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洋生物学就业前景

海洋生物学就业前景

海洋生物学就业前景
海洋生物学就业前景

海洋生物学就业前景

海洋生物学

定义

海洋生物学是研究海洋中生命现象、过程及其规律的

科学,是海洋科学的一个主要学科,也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海洋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主要包括海洋有机体的功能,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三个方面的内容。它是研究海洋中生命有机体的起源,分布,形态和结构,进化与演替的特征和生物生命过程的活动规律;探索海洋生物之间和生物与其所处的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科学。

发展

有关海洋生物学的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动物志》中记述了170多种海洋生物,按现代分类包括有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蠕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原索动物、鱼类、爬行类、海鸟、海兽等多个主要动物类群,其中海洋鱼类即有110多种。

海洋生物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学科。近年来,由于海洋在沿海国家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以及人类对海洋环境特殊性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入,海

洋生物资源多层面的开发利用极大地促进了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的迅速发展。

1989年首届国际海洋生物技术大会在日本召开时仅有几人参加,而1997年第四届IMBC 大会在意大利召开时参加人数达1000多人。年第九届IMBC 大会于10月9日在青岛召开。不言而喻,迄今海洋生物技术不仅成为海洋科学与生物技术交叉发展起来的全新研究领域,同时,也是21世纪世界各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并将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巨大应用潜力。

412实验室

在我们实验室中,常见的是从海洋动物中提取多糖、皂苷,并对其加以纯化,测定其营养成分,探究其理化性质,并对其抗氧化活性及抑菌性进行实验研究。多糖的提取一般采取热水浸提法或者碱提法,皂苷一般采用传统的溶剂萃取法。将风干的紫蛇尾粉碎,加85%乙醇浸泡3h ,料液比1:20,40℃提取3次,合并滤液并在旋转蒸发仪上浓缩,加入等体积石油醚脱脂6次,水层加入等体积正丁醇萃取6次,将正丁醇合并浓缩,加10倍体积的丙酮沉淀,离心,干燥,即得紫蛇尾粗皂苷。

多糖提取的热水浸提法为:紫蛇尾粉末→丙酮脱脂→热水浸提→滤液。

在进行本科的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我采用了碱提法从紫蛇尾中提取了粗多糖,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下面重点介绍一下。

我的毕业论文

原材料的预处理:将紫蛇尾样品洗净风干后粉碎,称取3000g 干粉,用等量丙酮浸泡,8小时后,倒出丙酮。如此反复3次,收集残渣进行减压浓缩,真

空干燥至恒重,经上述步骤除去脂类等杂质;残渣风干,用

于多糖的提取。

多糖的提取:取脱脂处理过的紫蛇尾干粉,加入浓度为的NaOH 溶液3000ml ,室温搅拌过夜。用1M 盐酸将pH 调至,加入中性蛋白酶,室温搅拌过夜。弃残渣,取上清液为海蛇尾粗多糖

提取液。

脱蛋白:采用Sevag 法。按多糖:氯仿:正丁醇=1::的比例震荡混匀,离心取上清,反复进行多次,直至在260nm 和

280nm 处无明显的光吸收为止。

透析:将所得的碱提粗多糖溶液浓缩至50ml 左右,采用截留分子量为3000的透析袋对所得多糖溶液透析。剪取大小合适的透析袋放入盛有2%碳酸氢钠和1mmol/LEDTA溶液的烧杯中,煮沸

10min ,取出透析袋在蒸馏水中彻底漂洗,做透析。

醇沉:向所得的多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80%浓度的乙醇溶液。静止后离心,重复几次至沉淀完全,所得到的沉淀便为粗多糖,将其干燥成粉末,并称重。

在得到粗多糖后,对其进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1)还原力的测定:

配置/ml的80%醇沉浓度的碱提海蛇尾粗多糖溶液,,pH=的PBS 缓冲液,1%的铁氰化钾溶液,10%的三氯乙酸溶液,%的三氯化铁溶液。取1ml 多糖溶液,加入缓冲液,再加入铁氰化钾溶液,混匀,50℃水浴加热20min ,然后加入三氯乙酸溶液,混匀后3000rpm 离心10min ,得上清液[20]。取上清液,加入三氯化铁溶液,蒸馏水,室温放置10min,700nm 处测吸光度,对照组为样品空白组。

2)对?OH 的清除作用:

配置/l邻菲啰啉溶液,/l的硫酸亚铁溶液,1%的H2O2溶液,/l PH=的PBS 缓冲液,浓度为1,2,3,4,5,6μg/ml的80%

[21]

浓度醇沉的碱提多糖及抗坏血酸溶液。按照下表依次加样,37℃水浴加热1h ,536nm 处测吸光度。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

所加试剂见下表:

表1 海蛇尾粗多糖对?OH 清除作用实验试剂表

清除率=[/]×100%3)对O2-的清除作用

配置,PH=的Tris-HCl 缓冲液,3mmol/L的邻苯三酚溶液,3M 的

HCl 溶液,浓度为1,2,3,4,5,6μg/ml的80%浓度醇沉的碱提多糖和抗坏血酸溶液。按下表依次加样,其中,加入Tris-HCl 缓冲液后25℃水浴加热20min ,混匀,静置4min ,然后加

入的HCl 以终止反应,于325nm 处测吸光度。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

表2 海蛇尾粗多糖对O2-清除作用实验试剂表清除率=[A1-]/A1×100%结果与分析1)还原力测定

铁氰化钾可被样品中的抗氧化成分还原成亚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和铁离子

作用生成普鲁士蓝,从而中断自氧化连锁反应,导致体系吸光度的增加。实验中用80%醇沉浓度的碱提多糖反应后的溶液吸光度为,由此证明实验中的80%醇沉浓度的碱提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

