为在一定显影条件下,达到一定基准密度D时所需要的曝光量。感光材料的感光度,各国有不同的标准。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德国工业标准感光度(DIN)和美国标准协会感光度(ASA),它们也是国际标准(ISO)感光度的制定基础。

2.几个重要的感光度标准

(1)德国工业标准感光度(DIN)

1971年修订通过的。测定技术参数为曝光光源的色温是5500K;显影的平均斜率为0.62;基准密度点为D0+0.1 ;常数为1。计算公式为:S=10 lg K/HM =10lg 1/HM

(2)美国标准协会感光度(ASA)于1972年修订通过。测试技术参数常数取0.8 ;而基准密度点和平均斜率与DIN制基本相同。计算公式为S=0.8/HM

(3)中国国家标准感光度(GB)

1982年制订通过的。技术参数为取基准密度点为D0+0.1;平均斜率为0.62;常数K=0.8。

基本计算公式为S=0.8/HMS0=1+10lg(0.8/HM)感光度的表现形式为GB100/210、GB200/240。

(4)国际标准感光度(ISO)

国际标准感光度是国际标准协会(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于1974年向世界各国推荐的感光度标准。它是以ASA 制和DIN制为基础而制定的。既有算术表示式,相当于美国的ASA制,又有对数表示式,相当于德国的DIN制。它的技术参数采用了ASA的数值,K=0.8,算术值计算公式为

S=0.8/HM

进口感光材料英文标志的识别

(1)种类标志识别

Color / Colour 彩色

B/W / Black-and-White 黑白

Daylight 日光型

Tungsten 灯光型

Negative 负片

ThansparenoY 透明正片、幻灯片

Slide 幻灯片

(2)张数识别

36E×posure 36张

20E×posure 20张

(3)有效期识别

process before 6/1991 1991年6月以前使用

(4)常见胶卷牌号

Kodak 柯达Agfa 阿克发

ELford 伊尔福Fuji 富士

Sakura 樱花Konica 柯尼卡

Eastman 伊斯曼Fula 富拉

六、现场摄影

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记录手段:现场笔录、现场绘图、现场摄影、现场摄录像。

第一章现场摄影的概念

一、现场摄影的概念

1、现场

现场指案件发生的地点和留有与案件有关的痕迹、物品的一切场所。

2、现场分类

按案件的性质分:杀人、盗窃、抢劫、强奸、爆炸、纵火、投毒、反动标语传单、交通肇事等现场;

按实施犯罪的过程和范围分第一现场、第二现场等;

按自然或人为对现场的变动情况分原始现场、变动现场、伪装现场、假案现场。

3、现场摄影

现场摄影是将案件发生的场所和与案件有关的痕迹、物品,用摄影的方法客观、准确、全面、系统的固定、记录的专门手段。

现场摄影具备的设备材料

一、照相机

应选用坚固耐用,机械性能可靠的照相机。配备广角至中焦的变焦镜头。

二、近摄装置

近摄用镜头

有微距功能的定焦或变焦镜头。

近摄接圈和近摄皮腔

能与相机匹配,拍照的倍率从1:10~1:1左右。

近摄镜

选择与镜头匹配、成像清晰、象差小的近摄镜。

三、滤光镜

密度不同的红、黄、蓝、绿系列滤光镜。还可配备红外、紫外、偏振、色温转换滤光镜。

四、三角架

升降方便,转动灵活,牢固可靠,便于携带。

五、比例尺

黑底白刻度、白底黑刻度和彩色比例尺、透明比例尺。比例尺以mm为最小单位,刻度误差不得超过1%。还应备有钢卷尺、皮尺。

六、照明设备

应备有两只以上的电子闪光灯,闪光指数应在28以上,并配备2m~5m长的同步线或同步感应嚣。还应备有碘钨灯,现

应备有快门线,暗房袋,痕迹物证编号签,简易背景幕,柔光、反光、遮光器具。偏远地区还应备有简易黑白冲洗器具。

八、感光材料

应备有全色片、盲色片、彩色负片等感光材料。还可准备其它专用感光材料。

第二章现场照相的内容

第一节现场方位照相

一、概念

以整个现场和现场周围环境为拍照对象,反映犯罪现场所处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事物关系的专门照相。

二、拍照内容

拍照现场所处的位置及现场周围环境。

三、拍照对象

发案现场的地点。

四、作用:

反映发案现场所处的位置、方位以及与周围关系,表达现场的外部情况。

五、拍照范围:与案件有关的场所、景物。

六、拍摄要点

1、拍摄现场方位时取景范围要大,拍摄点要高,要尽量显示出现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一些永久性的特殊标志(如商场、车站、桥梁、街名、门牌、路标等)。拍照时,应把现场安排在画面视觉中心,以中、远景表现,突出重点。

2、现场方位照相应尽量用一个镜头反映被拍景物。受拍照距离和镜头视场限制时,可采用回转连续拍照法或直线连续拍照法拍照。拍照接片时,画面衔接处应避开现场重点部位,衔接处重叠部位应占整个画面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左右。拍照时各画面的调焦距离应相等,用光、曝光应一致。

3、拍摄现场方位主要使用自然光。除必须外,现场方位照相可在白天补拍。如需夜间拍照,可将相机固定后打开快门,用闪光灯进行游动曝光。

第二节现场概貌照相

一、概念

以整个现场和现场中心地段为拍照内容,反映现场的全貌以及现场内容各部分关系的专门照相。

二、拍照内容

除现场周围环境以外的整个现场状况。

三、拍照对象:发案现场。

四、作用

反映现场内部情景、现场内部的空间、地势、范围、发案全过程在现场上所触及的一切现象和物体。

五、注意事项

1、对现场的范围、现场内的物品、痕迹物证以及遗留痕迹物证的位置等现场全部状况要完整系统全面反映出来,切忌杂乱无章地盲目乱拍。

为此,拍照前应弄清犯罪分子在作案过程中所涉及的范围。

2、对于多处现场,需要多组镜头有机编排起来。

六、拍摄要点

1、拍摄现场概貌应以反映现场的整体状态及其特点为重点。照相取景构图时,应把现场中心或重点部位置于画面显要位置。尽量避免重要场景、物证互相遮挡、重叠。

2、拍摄现场概貌一般采用相向拍照法、多向拍照法,也可拍照连接片。

运用相向拍照法、多向拍照法拍照时,拍照距离、镜头俯仰角度、用光要保持一致。

3、室外现场概貌照相主要使用自然光。

必须在逆光条件下拍摄时应加遮光罩,并尽可能给主要部位补光。

室内现场光不匀或亮度不足时,应使用闪光灯或灯光照明。

需要闪光灯或其它灯光照明时应尽量用反射光照明,直射光照明时应注意配光角度

1、命案现场

尸体所在的位置;尸体的姿态;搏斗、行凶、移尸部位;

