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型配套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研究---10秋工商管理周贺

小型配套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研究---10秋工商管理周贺

小型配套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研究---10秋工商管理周贺
小型配套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研究---10秋工商管理周贺

北京理工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小型配套配套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研究教学站:北船院

专业:工商管理

学生姓名:周贺

指导教师:高歌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极大地活跃了整个社会经济。但由于小企业之间的产品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有些企业产品质量不稳定,波动较大,尤其是部分产品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国家颁布了强制性监管目录和认证目录,并规定凡未经安全认证的部分产品,不准出厂、销售、进口和使用。因此,对于这些企业来讲,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安全质量保证体系,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在以上背景下,本文综合分析了小型配套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提升小型配套配套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小型配套企业;质量保证体系;问题;提升措施

Abstarct

With the further reform of the market economy, more and more small businesses have sprung up, which greatly enlivened the whole socio-economic. Bu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gap between product quality due to the small businesses, some companies product quality is unstable fluctuations, especially in some of the products a direct impact on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safety, the state enacted mandatory supervision directory and authentication directory , and provides for some products without safety certification, factory are not allowed, sales, import and use. Therefore, for these enterprises, how to combine their own actual situ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afety and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s an urgent problem. In the above context, this paper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f the small supporting enterpris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and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small supporting auxiliary enterprises.

Keyword:small supporting enterprises;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problems; enhance measures

目录

1、引言 (6)

1.1 选题背景 (6)

2.2 研究目的 (6)

2.3 研究意义 (7)

2、文献述评 (8)

2.1 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 (8)

2.1.1 传统质量管理阶段 (8)

2.1.2 统计质量管理 (8)

2.1.3全面质量管理 (9)

2.1.4 网络时代的质量管理 (9)

2.2 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现状 (9)

3、小型配套配套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现状 (10)

3.1 总体技术水平低,小型配套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弱 (10)

3.2 没有全球维修服务网络,制约了自主开发设备 (11)

3.3 企业管理问题 (11)

3.3.1 内部管理问题 (11)

3.3.2 认知问题 (12)

3.4 制造过程问题 (13)

3.4.1 单件生产项目众多,过程控制困难 (13)

3.4.2 加工项目随加工过程的进行而变化,计划性差 (13)

3.5 质量管理不科学 (14)

3.5.1 思想观念落后,对质量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14)

3.5.2 缺乏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14)

3.5.3 质量教育差,全员参与积极性不够 (15)

3.5.4 质量管理方式简单,创新不足 (15)

3.5.5 忽视质量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缺乏有效的控制 (15)

4、提升小型配套配套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措施 (16)

4.1 配套企业领导重视是基石 (16)

4.2 全员参与是捷径 (16)

4.3 流程优化 (17)

4.4 审核、自检相结合 (17)

4.5 选择好安全质量负责人以及联络工程师(ALE) (18)

4.6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注重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 (18)

4.7 重视程序的标准化 (19)

4.8 配备合适的资源 (19)

5、总结与讨论 (20)

5.1 研究总结 (20)

5.2 研究展望 (21)

致谢 (23)

参考文献 (24)

1、引言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局势下,许多配套企业由于不能快速的适应市场的急剧变化,而遭遇亏损、裁员甚至被兼并的命运。这一现象引起企业界的普遍关注,纷纷反思自己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并在努力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随着产品多样化的发展,顾客的需求也朝着多样化的趋势发展。为了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良好的竞争优势并具有持久的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配套企业只有不断地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而其中产品质量居于核心地位。

1.1 选题背景

对于小型配套企业来说,质量是配套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是开拓市场的生命线。小型配套企业要想真正地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必须对质量引起足够的重视。现代配套企业运营过程日益复杂,虽然许多配套企业产量稳步上升,然而相应配套的质量保证体系却不完善,没有达到配套企业发展的需求。如果小型配套企业的管理方法不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就不可能保证始终提供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从而导致不能始终实现顾客满意。因此小型配套企业应该在形成质量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加强标准化工作,坚持。持续改进。原则,积极寻找不足与差距,不断改进质量形成过程中各环节的工作。配套企业亟待通过建立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并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来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提高配套企业推行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从而达到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而这一切要切实落实,必须有一种科学有效的生产方式作保证。小型配套企业要想打造一个别人学不来、拆不开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通过寻找质量危机点来不断导入质量改进的要素并在实践中不断巩固质量改进成果。小型配套企业只有扎扎实实学习精益生产方式下的质量保证体系,才能深层领悟其精髓,只有通过制定适合配套企业自身发展的行之有效的质量提升战略并不断自主创新,才能将配套企业做大做强。

2.2 研究目的

当今,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需求环境下,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

高,在这种情况下,小型配套企业应该将提高产品质量作为重要的经营战略。因为低质量会降低配套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配套企业要想以最低的成本、最优的质量和最高的效率迅速而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首先要在质量管理中拥有一套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深层研习优秀的生产方式的精髓将对我国小型配套企业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目前还没有人对其进行系统地总结,本文的研究就是要力求填补这个空白,并对我国小型配套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一种借鉴和途径。

2.3 研究意义

目前我国小型配套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出现生产环境差、产品质量差、配套企业标准化程度低、无标生产现象严重等现象,低效质量管理在配套企业经营活动中成为最大的短板,导致配套企业的发展空间很狭窄,前景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产品质量,探求最优的适合配套企业自身发展之路已势在必行。

质量保证体系涉及到配套企业运营管理的各个过程,它包括原料的采购(小型配套企业)、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厂家)、售后服务(顾客)。它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围绕着彻底消灭浪费这个核心理念,以越来越少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能满足顾客需求的接近完美的产品。在小型配套企业质量管理的各个层面上都贯彻了不同的管理理念,在配套企业管理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质量保证体系构建可以指导配套企业生产运作的全过程,实现配套企业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运用改善理念推行现场改善可以不断减少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各种浪费,降低成本;通过均衡生产,不仅可以减少库存,而且可以在总量和品种上予以均衡;通过自动化可以降低不合格品率、提高产品质量等。为此,我国的配套企业应当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借鉴质量管理知识和经验,将精益生产方式中的质量保证体系引入到生产管理实践中。研究配套企业如何在开发设计阶段和生产制造阶段开展持续改善活动来实现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进而提升配套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文献述评

2.1 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

2.1.1 传统质量管理阶段

传统质量管理的特点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单纯依靠检验来剔除废品,以保证质量。20世纪20年代,泰勒提出了靠检验把关的质量管理思想将质量管理作为一项专业劳动独立出来,由此产生专职检验机构和专职检验人员,但是单一的事后检验只能保证从配套企业流向市场的产品质量,这种质量管理方法成本高,而且难以找到质量问题所在的原因,更难以起到有效的预防、控制作用。这些缺陷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复杂度的提高,变得越来越明显。首先提出解决方案的是当时贝尔电话研究所的休哈特,他于1924年提出了第一张控制图,把产品质量分散的原因区分为偶然原因和异常原因,并对异常原因进行追查处理,以使生产过程处于控制状态。他主张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解决大规模产品质量管理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质量预防的观念,首创了质量控制图和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1928年贝尔电话研究所的道奇和罗密克提出了统计抽样方案,编制了第一批检查数表,在质量保证方面应用了数理统计方法。1931年休哈特出版了《工业产品质量的经济检验》,这些成就都为现代质量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打破了质量管理中。事后检验。的传统,提出了。预防缺陷。的概念和数理统计方法。

2.1.2 统计质量管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美国工业生产特别是军火工业生产迅猛发展,许多民用公司也都转入生产配套产品,但往往由于质量得不到保证而延误交货期,满足不了战争的需要。美国为了保证军火生产检验效率,于1941-1942年组织了一批数理统计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先后制定和颁布了《美国战时质量管理标准》,包括《质量控制指南》、《数据分析用的控制图法》、《生产中质量管理用的控制图法》。这套标准在战后运用到了美国工商业界,达到了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的高潮。但是这套理论仅仅局限于产品检验和质量预测领域,忽视了产品质量和配套企业组织管理之间的关系,从而将产品生产和支持产品生产的各

