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I 目次一任务来源................................................................. 1 二制定本标准的必要性、法律依据与技术依据、编制原则......................... 1 1 制定标准的必要性.. (1)

2 制定标准的法律依据与技术依据............................................ 2 3 编制原则................................................................ 3 三标准的编制过程........................................................... 4 四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及说明................................................... 4 1 畜禽粪污产生及其特点.................................................... 4 1.1 废水水量与水质 (4)

1.2 固体粪便............................................................ 5 2 畜禽粪污治理技术确定.................................................... 5 2.1 基本原则 (5)

2.2 畜禽粪污治理技术路线................................................ 5 2.3 治污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6 3 废水处理各工艺单元技术要求.............................................. 6 3.1 粪污收集及贮存 (6)

3.2 格栅................................................................ 7 3.3 沉砂池.............................................................. 7 3.4 调节池..............................................................

7 3.5 前固液分离.......................................................... 8 3.6 初沉池.............................................................. 8 3.7 集水池..............................................................

8 3.8 厌氧处理单元........................................................ 8 3.9 好氧处理单元....................................................... 12 3.10 自然处理单元......................................................

12 3.11 消毒.............................................................. 13 4 固体粪污处理技术要求................................................... 13 4.1 固体粪污处理技术确定............................................... 13 4.2 高温好氧堆肥技术要求...............................................

14 5 恶臭控制技术要求....................................................... 17 5.1 恶臭产生........................................................... 17 5.2 恶臭治理...........................................................

17 6 施工与验收............................................................. 18 7 废水处理各工艺单元运行管理............................................. 18 7.1 调节池. (18)

7.2 前固液分离......................................................... 19 7.3 厌氧反应器......................................................... 19 7.4 其它工艺单元.......................................................

21 8 高温好氧堆肥运行管理................................................... 21 8.1 基本要求........................................................... 21 8.2 一级发酵...........................................................

22 8.3 二级发酵........................................................... 22 8.4 堆肥检测........................................................... 22 9 恶臭控制运行管理....................................................... 23 五与执行现行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关系及实施建议......................... 23 1 一任务来源为配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的有效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6 年下达编制《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的任务。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为标准的主编单位,参加本标准编制的单位还有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编制工作于2007 年12 月结束。二制定本标准的必要性、法律依据与技术依据、编制原则 1 制定标准的必要性目前,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禽养殖业特别是集约化畜禽养殖业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畜禽粪污的有机污染负荷(COD)超过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总和。高浓度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造成水质不断恶化。以2002 年为例,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达27.5 亿吨,畜禽粪便每年流失至水体的总氮、总磷、BOD、COD 分别为87 万吨、34.5 万吨、600 万吨和647 万吨。畜禽粪便污染物不仅污染了地表水,其有毒、有害成分还易进入到地下水中,严重污染地下

水。在集约化畜禽养殖过程中,如果对粪便没有进行有效处理,畜禽粪便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NH3、H2S、粪臭素、CH4、CO2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不但会影响动物生长,还会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周围环境。目前,国内已经建成了一些畜禽污染治理设施,但由于存在设计、技术、管理及运行等方面的问题,造成许多的处理工程处理和净化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根本无法正常运转。此外,有些工程运行效果虽然比较好,但存在着粪污处理工程建设的投资大、技术成本高及运转费用高等问题,不适合中国国情,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处理技术的推广和运用,造成我国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问题最终未能得到有效的根本解决。从客观因素上看,现阶段造成畜牧业环境危害的本质原因是畜禽养殖污染工程治理方面标准的缺缺失,使得国家现有环境监督管理不能取得根本实效。鉴于以上诸多原因,将各种实用的、低成本的、处理效果好的畜禽粪污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纳入国家技术规范体系,对畜禽污染治理工程的建设进行全过程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本标准编制的目的之一,是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等环节的技术应用规范化,从而有效地预防和限制一些不成熟技术甚至落后技术的滥用,与环境标准相结合,构筑起一道有效的环境技术管理防线,为环境监督部门的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另一个目点,在于指导工程设计单位和用户进行技术方案选择,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投资效益以及规范环保技术市场,使畜禽粪污处理设施的规划和设计、建设运行、技术评价等相关的工程咨询有章可循。总之,本标准的编制将为提高行业污染治理的管理水平,推动国家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健全,以及国家环保事业的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 2 制定标准的法律依据与技术依据 2.1 法律依据在本标准的编制过程中,依据的现有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防治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 2.2 技术依据 2.2.1 养殖业废水处理技术及运行管理参考及引用的标准规范 2.2.1.1 废水处理技术路线的确定及技术参数的确定,主要参考及引用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CJJ 64 城市粪便处理(场)设计规范HJ/T 81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NY/T 1222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NY/T 1168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 1220.1 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1 部分:工艺设计 2.2.1.2 运行管理技术要点的提出主要参考及引用的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有:CJJ/T 30 城市粪便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 60 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HJ/T 353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NY/T 1220.4 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四部分:运行管理NY/T 1221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DB 11/T 269 粪便处理设施运行管理规范 2.2.2 固体粪污处理技术及运行管理参考及引用的标准规范 2.2.2.1 我国目前还没有颁布粪便堆肥的国家标准。本标准对固体粪污处理技术路线的确定及技术参数的确定,主要参考及引用的行业标准有:CJJ/T 52 城市生活垃圾好氧静态堆肥处理技术规程NY/T 1168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处置技术规范 2.2.2.2 好氧高温堆肥运行管理技术要点的提出主要参考及引用的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有:CJJ/T 86 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 3 DB 11/T 272 生活垃圾堆肥厂运行管理规范 2.2.3 其它内容参考及引用的标准规范本标准其它内容参考及引用的标准规范还有: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7959 粪类无害化卫生标准GB 14675 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 18877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GB 50046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4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9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J 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CJJ 65 环境卫生术语标准CJ/T 3059 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技术评价指标CJ 3082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NY 525 有机肥料NY/T 1220.3 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3 部分:施工

与验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2001 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处置技术规范》(试行)2004 年农业部《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办法》计建设[1990]1215 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2002 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此外,在编制过程中还参考了国内外有关的技术、设备发展情况的调研资料。 3 编制原则 3.1 科学性、完整性原则在技术选用方面,本标准以国家现已颁布的有关畜禽养殖行业环境管理的标准、规范为基础,通过参考大量国内外相关的行业污染治理技术资料和工程实例,结合行业特点,将适合我国国情和技术水平,且经大量工程实践证明的经济、可靠、成熟的处理工艺和管理列入本标准的内容。同时在技术时效性方面,以当前行业污染现状、科技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为基础,条款规定的技术要求尽量与我国现有的技术水平相一致,避免起点过低。在内容的安排上,本标准主要针对畜禽养殖污染末端治理,以工艺路线为基础,内容力求完整、无缺漏,体现污染控制全过程管理。内容涵盖了畜禽养殖污染中的固、液、气等三方面治理技术要求,涉及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尽可能全面考虑该行业治污所涉及的各种技术要求和环境管理要求。 3.2 系统性、兼容性原则 4 由于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治理涉及环保、农业等相关部门,具有跨行业、跨部门的特点,因此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尽量与其它行业的相关标准保持兼容和协调。 3.3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服务环境管理、排放标准实施原则本标准制定的内容均符合国家相关的环保政策,不鼓励发展的技术不列入标准的技术内容之内。作为环境管理技术体系中的一个规范性文件,本标准配合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环境标准的实施,可用来指导政府部门的环境管理,为《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提供技术保障。三标准的编制过程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颁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2006 年2月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和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开始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编制工作从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文献资料调研开始,重点结合国内已经发布实施的有关畜禽粪污处理和利用的行业标准,对集约化养殖场的生产工艺状况和畜禽粪污处理与利用技术方面进行调研。2006年4月编制完成《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开题报告)》;2007年9月完成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初稿)》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并征求了大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上海明星洁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十方圆通环保有限公司等多家具有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经验的科研院所、工程公司的意见,同时还征求了其他一些个人专家的意见,经过意见反馈和修改形成现在的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四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及说明 1 畜禽粪污产生及其特点 1.1 废水水量与水质养殖场废水通常主要由尿液、填棚料(桔杆粉或木屑等) 、部分残余的或全部粪便和饲料残渣、冲洗水组成,有时还包括少量的工人生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畜禽粪尿的产生量与养殖种类、品种、性别、生长期、饲料、天气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各养殖场生产方式和管理水平不同,废水排放量存在较大差异。采用干捡粪方式的养殖场废水通常会比水冲粪方式养殖场废水中的COD 浓度低一个数量级,其他指标通常也会相差3~6 倍。在养殖废水处理工程建设中,水质水量均应以实测数据为依据进行设计;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缺少实测数据时,处理水量可参考相似工程设计或参照《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第 3.1.2 条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水量进行设计;设计水质没有实测数据的可参考相似工程设计或附录A 进行计算。附录A 提供的畜禽养殖废水水质数据源自《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与政策》的有关内容。设计出水水质依排水去向与综合利用途径的不同,要求其应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或有关地方排放标准的规定;处理出水用5 于农田灌溉的,应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的规定;处理后作为回用水的应满足相应的回用水水质标准的规定;畜禽养殖场离城市污水管网较近、出水进入城市污水厂进行集中处理

