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人物画

中国古代人物画

中国古代人物画
中国古代人物画

中国古代人物画

本人精心整理的文档,文档来自网络

本人仅收藏整理

如有错误

还请自己查证!

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

--中国古代人物画欣赏

麻步一中:林天然

课型: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我国传统的人物绘画

使学生率先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

初步学习欣赏人物画

2.初步了解有关我国古代人物画的知识

3.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传统艺术的熏陶

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的目的

教材分析:

1.《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是本套教材的特色栏目之一

当我们打开每册教科书的首页

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幅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之作

这个栏目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我国的传统艺术日益受到现代社会生活方式

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挑战

如何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我国传统艺术

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

是新世纪赋予每一位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内容涉及相当广泛

就美术领域而言

有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民间艺术等

本栏目通过撷取传统艺术中的精品

同时符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欣赏特点

使学生首先对这些优秀的作品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

并能初步了解我国传统艺术的种类以及特征

在教材中选用图片的原则是在兼顾内容的前提下

强调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把美术是视觉艺术的这一重要特征强化出来

在整册教科书中

视觉的印象被相当地强化了

2.本栏目在内容安排上

中学阶段以绘画、雕塑、建筑作品为主

本册为中国古代人物画欣赏

选择一幅既有代表性又可以较为容易地《簪花仕女图》让学生欣赏接受的作品

3.由于学生欣赏水平普遍不高

若就这张图上一节课

会感到厌烦

于是我上这课时增加了内容

便于让学生初步系统地了解有关我国古代人物画知识

本课教学围绕着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脉络概况展开

因为内容多

重点引导学生分析

能充分体现"以形写神"的《洛神赋图》和《簪花仕女图》两幅作品

其他内容作简略分析

重点难点:

1、通过分析讨论作品引导学生理解艺术作品欣赏的基本方法和规律, 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2、理解以形写神

形神兼备

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根据欣赏的一般规律

自主的完成对作品的分析

形成自己的主观感受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

欣赏中国古代人物画作品

导入课题:中国古代人物画

一、中国画的分类:

通过已学过的作品让学生总结概括

理解中国画的分类

A、按表现内容可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

B、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工笔画学意画

二、中国古代人物画发展脉络概况

(一)、战国是人物画初期发展阶段

分析讨论:战国时期的人物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的主要特点

特点:以墨线勾描为主,线条细劲力,用色平涂与渲染并用,人物皆作正侧面的立像

比例匀称,仪态肃穆

正面和八分面的头像画没有发现

所以说还未成熟

(二)、魏晋南北朝是人物画日渐成熟阶段

1、欣赏《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

重点欣赏分析《洛神赋图》

教师:A、指出《洛神赋图》根据曹植的《洛神赋》诗所作的诗意画

B、简介曹植《洛神图》诗中"遇仙"的神话故事

以及他爱情悲剧和政治悲剧

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方式

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并要求小组代表发言

A、《洛神赋图》中表现的曹植及洛神形象的艺术形象

与诗中描写是否一致

B、分析作品中人物的"神"的内心活动

体会画家"以形写神"的艺术表现

C、简单分析《洛神赋图》全图的内容?作出直观的欣赏感受的发言

赏析:顾恺之

东晋、南朝刘宋时期的一名大画家

被画界尊奉为中国画家四祖之首

顾恺之多才多艺

诗、赋、绘画无一不精通

人称其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顾恺之是中国

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写入史书作传记的伟大画家

《洛神赋图》长达近6米

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

下面就让我们欣赏一下《洛神赋图》局部《子建睹神》(图1)部分此部分画的是主人翁曹子建(曹植字子建)在翠柳丛石的岸边突然不经意地发现崖畔洛水之上飘来一位婀娜多姿美丽照人的女神时如痴如醉的神情写照

你看他生怕惊动神女洛神

下意识轻轻地用双手拦住侍从们

目光中充满了初见洛神时的又惊又喜的神态

高明就高明在顾恺之在处理曹子建的侍从时

将他们画得程式化

用侍从们呆滞的目光、木然的表情

以衬托出曹氏喜不自禁的神情

使画面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

这时我们看到的曹植的神情是既专注又惊讶

内心既激动外表又矜持的复杂心情

这是言语所难以表达的

画中的曹植和洛神形象和诗中的曹植和洛神心态描写一致

体现了画家"以形写神"的艺术表现

画家思想感情的表达的――"托物言志"

从作品中洛神飞舞的彩带象蚕吐丝描一样的艺术特色

具有飘逸流畅、力度

2、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特点:

根据以上分析师生共同总结:

A、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更加强对人物神情的刻画,即所谓"传神"也

B、运用均匀细腻的线条,有"春蚕吐丝"及"游丝"描之称,是其线条的集中表现

(三)、唐朝人物画从成熟走向高峰期阶段

1、欣赏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

分析讨论:《历代帝王图》十三位帝王形象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阎立本初唐画家,出身贵族,官至宰相.他的画注重人物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刻画.其线条能根据不同物体质感,变化力度和速度.后人评价称:"阎立本则六法皆备,万象不失".

全图共描绘了十三位帝王形象

每位帝王旁均有榜书

有的还记叙其在位年代及对佛道的态度

画家既注意刻画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共同特性和气质仪容

又根据每个帝王的政治作为

不同的环境命运

成功的塑造了个性突出的典型历史人物形象

体现了著者对这些帝王的评价

全卷用线为铁线描

衣纹、胡须等匀细而挺拔

用色浓重、晕染显著

为古画造诣的上乘之作

足可作为初唐绘画的样本

2、简介吴道子和他的《送子天王图》

吴道子盛唐大画家

《唐朝名画录》称其"凡画人物、佛像、鬼神、禽兽、山水、台殿、草木

皆冠绝于世"

创造出"天衣飞扬

满壁风动"的"吴带当风"的艺术效果

被后人尊称为"画圣"

