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PLC的中央空调控制器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展望

基于PLC的中央空调控制器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展望

基于PLC的中央空调控制器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展望
基于PLC的中央空调控制器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展望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基于PLC的中央空调控制器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展望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已经作为一种必备实用的家庭电器进入千家万户。中央空调更是凭借她优越的节能性深受大众喜欢,目前大型商场、医院、大型娱乐场所等地方中央空调随处可见,方便控制,价格低廉,性能优越会使它越来越普及。直至今日,可编程控制器PLC在我国飞速普及和发展,我们已经能把PLC与中央空调系统联系起来。本文就是主要介绍基于PLC的中央空调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展望。

关键词:中央空调控制器PLC 现状发展

1.课题背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为了保证温度恒定,中央空调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领域,例如酒店、宾馆、办公大厦、商场、工厂厂房等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运行效果的评价也改变了。舒适节能才是最符合人们对中央空调系统提出新的要求,希望在能耗更低的情况下保持室内合适的温度、湿度。

统计数字显示,传统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耗电量极大,且存在巨大的能源浪费。中央空调系统普遍存在着30%以上的无效能耗,有些中央空调系统的无效能耗甚至可以高达50%以上。采用新技术降低系统能耗成为当务之急。因为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我国近年来能源短缺的现实,节能减排才是重中之重。建设节能型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保障[1]。

在传统的设计中,中央空调的制冷机组、冷冻水循环系统、冷却水循环系统、冷却塔风机系统、风机盘管系统等都是按照建筑物最大负荷制定的,且留有充足

余量。不管在什么时间,负荷的多少,各电机都长期处在工频状态下全速运行,虽然可满足最大的用户负荷,但不具备随用户负荷动态调节的功能,而在大多数时间里,用户负荷是较低的,这样就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费。有个例子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些,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泵,一年四季长期在固定的最大流量下工作,但由于季节、昼夜和用户负荷的变化,在绝大部分时间内,空调的实际热负载与决定水泵流量和压力的最大设计负载相比,一年中负载率在50%以下的小时数约占全部运行时间的60%以上。一般冷冻水设计温差为5~7℃,冷却水的设计温差为4~5℃,在系统流量固定的情况下,全年绝大部分运行时间温差仅为1~3℃,即在低温差、大流量情况下工作,从而增加了管路系统的能量损失,严重浪费了水泵运行的输送能量。也就是说,中央空调系统存在着少30%以上的节能空间。这至少30%的节能空间来源于很多方面:

第一,负荷估算值偏大,系统消耗能量大大增加,现在的新型制冷主机可以根据负载的变化自动加载、卸载,而水泵的流量却不能随制冷主机而调节,必然存在很大的能量浪费;除此之外,每年的气象条件是随季节呈周期性的变化的,系统并不能做出相应的调节,许多环节上都留有节能空间。

第二,空调主机选型容量加大,在冷负荷估算值加大后,空调主机制冷量也相应的加大。

第三,水系统中通过节流阀或调节阀来调节流量、压力,冷冻水系统和冷却水系统中消耗了水泵较大的输送能量。在传统的运行方式下,只要启动水泵,就会在工频满负荷状态下运行。

第四,起停频繁对设备长期安全运行带来不利影响。起动电流通常为额定值的5倍左右,电机在如此大的电流冲击下,进行频繁的起停,对电机、接触器触点产生电弧冲击,也会给电网带来一定冲击,起动时带来的机械冲击和停止时的承重现象也会对机械传动、轴承、阀门等造成疲劳损伤。

为此,如果能通过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压差,冷却水泵的流量等工艺参数进

行调整并对空调设备进行优化起停,使空调系统高效、节能运行,将产生非常明显的经济效果。另外,根据交流电机的特性,要实现连续平滑的速度调节,最佳的方法就是采用变频器调速,采用变频器进行风机、水泵的节能改造,不仅避免了由于采用挡板或阀门造成的电能浪费,而且还会极大提高调节和控制的精度,从而方便地实现恒温空调系统[2]。空调节能的目的是有效利用能源,以最小的能耗创造出一个适合人居住、工作的室内环境。空调水系统实现节能运行可以有效地减少空调系统能耗和建筑总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不断改进中央空调控制器才能提高能源利用率,也能提高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环境和运行质量。因此本文通过对基于PLC的中央空调控制器的特点的介绍及现状分析,探究了中央空调控制器的发展展望。