时,设计出水水质应满足《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082)的规定。 1.2 固体粪便畜禽固体粪便的产生量与畜禽种类、养殖场性质、管理模式等情况有关,固体粪便处理规模的确定应以实际产生量为依据,缺少数据来源时,应以经验数据或参考本标准的资料性附录A,该附录的数据取自《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与政策》中的有关内容。固体粪便的处理目标按用途确定:经无害化处理直接还田利用的畜禽固体粪渣无害化环境标准应满足《粪类无害化卫生标准》(GB 7959)的有关规定;用于生产商品化有机肥和复混肥的,应分别满足《有机肥料》(NY 525)和《有机-无机复混肥料》(GB 18877)的有关规定。 2 畜禽粪污治理技术确定 2.1 基本原则畜禽粪污既是严重的污染源,也是宝贵的资源,因此,我国的畜禽养殖场污染物治理应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最新的环境保护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宗旨,以畜禽粪污资源化和循环利用为基本立足点,按照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原则,以环境质量为基准,从实际出发、合理规划、防治结合、综合管理。 2.2 畜禽粪污治理技术路线目前,国内外对畜禽养殖废水的处理基本上是综合利用和达标排放两种形式。畜禽养殖粪污的处理首先应考虑种养结合,尽量做到污染物资源化,实现综合利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提出,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已广泛开展了利用畜禽养殖粪便发酵的沼气能源工程,农业部还颁布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程》(NY/T 1168)。在研究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技术发展水平和实际应用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的行业标准及规范,本标准确定了两种畜禽养殖废水的处理模式,一种为“达标排放”模式,一种为“综合利用”模式,这两种处理模式与我国《大中型畜禽养殖场能源环境工程建设规划》确立的畜禽粪污治理模式也是相符合的。 2.2.1 达标排放处理工艺达标排放模式主要是针对一些周边既无一定规模的农田,又无闲暇空地可供建造鱼塘和水生植物塘的畜禽养殖场,畜禽废水在经厌氧消化处理后,必须再经过适当的好氧处理或自然处理等,达到规定的环保标准排放或回用。这种模式多用于大、中城市的近郊区。与综合利用模式相比,达标排放模式的工程造价和运行费均相对较高。沼渣沼气净化沼气贮气罐好氧处理达标排放或回用厌氧反应器粪渣废水粪渣堆肥畜舍格栅调节池固液分离初沉池自然处理达标排放集水池城镇污水厂达标排放 6 图 1 达标排放处理工艺基本流程 2.2.2 综合利用处理工艺综合利用模式强调的是种养结合,适合于一些周边有适当的农田、鱼塘或水生植物塘的畜禽养殖场,它是以生态农业的观点统一筹划系统安排,使周边的农田、鱼塘或水生植物塘将厌氧消化处理后的废水完全消纳。畜禽粪便废水在经厌氧消化处理和进一步固液分离后,沼渣用来生产有机肥料,沼液则排灌到农田、鱼塘或水生植物塘,使粪便得到能源、肥料多层次的资源化利用,最终达到粪污的“零排放”。这种模式遵循了生态农业原则,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基本工艺流程如图 2 所示:图 2 综合利用处理工艺基本流程 2.3 治污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在废水处理工艺方面,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本标准提出的两条工艺路线也是国外发达国家传统的、主流的处理工艺。虽然我国的畜禽粪便资源化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通过多年的科技攻关,成套技术已日趋成熟,我国目前已具备根据猪粪、鸡粪、牛粪等特殊性的差异,进行包括预处理、厌氧、沼气输配、制肥、消化液后处理的全部设计;某些单项技术和指标,如生物厌氧反应机理研究、不同粪便厌氧反应工艺的制定、沼气产气率、COD 去除率已达到国际水平。除此之外,随着近年来我国“能环工程”工作的开展,采用达标排放工艺和综合利用工艺处理畜禽粪污已建成了大量成功的示范工程,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 废水处理各工艺单元技术要求3.1 粪污收集及贮存 3.1.1 粪污收集目前我国集约化养殖场采用的清粪工艺主要有水冲式、水泡粪和干清粪三种形式。水冲粪和水泡粪都是耗水量大的工艺,排出的污水和粪尿混合在一起,粪便中的大部分可溶性有机物进入到废水中,给废水处理带来很大困难。

