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股票市场的监管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的监管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的监管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的监管分析

摘要

关键词

一、中国股票市场监管理论简介

(一)中国股股票市场监管发展与现状

(二)中国股票市场监管的意义

二、中国股市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政府监管职能错位

(二)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法律制度不完善

(三)自律监管的作用有限

(四)信息披露制度不规范

三、完善我国股市监管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股票市场监管主体的作用

(二)健全法律法规,使监管法制化

(三)强化自律监管制度,发挥自律组织的作用

(四)加强股票交易市场信息的公开,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四、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中国股票市场的监管分析

【摘要】:

我国股票市场自建立以来,已经历经24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的背后,我们也必须看到在与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相比上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在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监管上,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股票市场监管的研究,发现目前存在政府监管职能错位、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自律监管作用有限、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困扰我国股票市场良性发展,对此结合最新相关文献资料与调研,提出应对的策略与建议,以期能够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监管提供一系列的建议。

【关键词】:

关键词:我国;股票市场;市场监管

【正文】:

一、中国股票市场监管理论简介

(一)中国股票市场监管发展与现状

中国股票交易开始于19世纪末期,也就是清朝末年,当时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一些商业组织开始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出现了股票,但数量极为有限,未形成集中的股票市场。11888年一些外商在上海组织了“股票客工会”,专门从事外国股票的交易业务,这是在我们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股票交易市场。等到了1902年清政府将其改组为“上海众业公司”,除继续从事外国的股票交易外,也经营外商在华设立各公司的股票。

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至今的中国股票市场,股票市场监管上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戴文华, 夏峰. 关于中国证券市场 20 年发展的基本分析与思考[J]. 证券市场导报, 2014 (001): 4-11.

第一个阶段:恢复和起步时期(1978年——1990年)。此阶段以新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以1990年底上海证劵交易市正式开业,标志着当代中国股票市场进入发展的新阶段。在此阶段对于股票监管普遍存在缺失,一系列的制度没有建立起来。

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发展对社会资金的巨大需求,国家开始了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并率先在上海、深圳等地展开。中国的第一支股票也由此诞生,并在当时作为礼物送给美国总统的小飞乐股份,也就是现在的飞乐音响。

第二个阶段:快速发展时期(1991年——1996年)

1991年起,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中国股票市场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时,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以此为契机,我国开始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1993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为:

1、股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监管对象不断扩展

1993年起,中国股票发行试点有沪深两地开始向全国推广,1993年后,中国股票市场迅速发展,股票发行机制也逐步完善。上市公司有1991年的14家,发展到1996年末的530家。

2、外资股的诞生(1992年,中国发行第一支B股,但由于各种原因B股市场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影响到市场的进一步扩容,在B股发行的同时,国家决定进行国有大企业到海外发行股票的改革试点,1993年7月,首支H股在香港顺利上市,开场了中国企业在香港国际资本市场集资上市的先河。除B股在境内上市,H股在香港上市外,1993年8月,上海石油化工成功在美国纽约证劵交易所挂牌上市,因此其股票也称为N股。

3、证劵交易所全面发展,证劵市场建设特别是监管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1990年,国务院批复上海浦东新区开发政策,同意在上海设立证券交易所。同年11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经国务院授权,人民银行批准,正式宣告成立。第二年,即1991年4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得到批准正式成立。沪深交易所成立后,本地发行的股票开始进场交易,之后国内其它地方发行的公司股票开始陆续在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国内证券交易开始逐步规范化,沪深两地证劵交易所有原来的地域性转变为全国性的证劵交易所,证劵交易所的股份指数也逐渐形成。同时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证劵交易中心在各地兴起,其中武汉、沈阳、大连和南方等证劵交易中心和淄博证劵交易自动报价系统,构成了影响较大的地方证劵交易市场。证劵市场建设方面,股票登记、结算体系进一步完善、证劵市场统计和信息发布工作进一步加强,证劵交易市场实时监督系统初步建立,监管技术水平有所提高。沪深两家证劵交易市先后组建了独立的市场监管部门,并开发完成了电子化的证券交易实时监控系统。

4、证劵经营机构数量快速增加,证劵监管机构成立

1994年底,中国有证劵经营机构487家,但由于当时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证劵经营机构违规严重,劵商在一级市场上恶性竞争,监管问题十分突出。与此同时,为规范监督证劵市场,1992年10月成立了“国务院证劵委员会”作为国家对全国证劵市场统一宏观管理的主管机构。在证劵委成立的同时,成立了中国证劵监督管理委员会并在各省建立了证劵管理办公室,以加强证劵市场管理,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第三个阶段:规范调整时期(1997年——2001年)

中国股票市场在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以后,由于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证劵投机气氛过浓的原因,于1997年开始步入规范调整期。在此阶段我国对股票监管也走向了体系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第四个阶段:市场化、国际化时期(2001年至今)

以2001年中国加入WTO为标志,中国股票市场走入市场化、国际化的新时期。2001年2月19日,证监会宣布允许部分境内以合法持有的外汇投资B股市场,并与当年6月1日起对境内居民全面开放。2002年6月1日证劵会公布《外资参股证劵公司设立规则》、《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对于外资参股证劵公司、基金公司的设立条件和程序给于明确规定。12月份《合格境外机构者境内证劵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实施。

在国际化、市场化的过程中,股票发行开始实行了保荐人制度,股票发行定价实行了询价制,而中小企业板也在深圳交易所诞生。同时,国有股减持问题不但被提出并在二级市场产生巨大影响。2001年6月14日,国务院公布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政策。引发了投资者对股票市场股权分置等内在结构性缺陷的担忧,由此引发股市下跌,跌幅高达30%,当年10月23日,证监会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的有关规定,并表示具体操作办法还待进一步研究。在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后,连续两天沪深股市股票几乎全线崩溃,我国股市进入了将近年的慢慢熊市。2006年5月8日——2007年10月16日经历了近两年的高速发展时期。从2007年10月底至2009年我国股票市场在经历短暂的反弹之后,大幅度的调整停滞至今。

(二)中国股票市场监管的意义

1.能够促进我国资本市场良性发展,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促进我国企业发展

由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仍处于相对不成熟的状态,内幕交易、信息相对不透明等众多现象困扰着股市投资者与企业,严重降低了我国股市对投资者以及企业的吸引力,众多企业纷纷在香港与美国上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了题材炒作、短期波动巨大,在这种条件下,股票价格不能真实有效反映企业真实业绩水平与发展前景,大量打击股、ST股股价高企,股票指数波动较大,使得真正有需要的企业无法得到融资的支持、而濒临倒闭的企业却价格高企,秩序混乱、融资功能明显减弱,因此加强对中国股票的监管,能够真正的针对中国股市存在的众多问题对症下药,还资本市场应有功能。

2.加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监管,能够有效打击内幕交易,依法维护股民合法利益

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在制度设计中更多偏重于融资,对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重视不够,而事实证明,中小散户的投资对于促进股票活跃度、增强股票对投资者吸引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拥有全球最多、最活跃的中小投资者群体,散户占比高,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专业知识欠缺、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承受能力弱,在信息获取和专业能力上有天然劣势,最容易成为各种欺诈行为的受害者,在这种背景下,忽略对中小散户的保护,往往会导致矛盾的激化与股民对股市信心的丧失,而这种信心的丧失是长久的,会严重损害股市的发展。因此,真正捍卫市场公平和平等的原则,就必须保护中小投资者,加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监管能够真正的打击内幕交易从而维护股民合法权益。