《送子天王图》描绘了了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降生以后

起伏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到天神庙礼拜诸神的故事

3、简介张萱和他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张萱是盛唐以后的画家

京兆(治今陕西西安)人

任史馆画直

工画人物

擅绘贵族妇女、婴儿、鞍马

名冠,以点簇笔法状写亭台、树木、花鸟等宫苑景物

当时流行一种"绮罗人物"的画风

明显地表现人物曲眉丰颊

体态肥胖

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审美趣味

如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就是当时典型风范

《虢国夫人游春图》取材于生活

充分表现画中人物的"态浓意远淑且真

肌理细腻骨肉匀"的特色

描绘工细

画面气脉相连

生意盎然

4、欣赏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方式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并要求小组代表

A、全画分几个情节

反应了什么内容

B、画家如何"以形写神"反映了仕女们怎样的生活和心态

C、画面的构图、线条、用色

赏析:周昉

唐画家

字景玄

又字仲朗

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官越州、宣州长史

初学张萱

后则风格小异

多写贵族妇女的生活情景

衣褶劲简

容貌丰肥

色彩柔丽

又擅作佛道宗教画

创制有民族风格的"水月观音"

雕塑者亦起而仿效

称为"周家样"

《簪花仕女图》描写的是宫延贵妇悠闲疏散的精神面貌全图分为"戏犬"、"慢步"、"看花"、"采花"四个情节

图卷右起是一位身披紫色纱衫的贵妇

手执拂尘侧身转首逗着一只摇尾吐舌的小狗

另一贵妇则肩披白纱

身着罗裙

右手挑起纱衫

左手招弄小狗

两人形成响应

另一贵妇凝视着手中的小花

似在沉思

其身后站着一个手执长柄团扇的侍女

低眉顺眼

再向前又一贵妇手里捏着一只蝴蝶

回首望着悠闲的白鹤

远处还有一位身披白纱的贵妇

娉婷而来

整个构图远近高低

错落有致

画家抓住了宫延仕女的"丰腴典丽、雍容自若"的体态特征

以神领形的把握

仕女身体曲线的微妙变化、慵懒无聊的心态神韵被形态表露得入木三分

是典型的以神表形、意象造型手法

用笔遒劲纤细

铁线勾勒

柔丽而富有弹性

设色清丽艳明

对质感的描绘非常贴切:纱衫轻薄透明

肌肤丰腴白皙、光彩照人

羽毛轻盈

头饰闪亮

设色手法多样

常常采用多层烘染、罩染、分染相结合和以色走线等手法

开一代工笔人物画新风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唐朝人物画已经成熟并走向高峰期

三、小结:

(一)、中国人物画欣赏的几个规律和方法

A、观察作品中人物表情

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B、了解画家创作动机(托物言志)

C、体会作品艺术表现形式的美感(中国人物画:线、色、布局、节奏、人物造型等)

D、了解时代背景

体会不同时代的政治、思想、文化、服饰、审美倾向等知识

E、形成欣赏者自己的主观感受

(二)中国古代人物画发展脉络概况

(略)

中国古代人物画课堂教学随笔

《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是本套教材的特色栏目之一

课本只选了周肪画的《簮花仕女图》

由于学生欣赏水平普遍不高

若就这张图上一节课

会感到厌烦

于是我上这课时增加了内容

课堂围绕中国古代人物画发展脉络概况展开

但这一讲内容多

年代跨度大

在有限的课时内全面展开分析讨论有一定难度

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分析

能充分体现"以形写神"的《洛神赋图》和《簪花仕女图》两幅作品其他内容作简略分析

把重要人物都用图像软件进行局部处理

拉近

放大

比原画更清晰

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把学生的思维不由自主地带进充满遐想的绘画艺术境界中

使他们充分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不仅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是更着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

即"以形写神"

"形神兼备"

我认为初中美术欣赏课如何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利用合作学习等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进行别出心裁而有创意的课程设计

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了艺术鉴赏能力、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点

这些都是初中美术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从“审美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欣赏能力提高”几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课件,努力使视、听、练有机地组成一个既能传授知识提高美术欣赏水平,又能获取审美感受得到情感陶冶的动态功能系统。2.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内涵,分析欣赏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人物动态、人物表情、色彩、线条等诸多绘画因素的同时是如何处理好形与情这一矛盾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也是重点。 2.以点带面,通过本章中国古代人物画某一点切入课题,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 三.电教设计 1.所需文件,范围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做成光盘课件,运用ADOBE PHOTOSHOP等软件。 2.映示文字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简略介绍山水画,花鸟画种的表现技法。 3.选用《韩熙载夜宴图》长卷慢放一遍。再分成五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画面,配乐详细讲解,每段根据需要进行人物局部处理放大,最后全卷配乐以录像形式再次放映一遍,加深理解。 4.为启迪学生思维,布置练习,欣赏几幅唐代人物画,电脑媒体映示。 《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簮花仕女图》 5.小结 四.电教软件 光盘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媒体映示课题,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悠久历史,独特的艺术传统,发展过程和正式形成的时期。 提示:由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画,而山水画,花鸟画是后来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今天的独立画科。 Δ按画科分:人物、山水、花鸟 按技法分:工笔、写意 媒体映示作品,工笔画《张卿子像》,写意画《李白行吟图》,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工笔画,什么是写意画。 (二)中国画的特点 1.映示标题文字说明: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更重要的是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传神。 2.映示图片投影:五代画家顾闳中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慢速播放长卷,并配文字介绍作品中作者和主人公。 Δ顾闳中南唐画家,善画人物,据记载,他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韩熙载家中,窥视其夜宴情景,凭现场目识心记,创作了此画。

中国古代人物画

中国古代人物画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较多,应采用“以点带面”的教学形式,着重从《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入手,深入挖掘其主要的艺术特色、表现形式及思想内涵,并将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历史沿革贯穿其中。通过对典型画家的代表作品的讲授,使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有一个既较为深刻,又较为全面的认识。本节课课堂节奏应由“松”渐“紧”,再由“紧”入“松”,环环相扣。在讲授的过程中,应注意从学生兴趣入手,大胆设疑,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赏析一些优秀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目标 1、感受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2、提高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 3、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 2、以点带面,着重欣赏分析《韩熙载夜宴图》讲授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色,并将审美教育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引导法、启发法、互动探讨法相结合 五、学生情况分析 欣赏是一种能力,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