相对而言,干清粪是比较理想的清粪工艺,日本多采用这种工艺,欧美等国家也已开始采用这种方式。在我国北京、天津、上海等一些地方的养殖场也已经广泛得到应用,并显示出其明显优越性。因此针对畜禽养殖发展迅速、废水、沼液粪渣、沼渣沼气大棚沼渣沼液粪沼液沼渣废水沼气沼气净化沼气利用有机肥畜舍格栅调节池厌氧反应器沼液贮存池后固液分离农田鱼塘贮气罐7 污染排放大的特点,按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技术规范》(HJ/T 81)的有关规定,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应改变过去的末端治理观念,首先从生产工艺上引入清洁生产的理念,强调污染物减量化,要求新建、改建、扩建的养殖场采用用水量少的干清粪工艺,已建养殖场逐步进行工艺改造实现干清粪;使固体粪污的肥效得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同时要求做到畜禽粪污日产日清。并通过建立排水系统,实现雨污分流等手段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数量,降低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从而降低处理难度和处理成本。 3.1.2 粪污贮存为了便于适应土地的季节性利用,处理后的水还田利用的畜禽粪污处理站,在处理前、后根据作物用肥季节宜设置适量的贮存池;此外,当畜禽养殖场废水水量大且集中,而处理设施要求进水量基本恒定时也应考虑设置贮存池。地埋式贮存池的池底应进行防渗处理,以防止对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 81)的有关规定,贮存池容积应根据贮存期(贮存时间)确定,种养结合的养殖场,贮存池的总容积应不得低于当地农作物生产用肥的最大间隔时间内本养殖场所产生粪污的总量,确保不外溢造成污染。为了便于粪水从贮存池内排出,一般应配备泵。 3.2 格栅畜禽粪便水中通常含有大量的动物毛发、残余饲料、粪渣、粗砂及杂物等悬浮物,浓度非常高。这些悬浮物不仅可导致水泵、阀门和管道等机械设备损坏,而且可以导致管道堵塞、在厌氧器内发生淤积,减小有效容积,还会严重影响后续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因此畜禽粪污的处理必须强化预处理。养牛场粪污采用综合利用处理工艺时,预处理应有粪草分离、切割装置。养鸡场粪污采用综合利用处理工艺时,粪水混合前应先清除鸡粪中的羽毛。本规范规定,当废水中含有羽毛、毛发等漂浮物较多时,应考虑在调节池前设置二级水力筛网、楔形筛网,以达到进一步去除杂质的目的。格栅按照GB 50014 的有关规定执行。 3.3 沉砂池养鸡场和散放式奶牛场废水处理工程设计中,应考虑由于粪污中通常含有较多砂砾等杂质对处理系统的不利影响。因此为了避免机械设备的磨损,减少管渠和处理构筑物内的沉积,避免排泥困难,防止对生化处理系统运行的产生干扰,以上两种类型的养殖废水一般应在调节池前设沉砂池(沉砂池可和格栅合建);采用能源环保处理工艺不设沉砂池时,初沉池应具有沉砂功能。沉砂池砂斗的设计参照《城市粪便处理(场)设计规范》(CJJ 64)的有关规定。 3.4 调节池厌氧反应对水质、水量和冲击负荷较为敏感,相对稳定的水质、水量是厌氧反应器稳定运行的保证,因此厌氧反应器前应设置适当尺寸的调节池。由于养殖场一般每天上下午各冲水一次,因而其最小容积宜为每日废水产生量的50%。且因畜禽粪便废水中通常掺杂有较多的粪渣,因此调节池应设置去除浮渣装置和水下搅拌混合装置防止沉淀的发生。8 3.5 固液分离采用达标排放工艺必须强化预处理工艺,尽可能降低SS 浓度。其主要目的在于,一方面由于UASB 厌氧反应器和厌氧复合床反应器(UBF),对水中的悬浮物浓度要求较严格,当浓度高时易造成布水器的堵塞;另一方面,通过固液分离将畜禽粪污中的大量悬浮物SS 以及BOD5、COD、悬浮物等提前分离出来,可大大减轻废水的处理难度,有利于缩短粪水处理时间,减少粪污处理设施的投资费用,降低水处理设施的运行费用。目前,我国已拥有成熟的固液分离技术和设备,设备类型主要有筛网式、卧式离心机、压滤机以及水力旋流器、旋转锥形筛和离心盘式分离机等。固液分离机的选用应考虑被分离物料的性质、流量、脱水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用于固液分离机处理的污水含水率一般不应小于98%。 3.6 初沉池畜禽养殖废水处理工程用初次沉淀池以平流和竖流式沉淀池形式最多。根据废水水质情况及后续处理构筑物的进水要求,

也可将初沉池设计为气浮沉淀池或混凝沉淀池等形式。新鲜的畜禽粪水通常具有比较好的沉淀性能,水力停留时间应大于1h,但不宜大于3h。其他设计按照GB 50014 的有关规定执行。 3.7 集水池采用达标排放模式处理的畜禽粪污处理厂(站),在厌氧反应器前应设置集水池,其作用是保证厌氧反应系统进水的连续性。为防止水泵频繁启动,集水池容积不应小于该池水泵30min 的出水量。集水池其他方面的设计参照GB 50014 的有关规定。 3.8 厌氧处理单元畜禽养殖废水属于高有机物浓度、高N、P 含量和高有害微生物数量的废水,通常单独采用好氧处理方法很难达到排放或回用标准,厌氧技术成为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经厌氧处理后废水中的COD 去除率达80%~90%,且运行成本相对较低。废水经厌氧处理后既可以实现无害化,同时还可以回收沼气和有机肥料,是解决畜禽粪便污水无害化和资源化问题的最有效的技术方案,是集约化养殖场粪便污水治理的最佳选择。 3.8.1 厌氧反应器类型目前,用于畜禽养殖粪污处理的厌氧工艺很多,较为成熟且常用的有全混合厌氧反应器(CSTR)、升流式固体反应器(USR)、推流式反应器(PFR)、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及厌氧复合床反应器(也称污泥床滤器UBF)等。厌氧反应器的选择和设计应根据粪污种类、工程类型和工艺路线确定。CSTR、USR、PFR 等适用于高悬浮物(SS)浓度的废水处理,适用于的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处理工艺;UASB 和UBF 则要求进水的SS 浓度较低,是畜禽粪污达标排放处理工艺推荐采用的厌氧反应器类型。(a)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简称UASB)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是目前国内外研究及应用发展最快的一种厌氧反应器,畜禽粪便污水采用UASB 进行厌氧消化处理前,必须先经过固液分离。该反应器的优点是:①反应器结构9 简单,不需搅拌及供微生物附着的填料;②SRT 和MRT 长,污染负荷高;③颗粒污泥的形成使微生物天然固定化,改善了微生物的环境条件,增加了工艺的稳定性;④出水的悬浮固体含量低。缺点是:①需要安装三相分离器;②进水要求悬浮物浓度必须较低;③需要有效的布水器使其进水均匀分布于反应器的底部;④当冲击负荷或进水中悬浮固体含量升高,以及遇到过量有毒物质时,会引起污泥流失,因此要求较高的运行管理水平。(b)污泥床虑器(Up-flow Anaerobic Hybrid Blanket,简称UBF) 该反应器是集UASB 和厌氧滤器一体的厌氧复合反应器。在结构方面,其下部为污泥床,上部设置填料,组合而成。由于附着于填料上的生物膜补充了污泥床上部微生物的不足,效率较高,但工程造价相对较高。当进水中悬浮物浓度较高时易产生堵塞。(c)全混合厌氧反应器(Complete Stirred Tank Reactor,简称CSTR) 是一种结构简单、适用于高悬浮物浓度的反应器。反应器内设搅拌装置,水力停留时间等于固体停留时间和微生物停留时间(HRT=SRT=MRT),缺点是消化器效率较低,水力停留时间较长,体积较大。(d)升流式固体反应器(Up-flow Solids Reactor,简称USR) 畜禽粪便水从底部进入反应器,与反应器里的活性污泥接触,使之得到快速消化。未消化的生物质固体颗粒和沼气发酵微生物,靠自然沉降滞留于消化器内,上清液从反应器上部溢出,该反应器的固体停留时间(SRT)和微生物停留时间(MRT)通常比水力停留时间(HRT)高得多,固体有机物的分解率和反应器的效率较高。(e)推流式厌氧反应器(Plug Flow Reactor,简称PFR) 推流式反应器也称塞流式反应器,是一种长方形的非完全混合式反应器。高浓度悬浮固体发酵原料从一端进入,从另一端排出。该反应器通常不需要搅拌,池形结构简单,尤其适用于牛粪的厌氧消化;具有运行方便,故障少,稳定性高、能耗低的优点。但粪便废水中的固体粪渣容易沉淀于池底,影响反应器的有效体积,使HRT 和SRT 降低,尤其是养鸡场和散放式奶牛场粪污处理时,应考虑粪污中沉渣较多,易生成沉淀造成反应器效率降低的影响。在运行过程中该类型厌氧反应器需要固体和微生物的回流作为接种物;此外,在结构设计上因该反应器面积/体积比较大,反应器内难以保持一致的温度;易产生厚的结壳。这些不利因素在设计中均应予以考虑。 3.8.2 厌氧反应器的容积计算一般采用容积

