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BT 152242-2004煤炭质量分级-第二部分 硫份.

GBT 152242-2004煤炭质量分级-第二部分 硫份.

GBT 152242-2004煤炭质量分级-第二部分 硫份.
GBT 152242-2004煤炭质量分级-第二部分 硫份.

煤炭质量标准——煤炭质量分级

第2部分:硫分(一)2004年

GB/T 15224.2—2004

前 言

GB/T 15224《煤炭质量分级》分为3个部分:

——第1部分:灰分;

——第2部分:硫分;

——第3部分:发热量;

本部分为GB/T 15224的第2部分,与GB/T 15224.2—1994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标准的名称由“煤炭质量分级 煤炭硫分分级”改为“煤炭品质分级 硫分”;

——对炼焦精煤和动力煤分别进行分级(前版的第2章、本部分的第4章、第5章);

——对动力煤中无烟煤和烟煤与褐煤分别进行分级(本部分的第4章);

——煤炭硫分分级级别进行适当调整;

——对动力煤进行硫分分级时引入了干燥基高位发热量,并对不同煤种规定了各自的干燥基高位发热量为分级基准。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数据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霍林河露天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宽鸿、严骏、葛大陆、刘淑云、涂华

本标准1994年首次发布,本标准为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代替GB/T 15224.2—1994。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负责解释。

煤炭质量分级 第2部分:硫分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煤炭按干燥基硫分(S t,d)范围分级及其命名。

本部分适用于煤炭勘探、生产、加工利用和煤炭销售中对煤炭按硫分分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档中的条款通过GB/T 15224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 213—2003,neq ISO 1928:1995)

GB/T 214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T 214—1996,eqv ISO 334:1992)

GB 474煤样的制备方法(GB 474—1996,eqv ISO 1988:1975)

GB 475商品煤样采取方法(GB 474—1996,eqv ISO 1988:1975)

GB/T17608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划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基准发热量 calorific value as benchmark

基准发热量是指对不同煤种规定的干燥基高位发热量.

4 动力煤硫分分级

4.1不同煤种的基准发热量值

不同煤种的基准发热量见表1。

表1 不同煤种的基准发热量

煤种 基准发热量(Q gr,d)/(MJ/kg)

无烟煤、烟煤 24.00

褐煤 21.00

4.2无烟煤和烟煤的硫分分级

无烟煤和烟煤的硫分在基准发热量时按表2分级。

表2 无烟煤和烟煤的硫分分级

序号 级别名称 代号 干燥基全硫分(S t,d)范围/%

1 特低硫煤 SLS <0.50

2 低硫煤 LS 0.50~0.90

3 中硫煤 MS 0.91~1.50

4 中高硫煤 MHS 1.51~3.00

5 高硫煤 HS >3.00

序号 级别名称 代号 干燥基全硫分(S t,d)范围/%

1 特低硫煤 SLS <0.50

2 低硫煤 LS 0.50~0.90

3 中硫煤 MS 0.91~1.50

4 中高硫煤 MHS 1.51~3.00

5 高硫煤 HS >3.00

4.3褐煤的硫分分级

褐煤的硫分在基准发热量时按表3进行分级。

表3 褐煤的硫分分级

序号 级别名称 代号 干燥基全硫分(S t,d)范围/%

1 特低硫煤 SLS <0.45

2 低硫煤 LS 0.45~0.85

3 中硫煤 MS 0.86~1.50

4 中高硫煤 MHS 1.51~3.00

5 高硫煤 HS >3.00

4.4煤炭的实测干燥基高位发热量不等干基准发热量时硫分分级的方法

4.4.1当煤炭的实测干燥基高位发热量不等于基准发热量时,要对硫分进行折算,得到折算后的干燥基全硫,然后以折算后的干燥基全硫按表2或表3进行分级。

折算后的干燥基全硫的计算方法:

4.4.2当煤炭的实测干燥基高位发热量不等于基准发热量时,也可以按附录A中表A.1或表A.2的规定对硫分进行分级。

5 冶炼用炼焦精煤硫分分级

冶炼用炼焦精煤的硫分按表4进行分级。

序号 级别名称 代号 干燥基全硫分(S t,d)范围/%

1 特低硫煤 SLS <0.40

2 低硫分煤 LS 0.40~0.70

3 中低硫煤 MLS 0.71~0.95

4 中硫分煤 MS 0.96~1.20

5 中高硫煤 MHS 1.21~1.50

6 高硫分煤 HS 1.51~2.50

6 其它用炼焦精煤和原料用煤的硫分分级

其它用炼焦精煤和原料用煤的硫分分级可参照冶炼用炼焦精煤进行分级。

7 高炉喷吹用煤的硫分分级

高炉喷吹用煤的硫分分级可参照冶炼用炼焦精煤进行分级。

8 煤炭产品品种

煤炭产品品种按GB/T 17608进行划分。

9 煤炭硫分的检验

9.1煤样的采取和制备

煤样按GB 475的规定采取,按GB 474的规定制备。

9.2煤炭的发热量和硫分的试验方法

煤的发热量按GB/T 213测定;煤中全硫按GB/T 214进行测定。

煤炭分类方法

2 煤炭分级与分类常识 一、煤炭分级 按目前国家标准,以灰分作为划分煤炭级别的标准,灰分小于12 . 5 %的煤炭,称为冶炼用炼焦精煤;灰分在12 . 51 %一16 %的煤炭,称为其它用精煤。动力用煤通称动力煤.冶炼用炼焦精煤分级以A =5 . 01 %一5 %为一级精煤,以0 . 5 %的灰分为一个级差,依次上升,共分十五级,如A =5 . 51 毛0 %为二级精煤:其它用炼焦精煤,以A=12 . 51 %-13 为一级其它精煤,以0 .5 %的灰分为一个级差,依次上升,共分七级,如A=13.01 %一14 % 为二级其它精煤,等等.动力煤分级以如A = 4 . 01 %一5 %为一级动力煤,以1%的灰分为一个级差,依次上升至A = 40 % ,共分三十六级,如混煤A =20 %一21 % ,为十七级动力煤,等等。 二、煤炭分类及代号 主要分类标准依据为可燃基挥发分、粘结指数、胶质层厚度,煤炭共分14 个品种: ( 1 )无烟煤(WY )。 无烟煤挥发分产率低,固定碳含量高,密度大(密度最高可达1 . 90g / cm3 ) ,硬度大,燃点高,燃烧时不冒烟。对这类煤又分为:01 号无烟煤为年老无烟煤:02 号无烟煤为典型无烟煤:03 号无烟煤为年轻无烟煤。北京、晋城、阳泉三矿区的无烟煤分别为01 号、02 号、03 号无烟煤。无烟煤主要是民用和合成氨的造气原料,而且还可以制造各种碳素材料,某些优质无烟煤制成的航空用型煤可用于飞机发动机和车辆马达的保温。目前我国攻克白煤炼焦技术难关,年产120 万t 的无烟煤炼焦项目已在山西高平开工。 ( 2 )贫煤(PM )贫煤是煤化度最高的一种烟煤,不粘结或微具粘结性.在层状炼焦炉中不结焦.燃烧时火焰短,耐烧,主要是用为发电燃料,也可民用和工业锅炉的配煤。山东淄博矿区有典型的贫煤。

