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模拟试卷(带答案)-百度文库

数学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模拟试卷(带答案)-百度文库

数学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模拟试卷(带答案)-百度文库
数学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模拟试卷(带答案)-百度文库

数学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模拟试卷(带答案)-百度文库

一、选择题

1.购买单价为a 元的物品10个,付出b 元(b >10a ),应找回( ) A .(b ﹣a )元 B .(b ﹣10)元

C .(10a ﹣b )元

D .(b ﹣10a )元 2.下列每对数中,相等的一对是( )

A .(﹣1)3和﹣13

B .﹣(﹣1)2和12

C .(﹣1)4和﹣14

D .﹣|﹣13|和﹣(﹣

1)3

3.下列选项中,运算正确的是( ) A .532x x -= B .2ab ab ab -= C .23a a a -+=-

D .235a b ab +=

4.某班30位同学,在绿色护植活动中共种树72棵,已知女生每人种2棵,男生每人种3

棵,设女生有x 人,则可列方程( ) A .23(30)72x x +-= B .32(30)72x x +-= C .23(72)30x x +-= D .32(72)30x x +-= 5.计算32a a ?的结果是( ) A .5a ;

B .4a ;

C .6a ;

D .8a .

6.如图,已知直线//a b ,点,A B 分别在直线,a b 上,连结AB .点D 是直线,a b 之间的一个动点,作//CD AB 交直线b 于点C,连结AD .若70ABC ?∠=,则下列选项中D ∠不可能取到的度数为()

A .60°

B .80°

C .150°

D .170°

7.方程3x +2=8的解是( ) A .3 B .

103

C .2

D .

12

8.解方程

121

123

x x +--=时,去分母得( ) A .2(x +1)=3(2x ﹣1)=6 B .3(x +1)﹣2(2x ﹣1)=1 C .3(x +1)﹣2(2x ﹣1)=6 D .3(x +1)﹣2×2x ﹣1=6 9.下列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 A .﹣1

B .0

C .2

D .﹣(﹣1)

10.计算:2.5°=( )

A .15′

B .25′

C .150′

D .250′

11.墙上钉着用一根彩绳围成的梯形形状的饰物,如图实线所示(单位:cm ).小颖将梯形下底的钉子去掉,并将这条彩绳钉成一个长方形,如图虚线所示.小颖所钉长方形的长、宽各为多少厘米?如果设长方形的长为xcm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为( )

A .2(x+10)=10×4+6×2

B .2(x+10)=10×3+6×2

C .2x+10=10×4+6×2

D .2(x+10)=10×2+6×2 12.已知一个多项式是三次二项式,则这个多项式可以是( ) A .221x x -+

B .321x +

C .22x x -

D .3221x x -+

13.下列方程的变形正确的有( ) A .360x -=,变形为36x = B .533x x +=-,变形为42x = C .

2

123

x -=,变形为232x -= D .21x =,变形为2x =

14.如图的几何体,从上向下看,看到的是( )

A .

B .

C .

D .

15.如图,下列各三角形中的三个数之间均具有相同的规律,根据此规律,最后一个三角形中y 与n 之间的关系是()

A .y=2n+1

B .y=2n +n

C .y=2n+1+n

D .y=2n +n+1

二、填空题

16.若代数式mx 2+5y 2﹣2x 2+3的值与字母x 的取值无关,则m 的值是__. 17.已知|x |=3,y 2=4,且x <y ,那么x +y 的值是_____.

18.甲、乙两地海拔高度分别为20米和﹣9米,那么甲地比乙地高_____米. 19.若5

23m x

y +与2n x y 的和仍为单项式,则n m =__________.

20.苹果的单价为a 元/千克,香蕉的单价为b 元/千克,买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共需____元.

21.单项式﹣

22

πa b

的系数是_____,次数是_____.

22.如图,若12l l //,1x ∠=?,则2∠=______.

23.计算

221b a a b a b ?

