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殊儿童心理评估

特殊儿童心理评估

特殊儿童心理评估
特殊儿童心理评估

特殊儿童的心理评估

一、什么是特殊儿童的心理评估?

1.评估的定义

测量:是决定特殊儿童能力表现或成就水平的过程。

测验:是在标准化情境中用来评估儿童的知识、技能或人格等方面的任务或一系列任务。

常模:常模是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由标准化样本测试结果计算而来,即某一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它是心理测评用于比较和解释测验结果时的参照分数标准。

2.特殊儿童心理评估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评估的作用:鉴别、安置,为当前个体做适应其能力水

平的个别计划。

2.评估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符合个别学生的特殊需求。

二、特殊儿童心理评估的类型

1.教育前评估---诊断性评估

2.教育后评估---阶段性评估(过程评估、终结评估)。

三、教育性评估内容及相关工具

1.身体检查与医学诊断

2.心理与教育测验

2.1智力测验:在一定的条件下,使用特定的标准化得量表,对被试施加刺激,从被试的一定反应中测量其智力的高低。

(一)比纳—西蒙量表(智龄)

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纳(Binet)和西蒙(Simon)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比纳—西蒙量表。这套测验由30个从易到难的题目组成,涵盖记忆、注意、理解和推理能力等方面,后经修订题目数量增加到59个。测验者根据测题的难易将它们按年龄分组。测验结果用智龄表示,也就是说它测量的是某一儿童的智力相当于那个年龄阶段的水平,最后

通过智龄和实际年龄的比对来衡量儿童智力水平的高低。

(二)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Tolman)对比纳—西蒙量表进行了修订,在1916年发表了斯坦福—比纳量表(S—B量表),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项目(39个)是新增的。斯坦福—比纳量表经过1937年、1960年、1972年、1982年、1986年等多次修订后,成为当代应用最广也最具权威的智力测验之一。适用的范围从2岁到成人,另外,还增编了测验复本,施测时可以交替使用。与比纳—西蒙量表相比,斯坦福—比纳量表的最大改变是将原来表示智力高低的心理年龄用比率智商来表示。比率智商就是指个人的智力年龄(MA)与其实足年龄(chronological age,CA)的比值。即

智力年龄(MA)

智商(IQ)= ———————— ×100

实足年龄(CA)

例:以儿童的智龄为8.5,实际年龄为7,那么他的智商就是8.5÷7×100=121(小数点后可忽略不计)

注意:智龄只能表示智力的绝对高低,而不能比较实际年龄不同的儿童的智商高低,智商则能表示智力的相对高低。

(三)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离差智商)

在比率智商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缺点,人们发现,比率智商是假定智力发展和年龄增长成正比,是一种直线关系,但实际上当年龄增长到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不是这样的情况了。

韦克斯勒智力测验包括成人智力量表、儿童智力量表、幼儿智力量表。其中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共有12个分测验:5个言语测验,5个操作测验,两个备用测验。适用于6-16岁的儿童。

离差智商(计算原理):它的基本原理是把每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的智力分布看做是常态(正态)分布,而某个儿童智力的高低是由其与同龄人智力分布的离差大小而决定的。

IQ=100+15Z (平均分数100,标准分数15)

▲有关统计概念的解释

①正态分布: 靠近平均数分布的频数最多,离开均数越远,分布的数据越少,左右两侧基本对称,这种中间多、两侧逐渐减少的基本对称的分布,称为正态分布。

②平均数μ=(x1+x2=x3+…..xn)/n

③标准差σ= ∑(xi-μ)2

n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方差与标准差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好指标,其值越大说明改组数据离散程度越大,值越小说明该组数据离散程度越小。

④标准分数Z=(x-μ)/ σ

正态分布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受到μ值(平均数)和σ值(标准差)大小的影响。当μ相同时,σ越小,曲线瘦高,表明数据越集中,σ越大,曲线矮胖,表明数据越分散。标准正态分布时区间(-1,1)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8.27%;标准正态分布时区间(-1.96,1.96)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5%;标准正态分布时区间(-2.58,2.58)或正态分布时区间(μ-2.58σ,μ+2.58σ)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9%。

(四)瑞文推理测验

瑞文测验是一种非文字的智力测验,主要用来测验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及清晰思维能力。瑞文推理测验由两种题目构成,一种是从一个完整的图形中挖去一块,另一种是在一个图形矩阵中缺少一个图形,要求被试从几个备选答案中,选择出一个能够完成图形或者符合一定结构排列规律的图案。

瑞文推理测验的优点:测验对象不受文化,种族及语言等条件的限制,适用的年龄范围很宽。

2.2适应行为测验

(一)AAMD适应行为评定量表

适应行为是诊断智力低下的一个重要依据,智力低下的定义是智商低下,适应行为受损,两者发生在成年前。智商依靠智力测验确定,适应行为依靠行为评定。AAMD适应行为量表便是为此目的而编的。

AAMD提出的适应水平分六级。

●一级:在低的竞争环境中有一定的能力,但在个人事务管理上要有某些支持和监督。

●二级:在部分竞争或竞争环境中具有有效的社会和经济能力。

●三级:在无竞争或受保护的环境中具有有限的社会和经济功能。

●四级:对有限的环境和人际关系有反应,生计需要监督,在有帮助的情况下过机械的生

活。

●五级:仅能对最简单的环境和人际关系有反应,生计与日常生活事物完全依。

赖他人监督。

●六级:在生理或姿势上有全面的残缺,需要不断的医学全护。

(二)儿童适应行为量表

适应行为又称为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人独立处理日常生活和承担社会责任达到他的年龄和所处社会文化条件所期望的程度。

儿童适应行为量表是一个能力评估量表,包括有8个分量表,归纳为3个功能因子(含近200种行为条目),即独立功能因子,认知功能因子和社会/自制因子.独立功能因子包括有感觉运动(主要反映视,听,运动和协调能力),生活自理(测试饮食,大小便,穿戴等自理能力),劳动技能(包括日常家务劳动和职业劳动),经济活动(包括钱的概念,购物技能和用钱能力)4个项目.独立功能因子也包括语言发展(包括数的概念,书写,阅读和言语交流),时空定向(评估对时间概念,空间定向和使用交通工具的能力)2个项目.社会/自制因子包括有个人取向(包括注意力,有目标的主动性,行为的自控能力,日常爱好,个人习惯),社会责任(包括遵守社会规范及社会交往有关的行为技能)2个项目.

