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专业建设总结

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专业建设总结

扬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专业建设总结

2009年9月

扬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一个具有较长办学历史的传统专业,经历了苏北师专、扬州师范学院和扬州大学等发展阶段。本专业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扬州师范学院政史科。1983年建立本科专业(师范类),并设臵扬州师范学院政教系。1992年,随着扬州大学的合并办学,更名为扬州大学师范学院政教系。1994年,创办了法学专业,政教系更名为政法系。1998年扬州大学内部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在原政法系的基础上,成立了扬州大学政法学院,同时成立扬州大学政法学院政治系。2004年,随着学校新一轮管理体制改革,原政法学院政治系和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等系科组建新的社会发展学院至今。本专业1998年获得教育学原理硕士点(现转入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但教育学原理硕士学位点教育伦理学和教育政治学两个方向仍留在本专业)。2000年本专业获得中共党史硕士点,2006年获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博士学位点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自1983年招收本科生以来,为国家培养了一千余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以及数千名包括本科函授在内的成教生,其中多数人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和优秀人才。本专业现有“哲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中共党史”、“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以及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和自身能力不断提高,走过了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道路,专业也由单一的师范办学模式向综合性大学办教育教学的方向迈进。现将近年来本专业改革与建设情况作一总结。

一、专业建设方案与工作目标的执行和完成情况

1.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硬件建设为保障,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水平;努力探索“厚基础、宽口径、重素质、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力争把本专业建设成省内同类专业中的先进专业,建设成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与复合型人才,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2.专业建设的具体目标:(1)根据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的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中学新课程改革方案的新形势,科学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2)优化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以硕、博士为主体,以高级职称为主干,并以35-45岁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3)加大教学投入力

度,解决事业发展、资金供求矛盾突出的局面,确保专业教学实践经费的需要。(3)建立动态的能满足专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分类培养和指导的课程体系;以系统、精要、简明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4)积极参与编写与专业选修课相配套的教材;以“相对稳定、提高质量”为原则,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专业图书资料建设,满足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的基本需求。(5)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适应并推进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服务;健全以学分制为主体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监督运行保障机制,扩大合作办学空间。

3.执行和完成情况:本专业在确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后,认真贯彻落实建设目标,以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先导,以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为主体,以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件建设以及实践基地建设等为保障,边改革,边实践,边建设。在近年的办学指标如课程建设、学位授予率、就业率、考研和录取率、国家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学生素质综合评估等各项指标均有较好表现。本专业建设运行良好,较好地完成了建设任务。

二、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方面及取得的成效

1.准确定位专业建设目标,建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建设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三个面向”,继续发挥基础学科优势,主动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和需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硬件建设为保障,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水平;始终坚持“以学科促专业”、“以科研促教学”的方针,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素质、强能力”的目标要求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增强学生的政治理论与知识水平、竞争能力,以及综合创新能力,使本专业建设水平跻身国内同类专业的先进行列。

根据上述办学思路,立项以来本专业建设在目标定位上,不断提升本专业在全省乃至全国既有的教学、学科、学术等方面的优势地位,通过不断建设使本专业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居于省内同类专业的先进行列;在类型定位上,坚持培养能胜任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基础人才和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工作的专门人才。在层次定位上,坚持以教师教育为基础,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在学科定位上,在不断巩固本科师范教育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学科的总体办学层次,在“十一五”期间,继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科学研究,以学科资

源反哺本科教学;在服务面向上,本专业立足苏中,服务江苏,辐射全国,面向世界,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知识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推进专业建设上新台阶。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2.加强学科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本专业涉及的一级学科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2006年已建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5个校级重点学科。本专业1998年获得教育学原理硕士点授予权,2000年获得中共党史硕士点授予权,2006年获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博士点授予权,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四个硕士点授予权,2007年获得高校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生授予权。这些博士、硕士点以及重点学科为本专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近三年来,在学科建设中,我们重点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来建设。我们的发展理念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制度创新为保证,以绩效管理为导向,以开放办学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目标,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根本任务。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学科建设获得了长足发展。在队伍建设方面,我们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提高职称;在科学研究方面,我们着力要求教师多出精品成果,多申报重大科研项目;人才培养方面,全力打造有竞争力的研究生教育,不断营造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环境,对博士研究生实行定期“学术报告制度”,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经过专业立项建设,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二级学科结构合理、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格局。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要求,在全面建设的基础上,确定了二级学科发展重点。在各二级学科层面上,有重点地培育和凝炼若干处于学术前沿的学科方向,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当代世界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西方政治思想等,取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进一步突出了学科特色。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正在利用机遇,整合资源,发挥优势,致力于学术繁荣,培育学术中坚,在提升学科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过程中,不断实现新的跨越。积极争取申报第十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成功,

在此基础上冲击一级学科博士点,努力为本专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平台。同时,我们还抓住有利时机,根据扬州大学参照“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任务目标,利用重点学科建设促进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创新人才研究中心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产学研基地建设等方面迈出坚实的步伐。

3.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学水平。近年来,本专业一直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不断加大师资建设力度,通过多种措施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教学业务水平、科学研究水平和师德风范。

本专业带头人周建超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1988年毕业留校任教。1993年考入南京大学政治学系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同年考入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攻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学位,1999年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4年入选江苏省高等学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2007年获得扬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兼任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会党史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华口述史研究会副秘书长、江苏省中共党史学会理事、江苏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理事、江苏省社会史学会秘书长、扬州市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共党史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江海学刊》、《社会科学研究》、《近代中国》(台湾)等杂志上共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出版专著《秘密社会与中国民主革命》,合著《周恩来与新中国政治文明建设》、《毛泽东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研究》、《青春热血五十年》等多部。曾获江苏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四届江苏省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江苏省中共党史优秀成果一等奖、扬州大学优秀课堂教学质量一等奖、扬州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现正主持教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研究(应急)课题《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和教育部规划项目《近代中国人的现代化思想研究》等。

本专业建设近三年以来,有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培养对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获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和校优秀教师,2人获扬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1人选校新世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

入选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共引进教授1人,晋升教授3人,副教授4人,遴选硕士生导师6人,博士生导师3人;专业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比例占78.6%,35岁(含)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达100%,其中4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达47%,教师的教学水平大大提高。本专业师资队伍的结构初步具备了三个明显特征:一是以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成为教师队伍主体;二是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成为教师队伍主体;三是青年教师成为教师队伍主体。可以说,已形成了一支学历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同时,本专业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对青年教师建立“传、帮、带”制度,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另一方面营造崇尚实践与创新,倡导责任与卓越,注重交流与协作,潜心研究、热心实践、关心学生、同心协力办专业的良好氛围。总之,我们建立了教学研究制度,创造条件,建立平台,促进教师进行改革与研究,充分讨论与交流,促进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内容更新。

