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信息系统简答题教学提纲

管理信息系统简答题教学提纲

管理信息系统简答题教学提纲
管理信息系统简答题教学提纲

衡量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准

答:衡量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准包括1. 从事信息业工作的人数;2. 国民经济总产值中,信息经济所占的比例;3.知识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资源。

信息的基本特征

信息的客观性;信息的共享性;信息的价值性;信息的时效性,信息的无限性。

信息系统评价的主要方法。

系统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多因素加权平均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经济效果评价法等。

分布式系统

答:利用计算机网络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等信息资源联系在一起,服务于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实现相互通信和资源共享,就形成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分布式结构.具有分布结构的系统称为分布式系统。

何谓决策的结构化问题?

答:能够用明确的语言(数学的或逻辑学的,形式的或非形式的)给予清晰的描述(定量的或推理的)清楚的问题。三个阶段都能使用确定的算法或决策规则。

简述用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管理的特点

①数据库系统提供了最有效的数据管理方法,其突出特点是:

数据的结构(元数据)和数据的联系存放在数据字典中,程序通过DBMS存取数据库的数据,从数据字典中获取结构与数据的联系,自动维护数据字典以适应数据的变动,用户不需要修改应用程序,实现了数据的独立性。②不同用户使用同一个数据库,各自存取数据库的不同子集,实现了数据共享。③虽然一个数据可能出现在不同的逻辑文件中,但实际上物理存储可能只有一个,这样就减少了数据冗余。④DBMS有严密的措施和方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比如,设置多级密码、定义关系的完整性规则等。⑤提供简单易用的数据查询语言SQL,允许多种语言操纵数据库,如C++、Delphi、VB等,使编程难度大大降低,效率提高。

简述原型法开发管理的过程、特点及其局限性

原型法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有如下特点:

(1)由于原型法的循环反复、螺旋式上升的工作方法,更多地遵循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因而更容易被人们掌握和接受。

(2)原型法强调用户的参与,特别是对模型的描述和系统运行功能的检验,都强调了用户的主导作用,这样沟通了人们的思想,缩短了用户和系统开发者的距离。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更能反映客观实在,信息反馈更及时、准确,潜在的问题能尽早发现、及时解决,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和适用性。用户参与了研制系统的所有阶段。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通过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用户的要求得到较好的满足。传统的生命周期法中用户与开发者之间的信息反馈较少,往往导致用户对研制成的系统抱怨不止。

(3)原型法提倡使用工具开发,即使用与原型法相适应的模型生成和修改、目标的建立和运行等一系列的系统开发生成环境,使得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摆脱了老一套的工作方法,时间、效率、质量等方面的效益都大大提高了,系统对内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大大增强了。

(4)原型法将系统调查、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合而为一,使用户一开始就能看到系统开发后是一个什么样子,并且用户参与系统全过程的开发,知道哪些是有问题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需要改进等等,消除了用户的心理负担,打消了他们对系统何时才能实现以及实现后是否适用等疑虑,提高了用户参与开发的积极性。同时用户使用了系统,对系统的功能容易接受和理解,有利于系统的移交、运行和维护。

尽管原型法从表面上绕开了系统分析过程中所面临的矛盾,但它还存在着种种局限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1)对于大型系统的开发,原型法常常显得无能为力。因为大型系统,不经过系统分析来进行整个系统的设计,想直接用屏幕来一个一个地模拟是困难的。

(2)对于有大量运算,逻辑性较强的程序模块,原型法很难构造出模型来供人评价,因为这类问题没有那么多交互方式,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把问题说清楚。

(3)对于原来的管理基础不够完善,信息处理混乱的一些企业,容易造成工作过程不清析,这样用原型法构造原型有一定困难。并且由于用户的工作水平和他们长期所处的混乱环境影响,容易使设计者走上机械地模拟原来的手工系统的轨道。

(4)由于原型法不经过系统分析,因此整个系统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不明确,系统开发的文档无法统一,容易给以后的维护带来困难。

简述管理信息系统对提高企业效率的作用。

答:企业利用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企业效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减低采购成本,如差旅费用,劳动力成本、印刷与邮寄成本等。

2减少库存,使库存结构优化。网络采购与销售建立起一种按需定产的模式。

3降低销售成本和市场开发成本。因为销售通过网上来完成。

4利用信息技术重组生产业务流程,减少了中间环节,节约了劳动力,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获得了竞争力。

5利用网络等信息技术,使信息的沟通更加快速、效果更好,中层的许多工作可由网络代替。总之,应用信息技术,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大大提高。

从上述几个方面展开,最好结合实际来论述。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必要性和复杂性的认识。

必要性: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时代,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信息化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Information Technology/Information System,IT/IS) 优化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效率和效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最终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目的。

?在信息化社会中,变化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世界范围内的三个剧烈变化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环境。1. 全球经济一体化 2. 工业经济向基于知识和信息的经济转变 3. 企业组织和管理的变革。

企业希望通过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加工、通讯功能和管理功能进行快捷的信息交换和辅助决策。?克服地理位置分散、信息共享和协调困难的局面,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贸易,在世界市场中进行采购,向世界各地的用户提供各种服务。总之,企业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与挑战,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