2)对?OH 的清除作用:

碱提多糖和抗坏血酸清除率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3 碱提多糖和抗坏血酸清除率

多糖浓度1

23456

碱提粗多糖相对氧化率抗坏血酸相对氧化率

多糖浓度

碱提粗多糖相对氧化抗坏血酸相对氧化率

123456

碱提粗多糖及抗坏血酸清除率趋势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3 碱提粗多糖及抗坏血酸清除率趋势曲线

由上表及上图可知,在所实验的浓度范围内,海蛇尾粗多糖对O2-有明显的清除作用,且其清除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且,碱提粗多糖在此浓度下的清除率小于抗坏血酸的清除率。

总结

海洋生物学作为一个比较前沿的学科,仍有很多技术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但是海洋生物这个巨大宝库中所蕴藏的能量是非常震撼的,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研究将海洋生物的研究实现其产业化。

水生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学案

水生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学案 此学案专门针对笔试 【章节复习】 浮游生物学Planktonology 研究浮游生物的生命现象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节浮游生物的定义 全世界共有33个植物纲:水中有18个纲的代表 63个动物纲:水中有60个纲的代表 根据生态习性分为: 浮游生物(Plankton) 自游生物(游泳动物Nekton) 底栖生物(Benthos) ●浮游生物的一般特征 ①生物体缺乏发达的游泳器官,活动受水流或风浪支配,营随波逐流式漂浮生活,但在一定范围内具垂直移动能力 ②除部分水母类、甲壳类、被囊类外,身体体型小,对它们形态结构的研究,需要借助于解剖镜和显微镜 ③除生活于气水交界和深海的部分种类具色彩外,一般身体趋向于透明无色 ④浮游生物能以各种不同方式适应漂浮生活 第二节浮游生物的分类 一、按营养方式 ?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自养生物,初级生产力贡献者。多为细菌和单胞藻类(主 要是硅藻和甲藻),包括生产者和还原者,分布在真光层。 ?浮游动物(Zooplankton):异养生物,次级生产力贡献者。各类无脊椎动物(如原 生动物、水母、节肢动物、毛颚动物、浮游软体动物、浮游多毛类、被囊动物)及其幼虫以及低等脊索动物幼虫、低等脊椎动物幼虫,如鱼卵、仔鱼、稚鱼。 ?真光层(euphotic layer):水层中能找到光的部分,通常为水深0米到100-200米范 围。 二、按个体大小

三、按生活史中浮游时期的长短 终生浮游生物、暂时性浮游生物、偶然性浮游生物 四、按生活的环境 ●淡水浮游生物(freshwater plankton):盐度<5‰ ●海洋浮游生物(marine plankton):盐度>16‰ ●河口浮游生物(estuarine plankton):盐度5-16‰ 五、按浮游生物的分布 水平分布:沿岸性浮游生物、远洋性浮游生物 垂直分布:上层浮游生物、中层浮游生物、下层浮游生物、极深海浮游生物 第三节浮游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研究内容:形态、分类、生态、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等。 生物海洋学Biological Oceanography 海洋生物学Marine Biology 二、浮游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在形态、分类方面: ?微生物学、海藻学、无脊椎动物学 2、生态方面: ?水产学、海洋学、渔业、气象学、地质学、环境科学 3、生理、生化方面 4、数、理、化、计算机 第四节浮游生物学的重要性 一、渔业 1、有益: ?水产经济动物的饵料 ?可培养的饵料生物 ?直接的捕捞对象:海蜇、毛虾 浮游生物渔业(Plankton Fishery) 2、有害: ?赤潮(Red tide) 或称有害藻华(Harmful Algal Bloom,HAB): 定义、危害

海洋生物学实验讲义

海洋生物学实验讲义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海洋科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 巩宁 2011.10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海洋生物学是海洋科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为海洋科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修课。共安排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二个教学环节,通过实验环节的系统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初步的分析相关问题和实验研究的能力,为将来的相关工作和进一步深造奠定良好的海洋生物学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海洋科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三年级的学位课——“海洋生物学”的实验环节。与理论课内容同时或在其后开设。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深入理解和应用“海洋生物学”课程的概念、理论,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进而分析判断实验现象的能力,能正确诚实记录实验现象与结果;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能正确地、独立地撰写实验报告;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验掌握海洋生物活体标本和固定标本的制作和观察方法,能够识别常见的海洋生物并对其生态适应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初步的分析。

目录 实验一海洋生物的显微镜观察 附显微镜基本知识 (4) 实验二海洋浮游植物形态观察 (10) 实验三海洋浮游动物形态观察 (15) 实验四海洋浮游生物调查方法 (19) 实验五潮间带实习及底栖海藻采集 (23) 实验六底栖海藻标本制作与保存 (25) 实验七底栖海藻形态观察 (27) 实验八海洋底栖动物形态观察 (33) 实验九海洋游泳动物形态观察 (36) 实验十海洋微生物宏基因组提取 (39) 附录 大连沿海常见底栖海藻蜡叶标本图片 (42)

