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圆锥曲线的应用》公开课教案

《圆锥曲线的应用》公开课教案

《圆锥曲线的应用》公开课教案
《圆锥曲线的应用》公开课教案

《圆锥曲线的实际应用》公开课教案

执教:福鼎四中陈齐忠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解析几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是解决应用题的关键,而建立数学模型是实现应用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的常用方法.本节主要通过圆锥曲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说明数学建模的方法,理解函数与方程、等价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问题的引出: 在航海上,有一种利用双曲线的一点至两焦点的差为定值的特性,确定海上船只位置的著名方法,它叫“罗兰”长程航海定位法。如图,

二、历史背景: 公元十七世纪初期,由于生产的需求,促使了天文学、力学和光学的发展,从而向数学提出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有关圆锥曲线的计算就是其中之一。例如公元1609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天体运动的轨迹是椭圆,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由抛掷石子推出弹道是抛物线。法国学者迈多尔日发展了圆锥曲线的性质,并在光学中加以运用。天体运动,弹道轨迹,光学应用等实际需要,促使人们加快地研究和建立有关圆锥曲线的理论,并用于实际。

三、必备的基本数学知识点: 圆锥曲线综合比较

四、实际应用举例

1、利用方程解决问题:如图:有一种电影放映机的放映灯泡的玻璃上镀铝,只留有一个透明窗用作通光孔,它的反射面是一种曲线旋转而成的曲面的一部分,灯丝定在某个地方发出光线反射到卡门上,并且这两物体间距离为4.5cm,灯丝距顶面距离为2.8cm,为使卡门处获得最强烈的光线,在加工这种灯泡时应使用何种曲线可使郊果最佳?试求这个曲线方程

2、利用定义解决问题:如图A、B、C是我方三个炮兵阵地,A在B正东6 km,C

在B正北偏西30°,相距4 km,P为敌炮阵地,某时刻A处发现敌炮阵地的某种信号,由于B、C两地比A距P地远,因此4 s后,B、C才同时发现这一信号,此信号的传播速度为1 km/s,A若炮击P地,求炮击的方位角.

3、知识的迁移与转化:如图:初速度为V0带电量为q质量为m的负电子,以和水平

方向成600发射角度进入一个方向竖直向上的强度为E匀强电场,(电子所受的重力忽略不计)(1)求电子的运动轨迹方程

(2)求电子从开始运动到最高点过程,电场力对电子做的功

课堂小结:

解应用题时涉及到两个步骤:即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和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为此要注意以下三点:

1、阅读理解:应用题给你的是材料而不是题目,所以要读懂题意,理解实际背景,领悟其数学实质;

2、数学建模:即将应用题的材料陈述转化成数学问题。

3、数学求解:根据所建立数学关系的知识系统,解出结果,从而得到实际问题的解答。

课后反思:由于学生物理知识掌握的不好,导致问题迁移有点困难!

分层作业(1-5必做,6选做)

1. 一抛物线型拱桥,当水面离桥顶2 m 时,水面宽4 m ,若水面下降1 m 时,则水面宽为( )A.6m B.26m C.4.5 m D.9 m

2.与两定点连线成600

角的点所在的曲线是( )

A.椭圆

B.圆的一部分

C.双曲线的一支

D.抛物线 3. 某抛物线形拱桥的跨度是20 m ,拱高是4 m ,在建桥时每隔4 m 需用一柱支撑,其中最长的支柱是( )

A.4 m

B.3.84 m

C.1.48 m

D.2.92 m

4. 如图,花坛水池中央有一喷泉,水管OP =1 m ,水从喷头P 喷出后呈抛物线状先向上

至最高点后落下,若最高点距水面2 m ,P 距抛物线对称轴1 m ,则在水池直径的下列可选值中,最合算的是……( )

A. 2.5 m

B. 4 m

C. 5 m

D. 6 m

5 1998年12月19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为摩托罗拉公司(美国)发射了两颗“铱星”系统通信卫星卫星运行的轨道是以地球中心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近地点为m km ,远地点为 n

km ,地球的半径为R km ,则通信卫星运行轨道的短轴长等于……( ) A. 2))((R n R m ++ B.

))((R n R m ++ C. 2mn D. mn

6. 某城市为了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要在市郊挖一个横断面为半圆的柱形的坑对垃圾作卫生填埋之用,由于条件的限制,挖出的土只能沿道路AP 、BP 运到P 处。已知PA=5Km,PB=10Km ,∠APB=

3

π

,试说明怎样运土才能最省工?

