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报告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报告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报告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报告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宄报告

一、课题研宄的背景

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不愿意写作文,原因主要有对写作没有兴趣,没有素材可写,再就是不掌握写作方法,长此以往下去,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难提高,这样就违背了学习语文的目的:读书、交际和写作。为了在小学阶段打好写作基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此我们申报了这个研宂题目。

二、课题提出的0的及意义

为了研究此课题,提高学生写作素养,我们必须了解当前作文教学现状:首先是大部分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他们阅读景小,写作基础差;其次就是一些学生的作文缺乏真实感,充斥那么多假话、空话; 第三就是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指导,陈旧的教学观念阻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没有把写作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思维活动,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课题的研宄使学生能够把写作当作是一种快乐的事,因为可以通过写作展现自己的心灵。写作是一种创造,可以让思想自由地飞翔。希望通过作文教学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注自我的心灵世界。如果学生畏惧写作,就无法获得写作的技能。他们就注定不可能获得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研宂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不同体裁文章的写法,达到能够快速作文,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三、研宄的主要内容

中高年级作文教学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分析现状,学生不喜欢作文的原

因,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会学生如何搜集写作素材,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掌握不同题材文章的写作方法。

四、主要观点和创新与突破之处

主要观点:寻找出一条适合小学生学习写作的有效途径。

创新与突破之处:尝试着把学生领进快乐的作文殿堂,用“砖”敲开写作文之门,让孩子们把写作文当作一件趣事来做。

五、课题研宄的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法:通过教师座谈,问卷等形式,调查我校中高年级作文教学情况,发现其中的存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便于寻找对策。

(2)行动研究法:根据调查发现,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利用课题实验课来进行实践,然后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总结经验和方法,最后根据研宄整理出本课题的结论。

(3)对比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现在作文教学方法与过去对比,及时发现存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从而不断修改和完善作文教学方法。

(二)研宄思路:木课题是一个较复杂的探究性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和对比法。从调查研究开始,摸清我校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在课题教学中进行探究研究,寻找相应的方法和对策,争取通过二年的实验研究,总结出一条提高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成功之路和有效途径。

1.课题的界定和理论依据

叶老曾指出:“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须”。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要局限于课堂内教作文,局限在笔头上练作文。那样会使作文教学“走进

一条死活同”,只有让作文成为生活的必须,学生方能热爱写作、乐于写作,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理论依据:写作源自生活,需给学生自由生活的空间,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情感是文章的灵魂。

2.写作基于阅读,需给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

(1)教学生自己感悟。

(2)教学生在读中传情。

(3)教学生在读中领会知识。

3.写作贵在真实,需给学生自由作文的空间:

(1)要给学生选择写作内容的自由。

(2)给学生选择表达情感的自由。

(3)给学生选择表达方式的自由。

(4)给学生写作时间的自由。

(5)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校长亲自参与课题的研究,使课题组有了强有力的领导力量,保障课题的顺利进行。

学校提供充足的研宄经费,使课题研宄存了财力上的保障。

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都承担过“十五”课题的研究,有许多丰富的经验。

六、研宄的周期、步骤与措施:

(一)研宄周期:3年。(2010年1月——2012年12月)

(二)研究的步骤与措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1月一一7月)

1、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外地先进经验,针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开展活动。

2、召开课题组会议,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们掌握一定的理论依据,更好的做好研宄的前期准备工作。

3、成立《小学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方法研究》课题组,开展调研。文献分析与实证调查相结合,了解我校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现状。

4、撰写课题研宂方法。

5、召开课题会议,宣布课题正式开题。

6、对实验班级定期进行问卷调查,搜集数据。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0年7月——2010年12月)

1、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每学期要上好课题实验课,要对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和好的做法进行整理和分析。

2、适时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检查指导,反思和研讨,修订和调整课题研究方案,保证课题研究科学有序地进行。

3、切实抓好课题研究的实施管理。

4、培养课题骨干教师,确保课题研宄质量。

5、撰写阶段总结。

第三阶段:反思总结再实施阶段(2010年12月一一2011年7月)

1、继续上好课题实验课,主要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进行研宄。对上一

阶段的研宄进行反思,找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中进一步研究。

2、整理分析研究资料,撰写阶段总结。

3、开展学生作文竞赛活动,展示学生作文成果。

4、在学生中进行调研问卷,整理出学生作文成果的方法,为撰写研究报告打基础。

第四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12年7月一一12月)

1、对整个实验阶段的材料进行整理。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七、预期成果即完成时间:

1.最终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方法研究论文集。

2.完成时间:2012年月到12日。

八、课题研宄的主要成果:

素材的来源

如今的作文教学,大都存在着一种令人担忧是现象: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要么不会写,要么不爱写,要么不知道写啥,甚至有时还会产生一种抵触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作文教学,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了。我们研究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

学生肯于动笔,乐于动笔,用我手写我心,真正让学生学会写作文,让学生的

作文过程成为一种享受的过程。所以教会学生如果收集、整理、挖掘素材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挖掘生活习作资源

中高段的作文不再是写几句话,新课标要求中段学生能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到了高段不仅要求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还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但许多学生一说起作文,就是一个字“难”,究其原因就是不知道写什么?怎样冰能送孩子一双慧眼,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点点滴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善于观察,就不愁没有材料可写。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材料: 在平时的学习中,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条件,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领域,引导他们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文章。最主要的也是基本的就是要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扑捉细节,学会积累和使用词语,然后真实的表达,要写出优秀的作文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由观察入手。我手写我心,要尊重学生的表达,把自己想写的写出来,不限制学生的话语,不给学生条框的限制。学生的习作兴趣的激发是很重要的。新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那么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这样的作文才有真实感,才能避免假、大、空,学生写真实的事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才能记录下自已的情感。学生写作文,最难的就是没右材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找到充分的材料,才能写出好文章来。因此要指导学生随时随地发现素材。教师可以在习作前一段时间布置给孩子们一些任务让孩子们围绕习

作范围有意发现一些事物。有活动的牵引,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活动后写写内心的感受。学生就有感而发了。如在写<<第一次......>>这个题H前,先要求每个学生在家亲自