4.强化教师科研意识,促进理论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本专业是一个办学历史悠久的传统专业,在教学、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等方面都形成了自身的传统和优势,不仅在本科教学上基础扎实,师资力量较为雄厚,而且一直着眼于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重视教师的科研学术水平的提高,并努力提升本科教学的科研学术含量,做到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本专业教师在“优秀教师必须学者化”的共识下,积极申请科研项目,努力撰写科研论著。近三年来,本专业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程子项目1项,教育部重大基地项目1项,教育部规划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4项,江苏省教育厅项目10多项;在各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71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30多篇,出版著作10余部;教师的科研成果获得各层次的学术奖励,其中获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江苏省委宣传部优秀成果奖1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扬州市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6项等。在教师的科学研究中,已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外政治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中共党史学理论与方法等学术特色,教师的课堂理论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5.集成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成果。

(1)课程建设:根据专业建设目标,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遵循专业内在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对课程进行集成、调整和优化,形成了比较完善、稳定的课程体系。就通修课来说,考虑到中学教学对现代化技术的要求,强化现代教育技术类课程的课时数和实践课教学。就学科基础课来说,在保留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加大若干门学科基础课的课时数,进一步突出本专业的基础性作用。就专业选修课来说,进一步明确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等专业知识的板块,以适应中学新课程改革和学生选择自己所喜爱的专业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就任意选修课来说,增设“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等课程,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观察分析现实社会的能力,以提高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开设“公务员制度概论”等课程,以利于学生报考公务员。经过专业全体教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和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发展和成效。继2002年《中共党史》获得江苏省高校一类优秀课程后,2007年再次被评为扬州大学精品课程;2006年《中国哲学史》被校遴选为精品课程,2007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被校遴选为精品课程。2009年戴玉琴等《研究性教学语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治类核心课程教学模式研究》获校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2)教材建设:专业一贯重视教材建设,鼓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有特色、符合教学改革要求的优秀教材。同时,要求各教研室在各课程选用教材时做到科学选用、评估,有规划,有措施。为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紧跟时代步伐,本专业选用面向二十世纪课程教材”、“十五”和“十一五”规划教材、新世纪核心教材、近三年出版的教材比例达83%。其中“面向21世纪教材”17部,国家“十五”规划教材3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新世纪核心教材1部、近三年出版的教材23部。专业建设介入国内同专业研究领域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参编教材。本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到各类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通过编写教材进一步理解课程的学科体系和科学性特征,以促进课程的教学和研究。近三年来,本专业教师共组织编写各类教材7部,其中主编有6人次,副主编有2人次,参编有2人次。

(3)网络教学资源:近年来网络的飞速发展为本专业的教学、科研以及各种管理活动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为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解决疑难,本专业教师利用校园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日常的教学、学

生答疑工作,资料详尽、充实,并且定期更新,从而实现了师生间的信息沟通,加强了双方的互动和交流。目前专业课程中,许多课程自发研制或引进了教学课件,其中多媒体课件比例达92%,自制课件比例达69%,试卷库比例达80.6%。有一部分已经充分利用了高校的共享资源,实现了课程的课件、试卷上网及网上疑难解答、复习指导等新的教学模式。

(4)教学改革与研究:根据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的新形势,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在人才培养上形成特色,创造优势;坚持教学改革、建设、管理齐抓并举,整体推进,改革与建设并重、研究与实践并重,整体设计、突出重点、统筹整合、互动协进。一是发挥专业教学委员会的作用,就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的现状、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人才培养的瓶颈和对策、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方法、与中学教学的衔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等方面进行讨论,为本专业深化教学改革打开了思路。二是根据专业建设规划要求适时修订教学计划,重新编写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构建课程教学新体系。三根据专业目标定位,科学合理地设臵课程体系,将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反映在教学计划之中,做好三个衔接:与高中课程的衔接,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与研究生教育的衔接。四是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教学改革项目为动力,加强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开展课程评估,推进课程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五是组织发动,申报教改课题。近三年来,本专业教师共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9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参与或主持国家级教改课题1项、省部级教改课题4项、校级教改课题6项;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扬州大学教学成果奖5项。

(5)实践教学:本专业十分重视学生的实习工作。针对本专业学生应具备较好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的特点,在实习中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培养教育应用型人才。一是重视实习和实训活动,时间有保证,计划早安排。本专业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就非常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学生的专业和学科能力的实际培训,在教学计划中有一定的课时安排,对有关课程也要求有实训的安排。如各专业在教学计划中规定在大学期间的寒、暑假,学生要进行相关的寒、暑假的实践活动。另外,我们在各专业的课程中也注意加强实践活动。如各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在教学中一般要有2课时左右的课堂讨论。二是为确保实习效果,制订了完善的配套措施。实习活动不仅需要一定的课时,更需要实习活动的场所,也需要专业教师的专业指导。本专业为确保实习的效果,

在学生实习前,组织学生进行速课,并专门聘请校内外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进行指导,同时建立了大量实习基地,并聘用了一批高水平的指导教师。每位学生实习期满必须写出相应的实习总结报告。三是实习效果显著,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实习活动,学生掌握了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专业应用能力也得到提高,具备了较高的素质适应工作岗位的挑战。

6.加大经费投入,保证专业建设需要。经过多年的办学积累和建设时期学校对办学设施的不断更新,本专业具备了比较好的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

(1)经费投入:专业建设三年来,共投入经费131.4万,具体项目是:引进高层次人才培训费:10万;课程建设费:9万;专业建设费:15万;人才培养费13万;对外交流费8万;教学实习:5.4万;另外,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费:3万;重点学科和学位点建设费:68万。今后还将继续加大投入、增添更新教学设备,尤其是先进的软件设施,实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更好地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

(2)图书资料:本专业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图书资料颇为丰富。扬州大学图书馆、特别是瘦西湖校区的敬文图书馆,其藏书主要以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为主。据图书馆提供的统计数据,我校共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方面的文献资料达42380种,186556册;其中,05年进书1791种,6383册;06年进书2164种,6352册;07年进书2611种,8304册;08年进书1471种,4340册。本专业现有146名学生,图书人均拥有量远远超过规定的达标数字。另外,学院资料室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书籍、新旧期刊杂志、音像资料以及网络资源等。据统计,学院资料室已有专业书籍30000余册。近年来,尽管学校图书采购制度有所调整,不再给学院资料室设臵人员编制和下拨图书经费,但学院依然能够克服困难,依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点学科为本专业购臵新的学术参考书万余册,并常年订阅本专业相关学术刊物100多种。这对教师的学术研究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都具有较大的保障与促进作用。