2.3其他评估工具

(一)格塞尔发展量表

(二)丹佛发展筛选测验DDST

DDST是筛选性测验,并非测定智商.筛查性测验是指比较快速地把对象从人群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测验。学前儿童50项智能筛查测验也属于此类。

(三)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SID)

①基本内容结构

●智力量表163题(包括适应性行为、语言和探索活动,用于评价婴幼儿感知觉的敏

锐性辨别力及对外界的反应能力物体衡常性、视动协调与操作能力;学习、记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声、语言交往的能力;早期形成的概括、分类能力。)

●运动量表81题(包括粗大运动-抬头、坐、爬、站、走、跑、跳等;精细运动-对指、

抓握等;平衡协调能力。)

●行为记录定性观察

三个部分互相补充,各个部分对于临床评价都有独特的价值。

②BSID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的特点

●与格塞尔量表、DDST等评价工具相比,BSID具有如下特点:

●更为完善、细致;

●客观、灵活;

●操作性强;

●数量化,利于结果分析,科研应用

(四)Halstead-Reitan神经心理测验

Halstead-Reitan神经心理测验--儿童神经心理测验H·R·B(Y)-RC用于测查儿童是否存在脑病损,能够发现那些表现很轻微,甚至外表觉察不出的行为缺陷,测验使用可延伸至5岁儿童,于1955年制成本测验。

幼儿神经心理成套测验的常模,一般不采用划界分和损伤指数的方式,而是采用正常组及各种脑病组各项分测验的均数及标准差。

▲H·R·B(Y)-RC用于5~8岁儿童几个修改测验

①有156张幻灯片分成7组,用投射装置(或卡片式)显示。受试在1至4个数字的按键上作出选择性的按压后,有铃声或蜂鸣声给以阳性或阴性强化。测量概念形成、抽象和综合能力。对幼儿不采用数字来作范畴测验内容,而是用红、蓝、黄、四种颜色代替四个数字。

②色形和渐进图形测验成人和少年用连线A和B测验,

幼儿尚不认识数字和字母,改用色形和渐进图形测验代

替。前者为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几何图形,要求儿童第一次

按相同颜色匹配,第二次按形状匹配,如此交替进行。后

者是大图形内另有一不相同的小图形,从一指定图形开

始,按这些图形中的小图形寻画一个形状相同的大图形相

匹配。如此连续交替进行。这两种测验相当连线B测验。

测定大脑功能的灵活性(图14-4)。

③图形配对测验这是幼儿特有测验。在卡片上下两排图画按相似性(外形的,或意义的)一一配对,测定分析综合能力(包括视觉的和

言语的)。

④V形配对和图形配对测验均为幼儿特有测验,测量视觉-空间关系能力

⑤靶测验(target test)幼儿特有测验。要求儿童按主试者在刺激图上的指点顺序,再生于他们的回答纸上。可测量视觉-空间形象的再生能力。

⑥数字划消测验

●研究注意的传统材料,材料用阿拉伯数字组成,共有五个分测验,各个测验有不同

要求,难度依次升高,一个测验做3分钟,五个测验连续进行。划去字与无关字的比率分别为4%、4%、2%、4%、2%。

●划掉数字“3”(注意指向性和集中力)—划掉数字“3”前面的数字(注意转移力)—

划掉数字“3”前一位数字“7”(注意的选择性)—划掉“3”和“7”中间的数字---划掉“3”

和“7”中间的偶数字(注意的广度和分配能力)。

3.案例展示

●案例:个案A,女,2004年3月9日出生

3.1 生育及健康史

母亲为高龄产妇,幼儿出生时使用产钳,无家庭病史,无其它病史。

幼儿适应行为评定量表评定结论:边界

独立能力反映儿童感觉运动、生活自理、劳动技能及经济活动;认知能力反映儿童的言

注:,ADQ 在85~l14间为平常,70~84为边界,55~69为轻度异常,54~4O为中度异常,40以下为重度异常。

3.2 家庭情况及教养方式

父母学历均为本科,在银行工作,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都受过良好教育。幼儿平时虽由老人照看,但由于老人年龄较大,所以幼儿的教育工作主要由母亲一人负责。个案A家庭物质条件好,人际关系和睦,父母感情基础好,家庭教养方式为民主型。

四、特殊儿童心理评估的实施

1.特殊儿童心理评估的几个阶段

①准备阶段

②测评阶段

③综合评定阶段

静态评估一般是指传统的评估方式,即通过测定儿童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了解儿童目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静态评估通常只评估一次。

动态评估需要以“评估——训练——再评估——再训练...”的方式,对儿童反复地进行评估和训练。

2.课程性评估与行为评估方法

2.1课程性评估

2.2行为评估方法

①书面记录

轶事性报告

小玲自己在图书区里安静地看书。天天走过来,从她身边拿起一本书,不经意间碰到了小玲。小玲触电般地跳了起来,睁大眼晴看着天天,一句话也没有说。

因为小雨,孩子们的户外活动被取消了。小玲坐在靠窗的椅子上,看上去有些闷闷不乐。

②收集儿童作品

③任务分析记录

④观察记录系统

3.评估注意事项

3.1将评估与教育、训练结合3.2评估者必须遵守职业道德

儿童心理测验量表一览表

——附录1:儿童心理测验量表一览表测验量表名称编制者测验功能测验内容适用对象测验时间施测方式管制等级备注托尼非语文智力测验吴武典等编制以抽象图形来评估解决问题62题图形推理,分普及版和幼儿版,测试偏重4岁-16岁530分钟个测,团测 A (TONI-3)的能力,诊断智能缺陷儿童一般能力而非特殊能力个月简易个别智力量表王振德编制鉴定智能障碍、学习障碍及含六个分测验:词汇测验、仿绘测验、算术测4岁-8岁半 30-40分钟个测 A 金瑜等修订发展迟缓验、拼图测验、语词记忆测验、图形推理测验图片词汇测验(PPVT)L.M.Dunn等初评或筛查儿童智能120题,每题呈四幅图片,根据听到的词汇指3岁-12岁 30分钟左个测 A 新华医院修订出其中一幅图片作为答案。右金瑜等编制测评和诊断儿童智能水平。151题,包含十一个分测验:图片词汇、仿绘、4岁至12岁约1个小个别施测区分智力障碍儿童的落后程语词背诵、图片归类、数字背诵、拼图、看图时左右标准化儿童智力诊断测验度;对正常儿童以及智力障说话/词语辨异、动作模仿、理解、图形推理 A 碍儿童的智力结构进行诊断和算术,其中理解为补充测验。性分析,评估其优势和劣势。黄惠玲编制快速筛查迟缓边缘、发展迟分五个部分:语言与沟通发展、社会人格发展、0岁-6岁10-20分钟由熟悉儿童零岁至六岁儿童发展筛查量表缓或发展不均衡粗动作技能发展、细动作技能发展、知觉与认的家长或教C 知发展师填写注意力缺陷/过动障碍测验 J.E.Gilliam编制辨认注意力缺陷或过动障碍36题,依据DSM-Ⅳ的诊断标准,修订过动性、4-岁18岁不限由熟悉儿童 A 郑丽月修订的儿童冲动性和不专注三个分测验的人员填写儿童感觉统合功能评