实践一项自己从没干过的家务,像洗衣服啦、做饭啦、收拾房间啦等等。让他们在做的过程中边做边体会。在“第一次”这个过程中,你碰到哪些问题,心里怎么样想的,你是如何解决的。第一次活动给你留下了什么感触。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同学们都能写出富有生活情趣的文章来。例如某教师在教学生学作文《观雨》时,其实那天还没到写作文的时候,学生正在写作业,外面下着雨,这时教师突然来了灵感:让学生去观雨,观察这雨中的校园。同学们都跑到走廊里去观雨,议论纷纷,相互交流观雨的感受,直到下课了,大家还在观雨呢! 所以学生才写出了美文《观雨》。有的看到雨水积少成多,想到了知识的积累,想到了溪流大海,想到了心胸的宽阔;看到了雨中的小鸟,想到了鸟儿也在观雨;看到了看校老人在捅下水道,说那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篇篇美文!有时候,写作文和聊天一样,不必设置太多条条框框,情之所至,兴之所至,用一点激情的火花点燃的灵感也许更有惊喜。生成的,是偶然也是必然,这是生活的积累和即时的激发共同作用的结果。儿童就是儿童,他就是想用自己稚气未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无知无畏的话来描述人间,儿童就是那只躺在网袋里失去自由的松鼠,勇敢地对视他们的H光,你会读出抗拒和乞求,放了他们,你才会知道逃离了捆缚的小俘虏原来是这样的活泼伶俐,可爱至极。所以习作教学要相信学生,亲近学生、解放学生。别提太高的要求,别限制太多的话题。

(二)挖掘教材习作资源

我们的语文教材,本身便是一个习作素材资源的宝库。一篇篇课文,便是一篇篇最好的范文,它们不仅仅向学生提供了鲜活的写作范例,还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作文的方法。因此,在对写作素材的开发过程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是丰富写作素材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比如指导写文章结构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可以模仿这样的结构方式去练笔,有文章开头精彩,结尾精彩,还有精彩的段落比喻、拟人等。可以从教材文本中学习文章的结构、详略的写法,了解习作按一定的顺序去写,条理清楚。在阅读教学中不仅仅要读懂内容,还要学习作者是怎样怎样观察和表达的。学生从课文学方法,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就会乐写、能写。练在读写迁移处,模仿文本。文本中典型的句式、段式、结构等承载了丰富的语言训练信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典范语言进行揣摩、赏析、借鉴,巧设小练笔,引导学生学会迁移运用。《火烧云》一文,赞美火烧云颜色的变化,用了“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还有......”的句式,在

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去读读描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句子,而后进行仿写。这样的仿写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求学生在丰富的语感积淀下,“依样画葫芦”操练语言。在《山中访友》一文的第四自然段,作者把

山中的一切当成自己的好朋友,和山中的“朋友”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一致,构成了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我在带领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作者还会和山中的哪些朋友打招呼呢?怎么招呼呢?写一个片段。学习《北京的春节》后,让学生仿照课文按时间顺序存详右略的方法,介绍我们本地的一种风俗习惯。《白杨》、《落花生》等文章的立意更是匠心独具,教师要有机地引导学生

模仿课文的作者确定主题和表达中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立意能力。

练在文章空G处,发展思维。在小学阶段的课文中,一般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色彩明快的插图不但能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而且能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有的课文已经对插图作了细致入微地描写,无须学生再写,如《少年闰土》中闰土月下刺猹的那幅图;但《和田的维吾尔》中有一幅关于维吾尔姑娘的插图,课文没有作过多的描述,在教学中教师设置了一个这样的环节:让孩子们观察插图,然后用自己的话介绍介绍维吾尔的姑娘。有的孩子从姑娘的衣着介绍,有的孩子从姑娘的笑容介绍,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介绍维吾尔姑娘,说明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观察,还在观察中学会了思考。

练在情感共鸣处,升华主题。文本中能拨动学生心弦、引起学生强烈共鸣的地方,往往是学生与文本语言的“撞击点”。教师应加以巧妙引导,让学生与文本之间生发“高端对话”。教者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引导学生学完这个感人的故事后,激情小结:“同学们,这座用爱心、用生命、用感动共筑的生命之桥永在,请大家齐读课题。”

读完题H后我又说到:“大家被感动了,我们在座的各位也都被感动了。其实生活中,这样的桥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相关画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山画而上的文字。接着相机出示如下文字:桥是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小钱;桥是雪灾之中伸出的援助之手;桥是汶川地震后的倾囊捐助......然后对孩子们说:“我

想同学们心中也右自己对桥的理解,请同学们继续把这首诗写下去。” 学生在震撼与感动中写着自己对桥的理解、认识和感悟。在师生交流对桥的理解时,令在场听课的老师都为之动容。师问:“桥是什么?” 生一个一个接说,“桥

是冰天雪地里的一缕阳光。”“桥是炎炎夏円里的一丝凉风。”“桥是失败后鼓励的目光。” “桥是老师语重心常的叮哼。”“桥是搀扶你走路的那双温暖的手。”“桥是父母H光中深情的牵挂。”......真是情到深处人自吟,此时就是再不会写诗的同学说出来

的话都是一句诗,因为他们已领悟了桥的灵魂。此处的练笔,让学生对桥有了更深的理解,学生爱的火花便在文字与交流中绽放。

多元性练笔,合理创造表述。在阅读教学中,变换叙述角度,进行读写训练,可充分挖掘课文语言因素,活化课文内容,引发写作兴趣,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使课文内容变为学生的语言。根据班级的具体学情,在教学古诗《牧童》时,将“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的教学目标具体化、难度化、书面化:将诗中描述的景致、故事的情节等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写一写,力争具体、形象、生动。孩子们根据古诗改成的习作不仪有意象,而且存故事,也很好地检测了我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材中不少的课文都可以让学生换种方式表达。比如,学习了《颐和园》后写导游词,学习了科学小品文《鲸》后让学生改写《鲸的自述》,学习了《手指》后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手指或五官的童话......现

在习作教学,当下流行一种观点,那就是习作教学不可讲技法。习作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单纯地追求表现技巧是徒劳的,但忽视表现手法的态度也是不可取的,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学生的基础太差,词汇贫乏,词不达意,教师当然谈不上教写法了;如果学生阅读面,阅读量大,经常练笔,喜欢习作,教师自然可以教学生写法,让学生对习作“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作文教学策略

