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制品与工艺习题(1)

生物制品与工艺习题(1)

生物制品与工艺习题(1)
生物制品与工艺习题(1)

一、名词解释

生物制品:是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GMP: 是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的缩写,中文的意思是“良好作业规范”,或是“优良制造标准”,是一种特别注重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对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

疫苗:一切通过注射或黏膜途径接种,可以诱导机体产生针对特定致病原的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从而使机体获得保护或消灭该致病原能力的生物制品。

抗原:在机体内能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诱导机体产生可与其起特异反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物质。

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是指利用加热或甲醛等理化方法,将人工大量培养的完整的病原微生物杀死,使其丧失感染性和毒性而保持其免疫原性,并结合相应的佐剂而制成的疫苗。

减毒活疫苗:又称弱毒疫苗,是指将微生物的自然强毒株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方法,连续传代,使其对原宿主丧失致病力或只引起亚临床感染,但仍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遗传特性,由此制备的疫苗称为减毒活疫苗。

类毒素:细菌外毒素经甲醛作用及加温处理后可以除去毒性而保留其免疫原性。亚单位疫苗:指提取或合成细菌、病毒外壳的特殊蛋白结构及抗原决定簇制成的疫苗。因不是完整病毒而是病毒的一部分物质,故称亚单位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也称遗传工程疫苗,是指使用重组DNA技术克隆并表达保护性抗原基因,利用表达的抗原产物或重组体本身制成的疫苗。

抗原提呈细胞:指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能将抗原物质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辅佐细胞。

免疫佐剂:能非特异地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式与抗原结合而增强其特异免疫性的物质。

细菌类疫苗:用细菌、支原体、螺旋体或其衍生物制成,进入人体后使机体产生抵抗相应细菌能力的生物制品。

病毒类疫苗:用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或其衍生物制成,进入人体后使机体产生抵抗相应病毒能力的生物制品。

正常人免疫球蛋白:又称丙种球蛋白或多价免疫球蛋白,是采用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或经批准的其他蛋白质分离方法从健康人血浆中分离制得的免疫球蛋白浓缩剂。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是由对某些病原微生物具有高滴度抗体的血浆制备的特异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是一组由机体的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小分子或中等分子量的可溶性蛋白质(多肽)与糖蛋白。

血液制品:由健康人血浆或特异免疫人血浆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成的血浆蛋白组分或血细胞组分制品,可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被动免疫预防。基因治疗: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外源正常基因直接导入患者病变部位的靶细胞,通过控制目的基因的表达、抑制、校正、替代或补偿缺陷或异常基因,从而恢复受体细胞、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

集落刺激因子(CSF):能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阶段的造血干细胞进行增殖分化, 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的集落的细胞因子。

干扰素(IFN):机体在病毒感染时合成释放的,能干扰病毒DNA或RNA的复制,

具有抗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类能直接造成肿瘤细胞死亡的细胞因子。

基因置换:将特定的目的基因导入特定细胞,通过定位重组,以导入正常基因置换基因组内原有的缺陷基因。

基因添加(基因增补):在有缺陷基因的细胞中导入相应的正常基因,而细胞内的缺陷基因并未除去,通过导入外源基因使靶细胞表达其本身不能表达的产物。基因失活:利用反义技术将反义寡聚核苷酸或反义RNA导入细胞,特异性地封闭某些基因的表达,以达到抑制有害靶基因的表达作用,也就是人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反义疗法

二填空题

⒈人用生物制品包括:疫苗、抗血清、抗毒素、血液制品、细胞因子、生长因子、酶、体内及体外诊断制品,以及其他生物活性制剂.

2.生物制品的检定一般分理化检定、安全检定和效力检定三个方面。

3. 抗原性:包括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二个方面

4制备生物制品要选择最佳生长时期的原料,植物原料要注意生长的(季节性)、动物要选取适当的(年龄和性别)、微生物原料最好选取(对数生长期)。5自原始代工程菌种经传代扩种获得的菌种称为(原始种子批),用于制备生产用的工作代工程菌种。

6与其它商品相比,生物制品的特殊性表现在:(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接受性)。

7 GMP根据其适用范围可分为三类:(国际性)的GMP、(国家性质)的GMP

和(行业性)的GMP。

8生物制品的检定一般分为(理化检定)、(安全检定)和(效力检定)三个方面。

9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类生物制品主要包括(血液制品)、(抗毒素及免疫血清)、(生物技术药物)、(免疫调节剂)和(微生态制剂)。

10生物制品在制造过程中被某些细菌或其他物质所污染,可引起机体的致热反应。目前公认的致热物质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其本质是脂多糖,通常用(鲎试验法)进行检测或量化。

11细胞因子通常以(旁分泌)或(自分泌)形式作用于附近细胞或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在局部以高浓度短暂地发挥作用。

12干扰素的种类很多,根据结构、功能来源等主要分为(IFN-α)、(IFN-β)、(IFN-γ)三种。

13每类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根据所处理的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危害程度各分为四级,按照其防护级别,(四级)最低,(一级)最高。

14(抗原)是疫苗中最主要的有效活性成分。

15构成抗原的基本条件是:(异物性)、(一定的理化特性)和(特异性)。

16疫苗的基本性质包括:(免疫原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17疫苗生产用菌毒种采用种子批系统,分为三级,即:(原始种子批)、(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

18 PBR322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工具,有两个抗药性基因Amp r和Tet r,目的基因如果插入质粒的抗性基因中,将使该基因失活。为检查重组质粒是否导入原本无Amp r和Tet r的大肠杆菌,将大肠杆菌在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上培养,得到如果Ⅱ的菌落。再将灭菌绒布按到培养基上,使绒布表面沾上菌落,然后将绒布按到

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得到Ⅲ的菌落(空圈表示与Ⅱ对照无菌落的位置),

(1)PBR322在基因工程中的作用是(载体)

(2)根据用途,上述所用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与图Ⅲ空圈对应的图Ⅱ中菌落的表现型是(能抗氨苄青霉素,但不能抗四环素),由此说明目的基因插入了(Tet r)中。

(3)图Ⅲ结果显示,多数大肠杆菌导入的是(质粒PBR322),而不是重组质粒19影响佐剂质量的优劣或能否适用于人用疫苗的主要因素为:(促进免疫反应的能力)、(副作用的大小)和(价格和成本)。

20根据所参与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的不同,可将免疫反应分为(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和(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相应地,不同的疫苗和不同的接种途径也会产生不同的免疫反应。

21亚单位疫苗和死疫苗主要引起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活疫苗可以激发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

22(抗原提呈细胞)是指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能将抗原物质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辅佐细胞。

23(微胶囊疫苗)也称可控缓释疫苗,是使用微胶囊技术将特定抗原包裹后制成的疫苗,是一种使用现代材料和工艺技术改进现有疫苗的剂型,简化免疫程序提高免疫效果的新型疫苗。

24目前国际上正在使用的伤寒疫苗主要有三种:(全菌体灭活疫苗)、(伤寒Vi 多糖疫苗)和(伤寒Ty21a口服减毒火疫苗)。

25炭疽菌的抗原结构中,只有(毒素)抗原是保护性抗原。

26目前我国在结核病防治方面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发现率低),二是(患者不能接受正规治疗或没钱致病)。

27白喉曾是对儿童威胁很大的传染病,它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8按疫苗病毒培养的组织来源和制造方法分类,可将病毒类疫苗分为以下几类:(动物培养疫苗)、(鸡胚培养疫苗)、(细胞培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29通过电镜检查,可以看到血液中的乙肝病毒有(Dane颗粒)、(22nm小圆球颗粒)和(杆状颗粒)三种基本形态。

30乙肝病毒在生长过程中会形成3种抗原结构:(HBsAg)、(HBcAg)和

(HBeAg )。

31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肠道传染)。

32艾滋病是免疫系统受到侵犯的一种独特疾病,其病原体HIV对人类(T )淋巴细胞有嗜性。

33 HIV的基因组是两个拷贝的(单股正链RNA )。

34(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是由对某些病原微生物具有高滴度抗体的血浆制备的特异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与正常免疫球蛋白不同,此类制剂必须具有至少一种高滴度抗体,用于临床上特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35(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是先用乙肝疫苗免疫供血浆者,然后采集富含高效价抗-HBs的血浆,再经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或经批准的其它分离方法提纯,并经病毒灭活处理制成,主要用于乙肝的预防,尤其在阻断母婴垂直传播中有明显的效果。

36(低温乙醇沉淀法)由于适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是目前最常用的血浆蛋白分离纯化方法。

37基因治疗中常用的核酸药物包括(DNA药物)、(反义RNA药物)、(RNA 干扰药物)、(核酶药物)、(脱氧核酶药物)。

38低温乙醇法中影响影响蛋白质沉淀反应的因素:(pH )、(温度)、(蛋白质浓度)、(离子强度)、(乙醇浓度)。

39疫苗的基本性质包括免疫原性,安全性,稳定性.