复杂性:信息系统由应用信息系统、人员、战略、组织、管理、数据资源、信息系统基础设施七个部分组成,信息系统的建设是需要经历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的过程,其中涉及人、事、管理组织等因素。

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含义与按规模大小的分类、基于网络技术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答:凡是由多个独立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和设备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的管理下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通常按照规模大小和距离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资源共享功能。凡是在网络上的用户都能够部分或全部享受网络的资源。共享的资源包括共享软件、共享硬件和共享数据。

②信息交换功能。用以实现网络中各个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递,用户可以在网上传递电子邮件、发布消息、光顾网上商店、召开网上会议等。

③分布处理功能。一项复杂的任务可以划分成许多部分,由网络中的各个计算机分别承担,达到均衡使用资源,实现分布处理的目的。

简述系统切换的方式,它们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有三种:直接切换、并行切换和分阶段转换。直接切换的优点是转换简单、费用少,但风险大。并行切换即新旧系统同时运行,对照两者的输出,利用原系统来检测信息系统。这种方式风险小,但费用较高。分阶段切换是分期分批进行切换。此方式能防止直接切换产生的危险性,也能减少并行切换的费用。

简述信息主管CIO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答:信息主管CIO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以下八项要求:

(1)管理经验。实践证明,一个成功的CIO,至少需要5至8年的管理经验积累。

(2)技术才能。通晓信息技术是CIO安身立命的根本。

(3)经营头脑。CIO的工作必须以提高组织的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

(4)信息素养。CIO应有高度的判别能力和挖掘信息价值的艺术,才能使自己的决策能力达到战略决策的水平。

(5)应变能力。CIO要能抓住一瞬即逝的机遇,对各种变化作出迅捷及时的反应。“高层主管”还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敢于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勇气。

(6)表达能力。CIO必须具备良好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

(7)协调能力。CIO要善于协调组织内部各层次、各部门的关系以及与其协作伙伴的关系,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广泛的亲和能力,善于对话和沟通。

(8)领导能力。CIO既能指挥信息部门的工作,也能对组织的信息政策和策略起领导作用。学生信息伦理道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具体内容如下:(1)提高“信息道德认知”。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等政治思想,提高自己判断善恶、是非、美丑的能力,抵制网上垃圾信息、黄色、色情、反动政治信息和封建迷信信息的污染和危害。

(2)升华信息道德情感。培养自己的事业心、责任感、合作精神,树立为集体、为国家为人类社会造福而不懈奋斗的崇高道德理想。

(3)锻炼信息道德意志。倡导道德自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自己在履行信息道德义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决心和毅力以及不怕困难和挫折的勇气,锻炼其独立性、果断性,培养持久性与自制力。

(4)强化信息道德行为。不非法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做到网上文明聊天,负责任地使用信息和发布信息。强化遵纪守法观念和行为习惯。

简述系统维护包括的主要工作与系统维护的类型?

答:主要工作有:应用软件的维护;数据文件的维护;代码的维护;硬件设备维护。

维护的类型有:更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分别归纳解释信息系统的三个维度维度

组织维:信息系统是组织整体的一部分。组织的关键要素是人员、结构、企业过程、政策和文化。组织是由不同的层次和专业任务组成。主要的职能由销售和市场、制造和生产、财务和会计以及人力资源等组成,不同的职能有专门的系统对应与支持。

管理维:管理的很大一部分责任是由新技术和信息驱动的工作。信息技术在再指挥和组织再设计上起到强有力的作用。管理的角色和决策在组织的不同层次上是不同的。各层管理均被期望对各种问题能提出创造性的、新颖的解决方法。

技术维:技术阐明了整个组织可以共享的资源,并组成公司的IT基础设施。IT基础设施提供了基础或者平台,在其上面,公司可建造它们特殊的信息系统。

简述信息系统如何支持组织经理的活动 ?

(1)有几个模型表现出经历在组织中实际如何工作,这也就指出了信息系统如何用于管理支持。

(2)决策也可能在个人或群组级。决策的个人模型假定人类可以基于他们的目的和目标的优先次序进行合理的方案选择。决策的组织模型揭示实际的决策是像在竞技场上一样做出的,在那里,心里的、政治的、官僚的力量相互争斗。

(3)信息技术为经理们提供了新的工具,帮他们以新的角色从事传统的工作,使他们能比以前更快更精确地监视、计划和预测,并能更快速地响应环境的变化。信息技术已在支持信息分配角色、组织层次联络者角色和资源分配者角色等方面对经理们非常有用。然而,信息系统对某些管理角色却难以支持,因为主要是一些非常结构化的决策。

信息系统如何支持企业战略,以获得竞争优势?