中国煤炭分类、煤质指标的分级

煤质指标的分级

中国煤炭分类(2008-06-19 10:04:30) 中国煤炭分类: 首先按煤的挥发分,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对于褐煤和无烟煤,再分别按其煤化程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分为2个和3个小类; 烟煤部分按挥发分>10%~20%、>20%~28%、28%~37和>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 关于烟煤粘结性,则按粘结指数G区分:0~5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5~20为弱粘结煤;>20~50为中等偏弱粘结煤;>50~65为中等偏强粘结煤;>65则为强粘结煤。对于强粘结煤,又把其中胶质层最大厚度Y>25mm或奥亚膨胀度b>150%(对于Vdaf>28%的烟煤,b>220%)的煤分为特强粘结煤。 在煤类的命名上,考虑到新旧分类的延续性,仍保留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8个煤类。 在烟煤类中,对G>85的煤需再测定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或奥亚膨胀度B值来区分肥煤、气肥煤与其它烟煤类的界限。当Y值大于25mm时,如Vdaf>37%,则划分为气肥煤。如Vdaf<37%,则划分为肥煤。如Y值<25mm,则按其Vdaf值的大小而划分为相应的其它煤类。如Vdaf>37%,则应划分为气煤类,如Vdaf>28%-37%,则应划分为1/3焦煤,如Vdaf 在于28%以下,则应划分为焦煤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G值大于100的煤来说,尤其是矿井或煤层若干样品的平均G值在100以上时,则一般可不测Y值而确定为肥煤或气肥煤类。 在我国的煤类分类国标中还规定,对G值大于85的烟煤,如果不测Y值,也可用奥亚膨胀度B值(%)来确定肥煤、气煤与其它煤类的界限,即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150%的为肥煤;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220%的为肥煤(当Vdaf值<37%时)或气肥煤(当Vdaf值>37%时)。当按b值划分的煤类与按Y值划分的煤类有矛盾时,则以Y值确定的煤类为准。因而在确定新分类的强粘结性煤的牌号时,可只测Y值而暂不测b值。 (中国煤煤分类国家标准表)

中国煤炭分类简表

中国煤炭分类简表(表五):

符号 分类指标用下列符号表示: Vr——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Hr——干燥无灰基氢含量,%; GR·I(简记G)————烟煤的粘结指数;Y——烟煤的胶质层最大厚度,毫米(mm);b——烟煤的奥亚膨胀度,%; PM——煤样的透光率,%;

煤炭分级与分类常识 一、煤炭分级 按目前国家标准,以灰分作为划分煤炭级别的标准,灰分小于12 . 5 %的煤炭,称为冶炼用炼焦精煤;灰分在12 . 51 %一1 6 %的煤炭,称为其它用精煤。动力用煤通称动力煤.冶炼用炼焦精煤分级以A =5 . 01 %一5 %为一级精煤,以0 . 5 %的灰分为一个级差,依次上升,共分十五级,为二级精煤:其它用炼焦精煤,以A=12 . 51 %-13 为一级其它精煤,以0 .5 %的灰分为一个级差,依次上升,共分七级,如A=13.01 %一14 % 为二级其它精煤,等等.动力煤分级以如A = 4 . 01 %一5 %为一级动力煤,以 1%的灰分为一个级差,依次上升至A = 40 % ,共分三十六级,如混煤A =20 %一21 % ,为十七级动力煤,等等。二、煤炭分类及代号主要分类标准依据为可燃基挥发分、粘结指数、胶质层厚度,煤炭共分14 个品种: 1、无烟煤(WY) 尤烟煤挥发分产率低,固定碳含量高,密度大(密度最高可达1 . 90g / cm3 ) ,硬度大,燃点高,燃烧时不冒烟。对这类煤又分为:01 号无烟煤为年老无烟煤:02 号无烟煤为典型无烟煤:03 号无烟煤为年轻无烟煤。北京、晋城、阳泉三矿区的无烟煤分别为01 号、02 号、 03 号无烟煤。无烟煤主要是民用和合成氨的造气原料,而且还可以制造各种碳素材料,某些优质无烟煤制成的航空用型煤可用于飞机发动机和车辆马达的保温。目前我国攻克白煤炼焦技术难关,年产120 万t 的无烟煤炼焦项目已在山西高平开工。 2、贫煤(PM ) 贫煤是煤化度最高的一种烟煤,不粘结或微具粘结性.在层状炼焦炉中不结焦.燃烧时火焰短,耐烧,主要是用为发电燃料,也可民用和工业锅炉的配煤。山东淄博矿区有典型的贫煤。