(一)读、说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走进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阅读教学中,教师分析讲解课文头头是道,其实多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说得滔滔不绝,可一旦动笔写作,各种问题却随处可见。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只字不提作文教学,在作文教学时,又只字不提阅读教学,讲课和作文少有联系,致使课堂作文与阅读教学严重脱节。

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一起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阅读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认识、受到教育和陶冶外,还要为写作教学服务,是写作教学的基础。但是当前还是作文课练作文,阅读课练阅读,各管各的,缺乏联系,好像阅读和作文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阅读课只管理解,只管帮助学生了解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不重视表达方法的教学,不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不注意引导学生学习选择、组织材料和确定中心等写作方法,和作文训练缺少联系。作文课只管表达,特别是书面表达,往往忽视作文和所读课文在写法上的联系,忽视从说到写的训练过程。有人曾形象地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比喻为“两张皮”。“两张皮”反映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学生有“读本”、“写本”两种教材;甚至有的学校有“写作教师”、“阅读教师”两套人马。另外,个别教师阅读教学不惜肢解课文,力求微观,整体理解意识淡薄;学生习作过程却需要整体构思,宏观组织写作素材,所以我们要把阅读和写作有机的整合起来,真正做到阅读为习作打基础,进而形成语文训练的合力。

除了阅读教学外,读好书也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发展与提高,所以要抓

好学生的阅读训练。阅读作文类书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地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学生可以通过不断阅读作文类书籍,呈阶梯式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作文水平,是学生一种综合素养的体现,因而不能仅仅于只读某一类的书籍,尤其是不能只是读作文书。而应鼓励学生读各方面的书籍。如文学类书籍、社科类书籍等。只有博览群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从读与写的顺序上。其实,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读”与“写”的安排也是有着讲宄的。顺序不同,作用也会有所区别,当然效果也存在着差异了。(1)先读后写,为写作铺平道路。(2)边读边写,在读中突破难点。(3)先写后读,寻找不足,加以修改。“读”在作文教学中决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作为“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之一的说,既是语文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学生日常生活最常用、且最具现实意义的一种技能。它在作文教学中也起着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作文教学应按从说到写,由述到作的顺序训练,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课标的要求反映了作文教学中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演进顺序。1、以说促写,突破难点。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经常遇到给了学生习作材料,学生却不知如何写的情况。这时我们就采用口头作文的形式,让学生“说” 作文,只有说清楚了,就一定能写清楚。2、以说代写,减轻负担。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和生活中,会发生许多有趣或有意义的情感,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对学生的习作水平的提高和自我修养的提高很有帮助。然而,我们的教学时

间却是有限的,不可能全部进行习作。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说”的训练,比如:课内讨论、开展辩论会、讲故事、演讲比赛......让学生尽情表达,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情。久而久

之,他们想表达的表达出来了,词汇增多了,语言连贯了。总之,学生心里有数不尽的话,想把他们表达出来,这才叫有感而发,从而达到写作的目的。3、严格要求,出口成章。要求学生以标准的普通话,用书面语来表达,在说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放慢速度,但一定要斟酌字句,尽量减少表达不妥当的地方,以达到我口表我心,出口成文章。

(二)写作的方法与指导

确定了写作素材,至于让学生动笔写作文,则只是个内容的选择与时间的安排的问题。一般应采用的方法有:课内外的有机结合,选取教材中的指定素材,要求学生在课堂内完成,选取课外的素材,让学生课后时间完成,这样两者有机配合,不仅能能够做到以丰富多彩的习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可以使我们的作文教学在系统性的基础上增加灵活性,促进作文教学的开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同时要做做到教材中的习作与小练笔的有机会结合。每学期教材中规定的作文篇目只有8—一10篇,这些数量远远达不到提高习作的目的和要求,所以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小练笔,如片段描写等,这样还可以针对学生习作的弱点进行专项练习,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做到定时作文和随机作文的有机结合,在规定的时间内,就进行习作训练,除此之外还可以主抓有利契机随时进行习作训练,另外还要坚持写日记和读书笔记,以配合作文教学的开展,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为丫使学生作文写的更好一些,我们

也可以在写每篇作文的时候,给出一些好词佳句,一些指定的修辞手法,让学生运用到此次作文当中,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批改与作文讲评的方法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非常重要一环。学生可以通过作文的批改发现自己写作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学习和改进,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我们让学生读书,只是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基础,而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也只是在写作之路上迈出了很小的一步,离学会写作,写出高质量的作文还是存相当的距离的。所以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过程中,要遵循“多批少改”的原则,并且力求批改要抓住关键之处,要有启发性和引导性,达到让学生能够根据批语自行修改作文的目标。改多了学生的原作就不是学生的作品了,而是成人的作品,只要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愿意写就行。批改作文还可以发现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来的不良思想倾向与情绪,并以批语的形式进行矫正与心理疏导。作文本成了师生交流谈心的一片天地。针对学生学习中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与辅导。巾于不再是面对面的交流,因而双方的心扉敞得更开,交流得更加深入,似乎是朋友间的谈心,解决丫许多问题且效果也非常地地好。所以批语的写法很有讲究,要少用官话,套话,多用一些人文性的批语,易于学生接受。在批改时可采用多种批改形式,如多批少改;师批生改;他批自改;自批自改。

作文讲评,在促进学生提高习作水平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以更加感性、形象的方式教会学生评价与批改作文。即什么样的作文是好的,好在哪里,我们是如何发现这篇习作的优点的,作者是如何写出来的;什么样的作文存在较大的不足,不足在哪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等。这绝不是多读几本作文书,多写十几篇作文所能达到的。在进行作文讲评课前,一定先要