?÷- ?-+??

的结果是______ 24.如图,在数轴上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是1,–2,若点B ,C 到点A 的距离相等,则点C 所表示的数是___.

25.如果m ﹣n =5,那么﹣3m +3n ﹣5的值是_____.

26.﹣2

25

ab π是_____次单项式,系数是_____.

27.下列命题:①若∠1=∠2,∠2=∠3,则∠1=∠3;②若|a|=|b|,则a=b ;③内错角相等;④对顶角相等.其中真命题的是_______(填写序号) 28.用“>”或“<”填空:

13_____35

;2

23-_____﹣3.

29.小康家里养了8头猪,质量分别为:104,98.5,96,91.8,102.5,100.7,103,95.5(单位:kg ),每头猪超过100kg 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100kg 的千克数记作负数.那么98.5对应的数记为_____.

30.众所周知,中华诗词博大精深,集大量的情景情感于短短数十字之间,或豪放,或婉约,或思民生疾苦,或抒发己身豪情逸致,文化价值极高.而数学与古诗词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古诗中,五言绝句是四句诗,每句都是五个字;七言绝句是四句诗,每句都是七个字.有一本诗集,其中五言绝句比七言绝句多13首,总字数却反而少了20个字.问两种诗各多少首?设七言绝句有x 首,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______.

三、压轴题

31.如图1,O 为直线AB 上一点,过点O 作射线OC ,∠AOC =30°,将一直角三角板(其中∠P =30°)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一边OQ 在射线OA 上,另一边OP 与OC 都在直线AB 的上方.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 以每秒3°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 (1)如图2,经过t 秒后,OP 恰好平分∠BOC . ①求t 的值;

②此时OQ 是否平分∠AOC ?请说明理由;

(2)若在三角板转动的同时,射线OC 也绕O 点以每秒6°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3,那么经过多长时间OC 平分∠POQ ?请说明理由;

(3)在(2)问的基础上,经过多少秒OC 平分∠POB ?(直接写出结果).

32.问题:将边长为的正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等分,连接各边对应的等分点,则该三角形中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和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分别有多少个?

探究:要研究上面的问题,我们不妨先从最简单的情形入手,进而找到一般性规律.

探究一:将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二等分,连接各边中点,则该三角形中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和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分别有多少个?

如图①,连接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三条边的中点,从上往下看:

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第一层有1个,第二层有3个,共有个;

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一共有1个.

探究二:将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三等分,连接各边对应的等分点,则该三角形中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和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分别有多少个?

如图②,连接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三条边的对应三等分点,从上往下看: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第一层有1个,第二层有3个,第三层有5个,共有个;边长为

2的正三角形共有个.

探究三:将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四等分(图③),连接各边对应的等分点,则该三角形中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和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分别有多少个?

(仿照上述方法,写出探究过程)

结论:将边长为的正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等分,连接各边对应的等分点,则该三

角形中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和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分别有多少个? (仿照上述方法,写出探究过程)

应用:将一个边长为25的正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25等分,连接各边对应的等分点,则该三角形中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有______个和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有______个. 33.已知:OC 平分AOB ∠,以O 为端点作射线OD ,OE 平分AOD ∠. (1)如图1,射线OD 在AOB ∠内部,BOD 82∠=?,求COE ∠的度数. (2)若射线OD 绕点O 旋转,BOD α∠=,(α为大于AOB ∠的钝角),

COE β∠=,其他条件不变,在这个过程中,探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变化,

请补全图形并加以说明.

34.如图1,线段AB 的长为a .

(1)尺规作图:延长线段AB 到C ,使BC =2AB ;延长线段BA 到D ,使AD =AC .(先用尺规画图,再用签字笔把笔迹涂黑.)

(2)在(1)的条件下,以线段AB 所在的直线画数轴,以点A 为原点,若点B 对应的数恰好为10,请在数轴上标出点C ,D 两点,并直接写出C ,D 两点表示的有理数,若点M 是BC 的中点,点N 是AD 的中点,请求线段MN 的长.