水产经济无脊椎动物增养殖研究室介绍-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水产经济无脊椎动物增养殖研究室介绍 一、研究室名称及功能区划 中文名称:水产经济无脊椎动物增养殖研究室 英文名称:Laboratory of Multiplication & Culture for Aquatic Economic Invertebrates 功能区划:养殖生态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免疫实验室、水质分析实验室、研究生工作室、教师工作室、学术会议室等。 二、研究室简介 研究室主要从事南海经济无脊椎动物增养殖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及开发,同时承担学校各项相关教学任务,科研与教学藕合联动;研究方向包括:(1)甲壳类遗传育种及养殖理论与技术、(2)贝类遗传育种及养殖理论与技术、(3)珍稀种类人工繁育及养殖理论与技术;研究内容涵盖分类、形态、生理、生态、人工繁育、遗传育种、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浅海与滩涂增养殖、养殖容量与养殖环境修复等;研究重点为遗传育种、养殖技术、生态修复;研究特色为“以南海经济及珍稀无脊椎动物为研究对象;以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藕合为研究手段;以研究成果与社会效益挂钩为研究宗旨”;研究室定位为“南海经济无脊椎动物增养殖理论与技术研究及推广中心”。 研究室技术力量雄厚,拥有研究人员12名,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7名、讲师1名,硕士毕业生2名(团队聘用)。其中博士4名,在读博士3名,另指导研究生21名。近期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4项,研究经费400多万;近三年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市厅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120多篇;主编、副主编及参编著作5部;对虾、墨西哥湾扇贝、东风螺等科研成果推广遍及华南三省,创经济效益120多亿元,解决50多万人就业,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奋斗目标 (一)近期目标(头两年) 1、组建2个教学团队(甲壳动物团队、贝类团队),为精品课 程建设打基础; 2、创校级精品课程1门;

世界海洋生物学研究历史

世界海洋生物学研究历史 海洋生物学是海洋学的分支学科,同时也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它主要关注海洋生物本身,在细胞、机体和种群水平上,研究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以及行为上对环境的适应性等(杨万喜 2012)。自古以来,人类就因为捕鱼、航海等活动与海洋发生着关系,逐步了解一些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的关系。但是,海洋生物学作为一门系统学科的历史较短(沈国英施并章 2002)。 早在古希腊时期(公元前四世纪),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在《动物志》中记述了170多种海洋生物,按现代分类包括有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蠕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原索动物、鱼类、爬行类、海鸟、海兽等十多个主要动物类群,其中海洋鱼类即有110多种(价值中国网站 2006 )。而在中国,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刊行的中国《黄帝内经》中,就也已经有了用墨鱼治病的记载。更不要说公元前一世纪前成书的《尔雅》,不仅记载有海洋动物,甚至还有海洋藻类。还有公元初古罗马普利尼乌斯的《自然历史志》,记录了170多种海洋生物。中国明朝屠本睃的《闽中海错疏》,记载有200多种海产生物(价值中国网站 2006 )。不仅如此,《闽中海错疏》即是我国也是世界比较早的一部水产经济动物志,又是动物学从以实用为主向系统动物学方向发展的重要著作之一。而且《闽中海错疏》比较全面地记载了福建的水产动物,包含不少动物形态、生态和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湖南省科普网 2010)。我们可以发现,在古代,人类就已经体现出了对海洋生物学的巨大好奇以及浓厚兴趣。尽管那时还没有海洋生物学的这个学科观念,但这并没有阻止人类对海洋生物的探索。这便是海洋生物学的萌芽阶段。 随着自然科学和航运事业的发展,海洋生物学进入到了科学的研究时期。海洋生物学逐渐由萌芽阶段向初始阶段迈进。一些科学家开始进行零星的调查。例如,1674年,荷兰列文虎克最先发现海洋原生动物;1777年,丹麦米勒开始应用显微镜观察北海的浮游生物;英国的Forbs用底托网采集并观察底栖生物,提出海洋生物垂直分布的分带现象——潮间带(littoral zone)、昆布带(laminarian zone)、珊瑚藻带(coralline algae zone)以及深海珊瑚带(deep sea coral zone)并且按深度将爱琴海分成九个带和发表《英国海产生物分布图》(沈国英郭丰黄凌风施并章 2010)。以后科学家们也相继进行了多次大范围的海洋生物调查。19世纪前期,爱伦贝格在海洋中发现硅鞭藻类;英国达尔文对他在1831~1836年“贝格尔”号航海中采集的蔓足类和珊瑚类,进行了出色研究;德国米勒于1845年使用浮游生物网,采集和研究海洋浮游生物。1908~1913年,丹麦彼得松的工作奠定了海洋底栖生物定量研究的基础;1946年,美国佐贝尔的《海洋微生物学》奠定了海洋微生物,主要是海洋细菌的研究基础(价值中国网站 2006 )。 此外,海洋生物学的一些概念、术语也陆续被提出来。例如,1887年Hensen首先使用“浮游生物”(plankton)一词,1891年德国的Haeckel首先提出“底栖生物”(benthos)和“游泳生物”(nekton)两个名词,这是迄今为止仍继续沿用的海洋生物三大生态类群(沈国英施并章 2002)。此时,海洋生物学已经初步形成了一门系统的学科。 19世纪下半叶开始,出于自身的好奇心理,各国竞相派出海洋考察船,海洋生物的研究工作日益兴盛。各国的海洋生物学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其中,最有名的海洋考察是英国“挑战者”号调查船历时三年多(1872~1876)的环球调查,学者们采集了大量深层和中层生物,出版了50卷巨著,所记载的生物的新种达4400多个,使当时已知的海洋生物种数翻了几番(沈国英施并章 2002)。各国在此期间也设立了许多考察站,相继建立了许多海洋生物研究机构(最古老的海洋生物研究机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洋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872年,1874年正式开放。1888年,英国海洋生物学会成立了普利茅斯海洋研究所。美国于1888年在伍兹霍尔建立海洋生物研究所等等(价值中国网站 2006 ))这对海洋生物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20世纪初至50年代可以认为是海洋生物学研究的发展阶段。这个时期海洋生物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大量的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定量研究。例如,对于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数量分布的研究等等。而且,在游泳生物上,人类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例如研究人员开始对一些鱼类的分布、洄游和数量变化等开展调查(沈国英郭丰黄凌风施并章 2010)。这对捕鱼业以及鱼类研究专家积累了很多珍贵的材料资源。