有关痕迹、凶器、衣物的位置;血迹分布的状态等等。

2、盗窃现场

被破坏和被偷盗的桌、柜;被移动的物品;

遗留的犯罪工具、痕迹、物品的位置;

犯罪分子进出的路线等等。

3、路劫现场

抢劫的地点;

犯罪分子守候的地点;

?搏斗的痕迹;

来往的路线;

?遗留的脚印、痕迹的位置等等。

4、中毒现场

?尸体所在的位置;

?尸体的姿态;

呕吐物;排泄物;

?可疑的食物、药物;

?装仪器毒物的器皿及部位状况等等。

5、火灾现场

起火点;

引火物;

燃烧量严重的部位等等。

6、爆炸现场

爆炸位置;

爆炸对象;

爆炸损坏的程度;

爆炸抛出物及状况;

爆炸残留物及状况等等。

五、拍摄要点

1、拍摄现场重点部位时应以清楚反映现场重点部位的状况、特点及其与周围痕迹物证的关系为重点,确定拍摄距离和角度,选用标准镜头或中焦镜头,合理安排镜头。

2、现场重点部位照相的用光与现场概貌照相的用光一致。

第四节现场细目照相

一、概念

记录现场上发现的与犯罪有关的细小局部状况和各种痕迹、物品,以反映其形状、大小、特征等的专门照相。

二、拍照内容

具有检验鉴定价值和证据作用的各种痕迹物证。如:尸体、活体上的痕迹;血迹的滴溅状况或喷溅方向;杀人凶器或犯罪工具的形状、标签、破损情况;脚印、手印、文件、附着物等。

三、拍照原则:

1、要准确地反映遗留在现场上的痕迹物证的位置。(证明是现场遗留的)

2、必须保证拍照的影像不变形。(拍照时要三面平行,有变形要校正)

3、必须准确地反映被拍物体和特征的花纹大小、粗细、长短等特征。(放比例尺)

4、痕迹物证的特征必须保证清晰逼真。

新版--刑事侦查学复习内容

新版--刑事侦查学复习内容

考试题型A卷名词解释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实训题 B卷不定项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案例实训题 考试时间:周五,往后推辞迟半小时,其他不变。请考完后速到一教 并案侦查 (1)并案侦查含义 指侦查机关以某地区、或相邻地区发生的两起以上刑事案件认定为同一个或同一犯罪集团所为,而将案件结合侦查的形式。 专案侦察含义 是指侦查机关针对重大、特大刑事案件,综合运用各种侦查措施、组织专门力量,实行专案专办的一种侦查形式。 (2)专案侦查的对象 特大现行案件、犯罪集团案件、重大的预谋犯罪案件。 刑事侦查的同一认定是指:在侦查破案过程中,侦查人员运用技术手段、逻辑方法等,对同时存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检验,以确定它们的本质属性是否一致或本身是否同一的过程。 犯罪现场的定义 犯罪现场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地点和其他留有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的场所,以及与犯罪有关的各种现象、状况。 犯罪现场的构成要素 1、犯罪行为要素 犯罪行为是犯罪分子为了实现其犯罪意图而采取的行动。 2、时间、空间要素 时间和空间是一切客观事物存在的形式,当然也是犯罪现场存在的形式。 3、物质形态变化要素 被侵犯对象及其物质环境的变化可归纳为被侵犯对象的变化、现场客体物的增减、现场上原有客体物的位置、形状及其组合状态的改变和有关客观现象的发生等。 成犯罪现场的三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必然与作案时间、作案空间同时存在,是被侵犯对象及其物质环境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与非犯罪现场的本质区别,因此,犯罪行为是犯罪现场的核心要素;空间、时间是犯罪现场的存在形式;物质形态变化是犯罪行为的必然结果 犯罪现场的分类 原始现场与变动现场--以犯罪现场形成以后有无重大变化为依据,

刑事侦查学习题

第一章刑事侦查学概论 一、填空题 1、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工作和有关的----措施。 2、刑事侦查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 3、刑事侦查学的基本原理包括:---------、逻辑理论、-----。 4、侦查假设的特点包括:客观性、----、----、----。 5、同一认定的主体必须是------或熟悉客体某些特征的人。 6、同一认定属于----型认识活动。 二、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拥有侦查权的机关、部门包括:() A、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 B、国家安全机关 C、军队保卫部门 D、监狱 E、企、事业单位的保卫部门 2、专门调查工作主要包括:() A、勘验 B、检查 C、侦查实验 D、询问证人 E、拘传 3、刑事侦查是刑事诉讼的 A、重要手段 B、重要程序 C、重要原则 D、重要方针 E、重要条件 4、在刑事犯罪中,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的:() A、空间表现 B、时间表现 C、物质表现 D、精神表现 E、心理表现 5、刑事侦查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其核心和主干是研究() A、侦查范围 B、侦查计划 C、侦查对策 D、侦查谋略 E、犯罪特点 6、刑事侦查学研究方法中的调查法主要() A、典型刑事调查法 B、抽样刑事调查法 C、综合调查法 D、比较调查法 E、总结调查法 7、在运用逻辑证明时,必须遵循如下规则:() A、论题必须明确 B、论题必须始终同一 C、论据必须真实充足 D、论据真实性不能依赖于论题 E、由论据必须能推出论题 8、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是:() A、理由律 B、同一律 C、予盾律 D、排疑律 E、排中律 9、侦查思维的基本规律有() A、溯因律B、排疑律C、理由律D、原因律E、结果律 三、概念题 1、刑事侦查学 2、侦查 3、同一认定 四、简答题 1、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刑事侦查学研究方法中的案例分析法是什么? 3、应该从哪些方面理解刑事侦查中的同一认定? 4、同一认定在侦查中的指导作用。 五、论述题(要求有观点、有论证) 1、如何理解侦查的概念? 2、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是刑事侦查活动的认识基础?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侦查学试题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刑事侦查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5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侦查实践最基本的方法是() A.调查法B.案例分析法 C.科学实验法D.比较研究法 2.刑事侦查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依靠群众、抓住战机、积极侦查和() A.适时破案B.实事求是 C.遵守法制D.及时破案 3.做好刑事侦查工作,掌握工作主动权的基础是() A.刑侦基础工作B.调查研究 C.刑事特情D.犯罪预防 4.以犯罪现场形成以后有无变化为标准,可将犯罪现场分为变动现场和()A.客观现场B.主体现场 C.原始现场D.真实现场 5.为了保证现场勘查任务的顺利实现,实施现场勘查时必须做到() A.及时、认真、全面、耐心B.及时、耐心、细致、真实 C.认真、耐心、细致、客观D.及时、全面、细致、客观 6.勘查人员在局部观察的基础上,应当对现场上与犯罪行为有关或可能有关的痕迹、物证进行() A.拍照固定B.个体勘验 C.分析判断D.检验鉴定 7.为保证能够准确地反映所提痕迹物证在现场的原有位置及状态,在提取痕迹物证之前,必须做到() A.征得领导同意B.确定其与案件的关系 C.先照相固定D.分析其检验、鉴定的价值 8.常用的现场录像的景别有远景、全景、近景和() A.前景B.特写 C.中景D.背景 9.在摸底排队过程中,公布案情要做到()