3.加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监管,能够提高我国资本市场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由于我国股市存在的各种问题,导致我国资本市场常年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的表现排名中处于倒数的尴尬地位,严重与我国的经济地位不相符,也打击了投资者对于中国股市投资的积极性,一个健康有序发展的股市离不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更离不开对资本市场的有效监管,加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监管,打击股票市场内部交易、信息披露不公开不及时等问题,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股市信息公开与透明,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从而吸引投资者投资与企业融资,减少股市波动,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二、中国股市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政府监管职能错位

目前我国对于中国股市的监管存在政府监管职能错位的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向证券监管部门集权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严重阻碍了股票市场的发展。虽然各地在倡导将政府工作重心从过去“审核审批”向“监管执法”转变,但是尚未有明显的改善,相关自律组织虽然建立,但是大多数的权力仍掌握在政府手中。在现行“分业监管”模式下,证券行业的创新面临诸多限制。随着金融全球化、自由化的发展迅猛,金融机构混业经营趋势日益明显。目前的现实是,银行、信托、保险等行业纷纷参与资本市场竞争,而证券行业参与其他金融行业竞争的几乎没有,针对现阶段居民理财要求在产品设计方面也受到诸多限制。如证券公司不能参与交叉混业金融销售等竞争,帮助客户通过多种渠道综合配置资产组合的能力非常低。外资证券机构的混业监管背景冲击国内证券机构经营。我国的金融业开放缺乏整体战略,目前我国的“分业监管”无法对外资金融机构实施有效监管。尽管进入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也要按照中国法律接受分业监管,但多数机构的母体在其母国接受的都是混业监管。这与只能从事银行、证券、保险领域中某一业务的中国金融机构相比,它们

具有先天的竞争优势,这将使中国的单一功能的证券机构首先从制度约束的角度就处于劣势地位。

以往的监管理念、监管手段和方式等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创新发展。从监管理念上看,过去很长一个时期都以“风险防控为主”;从监管手段上看,行政手段多于市场化监管手段,不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另外,各地监管部门标准不一,监管目标过于微观化,“规定动作过多,自选动作较少”,以及监管成本过高等问题,都制约了资本市场的各种创新。

(二)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法律制度不完善

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在日前出版的《财新新世纪》周刊发表署名文章称,资本市场是一个资金场、信息场和名利场,因而必须是法制市场,要高度依赖健全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市场的法律体系需要尽快修订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主要存在不系统、不协调、不完善的问题,虽然市场建立20多年来,伴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法律体系的建设也在不断推进。但是,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更多的是依赖政府的推进得以实现,政府利用它来推进经济调控的痕迹十分明显,这一方面导致市场内生性动力的作用发挥得比较少,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使市场法律的建设更多地着眼于政府所需要的功能发挥,这使很多法律条文只能产生短期作用,随着政府经济工作重心的转移,一些法律条文很快就产生了不能适用的问题。比如,我国的《证券法》从1999年生效后,已经经历了一次规模较大的修订。但现有的这两个版本都围绕着政府所期望的短期效应而出现了一些与市场不适应的情况。上世纪90年代时,国家为了宏观调控的需要,严禁国有资本进行证券投资,因此在第一稿中设立了专门的条文,但随后由于市场的低迷,国家又允许国有资本进行证券投资,以达到所谓救市的目的,因此这个条款在第二稿中又取消了。再如,长期以来由于政府注重于市场的融资功能的发挥,因此法律偏向于支持上市公司融资,而对欺诈上市之类的行为,在法律惩处上显得偏于薄弱,尤其是对投资者的索赔,由于担心造成上市公司的过大损失而支持不够。这种局面的形成,造成受欺诈投资者维权索赔十分困难,特别是由于集团诉讼制度在我国未能形成,使众多投资者面对诉累不得不放弃索赔,这客观上也造成了一些企业在造假方面的有恃无恐。

(三)自律监管的作用有限

随着经济的增长,上市公司数量激增。当前我国沪深主板和创业板共有接近2700家上市公司,要保证这些上市公司的治理和运营符合法律规定,保证市场的运营不存在过大风险,政府监管层的压力无疑是与日俱增。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自2012年2月15日成立伊始,就以“服务、自律、规范、提高”为基本职责和宗旨,在反映会员诉求、维护上市公司整体利益、促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自律规范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688家上市公司完成了注册登记,约占上市公司总数的70%,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已经成为上市公司之家。过去一年多来,在反映会员诉求,促进改善企业关系方面,协会开展的“改进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改善企业发展环境”专项调研活动,得到了国务院高层的肯定;在促进改善公司治理,引导规范发展方面,协会开展的“倡导公司治理最佳实践”活动,倡导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对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且也大大提升了上市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建设生态文明方面的积极性。

但是目前自律监管组织的作用仍有限,主要表现在监管权力仍掌握在政府监管部门的手中,自律监管部门作为证券监管协会,并没有相应的权利,其具体执法权限急待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只能通过一系列的软性手段来对证券市场进行规范,缺乏相关法律、政策支持。

(四)信息披露制度不规范

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的关键环节,也是落实中小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信息披露滞后、关键信息隐瞒的问题十分严重,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资者一直存在冲不破的“信息隔离墙”。中小投资者不得不听信于各种市场流言、谣言、内幕消息来“指导”自己的投资决策。数十年来,很多内幕交易、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案件中,中小投资者都是主要受害者,然而,由于先天的弱势地位和制度缺失,中小投资者尽管人数、交易量占比都很高,但由于单个持股比例低,很难形成强有力的力量,相对机构和大股东都处于弱势,这使得中小投资者在自身权利受侵害时维权成本高企、维权过程漫长曲折。

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72条规则涵盖证券市场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办法》特别强调,上市公司董事长、经理、董事会秘书,应当对公司临时报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

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公平性承担主要责任。但是,国内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却差强人意,披露内容不真实、不及时、不完整、不全面、随意性强的事情时有发生。据有关资料统计,深沪两市上市公司每年公开的不规范信息披露就达数百起之多,严重阻碍了我国股票市场的良性发展。

三、完善我国股市监管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股票市场监管主体的作用

日前,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业务创新工作指引(试行)》,为证券公司的业务创新打开了天窗,未来创新的步子完全可以迈得更大、更快一点。为此,我们建议监管部门应将原有的“以风险防控为核心”的监管尽快转变为“以推动市场健康发展”为核心的监管,未来的监管应该在确保市场公平、效率、透明、保护投资者的前提下实行适度原则,加强引导,放松管制,鼓励各市场参与主体积极创新。

在我国股票市场“新兴加转轨”的过程中,监管部门要逐步把权利还给市场主体,把监管重心转到培育自由竞争、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上来,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和监管转型,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功能,同时强化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完善股票的各市场监管主体的作用。

(二)健全法律法规,使监管法制化

股票市场是规则导向的市场,法治则是市场成熟发展的必要条件。股票市场必须将法治的要求贯穿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整体进程,落实到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真正有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才能有稳定持久的市场信心,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资本市场的科学发展也才能有坚实可靠的基础。

目前针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监管存在一系列法律空白与漏洞的问题上,建议由证监会牵头组织,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的顶层设计,制定中国资本市场未来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的制定要与中央“十二五规划”相适应,与规划期内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相适应,与参与国际竞争,稳步提升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相适应。规划的内容应包括: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阶段目标及发展路径,以及与此相关的监管体系、法律体系、市场体系、运行体系、诚信体系、数据统计体系的设计等。虽然2004年国务院发布了“国九条”,为资本市场后来几年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从某种程度来说,“国九条”解决的主要是“规模和速度”的问题,而当前的资本市场更多的是要解决“结构和创新”的问题;“国九条”是框架式的纲领性文件,要落到实处,还需要制定更为具体的发展规划,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方面,修订和完善包括《公司法》、《证券法》等为核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要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我们认为应引入储架发行制度、存量发行和“绿鞋”发行机制;抓紧完善退市和分红制度,促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与此同时要切实加强相关股票市场监管的政策与法规的落实力度,历史证明,相当一部门的股票市场问题并非是法律与政策的空白与缺失造成,而是由于具体的执行力度不够,没有真正的落实到位,因此这要求我们在相应法律法规的建立上,要宏观统筹的条件下,结合具体实际制定相应配套法律法规,并将其落到实处。

