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政府理论

现代政府理论

现代政府理论
现代政府理论

《现代政府理论》复习资料课程名称现代政府理论

教材信息

名称现代政府理论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作者朱光磊

版次2006年7月第1版

注: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

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判断题)

(一)、选择部分

★考核知识点: 三权分立

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制衡是三权分立的核心问题

★考核知识点:国家机构活动

附1.1.2(考核知识点解释):

职能是指国家机构活动的基本方向和主要方面

★考核知识点: 中央地方关系

附1.1.3(考核知识点解释):

地方政府对于中央政府的影响方式是间接和潜在的,影响方式有:说服和渗透、议会政治、非政治方式

★考核知识点: 地方政府产生

附1.1.4(考核知识点解释):

城镇型地方政府的设立,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产物,最重要的设置指标是人口规模和经济发达程度。

★考核知识点: 四维分析框架

附1.1.5(考核知识点解释):

对职能的研究应当成为整个现代政府理论的基石和逻辑起点

★考核知识点: 政府职能配置

附1.1.6(考核知识点解释):

中国政府职能在纵向上配置的总特点可以概括为职责同构

★考核知识点: 政府形式

附1.1.7(考核知识点解释):

德国、俄罗斯、瑞士属于联邦制国家

★考核知识点:中央地方关系

附1.1.8(考核知识点解释):

随着地方政府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呈现出隐性化的发展趋势

★考核知识点:政府合法性

附1.1.9(考核知识点解释):

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国家政治制度是政府合法性的理论基础

★考核知识点:政府合法性

附1.1.10(考核知识点解释):

蒂布特提出了“用脚投票”模型

★考核知识点:国家形式

★考核知识点:政府合法性

★考核知识点:制度模式

★考核知识点:转变政府职能

★考核知识点:政府失灵

★考核知识点:分权模式

★考核知识点:政治发展

★考核知识点:地方政府模式

★考核知识点:政府合法性,参见P57

附1.1.10(考核知识点解释):

当政府的合法性基础消解时,随之而来的将会是政府的危机

(二)、多项选择题

★考核知识点:四维分析框架

附1.2.1(考核知识点解释):

现代政府理论的分析框架包括:职能、机构、体制、过程

★考核知识点:政府合法性

附1.2.2(考核知识点解释):

合法性政府的必备要件有:以宪法为基础、具有象征性、行为合法性、国际认同

★考核知识点:政府职责

附1.2.3(考核知识点解释):

现代政府职责的特征有:政府功能与政府职责相辅相成、主观色彩强,具有灵活性、中西差异明显、转变职能的重点在于调整政府职责

★考核知识点:市场失灵

附1.2.4(考核知识点解释):

市场的失灵及缺陷引发的问题有: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短缺

★考核知识点:政府职能

附1.2.5(考核知识点解释):

现代政府的职能可具体划分为政府的功能和政府的职责层次

★考核知识点:政府弹性因素功能

附1.2.6(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府弹性因素的功能:应对危机事件、从当社会安全阀、适应时代变迁、化解政治矛盾和政府危机

★考核知识点:政府管理层次

附1.2.7(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府管理层次划分遵循的基本原则有:政府间纵向关系合理化、政府管理亲民化、政治资源配置合理化

★考核知识点:政府机构的构成

附1.2.8(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府机构的构成要素包括:机构数、官员数、结构

★考核知识点:政府功能

附1.2.9(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府必须有力处理好以下几大重要的社会关系:处理集中与分权关系、处理国家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处理国家的阶级性与社会性关系、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和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

★考核知识点:政府合法性

★考核知识点:市场失灵

附1.2.11(考核知识点解释):

市场的失灵及缺陷引发的问题有: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短缺

★考核知识点:地方政府的行政控制模式

★考核知识点:合法性概念

★考核知识点:现代民主的三大支柱

★考核知识点:政府外脑的功能

★考核知识点:政府干预

★考核知识点:政府发展的特殊性

★考核知识点:政府管理层次划分

★考核知识点:中央地方关系

★考核知识点:政府发展

★考核知识点:委员会制

★考核知识点:政党活动方式

★考核知识点:政府体制

★考核知识点:政府干预

★考核知识点:大政府与小政府的区别

★考核知识点:政府管理的幅度,参见P290

(三)、判断题

★考核知识点:政府过程

★考核知识点:政府的合法性

★考核知识点:政府合法性

★考核知识点:中央控制地方

★考核知识点:政府形式

★考核知识点:地方政府合作

★考核知识点:地方政府自治

★考核知识点:政府中的“外脑”

★考核知识点:政府发展

二、客观部分:(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

(一)、简答题

★考核知识点:四维分析框架

★考核知识点:政府功能

附2.1.2(考核知识点解释):

处理国家的阶级性与社会性的关系

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处理集中与分权的关系

处理国家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

★考核知识点:政府发展

★考核知识点:政府功能发展

附2.1.4(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府发挥自身功能的自觉程度会逐渐提高;

政府功能发挥的着重点将更明确。

★考核知识点:政府中弹性因素

★考核知识点:政府发展的两栖性因素

附2.1.6(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府的领导权威和领导能力

政府官员在政府改革中的双重身份

民众的基本素质

★考核知识点:政府体制模式

★考核知识点:地方分权

附2.1.8(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治性分权:中央当局和与中央当局不存在优劣关系的地方政体之间的权限分离。

行政性分权:中央当局和中央当局存在优劣关系的地方政体之间的权限分离。行政权转让:向从属中央当局的机关转让中央当局拥有的部分权限。

★考核知识点:现代政府特征

(二)、资料分析

1、离黄河只有15 公里的西辛庄,仅172户人家,人口720 人。而在河南及濮阳市当地,西辛庄却是跟著名的南街村一样的明星村。西辛庄的名气,来自于它的富裕。濮阳市2011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77 元,但西辛庄村民2011 年人均纯收入已达2.6 万元。

2012年两会上,李连成提出:要建中国第一个村级市。让村里人和城里人一样,有良好的教育、医疗资源、便利的交通。李连成描绘了“西辛庄市”的整体规划:“市”中心是一个大型广场,“市”四周设4个仿古大门,周边全都是两层楼。4个角是12层小高层,已经设计并动工了。一村一区,以村的名字命名,很多村的村民已经开始交钱买房了。

2012年5月8日,中原大地诞生了中国首个村级市。河南濮阳庆祖镇西辛庄村,正式挂牌更名为西辛庄市。这一消息自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传出后就引发争议。肯定者有,但质疑嘲讽的更多。李连成说,“概念和内容是两回事,俺这个‘村级市’并不是行政级别上的‘市’,是村级‘市’。一没公务员,二不设行政机关,成立后还是正村级。”他认为,建“村级市”是减少政府和城市压力的一个好办法。河南省社科院院长喻新安:只是一个概念,不必过于较真。河南提出: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由传统单一的农民进城,改了两条腿走路,使农民就地城镇化。村级市就是这个背景下提出的;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党国英认为这代表了基层群众的要求。

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辛庄“村级市”改革的看法。

★考核知识点:地方政府

附2.2.1(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府管理的层次和幅度;

地方政府的产生和类型;

城市化进程

西辛庄的基本情况等

2、2012年2月6-10日,温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5次座谈会,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他当时特别提到垄断行业改革问题,明确指出:“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与此相

适应,是要促进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能源、交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这不仅能缓解经济发展的困难,而且能推进整个事业的发展”。指出,“新36条”不落实,民间资本进入就会遇到玻璃门、弹簧门。要求今年上半年一定要把实施细则制订出来。温总理还特别强调:“本届政府要‘善始敬终’,不要把本届政府该做的事情推到下届去。”

与此相适应,3月28日-29日,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发改委副主任彭森表示,根据《反垄断法》,政府并不简单地排斥市场竞争形成的垄断但反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特别是依靠行政力量形成的垄断。彭森亦在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针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表示,完善要素市场体系和资源型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深化国有企业和垄断行业改革。

目前,社会各阶层、各团体对改革难以达成普遍“共识”。有观点认为,“政令不出中南海”是由于地方政府贯彻不力,政策实施力度的逐级衰减。在涉及国有垄断行业改革的问题上,投资审批和行业主管部门对中央文件的要求和中央领导的一再指示似乎总在敷衍塞责,即使“一浪高过一浪”来自的民间呼声。

会议上的发言过后,总理和发改委纷纷作出动作,从最近的报道我们可以看到,温总理先后对房地产价格、白酒市场和银行界利润提出批评,三个行业股市大跌。而发改委则先后提高了成品油价格,并推出实施阶梯电价,实质上是为国有垄断企业谋取更高的利润。可见,总理看来要改革的很多,但改革的执行上似乎并不顺畅。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有企业垄断改革目标下怎样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考核知识点:政府的经济行为

