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准课堂】【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回顾与复习及单元测试

【精准课堂】【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回顾与复习及单元测试

【精准课堂】【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回顾与复习及单元测试
【精准课堂】【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回顾与复习及单元测试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回顾与思考

本章复习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点,展示知识结构图,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本章知识及它们之间

的相互联系.教学时,边回顾边引导学生画结构图.

平行线的证明?????????为什么要证明

定义与命题?????真命题?????公理定理

假命题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两个推论

知识模块一 知识清单 加深理解

1.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在运用的时候要注意:(1)判定是不知道两直线平行,是根据某些条件来判断两条直线

是否平行;(2)性质是知道两直线平行,是根据两直线平行得到其他关系.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有关角的问题中最常用的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同时三

角形的外角性质是证明角相等及不等问题的重要依据,必要时,可以通过添加辅助线来构

造内、外角的位置关系,从而确定数量关系.

知识模块二 典例引路 全面复习

例1: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不能判定AB ∥DF 的是( )

A .∠A +∠2=180°

B .∠A =∠3

C .∠1=∠4

D .∠1=∠A

例2: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并分别指出它们的条件和结

论.

(1)整数一定是有理数;

(2)同角的外角相等;

(3)两个锐角互余.

仿例:如图所示,已知∠4=70°,∠3=110°,∠1=46°,求∠2的度数.

变例:一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按规定∠BAC=90°,∠B=21°,∠C=20°,检验工人量得∠BDC=130°,就判定此零件不合格,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知识回顾训练:

1.什么是定义?什么是命题?命题由哪两部分组成?举例说明!

2.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分别是什么?

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什么?

4.与三角形的外角相关有哪些性质?

5.证明一个命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题型训练:

1.下列命题,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如果是真命题,请写出条件与结论,如果是假

命题,请举出反例.

(1)同角的补角相等;(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若|a |=|b |,则a =b .

2. 如图,AD 、BE 、CF 为△ABC 的三条角平分线,则:∠1+∠2+∠3=________.

1

A

B C

D E F

23

3. 用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尺拼成四边形,则此四边形一定是_____。

4. 如图所示,△ABC 中,∠ACD=115°,∠B=55°, 则∠A=, ∠ACB=

A

B

D

5. △ABC 的三个外角度数比为3∶4∶5,则它的三个外角度数分别为 _____.

2013-2014学年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目标检测: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数学华师版七年级上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检测 参考完成时间:120分钟实际完成时间:______分钟总分:120分得分: 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已知∠α与∠β的和是200°,∠α与∠β是对顶角,则∠α等于().A.100°B.90°C.150°D.95° 2.下列过P点作线段AB的垂线正确的是(). 3.如图,点O在直线AB上且OC⊥OD.若∠COA=36°,则∠DOB的大小为(). A.36°B.54°C.64°D.72°4.如图,PA=5 cm,PB=4 cm,PC=3 cm,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 A.等于3 cm B.大于3 cm,小于4 cm C.不大于3 cm D.小于3 cm 5.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和∠3是同位角

B.∠1和∠2是同旁内角 C.∠2和∠5是内错角 D.∠4和∠5是同旁内角 6.已知l1∥l2,且∠1=120°,则∠2=(). A.40°B.50°C.60°D.70° 7.如图,点E在CD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的是(). A.∠1=∠2 B.∠3=∠4 C.∠5=∠B D.∠B+∠BDC=180° 8.设a、b、c是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A.∵a∥b,b∥c,∴a∥c B.∵a⊥b,b⊥c,∴a∥c C.∵a∥b,b⊥c,∴a⊥c D.∵a⊥b,b⊥c,∴a⊥c 9.将一张长方形纸片如图所示折叠后,再展开,如果∠1=56°,那么∠2等于(). A.56°B.68°C.62°D.66° 10.如图,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道而过,如果第一次拐的角∠A =120°,第二次拐的角∠B是150°,第三次拐的角是∠C,这时的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则∠C是().

八年级上册《平行线的证明》一

《平行线的证明 》检测题 一、填空题: 1.命题“任意两个直角都相等”的条件是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 它是________(真或假)命题. 2.已知,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O ,OE 平分∠BOD 且∠AOE=150°,∠AOC 度为 . 3.如图1,如果∠B =∠1=∠2=50°,那么∠D = . 4.如图2,直线l 1、l 2分别与直线l 3、l 4相交,∠1与∠3互余,∠3的余角与∠2互补,∠4=125°,则∠3= . 5.如图3,已知AB ∥CD ,∠C=75°,∠A=25°,则∠E 的度数为 . 6.如图AB ∥CD ∠1=∠2,∠3=∠4,试说明AD ∥BE 解:∵AB ∥CD (已知) ∴∠4=∠_____( ) ∵∠3=∠4(已知) ∴∠3=∠_____( ) ∵∠1=∠2(已知) ∴∠ 1+∠CAF=∠2+∠CAF ( ) 即 ∠_____ =∠_____( ) ∴∠3=∠_____ ∴AD∥BE( ) 二、选择题: 1.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AB 于点O ,OF 平分∠AOE ,∠1=15°30,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2=45° B.∠1=∠3 C.∠AOD 与∠1互为补角 D.∠1的余角等于75°30′ 2.下列是命题的是( ) A.画两条相等的线段 B.等于同一个角的两个角相等吗? C.延长线段AO 到C ,使OC =OA 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A. 对顶角相等 B. -4是有理数 C. 内错角相等 D.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相似 E C B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 常考题型