考题欣赏:1、(2011福建省理综压轴,涉及函数图象,曲线轨迹,

和三角函数解析式问题)

如图甲,在x <0的空间中存在沿y 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和垂直于xoy 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 ,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一质量为q(q >0)的粒子从坐标原点O 处,以初速度v 0沿x 轴正方向射人,粒子的运动轨迹见图甲,不计粒子的质量。 (1) 求该粒子运动到y=h 时的速度大小v;

(2) 现只改变人射粒子初速度的大小,发现初速度大小不同的粒子虽然运动轨迹 (y-x 曲线)不同,但具有相同的空间周期性,如图乙所示;同时,这些粒子在y 轴方向上的运动(y-t 关系)是简谐运动,且都有相同的周期2rn T qB

π=

Ⅰ。求粒子在一个周期T 内,沿x 轴方向前进的距离S ;

Ⅱ当入射粒子的初速度大小为v 0时,其y-t 图像如图丙所示,求该粒子在y 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的振幅A,并写出y-t 的函数表达式。

2、( 2010福建理综物理题,涉及抛物线轨迹及参数方程问题)

如图所示的装置,左半部为速度选择器,右半部为匀强的偏转电场。一束同位素离子流从狭缝1S 射入速度选择器,能够沿直线通过速度选择器并从狭缝2S 射出的离子,又沿着与电场垂直的方向,立即进入场强大小为E 的偏转电场,最后打在照相底片D 上。已知同位素

离子的电荷量为q (q >0),速度选择器内部存在着相互垂直的场强大小为0E 的匀强电场和磁感应强

度大小为0B 的匀强磁场,照相底片D 与狭缝1S 、

2S 连线平行且距离为L ,忽略重力的影响。 (1)求从狭缝2S 射出的离子速度0V 的大小;

(2)若打在照相底片上的离子在偏转电场中沿速度0V 方向飞行的距离为x ,求出x 与离子质量m 之间的关系式(用0

E 、

B 、E 、q 、m 、L 表示)。

3、(2010全国卷理综,涉及动圆的轨迹问题) ,如下图,在0x ≤≤区域内存

在与xy 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在t=0 时刻,一位于坐标原点的粒子源在xy 平面内发射出大量同种带电粒子,所有粒子的初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与y 轴正方向夹角分布在0~180°范围内。已知沿y 轴正方向发射的粒子在t=0t 时刻刚好从磁场边界

P(,a)点离开磁场。求:(1)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 及粒子的比荷q /m; (2)此时刻仍在磁场中的粒子的初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夹角的取值范围; (3)从粒子发射到全部粒子离开磁场所用的时间.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江苏四中 战国形势: 战国时期,有战国七雄,他们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之中,秦国实力最强大,他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企图各个击破,力图吞并六国。赵国是当时还有点实力的国家,秦国一时很难吞并,便使用了讹诈的手段掠夺他的土地和财物,本文就着重记叙了廉颇和蔺相如二人合作,与强大的秦国抗争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叙事写人的技巧。 2)学习古人的博大胸怀、协作精神。 3)学习词类活用:使动、意动,掌握虚词用法。 方法: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教学重点、难点〗 1)写作技巧、波澜、刻画、悬念、虚实,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在古文中分析体会,为写人物小传铺垫。 2)巩固已有的词类活用知识,在翻译文句中体会上下文意,准确辨识其语法特征,并翻译准确活用的词。 3)掌握虚词用法:耳、乃,者、所、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关于司马迁和《史记》有关的文学常识 1、司马迁: 西汉时期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曾任太史令。他的父亲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司马迁少年时代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20岁以后,司马迁遍游祖国南北,考察风土人情、文物古迹、搜集史料、研究社会,为他以后创作史记准备的丰富的材料。公元前98年,李陵兵败投降了匈奴,他因为替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迫入狱,受到了腐刑。他是在狱中完成了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 2、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或者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文学巨著。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皇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共130篇,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史记是其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所以说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体裁: 本纪:纪传体史书的一种体裁,记载了帝王及其历史活动。

童心是小鸟教学设计

《童心是小鸟》 一、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为大调式,3/4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共有四个乐句,采用了排比句式,节奏基本相同,曲中含有附点音符和休止符,使得旋律欢快跳荡;第二乐段旋律变得优美而舒展.歌曲旋律优美、舒缓,歌词富有诗意,很形象的把儿童比喻成一只快乐的小鸟,反映了他们活泼向上、充满朝气地精神风貌。 二、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歌曲。能用轻盈、优美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感受3/4拍的节奏特点。 四、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歌曲旋律。 五、教学难点:体会歌曲的情感,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绪,运用力度记号来表现歌曲。 六、教学发展点:运用轻盈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的歌唱。 七、教学准备:投影教学光盘课件电子琴小鸟卡片 九、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亲爱的同学们!一年四季的变化,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生机与诗意,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季,感受、体验四季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课件展示四季里童趣图片感受天真快乐的童趣) 生:说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童趣童乐的图片,拉近学生对童年时的美好回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够和学生产生情感认同,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师:四季也给老师的童年带来很多美好的回忆,我也曾在春天悄悄在栽下希望的小树,也曾在夏天追打着淘气的浪花,也曾在路边和小朋友一起拾捡秋天的落叶,也曾幻想冬天和雪孩子成为伙伴的童话梦想,童年是一幅画,童心是一首诗……(点击课件出示歌词) 师:有感情朗读歌词小诗。 二、教授新课 1、教师范唱并朗诵 师:童年不只是一首诗,它还曾是老师童年心中流淌的一首动听的歌。 [设计意图:以诗绘歌通过教师生动的诗朗诵和生动形象的语言勾起学生对美好童年的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教学目标: 积累文言常用词; 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史记》中的小说因素齐备;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常用词;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文本研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简介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