附2.2.2(考核知识点解释)

政府的经济职能;

政府的经济行为;

政府规制;

政府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的发展等相关内容

3、社科院则被认为是中国最大的智库,此前统计,社科院有50个研究所,260个研究室,4000名全职人员。规模之大,让不少来访的西方智库专家感到震惊。要知道,整个英国的全部智库人数加起来也只有1000人左右,全欧洲总人数不到5000人,加上美国的,整个西方智库的研究人员也不超过10万人。国内智库数量不少,但体制内的研究机构占多数。而国外,大部分智库是独立的商业运作机构。一般部委研究室主要以近期政策研究工作为主,而大的研究院则着眼长远或基础性研究,高校则更偏向具体学科理论研究,更具学术性。2000多家智库中,95%以上吃财政饭,或者国家有投入、或者是国家任命的。目前中国民间智库仅占智库总数的约5%,规模很小,最大的也只有20人左右,年运作资金仅约200万元,而不久前刚成立的国经中心最大的困难也是筹集资金,只是筹资目标是5个亿。问题越复杂,就越需要立场客观的智库。每个机构都有各自立场,但可以‘和而不同’,各抒己见,提供不同的数据和建议。从根本上说,智库要发展,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外部条件,一是要自上而下形成一个尊重专业独立性的决策氛围;二是全社会要有比较开放的公共空间,也就是公共舆论,鼓励更多的专业人士参与决策。中国目前的各类智库大部分是官方和半官方的大学附属型智库。由于官办智库的特点,智库往往就会异化和失去公共性或民间性的本质,成为政府政策的宣传者和诠释者,很难提出具有质疑精神的意见建议以及具有替代性的“储备性政策”。中国的智库数量虽然众多,但由于体制环境、资金和评价体系,以及公信力等问题,在国际舞台上鲜有显著成就,议程设置能力与话语权弱小,难与西方顶尖智库对话。”国内智库仍然任重而道远。

根据材料及政府理论的知识,分析突破中国智库发展瓶颈的发展之路。

★考核知识点:智库

附2.2.3(考核知识点解释)

1.智库的定位还不十分明确。

第2.官本位的问题十分严重。

3.许多智库的独立性不够。

4.从信息来源、经费投入等方面,官方智库都远超过民间智库。有关部门对民间的咨询机构采取了许多限制措施。

5.智库发挥作用的渠道相对不足。

6.社会对智库还有种种的误解。

4、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后者发展尤为迅猛。近几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一系列发展战略;关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长株潭区域一体化的各类研讨会空前活跃。地方政府管理体制作为一种制度性因素,会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本文试图将地方政府管理体制纳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进行研究,探析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地方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已迈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经济结构趋同、地方保护主义泛滥等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也十分突出。这种截然相反的经济现象共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存在制度瓶颈因素,即现有的地方政府管理体制不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第一,行政区划不适应。在现有的行政区划体制下,由于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本地区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和地方官员出于政绩考虑,往往利用行政权力干预市场经济活动,形成我国特有的“行政区经济”现象,使行政区与经济区边界高度重合。我国行政区划层级过多、幅度偏小、类型混淆、功能受限等也不利于发挥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杠杆作用。这样就极大地抑制了市场要素在各行政区之间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演进发展。第二,行政职能不健全。我国地方政府缺乏区际经济事务管理的职能,缺乏对区际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政府之间公共关系的处理,缺乏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所需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这说明地方政府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的职能定位还不明确,不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第三,行政机构设置不到位。地方政府组织体系还残存大量的直接管理本行政区经济的专门机构,区域经济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综合性机构还不健全,尤为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缺乏专门的区际合作机构作为区际经济一体化的组织沟通平台。第四,行政运行机制不规范。地方政府之间在横向与纵向方面没有明确各自的权责边界和合作机制;与社会和民众之间缺乏在区域经济事务中的交流合作和共同治理的机制;缺乏调控区际关系的法律框架,如地方政府行为与府际关系的法律。

结合材料和相关所学,分析如何破解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制度瓶颈。

★考核知识点:府际关系区域经济一体化

附2.2.1(考核知识点解释)

调整行政区划;地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引导和管理;

改革政府机构,提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组织保障;

重塑地方府际关系,强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平台建设;

创新区域管理运作机制,实现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良性互动。

5、行政三分制是深圳大学教授马敬仁提出的,是指相对分离行政系统内部三种职能,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者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

2001年11月,中央编制办公室确定深圳等5个城市作为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试点城市。2001年12月,深圳市政府成立了“深圳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公共行政体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深圳市行政三分制改革拉开序幕。2008年11月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支持深圳市等地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在政府机构设置中率先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条件成熟时在珠三角地区及全省推行。”2009年5月《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正式批复。2009年7月,深圳正式启动了以“委、局、办”为特点的行政三分制改革。

但是,深化公共行政改革,重点不应局限于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而应以如何提供公共产品为核心,再造政府。新公共管理理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重新界定政府与社会和市场边界问题,而主要不是公共部门内部机构设置问题。西方政治文明的经验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法治规范权力,以法律保护权利,以权利制约权力。回过头看我国的政治实践,我们发现,其中并不缺乏对权力的结构性约束,人大的权力监督、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监督、监察部门的监督等,都是一种结构性分权和结构性监督。监督效果如何,是另外一个问题。恰恰相反的是,我们缺乏对权力的法治约束与权利制约。这也是我并不看高“行政三分制”这一结构性分权意义的重要理由。“行政三分制”,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拓展对深化公共行政改革的思考,就是中国公共行政改革,究竟应关注政府内部分权,还是应该更多关注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分权;究竟应关注政府内部对权力的监督,还是应该更多关注公民社会对权力的监督;究竟应关注政府内部的结构性分权与制

衡,还是应该更多关注法治对权力之约束。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新公共管理的角度分析行政三分制改革存在的缺陷。

★考核知识点:行政体制改革

附2.2.2(考核知识点解释)

深化公共行政改革,重点不应局限于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而应以如何提供公共产品为核心,再造政府。新公共管理理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重新界定政府与社会和市场边界问题,而主要不是公共部门内部机构设置问题。西方政治文明的经验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法治规范权力,以法律保护权利,以权利制约权力。回过头看我国的政治实践,我们发现,其中并不缺乏对权力的结构性约束,人大的权力监督、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监督、监察部门的监督等,都是一种结构性分权和结构性监督。监督效果如何,是另外一个问题。恰恰相反的是,我们缺乏对权力的法治约束与权利制约。这也是不看高“行政三分制”这一结构性分权意义的重要理由。

6、随着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广泛和密切,传统的囿于行政区划、依靠政府主体、各自为政的管控型治理模式在现实面前遭遇重重困境。一方面,大量的区域性问题出现,包括地区恶性竞争、资源过度开发、环境严重破坏、流域问题难以治理、区域差距拉大、城市竞争力不足等等;另一方面,区域公共议题日渐突出,从经济发展到公共服务,从资源互助到人才交流,从公共事务常态管理到突发事件应急应变,传统的治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公共管理实践,作为治理模式的优化与创新,跨域治理与协同发展成为“精明政府”现实而必要的选择。

近年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断深入和推进,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到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不断实施,国土开发格局不断优化,区域政策日趋完善。“十二五”规划更是明确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包括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等。一系列中央文件表明:传统的行政区划概念已经被打破,以行政区划为界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公共管理的新实践,而加强区域合作,实行跨域治理,实现区域协调一体发展,

成为我国公共治理模式的新思路。

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我国跨域治理过程中的重点、难点。

★考核知识点:地方政府合作

附2.2.3(考核知识点解释)

重点:协调横纵向间关系,实现协同治理

难点:纵向上: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配置上;横向上:跨地域、跨部门涉及不同职能部门或者组织之间的权力配置和利益协调。

7、近来,城市空气污染引起了中国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雾霾、沙尘暴和PM2.5成为人们挂在嘴边的话题.社会各界对解决空气污染的呼声已是一浪高过一浪。毕竟,空气污染与我们每个人都相关,且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健康。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为此,我们需要澄清两个问题:一是,究竟谁是整治空气污染的主体?二是,如何落实相关治理措施。