(1)企业可用战略信息系统领先于竞争者。这些系统改变组织的目标、企业过程、产品、服务或环境关系,引导他们进入新的行为模式。

(2)信息系统可以在企业级、集团级和行业级支持组织战略。

在企业级,信息系统可帮助企业成为低成本生产者、实现差异化产品和服务或服务新市场。信息系统也可以用快速顾客响应与供应链管理系统锁定顾客和供应商。价值链分析在企业级是有用的,用来强调企业的某些特殊活动,信息系统在该领域最能给以战略影响。

在集团级,信息系统可用于联结分立的企业单位一起运行,从而使他们功能如一或跨单位共享知识。

在行业级,系统可提高竞争优势,和本行业的其他企业容易合作,创造共享信息、交换业务或协调活动的共同体或社区。竞争力模型、信息伙伴、企业生态系统和网络经济,对识别在行业级的系统的战略机会是非常有用的概念。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

主要有七个部分:

计算机硬件平台②操作系统平台③企业软件应用④网络/通信⑤咨询与系统集成⑥数据管理和存储⑦因特网平台

软件平台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有四个发展趋势:

Linux和开放源代码软件②Java③企业集成软件④软件外包

建立和管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面临的挑战?

(1)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投资决策;(2)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个组件之间的平衡;(3)如何处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变化:可扩展性和技术变革;(4)对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如何进行管理和治理。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竞争力模型。

(1)对企业服务的市场需求;(2)企业的商业战略;(3)企业的IT战略、基础设施及成本;(4)信息技术评估;(5)竞争对手的IT服务;(6)竞争对手的IT基础设施投资

技术资产的整体拥有成本。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 开课院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任课教师:冯玉强,马维忠,路杨,刘鲁宁,邵真 先修课程: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生产运作管理 适用学科范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 学时:32 学分:2 开课学期:秋季学期开课形式:中文授课 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1].Kroenke, David, Deborah Bunker, and David Nigel Wilson. Experiencing MIS.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8. [2].黄梯云,李一军. 管理信息系统.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门课程采取教师讲授和案例讨论两个主要环节,以帮助学生理解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的企业变革、企业变革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以及如何利用新的信息系统实现新的管理理念、支持新的管理手段等实践性问题。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旨在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新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他们有能力、有信心在管理实践中创造性地使用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为他们成为信息时代的新型管理人才或继续从事信息系统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主要内容: 本课程将采用由美国学者David M. Kroenke 教授所编写的《Experiencing MIS》,以及国内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黄梯云所编写的《管理信息系统》为主要参考教材。课程主要包括五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介绍(包括引言、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和组织战略三个章节),第二部分介绍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包括硬件和软件、数据库应用、数据通讯三个章节),第三部分对信息系统在企业内、外

MIS简答题

优缺点类: 1.试比较系统各种切换方式的优缺点。 1)直接转换。这种方式节省费用,但风险大,不能用于重要的系统。 2)平行转换。其优点是可以进行两系统的对比,发现和改正新系统的问题,风险小,但耗费人力和设备。 3)试点后直接转换。这种方式风险较小,试点的部分可用来示范和培训其他部分的工作人员。 4)逐步转换。它既避免了直接转换的风险性,又避免了平行转换时新老系统同时运行费用大的问题。但由于新老系统混合运行,需要很好地处理它们的借口,当新老系统差别太大时,则无法应用。 2.试简述结构化开发的优缺点。 优点:1)严格区分开发阶段,系统的针对性强;2)整体性与全局性好,自顶向下观点。 缺点:1)开发周期长,2)开发过程繁琐、复杂,3)开发工具落后,4)与用户交流不直观,5)系统升级较困难。 3.试简述原型法开发的优缺点。 优点:1)开发效率高;2)开发工具先进;3)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4)能及早暴露系统实施后潜在的一些问题;5)能调动用户参与的积极性。 缺点:1)不适合大型系统的开发;2)不适合大量运算及逻辑性强的模块;3)对原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要求太高,否则容易走上机械模拟原手工系统的轨道;4)不适合批处理系统 4.简述结构化方法和原型法的优点和缺点。 (1)结构化方法 优点:系统、规范、严谨 缺点:不能较充分和及时满足用户需求,历时周期长,工序多,手续繁杂 (2)原型法 优点:能在较短时间将最重系统呈现给拥护,并能及时相应用户提出的新的修改要求。缺点:不适合大型复杂系统开发;不合适管理水平较低的组织采纳;对系统开发环境和技术人员要求较高;其非工程化,标准化,文档化的工作方式可能加重后期系统维护压力。 特点类:

信息管理系统简答题

管理信息系统简答题 第一章P24 1.管理信息系统是什么?它和一般的计算机应用有什么不同? 答:1)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拓展和维护的系统。2)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应用的不同是:计算机只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种工具。没有计算机也有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只有优劣之分,不存在有无的问题。 2.当今世界的经济趋势是什么?什么是信息经济?什么是知识经济? 答:1)经济发展经过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后工业经济,向着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方向发展。2)信息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3)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工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是现代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5.管理信息系统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是什么?对运营、管理行为、组织、战略等有哪些影响? 答: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1)1、管理体制合理化;2、管理方法科学化;3、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4、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5、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运营:提高效率,主要体现在减少人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上。 3)管理者行为:主要是管理科学化。要求管理的流程,程序,步骤标准化。使管理者中的一些糊涂的观念得到改进。 4)组织战略: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说是企业的战略资源。当战略目标确定以后,资源就成了决定因素。当企业制定战略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信息系统战略。当企业制定战略时,不仅要考虑到外部的机会和威胁,还要考虑到IS/IT的战略潜力。 第二章P46 6.生命周期开发方式每分阶段的重点是什么?评述生命周期法开发的问题和困难。答:1)生命周期开发方式每阶段的重点: 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成如下四个阶段:1、系统规划: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组织的整体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明确组织总的信息需求,制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计划2、系统开发: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据系统规划阶段确定的拟建系统总体方案和开

