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4.函数概念及三要素(学案)

3-4.函数概念及三要素(学案)

3-4.函数概念及三要素(学案)
3-4.函数概念及三要素(学案)

3-4.【必修一预习】函数概念及三要素

【知识要点归纳】 一、 映射的概念及性质

引入:电影座位,数对与点的坐标,名字与人等,一种特殊的对应:映射

(1) (2) (3) (4) 分析以上三个实例,说明对应法则,对应形式分别是什么

1. 映射

(1)定义:一般地,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映射。记作::f A B →。其中与A 中的元素a 对应的B 中的元素b 叫做a 的象,a 叫做b 的原象.

(2)形式:一对一、多对一(没有一对多)

⒉映射的性质

⑴任意性:映射中的两个集合A ,B 可以是数集、点集或由图形组成的集合等; ⑵有序性:映射是有方向的,A 到B 的映射与B 到A 的映射往往不是同一个映射; ⑶存在性:映射中集合A 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它的象; ⑷唯一性:映射中集合A 的任一元素在集合B 中的象是唯一的;

⑸封闭性:映射中集合A 的任一元素的象都必须是B 中的元素,即A 中元素的象集是B 的子集.

二.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1.初中定义:设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给定了一个x 值,相应地确定唯一的一个y 值,那么就称y 是x 的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2. 用映射刻划的函数定义: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 f x x A =∈,其中,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作定义域(domain ),与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值域(range )。显然,值域是集合B 的子集。 (1)一次函数y=ax+b (a ≠0)的定义域是R ,值域也是R ;

(2)二次函数2

y ax bx c =++ (a ≠0)的定义域是R ,当a>0时,值域244ac b B y y a ??-??

=≥?????

?;当a ﹤0时,

值域244ac b B y y a ??-??

=≤??????

(3)反比例函数(0)k

y k x

=

≠的定义域是{}0x x ≠,值域是{}0y y ≠。

3.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4. 函数的表示方法(初中学过)

⑴解析法:就是把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用一个等式表示,这个等式叫做函数的解析表达式,简称解析式. 例如,s=60t 2

,A=πr 2

,S=2rl π,y=ax 2

+bx+c(a ≠0),y=2-x (x ≥2)

⑵列表法:列出自变量与对应函数值的表格来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例如:某商场经营一批进价为30元/件的商品,在市场试销中发现,此商品的销售单价x 元与销售量y 件之间有如下表所示的关系:

⑶图象法:把一个函数定义域内的每个自变量x 的值和它对应的函数值()f x 构成的有序实数对()()

,x f x 作为 点的坐标,所有这些点的集合就称为函数()y f x =的函数图像,即{}

(,)(),F p x y y f x x A ==∈,这种用图 形表示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三.函数的解析式

四.函数的定义域

1.定义:是指在一个函数关系中,能使函数有意义(包括 和 )的所有自变量的集合

2.求函数定义域时,需要关注的限制条件是 、 、 、

3. 定义域是函数的灵魂,在解决 函数问题时都要考虑函数的定义域,要形成" "的函数观念.

五.函数的值域

1. 定义:y 的取值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值域

【经典例题】

例1:已知下列集合A 到B 的对应,请判断哪些是A 到B 的映射?并说明理由:

⑴ A=N ,B=Z ,对应法则:“取相反数”;

⑵A={-1,0,2},B={-1,0,1/2},对应法则:“取倒数”; ⑶A={1,2,3,4,5},B=R ,对应法则:“求平方根”;

⑷A={α|00≤α≤900

},B={x|0≤x ≤1},对应法则:“取正弦”.

答案:⑴是;⑵不是,因为A 中元素0没有倒数;⑶不是,因不满足唯一性,若对应法则改为“求平方”,则是;⑷是.

例2:设集合A={a,b,c},B={0,1} ,试问:从A 到B 的映射一共有几个?并将它们分别表示出来。 答案:8个

例3:集合A=N ,B={m|m=

1212+-n n ,n ∈N},f:x →y=1

21

2+-x x ,x ∈A ,y ∈B.请计算在f 作用下,象9/11,11/13的原象分别是多少.

分析:求象9/11的原象只需解方程(2x-1)/(2x+1)=9/11求出x 即可.同理可求11/13的原象. 答案:象9/11,11/13的原象分别是5,6.