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2、简介《史记》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临死的时侯,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竭尽终生精力最后完成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著作。《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我国史书的新体例——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本纪——给帝王作传的类别。 世家——给诸侯作传的类别。 列传——给名人作传的类别。 书——典章、书籍。 表——大事年表。 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就是说,作

《童心是小鸟》教学设计

《童心是小鸟》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学科音乐年级五年级教学形式唱歌 教师王超群单位合肥市颐和佳苑小学 课题名称《童心是小鸟》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音乐课学习,已具备一定识谱的能力,节奏感较好。所以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乐学,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爱,从而达到有感情的表现歌曲,以情带声。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于歌曲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音乐表达对于童年美好生活的热爱。 2、知识与技能:能够用活泼、快乐富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过程和方法:通过聆听、合作演唱的方法,表现歌曲的美好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分享四季的感受和趣事体会四季给童年带来的欢乐。(多媒体播放《童心是小鸟》FLASH) 新授课: 一、聆听与感受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师:同学们,首先让我们来仔细聆听这首歌曲,体会一下这首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呢? 2、再次聆听,了解歌曲的节奏。 师:这是一首活泼快乐,旋律十分优美的歌曲,那么下面让我们再来听一下这首歌曲,之后我将请一位同学告诉我这首歌的节拍是什么样的呢? 师:歌曲听完了,那么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问题的答案呢? 师:这是一首4/3拍的歌曲,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请大家一起伸出你们的双手击打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3、全体起立,跟着歌曲的旋律一起律动。 二、教唱歌曲 1、朗诵歌词。(多媒体展示大歌片) (1)学生集体朗诵; (2)教师朗诵; (3)对比教师和学生朗诵之间的不同; 总结:老师读的有长的地方、有停顿的地方,是有节奏的读出了歌词,注意了节奏中的休止符以及停顿部分。

(4)全体带上节奏有感情的齐读歌词。 2、教师教唱歌曲 (1)教师有感情的范唱歌曲,学生小声跟唱 (2)教师放慢弹奏速度,学生用“LA”歌曲 (3)处理在学唱中遇到的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 (4)再次齐唱歌曲,教师通过对比教学法教授休止符的唱法 (5)教师钢琴伴奏,全体代入歌词齐唱歌曲。 (6)播放录音范唱,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喜悦饱满的情绪演唱歌曲。 三、教学延伸,创作表现 1、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音乐家把歌名定为《童心是小鸟》呢? 生讨论回答:把童心比做小鸟,表达了少年儿童美好幸福的童年时代,就像小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一样,快乐、美好、无拘无束。 师:同学们优美的歌声让老师仿佛回到了美好的童年,小鸟在空中自由的飞翔,同学们的歌声在上空快乐的回荡,童年真美好。 2、唱一唱,跳一跳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小鸟的头饰,那么下面我们把全班同学分为二组,一组同学演唱,一组同学带上小鸟的头饰表演,同学让我们一起化身为快乐的小鸟,唱起来,跳起来,自由的飞翔在童年的天空中。 四、小结 师:童心是美好而纯真的,但我们不会独自享受快乐,从小我们就应该懂得分享,通过我们这一节课的共同努力,我发现同学们的歌声越来越美了!现在就让我们把那快乐的歌声传向远方,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在音乐的天空自由飞翔!(播放《童心是小鸟》),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板书设计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公开课创新教案《纸船和风筝》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公开课创新教案《纸船和风筝》优秀教学设计 创新教案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 初读课文,提出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要求,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新词读音,读通课文,扫除语言障碍,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新课。 出示纸船和风筝。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齐读课题(相机指导:“筝”单独出现时读一声,和“风”交朋友时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识读生字。 1.出示“自学指导”,学生自由读文。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11个。) (2)检查识字情况。(多种方式认读,评价正音,适时补充多音字“扎”。)(3)检查生字词。 A.用“加一加”的方法问答“扎、抓”。 B.指名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漂”。 C.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抓、扎”,找出这两个字的共同点:都有提手旁,与手有关,举出几个提手旁的字。 D.老师猜字谜:“才转身就被弓箭射中。”(张)