(三)强化自律监管制度,发挥自律组织的作用

自律组织作为我国股票市场监管的重要力量,对促进我国股票市场有效监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群体的自律性组织,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自2012年2月15日成立伊始,就以“服务、自律、规范、提高”为基本职责和宗旨,在反映会员诉求、维护上市公司整体利益、促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自律规范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688家上市公司完成了注册登记,约占上市公司总数的70%,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已经成为上市公司之家。过去一年多来,在反映会员诉求,促进改善企业关系方面,协会开展的“改进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改善企业发展环境”专项调研活动,得到了国务院高层的肯定;在促进改善公司治理,引导规范发展方面,协会开展的“倡导公司治理最佳实践”活动,倡导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对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且也大大提升了上市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建设生态文明方面的积极性。在拓宽服务渠道上,协会也成立了董秘、并购融资等专业委员会。同时,协会还积极参与、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上市公司自律管理和监管等工作,承担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工作,出色完成了相关重要课题研究。

2013年12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支持自律组织、市场机构独立或者联合依法开展证券期货专业调解,为中小投资者提供免费服务;开展证券期货仲裁服务,培养专业仲裁力量;建立调解与仲裁、诉讼的对接机制。2在调解和仲裁方面,上海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近年来,上海证监局在信访投诉纠纷处理中积极引入金融仲裁程序,并选派优秀的监管干部担任仲裁员,帮助投资者依法维权,在案结事了的同时,使双方的和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2010以来,上海证监局共引导40余件商事信访案件进入仲裁程序,为投资者挽回了数千万元的经济损失。上海证监局在引入仲裁的同时,积极推动辖区各行业协会建立调解机制,探索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的纠纷处理对接机制,目前上海证券同业公会已经成立了纠纷调解委员会并建立相应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事实证明,完善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能让投资者合法权益更加便捷的得以实现。

协会作为证券行业的自律管理组织,在《证券法》明确规定证券业协会应履行对会员与会员之间,会员与客户之间证券业务纠纷进行调解的职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本着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良好发展环境的原则,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来说充分发挥自律组织的作用我们应该做到:

1、统一协调,属地调解。协会要充分发挥地方协会在区域行业自理管理中的作用,与地方协会建立证券纠纷调解协作机制,使协会主导的证券纠纷调解工作可以在全国所有地区开展。这样的话,地方协会的会员单位大部分是协会会员单位在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往往也是证券纠纷的直接当事人,通过地方协会处理证券纠纷,就可以地、就近、快速地解决证券纠纷,降低调解工作成本,提高调解工作效率。

2、促进受理渠道和形式多样化,方便投资者申请调解。投资者可以通过协会网站上的证券纠纷调解在线申请平台向调解中心提交证券纠纷调解申请,申请方式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投资者还可以通过投诉电话和投诉函等多种方式直接向所在地区的地方协会提交证券纠纷调解申请,及时便利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设置简易调解程序,提高调解工作效率。受理证券纠纷调解申请后,应该首先由调解中心或纠纷属地地方协会工作人员督促纠纷当事人协商解决纠纷,即对纠纷进行简易调解处理。对于简易调解处理后未达成和解的调解案件,纠纷双方可以自愿向调解中心申请进行普通调解,调解中心批准后,才进入下一阶段的选择调解员进行调解的普通调解过程。这种调解工作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协会自律管理职能优势,简化调解程序,提高调解工作效率。

4、促进纠纷调解不向投资者收费模式,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协会本着公益性原则开展证券纠纷调解工作,不向投资者收取任何费用,为投资者提供高效、经济地解决与证券经营机构间证券纠纷的途径。

5、会员单位积极要配合协会推进证券纠纷调解工作。作为会员单位的证券公司及其各地分支机构,应该积极响应协会的倡议,建立公司客户投诉与协会调解工作的对接机制,尽量通过行业调解方式解决证券纠纷。证券公司还应该通过公司网站与协会证券纠纷调解在线申请平台的链接,及在业务合同争议解决条款中加入行业调解方式等措施,推进证券行业通过调解方式,平和、经济、快捷地解决争议,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进程中,上市公司要释放新能量、做出新贡献;在今后的市场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中,上市公司要承担更加重要的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为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中介组织,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有利于推动上市公司资源的统筹规划和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有利于加强上市公司的监管,理顺上市公司自我规范和行政监管的关系,促进上市公司完善自身治理结构。在服务大局,服务上市公司方面,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具有独特优势、巨大潜力和广阔作为空间,在加快监管转型和职能转变的过程中,要更多发挥协会作用。

(四)加强股票交易市场信息的公开,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的关键环节,也是落实中小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信息披露滞后、关键信息隐瞒的问题十分严重,上市公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b316439563.html,/zwgk/2013-12/27/content_2555712.htm

司和中小投资者一直存在冲不破的“信息隔离墙”。中小投资者不得不听信于各种市场流言、谣言、内幕消息来“指导”自己的投资决策。数十年来,很多内幕交易、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案件中,中小投资者都是主要受害者,然而,由于先天的弱势地位和制度缺失,中小投资者尽管人数、交易量占比都很高,但由于单个持股比例低,很难形成强有力的力量,相对机构和大股东都处于弱势,这使得中小投资者在自身权利受侵害时维权成本高企、维权过程漫长曲折。

监管部门应坚持信息披露为核心,着力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坚持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提高市场透明度。高质量的信息披露是保证市场透明高效的核心要求,也是基于投资风险买者自负原则下,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加强信息披露监管,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为重点,着力提高市场参与各方信息披露的质量,逐步推进差异化的信息披露机制。对于信息披露的标准,应始终遵循一条兜底原则,即所有可能对投资者价值判断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都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和公平地对外披露。再次,上市公司应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有效信息。鼓励上市公司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自主性信息披露,增强信息披露有效性。引导和鼓励上市公司拓宽与投资者的信息沟通渠道,推动上市公司加强与投资者的良性互动。

四、结论

我国的股票市场自1990年建立以来到现在已经有24个年头,一路走来,我国在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完善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是在看到其不断发展的背后,我们也要意识到在建立健全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股票市场的监管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通过完善股票市场监管主体、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强化相关自律组织的监管、以及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来切实保障我国股票市场良性有序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融资功能,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增强我国股市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旭光, 朱冰, 张士玉.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政策效果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J]. 管理世界, 2012 (7): 44-53.

[2]郝旭光.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有效性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6): 16-25.

[3]郝旭光, 韩松, 马俊, 等.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博弈分析[J]. 财经科学, 2012, 3: 003.

[4]刘磊.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 商业经济, 2011 (9): 100-101.

[5]郝旭光.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效果的实证分析 [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1, 13(6).

[6]徐丽.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法律思考[J]. 管理观察, 2011 (1).

[7]李香梅. 完善我国证券监管的几点思考[J]. 管理观察, 2011 (11).

[8]马洪雨, 康耀坤. 证券市场不同发展模式的政府证券监管 [J][J]. 中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 17(001): 60-66.

[9]邱盛. 浅析证券自律监管体系的完善[J]. 学理论, 2011 (11): 59-60.