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较高层次上欣赏艺术作品,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同时,欣赏允许欣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而这些对于一个高二学生来说,还显得较有难度。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去欣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地内涵实则也是重点。这样,也才能渐渐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地能力,达到启迪智慧、开阔视野,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六、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 提问:同学们对于中国画了解多少呢? 讲授: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传统,传统的中国画在世界画坛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由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画,而山水画,花鸟画是后来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今天的独立画科。 中国画的分类: 1)按表现内容可分为: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 媒体映示作品,山水画《溪山行旅图》、人物画《泼墨仙人图》、花鸟画《桃竹锦鸡图》等,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山水画,什么是人物画,什么是花鸟画。 2)按表现形式又可分为:工笔、写意 媒体映示作品,工笔画《张卿子像》,写意画《李白行吟图》,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工笔画,什么是写意画。 (二)探讨交流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教学教案

高中美术课本第十七课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从“审美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欣赏能力提高”几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课件,努力使视、听、练有机地组成一个既能传授知识提高美术欣赏水平,又能获取审美感受得到情感陶冶的动态功能系统。 2.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内涵,分析欣赏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人物动态、人物表情、色彩、线条等诸多绘画因素的同时是如何处理好形与情这一矛盾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也是重点。2.以点带面,通过本章中国古代人物画某一点切入课题,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 三.电教设计 1.所需文件,范围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做成光盘课件,运用adobe photoshop等软件。2.映示文字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简略介绍山水画,花鸟画种的表现技法。 3.选用《韩熙载夜宴图》长卷慢放一遍。再分成五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画面,配乐详细讲解,每段根据需要进行人物局部处理放大,最后全卷配乐以录像形式再次放映一遍,加深理解。 4.为启迪学生思维,布置练习,欣赏几幅唐代人物画,电脑媒体映示。 《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簮花仕女图》 5.小结 四.缃倘砑?br&光盘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媒体映示课题,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悠久历史,独特的艺术传统,发展过程和正式形成的时期。 提示:由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画,而山水画,花鸟画是后来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今天的独立画科。 δ按画科分:人物、山水、花鸟 按技法分:工笔、写意 媒体映示作品,工笔画《张卿子像》,写意画《李白行吟图》,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工笔画,什么是写意画。 (二)中国画的特点 1.映示标题文字说明: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更重要的是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传神。 δ顾闳中南唐画家,善画人物,据记载,他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韩熙载家中,窥视其夜宴情景,凭现场目识心记,创作了此画。 δ韩熙载,南唐大臣,出身北方贵族,避难来到南唐,初有恢复中原宏图大志,但李煜对他猜忌,他为免遭不测便沉缅于声色之中,以放荡颓废的生活来表示自己的政治上的无所作为。3.再把《韩熙载夜宴图》分成五个独立画面。 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每个画面放大,主要人物局部再次放大,配音乐。 (1)第一段听乐:(映示画面) 提示:局部放大镜头,看到韩熙载神情忧郁,眉宇间含着沉思与隐忧,这种出色的心理描写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课题:《》 南京师大附中艺术组朱建军 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 高中美术课本第十七课 一.教学目标 .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从“审美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欣赏能力提高”几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制作教学,努力使视、听、练有机地组成一个既能传授知识提高美术欣赏水平,又能获取审美感受得到情感陶冶的动态功能系统。 2.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内涵,分析欣赏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人物动态、人物表情、色彩、线条等诸多绘画因素的同时是如何处理好形与情这一矛盾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也是重点。 2.以点带面,通过本章中国古代人物画某一点切入课题,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 三.电教设计 .所需文件,范围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做成光盘,运

用ADoBEPHoToSHoP等软件。 2.映示文字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简略介绍山水画,花鸟画种的表现技法。 3.选用《韩熙载夜宴图》长卷慢放一遍。再分成五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画面,配乐详细讲解,每段根据需要进行人物局部处理放大,最后全卷配乐以录像形式再次放映一遍,加深理解。 4.为启迪学生思维,布置练习,欣赏几幅唐代人物画,电脑媒体映示。 《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簮花仕女图》 5.小结 四.电教软件 光盘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媒体映示课题,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悠久历史,独特的艺术传统,发展过程和正式形成的时期。 提示:由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画,而山水画,花鸟画是后来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今天的独立画科。 Δ按画科分:人物、山水、花鸟 按技法分:工笔、写意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山水篇》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山水篇 省市第二十三中学利梅 学生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一方面,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通过语文和历史课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和历史知识。这对中国画的欣赏、体悟非常有利。另一方面,他们具备了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在新课改后,小组协作学习已经成为大家喜爱的学习方式。这为本课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必备的基础。 教材分析:这一课容宽、知识面广,涉及到了高中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语文知识等,知识的综合性不仅学生感兴趣,我也喜欢研究,一节课讲完学生绘画知识了解得有点肤浅,于是我从中国古代绘画分类把本科整理成3节,深入浅出的从多角度给学生展示中国画的魅力。 教学目标:了解代表性作品,探究各种山水画画风格特点,加深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了解,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山水作品的时代特色及其风格演变。 教学难点:山水作品时代特色的归纳及其风格演变。 教学策略:采取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让大家仔细地、反复地品读作品。通过比较、分析,共同探究不同时代作品的特色,并联系历史、语文知识,来加深对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转变的角度来发现这些艺术特色的深层原因,使大家获得较为深刻的审美体验,同时,

还可以欣赏体会诗、画等传统文化贯通交融所形成的中国文化,激发起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产生民族自豪感。另外,引导大家通过探究,看到文化的变迁与时代背景之间的联系,鼓励大家养成尝试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去探索和研究艺术、了解作品,获得较深层次的了解和感悟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古代绘画原大挂图若干宣纸毛笔墨汁盘子笔洗。 生:美术书纸笔 教学过程:导入(周围作品)——两宋作品品鉴对比(学生活动)——诗词与两宋绘画风格之对比(学生活动)——山水画特点——老师示课堂练习——课堂小结 导入: 师:中国古代绘画的三大画科分别是人物、花鸟和山水。中国山水画的成就超过了其他许多艺术部类,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罕见的瑰宝。这些附着中国人敏感心灵和微妙哲学的千古佳沉默不语却光华万丈,荡涤心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它们的魅力。 出示课题:中国古典绘画赏析 (通过幻灯片欣赏北宋作品《溪山行旅图》)