2.基于PLC的中央空调控制器的特点

2.1 PLC控制系统的特点

(1)可靠性高,PLC作为一种通用的工业控制器,它必须能够在各种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它必须能够在各种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对工作的环境要求较低,抗外部干扰能力强,平均无故障时间长。

(2)使用方便灵活,PLC采用了基本单元扩展或者是模块化的结构形式,因此,输入/输出信号的数量,形式,驱动能力等都可以根据实际控制要求进行选择与确定而且在需要时可以随时更换。近年来,PLC的特殊模块增多这些满足不同的控制要求,使PLC的使用更加灵活多变。

(3)编程简单,PLC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它采用了独特的,多种面向广大工程设计人员的编程语言,如指令表,梯形图,逻辑功能图,顺序功能图等。程序简洁,明了适合各类工程人员编程习惯,即使是没有计算机知识的人员也能统一掌握,特别是梯形图与逻辑功能图,形象直观,动态监测效果逼真,且与计算机控制容易。

2.2中央空调控制器

中央空调控制器是通过对整个空调系统新风、回风的温度、湿度、送风风机运行状态、初中效过滤段的压差等现场信号的采集、控制送风风机的变频调速、加湿器的加湿、新、回风阀门开度、冷热水阀的开度大小等来达到设定的空气状态,即使空气状态发生人为的变化[3]。

3.基于PLC的中央空调控制器的发展回顾和现状分析

3.1在单室内机的房间空调器方面

变频技术、微电脑和电子膨胀阀在空调器上的应用为空调器的智能控制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我国自90年代初开始研究空调器的智能控制,现已研制出多种形式的变频空调器或智能空调器,对推进我国空调业的进步作出了贡献。西安交大朱瑞琪于1991年开始研究制冷空调设备的变频能量调节技术。李家朋针对我国房间空调器普遍采用单相压缩机的现状,探索开发出两相变频器,并应用电子膨胀阀进行变流量控制,利用16位微机并引进模糊概念提高空调器的控制功能,为变频空调器国产化作出了大胆的探索。李家朋在空调器舒适性和节能运行的控制中,提出了用表征房间热负荷大小的“热容C”和表征房间漏热程度的“热阻R”进行模糊辩识的方法。研究表明,用此方法研制的模糊控制空调器会按季节、气温、漏热情况等条件,自动地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保证了空调环境的舒适度和制冷系统的节能要求。

3.2 在多室内机的房间空调器(一机多挂系统)方面

由于多室内机空调器的节能和舒适性控制,涉及到必须对系统中的工质循环量和进入各室内机的工质流量加以严格精确地控制问题,它不仅与系统的控制有关,同时也与系统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方面,目前国内主要是在研制一拖二和一拖三空调器,根据其结构形式和运转特点可分为如下四种方式。

(1)一台定速压缩机对应一台室内机的多制冷系统。这种机型在控制上难度最小,但结构复杂、体积大、成本高,不能体现一机多挂系统的价格优势和节能优势。

(2)单台定速压缩机多台室内机间歇供冷(热)系统。由于制冷工质按时间交替分配给各室内机,所以根本不能满足室内环境的舒适性要求。

(3)单台定速压缩机多台室内机同时供冷(热)系统。这种系统采用定速压缩机,降低了空调器成本,并能减少压缩机的启停次数,较好地实现房间的舒适性控制。但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压缩机的起停损失和对电网的冲击,不能提高空调器的能效比和季节性能比。

(4)单台变频压缩机多台室内机同时供冷(热)系统。通过采用电子膨胀阀调节

进入各室内机的工质流量,使之满足各室内的冷(热)负荷要求,改变压缩机的运转频率调节制冷系统所需要的工质循环量,并采用软硬件相结合的方式调节室内外风扇转速、四通阀、室内机的风向调节板等可控部件,实现室内环境的高舒适性和系统的节能控制。