[10]曾宝华. 自律监管产生的必然性及在中国证券市场的例证分析[J]. 海南金融, 2011 (002):

35-37.

[11]邓建萍. 中国股票市场现有监管体制的缺失及社会监管体制的建立[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 1: 130.

[12]杨清香, 俞麟, 宋丽.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市场反应研究——来自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

据[J]. 南开管理评论, 2012 (1): 123-130.

中国股市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学生学院_____ 管理学院_______ 专业班级 12电子商务(1)学号02 学生姓名______ 阮健轩__ 2013年 12 月 24 日

中国股市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设计 调查目的:通过典型抽样方式,了解当前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的状况,包括其基本现状、投资行为状况、权益保护状况,以及他们对当前证券市场一些热点问题的看法。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由35个题目组成,其中投资者基本情况5题、投资者行为15题、投资者对若干热点问题看法15题。 回收样本说明:调查中实际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58份,回收率%。 二、调查结果综述 调查围绕三个专题进行:个人投资者基本状况、个人投资者行为状况、、个人投资者对当前市场若干热点问题的看法。每个专题得到的调查结果概要如下: (一)个人投资者的基本状况 调查结果勾画出当前活跃于我国股市一线的个人投资者的基本状况。从年龄情况看,25岁到50岁的适业人群构成了中国个人投资者的主体(87%),但50岁以上的离退休人士也有不容忽视的份额(12%);从入市时间看,中国股市一线投资者的平均股龄为2-4年, 教育程度方面。调查发现,为数庞大的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其中不足中等文化程度的投资者(高中及中专以下)占了总被调查者的%,而初中以下的低学历者有%,这一数字意味着有较多的投资者未能接受初中以上的文化教育。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投资者的受教育程度与其股市的投资规模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投资者,其股市的投资规模也相对较大,但在较低学历者中,受教育程度与股市投资规模间的相关性并不强。 。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 经过近20 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已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道路,规模不断扩大,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投资者积极性不断提高,制度性建设日趋完善。但股票市场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性仍较为明显。2007 年股票市场看似迎来了发展契机,股权分置改革初具效力,但2008 年随后进入蛰伏期,股市发展陷入困境。 一、当前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一)股市功能导向存在误差,股市和宏观经济之间缺乏联系 1 、投资能力较弱,存在投机行为过度现象 目前股票市场参与者在进行投资时,往往不会考虑长期价值投资,市场上短线投资行为较普遍,主要体现在股票换手率较高,与西方国家相比,2004 — 2007 年我国股票换手率普遍高出5 — 10 倍。投机行为盛行往往是股市出现动荡的直接原因之一,沪深股指从2003 年开始反复涨停,上证指数在2007 年创下了历史最高的6124.04 点,随即开始下行,一度跌至近期最低点1664.93 点。至2008 年12 月,上证指数较长时期在2000 点左右徘徊。股市参与者对股市的预期和上市公司是否盈利不存在直接关系,而是主要看参与者在消息市中的信息捕捉能力。 2 、融资者融资能力不强,融资手段不多 相比而言,国内股市融资能力普遍不强。据统计,仅2005 年我国69 家境外上市公司筹资额就达206.5 亿美元,为沪深两市2003 年、2004 年首发募资总额800 多亿元人民币的约2 倍。2007 年11 月以来,国内上市公司融资水平更是急剧下降。从2008 年新股发行情况来看,新股从价格到数量都没有达到预期筹资的目的,甚至从2008 年下半年起,新股发行变得较为困难。而且,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手段不多,除了从银行贷款和直接获取发行资格而获得直接融资以外,没有更多其他的融资手段,这进一步加剧了融资能力的弱化。 3 、资源配置功能低效,股市和宏观经济缺乏必要的联系 由于股权结构形式单一并缺乏流动性、上市公司产业分布不尽合理等因素,导致股市资源配置功能低效。同时,二级市场交易量和规模起伏过大,突出表现在一些ST 股票虽然经营业绩不尽如人意,但市盈率却非常高,甚至达到60 — 100 倍。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股市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我国股市宏观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却未能充分体现,

中国股市有效性分析

中国股市有效性分析 【摘要】:中国股市的有效性一直是争论的热门话题,它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总结了证券市场的效率类型,通过分析论证得出我国股市的有效性,并对提高股市有效性给出了一些意见。 【关键词】:中国股市市场有效性弱势有效半强势有效 【正文】:股市有效性体现了股票市场的运行效率,在股市满足有效性的情况下,股票价格能够反映公司的真实价值,为公司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供准确的信号,投资者也因此能够选取最佳的股票进行投资,因此有效性的程度一直是金融学术界、业内人士和监管当局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何为市场有效性? 所谓市场有效性是指,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价格总是能够完全反映所有可接受的信息,这被成为市场有效性假定(EMH)。规范而言,若市场价格并不因为向所有证券交易者公开了信息集而收到影响,那么就说该市场对信息集是有效率的,而且对信息集有效率意味着以此信息集为基础的证券交易不可能获得经济利润。 Fama (1970)给出了如下的模型来定义有效市场假说: E(pj,t+1|Φt)=[1+E(r j,t+1|Φt] pj,t 其中,p j,t 表示证券的价格,r j,t表示收益率,Φt 表示信息集。 令Xj,t+1=p j,t+1 - E(p j,t+1|Φt),于是,E(Xj,t+1)=0。定义序列{Xj,t+1} 是基于信息集的“公平博弈”。在此,价格充分反映可以获得的信息,即排除了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的可能,市场是有效的。 如果E(pj,t+1)|Φt≥pj,t ,E(rj,t+1|Φt)≥0,那么就认为价格序列是基于信息集的下鞅过程。特别地,如果E(r j,t+1|Φt=0,那么价格序列是鞅过程。所以,有效市场假说是鞅假定。 市场有效性的分类 自Roberts(1967)以来,人们就一直习惯于按信息集的三种不同类型将市场效率区分为弱有效性、半强有效性和强有效性三种类型。弱有效性是指当前的股票价格充分地反应了所有的历史价格信息,半强有效性是指当前的股票价格反映了所有的公开信息(即公开可获得的、有关公司财务和发展前景方面的信息),强有效性是指当前的股票价格反映了所有的相关信息(包括内幕消息)。 从信息经济学角度看,有效性反映了证券市场的基本运行质量和效率,因此市场有效性假定构成了线代金融经济学的重要基石,是金融经济学研究中的核心理论,是线代金融投资理论(如CAPM、APT理论)的基础。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脚步已经走过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十几年来,证券分析师队伍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已经成为普及证券知识、推动理性投资和证券市场规范化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当前,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正面临国内证券市场快速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国同业竞争的双重挑战,这一新形势既蕴藏着发展的新机遇,又急切呼唤着新的改革。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是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以管理部门实现监管为标准,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1984—1991)。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的萌芽和孕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证券市场刚刚开始,管理层、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和投资者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全国性的有形交易市场尚未形成。在一些大城市一级半市场上,开始有人研究股市行情,传递信息,指导操作,但尚未形成稳定的证券咨询群体。 第二阶段是自发阶段(1991—1998)。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飞速发展阶段,也是管理部门监管处于真空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证券市场成立之时,为适应证券公司的需要,