7.加强质量监控,规范教学管理

(1)基本制度建设:本专业严格遵守扬州大学教学基本文件的相关规定,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规划,并明确规定要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表、教学总结、试卷、成绩表、毕业论文、考试分析表等,按年度装订存档。为了控制好评价专业内部教学质量,本专业严格执行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

如听课及教学经验交流制度、考试过程控制制度、毕业论文格式及答辩制度等,制定了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规范。认真落实学生评教、学生信息反馈制度。严格执行督导制度和全院的听课制度、教师评教和评学制度,以确保教学秩序的稳定,使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质量监控体系:通过近三年来的建设,本专业形成了以专业负责人、各教研室主任、课程负责人为组织教学活动核心的运作机制,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应对复杂的教学环节。①组织专业教师认真学习相关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文件。本专业为使广大教师更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每个教学环节的要求以及学校、学院在教学方面的相关政策,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社会发展学院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社会发展学院优秀教学奖评选办法》等教学文件。②严格执行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在学院的统一要求和安排下,本专业教师认真学习、严格执行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本科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强青年教师指导工作的有关规定、听课制度、考试管理工作规程、考试监考规则、督导工作职责、教育实习、教育见习等制度。③构建了完备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多年来,学院在确保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形成了教学例会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学督导员制度、期中检查制度、院领导听课制度、教师评学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等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④教学检查与评估制度化。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的第一节课深入课堂听课或巡查;第2周,通过教

教学院长↘评学

学院教学委员会—→院督导组—→教师学生

同行专家↗评教

学信息员了解开学后的教学秩序和教学状况;第10至12周,进行期中教学检查;第15周,开展学生评教活动。18周,开始期末考试或者毕业考试。同时,认真组织院内对本专业的教学评估。⑤规范毕业论文的管理。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本专业根据《社会发展学院本科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实施方案》,一方面对论文指导教师的素质、能力及指导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另一方面对学生的选题、开题、实施、评阅、答辩等各个环节也提出了明确的考核质量标准,以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8.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1)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根据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日益深化

的形势,以及本专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本专业自立项以来精心构建了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①以学科发展支撑专业建设,以专业建设促进学科发展,形成了专业建设、学科发展、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关系,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经过多年努力,本专业现拥有一支以博硕士为主体、老中青相结合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使专业的办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7年本专业“以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为依托,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获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②借助本专业教师总体层次高、学术力量较强的优势,长期实行师生共建制度和导师制度。鼓励和培养学生的探求兴趣,及早与对应研究方向的老师接触,引领学生尽早进入本专业学术前沿,从而使每一个同学在研究方法、研究能力、学术规范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实践与考察,为其今后的工作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优化成才目标,分阶段培养,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经过探索和实践,本专业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生个体成才目标,即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将大学四年八个学期分为三个阶段,1-3学期重点抓学风,实现“软着陆”,提高英语四级通过率,4-6学期抓素质拓展,提高就业竞争力,7-8学期抓就业培训,外拓市场,提高适应社会发展的应变能力,并根据各个年级情况分类指导,组织实施。④结合本专业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特点,注重实践教学。一是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研究与开发工作,其中一位学生获得了省教育厅立项1项,校级科技创新立项17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二是积极投入指导大学生“双学”活动,以此为载体,将本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好的融入其中,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认识、理解和掌握。三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利用各种机会进行调查访问、参观考察,把直观的教学手段加以灵活运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先后带领组织学生到南京中山陵、雨花台、梅园新村、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仪征化纤厂,扬州曙光仪器厂、扬州客车厂等单位参观。同时引领学生积极服务扬州市相关社区,并走向广阔农村,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状况。通过上述活动,使更多的学生了解社会、感悟社会、理解社会,为工作后尽快融入社会提供厚实的感性认识平台。

(2)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由于专业建设工作扎实展开,近年来,本专业学生不论是思想素质方面,还是学风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本专业许多同学和班级分别获得了省级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和校级“十佳”系列大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良学风班、先进班集体、优秀团员、

优秀团干部、红旗团支部等各种表彰。各年级学生学风好,成绩优良。2006届、2007届、2008届、2009届本专业学位授予率分别是89%、92.06%、97.56%、98.21%,在学校名列前茅。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07届、2008届、2009届学生考研录取率分别为:2007年14.3%,2008年15%,2009年21%,呈明显上升趋势。

(3)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加强: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文化活动,在各项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专业立项以来,学生先后在《中国青年科技杂志》、《中国文化报》、《中国社会报》、《江苏工人报》、《江南时报》、《扬州晚报》、《扬州大学报》等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性、评论性论文达22篇;参加各种科技研究与开发立项45项;获校级以上(含校级)各种奖励30项,其中政教05级戚露露同学在2007年全国大学生英语C类竞赛中荣获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顾春燕同学在2008年在全国英语协会举办的大学全国英语竞赛中获二等奖、06级梁丹同学获三等奖。政教04级学生周培玉同学在扬州大学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获二等奖,这些活动的参与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也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

(4)毕业生社会声誉日益提升。根据对已经毕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情况跟踪调查结果反馈,本专业毕业生在全省教育系统中受到了普遍的欢迎,有关领导对本专业毕业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个人工作能力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的业务能力,如最能反映教师基本功的实践能力、学习新知识能力、组织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适应能力、文字写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九个方面内容的评价“强”、“较强”两项指标的百分比之和均超过95%。这充分说明本专业毕业生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学实践能力较强,这些都离不开平时在校良好学风的熏陶。

三、本专业的特色和优势

作为一个具有近半个世纪发展历史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专业,经过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本专业在基础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上始终保持着比较高的水平,与省内外同层次专业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地位。

1.学科特色:以学科建设支撑专业建设。通过努力本专业已建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博士点1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硕士授权点5个。本专业建设以此为基础,

发挥学科优势,立足教师教育传统,夯实专业基础,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综合性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

2.学术特色:以科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本专业紧紧依靠以博硕士为主体、老中青相结合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积极从事科学研究,跟踪学术前沿,创新理论成果,并形成自成体系的学术研究领域作为理论课堂教学的支撑,促进专业提升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例如周建超、焦文锋、吴锋三位教授的“中外政治思想”研究板块,刘诚教授的“中外政党制度研究”版块,戴玉琴副教授的“基层民主”研究版块,闾彬老师的中学政治课教学教法研究版块等。

3.课程特色:以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本专业紧跟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时代要求,实施了“强化精品课程、整合基础课程、拓宽延伸课程、引进专业外课程”的发展战略,形成了层次结构合理化、知识体系全面化、教学内容先进化、能力培养拓展化并重的课程体系。在专业建设中,除强化现有江苏省级一类优秀课程《中共党史》,以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哲学史》等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外,不断开拓和创新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以适应新世纪“厚基础、宽口径、重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