特殊儿童心理评估doc资料

特殊儿童心理评估

特殊儿童的心理评估 一、什么是特殊儿童的心理评估? 1.评估的定义 测量:是决定特殊儿童能力表现或成就水平的过程。 测验:是在标准化情境中用来评估儿童的知识、技能或人格等方面的任务或一系列任务。 常模:常模是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由标准化样本测试结果计算而来,即某一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它是心理测评用于比较和解释测验结果时的参照分数标准。 2.特殊儿童心理评估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评估的作用:鉴别、安置,为当前个体做适应其能力水平的个 别计划。 2.评估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符合个别学生的特殊需求。 二、特殊儿童心理评估的类型 1.教育前评估---诊断性评估 2.教育后评估---阶段性评估(过程评估、终结评估)。 三、教育性评估内容及相关工具 1.身体检查与医学诊断 2.心理与教育测验 2.1智力测验:在一定的条件下,使用特定的标准化得量表,对被试施加刺激,从被试的一定反应中测量其智力的高低。 (一)比纳—西蒙量表(智龄) 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纳 (Binet)和西蒙 (Simon)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比纳—西蒙量表。这套测验由30个从易到难的题目组成,涵盖记忆、注意、理解和推理能力等

方面,后经修订题目数量增加到59个。测验者根据测题的难易将它们按年龄分组。测验结果用智龄表示,也就是说它测量的是某一儿童的智力相当于那个年龄阶段的水平,最后通过智龄和实际年龄的比对来衡量儿童智力水平的高低。 (二)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Tolman)对比纳—西蒙量表进行了修订,在1916年发表了斯坦福—比纳量表(S—B量表),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项目(39个)是新增的。斯坦福—比纳量表经过1937年、1960年、1972年、1982年、1986年等多次修订后,成为当代应用最广也最具权威的智力测验之一。适用的范围从2岁到成人,另外,还增编了测验复本,施测时可以交替使用。与比纳—西蒙量表相比,斯坦福—比纳量表的最大改变是将原来表示智力高低的心理年龄用比率智商来表示。比率智商就是指个人的智力年龄(MA)与其实足年龄(chronological age,CA)的比值。即 智力年龄(MA) 智商(IQ)= ———————— ×100 实足年龄(CA) 例:以儿童的智龄为8.5,实际年龄为7,那么他的智商就是8.5÷7× 100=121(小数点后可忽略不计) 注意:智龄只能表示智力的绝对高低,而不能比较实际年龄不同的儿童的智商高低,智商则能表示智力的相对高低。 (三)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离差智商) 在比率智商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缺点,人们发现,比率智商是假定智力发展和年龄增长成正比,是一种直线关系,但实际上当年龄增长到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不是这样的情况了。 韦克斯勒智力测验包括成人智力量表、儿童智力量表、幼儿智力量表。其中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共有12个分测验:5个言语测验,5个操作测验,两个备用测验。适用于6-16岁的儿童。 离差智商(计算原理):它的基本原理是把每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的智力分布看做是常态(正态)分布,而某个儿童智力的高低是由其与同龄人智力分布的离差大小而决定的。 IQ=100+15Z (平均分数100,标准分数15) ▲有关统计概念的解释

10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10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1)儿童焦虑症:焦虑症是指一组以恐惧与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多见于女孩。儿童焦虑症有三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分离焦虑,儿童与依恋对象、家庭或其他熟悉环境分离时出现过分焦虑;其二是社交焦虑,儿童与陌生人接触式出现持续的过分退缩,妨碍与同伴正常交往;其三是恐怖性焦虑,患儿总是提心吊胆地害怕可能遇到的事物或情景。 (2)学习障碍:是学龄前儿童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它是指不存在智力低下学习技能忽的障碍和视觉、听觉障碍,也没有环境和教育剥夺以及原发性情绪障碍,人出现阅读、书写、计算、拼写等特殊学习技能获得障碍的一组综合症。 (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又称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心理行为疾病中常见的一种问题。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多动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 (4)儿童抑郁症:儿童抑郁症是指发生在儿童时期持续的心境不愉快,以抑郁情绪为主要特征。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分别达到2.5%和8.3%。患儿表现为对游戏没兴趣,食欲下降,睡眠减少,哭泣,退缩,活动减少。患儿还可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下降:自我评价低,记忆力减退,自责自罪,对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不感兴趣,容易激动,有时出现自杀念头或自杀行为。 (5)品行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严重的违纪行为,在较大儿童中很常见,如逃学、偷窃、破坏公物和攻击行为。 (6)儿童恐惧症:恐惧情绪是儿童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几乎每个儿童在其心理发展的某个阶段都曾出现过恐惧反应。儿童中最常见的是害怕动物、死亡、昆虫、黑暗、学校等。 (7)儿童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反复地、不合理地担忧,不得不通过行为来抵消所担忧的危险以得到安心,有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两种类型,常伴有抑郁、焦虑。 (8)抽动症: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或模仿怪相等,并可伴发其他行为障碍,多见于5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评价指标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评价指标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是指心理活动、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随年龄发生的变化。掌握个体发育的年龄特征,是我们认识儿童、了解儿童的需要,也是我们指导父母教养实践的理论基础。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年龄特征成为评价儿童发育状况的依据。 儿童认知发育 认知(cognition)是指知识的获得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是知之过程;而通常所说的智力(intelligence)是认知活动的综合,是知之能力。认知和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过程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1.儿童感知发育感觉器官(视、听、嗅、味、皮肤、本体感受器)把感觉到的各种信息(个别的、外部的特征),经过大脑的加工,与原有的经验结合,形成对事物整体的、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这是感知过程,前者称之为感觉,后者称之为知觉。 (1)儿童感知觉发育的年龄特征 1)婴儿感觉功能发育:胎儿的听觉相当灵敏,这是胎教的理论依据之一。新生儿对声音反应迅速,甚至能区分200Hz和1 000Hz的声音。2个月龄的婴儿已能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和同一个人说话时不同的语调,6个月龄时能区分父亲或母亲的声音,叫婴儿名字时有应答性反应。3~4个月龄的婴儿头转向声源,8个月眼和头同时转向声源。婴幼儿能听到0~20dB的响度,若只能听到21dB以上响度的声音刺激则有听觉障碍。 新生儿对光的反应敏感,出生时已有瞳孔对光反应,出生12~48h,2/3婴儿两眼追踪移动的红环或红线球,3~4个月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并表现为对明亮、鲜艳的色彩特别是红色感兴趣。新生儿能区分人脸和非人脸,出生后2周可区分妈妈与爸爸的脸。出生3~5周的婴儿,视觉集中时间仅为5sec,3个月龄时达7~10min。4~12周的婴儿两眼随物体移动180°,12~20周看自己的手,能看见75cm远的物体。 出生之前,胎儿的嗅觉和味觉相关的神经已髓鞘化,新生儿的嗅觉和味觉功能发育相对完善。哺乳时,新生儿闻到乳香就会寻找乳头,3~4个月龄时能区别愉快和不愉快的气味,7~8个月龄时开始分辨出芳香的刺激。出生2h的新生儿即对糖水表示愉快,对柠檬汁表示痛苦。4~5个月龄婴儿对食物的任何改变出现非常敏锐的反应。 新生儿已出现痛觉,但不甚敏感,易出现泛化现象。新生儿触觉敏感,有些原始反射与触觉的敏感性有关。新生儿温度觉灵敏,能区别牛奶是温度是否太高或太低,3个月龄的婴儿能区分31.5℃~33℃水温的差异。 2)儿童知觉发育:5~6个月龄的婴儿即出现深度知觉,如婴儿爬到"视觉悬崖"边上时,出现退缩反应。但儿童深度知觉发育持续时间很长,6岁前往往因判断不准确而跌到或撞到。 1岁,出现空间和时间知觉,"藏猫"游戏提示儿童理解空间和时间交替出现,这种空间和时间的概念要与视觉和动觉相连系。 2~3岁儿童能辨别各种物体的属性如冷、热、软、硬等,5~6岁能区分同样体积当重量不同的两只盒子。 3岁,开始理解今天、昨天、明天的时间概念,但对上午、下午、晚上的理解要到5、6岁,而今年、去年、明年的时间知觉要到6岁以后。 3岁儿童开始辨别红色,对黄、蓝、绿的准确辨别要到4~6岁。 5、6岁的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分辨左右,而以对方为中心分辨左右则要到7、8岁。 (3)对儿童教养的意义:丰富的语言、声音、视觉刺激,促进视觉、听觉发育;丰富的情感投入,促进儿童的体感和安全感的发育;图片、实物、情景结合语言刺激,促进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的发展。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和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逐渐培养儿童观察能力。方法是,从无目的的观察到有目的的观察,观察时间由短到长,从观察事物表