40成熟的胰岛素由A链和B链组成,包括(51)个氨基酸和(3)对二硫键。选择题

1、(B )是我国生物制品最高学术咨询组织,负责制定和审查《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A、生物制品研究所

B、生物制品检定所

C、生物制品标准化委员会

2、生产血液制品所使用的血浆属于(A )。

A、原料

B、辅料

C、中间品

D、成品

3、下面几种组织细胞破碎方法中属于非机械法的是(D )。

A、高压匀浆法

B、高速珠磨法

C、超声波振荡法

D、酶溶法

4、(B )适用于量少而价值高的原料的保存,如脑垂体的保存。

A、冷冻法

B、有机溶剂脱水法

C、防腐剂保鲜法

D、冷藏法

5、以下表达系统属于真核表达系统的是(D )。

A、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B、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

C、链霉菌表达系统

D、酵母表达系统

6、下图为重组质粒形成示意图。将此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然后将大肠杆菌放在四种培养基中培养:a-无抗生素的培养基,b-含四环素的培养基,c-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d-含四环素和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能生长的是(B)

A.a

B.a和c

C.a和b

D.b和c

7、生物制品中的防腐剂含量测定属于(B )检定项目。

A、物理性状检定

B、化学检定

C、安全性检定

D、效力检定

8、在血液制品生产中对原材料和成品都要严格进行HBsAg和抗-HCV、抗-HIV

检查,该检查项目属于安全性检定项目中的(C )检查。

A、一般安全性检查

B、杀菌、灭活和脱毒情况检查

C、外源性污染检查

D、过敏性物质检查

9、下面哪种方法既可定性又可定量检查细菌内毒素(C )?

A、家兔试验法

B、无菌试验法

C、鲎试验法

D、残余毒力试验法。

10、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将《生物制品规程》并入药典,设为药

典( C )。

A、一部

B、二部

C、三部D四部

11、(A )是疫苗最主要的有效活性成分,它决定了疫苗的特异免疫原性。

A、抗原

B、免疫佐剂

C、防腐剂

D、稳定剂

12、下列哪种成分可以保证疫苗中抗原的存活和免疫原性的保持(D)?

A、抗原

B、免疫佐剂

C、防腐剂

D、稳定剂

13、对国外保密、专利、一、二类及未曾向国外供应过的菌毒种向国外交换供应

时,应经下列哪一卫生部门批准( A )?

A、国家卫生部

B、当地省、直辖市卫生厅

C、当地市卫生局

14、按照生物制品菌毒种的分类系统,生产疫苗用的各种减毒、弱毒菌毒种属于( D )菌毒种。

A、一类

B、二类

C、三类

D、四类

15、按照生物制品菌毒种的分类系统,艾滋病毒属于( A )菌毒种。

A、一类

B、二类

C、三类

D、四类

16、临床上凝血因子Ⅸ制剂可用于治疗(B )。

A、甲型血友病

B、乙型血友病

C、丙型血友病

D、血管性假性血友病

17、(A )特异地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增殖、分化。

A、G-CSF

B、M-CSF

C、GM-CSF

D、Multi-CSF

18、许多人用预防类生物制品中常加入以下哪种制剂来提高制品的免疫效果

( B )。

A、福氏佐剂

B、氢氧化铝佐剂

C、细菌佐剂

D、核酸佐剂

19、将液体石蜡与无水羊毛脂加入液体抗原中加热混熔制成的佐剂称为(B )。

A、福氏完全佐剂

B、福氏不完全佐剂

C、植物油佐剂

D、细菌佐剂

20、IgG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存在于(B )。

A、Fc段

B、Fab段

C、Fc和Fab间的铰链区

D、轻链羧基端

21、临床上凝血因子Ⅸ制剂可用于治疗( B )。

A、甲型血友病

B、乙型血友病

C、丙型血友病

D、血管性假性血友病

22、卡介苗是一种(A )疫苗。

A、细菌减毒活疫苗

B、病毒减毒活疫苗

C、细菌灭活疫苗

D、病毒灭活疫苗

23、目前中国所使用的炭疽疫苗为(B )

A、铝胶培养上清液疫苗

B、减毒活疫苗

C、灭活疫苗

D、亚单位疫苗

24、白喉类毒素是白喉毒素经( C )脱毒后制成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制剂。

A、乙醇

B、丙内脂

C、甲醛

D、丙酮

25、目前广泛使用的乙肝疫苗的抗原成分主要是(C )。

A、HBcAg

B、HBeAg

C、HBsAg

D、DNAP

26、(A )是HBcAg在体内经过代谢,丢失一部分氨基酸,空间构型发生改

变后,失去了原有的抗原活性而变成的新抗原。

A、HBeAg

B、HBsAg

C、DNAP

D、RNAP

27、目前中国使用的甲型肝炎疫苗为(D )。

A、甲肝灭活疫苗

B、甲肝病毒亚单位疫苗

C、核酸疫苗

D、甲肝减毒活疫苗

28、乙肝病毒基因组属于( A )。

A、双链环状DNA

B、单股正链RNA

C、单链环状DNA

D、单股负链RNA

29、(B )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乙型肝炎疫苗,它代表了疫苗的第二次革命。

A、乙肝血源疫苗

B、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C、乙肝核酸疫苗

D、乙肝载体活疫苗

30、(C)在肝细胞核内产生,血液中不易查出,但释放在血液中的少量抗原极易产生相应抗体,且抗体可在体内可持续多年。

A、HBeAg

B、HBsAg

C、HBcAg

D、抗-HBs

31、HIV侵犯的主要靶细胞是(C )淋巴细胞。

A、T8

B、B

C、T4

D、Ts

32、(D )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质含量的一半以上,因

此,易大量、高纯度地提取。

A、免疫球蛋白

B、凝血因子Ⅷ

C、抗凝血酶-Ⅲ

D、白蛋

33、免疫球蛋白IgG在血浆中属于(D )成分。

A、微量成分

B、少量成分

C、中量成分

D、特大量成分

34、(A )是一类能在血液循环中,对机体的营养物质、代谢产物、激素、药

物等进行转输的血浆蛋白。

A、转输蛋白

B、凝血系统蛋白

C、蛋白酶抑制物类

D、免疫

球蛋白

35、正常人免疫球蛋白是用于( A )的免疫球蛋白制剂。

A、肌肉注射

B、静脉注射

C、口服

D、鼻腔滴注

36、凝血因子Ⅷ制剂在临床上主要用于( A )的治疗。

A、甲型血友病

B、乙型血友病

C、丙型血友病

D、肺气

37、(D )是机体内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能控制感染和炎症,是体内

重要的蛋白酶抑制剂,缺乏时可引发肺气肿。

A、α2-巨球蛋白

B、纤维结合蛋白

C、抗凝血酶Ⅲ

D、α1-抗胰蛋白酶

38、由(B)制成的滴眼剂,对治疗疱疹性角膜炎所致的角膜溃疡、外伤性角膜糜烂等角膜

病有显著疗效。

A、抗凝血酶-Ⅲ(AT-Ⅲ)

B、纤维结合蛋白(Fn)

C、纤维蛋白原(Fg)

D、α2-巨球蛋白(α2-M)

39、目前大规模生产血液制品采用的分离纯化方法主要是(D )。

A、盐析法

B、聚乙二醇沉淀法

C、利凡诺沉淀法

D、低温乙醇法

40、能够引起肿瘤出血性坏死的细胞因子是(C )

A、干扰素

B、白细胞介素

C、肿瘤坏死因子

D、集落刺激因

41、中国第一个实现产业化的基因工程药物是(B )

A、白细胞介素-2(IL-2)

B、干扰素(IFN)

C、肿瘤坏死因子(TNF)

D、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42、(D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由于癌症放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及HIV

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

A、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B、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

C、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D、促血小板生成素(TPO)

43、临床上(A)主要与C-CSF联合应用,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时用于动员骨

髓干细胞,增加CD34+细胞。

A、重组人干细胞因子(rhSCF)

B、重组人干扰素(rhIFN)

C、生组人胰岛素(rhINS)

D、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

44、灭活疫苗指利用加热或甲醛解毒等理化方法将人工大量培养的病原微生物杀死,使其丧失感染性和毒性但仍保持免疫原性,并结合相应的佐剂而制成的疫苗。又称为( B )

A、活疫苗;

B、减毒疫苗;

C、弱毒疫苗;

D、死疫苗。

45、细菌减毒疫苗的生产培养温度:(C )

A、25℃;

B、45℃;

C、37~39℃;

D、60℃

46、植物来源佐剂免疫机制是加强细胞的吞噬作用、刺激抗体产生和( A )

A、刺激免疫细胞产生各种细胞因子;

B、激活抗原;

C、起增效作用;

D、加强细胞修复能力

47、利用遗传重组方法获得的微生物制成的疫苗是( B )

A、基因工程;

B、遗传重组疫苗;