随着智能建筑在中国的飞速发展,楼宇自动控制技术和装置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对于楼宇自动控制而言,在确保建筑内舒适和安全的办公环境的同时,还要实现高效节能目的。因此诞生了综合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图形显示技术的集散型控制系统。集散型中央空调监控系统在我国的智能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其自动监视、测量、控制和管理功能是相当优越的,自动化程度高,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和运行费用[4]。20世纪90年代未至21世纪初,我国在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领域,同时推出两项节能技术和产品:中央空调变频调速控制节能系统和中央空调变流量控制节能系统。将这两项技术相结合,在集散型中央空调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增加PLC和变频技术,并且与智能控制方法相结合,将原有的定流量系统改为变流量控制系统,从而使中央空调的各泵组和冷却塔风机的运行跟随负荷的变化而同步变化,就能够在保证负荷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中央空调系统的最大节能。

国内还有一些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研团体,也都开展了智能空调器的研制工作,其核心内容都集中在对单相压缩机变屏调速控制器和智能型室温控制器的研究,其研究成果还未见公开发表。智能型空调器是一个综合技术的聚合体,开发难度较大,现在的样机或产品在控制模式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方面相比国际先进技术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提高。

目前,中央空调控制方法有双位ON/OFF控制、PID控制、最优控制、模糊控制等方法。以PID算法为核心的各种DDC控制系统是目前中央空调工程和设备较普遍的使用方法,这种控制方法在工况较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4.基于PLC的中央空调控制器的发展展望

由国内PLC在中央空调中的应用研究开发情况及国外PLC的发展情况看,中央空调开发的重点是PLC。这就需要发展开放式PLC。PLC的市场全球化的后果是竞争空前剧烈,从而要求制造商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因而市场对适合中小批量加工,具有良好柔性和多功能性的制造系统的需求已逐步超过对大型单一功能的制造系统的需求。这一趋势促成了一个新概念的产生,即模块化、可重构、可扩充的软硬件系统,这就是开放式控制系统。这一系统不仅能够快速、经济地适应新的加工需求,而且为制造厂提供了将其技术与任何第三方的技术或产品进

行集成的可能性。PLC的发展对于中央空调向操作简单化,功能丰富,运行可靠等方面发展起决定作用。

5.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艺性和舒适性中央空调的应用日趋增多,且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中央空调的能耗低,效率高提出更高要求,这就要求对中央空调控制器作出更大改进。而PLC作为中央空调的主控制器,因此我们需要对基于PLC的中央空调控制器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更加了解,再根据相关特点,探究未来中央空调控制器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赵彬.中央空调变频节能的应用及展望.厦门大学学报:2000,20(1):25~42

2 李怿峰,中央空调节能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2:42~52

3 邱黎辉,中央空调控制器的研制与开发,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1:31~35 4陈鑫,模糊控制技术在空调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4:50~56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成就辉煌 中华民族的科技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为人类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并且在16世纪中期以前一直处于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心。早在距今3300多年以前的甲骨文中就有有关日食的记载。距今2500年以前的战国时期问世的《考工记》准确地记载了六种不同成份的铜锡合金及其不同用途。公元1世纪初期的西汉时期,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左右中国科学家蔡伦又改进和提高了造纸技术,从而使造纸技术在中国迅速推广开来。公元3世纪左右,中国人发明了瓷器,这一技术在11世纪传到波斯,由那里经阿拉伯于1470年左右传到意大利以及整个欧洲。到唐朝,中国科学家发明了火药,并在公元9世纪首次将其用于战争之中。在11世纪中期的宋朝,中国科学家发明的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5世纪中期,中国医学家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集大成者。到此时为止,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时期,四大发明已经先后登上了历史舞台。著名英国科学家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现代西方世界所应用的许多发明都来自中国,中国是一个发明的国度。 由于从明代14世纪60年代末始以来,中国对外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并使之处于相对停滞状态。 与此同时,欧洲成为现代科学的发源地,生产力突飞猛进,科学技