4.人才培养特色: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1)借助本专业教师总体层次高、学术力量较强的优势,长期实行师生共建制度和导师制度。鼓励和培养学生的探求兴趣,及早与对应研究方向的老师接触,引领学生尽早进入本专业学术前沿,从而使每一个同学在研究方法、研究能力、学术规范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实践与考察,确实有明显收获和长进,为其今后的工作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优化成才目标,分阶段培养,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经过探索和实践,本专业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生个体成才目标,即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将大学四年八个学期分为三个阶段,1-3学期重点抓学风,实现“软着陆”,提高英语四级通过率,4-6学期抓素质拓展,提高就业竞争力,7-8学期抓就业培训,外拓市场,提高适应社会发展的应变能力,并根据各个年级情况分类指导,组织实施。(3)结合本专业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特点,注重实践教学。①积极投入指导大学生“双学”活动,以此为载体,将本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好的融入其中,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认识、理解和掌握。②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利用各种机会进行调查访问、参观考察,把

直观的教学手段加以灵活运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先后带领组织学生到南京中山陵、雨花台、梅园新村、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仪征化纤厂,扬州曙光仪器厂、扬州客车厂等单位参观。同时引领学生积极服务扬州市相关社区,并走向广阔农村,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状况。通过上述活动,使更多的学生了解社会、感悟社会、理解社会,最后为工作后尽快融入社会提供厚实的感性认识平台。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本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本科教学工作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表现在:

1.学科发展如何与教学理论研究衔接,让教师运用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改革研究。

2.教材建设有待进一步努力,以让更多地的有学术背景的教师参与全国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

3.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4.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5.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高校联系联系,探索合作办学的新路子,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与问题,我们还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投入精力从事教学改革的研究,努力扩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学术影响和教学地位。

3.继续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思路,集成优化课程体系结构,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为专业的存在、竞争和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4.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5.进一步强化软环境建设,特别是学风与教风建设,发扬传统,克服不足,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教学和科研氛围。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已走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其中凝聚了几代学人的心血,也包含着历届学生的艰苦奋斗。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既保持、发扬本专业的优良传统,又能与时俱进,开拓本专业发展的新局面,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严峻

课题,我们必须加倍努力,肩负起承先启后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为实现学校高水平大学的总体建设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2020大学学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本学科贯彻“法学与经济学连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致力于将法学学科建设成为“财经特色鲜明,研究方向清晰,理论视野开阔,成果实效突出”,在吉林省乃至全国财经高校法学领域形成优势特色的学科。在2012年度上半年,本学科在遵循学校“提升质量、凸显特色”的发展规划下,深化教学、科研工作方面的开展,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与此同时,本学科在发展中也面临着尚需解决的问题,在从将本学科建设成为全省优势特色学科的发展视野下来看,下一步工作思路应将重点置于规划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基地建设、启动吉林省公检法司系统法律专家服务工作站、强力提升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司法考试通过率等工作上。 一、目前学科建设的现状 1、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本学科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教师队伍的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具体来看,一是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2012年1月以来,有1名青年教师取得博士学位,另有1名青年教师考取法学博士研究生;同时,本学科继续巩固与吉林大学、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的合作关系,提高了法学院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通过主办或协办全国性法学论坛等形式,为教师获取学术信息,掌握法学理论前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三是本学科教师考核评价机制运行良好,以规范的管理方法确保了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2、科学研究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科学研究上,截止目前,本学科在上半年度的建设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部省级科研项目申报上均有突破,获得2项教育部项目、1项中国法学会项目(部级)、7项吉林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吉林省教育厅青苗计划项目以及其他级别项目多项,科研项目累计经费达到20万元;在论文成果上,共计发表论文21篇。整体来看,本学科的科研工作在2012年上半年度有大幅度提升,且在科研项目工作上有质的突破。 3、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 在人才培养方面,本学科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精法律,通财经,懂管理”的具有多学科素养和较强适应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2011年,应届毕业生通过司法考试的比率在10%以上,居吉林省省属高校第一位;2012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4、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基地的申报 在2012年7月由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联合发起的全国“卓越法律人才计划”申报中,本学科依托民商法、税法等特色学科的优势,入选首批60所“实用性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基地”库。这对于本学科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不仅

学校素质教育工作总结

学校素质教育工作总结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素质教育工作总结 几年来,我校始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改革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整合育人资源,求得育人的最佳效益,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稳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化教育改革。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全面育人,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校确立了“德育为主,全面育人,办出特色”的办学路子,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注意抓每学期“开好局,起好步”,围绕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结合学校的实际,每学期初认真制定《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工作计划》、《安全工作计划》和《德育工作计划》等各种计划,以及根据上级的有关精神,认真制定各种活动的实施方案。期末认真进行总结和自查。学校依据《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细则》,认真制定了考评方案,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学校注意依据计划,对各阶段,每周工作精心安排,做到每项重点工作、活动有研究,有分

工负责、有检查评比,有记载记载奖惩,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1、加强师德教育。我校坚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全体教师遵纪守法,组织教师认真参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并进行相互交流,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坚持在学校中广泛开展“塑造教师良好形象,办好教育让人民满意”的系列教育活动,广大教师在活动中受到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和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师德教育。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了一股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严谨治学、爱校爱生、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关心集体、遵纪守法、作风正派、文明礼貌、为人师表、言行一致的师德新风尚。 2、健全完善各项制度,靠制度管人。我校坚持实行“岗位责任制”,依据学校实际,逐步修改,完善,充分调动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激励教师的竞争意识,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全体教师能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扎实开展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制定了教

思政教育活动总结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总结 在2011至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我系学生会学习部根据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安排,结合本系各专业的实际情况,于每周一晚自习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本次活动以“我与时事”为主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关注时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同时,以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开展本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仅更好的推动活动的开展,也使同学们更好的体会到时事的重要性。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1,加强合作,建立有效工作机制。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定在晚自习时间举行,我们学习部确定了以部长为组长,以学习部成员为监督组成员,以各班学委为联络员的工作机制。在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工作任务和各项目标后,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重点的在各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对各班的具体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询问老师意见,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形成了有效的机制。 2,确立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活动结合了影片展播展示、主题讨论,时政评论为一体,避免了因形式枯燥造成的负面影响。本次活动由三个部分组成,影片展播、主题讨论、以及时事评论。在第一部分的影片展播中,我们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几部短片,并通过影片来让同学们更深入的了解时事,更进一步的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主题讨论是一个贯穿活动始终的、调动现场气氛的环节,同时通过一系列时事知识的讨论也能促进同学们加深了解本次活动的意义。通过讨论发现,同学们们对时事政治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班委积极地鼓励同学们参与到活动的准备当中,尽力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经过精心的选题与资料搜集,选定了“大学生爱情观”等论题,涉及当代大学生的教育问题。 3,及时反馈,落实活动情况。各班学委在活动举办后以书面形式对班级本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体情况反映上来。然后经学习部交至老师处,老师对活动材料进行点评,指出活动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宝贵的意见。使之下一次活动有目的的进行。