明确两点:1)明确作文讲评课的目的。即我们上这节作文讲评课要让学生学会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这一定要结合着本班的作文现状、学生的作文和作文教学的相关知识而决定。只右H的明确了,我们才能根据本次(或者多次)作文中问题,确定讲评的内容与重点,选取相应的例文,决定讲评的形式,进行相应的作文讲评。也只右做到了这些,我们的作文讲评课教会变得高效起来。(2)注意作文讲评课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作用。日常作文评改要以鉴赏性评价为主,注重反思和提高,想办法激励每一位学生乐写、能写。一定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绝对不要因为我们一句不合适的话而打击Y他们的作文兴趣;一定要严格按照“课标”规定的各学段习作H标,存区别右层次地评价不同程度学生的作文,客观地肯定他们的优点和进步,指出努力的方向。讲评时教师应突出重点,切忌面面倶到,如果在讲评时试图把一次作文中所有的错字、错词、病句、标点符号、语篇衔接错误,文章体裁、内容方面的问题等都讲出来,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面面倶到的结果必然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没右重点,学生头脑中可能留不下任何印象。正确的做法是找出少量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修改,这样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学生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除了教师讲评外,也可以让学生相互批改。不过批改时,教师应先对某篇或儿篇学生作文作出示范性批改,把评分标准和方法教给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相互修改的能力,同时要做好组织、指导和检查工作,保证互该活动有效地进行。这样一来,既减轻了教师批改作文的负担,也相应提高了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讲评作文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互相交流,分享习作快乐。实验稿和2011年

版《语文课程H标》在第二学段习作目标里特别提出:“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是一条十分重要过程与方法目标,也是

一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更是一条知识与能力的H标。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己。” “作文原是说话的延续,用来济说话之穷,在说话所及不到的场合,就作文。”作文和说话一样,是交际的工具。在口语交际中,说话者很自然地在交际中得到Y反馈,分享Y 表达的快乐。作为说话延续的作文,为什么不应该“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从而得到反馈,“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呢”?叶圣陶先生还深刻地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需要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发表的欲望”就是写作的需要,写作的动力。作文教学必须唤起学生的发表欲望,满足他们的写作需要,这是语文教师的天职。课标规定“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其意义也就在此。

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只要我们能够选取那些贴近于学生生活,容易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而又丰富多彩的素材,便会使学生把写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来完成的,其效果可谓事半功倍。自然界中的风霜雨雪,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课本中奇事的古今中外的名人都成为了学生的写作素材,虽然写的很多,可是因为这些内容都极贴近学生生活或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都能在兴致勃勃之中完成,并无半点的畏难与抵触。

所以,只要我们能够发现生活,撷取生活中的朵朵浪花,做到让

学生在生活中写作,在快乐中表达,便能让写作成为学生的快乐。

课题《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方法的研宄》一一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宄报告

组长:刘淑清

参与人员:课题组成员单位:哈尔滨市木兰

县建设小学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关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1.小学生写作文有畏难的情绪。 有位作家,曾用这样的一幅对联形容作文时的情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作文果真如此痛苦吗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作文本身涵盖了很多语文知识点,很考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根据笔者的相关教学和工作经验,发现很多小学生在写作文中有畏难情绪。很多小学生本身词汇积累不够,知晓并能使用运用语言的能力不足,造句方面的能力也欠缺,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会有害怕写作文的心理,觉得作文难,对作文不感兴趣。 2.小学生作文欠缺情感的抒发。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心智尚未发展健全,其身心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塑造。小学生们的感受很直观,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感受写出自身的看法,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写的作文过于平白如话,作文语言过于口水话。有时不能清楚明了的描述一件事情,不能用合理恰当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感情。很多小学生写的日记就是描述自己今天干了什么,发生的什么事情,语言过于平淡化,很多时候缺乏自身情感的真实抒发。

3.小学生作文脱离现实生活。 我们都知道,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对现实生活和一些人和物的感受,再通过柔和自身的一些情感,借助相关的语言、词汇、文字等来渲染表达。多数作文都是源于现实,生于现实,作文的写作源泉就是现实生活。在应试教育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开展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限制学生写作的想象力,通过拼凑语文书本上的词汇来指导写作,脱离现实生活,这样的语文作文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探讨 1.帮助学生摆脱写作文的畏难情绪。 作文没有现成的公式作依据的,它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艺术加工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它需要作者用心去体会,潜心去感觉;需要一番苦苦修行,才能要厚积而薄发。要做到这些,对小学生来说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就使得好多小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一种神秘感。就是这种神秘感使得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而视作文为畏途。怕字当头当然做不好,所以,要想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让他们不怕写作文。教师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作文的激情和动力,帮助学生努力克服写作文的困难之处。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良繁场中心学校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 实施方案 4月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理论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的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示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示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示真情实感。重点是要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示、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她们展开想象,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2、实践背景: 新课程改革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让很多教师对作文教学产生了新的认识,然而,在我们看到种种新气象、新特点的同时,依然发现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误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教学中,教师害怕教作文,对课程标准的精神领会不深,对年级训练的重点不清,对学生的心理需要不明,导致对作文训练的指导思想和意图不明确;有些教师往往制定过高的习作目标,使学生望而生畏,有的教师不顾小学生在语言表示上尚存在欠缺,在文字叙述上更是会出现许多在成人看来不成规矩、不合逻辑的句子的实际,过分强调语言句式的使用,对学生松散、跳跃的表示,无情指出并逐一加以校正,久而久之使学生觉得自己做的很不好,慢慢失去孩童特有的童真;也有教师认为只要教给学生写作的范式,学

生就会很快学会习作,去忽略了小学生性格特征和思维方式是处在发展和形成之中,用定式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只有多写多练,才能使文笔长进,易于写作,大量单调、频繁的作文练习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作文产生逆反心理,失去兴趣;还有教师漠视学生的阅读积累,忽略学生的生活体验,只重视学校课堂教学中采取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忽略了生活这个大课堂,学生的作文离开生活只能是空中楼阁,经不起敲打。因此,探索小学作文教学有效策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找到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将有助于教师较好地把握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根本问题,特别是认清教师自身教学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转变教学观念,探寻更适合本校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积累作文教学经验,不断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最终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提高小学学生语文作文兴趣,帮助教师认识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关系,使学生对习作的情感和习作能力得到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2、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将有助于教师教学前有的放矢地把握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根本问题,特别是认清教师自身教学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转变教学观念,改进作文教学水平。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小学五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技巧