术获得迅速进展。中国逐渐拉大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距离。 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历经曲折 在近代历史上,积贫积弱的中国不仅在科技发展上乏善可,而且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还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一个有着光辉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就这样退出了世界科技舞台。 19世纪中叶,一批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中国先行者,倡导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主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于是中国开始有了出国求学者。1847年,来自香山南屏镇的容闳来到美国,3年后,他考入耶鲁大学。1854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从这所大学毕业,成为历史上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位中国人。1872年至1875年,清朝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青少年到美国留学。1905年,中国废除了科举制度,清政府举行了第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这些归国人员为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爆发了辛亥革命。在革命先行者领导下,终于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帝制,中国走向。 是近代中国主科学救国的先驱。但是,20世纪前叶的中国,动荡不安,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物质条件极差,所以发展依然很缓慢。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反对“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即“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提倡与科学,为中国近代科学的诞生扫清了道路。当时的留美学生元任、任鸿隽、铨、胡适等在美国发起组织了中国科

“回眸历史 展望未来”践行梦想 砥砺前行

“回眸历史展望未来”投稿作品 践行梦想砥砺前行 最美的风景既是在曾经,也是在将来,有一种相遇,既是在路上,也是在心里。回眸历史,我们备受鼓舞,展望未来,我们激情昂扬。 如果说每一次遇见都是一次美丽的邂逅,每一次相识都是一次知心的交谈,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一次完美的等待,那么我愿意将我所有的青春年华投入在你的怀抱。“当立心做大事,不立心做大官”,怀揣这样的梦想我们已经走在了前行的路上。今年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秋收起义90周年,南昌起义建军90周年。中国共产党90年的辉煌,从浙江南湖上的一叶轻舟起程,闯过惊涛骇浪,驶过激流险滩,剥开了黑暗,为960平方米上的中国人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党的正确领导及其从中国实际出发的革命实践使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秋收起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真正具有全国意义。八一南昌起义“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八一”建军节的形成使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 现如今,江西经济、政治、社会的巨大发展成就,广大党员干部与我们一起说着美丽的期盼,一起奔跑在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对我们的未来充满了憧憬。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策以及建设良好精神风貌的部署正在逐步实现着。江西广大干部群众们时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积极作为、建功立业,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传承了先辈的红