例4:(1)已知()f x 是一次函数,且满足()()3121217f x f x x +--=+,求()f x ;

(2)设二次函数()f x 满足()()22f x f x +=-且()0f x =的两实根平方和为10,图象过点()0,3,求()f x 的解析式.

【解析】(1)设()f x ax b =+(0a ≠),则可得:

()()()()()312131215217f x f x a x b a x b ax a b x +--=++--+=++=+????????,根据对应项系数相等的

原则,得到方程组2517

a a

b =??

+=?,解之可得2

7a b =??=?,所以()27f x x =+.

(2)设()f x 的解析式是()2

f x ax bx c =++(0a ≠),因为图象过点()0,3,所以有()03f c ==,故3c =;又因为()f x 满足()()22f x f x +=-且()0f x =的两实根平方和为10,可得对称轴2x =且

()222

121212210x x x x x x +=+-=,根据对称轴表达式和韦达定理可得2

223210

b

a b a a ?-=????????--= ? ????

???,解得14a b =??=-?,所以()2

43f x x x =-+.

例5: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1

4)(2

--=x x x f

(2)3)(2-=

x x f

例6: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3x+2(-1≤x ≤1)(答案:[-1,5]) (2)1

33

5)(-+=

x x x f ,[]3,1∈x (答案:]4,49[)

(3)求函数1042

++=x x y 的值域

(4)x x y -+=142的值域(答案:y ≤4,换元法)

例7: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的边上有一个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折线ABCD 移动一周后,回到A 点.设点A 移动的路程为x ,ΔPAC 的面积为y . (1)求函数y 的解析式; (2)画出函数y 的图像; (3)求函数y 的取值范围. 【解析】(1)根据P 点所在的不同位置进行分段

①当点P 在线段AB 上移动,即02x ≤≤时,1

2y AP BC x =

?=; ②当点P 在线段BC 上移动,即24x <<时,()11

42422y PC AB x x =?=-?=-;

③当点P 在线段CD 上移动,即46x <≤时,()11

42422y PC AD x x =?=-?=-;

④当点P 在线段DA 上移动,即68x <≤时,()11

82822

y AP CD x x =?=-?=-

可得函数解析式为[]

(](](],0,24,2,44,4,68,6,8

x x x x y x x x x ?∈?

-∈?=?-∈??-∈?

(2)函数图象如右图所示:

(3)根据函数图像可知,函数的值域为[]0,2

【课堂练习】

1、从集合A 到B 的映射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中某一元素b 的原象可能不只一个 (B) A 中某一元素a 的象可能不只一个 (C) A 中两个不同元素的象必不相同 (D) B 中两个不同元素的原象可能相同 答案:A

2.已知f(x)是二次函数,且满足f(0)=1,f(x+1)-f(x)=2x ,则f(x)= ;

答案:设f(x)=ax 2+bx+c(a ≠0),∵f(0)=1,∴c=1,又f(x+1)-f(x)=2x ,∴a(x+1)2+b(x+1)+1-ax 2

-ba-1=2x ,即

2ax+a+b=2x ,比较系数得2a=2且a+b=0,∴a=1,b=-1,∴f(x)=x 2

-x+1.

3.将长为a 的铁丝折成矩形,面积y 关于边长x 的函数关系是 ,其定义域是 ;

答案:设矩形的长为x ,则宽为(a-2x)/2,∴y=x[(a-2x)/2]=ax/2-x 2

,定义域是(0,a/2). 4.下列四组中的),(),(x g x f 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是

(A )0

)(,1)(x x g x f == (B) 1)(,1)(2

-=-=x

x x g x x f (C) 42)()(,)(x x g x x f == (D) 393)(,)(x x g x x f == 答案:D

5. 某市居民生活用水按阶梯价收费,标准如下:

【解析】(1)由已知, 5.2t =时,水费为()44 5.2422n ?+-=,解得5n =; 当8t =时,水费为()442586740?+?+-?=;

(2)由题意,水费y (元)与用水量t (吨)之间的函数关系为()()4,04

1654,46266,6

t t y t t t t ?≤≤?

=+-<≤??