化验-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中各类煤

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中各类煤 新制定的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首先根据煤的煤化程度,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对于褐煤和无烟煤,再分别按其煤化程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分为2个和3个小类。烟煤部分按挥发分大于10~20%、大于20~28%、大于28~37%和大于37%的4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关于烟煤粘结性,则按粘结指数G区分:0~5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大于50~65为中等偏强粘结煤,大于65则为强粘结煤。对于强粘结煤,又把其中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大于25mm或奥亚膨胀度b大于150%(对于Vdaf大于28%的烟煤,b大于220%)的煤定为特强粘结煤。这样,在烟煤部分,可分为24个单元,并用相应的数码表示。编号的十位数中,1~4代表煤的煤化程度,编号的个位数中,1~6表示煤的粘结性。在这24个单元中,再按同类煤性质基本相似,不同煤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分类原则将部分单元合并为12个类别。再煤类的命名上,考虑到新旧分类的延续性和习惯叫法,仍保留气煤、肥美、焦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8个煤类。 为使同一类煤性质基本一致,新的煤炭分类国家标准增加了4个过度性煤类:贫瘦煤、1/2中粘煤、1/3焦煤和气肥煤。贫瘦煤是指粘结性较差的瘦煤,以区别于典型的瘦煤。1/2粘结煤是由原分类中一部分粘结性较好的弱粘煤和一部分粘结性较差的飞焦煤和肥气煤组成。1/3焦煤是由原分类中一部分粘结性较好的肥气煤和肥焦煤组成。这类煤是焦煤、肥美和气煤中间的过渡煤类,也具有这3类煤的一部分性质,但结焦性较好是公认的。气肥煤再原分类中属肥煤大类,但它的结焦性比典型肥煤要差得多,故新得煤炭分类国家标准将它单独列为一类。这样就克服类原分类方案中同类煤性质差异较大得缺陷。如气煤一号和肥气煤二号再性质上由明显差异,将它们为同一类别很不合理。新得分类国家标准将这些具有过渡性质得煤单独列为一类,从而有利于煤得合理使用。 新的分类国家标准对各类煤的若干特征表述如下: 1、无烟煤(WY) 挥发分低,固定碳高,比重大,纯煤真比重最高可达1.90,燃点高,燃烧时不冒烟。对这类煤,可分为:01号为老年无烟煤;02号为典型无烟煤;03号为年轻无烟煤,无烟煤主要是民用和制造合成氨的造气原料,低灰、低硫和可磨性好的无烟煤不仅可以做高炉喷吹及烧结铁矿石用的燃料,而且还可以制造各种碳素材料,如碳电极、阳极糊和活性碳的原料,某些优质无烟煤制成航空用型煤还可用于飞机发动机和车辆马达的保温。 2、贫煤(PM)

煤矿开采方法

一、填空题 1、矿井巷道按其所处空间位置和形状,可分为垂直巷道、水平巷道和倾斜巷道。 2、根据巷道服务范围及其用途,矿井巷道可分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三类。 3、我国现阶段合理的井田走向长度一般为:小型矿井不小于1500m;中型矿井不小于4000m;大型矿井不小于7000m。 4、阶段内的划分方式有采区式、分段式和带区式三种。 5、国家对采区采出率的规定是:薄煤层不低于85%,中厚煤层不低于80%,厚煤层不低于75%。 6、国家对采煤工作面采出率的规定是:薄煤层不低于97%,中厚煤层不低于95%,厚煤层不低于93%。 7、根据生产能力的大小,我国把矿井划分为大、中、小三类。 8、井田开拓方式按井硐形式可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四类。 9、按平硐与煤层走向的相对位置不同,平硐分为走向平硐、垂直平硐和斜交平硐。 10、井底车场运输线路包括存车线、调车线和绕道线路等。 11、井底车场常用的调车方式有:顶推调车法、甩车调车法和专用设备调车法。 12、按照矿车在井底车场内的运行特点,井底车场可分为环形式和折返式。 13、按照井底车场存车线与主要运输巷道的位置关系,环形式车场可分为卧式、立式和斜式。 14、按列车从井底车场两端或一端进出车,折返式车场可分为梭式车场和尽头式车场。 15、煤矿井下运输大巷的运输方式有:轨道运输和带式输送机运输。 16、轨道运输大巷的轨距一般有600mm和900mm两种。 17、运输大巷的方向应与煤层走向大体一致,为便于运输和排水,其坡度一般为3‰~5‰。 18、运输大巷的布置方式有分层运输大巷、集中运输大巷和分组集中运输大巷。 19、井田开拓方式是井硐形式、水平数目和阶段内的布置方式的总称。 20、在现生产的采区内,采煤工作面结束前 10~15 天,完成接替工作面的巷道掘进及设备安装工程;在现开采水平内,每个采区减产前 1~1.5 个月,必须完成接替采区和接替工作面的掘进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 21、采煤方法是指采煤系统与采煤工艺的综合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22、影响采煤方法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地质因素、技术发展及装备水平、矿井管理水平和矿井经济效益。 23、影响采煤方法选择的地质因素有:煤层倾角、煤层厚度、煤层特征及顶底板稳定性、煤层地质构造、煤层含水性、煤层瓦斯含量和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等。 24、采煤工作面顶板岩石,按照其和煤层的相对位置及跨落的难易程度分为伪顶、直接顶和基本顶三种。 24、根据围岩移动特征,可将煤层上覆岩层分为冒落带、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 25、按照掘进方式的不同,区段平巷的布置方式有单巷布置和双巷布置两种。 26、采煤工作面有单工作面和双工作面两种布置形式。 27、走向长壁采煤工作面回采顺序有后退式、前进式、往复式及旋转式等几种。 28、同一区段内上下分层的开采方式,有分层同采和分层分采两种。 29、根据煤层倾角的大小和分层层数,各分层平巷的相互位置主要有水平式、倾斜式和垂直式三种布置方式。 30、分层平巷和区段集中平巷之间的联系方式一般有石门、斜巷和立眼三种。 31、根据采区车场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上部车场、中部车场和下部车场。 32、采区上部车场的基本形式有:平车场、甩车场和转盘式车场三种。 33、采区中部车场按甩入地点的不同,可分为平巷式、石门式和绕道式三种。 34、采区下部车场按装车站的地点不同,可分为大巷装车式、石门装车式和绕道装车式三种。 35、采区下部车场按轨道上山绕道位置不同,可分为顶板绕道式和底板绕道式两种。 36、倾斜长壁采煤工作面推进方向有前进式、后退式和往复式三种。 37、我国长壁采煤工作面的工艺方式有炮采、普采和综采三种。 38、单滚筒采煤机的滚筒一般位于机体靠近运输平巷一端;左工作面应安装右螺旋滚筒,割煤时顺时针旋转;右工作面左螺旋滚筒,割煤时逆时针旋转。 39、加强工作面“三度”管理,“三度”是指支护强度、支护密度和支护刚度。 40、在综采工作面,通常采煤机的右滚筒应为右螺旋,割煤时顺时针旋转;左滚筒应为左螺旋,割煤时逆时针旋转。 41、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的移架方式有:单架依次顺序式、分组间隔交错式和成组整体依次顺序式三种。 42、液压支架的支护方式有及时支护和滞后支护两种。 43、综采设备的拆除顺序,一般先拆除输送机的机头和机尾,继之拆除采煤机和输送机机槽,最后拆除液压支架。 44、综采工作面设备安装顺序可分为前进式和后退式两种。 45、依据井巷条件及设备尺寸的大小,综采设备可以有在地面场地、井下巷道和工作面组装三种方式。 46、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的主要内容包括循环方式、作业形式、工序安排及劳动组织等。 47、采煤工作面的循环方式主要分为单循环和多循环。 48、循环方式是循环进度和昼夜循环次数的组合。 49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主要包括:循环作业图、劳动组织表、技术经济指标表和工作面布置图。