C、合成肽疫苗;

D、抗独特型抗体疫苗

48、细菌外毒素经甲醛作用及加温处理后可以去除毒性而仍保留其免疫原性称为(C )

A、外毒素;

B、内毒素;

C、类毒素;D蛋白毒素。

49、按疫苗病毒培养的组织来源和制造方法分类(ABCD )

A、动物培养疫苗;B鸡胚培养疫苗;C细胞培养疫苗;D基因工程疫苗。

50、生物制品的检定包括(ABD )

A、理化检定;

B、安全检定;

C、质量检定;;

D、效力检定。

51、目前研制AIDS疫苗的困难(ABCD )

A、HIV的基因变异率极高;

B、HIV能建立潜伏感染并能在细胞间传播;

C、HIV可直接侵入免疫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D、尚缺乏能如实产生人类AIDS的HIV动物模型。

52、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根据感染途径不同,可分为三型(ABC )

A、体表感染型; B消化道感染型; C呼吸道感染型;D、混合感染型

53、国际生物标准物质包括(ABC )

A、国际生物标准品;

B、国际生物参考品;

C、国际生物参考试剂;

D、国际生物制品。

54、疫苗是一类由免疫方法积累生产的产品,与一般药物具有明显的不同(ABCD )

A、一般药物主要用于患病人群,疫苗主要用于健康人群;

B、一般药物因疾病不同而用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疫苗注要用于婴幼儿和儿童;

C、一般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疾病或减轻患者的症状,用于通过免疫机制预防疾病发生,

D、人类可以通过一般药物减轻痛病,但只有通过疫苗才能彻底控制和消灭一种疾病。

55、结核病治疗方面两大难题(BD )

A、不好医治;

B、发现率低;

C、耐药结核病的发生、流行;

D、医疗条件限制。

56、免疫球蛋白分子基本结构由4条肽链组成,即2条相同的相对分子量较小的(轻链)和两条相同的相对分子量较大的(重链),4条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形成一个四肽链的(Y)形结构分子。

判断题

1、培养物不同,温度要求不同,哺乳动物细胞最佳温度为35℃左右。(√)

2、肝炎是炎症反应引起的一种肝脏病症。引起肝炎的因素很多,自身免疫、

药物、酒精以及病毒感染都是重要的诱发因素。(√)3、HIV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血液和母婴。其中性接触传播是最主要的途径。(√)

4、脊髓灰质炎是临床上引起肌肉,特别是肢体肌肉的松弛性麻痹,多发生于小

儿,亦称“小儿麻痹症”。(√)5、外毒素是细菌的代谢产物,为一种蛋白质,所以又称细菌蛋白质毒素。可用于制造内毒素。(×)

6、百日咳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主要侵犯老人。(×)

7、结核病具有的特点是传染性强、长期潜伏。(√)

8、用细菌、支原体、螺旋体或其衍生物制成,进入人体后使机体产生抵抗相应细

菌能力的生物制品,称为细菌类疫苗。(√)9、构建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抗原基因和表达系统。(√)

10、疫苗成功与否决定于疫苗本身的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

11、酵母是一种低等真核细胞,常用来制备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12、质量保证、GMP和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三个互有联系的方面。(√)

13、生物制品生产用细胞应建立细胞库,并实行原始细胞库、主细胞库、工作细胞库三级管理模式。(√)

14、接受HIV感染者的器官不会传播HIV。(×)

15、疫苗的基本成分包括抗原、佐剂、抗腐剂、稳定剂、灭活剂等。(√)

16、防腐剂使用需要注意的是:选择防腐剂种类时,应注意防腐剂对疫苗效果是否可能产生负面影响。(√)17、灭活疫苗是将自然界毒株或标准菌株人工大量培养后,经加热处理或福尔马林、戊二醛、β-丙内脂等化学处理制成的。(×)18、病毒类疫苗: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或其他衍生物制成的,进入机体后能诱导机体产生抵抗相应病毒能力的生物制品。(√)

19、鸡胚培养法优点:鸡胚来源容易、操作简单、对许多病毒敏感且可多途径接种培养。(√)

20、毒种来源要求必须有建立毒株的完整历史资料,包括病毒分离、实验室减毒过程和全面质控及临床研究等资料。(√)

盐析的原理:

①盐离子与蛋白质分子争夺水分子,降低了用于溶解蛋白质的有效水量,减弱了蛋白质的水合程度,破坏了蛋白表面的水化膜,导致蛋白质溶解度下降;

②盐离子电荷的中和作用,使蛋白质溶解度下降;

③盐离子引起原本在蛋白质分子周围有序排列的水分子的极化,使水活度降低。低温乙醇法原理。

答:低温乙醇法是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工业化的血浆蛋白制品生产方法,且至今仍是血浆蛋白制品生产厂家首选的方法。该法是以混合血浆为原料,逐级降低酸度(从pH 7.0降到pH 4.0),提高乙醇浓度(从0升到40%),同时降低温度(从2℃降到-2℃),各种蛋白在不同的条件下以组分(粗制品)的形式分布从溶液中析出,并通过离心或过滤分离出来。所得粗制品须经进一步超滤、色谱、除菌、病毒灭活、调制等步骤制成最终产品。

简述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

答::胰岛素在机体的新陈代谢中居于控制中心的位置,可作用于全身几乎所有的组织细胞,其最主要的靶器官是肝脏、肌肉及脂肪组织,调节糖、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物质在细胞的代谢和贮存。胰岛素能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在肝脏和肌肉内促进糖原的合成及贮存,同时抑制糖异生,结果使血糖去路增加而来源减

少,降低血糖;促进脂肪合成和贮存,抑制脂肪分解;增加蛋白质合成,组织蛋白质分解及由氨基酸异生成葡萄糖,控制血糖水平的稳定。

此外,胰岛素在基因转录、细胞复制的调控中具有多方面作用,能诱导许多基因转录水平的改变,尤其是许多编码代谢酶的基因。

简述细胞破碎方法。

答:(1)磨切法。该法属于机械破碎法,对大规模破碎细胞的效果较好,特别是对于有大量菌丝体的微生物和一些有亚细胞器的微生物细胞。

(2)压力法。有渗透压法、高压法和减压法3种。

(3)反复冻融法。该法是将细胞放在低温下冰冻,然后在室温中融化,如此反复多次而使细胞壁破裂的细胞破碎技术。该方法具有设备简便、活性保持好等优点,但用时较长,只适用于细胞壁较脆弱的菌体,破碎率低,且反复冻融易使一些蛋白质变性。

(4)超声波振法荡破碎。是当今应用较多的一种细胞破碎方法。该方法破碎效果较好,但由于局部发热,对活性与声有损失。超声破碎的效率频、声能、pH、离子强度、细胞浓度及菌种类型等因素有关。

(5)酶融破碎法。是利用酶反应分解细胞壁上的特殊连接键,破坏细胞是细胞内含物溶解出来的目的。该法分为外加酶和自溶酶法。与其它破碎方法相比,,酶融破碎法具有容易控制(pH、温度)、专一性好和经济等优点。但它可使细胞悬浮液粘度增大,过滤速度下降,所以应用较少。

生物制品原料的保存方法有哪些?

答:(1) 冷冻法:适用于所有的生物原料,常用-40℃速冻;

(2) 有机溶剂脱水法:常用的有机溶剂是丙酮。适用于原料少而价值高、有机溶剂对活性物质没有破坏作用的原料。

(3) 防腐剂保鲜:常用乙醇、苯酚、甘油等。该法适用于液体原料,如发酵液、提取液等。

对不同的生物还有不同的保存方法,例如对于动物细胞可以有组织块保存法、组织悬液保存法、单层细胞保存法等。对于微生物菌种的保存有斜面保存法、矿油法、干硅胶法、真空冷冻干燥法等。

活疫苗与死疫苗的优缺点

①活疫苗可以在免疫动物体内繁殖;能刺激机体产生全面的系统免疫反应和局部免疫反应。

优点:免疫力持久,有利于清除野毒;产量高,产品成本低。

缺点:疫苗残毒在自然界动物群体内持续传递后有毒力增强和返祖危险;有不同抗原的干扰现象;要求在低温、冷暗条件下运输和储存。

②死疫苗不能再动物体内繁殖的疫苗。

优点:比较安全,不发生全身性副作用,无毒力返祖现象;有利于制备多价或多联等混合疫苗;制品稳定,受外界环境影响小,有利于保存运输。

缺点:死疫苗免疫剂量大,生产成本高,需多次免疫。该类疫苗一般只能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免疫记忆,故常需要用佐剂或携带系统来增强其免疫效果。

课本的重点和习题都要看,当然,二者有绝大部分是重复的!!!