+->?;

这个答案不对,视频中是按照上面那个答案给的,但是第三行有问题,应该是y =4t ,0£t £416+5t -4()

,4

,t >6

ì

í??

???

(3)根据题意,()165424t +-≤,解得 5.6t ≤.所以,要使1月份缴纳的水费不超过24元,该用户最多可以用5.6吨水.

【能力提高】

1. 用{}min ,,a b c 表示,,a b c 三个数中的最小值设(){}

2

min ,2,10f x x x x =+- (0x ≥),则()f x 的最大值

为( )

A.4

B.5

C.6

D.7 【解析】C.

绘制函数图像如右图所示,可知,函数的最大值 在2y x =+和10y x =-的交点处取到,计算可知, 两函数的交点是4x =,此时的函数值为6y =,故选C.

2. (1)若()2

125f x x x +=-+,则()f x = .

(2)若()23f x x =+,()()2g x f x +=,则()g x = .

【解析】(1)设1t x =+,那么1x t =-,则()()(

)2

2

121548f t t t t t =---+=-+,所以()248f x x x =-+ (2)()223g x x +=+,那么设2t x =+,那么2x t =-,则()(

)22321g t t t =-+=-,所以()21g x x =-.

【课后作业】

1.设(x 、y )在映射f 下的象是(

2

,2y

x y x -+),则(-5,2)在f 的原象是( ) A.(-10,4) B.(-3,-7) C.(-6,-4) D.(-2

7

,23-)

答案:B 解析:??

?-=-=????????=--=+.7,3,

22

,52

y x y x y

x

2. 函数x

y x x

=+

的图像是图中的( )

【解析】C. 当0x >时,1x y x x x =+=+;当0x <时,1x y x x x

-=+=-,满足要求的只有C 选项中的函数图象,故选C.

3.下列四个图形中,不可能表示函数)(x f y =的图象的是( )

【解析】D.

对于选项A 、B 和C 中的图象,每一个自变量均有唯一的函数值与之对应,符合函数的要求,但是D 选项中,存在自变量对应两个数值,不符合函数定义的要求,故选D. 4.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21,0

()(2),0

x x f x f x x --

A.-2

B.-2

C.1

D.2

【解析】C. 由于50≥,故

(5)(3)(1)(1)f f f f ===-,又10-<,故(1)2(1)f -=-?--=,那么

((5))(1)f f f f ==-=.故选C.

5. 已知函数()2

1

1,11,1123,1x x f x x x x x ?+>???=+-≤≤??+<-???

.