管理信息系统教案

曲靖师范学院管理信息 系统 教案 管理信息系统教案 第一章信息系统和管理 一、教学目的及任务 1、掌握信息的概念;了解信息性质及度量、信息系统的发展 2、掌握信息系统的概念、信息系统结构 3、了解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以及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挑战。 二、教学重点 1、信息的度量计算公式 2、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四、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引入:为什么我们市场营销专业和公商管理专业要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在有的教材上对管理信息系统有另外一个称呼,叫做“企业的神经系统”,这是对于现代化的企业来讲,它的成功与否就在于它的经营和管理,而在我们生存的这个信息时代,成功的经营管理就离不开强大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随着现代企业的飞速发展,又处于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企业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呈现海量增长的趋势。因此,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企业海量数据在存储、管理、使用效率上的要求。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借助于现代先进的电子工具——计算机,通过使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结合数据库,将企业各类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效存储和管理,从而提高数据管理效率,最终达到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提高企业生产力的目的。而这就是我们现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同学们都可以看到,各种大大小小的企业,它们的各个部门都在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所以说,管理信息系统它已经象我们人的每一根神经一样布满了企业的每一个角落。所以《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学习价值。 第一节信息及其度量 一、信息化概览 根据20世纪中美国产业人数的变化图分析劳动力的百分比变化。根据生产力模型比较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不同的资源和生产工具。信息与人、财、物、技术等资源一样,成为企业的第五种资源。忽视了对信息的管理,就不能提高效率,就难以保持企业的竞争力,难以提供良好的服务,也谈不上是现代化管理。 企业的信息化是对企业中的信息进行系统化、集成化、自动化的过程,也就是对信息系统的规划、构筑、运行、管理的过程。 二、信息(Information)的概念 信息(Information)的广义解释: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 根据该广义解释看出它包含的三层含义: 第一,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特征是指事物的有关属性状态,比如时间、地点、程度和方式等等。 第二,信息是可以通讯的。 第三,信息形成知识,人们正是通过获得信息来认识事物的。 在MIS中对信息的定义:信息是经过某种加工处理后并具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据。对 接受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对接受者的决策具有价值。 比较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数据(Data):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字符、数字、图形等),是信息的表达形式。 信息(Information):指在特定背景下有特殊含义的数据,对决策者行为产生影响,是数据的内涵。并举例说明。 信息的分类:信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类。 1、按照管理的层次可以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 2、按照应用领域可以分为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等; 3、按照加工顺序可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等; 4、按照反映形式可分为数字信息、图象信息和声音信息等。分别简单解释各类信息的含义。 信息的性质: 1、事实性

MIS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三、名词解释(4*5=20) 1.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是关于客观事物的可通讯的知识。 2.系统;是为了某种目的而相互联系的部件的总体。 3.管理信息系统;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4.计算机通信网络;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5.数据字典;亦称数据的数据,描述数据定义、格式、内容以及数据库的相互关系,以确保建立的数据库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可行性,使组织中各种应用所需的数据连接起来并集中存入一些共享数据库,从而代替存入许多各自独立的数据文件中。简称数据的数据。 6.BSP;通过全面调查,分析企业信息需求,制定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方案的一种方法。BSP 方法支持的目标是企业各层次的目标。先是自上而下识别系统目标、企业过程、数据,然后再自下而上设计系统,以支持目标的实现。 7.BPR;对企业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企业关键的性能指标获得巨大的提高。(它是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企业关键的性能指标获得巨大的提高,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 8.数据库;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储存和管理数据的仓库。 9.文件;是相关记录的集合,即相关记录为了某一应用目的而组织在同一文件内。 四、简答(4*5=20) 1.冯·诺依曼的计算机结构; 冯·诺依曼计算机结构的基本思想,“存储程序”和“二进制”。 基本结构:(1)输入: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设备;(2)数据处理与控制:CPU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件;(3)输出:计算机的输出设备;(4)主储存:计算机系统的储存功能由计算机的一级存储单元及二级存储单元组成;(5)通信接口 3.数据、信息的涵义; (1)数据:一组表示数量、行动和目标的非随机的可鉴别的符号,可以是字母、数字或者其他符号,可以是图像、声音或者味道。 (2)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是关于客观事物的可通讯的知识。 4.数据与信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可以比喻数据是原料,而信息是产品; (2)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如:数据:18 信息:某人年龄