小结:识字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是最方便自己记忆的,就是最好的。(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词语“风筝”“松鼠”“抓住”“愿意”等词语。 3.学生再次读文,比比谁先把课文读流利。 三、品读感悟。 1.(1)学习第1自然段: ①文中的主人公是谁?松鼠和小熊的家到底在哪儿?指名回答。 ②松鼠和小熊离得这么远却成了好朋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同桌合作初读2-6自然段 ①“纸船是谁送给谁的?风筝呢?”指导学生把句子说完整。 ②齐读: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A.比较:“漂”和“飘”。引导学生说出两个字的偏旁不同,意思不同;对应练习两个字的句子,补充多音字“漂”并口头组词。 B.去掉句中的“漂哇漂”和“飘哇飘”,与原句进行对比读,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生动形象性。 C.引导加动作读句子。 2.精读第 3.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小熊为什么乐坏了? (2)小熊也想送给好朋友礼物!想送什么呢?齐读: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3)松鼠也收到了礼物,它是什么表现? 齐读: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教案(详细版) 授课班级:高一(2)班 授课时间: 任课老师:谭秋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与赏析,学会用典,比喻等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把握诗歌的内涵; 2、典故及比兴表达感情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3、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 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吧,觉得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同学回答?) 曾有人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当中的曹操为白脸奸臣,长眉细目三角眼,表现其奸诈残暴性格。似乎被关上了乱臣贼子的坏名声,但我们看一个人应该持一种公正客观的态度。曹操到底时候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易中天的《精彩品三国》: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从易中天的品评当中,我们就明白曹操有这么几种身份: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作为文学家,他是建安文学的带头人。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最没有争议的文学成就。鉴赏他的《短歌行》。 二,背景介绍: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三,整体感知 1,朗读感知,先播放朗诵带,让学生标注生僻字词读音,再学生朗读,老师正音,并作出评价。 2,“诗言志,歌咏怀”曹操在这首诗歌当中要言的是何志,抒发何种感情呢?诗人又是通过何种手法来言志抒情的呢?我们一起来分析。 同学们再诵读一遍,在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作者抒发的是怎样一种情感,诗文当中

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童心是小鸟》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 《童心是小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歌曲中演唱感受3/4拍,准确掌握附点四分音符节奏。 2、能力目标:能学会演唱歌曲《童心是小鸟》,用轻盈而富有弹性的歌 声表现愉快的精神面貌。 3、情感目标:力求从听,辨,感等教学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 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用轻盈有弹性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感 2、用歌声表现两段曲式的对比关系 【教学难点】 感受3/4拍节奏特点,附点四分音符及休止符的准确演唱【教学切入点】 以培养学生聆听能力为切入点,激发学生感受、表现音乐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逐步培养学生音乐情感的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创设情境,基本练习 1、用柯尔文手势训练音高 3、5、6、3、5、2、 4、3、1、2 师:上课前给同学们请来了几个音符小朋友,不知同学们还认识它们么 2、将所练习的音组成歌曲中某段旋律进行演唱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师:我们给这些音符朋友安排座位,将它们排在一起,用“啦”唱出它们

师:这是几拍子的?有什么特点呢?介绍3/4拍子歌曲特点是强、弱、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音准能力;感受3/4拍节奏特点,为学习新歌曲减轻难度) 三、导入新课 1、多媒体幻灯片出示许多“心”的形状 (设计意图:让学生给心取名字,揭示出“童心”,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想象力) 2、聆听歌曲,感受体验 学生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师:这首歌叫做《童心是小鸟》,歌中描述了哪几个季节的美?大家能从歌词中发现“我”都和谁成了好伙伴呢? (设计意图:在每一遍聆听前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听,激发学生听赏的专注力,听懂歌词内容,重视“听”的教学。) 四、学唱歌曲 1、带着感情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教师教一遍,师生接力一遍) 师:童年是多么美妙的时光,让我们一起在诗歌中放飞我们的童心吧!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这四条节奏,找出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从直观的节奏谱让学生快速发现曲中的不同之处,强调休止符与附点节奏的演唱,将重难点贯穿在学唱中,较快的掌握歌曲难点) 2、趣味感受四季,走进歌曲。 师: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我想,如果让这些优美的文字化成一个个快乐的音符,再用动听的声音唱出来,那一定更美,同学们想听吗?(老师跟伴奏范唱,带上头饰) 3、分四季进行教唱,引出歌谱 ①快乐童年之旅第一站——春天 ②快乐童年之旅第二站——夏天 ③快乐童年之旅第三站——秋天 ④快乐童年之旅第四站——冬天