中国煤炭分类标准相关

煤炭化验煤炭化验 、有关标准及规程GB 482-1981 煤层煤样采取方法 GB 481-1964 生产煤样采取方法 GB 475-1983 商品煤样采取方法 GB 474-1983 煤样制备方法 GB 212-1977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 476-1979 煤的元素分析方法 GB 5447-1985 烟煤粘结指数测定方法 GB 479-1964 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 GB 5450-1985 烟煤奥亚膨胀计试验 GB 2566-1981 年轻煤的透光率测定方法 GB 213-1979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GB 4632-1984 煤的最高内在水分测定方法 煤炭部颁布(1979)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 二、分类参数(1、本标准按煤的煤化程度及工艺性能进行分类。 2、采用煤的煤化程度参数来区分无烟煤、烟煤和褐煤。 3、无烟煤煤化程度的参数采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和干燥无灰基氢含量作为指标,以此来区分无烟煤的小类。 4、采用两个参数来确定烟煤的类别,一个是表征烟煤煤化程度的参数,另一个是表征烟煤粘结性的参数。 烟煤煤化程度的参数采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作为指标。烟煤粘结性的参数,根据粘结性的大小不同选用粘结指数、胶质层最大厚度(或奥亚膨胀度)作为指标,以此来区分烟煤中的类别。 5、褐煤煤化程度的参数,采用透光率作为指标,用以区分褐煤和烟煤,以及褐煤中划分小类。并采用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为辅来区分烟煤和褐煤。 三、煤类的划分和编码 1、种类煤用两位阿拉伯数码表示。十位数系按煤的挥发分分组,无烟煤为0,烟煤为1~4,褐煤为5。个位数,无烟煤类为1~3,表示煤化程度;烟煤类为1~6,表示粘结性;褐煤类为1~2,表示煤化程度。 2、按中国煤炭分类表和图进行编码和分类。 2.1煤炭分类总表(表1)

煤炭分析的分类..

煤炭分析的分类 ①煤的固有成分和固有特性分析,如煤中全硫。 特点:试验结果不随试验方法而改变 ②规范性试验 在人为规定的条件下,使煤产生某种转化,测定转化生成物的量和特性,如煤的灰分和挥发分测定。 特点:试验结果随试验条件而改变。 规范性试验关键是控制试验条件。 术语 一般分析煤样:破碎到粒度小于0.2mm并达到空气干燥状态,用于大多数物理和化学特性测定的煤样。 工业分析: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四个煤炭分析项目的总称。 挥发分体现是否容易燃烧 无烟煤以固定碳来判断 水分是最重要的煤炭指标 全水分是全部游离水 测定挥发分的作用:①煤的变质程度②是否容易燃烧③表征煤化工 恒容低位发热量与恒压地位发热量相比,多出一定量气体的体积膨胀功。 相对标准偏差:RSD=s/x x100 精密度:在规定条件下所得独立试验结果间的符合程度。精密度只取决于被测量的随机误差的分布,而与真值无关。 煤炭分析试验中常用测量标准差或其倍数量度u(x)=2s 标准不确定度:以标准偏差表示测量不确定度 扩展不确定度:确定测量结果间的量,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分布的大部分可望含于此区间。 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没有达到空气干燥状态造成:①煤样称不准②称完样后用水分进行校正或者换算时结果不准。

例题: ①全硫测定四次结果分别为2.10、 2.34、 2.28、和2.25报告结果应是多少(r=0.10) ∵ R=2.34-2.10=0.24﹥1.3×0.10 ∴ R=2.34-2.25=0.09﹤1.2×0.10 报告结果为:(2.34+2.28+2.25)÷3=2.29 ②空气干燥水分测定三次结果分别为2.36、2.61、2.23,这种情况如何处理?(r=0.20) ∵ R=2.61-2.33=0.28>1.2×0.20 ∴做第四次水分测定 ③某化验员测定挥发分,前两次重复测定结果分别为32.05和32.60,第三次结果为32.68,于是该化验 员将最终结果报为后两次的平均值32.64,这样做是否正确?为什么?(r=0.50) 答:不正确。 ∵ R=32.68-32.05=0.63>1.2×0.50 ∴应做第四次测定值是否合格,否则舍弃全部结果,检查仪器和操作,再测定一次。 测定次数: 应当注意的是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试验数据也增加,该组数据的极差有可能发生变化,而相应的允许差则相应随之放大。 试验次数允许差 2 r 3 1.2r 4 1.3r 同时,试验次数不是无限制地增加的,最多重复四次而已。

中国煤炭分类、煤质指标的分级

煤质指标的分级 中国煤炭分类 (2008-06-19 10:04:30)

??中国煤炭分类: 首先按煤的挥发分,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对于褐煤和无烟煤,再分别按其煤化程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分为2个和3个小类; 烟煤部分按挥发分>10%~20%、>20%~28%、28%~37和>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 关于烟煤粘结性,则按粘结指数G区分:0~5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5~20为弱粘结煤;>20~50为中等偏弱粘结煤;>50~65为中等偏强粘结煤;>65则为强粘结煤。对于强粘结煤,又把其中胶质层最大厚度Y>25mm或奥亚膨胀度b>150%(对于Vdaf>28%的烟煤,b>220%)的煤分为特强粘结煤。 在煤类的命名上,考虑到新旧分类的延续性,仍保留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8个煤类。 ????在烟煤类中,对G>85的煤需再测定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或奥亚膨胀度B值来区分肥煤、气肥煤与其它烟煤类的界限。当Y值大于25mm时,如Vdaf>37%,则划分为气肥煤。如Vdaf<37%,则划分为肥煤。如Y值<25mm,则按其Vdaf值的大小而划分为相应的其它煤类。如Vdaf>37%,则应划分为气煤类,如Vdaf>28%-37%,则应划分为1/3焦煤,如Vdaf在于28%以下,则应划分为焦煤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G值大于100的煤来说,尤其是矿井或煤层若干样品的平均G值在100以上时,则一般可不测Y值而确定为肥煤或气肥煤类。 ????在我国的煤类分类国标中还规定,对G值大于85的烟煤,如果不测Y值,也可用奥亚膨胀度B值(%)来确定肥煤、气煤与其它煤类的界限,即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150%的为肥煤;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220%的为肥煤(当Vdaf值<37%时)或气肥煤(当Vdaf值>37%时)。当按b值划分的煤类与按Y值划分的煤类有矛盾时,则以Y值确定的煤类为准。因而在确定新分类的强粘结性煤的牌号时,可只测Y值而暂不测b值。 (中国煤煤分类国家标准表)