信息管理系统复习 ——简答题

《信息管理系统》简答题复习资料 1.简述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数据中包含着信息,人们就是用数据这种符号中蕴涵的信息来反映客观世界。 ?信息与数据是管理信息系统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信息是反映客观事物的知识;数据则是用来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不随载体的物理介质改变而变化的;数据则不同,由于载体不同,数据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可以不同。 ?例如:同一数据在纸、磁带、光盘等介质上,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但它表示的信息却是不变的。 ?任何信息都是依附于载体而存在的。 2. 简述与信息有关的5个方面内容。 ?信源:信息的发布者。 ?信宿:接收并利用信息的人。 ?信道:信息传递的途径和渠道。 ?媒介:用以记录和保存信息并随后由其重现信息的载体。 ?反馈:收者对传者发出的反应。 3. 简述信息的局限性 ?滞后性——任何信息都要经过产生、加工和传输的过程,对于获得信息的人来讲,总会有一段滞后于事实的时间。 ?不完全性——任何关于客观事实的知识都不可能包揽无遗,凡是信息必有所取舍,只有正确的取舍,才可能正确地使用信息。 4. 简述管理信息系统按信息服务对象的分类情况。 ?国家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国家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包含各综合统计部门在内的国家级信息系统。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工厂、企业,主要进行管理信息的加工处理,这类系统应该具备对工厂生产监控、预测和决策支持的功能。 ?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面向事业单位,主要进行日常事务的处理。 ?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办公管理自动化,对提高领导机关的办公质量和效率,改进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是指从事特定行业或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其信息相对专业。 5.简述管理的控制职能。 ?在执行计划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常常使实践活动偏离原来的计划。

教学信息管理系统

教学信息管理系统

xxxxxxxxxxxxxxx学院 毕业设计 题目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系别xxxxxxxx 专业XXXxxxx 班级xxxxxxxxx 姓名x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xxxx 2xxx年06月23日

摘要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来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分迅速,计算机网络已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使教学信息组织非线性化、教学过程智能化和学习资料系列化,引发出对现行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材体系、教学模式、教学信息呈现方式、教学组织与管理形式、教育教学方法等的深刻变革,将使教育呈现全新的面貌。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管理学校教学工作的管理信息系统,它应用计算机在数据处理和数据整理、保存方面的优异性能,帮助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取代传统的人工处理。同时还能提供快速的查询和计算等功能。本系统分为系统管理、基本信息、教师任课和学生成绩四部分。系统管理是管理员对本系统进行维护。基本信息是对用户、教师、学生基本信息进行相关管理。教师任课是对教师的任课情况进行管理。学生成绩是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相关管理。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的应用之一,它的应用将解决传统人工处理容易产生

的疏忽和错误,代替人工进行复杂的劳动,提高学校管理效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将整个系统分为两个模块:前台与后台,其中前台主要是Dreamweaver进行界面的设计以及界面的关联,而后台主要是对数据库的管理。数据库的首要要求便是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安全性,此时便对权限进行管理,从而对安全性进行管理。2.对后台数据库的维护和管理,由于数据库有很多的表格,而且几乎上都是相互关联的,所以对表的修改涉及到整个后台的数据体,必须做统一的考虑。3.数据库的合理性要求能够对整个系统起到简化的作用,所以对库的规划必须合理。4.对于后台的不断修改以及操作,必须要求数据库的稳定性。如对表格的修改能够准确的进行,且避免死锁的现在。当对数据进行修改时,如进行删除,但此时数据正在用,必须要还原到正确的状态。要不会影响以前的操作!对于系统的维护很难得到保证。为解决这种情况必须要对数据库的操作进行限制以及屏蔽,使用户尽量不要碰到此种情况。5.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对其进行检测。6.按照模块化对成绩管理系统给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案例完整篇.doc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案例31 案例3:海尔集团:信息化助力创造世界名牌 1.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22年的发展历程使海尔集团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企业成长为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成为中国家电行业销售额最大、生产的产品品种和规格最多、出口量最大的企业集团,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家电行业的排头兵。海尔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之所以能够一年一个新台阶,是和海尔集团高度重视、运用、推广、发展信息化工作分不开的。 2.海尔信息化:三个阶段上三个台阶 海尔的信息化建设从最初起步到现在,大致经历了基础应用、总体构架和优化调整三个发展阶段,其中每个阶段都会根据当时企业的实际需求而有不同的侧重点。 第一个阶段是基础应用阶段:企业自发地提出了信息化应用的需求,搭建海尔集团的骨干网络和基础的办公应用,主要代表是构建的基础网络和OA应用。从1997年到现在,海尔集团已经构建了千兆为骨干的企业内部网,覆盖40多个销售公司和30个电话中心,实现数据、视频、IP电话三网合一。 第二个阶段是总体构架阶段:进入WTO之后,由于在中国市场上国际化竞争对手的大量进入,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挑战,海尔开始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同时改造海尔集

团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从1998~2003年,海尔内部进行了40多次结构调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业务流程再造的最佳模式。为了适合集团的战略发展需求,突出了流程再造成果,加速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海尔集团系统地设计和建立了信息化应用框架和系统,配合业务管理的需求,主要实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建成电子商务平台,形成以信息流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业务应用平台,使海尔的供应链运行在信息化高速公路上。2000年,海尔成为国内首家企业发布和建立B2C电子商务平台,并实现网上支付。 (2)建立全球领先的网上协同交易平台(B2B):2000-2001年,建立了海尔集团的电子协同商务平台,2005年1-4月份实现网上交易250亿元。 (3)集成的同步供应链管理平台:2000年,在集团范围内实施了销售、生产、采购、仓储、财务与成本等应用。 (4)生产的跟踪与控制:2000-2004年,在集团各产品事业部实施了MES全程跟踪生产质量。 (5)一站到位的顾客服务系统:从1998-2005年分四期,构建了集中的海尔顾客服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覆盖全国超过500个坐席的呼叫中心、超过10000个服务网点和全国42个大中城市的备品备件管理。 (6)具有国际水平的产品设计与模具加工系统:应用了业界领先PRO/E、UGII、Cimatron、C-Mold等,可以为用户提供