负荷计算厌氧反应池的容积,连续带搅拌的反应池可采用水力停留时间(HRT)确定厌氧反应池容积,计算公式见(1)和(2):( ) q Q S Se V ×0 ?= ……………………………………………………(1)或V = Q×HRT …………………………………………………………(2)式中:10 V——厌氧反应器的有效容积,m3 ;Q——设计流量,m3 /d;So——进水有机物浓度,kgCODCr/m3 ;Se——进水有机物浓度,kgCODCr/m3 ;q——容积负荷,kgCODCr/m3 ·d;HRT——水力停留时间,d。 3.8.3 厌氧反应器参数确定 3.8.3.1 UASB 反应器的设计参数(a)容积负荷UASB 一般采用常温运行方式,但最低温度不宜低于15℃。本标准参考《沼气工程设计规范第1 部分:工艺设计》(NY/T 1220.1)的有关规定,给出了不同温度下的容积负荷(见表2)。表 2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UASB 容积负荷kgCOD/m3 ·d 指标低温(10℃~15℃)常温(15℃~25℃)中温(30℃~35℃)高温(50℃~55℃)容积负荷1~2 2~5 5~10 10~20 (a)反应器的体积和高度反应器高度应从设计、运行和经济角度综合考虑。从设计、运行方面讲,高度会影响上升流速,高流速可以增加系统扰动和污泥与进水之间的接触。但流速过高会引起污泥流失,为保持足够多的污泥,上升流速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从而使反应器的高度受到限制;此外,高度与CO2溶解度也有关,反应器越高溶解的CO2浓度越高,pH 值越低。当反应器超过一定高度后pH 值会低于最优值,降低处理系统的效率。从经济方面讲,高度增加会增加土方工程量,但能减少占地面积。在实际应用中通常考虑当地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一般将反应器建造在半地下减少建筑和保温费用。最经济、有效的反应器高度一般是在5m 到7m 之间,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也是系统最优的运行范围。(b)进水系统进水系统的合理设计对UASB 处理厂的良好运转是至关重要的,进水系统兼有配水和水力搅拌的功能,为此应确保单位面积的进水量基本相同,以防止短路等现象发生;尽可能满足水力搅拌需要,保证进水有机物与污泥迅速混合;在结构设计上应便于观察到进水管的堵塞情况,当有堵塞情况发生时,容易清除。目前采用的进水方式大致可分为间歇式(脉冲式)、连续流、连续与间歇相结合等方式;相对而言,脉冲或多点盘管布水不易堵塞。(c)三相分离器三相分离器是UASB 反应器最有特点和最重要的装置。它的功能是收集从分离器下的反应室产生的沼气,使得在分离器之上的悬浮物沉淀下来。三相分离器设计要点包括:集气室斜面应光滑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应为45~600 ,以利于污泥返回;集气室的隙缝部分的面积应该占反应器全部面积的15%~20%;在反应器高度为5~7m 时,集气室的高度在 1.5~2m;11 在集气室内应保持气液界面相对稳定,以释放和收集气体,防止浮渣或泡沫层的形成;在集气室的上部应该设置消泡喷嘴,以应对有严重泡沫产生的情况;为避免上升的气体进入沉淀室,反射板与隙缝之间的遮盖应该在100~200mm;出气管的直管应该充足以保证从集气室引出沼气,特别是有泡沫的情况。 3.8.3.2 UBF 反应器的设计参数UBF 反应器设计参数的确定参考了《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1 部分:工艺设计》(NY/T 1220.1)的有关规定。UBF 的容积负荷应根据填料性状以及消化温度,或由试验及参照类似废水的实际运行资料确定;UBF 的有效高度宜为6~12m.;填料宜充填在反应器上部的1/3 处,填料层高度宜为0.5~2m。

3.8.3.3 USR、CSTR、PFR 厌氧反应器的设计参数目前我国在厌氧反应器的设计方面还没有颁布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畜禽粪便粪污处理用USR、CSTR、PFR 等厌氧反应器的设计参数主要参照《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NY/T 1222)的有关规定确定。畜禽粪污处理一般采用一级厌氧消化。消化温度一般采用中温(35℃左右),也可采用近中温(25℃~30℃)或高温(55℃左右)。中温消化主要设计参数见符合表 1 的规定。该参数是在参考《粪便处理厂设计规范》(CJJ 64)、《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NY/T 1222)中的有关规定基础上,结合国内一些工程公司对畜禽粪水处理

的经验数据及国内污泥消化的实际运行参数综合确定的,由于粪便厌氧高温消化的运行参数尚不成熟,且高温消化能源消耗较大,国内仅少数粪便处理厂采用高温消化工艺,研究程度不够,因此暂时不作规定。对于投配率(%),进料CODCr高时宜用下限值,进料CODCr低时宜用上限值。表1 中温发酵厌氧反应器主要设计参数序号项目全混合厌氧反应器升流式厌氧固体器推流式厌氧反应器 1 温度(℃) 35℃左右35℃左右35℃左右 2 水力停留时间(d) 10~30 8~25 15~30 3 TS浓度(%) 3~8 5~8 8~11 4 CODCr去除率(%) 55~75 60~80 50~70 5 CODCr负荷(kg/(m3 ·d)) 3~8 5~10 2~5 6 投配率(%) 3~10 4~12 5~7 不同厌氧反应器的设计要求不同:(a)升流式固体反应器一般采用立式圆柱形,有效高度6m~12m;应选用合理的布水方式,以保证水均匀上升,避免短路、勾流。在设计上布水器的喷水孔应向下,与水平面夹角不大于40°为宜;安装位置为厌氧反应器底部,距池底的距离应不大于1m。(b)推流式厌氧反应器,宜采用半地下或地上建筑。(c)全混合厌氧反应器宜采用圆形结构,并设置设搅拌装置。搅拌方式可采用消化气体循环、机械搅拌、水力提升等形式,应根据具体工艺要求确定;对于大型厌氧反应池,也可将两种搅拌方式结合使用;搅拌可采用连续进行,也可采用间歇进行。12 3.8.4 沼气、沼渣处置及利用厌氧反应产生的沼气、沼渣及沼液应尽可能的实现综合利用,同时要避免产生二次污染。沼气经过脱硫、脱水等净化措施,经过输配气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用于居民生活用气、锅炉燃烧等;沼气的净化、贮存参照《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NY/T 1168-2006)8.5、8.6 的有关规定执行。沼液(厌氧出水)去向一般有两种,一是经进一步固液分离后作为液体肥料用于农田施用,二是经进一步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回用。采用达标排放处理工艺产生的沼渣经进一步固液分离后应及时运至粪便堆肥场或其他无害化场所,得到妥善处理。采用综合利用处理工艺产生的沼渣、沼液经进一步固液分离后必须全部得到资源化利用,严禁随意排放;沼液、沼渣的固液分离的方法有浓缩脱水或机械脱水、干化等,应根据沼液、沼渣的用途、场地条件、经济情况等综合考虑确定后固液分离工艺的处理目标和方法;经固液分离出含水率60%左右的沼渣, 晒干粉碎后可制有机复合肥或饲料添加剂;分离出含固率1%左右的沼液可作为有机肥, 通过管道泵压或车运农田、大棚蔬菜田中喷灌、滴灌和渗灌;沼液还可作为鱼塘饲料。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 81-2001)6.2.2 条的规定,沼液作为农田用肥的,应配套设置田间贮存池,贮存池设计可参照5.2.2.3~5.2.2.7 的有关规定。 3.9 好氧处理单元目前,我国有关好氧技术的研究比较深入,相关的标准规范、设计手册等技术资料也比较齐全,此处不做赘述。畜禽养殖废水中含有氮、磷浓度较高,一般应采用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工艺,推荐采用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活性污泥法(SBR)、氧化沟等处理技术。有关设计参数、设施和设备参考GB 50014 及其工程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3.10 自然处理单元畜禽养殖废水自然处理法主要有常规的稳定塘处理(包括好氧塘、兼性塘和水生植物塘等)、土地处理(包括慢速渗滤、快速法滤、地面漫流)和人工湿地等。自然生物处理法不仅基建费用低,动力消耗少,设计运行良好时对氮、磷等营养物和细菌的去除率也高于常规的二级处理。此外,在一定条件下,该法配合污水灌溉可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该法的缺点主要是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易受季节影响、易影响环境卫生(例如夏季稳定塘管理不善散发臭味影响周边环境)等。采用自然处理必须考虑对周围环境以及水体的影响,不得降低周围环境的质量,应根据区域特点选择适宜的自然处理方式。但如果养殖场附近有废弃的沟塘和滩涂可供利用时,在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和技术经济比较后应尽量选择该方法以节约投资和处理费用。 3.10.1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一般都是根据试验资料和现有的经验进行设计。通常表面流湿地水力负荷 2.4~5.8cm/d;潜流湿地水力负荷 3.3~8.2cm/d;垂直流人工湿地水力负荷 3.4~6.7cm/d。设置填料的可适当提高负荷。温度对处理效率的影响很大,在寒冷地区的冰冻季13