《简述中国美术人物画发展史》

简述中国美术人物画发展史 人类绘画创作历史悠久,可上溯到远古时代。在中国绘画中,人物画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画种,也是最为古老的画种。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就有人面鱼纹盆。“人面鱼纹彩陶盆通高16.5厘米,口径39.5厘米,细泥红陶质地。盆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人面概括成圆形,额的左半部涂成黑色,右半部为黑色半弧形,可能是当时的文面习俗。眼睛细而平直,鼻梁挺直,神态安详,嘴旁分置两个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加上两耳旁相对的两条小鱼,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表现出丰富的想像力,人头顶的尖状角形物,可能是发髻,加上鱼鳍形的装饰,显得威武华丽。人面鱼纹彩陶盆上的人与鱼题材,可能与古代半坡人的图腾拜和经济生活有关。这种鱼纹装饰正是他们生活的写照,也象征着人们期盼富足的美好愿望。人头上奇特的装饰,大概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活动时的化妆形象。而稍作变形的鱼纹很可能代表了"鱼神"的形象,表达出人们以鱼为图腾的崇拜主题。”①还有马家窑文化彩陶舞蹈纹彩陶盆,盆内画着很多手拉手跳舞的人,五人一组,一共三组十五人,是氏族成员举行狩猎舞的生活写照,舞蹈的人手拉手,双腿分开,身体向左,辫子和腰带随着翩翩起舞而摆动,人物比例比较准确。 当我国逐渐步入阶级社会,随着社会分工日趋明确,专业画工开始出现。据史书记载,商朝宰相伊尹曾经画了九个王的形象来劝诫商王成汤,殷高宗武丁命人画梦中宰相,并以此像求人,这大概是最早的人物肖像画,说明夏商时期人物画就已经开始发挥它的历史作用,服务于统治阶级的需要。进入先秦以后,随着宫殿壁画的盛行,帝王功臣之像成为主要的题材。“相传孔子曾经参观周代的明堂,看到墙壁上绘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而且各有善恶之状。又看到“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庆,南面以朝诸侯图”,这可能是最早的历史故事画了。当时的人物画主要是为统治阶级政教和贵族生活服务,所以得到上层阶级的重视而迅速地兴盛起来,并在技法上得到很大的提高。”②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它画的是一位挽髻的贵妇,她穿宽袖长裙,侧身立在左边,两手向前伸,合掌敬礼,在她头顶左上方有一只展翅凤凰,欲腾空飞翔。还有《人物御龙》,画中一位高冠蓄须男子侧身直立,腰佩长剑,衣衫飘动,手拿缰绳,驾驭着一条巨龙,龙形似舟,龙尾立着一只鹭,龙身下是一条鱼。这两幅画人物刻画生动,线条富有韵律感,而且是中国绘画历史上的里程碑,它们让绘画从装饰纹样中独立出来,单线平涂法作为人物画的基本表现手法由此已经确立下来,画面传达出对生命延续的渴望。 秦汉时代,随着中央集权制度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统治者将绘画视为宣传统一功业,显示王权,纪念功臣将帅的有力工具,人物画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无论是画像石、画像砖、木板画、漆画、帛画、墓室壁画,几乎都以人物为主要题材。“西汉甘露三年,皇帝为了表彰抗击匈奴有功的十一位大臣,“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东汉永平二年明帝双命人画中兴名臣二十八人像于洛阳云台,在当时都起到了很好的、宣扬政教的作用。” ③汉代最为突出的还是汉墓帛画,如《候妻墓帛画》,是呈“T”字形的一幅旌幡,主要描绘祈颂墓主人飞升的内容,画中心是侯夫人,身着锦袍,拄杖而立,很有贵妇气派,她前面有两男子迎跪,后有三名侍女服侍,人物线条勾画准确。此帛画竖幅划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个部分。还有帛画《赵氏孤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学设计.doc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从“审美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欣赏能力提高”几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课件,努力使视、听、练有机地组成一个既能传授知识提高美术欣赏水平,又能获取审美感受得到情感陶冶的动态功能系统。2.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内涵,分析欣赏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人物动态、人物表情、色彩、线条等诸多绘画因素的同时是如何处理好形与情这一矛盾的。3.深入了解我国古代人物画的几副杰作。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也是重点。 2.以点带面,通过本章中国古代人物画某一点切入课题,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三.教学方法:讲授、问答、讨论、欣赏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媒体映示课题,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悠久历史,独特的艺术传统,发展过程和正式形成的时期。提示:由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画,而山水画,花鸟画是后来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今天的独立画科。δ按画科分:人物、山水、花鸟按技法分:工笔、写意媒体映示作品,工笔画《张卿子像》,写意画《李白行吟图》,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工笔画,什么是写意画。(二)中国画的特点1.映示标题文字说明: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更重要的是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传神。2.映示图片投影:五代画家顾闳中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慢速播放长卷,并配文字介绍作品中作者和主人公。δ顾闳中南唐画家,善画人物,据记

载,他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韩熙载家中,窥视其夜宴情景,凭现场目识心记,创作了此画。δ韩熙载,南唐大臣,出身北方贵族,避难来到南唐,初有恢复中原宏图大志,但李煜对他猜忌,他为免遭不测便沉缅于声色之中,以放荡颓废的生活来表示自己的政治上的无所作为。3.再把《韩熙载夜宴图》分成五个独立画面。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每个画面放大,主要人物局部再次放大,配音乐。(1)第一段听乐:(映示画面)作者紧抓一个“听”字,把握不同听众的情绪反应,不论转身注视着弹琵琶歌伎的宾客,还是半掩在屏风后面探头倾听的女子,都统一到听乐这个中心,在场的每个人都被迷人的音乐陶醉。提示:局部放大镜头,看到韩熙载神情忧郁,眉宇间含着沉思与隐忧,这种出色的心理描写达到极其传神的境界。(2)第二段,观舞(映示画面)画面局部放大韩熙载为助兴站起亲自击鼓,舞伎翩翩起舞,众人也站立,击掌,打板,合着节拍。提示:韩熙载虽击鼓助兴,但脸上没有笑意,流露出闷闷不乐。提问学生为什么。另外画面放大映示,后排穿黄色袈裟的和尚,处在观舞宾客中,并不正视舞女,而是眼看击鼓的韩熙载,人物表情内心活动,画得很出色。(3)第三段,歇息夜宴中休息的场面,此段情节轻松,使《夜宴图》有张有弛,富有节奏变化,是整个宴会情节上的一个间歇。4.第四段:清吹描写韩熙载欣赏乐伎演奏的场面,休息后的韩熙载更换了衣服,袒胸露腹,盘腿而坐,右手挥扇欣赏管乐。故作不拘小节,疏狂自放的姿态。 一.教学目标 1.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从“审美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欣赏能力提高”几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课件,努力