MIS简答题

MIS简答题

MIS简答题 Chapter1 SHORT-ANSWER QUESTIONS (p. 33) 1.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MI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ANSWER: MIS is a broad business function and the study of the use of IT. IT is a set of tools and a resource within MIS. 2.What four steps should an organization follow in determining which technologies to use? ANSWER: The four steps are: (1) assess the state of competition and industry pressures, (2) determine business strategies, (3) identify important business processes, and (4) align technology tools with the business processes. 3.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ta, information, business intelligence (BI), and knowledge? ANSWER: Each build on the previous. Data are raw facts, while information is data that has meaning. Business intelligence is collective information that gives you the ability to make strategic business decisions. Finally, knowledge is a broad term that can encompass BI context, how to affect BI, patents and trademarks, and organizational know-how. 4.How does the granularity of information change as it moves from lower to upper organizational levels? ANSWER: At the lowest levels, information granularity is very fine because people need tremendous detail to perform their jobs. As information moves up through the organization, it becomes more coarse because people don’t need as much detail but rather aggregations of information. 5.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technology-literate knowledge worker and an information-literate knowledge worker? ANSWER: A technology-literate knowledge worker knows how and when to apply technology; that is, he/she understands the value and role of technology. An information-literate knowledge worker knows all about information; that is, he/she understands the value and role of information. 6.How do ethics differ from laws?

管理信息系统简答题及答案

什么是信息?信息和数据有何区别? 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信息的概念不同于数据。数据(Data,又称资料)是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处理数据是为了便于更好的解释。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同一数据,每个人的解释可能不同,其对决策的影响可能不同。决策者利用经过处理的数据做出决策,可能取得成功,也可能得到相反的结果,这里的关键在于对数据的解释是否正确,因为不同的解释往往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目的。 试述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事务流的关系? 组织中各项活动表现为物流、资金流、事务流和信息流的流动。“物流”是实物流动的过程。物资的运输,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直至销售都是物流的表现形式。“资金流”指的是伴随物流而发生的资金流的流动过程。“事务流”是各项管理活动的工作流程,例如原材料进厂进行的验收、登记、开票、付款等流程;厂长作出决策时进行的调查研究、协商、讨论等流程。信息流与其它三个流的关系可表述如下:“信息流”伴随物流、资金流、事务流的流动而流动,它既是其它三种流的表现和描述,又是用于掌握、指挥和控制其他流运行的软件资源。 简述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 信息系统经历了由单机到网络,由低级到高级;由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到管理信息系统再到决策支持系统;由数据处理到智能处理,由决策支持系统到智能支持系统;由企业内部管理向外拓展的过程。 诺兰阶段模型的实用意义何在? 它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诺兰阶段模型的实用意义是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 都可以利用诺兰阶段模型判明本单位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 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MIS建设。诺兰阶段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和成熟等六个阶段。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MIS 的开发策略各有何优缺点? “自下而上”开发策略的优点是容易保证最终系统可以运行——尽管所开发的系统不十分完美;缺点是缺乏整体的优化,不能象想象那样完全周密。由于缺乏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在开发过程中,往往要作大量的重复工作和做许多重大修改,甚至重新规划、设计。 “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的优点是整体性和逻辑性强;缺点是开发工作的难度较大,复杂、繁琐,如果考虑不周,往往会出现运行不协调的危险。 什么是企业流程重组?为什么说企业流程重组不仅渉及到技术,而且涉及到人文因素?人文因素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知识讲解

实验四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代码设计、数据存储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等环节,并编制相应的文档。 2.树立正确的系统设计思想。 二、实验条件 1.微型计算机。 2.Microsoft Office(Word/PowerPoint/Visio)软件。 3.PlayCASE安装软件。 4.相应模拟数据。 三、实验课时 4学时 四、实验内容 1.代码设计/功能结构图设计/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数据库设计。 2.根据课题系统功能需求,开展实地调查或通过Internet查阅相关资料或结合个人经验,进行新系统功能设计;代码设计;系统运行环境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 五、实验步骤 1.设计出学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代码,内容包括学号,院系编号,专业编号,班级编号,课程编号,教师代码,教室代码。说明相关代码的含义。 2.参考学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绘制其功能结构图。 六、思考题 1.系统设计时,怎样参考数据流程图画出信息系统流程图。在这过程中主要应做哪些工作? 2.系统设计中,为什么要先作输入设计,后作输出设计? 高校选课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全校性选修课的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高级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加强,完全全学分制的实施,选修课在一个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 某高校为提高对学生选课信息管理,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决定开发网上选课管理信息系统。本人作为该系统的主要分析人员和设计人员,通过初步调查了解了该学校的网上选课管理情况。 网上选课系统的出现使同学们能够更加自主、便捷、准确的进行选课。但是,现行的选课方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什么课程容易拿学分选什么,别人选什么我选什么,哪一类课程还缺多少学分不清楚,甚至有的为凑学分随便选几门课或者干脆让别人代选,完全不顾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所长,完全不顾自己的专业方向、有无先修课程等,造成了选课的混乱。这种现象在低年级比较突出,在高年级也存在。而且,随着选修课比重的加大,这种情况将越来越严重。