证券咨询部门纷纷成立,最早是从券商的客户服务部门开始,准确地说是营业部对股民进行的“入门指导”,离严格意义上的咨询业务相距甚远。在这一阶段,证券市场刚刚成立,投资者还比较陌生,此时,证券分析师的作用更多的是起到一个“入门指导”的作用。接着,我国证券市场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过程,由于证券市场投机风气弥漫,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基本上是建立在对“政策”“、庄家”、“内幕消息”等概念上,为迎合投资者投机的需要,各类“股评家“”股评人士”“、市场人士”、“证券研究员”活跃在证券交易所和各种新闻媒体之上,新闻媒体也推波助澜,而且市场缺乏政策监管。在这种大环境下,证券分析师行业出现了大量的违规行为。 第三阶段是规范发展阶段(1998—至今)。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规范发展的阶段,各类管理法规和条规相继出台,管理部门开始监管。面对证券咨询业的放任自流和大量违规行为的出现,监管层开始引起注意,1998年4月1日《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公布并实施,开始对从业机构和人员实行资格审查,加上其后颁布执行的《证券法》,中国证券咨询监管法规在某些方面甚至比香港同类法规还要严格。2000年7月16日我国颁布实行了《中国分析师职业道德守则》,并且在2002年12月13日成立证券业协会证券分析师委员会,使证券分析师的管理趋于规范。但是,多年监管空缺造成行业总体素质偏低和短期的投机心态

中国股市现状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现状浅析 摘要:中国股票市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道路。中国股票市场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取得巨大的成绩。股票市场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它的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或欲望,而“幸福和快乐是满足人欲望最好的药剂”(孟德斯鸠)。娱乐的特性是符合现代经济活动的目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更多地关注我们自身的幸福与快乐。 近几年来,全球金融动荡,中国采取各种金融政策见效甚微。中国各种问题仍然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国股票市场绵延不断的下跌,是否反映了“经济向下“的状况,这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大家要分清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两回事。 对于中国股市的持续下跌不妨分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来看。从过去十年的跨度来看,中国股市有着估值回归的内在需求,这是近年来A股不断走低的重要原因。股市的不振更多是信心缺失所致,而不是经济下降所致。根据市场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投资者最为担心的是,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尤其是欧洲债务危机仍有可能恶化扩散,国内经济受转型和周期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行压力较大,这些基本面因素是导致市场走弱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全球金融市场充满着泡沫,大家进入了一个泡沫化生存的时代。因此,尽管最近以来中国股市,甚至全球股市出现了全面性下跌,但是这种下跌只是市场价格的波动,并非是出现全球股市周期性的变化。对于国内股市大幅下跌,既有国际周边市场的影响,更重要的应该是是国内股市本身出了问题。 中国股市现象既与生活常识相背离,也脱离基本的经济原理,因此,其股市泡沫的吹大是无疑的。既然股市的泡沫已经吹得很大,因此,中国股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在价格上进行调整也就十分正常了。股市的指数上下波动是很正常的事情,股票的市场价值总是围绕其内涵价值上下波动。因此,国内股市下跌了,特别是泡沫很大的股市下跌,对市场不是不好,而是股市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 从股市是实体经济的睛雨表来看,尽管国内存在两大资产价格巨大的泡沫,但是国内经济向好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韩国的MV风靡我国,从表象上看,也许大家只是把它作为

我国股市有效性的检验

我国股市有效性的检验 摘要:股票市场在资本市场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股票市场已经成为企业融资、大众投资的重要领域,是经济的晴雨表,对优化资源配置及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多年来国内外学者热衷于对股市的研究,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方法更是经常被投资大众津津乐道。技术分析常常带有神秘色彩,如,GARCH模型、Hurts指数、R_S分析法和随机游走模型等。这些吸引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此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以两种种证券投资分析方法对我国近期的市场有效性进行研究,一种是比较经典的随机游走模型,另一种是GARCH模型。关键字:市场有效性、随机游走、GARCH模型 1.1我国股市有效性理解以及我国有效市场的弱势有效 股票市场的有效性是指任何与股票相关的信息(包括公开信息与内幕信息)都能够及时有效地反映到股票价格上,任何技术分析和信息的获得都无法使投资者获得超额收益。Roberts最早将EMH按证券价格反映的信息集不同分为了弱势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势有效。弱势有效是证券市场效率的最低层次即投资者无法通过股票的历史信息获得超额收益,早期的验证方法是应用随机游走模型,随机游走模型是一种经典的方法但是却有其局限性,此模型比鞅假设要求更为严格,所以即使结果偏离随机游走模型,也并不能代表非弱势有效;半强式有效是指投资者无法通过股票的公开信息获得超额收益,目前通常用实践研究法加以检验;强有效市场指投资者无法通过任何信息包括内幕信息在市场上获得超额收益,检验研究对象为专业投资者或内幕人士的收益率。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主要从1994年俞乔发表的《市场有效、周期异动与股价波动》开始,1995年,宋颂兴、金伟根选用1993年1月第一周至1994年10月第现代经济信息以1992年至1999年上证综合指数为样本,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游程检验、自相关检验和正态性检验,结论是中国股市1996年前处于无效阶段,但有效性逐步增强,向弱式有效过渡,1997年后接近弱式有效,但离半强式有效甚远。之后多位研究者关于中国股票弱势有效性的分析,确定了我国如今的股票市场的弱势有效性。 1.2随机游走和市场有效性检验 随机游走和市场有效性假设认为如果股票市场股票价格是随机的,因此从该市场获得的收益将是不可预测的,因此我们接受市场是有效的相反,如果市场的收益是可以预测的,则价格是非随机游走的,该市场是无效的。对于市场的无效有以下几种原因,(1)Fam a(1970)的论文认为由于市场对信息反应的滞后造成;(2)Smith,Jefferis and Ryoo(2002)论文认为市场处于非均衡价格是由于资本定价和风险溢价的扭曲造成;(3)股票市场的交易制度也是该市场无效。 1.2.1数学方法的介绍 单位根检验是验证金融随机变量是否满足随机游走的有效方法,如果某时间序列存在单位根,则该序列的零假设是不可拒绝的,因而该序列满足随机游走。以下方法基于广义最小二乘法的趋势y d t ,我们有: 其中的(1) MZ d t =MZ d a *MSB (2)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 姓名:王向红 班级:会计三班

学号:111102031332 2015-01-06 我国股票市场现状分析 摘要: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股票市场,所谓股票市场是宏观经济的 晴雨表,可见它对经济的重要性。中国股票市场是一潜力较大,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市场,对于企业和投资者来说,对股市未来发展趋势 的判断,是其投融资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我国股票市场成长之快和成绩之卓著是令人瞩目的。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短, 制度不健全等原因, 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现状的分析, 总结了股票市场当前存在的问题, 探索了产生问题的原因,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股票市场;现状分析;问题与发展趋势 一、引言我国股票市场现状分析 从1990 年上海交易所成立以来, 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我国股票市场短短的几十年达到了许多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实现的规模。中国股票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改善企业融资结构、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我国股票市场规模。截至2007 年12 月21 日, 沪、深两地上市已达1527家, 上市股票数量1613 只, 总股本达到16848. 86 亿元, 股票市价总值达到310448. 39 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达到859 家, 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 44 家公司同时发行A、B 股; 19 家公司以A 股和H 股形式同时在上证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6 家公司以B 股和ADR 形式同时在上证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1 家公司以B 股和GDR 的形式同时在上证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深圳证券交易所865 只证券中包括A 股655 只, B 股55 只, 其余为基金、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国债、权证等 ( 二) 股权分置改革现状。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目前已经顺利进入收尾阶段了, 这场史无前例的制度性变革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实现了中国股市从漫漫熊市向持续健康发展的历史性转折。自2006 年4 月29 日

浅析我国股市现状、成因及对策(一)