部编版《纸船和风筝》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纸船和风筝》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11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受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感情,延伸到学生的自身情感上,引导学生珍惜朋友之间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件礼物。(出示纸船)瞧,这是什么?(纸船) 2.师:另一件礼物藏在这里!(课件出示风筝)“风筝”的“筝”读轻 3.师:关于纸船和风筝还有一个美好的故事呢!我们赶快到课文中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 2 3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让学生自由举手读,接龙读,齐读。) 5.让学生自由举手分段读课文,巩固生字读音。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学生自由举手朗读课文,把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们,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他们吵架之后,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理解课文 1.师:通过初读课文,你们知道纸船和风筝分别是谁的吗?(纸船是松鼠的,风筝是小熊的。) 2.师:松鼠和小熊是好朋友,他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通过纸船和风筝,他们互相致意,互相祝福,成为了好朋友。) 3.师:他们是怎样互相祝福的?请你读一读课文中的相 4.师:松鼠和小熊拿到对方的礼物,看到上面的字后有什么反应?(乐 坏了)如果你就是小熊或松鼠,第一次拿起纸船或风筝时,你会怎么想? 5.师:你能把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 6.师:可是有一天,因为一点小事,他们吵了一架,然后纸船和风筝还存在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1)你能把这句话读一读吗?(让学生自由举手读) (2)读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惋惜、难过) 7.师:你们难过,那小熊和松鼠怎样呢?( 你从哪儿看出他们都很难过?和同桌交流交流,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 8.师:后来松鼠和小熊怎么样了呢?他们和好了吗?(和好了)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他把这只纸船放进了小溪。) (1)读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佩服松鼠,他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主动与朋友和解。) (2)如果你是松鼠,你会主动放这只纸船吗? 9.师:请你猜猜,小熊放风筝了吗? (傍晚,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 (1)松鼠看到风筝心情怎样?(高兴得哭了) (2)高兴应该笑,怎么会哭呢?(松鼠被小熊的行为感动了,喜极而泣。) (3)于是松鼠做了什么?(他连忙爬上屋顶,取下纸船,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

【高中语文】《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诗的文体常识及创作背景,积累字词,理解诗歌含义,并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把握诗词意象,体会本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 1、熟读诗歌,通过意象鉴赏并感悟诗歌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出现了诸多的名士。这些名士对自己的人生态度,作出了不同的选择。比如刘伶,饮酒行乐,增加生命的密度;比如陶渊明,超脱生死,顺应自然;再比如何晏,求仙问药,增加生命的长度。然而,更有曹操这样的建功立业,增加生命质量的人。今天,让我们穿越到1800年前,来走近曹操,走近他的《短歌行》。 (二)、解题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 “长歌”、“短歌”是就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短歌行》是曹操按旧体写的新辞,是曹操的传世名篇之一。 (三)、知人论世:背景介绍: 1、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2、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四)、诵读感知 1、预习,个别读 2、正音 3、听范读,体会情感 听完整首诗的朗读,你觉得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他忧的是什么? 明确:忧 4、齐读 (五)、品读鉴赏 1情感:、合作探究,抓住意象,品味 梳理诗意,并探究本文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一等奖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一等奖(2课时) 1、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知识。 2. 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等基本文言知识。 3. 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品味人物语言并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2、学情分析 学生对重点字词掌握较难理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 [教学重点] 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幻灯片2、3)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当面临是屈辱的生还是坦然的死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生,发愤著书,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正因为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的英雄,在厄运中不屈的志士,在险境中凛然的豪杰有着深刻的理解;正因为此,他的笔下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的人物。那么,在弱肉强食的战国,又有谁能凭借大智大勇力挽狂澜,谱写一曲英雄的绝唱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两位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教师板书《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4) (一)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知识。 (二)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等基础文言知识。 (三)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品味人物语言并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三、作者及《史记》简介(幻灯片5-8) (一)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承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 (二)《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的先河,是24 史的第一部。《史记》的体例和创作手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纪(12 篇):专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治活动。(如《项羽本纪》) 世家(30篇):主要记述贵族的史事。(如《陈涉世家》) 列传(70篇):记述官吏、士大夫和知名人物的事迹。分三种:①专传,即一人一传,(如《淮阴侯列传》)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教学简案 【教学重点】: 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2、熟背全诗。 【教学难点】: 用典、比兴、比喻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学法指导】: 1、朗读——想象——感悟。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步骤】: 导入: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三国演义》许劭 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白脸奸臣 ——戏曲舞台塑造的人物形象 ——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曹操形象。 鲁迅:不过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言为心声,通过读他的诗来了解真正的曹操。 一.整体把握 1.教师示范读全诗歌2.全班齐读全诗,注意多次出现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忧,出现三处,一生找出,全班勾画。 二.具体品读 学习第一节 1.一生读第一节,问:写了哪几种“忧”,用什么意象表达自己的“忧”又是怎么解“忧”的?