相交线与平行线提高题与常考题和培优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如图,AB∥CD,CD⊥EF,若∠1=124°,则∠2=() A.56°B.66°C.24°D.34° 2.如图是婴儿车的平面示意图,其中AB∥CD,∠1=120°,∠3=40°,那么∠2的度数为() A.80°B.90°C.100° D.102° 3.如图,直线a∥b,若∠2=55°,∠3=100°,则∠1的度数为() A.35°B.45°C.50°D.55° 4.如图,△ABC的面积为2,将△ABC沿AC方向平移至△DFE,且AC=CD,则 第10页(共39页)

四边形AEFB的面积为() A.6 B.8 C.10 D.12 5.如图,点D、E、F分别在AB,BC,AC上,且EF∥AB,要使DF∥BC,只需再有条件() A.∠1=∠2 B.∠1=∠DFE C.∠1=∠AFD D.∠2=∠AFD 6.如图,与∠1是同旁内角的是() A.∠2 B.∠3 C.∠4 D.∠5 7.如图,在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直线a与b平行的是() 第10页(共39页)

A.∠1=∠2 B.∠2=∠3 C.∠3=∠5 D.∠3+∠4=180° 8.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下列条件能使a∥b的是() A.∠1=∠6 B.∠2=∠6 C.∠1=∠3 D.∠5=∠7 9.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点O,AB∥OC,DC 与OB交于点E,则∠DEO的度数为() A.85°B.70°C.75°D.60° 10.如图,AB∥CD,AE平分∠CAB交CD于点E,若∠C=50°,则∠AED=() A.65°B.115°C.125° D.130° 11.如图,AB∥CD,DA⊥AC,垂足为A,若∠ADC=35°,则∠1的度数为() 第10页(共39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证明》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证明》 知识点归纳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 为什么要证明?实验、观察、归纳得到的结论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因此,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实验、观察、归纳是不够的,必须进行有理有据的证明。 定义与命题 定义: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出它们的定义。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一般地,每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真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 假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要说明一低点命题是假命题,常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备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 公理、定理 公理: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 证明:演绎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

定理: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本书认定的真命题: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两点之间的距离最短。 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玙这条直线平行。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数与式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等式的有关性质,以及反映大小关系的有关性质都可以作为证明的依据。 同角的补角相等。同角的余角相等。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对顶角相等。 平行线的判定;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载,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初二数学下册证明题

(1)求证:BG FG =; (2)若2 ==,求AB的长. AD DC 二:如图,已知矩形ABCD,延长CB到E,使CE=CA,连结AE并取中点F,连结AE并取中点F,连结BF、DF,求证BF⊥DF。 三: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边BC、AB上的点,且EF=ED,EF⊥ED.

求证:AE平分∠BAD. 四、(本题7分)如图,△ABC中,M是BC的中点,AD是∠A的平分线,BD⊥AD于D,AB=12, AC=18,求DM的长。

五、(本题8分)如图,四边形ABCD 为等腰梯形,AD ∥BC ,AB=CD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 且AC ⊥BD ,DH ⊥BC 。 ⑴求证:DH=2 1(AD+BC ) ⑵若AC=6,求梯形ABCD 的面积。 六、(6分) 、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BD 上一点,PE ⊥DC ,PF ⊥BC ,E 、F 分别为垂足,若CF=3,CE=4,求AP 的长.