中国人物画发展史

中国人物画发展史 2010/10/10 10:22:30 在中国传统绘画的三大画科之中,人物画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我国最早的人物画出现在新石器时期,作为一种纹饰绘制在彩陶等生活用品上,如《人面鱼纹》、《舞蹈纹》等。在《人面鱼纹》中,人面为圆形,眼、鼻、口都用直线表示,口角两边各画一条鱼,表示对渔猎收获丰收的希望。而出土于青海大通县的舞蹈纹彩陶盆,是最早的具有情节的人物画。画中五人一组,手拉着手,排成一线,人头南向左侧,发辫摆向右边,表现出舞蹈的动势,反映了原始人类朴素的欢乐。这一画面不再是那些只有象征意义的图腾或只具有一般装饰作用的动物纹样,而是直接表现了人类的现实生活。它说明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物画造型虽然极其简单质朴,但已开始注重反映现实生活,并开始具有一定程度的形象概括力和想象力。 当我国历史进入阶级社会后,随着社会分工日趋明确,专业画工开始出现。据史书记载,商朝初年的宰相伊尹曾画了九个君王的形象来劝诫商王成汤、殷高宗武丁命人画梦中宰相,并以此像求人,这大概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人物肖像画,说明夏商时期人物画就已经开始发挥一定的社会效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服务于统治阶级的需要。进入先秦以后,随着宫殿壁画的盛行,帝王功臣之像成为主要的题材。相传孔子曾经参观周代的明堂,看到墙壁上绘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而且各有善恶之状。又看到“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庆,南面以朝诸侯图”,这可能是最早的历史故事画了。当时的人物画主要是为统治阶级政教和贵族生活服务,所以得到上层阶级的重视而迅速地兴盛起来,并在技法上得到很大的提高。现在所能看到的春秋时期的楚国帛画,如《龙凤人物图》、《人物御龙图》无不充满着现实与幻想相结合的浪漫主义的倾向,也同时说明了线描在当时已成为人物画造型的主要手段,而单线平涂法作为人物画的基本表现手法由此已经确立下来。 汉代人物画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无论是画像石、画像砖、木板画、漆画、帛画、墓室壁画,几乎都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人物画在汉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更加深远。同时有系统、有规模的绘画活动被统治者广泛利用,如西汉甘露三年,皇帝为了表彰抗击匈奴有功的十一位大臣,“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东汉永平二年明帝双命人画中兴名臣二十八人像于洛阳云台,在当时都起到了很好的、宣扬政教的作用。然而当时人物画成就最为突出的还是汉墓帛画,如《软候妻墓帛画》、《软候子墓帛画》等,无论是线描技法、想象力、还是复杂画面的构图能力,都远远超过前代。可以看出汉代人物画虽仍处于稚拙阶段,表现手法还欠精致,但它对魏晋南北朝,以至隋唐的人物画发展,已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是人物画的发展成熟期,开始注重系统的绘画技法,脱离了前期的稚拙风格,出现了许多以人物画驰誉后世的大师。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记载,当时的画家有百人以上,而且都有一定成就,如三国时期吴国画家曹不兴作巨幅佛像,心敏手运,须臾即成;东晋画家戴逵图圣贤人物,情韵连绵,风趣巧拔;东晋画家顾恺之写《女史箴图》、《洛神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泼墨仙人图 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 今杭州) 。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泼墨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可以说是梁楷与画院画风决绝后,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在绘画创作中所创“减笔”画之杰作。画面上的仙人除面目、胸部用细笔勾出神态外,其他部位皆用阔笔横涂竖扫,笔笔酣畅,墨色淋漓,豪放不羁,如入无人之境。 作者在构造人物形象时,有意夸张其头额部分,几乎占去面部的多半,而把五官挤在下部很小的面积上,垂眉细眼,扁鼻撇嘴,既显得醉态可掬,却又诙谐滑稽,令人发笑,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生命态度,极尽嬉笑怒骂之态。据画史记载:梁楷为人不拘小节,好酒,自得其乐,狂放不羁,且任性高傲,在艺术上有自己的创见,不肯随波逐流,因而有“梁疯子”之称。应该说梁楷所画的不是“仙人”,而是他自己的写照。梁楷在他艺术生涯的前期,曾受画院“格律”的严格训练,人物画继承李公麟之画风,后因作者本人的素质和历史因素,梁楷凭着这股“疯”劲,反对因循守旧,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造发展,因而他在中国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秋江渔隐图 轴,绢本,墨笔,纵:37厘米,横:29厘米 此图画面单纯,一老渔翁怀抱木桨,蜷伏在船头酣睡。小舟停泊在芦苇丛中。这幅作品体现了马远人物画创作的造诣,画处于静态的人物,已达到妙化入境的地步。老渔翁头部处理很见功底,眉、发、胡须的画法用的是传统的线描法,但对脸颊、鼻尖、眉宇、下唇、眼窝的晕染,却富有体积感,这在古代传统绘画里是一个突出而少见的表现手法,即使在马远其它人物画作品里也没这幅画运用得这么成功。另外,他能娴熟地用线条表现物象的质感,如水的轻盈、布衣的皱褶和船板的木质等。几枝将枯未枯的芦苇轻轻摇摆,秋风萧索,细波粼粼,渲染出一片静谧的秋意,画面气氛烘托较为成功。