人生苦短朝露(人生)唯有杜康 借酒解愁诗人还有哪些,你能够背诵出他借酒浇愁的诗歌吗?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这些诗人将酒和情感将酒和文学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发达的酒文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搜集整理,看看酒还可以和哪些情感联系在一起,可以以此探究中国的酒文化。曹操为酒文化也是做了贡献的。 2.师示范读这8句,学生读。指导读:(两句一指导)慷慨激昂、沉郁悲壮、凝重苍凉、苍劲悲凉) 3.一生读、全班读。 4.第二种“忧”:求才不得子、君(人才)鼓瑟吹笙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 译文: 你那青青的衣领啊, 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 虽然我不能去找你, 你为什么不主动传给我音信? ——用典、比喻,渴求人才而不得的“忧”。 《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这是一首热情款待群臣宾客的诗篇。开头以鹿鸣起兴。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开头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 ——鲁迅称曹操“改造文章的祖师爷”,这里8句诗歌,6句一字不改直接大胆的拿用《诗经》的原句,确实大胆,如此大胆的还有他的高大上的粉丝——毛泽东,经常原封不动地使用古典诗词,这叫做直接引用。 ——曹操深情表白,只要你来我曹操队营,我将请人或者亲自为你鼓瑟吹笙热情迎接你。5.示范读这8句,2句一指导读(惆怅轻柔、深沉悠长、深情舒缓、轻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有关实词、虚词的用法。 2.学习蔺、廉二人顾全大局、以国事为重的优良品质。 3.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协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1.掌握课文中有关实词、虚词的用法。 2.学习蔺、廉二人顾全大局、以国事为重的优良品质。 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协作方法。 教学参考教学参考书网络相关内容授课方法思考、讨论、引导、点拨

一、讲析第8--10段。 1.疏理主要情节: 赵王赴会 渑池相会 会上斗争 2.“其后……杀二万人”,这是“完璧归赵”的余波,“渑池相会”的先声,赵国失地,折兵,形势险恶。 3.齐读第9段:秦强赵弱,但廉、蔺二并不畏惧,他们抗秦态度坚决,并做了周密部署,这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明确: 1.廉颇留守 2.相如相从 3.三十日不还,立太子为王(国不可一日无主) 总结:这一段交代背景,制定对策,寥寥数笔,具见廉、蔺胆识。 二、讲析“会上斗争”。 1.讲析斗争的具体情况: 秦王:“酣”“令”——趾高气扬,盛气凌人 秦御史:“前书”(不召而书)——见其预谋 相如:“前(曰)”,“前(进缶)”,“跪”—机智 秦王:不许——不肯——不怿——为一—击缶(被迫无奈) 2.讲析:斗争的结果:“终不能加胜于赵。” 总结:渑池会上,相如面对群臣,以寡胜众,以宾夺主,由被动变为主动,处处见胆,句句见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小组讨论合力完成 ①理情节并训练高度概括能力。 ②体会双方对比叙写的艺术效果。

三、讲析“廉蔺交欢”。 1.疏理主要情节: 矛盾发生 廉蔺交恶矛盾激化 矛盾解决 2.讲析“矛盾解决” 提问:矛盾之所以解决,是因为双方有共同的思想基础,这个基础,课文中用了哪句话? 明确:“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四、提问:作品是用哪些表达手段,从哪些不同侧面来表现相如的思想性格的? 明确:(1)缪贤荐贤,从侧面显示相如的机智; (2)秦王求璧,先写赵国君臣拿不出主意,是反衬下文相如一言以决的胆识;(3)廷斥秦王,秦王设九宾礼仪的隆重召见,侧面烘托相如临危不惧,从容应对的机智和勇敢;(4)渑池会上,相如置工人安危于不顾,为的是维护国家的尊严;(5)廉蔺交欢中,相如处处忍让,显示相如识大体,顾大局,忍让为国的高贵品质。 五、提问:课文又是如何表现廉颇思想性格的? 明确:(1)开头就说他“以勇气闻于诸侯”。强调突出了他的勇。文章最后写他负荆请罪,固然是受蔺相如爱国精神的感动,也是他自己对祖国的一片忠心和勇于改过的精神。(2)作者介绍廉颇是“赵之良将也”,一旦国家形势紧张,赵王立即“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突出表明了廉颇既举足轻重之势,又不同于常人。渑池相会一段,对廉颇的描写更为明显,正是他的“盛设兵以待”,秦才不敢动的。(3)作品还写了他的智谋,如第二段,是“廉颇蔺相如计”、敦促才成行的。后来又是他建议“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也正是他给了相如以强大的后援。他的性格极为爽朗,开始居功自傲,后来又负荆请罪。 ③了解主要情节,并探究共同的思想基础。 ④探究侧面描写的不同角度。 ⑤提取表现廉颇思想性格的相关情节。

小学音乐公开课《童心是小鸟》教案。

《童心是小鸟》 --玄钟小学林元瑛 教学内容: 1、能学会唱歌曲《童心是小鸟》,并在欢快的学唱活动中展示自我,从中感受歌曲演唱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2、能从模仿和听赏中学会正确的发声方法,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并能对他人的演唱作出相应的评价。 教学重点: 1、学好歌曲《童心是小鸟》。 2、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歌曲。 教学难点学唱〈童心是小鸟〉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童之趣——歌曲演唱《童心是小鸟》 1、找童趣(体验歌词) 师:童年是快乐的,四季是多彩的。每一个季节豆油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故事。同学们,在你的心中最喜欢哪个季节呢?在这个季节里又有哪些有趣的事呢? (1)小组讨论,学生谈自己心中的四季趣事。播放《童心是小鸟》的旋律。 (2)指名发言。 (3)学生朗诵歌词,体验歌词。 师:老师把四季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小诗送给你们,诗名叫“童心是小鸟”,请大家仔细听,认真看。 (4) 诗中的四季童趣表现在那些地方呢? 2、唱童趣(体验旋律) 听一听: 聆听《童心是小鸟》,感受歌曲的节奏。