节,人工湿地可能无法正常运行。可采用冰、雪以及空气层等覆盖的保温措施,或者覆盖秸秆、芦苇等植物。 3.10.2 土地处理系统土地处理是实现污水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具有投资省、管理方便、能耗低、运行费用少和处理效果稳定等优点,但有占地面积大、受气候影响大等缺点。选用土地处理时,必须考虑当地是否有合适的场地,并应对工程的投资、运行费用和效益作全面的分析比较。一般污水土地处理的设计参数宜根据试验数据确定;没有条件时应根据实际经验,结合当地条件确定。本条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提供的污水负荷范围,结合我国研究结果,提出几种基本的土地处理方法的设计参数:慢速渗滤系统水力负荷0.5~5m/年,地下水最浅深度不宜小于 1.5m;快速渗滤系统年水力负荷5~120 m/年,淹水期与干化期比值应小于1;地表漫流系统年水力负荷3~20 m/年。土地处理设计时,需根据应用场地的土质条件进行土壤颗粒组成、土壤有机质含量调整等。采用土地处理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地下水。 3.10.3 稳定塘处理系统稳定塘是人工的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它具有管理方便、能耗少等优点,但有占地面积大等缺点。选用稳定塘时,必须考虑当地是否有足够的土地可供利用,并应对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作全面的经济比较。可考虑采用荒地、废地、劣质地,以及坑塘、洼地,建设稳定塘污水处理系统。稳定塘适用于有湖、塘、洼地可供利用的且气候适宜、日照良好的地区。选择类型以常规处理塘为宜,如兼性塘、好氧塘等。曝气塘宜用于土地面积有限的场合。可根据各类不同类型塘的特征,以稳定塘组合系统方式应用。稳定塘系统设计可参考《污水稳定塘设计规范》(CJJ/T 54)的有关规定执行。 3.11 消毒由于畜禽养殖用水量较大,从节水减排的角度,积极鼓励废水的循环利用,例如处理出水经深度处理(砂滤、活性炭吸附等等)和消毒处理后,可考虑作为畜舍等的冲洗水源。根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 81)的有关规定,为防止产生氯代有机物或其他的二次污染物对环境及畜禽的影响,废水的消毒处理宜采用紫外线、臭氧、双氧水等非氯化消毒措施。 4 固体粪污处理技术要求4.1 固体粪污处理技术确定 4.1.1 固体粪便处理目标虽然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植物必需的营养物质,是很好的有机肥料,但其中的营养成分必须经微生物降解腐熟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同时,还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如果不加处理直接施用鲜粪尿,则有机质在被土壤微生物降解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氨和硫化氢等物质会对植物根系产生不利,并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恶臭和污染,因此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才能施用。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应按照《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 14 1168)的有关规定执行。经无害化处理直接还田的粪渣无害化环境标准应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第3.2.4 条的规定。采用堆肥处理的,堆肥制品的无害化卫生指标应符合《粪类无害化卫生标准》(GB 7959)的规定;生产商品化有机肥和复合肥的,堆肥产品应分别满足NY 525 和GB 18877 的有关规定。 4.1.2 固体粪便处理技术常见的固体粪便处理方法有堆肥法、干燥法、焚烧法等。由于高温好氧堆肥法与其它无害化方法相比,具有省能源、低成本、发酵产物活性强、处理过程养分损失少等优点,并且也可达到去除臭味、灭菌的目的,处理的最终产物较干燥,易包装、施用,因此,鉴于我国目前技术水平的局限及经济条件的制约,对固体粪便采用高温好氧堆肥法处理是最佳的处置方式。但同时考虑到目前集约化养殖场的分布情况,提出根据养殖种类、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具体情况,也可适当选用其它综合利用措施(例如鸡粪干燥处理法、焚烧法等)。 4.1.3 病死畜禽尸体处理处置技术对死畜禽的处理处置我国有关部门已制定了相关的技术规范,在此以规范性文件直接引用。一般病死畜禽尸体的处理与处置按《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 81-2001)第9 章的规定执行;因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导致禽类死亡,死禽尸体的处理与处置按《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的规定执行。 4.2 高温好氧堆肥技术要求 4.2.1 工艺说明高温好氧堆肥有静态堆肥和动态堆肥两种形式,动态堆肥通常采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专用设备进行,因此本标准主要针对高温好氧静态堆

肥。高温好氧堆肥通常由预处理、发酵、后处理和贮存等工序组成。 4.2.1.1 预处理。由于畜禽粪便含水率较高,堆肥时预处理主要是调整水分和碳氮比。 4.2.1.2 发酵。好氧发酵堆肥过程由一级发酵和二级发酵两个阶段组成,按工艺类型通常可分为一次性发酵和二次性发酵。一次性发酵是指发酵堆肥原料在发酵设施中一次完成生物降解的全过程。二次性发酵是指原料先后在不同的发酵设施中完成生物降解的全过程。目前,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将一级发酵、二级发酵与一次性发酵和二次性发酵概念混淆的问题。在此特别指出,本标准采纳《环境卫生术语标准》(CJJ 65)的定义,即一级发酵、二级发酵不是按物料从一个发酵槽翻倒至另一个发酵槽就是一级划分的,而是按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对垃圾降解的规律来区分的而不是按操作形式来分的。堆肥是一系列微生物活动的过程,包含着矿质化和腐质化过程,一般利用堆肥温度作为堆肥过程的评价指标。堆肥可以分为升温、高温、降温和腐熟四个阶段。(a)一级发酵。是指从温度升高到开始降低为止的阶段,是堆肥发酵的第一阶段,是以堆肥粪便中易分解的有机组分被微生物迅速分解为特征的发酵过程。在该阶段通常需要向堆积层或发酵装置中供氧,堆肥原料中存在的微生物吸取有机物中的碳、氮等营养成分,在15 合成细胞质自身繁殖的同时,将细胞中吸收的物质分解而产生热量。一级发酵可露天进行也可在发酵装置中进行。(b)二级发酵。也称腐熟阶段,一级发酵后,微生物以较低的速度分解较难降解有机物和发酵中间产物的发酵过程。在该阶段,将一级发酵未分解的易分解及较难分解的有机物进一步分解,使之变成腐殖酸、氨基酸等比较稳定的有机物,得到完全成熟的堆肥成品。此阶段通常不需要通风,但应定期进行翻堆。 4.2.1.3 后处理。堆肥成品需要经过分选去除杂物,并根据需要(例如生产精制堆肥)还要进行再干燥、破碎、造粒以及打包、压实选粒等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需要确定后处理的有关工序。 4.2.2 高温好氧堆肥参数确定影响堆肥过程的因素包括含水率、供氧、C/N 比、温度、pH 等。 4.2.2.1 水分水分是微生物生存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因此含水率是控制堆肥过程的一个重要的参数。在预处理阶段,堆肥粪便的起始含水率一般应为40%~60%,当有机物含量低且环境温度温度低时宜取下限,反之取上限。在一级发酵堆肥过程中,40%~60%(按重量计)的含水率最利于微生物的分解。这是因为:水分超过70%,则降温过程由好氧转变为厌氧,分解速度明显下降且有腐烂臭味;水分低于40%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需要,有机物难以分解。二级发酵过程中的物料含水率宜控制在35%~45%之间。 4.2.2.2 温度一般认为高温菌对于有机物的降解效率高于中温菌,因此通常采用高温好氧堆肥。过低的温度将大大延长堆肥达到腐熟的时间,而过高的堆肥(>75℃)将对堆肥微生物产生有害的影响。一级发酵过程中,堆层各测试点温度均应保持在55℃~65℃,不宜大于75℃,且持续时间不得少于5d。