海洋生物学复习题

海洋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1. 初级生产者: 具有光合作用或者化能合成作用将简单无机物合成高能有机物质的细菌、藻类或其它 绿色植物,处于第一营养级。 2. 河口:河流进入海洋的区域,该区域的盐度在淡水与海水之间变化。 3. 赤潮:指海水中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而使藻类等生物大量繁殖,造成水质恶化,水中缺氧, 鱼类大量死亡。 4. 溶解潜伏热:1 克的冰在同样温度下溶解为1 克的水所产生的热量。 5. 孤雌生殖:只有雌性个体参与的单性生殖方式。 6. 光照层:海洋中的表层,在该水层中的光线能够保持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 7. 浮游植物:在海洋中随水漂流的微型植物,个体多小于20 微米。 8. 牧食食物链:生物链的起点为活的海洋藻类,可以是浮游植物、也可以是大型藻类。 9. 共生关系:对共生生物和宿主都有利的关系 10. 潮间带:海岸张周围涨潮时的海平面与退潮时海平面之间的地区,称为潮间带,即位于低潮线与高 潮线之间的地区。 11. Salinity :水中总的含盐量称为盐度,以千分比的形式表示。 12. 最低含氧带:在水深1000 米左右,由于水中动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消耗氧气的速度 与氧气的产生速度相当,而导致溶氧量低的地带。 13.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环境中的各种元素沿着特定的路线运动,由周围环境进入生物体,最终又回到 环境中。其路线包括有生命阶段和由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所决定的无生命阶段,共同组成此循环。 14. 食物链:能量和营养沿着生态系统中有生命活动的生物群落所经历的路线称为食物链,分为牧食链 和碎屑食物链。 15. 寄生:存在于两种生物之间,一方受益,一方受到损害,受到损害的生物为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栖 息场所。 16. 游泳生物:具有自主游泳能力和生物。即可以抵抗波浪而游动的生物。 17. 海洋生物学:海洋生物学是研究生活在海洋中的生命有机体的科学。 18. 归纳:由各个独立的观察结果而得到普遍性原理的过程。 19. 演绎:从普遍性的原则推理出特定结论的过程。 20. 大陆架:大陆边缘最浅的地方 21. . 熔化潜热:熔化潜热是指当物质加热到熔点后,从固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时吸收或放出的 热量。 22. 盐度:是指海水中溶解物质质量与海水质量的比值 23. 表层流:在近岸区域自海面向下至1—3 米水层的流动;在深海区域,自海面往下至10米水层内的 流动。 24. 初级生产力:当自养生物生产的有机物多于其呼吸所消耗的有机物时,净增 25. 长的有机物 26. 盐度:海水中溶解物质质量与海水质量的比值 27. 扩散:分子从高浓度的地方向低浓度的地方运动的过程 28. 原核生物: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或线粒体的一类单细胞生物。 29. 原生动物:原生生物界中较为接近动物的一类真核单细胞生物。 30. 异养生物:不能自己生产所需食物,必须利用自养生物产生的有机物的生物 31. 初级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由二氧化碳、水等合成有机物的生物。 32. 有丝分裂:细胞分裂产生与原始细胞相同的细胞,具有成对染色体(二倍细胞或2n) 33. 减数分裂:细胞分裂产生单倍细胞(n或1n),如同配子(海藻中的抱子),因为它们含有亲本染色 体数目的一半

教学情况通报

教学情况通报中国药科大学教务处编 2019年第6期2019年10月8日2019年8月26日-9月30日,校领导、校院教学工作负责人和校教学督导通过现场巡查、听课、与师生交流等方式对我校教学情况进行了常规检查。根据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所掌握的情况,现将这一阶段听课、调停课、教师授课情况,学生集中反映的教学类意见建议公布如下: 一、听课次数汇总 序号姓名职务听课次数 1 金能明党委书记 6 2 来茂德校长、党委副书记 1 3 戴建君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1 4 陆涛副校长 1 5 孔令义副校长 1 6 王正华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1 7 袁浩副校长 1 8 郝海平副校长 4 9 于广琮副校长 1 10 唐伟方教务处处长 4 11 胡春蕾教务处副处长 4 12 胡育筑校教学督导21 13 钱之玉校教学督导19 14 祁公任校教学督导16 15 季晖校教学督导19 16 庄正风校教学督导16 17 陈曙校教学督导(兼职) 5 18 严拯宇校教学督导(兼职) 8 19 王旭红校教学督导(兼职) 8

序号姓名职务听课次数 20 芦金荣校教学督导(兼职) 11 21 李运曼校教学督导(兼职) 10 22 褚淑贞校教学督导(兼职) 9 23 李志裕药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 4 24 刘煜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 4 25 杜鼎理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 4 26 于锋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副院长 (分管教学) 4 27 王志祥工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14 28 明广奇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 6 29 丁锦希国际医药商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 4 30 史志祥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 4 31 董高伟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8 32 陈定炫体育部副主任(分管教学) 4 二、调停课情况统计 本学期开学至9月30日,各学院调停课情况如下表所示: 序号学年学期院系名称调课 人次 调课 学时 总学时调课率 1 2019-2020-1 药学院 5 10 10264 0.01% 2 2019-2020-1 中药学院17 57 10860 0.52% 3 2019-2020-1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3 7 605 4 0.12% 4 2019-2020-1 国际医药商学院 2 6 5873 0.10% 5 2019-2020-1 理学院11 6 6 18158 0.36% 6 2019-2020-1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5 10 3561 0.28% 7 2019-2020-1 马克思主义学院 4 8 2466 0.32% 8 2019-2020-1 外国语学院///0 9 2019-2020-1 工学院 5 15 7743 0.19% 10 2019-2020-1 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 4 11 6470 0.17% 11 2019-2020-1 体育部 6 12 7390 0.16% 根据《中国药科大学本专科教学课程运行管理规定》(药大教[2016]96