(3)在(2)的条件下,现有甲、乙两个物体在数轴上进行匀速直线运动,甲从点D 处开始,在点C ,D 之间进行往返运动;乙从点N 开始,在N ,M 之间进行往返运动,甲、乙同时开始运动,当乙从M 点第一次回到点N 时,甲、乙同时停止运动,若甲的运动速度为每秒5个单位,乙的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请求出甲和乙在运动过程中,所有相遇点对应的有理数.

35.结合数轴与绝对值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探究:数轴上表示4和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表示-3和2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____;

结论: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m和数n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m-n∣.

直接应用:表示数a和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____,表示数a和-4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____;

灵活应用:

(1)如果∣a+1∣=3,那么a=____;

(2)若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位于-4与2之间,则∣a-2∣+∣a+4∣=_____;

(3)若∣a-2∣+∣a+4∣=10,则a =______;

实际应用:

已知数轴上有A、B、C 三点,分别表示-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长度/秒,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长度/秒.

(1)两只电子蚂蚁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求甲、乙数轴上相遇时的点表示的数。

(2)求运动几秒后甲到A、B、C三点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长度?

36.如图,己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8,B是数轴上一点,且AB=22.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

(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点P表示的数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若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Q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Q?(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3)若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若点P、Q同时出发,问秒时P、Q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直接写出答案)

(4)思考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

37.数轴上线段的长度可以用线段端点表示的数进行减法运算得到,例如:如图①,若点A,B在数轴上分别对应的数为a,b(a

请你用以上知识解决问题:

如图②,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A点,再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达B点,然后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C点.

(1)请你在图②的数轴上表示出A,B,C三点的位置.

(2)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移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

①当t=2时,求AB和AC的长度;

②试探究:在移动过程中,3AC-4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

38.如图①,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使∠AOC=120°,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M在射线OB上,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下方.(1)将图①中的三角板OMN摆放成如图②所示的位置,使一边OM在∠BOC的内部,当OM平分∠BOC时,∠BO N= ;(直接写出结果)

(2)在(1)的条件下,作线段NO的延长线OP(如图③所示),试说明射线OP是

∠AOC的平分线;

(3)将图①中的三角板OMN摆放成如图④所示的位置,请探究∠NOC与∠AOM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果,不须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知:花了10a元,剩下(b﹣10a)元.

【详解】

购买单价为a元的物品10个,付出b元(b>10a),应找回(b﹣10a)元.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列代数式,能读懂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乘方和绝对值的性质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A.(﹣1)3=﹣1=﹣13,相等;

B.﹣(﹣1)2=﹣1≠12=1,不相等;

C.(﹣1)4=1≠﹣14=﹣1,不相等;

D. ﹣|﹣13|=﹣1≠﹣(﹣1)3=1,不相等. 故选A.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整式的加减法法则即可得答案. 【详解】

A.5x-3x=2x ,故该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B.2ab ab ab -=,计算正确,符合题意,

C.-2a+3a=a ,故该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D.2a 与3b 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该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整式的加减,熟练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是解题关键.

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设女生x 人,男生就有(30-x )人,再表示出男、女生各种树的棵数,根据题中等量关系式:男生种树棵数+女生种树棵数=72棵,列方程解答即可. 【详解】 设女生x 人, ∵共有学生30名, ∴男生有(30-x )名,

∵女生每人种2棵,男生每人种3棵, ∴女生种树2x 棵,男生植树3(30-x )棵, ∵共种树72棵, ∴2x+3(30-x)=72,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正确找准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解题关键.

5.A

解析:A 【解析】

此题考查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即(0)m

n

m n

a a a a +?=>,所以此题结果等于325a a +=,

选A ;

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延长CD交直线a于E.由∠ADC=∠AED+∠DAE,判断出∠ADC>70°即可解决问题.【详解】

解:延长CD交直线a于E.