MIS管理信息系统各章节简答题

第一章:组织、管理和网络化企业 一、为什么信息系统对企业运营管理非常重要?(P10) 1.答:企业持续寻求改进其运行效率以求达到高获利,信息系统和技术有助于企 业提高效率和生产效率,配合企业过程和管理行为的改变。 2.信息系统和技术是公司创造新产品和新服务甚至整个新企业模式的重要驱 动器. 3.利用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可以更好的服务顾客,拉近与顾客的距离,增加收 入和利润,更好的与供应商来沟通以便降低成本. 4.信息系统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准确的数据,以便做出更好的决策。 5.信息系统有助于企业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6.企业也投资于运营企业所必需的信息系统和技术. 二、什么是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三个基本活动是什么?三个维度是什么?(注:学会用三个维度来分析案例)(P12) 1.含义:信息系统技术上可以定义为相互连接的部件的集合,它可以进行信息收 集、处理、储存和分发,以支持一个组织的决策和控制。信息系统包括组织内或围绕它的环境的主要人员、地点和事情的信息。 2.三个基本活动:在一个信息系统中,生产信息主要有三个主要活动,这些活动 是输入、处理和输出。输入是在组织内部或其外部环境中捕捉或收集原始数据。处理是把这些数据转换成较有意义的形式。输出是将处理后的信息转交给使用它的人或其他活动。 3.三个维度:组织维、管理维、技术维。 组织维:组织是由不同的层次和专业任务组成的结构. 管理维:管理工作在于对企业所面临的许多情况进行感知,作出决策,列出解决企业问题的正式计划。 技术维:计算机硬件是在信息系统汇总进行输入、处理和输出的物理设备。计算机软件由详细的预编指令组成,用它来再一个信息系统中协调和控制计 算机硬件。数据管理技术包括管理物理存储介质上数据的软件。网络和 通信技术由物理设备和软件组成,连接各种软件硬件,由一个地点到另 一个地点传送数据。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计划书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计划书 一、系统开发的背景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水平,其建设水平也代表学校教学管理的水平,是现代化管理的手段。从70年代末开始,就有人着手研究计算机来解决高校的管理与教学问题,例如教学,排课,科研,人事,财务等问题。此后,人们对高校教学中各种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不断地改善。 近些年,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和教学体制的改革,在校学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传统的手工管理办法早已不能满足要求。如在校生的学籍、奖惩、退学、请假、处分等一系列复杂的事物,不仅出错的机率非常高,而且学生成绩的登记与查询也是一项非常繁重和枯燥的劳动;另外,每年课程的变化都需要重新规划,同样了也耗费了人力、物力。 由于信息技术在管理上越来越深入而广泛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在技术上已逐步成熟。任何一个单位要生存、要发展、要高效率地把内部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就必须建立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管理信息系统。 这对于正在迅速发展的各大高校而言,同样有着重要意义。作为高校日常教学主要管理工作之一的教学管理,它涉及到院校、专业、师生等诸多方面。特别是目前国家的教育体制也正处在不断改革、创新的阶段,教育部门充分吸取国外优秀的教学模式,结合国内多年的办学经验,逐步探索出了适合中国特色的教学形式,国家教育部面向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全面学分制改革。同时,随着选课制的展开和深入,教务日常管理工作也日趋繁重、复杂,如何把教务工作信息化、模块化、便捷化便成为了现代高校发展的重点。 总而言之,教学管理软件应实现教务信息的集中管理,使传统的教学管理朝数字化、无纸化、智能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并为进一步实现完善的计算机教学管理系统和全校信息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高校中,教学管理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质量直接取决十教学管理水平。现如今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施可谓日新月异。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系统分析阶段的必要活动。此项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明确系统的目标、规模与功能,对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背景、必要性和意义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出开发系统的初步方案与计划。可行性研究是对系统进行全面、概要的分析。 A、技术可行性: 校园网已正常运行,开发人员已熟练掌握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教务人员已实现计算机培训,这都为系统开发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支持。 B、经济可行性: 采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可取代原系统的单据手工传递工作,减少人工开支,节省资金,并且可大大提高信息量的取得,缩短信息处理周期,规划教学资源,提高学生信息,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的利用率,使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C、管理可行性: 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在如今的信息时代是大势所趋,而且随着现代管理理念、方法和途径的发展,教务信息化管理手段日渐成熟,也必定会突飞猛进,所以从长远利益出发,高层领导对该项目的开发与实施会大力支持。 D、社会可行性: 当今社会,广大师生都较为熟悉计算机的相关操作,该系统将大大提高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 A )》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代码: AM301 3、学时 /学分: 36 学时/2 学分 4、先修课程:数据库基础 6、开课院(系)、教研室:机械与动力学院 7、推荐教学参考书: 1.教材:《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第二版,李东着 2.教学参考 书:《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版,薛华成主编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管理信息系统》 是一门综合了管理科学、 系统工程、 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学科交叉的 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课程。可作为工业工程与管理、 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应的 工程硕士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讲述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原理、 构、 技术、系统分析、规划与设计、系统实施及评价、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例和最新发展 等内容, 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学会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规划方法, 解不同应用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及当今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1.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内容:系统、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组成和结构。 了解 系统和信息的基本概念,掌握系统的基本形式、信息的基本性质及如何获取企业 中的信息资源; 了解信息社会中的企业管理、 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及类型。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 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技术基础 内容: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和 Internet 基本技术。 了解计算机和信息技 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 库、网络及 Internet 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掌握并能应用信息系统中基本的计算 机和信息技术。 3.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开发方法 内容: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开发方法及相应工具。 了解管理信息系统 的规划、分析、设计的整个过程,了解生命周期法的各个阶段的主 要工作及相关的信息系统开发工具,掌握几种常用的系统分析方法, 学会用业务流程图和数 据流程图进行案例分析;了解原型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方法。 4. 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模式及应用实例 内容:事务处理系统、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和电子 商务实例介绍。 了解几种常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应的技术,包括事务处理系统基本模式,信息编码, POS 系统和商业信息系统;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及群件;决策支持系统、 数据仓库、群体决策 支持系统和高级主管信息系 统的基本原理及实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ERP )的管理模式及 实例;电子商务基本模式及关键技术。重点掌握不同领域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式、管理思 想和方法、和基本技术。 5. 信息系统的管理及新课题 内容:信息系统应用中的管理问题及信息系统面临的新课题。 2、课程名称(中文):管理信息系统( A 类) System 课程名称(英文): Management Information 5、面向对象:工业工程、 管理工程、机械工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应用简答题