工艺确认 工艺验证

1.工艺验证系列:第一节--工艺验证概述及传统工艺验证 1.1.工艺验证的定义 工艺验证应当证明一个生产工艺按照规定的工艺参数能够持续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产品。 工艺验证可以有不同的验证方法,一般包括:传统工艺验证(前验证、同步验证)以及基于生命周期的工艺验证(工艺设计、工艺确认、持续工艺确认)。 工艺验证不应该是一次性的事情。鼓励药品生产企业采用新的工艺验证方法,即基于生命周期的方法,将工艺研发、商业生产工艺验证、常规商业化生产中持续工艺确认相结合,来确定工艺始终如一的处于受控状态。 1.2.工艺验证的一般原则 工艺验证的方法和方针应该有文件记录,例如,在验证总计划中规定。 采用新的生产处方或生产工艺进行的首次工艺验证应当涵盖该产品的所有规格。企业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用简略的方式进行后续的工艺验证,如选取有代表性的产品规格或包装规格、最差工艺条件进行验证,或适当减少验证批次。 工艺验证批的批量应当与预定的商业批的批量一致。 企业应当根据质量风险管理原则确定工艺验证批次数和取样计划,以获得充分的数据来评价工艺和产品质量。 企业通常应当至少进行连续三批成功的工艺验证。对产品生命周期中后续商业生产批次获得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持续的工艺确认。 企业应当有书面文件确定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关键工艺参数、常规生产和工艺控制中的关键工艺参数范围,并根据对产品和工艺知识的理解进行更新。 工艺验证一般在支持性系统和设备确认完成后才可以开始。在某些情况下,工艺验证可能与性能确认同步开展。

用于工艺验证的分析方法已经过验证。 用于工艺验证批次生产的关键物料应当由批准的供应商提供,否则需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 日常生产操作人员及工艺验证人员应当经过适当的培训。 工艺验证在执行前应进行适当的风险评估,以确定存在的风险点。 如企业从生产经验和历史数据中已获得充分的产品和工艺知识并有深刻理解,工艺变更后或持续工艺确认等验证方式,经风险评估后可进行适当的调整。 对于既有产品生产现场转移,生产工艺与控制必须符合上市授权,并符合当前对该产品类型的许可标准。如果需要的话,应提交上市授权变更。 对从一个场所转移到另外一个场所或者在相同场所的产品工艺验证,验证批的数目可以通过括号法减少。然而,现有的产品知识,包括以前的工艺验证内容,应该是合适的。如果合理,不同的规格、批量和包装量/容器类型的工艺验证的选择也可以使用括号法。 1.3.传统工艺验证 传统工艺验证的类型一般包括前瞻性验证、同步性验证。 前验证一般在药物研发和/或工艺研发结束后,在放大至生产规模后,成品上市前进行。前瞻性验证是正式商业化生产的质量活动,是在新产品、新处方、新工艺、新设备正式投入生产使用前,必须完成并达到设定要求的验证。 在对患者利益有很大的风险的例外情况,也可以在常规生产中进行工艺验证,即同步验证,例如,因药物短缺可能增加患者健康风险、因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极小而无法连续进行验证批次的生产。然而,实施同步验证的决定必须进行论证,在验证总计划中进行记录,并由授权人员批准。因同步验证批次产品的工艺和质量评价尚未全部完成产品即已上市,企业应当增加对验证批次产品的监控。

生物制品学试题库

生物制品学试题库 生物制品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1、生物制品学 2、生物制品 3、联合疫苗 4、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5、诊断制品 6、细菌类诊断制品 7、病毒类诊断制品 8、抗原 9、疫苗10、核酸疫苗11、遗传重组疫苗12、基因工程疫苗13、冷链系统14、免疫佐剂15、微生态制剂16、免疫调节剂17、减毒活疫苗18、灭活疫苗19、细菌类疫苗20、病毒类疫苗21、类毒素22、细菌内毒素23、血液制品24、正常人免疫球蛋白25、特异性免疫球蛋白26、细胞因子27、基因治疗28、核酸药物29、基因置换30、成分输血31、基因增补32、静注丙球33、集落刺激因子34、细胞因子35、基因失活36、干扰素37、肿瘤坏死因子38、促红细胞生

成素39、干细胞因子40、益生素41、益生元42、合生元43、体内诊断制品44、体外诊断制品二、填空题1、病毒疫苗的制备方法包括、、和。2、制备生物制品要选择最佳生长时期的原料,植物原料要注意生长的、动物要选取适 1 当的、微生物原料最好选取。3、自原始代工程菌种经传代扩种获得的菌种称为,用于制备生产用的工作代工程菌种。4、与其它商品相比,生物制品的特殊性表现在:、和。5、GMP 根据其适用范围可分为三类:的GMP、的GMP和的GMP。6、生物制品的检定一般分为、和三个方面。7、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类生物制品主要包括、、、和。8、生物制品在制造过程中被某些细菌或其他物质所污染,可引起机体的致热反应。目前公认的致热物质主要是,其本质是脂多糖,通常用进行检测或量化。9、目前用于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诊断及血液筛查的诊断试

剂主要有、及。10、细胞因子通常以或形式作用于附近细胞或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在局部以高浓度短暂地发挥作用。11、干扰素的种类很多,根据结构、功能来源等主要分为、、三种。 12、每类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根据所处理的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危害程度各分为四级,按照其防护级别,最低,最高。 13、于具有向内流动的气流,可防止柜内产生的感染性物质对工作人员和附近环境的污染,是一个有效的防护系统,也称一级屏障。14、是疫苗中最主要的有效活性成分。15、构成抗原的基本条件是:、和。16、疫苗的基本性质包括:、和。17、疫苗生产用菌毒种采用种子批系统,分为三级,即:、和。18、影响佐剂质量的优劣或能否适用于人用疫苗的主要因素为:、和。19、根据所参与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的不同,可将免疫反应分为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和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相应地,不同的疫苗和不同的接种途径也会产生不同的免

工艺验证方案

文件编号:******* 版本号:00 *****工艺再验证方案

*****有限公司

验证方案

目录 1.概述 (3) 1.1产品基本信息 (3) 1.2验证背景 (3) 1.3验证目的 (3) 1.4适用范围 (3) 2.职能部门及职责 (4) 3.风险评估 (4) 3.1目的 (4) 3.2范围 (4) 3.3评估方法 (4) 3.4评估标准 (5) 3.5风险评估结果及风险控制 (5) 4.验证项目、接受标准、实测结果及验证结论 (9) 4.1验证文件确认 (9) 4.2设备、设施及公用系统确认 (10) 4.3关键人员确认 (11) 4.4工艺参数控制确认 (12) 4.5成品质量确认 (14) 4.6稳定性考察试验 (15) 4.7偏差和变更控制 (15)

5.验证结果评定与结论 (15) 6.时间进度安排 (15) 7.附件 附件1:称量情况确认表 附件2:制粒生产过程记录表 附件3:压片生产过程记录表 附件4:包装质量检查记录表 其他附件:合格物料供应商名单、中间产品报告单、成品报告单、生产记录、培训记录、药品生产工艺验证合格证 1.概述 1.1产品基本信息 1.1.1产品名称:*** 1.1.2产品剂型:片剂 1.1.3产品规格:***

1.1.4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1.1.5制剂批量:*** 1.1.6内包装:**** 1.1.7产品有效期:*** 1.1.8制剂生产工艺流程图: 1.2验证背景 ****为我公司中药制剂品种,制剂生产工艺于***年进行了再验证,验证结果判定为合格。***年月因生产需要,*******。 1.3验证目的 按照GMP及“附录2 确认与验证”的要求,应对*****制剂生产工艺进行再验证,以证明*******按照现行批准的生产工艺仍能生产出符合GMP要求、质量标准及注册标准要

生物制品生产工艺过程变更管理技术指导原则(国食药监注[2005]493号)

【发布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发布文号】国食药监注[2005]493号 【发布日期】2005-10-14 【生效日期】2005-10-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生物制品生产工艺过程变更管理技术指导原则 (国食药监注[2005]49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规范疫苗研发行为,指导疫苗研究单位科学地开展研究工作,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及《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我局组织制定了《预防用疫苗临床前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生物制品生产工艺过程变更管理技术指导原则》、《联合疫苗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多肽疫苗生产及质控技术指导原则》、《结合疫苗质量控制和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和《预防用疫苗临床试验不良反应分级标准指导原则》等6个技术指导原则,现印发给你们,并请转发辖区内各有关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五年十月十四日 生物制品生产工艺过程变更管理技术指导原则 前言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已经取得生产文号的生物制品生产过程等发生变更的管理技术指导原则,所指生物制品生产过程变更是指生产者对已获国家药品管理当局批准的生产全过程中的任何过程所进行的任何变动。包括从开始生产至终产品的全过程,及与生产相配套的辅助设施。