个流程环节分裂开来,这种局部性的质量管理方式能够保证适合标准的产品,却不一定能够保证适合需要的产品。

2.1.3全面质量管理

20 世纪60 年代开始,各工业先进国家的配套企业质量管理系统日臻完善,实践效果日益明显,质量管理理论也得到长足发展。1961年,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博士首次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到了60、70年代,世界著名的品质管理大师戴明博士(W.Edwards Deming)将品质经营的理念和其重要性带到了经济快速发展中的日本,改变了日本产品劣质、廉价的形象,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日本产品凭借出色的品质称雄全世界。而戴明博士将质量管理提升到品质经营的高度的观点,远远突破了统计质量控制的技术范畴,而得到了社会的重视。戴明所提出的PDCA循环,以及SPC理论和方法也得到了推广,并在80年代公开总结出了戴明质量管理十四法。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质量管理也赋予了新的内容,并在变化中不断完善。

2.1.4 网络时代的质量管理

配套企业向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市场的迅速变化,为了迅速调配资源适应市场的变化,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也获得了新的契机。质量管理理论将质量管理的范围从产品质量扩充到过程能力、人员素质、工作程序、管理职责、组织方针等更加广泛的管理范围。这种从根源上和体系上以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方法,一方面具有经济上的效益,另外也将质量管理扩大到配套企业整体经营管理的范围。质量管理不再仅仅是质量管理部门、制造部门、技术部门和研发部门的局部问题,而是配套企业总体经营管理问题。配套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更注重以顾客满意为目标,并以。人人皆顾客,事事皆过程。的态度来对待。顾客满意。。当前,由于产品和系统复杂性的不断提高,质量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高,对于配套企业来说,寻求实现质量的途径也在升温。

2.2 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认识到加强质量管理对配套

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性,并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张公绪、孙静在《新编质量管理学》中运用数理与统计的方法,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理论,对统计过程控制、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质量体系的介绍,进一步明确了只有切实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从体系的角度来真正保证产品质量;刘广第在《质量管理学》中指出了配套企业质量战略与质量主体过程之间容易产生脱节,并探讨了配套企业质量主体的三个组织过程没有达到预期质量目标的主要原因;郎志正在《质量管理及其技术和方法》中阐述了质量管理体系,并概括了最新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罗珉在《质量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中对已有的管理学各种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并探索了我国管理学的理论体系。他们大多从系统层面来研究质量管理,对质量管理体系只进行了概括性的讲解,没有人从精益生产方式的层面来研究质量管理体系,对于质量保证也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是通过具体实践将各种孤立的质量方法融合成一种体系,所以研究质量保证体系是很有必要的。国内外对于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还比较少,配套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制造阶段如何引入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如何组织实施这些方面仍然比较薄弱。

3、小型配套配套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现状

3.1 总体技术水平低,小型配套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弱

长期以来,由于政府和小型配套企业在设备领域的科研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装备更新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且不连续,多数小型配套企业未对改革开放初期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或未进行跟踪技术引进,生产配套企业远未成为设备技术创新的主体(许多配套企业没有研发机构和研发人员),军工科研院所的科研与生产脱节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设备产品总体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有评论指出,我国机械配套业与日韩机械配套业相比大约落后20年。这是国产设备为出口和内销配套率低的主要原因。能够顺利为出口和内销机械配套的设备产品多数是持续引进许可证技术和中外合作生产的产品,这些产品的设计技术、核心技术,以及售后服务等都掌握在外方手中。我方不仅

需支付高额的专利费,还因贴牌生产而无名薄利。同时,存在外方不再续签许可证合同和随时中断合作关系的可能性。另外,我国制造的为出口机械和内销机械配套的主要设备的关键部件依赖进口,导致设备成品受制于人,如目前柴油主机、辅机零部件的国产化率平均分别为60%和70%左右。而进口零部件供应周期长、价格高(有的甚至是暴利),使配套企业处于被动地位,不能保证正常的生产周期。

3.2 没有全球维修服务网络,制约了自主开发设备

我国一些自行设计制造的、己达到了出口要求的配套产品,产品技术成熟、性能稳定、质量过硬,用户反映良好,但主要因为国外没有维修网点或维修网点太少,较难被国内远洋公司和国外企业接受,使出口率不能提高。前几年关于建全球售后服务网,还有不同意见,认为我国能为出口机械配套的国产设备产品品种少且附加值低、销量小,而建全球维修服务网投资大,从投资效益考虑不经济。但调查发现,不少小型配套企业认为没有全球维修服务网已成为我国优势配套产品扩大市场范围、改进并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的主要制约条件之一。要加快为优势产品建销售服务网的步伐,产品销到哪里,网就建到哪里。为优势产品走向世界铺平道路。

3.3 企业管理问题

3.3.1 内部管理问题

第一,某些管理者重视不够,有些过程没有落实到人,一些关键控制点没有找出,使工作做起来没有头绪,抓不住重点。第二,人员素质低。员工流动性较大,据统计,有些配套企业每月员工流动率达5-20%,培训工作没有落实到人,员工质量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实施。第三,质量设计不规范。质量标准设计不规范,在设计过程中一些专家、技术能手没有参与进来,评审标准工作不严谨。第四,质量文件执行力度较弱。三合一体系虽然得到国际很多发达国家的认可,但它不是强制性标准,加上一些认证机构监管不利,造成配套企业虽获得认证,只看眼前利益而不严格按标准文件去做,最终导致配套企

业内外不一的现象。第五,过程控制质量不高。三合一体系涵盖了全面质量管理及PDCA 循环思想,着重过程控制,只要配套企业做一些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就可获得认证,他不要求结果如何,造成有些工作有头无尾。第六,信息系统不完善。各关键部门协调不到位,没有定期研讨会。某些员工发现问题向上反映经常得不到及时采纳,各部门之间沟通太少,经常造成设计与加工的矛盾,造成不良品或资源浪费。

3.3.2 认知问题

第一,小型配套企业负责人没有深入贯彻质量意识,而关心的仅仅是配套企业的盈利、现金收支等指标,作为这一部分人来讲,一提到质量就会想到要耗费资金、加大投入,不如得过且过,对于质量成本没有一个正确性的认识,不能很好的区分符合性成本和非符合性成本的真正涵义,找不到既能很好的控制质量成本(非符合性成本),又能显著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

第二,小型配套企业普遍忽视质量管理的教育和培训,中国有句古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分汗水一分回报,配套企业不重视产品质量、不重视过程的质量把关,行使质量检验职权的部门在配套企业内成为鸡肋,人员得不到培训、检验能力得不到提高、检验力量薄弱、检验手段得不到更新再加上检验岗位待遇偏低,结果形成了不良循环,致使整个组织的质量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第三,小型配套企业对于质量管理的方式方法没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只知道产品质量好就可以,而不知道如何实现这种良好的愿景,不知道采取什么途径去达到目的,不懂得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对于质量管理工具的使用仍处于一种感性认识状态,当QC 新七种工具在一些质量管理卓越的组织被广为推崇的时候,而众多的中小配套企业仍停留在对QC 老七种工具的感性认识之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谈不上质量管理方式方法的正确应用了。对质量管理工具的了解、应用知之甚少,仅仅能够制作一个因果图、绘制一幅排列图,并不能证明组织已经能够熟练地应用QC 工具来控制质量了。中小配套企业质量管理方式、方法的缺失也是制约其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对于质量管理仅仅限于纸上谈兵,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脱节。一些

中小配套企业虽然也有一部分懂质量管理的人员,但是这部分人员缺少实战能力,他们仅对质量管理的理论理解,但在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方面却停留在事后、汇总阶段,使得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对过程控制不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是这部分人员对产品、技术等方面缺少深入的了解,以及缺少强有力的权力支持,同时检验人员的执行力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探讨了上述中小配套企业在贯彻质量管理方面的不足,这些不足有的可能一时是无法解决的,但是有一些是可以马上进行改善的。作为组织来讲,应首先从自身找原因,因为任何好的习惯的养成,第一次都是从一个好的意识开始的,只要有了一种好的意识才会有一种好的行为,而这种行为多了自然就会形成一种好的习惯。