4.2.2.3 供氧氧是好氧微生物生存必要的条件,供氧量的多少与微生物活动的强烈程度和有机物的分解速度及堆肥粒度密切相关。目前采用的通风办法主要有利用动力铲或其它特殊设备翻堆、向粪堆中插入带孔的通风管、借助高压风机强制通风供氧和自然通风供氧等。静态发酵强制通风时,每m3 物料通风量宜取0.05 N m3 /min~0.2N m3 /min,通常采用非连续通风方式,堆层每升高1m,风压增加1000 Pa~1500Pa;间歇动态发酵可参考静态工艺并依生产试验确定通风量,以保证发酵在最适宜条件下进行。一级发酵过程中各测试点的氧气浓度不宜低于10%,一般认为含氧量低于8%会导致厌氧发酵而产生臭气。 4.2.2.4 碳氮比堆肥原料的碳氮平衡是微生物达到最佳生物活性的关键因素。堆肥原料的C/N 应保持在20:1~30:1 之间。若C/N 高,细菌和其它微生物的活动会受到限制,有机物分解速度会变16 慢,堆肥发酵时间会变长,同时还会导致堆肥产品的C/N 过高。若C/N 过低,则可供消耗的碳素少,氮相对过剩,氮迅速降解以NH3的形式挥发而导致氮元素大量的损失降低肥效。几种常见的畜禽粪便典型的C/N 参见表3。在实际操作中可通过添加植物秸秆、稻壳、锯末等物料进行调节,必要时需添加菌剂和酶制剂,

以促进发酵过程的正常进行,几种常用的调节物料的C/N 参见表4。表 3 几种常见的畜禽粪便堆肥典型的C/N 猪粪新鲜鸡粪马粪牛粪(带畜草)牛粪尿(液体)奶牛粪便5~8 6~10 30~60 25~30 8~13 10~18 表 4 几种常用的调节物料的C/N 锯末屑秸秆垃圾300~1000 70~100 50~80 4.2.2.5 pH 一般微生物最适宜的pH 是中性或弱碱性(6.5~8.5),pH 值是对微生物环境进行评估的参数。在整个堆肥过程中,pH 值随堆肥阶段(时间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堆肥降解一旦开始,混合物pH 很难再作调节,必须加强对初始堆肥原料酸碱性的调节。在一般情况下,堆肥过程中的pH 有足够的缓冲能力,使pH 保持在保证高效好氧分解的水平。 4.2.2.6 堆肥时间堆肥运行所需时间随C/N、湿度、天气条件、堆肥运行管理类型等方面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情况下,一次性发酵工艺的发酵周期不宜少于30d,二次性发酵工艺的一级发酵和二级发酵时间均不宜少于10d。此外,还要考虑堆肥固化和贮存时间。实际堆肥时间应根据C/N、湿度、天气条件、堆肥运行管理类型及废物和添加剂种类确定。发酵结束时,堆肥应符合下列要求:(a)碳氮比(C/N)不大于20:1;(b)含水率宜为20%~35%;(c)堆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无害化卫生要求的规定;(d)耗氧速率趋于稳定;(e)腐熟度应大于等于Ⅳ级。 4.2.2.7 堆肥贮存堆肥发酵受场地和时间限制,一般应设有至少能容纳 6 个月产量的贮存设施。 4.2.2.8 堆肥制品发酵完毕后的堆肥经后处理得到的堆肥制品应符合下列要求:(a)堆肥产品存放时,含水率应不高于30%,袋装堆肥含水率应不高于20%;(b)堆肥产品的含盐量一般应在1%~2%;(c)成品堆肥外观应为茶褐色或黑褐色、无恶臭、质地松散,具有泥土芳香气味。

4.2.2.9 腐熟度粪便C/N 粪便C/N 17 这是衡量污泥堆肥成熟程度的参数。所谓腐熟度即堆肥完成度,即堆肥中的有机质经过矿化、腐殖化过程最后达到稳定的程度。堆肥腐熟度评价指标分为物理学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学指标。物理学指标包括温度、气味、颜色;化学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挥发性固体含量、易降解有机质、腐殖质物质的变化、C/N 等;生物学指标包括微生物活性测试和发芽试验。虽然可以反映堆肥腐熟度的评价指标众多,关于腐熟度的研究方法也越来越先进复杂,但很多方法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过程也太复杂,不能适用于粪便腐熟度的评价,因此需要找到更加快速、简单且比较可靠的方法。国外关于腐熟度的检测有一些商业检测方法,比较著名的有Solvita 测试法、Dewar 自热测试法等。我国还未制定准确的评价堆肥腐熟度的标准参数和方法,评价方法多参考《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 7959),该标准主要从卫生学的角度来评价堆肥的腐熟程度,堆肥成熟的标志是物料呈黑褐色,无臭味,手感松散,颗粒均匀,蚊蝇不繁殖,病原菌、寄生虫卵、病毒以及植物种子均被杀灭。目前我国的一些地方标准中已经有了腐熟度检测的规定,从可行性、成熟、可靠的角度考虑,本标准采纳了北京市地方标准《粪便处理设施运行管理规范》(DB11/T 269)中对腐熟度检测方法,该方法对腐熟和不腐熟进行了分级,比较直观,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5 恶臭控制技术要求

5.1 恶臭产生畜禽养殖场的臭气主要来自蛋白质废弃物的厌氧分解,这些废弃物包括畜禽粪尿、皮肤、毛、饲料和垫料。而大部分臭气是粪尿厌氧分解产生的。畜禽排泄物中的有机物主要由碳水化合物和含氮有机物组成,在一定情况下,这些粪便发酵及含硫蛋白分解产生大量氨气和硫化氢等臭味气体。目前已鉴定出的恶臭成分在牛粪中有94 种,猪粪中有230 种,鸡粪中有150 种。这些恶臭成分可分为挥发性脂肪酸、醇类、酚类、酸类、醛类、酮类、胺类、硫醇类,以及含氮杂环化合物等9 类有机化合物和氨、硫化氢两种无机物。恶臭程度与畜禽种类、饲料、畜舍结构以及清粪工艺类型等有关。此外,畜禽养殖管理不当(诸如不及时清粪、不加强通风等)也会增加恶臭的产生和散发。 5.2 恶臭治理畜禽养殖场的恶臭治理范围包括养殖区、废水处理站及堆肥场的臭气。一般治理恶臭气体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物理除臭、化学除臭和生物除臭几方面。从技术的角度讲,畜禽养殖业的恶臭治理工程与