其中包括原液制备,半成品配制及成品分装等;变更后需重新申报按新药管理的或重新申请生产文号的不包括在此范围之内。 本指导原则首先以国家颁布的相关法规及技术指导原则为基础,并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要求,如国家现行GMP规范要求。 一、原则 (一)任何生产过程的改动都是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基本出发点,在提高或至少不改变最初国家批准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进行相关改进。 (二)拟进行生产过程变更的生产企业应向SFDA提出申请,并递交相关方案和资料,提供证明资料,说明该变更不引起产品质量的内在变化,由SFDA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并确定变更的类型及应递交的相关材料。 二、概述 (一)生产过程变更:根据其对终产品质量的影响,一般分为以下3种情况。 1、变更引起产品内在质量发生改变的,需要按新药申报程序进行申报为I类,请参考《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4药品补充申请注册事项及申报资料要求; 2、变更可能对产品的安全和有效性有影响的为II 类,需报SFDA审批; 3、一般不影响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为III 类,需报SFDA备案。详见下表。 生产变更分类表 ─────────────────────────────────────── 生产变更内容类型 ─────────────────────────────────────── 一、主要原辅材料 原料或起始原材料 I 培养基或其主要成份 II 关键原辅料的来源 II 牛血清及胰酶等 II 二、菌毒种库及细胞库 原始种子库 I 主代种子库 II 工作种子库 III 三、生产工艺 减少或增加工艺步骤 II 病毒灭活方法变更 I 培养时间变更 II 分离、纯化方法变更 II 参数变更 II 缓冲液 III 生产规模改变 II 四、配制

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集及答案

发酵工艺学(2)习题集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 1、生物药物、抗生素、生化药品、生物制品、基因工程药物的概念 (1)、生物药物:指运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体液或其代谢产物,综合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分离纯化工程和药学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加工、制成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 (2)、抗生素:抗生素是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在内,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或由其它方法获得的),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它种生物机能的有机物质。 (3)、生化药品:利用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理论、方法及研究成果直接从生物体分离或利用微生物合成,或用现代生物技术制备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的生化物质。 (4)、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包括细菌、噬菌体、立克次体、病毒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动物毒素、人或动物的血液或组织等经加工制成,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免疫制剂。各种疫苗、抗血清、抗毒素、类毒素、免疫调节剂、诊断试剂。(5)、基因工程药物:采用新的生物技术方法,利用细菌、酵母或哺乳动物细胞作为活性宿主,进行生产的作为治疗、诊断等用途的多糖和蛋白质类药物。 2、生物药物的分类。 (1)、按照药物的化学本质和化学特性可分为:氨基酸类药物及其衍生物、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酶类药物、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物、多糖类药物、脂类药物、维生素。 (2)、按原料来源可分为:人体组织来源的生物药物、动物组织来源的生物药物、微生物来源的生物药物、植物来源的生物药物、海洋生物来源的生物药物。 (3)、按功能和用途可分为:治疗药物、预防药物、诊断药物。 3、生物药物的特性。 药理学特性: (1)治疗的针对性强治疗的生理、生化机制合理,疗效可靠。如细胞色素c为呼吸链的一个重要成员,用它治疗因组织缺氧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效果显著。 (2)药理活性高生物药物是精制出来的高活性物质,因此具有高效的药理活性 (3)毒副作用小,营养价值高 (4)生物副作用常有发生

生物制品检验技术实验

实验一 生物制品中水分的测定 干燥制品中水分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冻干制品的质量和保存效期。冻干血浆水分含量愈低忿好,能使保存期延长,不易变性。活菌苗含水量过高,易造成活菌死亡或蛋白变性.使制品失效。但含水量过低,能使菌体脱水,同样会造成活菌死亡,降低效力。 方法一 直接干燥法 1、实验原理 基于生物制品中的水分受热以后,产生的蒸汽压高于空气在电热干燥箱重中的分压,使制品中的水分蒸发出来,同时,由于不断的加热和排走水蒸汽,而达到完全干燥的目的,制品干燥的速度取决于整个压差的大小。 2、适用范围 本法以样品在蒸发前后的失重来计算水分含量,故适用于在95~105℃范围不含其他挥发成分且对热稳定的各种冻干制品。 3、样品的制备、测定及结果计算 ①样品必须磨碎,全部经过20~40目筛,混匀。在磨碎过程中,要防止样品水分含量变化。一般水分在14%以下时称为安全水分,即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粉碎过筛等处理,水分含量一般不会发生变化。但要求动作迅速。制备好的样品存于干燥洁净的磨口瓶中备用。 ②测定时,精确称取上述样品2~10 g (视样品性质和水分含量而定),置于已干燥、冷却并称至恒重的有盖称量瓶中,移入95~105℃常压烘箱中,开盖2~4小时后取出,加盖置干燥内冷却0.5小时后称重。再烘1小时左右,又冷却0.5小时后称重。重复此操作,直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mg 即算恒重。 ③测定结果按下式计算: 水分(%)= % 式中m 1 ----------干燥前样品于称量瓶质量,g m 2 ---------干燥后样品与称量瓶质量,g m 3 --------- 称量瓶质量 , g 4、 操作条件选择 操作条件选择主要包括:称样数量,称量皿规格,干燥设备及干燥条件等的选择. ①称样数量:测定时称样数量一般控制在其干燥后的残留物质量在1.5~3g 为宜。对于水分含量较低的生物制品,将称样数量控制在3~5g 。 ②称量皿规格:称量皿分为玻璃称量瓶和铝质称量盒两种。前者能耐酸碱,不受样品性质的限制,故常用于干燥法。铝质称量盒质量轻,导热性强,但对酸性食品不适宜,常用于减压干燥法。称量皿规格的选择,以样品置于其中平铺开后厚度不超过皿高的1/3为宜。 1003 121?--m m m m

工艺验证培训试题

工艺验证培训试题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工艺验证培训试题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对验证的定义: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2、企业应当确定需要进行的确认或验证工作,以证明有关操作的关键要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当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 3、企业的厂房、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应当经过确认,应当采用经过验证的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进行生产、操作和检验,并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 4、应当建立确认与验证的文件和记录,并能以文件和记录证明达到以下预定的目标:(一)设计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设计符合预定用途和本规范要求;(二)安装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建造和安装符合设计标准;(三)运行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运行符合设计标准;(四)性能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在正常操作方法和工艺条件下能够持续符合标准;(五)工艺验证应当证明一个生产工艺按照规定的工艺参数能够持续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产品。 5、采用新的生产处方或生产工艺前,应当验证其常规生产的适用性。生产工艺在使用规定的原辅料和设备条件下,应当能够始终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产品。

6、确认和验证不是一次性的行为。首次确认或验证后,应当根据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情况进行再确认或再验证。关键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应当定期进行再验证,确保其能够达到预期结果。 7、企业应当制定验证总计划,以文件形式说明确认与验证工作的关键信息。 8、验证总计划或其他相关文件中应当作出规定,确保厂房、设施、设备、检验仪器、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等能够保持持续稳定。 9、应当根据确认或验证的对象制定确认或验证方案,并经审核、批准。确认或验证方案应当明确职责。 10、确认或验证应当按照预先确定和批准的方案实施,并有记录。确认或验证工作完成后,应当写出报告,并经审核、批准。确认或验证的结果和结论(包括评价和建议)应当有记录并存档。 11、应当根据验证的结果确认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 12、工艺验证的主计划是:定义工艺验证范围与基本原理及所实施的工艺验证研究内容的文件。 13、工艺验证报告记录了完整的工艺验证活动。包括所有的发现和结论特别是验证的状态的确定。 二、选择题(不定项选择): 1、工艺验证的目的:() A、提供文件化证据 B、保证工艺的可靠性 C、减少失败、提高效益 D、评价生产方法 E、降低成本

生物制品生产用原材料及辅料的质量控制规程推荐WORD范文

生物制品生产用原材料及辅料的质量控制规程 生物制品是采用生物技术制备而成的具有活性的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工艺复杂且易受多种因素影响,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来源复杂,可能引入外源因子或毒性化学材料;产品组成成分复杂且一般不能进行终端灭菌,产品的质量控制仅靠成品检定难以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对生物制品生产用原材料和辅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是降低制品中外源因子或有毒杂质污染风险,保证生物制品安全有效的必要措施。 本规程是对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在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辅料质量控制的通用性要求。 一、生物制品生产用原材料 生物制品生产用原材料系指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所有生物材料和化学材料。 本规程所述原材料不包括用于生物制品生产的起始原材料(如细胞基质、 菌毒种、生产用人血浆和动物免疫血清等) 1.分类 按照来源可将生物制品生产用原材料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生物原材料,主要包括来源于微生物,人和动物细胞、组织、体液成分,以及采用重组技术或生物合成技术生产的生物原材料等;另一类为化学原材料,包括无机和有机化学材料。 2.风险等级分级及用于生产的质量控制要求 根据原材料的来源、生产以及对生物制品潜在的毒性和外源因子污染风险等,将生物制品生产用原材料按风险级别从低到高分为以下四级,各级生物制品原 材料至少应进行的质量控制要求见附表1;对于不同风险级别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应充分考虑来源于动物(或人)的生物原材料可能带来的外源因子污染的安全性风险。 生产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毒性较大的化学原材料,有机溶剂的使用应符合本版药 典附录“残留溶剂检测”的相关要求。 第1级为较低风险的原材料,为已获得上市许可的生物制品或药品无菌制剂。如人血白蛋白、各种氨基酸、抗生素注射剂等。 第2级为低风险原材料,这类原材料为已有国家药品标准、取得国家药品批准文号并按照我国现行药品GMP生产的用于生物制品培养基成分以及提取、纯化、灭活等过程的化学原料药和药用级非动物来源的蛋白水解酶等。 第3级为中等风险等级原材料,这类原材料为非药用,包括生物制品生产用培养基成分、非动物来源蛋白水解酶、用于靶向纯化的单克隆抗体,以及用于 生物制品提取、纯化、灭活的化学试剂等。这类生物制品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要求应