回答第一个问题很简单,政府是环保的主体,这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理由也可用经济学常识来说明。这种常识便是,对于空气质量这样的纯公共物品,私人是没有动机提供的,此时市场机制失灵了。也正因如此,才需要政府干预,由政府来提供此类物品不仅顺理成章,而且不可推卸。抛开其他一切不说,仅保护环境,确保空气质量这一件事,就可上升至政府为什么存在这样的高度。认识到这一点是重要的,因为它能让我们知道谁是空气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第二个问题较复杂,但政府在其中仍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这里涉及到诸多环节,我们可列出其中两点。首先还是制度上的保证。尽管中国已颁布了不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如2000年4月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但许多法规并未起到应有的效果。除去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以外,整治城市污染还急需破除体制上的一些痼疾,剔除相互掣肘的环节。其次是技术上的促进,要大胆借鉴和推广使用国外发达国家的治污经验。证据显示,近期北京的雾霾有相当部分是由于使用了含硫量较高的汽柴油,为此,政府已明确要求汽柴油的供应商降低含硫成分,提升油品质量。问题是,这可能成为汽柴油涨价的借口,从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近年中国在监测空气污染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最值一提的便是PM2.5的发布。但环境监测技术进步丝毫代替不了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对于中国这样

一个城市人口居住相对密集的国家,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更大,也更为集中。特别是,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规模展开,空气污染问题将愈发突出。与此同时,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以及对于空气质量需求的快速提升,都使得整治空气污染迟早成为政府需要面对的又一项民生工程,现在到了政府展示决心和落实行动的时候了。

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分析,政府如何破解环境污染难题。

★考核知识点:政府职能 P286-298

附2.2.1(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城市环境管理中,政府无疑是管理的主体。一方面这是政府的一项职责,另一方面,城市环境不可能由私人运作,市场机制也是失灵的,应该由政府来运作。政府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努力:制度上对环境保护的保证;环境保护技术上的促进;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对污染源的监督。

8、2013年1月4日早上8时许,河南兰考县一收养孤儿和弃婴的私人场所发生火灾,造成7名孩童死亡。兰考大火发生之后,袁厉害收养的其余10名弃婴已经先后被送往开封市社会福利院安置。兰考县召开媒体通气会时,认定袁厉害收养弃婴的行为不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坦承官方曾默许这一行为并违规给予帮助。悲剧发生之后,舆论随即对当地政府部门的不作为形成批评的涡流,当地展开调查的同时,开始采取措施安置弃婴,并将“对全县不安全因素进行排查,严厉打击民间收养行为,建立兰考县社会福利中心”,虽然舆论对兰考官方的责任缺位仍有不满,但当地官方的举措还是给公众一丝抚慰。

从媒体报道得知,兰考没有可以收养弃婴的福利机构,虽然“爱心妈妈”袁厉害收养了不少弃婴,但她同时也陷入诸如“利用弃婴牟利”之类的传言。然而,公共部门无视自身失责之咎,却首先将责任推到承担起本属于公共部门责任的收养人身上,相关部门深夜扪心自问,能否坦荡无愧?公共部门责任的缺失,民间本毋须承担。即便“爱心妈妈”袁厉害对于弃婴的照顾不周,即便收养场所存在安全隐患,但却是以公民担当来弥补公共部门责任的缺失。火灾造成7名弃婴死亡,收养人袁厉害自然无法置身事外,但最该追究责任的应该是当地相关部门。7名弃婴被烧死的悲剧,不过是当地弃婴收养弊病的总爆发。

基于宗旨意识之上的社会担当责任,则是公共部门应具有的最基本“素质”。社

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是个动态的系统工程,不能只关注表面繁华,因为风平浪静表面下可能有暗流涌动。善政善治不仅需要系统化科学化的顶层设计,更需要对微观层面上细微之处的察觉把握,未雨绸缪、曲突徙薪,把事故遏制在萌芽状态,而不是等到悲剧酿成后才痛心疾首、亡羊补牢。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服务型政府建设背景下政府治理中的政府责任。

★考核知识点:政府的经济行为 P72 P334-357 P77

附2.2.2(考核知识点解释)

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是个动态的系统工程,善治需要宏观的上层设计和微观的把我。我国传统上政府责任缺失普遍存在,公民对政府的问责作用不大。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中责任型政府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提高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完善对政府的责任问责,是建设责任型政府的重要举措。

10、2013年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下称“方案”)披露。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即将启动,国务院组成部门将减少到25个,涉及铁路、食品安全等领域。据方案,国务院将组建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不再保留铁道部。这意味着,这个长期政企合一的机构终于实现分开。方案公布后,铁道部部长盛光祖说,“铁路的市场票价是偏低的,今后要按照市场规律、企业化经营来定票价。我们也努力让车票更好买一些”。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对都市快报记者说,今后铁道部门的运营走市场化道路,票价涨跌根据市场规律和运营成效,不存在老百姓吃不吃亏的问题。真要涨价,也要通过社会听证并接受政府部门监管。

据方案,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合并,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被看做是中国调整计划生育国策最明显的政治信号。多位学者认为,拆分计生委,是为计生政策的下一步调整扫除制度性障碍。中央编办副主任王峰说,卫生部与国家计生委这两个正部级单位合并整合,相似的职能“兼并重组”,“接生服务站可以看病,卫生院可以接生。资源充分利用,方便老百姓办事”。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的职能同时被加强,比如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不变、计划生育一把手负总责的制度不变、一票否决制不变。这将要求地方政府做出相应调整。大部制改革、政企分开是大势所趋,但真要改革到位路还很长。改革是为发展,

为百姓。别让百姓承担太多改革成本。”有评论说,民众反感机构膨胀的实质是反感权力不为民服务,人民不需要那么多官老爷去挥霍自己的血汗钱,需要的是众多服务员鞍前马后地为自己解决社会生活中的诸多现实难题。机构改革,最需要的就是读懂这个民意。对此,在接受都市快报采访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大部制改革涉及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管等问题,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实质上就是要建立一个民生政府,让老百姓更舒服,生活质量更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认为,大部制改革后,机构减少了,老百姓办事更方便。另外,社会组织可以直接到民政部门登记等,老百姓也能得到更多实惠。

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分析这次大部制改革中机构改革的新特点。

★考核知识点:智库 P197-200

附2.2.3(考核知识点解释)

1.智库的定位还不十分明确。

第2.官本位的问题十分严重。

3.许多智库的独立性不够。

4.从信息来源、经费投入等方面,官方智库都远超过民间智库。有关部门对民间的咨询机构采取了许多限制措施。

5.智库发挥作用的渠道相对不足。

6.社会对智库还有种种的误解。

(三)、论述题

★考核知识点:四维分析框架

附2.3.1(考核知识点解释)

现代政府理论的分析框架问题是现代政府理论的基本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四维分析框架是在智能、机构、体制与过程四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分析框架,其中,对“职能”的研究应当成为整个现代政府理论的基石和逻辑起点。

职能是解决国家和政府“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问题的,“机构”是解决国家和政府的职能“由谁做”,由谁来完成的问题的,“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一旦被确定下来,就是“政府体制”,而任何手机运行中的政府,都不仅是

一种体制,而且是一个过程。四维分析框架的四个重要概念形成一整套分析工具,构成一整套分析方法。在比较全面的分析现代政府现象的基础上,四维分析框架至少可以在很大幅度上拓宽关于政府管理和政府发展的研究空间,增加分析现代政府现象的角度,形成相对合理而又稳定的分析思路。特别是在分析中国的问题时,传统的研究仅局限对某一种政治现象的研究,而往往忽视对其他政治现象的分析。四维分析框架中的四个概念相互连接形成逻辑严密的体系,对于现实政府现象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考核知识点中央地方关系

附2.3.2(考核知识点解释)

中国政府间关系的传统模式:等级控制模式此模式下的政府间关系有以下特征:在政府间的结构关系上,主要体现为层级隶属关系;在政府间的权利分配上,实行中央高度集权;在政府间的横向关系上,阻隔多而练习少,等级控制模式下的政府间关系以纵向的上下级关系为主,地方政府之间是彼此孤立的,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横向联系。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进行全面改革,改革在总特征上呈现出地方分权的倾向,使政府间关系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调整中的权力下放,“简政”或“放权让利”。在财政权利方面,逐步扩大地方的财政自主权;在经济管理权限方面,扩大地方政府的经济管理权限。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调整中的地方扩权:在行政管理权限方面,扩大了地方政府的某些职权;在干部人事方面,中央下放和扩大地方的干部管理权限。地方政府横向间联系和地方政府间合作加强,地方政府横向联系的类型中国主要区域合作与经济网络组织的类型有:省区间的经济协作区、省区毗邻地区经济协作区、省区内经济协作区。

★考核知识点:政府职能转变

附2.3.1(考核知识点解释)

重点:一、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二、强化市场监督职能;

三、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难点:一,政府的多方面的政策得不到群众的支持,也可以说政府的政策

不近民意,没有从底层考虑。政策是用来引导群众更好的生活,而不是控制群众。二,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不符合,政府一味的发展经济,而忽略了社会,导致社会发展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三,政府始终不肯放开自己的权力。

★考核知识点政府发展模式

附2.3.2(考核知识点解释)