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与特色专业优化高级研修班培训总结刘涛

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与特色专业优化培训总结 机械电子工程系刘涛 一、培训班情况简介 主办:全国高职高专教师培训联盟、北京校企联合管理咨询中心; 地点:上海; 形式:以“专家讲座+交流研讨+答疑”等形式。 二、培训日程安排 三、培训主要内容 1. 专业群建设的改革创新及特色专业建设思路 (1)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定位、新使命与新要求

(2)构建校企合作管理平台,突破办学资源不足 (3)强化实践教学和基础课两个系统建设 (4)如何有效快速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5)专业群建设的创新策略 2.职业院校品牌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1)如何改造传统专业,打造升级版专业 (2)明确专业定位,整体规划专业群建设 (3)专业建设中人文素质的培养与卓越氛围的建立 (4)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5)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与管理制度设计方案 (6)专业内涵建设的基础调研内容与调查方法 (7)特色专业建设计划的撰写 3.特色专业群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如何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流程 (3)以工作过程为依据的专业课程开发 (4)如何创建优质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5)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步骤及案例分享 (6)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及工作任务 (7)专业群建设运行的三大支撑保障系统 (8)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后期建设成效评价 三、培训收获与体会 为期3天的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却充实,紧凑,收益斐然。专家教授们敏锐的思想,结合当面职业教育发展和自身经验、体会出发、畅谈对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与特色专业优化的独特见解,并给予精辟分析,让我耳目一新,同时感受到巨大地震撼。通过与参会老师的交流,使我启发很大。 首先是刘显泽教授从什么是专业群、如何构建专业群以及如何建设专业群等三个方面讲解了在建设专业群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及部分问题的解决方法;接着马树超教授,给我们讲授高职教育质量观与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马教授分别从高职教育质量观与2016年高职质量年报、高职院校评估框架设计背景与内涵要求和高职院校内涵发展

学校素质教育工作总结

2015-2016学年素质教育工作总结 下镇中心小学 2016年5月2日

2015—2016学年度,下镇中心小学在县教体局、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坚持“以爱为校魂,以教为中心,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改革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整合育人资源,求得育人的最佳效益,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稳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化教育改革。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全面育人,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校确立了“德育为主,全面育人,办出特色”的办学路子,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注意抓每学期“开好局,起好步”,围绕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结合学校的实际,每学期初认真制定《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工作计划》、《安全工作计划》和《德育工作计划》等各种计划,以及根据上级的有关精神,认真制定各种活动的实施方案。期末认真进行总结和自查。学校依据《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细则》,认真制定了考评方案,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学校注意依据计划,对各阶段,每周工作精心安排,做到每项重点工

作、活动有研究,有分工负责、有检查评比,有记载记载奖惩,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1、加强师德教育。我校坚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全体教师遵纪守法,组织教师认真参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并进行相互交流,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坚持在学校中广泛开展“塑造教师良好形象,办好教育让人民满意”的系列教育活动,广大教师在活动中受到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和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师德教育。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了一股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严谨治学、爱校爱生、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关心集体、遵纪守法、作风正派、文明礼貌、为人师表、言行一致的师德新风尚。 2、健全完善各项制度,靠制度管人。我校坚持实行“岗位责任制”,依据学校实际,逐步修改,完善,充分调动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激励教师的竞争意识,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全体教师能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扎实开展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制定了教师继续教育的计划和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措施,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业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由于办学定位准确、特色鲜明,于2010年确定为以“实体.实训.实战”为主题的院级特色专业。一年来,该特色专业的建设实施情况良好,进展顺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专业将为地方经济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办学目标,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发展之路”的高职办学思想,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办学思路逐步明晰。 由于强化了实践性教学环节,该专业所依托的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获得一致好评;由于重视教学团队建设,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院优秀教学团队”;由于重视系部建设,所在的经管系获得“学院优秀基层党支部”、“学院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由于重视课程建设,该专业的“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实务”等二门课程先后被评为江西省省级精品课程和院级精品课程;由于狠抓教学质量,该专业学生的总就业率达到100%,就业质量高。 总之,该专业坚持以质量和特色求生存、求发展,不懈追求教学质量,不断培育专业特色。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成绩显著,学生学习风气日益浓厚,教学质量大大提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办学特色,在全省同类院校中享有较高的声誉。现将具体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专业建设实施情况良好 (一)专业设置经充分调研论证,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在电子商务专业设置中,我们将为地方经济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办学目标,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发展之路”的高职办学思想,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办学思路逐步明晰。在专业设置方面,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市场设置专业,专业办学方向明确 (1)行业社会背景分析 专业设置离不开地方经济的发展。江西地区经济的腾飞,给本专业的就业带来极大的机遇。从南昌市及抚州市人才市场的招聘岗位来看,客户服务、市场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结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结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在院团委的领导下,按照管理重心下移的要求,结合我系实际情况,本学期学生工作特色是:“弘扬科学研究精神,深化社会实践成果”加强学风建设,全面提高同学综合素质。总结一学期工作,我系圆满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职责。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一、特色工作 1、“弘扬科学研究精神,深化社会实践成果”。上学期我校顺利通过了“创建省示范高职院校水平评估”,全校师生的表现给专家留下了深刻的映象。有的学生就认为,我们抓学风建设就是为了应付评估的。既然评估已经结束,就不需要强调学风建设了。征对这种错误认识,我系隆重召开学风建设大会,系主任王正功出席了本次会议,并作出了重要讲话。他用极其深动的例子鼓励同学们认真学习,培养自已的专业素质。 本学期,我系把学生社会实践放在首要地位,对08级的学生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学生也明白实践的重