生物制品学

第一章 1、生物制品学(biopreparatics):指研究各类生物制品的来源、结构功能特点、应用、生产工艺、原理、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等诸多方面知识的一门学科。 2、生物制品(biological. product):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第二章 一、生物制品原料的保存方法:(1)冷冻法:该方法适用于所有生物原料。(2)有机溶剂脱水法:常用的有机溶剂是丙酮。该法适用于原料少而价值高、有机溶剂对活性物质没有破坏作用的原料,如脑垂体等。(3)防腐剂保鲜:常用乙醇、苯酚、甘油等。该法适用于液体原料,如发酵液、提取液等。对于不同的生物还有不同的保存方法,例如对于动物细胞,有组织块保存法、组织悬液保存法、单层细胞保存法等。 二、蛋白类制品的分离纯化方法:【1】根据蛋白质的分子大小、形状和密度差异进行分离纯化(1)过滤和超过滤技术:过滤、微过滤、超过滤(2)离心和超离心技术(3)凝胶过滤层析技术(4)透析【2】利用蛋白质的电性进行分离纯化(1)等电点沉淀(2)离子交换层析技术(3)电泳和等电聚焦电泳【3】利用蛋白质的亲水性和疏水性(即溶解度)进行分离(1)盐析技术(2)乙醇和聚乙二醇沉淀法(3)疏水层析法【4】利用蛋白质的化学性质分离纯化(1)辛酸沉淀法(2)利凡诺沉淀(3)固相化染料层析(4)螯合柱层析【5】利用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分离纯化:亲和层析法【6】利用蛋白质的多种结合能力,用羟基磷灰石层析进行分离纯化 三、原料选择的注意事项:生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可合成不同的生化成分,所以生物的生长期对生理活性物质的含量影响很大。对于不同来源的原料,要注意选取其最佳生长时期。植物原料要注意它生长的季节性;微生物原料最好选取对数生长期,因为这时的微生物生长代谢能力最强;动物原料要选取适当的年龄和性别。 四、选择原料时应遵循的原则:原料来源丰富,产地接近,成本低;原料新鲜,其有效成分含量高并易于获得;杂质含量尽可能少,对原料中的杂质、异构体,必要时应进行相关的研究并提供质量控制方法;起始原料应质量稳定、可以控制,原材料应由来源、标准和供货商的检验报告,必要时应根据制备工艺的要求建立内控标准。 第三章 ⒈GMP: 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控制药品生产的全过程,将差错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从而保证生产出优质药品的一套管理制度。生物制品属于药品,其生产和质量管理也应遵循GMP要求。 ⒉生物制品的物理化学检定:生物制品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和不利因素,需要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检查出来,这是保证制品安全和有效的一个重要方面。㈠物理性状检定⑴外观①透明液制品:应为本色和无色透明液体,不得含有异物、白点、凝块、浑浊或摇不散的沉淀物②悬浊液制品:应为乳白色混悬液,不得有摇不散的菌块和其他异物。③冻干制品:应为淡黄色、白色疏松体,呈海绵状或结晶状,应无融化现象。⑵真空度:冻干制品进行真空封口,可进一步保证冻干制品的生物活性和稳定性。 ⑶溶解时间:取一定量冻干制品,按药典要求,加适量溶剂,检查溶解时间,其溶解时间应在规定时限内。㈡化学检定⑴蛋白质含量测定:①凯氏定氮法②酚试剂法③双缩脲法⑵防腐剂含量测定:①苯酚含量测定法②游离甲醛含量测定③汞类防腐剂含量测定④氯仿含量测定⑶纯度检查:很多生物制品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因此常用电泳法进行纯度检查。①区带电泳②免疫电泳③凝胶层析⑷其他①水分含量测定②氢氧化铝与磷酸铝含量测定。③磷含量测定④O-乙酰基含量测定。 ⒊生物制品的安全检定:生物制品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安全性检查:①菌毒种和主要原材料的检查②半成品(包括中间品)检查③成品检查。⒈一般安全性检查①异常毒性试验:是生物制