∵a∥b,

∴∠AED=∠DCF,

∵AB∥CD,

∴∠DCF=∠ABC=70°,

∴∠AED=70°

∵∠ADC=∠AED+∠DAE,

∴∠ADC>70°,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移项、合并后,化系数为1,即可解方程.

【详解】

x=,

解:移项、合并得,36

x=,

化系数为1得:2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解题的关键.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方程两边都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即可.

【详解】

解:方程两边同时乘以6,得:3(1)2(21)6x x +--=, 故选:C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去分母,需要注意,不能漏乘,没有分母的也要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把所给的四个数从大到小排列即可. 【详解】

解:﹣(﹣1)=1, ∴﹣1<0<﹣(﹣1)<2, 故选:A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要熟练掌握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1度=60分,即1°=60′”解答. 【详解】

解:2.5°=2.5×60′=150′. 故选:C . 【点睛】

考查了度分秒的换算,度、分、秒之间是60进制,将高级单位化为低级单位时,乘以60,反之,将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时除以60.

1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题目中图形,求得梯形的长.由图知,长方形的一边为10厘米,再设另一边为x 厘米.根据长方形的周长=梯形的周长,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详解】

解:长方形的一边为10厘米,故设另一边为x 厘米. 根据题意得:2×(10+x )=10×4+6×2.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清题目中梯形变化为矩形,其周长不变.

12.B

解析:B 【解析】

A. 2x 2x 1-+是二次三项式,故此选项错误;

B. 32x 1+是三次二项式,故此选项正确;

C. 2x 2x -是二次二项式,故此选项错误;

D. 32x 2x 1-+是三次三项式,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1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对各项进行判断后即可解答. 【详解】

选项A ,由360x -=变形可得36x =,选项A 正确; 选项B ,由 533x x +=-变形可得42x =-,选项B 错误; 选项C ,由

2

123

x -=变形可得236x -=,选项C 错误; 选项D ,由21x =,变形为x =1

2

,选项D 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式的基本性质,熟练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图形和空间想象能力,从上面看图形,根据看的图形选出即可. 【详解】

从上面看是水平方向排列的两列,上一列是二个小正方形,下一列是右侧一个正方形,故A 符合题意,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的应用,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15.B

解析:B

【分析】

【详解】

∵观察可知:左边三角形的数字规律为:1,2,…,n,

右边三角形的数字规律为:2,22,…,2n,

n+,

下边三角形的数字规律为:1+2,2

22

+, (2)

∴最后一个三角形中y与n之间的关系式是y=2n+n.

故选B.

【点睛】

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

二、填空题

16.2

【解析】

解:mx2+5y2﹣2x2+3=(m﹣2)x2+5y2+3,∵代数式mx2+5y2﹣2x2+3的值与字母x的取值无关,则m﹣2=0,解得m=2.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合并同类

解析:2

【解析】

解:mx2+5y2﹣2x2+3=(m﹣2)x2+5y2+3,∵代数式mx2+5y2﹣2x2+3的值与字母x的取值无关,则m﹣2=0,解得m=2.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即系数相加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与字母x的取值无关,即含字母x的系数为0.

17.﹣1或﹣5

【解析】

【分析】

利用绝对值和乘方的知识确定x、y的值,然后计算即可解答.

【详解】

解:∵|x|=3,y2=4,

∴x=±3,y=±2,

∵x<y,

∴x=﹣3,y=±2,

当x=﹣

解析:﹣1或﹣5

【解析】

【分析】

利用绝对值和乘方的知识确定x、y的值,然后计算即可解答.

解:∵|x |=3,y 2=4, ∴x =±3,y =±2, ∵x <y , ∴x =﹣3,y =±2,

当x =﹣3,y =2时,x +y =﹣1, 当x =﹣3,y =﹣2时,x +y =﹣5, 所以,x +y 的值是﹣1或﹣5. 故答案为:﹣1或﹣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方、绝对值的性质有理数的加法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确定x 、y 的值.