要性,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本期由团省委主办的“芙蓉学子大学生创业活动”我系学子获得三个项目的创业资助。 2、加强学生专业实训。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离不开与专业挂钩。只有做到为一点,学生才可能与管理人员生活得融洽。为此,我们专门就学生专业实训的问题召开不同年级的学生座谈会。学生对专业实训要求的呼声很高。为此,我们本学期安排08级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专业教学实习。 二、常规工作 常规工作仍是以学风建设为主题开展,我们从学生管理的角度严格要求,对出现的问题决不轻易放过。 1、积极做好开学报到、节假日返校、上课考勤及寝室清洁卫生的统计情况等工作。 2、坚持做好晚自习、到课率等工作的检查工作。 3、建立、建全我系团总支网站。扩大、加强支部活动对外宣传的窗口。 4、组织我系学生参加我院的运动会、篮球、红歌赛,同学们积极参与,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5、做好学生处各项评优评奖工作。评优评奖工作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很好地起到了泓扬优秀学风的效果。

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一、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在两年的建设中,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原: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项目建设小组按照教育部等三部委批复的《酒店服务与管理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严格履行承诺,按照项目工作进度计划稳步推进,踏踏实实推进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按照《任务书》建设要求,项目预算投资230万元,完成验收要点160个。目前,已完成了预算资金投入100%,完成建设任务100%。 一是深入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探索实践了“工学结合、渐进顶岗”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深入推进了办学模式改革,形成了深度参与、资源共享、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办学格局; 三是深入推进了教学模式改革,树立了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探索构建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推广运用了“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的教学方式,广泛采用了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 四是深入推进了评价模式改革,依据学生学习阶段和学习内容,对学生知识和素养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达到了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五是切实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加强了教师培训力度,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的专兼职教学团队; 六是切实深化了校企合作,建立了10家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见

习、实习、就业拓宽了渠道,初步构建了“工学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校企共管”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七是构建了以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为核心,带动引领了以旅游、烹饪、市场营销为辐射的专业群,真正起到了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二、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建设两年来,在学校领导及各职能科室的密切配合下,在行业专家、酒店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下,制定了示范校工作计划,完善了相应工作制度,形成了“学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的共建机制,保证了示范校建设工作有计划、有组织、程序规范、科学高效。 1、建立了“主任抓项目、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 为加强示范校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专业组专门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专业组主任担任组长,对项目建设进行统一安排。建设小组下设人才培养模式组、师资队伍建设组、校企合作组,专业组主任根据年度建设计划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并分别与各小组长签订了目标任务责任书,做到了任务明确、责任到人。 2、形成了“学校牵头、企业参与”的合作机制 学校牵头成立了酒店服务与管理重点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合作企业积极选派富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到学校参与项目建设工作,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认真研讨岗位能力需求,完成了课程体系建设,分析了教师现状,共同制定了师资队伍培养计划,对照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共同完善了评价体系建设。 3、实施了“动态管理、步步推进”的工作机制

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总结

王坝镇中心小学实施素质教育 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来,学校坚持以“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教育现代化为动力,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高举和谐治校的旗帜,坚持科学管理、求真务实、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的原则,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打造学校品牌,在良好的校风、育人的高质量、教育教学的较高水平和管理的日趋规范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为了总结成绩,寻找不足,及时整改,进一步自我调整、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以更好地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使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将一年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以师德教育为重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学校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十九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认真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不断深化社会、家长、教师参与学校基本制度建设和日常管理的程度。强化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并把此项工作列入学校的主要工作之中。 2.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使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材成为教师的共识。学校认真

制定《教师专业化成长实施方案》,坚持“校本培训”为主的原则,强化教师的业务学习,我们规范了业务学习制度,改变了以前那种只流于形式,没有实效的做法,将内容做了相应的规定,结合教研室的要求,做到内容丰富、并富有特色,注重实效、且有利于课程改革,服务于课堂教学。 二、落实课程方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扎实有效地落实课程方案,面向每一个孩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我校依据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三要素,提出了“一切为了孩子”,“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基”的口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努力实现小学的基础教育功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创造,全面提高素质,为人的终生学会做人、做事、生存、竞争打下基础。 三、加强德育工作,注重德育的实效性。 (一)认真落实德育工作,突出德育的首要地位 1.认真落实德育规程,以行为习惯和养成教育为主线,大力开展讲文明活动。为了将此项活动有序的开展,结合镇和谐管理校校行,根据每月的督查重点开展相应的活动。 2.从学生的一日常规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和严谨的校风校纪。学期初,把第一个月设立为校风校纪整治月,同时还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家长会,对学生进行一日常规教育,做到校内校外相结合。我们还开展了“我的校园我做主”活动,我们开展了五星评比。

思政活动总结

大学生思政实践关于水电等资源浪费的研究报告 摘要: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很少;节约是保证我们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是在大学校园内却存在着大量的浪费现象,水电浪费最为严重。根据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进行实地调查和地质大学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对大学学生的一些浪费电的现象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有意义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号召更多的大学生们积极行动起来,阻止浪费,倡导节约,为建设环保节能型社会努力。 关键字:大学生,水电浪费,节约,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虽然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稀少,所以节约资源对我国来说意义重大,这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作为大学生这个群体,我们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是祖国未来建设中的主力军,所以对大学生节约意识的培养极其重要。然而,大学校园里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浪费却非常严重,尤其是水电和粮食浪费方面。 作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我们应该积极地改善这种情况,提高大学生的节约意识。只有我们的意识提高了,我们才会付诸于行动,所以我们组就节约水电方面做了一个思政实践,旨在唤醒大学生的节约意识,让他们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共建我们的节约型大学。同时,也给学校管理者一些建议,如何使学校的资源能够合理利用,如何从管理规定方面杜绝资源的浪费。 二大学校园内主要的资源浪费现象 一,我们主要从大学中浪费电现象和原因以及一些应对的措施等方面调查分析,下面是我们调查的大学中浪费电的现象。 (1) 在大学宿舍中,大多数学校为了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的公共财产安全,已经限制了一些外接的大功率电器的使用,甚至于一些学校为了学生能更好的上课学习在晚上都会定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我系电子商务专业于2013年开始招生教学,今年是第一届毕业生圆满结业,三年来,该特色专业的建设实施情况良好,进展顺利,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本专业将为地方经济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办学目标,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发展之路”的高职办学思想,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办学思路逐步明晰。由于强化了实践性教学环节,该专业所依托的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获得一致好评;由于重视教学团队建设,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院优秀教学团队”;由于重视系部建设,所在的经管系获得“学院优秀基层党支部”、“学院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由于重视课程建设,该专业的“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实务”等二门课程先后被评为江西省省级精品课程和院级精品课程;由于狠抓教学质量,该专业学生的总就业率达到100%,就业质量高。总之,该专业坚持以质量和特色求生存、求发展,不懈追求教学质量,不断培育专业特色。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成绩显著,学生学习风气日益浓厚,教学质量大大提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办学特色,在全省同类院校中享有较高的声誉。现将具体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专业建设实施情况良好 (一)当初专业设置经充分调研论证,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适