海洋生物学期末试卷A复习进程

海洋生物学期末试卷 A

上海海洋大学特色类选修课2013学年第二学期 《海洋生物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赤潮: 2.钝顶螺旋藻: 3.游水母科: 4.海洋生物学: 5.海洋底栖生物 (benthos):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中水层在海洋中是 范围内。 A.200m 以内 B.200—1000m C.300—1000m D.200—500m 2.海洋生物外来物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由原来栖息地区扩散到其它地区,下列不属于这种途径的是 。 A.人为引进 B.天敌减少 C.船底携带 D.压舱水 3.下列关于藻类的论述,错误的是 。 A.藻类是低等植物,分布广,绝大多数生活于水中 B.个体大小相差悬殊,小球藻 3-4μm ,巨藻长 60m C.具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生物 D.大部分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但存在极少部分有根、茎、叶的分化 学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4.下列不属于藻类的繁殖方式的是。 A.有性繁殖 B.无性繁殖 C.异养繁殖 D.营养繁殖 5.关于描述:有些种类则在细胞内另生被膜,形成休眠孢子(hypnospore)。它们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到了生活条件适宜时,再行繁殖,描述的是。 A.厚壁孢子 B.动孢子 C.不动孢子 D.休眠孢子 6.下列不属于藻类生活史中的类型的是。 A.营养生殖型 B.孢子生殖型 C.无性和有性生殖混合型 D.三相型 7.植物生殖方式的演化方向是。 A.营养生殖、孢子生殖、有性生殖 B.营养生殖、有性生殖、孢子生殖 C.孢子生殖、营养生殖、有性生殖 D.孢子生殖、有性生殖、营养生殖 8.藻类的英文名是。 A. Algae B. Algea C.Cryptogamia D.Xanthophyta 9.关于海带的孢子体和配子体之间的差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带的孢子体和配子体之间差别不大 B.孢子体小但有组织的分化,配子体较大 C.存在异形世代交替生活史 D.存在营养生殖型生活史 10.下列按照海带发育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幼龄期、凸凹期、厚成期、脆嫩期、成熟期、衰老期 B.幼龄期、脆嫩期、凸凹期、厚成期、成熟期、衰老期 C.幼龄期、脆嫩期、厚成期、凸凹期、成熟期、衰老期 D.幼龄期、凸凹期、脆嫩期、厚成期、成熟期、衰老期 11.下列属于海带厚成期特点的是。 A.叶片肥大,有韧性 B.生长部细胞分裂旺盛,叶片生长迅速 C.积累大量水分 D.合子分裂产生的小孢子 12.下列不属于头部附肢的是。 A.第一触角 B.第二触角 C.第三触角 D.第一小颚 13.下列属于樱虾科的是。 A.毛虾属 B.鼓虾属 C.管鞭虾属 D.对虾属 14.小三毛金藻区别于球等鞭金藻的最显著特征是。 A.具有3根近等长的鞭毛 B.具有3根鞭毛,中间一个较长,外边2个稍短 C.具有2根鞭毛,但其鞭毛较长 D.具有3根鞭毛,中间一个较短,外边2个近等长 15.拟软体动物包括形态差别极大的苔藓动物、腕足动物、帚虫动物,但这三者均有的且区别于其他门类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 A.体腔庞大,体不分节 B.营固着生活 C.具有触手冠 D.发育过程有类似担轮幼体期 16.剑水蚤的特征是。 A.可动关节在胸腹之间,尾叉刚毛5根。第一触角22-26节,一般大于体长一半,雄性第一右触角为执握肢。

2004年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学专业考研真题

2004年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学专业考研真题 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鱼类的洄游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用的渔业资源管理模型有哪些剩余产量模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业管理包括哪两个主要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渔获量预报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写出逻辑斯蒂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 6、Ricker繁殖模型_的表达式中__R____________,S______________,a、b为模型参数。 7、种群鉴别的方法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中国海域的渔场按鱼类资源的分布水深范围和作业特点可分为三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渔业资源评估研究主要包括哪两方面内容,一是生产性的,主要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决策性的主要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渔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10、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产量占中国各种乌贼总产量的大半,为机轮和群众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鱼类年龄鉴定中验证年轮的常用方法有() a、测量鳞片边缘增长值 b、观察记录各月鳞片年轮特征出现的频率 c、测量眼睛直径边缘的增长值 d、测量耳石边缘增长值

海洋生物学课程论文

海洋生物学导论公选课论文论文题目双壳类特征及种类的介绍 所在学院交通学院 专业物流管理 年级 09级 学生姓名黄晓辉 学号 091375026 编号 116 2010年 11月14 日成绩