色基因,开创了江西发展的新气象。我省不仅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同样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成绩显著,全省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上都有着质的飞跃。科技方面,我省积极建设科研机构,吸纳高学历技术人才,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教育方面,我省健全了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以高等教育为龙头、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共同发展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文化方面,我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涌现各种形式的文化机构,在文艺创作、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文化事业上有了重大突破;在卫生方面,我省大力普及了卫生事业,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加强了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改善了城乡医疗卫生条件,使居民医疗得到保障;在体育方面,我省修建了现代化的体育馆,建立了体育科研所、运动学校,提倡全民健身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发展;在社会保障上,我省完善了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制度,全面做好为人民服务工作。现今的江西,是发展中的江西,是进步中的江西。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相信在今后江西定将更加繁荣,更加富裕。 在光阴的转角处与梦想相逢,纵使光阴会老去,我们的未来激情依旧。约时光对酌,与你淡品春秋,诉说一纸情怀。相约轮回的中国人,让我们怀揣着同样繁荣富强的梦想,一同奋发向上,奔赴更美好地明天!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回眸、展望科技发展历程》教学设计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回眸、展望科技发展历程》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回眸、展望科技发展历程》。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当今人类社会科技高度发达,每天人们都在享受着高科技给自己带来的便利,惊叹着科技的神奇作用,但同时因为科技的迅猛发展也给人们带来了负面产物,甚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性。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的青少年一代必须对这一现实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而长期遗留下来的封建迷信活动也从未消失过,甚至还假借科学的名义进行伪装,以迷惑人们。这就更需要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意识。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六年级学生虽然通过教科书、电视、电脑等各种媒体对目前科技发展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对整个科技发展历程系统、全面的认识。受知识面和分析、理解能力影响对伴随高科技发展给我们人类带来的负面危害更是知之甚少。相对于大城市里的学生对迷信活动也见得较少,了解不多。但他们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同时具有一定的资料搜集和辨析能力,教师可适度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询答案,解除心中的迷惑。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回眸、展望科技发展历程,深刻感受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作用同时也认识到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学难点是:使学生辨证地看待问题,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双重性,反对迷信,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最忌用空洞的说教将教师的观点强加于学生身上,应尽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多样的手段,如做实验、小辩论、讲故事、看录像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同时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寻找答案,使正确的科学观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 设计思路 在本课设计中,首先我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一些具体的科学事例都力图从学生生活中来,拉近话题与学生的距离,使枯燥难懂的科学道理更易让学生接受。另外针对高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多采用辩论、小组讨论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发学生理性思考科技的发展不仅有利也有弊,关键在于人们如何去正确利用,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12《回眸、展望科技发展历程》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二次备课12.《回眸、展望科技发展历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十二课《回眸、展望科技发展历程》。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当今人类社会科技高度发达,每天人们都在享受 着高科技给自己带来的便利,惊叹着科技的神奇作用,但同时因为科技的 迅猛发展也给人们带来了负面产物,甚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性。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的青少年一代必须对这一现实有清晰的认识和 了解。而长期遗留下来的封建迷信活动也从未消失过,甚至还假借科学的 名义进行伪装,以迷惑人们。这就更需要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 意识。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六年级学生虽然通过教科书、电视、 电脑等各种媒体对目前科技发展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对整个科技发展历 程系统、全面的认识。受知识面和分析、理解能力影响对伴随高科技发展 给我们人类带来的负面危害更是知之甚少。相对于大城市里的学生对迷信 活动也见得较少,了解不多。但他们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同时具有一定的 资料搜集和辨析能力,教师可适度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询答案,解除心中 的迷惑。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回眸、展望科技 发展历程,深刻感受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作用同时也认识到科 技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学难点是:使学生辨证地看待问题,认识到科 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双重性,反对迷信,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 学的情感。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最忌用空洞的说教将教师的观点强 加于学生身上,应尽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多样 的手段,如做实验、小辩论、讲故事、看录像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使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同时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寻 找答案,使正确的科学观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 设计思路 在本课设计中,首先我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一些具体的科学事例都力 图从学生生活中来,拉近话题与学生的距离,使枯燥难懂的科学道理更易 让学生接受。另外针对高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多采用辩论、小组讨论等活 动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发学生理性思考科技的发展不仅有利也有 弊,关键在于人们如何去正确利用,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人们生产和生活产生的 巨大作用,激发学生对科技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 意识。初步形成正确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的思想。能从科学家身上感 受到优良品质,初步形成积极的探索精神。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客观、全面、辨证认识社会发展的能力。在 学习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回眸1978-2012

【导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建设与发展,并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内制定出了一系列科学技术政策,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值此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之际,中国科技网为读者全面梳理和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政策的发展历程,在时间的脉络中理清中国科技事业发展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 以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为标志,我国科技政策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发出“树雄心,立大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号召,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等科学论断,在科技领域拨乱反正,迎来了中国科技事业的春天。 改革的时代呼唤 1978年以前,我国学习苏联,实行计划式科技体系,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科技问题,大大缩小了我国科学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然而,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涌动,科技成果迅速推广应用,带来社会生产力巨大变革。国与国的竞争由单一的军事竞争、经济竞争转向为以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我国的科技竞争力与西方国家相比,差距不断扩大。[详细]

首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邓小平在1978年全国科学会议开幕式的重要讲话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中国科技战略思想的重大转折。他重申了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指出“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明确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指出要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但是,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详细] 科技工作明确了发展方向 《“六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是我国第一个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国家科技计划,标志着我国综合性的科技计划从无到有,成为我国计划体系发展的里程碑。此后,国家又陆续实施了重大技术装备研制计划、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国家技术开发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计划、国家重点新技术推广项目计划等。[详细] 随着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科技工作的方针和政策也开始调整。中共中央提出了“经济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发展方针,社会与经济发展对科学技术提出了多层次、多元化的要求。1985年3月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1978年以来科技界自发进行的、探索试点的阶段进入到有领导、有步骤、有组织的全面展开的阶段。 经济发展要求科技进步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高度集中的科技体制固有的弊病逐渐显露出来。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生产脱节,技术转移的环节严重受阻。生产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不能很快反映到研究课题中来,科研成果也不能很快应用到生产中去。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严重。国家用行政手段直接管理过多过死,不利于激发科研机构的活力,也抑制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详细]