3.4 制造过程问题

3.4.1 单件生产项目众多,过程控制困难

配套生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单件生产、项目众多、过程复杂,无疑使得质量控制的难度大大增加。在设计和构思质量体系的整体框架和文件层次时,应充分予以考虑。单件生产特点增加了对采购质量进行控制的难度。尤其是一些机械备配件、零部件,由于采购数量较少(有时甚至只需要1个),因此对分供方的评审、选择都受到诸多限制,对采购产品的验证方式也比较单一(如开箱验证),这对于保证采购质量是不利的。根据项目内容多、工作范围广及活动接口多的维修特点,质量体系文件层次可以多一些,并且将程序文件、操作指导书和工作须知作为质量体系文件的主体部分。同时,针对不同的过程应有不同的控制办法,制订相应的指导性文件。质量手册是总体性、纲领性的文件,主要描述质量体系的框架,必须有程序文件、操作指导书和工作须知等文件的支持。程序文件和操作须知,通常是针对某项活动的实施所规定的方法,应说明要进行的活动的目的、内容、范围、方法和步骤(或流程)等,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意义。

3.4.2 加工项目随加工过程的进行而变化,计划性差

随着机械加工过程的进行,加工项目往往会不断地有所增加和变化,这种变

化使得质量计划的制定及实施都会受到较大影响,甚至表现出某种应急性。制造厂在进行合同评审、质量策划、采购控制等活动时,应特别予以重视。从概念上说,质量策划的涵义包括设计质量体系、编写质量文件、组织学习宣贯、确定组织目标、设置质量水平、考虑质量风险、控制质量成本、分析影响因素、设置控制要点、落实质量计划、配备人物资源、充实技术力量以及澄清活动接口等。当然,并非每一条机械的加工都需要进行质量策划。在修船厂,质量策划应围绕加工项目的划分和控制而进行,对于一般的恢复性加工,只要制订详尽的质量计划即可;对于大型复杂的加工项目、以前没有加工过的特殊机械、顾客有特殊要求的以及本厂技术条件尚不完全满足要求的项目,应进行必要的质量策划(包含详尽的质量计划)。对于加工项目的划分,目前较常见的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将加工项目划分成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另一种是划分成必检项目与自检互检项目。针对质量计划的变化特性,修船厂应指定相应的生产计划协调部门,使计划的变更能够及时为各部门以及船东所认同,并明确各项职责,确保机械加工的质量。

3.5 质量管理不科学

3.5.1 思想观念落后,对质量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在我国的许多配套企业特别是中小配套企业中,大部分员工的质量意识都十分淡薄,对质量问题极不重视,甚至有些配套企业高层也认为质量管理只是质量保证部门的事,过分地依赖于质量检验。这种员工思想意识上的落后状况是造成我国中小配套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漏洞百出的关键原因。

3.5.2 缺乏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借着政策的东风才迅速发展起来的中小配套企业目前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家族式的管理,一些依靠管理者经验来制定的规章条令、质量把关政策等已明显不能满足配套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需要。我国不少配套企业也通过了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然而许多配套企业只是把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看作是应付检查的工具、一个空口号,大部分配套企业都没有形成一套具有自身特色、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3.5.3 质量教育差,全员参与积极性不够

由于中小配套企业规模不大、资金有限,许多管理者为了节约成本往往忽视了对员工的质量教育,使得员工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员工缺乏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片面地追求产值、产量,而对质量管理循环中每个环节都需要员工的参与缺乏足够的认识;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完全有质量部门编写,甚至脱离一线员工的实践基础;为了所谓的短期效益而不组织直接参与制造产品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得一线员工根本无法按照体系文件和ISO9000标准的要求做好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这种状况的结果只能是导致配套企业员工把。质量之上、顾客至上。当作是一个空口号,把质量管理中的问题推托为监管部门的事情。

3.5.4 质量管理方式简单,创新不足

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到来给配套企业的质量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不能只满足于传统的质量管理理念与方法,还应结合不同类型配套企业的生产特点、产品类型及生产技术特点等进行创新。但是,由于经济实力和成本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许多中小配套企业都只是生搬硬套一些认证机构或其他配套企业的质量管理文件,没有跟本配套企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造成配套企业质量管理效率低下,创新不足。

3.5.5 忽视质量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缺乏有效的控制

配套企业管理当局市场经济观念淡薄,只片面追求利润的增长,忽视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有的配套企业则往往只对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成本管理,而忽视了产品设计及售后服务等环节因质量而客观存在的成本。如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会增加废品损失、返修损失、停工损失等相关成本,产品售后还会因质量问题造成退货损失。只认识到预防、检验费用与成本之间的同方向变动关系,没有长远地看到加强质量成本管理能够在提高配套企业产品质量的同时,有利于配套企业信誉的提高,从而增强了配套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有利于配套企业未来的竞争与发展。

4、提升小型配套配套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措施

4.1 配套企业领导重视是基石

配套企业领导对质量工作的观念和态度直接左右质量体系的建设进程与运行效率,可以说领导的重视是一个配套企业质保体系创建、保持并规范运行的基石和后盾。经验证明不少配套企业质量认证失利或认证后质量管理滑坡都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关。因此有必要把质保体系的建设与运行列为配套企业发展的一个重大。攻关项目。,给予足够的重视,做到年初立项、按月考核、年末总结。在充分认识这一点后,本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将此项目作为配套企业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项目分管者投入了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对质量管理文件加深理解,同时也制订了严格的奖惩制度。这是配套企业通过国家级。GMP认证。,。攻关项目。取得重要成果的主要原因。不仅如此,配套企业管理者在认证后开始加紧制订质量体系有效运作的长远规划,确定持续改进的目标、方向与途径,继续作为下一步的。攻关项目。。并在整个配套企业内倡导改进的做法,培养持续改进的意识和价值观,防止认证后产生松劲思想与情绪。

4.2 全员参与是捷径

有了管理层的重视只是项目管理顺利开展的一个良好开端,但仅凭这点还远远不够,必须依靠配套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因此如何提高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合作性是体系能否有效运行的关键。从项目实施一开始,配套企业领导亲自为质量体系的建设与运作掌舵领航。配套企业举办了配合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的全员培训,对员工进行了。质量保证体系对配套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的演讲以及。配套企业员工应如何行动,为质保体系的顺利运行而努力。的应知应会培训,通过层层培训,统一了全体员工的思想,增强了配套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公司以员工培训为契机,各部门管理人员与全体员工一起,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事先质量把关,不合格项控制和纠正预防措施控制,一改过去沿袭多年的老方法,老传统,采用符合GMP标准要求的科学管理程序,使生产运作程序规范、合理,质量监控措施到位,可操作性增强。

4.3 流程优化

不少通过GMP认证的制药配套企业都会有同样的感触—管理文件好编写但执行难。我们一开始就重视管理文件的可操作性,对管理文件的可操作性进行了数次讨论与改进,并且在编制质量管理文件时,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反复的论证和修改,方方面面进行有效沟通。在制订质量目标时,公司管理层,广泛征求意见,尽量使质量方针简洁、易记,质量目标尽可能量化,具有可操作性。对执行性文件(配套企业内控标准、工艺操作规程、各类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等文件)进行了较为客观的界定,对产品内控标准和工艺规程、各类操作规程进行了合理的优化。在设计生产记录和表格时,突出重点,做到不漏项,无多余项,保证了记录过程中便于操作。以上各项措施保证了质量体系在贯彻落实中的简捷、易行,调动了执行人员的积极性,不少员工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同时我们还加大了质保体系运转的力度,要求配套企业各级人员严格按照GMP 标准执行,对有令不行或违反操作规程的给予惩罚。

4.4 审核、自检相结合

体系运转必有效通过认证只证明配套企业的质量体系符合。GMP。认证标准,而保证质量体系能否持续有效的运行才是配套企业认证的根本。如何保证配套企业的质量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呢?