应性。在电子商务专业设置中,我们将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办学目标,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发展之路”的高职办学思想,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办学思路逐步明晰。 在专业设置方面,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市场设置专业,专业办学方向明确 2、校企合作,专业办学更具有灵活性与适应性 (二)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1、深化高职教育思想观念,树立科学高职教育人才观 在学院与系部组织下,本专业经常开展高职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与研究,树立了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把为地方和行业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的基本思路。 2、以需求为导向,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在充分市场调研与专家认证的基础上,我们对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力求准确、具体,我们树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体、实训、实战为专业改革方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专业办学理念,确定了“根据市场设专业,根据需要定课程,根据岗位练技能”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措施科学、操作性强,成效显著 通过对企业的调查,并根据市场需求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对于专

初中实施素质教育总结

北方双语学校 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总结 在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我校坚持以“教育三个面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的各项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现把我校实施素质教育六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工作和经验 (一)更新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指导思想 1、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教育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精神,努力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学校的办学建设和教育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率。学校按照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立足本校实际情况,以课程改革实验和推进“双高普九”为工作重点,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行”的活动部署,确定创建“达标初中”和“实施素质教育合格学校”的工作目标,积极有效开展工作,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 2、学校以教育“三个面向”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导,制定发展规划和素质教育实施方案,真抓实干、开拓进取,计划今年内成为市级的“文明学校”和“达标初中校”。为实现这一工作目标,学校认真制定每学年、每学期的工作计划,措施具体可行,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经过全体教职工的辛勤努力,已取得阶段性的显著效果,学校进一步明确创建“文明学校”的重大意义,积极开展“文明学校”的创建活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3、学校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跨世纪“四有”新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能积极转化角色,改变教育教学方法,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达到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所以学校不设重点班,不分快慢班。不以考试分作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不将学生考试成绩排队公布,不以学生考试成绩或升学率作为教师晋职或奖励的唯一依据,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以学生全面的基本素质、个性特长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标准的科学教育质量观。课程改革工作得到全面推进和实施,我校被评为南安市“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单位”。 (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夯实素质教育基础 1、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教师现有本科学历20人,大专学历33人。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专升本”自学考试、函授进修、网络教育,从时间上给予保证,经济上给予支持,努力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目前,我校初中部教师大学本科学历占37.8%,大专学历占62.2%,符合上级学历达标的要求。 2、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1)教育培训的目的是全面提高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主动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学校历来重视教师的进修和培训,制定了《北方学校培训工作计划》等措施和方案,认真贯彻市教育局关于新课程师资培训的意见,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精神,切实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每年利用暑假期间组织专任教师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每学期开学初又开展为期5天的校本课程培训。在学期中又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师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2)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争先创优”活动,全校教师踊跃参与,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尤其是,青年教师积极主动承担校内、校际研讨课、观摩课,积极参加校际、市级说课比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等活动。学校还组织校内“岗位技术比武”、“课后反思”、“心理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总结(最新)

近年来学校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到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突出工作重点,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师德合格率100%,学生思想品德合格率达到100%,学校先后多次被清水县委县政府授予“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学校被确定为清水县“未成年人教育基地”、天水市“家长学校示范校”;2019年1月被清水县委县政府评为县“十佳文明校园”,2019年4月申报为市级文明单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突出思想政治教育首要地位 一是加强了思想政治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了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机构,建立了由校长牵头,以办公室、教导处为核心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队伍;完善了以领导班子成员、班主任、思政课任课教师为骨干的思想政治建设实施队伍;协调了以家长、法制副校长等社会力量为辅助的思想政治建设参与队伍。学校思想政治建设形成了立体化、网络化管理格局和内外结合、齐抓共管的新局 面。学校每学期举办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4次以上,班主任经验交流及培训会4次以上。二是制定方案、计划。领导率先垂范谋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上好思政课,引领思政教师发挥辐射作用。结合“我们的节日”组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学校每学年都要开展中学生文艺汇演、国庆歌咏比赛、田径运动会、元且师生联谊会等重大节日庆祝活动,不断增强全体师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等意识。三是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建设及思政课示范工程。完善了《教代会议事制度》、《教职工思想政治考核办法》、《教师师德考核办法》、《班级管理及班主任考核办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等制度,全面盘活了教职工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了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党支部书记围绕**讲话精神讲党课,深入班级上好形势政策课;班子成员带头上好优质思政课及形势政策课,班主任及思政教师抓实上好思政示范课。切实把思政课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主阵地。 (二)创新师德教育载体,夯实思想政治工作基础 学校把提高育人队伍的整体素质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突破口来抓,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在全校教职工中大力开展“养师德、铸师魂、修师能”演讲比赛活动、“三讲一学”(讲学习、讲正气、讲责任,学法规)培训活动、“两争一做”(争做师德标兵、争当骨干教师,做德能双馨的人民满意的教师宣誓签名活动、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要求教师处处为人师表,事事甘当楷模,廉洁从教,它心为公。坚持利用例会、政治学习、组织生活会等多种机会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职工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教育法律法规,引导广大教职工身体力行,敬业爱岗,无私奉献。通过组织参加“重塑新世纪教师形象”主题征文竞赛,“红烛颂”主题演讲比赛,师德标兵评选,丰富了师德教育载体和教育内容。大力培养全体教师“三爱”(爱事业、爱学生、爱自己)、“三有”有奉献精神、有创新精神、有

学校素质教育工作总结

素质教育工作总结 几年来,我校始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改革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整合育人资源,求得育人的最佳效益,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稳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化教育改革。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全面育人,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校确立了“德育为主,全面育人,办出特色”的办学路子,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注意抓每学期“开好局,起好步”,围绕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结合学校的实际,每学期初认真制定《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工作计划》、《安全工作计划》和《德育工作计划》等各种计划,以及根据上级的有关精神,认真制定各种活动的实施方案。期末认真进行总结和自查。学校依据《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细则》,认真制定了考评方案,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学校注意依据计划,对各阶段,每周工作精心安排,做到每项重点工作、活动有研究,有分工负责、有检查评比,有记载记载奖

惩,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1、加强师德教育。我校坚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全体教师遵纪守法,组织教师认真参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并进行相互交流,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坚持在学校中广泛开展“塑造教师良好形象,办好教育让人民满意”的系列教育活动,广大教师在活动中受到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和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师德教育。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了一股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严谨治学、爱校爱生、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关心集体、遵纪守法、作风正派、文明礼貌、为人师表、言行一致的师德新风尚。 2、健全完善各项制度,靠制度管人。我校坚持实行“岗位责任制”,依据学校实际,逐步修改,完善,充分调动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激励教师的竞争意识,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全体教师能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扎实开展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制定了教师继续教育的计划和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措施,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鼓励教师向“一专多能”、“教学有特色”的方向进