双壳类特征及种类介绍 摘要:双壳类又称瓣鳃纲,为软体动物的一个纲,约有2万种。体具两片套膜及两片贝壳,故称双壳类。双壳类是无脊椎动物中生活领域最广的门类之一,分布很广,由赤道到两极,,由潮间带至5800米的深海,由咸化海至淡水湖泊都有分布,其生活时代最早可追溯到寒武纪初。通过多方面收集整理资料,本文对双壳类各种特征进行系统介绍,依据绞合齿的形态、闭壳肌发育程度和鳃的结构等,进行系统分类。 关键词:双壳类列齿目异柱目真瓣鳃目 前言 双壳类因具有大小完全相等的两壳而得名,两壳左右对称,每一壳无对称面.因此可和腕足类区别。瓣鳃纲约有2万种,依绞合齿的形态、闭壳肌发育程度和鳃的结构等,分为列齿目、异柱目、真瓣鳃目等三个目。其生活环境:生活在水中,大部分海产,少数在淡水,极少数为寄生,主要以底栖爬行或固着生活,以海藻或浮游生物为食。一般运动缓慢,有的潜居泥沙中,有的固着生活,也有的凿石或凿木而栖,少数营寄生生活。具有食用性、药用性和工业用途。 1.特征 1.1分布历史 双壳类因具有大小完全相等的两壳而得名,两壳左右对称,每一壳无对称面.因此可和腕足类区别。双壳类是无脊椎动物中生活领域最广的门类之一,约有2万种,分布很广,由赤道到两极,,由潮间带至5800米的深海,由咸化海至淡水湖泊都有分布,其生活时代:最早出现于寒武纪初,地史上有四个繁盛期:O(奥陶纪)__S(志留纪)早期。D(泥盆纪)淡水型出现,海生的继续繁盛。[1]广大地质古生物工作者先后在全国各地泥盆系中,采集了大量双壳类化石,在华南和西南地区,双壳类已被证实是泥盆系的主要门类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知的泥盆纪双壳类达40余属,200余种。中生代为取代期,海生的取代腕足类的地位。始新世至现代,为本类的全盛期。[2] 1.2壳与外膜 大多数双壳类有两枚相似的壳,身体可以完全缩入壳内。壳的大小、形状、颜色等随种而异。最小的壳仅有2mm长,如珠蚬类(Sphaeriidae)的一些种,最大的壳长可超过1m,壳重达300kg,如砗磲(Tridacna)。两壳背面有一突出部分称为壳顶(umbo),壳顶所在的一端为前端。根据壳顶位于身体的前端背面,可以将壳定位。围绕壳顶形成许多细密的同心线,称为生长线,随着年龄的增加、生长线也增多。两壳的前、后端及腹缘游离,背面有韧带(ligament)及绞合齿

生物学一级学科(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学一级学科(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的研究生,要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诚实守信;应能较好地掌握辨证唯物主义的原理与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合作精神,学风严谨,谦虚、进取、敬业,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本学科研究生应掌握扎实宽广的生物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各自相关的专业知识与实验科研技能,掌握一门外语(一般为英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毕业后可从事生命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及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二级学科各专业及研究方向 1. 植物学 2. 动物学 3. 微生物学 4. 遗传学 5. 发育生物学 6. 细胞生物学 7.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8. 海洋生物学 9. 生物物理学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在校学习期限为2-4年。3年制硕士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最长提前时间不能超过一年。成绩优秀,提前完成论文、且在SCI刊物上发表与毕业论文有关的研究论文者,硕士论文经学位委员会指定的3人以上指导小组预答辩,推荐进行硕士论文答辩方可向学校申请。 四、培养方式 1.根据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本学科按生物学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按一级学科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在学生进入到实验室后,由导师或导师组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完成相应的专业学习。 2.本学科鼓励开展硕士研究生的“三种经历”工作,即海外学习经历、第二校园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在海外学习经历、第二校园经历中实行双导师合作培养。 五、应修总学分数 硕士生的课程学习一般为一年,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2学分(含前沿讲座与社会实践),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具体课程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六、课程的类别及设置 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具体课程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1、必修课22学分

海洋生物学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海洋生物学是研究海洋中生命有机体的起源、分布、形态结构、进化与演替特征、生命过程及其规律,并探索海洋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海洋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科学。本课程主要介绍海洋生物的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功能、习性和分布、生殖与发育、资源开发与合理持续利用、各生物类群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使学生对海洋生物类群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2.设计思路: 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海洋生物学》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海洋生物的形态学、分类学、习性、分布以及各生态类群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教学思路如下:1)介绍海洋生物学的概念和特点、海洋生物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2)简述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的关系及海洋生物对海洋环境条件的适应;3)讲述海洋生物的分类与特征,主要介绍原核生物、原生生物、海洋真菌、海洋植物、海洋无脊椎动物、半索动物、脊索动物(包括海洋鱼类、海洋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4)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基础生态学等;并行课程:环境海洋学、环境微生物学、 - 1 -

环境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态毒理学;后置课程:海洋生物学实验、生物海洋学。 本课程与上述课程构成了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物与化学方向有关海洋生物与生态的课程群,内容和要求各有侧重、联系密切。 二、课程目标 《海洋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海洋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海洋生物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功能、习性和分布、资源开发与合理持续利用、各生态类群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各生态类群的研究方法等,使学生对海洋生物类群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学习要求 教学过程包括课堂授课与讨论、课外作业等形式,要求学生做到课前提前预习教材相关章节、课后完成课下作业;教学过程中,重点内容会组织小组讨论,由学生分组针对特定的科学问题做调研,并以PPT的形式课上报告,交流讨论。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测试。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练习、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作业。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3)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文献和背景资料阅读等作业,其中大部分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 - 1 -

新托福听力精讲+翻译

学术讲座—学生版 生物tpo24 lecture 1 一、背景介绍: 生物学讲座主要涉及到的小学科有conservation biology保护生物学,marine biology海洋生物学,zoology动物学和botany植物学。主要话题有以下五个:动物行为研究;动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动物交流方式;动物身体结构;动物保护。 二、分类表格:

三、各分类常见逻辑结构: 生物类考点分析 分类 部位及特征 用途(植物) 习性(动物) 栖息地 繁殖 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生存状况 相关研究 生物类常见逻辑结构 在课堂演讲中,教授常常会就某一生物现象或者生物特征进行讲解,并举出相应的例子进行证明,期间往往会有老师的自问自答和已经和学生之间的讨论。 四、十三大原则中这节课会用到的原则+举例

1. 开头原则: 2. 问答原则 3. 举例原则 4. 强调原则(语义的强调): 5. 结尾原则 五、本次课可能用到的笔记法 1. 笔记热身 1)中文简写 2)符号 2. TPO1 Conversation1 笔记 六、词汇,短语及句式 1)生物类场景常用的词汇

2)本次课常用词汇

3)本次课常用短语及句式: 七、文章框架分析 1. Crocodile: a predator that hasn't evolved much in the last seventy million years 2. The functions of American alligators’ vocalization: ①To threaten other males ② To attract mates The functions of baby crocodiles’vocalization: ①getting attention ②letting others know you are distressed:baby crocodiles。 The relationship of vocalization between crocodiles and mammals 3. The functions of mother crocodiles’ vocalization: to ensure their babies follow her. 八、听力文本 Narrator:

海洋生物学复习题

实用文档 海洋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1.初级生产者: 具有光合作用或者化能合成作用将简单无机物合成高能有机物质的细菌、藻类或其它绿色植物,处于第一营养级。 2.河口:河流进入海洋的区域,该区域的盐度在淡水与海水之间变化。 3.赤潮:指海水中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而使藻类等生物大量繁殖,造成水质恶化,水中缺氧,鱼类大量死亡。 4.溶解潜伏热:1克的冰在同样温度下溶解为1克的水所产生的热量。 5.孤雌生殖:只有雌性个体参与的单性生殖方式。 6.光照层:海洋中的表层,在该水层中的光线能够保持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 7.浮游植物:在海洋中随水漂流的微型植物,个体多小于20微米。 8.牧食食物链:生物链的起点为活的海洋藻类,可以是浮游植物、也可以是大型藻类。 9.共生关系:对共生生物和宿主都有利的关系 10.潮间带:海岸张周围涨潮时的海平面与退潮时海平面之间的地区,称为潮间带,即位于低潮线与高潮线之间的地区。 11.Salinity:水中总的含盐量称为盐度,以千分比的形式表示。 12.最低含氧带:在水深1000米左右,由于水中动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消耗氧气的速度与氧气的产生速度相当,而导致溶氧量低的地带。 13.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环境中的各种元素沿着特定的路线运动,由周围环境进入生物体,最终又回到环境中。其路线包括有生命阶段和由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所决定的无生命阶段,共同组成此循环。 14.食物链:能量和营养沿着生态系统中有生命活动的生物群落所经历的路线称为食物链,分为牧食链和碎屑食物链。 15.寄生:存在于两种生物之间,一方受益,一方受到损害,受到损害的生物为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栖息场所。 16.游泳生物:具有自主游泳能力和生物。即可以抵抗波浪而游动的生物。 17.海洋生物学:海洋生物学是研究生活在海洋中的生命有机体的科学。 18.归纳:由各个独立的观察结果而得到普遍性原理的过程。 19.演绎:从普遍性的原则推理出特定结论的过程。 20.大陆架:大陆边缘最浅的地方 21..熔化潜热:熔化潜热是指当物质加热到熔点后,从固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2.盐度:是指海水中溶解物质质量与海水质量的比值 23.表层流:在近岸区域自海面向下至1—3米水层的流动;在深海区域,自海

海洋生物学藻类部分复习题

海洋生物学-藻类部分复习题 1.举2个例子说明海洋中的高等植物分布的区域。 2.藻类根据个体大小分为那两种? 3.地衣是由哪两类生物共生组成的? 4.哪个环境因素是影响海藻生长分布的最重要因素?举例说明。 5.辅助色素的定义和功能。 6.远洋中的藻类属于广盐性还是狭盐性?为什么? 7.藻华是怎样发生的? 8.海水中的赤潮是一种什么现象? 9.微藻的形态有哪三类? 10.什么叫假分支?在哪种藻类中发生? 11.怎样理解藻类的不完美定义? 12.藻类的九个门及其主要色素组成? 13.为什么说灰色藻的蓝色小体不是真正的叶绿体? 14.球石粒是什么? 15.间核的特征是什么?出现在哪两类藻中? 16.质体的三种基本类型及特征是什么? 17.为什么说侧生的小颗粒状的叶绿体相比轴生的大叶绿体是进化的类型? 18.什么是类囊体带? 19.大体描述一下叶绿体起源的内共生假说与藻类进化的关系。 20.列出四中主要的藻胆蛋白并说明藻胆体的结构与功能。 21.什么叫光质适应现象? 22.真核藻类的鞭毛从形态上分为哪两种? 23.藻类的有性生殖有哪几种基本形式? 24.什么叫孢子?请列举4种属于孢子生殖的孢子和2种不属于孢子生殖的孢子。 25.什么叫藻殖段?什么叫繁殖枝?有什么异同? 26.什么叫世代交替?真核藻类有世代交替的生活史分哪三大类型? 27.蓝藻为什么被认为是藻类? 28.蓝藻的色素位于细胞内的什么部位? 29.蓝藻为什么可以固氮?现代蓝藻有哪些策略进行固氮? 30.什么叫异形胞?着生位置有哪几种? 31.第一种成功获得人工养殖的微藻是哪种? 32.甲藻细胞壁的外壳由什么物质形成? 33.甲藻的鞭毛有什么特征? 34.甲藻一般的有性生殖过程是什么样的?而夜光藻有什么特殊? 35.硅藻的细胞壁结构有什么特殊? 36.什么叫复大孢子?为什么在无性生殖过程中会产生? 37.硅藻外壳上的突起,角毛与刺有什么区别? 38.中心硅藻亚纲和羽纹硅藻亚纲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哪一类主要生活在海水中? 39.褐藻的形态主要有哪三类? 40.有的褐藻的孢子体上可同时产生两种孢子囊,各自的名称和特征是什么? 41.请画出海带的生活史。海带的孢子体上产生哪种孢子囊? 42.海带经热水煮后立刻由褐色变为深绿色,请问为什么?