评语大全之特殊儿童的评语

评语大全之特殊儿童的评语

特殊儿童的评语 【篇一: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期末评价】 特殊教育学校2012——2013年度第一学期学生评价 xxx同学: 你是个聪明、活泼的好孩子。上课回答问题大胆响亮,但是有一点点的好动呢!小动作多了会导致你注意力不集中的哦!希望你能有所改善。 在学习上你很认真、反应也很敏捷,总能在第一时间回答老师提的问题,即便是回答的不正确你也会大声说,这是很好的!错了,没关系。但一定要大声。这对你的发音有好处。希望你能继续保持,让学习更上一层楼。 放寒假回去不能光顾着玩耍,也要好好学习哦!多陪爸爸妈妈聊聊天,多给爸爸妈妈讲讲你在学校的事情,让爸爸妈妈多了解你的成长过程。回家自己洗脚、洗袜子,要锻炼自己的自理能力,帮妈妈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扫扫地、擦擦桌子、拿碗筷等等。还有要好好练字哦! 祝: 假期愉快! 班主任:xxx 领导签字:xxx 2012年12月29日 【篇二:如何对特殊儿童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

浅谈如何进行特教学校语文课的“有效学习评价” ——怀远特教朱朋利 我是特教学校的一名老师,刚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特教学校,顾名思义,特教学校里的老师教着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属于他们的独有的心理特征,个性特征。这也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特别注重对这类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谈到评价我们都不陌生,评价在日常生活以及教育教学中被普遍应用,它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方式和有效手段,也是学生认识自我发现不足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经常热情洋溢地表扬、鼓励学生,或对学生的发言做出评价,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平时如果我们没有做出的正确的评价,那我们的评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有效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是学生成长必须的教育需求。但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评价是我们值得积极深思和不断探索的。我觉得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评价不单单是对学生的一些好的表现和正确的行为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就行了。当学生出现不好的、甚至错误的行为或表现能通过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有全面、正确、恰当的认识和定位。认识到行为上的不足、想法上的错误进而予以改正。我觉得在学生错误时的当头棒喝与他们在表现优秀时锦上添花式的表扬,一样符合学生的发展和社会教育的需求。而我们往往忽略这种批评式的评价。这里我简单说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不良举动或行为时,我如何尝试通过评价让学生矫正的实例。实例:学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 2014年暑假开学,我担任一年级的语文课,开学不久我发现我们班有个学生经常不能按要求完成作业,我多方面了解到这个学生完不成作业的主要原因是做事拖拉,贪玩,多动。我批评了几次也没有明显效果,怎么办呢?于是我决定采取新的方法。在一次语文课上,我点名让那个贪玩,多动的学生站起来,然后自顾自的继续上课,然后悄悄地观察他,开始他还有耐心等,但是渐渐地他等烦了,举手要说话,但是我依然不管不顾的继续上课,直到他实在忍不住,向我打手势:

4《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常见心理行为问题》习题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常见心理行为问题》习题 一、选择题 1、幼儿园的儿童处于学龄前,是心理发展的( B ),也是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发展的萌芽期。 A. 早期 B.中期 C.活跃期 D.敏感期 2、学龄前儿童神经系统调节( A )过程占主导,容易被误以为是“多动症”,实际是此期儿童的心理特点。 A. 兴奋 B.呆板 C.逆反 D.安静 3、( D )是儿童语言迅速发育的重要时期。 A.1-3岁 B.2-4岁 C.3-6岁 D.1岁以前 4、下列关于幼儿记忆发展的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幼儿记忆的有意性较低 B. 幼儿多用机械记忆的方法 C.幼儿的记忆要以抽象逻辑为主 D. “记忆恢复”现象在年幼儿童身上表现的不普遍 5、孤独症的临床表现有:不说话、不理睬人、对一些非生物的东西(B )、注意力分散等。 A.排斥 B. 有特殊依恋 C.恐惧 D.厌恶 6、以下不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的是( B ) A.人际关系 B.物理因素 C.社会环境 D.过高要求 7、学龄前期儿童常出现的强迫行为有(B)、控制大小便能力差、多动症、夹腿综合症。 A.口吃 B.吮指、咬指甲 C.不说话 D.不理睬人 8、幼儿记忆态度发展的表现是( C )。 A.记忆空间的增加 B.记忆容量不断扩大 C.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转变 D.记忆保持时间变长 9、学龄前儿童的游戏主要是(B)。 A.合作游戏 B.规则游戏 C.练习游戏 D.象征性游戏 10、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是( B )。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经验型逻辑思维 11、教师应注意“问题家庭”儿童、残疾儿童和( A )的心理健康。 A.独生子女 B.男性儿童 C.女性儿童 D. 最低龄儿童 12、关于儿童记忆的说法错误的是(B)。 A.首先发展短时记忆 B.儿童越大长时记忆的容量越大 C.儿童长时记忆的发展随着年龄有所发展 D.儿童短时记忆容量随着年龄增加 13、以下不属于儿童情绪问题的是(D)。 A.焦虑症 B.恐怖症 C.孤独症 D.吮手指、咬指甲 14、以下不属于口吃的原因的是(D)。 A.火警、地震、亲人死亡 B.模仿 C.父母在学说话时过于急躁 D.食物因素 15、以下性教育方式中错误的是(D)。 A.注意性卫生习惯的培养 B.儿童出现夹腿行为时应当恰当干预 C.性不良行为的干预一定要注意儿童的心理健康 D.儿童提出性相关问题时应该直接拒绝回答 16、对多动症应采取心理和( A )治疗方法。 A.行为 B.药物 C.手术 D.针灸 17、以下不属于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是( C)。 A.遗传因素 B.气质特点 C.五官相貌 D.生理因素 18、较严重的口吃患者需要( D )治疗,由专业的治疗师指导儿童进行训练。 A.行为 B.药物 C.手术 D.言语 19、加强儿童性卫生习惯的培养可以减少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儿童要勤洗澡、勤换内裤,女童要每晚(B)清洁会阴,保持外生殖器官的清洁卫生。 A.用湿纸巾 B.用水 C.用毛巾 D.用纸