西方典型国家的“后现代”政府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政府角色定位较为合理;二,政府管理手段现代化;三,政府体制的高度制度化;四,政府体制相对稳定,政府更迭程序化。一般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政府发展模式主要特点有:一,政府改革是在比较落后或者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进行的,缺乏必要的经济支持;二,教育水平低下,公众参与程度不高;三,许多国家的政府改革单一照抄或者多方照抄西方模式,忽视本国的实际情况,结果适得其反;四,内部文化的多样性,导致部族冲突的不断升级,政府改革缺乏稳定的社会秩序做保障;五,政府缺乏权威性,执政合法性基础薄弱;六,动荡不安的政局和军人独裁,使政府改革步履维艰。

★考核知识点:四维分析框架 P10-P15

附2.3.1(考核知识点解释)

现代政府理论的分析框架问题是现代政府理论的基本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四维分析框架是在智能、机构、体制与过程四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分析框架,其中,对“职能”的研究应当成为整个现代政府理论的基石和逻辑起点。

职能是解决国家和政府“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问题的,“机构”是解决国家和政府的职能“由谁做”,由谁来完成的问题的,“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一旦被确定下来,就是“政府体制”,而任何手机运行中的政府,都不仅是一种体制,而且是一个过程。四维分析框架的四个重要概念形成一整套分析工具,构成一整套分析方法。在比较全面的分析现代政府现象的基础上,四维分析框架至少可以在很大幅度上拓宽关于政府管理和政府发展的研究空间,增加分析现代政府现象的角度,形成相对合理而又稳定的分析思路。特别是在分析中国的问题时,传统的研究仅局限对某一种政治现象的研究,而往往忽视对其他政治现象的

分析。四维分析框架中的四个概念相互连接形成逻辑严密的体系,对于现实政府现象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结合四维分析框架和我国的改革实践

职能: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历次改革

机构:政府机构改革和大部制

体制:政府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过程:政府“过程”意识的提高和政府过程的细化。

★考核知识点:中国政府机构周期性调整 P275

附2.3.2(考核知识点解释)

就政府机构设置的周期性调整看,新中国共进行了六次周期性的调整。总的来看,六次调整尽管力度各不相同,裁员、缩编和机构撤并情况各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调整与改革不是旨在通过精简机构和裁减人员来达到调整行政机构整体功能和职能的过程,而仅仅停留于对机构和人员数量的简单减少上,被人们称之为“机械式”改革。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完整复习版

管理技能:技术技能(基层管理者)、人际技能(中层管理者)、概念技能(高层管理者)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是提高效率;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3、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管理制度:1、规定科学的操作方法;2、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5、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离。评价:正:泰罗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系统性管理理论的人;科学管理理论使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极大地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工作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差别工资制度、管理职能的分离等主张一直沿用至今。反:但他把工人看成是纯粹的“经济人”,是会说话的机器人;主要着眼于基层管理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主要内容:1、明确了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2、倡导管理教育: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3、归纳了14条管理原则。简评:提出了管理活动所必需的五大职能;2、提出了14项管理原则;3、法约尔为管理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4、为管理科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构架一般管理理论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人类社会存在的三种权力:传统权力、超凡权力、法定权利(行政组织的基础)。理想行政组织模式的特征:明确的分工;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成员之间只有对事的关系而无对人的关系;人员的任用完全根据职务要求,经公开考试,按自由契约原则予以使用;遵守规则和纪律;固定的薪金与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简评贡献:1、明确系统地指出有效维系组织延续和目标达成的基础是合法权力;2、强调制度、能力、知识的行政组织理论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高效、理性的管理体制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霍桑实验:1、照明实验和继电器装配实验。测定照明强度、工作日长度、休息时间长短与次数及与环境有关的其他因素对生产率的影响;2、访谈实验。3年大规模访谈21000人次,发现行为动机的内隐性;3、群体实验。对工人的群体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发现非正式组织(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社会感情而形成的社会团体)存在。人际关学说(即霍桑实验的结论):1、工人首先是“社会人”,而不是早期科学管理理论所描述的“经济人”;2、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而“士气”的高低取决于工人社会欲望的满足程度;3、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和作用;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麦格雷戈的X理论与Y理论:X理论:①大多数人生来就懒惰,总想少干点工作;②一般人没什么雄心,不愿负责任,宁愿受人指挥;③以自我为中心是人的本性,对组织(集体)的目标不关心;④人缺乏自制能力,易受他人影响。“X理论”的典型管理特点就是“胡萝卜加大棒”,胡萝卜的作用在于满足人的物质追求,大棒的作用在于迫使人的行为与组织目标一致。Y理论:①人们愿意承担责任;②人们因工作而变得成熟,有独立自主的倾向;③人有自发、自制的能力;④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Y理论”认为人性本善,只要充分发挥其优点,员工就能把工作做好。管理者应尽量把工作安排得富有意义和挑战性,使工人工作之后能引以为自豪。 理性决策六步骤:1、确认问题:报考哪所学校、选择哪家单位;2、确定决策标准;3、分配权重;4、开发备选方案;5、评估备选方案;6、挑选最佳方案 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定义:程序化决策是指重复出现的、日常的例行事务,属于结构良好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是指一次性的、新出现的、偶然发生的问题,属于结构不良的决策。

现代领导学

《现代领导学》复习大纲 一、单选题 1.领导--部属关系理论所要关注的内容是:( A ) A. 原理和机理 B. 发展问题 C. 理论的实际应用 D. 理论的具体内涵 2.下面哪一项不是决策的原则:(D ) A. 客观性原则 B. 信息和预测原则 C. 可行性分析原则 D. 独创原则 3.在决策方法中,头脑风暴法是指:(A ) A. 专家会议决策法 B. 德尔斐法 C. 阶层分析程序法 D. 模拟决策 4.下面哪一项不是决策体制的构成:(D ) A. 信息系统 B. 支持系统 C. 智囊系统 D. 反馈体系 5.决策要素除了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备选方案、决策情景外,还有:( A ) A. 决策后果 B. 决策评估 C. 决策反馈 D. 决策效果评价 6.霍布森选择是指:( D ) A. 理性决策 B. 单项决策 C. 单边决策 D. 单方案决策 7.根据决策者数量的多少,可以将决策分为:(A ) A. 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B. 确定性决策,不确定决策和风险性决策 C. 单项决策和序贯决策 D. 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 8.下面哪一句话体现了道家的用人思想::( D ) A.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B. 静心:不自见,故明

C.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D. 太上不知有之 9.下面哪一项不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干部的四化:( D ) A. 革命化 B. 年轻化 C. 专业化 D. 多样化 10.领导标准原理的领导理论不包括下面哪一个:( D ) A. 领导特质理论 B. 领导行为理论 C. 领导魅力理论 D. 领导权变理论 11.斯堪的纳维亚研究者提出的第3个维度是:( A ) A. 发展维度 B. 结构维度 C. 道德维度 D. 关怀维度 12."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慎其独也;严于律己,防微杜渐;莫见于隐,莫显于微庸。"体现了儒家在领导标准方面的观点是:( C ) A. 人本思想 B. 积极进取 C. 修养与慎独 D. 尚俭重义 13.以下哪一个不是领导特质理论的研究者们认为地能够区分出领导者和非领导者的方面:(D ) A. 领导者有雄心,精力充沛 B. 领导者有很强的权利欲望 C. 诚实和正直 D. 领导者能够友好地同员工合作 14.回答什么样的人能够成为领导的领导学原理的层面是:(A ) A. 领导标准原理 B. 领导过程原理 C. 领导效果原理 D. 领导程序原理 15.组织结构管理中所谓的三流除了资金流、人流和信息流之外,还有:( D ) A. 生产流 B. 销售流 C. 营销流 D. 物流 16.亚当斯提出的理论是:( A ) A. 公平理论 B. 路径—目标理论 C. 激励理论 D. 期望理论 17.下列哪一项不是领导决策理论的7大步骤之一:( D ) A. 决策的概念 B. 决策的要素 C. 决策的类型和决策的原则 D. 决策的技巧和方法

现代领导形象

第五章现代领导形象 第一节现代领导形象的内涵、特征及作用 一、现代领导形象的内涵 领导者作为社会的精英人物,不仅是公众和舆论关注的焦点,也是党政机关的代表和核心,因而领导者的形象在领导活动中具有重要影响,它不仅影响到领导者自身和领导者个人事业的发展,也影响到党政机关的整体形象和工作全局,甚至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 所谓领导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领导者的价值理念、气质、品德、能力等方面所形成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价。 这个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领导形象的载体是领导者。领导者是领导形象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一方面,他通过在行使公共权力过程中所显示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来塑造和展示自身形象。一般地,有什么样的领导者,就有什么样的领导形象。一个创新、务实、廉洁、高效的领导者就会产生良好的领导形象。反之,一个守旧、虚假、腐败、低能的领导者就会产生恶劣的领导形象。另一方面,他通过运用各种传媒手段和沟通途径,使公众在了解领导目标、过程、体制和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符合客观实际的领导形象。 第二,领导形象的内容是公众对领导者的价值理念、气质、品德、能力等方面所形成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价。这种印象和评价淀积于公众的社会心理之中,这种社会心理实际上是领导者内在素质与外在能力的一种有机反映。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心理是对领导形象在思想感情变化上的一种互动,它往往通过印象和评价表达出来。公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形成对领导者的初步印象,印象一经形成,公众便会从各方面加以分析和判断,分析得失、优劣,最后总结出对领导者的综合评价。