海洋生物学结业论文

海洋生物学结业论文 学校:海南大学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交通运输一班 姓名:王惠泽 学号:20100504310028

海南省南海海洋生物的保护和利用 海南省下辖大部分南海海域,其面积为陆地的59倍,约占我国海洋总面积的70%,同时地处亚热带热带,环境优良,生物资源丰富。再者海南省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本省的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近几年来,随着海南经济的迅速发展,临海工业、滨海砂矿采掘等规模越来越大,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废弃物、有毒化学物等倾泄人海,近岸海区受到污染。仅在2008年上半年,海南岛近海就出现了3次海况异常,有时还诱发赤潮,造成海洋生物死亡。尽管就总体而言,受污染的程度并不严重,但仍是—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热带海洋生物的种类多,但生物量小。生态系统脆弱,易受破坏。随着海南经济的发展,海岸地区各类产业迅速增多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前提下怎样维持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无疑是应该预先回答的问题 举例说明,海南红树林和珊瑚礁受严重破坏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红树林不仅具有保护海岸线和美化环境的功用,还具有极高的生产力,是丰富的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基础能源输入,为底栖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长期以来滥伐和围垦造田,使海南省这一我国红树林最集中的分布区,红树林的面积已由6O年代的l5万亩减少到目前的不足7万亩。还有珊瑚礁因其高生产力被誉为热带大洋中的“绿洲”,是众多海洋生物的优良栖息地。珊瑚礁岸线占海南省岸线总长的1/4,对维持近海生态环境稳定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大量珊瑚被用于烧制石灰、建房和制作工艺品,仅文昌县就有70 以上的珊瑚礁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中的三亚湾的珊瑚种类已由60年代初的近百种下降到目前的不到60种。红树林、珊瑚礁的破坏使近岸生境失去平衡,资源量日益贫 乏。 根据上述情况,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首先,决策部门要树立海洋意识,对海南海洋资源的开发有整体的布局,制订出长远、全面的研究、开发和管理计划,加强统一管理和部门间的相互协调。其次,要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海洋开发中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问的关系,以求得持久、最佳的综合效益

地球科学概论教案

地球科学概论(A) 教 案 56学时(课堂教学46学时、实验10学时) 期末地学认识实习2周 ****************************************** 主讲:曹代勇 教授 电话:62331409;1352166-815 E-mail:cdy@https://www.doczj.com/doc/b35543137.html, ****************************************** ●第10周(4学时),绪论+第一章 绪论 了解: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地球科学主要分支学科,地球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研究方法,地球科学的研究意义,地球科学的创立和发展,各阶段代表性人物及成就。 第一节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一、地球科学——一门古老而年青、基础与应用兼备的科学 1、古代地球科学知识的萌芽与积累(17世纪前) 《禹贡》、《山海经》《管子》春秋战国(公元前770-221); 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15-16世纪哥伦布、麦哲伦等环球航海证明地球是球形;1530-1650哥白尼〈天体运动〉——太阳中心说; 2、地球科学的主要学科创立与初步发展(17-19世纪) 地质科学的创立:“火成论”与“水成论”、“均变论”与“灾变论”之争—1830年莱依尔的〈地质学原理〉—现实主义原则“将今论古”;18世纪产业革命对矿产需求的增长促进地质找矿工作。 3 地球科学的革命与全面发展——固定论与活动论,地学革命三部曲 二、地球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1 地球科学——系统研究地球物质的组成、运动、时空演化及其形成机制。 2 研究对象——与地球相关的大气圈、水圈、地球表面、固体地球。 3 分支学科 学科分支学科 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 气象学大气物理学、天文学、气候学…

生物学一级学科(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学一级学科(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710 )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将为国家培养生物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学科要求所培养的博士生要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诚实守信,团结协作;能够掌握和运用马列主义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具有强烈的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的献身精神;具有严谨、谦虚、求实、进取、敬业的学风和创新性思维等科学素养。掌握坚实广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系统深入地掌握生物学科相关专业领域的专门知识及实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能上获得创造性的成果。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初步掌握第二外语;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二、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 1. 植物学 1)作物分子设计与种质创新 主要以小麦,玉米,高粱和大豆为材料,通过分子设计和基因工程改造,创制高产优质的作物新品种 2)植物发育的信号转导 主要以拟南芥和作物为材料,研究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 3)植物激素与环境适应的分子机理 以拟南芥和作物为材料,研究植物激素和周围环境如逆境,营养缺陷和干旱等信号互作的分子机理2. 动物学 1)动物遗传学 主要研究动物染色体结构及其演化;动物功能基因的克隆;动物分子系统学及分子进化等。 2)动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主要研究动物蛋白质、抗菌肽和酶的纯化、性质、功能、基因克隆、体内表达及调控和重组表达等。 3. 微生物学 1)微生物生理生化 本研究方向从事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及微生物酶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的研究,重点研究微生 物对纤维素、木素等生物质的降解酶及其生物质的降解机理。 2)资源与环境微生物学 本研究方向主要开展可再生资源的微生物转化、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及清洁生产的微生物技术研究,促进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 3)微生物遗传与分子生物学 本研究方向研究与工农业、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的微生物基因、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基因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