中国古代人物画发展史

中国古代人物画发展史 以人物活动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曾因题材类别的不同分为许多支科:描写历史故事与现实人物者称人物;描写仙佛僧道者称道释;描 写社会风俗者称风俗;描写妇女者称仕女;肖像画称写真。又曾因画法样式上的区别分为若干类别:刻画工细勾勒着色者名工笔人物;画法洗练纵逸者名简笔人物或写意人物;画风奔放水墨淋漓者名泼墨人物;纯用线描或稍加墨 染者名白描人物;以线描为主但略施淡彩于头面手足者名吴装人物。人物画 是中国画里直接反映现实的画科。它在体现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特点的同时也较全面、较充分的反映了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社会意识,在中国画 各科中最富于认识价值与教育意义。 人物画的产生早于其他中国画科。据《孔子家语》记载,在周代即有劝善戒恶的历史人物壁画。至战国秦汉,以历史现实或神话中人物故事和人物活动为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与《人物驭龙》帛画是 已知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其后大量出土的帛画、壁画、画像砖石,表现出这一时期人物画的兴盛发达。两汉时期的社会思潮和学术风气,同“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比,局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是在这种局面下开始产生了人物 画的理论,可见于淮南子的“君形”论。画西施之美,美而不可悦。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说山训》西施是古代的美人,孟贲是古代的 勇士,据说他能生拔牛角。这里所说的“君形”,我认为就是神似。《淮南子》的“君形”说虽然不明确,对后世影响不大,但它是开创这一理论的先声。魏 晋隋唐是中国人物画重要发展时期。魏晋时期,思想的解放,佛教的传入,玄学的风行,专业画家队伍的确立,促成人物画由略而精,宗教画尤为兴盛,明 确提出神似和传神理论的是东晋的顾恺之。结合他人和自己的创作,反复的创作,反复阐发传神的得失与绘画优劣成败的关系,这样就使其理论清晰而有说 服力。顾恺之,提出传神的重要性,提出反映生活的“以形写神”论,重视人 物与环境的关系,提出体验生活的“迁想妙得”论。顾恺之的画论,除了上述 四个方面之外,还有一些前人所未涉猎的问题,比如“置阵布势”的构图,须 要“密于精思”,“临见妙裁”。把构图作为理性活动看待,强调精思,妙裁。再如根据描绘的对象而变化用笔,无论画什么都要考虑对象的性质:“若轻物 宜利其笔,重以陈其迹,各以全其想。”这些理论对于现在的创作依然有指导 意义。《魏晋胜流画赞》,《论画》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论,奠立了中国人 物画的重要传统。唐代人物画,在传统的基础上获得较大的发展,盛唐时期尤 为兴盛。随着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上层统治阶级的需要和爱好,道释之外,肖像,仕女画,风靡一时。杰出的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 都是艺绝当代,名闻遐迩。盛唐时期吴道子则把人物宗教画推到更富于表现力,也更生动感人的新境地。五代两宋是中国人物画深入发展的时期。随着宫廷 画院的兴办,工笔重彩着色人物画更趋精美,又随着文人画的兴起,民间稿本 被李公麟提高为一种被称为白描的绘画样式。梁楷师法李公麟,是南宋善白描的人物画家。梁楷秉性疏野,常以酒自乐,不拘小节,被称为“梁疯子”。中 年后,变细笔白描为水墨逸笔,自成一格。他的这种线描表现,属于“减笔”

中国古代著名人物画

中国古代著名人物画 传统中国人物画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民俗既是现代人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和资料,也是当时画家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中国古代著名人物画,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著名人物画【中国古代著名人物画:1】 【中国古代著名人物画:2】 【中国古代著名人物画:3】 【中国古代著名人物画:4】 【中国古代著名人物画:5】 看完了以上的中国古代著名人物画之后,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关于物画的知识吧! 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特点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肖像画与人物画的创作客体都是人,都以客观存在的人物作为观察对象和创作素材。但是,在转化为艺术形象时,肖像画有着比人物画更为现实而具体的要求。首选,肖像画讲求真实性。肖像画描绘的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具体的、特定的某个人,是在现实生活中或历史上实际存在的真人。而人物画则可通过概括、综合甚至想象,创作出非特定的、类型化的甚至虚构的人物形象。中国古代肖像画人十分重视实有其人,古时称肖像画为写真、写照、写影。 许多论述肖像画的理论也把观察和刻画真实人物作为创作的出发点。如东晋顾恺之实对理论,南齐谢赫应物象形概念,宋苏轼灯下

取影,元王铎写像秘诀,清蒋骥以远取神方法。肖像画的社会功能、作用主要为真人写貌留影,再现客观现实,发挥认识功能,同时作为纪念、供奉、鉴戒的图像,达到教化目的。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以忠以孝,尽在于云台。有烈有勋,皆登于麟阁。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留乎形容,式昭盛德之事。具其成败,以传既往之踪。肖像画要求外形酷似。猜你喜欢: 1.古代中国画人物大图大全 2.中国古代人物画大全 3.古代人物画图片大全 4.古代中国画人物欣赏 5.中国古代人物画欣赏

中国古代人物画欣赏-教案

课题:中国古代人物画欣赏 课时:一课时 课型:欣赏课 授课对象:7年级 教材分析:综合型 教学目标: 1.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欣赏能力。2.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内涵,分析欣赏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 人物动态、人物表情、色彩、线条等诸多绘画因素的同时是如何处理好形与情这一矛盾的。 教学重点: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教学难点: 以点带面,通过本章中国古代人物画某一点切入课题,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 教学方法: 1.教法:欣赏、讲解演示和绘画相结合 2.学法:对中国古代人物画有一定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教具准备:

1.所需文件,范围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做成课件映示文字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简略介绍山水画,花鸟画种的表现技法。 2.选用部分中国古代大师人物画慢放一遍。再根据相对独立的画面详细讲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加深理解。 学具准备:准备笔记对古代人物画及画家做相对详细的记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了 二: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古代绘画大师,大家还知道哪些古代著名人物画,通过回答问题引入今天要欣赏的人物画。 三:讲授新课: (一)导入新课 1.媒体映示课题,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悠久历史,独特的艺术传统,发展过程和正式形成的时期。 (二)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 (1)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仅是满足外形的肖似,而是更着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的传神。 (2)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善于运用长卷的形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实而细致地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及其人物活动。如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3)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高度的笔墨技巧与技法的多样性。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曾鲸的《张卿子像》。应当指出的是,中国古代人物画既有如上述的刻画工细的工笔画,还有画法洗练纵逸的简笔人物或写意画。后者的代表作以梁楷的《李白行吟图》最为典型。寥寥数笔就把大诗人李白那种才华横溢的风度神韵,刻画得十分传神,真可谓笔简意赅。 四:课堂小结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学教案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学教案 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 高中美术课本第十七课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从“审美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欣赏能力提高”几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课件,努力使视、听、练有机地组成一个既能传授知识提高美术欣赏水平,又能获取审美感受得到情感陶冶的动态功能系统。 2.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内涵,分析欣赏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人物动态、人物表情、色彩、线条等诸多绘画因素的同时是如何处理好形与情这一矛盾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也是重点。 2.以点带面,通过本章中国古代人物画某一点切入课题,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 三.电教设计 1.所需文件,范围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做成光盘课件,运用ADOBE PHOTOSHOP等软件。

2.映示文字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简略介绍山水画,花鸟画种的表现技法。 3.选用《韩熙载夜宴图》长卷慢放一遍。再分成五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画面,配乐详细讲解,每段根据需要进行人物局部处理放大,最后全卷配乐以录像形式再次放映一遍,加深理解。 4.为启迪学生思维,布置练习,欣赏几幅唐代人物画,电脑媒体映示。 《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簮花仕女图》 5.小结 四.电教软件 光盘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媒体映示课题,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悠久历史,独特的艺术传统,发展过程和正式形成的时期。 提示:由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画,而山水画,花鸟画是后来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今天的独立画科。 Δ按画科分:人物、山水、花鸟 按技法分:工笔、写意 媒体映示作品,工笔画《张卿子像》,写意画《李白行吟图》,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工笔画,什么是写意画。

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史

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史 中国人物画的表现形式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多种风格和流派以及独特的绘画理论和造型体系。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史,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人物画简介中国人物画,是以人为研究和描绘对象的造型艺术。中国人物画以其独特的传统艺术表现手法,存在于中国画坛,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人物画的起源问题,至今虽然还在历史研究中有待继续探索,但至少近千百年来,不论什么时期,对其传统的继承、创新与发展,都是我国历代艺术家的自觉与不自觉的使命和追求。由于历代绘画艺人的不懈努力,在不失中国人物画固有传统特征的同时,通过不断创新,使中国人物画得到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在当今改革开放,国门向世界敞开之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国际间文化艺术交流的日益增多,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画特别是中国人物画科学地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使之得到了更好更快地发展,这种改革与创新,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摆脱了工具性束缚,逐渐认识到中国人物画的人文特征以及感性和创造性的本质,使得中国人物画更具有民族性、传统性、时代性。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画坛绘画艺术中的一朵艳丽的奇葩,为世人所瞩目,为世界画坛艺术宝库添辉。 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史纵观中国绘画史,可以看出中国人物

画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而发展起来的,并形成了自己的语言体系和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从古至今,中国人物画既讲究传统的继承,又注重创新与发展,这可从千百年来中国人物画的绘画工具、材料,如画笔、纸帛质地、颜料质地;绘画诸多的表现技巧,如画面的布局结构、线条的虚实、粗细、设色的轻重渲染以及作品内容的表现手法等,各方面的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的演变中得到证明。例如,过去中国人物画作品唯美,尤其是唯美女者居多,往往留步于外美,这种美是没有灵魂、没有个性的躯壳。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物画力求从外美到内美,从人物的形似到人物的神似,最终达到神形兼备的完美结合。这可从中国人物画的历史演变中清晰地看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演变,内外环境的相互变化影响,使中国人物画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表现内容更加多样,表现出与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大动乱、大灾难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文化大融合的时代。大一统的局面被打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被松弛,文人开始有了较多的思想自由,艺术要表现主观情趣的要求被突现出来。画家们已不满足于描绘事物的外形,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到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来,这一时期的著名画家顾恺之,明确提出了以形写神的主张,使人物画向着神形兼备的道路发展。 隋唐时代的绘画以人物画和道释人物画为主流,成绩卓著。首先是初唐的阎立本,他的《步辇图》生动地刻画了不同人物的身份和精神气质,是一幅成功地描写古代吐蕃民族地区与中原地区友好交往的

《中国古代人物画》

《中国古代人物画》 一、教学目标 1.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从“审美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欣赏能力提高”几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课件,努力使视、听、练有机地组成一个既能传授知识提高美术欣赏水平,又能获取审美感受得到情感陶冶的动态功能系统。 2.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内涵,分析欣赏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人物动态、人物表情、色彩、线条等诸多绘画因素的同时是如何处理好形与情这一矛盾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也是重点。 2.以点带面,通过本章中国古代人物画某一点切入课题,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 三、电教设计 1.所需文件,范围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做成光盘课件,运用ADOBE PHOTOSHOP等软件。 2.映示文字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简略介绍山水画,花鸟画种的表现技法。 3.选用《韩熙载夜宴图》长卷慢放一遍。再分成五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画面,配乐详细讲解,每段根据需要进行人物局部处理放大,最后全卷配乐以录像形式再次放映一遍,加深理解。