A.全面、细致B.声势浩大 C.有目标、有控制D.公开与秘密相结合 10.刑事侦查工作运行中决策、管理、执行等各管理层次的必要资源是() A.侦查信息B.侦查措施 C.犯罪现场D.法律法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犯罪现场访问的意义包括() A.为采取紧急侦查措施提供有利条件B.促进现场勘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C.是犯罪现场分析工作的重要基础D.是制定侦查计划的唯一依据 E.可及时获取侦查线索 12.在犯罪现场勘验过程中,个体勘验的工作阶段包括() A.细致勘验B.静态勘验 C.个别勘验D.动态勘验 E.局部勘验 13.犯罪现场照相的拍摄要求主要包括() A.画面简洁、构图美观B.围绕揭露案件真实情况进行拍摄 C.正确反映现场的客观状况及其内在联系D.表现不同案件的特点 E.按顺序有步骤地拍摄 14.犯罪现场临场讨论的任务包括() A.制定现场勘查计划B.分析、判断事件性质和案件的有关情况C.检查现场访问和现场勘验的情况D.决定现场勘验后对现场的处理方案E.制定下一步侦查计划 15.在调查访问过程中,对访问地点的选择应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A.是否有利于保密B.是否比较安静,不易受外界干扰 C.是否有利于被访问对象无拘无束地谈话D.是否有利于侦查人员办案 E.是否有利于被访问对象回忆案发当时的情况 16.阵地控制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 A.内紧外松的原则B.依法实施控制的原则 C.严格保守秘密的原则D.公开和秘密相结合的原则 E.为侦查破案服务的原则 17.犯罪嫌疑人被拘留之后,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可

刑事侦查学考试卷2

《刑事侦查学》考试卷 区队____专业____学号____姓名____ 一、名词解释(共2题计6分) 1、侦查程序 侦查程序是指侦查人员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所应当遵循的规范和准则。 2、销案 销案,是指侦查部门经过侦查,发现所立刑事案件有《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而依法撤销案件的一项侦查活动。 二、判断改错题(你认为对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你认为错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并改正。共7题计14分) 1、在讯问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请示自行书写供述的,应当准许。(√) 2、搜查必须由两名以上的侦查人员进行,对女性身体进行搜查时,必须由女性侦查人员进行。但如果没有女侦查员在场,那么可以邀请女性群众协助搜查。(×) 3、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扣押物品、文件清单》应一式三份,由侦查人员、见证人、被扣押物品、文件持有人签名或者盖章后,一份交物品、文件持有人,一份由侦查人员持有,另一份交给见证人。(×) 4、冻结存款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9个月。(×) 5、侦查的目的就是揭露犯罪,最终实现对犯罪的打击。(×) 6、侦查终结时,侦查人员应当对侦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文书以及有关材料,按照归档要求进行审查核实,分门别类,分别制作《诉讼卷》和《主卷》。(×) 7、公安机关对于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或不起诉决定认为有错误时,向作出决定的人民检察院要求复议而未被接受后,可以提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重新核查案件。(√) 三、多项选择题(共6题计12分) 1、犯罪情报搜集的方法有:( ABCD ) A.调查访问法 B.秘密力量搜集 C.技侦手段获取 D.情报交流 2.特情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ABC ) A.接敌条件 B.一定的活动能力 C.愿意为我工作或能被我控制 D.曾经有过违法犯罪记录 3.刑嫌调控管理中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的三位指的是:( ABC ) A.派出所 B.公安局 C.刑警中队 D.侦查情报部门

刑事侦查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刑事侦查学 一、填空题 1、国际公认意大利的汉斯·格罗斯于________年出版的________一书标志着刑事侦查学的诞生。 2、硝酸银溶液法对显现________、________上的陈旧汗垢手印特别有效。 3、笔迹检验的科学基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书写习惯的________,二是书写习惯的________。 4、枪弹痕迹主要包括弹头、弹壳上的________以及________。 5、左右脚印跟部中心点垂直于________的间距叫步幅宽度。 6、在犯罪现场上留下自身物体反映形象的客体叫________。 7、________系统位于内部花纹系统的下部。 8、按箕口朝向划分,箕口朝向小指方向的箕型纹为________。 9、对发射后擦拭过的枪支,如果发现有亚硝酸盐存在,即可判断发射时间约在________天以内。 10、在进行综合评断时,一般是从解释________开始的。 11、手掌内侧部没有________纹。 12、在我国的法制体系里,________与________是两种在本质上具有质的差异的行为,因而在查处过程中适用不同的法律和程序。 13、侦查作为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阶段,其最根本的目的是________。 14、刑事侦查学是____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的一门应用科学。 15、刑事侦查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侦查活动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要素构成。 17、侦查终结时,侦查人员应当对侦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文书以及有关材料,按照归档要求进行审查核实,分门别类,分别制作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8、保护现场的共同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调查询问的对象和内容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种。 20、侦查办案的核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正确处理口供与其他证据关系的基本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刑事侦查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其核心和主干是研究 A.侦查范围 B.侦查计划 C.侦查对策 D.侦查环境() 2.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是人民公安工作的 A.重要基础 B.根本任务 C.奋斗目标 D.基本方针() 3.有权向自己管辖的地区发布通缉令的公安机关是 A.派出所以上的 B.县级以上的 C.地级以上的 D.省级以上的() 4.对公安机关冻结存款、汇款进行监督的部门是

