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幼儿园数学活动案例(6套)

2020年幼儿园数学活动案例(6套)

2020年幼儿园数学活动案例(6套)
2020年幼儿园数学活动案例(6套)

2020年幼儿园数学活动案例(6套)

一、小班数活动《海洋球去旅游》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说出数词。

2、学习10以内的有序唱数。

3、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海洋球若干、空盒子一个、盘子一个、打气筒一个、气球两个(大小不同)

活动过程:

一、引起游戏兴趣

--- 猜猜盒子里面是什么?

---- 可能会有几个?

--- 打开盒子,看看是什么。(海洋球)

---请个别幼儿点数盒子内的海洋球数量,将海洋球逐个放在盘子里。(5个海洋球)

二、游戏:海洋球去旅游

5的唱数

- --介绍游戏规则:海洋球要离开盒子妈妈去旅游,旅游结束后请幼儿捡起球送它们回到盒子妈妈身边。

---- 先数数有几个海洋球要去旅游,教师邀请相应人数的幼儿参加游戏。

---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将盒子中的海洋球洒在地上,幼儿快速将球捡回,并放在盒子内。(儿歌:5个海洋球去旅游,小朋友们快快来捡球。)

---- 数一数盒子内有几个海洋球,5个小球是否都回来了?

7的唱数

----教师在盒子内加入两个海洋球,和幼儿一起数数有几个球。

---- 邀请7个幼儿参加游戏:7个海洋球去旅游,小朋友们快快来捡球。

----游戏后,和幼儿一起数数盒子内有几个球,鼓励幼儿唱数。

10的唱数

--- 教师在盒子内加入三个海洋球,和幼儿一起数数有几个球。

----邀请所有的幼儿参加游戏:10个海洋球去旅游,小朋友们快快来捡球。

---- 游戏后,和幼儿一起数数盒子内有几个球,鼓励幼儿唱数。

三、打气球

--- 海洋球旅游回来,把礼物藏在礼物盒里。

----出示礼物盒,猜猜里面会有什么球?为什么?(幼儿可能猜乒乓球,因为盒子小,乒乓球也小。)

----打开盒子验证(两个没有的气的气球)。说说两个气球有什么不一样。(大小不一样)

--- 猜猜,小气球需要打几下气?大气球呢?

--- 出示打气筒,给气球打气,鼓励幼儿唱数。

成长交流:

本节数学活动中老师通过“带海洋球去旅游”的游戏来积累孩子唱数经验,同时在唱数的过程当中,也让孩子们在数量小的时候进行一个一个的点数,整个活动孩子们在游戏中进行,看不出老师教学痕迹,通过这个活动,我们老师有什么感想呢?大家一起来讨论吧!

1.活动中老师除了关注到幼儿唱数、点数,还有别的侧重点吗?

2.通过这个活动,你发现小年龄孩子的数数有些什么特点?老师可以有哪些策略去支持孩子呢

3.我们在平常教学活动中还有什么困惑?欢迎提出来一起探讨。

二、中班数学《石头剪刀布》

活动目标:

在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中,通过点数感知10以内雪花片数量的变化。

活动准备:

各色雪花片若干筐(分放在活动室各处);两块泡沫垫子。

活动过程:

一、分两大组玩游戏,理解规则、体验数量变化

介绍玩法:

----幼儿分成两组,每组分别拿取6片同色的雪花片;

----两组幼儿轮流上前两两相对进行“石头剪刀布”;

----赢的一组可以拿走对方的若干枚雪花片;

---每个幼儿都轮到过后,最后看哪一组的雪花片数量多的为胜。

尝试对垒游戏:

第一次游戏:每次输赢1片雪花片;

主要提问:

----现在每组都有几片雪花片?一样多吗?

----蓝队赢来了1片雪花片,变成了多少片?

----黑队被拿走了1片雪花片,还剩多少片?

----现在哪种颜色雪花片多?多几片?你怎么知道的?

----哪一组赢得比赛?

第二次游戏:改变规则

---每组7片雪花片开始;

---每次输赢2片雪花片。

二、延伸游戏:两人小组玩游戏

规则:

----幼儿自由结合,两人一组,每人5片雪花片,颜色可以自己定;

---每次赢的数量可以自定;

---以1分钟为限,时间一到,就点数决胜负。

教师巡回观察:

主要提问:

----你赢到了几片雪花片?(你的雪花片比原来的5片多了几片?)

----你输掉了几片雪花片?(你的雪花片比原来的5片少了几片?)

成长交流:

在本次的数学活动中,老师通过石头剪刀布的猜拳,输赢的结果来吸引孩子的兴趣。游戏规则是以雪花片的数量增减指向数概念。让幼儿在具体的游戏情境中,理解10以内数的集合变化。我们在平常的数学活动中是如何进行的呢?大家一起来讨论吧!

讨论话题:

1.本节活动是通过游戏进行的,请老师谈谈对教学游戏的认识,怎么认识的?

2.这节数学活动的主要侧重点是什么?

3.我们在平常教学活动中还有什么困惑?欢迎提出来一起探讨。

三、中班数学:找朋友

活动目标:

能仔细观察并按人物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初步感知分类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分类标记

活动过程:

一、试一试(初步观察,尝试按人物的特征分类)

引出主题

------操场上来了许多小朋友,看看他们是怎样的小朋友?

----他们要找好朋友,可以怎么找呢?我们试一试。

----介绍操作材料

幼儿第一次操作

交流分享:说说他们找到怎样的好朋友?(根据幼儿讲述进行演示)

小结:穿红衣服的小朋友都找红衣服的小朋友站在一起,他们成了好朋友;

穿蓝衣服的小朋友都找蓝衣服的小朋友站在一起,他们成了好朋友。

只要找到和小朋友身上有一样特征的就可以站在一起成为好朋友。

仔细观察小朋友,他们还可以怎样找朋友呢?