首先要持续有效的开展质量体系审核与自检。为了防微杜渐,公司建立了配套企业内部质保体系的审核和自检制度,以便持续有效地开展质量审核与自检,对质保体系运行做出正确诊断,对发现偏离体系运行的苗子或潜在的偏离现象,采取严格的纠正或预防措施。要持续有效的开展质量审核与自检,领导重视是关键,全员参与是基础;质保体系自检的方法采取三结合,即定期审核与日常监督审核相结合、专题审核与专业审核相结合、要素审核与部门审核相结合。

其次是管理要有新思路、新方法,应将卓越领导、顾客导向、不断改进以及全员参与。等全面优质管理理念贯穿在配套企业质保体系运行的整个过程中,使配套企业的质保体系融进新思想、新文化、使质保体系更具有配套企业的个性与

特色,运行更具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4.5 选择好安全质量负责人以及联络工程师(ALE)

小配套企业一般组织机构简单,有经验的,懂管理和技术的人员少,同时,管理者个人的能力对配套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为满足国家安全认证的要求以及为建立一个有效的安全质保体系,小配套企业关键要明确安全质量负责人以及联络工程师的职责,并选择恰当的人选,这样才能为配套企业各项职能的正常运行打下组织基础。对安全质量负责人的选择,首先应考虑该人员在本配套企业的权威性。因为安全质量负责人的首要职责是负责整个配套企业安全质量体系的建立、运行和维护,而如果没有一定的权威和地位,安全质量负责人是不可能有效地实施这个重要职能的。而这个权威,一方面,要靠配套企业领导层对质量负责人的正式授权,另一方面要靠安全质量负责人个人的领导才能和魄力。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安全质量负责人也才能有效地按产品安全认证要求,支持安全联络工程师(ALE)的工作,同时按产品认证规则和程序,为安全认证的工厂审查员提供工作上的方便。

其次,配套企业在选择安全质量负责人时,也要考虑安全质量负责人应了解国家的有关的法律、法规,产品安全认证的程序规则以及本配套企业产品适用的安全认证标准。这样,安全质量负责人才能组织本配套企业有关人员学习安全标准,并独立地、公正地执行CCEE采用的安全标准,行使有效的监督。在安全质量联络工程师(A砚)的选择上,除了技术上要求A比熟悉国家有关安全法规、安全标准、CCEE产品认证规则和程序外,ALE更重要的是要不受开发、制造或用户的影响,独立、公正地执行CCEE产品认证规则和程序、安全标准。这是因为ALE虽然是配套企业推选出来,但是他是在为CCEE工作,代表CCEE对工厂安全质量体系进行日常有效监督,并对安全件的代用、安全性的重要更改、工厂出现的产品安全质量问题进行独立的判断,并及时向CCEE反映,汇报。

4.6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注重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

在小配套企业中,大部分员工所受教育水平不高,对本配套企业的产品更是

一知半解,因此,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配套企业最高管理者,主要是安全质量负责人,应首先明确员工的培训需求。明确不同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尤其是检验、试验岗位的要求,并对员工的素质作一个全面的调查,以此来确定不同员工,不同岗位的培训内容和程度,并且配套企业管理者要有一个全面的培训计划,对员工进厂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培训要求。对于小配套企业,培训的一个尤其需要强调的地方就是管理者要确保员工对其接受的培训内容有切实的了解,并在实际操作中能切实地按操作要求作业。对于安全认证产品的许多工位,尤其是检验、试验工位,存在着高压等直接威胁人体生命安全的情况,因此,培训时,既要说明应该如何达到操作要求,同时,也应该说明如果不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将会导致的严重后果,包括对工厂和其自身的生命安全的影响。

4.7 重视标准化的程序

如果因没有标准化的程序而不能保证质量,则应对生产、安装和服务过程控制程序标准化。其实并非所有过程都需要标准化的程序去指导操作或规范工艺方法。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些过程习惯了,没有编制相应的工艺文件加以控制。在现场审核时曾发现某一产品多次发生有质量问题,查原因是该产品的检验比较特殊,需要用肉眼进行产品的颜色差样比较,检验文件没有将该检验过程纳人检验文件,没有规定该过程所需要的光线和角度,只凭个人经验掌握,随意性很大,造成产品质量的波动。所以过程首先要确定哪些是关键过程和重要控制点,并从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和实施控制程序文件。

4.8 配备合适的资源

只有合适的设备在适宜的环境下工作,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设备指通用、专用设备和检测设备。通用、专用设备包括工艺装备,各种工、量、卡、刀辅具、工位器具等。还要提供能源、动力等资源。必须使用适合的安装和服务装备,并在适宜的工作环境下,产品质量才有保证。适宜的环境是指要保证一定的温度、湿度和清洁度。在汽配配套企业,许多零部件都是上千上万的,配备足够的工位器具来防止零件的磕碰、变形也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有利于现场管理。

另外,标准、法规、质量计划和制度化程度,应当严格遵守和执行,如有关环境保护、安全、法规以及供方在质量计划和程序中的要求,也要符合安全、环保、卫生等法规要求,同时还要符合质量计划和程序文件的规定,特别是国家强制性的产品,例如汽车安全带总成、汽车门锁、汽车用安全玻璃等。所以配套企业应该清楚本配套企业的产品是否涉及到有关安全、环保、卫生等国家强制性法规要求,制订工艺文件应该考虑到这点。

5、总结与讨论

5.1 研究总结

本文基于对小型配套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性及现状的探讨,综合从多个方面给出了提升小型配套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的策略。通过研究得到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结论,而这也将进一步小型配套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工作。

小型配套企业质量管理在我国处于刚起步阶段,对于我们建立的小型配套企业质量保证和评审要求,在国外小型配套企业评价实践中,都予以认可。但对我国的小型配套企业评价和改善时还有一定的阻力,尤其是在企业的制造能力方面,小型配套企业对过程控制、设备控制等还存在一些看法。因此目前还需加强以下两方面工作:在国内小型配套企业评价工作中,适当选用一定的项目进行评价;加大向小型配套企业宣传的力度,使其真正理解小型配套企业控制有利于供需双方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尽快使我们的质量管理水平与世界接轨。

小型配套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在设定的过程中,尽量考虑全面、切合实际,但也有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目前只考虑了质量潜能、现实表现两个方面,还有其它一些因素没有考虑,需要今后进一步完善该指标体系,使其更趋合理。根本原因分析和制定纠正措施,为小型配套企业尽快找出问题的原因,提高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提供了有效途径。

企业质量保证体系风险评估报告

企业质量保证体系风险 评估报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企业质量保证体系风险评估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质量保证体系风险评估 一、目的 对质量保证体系的风险进行预先性评估,以及进行必要的风险控制,达到质量保证体系的规范化,将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 二、范围 对咸阳分公司五个品种炎热清片、百癣夏塔热片、止痢宁片、薏辛除湿止痛胶囊、益肾灵胶囊质量保证体系的风险评估。 三、概述 对质量保证体系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查找排列,再对各风险点进行风险系数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各风险点作相应的处理。 四、风险管理使用的方法和工具 1、使用的工具: 失败模式分析(FMEA) 2、风险优先度RPN的定级标准 风险主要由三个因素组成:伤害的严重性、风险发生几率、检出伤害的能力。

风险优先度RPN(风险指数)=严重性×发生频率×可测量性,风险指数数值越高说明该风险的优先度越高。 RPN﹤16为低风险水平,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额外的控制措施; 16≤RPN ﹤24为中等风险水平,可根据风险的严重性确定是否需采取控制措施; RPN≥24为高风险水平,风险不可接受,必须尽快采用控制措施,通过提高可检测性及降低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来降低最终风险水平。验证应先集中于确认已采用控制措施且持续执行。 3、风险各因素评分标准如下: 3.1、严重性系数 3.2、可能性系数

3.3、可识别系数 五、内容 见《质量保证体系风险评估表》。 质量保证体系风险评估表 编码: 2、风险评估小组和其他资源要求 风险评估小组 组长:孙彦杰 成员:王姣姣、卢娅维、吴小婷、上管延萍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西安日报社南二环新址工程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陕西宏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1年9月3日 目录 第一节工程质量目标......................................................................................................................... 第二节创优规划.................................................................................................................................. 1、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目标设置 ..................................................... 2、室外分部工程质量目标设计................................................................................... 3、单位工程观感质量目标设置................................................................................... 第三节创优管理体系......................................................................................................................... 第四节创优措施.................................................................................................................................. 一、档案管理 .......................................................................................................................... 二、过程控制有效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主要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1)钢筋绑扎 .............................................................................. (2)模板工程 .............................................................................. (3)砼工程 ..................................................................................