生物制品期末考试

第一章 1、生物制品学(biopreparatics):指研究各类生物制品的来源、结构功能特点、应用、生产工艺、原理、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等诸多方面知识的一门学科。 2、生物制品(biological. product):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第二章 一、生物制品原料的保存方法:(1)冷冻法:该方法适用于所有生物原料。(2)有机溶剂脱水法:常用的有机溶剂是丙酮。该法适用于原料少而价值高、有机溶剂对活性物质没有破坏作用的原料,如脑垂体等。(3)防腐剂保鲜:常用乙醇、苯酚、甘油等。该法适用于液体原料,如发酵液、提取液等。对于不同的生物还有不同的保存方法,例如对于动物细胞,有组织块保存法、组织悬液保存法、单层细胞保存法等。 二、蛋白类制品的分离纯化方法:【1】根据蛋白质的分子大小、形状和密度差异进行分离纯化(1)过滤和超过滤技术:过滤、微过滤、超过滤(2)离心和超离心技术(3)凝胶过滤层析技术(4)透析【2】利用蛋白质的电性进行分离纯化(1)等电点沉淀(2)离子交换层析技术(3)电泳和等电聚焦电泳【3】利用蛋白质的亲水性和疏水性(即溶解度)进行分离(1)盐析技术(2)乙醇和聚乙二醇沉淀法(3)疏水层析法【4】利用蛋白质的化学性质分离纯化(1)辛酸沉淀法(2)利凡诺沉淀(3)固相化染料层析(4)螯合柱层析【5】利用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分离纯化:亲和层析法【6】利用蛋白质的多种结合能力,用羟基磷灰石层析进行分离纯化 三、原料选择的注意事项:生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可合成不同的生化成分,所以生物的生长期对生理活性物质的含量影响很大。对于不同来源的原料,要注意选取其最佳生长时期。植物原料要注意它生长的季节性;微生物原料最好选取对数生长期,因为这时的微生物生长代谢能力最强;动物原料要选取适当的年龄和性别。 四、选择原料时应遵循的原则:原料来源丰富,产地接近,成本低;原料新鲜,其有效成分含量高并易于获得;杂质含量尽可能少,对原料中的杂质、异构体,必要时应进行相关的研究并提供质量控制方法;起始原料应质量稳定、可以控制,原材料应由来源、标准和供货商的检验报告,必要时应根据制备工艺的要求建立内控标准。 第三章 ⒈GMP: 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控制药品生产的全过程,将差错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从而保证生产出优质药品的一套管理制度。生物制品属于药品,其生产和质量管理也应遵循GMP要求。 ⒉生物制品的物理化学检定:生物制品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和不利因素,需要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检查出来,这是保证制品安全和有效的一个重要方面。㈠物理性状检定⑴外观①透明液制品:应为本色和无色透明液体,不得含有异物、白点、凝块、浑浊或摇不散的沉淀物②悬浊液制品:应为乳白色混悬液,不得有摇不散的菌块和其他异物。③冻干制品:应为淡黄色、白色疏松体,呈海绵状或结晶状,应无融化现象。⑵真空度:冻干制品进行真空封口,可进一步保证冻干制品的生物活性和稳定性。 ⑶溶解时间:取一定量冻干制品,按药典要求,加适量溶剂,检查溶解时间,其溶解时间应在规定时限内。㈡化学检定⑴蛋白质含量测定:①凯氏定氮法②酚试剂法③双缩脲法⑵防腐剂含量测定:①苯酚含量测定法②游离甲醛含量测定③汞类防腐剂含量测定④氯仿含量测定⑶纯度检查:很多生物制品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因此常用电泳法进行纯度检查。①区带电泳②免疫电泳③凝胶层析⑷其他①水分含量测定②氢氧化铝与磷酸铝含量测定。③磷含量测定④O-乙酰基含量测定。 ⒊生物制品的安全检定:生物制品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安全性检查:①菌毒种和主要原材料的检查②半成品(包括中间品)检查③成品检查。⒈一般安全性检查①异常毒性试验:是生物制品的非特异性毒性的通用安全试验,检查制品中是否污染有外源性毒性物质以及是否存在意外的不安全因素。除另有规定外,异常毒性实验包括小鼠试验和豚鼠试验。②无菌试验:生物制品不得含有杂菌,灭活疫苗不得含有活的本菌本毒,无菌检查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③热原试验:生物制品厂制造过程中被某些细菌和其他物质所污染,可引起机体的致热反应,即热源反应。致热物质主要是指细菌性热原质即革兰阴性细菌内毒素。包括家兔试验法和鲎试验法。家兔试验法是将一定剂量的待检品,经静脉注入家兔体内,在规定的时间内,观察家兔体温升高的情况,以判定待检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鲎试验法是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⒉杀菌灭活和脱毒情况的检查①活毒检查:主要是检查灭活疫苗解毒是否完善。②解毒试验主要用于检查类毒素等需要脱毒的制品。③残余毒力实验:用于活疫苗的检查。⒊外源性污染检查①野毒检查:组织培养疫苗有可能通过培养带病毒的细胞带入有害的潜在病毒,因此需要进行野毒检查。②支原体检查:病毒类疫苗的病毒收获液、原液采用培养法检查支原体,必要时可采用指示细胞法筛选培养基。③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和艾滋抗体的检查: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方法是放免和酶联免疫法。检测丙肝抗体和艾滋抗体可用酶联免疫法.④残余细胞DNA检查:用分子杂交技术的方法检测来源于宿主细胞的残余DNA含量,以确保制品的安全性。⒋过敏性物质检查:以异种蛋白为原料制成的某些生物制品,需要检查其中过敏原的去除是否达到允许限度。①过敏性试验②牛血清蛋白含量测定③血型物质的检测:通常待检测的血型物质有抗A抗B血凝素和类A血型物质。 第七章 1疫苗的基本成分 其基本成分包括抗原,佐剂,防腐剂,稳定剂,灭火剂及其他相关成分。这些基本要素从不同角度确保了疫苗能够有效刺激机体,产生针对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同时确保疫苗在制备和保存过程中稳定存在。 ①抗原在机体内能够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可与其发生特异反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的物质称为抗原。抗原是疫苗最主要的有效活性成分,他决定了疫苗的特异免疫原性。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是抗原的两个基本特性,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抗原进入机体后引起的免疫细胞间的一系列免疫反应。抗原的反应原性(reactivity)是指抗原与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反应的特性。构成抗原的基本条件:异物性,一定的理化特性,特异性。 ②佐剂能增强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这种加强可表现为增强抗体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或两者兼有。 ③防腐剂为了保证疫苗在保存过程中不受微生物污染而添加的一种适量的防腐剂。 ④稳定剂有效抗原表位是疫苗的作用基础,而某些抗原表位对环境中的温度,光等因素非常敏感,极易发生变性而导致疫苗的免疫原性降低。为保证作为抗原的病毒和其他微生物存活,并保持免疫原性,需加入适量的稳定剂或保护剂。 ⑤灭火剂及其他相关成分灭火器主要用于疫苗生产过程中对活体微生物的杀灭 2疫苗的基本性质 ⑴免疫原性指疫苗接种进入机体后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影响免疫原性强弱的因素包括①抗原的强弱,大小和稳定性,2抗原的理化性质。 ⑵安全性疫苗的安全性,包括接种后的全身和局部反应,接种引起免疫应答的安全程度,人群接种后引起的疫苗株散播情况。 ⑶稳定性疫苗,必须具有一定稳定性e保证经过一定时间的储存和冷链运输后仍能保持期有效的生物活性。 3疫苗的种类(112页表格) 4计划免疫与联合免疫概念 ①计划免疫(Planned immunization)是根据特指的某些传染病疫情检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利用免疫制剂进行人群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以致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②联合免疫(Combined immunization)就是采用多种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联合制成多联和多价疫苗,注射这种疫苗可预防多种传染病或相同疾病的不同亚型,也可将多种疫苗同时进行免疫接种,以达到预防多种传染病的目的。 5免疫佐剂(adjuvant):凡能非特异的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式与抗原结合而增强其特异免疫性的物质称为免疫佐剂。 6目前人和兽用免疫佐剂的主要类型。 ①铝佐剂抗原中加入适量的佐剂,可以将抗原完全吸附接种后,佐剂将抗原缓慢释放,起到抗原仓库的作用,从而延长抗原与巨噬细胞或其他抗原呈细胞的接触,是抗体的产生量剧增。氢氧化铝的功能主要是刺激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产生高效价的IgG和爱IgE抗体,激活Th2细胞,但他不能刺激Th1细胞,也不能加强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活性,因此对许多疫苗不适用,尤其是对以细胞免疫为主的疫苗。 ②矿物油乳剂这类佐剂在提高抗体的幅度和免疫持久性方面,远高于佐剂。可是副反应严重,注射后多引起无菌化脓,且含有的矿物油,会长期留于植物中不能代谢,而且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因此不予允许用于人。 ③植物油佐剂这种佐剂是由高纯度花生油做乳化剂,与液体疫苗制成的乳剂。由于植物油可被人体缓慢吸收,副反应小于矿物油佐剂,因此可用于人。 。 第八章 1.基因工程疫苗分类包括哪几种? 答:(1)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2)基因工程载体疫苗:①以细菌为载体的基因工程疫苗。②以病毒为载体的基因工程疫苗。(3)核酸疫苗(4)基因缺失活疫苗(5)蛋白工程疫苗(6)转基因植物疫苗 第九章 1.灭活疫苗(inactivated vaccine):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是指利用加热或甲醛解毒等理化方法将人工大量培养的完整的病原微生物杀死,使其丧失感染性和毒性但仍保持免疫原性,并结合相应的佐剂而制成的疫苗。 减毒活疫苗(attenuated live vaccine):又称弱毒疫苗,是指将微生物的自然强毒株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连续传代。使其对原宿主丧失致病力,或只引起亚临床感染,但仍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遗传特性,用这样的菌毒株制备的疫苗即为减毒活疫苗 2.常用灭活细菌疫苗:霍乱疫苗,伤寒疫苗,百日咳疫苗。 常用减毒活疫苗:炭疽疫苗,结核疫苗,鼠疫疫苗,卡介苗。 3.细菌性监督和疫苗生产工艺流程图。菌种〔→传代检定(培养特性、独立试验、安全实试验、免疫力试验)〕→生产培养(37~39℃培养一定时间)(克氏瓶固体培养或发酵罐液体培养)→收菌→合并→原液检定(细菌试验、浓度测定)→半成品配制(稀释、加冻干保护剂)〔→检定(纯菌试验、浓度测定)〕→分装及冻干→成品检定(鉴别试验、物理检查、水分、无菌试验、活菌计数、热稳定性试验、效力实验) 4外毒素exotoxin:细菌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毒素,可从菌体扩散和或自溶后释放到菌体外。是细菌的代谢产物,为一种蛋白质,所以又称细菌蛋白质毒素,可用于制造类毒素。 内毒素endotoxin:菌体细胞壁的结构成分,细菌在生活状态时不能释放出来,只有在细菌死亡之后,通过菌体自溶或人工方法使细菌崩解后才能释放至外界环境中,它是由脂质、多糖及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所以内毒素已逐渐被脂多糖一词所代替。第十章 1、HIV的复制:当H I V接触宿主细胞时,gp120与靶细胞的CD4分子结合,暴露出gp41,在gp41的参与下发生病毒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HIV的反转录酶随病毒RNA进入宿主细胞内,HIVRNA在反转录酶作用下利用宿主细胞的核苷酸反转录成一单链DNA,以此单链DNA为模版,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复制另一条DNA链,从而形成双股的cDNA,cDNA可以进行转录,形成病毒RNA,并进一步形成病毒颗粒,由宿主细胞释放再去感染其他细胞,这样的病毒成为活动性病毒。活动性病毒的生成过程即是病毒复制的过程。 2、AIDS的现状:目前研究AIDs疫苗还具有困难,HIV的病毒颗粒结构已经相对较了解,与此相比,疫苗的研究,却很缓慢,主要原因在于该病毒本身的生物学特点。虽然研究HIV疫苗困难重重,然而近年来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研制有效的HIV疫苗是有可能的。艾滋疫苗的现状,表现为新型疫苗和传统疫苗两大分枝,新型疫苗以基因工程疫苗为主,同时还包括合成多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根据表达形式及克隆载体可分为亚单位疫苗,病毒样颗粒,活载体疫苗及核酸疫苗等。 3新型的乙肝疫苗的研究方法:乙型肝炎DNA疫苗主要是将HBsAg的基因重组到质粒上构建成的,它在小动物的实验中显示了理想的免疫保护效果,如小鼠肌肉注射表达HBsAg的质粒后,迅速产生强烈而持续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但在大动物中却不能诱导出显著的免疫应答,这是DNA疫苗技术在当前所面临的共同的重要问题。利用含CpG基序的寡聚核苷酸与HIV的DNA疫苗同时免疫大猩猩,可以明显增强HBVDNA疫苗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免疫原性。另外,将相关的细胞因子基因插入到HBV的DNA疫苗载体中,也可是DNA疫苗的免疫反应提高数十倍。 第十一章 输血的原则。 答:1.鉴定血型。要保证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因为ABO血型系统不相容的输血常会引起严重的反应。2.抗体检查和鉴定。要检测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血型不规则抗体,如抗C、抗E、抗s等抗体;若检查结果为阳性,只要时间允许,在交叉配血前,应该对其进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类别分析。3.交叉配血试验。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配合试验,称为主侧实验;把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作配合试验,称为次侧实验。交叉配血试验应在37摄氏度下进行,以保证可能发生的凝集反应得以充分显示。4.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就是把人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如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分别制备成高纯度或高浓度的制品,根据患者的需要输注相应的成分。成分输血具有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节约血源等优点。 第十二章 一.血液制品的种类,用途。 1.白蛋白类制剂:①维持调节血液渗透压;②运输和解毒作用;③营养供给。(治疗休克、低蛋白血症、脑水肿、胸腹水) 2.免疫球蛋白制剂:免疫球蛋白制剂有三类,①正常人免疫球蛋白、②特异性免疫球蛋白(预防或治疗相应传染病感染症)、③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预防和治疗感染症,免疫缺陷性疾病),主要作用是给受着补充免疫抗体以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的,其功效取决于所含抗体的种类及生物效价。 3.凝血因子制剂:①凝血因子Ⅷ制剂(用于治疗血友病的出血症状,凝血因子Ⅷ缺乏症),②凝血因子Ⅸ制剂(用于治疗乙型血友病的出血症状)③纤维蛋白原制剂(主要用于先天性纤原缺乏症及继发性纤源缺失的治疗,如胎盘早期剥离引起的大出血等)。 二、低温乙醇沉淀法的原理及影响沉淀的因素。 原理:在介电常数大的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大,在介电常数小的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就小。乙醇能显著地降低蛋白质水溶液的介电常数,从而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沉淀析出。 影响因素:①PH:当PH位于等电点时蛋白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最易沉淀。通常低温乙醇法在PH4.4~7.4进行分离。②温度:温度低蛋白质的溶解度低。溶液中加入乙醇,因乙醇的水合作用会产生放热现象,而温度升高可能造成蛋白质变性,所以在低温乙醇工艺中,整个过程均应控制在0~-8℃。温度降低可以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若温度控制不当,轻则会影响蛋白质的获得率,重则会引起蛋白质变性。③蛋白质浓度:在分离过程中,可将蛋白质溶液作适当稀释,以减少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多种蛋白质共同沉淀,但过分稀释易使蛋白质变性,同时增大分离的容量,也不可取,所以应选择适宜的浓度。该方法中蛋白质浓度适宜范围为0.2%~6.6%④离子强度:在低盐溶液中盐浓度的很小改变即可引起蛋白质溶解度的极大变化,盐类与蛋白质的互相影响,随离子强度而变化。该法中离子强度的变化范围在0.01~0.16。,⑤乙醇浓度:乙醇能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逐渐降低,而其溶解度急剧下降,在低温乙醇工艺中,乙醇的浓度范围在0~40%。 第十三章 1.人血液代用品的分类 答:(1)全氟碳化合物。(2)血红蛋白类血液代用品。①天然血红蛋白②化学修饰血红蛋白③人工红细胞④基因重组血红蛋白(3)红细胞类血液代用品。①万能型红细胞②造血干细胞培养定型红细胞。 第15章 细胞因子分类及功能 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人类和动物的各类细胞分泌的具有多样生物活性的因子。他们是一组可溶性的不均一的蛋白质分子,能调节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1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最先被发现的细胞因子。IFN除具有抗病毒作用外,还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控制细胞增殖,引发发热等作用。 2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在进行造血细胞的体外研究中,发现一些细胞因子可刺激不同的造血干细胞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细胞集落。根据作用的靶细胞不同,可将CSF分为以下几类①刺激白细胞的CSF②刺激红细胞的促红细胞生成素③刺激造血干细胞的干细胞因子④刺激胚胎干细胞的白血病抑制因子⑤刺激血小板的血小板生成素。这些细胞因子均有集落刺激,不同的CFS对不同发育阶段的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起促增殖分化作用,是血细胞发生必不可少的刺激因子。 3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一类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细胞因子。这类物质主要有白细胞合成,且主要介导白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用极小的量就可以起到重要的介导效应。 4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是一类能直接造成肿瘤细胞死亡的细胞因子。分为TNF-α和TNF-β。除有杀肿瘤作用外,TNF还可引起发热和炎症反应,大剂量的可引起恶液质,使患者表现出进行性消瘦。 5趋化因子(chemokine)是一组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主要调节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趋化性,激活巨噬细胞或单核细胞,促进定向造血干细胞的增殖,促进内皮细胞和一些转化细胞的机能,在机体炎症反应和抗感染及创伤愈合中发挥重要作用。6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对机体不同细胞具有促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称为生长因子。通过旁分泌、自分泌和内分泌等途径对靶细胞的增殖、运动、收缩、分化和组织改造起调控作用。 包括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用于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综合症、侏儒症及神经系统疾病等。②表皮生长因子EGF:可作为化妆品添加剂及用于面部整形手术,具有修复皮肤组织的功能③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是一种存在于血清中的结缔组织细胞有丝分裂促进剂。④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在创伤愈合和慢性炎症中,对新生儿血管的形成及肌纤维母细胞、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移动具有刺激作用,对胚胎横纹肌的发育和肺的成熟也起调控作用。⑤神经生长因子NGF:能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分化和成熟,维持神经元的存活。⑥转化生长因子TGF:可用于骨伤愈合,慢性创伤和抗肿瘤。⑦抑制素inhibin、⑧骨形态形成蛋白BMP等。 第十九章 1、基因治疗(gene therapy)就是将外源基因导入目的细胞并有效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基因治疗的方法(方式):(1)基因置换gene replacement指用正常基因置换整个致病基因,使致病基因永久得到更正。这种以正常基因替换缺陷基因的方法是最理想的,它可以除去全部致病基因,使突变的基因在原位得到更正。(2)基因修正gene correction 是指将致病基因的突变碱基序列纠正,而正常部分予以保留。(3)基因修饰gene augmentation 是指将目的基因导入病变细胞或其他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特异的修饰缺陷细胞的功能或使原有的功能得到加强,但致病基因本身并未得到