七、(8分)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E 、F 分别是BM 、CM 的中点. (1)在不添加线段的前提下,图中有哪几对全等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结论; (2)判断并证明四边形MENF 是何种特殊的四边形? (3)当等腰梯形ABCD 的高h 与底边BC 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时?四边形MENF 是正方形(直接写出结论,不需要证明). 选择题: 15、如图,每一个图形都是由不同个数的全等的小等腰梯形拼成的,梯形上、下底及腰长如 图,依此规律第10个图形的周长为 。 …… 第一个图 第二个图 第三个图 16、如图,矩形ABCD 对角线AC 经过原点O ,B 点坐标为 (―1,―3),若一反比例函数x k y 的图象过点D ,则其 解析式为 。 M F E N D C A B

初一数学上册“平行线”

第一章平行线 目录 1.1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 1.2 平行线的判定(1) (6) 1.2 平行线的判定(2) (8) 1.3 平行线的性质(2) (10) 1.4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13)

1.1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教学目标〗 ◆1、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意义。 ◆2、会在简单的图形中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会在给定某个条件下进行有关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判定和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各对关系角的辨认,复杂图形的辨认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引入:中国最早的风筝据说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作的,风筝的骨架构成了多种关系的 角。 a1 a2 a387 6 54 32 1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相交的关系。 二.让我们接受新的挑战: ------讨论: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相交的关系 如图:两条直线a1 , a2和第三条直线a3相交。 (或者说:直线 a1 , a2 被直线 a3 所截。)) a1 a2 a387 6 54 32 1 其中直线 a1 与直线 a3 相交构成四个角,直线 a2 与直线 a3 相交构成四个角。所以这个问题我们经常就叫它“三线八角”问题。 三.让我们来了解 “三线八角”: 如图:直线 a1 , a2 被直线 a3 所截,构成了八个角。 a1 a2 a3 8 76 54 321 a1a2 a387 6 5 4 321

1. 观察∠1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a3 的同旁,并且分别位于直线a1 , a2 的相同一侧,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类似位置关系的角在图中还有吗?如果有,请找出来? 答:有。∠2与∠6;∠4与∠8;∠3与∠7 2. 观察∠3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a3 的异侧,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a1 , a2 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类似位置关系的角在图中还有吗?如果有,请找出来? 答:有。∠2与∠8 3. 观察∠2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a3 的同旁,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a1 , a2 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答:有。∠3与∠8 四. 知识整理(反思): 问题1.你觉得应该按怎样的步骤在“三线八角” 中确定关系角? 确定前提(三线)寻找构成的角(八角)确定构成角中的关系角问题2:在下面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中任选一对,请你看看这对角的四条边与“前提”中的“三线”有什么关系? 结论:两个角的在同一直线上的边所在直线就是前提中的第三线。 五.试试你的身手: 例1:如图:请指出图中的同旁内角。(提示:请仔细读题、认真看图。) 8 7 6 5 4 3 21 A B C D E 答:∠1与∠5;∠4与∠6;∠1与∠A;∠5与∠A 合作学习:请找出以上各对关系角成立时的其余各对关系角。 1. 其中:∠1与∠5 ;∠4与∠6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到的同旁内角。此时三线构成了个角。此时,同位角有:,内错角有:。 2.其中:∠1与∠A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到的同旁内角。此时三线构成了个角。此时,同位角有:,内错角有:。

北京课改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平行线

授课日期12月19日课型新授课授课教师单大禹教学课题总课时: 1 第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画法及平行公理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和根据几何语言画出图形是难点。 教学方法例题讲解法,习题巩固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时间安排 一、情景导入 我们知道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除相交 外,两条直线还存在其它的位置关系吗?看下面的 图片:〔投影1〕 双杆上面的两根横杆、支撑横杆的直干它们所 在的直线相交吗?游泳池中分隔泳道的线它们所在 的直线相交吗?屏风的折处和边所在的直线相交 吗?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样的问题。 二、平行线 演示:分别将木条a、b与木条c钉在一起,, 并把它们想象成三条直线。转动a,直线a从在c 的左侧与直线b相交逐步变为在右侧与b相交。想 象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直线b不 相交的位置呢? 学生观察 思考问题 理解概念 引出新课内 容 5 5

有,这时直线a 与直线b 左右两旁都没有交点。 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直线AB 与直线CD 平行,记作“AB ∥CD ”. 注意:①“同一平面内”是前提,以后我们会 知道,在空间即使不相交,可能也不平行;②平行线是“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两条线段或两条射线平行,就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③“不相交”就是说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 归纳一下,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动手画一画。 相交和平行两种。 注意:这里所指的两条直线是指不重合的直线。 三、平行公理 再来看上面的实验,想象一下,在转动木条a 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能使a 与b 平行? 有且只有一个位置使a 与b 平行. a C B 如图,过点B 画直线a 的平行线,能画几条?试试看。 只能画一条。 从实验和作图,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事实?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这一基本事实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结论,我们称它为公理,这个结论叫做平行公理。 在上图中,过点C 画直线a 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 画的的平行线平行吗?试试看。 过点C 画的直线a 的平行线与过点B 画的直线a 的平行线相互平行。 这说是说,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符号语言:∵b ∥a,c ∥a ∴b ∥c. 如果b 与c 不平行,那么经过直线外一点就有两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所以上面的结论是平行 画图理解公理 学生练习回答 学生总结 掌握平行线的概念 掌握平行公理,会用符号语言表示 巩固概念练习 5 5 5 5 a b c a b c a b c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平行线(含答案)