师:这是几拍子的歌曲? 生: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 敲一敲: 复听歌曲 师:你听到了哪几种节奏型呢?请想一想并把节奏敲出来。 想一想:31 51 3| 6 5 0|16 4 |65 5 – | 31 51 3| 6 505|16 4| 45 6–| ①这两个乐句有什么不同之处? ②休止符你觉得怎样唱才好? ③指出附点四分音符,引起学生的注意。 ④师生对比地唱一唱。 找一找: 师:仔细聆听歌曲,你能听出有几处地方带有附点四分音符节奏的地方?请用手势表示出来。 (2)演唱歌曲 ①请音乐基础好的同学先跟钢琴用“la”哼唱旋律,其余同学认真听,然后给予评价。 ②师:你会唱哪一句或你觉得哪一句最难唱? (对于学生提出来的难点,大家共同解决,并试着唱一唱) ③全班同学跟琴哼唱旋律。 ④全班同学跟琴唱歌词。引导学生用喜悦欢快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⑤分角色演唱歌曲。将学生分成春夏秋冬四组,每组演唱一个乐句,结尾部 分合唱。 ⑥请学生为歌曲创编律动并进行表演,同学评价。 ⑦全班同学怀着喜悦欢快的情绪,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3、编童趣(创编歌词) (1)分组作诗 师:同学们,你能将自己心中有趣的四季生活编入歌中吗?下面就让我们放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教学设计 淮北实验高级中学:王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曹操其人其文 揣摩诗意,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短暂和求贤若渴,建立功业矛盾复 杂情感 总结曹操诗歌缘事而发,慷慨多气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分层鉴赏,通过诵读体会情感 情感与价值:树立有担当,时不我待,及时建功立业的积极昂扬人生观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早在十年前,老师曾听过一首京剧韵味十足的通俗歌曲,歌曲名字叫《说唱脸谱》。其中有几句唱词,老师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这里为大家清唱一下:蓝脸的多尔顿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啊……。 为什么在京剧中,曹操为什么一定要是个白脸呢?(曹操这人太奸诈了。)奸诈是性情体现在言行上也体现在面相上。为了更直观地表现曹操的这种奸,京剧只能给曹操一个白脸。唯其脸白,才能把他的一个眼神和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展现出来。但同学们觉得京剧中这种图谱化表现出来的曹操性格真实吗?(不真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作品《短歌行》,通过他的作品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历史人物的真实情怀。 二、走进文本 活动一、理解词句,揣摩诗意。 1、首先老师请同学们把诗歌自由诵读一遍,然后结合课下注释,揣摩诗意。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行个体交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的发现,存在两类:一类是对注释的推究;一类是注释之外的理解)教师应作如下准备: ①释题:“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属《相和歌·平调曲》,原词已经不可知,现在流传下来最早也最为有名的就是曹操的这首《短歌行》。初中时我们学过长歌行,后人也有《琵琶行》,《兵车行》等诗歌。短歌、长歌,因歌词长短而区分。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②对酒当歌,当字理解。解释为“对着”,可以引申为听歌,唱歌。这是已然发生的行为。解释为“应当”,是能愿词,表明放歌是希望发生的一种行为。听歌时一种静态形象的呈现,与诗人内心涌动的丰富的情感不符;应当是一种希望,无论付没付诸行动,都是将来时的一种表述;只有一边喝酒一边唱歌这种现实中正在发生着的动作与诗人内在的情感互为表里。 ③慨当以慷,意为慷慨。为何要把“慨”放前,“慷”放后。同时“当以”是虚词,既然没有表义功能,用在这里在哪方面发挥了作用?(这是词语间隔用法,当以无实义。慷慨意为充满正气,情绪激昂,现代汉语中有慷慨陈词一说。用在此处是慷慨而歌,形容歌激昂。这