CNCA-00C-005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编号:CNCA-00C-005 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2014-01-02发布2014-09-01实施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录

0.引言 (5) 1.适用范围 (5) 2.术语和定义 (5) 2.1认证技术负责人 (5) 2.2认证产品一致性(产品一致性) (5) 2.3例行检验 (6) 2.4确认检验 (6) 2.5关键件定期确认检验 (6) 2.6功能检查 (6) 3.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6) 3.1职责和资源 (7) 3.2文件和记录 (8) 3.3采购和关键件控制 (8) 3.4生产过程控制 (9) 3.5例行检验和/或确认检验 (10)

3.6检验试验仪器设备 (10) 3.7不合格品的控制 (12) 3.8内部质量审核 (12) 3.9认证产品的变更及一致性控制 (12) 3.10产品防护与交付 (13) 3.11CCC证书和标志 (13) 0.引言 按照《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的要求,生产企业应控制获证产品一致性,其质量保证能力应持续符合认证要求。为规范指导强制性产品认证(以下简称CCC认证)目录内产品生产企业建立确保产品持续符合CCC认证要求的质量保证能力,制定本实施规则。 在认证工作具体实施中,工厂应以保证生产的认证产品与型式试验样品的一致性为目标,根据本实施规则及相应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细则的要求,针对产品特性和生产加工特点,建立符合本实施规则要求的质量保证能力。 注:本实施规则中的工厂涉及认证委托人、生产者、生产企业。 1.适用范围 本实施规则规定了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认证机构实施工厂检查的依据之一。

公司质量保证体系

原209线(水集至夏南庄)、水牛线大修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国诚集团有限公司 原209线(水集至夏南庄)、水牛线大修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0一一年八月十八日 1 / 15

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一、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为本项目建立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见下页附图。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制度保证质量措施图 3 / 15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4 / 15

二、质量自检管理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建立项目经理、总工程师、质检负责人参与组成的质量领导小组,领导和组织实施本工程质量管理,兑现本项目质量目标。 自检过程:实施以班组自检、监检员检查、质量工程师专业检查的“三检制”,在内部检查合格的基础上通知进行隐蔽验收,并提供相应的质量检验资料。 自检记录:所有物资进入施工现场进行验收,并填写验收记录。凡按要求需抽样检查的,均送样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内部验收:工程中间验收和最终验收前,经理部先进行内部验收,在确保工程技术资料完备,工程按设计图纸完工且达到施工规范验收要求时,提请业主进行验收。对正式交工时业主提出的问题在规定期限内完成。 三、质量保证措施 1.思想保证措施 提高质量意识,突出“质量第一”、“让业主满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经营的基础”的宣传和教育。 2.组织保证措施 成立工程质量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总工程师担任副组长,设1名专职质检工程师,内部质量检查人员5人,各施工队的工程领导及各技术主管工程师参加,负责抓质量工作。建立内部质量检查机构,主要工序有专职质量检查人员跟班检查。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处理,并随时向专职质检工程师报告。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施工班组,有权 5 / 15

质量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第一节质量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为保证公司的发展和壮大,公司建立了具有特色的适应总承包管理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连续几年取得了多项工程佳绩。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我公司规范化、程序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一小节质量管理体系 我公司的质量管理实行公司、项目两级管理办法,质量管理由公司牵头组织、指导、监督,由项目负责落实与改进,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的质量管理机构(详见“质量管理机构示意图”)。 【1】质量职责 按照ISO9001要求,将标准的20个要素按照责任要素、相关要素对各部室进行明确分配(见下表),确保项目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质量要求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 质量体系要素分配表

项目各部门及项目主要管理人员的质量职责进行明确规定,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1.项目经理 是项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组织工程质量策划,制定工程的结构和总体质量目标,并指导和监督项目质量工作的实施;合理配置并组织落实项目的各种资源,按质量体系要求组织项目的施工生产活动;对工程分包商实施全面管理;协调项目经理部和业主之间的关系。全面组织工程质量的策划、指导、监督工作;切实按照资源配置计划分配资

源,组织生产活动;对工程各分包商具体管理;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分部工程的质量进行评定,并指导改进。 2.项目技术主管 制定分部、分项和阶段质量目标,组织项目各部门制定、落实质量保证措施,对阶段性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总结、改进;组织项目人员进行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发放至有关部门和人员;确定施工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并编制质量控制要点;组织编制作业指导书,并逐级交底至作业班组;负责项目技术洽商,处理设计变更有关事宜,负责项目的技术复核工作,参与质量事故和不合格品的处理,编制技术处理方案,组织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评定;负责项目竣工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及统计技术的选用。 3.项目工程主管 工程主管作为负责生产的主管项目领导,应把抓工程质量作为首要任务,在布置施工任务时,充分考虑施工进度对施工质量带来的影响,在检查正常生产工作时,严格按方案、作业指导书等进行操作检查,按规范、标准组织自检、互检、交接检的内部验收。 4.项目水电主管 负责组织机电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编制机电各系统的施工方案,并发放至有关部门和人员;确定施工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并编制质量控制要点;组织编制作业指导书,并逐级交底至作业班组;负责机电项目技术洽商,处理设计变更有关事宜,负责机电项目的技术复核工作,参与质量事故和不合格品的处理,编制技术处理方案,

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

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 阐明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组织结构、责任制度和有关规章制度。一、xxx有限公司的质量保证手册 第一条:目的 为保证安防系统质量管理制度的推行,并能提前发现异常、迅速处理改善,以确保及提高安防系统质量符合管理及市场需要,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范围 本细则包括:1、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2、产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3、仪器管理;4、工程实施方案及质量保证体系 第三条: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 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是,负责制定和实施各项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1、建立完整的组织机构 我们将各部门选派出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来实施项目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从而在组织上采用强强联合的模式确保项目质量。 2、建立严密的技术管理体系 以公司总经理为项目总负责人,总工程师为技术总负责人,由各专业的人员组成一套技术班子。设计及实施人员应由具有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项目实施前做好系统要求的调研工作认真做好设计、会审和技术交底工

作,做好施工设计并由业主签证认可。 实施中应严格贯彻执行各级技术责任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进行实施。如发现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时,应通过技术联系单方式通知相关单位,并经设计代表为主、监理同意、甲方认可并签证后,方可修改。具体包括: 做好同设计单位的协调配合工作。首先在充分调查项目的需求基础上,提出一个恰如其当的项目设计方案,即围绕增加建筑的新技术含量,提高建筑的使用环境为中心,提出较为独特的建议方案。根据业主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组合,来满足业主的需求。 在确定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分系统做好系统的施工图设计,以满足施工要求。配合设计院做好预埋管线位置的设计。 第四条:产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1、产品质量标准 参考①国家标准②同业水准③国外水准④客户需求⑤原材料供应商水准。 2、检验规范 实施①检查记录②料号(规格)③质量标准④检验频率(取样规定)⑤检验方法及使用仪器设备 第五条:仪器管理 1、仪器校正、维护计划 仪器使用部门应依仪器购入时的设备资料、操作说明书等资料,填制“仪器校正、维护表”设定定期校正维护周期。 2、仪器使用与保养 仪器使用人应依“仪器使用操作说明”步骤操作,使用后应妥善保管与保养。特殊精密仪器,使用部门主管应指定专人操作与负责管理,非指定操作人员不得任意使用。 使用部门主管应负责检核各使用者操作正确性,日常保养与维护,如有不当的使用与操作应予以纠正教导并列入作业检核扣罚。 仪器保养人员应依据维护计划执行保养作业并将结果记录。 第六条、工程实施方案及质量保证体系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汽车产品 2009年9月

第一节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简介 1、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工厂保证批量生产的认证产品符合认证要求并与型式试验合格样品保持一致的能力 2、为确保认证产品的质量持续稳定地符合认证要求,需要有满足要求的质量保证能力作支撑 3、产品认证实施规则通常都包括“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它既是认证机构检查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主要依据,也是工厂建立质量体系的主要依据 ★通用的“质保能力要求”的构成 1、职责和资源 2、文件和记录 3、采购和进货检验 4、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 5、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 6、检验试验仪器设备 7、不合格品的控制 8、内部质量审核 9、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10、包装、搬运和储存 注:工厂检查时,一并审查的另外还有两个附加条款:①上次不符合项的跟踪;②3C标志的管理和使用