18.【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得20﹣(﹣9),再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解:20﹣(﹣9)=20+9=29, 故答案为:29.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关键是

解析:【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得20﹣(﹣9),再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解:20﹣(﹣9)=20+9=29, 故答案为:29.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关键是掌握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9.9 【解析】

根据与的和仍为单项式,可知与是同类项,所以,解得,所以,故答案为:9.

解析:9 【解析】 根据5

23m x

y +与2n x y 的和仍为单项式,可知523m x y +与2n x y 是同类项,所以52m +=,解得

m 3,n 2=-=,所以()2

39n m =-=,故答案为:9.

20.【解析】 【分析】

用单价乘数量得出买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的总价,再进一步相加即可. 【详解】

买单价为a 元的苹果2千克用去2a 元,买单价为b 元的香蕉3千克用去3b 元, 共用去:(2a+3b)元 解析:(23)a b +

【解析】 【分析】

用单价乘数量得出买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的总价,再进一步相加即可. 【详解】

买单价为a 元的苹果2千克用去2a 元,买单价为b 元的香蕉3千克用去3b 元, 共用去:(2a +3b )元.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列代数式,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所求的量的等量关系.

21.﹣; 3. 【解析】 【分析】

根据单项式的次数、系数的定义解答. 【详解】

解:单项式﹣的系数是﹣,次数是2+1=3, 故答案是:﹣;3. 【点睛】

本题考查了单项式系数、次数的定义

解析:﹣

2

π

; 3. 【解析】 【分析】

根据单项式的次数、系数的定义解答. 【详解】 解:单项式﹣22

πa b

的系数是﹣

2

π

,次数是2+1=3, 故答案是:﹣2

π

;3. 【点睛】

本题考查了单项式系数、次数的定义.确定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时,把一个单项式分解成数字因数和字母因式的积,是找准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关键.

22.(180﹣x )°.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2=180°﹣∠1,代入求出即可.

【详解】

∵l1∥l2,∠1=x°,

∴∠2=180°﹣∠1=180°﹣x°=(180﹣x)°.

解析:(180﹣x)°.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2=180°﹣∠1,代入求出即可.

【详解】

∵l1∥l2,∠1=x°,

∴∠2=180°﹣∠1=180°﹣x°=(180﹣x)°.

故答案为(180﹣x)°.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注意: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3.【解析】

【分析】

先将括号内进行通分计算,再将除法变乘法约分即可.

【详解】

解:原式=

=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分式的计算,掌握分式的通分和约分是关键.

解析:

1 a b

【解析】

先将括号内进行通分计算,再将除法变乘法约分即可. 【详解】

解:原式=()()+??÷- ?-+++??

b

a b

a a

b a b a b a b

=()()

+?

-+b

a b

a b a b b

=

1a b

- 故答案为:1a b

-. 【点睛】

本题考查分式的计算,掌握分式的通分和约分是关键.

24.2+ 【解析】 【分析】

先求出点A 、B 之间的距离,再根据点B 、C 到点A 的距离相等,即可解答. 【详解】

∵数轴上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是1,–, ∴AB=1–(–)=1+, 则点C 表示的数为1+1+

解析:2+2 【解析】 【分析】

先求出点A 、B 之间的距离,再根据点B 、C 到点A 的距离相等,即可解答. 【详解】

∵数轴上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是1,–2, ∴AB=1–(–2)=1+2, 则点C 表示的数为1+1+2=2+2,

故答案为2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也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25.-20. 【解析】

把所求代数式化成的形式,再整体代入的值进行计算便可. 【详解】 解:,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求代数式的值,整体代入思想,关键是把所求代数式

解析:-20. 【解析】 【分析】

把所求代数式化成3()5m n ---的形式,再整体代入m n -的值进行计算便可. 【详解】 解:5m n -=, 335m n ∴-+-

3()5m n =--- 355=-?- 155=--

20=-,

故答案为:2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求代数式的值,整体代入思想,关键是把所求代数式化成()m n -的代数式形式.