煤矿开采方法试题与答案

煤矿开采方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20分) 1.井田开拓方式主要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综合开拓。 2.环形井底车场布置形式主要方式有立式、斜式、卧式。 3.矿井主要运输大巷布置方式为分层大巷、集中大巷、分组集中。 4.衡量矿井采掘关系的“三量”是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 5.采区上部车场基本形式主要分为平车场、(顺向、逆向)甩车场、转盘车场。 6.采区中部甩车场线路组成一般包括存车线、调车线。 7.下山采区的硐室主要有绞车房、变电所、水泵房。 8.矿井延深方案主要有直接延深、暗井延深、新打一个暗井、延深一个井筒、深部新开立井或斜井。 9.“三下”开采主要包括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 10.地下开采后地表移动和变形分为下沉、水平移动、倾斜、水平变形、曲率变形 二、判断题(10分) 1.地表塌陷移动范围一般大于井下开采范围。(√ ) 2.矿井三量可采期可准确的判断矿井采掘关系。(×) 3.大型矿井采用综合开拓一般采用主立副斜开拓布置方式。(×) 4.煤层倾角小时,斜井可采用底板穿入煤层布置方式。(× ) 5.井筒布置在井田浅部,其工业广场占地面积比较大。(×) 6.开采水平高度越小,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就越高。( × ) 7.工作面长度超过300m时,回采煤量可能大于准备煤量( × ) 8.矿井配采是巷道掘进排队的依据。(√ ) 9.中部车场采用甩入石门布置,上山则布置在底板岩石中。(√ ) 10.轨道上山中部车场牵引角,一般小于二次回转角。(√ ) 三、名词解释(20分) 1.综合开拓 指采用立井、斜井、平硐等任何两种形式开拓的方式 2.分组大巷 指为一个煤组服务的运输大巷。 3.竖曲线 指平面线路与斜面线路相交处或两个斜面线相交处,设置竖直面上的曲线。 4.起坡点

煤矿开采方法

煤矿开采方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阶段:在开采急倾斜煤层或倾斜煤层时,在井田范围内,沿着煤层的倾向,按预定标高 把煤层划分为若干个平行于走向的长条部分,每一长条部分称为一个阶段。 2.开采水平:通常将设有井底车场、阶段运输大巷并且担负全阶段运输任务的水平,称为 开采水平。 3.走向长臂采煤法:工作面沿煤层倾斜方向布置,沿走向方向推进的采煤方法称为走向长 臂采煤法。 4.倾斜长臂采煤法:工作面沿煤层走向布置,沿倾斜方向推进的采煤方法称为倾斜长臂采 煤法。 5.最大控顶距:采煤工作面在放顶前工作面煤壁到采空区之间的垂直宽度。 6.最小控顶距:采煤工作面在放顶以后进行下次采煤之前工作面煤壁到采空区之间的垂直 宽度。 7.正规循环作业:按照作业规程中循环作业图表安排的工作顺序和劳动定员,在规定的时 间内保质、保量、安全地完成循环作业的全部工作量,并保持周而复始进行采煤工作的一种作业方法。 8.循环方式:采煤工作面昼夜循环次数与循环进度的总和。 9.准备巷道:为一个采区或多个回采工作面服务的巷道,称为准备巷道。 10.回采巷道:仅为采煤工作面生产服务的巷道叫做回采巷道。 填空 1、采区采出率规定,中厚煤层不低于80%, 2、移架操作结束后,将各操作手把扳到“零”位。 3、单体液压支柱有效支撑系数取KE=0.8; 4、悬臂支架根据柱梁配合关系不同分类,分为正悬臂和倒悬臂两种 5、采煤工作面劳动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追机作业;(2)、分段作业;(3)、分段接力追机作业;(4)、分段综合作业。 6、液压支架的移架方式:1.单架依次顺序式移架;2.分组间隔交错式移架;3.成组整体依次顺序式移架 7、悬臂较长一端伸向采空区的叫倒悬臂 8、更换胶管和阀组液压件时,只准在“无压”状态下进行,而且不准将高压出口对人。 9、液压支架支护方式:1.及时支护;2.滞后支护 10、以井田地质勘查报告的基础资料为依据,经过可行性评价和按经济意义分类为:矿井资源/储量,分为“矿井地质资源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矿井设计可采储量”四类。 11、悬臂较长一端伸向工作面煤壁侧的叫正悬臂 12、采区上(下)山之间的煤柱宽度(沿走向):薄及中厚煤层一般为20 m; 13、估算法求工作面的支护强度的公式为q=(4~8)hmγ 14、按巷道布置方式不同放顶煤开采方式分为:1、一次采全厚放顶煤开采;2、预采顶分层网下放顶煤开采3、预采中分层网下放顶煤开采4、倾斜分层放顶煤开采 15、正规循环作业四项基本要素是:循环进度、工作质量、劳动定员和循环时间 16、采煤工作面采出率规定薄煤层不低于97%, 17、采煤工作面停采线至上(下)山的煤柱宽度:薄及中厚煤层在20 m以上; 18、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有效支撑系数KE=0.8~0.95。

煤炭分类国家标准表

煤炭分类国家标准表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表 [2006-7-26] 1.概述 煤炭是远古植物残骸没入水中经过生物化学作用,然后被地层覆盖并经过物理化学与化学作用而形成的有机生物岩。它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工业的动力燃料的化工产业原材料。 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的评估,世界煤炭可采资源量达4.84×104亿t标准煤,占世界化石燃料可采资源量的%。据《1997世界能源统计评论》统计,至1996年底,世界煤炭探明的可采储量为×104亿t,储采比为224年,其中七位储量最大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南非和波兰。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面广,除上海市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数量的煤炭资源。 2.煤炭种类 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煤田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作用;由于成煤年代、成煤原始物质、还原程度及成因类型上的差异,再加上各种变质作用并存,致使中国煤炭品种多样化,从低变质程度的褐煤到高变质程度的无烟煤都有储存。按中国的煤种分类,其中炼焦煤类占%,非炼焦煤类占%。前者包括气煤(占%),肥煤(占3.53%),主焦煤(占%),瘦煤(占4.01%),其它为未分牌号的煤(占 0.55%);后者包括无烟煤(占10.93%),贫煤(占5.55 %),弱粘煤(占1.74%),不粘煤(占%),长焰煤(占12.52%),褐煤(占12.76%),天然焦(占0.19%),未分牌号的煤(占13.80%)和牌号不清的煤(占1.06%)。 3.煤质特征 判别煤炭质量优劣的指标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指标为煤的灰分含量和硫分含量。一般陆相沉积,煤的灰分、硫分普遍较低;海陆相交替沉积,煤的灰分、硫分普遍较高。 中国煤炭灰分普遍较高,秦岭以北地区,晋北、陕北、宁夏、两淮、东北等地区,侏罗纪煤田为陆相沉积,煤的灰分一般为 10%~20%,有的在10%以下,硫分一般小于1%,东北地区硫分普遍小于0.5%。中国北方普遍分布的石灰纪、秦岭以南地区、湖南的黔阳煤系、湖北的梁山煤系等属海陆交替沉积的煤,灰分一般达15%~25%,硫分一般高达2%~5%。