第二节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和理解 工厂应规定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及相互关系,且工厂应在组织内指定一名质量负责人,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负责建立满足本文件要求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实施和保持; b)确保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 c)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 d)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确认,不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 质量负责人应具有充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 ★理解要点 1、与质量活动有关人员:质量负责人、设计/工艺人员、采购人员、检验/试验人员、质量管理人员、校准/检定或计量管理人员、内审员、生产现场操作人员、设备维修保养和修理人员、与产品搬运、包装、储存相关的人员等 2、不同的工厂,由于产品特点、工厂规模等的不同,岗位设置可以不同,一人多职的情况也是正常的 3、以上各类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应明确规定并形成文件,如:岗位职责描述和职能分配表。规定可以集中在一份文件中,也可分散在相关的文件中

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情况

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情况 1 目的 确定产品实现所必须的过程,并予以有效控制。 2 范围 适用于实现过程的策划,与客户有关的过程、采购过程控制,标识和可追溯性,监视和测量装置等过程相关内容的控制。 3 职责 3.1 化验室负责公司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负责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质量检验、质量追溯的统筹管理,并负责范围内的标识及负责测量和监控装置的控制。3.2 销售部负责顾客要求的识别,组织产品要求的评审及顾客的沟通,负责对顾客的送样和定期评价。 3.3 供应部负责原燃材料、设备、计量器具、备品备件的采购。 3.4 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控制,负责职责范围的标识、安全防护和产品防护。 3.5 各部门、车间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标识、标记和维护。 4 工作程序 4.1 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 4.1.1 由化验室负责策划本公司对产品实现所需要求的过程及子过程的顺序和相互关系,并以《产品实现过程流程图》予以规定。这种策划必须与本厂质量管理体系的其他要求(如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中的要求)相一致。 4.1.2 由化验室负责编制《质量管理实施细则》及《质量控制一览表》其内容应明确控制点的设置,各过程产品质量控制指标、检测项目、检验频次及出厂产品管理办法。 4.1.3 由化验室编制并组织实施各检测项目的作业指导书,由生产部编制并组织实施生产作业指导书。 4.1.4 配料方案的控制 4.1.4.1 原材料、生产工艺有重大变化时由化验室工艺人员负责根据我厂工艺生产条件、产品质量要求、原燃材料状况提出配料方案,经化验室主任审核,由主管质量副总经理对配料方案进行批准。由于原材料水分、酸值等方面的变化,引起的配料方案的调整,由工艺人员进行调整。 4.1.4.2 化验室按照主管质量副总经理审批同意的配料方案进行配料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结果对配料岗位下达控制目标值。配料计算应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管理和保存。 4.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本公司编制并实施了《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文件。 4.3 采购严格执行本厂制定的《采购控制程序》。 4.4 生产和服务的运行 4.4.1 本厂编制并实施了《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 4.4.2 运作控制本公司通过以下方面控制生产过程和服务的实施: a)通过按GB/T 19208-2003 (硫化橡胶粉)、GB/T 13460-2003(再生橡胶)、GB/T 1699-2003(硬质橡胶马丁耐热温度的测定)、GB/T 7760-2003(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与硬质板材粘合强度的测定90°剥离法)、GB/T 7762-2003(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臭氧龟裂静态拉伸试验)、GB/T 7755-2003(硫化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 2.1 人员职责和资源 2.1.1 职责 a)是否规定了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及相互关系?是¨ 否¨ b)是否已指定质量负责人并赋予了相应的职责和权限?是否履行了相应的职责? 是¨ 否¨ 如果是,请给出确保认证标志妥善保管和使用的文件号: 2.1.2 资源 是否配备了必须的生产设备、检验设备;具备必要能力的人员;必备的生产、检验、储存的环境? 是¨ 否¨ 2.2 文件和记录 2.2.1是否已建立、保持了文件化的质量计划/类似文件,以及确保产品质量相关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的文件?是¨ 否¨ 如果有文件,请给出参考文件号: 2.2.2产品设计标准或规范是否等同或高于该产品的国家标准要求?是¨ 否¨ 2.2.3是否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文件和资料的控制程序,以确保:是¨ 否¨ a) 文件在发布前和更改是否由授权人员审批其适宜性?是¨ 否¨ b) 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是否得到识别,防止作废文件非预期使用?是¨ 否¨ c) 是否在使用处可获得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是¨ 否¨ 如果有文件,请给出参考文件号: 2.2.4是否建立并保持了文件化的质量记录的标识、储存、保管和处理程序?是¨ 否¨ 如果有文件,请给出参考文件号: 2.2.5质量记录是否规定了适当的保存期限并保存有效期内的记录?是¨ 否¨ 2.3 采购和进货检验 2.3.1是否已制定了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供应商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的程序?是¨ 否¨ 工厂是否按照文件要求对供应商进行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并保存对供应商选择和日常管理记录? 是¨ 否¨ 2.3.2是否已建立了进货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检验/验证程序及定期确认检验的程序?是¨ 否¨

产品质量保证体系

青岛阿兰贝尔化工有限公司 产品质量保证体系说明 青岛阿兰贝尔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科研、制造、销售、施工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专业发展建筑涂料产品。公司始终秉承“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客户满意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诚信为本,务实精进的企业文化,国际化的专家团队,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先进的仪器设备,领先的生产技术,严谨的检验标准为客户提供质量稳定、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 一、生产能力 我公司现有占地面积约28亩,建筑面积近6000平方米,其中生产车间4000多平方米,办公楼300平方米,食堂及门卫约200平方米。现有主要生产设备有22kw、11kw、7.5kw、5.5kw变频高速分散机各一台,22KW卧式研磨机1台,真石漆生产设备22KW、11KW 各1台,配套的搅拌釜7只,各种规格的拉缸共5只,以及一系列的搬运设备。日生产能力达50吨。 二、生产工艺流程 1、乳胶漆生产工艺流程 水、助剂投入反应釜进行搅拌,转速为300~500转/分,搅拌时间10分钟,投入颜填料进行高速分散,转速1000~1200转/分,分散时间30分钟,中控指标为细度。当细度达到标准要求后,将转速降低到500~600转/分,投入乳液、助剂、颜料进行调漆。颜色达到要求,质检部门对产品各项常规指标检验,合格后过滤包装入库。

2、砂壁状建筑涂料生产工艺流程 按乳胶漆的生产工艺流程制作出半成品胶液备用。根据经客户确认的色板和调色配方,使用拟用于生产的彩砂进行中试,对调色配方进行验证。批量生产时,严格按经验证的调色配方进行彩砂的称量和投料,每锅产品搅拌均匀后批刮色板,烘干后与标准色板进行颜色比对,颜色一致才许包装。每批产品的第一锅料生产后都必须进行施工性能的测试。 三、产品质量控制体系 为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我公司自觉地实施ISO9000体系,从产品实现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并于2010年通过北京恩格威认证中心的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1、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本公司下设研发部,专门负责产品的研制开发。现有研发工程师两名,均为从事涂料研发多年的资深工程师,主任工程师从业20多年,曾在多家大型涂料公司担任技术总工。在具体的产品开发上,研发工程师根据国家标准、使用大品牌的原辅材料设计基础配方,对基础配方按正交方式进行实验,按国家(行业)标准测试每个配方产品的理化指标和施工性能,根据实验数据对原始配方进行调整,制定出实际生产配方、生产操作流程、中控指标、原辅材料品牌及技术要求等技术性资料。目前我公司主要使用以下品牌的原辅材料:陶氏化学、巴斯夫、杜邦、德国汉高、德国比克、巴德富、山东东佳、石家庄金源矿业等。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全套)

XXXXXXXX工程 工 程 质 量 保 证 体 系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单位:XXXXXXX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XXX年XX 月XX日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第一节、质量目标 本工程质量目标:工程质量竣工验收为合格。 为确保本工程达到所要求的质量目标,根据我司以往的施工管理经验以及本工程的特点。我司将采用项目目标管理法施工机制及项目经理负责制,公司各相关职能部门全力配合。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完全按照我司所认证的ISO9002质量体系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在本工程的建设中,要求全体施工人员都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贯彻“质量第一求效益,用户至上得信誉”的企业宗旨,以“精心施工、严格要求、事前控制、杜绝返工”的指导思想,认真对待每个施工环节。 第二节、质量控制原则 本工程质量控制原则:按照本工程招标文件《技术规范》、施工图纸、交通部颁发的现行公路工程的技术规范、规程及标准以及国家、省、市有关规范要求进行。 第三节、质量保证体系 一、质量保证体系 见下页图:《质量保证体系图》。