浅析我国股市现状、成因及对策(一) 关键词]股市现状成因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股市不断发展壮大,同时,许多缺陷也暴露出来,这些缺陷削弱了股市的功能,阻碍了股市的进一步发展,为引发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这些现状及其成因,找出改善对策。 我国股市自建立以来,为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同时,股市现状也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自我平衡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弱,稳定性差,股价容易暴涨暴跌,市盈率高。这些缺陷削弱了股市筹集资金,宏观调控,合理配置资源,价格发现的功能,为引发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一、我国股市现状 1.自我调控能力相当弱,易暴涨暴跌,稳定性极差。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的998.23点到2007年10月的6124.04点再到2008年1月的4383.39点,波动极为剧烈。而发达国家近30年中,年股指波动幅度多在10%以内。 2.过度投机,泡沫化现象严重。股市的暴涨暴跌使投机盛行,也正是由于投机,高换手率使股市经常处于严重超买的状态,从而导致了高市盈率,增大了投资风险。国际成熟股市换手率一般为40%~60%,我国股市平均换手率在2006年之前就高达500%左右,是其平均水平的10倍,2006年、2007年则更甚。 3.幕后交易操纵股价现象严重。“庄家”等通过幕后交易、操纵市场来操纵股价,从而获取暴利,这种现象极为严重,有名的“银广夏陷阱”就是例子。 二、我国股市现状的成因 1.市场机制不成熟是必然原因。我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阶段,直接由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发展不成熟。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一些制度、做法都不可避免地会对股市这种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自然发展的产物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低,信用基础薄弱,投资主体残缺,机构投资者不足,投资者素质低,股市中介服务水平较低、股市的运行机制设置不合理等,都是股市暴涨暴跌的隐患,也让投机者和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者有机可乘。 2.上市公司质量普遍不高是直接原因。我国股市是国企融资需求和政府催生的产物,其融资功能受到过分关注,导致我国股市的功能定位和股票发行制度不合理。国企为上市而改制,筹集资金是其最终目的,改制只是手段,改制后上市的公司经营机制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在市场机制下,其经营业绩不佳几乎成了必然。另一方面,我国股市退出机制不健全,一直没有确立严格的上市公司摘牌制度。这就造成一些劣质公司的股票仍然上市流通,降低了股市的投资价值,破坏了股市信用环境,阻碍了我国股市的进一步发展。 3.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是根本性原因。现有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国有公司,这些公司中,不能上市流通的国家股和法人股占了三分之二。一方面,国家股是由国家委托给管理者进行代理管理的,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利益的不对等,代理人就有可能在具体操作中损害委托人利益;另一方面,国家股的持有者全体人民,只通过公司的利润再分配间接和被动地获利,这使得他们没有关心公司经营管理和监督代理者行为的积极性。这些正是导致股市混乱、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现象盛行的根源。 三、改变我国股市现状的对策 1.改善市场环境。首先,我国必须逐步改善股市的生长环境,减少国家对市场的行政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本身的调控功能,把计划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其次,解决好市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矛盾。逐步改变由证监会审批几乎一切创新形式的管理体制,建立起由证监会管理基本行为规则,由交易所和市场中介机构自主进行具体的活动。最后,正确对待投资与投机,让二者相相辅相承。投资是股市的基础,为股市提供稳定性和方向性;适度投机具有股

2015中国股市现状分析、问题及对策

2015中国股市现状分析 2015年承接的是一个处于技术高位的上证指数,且一线蓝筹上升动力明显不足;其次是新股发行节奏、高溢价及注册制对中小板及创业板的影响;三是经济运行在低位及不确定性因素形成的系统性风险。而2015年投资机遇,依然是依赖于改革推进和政策利好。 “一带一路”、国企改革、自贸区建设等板块将进一步推动行情;二是围绕新型产业,如大数据、移动支付、电子信息、4G、环保等成长性板块所展开的行情;三是新的政策利好推动行情。 在谨防小盘股再次“滑铁卢”的同时,对尚未大涨的二线蓝筹股,则可重点逢低布局。从中线角度看,逢低买入并持有低估值个股依旧是上上策。就机会而言,农垦改革、土地流转、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环保等题材,依旧可以逢低吸纳。 2015年,投资者仍应跟随政策面选择个股,“一带一路”、铁路基建低估值个股可以值得关注。还有就是核能板块,随着一些对外核能建设投资的大单陆续签定,以及国内核电站有望恢复审批,该板块有可能走出一波独立行情。 2015年市场关注的焦点仍然是国企改革、节能减排、T+0交易制度的推出、智能家居、工业4.0、信息安全及产业振兴规划等相关题材。我们认为,后市的投资风向仍然围绕上述题材展开,同时,在本轮行情中被错杀的成长白马股也会受到资金的青睐。 中国股票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股市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对中国股市现状好好分析一下。目前,已经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道路。虽然,中国股市现状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反,但是作为一个合格的投资者,我们应该认真分析中国股票市场现状,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中国股市现状:股市功能导向存在误差 目前,中国股票市场参与者的投资理念存在问题,投资者往往不会考虑长期价值投资,只采取短线投资行为。股市参与者对股市的未来预期和上市公司是否盈利不存在直接关系,而是主要看参与者在消息市中的信息捕捉能力,这使得股票市场的投资能力弱化,出现投机行为过度的现象。另外,中国股票市场的融资能力不强,融资手段也较为单一。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进入到股市十有八九是赔钱的,群众对股市明显缺乏信心。 二、中国股市现状:“政策市”和“圈钱”

我国股市现状及对策研究

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而在我国,股市曾一度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固有的东西,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成为非常敏感的问题。突破禁区、建立和发展资本市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资本市场的规模扩展和发育程度的提高,也促进了社会生产要素的商品化进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了重要的制度安排,本文分析了现阶段股市的状况,就未来国内资本市场的走势给予了趋势预判。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标题]供大家参考选择。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我国股市现状及对策研究,供大家参考选择。 我国股市现状及对策研究 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而在我国,股市曾一度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固有的东西,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成为非常敏感的问题。突破禁区、建立和发展资本市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资本市场的规模扩展和发育程度的提高,也促进了社会生产要素的商品化进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了重要的制度安排,本文分析了现阶段股市的状况,就未来国内资本市场的走势给予了趋势预判。 一、股市的起源 (一)股票至今已有将近似400年的历史。股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了社会化大生产的时期,企业经营规模扩大与资本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于是产生了以股份公司形态出现的,股东共同出资经营的企业组织;股份公司的变化和发展产生了股票形态的融资活动;股票融资的发展产生了股票交易的需求;股票的交易需求促成了股票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而股票市场的发展最终又促进了股票融资活动和股份公司的完善和发展。所以,股份公司,股票融资和股票市场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推动着股份公司、股票融资和股票市场的共同发展。 (二)股票最早出现于资本主义国家。在17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由此而产生的资本短缺,资本不足便成为制约着资本主义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筹集更多的资本,于是,出现了以股份公司形态,由股东共同出资经营的企业组织,进而又将筹集资本的范围扩展至社会,产生了以股票这种表示投资者投资入股,并按出资额的大小享受一定的权益和承担一定的责任的有价凭证,并向社会公开发行,以吸收和集中分散在社会上的资金 (三)股票交易市场远溯到1602年,荷兰人开始在阿姆斯特河桥上买卖荷属东印度公司股票,这是全世界第一支公开交易的股票,而阿姆斯特河大桥则是世界最早的股票交易所。在那里挤满了等着与股票经纪人交易的投资人,甚至惊动警察进场维持秩序。荷兰的投资人在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投资了上百万荷币,只为了求得拥有这家公司的股票,以彰显身分的尊荣。 (四)而股票市场起源于美国,至少已有两百年以上的历史,至今仍十分活络,其交易的证券种类非常繁多,股票市场是供投资者集中进行股票交易的机构。大部分国家都有一个或多个股票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是美国最大、最老、最有人气的市场。纽约证交所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大部分历史悠久的企业都会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在纽约证交所,经纪人在