第一章 平行线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 已知:如图1,AB ∥CD ,∠DCE =80°,则∠BEF 的度数为 A. 120° B . 110° C . 100° D . 80° E D C B A 图1 图2 图3 2. ( 如,2,直线DE 经过点A,DE ∥BC,,∠B=60°,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 )∠C=60° (B )∠DAB=60° (C )∠EAC=60° (D )∠BAC=60° 3. 如图3,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T ⊥AB 于O ,CE ∥AB 交CD 于点C ,若∠ECO=30°,则∠DOT=( ) A.30° B.45° C. 60° D. 120° 4、如图4,有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1=20°,那么∠2的度数是( ) A .30° B .25° C .20° D .15° 图4 图5 图6 5、某商品的商标可以抽象为如图5所示的三条线段,其中AB ∥CD ,∠EAB=45°,则∠FDC 的度数是( ) A .30? B .45? C .60? D .75? 6、如图6,已知直线a ∥b,∠1=40°,∠2=60°,则∠3等于 ( ) A.100° B.60° C .40° D.20°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题5分,共35分) 7.如图7,直线DE 交∠ABC 的边BA 于点D ,若DE ∥BC ,∠B =70°, 则∠ADE 的度数是 .

图 10 123 45A B C D E F 图7 图8 图9 8.如图8,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则∠3的同旁内角是( ). A .∠1 B .∠2 C .∠4 D .∠5 9.如图9所示,直线a 、b 被c 、d 所截,且?=∠⊥⊥701,,b c a c , 则=∠2 0 10.如图10,梯子的各条横档互相平行,若∠1=70o ,则∠2的度数是 A .80o B .110o C .120o D .140o 图11 图12 11. 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a ,b ,c 在同一平面内,下列四个命题: ①如果a ∥b ,a ⊥c ,那么b ⊥c ; ②如果b ∥a ,c ∥a ,那么b ∥c ; ③如果b ⊥a ,c ⊥a ,那么b ⊥c ; ④如果b ⊥a ,c ⊥a ,那么b ∥c . 其中真命题的是 .(填写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12. 如图11,已知CD 平分∠ACD ,DE ∥AC ,∠1=30°,则∠2= 度. 13.如图12,C 岛在A 岛的北偏东50o 方向,C 岛在B 岛的北偏西40o 方向,则从C 岛看A ,B 两岛的视角∠ACB 等于 . 三、解答题(共25分) 14、如图:已知;AB ∥CD ,AD ∥BC ,∠B 与∠D 相等吗?试说明理由. 15、如图,∠1+∠2=180°,∠DAE =∠BCF ,DA 平分∠BDF . C A E D B D C B A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证明测试题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证明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如图,∠1=∠2,∠3=40°,则∠4等于() A.120°B.130°C.140°D.40° 2.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若∠1=∠2,∠3=70°,则∠4的度数是() A.35°B.70°C.90°D.110° 3.如图,直线a,b,c,d,已知c⊥a,c⊥b,直线b,c,d交于一点,若∠1=50°,则∠2=() A.60°B.50°C.40°D.30° 4.如图所示,∠1+∠2=180°,∠3=100°,则∠4等于() A.70°B.80°C.90°D.100° 5.已知在△ABC中,∠C=∠A+∠B,则△ABC的形状是()

A.等边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6.下列图形中,由AB∥CD,能得到∠1=∠2的是() A.B. C.D. 7.直线a、b、c、d的位置如图所示,如果∠1=58°,∠2=58°,∠3=70°,那么∠4等于() A.58°B.70°C.110°D.116° 8.如图,直线a、b被直线c、d所截,若∠1=∠2,∠3=125°,则∠4的度数为() A.55°B.60°C.70°D.75° 9.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已知∠1=∠2,∠3=110°,则∠4=() A.70°B.80°C.110°D.100° 10.如图,∠1=∠2,∠3=30°,则∠4等于()

A.120°B.130°C.145°D.150° 11.如图,在△ABC中,∠B、∠C的平分线BE,CD相交于点F,∠ABC=42°,∠A=60°,则∠BFC=() A.118°B.119°C.120°D.121° 12.在△ABC中,∠A:∠B:∠C=3:4:5,则∠C等于() A.45°B.60°C.75°D.90° 13.如图,小聪把一块含有6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并测得∠1=25°,则∠2的度数是() A.15°B.25°C.35°D.45° 14.如图AB∥CD,AC⊥BC,图中与∠CAB互余的角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二、填空题(共16小题) 15.如图,∠1=∠2,∠A=60°,则∠ADC= 度.