其它恶臭的治理工程并无特别要求,但目前我国还没有颁布恶臭治理工程方面的标准、规范。因此,本标准仅提出了畜禽养殖行业恶臭治理的最基本要求,当有相关的国家标准规范颁布时,应及时对本规范进行修订,参照有关标准执行。养殖业恶臭控制,从根本上讲,最有效的控制方法是控制产生气味的源头和扩散渠道。其中养殖区应考虑通过提高畜禽对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的方式减少臭气的产生;在饲料或粪尿中添加除臭剂减少臭气的排放;选择养殖场的位置、方向以减少臭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合理设计通风系统和养殖房舍,并对畜禽粪尿和污水进行及时、有效、科学的收集、贮存和18 处理,以减轻恶臭对环境的污染等等。废水处理站及堆肥场的臭气控制可考虑将粪污处理各工艺单元设计为密闭方式,通过建造恶臭集中处理设施,将各工艺过程中产生的臭气集中收集处理后排放;集中式粪污处理厂的卸粪接口及固液分离设备应喷淋生化除臭剂,尽量减少恶臭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目前,适用的物理除臭、化学除臭和生物除臭方法有:(a)物理除臭可采用向粪便或舍内投(铺)放吸附剂减少臭气的散发,宜采用的吸附剂有沸石、锯末、膨润土以及秸秆、泥炭等含纤维素和木质素较多的材料。(b)化学除臭可向养殖场区、堆肥处理厂以及废水处理站投加或喷洒化学除臭剂、中和剂消除或减少臭气的产生。宜采用的化学氧化剂有高锰酸钾、重铬酸钾、双氧水、次氯酸钠、臭氧等;宜采用的中和剂有石灰。(c)生物除臭养殖场宜采用的生物除臭措施有生物过滤法和生物洗涤法。养殖场应根据养殖种类、场地情况、经济条件等情况选用适当的措施控制臭气污染,但严禁对环境及畜禽造成二次污染。 6 施工与验收本标准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单位的资质,以及建筑、安装工程应遵守的施工文件等作了规定。鉴于《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3 部分:施工与验收》(NY/T 1220.3)中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的施工已经做出了十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本标准不再列出,直接进行引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竣工验收应按《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办法》执行。工程竣工验收前,严禁投入生产性使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的环境保护验收按《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除本标准 5.3 的规定外,畜禽养殖废水治理工程的验收内容还应参照《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4)的有关规定执行。除本标准5.4 的规定外,畜禽固体粪便堆肥处理厂的验收还应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技术评价指标》(CJ/T 3059)的有关技术性指标进行评价。7 废水处理各工艺单元运行管理7.1 调节池畜禽场废水中通常含有较多的浮渣(粪草、毛发等),容易造成管道堵塞。因此运行中经常巡回检查、对浮渣及时清捞,避免池面漂浮大量的浮渣。并应定期对调节池及其管道进行冲刷清洗,严禁外排管网堵塞、粪便积存及漂浮物结痂现象发生,发现堵塞时应及时疏通。清捞出的浮渣应运至其它场所进行无害化处理,不能露天长期存放。根据正常运转情况应定期排泥,一般一年至少应彻底清理一次。19 7.2 固液分离固液分离机带负荷运行前,应空载试车。开机后应经常观察固液分离设备运转情况是否正常,并根据污水水质、分离后污水水量及时调节进入固液分离机的污水流量。运行过程中应根据固液分离机分离出的固形物的含水率,按工艺要求适时调节设备运行参数。分离出来的固体粪渣宜及时送往堆肥场处理,或送往其他场所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可在场内积存。开机后应注意观测判断出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发现故障应立即停车检修。7.3 厌氧反应器目前我国还没有厌氧反应器运行管理方面的标准、规范,本标准参考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NY/T 1221 )和《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四部分:运行管理》(NY/T 1220.4)的有关内容,结合相关工程经验,从厌氧反应器的准备—启动—运行—停运与再启动几个方面提出了基本技术要求。本标准提出的有关厌氧反应池的运行管理还需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完善。7.3.1 启动前准备厌氧反应器除应工艺设计和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外,在启动前还应根据运行压力要求对厌氧反应器及与之配套的所有管道、阀门进行试水和气密性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启动前与厌氧反应器

安全运行有关的各类仪表,如压力表、流量计等均也应按各自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和设计要求,分别进行校正,以保证其安全、可靠、灵活和准确。7.3.2 厌氧反应器的启动厌氧反应器的启动是指从向厌氧反应器投入接种物和进水开始,经过驯化和培养,使反应器中厌氧活性污泥的数量和活性逐步增加,直至反应器的运行效能稳定达到设计要求的全过程。从实践看,厌氧反应器的启动一般需要较长时间。7.3.2.1 接种污泥用于厌氧反应器启动的厌氧活性接种污泥应具有以下两点特性:一是含有较强分解粪便废水的微生物种群;二是接种物中应含有相当数量的产甲烷菌,因为产酸菌繁殖快,而产甲烷菌繁殖相对较慢,如果产甲烷菌数量太少,在启动过程中常会因酸化与甲烷化速度的过分不平衡而导致启动的失败。因此本标准提出采用其它厌氧反应池的污泥进行接种,或采用积存较长的粪水进行接种。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宜采用颗粒污泥接种。7.3.2.2 启动方式厌氧反应器的启动方式分为逐步培养法和一次培养法两种形式。无论采用那种方式启动,都应注意酸化与甲烷化的平衡,防止处理液的pH 值降至6.5 以下。必要时可加入一些石灰水、碳酸氢铵等碱性物质,使pH 值保持在 6.8 以上。7.3.2.3 污染负荷控制启动开始时,污染负荷宜控制为0.5kgCOD/m3 ·d~1.5kgCOD /m3 ·d,当进水COD 浓度大于5000mg/L 时应进行适当稀释。若因负荷过高引起的处理液中有机酸上升、pH 值降低,20 从而引起污泥沉降性能变差而严重流失时,应考虑首先停止进水,待pH 恢复正常水平后,再以较低负荷开始进水。如果发现pH 值已降至 5.5 以下,单靠停止进水不能解决时,则应添加石灰水、碳酸钠或碳酸氢铵等碱性物质进行中和。同时也可排除部分发酵液,再加入一些接种物,以期起到稀释、补充缓冲性物质及活性污泥的作用。在启动阶段只有当COD 去除率达到约80%时,方可逐步提高负荷。当各项指标稳定达到设计要求时,启动即告完成。7.3.3 运行管理启动后的厌氧反应系统管理要点在于通过控制各工艺条件,使反应器稳定运行。只有稳定运行的反应器才会有高的运行效果。在进水方面应按工艺设计要求进行,严禁有机负荷过高或过低、温度骤升或骤降等情况发生。这是因为厌氧微生物生活的温度要求比较广泛,中温甲烷菌的最佳生存温度为300 C~380 C,高温甲烷菌的最佳生存温度为500 C~600 C,但对环境的突变比较敏感,在短时间内温度产生剧烈变化,将导致甲烷菌无法适应,影响甚至破坏消化过程。因此在厌氧反应器运行中应维持温度恒定。从提高处理效率减少能源消耗的角度讲,厌氧反应器宜维持稳定的中温或近中温(35℃或者25℃左右)的消化温度。采用热交换器加热的,应每日测量热交换器污水进、出口的水温。厌氧反应器内液体的pH 值、挥发酸、总碱度、温度及内部沼气压力、产气量和沼气成分宜每日监测,通过这几项监测的工艺运行参数,可了解系统运行是否正常,及时调整运行工况。pH 值维持在 6.8~7.6 之间,pH 值降低会抑制甲烷菌的生长,产气率下降,严重时会破坏系统的正常运行,调整方式是降低负荷或投加石灰等碱性物质。挥发酸与总碱度要求一起测定,二者的正常含量碱度(以CaCO3 计)宜不低于2000mg/L,挥发性脂肪酸宜不高于500mg/L,即挥发酸与碱度的比值不低于0.5,如果碱度不足可以投加石灰、碳酸氨等碱性物质进行调节。搅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微生物与粪便水的接触,加速生化反应进程。为保证固液分离的效果,提高出水水质,需进行搅拌的厌氧反应器在出水排放前30min 应停止搅拌。