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研究

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研究 规划研究部刘寒星李芮(执笔)1 市场有效性是金融学和投资学的重要概念,也是投资者进行资本市场投资策略选择的思考原点。对于投资者而言,市场有效性程度高低的判断,决定着其在主动管理和被动管理投资策略之间的权衡取舍。综合使用历史价格相关性、积极投资策略超额收益率和主动管理型基金超额收益率等指标衡量中国市场有效性情况发现,尽管目前有效性水平与发达国家市场相比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但由于投资者结构的变化、信息技术的进步、监管机制的逐步健全和交易品种的不断完善,中国股票市场的整体有效性程度在过去十几年间依旧得到了显著提高。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程度的持续提升,意味着秉承价值投资理念、以指数基金为依托、结合因子分析方法,并将获取市场整体“贝塔”收益作为目标的投资策略应成为今后机构投资者的主要选项。 1资产配置处宋论升对此文亦有贡献,本文在数据和模型上参考借鉴了中金、光大、海通、银河和申万宏 源等机构的研究报告。

目录 一、市场有效性的界定与衡量 (1) (一)市场有效性的概念 (1) (二)市场有效性的衡量 (2) 二、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4) (一)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历史变化 (4) (二)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国际比较 (10) (三)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驱动因素和趋势预测.. 12 三、结论与启示 (15) (一)初步结论 (15) (二)投资启示 (15)

一、市场有效性的界定与衡量 (一)市场有效性的概念 市场有效性或许是金融投资学领域最为重要、也是最富争议的概念之一。20世纪早期的一些学术研究发现,股票价格表现出某种随机游走的特征,因而难以预测。在此基础上,20世纪60年代芝加哥大学教授尤金?法玛(Eugene Fama,1965)正式提出了完整的市场有效性概念:证券市场中价格能够充分反映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市场上的所有价格都是最公平合理的价格,任何投资者都不能战胜市场而取得超额收益。 市场有效性的成立建立在以下几个基本假设之上:一是所有关于证券价格的信息能够得到充分披露和传播,使得每位投资者能在同一时间得到等量等质的信息;二是投资者充分理性,使得同等信息导致一致性的分析和交易;三是证券交易无成本且传导机制顺畅,使得价格能够根据相关信息而迅速调整到位。 由于上述假设过于严格,因此现实中各类形形色色的证券市场几乎都未达到纯粹的市场有效性,而只是存在有效性程度的差异。根据证券价格对信息反映程度的不同,一般可以将市场有效性划分为三个层次:1)弱市场有效性,这种类型的市场中证券价格反映了所有的历史价格信息;2)半强市场有效性,该类市场中证券价格反映所有的公开信息;

对中国股市现状分析

对中国股市现状分析 班级:电子信息工程1602 姓名:于业弘学号:2016104043我国现今股市已经发展近二十年,已经度过了萌芽时期,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道路,为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同时股票现状不易乐观,有诸多不足的地方,如:自我调控能力相当弱,易暴涨暴跌,稳定性极差;过度投机,泡沫化现象严重;幕后交易操纵股价现象众多等。这些缺陷削弱了股市筹集资金,宏观调控,合理配置资源,价格发现的功能,为引发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一,我国股市的现状 1.股市功能导向存在误差 目前,中国股票市场参与者的投资理念存在问题,投资者往往不会考虑长期价值投资,只采取短线投资行为。股市参与者对股市的未来预期和上市公司是否盈利不存在直接关系,而是主要看参与者在消息市中的信息捕捉能力,这使得股票市场的投资能力弱化,出现投机行为过度的现象。另外,中国股票市场的融资能力不强,融资手段也较为单一。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进入到股市十有八九是赔钱的,所以群众对股市明显缺乏信心。 2.中国股市现状:“政策市”和“圈钱” 中国股市现状用“政策市”和“圈钱”来形容并不过分。中国股市的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为股市始终跟着政府的发展思路而不断变化,并不符合市场规律,与西方较为成熟的股市相比差异明显。另外,企业通过上市“圈钱”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近年来类似“银广夏”等事件对股民信心的打击是非常大的,这种行为也伤害了众多的中小股民。

3.制度设备继续加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股票市场的内部环境急需改善,相关制度也急需建立和完善,因为依靠法律制度保护股票市场的发展才是正路,行政干预过多只会影响股市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二,我国股市现状的成因 1.市场机制不成熟是必然原因。我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阶段,直接由 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发展不成熟。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一些制度、做法都不可避免地会对股市这种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自然发展的产物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低,信用基础薄弱,投资主体残缺,机构投资者不足,投资者素质低,股市中介服务水平较低、股市的运行机制设置不合理等,都是股市暴涨暴跌的隐患,也让投机者和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者有机可乘。 2.上市公司质量普遍不高是直接原因。我国股市是国企融资需求和政府催生的 产物,其融资功能受到过分关注,导致我国股市的功能定位和股票发行制度不合理。国企为上市而改制,筹集资金是其最终目的,改制只是手段,改制后上市的公司经营机制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在市场机制下,其经营业绩不佳几乎成了必然。另一方面,我国股市退出机制不健全,一直没有确立严格的上市公司摘牌制度。这就造成一些劣质公司的股票仍然上市流通,降低了股市的投资价值,破坏了股市信用环境,阻碍了我国股市的进一步发展。 3.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是根本性原因。现有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国有公司,这 些公司中,不能上市流通的国家股和法人股占了三分之二。一方面,国家股是由国家委托给管理者进行代理管理的,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的不对

中国股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有效性分析

中国股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有效性分析

中国股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有效性研究 孟照朋 (河南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开封475004) 摘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自从提出到现在经历了诸多国内外学者的实证研究和检验,旨在证明这一模型是否有效。本文通过对沪深两市选取的50只股票进行时间序列静态检验,检验了CAPM在中国股市的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β对中国股市的平均收益不具有解释能力,从而否定了其在中国股市的有效性假设。 关键词CAPM 实证检验;β值;中国股市;有效性 1 引言 1.1 资产定价理论的产生 资产定价理论源于马柯威茨(Harry Markowtitz)的资产组合理论。1952年马柯威茨在《金融杂志》发表了《投资组合选择》这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他在论文中确定了最小方差资产组合的思想与方法,开创了投资组合理论的先河。在此基础上,夏普(Sharpe 1964)、林特纳(Lintner 1965)和莫辛(Mossin 1966)推导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1.2资产定价模型的假设条件 资产定价模型是建立在严格的假设条件基础之上的: 假设1:所有资产价值总是大于或等于零。 假设2:市场是完备的,即不存在交易成本和税收,并且所有资产均为无限可分的。 假设3:市场有足够多的投资者,而且可以按市场价格买卖他们所想买卖的任意数目的任意资产。 假设4:市场只有一个无风险借贷利率。 假设5:市场上的信息是公开的、完备的。