儿童心理健康评估量表 家庭环境量表

儿童心理健康评估量表(家庭环境量表) 1、我们家庭成员都总是互相给予最大的帮助和支持。 A 是B否 2、家庭成员总是把自己的感情藏在心里,不向其他家庭成员透露。 A 是B否 3、家中经常吵。 A 是B否 4、在家中我们很少自己单独活动。 A 是B否 5、家庭成员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尽力而为的。 A 是B否 6、我们家经常谈论政治和社会问题。 A 是B否 7、大多数周末和晚上家庭成员都是在家中度过,而不外出参加社交和娱乐活动。 A 是B否 8、我们都认为不管有多大困难,子女应该首先满足老人的各种需求。 A 是B否 9、家中较大的活动都是经过仔细安排的。 A 是B否 10、家中人很少强求其他家庭成员遵守家规。 A 是B否 11、在家里我们感到很无聊。 A 是B否 12、在家里我们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 A 是B否 13、家庭成员彼此之间很少公开发怒。 A 是B否 14、我们都非常鼓励家里人具有独立精神。 A 是B否 15、为了有好的前途,家庭成员都花了几乎所有的精力。 A 是B否

16、我们很少外出听讲座、看电影或去博物馆以及看展览。 A 是B否 17、家庭成员常外出到朋友家玩去并在一起吃饭。 A 是B否 18、家庭成员都认为做事应顺应社会风气。 A 是B否 19、一般来说,我们大家都注意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 A 是B否 20、家中很少有固定的生活规律和家规。 A 是B否 21、家庭成员愿意花很大的精力做家里的事情。 A 是B否 22、在家里诉苦很容易使家里人厌烦。 A 是B否 23、有时家庭成员发怒时摔东西。 A 是B否 24、家庭成员都独立思考问题。 A 是B否 25、家庭成员都认为使生活水平提高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 A 是B否 26、我们都认为学会新的知识比其他任何事都重要。 A 是B否 27、家中没人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A 是B否 28、家庭成员在生活上经常帮助周围的老年人和残疾人。 A 是B否 29、在我们家里,当需要某种东西时却常常找不到。 A 是B否 30、在我们家里吃饭和睡觉时间都是一成不变的。 A 是B否 31、在我们家里有一种和谐一致的气氛。

儿童心理评估量表

瑞文测验、儿童孤独症量表、多动症量表、儿童气质量表、儿童行为量表、 DDST或 DST智力筛查量表: (1)测验目的旨在进行智力筛选,以便对可疑者作进一步诊断性的检查。 (2)编制者 William K.Frankerburg等,1967年公开发表。 (3)适用范围 0~6岁婴幼儿。 (4)测验时间 15分钟左右。 (5)量表构成量表有105个要求或项目,根据婴幼儿智能发育的次序先后不同,各项目与0~6岁的某个年龄段相对应。这些项目在测验表分别安排于4个能区,包括: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身边处理及社会适应能力4大项。(6)测验结果分为正常、可疑、异常及无法解释4种。(7)评价操作简便,花费时间少,工具简单。能从多个维度(能区)评价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帮助我们了解儿童发育的程序性和时间性;同时,其检查、评价方法也是我们了解其他的儿童发育评价方法的基础。但实际应用中,4岁以上项目明显不足。 GESELL智力诊断量表: (1)测验目的用于测量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发育程度,诊断可能有发展迟缓的儿童。 (2)编制者由美国心理学家A.格塞尔制定的婴幼儿发展测量工具。最初发表于1925年,后对它做了几次修订,先后发表于1937、1940、1947和1974年。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开始在临床上试用格塞尔量表。 (3)适用范围0~5岁婴幼儿。 (4)测验时间约30分钟。 (5)量表构成量表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即①应人能:测试幼儿对周围人的应答能力。②应物能:测试幼儿看物、摘物和绘画等能力。③言

语能:测试幼儿听、理解和言语能力。④动作能:测试幼儿坐、步行和跳跃的能力。结果以发展商数评价幼儿的发展水平。(6)评价格塞尔量表具有临床诊断的价值,它不仅适用于测量幼儿的发展水平,而且比其他量表更适用于伤残儿,被认为是婴幼儿智能测试的经典方法。贝利测试量表:(1)测验目的旨在测量儿童当时的心理发展状况(2)编制者贝利(N. Bayley)等1933年发表该量表,1969年出版修订本(3)适用范围2-30个月的婴儿(4)测验时间约45分钟(5)量表构成本量表有三个分量表:①智能量表,包括感知一运动项目,如辨别形状、搭积木、放置形状板等共163个项目。②运动量表,主要属于大运动和精细动作项目,如俯卧抬头、坐、站、走、翻身、跑等共81项。③社会行为,主要记录每个月龄儿童的个性特征,如做测验时的情绪反应和合作行为。(6)评价从测验编制技术的角度看,贝利量表是被公认为最好的婴儿测验,它具有科学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心理学实验上,常用它作智力前后变化的对比。然而,该量表应该主要用来测量当时的发展状况,而不是预测将来的能力水平,或者说用婴儿的测验分数作出长远的预测是没有多大价值的。 0-6岁儿童神经心理测验:(1)测验目的旨在测量儿童的发展状况与发育程度,可以筛选出可能有发展迟缓的儿童,为其进一步鉴定和早期干预提供帮助。 (2)编制者黄惠玲,2000年。(3)适用范围0~6岁幼儿。(4)测验方式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特殊儿童心理评估09985