26.三 ﹣ 【解析】 【分析】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由此可得答案. 【详解】

是三次单项式,系数是 . 故答案为:三, .

解析:三 ﹣25

π 【解析】 【分析】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由此可得答案. 【详解】

2

25

ab π-

是三次单项式,系数是25π- . 故答案为:三,25

π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单项式的知识,掌握单项式系数及次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7.①④ 【解析】 【分析】

根据等式的性质,绝对值的性质,平行线性质,对顶角的性质逐一进行判断即可得. 【详解】

①若∠1=∠2,∠2=∠3,则∠1=∠3,真命题,符合题意; ②令a=1,b=-1,此

解析:①④ 【解析】 【分析】

根据等式的性质,绝对值的性质,平行线性质,对顶角的性质逐一进行判断即可得. 【详解】

①若∠1=∠2,∠2=∠3,则∠1=∠3,真命题,符合题意;

②令a=1,b=-1,此时|a|=|b|,而a ≠b ,故②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 ③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③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 ④对顶角相等,真命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①④. 【点睛】

本题考查了真假命题,熟练掌握等式的性质,绝对值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8.< > 【解析】 【分析】

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

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

解:<;>﹣3.

故答

解析:<>

【解析】

【分析】

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

解:1

3

3

5

2

2

3

>﹣3.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29.5.

【解析】

【分析】

利用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解:每头猪超过100kg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100kg的千克数记作负数.那么98.5对应的数记为﹣1.5.

故答案为:﹣1.

解析:5.

【解析】

【分析】

利用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解:每头猪超过100kg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100kg的千克数记作负数.那么98.5对应的数记为﹣1.5.

故答案为:﹣1.5.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数”和“负数”..解题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确定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依据这一点可以简化数的求和计算.

30.28x-20(x+13)=20

【解析】

【分析】

利用五言绝句与七言绝句总字数之间的关系得出等式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设七言绝句有x首,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28x-20(x+13)=20,

解析:28x-20(x+13)=20

【解析】

【分析】

利用五言绝句与七言绝句总字数之间的关系得出等式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设七言绝句有x首,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28x-20(x+13)=20,

故答案为: 28x-20(x+13)=2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应用,关键在于找出五言绝句与七言绝句总字数之间的关系.

三、压轴题

31.(1)①5;②OQ平分∠AOC,理由详见解析;(2)5秒或65秒时OC平分∠POQ;

(3)t=70

3

秒.

【解析】

【分析】

(1)①由∠AOC=30°得到∠BOC=150°,借助角平分线定义求出∠POC度数,根据角的和差关系求出∠COQ度数,再算出旋转角∠AOQ度数,最后除以旋转速度3即可求出t 值;②根据∠AOQ和∠COQ度数比较判断即可;

(2)根据旋转的速度和起始位置,可知∠AOQ=3t,∠AOC=30°+6t,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可知∠COQ=45°,利用∠AOQ、∠AOC、∠COQ角之间的关系构造方程求出时间t;(3)先证明∠AOQ与∠POB互余,从而用t表示出∠POB=90°﹣3t,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再用t表示∠BOC度数;同时旋转后∠AOC=30°+6t,则根据互补关系表示出∠BOC度数,同理再把∠BOC度数用新的式子表达出来.先后两个关于∠BOC的式子相等,构造方程求解.

【详解】

(1)①∵∠AOC=30°,

∴∠BOC=180°﹣30°=150°,

∵OP平分∠BOC,

∴∠COP=1

2

∠BOC=75°,

∴∠COQ=90°﹣75°=15°,

∴∠AOQ=∠AOC﹣∠COQ=30°﹣15°=15°, t=15÷3=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