煤矿开采方法

1. 矿井巷道:矿井开采需在地下煤岩层中掘大量井巷和硐室。 2. 煤田: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含碳物质沉积形成基本连续大面积含煤地带称做煤田 3. 井田:在矿区内,划归给一个矿井开采那一部分煤田,称井田 4. 煤层按厚度,倾角分类:按厚度为:○1薄煤层(小于1.3M)○2中厚煤层(1.3~3.5M)○3厚煤层(大于3.5M)按倾角分类为:○1近水平煤层(小于8度)○2缓倾斜煤层(8~25度)○3倾斜煤层(大于45度) 5. 煤层按赋存条件分类:A单斜构造煤层B褶曲构造C断层构造 6. 阶段:在井田范围内,沿煤层倾斜方向,按一定标高把煤层划分为若干平行于走向长条部分,每个长条部分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称阶段。 7. 开采水平:通常将设有井底车场,阶段运输大巷且担负全阶段运输任务水平,称为开采水平 8. 采区:在阶段范围内,沿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生产系统块段,称采区 9. 区段:在采区范围内,沿煤层倾斜方向将采区划分为若干个长条部分,其称区段 10. 矿井储量:指井田内可采煤层全部储量 11. 生产能力:指矿井设计中规定在单位时间内采出的煤炭数量 12. 生产系统:指煤矿生产过程中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人员安全进出,材料设备上下井,矸石出运,供电,气,水,等巷道线路及设施,总称生产系统13. 矿井各类巷道:A按空间位置形态分:垂直,水平,倾斜巷道;B按服务范围、用途分:开拓、准备、回采巷道 14. 矿井服务年限:指矿井可采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并考虑储量备用系数计算出矿井开采年限 15. 矿井开拓方式:A按井筒形式:立井、斜井、平硐开拓及综合开拓;B按开采水平数目:单水平和多水平开拓;C按阶段内布置方式:采区式,分段式,和带区式 16. 斜井开拓:主副井筒均为斜井开拓方式;立井开拓:主副井均为立井开拓方式平硐开拓:利用水平巷道从地面进入煤体开拓方式综合开拓:利用三种基本开拓方式两种或以上的井硐开拓方式。 17. 走向平硐:沿煤层走向开掘,把煤层分上、下山两阶段,具有单翼井田开拓特点。 18. 井底车场:是由运输巷道和硐室组成,联结井筒和大巷,是联结井下运输和井筒提升枢纽 19. 主井重车线:主井井底,储放重列车的线路;空车线:储放空列车线路。 20. 上下山开采:指在煤层倾角小于16度情况下,可利用水平巷分别开采上山采区和下山采区。 21. 辅助水平:当阶段较长时,用一个开采水平开采困难,可在主水平之外适当位置设一个生产能力小,服务年限短,与水平大巷相联系水平,称辅助水平。22. 开采顺序:井田开采必须按一定顺序进行。A沿煤层走向与倾斜开采顺序B 煤组间及煤层间开序。 23. 采掘平衡:矿井回采工作面准备过程与回采工作面整体推进速度达一致,使两者均按计划进行。 24. 采煤工作面接替计划:采煤工作面年度接替计划,长期接替计划和采区接替

采煤方法概念及分类

第七章采煤方法概念及分类 (书上第二章) §7.1采煤方法的概念 任何一种采煤方法均包括二项主要内容:采煤系统、回采工艺。 1、采场:直接大量采取煤炭的场所称采场;也叫采煤工作面,采煤礃子面。 2、回采工作面:采场内进行回采的煤壁称回采工作面。一般通俗称采场为回采工作面。 3、回采工作:在采场内,为采出煤炭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由5个字组成:破、装、运(采煤过程)、支、控(顶板管理)。 4、辅助工作:为正常完成回采工作面的工作而需要做的辅助工作或服务工作。如:移溜、洒水、灌浆、端头支护、通风、运料、顺槽支护、工作面标准化管理的工作等。 5、回采工艺:在回采工作面,按照一定顺序完成各项回采工作的方法及其配合,称为回采工艺;煤层自然条件不同,采用机械不同,完成这些工序的方法就不同,在进行的时间、顺序、空间上都有一定的规律。 6、回采工艺过程: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顺序完成回采工作各项工序的过程称回采工艺过程。 7、采煤系统:回采巷道与采场的回采工作在时间上的配合和空间上的相互关系称回采巷道布置系统,也叫采煤系统。 8、采煤方法:采煤系统与回采工艺的组合。新的设备具有新的回采工艺,要求有新的采煤系统。采煤系统又会促进回采工艺的改造,互相影响。 §7.2采煤方法的分类及应用情况 我国幅源辽阔,地质条件差异很大,各种各样的采煤方法很多。见表2-1,根据其特点,分成各种类型,见图2-1。 一、壁式体系采煤法 以长壁工作面为主,占95%以上的产量。

1、薄及中厚煤层单一长壁的采煤方法 一次采全高,整层开采。图2-2,走向长壁(分成区段、片盘斜井,分段式)55.91%(96年)(图2-2 a) 采煤方法 旱采 水采壁式体系 柱式体系 房式 倾斜短壁式 走向短壁式 房柱式 整层开采 整层开采 掩护支架 水平分层 单一长壁 倾斜分层 放顶煤 水平分段放顶煤 斜切分层 分层开采 垮落 倾斜长壁 走向长壁 刀柱 下行垮落 倾斜长壁 走向长壁 上行充填 柱式体系整层开采