2006年10月自学考试刑事侦查学试题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刑事侦查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5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侦查实践最基本的方法是() A.调查法 B.案例分析法 C.科学实验法 D.比较研究法 2.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侦查工作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专项斗争 B.抓住战机 C.依靠群众 D.及时破案 3.做好刑事侦查工作,掌握工作主动权的基础是() A.刑侦基础工作 B.刑事特情 C.调查研究 D.犯罪预防 4.犯罪行为人实施主要犯罪行为的处所,称之为() A.主体现场 B.原始现场 C.关联现场 D.真实现场 5.为了保证现场勘查任务的顺利实现,实施现场勘查时必须做到() A.及时、认真、全面、耐心 B.及时、耐心、细致、真实 C.认真、耐心、细致、客观 D.及时、全面、细致、客观 6.在犯罪现场勘验的过程中,进行整体巡视的同时要进行的工作是() A.进行现场方位照相和概览照相 B.邀请见证人 C.部署紧急侦查措施 D.细致研究现场痕迹 7.提取痕迹物证之前,必须做到() A.征得领导同意 B.确定其与案件的关系 C.先照相固定 D.分析其检验、鉴定的价值 8.在犯罪现场照相中,以现场被拍物体为中心,从四个相对方向交叉拍摄的方法称之为 () A.相向拍摄法 B.十字交叉拍摄法 C.直线连续拍摄法 D.回转连续拍摄法 9.在摸底排队过程中,公布案情要做到() ════════════════════════════════════════════════════════════════════联展自考网(https://www.doczj.com/doc/b73067992.html,/zk/ks/)-中国最好的自考辅导资料网站

刑事侦查学论文-浅谈刑事侦查的原则和手段

刑事侦查学论文——浅谈刑事侦查的原则和手段 软件学院 09999035 周凡

摘要:本学期我学习了《刑事证据与侦查实务》这门课,对于刑事侦查学内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日益提高,犯罪活动呈现经济化、集团化、隐蔽化、高科技化等特点,对社会的危害增大,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因此,在侦查过程中要求刑侦人员必须具有更加专业的刑侦手法,转换侦查模式,必要时利用高科技仪器对案件进行信息采集,已达到惩治犯罪的目的。 关键词:侦查工作、侦查手段、侦查原则 正文:以前,我觉得刑警这个职业十分神秘,便十分好奇,进而对刑警所从事的刑事侦查工作十分敬佩,也看过一些真实案例。但直到今天,我才真正知道每个案件的侦破过程都是有条理的抽丝剥茧,是符合刑事侦查学原理的。而不是什么异想天开,糊涂僧断糊涂案那种情形。 作为本学期《刑事证据与侦查实务》的期末论文,我想从刑事侦查的意义,手段等方面进行介绍,进而辅以我曾经看过的案子加以佐证,并对新时期刑事侦查的手段进行介绍。 刑事侦查工作,是刑事侦查部门针对刑事犯罪这一特定对象而进行的一切侦察和调查活动。侦查破案,包括立案,现场勘察,部署侦察计划,实施侦查活动各种措施,策略,手段的应用,缉拿罪犯,侦查询问,应用刑事技术等直接为侦查破案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侦查机关进行侦查的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侦查是同犯罪做斗争的重要手段 犯罪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罪犯作案后又往往采用多种手段来掩盖真相,逃避制裁。如果不进行侦查活动,就不能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那会对社会带来更大的威害。 二、侦查是提起公诉和审判的基础 侦查作为刑事诉讼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进行刑事诉讼的第一道“工序”。虽然刑事诉讼活动是从立案开始的,但是全面收集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等实质性活动却是从侦查阶段才开始的,所以它是以后各个诉讼阶段活动的基础。从侦查阶段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来看,侦查是在为起诉和审判做准备。因此,侦查工作进行得如何,对案件能否得到正确、合法、及时的处理,有着

10月自学考试刑事侦查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精品自学考料推荐?????????????????? 全国 2018 年 10 月自学考试刑事侦查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35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刑事侦查学的研究方法中,对具有代表性的刑事侦查中人、事、物进行的调查称之为() A .典型刑事调查法 B .综合调查法 C.总结调查法 D .抽样刑事调查法 2.在刑事侦查工作中,准确执法的基础是() A .侦技结合的原则 B .因案施策的原则 C.专群结合的原则 D .实事求是的原则 3.构成犯罪的最基本因素是() A .犯罪行为人 B .犯罪工具 C.犯罪地点 D .犯罪时间 4.按照现场在犯罪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将现场分为() A .真实现场与伪造现场 B .原始现场与变动现场 C.室外现场与室内现场 D .主体现场与关联现场 5.现场勘查的前提和基础是() A .现场记录 B .现场保护 C.现场搜索 D .现场分析 6.下列属于刑事案件侦查中最基本、最常见措施的是() A .并案侦查 B .控制销赃 C.调查访问 D .侦查实验 7.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的期限为() A . 3 个月 B . 6 个月 C. 9 个月 D . 12 个月 8.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A .知情条件 B .赃物条件 C.时空条件 D .结伙条件 9.刑事案件侦查阶段的最后一道工序是() A .刑事案件破案 B .刑事讯问结束 C.证据审查完毕 D .侦查终结 10.抢劫犯罪的犯罪人在犯罪手法上多有() A .普遍性特点 B .多变性特点 C.秘密性特点 D .习惯性特点 1