特殊儿童的心理评估 一、什么是特殊儿童的心理评估? 1.评估的定义 测量:是决定特殊儿童能力表现或成就水平的过程。 测验:是在标准化情境中用来评估儿童的知识、技能或人格等方面的任务或一系列任务。 常模:常模是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由标准化样本测试结果计算而来,即某一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它是心理测评用于比较和解释测验结果时的参照分数标准。 2.特殊儿童心理评估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评估的作用:鉴别、安置,为当前个体做适应其能力水 平的个别计划。 2.评估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符合个别学生的特殊需求。 二、特殊儿童心理评估的类型 1.教育前评估---诊断性评估 2.教育后评估---阶段性评估(过程评估、终结评估)。 三、教育性评估容及相关工具 1.身体检查与医学诊断 2.心理与教育测验 2.1智力测验:在一定的条件下,使用特定的标准化得量表,对被试施加刺激,从被试的一定反应中测量其智力的高低。 (一)比纳—西蒙量表(智龄) 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纳(Binet)和西蒙(Simon)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比纳—西蒙量表。这套测验由30个从易到难的题目组成,涵盖记忆、注意、理解和推理能力等方面,后经修订题目数量增加到59个。测验者根据测题的难易将它们按年龄分组。测验结果用智龄表示,也就是说它测量的是某一儿童的智力相当于那个年龄阶段的水平,最后

通过智龄和实际年龄的比对来衡量儿童智力水平的高低。 (二)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Tolman)对比纳—西蒙量表进行了修订,在1916年发表了斯坦福—比纳量表(S—B量表),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项目(39个)是新增的。斯坦福—比纳量表经过1937年、1960年、1972年、1982年、1986年等多次修订后,成为当代应用最广也最具权威的智力测验之一。适用的围从2岁到成人,另外,还增编了测验复本,施测时可以交替使用。与比纳—西蒙量表相比,斯坦福—比纳量表的最大改变是将原来表示智力高低的心理年龄用比率智商来表示。比率智商就是指个人的智力年龄(MA)与其实足年龄(chronological age,CA)的比值。即 智力年龄(MA) 智商(IQ)= ———————— ×100 实足年龄(CA) 例:以儿童的智龄为8.5,实际年龄为7,那么他的智商就是8.5÷7×100=121(小数点后可忽略不计) 注意:智龄只能表示智力的绝对高低,而不能比较实际年龄不同的儿童的智商高低,智商则能表示智力的相对高低。 (三)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离差智商) 在比率智商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缺点,人们发现,比率智商是假定智力发展和年龄增长成正比,是一种直线关系,但实际上当年龄增长到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不是这样的情况了。 韦克斯勒智力测验包括成人智力量表、儿童智力量表、幼儿智力量表。其中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共有12个分测验:5个言语测验,5个操作测验,两个备用测验。适用于6-16岁的儿童。 离差智商(计算原理):它的基本原理是把每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的智力分布看做是常态(正态)分布,而某个儿童智力的高低是由其与同龄人智力分布的离差大小而决定的。 IQ=100+15Z (平均分数100,标准分数15) ▲有关统计概念的解释 ①正态分布: 靠均数分布的频数最多,离开均数越远,分布的数据越少,左右两侧基本对称,这种中间多、两侧逐渐减少的基本对称的分布,称为正态分布。 ②平均数μ=(x1+x2=x3+…..xn)/n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 (CARS量表)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量表) CARS时间:2006-10-23 08:15来源:转载作者:佚名点击:686次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如表11-4由评定者使用,包括15个评定项目。每一项都附加说明,指出检查要点,让评定者有统一的观察重点与操作方法。] 本量表是按1、2、3、4四级标准评分。每级评分意义依次为“与年龄相当的行为表现”、“轻度异常、”中度异常、严重异常。每一级评分又有具体的描述性说明,以期不同的评分者之间尽可能一致。 本量表最高分为60分。总分60分。总分低于30分则评分为非孤独症:总分等于高于36分并且至少有5项的评分高于3分,则评为重度孤独症:总分在30~36分之间,并且低于3分项目不到5项,则评为轻至中度孤独症。 表11-4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一、人际关系 1分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害羞、自卫及表示不同意 2分轻度异常:缺乏一些眼光接触,不愿意、回避、过分害羞,对检查者反应有轻度缺陷3分中度异常:回避人,要使劲打扰他才能得到反应 4分严重异常:强烈地回避,儿童对检查者很少反应,只有检查强烈地干扰,才能产生反应 二、模仿(词和动作) 1分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符的模仿 2分轻度异常:大部分时间都模仿,有时激动,有时延缓 3分中度异常:在检查者极大的要求下才有时模仿 4分严重异常:很少用语言或运动模仿别人 三、情感反应 1分与年龄相当:与年龄、情境相适应的情感反应(愉快、不愉快)和兴趣,通过面部表情姿势的变化来表达 2分轻度异常:对不同的情感刺激有些缺乏相应的反应,情感可能受限或过分 3分中度异常:不适当的情感意示,反应相当受限或过分,或往往与刺激无关 4分严重异常:极刻权的情感反应,对检查者坚持改变的怀境很少产生适当的反应 四、躯体运用能力 1分与年龄相当:与年龄相适应的利用和意识 2分轻度异常:躯体运用方面有点特殊(如某些刻板运动、笨拙、缺乏协调性) 3分中度异常:有中度物殊的手指或身体姿势功能失调的征象,摇动旋转,手指摆动,脚尖行走 4分严重异常:如上所述的情况严重广泛地发生 五、与非生命物体的的关系 1分与年龄相当:适合年龄的兴趣运用和探索 2分轻度异常:轻度的对东西缺乏兴趣或不适当地使用物体,像婴儿一样咬东西,猛敲东西,或者迷恋于物体发出的吱吱叫声或不停地开灯、关灯 3分中度异常:对多数物体缺乏兴趣或表现有些特别,如重返转动某件物体,反复用手指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这时孩子的无意注意高度发展,因此注意力易转移,有意注意也逐步形成,开始独立组织、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在教育的影响下,有意 的识记和追忆能力逐步发展,能运用一些识记方法,记忆的持久性也 进一步发展,但精确性不足。 这时孩子能更好地分析、综合外界事物,能更好地控制和调节自 己的行为,所以能接受成人的教育,改正一些不正确的语言和行为。 这个阶段孩子的活动范围已很广阔,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好奇,爱问,是增长知识的好时机。抽象逻辑思维和数的概念都开始有 一定的发展,想象力也进一步发展,但以无意想象为主。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在正确的教育下也发展起来。意志也有一定的发展,如 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等。 这时孩子的情感富有易变性和冲动性、稳定性和有意性逐步增长,能有意地控制情感,但也有一些不良情感如嫉妒、虚荣心等。孩子的 个性初步形成,儿童心理活动的独立性和目的性逐步增长,初步形成 较稳定、较经常的心理特征。 求知欲强:爱学习,有各种各样的兴趣,注意力比较稳定,善于把开始的事一直做到底。 富于友爱感:爱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玩,玩时能友好相处,善于把自 己的愿望与集体相结合。 爱劳动:自主能力强,穿衣、吃饭都要求自己做,主动帮成人做事。 有同情心:关心老人,愿意帮助他人,不欺侮比自己小的孩子。 道德感和美感:具有爱人民、爱祖国的萌芽,喜爱唱歌、跳舞、朗诵诗等。 1、培养必需的生活习惯