High Priority Items(优先项目):I、II、IX、XII、XII Middle Priority Items:III、IV、V、X、XIV https://www.doczj.com/doc/b3868676.html,rmation Systems in Global Business Today 2. Why are information systems so essential for running and managing a business today? Information systems are a foundation for conducting business today. In many industries, survival and the ability to achieve strategic business goals are difficult without extensiv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usinesses today use information systems to achieve six major objectives: operational excellence; new products, services, and business models; customer/supplier intimacy; improved decision mak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day-to-day survival. 3. What exactly is an information system? How does it work? What are its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and technology components? From a technical perspective, an information system collects, stores, and disseminates information from an organization’s environment and internal operations to support organizational functions and decision making, communication, coordination, control,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Information systems transform raw data into useful information through three basic activities: input, processing, and output. From a business perspective, an information system provides a solution to a problem or challenge facing a firm and represents a combination of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and technology elements. The management dimens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s involves issues such as leadership,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behavior. The technology dimension consists of computer hardware, software, data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networking/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ncluding the Internet). The organization dimens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s involves issues such as the organization’s hierarchy, functional specialties, business processes, culture, and political interest groups. II.Global E-business and Collaboration 2. How do systems serve the different management groups in a business? Systems serving operational management are 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s (TPS), such as payroll or order processing, that track the flow of the daily routine transactions necessary to conduct busines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MIS) produce reports serving middle management by condensing information from TPS, and these are not highly analytical. Decision-support systems (DSS) support management decisions that are unique and rapidly changing using advanced analytical models. All of these types of systems provide business intelligence that helps managers and enterprise employees make more informed decisions. These systems for business intelligence serve multiple levels of management, and include executive support systems (ESS) for senior management that provide data in the form of graphs, charts, and dashboards delivered via portals using many source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formation.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构建与设计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构建与设计项目概述 第一章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 1.项目介绍 教学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业务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学生成绩管理包括:各院系的教务人员完成学生学籍注册、毕业、学籍异常处理,各授课教师完成所讲授课程成绩的录入,然后由教务人员进行学生成绩的审核认可。 学生选课管理包括:学生根据开设课程和培养计划选择本学期所修课程,教务人员对学

生所选课程进行确认处理。 教学调度安排包括:教务人员根据本学期所开课程、教师上课情况以及学生选课情况完成安排课、调课、教师管理。 1.1 数据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整个数据库设计过程的基础,要收集数据库所有用户的信息内容和处理要求,并加以规格化和分析。 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是描述用户需求的重要工具。数据流图描述了数据的来远和去向,以及所经过的处理;数据字典是对系统所需要处理的数据结构的进一步的描述。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包括以下内容。 1.1.1系统的基本数据字典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数据字典的内容如下: 学生基本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学号、班级代码、姓名、性别、政治面貌、职务、籍贯、出生日期、家庭住址等。 课程基本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讲授课时、课程学分、人数等。 教师基本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教师编码、教师姓名、性别、所学专业、职称、籍贯、出生日期、家庭住址等。 教室基本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教室编码、教室类型、教室容量等。 系别基本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系代码、系名称、系地址、系电话等。 专业基本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专业性质、专业简介、所授学位等。 成绩基本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科目号、学号、科目名称、科目分数等。 选课基本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课程号、学号、修课审核人、成绩审核人等。 授课基本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课程号、教室编码、教师编码、授课时间、授课周次等。 班级基本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班级代码、班级名称,班级简介等。 1.1.2 系统的基本数据流图 数据流图是从数据和对数据的加工处理的角度来描述系统的图形。数据流图的基本组成元素如下图所示: 数据存储 图3-1数据流图的基本组成元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