(完整word版)刑事侦查学复习资料

刑事侦查学的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法、案例分析法(侦破经验总结法、犯罪情势的调查法)、比较借鉴法、科学实验法。 第二章刑事侦查的任务和原则 一、刑事侦查的定义 刑事诉讼法第82条: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主体: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监狱侦查部门,军队自侦部门、国家安全机关 ·侦查对象:刑事案件 ·侦查与侦察的关系 二、侦查的目的(任务) 1为了追确及时查明案件真相(保障人身、财产的安全) 2保障人权(查获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保障犯罪嫌疑人、无罪人、被害人的人权) 3.预防和控制犯罪,最终达到消灭犯罪的目的 三、刑事侦查原则 1.遵守法制原则 2.迅速及时原则 3.实事求是的原则(凡是能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的证据都要加以收集,凡是能证明罪轻或罪重的证据都要加以收集) 4.严守侦查机密的原则 5.协作原则 第三章现场勘查 第一节犯罪现场的概念和分类 一、犯罪现场的概念 1.犯罪现场: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活动的地点和遗留与犯罪有关痕迹和物证的一切场所。P112 产生犯罪意图--形成犯罪计划--实施犯罪活动2.犯罪现场的构成要素。 构成是指系统内各要素的组织形式,那么犯罪构 成就是指犯罪现场的要素的组织形式。 具体构成要素: ●犯罪的时间(绝对法和相对法)、空间因素 ●客观物质环境的变化因素 ●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因素 3.犯罪现场的特征 ●犯罪现场现象的暴露性和犯罪本质的隐蔽性 ●犯罪行为的连续性和形成现场的阶段性 ●同类案件现场的共同性与具体案件现场的特殊性 4.犯罪现场的分类: ●主体现场和关联现场: 在犯罪事件发展过程中的 作用和地位来划分。 ●原始现场和变动现场:现场的保护状况来划分。 ●伪装现场和伪造现场:现场的真伪性质划分。 ●第一现场、第二现场……:实施犯罪活动的先后顺 序划分。 其他划分方法 “动”与“静”的现场 “准”与“乱”的现场 “生”与“熟”的现场 第二节现场勘查的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现场勘查的概念 现场勘查是指侦查人员为了搜集证据,查明犯罪 事实,揭露和证实犯罪,依法运用刑事调查和科学技 术手段对与犯罪有关的人和事以及场所、物品、人身、 尸体等所进行的现场调查和实地勘验。 现场勘查是侦查人员依法对犯罪现场所进行的勘 验检查和调查研究活动。 概念有以下含义: ●现场勘查是在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的侦查人员 主持下进行的。 ●现场勘查必须依法进行。 ●现场勘查的目的是:发现、收集、保全和保存犯 罪痕迹;确定犯罪情况和时间发生的经过;揭露 犯罪人条件。 ●现场勘查的内容包括实地勘验、现场访问、现场 分析和现场记录。 ●现场勘查的对象是与犯罪事件有关的人、事、物、 时间和空间。 二、现场勘查的任务 基本目的:发现、收集痕迹物证,判明事件性质, 分析研究犯罪分子的个人特征和实施犯罪的情况,正 确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 1、判明事件性质 事件性质大体上有三种情况:一是确实发生了犯罪案 件;二是不幸事件或治安案件;三是伪造现场或慌报 假案。 2、研究和了解犯罪分子作案相关情况: 包括时间、地点、过程、方法、工具以及作案人数和 犯罪动机目的等内容。这是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的重 要依据。 3、研究犯罪分子本人的情况 所谓本人的情况,主要指性别、年龄、身高、体 态、职业爱好、衣着打扮等个人特点。 也是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的重要依据。对个人情 况的详细了解,就如同为犯罪分子画像,大大有利案 件侦破。 4、发现和收集痕迹物证 痕迹物证是查明案情、揭露犯罪的重要证据。 在法律确定“无罪推定”和减少口供证据在犯罪 证明上效力的情况下,确实的物质痕迹证据对证明犯 罪行为分外重要。 5、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 现场勘查所获取的资料,都可以为确定侦查方向 和范围提供客观依据。在现场分析中会有详细介绍。

侦查学名词解释

侦查学名词解释 1.刑事侦查学:是在认识犯罪活动、侦查活动和二者互相作用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揭露、证实犯罪、揭发确认犯罪嫌疑人的方法、对策的一门应用学科。 2.比较研究法:是拿本身研究的课题、项目以及相关内容,与古今中外相类似的对象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批判借鉴、取长补短,达到完善、发展自身的目的。 3.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侦查活动的方法、对策和规律,以及犯罪行为与侦查活动相互作用这一特殊矛盾。 4.逻辑证明:是运用已知为真的命题,通过必然性推理论证某一命题为真的思维方式 5.侦查假设:是指根据案件已有的事实材料,借助于逻辑推理、逻辑证明和逻辑规律,对案件部分或全部内容给予假定说明。 6.刑事侦查的同一认定:是指某物质分解或分离的部分、形成的痕迹和遗留的映像,一定时间内,在本物质特征上与某物质保持一致的理论。 7.犯罪现场访问:是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情,收集侦查线索和犯罪证据,在犯罪现场勘查过程中依法对了解案件有关情况的人员进行的调查询问工作。 8.刑事侦查工作:是公安机关依据法律和国家赋予的权力,运用各种侦查措施、手段和刑事科学技术发现、控制、揭露、证实刑事犯罪的一项专门工作。 9.刑事侦查工作基本原则:是依据国家法律和党的政策制定的,是刑事侦查人员履行职务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则,是对业务思想和业务行为的规范。 10.犯罪现场勘验:是侦查人员借助感觉器官和科学技术手段,对犯罪现场中有关的痕迹、物品、人身、尸体等进行观察、显现、记录、提取、分析和检验,发现、收集侦查线索和犯罪证据的一项侦查活动。 11.个体勘验:是勘查人员在局部观察的基础上,对现场上与犯罪行为有关或可能有关的痕迹、物证,逐一进行勘验和检查。 12.局部观察:是指勘查人员在现场整天巡视的基础上,根据已经确定的犯罪现场勘验范围、重点和顺序,将现场划分为若干部分,然后组织现场勘察人员分工负责或集中力量逐一对犯罪现场上客体的特点、状态、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等进行观察研究和记录 13.整体巡视:勘查人员对犯罪现场的周围环境、现场外部和内部状态所进行的概览性的巡视观察。 14.动态勘验:是在静态勘验的基础上,在移动翻转勘验客体的情况下,借助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观察、记录、检验客体非暴露部分的特征和变化,寻找、发现较为隐蔽的和微量的痕迹、物证,研究痕迹、物证的形成机理及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15.静态勘验:是在不触动勘查客体的情况下,观察、记录、检验其位置、状态、特征,研究其暴露部分的结构特征与形态变化,以及与其他客体及犯罪行为的关系,寻找、发现较为明显的痕迹、物证。 16.犯罪现场勘查:是在刑事案件发生后,侦查人员为收集犯罪证据,查明犯罪事实,对于犯罪有关的场所和人、事、物进行的现场勘验检查和现场调查的侦查措施。 17.犯罪现场临场讨论:是指侦查人员在对各种现场材料进行汇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对相关的问题做出推断,为深入开展侦查奠定基础的一项活动。 18.刑事侦查信息工作:是公安机关通过收集、整理、传输、储存、检索利用等工作环节处理刑事侦查信息的有机过程。 19.刑事侦查信息系统:是指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提供为完成刑事侦查工作目标服务的侦查信息流的有组织的程序。 20.并案侦查:是刑事侦查部门将同一个或同一伙犯罪分子所作的一系列案件并联起来,统一实施侦查的侦查措施。