浅谈小学五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技巧 作文作为小学生学习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一名小学生来讲,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表现出学生课内知识、课外积累的底蕴。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面,获得更大的收获;如何帮助学生从课本内容里提取出习作时的素材,从而能够从容的面对习作。这是每一名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所最为关心的事。在这里,我想要跟大叫分享的是我个人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简单小技巧。 一、明确小学生作文作的性质 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作文并不神秘。“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他不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作文“如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它能够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不会要求过高、急于求成或急功近利,就不会让学生的习作向“优秀作文”看齐,揠苗助长。从而也就不会使得小学生的习作难度太大,导致学生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二、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点评重在激励 作文的指导应该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只有在这一前提之下,学生才能很好的入门,找到写作的基础。一上来就在讲写法或者用范文、例文开路,很容易就局限了学生的思路,阻碍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开始时应“放”,使学生感受到可以写得内容很多,教师再从旁指导学生选择最恰当的内容来写。至于如何来写的问题,在学生的思路已经打开,选择好了要写的内容后,具体的过程中进行渗透。在学生的习作中、在交流草稿的过程中进行指导。指导的内容可以包括写作的内容是否具体,写作的顺序是否恰当,写作的目的是否明确,语句是否通顺,选词用词是否合适,所表达的情感是否真实等等各个方面。 在习作的讲评过程中应该重在激励。学生的兴趣往往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与支持中慢慢培养出来的,所以在讲评作文的时候,要充分的肯定习作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充分肯定大部分学生的努力与进步。让学生在每一次讲评的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详案

小学五阶段作文教学详案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学写人物的内心活动 题目:学写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人物的内心活动”,认识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三种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把人物内心活动写具体、写真实。 3.指导学生运用所学三种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要求用词准确。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细致观察、想象,运用三种方法:内心独白法,抓住人物内心的真实感受;动作暗示法,抓住人物活动时的动作;景物衬托法,周围环境。用词准确,真实具体的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 1.在学习内心独白法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内心独白就是人物在内心对自己或对他人要说的话。 2.指导学生恰当的处理好内心独白法,动作暗示法,景物衬托法三者的关系。 教具准备: 1.一个包装精美的礼品盒。 2.课件。 3.对创设情景时表演的学生作以适当的指导。 教学过程: 一、认识什么是人物的内心活动 1.板书:学写人物的内心活动 2.提问:什么是“人物的内心活动”?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讨论回答。 3.教师归纳:人物的内心活动就是隐藏在人物内心的想法、情绪、感受。学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就是要学会怎样把人物内心的想法、情绪、感受明明白白的表达出来。这样就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准确的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种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好吗? 二、学习内心独白法 1.创设情境、展开想象。 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遇到一些事物,会产生这样、哪样的想法、情绪、感受。这其实就是你的内心活动。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样东西,请同学们注意。 出示礼品盒问:“你们都想到些什么?” 要求学生及时回答后,教师归纳:同学们刚才把自己心里想到的说了出来,怎么想的就怎么说的,这其实就是你的内心独白。 2.出示课件,认识内心独白法。 课件:怎么办呢?把这张票给了他们吧,《大闹天宫》我盼了好多天了。不给吧,我说过给他们的呀,我急得在门口打起转转来。左思右想,我终于想出了个主意,下回学校再组织看电影,不管多好的片子,我都把票给他们。再说,我答应给他们两张票,这一张票,叫姐弟俩谁去好呢?干脆这一回我不告诉他们,等下回拿到两张电影票,我再对他们讲吧。

初中作文教学策略探究体验式作文教学

初中作文教学策略探究----体验式作文教学在全市“体验式作文教学”课题开题会上的讲话福建省去年高考作文给了两幅图,左边是一个圆,旁边写着“我规范,我稳定,周长短,面积大”。右边画着一个不规则多边形,旁边写着“我新颖,我多变,周长长,面积小”。有一位考生作文得了满分,题目是《8,18,28》。大体意思是这样:8岁那年,我图画不及格,老师说天是蓝的,云是白的,你怎么全画成绿的呢?我心里不服气,因为我戴着爸爸的绿色眼镜呢。但是我听老师的话,因为老师说的一定都是真理。18岁那年,我经过高考的打磨,已经没有任何棱角,我变成了一个规范的圆。现在我28岁,我去幼儿园接我的女儿,女儿哭着跑过来说:“老师说我画的不好,天是蓝的,云是白的,你怎么全画成黄的了,可我戴着爸爸的黄色眼镜呀。”我不禁潸然泪下,为我不再拥有的那个不规则的多边形。 读过这篇文章,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篇文章所反映的不正是我们当前作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吗?当我们批评学生作文无病呻吟的时候,当我们感叹学生的作文缺乏创意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造成这种局面,给学生思维上锁的不正是我们自己吗? 我们究竟该怎样教作文? 俗话说得好,“条条大路通罗马”,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也一定有多种途径。体验式作文教学只是其中的一种。但不管采取哪种思路和方法,都只是切入点和侧重点不同,其中所蕴含的作文教学的规律应是相通的。 一、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 当写出这句话时,我突然觉得有点尴尬,试看当今世面上流行的各种中考满分作文集,有多少是真正来自生活的呢?不是屈原投江,就是荆轲刺秦王,要么就是堆砌上一

些华丽的词藻,大段地引用古诗词,空发感慨和议论。为什么中学生不喜欢写生活?究其原因,是老师对作文的审美标准出现了偏差。很多老师都认为写历史人物和引用古诗词的学生,一定读了不少书,有所谓的文化底蕴,作文中显示出一定的文化色彩,应当得高分。而写生活的作文,取材往往千篇一律,要么是与同学闹别扭,要么是生病父母送自己去医院,往往缺少新意,不容易拿高分。而初中生是最善于模仿的,于是就出现了对这种所谓的“文化作文”趋之若骛的现象。殊不知,任何一种作文一旦形成模式之后,就缺少生机与活力了。评委如果接连看上几百篇风格雷同的文章,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审美疲劳,也就很难给高分了。作文原本是个性化的思维产物,应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果将学生的写作置于模式化的桎棝之中,势必要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作文教学也就走进了死胡同。 中国文学传统里向来主张书写生活,杜甫、白居易都堪称这方面的典范。《语文课程标准》也有“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以及“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样的表述。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体验式作文教学把观察和体验生活作为写作的起点。 生活是无限广阔的,外出旅游、上网浏览、看电视、参加各种活动、逛公园、爬山郊游等都能开拓学生的视野;生活又是琐碎的,妈妈的一句唠叨、邻居的一声问候、朋友的一个眼神、陌生人的一个微笑也都会给学生带来一丝心灵的颤动。但为什么学生还会感到无话可说呢?《语文教学通讯》上曾发表过黄本荣老师的一篇文章----《作文,魂系何方》,他在文中说:“今天的学生不是没有生活,而是没有在看似普通的生活中发掘出他们的情趣和意义;不是生活不够丰富,而是不会在看似普通的生活中去感悟体验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论文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论文摘要: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本文提出了7点建议。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听、说、读、写训练中最重要的一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常作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水平。作文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由于部分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细致的观察,实践又少,写作文兴趣淡薄,视作文为畏途,以此为苦差事。对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创造性地开展作文教学,摸索出一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树立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探索作文教学的新途径,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努力从以下几点做起: 1、教给学生,解决问题 首先,要处理好作文和生活的关系,要丰富学生学活、开拓写作源泉。①组织学生开展多种课外活动,指导学生深入观察、教会学生摄取写作材料。②要求学生敏于思考,勤于动笔,教会学生积累写作材料。③教师灵活命题,切合学生实际,鼓励学生自由选取写作材料。 其次,要处理好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学生不能事事实践,通过