第三,领导形象的评价者是领导者所面对的社会公众。社会公众是领导形象的感受者和评价者。一方面,社会公众作为整体是产生、监督和罢免领导者的权力主体,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社会公众评判的依据。另一方面,社会公众中的个体,在与领导者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领导者的感知和判断,虽然这些感知和判断是公众个体意识的产物,但正是这些个体意识的总和才构成了绝大多数公众的整体意识,并最终对领导形象产生影响。 二、现代领导形象的特征 首先,领导形象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领导形象是领导活动、过程、体制和方式等这类客观的东西在公众头脑中的主观印象和主观评价。领导者通过自身的主观意识和自觉行为来刻意塑造领导形象。领导者的形象塑造和公众的形象感受都是主观行为。因而,领导形象具有主观性。同时,领导形象具有客观性。一方面,领导形象的产生是以领导者的客观行为、客观影响力以及作为外在力量的其它经济、政治、文化的因素为基础的。另一方面,领导形象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必须将其置于客观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中,从其是否对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上予以检验。因此,领导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结合。 其次,领导形象是个体性和整体性的统一。对于个体公众来说,他对领导者的印象是在与政府大量的接触中,不断地对积累起来的感受加以综合、修正、补充以后产生出来的。对于公众群体来说,作为群体性的领导形象则是将个体关于部分印象加以综合后形成的群体表象。公众个体的印象、公众群体的印象,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综合的结果则最终形成整个社会公众的集体印象。因此,只有代表人民普遍意志和历史发展方向的公众个体意识的总和才能构成公众的整体意识,也才能形成领导形象。 再次,领导形象是确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一方面,在特定条件下,公众心目中的领导形象具有质的相对稳定性,这是因为客观事物一旦在公

现代组织理论

现代组织理论 经验主义学派的组织理论 一、学派名称 经验(主义)学派,又称经理主义(学派),英文名为Empirical management school。 二、产生背景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德鲁克创立的经验主义学派的产生首先可以回溯到美国的《系统杂志》(现已更名为《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的出版商A·W·Shaw于1911年应哈佛大学商学院(HBS)之邀第一次讲授《经营方针》课程。HBS的初衷是想从高层管理者的视角帮助学生整合在各门具体管理课程中学到的知识。A·W·Shaw一反之前商学院教学理论远胜于实践的常规,邀请了大批的公司总裁参加了这门课程的教学,让他们与学生一起讨论应该如何更好的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具体问题,使学生知道高层管理者在过去管理中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以及对应的常见解决措施。与此同时,HBS的教授们对这些实际管理者进行了大量深入的分析,试图得出企业竞争优势的评估方法,他们从这些总裁的第一手管理经验中发现,管理者做出的决策对企业的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管理者是对企业的环境进行分析、对企业强项和弱项有充分了解、对选择能使企业实现重大价值的战略等负有重大

责任的个体,这与之后德鲁克的管理者任务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更为重要的是,正是这种与实践、经验紧密相连的研究方法对德鲁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而最终形成了以德鲁克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学派集中研究高层管理者所面临的最关键问题及其应对措施、从高层管理者的实践中归纳提炼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原则的研究方法。而当德鲁克将自己的研究方法日臻完善,竭力想进入一家大型的企业组织内部进行正式的研究,但却一直事与愿违,屡遭拒绝,正在这时,由于他于1942年写的一本书《工业人的未来》引起了时任通用汽车(GM)总裁的小艾尔弗雷德·P·斯隆(Allred Sloan)的注意并且为之深深折服,于是邀请德鲁克到通用汽车公司进行调研,随后德鲁克受聘为GM顾问,让他有机会深入到了一家公司对其内部结构、管理经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于1946年出版的《公司的概念》一书奠定了组织学和经验主义学派理论观点的基础,而在1950年,德鲁克进入纽约商学院(NBS)学习,那年元旦,他探望了自己的老师、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熊彼特,此时熊彼特已经进入了弥留之际,他对德鲁克说:“我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年龄,知道仅仅凭借着自己的书和理论而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能够真正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就没有任何重大的意义。”这番话对德鲁克影响很大,更坚定了他在管理学中对经验和实践如此重视的信心。“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经验主义学派至此正式形成了。 三、理论思想归纳

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1.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研究对象方面:经典控制系统一般局限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严格的说,理想的线性系统在实际中并不存在。实际的物理系统,由于组成系统的非线性元件的存在,可以说都是非线性系统。但是,在系统非线性不严重的情况时,某些条件下可以近似成线性。所以,实际中很多的系统都能用经典控制系统来研究。所以,经典控制理论在系统的分析研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现代控制理论相对于经典控制理论,应用的范围更广。现代控制理论不仅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系统,还可以研究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不仅可以分析线性系统,还可以分析非线性系统;不仅可以分析定常系统,还可以分析时变系统。 (2)数学建模方面:微分方程(适用于连续系统)和差分方程(适用于离散系统)是描述和分析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法。然而,求解高阶和复杂的微分和差分方程较为繁琐,甚至难以求出具体的系统表达式。所以,通过其它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系统。 经典控制理论是频域的方法,主要以根轨迹法和频域分析法为主要的分析、设计工具。因此,经典控制理论是以传递函数(零初始状态下,输出与输入Laplace变换之比)为数学模型。传递函数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能方便的处理这一类系统频率法或瞬态响应的分析和设计。然而对于多信号、非线性和时变系统,传递函数这种数学模型就无能为力了。传递函数只能反应系统的外部特性,即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而不能反应系统内部的动态变化特性。 现代控制理论则主要状态空间为描述系统的模型。状态空间模型是用一阶微分方程组来描述系统的方法,能够反应出系统内部的独立变量的变化关系,是对系统的一种完全描述。状态空间描述法不仅可以描述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还可以描述多输入多输出的非线性时变系统。另外状态空间分析法还可以用计算机分析系统。 (3)应用领域方面:由于经典控制理论发展的比较早,相对而言理论比较成熟,并且生产生活中很多过程都可近似看为线性定常系统,所以经典控制理论应用的比较广泛。 现代控制理论是在经典控制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对于研究复杂系统较为方便。并且现代控制理论可以借助计算机分析和设计系统,所以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联系:(1)虽然现代控制理论的适用范围更多,但并不能定性的说现代控制理论更优于经典控制理论。我们要根据具体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理论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是分析的更简便,工作量较小 (2)两种控制理论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3)两种理论有其各自的特点,所以在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时,要根据系统的特征选取

2018-现代管理原理形考任务1-4-完整版答案

现代管理原理形考任务1-4 答案 一、单项选择 1.(书面沟通) 的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持久、有形、可以核实。 2.(头脑风暴法)决策方法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法。 3.(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保障或安全的需要、归属或承认的需要、尊重的需 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4.波特—劳勒模式是以(期望理论)为基础引申出一个实际上更为完善的激励模式。 5.成就需要理论一般适用于(主管人员)的研究。 6.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精神领袖)的角色。 7.当领导者面对一个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时,不直接处理,而是先搁一搁,去处理其他问题。这种调适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转移法)。 8.当外部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时,计划应是指导性的,同时计划期限也应该(更短)。 9.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掌握良好的(概念技能)是最为重要的。 10.根据赫塞—布兰查德提出的情境领导理论,在下属虽然有积极性,但缺乏足够的技能的情况下,应采用的领导风格是(高工作— 高关系)。 11.关于战略远景的描述,下列选项中,(它规定了可量化的经济指标)是不准确的。 12.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其中,(1-9型)又称俱乐部式领导者,这种领导方式对业绩关心少,对人关心 多,努力营造一种人人放松的环境。 13.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来源于(军队)。 14.海尔公司原来以生产冰箱为主,后来又引进空调生产线,这是(关联多元化)的发展战略。 15.亨利·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他被誉为(经营管理之父)。 16.即时控制通常指的是(反馈控制)。 17.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指(制定计划)。 18.矩阵式组织属于(有机式)组织结构。 19.领导者的权力来源包括职位权力和(自身影响力)两个方面。 20.某公司为了完成一项紧急任务,从各部门抽调有关人员成立了临时科研小组,任务完成后小组自动解散。这种组织结构就是(矩 阵制组织结构)。 21.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15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1000元,每台售价2200元,则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125台)。 22.某企业试图改变其经营方向,需要企业高层领导做出决策,这种决策属于(战略性决策)。