侦查学 简答题

侦查学简答题 1.简述刑事侦查学的研究方法。 答:⑴案例分析;⑵调查法;⑶科学实验法;⑷比较研究法。 2.简述刑事侦查学基础理论之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答:⑴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是刑事侦查活动的认识基础; ⑵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指导刑事侦查活动的科学理论; ⑶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是刑事侦查活动的思维向导。 3.简述犯罪现场访问的意义。 答:⑴能为采取紧急侦查措施提供有利条件 ⑵能促进现场勘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⑶是犯罪现场分析工作的重要基础 ⑷可及时获取侦查线索 4.简述犯罪现场访问的准备。 答:⑴确定犯罪现场访问的范围和重点; ⑵了解重点访问对象的有关情况; ⑶拟定访问计划; 5.简述与访问对象初步接触阶段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答:⑴稳定访问对象的情绪,解除访问对象的顾虑;⑵拉近心理距离,营造良好氛围 6.简述询问犯罪现场发现人、报案人的主要内容 答:⑴发现犯罪现场的具体时间、地点、经过,发现犯罪现场时在场人员及其基本情况; ⑵发现犯罪现场时现场的状况,有无对现场进行变动,变动的原因和变动后的状态; ⑶发现案发现场后是否采取了保护措施,采取了何种保护措施。 7.简述盗窃案件的特点 答:⑴犯罪行为全过程具有隐蔽性,作案人与事主不发生正面接触 ⑵作案人在实施盗窃犯罪行为之前,一般都要进行踩点和其他预谋活动 ⑶犯罪现场一般遗留有犯罪痕迹及其物证 ⑷系列盗窃案件作案人的作案手法一般具有习惯性 ⑸有赃物可查 8.简述外盗案件的特点 答:⑴作案人在作案动机、潜入现场的方法的选择上显得不够精明,出入路线明显,并且往往遗留有逗留或徘徊的痕迹; ⑵作案人往往采用翻越院墙、挖洞、揭瓦、撬门、破窗或设法提前潜入的方式进入现场 ⑶盗窃目标不准确、不集中、行动显得盲目、紊乱、急促,破坏、翻动行为多,被盗赃款赃物的数量、价值与作案人所付出的力量、花费的时间往往不符 ⑷现场遗留的犯罪痕迹及其他物证经过鉴定、查证,不属于内部人员所有 ⑸现场上所获得的犯罪证据与外地公安机关发布的案情通报中所谈犯罪证据相同 ⑹被盗财物在外地被发现,并且排除内部人异地销赃的可能。 9.简述盗窃案件现场勘查中应查明的主要问题。 答:⑴作案人采用什么方法,何时从什么部位进入和逃离现场的 ⑵作案人进入现场后,进行了那些活动,其过程和特点如何 ⑶作案人破坏了那些部位,使用什么工具,采用什么方法破坏的,其手法是否熟练是否反映出某种职业特点 ⑷作案人用什么方法和运输工具运输赃物的 ⑸在作案人出入现场的通道、停留过的地方、被他触摸的物品上以及被他破坏的客体上,有

新版 刑事侦查学复习内容

考试题型A卷名词解释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实训题 B卷不定项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案例实训题 考试时间:周五,往后推辞迟半小时,其他不变。请考完后速到一教 并案侦查 (1)并案侦查含义 指侦查机关以某地区、或相邻地区发生的两起以上刑事案件认定为同一个或同一犯罪集团所为,而将案件结合侦查的形式。 专案侦察含义 是指侦查机关针对重大、特大刑事案件,综合运用各种侦查措施、组织专门力量,实行专案专办的一种侦查形式。 (2)专案侦查的对象 特大现行案件、犯罪集团案件、重大的预谋犯罪案件。 刑事侦查的同一认定是指:在侦查破案过程中,侦查人员运用技术手段、逻辑方法等,对同时存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检验,以确定它们的本质属性是否一致或本身是否同一的过程。 犯罪现场的定义 犯罪现场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地点和其他留有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的场所,以及与犯罪有关的各种现象、状况。 犯罪现场的构成要素 1、犯罪行为要素 犯罪行为是犯罪分子为了实现其犯罪意图而采取的行动。 2、时间、空间要素 时间和空间是一切客观事物存在的形式,当然也是犯罪现场存在的形式。 3、物质形态变化要素 被侵犯对象及其物质环境的变化可归纳为被侵犯对象的变化、现场客体物的增减、现场上原有客体物的位置、形状及其组合状态的改变和有关客观现象的发生等。 成犯罪现场的三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必然与作案时间、作案空间同时存在,是被侵犯对象及其物质环境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与非犯罪现场的本质区别,因此,犯罪行为是犯罪现场的核心要素;空间、时间是犯罪现场的存在形式;物质形态变化是犯罪行为的必然结果 犯罪现场的分类 原始现场与变动现场--以犯罪现场形成以后有无重大变化为依据,

刑事侦查案例分析

刑事侦查学 案例分析 200X年x月xx日,xx省xx市xx市(县级市)xx镇发生一起强奸杀人案件(案件A),一个年仅6岁的小女孩A被杀死之后,尸体被作案嫌疑人抛到距被害人的住处1000m之外的河堤下面。该案件发生之后的11天,在距离该抛尸现场1350m左右的农田土路旁边,又有一具年轻女性的尸体B被抛到那里(案件B)。市公安局立即成立了专案侦查指挥部,在第一起案件侦查的基础上,由省公安厅副厅长兼市公安局长担任指挥长,随即全面开展侦查工作。 问题1. 指挥员在现场勘验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问题2. 指挥员在初始侦查阶段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经过现场勘验中对各种痕迹物证的提取和法医对被害人尸体的解剖,案件A 中的被害人A,面部左侧的大面积毛细血管遭到破坏和擦伤,面部右侧有明显的规则和不规则的挤压伤痕,左额部有片状擦伤,口唇内挫裂,会阴部撕裂,腹部留有一根阴毛(在做DNA检验时没有发现毛囊),胃内留有没有完全消化的干脆面,尸体的前部有尸斑,后部没有尸斑,系窒息死亡。 问题3. 从现场勘验的结果中是否能够寻找到案件的切入点?为什么。 问题4. 是否能够从作案时间、作案地点、作案场合、作案环境和作案空间等因素的构成中寻找到案件的切入点?为什么。 通过调查访问、摸底排队等基础性侦查措施的细致工作,对作案嫌疑人的年龄、身高、说话的口音、相貌特征、体态特征、衣着打扮、所使用的交通运输工具(亚白色昌河牌微型面包车?存疑)等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问题5. 调查访问、摸底排队等工作获得的信息,是否可能成为案件的切入点?为什么。 问题6. 交通运输工具是否可能成为案件的切入点?为什么。 在案件发生的前后数月之内,在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多起针对幼女和中小学女生的以性侵害为主要作案动机的事件或者治安案件(未遂)。案件A和案件B,两起案件的抛尸地点相距约1350m左右,案件B中的被害人B,左额部有片状擦伤,口唇内有泥土,鼻腔内有杂物,胃内留有没有完全消化的水果类食物,尸体的前部有尸斑,后部没有尸斑,颈部有勒痕,系窒息死亡。抽检6个样本,有8处精斑,系同一男性所留。 问题7. 通过串联分析,案件A与案件B并案侦查的条件和依据是否充分,是否可能成为案件的切入点?为什么。 问题8. 未遂的几起事件或者治安案件是否可能成为案件的切入点?为什么。 问题 9. 还有哪些线索可能成为案件的切入点?