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市场营销专业由于办学定位准确、特色鲜明,于2006年确定为以“实体.实训.实战”为主题的院级教改试点专业,2006年7月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三年来,该特色专业的建设实施情况良好,进展顺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专业将为地方经济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办学目标,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发展之路”的高职办学思想,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办学思路逐步明晰。 由于强化了实践性教学环节,该专业所依托的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被评为“江苏省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由于重视教学团队建设,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由于重视系部建设,所在的贸经系获得“苏州市优秀基层党支部”、“苏州市文明单位”、“苏州市青蓝文明岗”、“苏州市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由于重视课程建设,该专业的“市场营销策划”、“经济学基础”、“国际贸易实务”、“海关实务”和“网络营销实务”等5门课程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省级精品课程;由于重视教材建设,《经济学基础》、《流通经济学》、《市场营销策划》《广告学概论》等被评为省部级精品教材;由于狠抓教学质量,该专业学生的总就业率达到100%,就业质量高。 总之,该专业坚持以质量和特色求生存、求发展,不懈追求教学质量,不断培育专业特色。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成绩显著,学生学习风气日益浓厚,教学质量大大提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办学特色,在全省同类院校中享有较高的声誉。现将具体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结

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同时又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导向、动力和保障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小抓起,从道德修养的过程看,道德判断、道德行为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就跟上台阶一样。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此阶段要加强基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后,再逐步提高理性认识,以理论指导道德行为,并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基础,这对他们的一生怎样做人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为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抓住时机开展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对小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 手: 一、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基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基础。教师对学生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老师以权威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老师是真理的化身,是圣洁的代表,对学生进

行道德教育时其灌输的痕迹明显地拉大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枯燥的说教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参谋与伙伴的关系。 师与生是平等的关系。长期以来,教师以绝对权威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认为学生必须无条件地听从其安排,凭着主观的善意出发,往往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无论在课堂上也好还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都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如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进行思想的碰撞,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思路,珍惜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不阻碍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让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小学生比较天真,看问题不全面,往往会提一些十分幼稚、奇怪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说的某些怪问题延迟评价,不挖苦,不嘲讽,循循善诱。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而其中的道德认识不是由教师强制灌输的,而是学生内化的结果。 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致的爱。只有真正心中有学生的教师才会真正地尊重学生,才会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时候做好学生的伙伴,“导游人”;当学生有错的时候不是一味地苛责,而是宽容、理解和帮助。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师对生这样单一的关系,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教师还可以是其中一个大组的成员,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这种多向的交流方式使得师生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大学学科建设工作总结

大学学科建设工作总结 本学科贯彻“法学与经济学连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致力于将法学学科建设成为“财经特色鲜明,研究方向清晰,理论视野开阔,成果实效突出”,在吉林省乃至全国财经高校法学领域形成优势特色的学科。在XX年度上半年,本学科在遵循学校“提升质量、凸显特色”的发展规划下,深化教学、科研工作方面的开展,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与此同时,本学科在发展中也面临着尚需解决的问题,在从将本学科建设成为全省优势特色学科的发展视野下来看,下一步工作思路应将重点置于规划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基地建设、启动吉林省公检法司系统法律专家服务工作站、强力提升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司法考试通过率等工作上。 一、目前学科建设的现状 1、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本学科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教师队伍的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具体来看,一是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XX年1月以来,有1名青年教师取得博士学位,另有1名青年教师考取法学博士研究生;同时,本学科继续巩固与吉林大学、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的合作关系,提高了法学院师资队伍的整体

素质;二是通过主办或协办全国性法学论坛等形式,为教师获取学术信息,掌握法学理论前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三是本学科教师考核评价机制运行良好,以规范的管理方法确保了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2、科学研究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科学研究上,截止目前,本学科在上半年度的建设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部省级科研项目申报上均有突破,获得2项教育部项目、1项中国法学会项目(部级)、7项吉林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吉林省教育厅青苗计划项目以及其他级别项目多项,科研项目累计经费达到20万元;在论文成果上,共计发表论文21篇。整体来看,本学科的科研工作在XX年上半年度有大幅度提升,且在科研项目工作上有质的突破。 3、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 在人才培养方面,本学科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精法律,通财经,懂管理”的具有多学科素养和较强适应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XX年,应届毕业生通过司法考试的比率在10%以上,居吉林省省属高校第一位;XX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4、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基地的申报 在XX年7月由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联合发起的全国“卓越法律人才计划”申报中,本学科依托民商法、税法等特色

小学素质教育工作总结4篇

小学素质教育工作总结4篇 【范文一:小学素质教育工作总结】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在党的正确方针指引下,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实践邓小平的素质教育理论,并用于指导学校的各项工作,我们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重视学习理论,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学校重视加强教师的政治学习,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XX大”重要精神,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以实际行动贯彻执行XX大精神上。 学校坚持政治学习制度,把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教、以德治校结合起来,在教职工中开展师德教育。在评选“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活动中,通过由学生、家长投票选举产生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二、抓科研促教改,规范教学管理,推进素质教育。 学校认真开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改为教师的培养和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校领导多次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校长学习班,同时也派出教师轮流参加各种培训班的学习,特别是参加课改实验的教师,学校更是创造机会,多让他们外出听课和学习,让教师接触先进的办学思想和崭新的教学观念。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各科教改集体备课以及各学科研讨交流活动,及时组织教师总结反馈课改经验,教学中注意收

集整理有研讨价值的教学案例、课后反思。通过一系列的学 习和讨论,老师们转变了教育观念,改变了教学方式,以人 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观念已成为我校教师的 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也成为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的自觉行为。 为了促进我校课堂教学,学校组织开展创新课堂教学上课、说课比武活动。全校教师人人认真参加备课、评议,此项活动,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得到很好的推广,也培养和锻炼 了一批青年教师,使他们能脱颖而出,为其他青年教师做出 了榜样。 日常教学管理的制度化、序列化。学期初我们重点抓好“三表”(课表、时间表、校历表)的制定,发放“三书”(学 生用书、教师用书、教参书),制定“三计划”(教学工作 计划、教研组计划、任课教师计划),期中抓好“三个常规 检查”(备课检查、教学质量检查、教研活动检查),期末 重点抓好“结”,做好学生评价总结。教学工作按计划进行,管理有序。 学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四率”工作,全年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为100%,毕业率为100%,学生操行评定合格率为100%。 学校认真贯彻体育卫生两个条例,关注学生的健康,在体育 老师的带领和班主任的组织下,认真上好“两操一课”,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