现代西方领导理论

第四章 现代西方领导理论 第一节 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的基本概况 现代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资产阶级产业革命时期,迄今为止,有一百余年的历史。研究人员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对领导科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和研究,其基本情况如下: 一、研究的基本宗旨 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的研究不论有多少流派,有多少观点,经历了多少不同的发展阶段,不论其理论的差异有多大,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其研究的基本宗旨就是一个:通过辨识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寻求提高领导绩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围绕着这样一个目的而展开,无论是领导的特质理论、行为理论,还是领导的权变理论、价值理论,都概莫能外。围绕着这样一个核心和宗旨,研究者不断探索制约领导有效性的各种因素,从领导的素质特征到领导的行为模式,从领导活动与环境的互动到领导的价值取向等,拓展了领导科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在领导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领导科学研究的方法上也不断创新,使领导科学的研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 二、两大研究领域 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从诞生起就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 1、企业领导研究领域。企业领导理论的研究得到更多的重视,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富,也最引人注目。如:世界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管理实践》、《有效的管理者》等;科特的《总经理》、《领导变革》、《变革的力量》、《现代领导的艺术》等。 2、政府行政领导研究领域。在政府领导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就少一点,如塔克的《政治领导》,尼克松的《领导者》,伯恩斯的《领袖论》等。 这种状况与西方社会实际的生活特征是一致的。西方社会企业高

孔子的现代领导理论

孔子的现代领导理论 孔子的理论认为,领导者应该拥有远大的志向、高度的自制力,并且成为他人追随的典范。领导力产生于各人的内心,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与生俱来的;正相反,领导能力可以通过有意识地修身和坚持学习来培养。 以正确的价值领导众人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领导能力是人物的新型品质,被领导力所感染的人们会产生对领导者的尊重和信任并乐于追随他。领导力的关键条件就是拥有典范型的举止,成为他人的榜样。领导力产生于各人的内心,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与生俱来的;正相反,领导能力可以通过有意识地修身和坚持学习来培养。并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所有愿意付出努力、坚持不懈完善自我的人都可以成为真正的领导者。孔子认为,领导者道路有两大目标:内部目标是通过修身达到个人的完善;外部目标是通过领导者的榜样作用实现社会的和谐。 目标一:通过修身完善自我 作为一名领导者,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发现并培养自己与生俱来的品质。一个人必须从自身着手,发现并勤奋地发展这些品德。在这种情况下,对知识的获得并非对外界信息的积累,而是对自身优秀品质的察觉,知识指的就是自身潜在美德的恢复。 完善自我的途径也就是发现我们已经拥有了些什么,并且通过不懈的努力,对其进行发展、完善,并将其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完美是我们期望的最终目标,但是只要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我们离完美就已经不远了。孔子说过:“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我们怎么样才能到达完美的最终目标呢?有3条值得注意的途径:细致地思考,小心地说话,以及严谨地行动。目标二:通过领导者的榜样作用实现社会的和谐 中国历史上没有什么宪法一类的东西。法律书籍非常少;只有为数不多的法庭或警察。很少有学者对学习法律感兴趣。那是什么力量使中国凝聚在一起的呢?是她的文化。文化从历史中吸取了教训,看起来比任何军队或防御系统还要强大,保护着中国的真正意义上的长城一直都是她的文化。一个强大的文化就是一个国家的持久力;而另一方面,文化的落后一直就是国家没落的象征。政府工作的成功履行和社会秩序的维护都依赖于大多数官员和群众的道德水平。国家的健康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现代领导学》期末复习提纲含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现代领导学》期末复习大纲 本复习大纲适用于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所列题目为期末试卷试题的出题范围。 本次期末考试题型分为2种:判断题、选择题。具体如下所列: 期末考试:题型如下: 1、判断题,40分 共20题,要求同学们对所给的内容进行判断。 2、选择题,60分 共30题,主要考察同学们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 一、判断题: 1、领导是组织或群体中的一员通过对其他成员施加影响帮助组织或群体达到自身目的的活动。╳ 2、领导的三个要素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情境。其中,领导者是活动的客体,被领导者是活动的主体。√ 3.、结构-关怀双维领导论是领导行为理论的一个派别。√ 4、领导特质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研究者们把心理学的方法应用到对领导者的特征的研究上而产生的╳ 5、领导行为理论与领导特质理论的本质的不同在于,它强调了领导者身上外显出来的行为特征,而不是他们身上所固有的特质。╳ 6、高结构维度和高关怀维度的领导风格总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7、魅力型领导与下属的高满意度有更明显的相关,所以它也是员工高绩效的必要条件。╳ 8、按照广义的决策概念,决策不仅仅指对方案的最终选择,还包括制定行动方案、选择行动方案实施行动方案。√ 9、正确的理解领导—部属关系理论的前提和基础是正确的理解领导和部属的个人特质。╳ 10、选优原则是科学决策的首要原则。╳ 11、领导最关键的事情是服务于变革,这也是它不同于管理之处。√ 12、麦克利兰的需要理论归纳了三种不同的动机,而且他认为三种动机不能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 13、菲德勒模型指出,群体(结果)是否有效取决于领导风格与情景之间的匹配性,而领导者可以改变自己的风格去适应变化的情景。√ 14、在作决策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信息原则、预测原则、主观原则、可行原则、选优原则和外脑原则。╳ 15.在公司成熟期,公司的内在驱动力不仅仅是财务驱动,也不仅仅是业务驱动,还有一种价值的驱动。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发展特色体现出制度规范,并且带有文化统帅的力量。√ 16、超级领导(Superleadership)的起点是有关员工的批判观点,如X理论。╳ 17、能够达到的目标一定都好。╳ 18、赫茨伯格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 19、在政治、宗教以及战争期间更容易出现领导魅力型的领导者。√ 20、这个人能给他人特殊的利益和奖酬,你知道和他关系密切是有益的,这是指强制性权力。√ 21、领导的4个环节包括:计划,组织,管理,控制。╳ 22、企业中的管理本质是对关系的一种界定,即上下级的关系。╳ 23、在公司初创期,驱动力主要是财务驱动。╳ 24、领导效果原理首先是服务于对领导人的综合管理,其次才服务于领导结果的考核。╳ 25、领导特质理论开启了领导学研究的先河。╳ 26、遗传因素的特质在选拔标准时应该有,而且其重要性程度要比非遗传性的特质高一些。╳ 27、“软数据带动硬数据的增长”。盖洛普认为这里的软数据的关键因素是优秀的经理人。╳

现代领导科学试题及答案

《现代领导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中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领导活动产生于( A ) A、原始社会 B、奴隶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根据毛泽东的概括,现代领导的基本职能是( B ) A.实施监督 B.出主意、用干部 C.思想政治工作 D.考评领导效能 3、构成现代领导学奠基之作的《君主论》的作者是( C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马基雅弗利 D.洛克 4、认为天赋是一个人能否成为领导者的根本因素的理论是领导科学中的( D ) A.性格理论 B.行为方式理论

C.权变理论 D.超凡魅力理论 5、在整个领导活动中,构成其主体要素是( A ) A、领导者 B、被领导者 C、客观环境 D、群体目标 6、《论权威》一文深刻阐述了领导意味着权威的思想。该文作者是( B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7、下列正确论述社会主义领导本质的判断是( B ) A、领导就是管理 B、领导就是服务 C、领导就是指挥 D、领导就是决策 8、在领导环境诸因素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因素是( A )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文化、教育因素 D、军事因素 9、在领导属性中,具有“永恒性”的是领导的( C ) A、自然属性 B、历史属性

C、社会属性 D、文化属性 10、不同层次的领导者应具有不同素质要求,基层领导者最主要的技能应是( D ) A、判断技能 B、人事技能 C、学习技能 D、技术技能 11、领导者能够迅速作出选择、形成方案的能力是一种( C ) A.预见力 B.洞察力 C.决断力 D.应变力 12、提高领导者素质的关键是( ) A.体制改革 B.加强个人修养 C.加强理论学习 D.勇于实践 13、在建立、配备、调整领导班子时,必须把放在首位。( A ) A、革命化 B、年轻化 C、专业化 D、知识化 14、在领导群体中常起到掌舵谋划作用的是( B ) A、老年干部 B、中年干部