阅读掌握间接实践的材料是主要的、大量的。读写结合,读是前提,是写的源泉之一。读的过程,就是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提高思想水平的过程,也是理解和掌握语言的过程,理解和借鉴表达方法的过程。 2、重视积累,丰富语言素材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要使学生有东西可写,教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挖掘、积累习作素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经常有计划地结合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如:在校内开展打篮球、拔河、跳绳等比赛;在法定节假日,引导学生在旅游、扫墓、公益宣传等活动中仔细观察、认真体验,并鼓励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如烧饭、炒菜、洗衣服等。有了这些丰富的生活素材,习作时,学生就会有话想写,有话可写。 除此之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让每一位学生都准备一本积累本,把平时学习中看到的好词好句、优美的段落篇章都摘抄下来,并要求熟读或背诵。这样做,一些语言文字就变成了学生自己的储备和财富,等到写作时,一些佳词好句自然涌上笔端。 3、勤练笔,在实践中提高 教师精心组织的课外活动及学生积累为习作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就像是盖楼打好了地基,但“砌楼”的方法也很重要,这就需要学生多练笔。仿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模仿是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是

浅谈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 禄丰县恐龙山镇小学文永明 [摘要]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一直是我们教学中的难题。现阶段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不喜欢作文,怕写作文,讨厌作文。大部分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无材料可写”。即使写出了,也是篇幅短小、内容干瘪、词不达意、思维混乱的“文章”。他们视作文为负担、包袱,甚至怕上作文课。老师们更是无法教。经过这几年作文教学的实践,我个人认为作文教学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 [关键词]作文教学;兴趣;积累;分层;模仿;评价修改 一、激发兴趣 没有兴趣地去学习,不但浪费时间、精力,且也达不到好的效果。如果满怀兴致地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生的拓展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习作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二、积累词汇 1、通过写日记积累 学生作文的源泉是生活,要在生活中体验、观察、感受。学生有了习作素材,写作文才会有话说,才会有内容。这就要学生多积累。积累素材的好方法莫过于写日记。每日一记至关重要,把平时的点点滴滴记入日记。需要用时,就不愁没有素材了。日记内容不一定非要写自己想到、听到、看到、做过的事,可以摘抄一些好词佳句、精彩段落等。只要孩子愿意去记,写作文时就会有很多可写的。 2、从课文内容中积累 “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在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有“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这样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并从摘抄中积累材料。学生通过平时的积累为写作打下铺垫,写作时就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从下笔”。 三、分层定段落 学生的资智不同,写出的作文也参差不齐。有的整篇只有一段话;有的一个段落一两句话,一篇文章有七八段,甚至于有的十几段。结构不清晰。那么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给他们定文章段落,每篇文章可分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来写。每次习作严格要求学生必须按规定的段落去进行习作。可分为三种情况要求:学困生,要求他们最少写三段话,开头、中间、结尾各写一段话;开头、结尾各一两句话,中间多写;句子要写通顺,内容要表达清楚。中等生,三至四段话;开头、结尾各写一段话,中间一至二段话;能围绕一个主线按一定顺序展开描写;优等生,段落不给他固定,开头一段点明中心;结尾一段可以总结与开头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

作文教学设计:发现 教学目标: 1.能从身边去发现丰富而精彩的素材。 2.懂得作文是写自己最想写的,写别人最想知道的。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材料选择空间的拓展。 2.写法的指导。 教学过程: 一.指导“写什么” 1.从动物身上发现。 1)出现图片:小猫上树(画面取名:小猫的勇气) A你发现了什么? (估计学生有:小猫很有勇气,小猫敢爬树等) B等爬完树,你会发现小猫的肉垫、爪子、毛等等都有了变化,这时,你又发现了什么? 2)出现不起名组图:小猫斗大猫小猫洗爪子猫睡觉大猫妈妈的母爱A现在你又从猫的身上发现了什么? 由学生任意挑选说自己的发现,并简单地进行叙述。 1)导入身边动物。 A猫的身上的发现是这样的多,其实狗的身上的发现更多,我们同学家里养过狗吗?你亲戚家里有人养过狗吗?你曾经发现过狗的什么? (估计学生有:狗会摇尾巴;狗会看门等) B还有别的动物吗? 2.从身边发现。 1)出现图片:一个躲在门里的小女孩 A这个人是谁啊?会不会是你?你发现了什么? (估计学生有:向来以为自己胆子大,却发现自己胆小如鼠;看见老鼠害怕了等) 2)出现图片:妈妈和爸爸在地里割稻(起名:我发现变了) 你发现什么变了? (估计学生有:妈妈的手变粗糙了;爸爸的脸更黑了;我变得更爱妈妈了等) 3)导入生活。 啊,像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出现游泳三阶段:不会、会、熟练的图片),你瞧,就算是一个事情我们就有三个发现,你们看,发现什么? (估计学生有:我发现游泳真难啊;我发现我也会游泳;我发现游泳很简单) 4)小结:发现无处不在,尤其是在我们这个充满浓郁乡村气息的地方,啊,抬头就有发现,低头也有发现,回到家里,妈妈的眼神,爸爸的问候都是发现,发现太多了,把你所能发现的填在纸上: 我发现我发现 我发现我发现