4.为启迪学生思维,布置练习,欣赏几幅唐代人物画,电脑媒体映示。《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簮花仕女图》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媒体映示课题,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悠久历史,独特的艺术传统,发展过程和正式形成的时期。 提示:由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画,而山水画,花鸟画是后来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今天的独立画科。 Δ按画科分:人物、山水、花鸟 按技法分:工笔、写意 2、媒体映示作品,工笔画《张卿子像》,写意画《李白行吟图》,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工笔画,什么是写意画。 (二)中国画的特点 1.映示标题文字说明: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更重要的是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传神。 2.映示图片投影:五代画家顾闳中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慢速播放长卷,并配文字介绍作品中作者和主人公。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 一.教学目标 1.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从“审美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欣赏能力提高”几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课件,努力使视、听、练有机地组成一个既能传授知识提高美术欣赏水平,又能获取审美感受得到情感陶冶的动态功能系统。 2.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内涵,分析欣赏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人物动态、人物表情、色彩、线条等诸多绘画因素的同时是如何处理好形与情这一矛盾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也是重点。 2.以点带面,通过本章中国古代人物画某一点切入课题,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 三.电教设计 1.映示文字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简略介绍山水画,花鸟画种的表现技法。 2.选用《韩熙载夜宴图》长卷慢放一遍。再分成五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画面,配乐详细讲解,每段根据需要进行人物局部处理放大,最后全卷配乐以录像形式再次放映一遍,加深理解。

3.为启迪学生思维,布置练习,欣赏几幅唐代人物画,电脑媒体映示。 《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簮花仕女图》 4.小结 四.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媒体映示课题,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悠久历史,独特的艺术传统,发展过程和正式形成的时期。 提示:由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画,而山水画,花鸟画是后来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今天的独立画科。 Δ按画科分:人物、山水、花鸟 按技法分:工笔、写意 媒体映示作品,工笔画《张卿子像》,写意画《李白行吟图》,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工笔画,什么是写意画。 (二)中国画的特点 1.映示标题文字说明: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更重要的是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传神。 2.映示图片投影:五代画家顾闳中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慢速播放长卷,并配文字介绍作品中作者和主人公。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 高中美术课本第十七课 一.教学目标 1.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从“审美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欣赏能力提高”几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课件,努力使视、听、练有机地组成一个既能传授知识提高美术欣赏水平,又能获取审美感受得到情感陶冶的动态功能系统。 2.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内涵,分析欣赏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人物动态、人物表情、色彩、线条等诸多绘画因素的同时是如何处理好形与情这一矛盾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也是重点。2.以点带面,通过本章中国古代人物画某一点切入课题,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三.电教设计 1.所需文件,范围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做成光盘课件,运用ADOBE PHOTOSHOP等软件。 2.映示文字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简略介绍山水画,花鸟画种的表现技法。 3.选用《韩熙载夜宴图》长卷慢放一遍。再分成五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画面,配乐详细讲解,每段根据需要进行人物局部处理放大,最后全卷配乐以录像形式再次放映一遍,加深理解。 4.为启迪学生思维,布置练习,欣赏几幅唐代人物画,电脑媒体映示。 《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簮花仕女图》 5.小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媒体映示课题,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悠久历史,独特的艺术传统,发展过程和正式形成的时期。 提示:由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画,而山水画,

花鸟画是后来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今天的独立画科。 Δ按画科分:人物、山水、花鸟 按技法分:工笔、写意 媒体映示作品,工笔画《张卿子像》,写意画《李白行吟图》,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工笔画,什么是写意画。 (二)中国画的特点 1.映示标题文字说明: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更重要的是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传神。 2.映示图片投影:五代画家顾闳中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慢速播放长卷,并配文字介绍作品中作者和主人公。 Δ顾闳中南唐画家,善画人物,据记载,他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韩熙载家中,窥视其夜宴情景,凭现场目识心记,创作了此画。 Δ韩熙载,南唐大臣,出身北方贵族,避难来到南唐,初有恢复中原宏图大志,但李煜对他猜忌,他为免遭不测便沉缅于声色之中,以放荡颓废的生活来表示自己的政治上的无所作为。 3.再把《韩熙载夜宴图》分成五个独立画面。 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每个画面放大,主要人物局部再次放大,配音乐。(1)第一段听乐:(映示画面) 作者紧抓一个“听”字,把握不同听众的情绪反应,不论转身注视着弹琵琶歌伎的宾客,还是半掩在屏风后面探头倾听的女子,都统一到听乐这个中心,在场的每个人都被迷人的音乐陶醉。 提示:局部放大镜头,看到韩熙载神情忧郁,眉宇间含着沉思与隐忧,这种出色的心理描写达到极其传神的境界。 (2)第二段,观舞(映示画面) 画面局部放大韩熙载为助兴站起亲自击鼓,舞伎翩翩起舞,众人也站立,击掌,打板,合着节拍。 提示:韩熙载虽击鼓助兴,但脸上没有笑意,流露出闷闷不乐。提问学生为什么。 另外画面放大映示,后排穿黄色袈裟的和尚,处在观舞宾客中,并不正视舞女,而是眼看击鼓的韩熙载,人物表情内心活动,画得很出色。

中国古代人物画.doc

:中国古代人物画 美术教案-中国古代人物画一.教学目标1.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从“审美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欣赏能力提高”几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课件,努力使视、听、练有机地组成一个既能传授知识提高美术欣赏水平,又能获取审美感受得到情感陶冶的动态功能系统。2.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内涵,分析欣赏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人物动态、人物表情、色彩、线条等诸多绘画因素的同时是如何处理好形与情这一矛盾的。3.深入了解我国古代人物画的几副杰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也是重点。2.以点带面,通过本章中国古代人物画某一点切入课题,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 三.课的类型:讲授课 四.主要授课方法:讲授、问答、讨论、欣赏 五.电教设计1.所需文件,范围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做成课件。2.映示文字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简略介绍山水画,花鸟画种的表现技法。3.选用《韩熙载夜宴图》长卷慢放一遍。再分成五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画面,配乐详细讲解,每段根据需要进行人物局部处理放大,最后全卷配乐以录像形式再次放映一遍,加深理解。4.为启迪学生思维,布置练习,欣赏几幅唐代人物画,电脑媒体映示。《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龙凤人物图》《簮花仕女图》5.小结 六.电教软件光盘课件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媒体映示课题,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悠久历史,独特的艺术传统,发展过程和正式形成的时期。提示:由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画,而山水画,花鸟画是后来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今天的独立画科。δ按画科分:人物、山水、花鸟按技法分:工笔、写意媒体映示作品,工笔画《张卿子像》,写意画《李白行吟图》,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工笔画,什么是写意画。(二)中国画的特点1.映示标题文字说明: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满足于外形的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