二、分一分(学习按人物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幼儿第二次操作

展示并交流

------你能发现站在一起的好朋友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吗?(贴分类标记)

------展示未出现的分类标记,让个别幼儿分一分。

小结:原来有一样特征的小朋友站在一起就是好朋友了。我们已经有好多种找朋

友的方法,有的按衣服颜色找,有的按男女性别找,有的按玩具找,

还有的帽子大小找。

今天活动中老师根据幼儿当前水平,提供了适宜性材料。孩子在操作过程中就能很好的完成这个操作的过程。今天老师请幼儿按四个标准分类,第一个是男女性别,第二个是衣服的颜色,第三个是帽子的大小,第四个是玩具的种类不同。材料的适宜性也能够很好的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那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材料更好的为我们课程服务呢?

1.本次中班分类活动与你平常所见的分类活动有何异同?有哪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2.本次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大班数学《种花生》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数的分解与组合经验解决游戏情景中问题,体验5以内数的多种分合方法;

2.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1.玩具花生和小圈若干、花生地(9格卡纸底座4个)、骰子(点子)2只。

2.磁性板、记录纸、红色点子。

活动过程:

一:体验“种花生”游戏

交代玩法与规则

---引发猜测:你觉得该怎么种花生呢?

----交代玩法:

请小朋友掷骰子并根据骰子上点子的数量取花生种花生。每块地里只能

播种4颗花生,满4颗花生后,用圈把花生围起来表示完成播种;如果花

生数量超过4颗,必须重新播种。

---宣布规则:

根据骰子上点子数量取花生种花生,每小块地里只能播种4颗花生;

满4颗花生后用圈围起来表示播种成功,超过4颗花生必须重新播种。

幼儿尝试播种

----幼儿轮流掷骰子种花生;

----教师记录幼儿种花生的不同方法。

归纳:原来种花生的办法很多。可以将花生全部种在一块地里,也可以将花生分一分

播种到2块、3块地里,这样就能很快完成播种任务。(比如:5颗花生可以……)

二:比比哪队花生种得快

幼儿分两组玩种花生的游戏;(出示2片花生地)

-----玩法:幼儿分成红黄两队,一个接一个掷骰子并根据骰子上的点字数量取花生种花生;

----最后看那一队先将花生地种满为胜。

----规则:同第一次

三:活动延伸(出示已有部分花生的土地)

思考:

你觉得取几颗花生,能一下子种满2块地?

同样取这几颗花生,能不能种满3块或更多块花生地呢?

成长交流:

我们都知道,中大班的孩子已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他们觉得不论是做什么,必须要赢,那么,在《种花生》这节课里,老师是怎样利用幼儿的这种心理特点来进行组织教学的?数学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东西,是否能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呢?老师又是怎么解决的?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你遇到过类似的课程吗?你是怎么开展教学的呢?大家来谈一谈吧!

1.中大班幼儿比较喜欢竞争性游戏,你认为教师在使用这类活动形式时需要关注些什么?

2.教师在支持大班幼儿数学活动中的抽象思维发展可以运用哪些具体的方法?为什么?

五、小班数学:可爱的毛毛虫

执教:XX

活动目标:

在毛毛虫变长的过程中,感知并尝试进行颜色、大小的匹配。

体验参与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红、黄色两色的大圆和小圆多于人数制作成挂脖

红黄两色的大圆小圆许多(其中一些贴有眼睛和触角作为毛毛虫的头像数量和幼儿相当)

大树叶四片(大红、大黄、小红、小黄)

活动过程:

一观察、发现

每人佩戴一个挂牌,说说自己挂牌的颜色、形状,引导幼儿观察同伴发现大小也不同。

二游戏:毛毛虫变出来

颜色匹配:

------教师佩戴红色毛毛虫的头像,引导幼儿联系自己挂牌颜色,以接龙的形式变成一条颜色一样的毛毛虫。

----请其他幼儿说说自己的颜色,变成一条黄色的毛毛虫。

----毛毛虫吃树叶

----说说红色毛毛虫喜欢吃哪些树叶,为什么?黄色的毛毛虫吃什么树叶?

大小匹配:

----教师佩戴大毛毛虫头像,引导幼儿观察并通过同伴比较出自己挂牌的大小,以接龙形式变成一条大小一样的毛毛虫。

----请其他幼儿说说自己挂牌的大小,变成一条小毛毛虫。

----毛毛虫吃树叶

----说说大毛毛虫会喜欢吃哪些树叶,为什么?小毛毛虫吃什么树叶?

三制作毛毛虫

提供红、黄两色大圆小圆

请幼儿将挑选喜欢的圆黏贴在底板上,制作一条自己喜欢的毛毛虫

介绍自己的毛毛虫,说说毛毛虫的身体是怎么样的?

本次的小班数学活动中,老师通过了圆圆的变毛毛虫,然后毛毛虫去吃树叶这样一个符合小班年龄特点的情景开展的,带领幼儿对于集合和分类数学能力进行了初步尝试和接触体验。那在活动中我们老师都运用了什么策略呢?我们一起来谈谈吧!

1.幼儿积极地参与和表达是目标达成的重要因素。本次活动中教师使用了哪些策略,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和表达?

2.本次活动哪些方面体现了目标的层次性?

六、案例分析:小汽车

案例告诉我们:幼儿可以自主、主动学习,他们的想法与成人不同,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幼儿科学探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莉从“发现自己作品—发现纸板等—挑选不同纸板—纸板分类—萌发做小汽车”,这一过程足以告诉我们,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一切自主探究的根源。

2、幼儿是积极主动的探索者,探究的方法具有试误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