小学生习作教学指导策略研究陈静

《小学生习作教学指导策略研究》 ——小专题成果 金堂县福兴镇小学陈静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课题,一出重头戏。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却无论如何也不令人乐观。“害怕、讨厌学作”已经成为小学生的普遍心理现象。只要一上习作课学生就愁眉苦脸,视作文为“大敌”,但迫于老师的一脸威严下,只能抓耳挠腮,胡乱拼凑起来。结果使一篇篇文章里出现许多空话和套话,甚至成为笑话,编造成许多作文“同胞胎”,毫无个性特征。 习作原本应该是学生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可如今这样瞎编乱造的文章又谈何感情色彩呢?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重在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和信心,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和套话。”为此提出本课题,就是为了探索一条切实有效的作文教学之路,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充满自信心,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经过近一年来的尝试、探讨,在理论上对学生的作文有了进一步认识,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学会积累习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规范的书面语正确表达自己的觉得新奇有趣、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 3、总结行之有效的作文批改方法,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使学生达到自己能批改的地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全面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 三、实验对象: 我校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习作兴趣及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 四、研究内容: 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 2、能围绕习作要求,自主收集习作素材的研究 3、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的研究 4、培养学生主动修改作文的研究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1、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

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2、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

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规划方案.docx

...... 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方案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指出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强调 " 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世界进行观察 ,思考 ,表达 ,评价的能力 ".高中作文教学的方向是 "要求学生说真话 .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 ,社会 ,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 "标准 "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 ,体现了淡化文体意识 ,注重语言运用能力 ,淡化理论讲解 ,注重实际操作 ,淡化名词术语 ,注重实例比较启发的精神 . 语文教师只有恰当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 ,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 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 ,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也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 要. 2.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 ,认识自我 ,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目的就是要使学生 "能具体明确 ,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从而 "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发展合作精神 ",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 ,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 3.农村高中作文教学效益现状及存在问题 作文是学生语文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反映,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反映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 ,作文教学对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漠然置之 .如何关注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激发他们充沛的写作内驱力如果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当前高中作文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 . 另外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 "半壁江山 ",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形式 .但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最多的是作文,我校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其一 ,作文教学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 ,写作知识教学成为主要任务 ,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非主动性地位 ; 其二 ,不正确的评价机制 (如以作文篇数及批阅篇数考核语文教师的单纯的作文终结 性定量评价机制 )使教师大量的精力花费在作文批改之中 ,无暇于作文教学方法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小学?作文?的教学策略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总目标作出了这样的规定:?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构建了?乐意写(一、二)年级→自由些(三、四)年级→学会写(五、六)年级→独立些(七、八)年级的训练序列。其科学性主要表现为:它可以使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的习得过程与乐于表达自己真情实感需要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那如何正确把握写作课程目标,推进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必须着力把握以下几点: 一、科学安排,有序训练 低年级的作文主要是看图写话,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基本能说出图意,但是怎样才能将图的内容全面、流畅的写下来,还应当分两部进行训练。第一步,训练学生会写最简单的句子。第二步,训练学生写有修饰成分或限制成分的比较复杂的句子。 三年级为作文启蒙阶段,应以?放胆文?的形式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熟悉的人,经历的事,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植物、小物件等,写出真情实感,而升入四年级后,就要对学生进行把内容写具体的训练,通过优秀作文和内容空洞作文的对比,使学生明白自己作文中那些内容不具体,指导学生阅读、修改自己的作文,补充内容。 进入高年级后,由于记叙的事物比较复杂,学生常常出现条理不清,

主次不分,缺乏想象等现象。因此,就要具体的指导学生编写作文的提纲,把文章的中心一层一层的表达出来,分清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把与表现中心密切相关的内容祥写,使文章主次分明祥略得当,还要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放飞想象,使?放胆文?与命题文相结合,单项训练与综合运用相结合,细水长流与作文强化训练相结合,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循序渐进,稳步提高 二、激发兴趣、乐于表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写作最重要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乐于表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条件。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二学段写作目标的设定上,特别强调?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就会乐意去写。只要写了,就会有收获,写作能力就会有提高,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写作有收获了,能力提高了,就会产生新的乐于表达的欲望,从而形成?兴趣→写作→兴趣→写作?这样的良性循环的局面一旦形成良性循环的局面,学生的写作将会由外在的需要转化为内在的需要,这正是所要追求的作文教学的最高境界。目前中小学作文教学之所以出现?费时多,效率低?的尴尬局面,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实对写作产生厌倦心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呢? 1.要鼓励学生写自己愿意写的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二学段的写作目标中特别强调?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自己觉得自己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

《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二稿)

《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策略的研究》 研究报告 广安实验学校课题组 《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策略的研究》,是我们2012年12月结合我校小学生作文起步教学的实际,自主选择研究的校本课题。近一年来,在研究过程中,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取得了预期研究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是,大多数小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写出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乏个性,却是不争的事实。小学三年级是作文起步教学的阶段,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此时能有效引导学生掌握作文的写作方法,这个问题将会迎刃而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提倡作文教学低起点,早起步。本课题是从学校低段作文教学策略入手,以提升小学作文教学的实效为目的,挖掘贴近小学生生活、贴近学校、贴近社会实际的作文教学内容,更好地加强起步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探究出适合低年级学生心理特征的作文起步教学模式。 二、课题界定 小学:以习作的需要,本课题暂以广安实验学校三年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作文起步:指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

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的习作。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作文起步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是实施作文起步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的方法模式。 三、研究的内容、目标 1、探究小学起步作文教学的方法,研究如何运用小学起步作文的策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2、加强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的研究,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形成良好的师生作文观。 3、研究探索构建作文起步教学应用模式。 四、研究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根据《课标》要求和按照教材编排体系、作文训练的序列,建立词—句—段—篇写作循序渐进内容的体系,强化听写、说写、读写的训练,扎实打好写作基础,形成作文能力,提高学生逐级作文水平,完成作文教学任务。 2、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目的、有计划、规范地组织各种作文教学活动,使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地进行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同时,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评价和为他人评价及他人互评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3、实践性原则。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应该是充满生机的,自由开放的,便于师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的一种教学天地。学生在课堂中、生活中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发现,可用“活动教学”进行组织,创设主动观察、主动思考的氛围,诱发学生写作的动机,让学生多读书、多活动、多作文,形成“人本、开放、多维、自由、创新”的新教学理念。