全国2006年10月自考刑事侦查学试题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全国2006年10月自考刑事侦查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5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侦查实践最基本的方法是() A.调查法 B.案例分析法 C.科学实验法 D.比较研究法 2.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侦查工作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专项斗争 B.抓住战机 C.依靠群众 D.及时破案 3.做好刑事侦查工作,掌握工作主动权的基础是() A.刑侦基础工作 B.刑事特情 C.调查研究 D.犯罪预防 4.犯罪行为人实施主要犯罪行为的处所,称之为() A.主体现场 B.原始现场 C.关联现场 D.真实现场 5.为了保证现场勘查任务的顺利实现,实施现场勘查时必须做到() A.及时、认真、全面、耐心 B.及时、耐心、细致、真实 C.认真、耐心、细致、客观 D.及时、全面、细致、客观 6.在犯罪现场勘验的过程中,进行整体巡视的同时要进行的工作是() A.进行现场方位照相和概览照相 B.邀请见证人 C.部署紧急侦查措施 D.细致研究现场痕迹 7.提取痕迹物证之前,必须做到() A.征得领导同意 B.确定其与案件的关系 C.先照相固定 D.分析其检验、鉴定的价值 8.在犯罪现场照相中,以现场被拍物体为中心,从四个相对方向交叉拍摄的方法称之为 () A.相向拍摄法 B.十字交叉拍摄法 C.直线连续拍摄法 D.回转连续拍摄法 9.在摸底排队过程中,公布案情要做到() A.全面、细致 B.声势浩大 C.有目标、有控制 D.公开与秘密相结合

刑事侦查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刑事侦查学 一、填空题 、国际公认意大利的汉斯·格罗斯于年出版的一书标志着刑事侦查学的诞生。 、硝酸银溶液法对显现、上的陈旧汗垢手印特别有效。 、笔迹检验的科学基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书写习惯的,二是书写习惯的。 、枪弹痕迹主要包括弹头、弹壳上的以及。 、左右脚印跟部中心点垂直于的间距叫步幅宽度。 、在犯罪现场上留下自身物体反映形象的客体叫。 、系统位于内部花纹系统的下部。 、按箕口朝向划分,箕口朝向小指方向的箕型纹为。 、对发射后擦拭过的枪支,如果发现有亚硝酸盐存在,即可判断发射时间约在天以内。 、在进行综合评断时,一般是从解释开始的。 、手掌内侧部没有纹。 、在我国的法制体系里,与是两种在本质上具有质的差异的行为,因而在查处过程中适用不同的法律和程序。 、侦查作为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阶段,其最根本的目的是。 、刑事侦查学是及其的一门应用科学。 、刑事侦查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侦查活动系统由、和三要素构成。 、侦查终结时,侦查人员应当对侦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文书以及有关材料,按照归档要求进行审查核实,分门别类,分别制作和。 、保护现场的共同做法:、和。 、调查询问的对象和内容可分为、和三种。 、侦查办案的核心问题是。是正确处理口供与其他证据关系的基本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刑事侦查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其核心和主干是研究 .侦查范围.侦查计划.侦查对策.侦查环境() .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是人民公安工作的 .重要基础.根本任务.奋斗目标.基本方针() .有权向自己管辖的地区发布通缉令的公安机关是 .派出所以上的.县级以上的 .地级以上的.省级以上的() .对公安机关冻结存款、汇款进行监督的部门是 .上级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当地政法委员会() .在搜查中,需要扣押物品、文件时,应当场开列《扣押物品、文件清单》 .一份.一式二份.一式三份.一式四份() .不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应在 小时内安排小时内安排 小时内安排小时内安排() .侦办绑架案件中,侦查工作的第一原则是

刑事侦查学期末复习资料

刑事侦查学期末复习资料 支萍 (2006-2007第一学期)第一部分概念 刑事侦查学刑事侦查侦查主体刑事侦查客体刑事技术刑事技术鉴定同一鉴定种属鉴定 痕迹检验笔迹鉴定犯罪现场现场勘查 枪弹勘验牙齿咬痕犯罪事实犯罪痕迹 刑事照相车辆痕迹现场分析侦查实验 刑事特情立案并案侦查 第二部分基本要点 1、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 2、刑事侦查学的研究方法 3、刑事侦查主体的种类 4、人民检察院的侦查与公安机关侦查刑事案件的主要区别 5、刑事侦查的基本任务 6、刑事案件的基本特点 7、刑事侦查原则 8、鉴定的权属和鉴定资格 9、刑事技术的鉴定对象 10、刑事技术鉴定的基本任务 11、刑事技术鉴定的种类 12、形象痕迹的形成要素 13、痕迹的分类 14、手印的分析判断的主要内容 15、脚印的分析与判断 16、工具痕迹在刑事侦查中的作用 17、刑事照相的基本内容

18、物证照相和辨认照相的区 19、犯罪现场的分类及特点 20、形成工具痕迹的因素 21、侦查计划的内容 22、构成犯罪现场的要素 23、搜查的适用和要求 24、通缉的适用 25、跟踪守候的适用 26、早期现象尸体 27、晚期现象尸体 28、成为刑事侦查客体的条件 29、侦查机关与侦查人员 30、鉴定权与鉴定资格 31、刑事照相的基本内容 32、指纹的纹线系统 33、同质和异质整体分离物体的区别 34、并案侦查的条件 35、破案的条件 36、侦查终结和结案报告的基本内容 第三部分简答 1、侦查的基本含义; 2、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进行刑事侦查的主要区别; 3、如何认识侦查与侦察; 4、种属鉴定的作用; 5、痕迹检验的意义 6、痕迹检验的任务 7、形象痕迹的分类 8、工具痕迹在侦查中的作用 9、车辆痕迹检验的意义 10、现场勘查的任务