质量保证体系图 进行日常质量管理,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各部门各级质量活动并进行质量反馈。组织隐检、预检和验收。 组织图纸自审和会审,编制实施性施组,做好技术交底, 加强技术交流和技术培训。确保项目部优质高效完成施工 搞好工程控制测量和复测,保证施工测量精度。 做好材料进场的验收和抽检,负责现场试验工作。 采购质优价廉的材料并提供质量证明,搞好材料的限额发放管理。 实行以管好、用好、维修好机械设备为中心的质量责任制,做好设备检查鉴定,填好运行记录。 核对各阶段施工班组完成的工程数量和施工质量,把经济利益与进度、质量挂钩,奖优惩劣。 以“百年大计,质量为本”为中心开展教育活动。 广泛开展QC 小组活动。 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质量教育活动并组织考核。 每月底组织工程质量检查评比 不定期进行质量评定分析会。 质检组 技术组 测量组 试验组 材料组 设备组 核算组 宣教组 质量领导小组成员: 项目经理 总工程师 项目副经理 质检工程师 组 织 保 质 量 保 证 体 系 制 度 保

工厂质保能力要求

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为保证批量生产的认证产品与已获型式试验合格的样品的一致性,工厂应满足本文件规定的产品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1 职责和资源 1.1 职责 工厂应规定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及相互关系。且工厂应在组织内指定一名质量负责人,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负责建立满足本文件要求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实施和保持; b)确保加施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 c)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 d)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确认,不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 质量负责人应具有充分的能力胜任本职工作。 所有班次的生产操作,应指定确保产品质量的人员。 负责产品质量的人员,为了纠正质量问题,应有权停止生产。 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产品或过程是否迅速通知给负有纠正措施职责和权限的管理者? ?可接受的证据 ----选择不合格品的例子,如内部或外部忧虑/抱怨,等等 ----沟通渠道和及时性 负责产品质量的人员,为了纠正质量问题,是否有权停止生产? ?可接受的证据 ----被授权人员名单 ----通过程序和/或文件明确授权的岗位 ----定义清晰的权限 ----近期的示例 横跨所有班次的生产操作是否指定负责确保产品质量的人员? ?可接受的证据

----所在班次中负有确保质量的人员 ----考虑夜班等 1.2 资源 工厂应配备必须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以满足稳定生产符合认证标准的产品要求;应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确保从事对产品质量有影响工作的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建立并保持适宜产品生产、检验、试验、储存等必备的环境。 2 文件和记录 2.1 工厂应建立、保持文件化的认证产品的质量计划或类似文件,以及为确保产品质量的相关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需要的文件。质量计划应包括产品设计目标、实现过程、检测及有关资源的规定,以及产品获证后对获证产品的变更(标准、工艺、关键件等)、标志的使用管理等的规定。 产品设计标准或规范应是质量计划的一个内容,其要求应不低于有关该产品的实施规则要求。 2.2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对本文件要求的文件和资料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些控制应确保: a)文件发布前和更改应由授权人批准,以确保其适宜性; b)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c)在使用处可获得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 2.3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质量记录的标识、储存、保管和处理的文件化程序,质量记录应清晰、完整以作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 质量记录应有适当的保存期限。 3 采购和进货检验 3.1 供应商的控制 工厂应制定对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的程序。程序中应包括对关键零部件或材料供应商实行产品(样品、材质清单、产品图、功能性能特性要求、测试报告等)和制造过程(控制计划、过程工艺流程图、生产设备清单)批准(量产之前、变更的批准等)的要求,以确保供应商具有保证生产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满足要求的能力。 工厂应保存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日常管理记录。

质量保证体系62833

质量保证体系标准管理规程 1、目的: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标准管理规程,使管理规范化,确保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适用于质量保证体系的管理。 3、依据: 3.1 、ISO9001-2008 3.2 、ICHQ10 3.3 、ICHQ8和ICHQ9 3.4、《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及其附录 3.5、责任人:质量管理部 4、管理规程 4.1、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涵盖影响药品质量的所有因素,包括确保药品质量符合预定用途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全部活动。 4.2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适用范围 公司质量保证体系适用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包括:产品开发、技术转移、商业生产、产品终止等四个阶段。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其相应的目标, 4.3、管理职责 领导层对于建立和维护公司范围对质量的承诺以及制药质量体系的执行情况来说是必须的。 4.3.1、管理承诺 4.3.1.1、最高管理者领导承担着根本职责,确保存在有效的制药质量管理来达到质量目的,并且确保在公司内就角色、职责和权利进行定义、沟通和实施。 4.3.1.2、管理层应当:

(1) 参与到有效制药质量保证体系的设计、实施、监控和维护中去。 (2) 为制药质量体系提供强势和直观的支持,确保在组织内部实施。 (3) 确保及时和有效沟通以及逐步升级,将质量议题提升到适当的管理层面。 (4) 对个人和集体角色、职责、权力和有关制药质量系统的所有组织结构单元的内部联系进行定义。确保公司所有层面都能理解这些内在关系,并进行沟通。规程要求有独立的质量保证部门/组织结构能完成制药质量体系的职责。 (5) 对工艺性能、产品质量和制药质量系统进行审核。 (6) 提倡持续改进。 (7) 提供适当的资源。 4.3.2、质量理念 4.3.2.1、质量不依赖于最终检验。最终检验只对样品负责,并不代表物料和产品合格或不合格,但我们关注取样方法的合理性和样品的代表性,以期对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起到指导作用。 4.3.2.2、质量源于生产。药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我们强调药品生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过程控制,并逐步接近参数放行理念所要达到的目标。我们愿意自觉地将药品注册的有关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所有要求,系统地贯彻到药品生产、控制及产品放行、贮存、发运的全过程中,确保所生产的药品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 4.3.2.3、质量源于设计。质量源于设计(QbD)是一种基于科学和质量风险管理的药物研发的系统方法,它以预期的目标为开端,强调对产品和工艺的理解。在QbD 方法中,产品设计目的是符合患者的需要,工艺设计的目的是持续生产出符合关键质量特性的产品,理解起始原料和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确定工艺变化的主要来源并能进行控制。 4.3.2.4、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我们根据风险管理的方法进行药品质量管理,药品质量管理的过程就是药品质量风险识别、评估、控制或降低的过程,并根据产品和工艺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危害的程度合理地分配资源。 4.3.2.5、患者的生命健康权至高无上。我们以患者为关注焦点。患者是产品的使用和消费的受益者,最高管理者应以满足患者要求为目标,通过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规、条例、规范,并对其实施进行监控、测量和效果评定,并不断寻求改进,生产出符合注册要求和预定用途的药品,最大程度的保护患者的利益。 4.3.3、质量方针 公司最高管理者制定的质量方针为:您的健康是我们努力的源头。公司的质量方针伴随质量保证体系运行应确保并做到: ⑴最高管理者应该建立质量方针,对与质量相关的整个公司政策和未来走向

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

. 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 阐明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组织结构、责任制度和有关规章制度。 一、xxx有限公司的质量保证手册 第一条:目的 为保证安防系统质量管理制度的推行,并能提前发现异常、迅速处理改善,以确保及提高安防系统质量符合管理及市场需要,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范围 本细则包括:1、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2、产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3、仪器管理;4、工程实施方案及质量保证体系 第三条: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 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是,负责制定和实施各项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1、建立完整的组织机构 我们将各部门选派出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来实施项目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从而在组织上采用强强联合的模式确保项目质量。 2、建立严密的技术管理体系 以公司总经理为项目总负责人,总工程师为技术总负责人,由各专业的人员组成一套技术班子。设计及实施人员应由具有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项目实施前做好系统要求的调研工作认真做好设计、会审和技术交底工;. .