回眸历史,展望未来

回眸历史,展望未来 ——雩田镇南坊自然村掠影 南坊村位于遂川县东北部,地处赣西南河谷平原。这里东临105国道和遂川江(泉江),南望龙溪村至新江乡公路,西连郁郁葱葱的一片田野,北靠人口稠密的于田、上彭自然村。距遂川第一大圩镇——雩田镇,仅有百米。南坊村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田园风光,一览无余。 南坊村的田园风光 一、文先公艰苦创业 远在九百多年前的北宋庆历年间,当南坊李氏的始祖文先公(字少美),孑然一身,从三百里之遥的吉水县谷村,跋山涉水来到龙泉县(现遂川)南坊时,这里还十分荒凉。(家谱中清楚记载:北宋庆历二年,文先从吉水谷村徙居龙泉雩田南坊) 据老人们相传:年青的文先公面对这片尚未开垦的荒草地,没有被吓倒,更没有退缩。为

了子孙后辈的发展,文先公凭着满腔热血和坚强毅力,用勤劳的双手、简单的工具,搭草棚、垒土灶、种食粮、养鸭群。然后,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之后,又带领子孙后代历经艰辛、百折不挠,才逐步开创出南坊这片新天地。尤其令人钦佩的是:文先公传承了西平堂列祖列宗中众多文臣武将的优良基因,以耕读为本,忠厚传家,教子有方。长子仲和,乡试获第一,中解元,任湖南道州刺史。仲和公离任后,恪遵父志,坚守南坊,繁衍生息,世代相传;文先公次子季和迁洲尾村开基。 仲和公生崇仁,崇仁公生天麒,天麒公生德茂,德茂公生行叔,行叔公生三子:庆祖、真祖、继祖。 二、迁居赣县长洛一支 行叔公长子庆祖从南坊迁居于都县利村花檀甲。其后裔庆权、庆槐兄弟又迁居赣县长洛乡下坊长嵊头。庆权之子兆德、兆仁兄弟再迁居赣县长洛乡砖坑,现在,砖坑李氏发展良好。公元1995年前后,砖坑李氏多次派人前来南坊寻根问祖,并合作完成了《西平堂南坊、砖坑李氏族谱》的第四次续修,2015年,砖坑李氏又出资数万元,共建南坊新宗祠。 三、坚守遂川南坊一支 (一)、南坊村的发展概况 行叔公次子真祖生宗瑞,宗瑞公生均召,均召公生存郁,存郁公生广深,广深公生深持-------南坊李氏现有人口948余人,均属文先公、仲和公、崇仁公、天麒公、德茂公、行叔公、真祖公、宗瑞公、均召公、存郁公、广深公、深持公的后裔。 追根溯源,自一世祖李晟公创立西平堂以来,在南坊已传至西平堂44世(隆字辈),从西平堂十五世文先于公元1042年迁居南坊开基算起,至今已974年,历30代。目前,南坊李氏是兆、源、启、绍、膺、隆六辈同村。 (二)、南坊村的历史人才