七年级上册平行线经典题型及答案解析(经典)

1、如图,∠1=∠2,∠3=110°,求∠4. 2、如图,AB ∥CD ,AE 交CD 于点C ,DE ⊥AE ,垂足为E ,∠A=37°,求∠D 的度数. 3、如图,AB ,CD 是两根钉在木板上的平行木条,将一根橡皮筋固定在A ,C 两点,点E 是橡皮筋上的一点,拽动E 点将橡皮筋拉紧后,请你探索∠A ,∠AEC ,∠C 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并说明理由。(提示:先画出示意图,再说明理由)提示:这是一道结论开放的探究性问题,由于E 点位置的不确定性,可引起对E 点不同位置的分类讨论。本题可分为AB ,CD 之间或之外。 结论:①∠AEC =∠A +∠C ②∠AEC +∠A +∠C =360°③∠AEC =∠C -∠A ④∠AEC =∠A -∠C ⑤∠AEC =∠A -∠C ⑥∠AEC =∠C -∠A . 4、如图,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角尺的一边上,∠1=30°,∠2=50°,则∠3的度数为( ) A 、80 B 、50 C 、30 D 、20 5、将一个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如图放置,如果∠α=43°,则∠β的度数是( ) A 、43° B 、47° C 、30° D 、60° 6、如图,点A 、B 分别在直线CM 、DN 上,CM ∥DN . (1)如图1,连结AB ,则∠CAB +∠ABD = ; (2)如图2,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直线CM 、DN 内部的一个点,连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求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60°; (3)如图3,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直线CM 、DN 内部的一个点,连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试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度数; (4)若按以上规律,猜想并直接写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度数(不必写出过程). 7、如图,已知直线l 1∥l 2,且l 3和l 1、l 2分别交于A 、B 两点,点P 在AB 上. (1)试找出∠1、∠2、∠3之间的关系并说出理由; (2)如果点P 在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问∠1、∠2、∠3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 (3)如果点P 在A 、B 两点外侧运动时,试探究∠1、∠2、∠3之间的关系(点P 和A 、B 不重合) A M B C N D P 1 A M B C N D 图2 P 1 P 2 A M B C N D 图3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教案

《平行线》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教具模式的演示和通过画图等操作,交流归纳与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毛 2.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 3.会用符号语方表示平行公理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难点: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 课前准备 分别将木条a、b与木条c钉在一起,做成图所示的教具. c b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复习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相交的两条直线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把教具中木条b与c重合在一起,转动木条a确认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问:在平面内,两条直线除了相交外,还有别的位置关系吗? 2.教师演示教具. 顺时针转动木条b两圈,让学生思考:把a、b想像成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两条直线,顺时针转动b时,直线b与直线a的交点位置将发生什么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b与c 木相交的位置? 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并形成共识. 转动b时,直线b与c的交点从在直线a上A点向左边距离A点很远的点逐步接近A点,并垂合于A点,然后交点变为在A点的右边,逐步远离A点.继续转动下去,b与a的交点就会从A 点的左边又转动A点的左边……可以想象一定存在一个直线b的位置,它与直线a左右两旁都

a C 没有交点. c b a 二.平行线定义,表示法. 1.结合演示的结论,师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平行定义:同一平面内,存在一条直线a 与直线b 不相交的位置,这时直线a 与b 互相平行.换言之,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直线a 与b 是平行线,记作“∥”,这里“∥”是平行符号. 教师应强调平行线定义的本质属性,第一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第二是设有交点的两条直线. 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从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交点情况去确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或平行,两者必居其一.即两条直线不相交就是平行,或者不平行就是相交. 三.画图、观察、归纳概括平行公理及平行公理推论. 1.在转动教具木条b 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能使b 与a 平行? 本问题是学生直觉直线b 绕直线a 外一点B 转动时,有并且只有一个位置使a 与b 平行. 2.用直线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已知:直线a ,点B ,点C . (1)过点B 画直线a 的平行线,能画几条? (2)过点C 画直线a 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 的平行线平行吗? 3.通过观察画图、归纳平行公理及推论. (1)由学生对照垂线的第一性质说出画图所得的结论. (2)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板书.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比较平行公理和垂线的第一条性质. 共同点:都是“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这表明与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直线存在并且是唯一的. 不同点:平行公理中所过的“一点”要在已知直线外,两垂线性质中对“一点”没有限制,可在直线上,也可在直线外. 4.归纳平行公理推论. (1)学生直观判定过B 点、C 点的a 的平行线b 、c 是互相平行.