(完整版)《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教学目的: 1.掌握课文中有关实词、虚词的用法。 2.学习蔺、廉二人顾全大局、以国事为重的优良品质。 3.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协作方法。 教学设想: 1.充分利用学生手头上已有的文言文学习资料,文字、语句上拟采用鉴赏引导下的学生自读的方法,疏通字句。 2.课前布置预习。预习注意: ①对照注解和文言文译注资料疏通文句; ②划分课文段落层次; ③划分“完璧归赵”一部分的层次,列出结构提纲(小标题)。 教学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介绍本文的学习目的。 二、导入新课。 指名朗读课文“预习提示”和注释①。 1.关于《史记》的补充介绍: 本纪(12篇):专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治活动。如《项羽本纪》。 世家(30篇):主要记述贵族的史事。如《陈涉世家》 列传(70篇):记述官吏、士大夫和知名人物的事迹。分三种: ①专传,即一人一传。如《淮阴侯列传》 ②合传,有二人合传,也有三五人合传。如《廉蔺列传》 ③汇传,记同一类的若干人,篇名中并不举出人物姓名,如《仲尼弟子列传》《酷吏列传》。 表( 10篇):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 书( 8 篇):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的发展和现状。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是24 史的第一部。 《史记》的写法和所写人物对后世影响深远。 鲁迅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背景简介: 公元前三——四世纪,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后期。七雄并峙,战火频繁。七国之中秦最强大,它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各个击破,力图吞并六国。赵是北方还有点实力的国家,秦一时难以吞并,便用讹诈的手段掠夺它的土地和财务。赵依仗廉、蔺二人军事上严密戒备,外交上不卑不亢,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障了国家的安全。本文着重记叙了二人团结合作,与强秦抗争的故事。

《童心是小鸟》教案

《童心是小鸟》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全国首届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大赛组委会推荐的歌曲。歌曲通过富有诗意的歌词十分形象地把儿童比拟成一只快乐的小鸟,把少年儿童纯真的童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反映了他们活泼向上、充满朝气的精神风貌。歌曲为大调式,3/4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共有四个乐句,采用了排比句式,节奏基本相同,曲中含有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极富有特点,使得旋律欢快、跳荡,将我们带入了诗一般美丽的孩子天地里,表现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甜美生活的心情。中间插入了4小节衬词“啦啦啦”是上下段的连接,曲调轻盈跳跃,进一步抒发了孩子们喜悦欢乐的心情。紧接着第二乐段在节奏上作了变化,旋律变得优美而舒展,唱出了少年儿童无比欢乐的童年生活,尾声结束在主和弦的五音上,给人以余音缭绕、回味无穷之感。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休止符的巧妙运用;准确掌握附点四分音符节奏。 2、能力目标:启发学生用轻盈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3/4拍的节奏特点,表现出学生愉快、充满朝气的精神面貌。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表演歌曲,体验四季中的欢乐情绪,体会无拘无束、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从而珍惜幸福的童年时光,能用童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情绪,用轻盈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准确掌握附点四分音符节奏和休止符的演唱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正处在最快乐的童年时光,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快乐的故事。一年四季中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生: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互相说说心中的故事 指名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的生活太丰富了!老师真羡慕你们!今天有一位小朋友他来到我们的课堂,想把他在一年四季想做的事情唱给大家,你们愿意听吗? 生:愿意。 (播放音乐《童心是小鸟》音乐) 师:哪位同学说说看这首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生:速度较快,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 师:很好!那歌曲中唱的关于什么呢?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童心是小鸟》。(播放动画音乐) 师:听了以后,那位同学说说看歌曲唱的是什么内容?你们怎么理解“童心是小鸟”?生:歌曲唱了一年四季的活动,孩子的心情很愉快,都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 师:真棒!理解的真好! 师: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好听的歌曲吧! 三、新课教学 1、师:这首歌是二拍子还是三拍子呢? 生:三拍子。 师:介绍三拍子歌曲特点,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声音特点是强、弱、弱的规律。 2、播放《童心是小鸟》音乐。 学生带着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一起再欣赏音乐。 3、朗诵歌词。学生有感情的朗诵好歌词。 4、师有节奏的读歌词,让学生进行对比跟刚才同学们读的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生:老师读的有长的地方、有停顿的地方。 师:老师是有节奏的读出了歌词,注意了节奏中的休止符停顿。 5、划三拍子指挥图示,注意休止符停顿。 6、学生边划拍边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可用吸气代替。 师:同学们知道知了是怎么叫得吗?模仿一下。 师:为什么知了的歌声会这么动听呢?因为在它的歌声里,有一位好朋友叫附点四分音符,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 第23课《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11个生字,能够正确书8个汉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资料体会课文中人物的开心和失落的心情。 4.熟悉课文脉络及描写的主要内容。 5.理解词语,学会本课生字词及正确读法。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能借助“写话卡”写话,送出自己的祝福。 【教学难点】 1.读懂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课文内在人文因素的把握,即: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幸福、失落、痛苦、喜悦之情,从而体会友情的珍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纸船”的图片,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你们会叠吗?你们觉得它可以做什么呢? (回答问题:纸船。不同的回答:可以装饰我们的屋子等。) 出示“风筝”的图片,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看到它会想到什么? (回答问题:风筝。想到了自己放风筝时的乐趣等。)

2.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纸船和风筝的故事——《纸船和风筝》。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zhé zhǐ zhānɡ zhù 折纸张祝 zā zhuā dàn kū 扎抓但哭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祝”的偏旁是“礻” “张”的偏旁是“弓” “哭”的偏旁是“犬” “纸”的偏旁是“纟”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纸”、“祝”为例指导。 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小溪纸船风筝漂流 飘荡难过屋顶愿意 二、精读领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