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忧郁的“芦笛”到高亢的“号角”

从忧郁的“芦笛”到高亢的“号角”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63097350.html,

从忧郁的“芦笛”到高亢的“号角”

作者:杨庆博

来源:《文教资料》2011年第36期

摘要:艾青的诗歌创作历程就像一首音调起伏的交响乐,有牢狱中忧郁的悲哀,有战前焦灼的期待,有战时高亢的号角,诗人在用诗篇记录下时代生活的同时,也记录下了自己在苦难中的成长历程。

关键词:艾青忧郁焦灼高亢

纵观艾青的诗歌创作历程,就像一幅色彩变幻的风景画,更像一首音调起伏的交响乐,期间有沉郁的悲怆,有焦灼的期待,有对黑暗的诅咒,有对光明的歌唱,诗人在用笔记录下时代生活的同时,也记录下了自己的喜怒哀乐和成长历程。

上世纪三十年代对于中国来说是不平凡的年代,政治局势日益恶劣,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战争一触即发。对于诗人艾青来说,三十年代是他初步登上诗坛并逐步成熟的时代,也是他经历精神炼狱,诗风发生转变的时代。《大堰河—我的保姆》、《芦笛》、《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向太阳》等重要诗篇都产生在这一时期。从1932年7月到1935年10月,诗人经历了长达三年多的牢狱生活,虽然也写出了像《我的季候》这样带有忧郁色调的诗篇,但是身体上的苦难不但没有消磨掉诗人的意志,反而更坚定了他为争取祖国和人民的解放而不懈歌唱与斗争的决心,《我爱这土地》、《吹号者》、《他死在第二次》都是诗人在出狱后为抗战而发出的深情歌唱和号召。诗人秉承自己的艺术信仰和人生信念,与祖国和祖国的人民一起经受着时代的苦难,用最质朴的笔书写现实,揭露社会黑暗,批判丑恶,呼唤光明,在《诗与时代》,艾青这样写道:“属于这伟大和独特的时代的诗人,必须以最大的宽度献身给时代,领受每个日子的苦难像是那些传教士之领受迫害一样的自然,以自己诚挚的心沉浸在万人的悲欢、憎爱与愿望当中。”[1]苦难让诗人成长,也让诗人对苦难的反抗力度逐渐增加。诗人艾青经历了牢狱之苦、人世之苦后,逐步褪掉了诗作中忧郁的色调和焦灼的呼喊,开始用沉稳、高亢的号角召唤整个民族和人民勇敢反抗。

盼望着能到天边

去那盏灯的下面—

而天是比盼望更远的!

虽然光的箭,已把距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