生物制品工艺学XXXX年12月考试复习资料

1、菌株分离:就是将一个混杂着各种微生物的样品通过分离技术区分开,并按照实际要求和菌株的特性采取迅速、准确、有效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分离、筛选,进而得到所需微生物的过程。 2、筛选:是指一种以多数物质中按预定目标就某种具有特定性质的物质进行精选的操作过程。 3、工业菌种的育种:是运用遗传学原理和技术对某个用于特定生物技术目的的菌株进行的多方位的改造。通过改造,可使现存的优良性状强化,或去除不良性质或增加新的性状。 4、菌种的复壮:狭义的复壮是一消极措施,一般指对已衰退的菌种进行复壮;广义的复壮是一积极的措施,即在菌种的生产性状未衰退前就不断进行纯种分离和生产性状测定,以在群体中获得生产性状更好的自发突变株。 5、种子扩大培养: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最终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 6、培养基:是供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组织生长和维持用的人工配制的养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水等。 7、前体物质:指某一代谢中间体的前一阶段的物质。 8、生长因子: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质都称为生长因子。 9、分批培养:是指在一个密闭系统内投入有限数量的营养物质后,接入少量的微生物菌种进行培养,使微生物生长繁殖,在特定的条件下只完成一个生长周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 10、补料分批培养:介于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之间的培养方法。在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随着营养物质消耗,间歇或连续地添加营养成分或新鲜培养基,但不同时收获培养液。 11、连续培养:又称连续发酵,指在分批式液体深层培养至微生物对数后期时,以一定的流速向发酵罐中连续添加灭菌的新鲜液体培养基,同时以相同的流速自发酵罐中排出发酵液的发酵方法。 12、发酵热:是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各种产生的热量和各种散失的热量的代数和就叫做净热量。 13、初级代谢产物:微生物从外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生成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和能量。如蛋白质、核酸等。 14、次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化学结构十分复杂、对该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等。 15、淀粉的液化:利用化学或生物催化剂,在具有一定量的水和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使淀粉分子断裂而变成较小分子,使淀粉糊的粘度显著下降而成为流动性较好的流体的过程。主要有酸法和酶法。 16、代谢控制发酵:用人工诱变的方法,有意识地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最大限度地积累产物。 17、抗生素:是由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18、热原: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被污染后由杂菌所产生的一种内毒素。热原注入体内引起恶寒高热,严重的引起休克。 19、前体:能被微生物直接利用,以构成次级代谢产物结构的一部分,而其本身结构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