幼儿生活作息制度与小学生的作息制度有很大区别。幼儿入园后先吃早餐,而小学生则不允许迟到,而且一入学就进入学习状态。 2、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当幼儿转变成小学生时,他的生活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那就是学习将成为他主要的生活内容。这个时候,幼儿的求知欲非常旺盛,他 们具有学习的激情,但这个时候,还是以启发他的学习兴趣为主,避免 高强度高负荷的要求和重压。 3、提高融入集体能力的必要性 个体成长的过程也是不断被社会化的过程,从幼儿园跨入小学,意味着从一个社会环境进入了另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环境。更多的老师,更多的同学,更多的陌生人,如果没有良好的礼仪行为表现,将不 会被这个环境所接受,将会影响到对其他方面的适应。 教育学龄前儿童的重点是什么 1、培养性格 人的一生总会碰到挫折和失败。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正确引导孩子对待挫折与失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适当地给孩子鼓 励与赞扬,让孩子的心里充满阳光。 2、培养兴趣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注意孩子的爱好。不要以为玩乐就不能学习,落后于其他的孩子。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孩子必 要的引导,孩子的业余爱好广泛,接触的东西多了,自然就能够学到很 多书上都学不到的东西。 3、减轻压力 家长的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让孩子的身心承受超负荷的压力,最终导致可能会导致孩子有心理障碍甚至疾病。家长们可以采取适 合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慢慢进行引导,孩子的教育急不来的。 1、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测试表

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测试 表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 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研制的[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诊断量表],是与全国12个省,市密切合作,在收集15053例婴幼儿神经、经理发育宝贵资料的基础上,历时10年完成的,它不仅摸清了我国各地区婴幼儿神经、精神发育的基本情况,而且首次获得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有系统、有代表性的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常模。 本《量表》不仅可以用发育商来评价孩子的智能发育速率,也可用智龄来表明其发育水平,为智能超常或发育迟缓提供了可靠的早期诊断依据。 五大智能 婴幼儿的智能主要表现为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等五个方面的能力。 大运动 大运动主要指头颈部、躯干和四肢幅度较大的动作,比如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跳、独脚站、上下楼梯、四肢活动和姿势反应,躯体平衡等各种运动能力。婴幼儿动作的发展与心理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早期动作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心理发展的发展的水平,同时动作的发展可以促进整个心理的发展。 精细动作 精细动作主要是指手的动作,以及随之而来的手眼配合能力,比如抓握、摇动、耙弄、拇食指对捏、握笔乱画、搭积木、穿扣眼、模仿画竖道、折纸、用筷子、画人像等。这些动作为书写、绘画和劳作的技巧和技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精细动作的发展和婴幼儿整个神经、心理的发展也是密切相关的,从某个角度说,大运动的精细动作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行为成熟的程序,是从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的逐步成熟开始的。

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主要指婴幼儿对外界刺激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如对物体和环境的精细感觉,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运动器官的能力,对外界不同情景建立新的调节能力等等。由此可见,适应有力是在视觉、听觉、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发展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综合判断能力,通过它可直接观察婴幼儿的智慧。比如听声音有反应和找到声源,玩具失落后会找,积木对敲,从杯子中取出物或寻找盒内东西,盖瓶子盖,积木搭高和搭桥,能一页一页的翻书,知道主要的颜色和简单的数目,能理解各种简单的几何图形,用拼板拼出圆形、方形、椭圆形和长方形,能提点出画的物体少画了什么等等。 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比如,孩子彼此之间交谈,听音乐、歌曲,读故事、歌谣,写字、画图画等,这些听、说、读、写都是不同形式的语言活动,语言对儿童的心理发燕尾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促进孩子间的交往。扩大知识面,而且可以调节自身的心理活动,使自己的行动有一定的目睥和方向,同时还可以促进孩子认识能力的发展。语言可以帮助儿童的想象。总之,言语活动可以促进儿童心理活动的迅速发展。 社交行为 社交行为是指孩子对现实社会文化的个人反应,其行为模式也是由内在成长因素所决定的,有一定的发展程序。孩子大小便的控制是适应外界要求所形成的,但是最终能否控制,还得取决于神经功能的成熟程度。 社交行为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①社会交往能力,如逗引时有反应,见人会笑,能认识亲人,让生,懂得家长 的面部表情等等

学龄前儿童身体心理总特征

学龄前儿童身体、心理总特征 1、身体发展特点: 3周岁后到入小学前的这一时期称为学龄前期,儿童主要在幼儿园活动,体格发育速度相对减慢,达到稳定增长状态,每年身高增长4-5cm,体重增加1.5-2.5kg。一般来说,男孩的生长速度在6-7岁的时候出现一个低谷,也就是生长速度最慢;女孩生长速度在5-6岁时最慢。这种生长变化的规律在女孩更为明显。脑和神经系统发展到接近成人水平,学龄前期结束时几乎所有皮质传导纤维都已髓鞘化。动作更加协调、稳定,从粗大动作上可以形成正确的跑步姿势,准确移动脚步和躯干跨越障碍物。精细动作更加准确,可以解纽扣、系鞋带。 2、语言的发展:词汇明显增加,增加速度为一生中最快,词汇量可达3000-4000个。其中,大量出现的为名词,涉及到儿童生活、游戏等经历过的各种事物,对新鲜事物和新名词特别感兴趣,还可以从电视卡通片中学到不少抽象的名词,如“天堂”、“地狱”、“星星雨“等。理解并能运用方位词,知道较复杂的方位关系,如左前方、右下方,能准确理解时间概念,如“一天”、“一小时”、“午后”、“深夜”等,但相对时间概念还搞不清楚。 3~4岁的儿童可能会搞错人称代词:你、我、他(她),将说话环境与具体事件或人物联系起来可以正确表达,讲述抽象事物或与环境相脱离时则可以出现明显的错误。6~7岁即可正确运用人称代词,与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有明显关系,即在区别自己与他人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我”和“他”。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言语,这种言语是一种自己对自己说话而不起交际作用的自言自语,经常在伴随动作、游戏、思考问题、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产生,往往把内部思维活动以言语形式讲出来,3-6岁左右自言自语发生率最高,以后逐渐下降。 此时儿童可以用简单和复杂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如表达自己要吃东西可以说:“我要吃东西”或“(因为)我的肚子饿了,(所以)我要吃东西”。语言连贯性随年龄增大而越来越好,在语言表达的同时还可拌有丰富的面部表情或动作,此阶段利用语言语人交流已没有障碍。