2019-2020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平行线》专项测试(含答案) (850)

浙教版初中数学试卷 2019-2020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2分)将一-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纸条按如图所示放置,有下列结论:(1)∠1 = ∠2;(2)∠3 =∠4;(3)∠2 +∠4 = 90°;(4)∠4 + ∠5 = 180°.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1 B. 2 C.3 D. 4 2.(2分)如图,已知 AB∥CD,∠A = 70°,则∠1 的度数为() A. 70°B. 100°C.110°D. 130° 3.(2分)如图,下列推理中,错误的是() A.因为 AB∥CD,所以∠ABC +∠LC = 180° B.因为∠1=∠2,所以AD∥BC C.因为 AD∥BC,所以∠3 =∠4 D.因为∠A +∠ADC = l80°,所以 AB∥CD 4.(2分)如图,小明从A 处出发沿北偏东60°向行走至B处,又沿北偏西20°方向行走至 C 处,此时需把方向调整到与出发时一致,则方向的调整应是()

A.右转80°B.左传80°C.右转100°D.左传100° 5.(2分) 根据图中所给数据,能得出() A.a∥b,c∥d B.a∥b,但c与d不平行 C.c∥d,但a与b不平行 D.a 与b,c 与d均不互相平行 6.(2分) 如图,直线 a∥b,则直线a到直线b的距离为() A.13 B.14 C.17 D.21 7.(2分)如图,a∥b,∠2是∠1的3倍,则∠ 2等于() A°45° B. 90° C. 135° D.150° 8.(2分)如图,a∥b,则∠1=∠2 的依据是() 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9.(2分)如图直线 c与直线a、b相交且 a∥b,则下列结论:①∠1 = ∠2 ;∠1 = ∠3 ;∠2= ∠3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证明》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 第八章《平行线的证明》 一、 填空题 1.在△ABC 中,∠C =2(∠A +∠B ),则∠C =________. 2.如图,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E 、F ,EG 平分 ∠BEF ,若∠1=72o ,则∠2= ; 3.在△ABC 中,∠BAC =90o,AD ⊥BC 于D ,则∠B 与∠DAC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4.写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题设为_______,结论为_______. 第2题 5.如图,已知AB ∥CD ,BC ∥DE ,那么∠B +∠D =__________. 6.如图,∠1=27o,∠2=95o,∠3=38o,则∠4=_______ 7.如图,写出两个能推出直线AB ∥CD 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满足一个外角等于和它相邻的一个内角的△ABC 是_____________ 二、 选择题 9.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 【 】 (A)延长线段AB (B)你吃过午饭了吗 (C)直角都相等 (D)连接A ,B 两点 10.如图,已知∠1+∠2=180o,∠3=75o, 那么∠4的度数是 【 】 (A)75o (B)45o (C)105o (D)135o 11.以下四个例子中,不能作为反例说明“一个角的余角大于这个角” 是假命题是 【 】 (A)设这个角是30o,它的余角是60°,但30°<60° (B)设这个角是45°,它的余角是45°,但45°=45° (C)设这个角是60°,它的余角是30°,但30°<60° (D)设这个角是50°,它的余角是40°,但40°<50° 12.若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另外两个内角之差,则这个三角形是 【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13.如图,△ABC 中,∠B =55°,∠C =63°,DE ∥AB , 则∠DEC 等于【 】 (A )63° (B) 118° (C) 55° (D )62° 1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锐角,则此三角形的形状是 【 】 (A )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三、解答题 15.如图,AD=CD ,AC 平分∠DAB ,求证DC ∥AB . 16.如图,已知∠1=20°,∠2=25°,∠A =55°,求∠BDC 的度数. 17.如图,BE ,CD 相交于点A ,∠DEA 、∠BCA 的平分线相交于F . (1)探求:∠F 与∠B 、∠D 有何等量关系 (2)当∠B ︰∠D ︰∠F =2︰4︰x 时,x 为多少 18.如图,已知点A 在直线l 外,点B 、C 在直线l 上. C A B D E E C D B A 1 3 2 4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A B C D E F G 12 D A B C E C A B D 1 2 第10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基础证明题》练习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班级:姓名: 1.已知AD是⊿ABC的中线,BE⊥AD,CF⊥AD,求证BE=CF。2.已知AC=BD,AE=CF,BE=DF,求证AE∥CF 3.已知AB=CD,BE=DF,AE=CF,求证AB∥CD 4.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CB,求证AB∥CD 5.已知∠BAC=∠DAE,∠1=∠2,BD=CE,求证⊿ABD≌⊿ACE. 6.已知CD∥AB,DF∥EB,DF=EB,求证AF=CE 7.已知BE=CF,AB=CD,∠B=∠C,求证AF=DE A B C D F E C D E F D C F E A B A D E B C 1 2 A D C E F B A D