保险科技发展历程分析及展望

保险科技发展历程分析及展望 摘要:近期保险科技广泛应用于保险行业的各个领域中,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本文沿着保险科技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轴,列举出保险科技发展的重要事件和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并描述其对我国保险科技发展产生的影响,总结每个时间段取得的阶段性进展,为保险科技的研究提供便利。 关键词:保险科技;发展历程;影响分析 保险科技发展历程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互联网与移动技术、虚拟现实和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保险业主动加入科技队伍中,将科技与保险相结合,提出保险科技。当前保险科技在营销、理赔、数据分析、客服、用户追踪、产品推广和风险评定等领域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十九大提出的加强创建创新型国家以及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等政策更是给保险业的变革提供了新的契机。纵观我国保险科技的发展历程,从最开始互联网保险初露萌芽,到深入探索、创新发展,再到现在的保险科技大爆发,我国在科技创新与保险结合的路上快步前行。保险科技必将为保险业未来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1997年中国信息网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正式拉开保险科技的序幕。网站的成立也为今后的数据分析、客户资源整合做了良好的铺垫。图1所示为我国保险科技早期发展过程。 图1 互联网保险早期发展 21世纪初,国外保险公司逐渐进入中国寿险市场,加剧了保险市场的竞争。寿险多年发展累积的数据资源,为保险科技中的数据挖掘提供了数据基础。通过使用数据挖掘技术,科学决策越来越多的受到保险公司的重视,这便是保险科技的模式雏形。随着互联网的逐步发展,人们接触网络的机会也变得越来越多,保险公司开始使用网页推送广告的方式宣传公司产品,使产品销售的的渠道进一步的拓宽,增进了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 2005年,保险科技步入深入探索阶段。2005年4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让消费者在签订保单时更加安心,大大促进了保险业的发展。从各个大保险公司在保险科技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保险科技正在逐渐发展并日渐成熟。在上述法律施行的当日,中国人保公司就签售了国内的第一张电子保单,这是保险行业在电子商务领域的一次大胆尝试,也为中国保险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保险网站开始成立,其主要以提供信息为主。虽然这一形式刚刚出现,并不成熟,但仍有慧择网、e家保险等网站获得了融资,在得到资金支持后,各保险网站纷纷开始运营,并积极与各保险公司进行对接、合作,发展迅速。2011年末,中国平安保险公司适应时代节奏,将保险与科技相结合,创立了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陆金所。 2006年,全国的网络保险市场规模尚不足2亿,到了2011年则达到300多亿,这一变化充分证明在这段时间内,我国的互联网保险得到了飞速发展。这一期间的互联网保险保费更是增长迅速,2006年互联网保费收入仅为8.87亿元,而2011年为142.67亿元,比2010增长169.44%。除金融危机期间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保费增长缓慢以外,其他年份的保费均能保证稳定的增长。具体增长情况见图2。

回眸展望科技发展历程(鄂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

回眸、展望科技发展历程 活动目标与要求: 1.知道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科技在不断为人类造福。 2.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双重性,初步形成正确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的思想。 3.讲述科学家努力进行科学研究的故事,学习科学家优良的品质。 活动重点:讲述科学家努力进行科学研究的故事,学习科学家优良的品质。活动难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双重性,初步形成正确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的思想。 活动时间:四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 活动目标:知道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科技在不断为人类造福。 活动重点: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有哪些重大发明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活动难点: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与课本主题相关的图片和音像资料。 2.学生课外阅读科普读物,了解科技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从古到今照明方式的变化,说明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其中电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活动开始 1.以课本为依托,启发学生思考电力的广泛应用还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便利,随后进行归纳。

2.教师指出电的发明和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有哪些重大发明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3.讲述瓦特关注蒸汽现象的故事,引出第一次工业革命。知道在200多年前曾经出现过一次以蒸汽机改良和应用于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它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 4.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更大,组织学生讨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刻影响。以学生接触较多的领域(如电脑及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等)进行讨论。 5.归纳总结,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三、活动结束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科学给我们一双慧眼 活动目标:知道科学技术让我们认识了自然中的无法解释的现象。 活动重点: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们掌握了更多的科学知识,认识了种种自然现象。活动难点:分清迷信与科学。 活动准备:教师将一张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过的白纸晾干备用,准备水和毛笔,准备表演用水写字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拿出一张纸,说可以用水在纸上写出红色的字,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活动开始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释这种现象,教师说出这个游戏的奥妙,并指出很多不可思议的现象都可以用科学解释。 2.阅读课本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用我们掌握的科学知识来解释。 3.进一步思考还有哪些未解的自然之谜需要我们进一步发展科学,增强我们认识自然的能力。 4.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科学虽然不能解释当前所有的现象,这只是暂的。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会解释更多的未解之谜。随着人类认识自然的范围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