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表

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表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2006-7-26] 1.概述 煤炭是远古植物残骸没入水中经过生物化学作用,然后被地层覆盖并经过物理化学与化学作用而形成的有机生物岩。它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工业的动力燃料的化工产业原材料。 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的评估,世界煤炭可采资源量达4.84×104亿t标准煤,占世界化石燃料可采资源量的66.8%。据《1997世界能源统计评论》统计,至1996年底,世界煤炭探明的可采储量为1.03161×104亿t,储采比为224年,其中七位储量最大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南非和波兰。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面广,除上海市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数量的煤炭资源。 2.煤炭种类 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煤田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作用;由于成煤年代、成煤原始物质、还原程度及成因类型上的差异,再加上各种变质作用并存,致使中国煤炭品种多样化,从低变质程度的褐煤到高变质程度的无烟煤都有储存。按中国的煤种分类,其中炼焦煤类占27.56%,非炼焦煤类占72.35%。前者包括气煤(占13.75%),肥煤(占3.53%),主焦煤(占5.81%),瘦煤(占4.01%),其它为未分牌号的煤(占0.55%);后者包括无烟煤(占10.93%),贫煤(占5.55 %),弱粘煤(占1.74%),不粘煤(占13.8%),长焰煤(占12.52%),褐煤(占12.76%),天然焦(占0.19%),未分牌号的煤(占13.80%)和牌号不清的煤(占1.06%)。 3.煤质特征 判别煤炭质量优劣的指标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指标为煤的灰分含量和硫分含量。一般陆相沉积,煤的灰分、硫分普遍较低;海陆相交替沉积,煤的灰分、硫分普遍较高。 中国煤炭灰分普遍较高,秦岭以北地区,晋北、陕北、宁夏、两淮、东北等地区,侏罗纪煤田为陆相沉积,煤的灰分一般为10%~20%,有的在10%以下,硫分一般小于1%,东北地区硫分普遍小于0.5%。中国北方普遍分布的石灰纪、秦岭以南地区、湖南的黔阳煤系、湖北的梁山煤系等属海陆交替沉积的煤,灰分一般达15%~25%,硫分一般高达2%~5%。 广西合山、四川上寺等地的晚二叠纪煤层属浅海相沉积煤,硫分可高达6%~10%以上。

煤矿开采方法

《煤矿开采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先修课程 基础课;制图;力学;地质;测量;岩石力学。 二、适用范围及属性 采矿工程专业复习使用 三、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研究地下开采的综合性工程技术科学,是采矿、安全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课之一,目的培养学生对煤矿生产系统,煤矿建设,生产方针有全面了解。 四、课程的重点和基本要求 (一)本课程的重点 重点要掌握缓倾斜煤层的长壁采煤方法、准备方式和井田开拓三部分,训练学生进行方案设计的基本技能。 (二)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煤矿开采的基本原理,掌握采煤方法、准备方式和井田开拓三部分内容。并通过各种教学环节,使学生对矿井开采技术、机械化采煤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五、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衔接和分工 “煤矿地质”、“煤矿测量”是讲述矿图和煤柱留设方法,在本课程之前进行;“井巷工程”是述井巷断面和交岔点设计,在本课程之前进行。 “矿井通风”、“矿山压力与控制”、“矿井设计”、“特殊开采”应在在本课程之后进行。 六、执行大纲的几点说明 执行本复习大纲前必须系统的学习完《煤矿开采学》和相关的课程;如基础课,制图;力学;地质;测量;岩石力学;“矿井通风”;“矿山压力与控制”;“矿井设计”否则不利于系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大纲 绪论

介绍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历程、趋势及煤矿开采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篇采煤方法 第一章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煤田开发的概念 介绍矿区、煤田、井田、矿井生产能力和井型、露天开采与地下开采的概念。 第二节矿井井巷名称及井田内划分 l、介绍矿井井巷名称; 2、井田内划分(分采区、分段、条带、盘区)。 第三节矿井生产的基本概念 1、井生产系统概念; 2、矿井开拓、准备、回采的概念 第二章采煤方法概念及分类 第一节采煤方法的概念 介绍采场、采煤方法、回采工作面、采煤系统、回采工艺的概念。 第二节采煤方法的分类及应用 介绍壁式和柱式采煤方法的概念和特点。 第三章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回采工艺 介绍三种采煤方法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爆破采煤回采工艺 介绍落煤、装煤、运煤、支扩、采空区处理五大工序。 第二节普通机械化回采工艺 l、普通机采实例; 2、单滚筒煤机的工作方式; 3、工作面支架布置; 4、工艺参数的分析及计算; 5、普通采面的设备配套 第三节综合机械化回采工艺 l、双滚筒煤机的工作方式;2、液压支架的移架方式;3、工序配合方式;4、设备的配套参数

煤炭集团隐患分级分类及标准

煤炭集团隐患分级分类 及标准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某煤炭集团隐患分级分类及标准检查隐患分级,分类 (一)A级隐患为重大隐患或列入治理计划的重大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基层单位自身难以排除;以及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由公司列入治理规划的隐患。A级隐患的治理,由公司列入整改治理计划,矿级行政一把手组织实施,由安监局长、分管副主任及公司相关专业职能部室行政主要领导负责督办;A级隐患(重大安全隐患)治理方案要包括以下内容: (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二)B级隐患为一般隐患。是指危害比较严重或者有一定的工程量,由各单位掌握整改治理的隐患;B级隐患的治理,由矿级单位负责组织落实,整改负责人为矿级单位负责安全工作的主要领导,公司安全监察部、驻矿安监部(站)负责人负责督办;

(三)C级隐患为一般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由科(队)掌握整改的隐患;C级隐患的治理,由(队)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落实,整改负责人为(队)主要负责人, (四)隐患分类:分为机电运输、一通三防、放炮、顶板、压力容器、地面矸石山等可能酿成事故的危险源。 附件 生产矿井事故隐患分类分级标准 通风 A级: 1.相邻矿井与矿井贯通造成通风系统紊乱的。 B级: 1.巷道严重失修,进回风巷道断面不足而未及时处理的;

