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传播研究----以豫剧为例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传播研究----以豫剧为例

XINWEN AIHAOZHE (2018-3)

文化传播研究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传播研究

----以豫剧为例

□王晓俊

【摘要】河南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腹地,有效传播与推广以中原为基础的河南 文化,是河南省“十三五”发展规划着力打好“文化牌”战略的关键环节。河南非物质文化遗

产是中原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以豫剧这一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为例,对其

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传播特点、传播主题、传播媒介、传播路径等进行系统分析,积极探索非

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新途径,为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传播正能量。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豫剧;跨文化交际;传播

在现代化和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传统文化面临 着巨大冲击。20世纪末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继 出台系列国际公文,强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 和重视。各国逐渐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 播,对本族文化的认同与对他族文化的尊重相结合,共同维护民族文化的地位和延续世界文化的多样 性。河南是华夏古老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拥有丰富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原人民 长期积累和发展起来的,联结着中原文化的过去与 未来,体现着炎黄子孙的根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传承不仅要保护传承人的代际传播,同时也要不断 发掘和整合新老资源,体现文化的本真性和创新性。目前,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家级项目95项,省 级项目372项,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多个领域。

2003年10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 上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非物质文 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 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 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研究,实际上就是对其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的研究。其中,最具传播性的表演艺术是由演员在虚构的艺 术环境中创造出的人物形象,通过某种传播媒介,实 现自身价值的活态艺术。而豫剧作为河南非物质文 化遗产中表演艺术的典型代表,不仅兼顾了豫剧乃 至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同时还能为 其他类型的文化遗产研究提供一个很好的借鉴。

一、豫剧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传播特点

(一)现场特效性

豫剧传播是指豫剧传播者以剧目内容为中心,借助舞台剧场、表演服饰、使用道具等有形物质媒 介,与受众群进行面对面交流的艺术形式。在跨文化 交流中,豫剧传播常见于特定舞台上的现场表演,因此具有最为常见的现场特效性。豫剧特定舞台发展 历史悠久,是表演者演出与受众群接受的直接交流 空间,最大程度上展示出表演者的传播信息及受众 群的反馈信息。豫剧舞台是由演员和观众根据需求 共同构成的物质空间,舞台传播的质量和效果取决 于表演者的投入程度和受众群的接受程度。随着时 代的发展和革新,传播者逐步提高剧本的文学品位 和文化品位,塑造出具有文化内涵的典型人物,带动 表演者受创作思想的影响,兼顾文化娱乐与艺术欣 赏于一体,强调心灵和情感表达,做到雅俗共赏。

(二) 艺术灵活性

艺术灵活性是豫剧赖以生存和得以传承的基本 特性。在豫剧不断积累、交流和演变的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的艺术灵活性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在人本追求的理想之路上,要更加注重技 能的传承和知识的超越。在技能的传承中,要充分运 用本土文化资源,保留经典剧目和流行唱段,借助地 域优势向外辐射,实现传统戏曲文化的全面深层传 播。在知识的超越中,要自觉保持豫剧特色,汲取各 种戏曲类型的精华,整理和改编经典的传统戏,创作 与时倶进的现代戏,达到传统与现代水乳交融的境 界。豫剧表演的每场传播效果都是不可复制的,更何 况演员的气质、神韵、唱念、体态各有千秋,在不同的 表演空间和社会环境中呈现风格迥异的艺术灵活 性。因此,豫剧传播既保留着原生态的戏曲特色,也 延续着不可复制的灵活多变。

(三) 戏曲综合性

豫剧的跨文化传播是一个综合戏曲的大众传播、文本传播、表演传播和展示传播的复杂过程,具有戏曲

7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