现代管理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学派

1现代管理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学派? 参考答案: (1)管理过程学派。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约法尔。其主要特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 (2)经验学派。代表人物是德鲁克和戴尔。他们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不少学者认为,经验学派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称为“案例教学”。实践证明,这是培育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很有效的途径。 (3)系统管理学派。该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它是由目标和价值、结构、技术、社会心理、管理等五个分系统组成。它提出,必须以整个组织系统作为研究管理的出发点,应该综合运用各个学派的知识,研究一切主要的分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系统管理学派突破了以往各个学派仅从局部出发研究管理的局限性,从组织的整体出发阐明管理的本质,对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4)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是西蒙。该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决策的过程,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管理人员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 (5)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主张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计划决策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经营管理是管理科学在管理中的运用;信息情报系统就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向管理者提供信息情报的系统。 (6)权变理论学派。该学派认为,由于组织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组织的管理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也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论,任何理论和方法都不是绝对有效也不是绝对无效,采用哪种理论方法,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而定。 2假如某企业要选聘一名高级主管,它应采用内源渠道还是外援渠道?为什么? 参考答案: 管理人员的选聘来源有两方面:一是从组织内部培养、选拔、任用,即内部来源;二是从组织外部招聘,即外部来源。选聘管理人员是采用内源渠道还是外源渠道,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通常,一个组织高级主管的选聘采用外源渠道。 因为内源选任有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为: (1)“近亲繁殖”,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 (2)易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任人唯亲,拉邦结派。 (3)备选对象范围狭隘,易受管理人员供给不足的制约。 如果采用外源招聘,可以避免这些不足。因为: (1)外源招聘,应聘人来源广泛,选择空间大。从外部招聘是面向社会的,任何符合条件的人员,包括现在供职于其他组织的管理人员都可应聘,因而可选范围十分广泛。 (2)外源招聘的管理者不受现有模式的约束,能给组织带来新鲜空气和活力,有利于组织创新和管理革新。此外,由于他们新近加入组织,没有与上级或下属历史上的个人恩怨关系,从而在工作中可以很少顾忌复杂的人情网络。 (3)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组织中空缺的管理职位可能有好几个内部竞争者希望得到。每个人都希望有晋升的机会。如果员工发现自己的同事,特别是原来与自己处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现代领导学》

一、单选题 1. 领导--部属关系理论所要关注的内容是:() A. 原理和机理 B. 发展问题 C. 理论的实际应用 D. 理论的具体内涵 2. 下面哪一项不是决策的原则:() A. 客观性原则 B. 信息和预测原则 C. 可行性分析原则 D. 独创原则 3. 在决策方法中,头脑风暴法是指:() A. 专家会议决策法 B. 德尔斐法 C. 阶层分析程序法 D. 模拟决策 4. 下面哪一项不是决策体制的构成:() A. 信息系统 B. 支持系统 C. 智囊系统 D. 反馈体系 5. 决策要素除了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备选方案、决策情景外,还有:() A. 决策后果 B. 决策评估 C. 决策反馈 D. 决策效果评价 6. 霍布森选择是指:() A. 理性决策 B. 单项决策 C. 单边决策 D. 单方案决策 7. 根据决策者数量的多少,可以将决策分为:() A. 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B. 确定性决策,不确定决策和风险性决策 C. 单项决策和序贯决策 D. 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 8. 下面哪一句话体现了道家的用人思想::() A.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B. 静心:不自见,故明 C.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D. 太上不知有之 9. 下面哪一项不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干部的四化:()

A. 革命化 B. 年轻化 C. 专业化 D. 多样化 10. 领导标准原理的领导理论不包括下面哪一个:() A. 领导特质理论 B. 领导行为理论 C. 领导魅力理论 D. 领导权变理论 11. 斯堪的纳维亚研究者提出的第3个维度是:() A. 发展维度 B. 结构维度 C. 道德维度 D. 关怀维度 12.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慎其独也;严于律己,防微杜渐;莫见于隐,莫显于微庸。"体现了儒家在领导标准方面的观点是:() A. 人本思想 B. 积极进取 C. 修养与慎独 D. 尚俭重义 13. 以下哪一个不是领导特质理论的研究者们认为地能够区分出领导者和非领导者的方面:() A. 领导者有雄心,精力充沛 B. 领导者有很强的权利欲望 C. 诚实和正直 D. 领导者能够友好地同员工合作 14. 组织结构管理中所谓的三流除了资金流、人流和信息流之外,还有:() A. 生产流 B. 销售流 C. 营销流 D. 物流 15. 亚当斯提出的理论是:() A. 公平理论 B. 路径—目标理论 C. 激励理论 D. 期望理论 16. 下列哪一项不是领导决策理论的7大步骤之一:() A. 决策的概念 B. 决策的要素 C. 决策的类型和决策的原则 D. 决策的技巧和方法 17. 当组织不能够选择领导者和企业的搭配时,企业组织不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组织的绩效() A. 领导抵消器 B. 领导替代品 C. 领导放大器 D. 领导影响力 18. 激励是持续激发人的内在动力的心理过程。它包括的步骤顺序是:() A. 实现目标、引发行为、产生动机、刺激需要 B. 引发行为、实现目标、刺激需要、产生动机 C. 产生动机、刺激需要、引发行为、实现目标 D. 刺激需要、产生动机、引发行为、实现目标

现代领导形象优选稿

现代领导形象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第五章现代领导形象 第一节现代领导形象的内涵、特征及作用 一、现代领导形象的内涵 领导者作为社会的精英人物,不仅是公众和舆论关注的焦点,也是党政机关的代表和核心,因而领导者的形象在领导活动中具有重要影响,它不仅影响到领导者自身和领导者个人事业的发展,也影响到党政机关的整体形象和工作全局,甚至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 所谓领导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领导者的价值理念、气质、品德、能力等方面所形成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价。 这个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领导形象的载体是领导者。领导者是领导形象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一方面,他通过在行使公共权力过程中所显示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来塑造和展示自身形象。一般地,有什么样的领导者,就有什么样的领导形象。一个创新、务实、廉洁、高效的领导者就会产生良好的领导形象。反之,一个守旧、虚假、腐败、低能的领导者就会产生恶劣的领导形象。另一方面,他通过运用各种传媒手段和沟通途径,使公众在了解领导目标、过程、体制和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符合客观实际的领导形象。 第二,领导形象的内容是公众对领导者的价值理念、气质、品德、能力等方面所形成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价。这种印象和评价淀积于公众的社会心理之中,这种社会心理实际上是领导者内在素质与外在能力的一种有机反映。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心理是对领导形象在思想感情变化上的一种互动,它往往通过印象和评价表达出来。公众通过直接或间

接的途径形成对领导者的初步印象,印象一经形成,公众便会从各方面加以分析和判断,分析得失、优劣,最后总结出对领导者的综合评价。 第三,领导形象的评价者是领导者所面对的社会公众。社会公众是领导形象的感受者和评价者。一方面,社会公众作为整体是产生、监督和罢免领导者的权力主体,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社会公众评判的依据。另一方面,社会公众中的个体,在与领导者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领导者的感知和判断,虽然这些感知和判断是公众个体意识的产物,但正是这些个体意识的总和才构成了绝大多数公众的整体意识,并最终对领导形象产生影响。 二、现代领导形象的特征 首先,领导形象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领导形象是领导活动、过程、体制和方式等这类客观的东西在公众头脑中的主观印象和主观评价。领导者通过自身的主观意识和自觉行为来刻意塑造领导形象。领导者的形象塑造和公众的形象感受都是主观行为。因而,领导形象具有主观性。同时,领导形象具有客观性。一方面,领导形象的产生是以领导者的客观行为、客观影响力以及作为外在力量的其它经济、政治、文化的因素为基础的。另一方面,领导形象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必须将其置于客观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中,从其是否对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上予以检验。因此,领导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结合。 其次,领导形象是个体性和整体性的统一。对于个体公众来说,他对领导者的印象是在与政府大量的接触中,不断地对积累起来的感受加以综合、修正、补充以后产生出来的。对于公众群体来说,作为群体性的领导形象则是将个体关于部分印象加以综合后形成的群体表象。公众个体的印象、公众群体的印象,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综合的结果则最终形成整个社会公众的集体印象。因此,只有代表人民普遍意志和历史发展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作业一二三四汇总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作业(一)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作业一(第一章和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P2 2.组织的经济环境:是指以组织之外的经济形态为特征的事物,包括经济体制、经济形势、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等要素。P21 二.简答题: 1.管理有哪些基本特征?P3 答:①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②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③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④管理的职能、任务与层次。 ⑤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2.现代管理者必须具备哪些素质和技能?P12 答:A、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①较高的政治素质;②广泛的知识素质;③良好的心理素质;④灵活敏捷的思维素质;⑤较强的管理能力;⑥健康的身心素质。 B、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①技术技能;②人际技能;③概念技能。 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是什么?P36