开采《煤矿开采方法》答案

《煤矿开采方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石门——与煤层走向垂直或斜交的水平岩石巷道,称为石门。 2、阶段——在井田范围内,沿着煤层的倾斜方向,按一定标高把煤层划分为若干个平行走 向的长条部分,每个长条部分具有独立的生产系统,称之为一个阶段。 3、水平——通常将设有井底车场、阶段运输大巷并且担负全阶段运输任务的水平,称为 “开采水平”,简称“水平”。 4、暗立井——没有直接通达地面出口的立井,装有提升设备,也有主、副暗立井之分。 5、井田开拓——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开掘工程称为井田开 拓。 6、井底车场——是联结井筒和井下主要运输大巷的一组巷道和而定的总称,是联结井下运 输和井筒提升的枢纽,担负着煤炭、矸石、物料和人员的转运及为全矿井 通风、排水、供电服务的任务。 7、前进式回采——先采靠近井筒的采区,自井筒向井田边界方向逐次开采其余各采区,称 为前进式开采;采区内工作面自采区上山向采区边界推进,称为前进式回 采。 8、矿山压力——就是由于井下采掘工作破坏了岩体中原岩应力平衡状态,引起应力重新分 布,我们把存在于采掘空间周围岩体内和作用在支护物上的力称为矿山压 力。 9、沿空留巷——就是在采煤工作面采过之后,将区段平巷用专门的支护材料进行维护,作 为下区段的平巷。 10、正悬臂——支架悬臂的长段在立柱的煤壁侧,有利于支护机道上方顶板,短段在立柱 的采空侧。 11、及时支护——采煤机割煤后,立即移支架,及时支护裸露顶煤然后推移输送机的支护 方式称为及时支护。 12、循环进度——采煤工作面每完成一个循环向前推进的距离,是每次落煤深度和循环落 煤次数的乘积。 13、放煤步距——是指沿工作面推进方向前后两次放煤的间距。 14、倒台阶采煤法——是指在急斜煤层的阶段或区段内,布置下部超前的台阶形工作面, 并沿走向推进的采煤方法。

中国煤炭分类指标

(国家标准局 1986年1月9日发布 GB5751-86) 中国煤炭分类,首先按煤的挥发分,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对于褐煤和无烟煤,再分别按其煤化程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分为2个和3个小类;烟煤部分按挥发分>10%-20%、>20%-28%、28%-37%和>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关于烟煤粘结性,则按粘结指数G区分:0-5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5-20为弱粘结煤;>20-50为中等偏弱粘结煤;>50-65为中等偏强粘结煤;>65则为强粘结煤。对于强粘结煤,又把其中胶质层最大厚度Y>25mm或奥亚膨胀度b>150%(对于Vdaf>28%的烟煤,b>220%)的煤分为特强粘结煤。在煤类的命名上,考虑到新旧分类的延续性,仍保留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8个煤类。 在烟煤类中,对G>85的煤需再测定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或奥亚膨胀度b值来区分肥煤、气肥煤与其它烟煤类的界限。 当Y值大于25mm时,如Vdaf>37%,则划分为气肥煤。如Vdaf<37%,则划分为肥煤。如Y值<25mm,则按其Vdaf 值的大小而划分为相应的其它煤类。如Vdaf >37%,则应划分为气煤类,如Vdaf >28%-37%,则应划分为1/3焦煤,如Vdaf在28%以下,则应划分为焦煤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G值大于100的煤来说,尤其是矿井或煤层若干样品的平均G值在100以上时,则一般可不测Y值而确定为肥煤或气肥煤类。 在我国的煤类分类国标中还规定,对G值大于85的烟煤,如果不测Y 值,也可用奥亚膨胀度b值(%)来确定肥煤、气煤与其它煤类的界限,即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150%的为肥煤;对Vdaf >28%的煤,暂定b 值>220%的为肥煤(当Vdaf 值<37%时)或气肥煤(当Vdaf 值>37%时)。当按b值划分的煤类与按Y值划分的煤类有矛盾时,则以Y值确定的煤类为准。因而在确定新分类的强粘结性煤的牌号时,可只测Y值而暂不测b 值。 (一)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 1.G>85,再用Y值或b值来区分肥煤、气肥煤与其它煤类,当Y>25.0mm 时,应划分为肥煤或气煤,如Y《25mm,则根据其Vdaf的大小而划分为响应的其它煤类。 按b值分类时,Vdaf《28%,暂定b>150%的为肥煤,Vdaf>28%,暂定b>220%的为肥煤或气肥煤,如按b值和Y值划分的类别有矛盾时,以Y值划分的为准。 2. Vdaf>37%,G《5的煤,再以透光率PM来区分其为长焰煤或褐煤。 3. Vdaf>37%,PM>30%-50%的煤,再测Qgr,maf,如其 值>24MJ/kg(5739cal/g),应划分为长焰煤。 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

中国煤炭分类简表

中国煤炭分类简表(表五)

分类指标用下列符号表示: Vr——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 Hr 干燥无灰基氢含量,% ; GR-I (简记G)--------烟煤的粘结指数; Y ――烟煤的胶质层最大厚度,毫米(mm); b――烟煤的奥亚膨胀度,%; PM ――煤样的透光率,%;

煤炭分级与分类常识 一、煤炭分级 按目前国家标准,以灰分作为划分煤炭级别的标准,灰分小于12 . 5 %的煤炭,称为冶炼用炼焦精煤;灰分在12 . 51 %一16 %的煤炭,称为其它用精煤。动力用煤通称动力煤.冶炼用炼焦精煤分级以A =5 . 01 %一 5 %为一级精煤,以0 . 5 %的灰分为一个级差,依次上升,共分十五级,为二级精煤:其它用炼焦精煤,以A=12. 51 %-13 为一级其它精煤,以 0 .5 %的灰分为一个级差,依次上升,共分七级,如A=13.01 %一14 % 为二级其它精煤,等等.动力煤分级以如A = 4 . 01 %一5 %为一级动力煤,以1 %的灰分为一个级差,依次上升至A = 40 % ,共分三十六级,如混煤A =20 %一21 % ,为十七级动力煤,等等。二、煤炭分类及代号 主要分类标准依据为可燃基挥发分、粘结指数、胶质层厚度,煤炭共分14 个品种: 1、无烟煤(WY) 尤烟煤挥发分产率低,固定碳含量高,密度大(密度最高可达1 . 90g / cm3 ),硬度大,燃点高,燃烧时不冒烟。对这类煤又分为:01 号无烟煤为年老无烟煤:02 号无烟煤为典型无烟煤:03 号无烟煤为年轻无烟煤。北京、晋城、阳泉三矿区的无烟煤分别为01 号、02 号、03 号无烟煤。无烟煤主要是民用和合成氨的造气原料,而且还可以制造各种碳素材料,某些优质无烟煤制成的航空用型煤可用于飞机发动机和车辆马达的保温。目前我国攻克白煤炼焦技术难关,年产120 万t 的无烟煤炼焦项目已在山西高平开工。 2、贫煤(PM )贫煤是煤化度最高的一种烟煤,不粘结或微具粘结性.在层状炼焦炉中不结焦.燃烧时火焰短,耐烧,主要是用为发电燃料,也可民用和工业锅炉的配煤。山东淄博矿区有典型的贫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