8.已知AD =CB , ∠A =∠C ,AE =CF ,求证EB ∥DF 9.已知M 是AB 的中点,∠1=∠2,MC =MD ,求证∠C =∠D 。 10.已知,AE =DF ,BF =CE ,AE ∥DF ,求证AB =CD 。 11.已知∠1=∠2,∠3=∠4,求证AC =AD 12.已知∠E =∠F ,∠1=∠2,AB =CD ,求证AE =DF 13.已知ED ⊥AB ,EF ⊥BC ,BD =EF ,求证BM =ME 。 14.在⊿ABC 中,高AD 与BE 相交于点H ,且AD =BD ,求证⊿BHD ≌⊿ACD 。 A C D B 1 2 3 4 A B C D E F 1 2 A E H A C M E F B D B A D F E C M A B C D 1 2 D C F E A B

15.已知∠A =∠D ,AC ∥FD ,AC =FD ,求证AB ∥DE 。 16.已知AC =AB ,AE =AD , ∠1=∠2,求证∠3=∠4。 17.已知EF ∥BC ,AF =CD ,AB ⊥BC ,DE ⊥EF ,求证⊿ABC ≌⊿DEF 。 18.已知AD =AE ,∠B =∠C ,求证AC =AB 。 19.已知AD ⊥BC ,BD =CD ,求证AB =AC 20.已知∠1=∠2,BC =AD ,求证⊿ABC ≌⊿BAD 。 A B C E F D A B C E D F A D E B C A B C D A D E B C 1 2 3 4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知识点复习

平行线的证明知识点复习 7.1为什么要证明、7.2定义与命题 知识点1: 1、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_____________. _______的命题是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___. 2、公认的真命题称为____________,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_____________. 练习1: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假命题,举出一个反例: ①.若a>b ,则b a 11 . ②.两个锐角的和是锐角. 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一个角的邻补角大于这个角. (5).两个负数的差一定是负数. 专题 推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1.甲、乙、丙、丁四个小朋友在院里玩球,忽听“砰”的一声,球击中了李大爷家的窗户.李大爷跑出来查看,发现一块窗户玻璃被打裂了.李大爷问:“是谁闯的祸?” 甲说:“是乙不小心闯的祸.” 乙说:“是丙闯的祸.” 丙说:“乙说的不是实话.” 丁说:“反正不是我闯的祸.” 如果这四个小朋友中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请你帮李大爷判断一下,究竟是谁闯的( ) A.甲 B. 乙 C.丙 D.丁 7.3平行线的判定 知识点2: 平行线的判定:公理:____________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定理1:___________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定理2: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 定理: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___________. 专题 平行线的判定的实际应用 2、已知如图∠1=∠2,BD 平分∠ABC ,求证:AB//CD 3.已知:BC//EF ,∠B=∠E ,求证:AB//DE 。 4、小明到工厂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发现工人师傅生产了一种如图所示的零 件,要求AB ∥CD ,∠BAE=35°,∠AED=90°.小明发现工人师傅只是量出∠ BAE=35°,∠AED=90°后,又量了∠EDC=55°,于是他就说AB 与CD 肯定是平 行的,你知道什么原因吗? A B E P D C F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3平行线的判定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3 平行线的判定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技能基础: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已经比较熟悉,也有了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对简单的证明步骤有较清楚的认识,这为今天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活动经验基础:在以往的几何学习中,学生对动手操作、猜想、说理、讨论等活动形式比较熟悉,本节课主要采取学生分组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学生已经具备必要的基础.二、教学任务分析 在以前的几何学习中,主要是针对几何概念、运算以及几何的初步证明(说理),在学生的头脑中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几何证明体系,本节课安排《平行的判定》旨在让学生从简单的几何证明入手,逐步形成一个初步的、比较清晰的证明思路,为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定理; 2.能对平行线的判定进行灵活运用,并把它们应用于几何证明中. 通过经历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逐步掌握规范的推理论证格式. 3.通过学生画图、讨论、推理等活动,给学生渗透化归思想和分类思想.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分为四个环节:情景引入——探索平行线判定方法的证明——反馈练习——反思与小结.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 活动内容: 回顾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师:前面我们探索过直线平行的条件.大家来想一想: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呢? 生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平行线. 生2: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生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师:很好.这些判定方法都是我们经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得到的. 上节课我们谈到了要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除公理、定义外,其他真命题都需要通