答:①工作定额原理; ②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③标准化原理; ④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⑤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 ⑥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 ⑦实行职能工长制; ⑧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4.“霍桑实验"的结论是什么?P43 答:①职工是“社会人”; 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③新兴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 ④存在着霍桑效应。 三.论述题: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有哪些学派?它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P45 答:现代管理理论学派主要有: (1)社会合作系统学派。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该学派认为,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就是一个社会系统,它是人们在意见、力量、愿望以及思想等方面的一种合作关系。管理人员的作用就是要围绕着物质的(材料与机器)、生物的(作为一个呼吸空气和需要空间的抽象存在的人)和社会的(群体

现代控制理论

1、什么是对偶系统,从传递函数矩阵,特征多项式和能控、能观性说明互为对偶的两个系统之间的关系。 答:定义:如果两个系统满足A2=A1T,B2=C1T,C2=B1T,则称这两个系统互为对偶函数。互为对偶系统传递函数矩阵互为转置特征多项式相同,一个函数的能控性等价于另一个函数的能观性。 2、什么是状态观测器?简述构造状态观测器的原则。 答:系统的状态不易检测,以原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为输入量构造,一动态系统,使其输出渐近于原系统状态,此动态系统为原系统的状态观测器。原则:(1)观测器应以原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为输入量;(2)原系统完全能观或不能观于系统是渐近稳定的;(3)观测器的输出状态应以足够快速度超近于原系统状态;(4)有尽可能低的维数,以便于物理实现。 3、说明应用李氏第二法判断非线性系统稳定性基本思想和方法步骤和局限性。 答:基本思想:从能量观点分析平衡状态的稳定性。(1)如果系统受扰后,其运动总是伴随能量的减少,当达到平衡状态时,能量达到最小值,则此平衡状态渐近稳定:(2)如果系统不断从外界吸收能量,储能越来越大,那么这个平衡状态就是不稳定的:(3)如果系统的储能既不增加也不消耗,那么这个平衡状态时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的稳定。方法步骤:定义一个正定的标量函数V(x)作为虚构的广义能量函数,然后根据V(x)=dV(x)/dt的符号特征来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局限性:李雅普诺夫函数V(x)的选取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4、举例说明系统状态稳定和输出稳定的关系。 答:关系:(1)状态稳定一定输出稳定,但输出稳定不一定状态稳定;(2)系统状态完全能观且能控=状态稳定与输出稳定等价。 举例: A的特征值 =-1 =1 所以状态不是渐进稳点的,W(s)的极点S=-1,所以输出稳点。 5、什么是实现问题?什么是最小实现?说明实现存在的条件。 答:(1)由系统的运动方程或传递函数建立SS表达式的问题叫做实现问题;(2)维数最小的实现方式时最小实现;(3)存在条件是m小于等于n。 6、从反馈属性、功能和工程实现说明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的优缺点。 答:(1)状态反馈为全属性反馈,输出反馈为部分信息反馈;(2)状态反馈在功能上优于输出反馈;(3)从工程上讲输出反馈优于状态反馈。 7、说明李氏第一法判断稳定性的基本思想和局限性。 答:(1)基本思想:将状态方程在平衡状态附近进行小偏差线性化,由系统矩阵的特征值判断系统稳定性。(2)局限性:对非线性系统,只能得出局部稳定性;系统虚轴上有特征值时不能判断稳定性。 8、简述线性时不变系统能控性定义,并说出两种判断能控性的方法。 答:(1)定义:如果存在一个分段连续的输入U(t),能在有限时间区间{t0,tf}内,使系统由某一初始化状态x(t0),转移到指定的任一终端状态x(tf),则此状态是能控的。若系统所有状态都是能控的,则完全能控,否则不完全能控。(2)方法:约旦标准型判据,秩判据。 9、说明系统传递函数零、极点对消与系统能控能观性关系。

现代管理原理7-9章复习题及答案教学文案

现代管理原理7-9章复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自检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 1. 组织结构设计必须与()相匹配。 A.组织目标B.管理理念 C.组织结构D.战略计划 2. 矩阵式组织属于()组织结构。 A.机械式B.有机式 C.直线式D.平行式 3.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这就是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A.责权利对等B.分工与协作 C.分级管理D.弹性结构 4. 以下组织结构形式中,()最适用于组织部门间的横向协作和攻关项目。 A.职能制结构B.直线职能制结构 C.事业部制结构D.矩阵制结构 5.M型结构又称为多部门结构,亦即()。 A.职能制结构B.事业部制结构 C.直线职能制结构D.矩阵制结构 二、多项选择 1.许多学者认为组织结构的特征可以描述为复杂性、正规化、职权层级和集权化。由此可以将组织结构形式分为两大类:()。 A.机械式组织B.有机式组织 C.集权式组织D.分权式组织 2.现代组织理论强调组织结构的设计应具有弹性,也就是说()都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动。 A.组织的部门机构B.职责的规定 C.利润的高低D.职位的安排 3.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等。 A.战略B.技术 C.环境D.组织规模 4. 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比直线型和职能型都有优势,它()。 A.保持了集中统一指挥的特点B.分工非常细密 C.注重专业化管理D.下属有灵活的自主权 5.组织变革可以分为多种,比如()。 A.特殊性变革B.适应性变革 C.创新性变革D.激进性变革 三、判断正误 1.组织结构设计的弹性原则就是要求部门机构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弹性。() 2.事业部制是一种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的组织结构形式。() 3.高科技和适宜的外部环境是网络型组织结构的基础条件。() 4.组织发展是管理层的事,与普通员工无关。() 第七章测试题答案: 一、1、A 2、B 3、A 4、D 5、B。

现代西方的领导理论

第一章第三节详案:现代西方的领导理论 一、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的基本概况 现代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 世纪的资产阶级产业革命时期,迄今为止,有一百余年的历史。研究人员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对领导科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和研究,其基本情况如下:1.一个研究的基本宗旨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的研究不论有多少流派,有多少观点,经历了多少不同的发展阶段,但不论其理论的差异有多大,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其研究的基本宗旨就是一个:通过辨识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寻求提高领导绩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围绕着这样一个目的而展开,无论是领导的特质理论、行为理论,还是领导的权变理论、价值理论,都概莫能外。围绕着这样一个核心和宗旨,研究者不断探索制约领导有效性的各种因素,从领导的素质特征到领导的行为模式,从领导活动与环境的互动到领导的价值取向等,拓展了领导科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在领导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领导科学研究的方法上也不断创新,使领导科学的研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 2.两大研究领域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从诞生起就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企业领导理论研究领域和政府行政领导理论研究领域。其中,企业领导理论的研究得到更多的重视,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富,也最引人注目。如:世界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管理实践》、《有效的管理者》等,K.布兰查德和S.约翰逊的《一分钟经理》 约翰.科特的《总经理》、《领导变革》、《变革的力量》、《现代领导的艺术》等,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等。在政府领导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就少一点,如塔克的《政治领导》,尼克松的《领导者》,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的《领袖论》等。这种状况与西方社会实际的生活特征是一致的。西方社会企业高度发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影响上、规模上,都占绝对优势,并且,企业的生存竞争非常激烈,这迫使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不断改进管理方式,不断创新领导模式,这推动了企业领导科学的深入发展。西方一般领导理论主要来源于企业的领导研究成果,然后在此基础上促进政府的领导改革,推动政府行政领导科学的发展。企业的领导活动与政府的行政领导活动有着许多共通的地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是如此,如企业要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确定战略发展计划,政府也要为国家确定社会的发展方向,决定社会的发展战略;企业要为顾客提供优质价廉的产品和服务,政府也要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企业要关注效率,政府也要注重效率,等等。因此,在西方的政府行政改革中经常借鉴企业领导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如当前西方比较盛行的“政府再造”活动,就是运用企业的领导方法和精神来改造政府,提高政府的效率,改善政府形象。但是,毕竟两者属于不同的领域,在领导的本质、领导的原则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能完全等同与互相照搬照抄,只能借鉴和改造。 3.两种研究范式 西方尤其是美国领导理论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研究范式:一是从研究领导者(Leader)的角度入手来 研究领导理论(Leadership),二是从领导活动(Lead )的角度来研究领导理论。领导科学创立的初期,主要是从领导者的视角出发来进行研究,不仅时间长,研究者多,而且成果多,影响大。西方领导理论在20 世纪80年代以前基本上都是从领导主体的角度来研究领导素质、领导作用、领导方法的。尽管研究者也离不开领导活动,但研究的重点在于领导者的能力和素质、领导权力和权威、领导方法和艺术等,这些内容不仅构成了领导理论的传统内容,而且成为领导理论不断创新的生长点。近20 多年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不少学者从领导活动的角度来研究领导理论。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