假设6:所有投资者为风险厌恶者,同时具有不满足性。 假设7:所有投资者都追求期末财富最大化。 假设8:投资者对证券的风险、收益、证券间的关联性具备完全相同的 预期。 假设9:投资者都依赖期望收益率评价组合资产的收益率,依赖方差或 标准差评价组合资产的风险水平。 其中假设1-5是关于关于市场的一种理想化,实质是认为一个理想的市场应该是完备的、无摩擦的,从而对资源的配置是有效的。当然,这种理想的市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但我们可以对这些假设条件进行放松,并发现放松后对原来结果地影响不是根本的,即这些假设抓住了主要矛盾,结果就十分有意义。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实中的市场正逐渐地向这一理想市场靠近。 假设6-9 是关于投资者的假设,风险厌恶的假设是有代表性的,我们并不否认存在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这些假设条件使我们对投资者的选择也给了一个标准。 1.3资产定价模型 基于以上假设,CAPM 模型可以表达为以下的形式: ()()[]Rf Rm E i Rf Ri -?+=βE ()() Rm Var Rm Ri Cov ,i = β 其中()Ri E 表示资产i 的期望收益; Rf 为无风险借贷利率; ()Rm E 表示市场组合期望收益率。 CAPM 模型主要描述单个证券或投资组合同系统风险收益率之间的关系,也即是单个证券或投资组合的收益率等于无风险收益率与风险溢价的和。 如果 CAPM 在中国具有适用性的话,就可以用这一简化模型来解决资产组合理论应用于大规模市场时面临的计算困难。CAPM 作为证券投资领域最重要的理论基石之一,几十年来经历了无数专家和学者的实证检验,不同学者为其有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分析++毕业论文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分析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 发展前景分析 学号: 姓名: 院别: 工商管理学院专业: 金融管理与实务指导教师: 2012年 2月 10日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1.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2 1.1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发展状况...................................................2 1.2证券经营机构的发展状况......................................................3 2.我国证券市场所存在的问题................................................3 2.1证券市场规模过小................................................................3 2.2资本市场主体缺位................................................................4 2.3市场分割整体性差...............................................................4 2.4流动性不足..........................................................................5 2.5证券市场制度不健全..............................................................5 3.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6 3.1理论创新酝酿重大突破.. (6) .…………….7 3.2制度创新将全面推进……………………………………… 3.3产品创新将系列化 (7) 3.4资本市场将日益走向成熟稳定………………………..…………………8 3.5证

我国A股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我国A股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研 究 摘要 我国股票市场自1990年沪深两市交易所开市以来,已经走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股票市场。股票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股票市场制度性建设不断完善,已经成为重要的资本市场。但我国股票市场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性也体现的比较明显,我国资本市场和国外成熟市场比较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股票市场缺乏效益,上市公司的质量不高,企业圈钱妨碍股市的公正性,这些都是我国A股市场的不足。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A股市场的发展历程、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其次对发展股票市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股票市场;上市公司;市场制度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A share Stock market in C hina Abstract Since reforming and opening, our country social economy entered a rapid development track, especially the establishment of socialist m arket economy, the capital market of China is in rapid development. I n 1986 the securities transaction, the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in 199 0 December formally established, the Shenzhen stock exchange was foun ded. This marks China's A share market is formed basically. 30 years of China's A stock market development, and constantly improve, gained the success that attract worldwide attention. As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made enormous contribution, as China 's A share listed companies to raise trillions of development funds, the powerfu l support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Since entering the new century, China's stock market has entered a rapid development tra ck, the share-trading reform from China s stock market development ro

中国A股市场有效性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316439563.html, 中国A股市场有效性研究 作者:刘姗 来源:《时代金融》2013年第20期 【摘要】金融的有效市场概念是现代金融经济理论的核心,也是在一般均衡框架下金融资产定价理论的基础。从20世纪初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之后,关于市场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就从未间断过,不只在西方,在我国也有不少学者对我国的金融市场有效性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是由于采用研究方法或数据样本或研究角度的差异,我国学者在市场有效性的方面得到了不同的结论?譹?訛。由于市场有效性对资本市场研究以及投资者的投资策略都有非常大的意义,中国股票市场是否有效,尤其是是否达到弱式有效,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市场有效性随机游走方差比率检验 一、引言 有效市场理论是西方现代金融市场理论的基石,是我们研究资本市场的重要方法和依据,许多得到广泛应用的金融投资理论如现代资产定价理论、套利定价理论和期权定价理论皆是以此为基础的,其地位可见一斑。因此一旦有效市场假设被动摇,基于有效市场假设的所有理论就受到质疑,甚至被推翻。 自1965年Eugene Fama和哈里·罗伯茨提出“有效市场假说”[4]并采纳Roberts提出的分类方法,将有效市场分为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三类?譺?訛,西方学者关于市场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就没有间断过,尤其是关于市场弱有效性的研究。 市场有效性的探讨一直称为金融市场争论的主题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由于市场是否有效对投资者的策略指导意义:认同市场有效理论的投资者采取消极的投资策略,而认为市场非有效的投资者则会采取积极的投资策略。 有效市场的研究对于我国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现代金融理论是基于西方成熟金融市场发展而来的理论,但是金融市场在许多方面都具有不同于西方成熟市场的一些特点。 以前的研究之所以会在实证的结果上出现不一致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未根据我国实情来选择正确的检验方法以及样本数据。从实证研究的方法上看,大部分是针对随机游走和自相关AR(1)来进行分析的,但是根据Eugene Fama对市场有效性的定义,可以发现这些方法未能很好的符合有效市场假说的鞅假定要求。在运用自相关是有个前提,即要求收益符合正态分布,但据检验,我国市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假设。从样本数据的角度看,许多研究在数据选取方面存在样本选取不足的现象,Lo and MacKinlay[5]也明确指出,在小样本情形统计量的渐进分布与正态分布可能偏离较远,从而使得检验低效。

探析中国股票市场现状的论文

探析中国股票市场现状的论文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 摘要: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已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道路,规模不断扩大,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投资者积极性不断提高,制度性建设日趋完善。但股票市场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性仍较为明显。2021年股票市场看似迎来了发展契机,股权分置改革初具效力,但2021年随后进入蛰伏期,股市发展陷入困境。 一、当前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一股市功能导向存在误差,股市和宏观经济之间缺乏联系 1、投资能力较弱,存在投机行为过度现象 目前股票市场参与者在进行投资时,往往不会考虑长期价值投资,市场上短线投资行 为较普遍,主要体现在股票换手率较高,与西方国家相比,2021―2021年我国股票换手率普遍高出5―10倍。投机行为盛行往往是股市出现动荡的直接原因之一,沪深股指从2021年开始反复涨停,上证指数在2021年创下了历史最高的6124.04点,随即开始下行,一 度跌至近期最低点1664.93点。至2021年12月,上证指数较长时期在2000点左右徘徊。股市参与者对股市的预期和上市公司是否盈利不存在直接关系,而是主要看参与者在消息 市中的信息捕捉能力。 2、融资者融资能力不强,融资手段不多 相比而言,国内股市融资能力普遍不强。据统计,仅2021年我国69家境外上市公司 筹资额就达206.5亿美元,为沪深两市2021年、2021年首发募资总额800多亿元人民币 的约2倍。2021年11月以来,国内上市公司融资水平更是急剧下降。从2021年新股发行情况来看,新股从价格到数量都没有达到预期筹资的目的,甚至从2021年下半年起,新 股发行变得较为困难。而且,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手段不多,除了从银行贷款和直接获取发 行资格而获得直接融资以外,没有更多其他的融资手段,这进一步加剧了融资能力的弱化。 3、资源配置功能低效,股市和宏观经济缺乏必要的联系 由于股权结构形式单一并缺乏流动性、上市公司产业分布不尽合理等因素,导致股市 资源配置功能低效。同时,二级市场交易量和规模起伏过大,突出表现在一些ST股票虽 然经营业绩不尽如人意,但市盈率却非常高,甚至达到60―100倍。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股市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我国股市宏观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却未能充分体现,股票市场的资源被各种人为和非人为的因素消耗殆尽,股市和宏观实体经济出现了脱 节现象。 4、股市功能缺乏财富效应,居民财产转移渠道存在风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