数学七年级(上)平行线练习题

七年级(上)平行线练习题 一、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重合)的位置关系有_____种,它们是_______________. 3.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__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不重合)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1),○ 1如果∠1=∠2,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DE ∥BC; ○ 2如果∠2+∠BED=180°,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DE ∥BC; ○ 3如果∠EGF=∠GFC,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DE ∥BC; ○4如果AB ∥GF,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2=∠GFC; ○5如果AB ∥GF,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A+∠FGA=180°; ○ 6如果AB ∥GF,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A=∠3. (2) E D A B 32 1(3) D C A B n m 2 1 (4) (5) O D A E 6.如图(2),已知CD 平分∠ACB,DE ∥BC,∠AED=80°,则∠EDC=________. 7.不相邻的两个直角,如果它们有一条公共边,那么另两条边相互_______. 8.如图(3),已知AB ∥CD,∠1=43°,∠2=47°,则∠B=________,∠ACB=_______. 9.如图(4),已知m ∥n,∠1=105°,∠2=140°,则∠α=________. 10.如图(5),已知AB ∥CD,AD ∥BC,∠B=60°,∠EDA=50°,则∠CDO=_______. 11.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________. 12.如图(6),ABC 是直线,∠1=150°,∠D=65°,要证AB ∥DE,请完善证明过程,?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依据. ∵ABC 是直线(已知), ∴∠1+∠2=_______°( ), ∵∠1=?115°(已知), ∴∠2=_______°.∵∠D=65°, ∴∠2=∠D( ), ∴AB ∥DE( ) 13.如图(7),已知∠1=∠A,∠2=∠B,要证MN ∥EF,请完善证明过程,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依据: ∵∠1=∠A(已知), ∴_______∥______( ). ∵∠2=∠B(已知),? ∴______∥________( ), ∴MN ∥EF( ) 32 1(1)E G D C F A H B 21 (6)O D C A E B 21(7) C F M A E B N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平行线的证明》测试题 .docx

初中数学试卷 桑水出品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平行线的证明》测试题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精心选择(30) 1.下列图形中,由A B C D ∥,能得到12∠=∠的是( ) 2.如图,直线L 1∥L 2 ,则∠α为( A.1500 B.1400 C.1300 D.1200 3.下列命题: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平行; ②梯形的两底互相平行; ③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④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其中真命题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下列命题: ①两个连续整数的乘积是偶数;②带有负号的数是负数; ③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④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其中假命题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如图,AB ∥CD ,那么∠BAE+∠AEC+∠ECD =( ) A.1800 B.2700 C.3600 D.5400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经过证明为正确的真命题叫公理 B .假命题不是命题 C .要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一个反例,即举一个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备命题结论的命题即可 D .要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只要举一个例子,说明它正确即可. 7.下列选项中,真命题是( ). A B C D E 1 (第2题图)

A.a>b,a>c,则b=c B.相等的角为对顶角 C.过直线l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l平行 D.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钝角 8.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A.互补的两个角不能都是锐角 B.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C.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9.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任何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 B.任何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 C.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和为零 D.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比左边的数大 10.如图所示,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CD的是( ) A.∠BAD=∠BCD B.∠1=∠2; C.∠3=∠4 D.∠BAC=∠ACD 3 4 D C B A 2 1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已知点P 是直线a 外的一点,点A 、B 、C 在直线a 上,且PB ⊥a ,垂足为B ,PA ⊥PC ,则下列语句错误的是( ) A.线段PB 的长是点P 到直线a 的距离; B.PA 、PB 、PC 三条线段中,PB 最短; C.线段AC 的长是点A 到直线PC 的距离; D.线段PC 的长是点C 到直线PA 的距离 2.在一个平面内,任意四条直线相交,交点的个数最多为( ) A.7 B.6 C.5 D.4 3.如图,将含有30°角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相互平行的两条直线中的一条上,若∠1=35°,则∠2的度数为( ) A.10° B.20° C.25° D.30° 4.(2016·福州中考)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1与∠2的位置关系是( ) A.同位角 B.内错角 C.同旁内角 D.对顶角 第5题图 5.(2015·河北中考)如图,AB ∥EF ,CD ∥EF ,∥BAC =50°,则∥ACD =( ) A.120° B.130° C.140° D.150° 6.如图,是我们学过的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示意图,画图的原理是( ) A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第4题图

第7题图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7.(2016·陕西中考)如图,A B ∠C D ,A E 平分∠C A B 交C D 于点E .若∠C =50°,则 ∠AED =( ) A.65° B.115° C.125° D.130° 第 9题图 8.某商品的商标可以抽象为如图所示的三条线段,其中AB ∥CD ,∠EAB =45°,则∠FDC 的度数是( ) A.30° B.45° C.60° D.75° 9.(2015·湖北宜昌中考)如图,AB ∠CD ,FE ∠DB ,垂足为E ,∠1=50°,则∠2的度数是( ) A.60° B.50° C.40° D.30°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 (1)如果∠1+∠2+∠3=180°,那么∠1、∠2与∠3互为补角; (2)如果∠A +∠B =90°,那么∠A 是余角; (3)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4)有公共顶点且又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5)如果两个锐角相等,那么它们的余角也相等. A.1 B.2 C.3 D.4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已知a ,b ,c 为平面内三条不同直线,若a ⊥b ,c ⊥b ,则a 与c 的位置关系是 . 12.将一副直角三角板ABC 和EDF 如图放置(其中∠A =60°,∠F =45°),使点E 落在AC 边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