作,做好施工设计并由业主签证认可。 实施中应严格贯彻执行各级技术责任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进行实施。如发现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时,应通过技术联系单方式通知相关单位,并经设计代表为主、监理同意、甲方认可并签证后,方可修改。具体包括: 做好同设计单位的协调配合工作。首先在充分调查项目的需求基础上,提出一个恰如其当的项目设计方案,即围绕增加建筑的新技术含量,提高建筑的使用环境为中心,提出较为独特的建议方案。根据业主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组合,来满足业主的需求。 在确定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分系统做好系统的施工图设计,以满足施工要求。配合设计院做好预埋管线位置的设计。 第四条:产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1、产品质量标准 参考①国家标准②同业水准③国外水准④客户需求⑤原材料供应商水准。 2、检验规范 实施①检查记录②料号(规格)③质量标准④检验频率(取样规定)⑤检验方法及使用仪器设备 第五条:仪器管理 1、仪器校正、维护计划 仪器使用部门应依仪器购入时的设备资料、操作说明书等资料,填制“仪器校正、维护表”设定定期校正维护周期。 2、仪器使用与保养 仪器使用人应依“仪器使用操作说明”步骤操作,使用后应妥善保管与保养。特殊精密仪器,使用部门主管应指定专人操作与负责管理,非指定操作人员不得任意使用。 使用部门主管应负责检核各使用者操作正确性,日常保养与维护,如有不当的使用与操作应予以纠正教导并列入作业检核扣罚。 仪器保养人员应依据维护计划执行保养作业并将结果记录。 第六条、工程实施方案及质量保证体系 ;. . 1、工程实施:需求调研→设计施工并签证→设备采供及安装→局部测试→总体测试→培训计划→验收及竣工文件 2、设计质量保证体系:

CCC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为保证批量生产的认证产品与已获型式试验合格的样品的一致性,工厂的质量保证能力和生产控制过程应满足本文件规定的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1.职责和资源 1.1职责 工厂应规定与强制性产品认证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及相互关系,且工厂应在组织内指定一名质量负责人(或相应的机构或人员),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负责建立满足强制性产品认证要求的质量体系,并确保其实施和保持; b)确保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 c)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 d)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认可,不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 1.2 资源 工厂应配备必须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以满足稳定生产符合强制性认证标准要求的产品;应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确保从事对产品符合认证要求有影响工作的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建立并保持适宜产品生产、检验试验、储存等必备的环境。 2.文件和记录

2.1工厂应建立、保持文件化的认证产品的《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以及为确保产品质量的相关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需要的文件。 2.2工厂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对本文要求的文件和资料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些控制应确保: a)文件发布前和更改应由授权人批准,以确保其适宜性; b)确保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c)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 2.3 工厂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质量记录的标识、储存、保管和处理的文件化程序。质量记录应清晰、完整,以作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据。质量记录应有适当的期限。 3. 供应商的控制 工厂或制造者应制定对关键件和材料的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的程序,以确保供应商具有保证生产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满足要求的能力。 工厂或制造者应保存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日常管理记录。4.生产过程控制和过程检验 4.1工厂应对关键生产工序进行识别,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如果该工序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产品质量时,则应制定相应的工艺作业指导书,使生产过程受控。 4.2产品生产过程中如对环境条件有要求,工厂应保证工作环境

浅谈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浅谈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这里的“有效”指的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按照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的定义,质量即“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的主体包括产品、过程和体系。显然,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起码是能够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需要及期望的体系。这里包含着对有效性的最基本的也是最终的判断标准,即对顾客和相关方需求满足的程度,程度越高,有效性则越强。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套系统、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的方法,它由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80个成员国和19个国际或地方组织的专家,吸纳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为各类组织提供了一套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 在我国,各类企业组织都竞相采用这一标准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但实施结果却大相径庭。有的企业取得了非常好的管理效果,而更多的企业实施的最终结果只是“一纸文书”,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绩效并没有得到改善。换句话讲,这类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怎样才能提高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的有效性呢?简单归纳以下几个方面:缺乏质量理念支持;缺乏监督考核制度支持;企业的执行力度低。现分别对以上三点进行如下分析和探讨: 1. 质量理念树立 顾客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相信企业管理者都有非常的认知度。关键是,有的企业只是把这句话作为一个口号,并没有将这句话的思想贯彻到实际管理和经营过程中,自然也就不会真正实现顾客满意的要求,体系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以顾客为中心,首先企业应当想办法识别顾客的需求,并且通过策划要把顾客的需求转化为企业具体的经营管理、生产过程控制的标准,并保证在转化过程没有将顾客的需求错误理解;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反馈,企业应当及时跟踪,并做出反馈,满足顾客的期望,甚至超越顾客的期望。这些工作显然不是一两句口号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企业的所有的人员对企业与顾客的关系、自己与企业、自

公司质量保证能力介绍

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 ,公司以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为标准,进行了周密的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建立了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获得了北京认证中心颁发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010年,公司顺利完成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标准到GB/T 19001-2008 idt ISO 9001:2008标准的转换,并获得由北京认证中心颁发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公司在组织结构中设立了直属最高管理者领导的质量管理部,专职负责贯彻实施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维护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控制产品质量,实现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同时,在公司管理人员中,总裁任命了一名管理者代表,负责按照GB/T 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向总经理及时报告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组织、协调、监督质量体系的实施,促进公司全体员工形成满足顾客要求的质量意识,有权制止和纠正不符合规定的行为,组织有关部门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验证其结果的有效性。 多年来,公司始终坚持“高质量的产品,专业化服务”的质量方针,严格按照GB/T 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要求,规范经营管理,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切实提高产品质量,逐年提高公司的质量目标,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每年,认证中心都对我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监督审核,确认我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特别是,公司重视业务流程的优化,对涉及从客户信息收集、转化、处理,到产品自主研发、采购、生产、检验、交付等环节的流程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减少了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公司整体运作效率,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通过每年客户审核,第三方认证机构的监督审核以及公司自身的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质量活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及时发现问题或者潜在问题,对其实施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直至验证措施有效。 对产品的质量保证只有始点,没有终点,这是对客户最好的产品质量承诺。产品质量保证的重心是生产制造环节,公司从“人、机、料、法、环”等五大因素增强管控能力,建立相关流程制度对各环节进行控制,务必做到“人尽其才,机尽其所,料尽其用,法尽其术,环尽其宜”。 为使公司产品质量达到更高的水平,进一步满足顾客的需求,公司全面推行了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全面评价员工的各项工作表现,使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并获得努力向上

公司产品质量保证体系

产品质量保证体系 一、企业概况 晋城市方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位于晋城市泽州县川底乡,是一家利用工业废料粉煤灰制作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及专业的技术人员,是一家节能、环保型企业,年生产能力达15万M3。 公司自成立以来,制定了一套较完整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组织生产,产品标准符合国际GB13544-2000的执行标准,产品质量在历次抽检中,均为合格产品,受到建材市场一致好评。 产品质量保证体系 第一章总则 一、为了维护公司的形象和信誉,提高公司综合效益,产品质量必须达到或高于国家标准,把公司的产品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树立“以质量为中心”的管理思路,坚决贯彻执行“4321质量问责制度”。 三、严格管理各道工序的工艺标准,使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质量管理中发挥作用,使各级管理人员都能严格控制生产

过程中的产品质量。 四、根据国家标准和公司的实际特制定该体系。 第二章工艺操作标准要求 一、原料车间: 1、原料车间在主任的领导下,使原料的粒径2mm以上不得超过13%,中等颗料的不得超过20%。月累计合格率不低于99%;每天化验结果反馈到车间,月末由质检料根据化验结果考核。 2、一搅水份标准必须控制在17%左右,每天化验员将化验结果反馈到车间,月末由化验室根据成型生产情况考核。月累计合格率100%。 3、原料用料必须执行化验室提出的料掺兑料,主要依据中控室提供的数据。用料位置及配比由车间主任依据化验单据来确定。以保证需要的发热量。配料时能知化验员,化验员到现场监督。 4、原料车间一搅岗位工随时观察下料情况,发现大颗料要及时汇报到原料中控室,同时大颗料不准使用,一搅岗位工要随时随地考察一搅用水量的多少,及时与化验室取得联系。 5、必须按照顺序装载机挖料,且料陈化时间要在72小时以上。 二、成型车间: 1、岗位工必须严格执行中控室制定的用料顺序(没有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