刑事侦查学重点

名词解释 1.刑事技术:是指为了发现、提取、固定、测验物证和防范控制犯罪而采取的 各种科学技术方法的总称。 2.侦查措施:是指侦查机关在侦破案件和防范犯罪的过程中,依法采取的各种 侦查活动与方法。 3.侦查方法:是指根据刑事案件的一般规律和各种不同刑事案件的特点,各项 侦查措施和技术手段在侦查破案中的综合运用,是侦查措施和刑事技术在侦查过程中的有机结合。 4.刑事侦查:是指侦查机关的收集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查获犯罪分子,依 靠法律规定实施的勘验检查。 5.刑事技术鉴定:是指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鉴定人就案件涉及的某些专门性问 题进行的科学检验鉴别活动。 6.检材:是指被寻找客体所形成的反映现象,或者是被寻找客体自身的一部分。 7.同一认定:是指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或熟悉客体某些特征的人,通过自身的能 力或借助科学技术手段,在研究和比较先后出现的两个反映形象特征的基础上对其是否出自同一个或是否属于同一整体所作出的判断。 8.刑事照相:是以照相光学、化学和电子技术为基础,根据刑事侦查的特点和 要求,运用专门的拍照方法来记录、显示、固定、检验与犯罪有关的客体影响的一门科学技术。 8.1现场方位照相:以整个现场和现场周围环境为拍摄对象,反映犯罪现场所处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事务关系的专门照相。 8.2概貌照相;以整个发案现场或现场有关地段作为照相内容,使现场内部的整体情况得到反映的照相。 8.3现场重点部位照相:用于反映发案现场局部与案件有关的主要客体特征、状况及相互关系的照相 8.4现场细目照相:照相现场上发现的与案件有关的各种痕迹、物品。 9.步法特征:是指在足迹中能反应的在人整体运动规律制约下的运足和迈步定 型动作规律的形态特征的总称。包括步幅特征和步态特征。 9.1步态特征:是指人们在行走时由于作用力方式、大小不同,所反映的步态姿

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侦查学试题

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刑事侦查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5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刑事侦查学的法律依据是刑事诉讼法和( ) A.刑法 B.警察法 C.国家安全法 D.律师法 2.在刑事侦查工作中,准确执法的基础是( ) A.侦技结合的原则 B.因案施策的原则 C.专群结合的原则 D.实事求是的原则 3.下列归公安机关刑侦部门管辖的案件是( ) A.资敌案 B.挪用特定款物案 C.决水案 D.分裂国家案 4.重大案件现场保护区中最外层的是( ) A.外围保护区 B.一般性保护区 C.核心保护区 D.物证保护区 5.能为采取紧急侦查措施提供有利条件,并能促进现场勘验工作顺利进行的侦查活动是( ) A.侦查实验 B.搜查 C.犯罪现场访问 D.通缉通报 6.召开座谈会是下列哪种侦查行为的具体方法( ) A.讯问 B.询问证人 C.调查访问 D.现场访问 7.“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犯罪证据的”是下列哪种强制措施的适用条件之一( ) A.逮捕 B.拘留 C.取保候审 D.监视居住 8.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 A.知情条件 B.赃物条件 C.时空条件 D.结伙条件 9.爆炸形成的直接损伤主要包括:炸碎伤、炸裂伤和( ) A.弹片伤 B.冲击波伤 C.抛射伤 D.炸烧伤

10.根据毒品的药理性质,可将毒品分为麻醉药品和( ) A.致幻药品 B.精神药品 C.精制药品 D.兴奋药品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犯罪现场的特点包括( ) A.现场上储存着有关犯罪和犯罪行为人的信息 B.现场上多有尸体存在 C.现场上保留着犯罪证据 D.现场空间范围相对固定 E.现场状态容易发生变化或遭到破坏 12.犯罪现场勘查的任务包括( ) A.查明事件性质 B.查明与犯罪有关的情况 C.发现、提取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 D.为分析案件情况、确定侦查范围和方向提供依据 E.记录现场情况 13.在犯罪现场勘验过程中,局部观察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 ) A.了解现场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B.观察地面痕迹、物证 C.全面记录固定现场状况 D.判明犯罪行为人进出现场的路径或出入口,查明现场的变动情况 E.全面寻找、发现犯罪现场内的痕迹、物证 14.足迹在案件侦查中的作用主要有( ) A.判断作案人数 B.判断作案过程 C.判断作案时间 D.判断作案人特征 E.判断作案工具 15.犯罪现场照相的方法包括( ) A.相向拍摄法 B.十字交叉拍摄法 C.直线连续拍摄法 D.回转连续拍摄法 E.比例拍摄法 16.阵地控制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 ) A.主动进攻 B.依法实施控制

刑事侦查学

班级:13级社会工作姓名:谢景辉学号:201341200184 科目:刑事侦查学 一、浅谈对“物质交换原理”的理解及其对刑事侦查工作的意义 侦查学的基本原理由物质交换原理、因果关系原理和同一认定原理三大块共同组成,然而三大原理之间的关系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包含的,正是三大原理这样的有机结合组成了侦查学理论的基础。 物质交换原理,又称为“洛卡德物质交换原理”,这一理论最早是20世纪初由法国著名侦查学家艾德蒙·洛卡德在其编著的《犯罪侦查学教程》提出。这一理论认为,犯罪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物质交换的过程,作案人作为一个物质实体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总是跟各种各样的物质实体发生接触和互换关系;因此,犯罪案件中物质交换是广泛存在的,是犯罪行为的共生体,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犯罪必然会产生物证。犯罪现场勘查中如果没有发现作案人留下的痕迹物证,只能说明没有发现痕迹物证,而不能说现场没有痕迹物证。 我国学术界一般认为,物质交换原理表明犯罪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物质交换的过程,作案人作为一个物质实体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总是跟各种各样的物质实体发生接触和交换。因此犯罪案件中物质交换是广泛存在的,是犯罪行为的共生体。物质交换的发生是有条件的:一、有相互交换的物体;二、有外力的作用;三、两个物质实体紧密接触;四、使原有的物体状态发生变化。物质交换的基本形式有:一、有形物体互换;二、无形物体互换;三、能量交换。 物质转移原理是侦查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体现了自然界的能量转化、物质不灭、信息传递等规律。物质转移现象是进行现场勘查的基础,是采痕取证的基础,是制定侦查对策的根据。因此,犯罪的物质转移原理对侦查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指引侦查人员寻找痕迹物证,二、充分认识保护现场的重要性,三、提高侦查效率,及时收集证据,四、重视物证,用物证核查口供。 物质交换原理在侦查中的意义:一、物质交换原理是实施现场勘察的理论基础;二、物质交换原理是发现和利用微量物证的理论依据;三、物质交换原理是进行科学技术鉴定的理论依据;四、物质交换原理是采取正确对策的理论依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