7.3.4 排泥厌氧反应器内保持足够的污泥量,是保证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基础。但经较长时间运行后,污泥量过度时,会因污泥沉淀使有效积容缩小而降低效率,甚至会因堵塞而影响正常运行,或者因短路使出水中夹带大量污泥,影响出水水质。因此应定期对厌氧反应器进行适量排泥。特别是在进行养鸡场和散放式奶牛场粪水处理时,由于粪污内砂砾较多,从启动开始就应经常排泥,冲刷排泥管,保证管道畅通,一旦砂砾沉积,再想排泥十分困难。反应器运行过程中排泥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排出量由污泥界面仪控制,污泥沉降的上平面宜保持在溢流出水口下0.5~0.1m 的位置,这样既可保证水力运行的畅通,又可使

悬浮污泥有沉降的空间。启动阶段,厌氧反应池内污泥量不足时,排出的污泥经沉砂后可回流入沼气池内。7.3.5 停运与再启动21 因检修或季节性生产等原因,厌氧反应器可能会有停运情况发生,这种停运通常对厌氧消化性能的保持并无多大影响。因在停运条件下,厌氧污泥的活性可以保持一年或更长的时间。当厌氧消化器需要长时间停用时,应保持池内水位不低于池体高度的1/2,并定期检查及时补充。厌氧反应器停运期较长时,应定期进行搅拌。此外,在停运期间,还应设法使出料口及导气管等保持封闭,以维持消化器的厌氧状态。如果反应器需停运进行放空清理时,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操作。在停运期内,宜使反应器内发酵液的温度保持在4℃~20℃。这是因为相对而言,在此温度范围内保存的污泥,重新启动只需较短时间就可以恢复到原有的性能;反应器再启动时,应先恢复运行温度,并根据运行状态逐步提高进水负荷。停运后的厌氧消化器再启动时,一般应先恢复消化器的运行温度,并根据运行状态逐步提高进水负荷,直至达到停运前的效能水平。7.3.6 沼气贮存及净化系统沼气贮气柜和沼气净化装置的运行管理参照《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NY/T 1221-2006)第13 章、第14 章的有关规定执行。7.4 其它工艺单元格栅、泵房、沉砂池、初沉池、好氧处理单元等处理单元的运行管理参照《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 60)的有关规定执行;好氧处理工艺的运行管理还应根据选用的具体好氧工艺类型,满足其特有的技术要求。目前我国废水处理方法类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正在进行过程中,在实际使用中方法类的工程技术规范应作为重要的技术管理文件配合本标准一并使用。畜禽废水处理厂(站)其他方面(诸如控制室等设施)的运行管理参照《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 60)、《城市粪便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T30)的有关规定执行。8 高温好氧堆肥运行管理8.1 基本要求畜禽粪便堆肥原料及堆肥过程必须符合本标准 5.4.3 条的基本要求,堆肥过程中应根据工艺技术要求适时调整、控制各发酵阶段的主要技术参数。堆肥布料时要求保证物料均匀,主要是为了防止出现物料层厚度不等、含水率不均等不利于发酵升温情况发生。气味是运行阶段的一个具有重要指示性的指标,因此应特别注意观测堆肥各发酵阶段气味的变化。当出现腐烂气味时意味着堆肥由好氧转向了厌氧。厌氧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缺氧造成的,也可能是湿度过大造成的,应根据实际监测的技术参数,辨明原因,通过调整供氧量或含水量等方式及时进行调解。堆肥各发酵阶段主要技术指标应参照《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技术评价指标》(CJ/T 3059)的有关规定执行。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技术评价指标》的要求以及现有堆22 肥厂的实践经验,一级发酵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4 的规定,二级发酵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5 的规定。表 4 一级发酵主要技术指标项目指标参数发酵仓有效容积>70% 堆肥温度:静态工艺>55℃持续5 天以上间歇动态工艺>55℃(至少1 天60℃)持续3 天以上蛔虫卵死亡率95%~100% 粪大肠菌值10-1~10-2 含水率下降10%以上减容20%以上表 5 二级发酵主要技术指标项目指标参数备注发酵周期不小于10 天含水率不大于35% pH 值6.5~8.0 总氮(以氮计)不小于0.5% 指精处理后总磷(以P2O5计)不小于0.3% 指精处理后总钾(以K2O 计)不小于1.0% 指精处理后有机质(以碳计)不小于10% 指精处理后8.2 一级发酵一级发酵过程中应采用污水回喷、或添加物料、或通风散热等措施及时调节堆肥物料水分含量,以确保含水率达到40%~60%;并对氧气浓度进行跟踪测定,及时调整通风量,使各测试点的氧气浓度不低于10%;定期测试堆层温度的变化情况,测温点应根据升温变化规律分层、分区设置。测定点分布应均匀,有代表性。高度应分上、中、下三层,上层和下层测试点均应设在离堆层表面或底部0.6~1.0m 处:每个层次水平面测试点布置按发酵设施的几何形状,可分中心部位和边缘部位设置,边缘部位距边缘宜为0.5m 左右。实际操作中,在整个发酵周期内,应每天2~3 次测试

堆层各测试点温度变化,直至发酵终止。8.3 二级发酵实践表明,经一级发酵处理后的本成品堆肥的理化特性差别很大,通常优于有关技术指标要求。因此可适时控制堆高、通风及翻堆作业,如减少通风量和翻堆次数等,以满足物料进一步发酵的适宜条件。但二级发酵阶段,严禁再次向物料中添加污泥、粪便等新鲜可堆肥原料。8.4 堆肥检测畜禽粪便堆肥的检测项目包括含水率变化、碳氮比(C/N)变化、堆层温度变化、堆层氧浓度和耗氧速率变化及腐熟度。堆层温度、氧气浓度应每日进行跟踪检测,其余项目每周应至少检测一次。23 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检测频次的确定,是在参考《城市生活垃圾好氧静态堆肥处理技术规程》(CJJ/T 52)和《粪便处理设施运行管理规范》(DB 11/T 269)中有关内容,并结合畜禽固体粪便特点提出的。并将《堆肥检测方法》、《腐熟度检测方法》作为规范性附录,供参照执行。9 恶臭控制运行管理室内臭气浓度应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适合操作人员长期在岗工作。在运行过程中应保持臭气收集系统、除臭系统的工作状态良好。采用物理化学除臭系统时,吸收塔内的吸附剂应定期再生;在使用化学除臭剂过程中不得对设备造成腐蚀。采用生物除臭系统时应定期投加微生物和营养物质。五与执行现行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关系及实施建议本标准制定的内容均符合国家相关的环保政策。鉴于《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不同于以往发布执行的各类相关排放标准和防治技术规范,属于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中的行业通用实用技术规范,应与《环境污染治理方法类工程技术规范》配套使用。同时,该工程技术规范作为我国环境技术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在编制过程中,有关条款能引用国家现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直接进行了引用,尽量避免重复,力求简化。内容上力求突出畜禽养殖行业污染治理特有的技术要求,层次上尽量体现与各标准之间的衔接配套关系。对于环境污染治理应遵守的通用技术要求(例如处理厂道路设计要求等等)在本标准中没有做出规定,在实际的环境管理及使用中应与《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一并使用。鉴于本标准为首次制定,在实施过程中可采用先试行一段时间,根据反馈的问题和技术进步情况,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完善,力争最终形成适用的、先进的行业污染治理的规范性技术管理文件,更好的满足我国环境保护管理的需要。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以及对环保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根据环境管理的实际需要,标准的内容应不断得到完善、拓展、深入和更新。1 参加编写单位及编写人员主编单位: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参加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