浅谈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有效指导

浅谈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有效指导 不可否认,习作教学成了语文教学中“最烫手的山芋”,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已成了普遍的现象。我们再也无法回避这样的事实,于是我们冒着被“烫伤手的危险”,捧起了这个“山芋”,一起来探讨习作教学中存在的种种“是”与“不是”,目的只有一个——提高学生们的习作水平!下面,我就提高高年级习作教学的实效性,提一些粗浅之见。 一、吃准目标,降低习作门槛 习作就是学习作文,有的教师和家长则要求学生刚起步就写出好文章,是一个“小文学家”。这种过高的期待,使得学生的习作由于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而丧失习作的兴趣和自信。我们好多教师既是教师又是父母,试想,当您的孩子牙牙学语时,我们何曾要求过“吐词清晰、语言生动甚至出口成章”等?哪怕孩子发出一个模糊不清的发音,我们都是那样激动欣喜!如果当时我们用高要求来强调孩子的说话,恐怕孩子一辈子也开不了口了。我觉得这个道理是相通的。当前我们的习作教学就存在着这一“超习作”的现象。 一提习作,学生就感慨:“习作难,难于上青天。”为什么习作这么难?因为学生只要一提笔就会受到老师的限制。什么开头要怎样,过程要怎样,结尾要注意什么;什么习作要有中心、有条理,结构要完整,语言要优美、生动;什么写人的文章要通过具体的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一个人的特点、品质,同时要注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再加上老师用“创作”的标准指导、要求学生等等。为什么如

此?因为老师担心学生自由习作,写不好,得不了高分。岂不知这种“拔高”的要求、过多的框框无疑给学生的习作增加了难度,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对习作的恐惧感,把习作看作是最苦最难的差事。为了得高分,学生只能写假话、空话、套话。写妈妈时,经常会写“我生病了,妈妈把我背到医院,……妈妈在医院守了我一夜。”写身边的一件事,就写给老奶奶让座……长此以往,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想象,没有个性的张扬。他们只能人云亦云,鹦鹉学舌。久而久之,学生必定厌倦习作,害怕习作。 习作的目的是什么呢?不是为了应试,不是为了成为文学家,而是表达个人思想的需要,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如果我们不能顾及孩子习作是内心的需要而一味地苛求,孩子怎敢提起那杆沉重的笔来抒写自己稚嫩的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即习作,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创作。习作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写作,练习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明:“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同时也要求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应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吃准目标,切实把习作的目标降到应有的程度,不设条条,不定框框,在一定的范围内,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此训练,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和方法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语文标准》强调:“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二者并不是毫无联系,广泛的阅读可以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作文素材量;精读文章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通常把它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主要是课堂上对小学生课本所选择的具有代表性的课文的阅读与学习。然而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因此,在平时的课内阅读上,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只能做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正如古语所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时代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期,小学生可能还没有课前预习这个概念,我们就要尽力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并教给他们有效的预习方法。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负责引导、启发学生。通常学生第一次阅读一篇陌生的课文,多多少少都会有疑问,有不能理解的地方(如某些生字词、某一个句子、某一自然段或其他某些内容)。我们要尽量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把自己不懂、不理解的内容提出来。如果学生提不出来,或者不主动进行分享,教师也可以提问他们某一生字词、某一句话或其他某些内容的意思。这样

让学生学会自己主动质疑,在阅读课文时会主动去找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勇于提出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也尽量不要马上就给学生解惑,而是去启发他们合作探析,互相解答,培养合作学习、主动思考的习惯。学生确实解决不了的,教师才出面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一些我们常用的词语、优美的语句,要引导学生能主动运用到说话和作文中。光靠课堂教学中的几十篇课文来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重视课外的阅读,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去找读物看的兴趣。首先,要在班集体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例如,在教室开设读书角,里面都是同学分享的自己喜欢的图书;教室四壁张贴有关读书的标语,以激励学生阅读;每次语文课前5分钟可以进行一个简短的读书交流会,每次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最近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想。其次,同学在进行课外阅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171读时,要求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然后教师可以进行不定时的抽查,表扬认真做摘抄的同学。课外的阅读也是为了丰富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如果有同学的作文恰当运用自己课外阅读积累的素材,也可以当众表扬,集体分享。这样,就能使他们在阅读中产生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地扩充自己的阅读量,进而丰富写作的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二、循循引导学生写作,激发写作热情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既是教师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最难完成的任务之一,这也与教师缺乏适合的教学引导有关。小学生思维尚未形成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

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在学《石榴》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看关于石榴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石榴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子儿的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有效指导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有效指导策略与方法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长春市九台区苇子沟中心小学 宋春光 《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有效指导策略与方法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21世纪是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人类已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写作时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课题。??? 二、我校作文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最近,我们对我校学生的作文情况作了深入地调查、了解。其结果令人担忧:很多学生在平时写作练习中,采用的写作方式是:抄(抄袭习作选上的作文)、编(胡编乱造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临(即像临帖练字般地仿写作文,事件一样,只变换了人物)。而

在考试时,他们的方法就更为简单了,那就是“默”——将平时背好的优秀作文有选择地默写在试卷上,以换取高分。造成这些写作现状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 1.我校学生视野狭窄,见闻不广。? 虽然他们有较自由的支配时间,但活动往往存在着盲目性、单调性、肤浅性,缺乏有意识的指导。象写“秋天的景物”,我校学生都源自农村,许多学生不愿到外面去走一走,看一看,而是胡编乱造,所以写出的文章语言贫乏,选材不当,描写不具体。? 2.阅读面狭窄,积累不足。? 家长往往视子女读课外书为闲书,横加指责,强迫子女“一心”只读教科书。由于学生未能大量阅读课外书籍,阅读面窄,积累不足,缺乏必要的语言文字功底,最终导致写作能力的萎缩,因而写作时“无话可写”或“有话说不出”,作文内容陈旧,假话、套话屡见不鲜,作文中错别字连篇,词不达意,语句不通顺现象普遍存在。??? 3.教师急功近利。? 由于“应试”的压力以及我校教学的相对封闭,作文教学单一、枯燥,作文指导机械化。作文教学形成了“两周一次作,教师命题,指导学生写,教师批改”的僵化的传统教学模式。甚至押题、猜题、套题;让学生读背范文,忽视了系统、有规律的作文教学,于是,出现了“应试作文教学”的局面,忽略了对学生应有的作文能力的培养,抑制了学生个性,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