儿童的心理特征及其常见心理问题的解决

儿童的心理特征及其常见心理问题的解决 一、学龄前儿童及其身心发展特征 学龄前儿童是指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我国通常把3周岁至6~7周岁界定为学龄前儿童。这个阶段的儿童有诸多显著的身心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龄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越发完善,其大脑皮质的传导纤维都已髓鞘化。这使得他们的精细动作如解纽扣、系鞋带等更加准确,粗大动作如跑、跳更加协调、稳定。 学龄前儿童的思维和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有时会把内部的思维活动以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尤其是在伴随某些动作或思考时会出现自言自语的情形。其思维发展还表现为想象力异常丰富,在游戏过程中儿童的思维活动和社会化的规则意识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学龄前儿童以被动注意为主的注意力发展迅速,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外来事物更易于引起其注意和兴趣。类似的,以形象记忆和机械记忆为主的记忆力也发展迅速,但由于发展阶段所限,儿童很容易将自身经历与某些故事的内容或想象的内容相混淆,无法区分其真实性。 学龄前期儿童情绪体验有显著特征,如高兴、悲伤、恐惧、紧张、害怕等较为深刻,调节情绪的认知策略还不完善,不善于掩饰和控制,情绪易外露,擅长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比如哭笑、手舞足蹈、撒泼打滚等。随着年龄增长,有些儿童逐渐学会掩饰自己的情绪,掌握简单的情绪表达规则,知道表现出适当的情绪可以得到成人相应的反应,还会使用富于表达性的身体动作来辨别情绪,对情绪的外部原因和结果理解性提高,知道什么样的事情会让周围的人开心或不开心。 情绪易波动,学龄前期儿童的控制力弱,言语的调节功能不完善,当受到外界事物或情景刺激时,情绪就会爆发。但常从一端迅速发展到另一端,像天气一样说变就变。 情绪易调整,学龄前期儿童的情绪有情境性,其情绪随情景的改变而改变,在得到一个新玩具、发现某个新事物后都可以迅速变化。值得一提的

学龄前儿童容易有的心理问题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也是科学早教的重要分支,虽然说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来自与同龄的压力,父母的过度期待以及溺爱心理的影响,使得很多问题儿童出现。 孩子的心理疾病会体现在他们的日常言行中,细心关注孩子的变化,及早给他们心灵上的辅导。 无端啃手指是异常表现之一,当孩子采取这个动作的时候往往是他们心情感到紧张或是害怕的时候,如果家长经常看见他们如此,要细心的观察孩子所处的环境,孩子的变化等,找出引起孩子异常心理的原因,解决孩子的困扰。 有些孩子非常内向,对于外人没有丝毫的回应,这样的孩子心理表现比较自闭,内心缺乏安全感,而为了能够让孩子能够逐渐打开心防,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心理,加行要多给予孩子一些关爱和安全感。 有些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经常喜欢抚摸外生殖器,裤子太紧或是内心性意识的觉醒都有可能促成孩子的这个行为,且孩子的自控能力差,如果他们从自慰行为中获得了身体快感,就会高频率的进行,这不仅容易感染生殖器官的疾病,而且容易引起肾虚疲乏,不利于健康成长的。 为了避免这个情况,家长平常要给孩子做好细致的清洁工作,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给孩子合理安排时间,正确处理学龄前儿童手淫行为。 攻击性行为也是学龄前孩子表现出来的一个特点,这跟孩子的精力旺盛以及心理成长有关,有些孩子每天精力很旺盛,很淘气喜欢跑来跑去,无意间会破坏掉东西或是在游戏时会表现出咬、抓或打伤别人等攻击性行为。 家长对于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错误要及时纠正但不要太过苛责,而是让孩子自己能够有反省的时间,学习控制自己。 总结:家长和老师是是学龄前儿童的指导人,通过言行动作以及相关的教育帮助孩子能够及时改正错误,端正生活态度,有一个健康正确的情感疏泄方式,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是现代父母都要重视起来的。

PEP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量表评估报告

PEP心理教育量表--评估报告 儿童姓名:出生日期:实际年龄:发展年龄: 教育训练纲要: ------------------------------------------------------------------------------------------------------------------------- ------------------------------------------------------------------------------------------------------------------------- ------------------------------------------------------------------------------------------------------------------------- ------------------------------------------------------------------------------------------------------------------------- ------------------------------------------------------------------------------------------------------------------------- 受试者合作程度:评估员:评估日期:

PEP心理教育量表--评估总结 儿童姓名:评估日期:评估员:_____________ 家庭养育环境及家长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殊儿童教育诊断与评估

特殊儿童教育诊断与评估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诊断:医学方面;了解病情后对病人的病症及其发展情况作出判断。 特教方面;分析研判会影响特殊需要儿童学习成果的任何生理问题、心理过程或行为表现及其原因,以便为进一步的教学策略计划的制定及辅导治疗提供依据。 评估:教育方面;指使用测验和其他测量手段测量学生成就和行为,以便作出教育性决定的过程。 特教方面;评估包括各式各样的评鉴、估计、评价以及判断出有关特殊需要学生需求的技术和程序。特别强调,调整过程以符合个别学生的特殊需求而不是试着让学生符合特别的评估程序。 教育诊断与评估: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服务的诊断与评估。诊断需要在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同时评估又包含有诊断的含义,二者之间有重叠,难以严格区分。 测量:是决定学生能力表现或成就水平的过程,在特教评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测量有多种形式,测验只是其中的一种,还有行为观察、晤谈、填写评定量表、填写检核表以及临床评定等。 测验:是一种特定形式的诊断程序,是较大评估过程的一部分,是用一组问题来产生一组分数或一些其他的数字结果。特教工作者要依赖许多形式的测验来评估特殊需要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存在问题,包括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的非标准化测验。 生理状态:即身体检查与医学诊断,包括儿童的健康状况,如视力、听力、语言功能及家庭与个人病史等,通常由儿童本人、家长及医生提供评估资料。对生理状态的检查,可分为【1】一般性的健康检查(身高、体重、呼吸、脉搏和血压、感觉、神经系统的检查)【2】病史询问(询问儿童母亲的妊娠史、询问儿童的出生史、儿童父母的亲缘关系及家族史、儿童的生长发育史)【3】针对性的特殊检查(血液检查、尿味检查、染色体检查、X线检查、CT检查、脑脊液检查)三个方面。 心理表现:即心理测量,包括智力发展、人格发展、情绪行为困扰状况、性向等,通常可通过心理测量来获得资料。心理测量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客观地测定个体的心理过程、个性特征、发展水平的手段,是一个对人的心理属性进行定量描述过程,基本上只涉及数字的收集,如给儿童的推理能力打一个分数。心理测量的内容很丰富,种类也比较多,但常用于特殊评估与鉴定中的心理测量主要是智力测验和社会适应行为测验。适应性为:了解和评估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是特殊教育评估的重要项目之一。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社会化及职业能力。指个人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与承担社会责任达到他的年龄和所处社会文化条件所期望的程度,也就是指个体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有效性。 教育资料:即学绩考察与教师问卷,通常包括学业成绩、知觉动作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条件的优劣等,通常由各任课老师提供资料,由班主任或辅导老师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