(1

)求f 与()()1f f 的值; (2)若()3

2

f a =

,求a 的值。 【解析】(1

)由于

11=>

,故1

1111f =+=+-=;由于111-≤≤,故()21112f =+=,那么()()()12f f f =,有21>,可知()132122

f =+

=. (2)当1a >时,()13

12

f a a =+

=,可以解得2a =,满足前提条件; 当11a -≤≤时,()2

312f a a =+=

,解得2

a =±,满足前提条件; 当1a <-时,()3232f a a =+=

,解得3

4

a =-,不满足前提条件,舍去. 综上可知,满足条件的a 为2

或2

±

.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教案典型例题

集合与函数概念 知识点1:集合的含义 1》元素定义:我们把研究对象称为元素;集合定义: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2》集合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典例分析 … 题型1:判断是否形成集合 例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2)我国的小河流; (3)非负奇数;(4)方程x2+1=0的解; (5)某校2011级新生;(6)血压很高的人; (7)著名的数学家;(8)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 … 能组成集合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例2:考察下列对象能形成一个集合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身材高大的人②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 ③直角坐标平面上纵横坐标相等的点④细长的矩形的全体 ⑤比2大的几个数⑥2的近似值的全体 ⑦所有的小正数⑧所有的数学难题 : 知识点2:集合元素的特征以及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1》集合的元素特征: ①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②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 如:方程(x-2)(x-1)2=0的解集表示为{1,-2},而不是{1,1,-2}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①若a 是集合A 中的元素,则称a 属于集合A a ∈A ; ②若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则称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 注意:常见数集 ①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 ②正整数集,记作N * 或N +; ③整数集,记作Z ; ④有理数集,记作Q ; ⑤实数集,记作R ; ^ 典例分析 题型1: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的考察 例1:由实数-a, a, a , a 2 , - 5 a 5 为元素组成的集合中,最多有_______个元素,分别为__________。 例2:设a,b,c 分别为非零实数,则c c b b a a y ++= 所有的值构成的集合中元素分别为______________。 # 例3: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可表示为{1,,a b a },也可表示为{0,,2 b a a +},则=+20142013b a _________。 例4:集合{2,1,12 --x x }中的x 不能取得值有_______个。 例5:由4,2,2 a a -组成1个集合A ,A 中含有3个元素,则实数a 的取值可以是( ) A 、1 B 、-2 C 、6 D 、2 ¥ 例6:以实数a 2 ,2-a.,4为元素组成一个集合A ,A 中含有2个元素,则的a 值为 . 题型2:集合与元素之间关系的考察 例1:用“∈”或“ ?”符号填空: (1)8 N ; (2)0 N ; (3)-3 Z ; (4; (5)设A 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 A ,美国 A ,印度 A ,英国 A 。 … 例2:给出下面四个关系: 3∈R, 0.7?Q, 0∈{0}, 0∈N,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集合与函数概念单元测试题_有答案

高一数学集合与函数测试题 一、 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各组对象:○1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所有的比赛项目;○2《高中数学》必修1中的所有难题;○3所有质数;○4平面上到点(1,1)的距离等于5的点的全体;○5在数轴上与原点O 非常近的点。其中能构成集合的有( ) A .2组 B .3组 C .4组 D .5组 2、下列集合中与集合{21,}x x k k N +=+∈不相等的是( ) A .{23,}x x k k N =+∈ B .{41,}x x k k N +=±∈ C .{21,}x x k k N =+∈ D .{23,3,}x x k k k Z =-≥∈ 3、设221()1x f x x -=+,则(2)1()2 f f 等于( ) A .1 B .1- C .35 D .35- 4、已知集合2{40}A x x =-=,集合{1}B x ax ==,若B A ?,则实数a 的值是( ) A .0 B .12± C .0或12± D .0或12 5、已知集合{(,)2}A x y x y =+=,{(,)4}B x y x y =-=,则A B =I ( ) A .{3,1}x y ==- B .(3,1)- C .{3,1}- D .{(3,1)}- 6、下列各组函数)()(x g x f 与的图象相同的是( ) (A )2)()(,)(x x g x x f == (B )22)1()(,)(+==x x g x x f (C )0)(,1)(x x g x f == (D )???-==x x x g x x f )(|,|)( )0()0(<≥x x 7、是定义在上的增函数,则不等式的解集

函数的概念学案

函数的概念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进一步巩固初中常见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定义域、值域 3、理解区间的概念,能准确地利用区间表示数集 4、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函数概念的活动,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函数的概念、符号y=f(x)的理解、 教学流程 一、问题1、在初中,甚至在小学我们就接触过函数,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函数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请大家举出以前学习过的几个具体的函数 问题2、请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函数 二、结合刚才的问题,阅读课本实例(1)、(2)、(3),进一步体会函数的概念问题3、在实例(1)、(2)中是怎样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的?你能仿照描述一下实例(3)中恩格尔系数和时间(年)之间的关系吗? 问题4、分析、归纳上述三个实例,对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描述有什么共同点呢? 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设、是,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使对于集合中的一个数,在集合中都有和它对应,那么就称为从集合到集合的一个函数,记作其中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叫做函数的;与的值相对应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 问题5、在实例(2)中,按照图中的曲线,从集合B到集合A能不能构成一个函数呢?请说明理由 练习1、 1、在下列从集合到集合的对应关系中,不可以确定是的函数的是()(1),对应关系 (2),对应关系 (3),对应关系 (4),对应关系 2、下图中,可表示函数的图像只能是() 三、区间的概念

函数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第二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一. 课标要求: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教材把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当作三种重要的函数模型来学习,强调通过实例和图象的直观,揭示这三种函数模型增长的差异及其关系,体会建立和研究一个函数模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学会运用具体函数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 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 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 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4. 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 5. 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6.理解有理数指数幂的意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7.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掌握f(x)=a x的符号、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有关性质(单调性、值域、特别点). 8.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了解对数换底公式及其简单应用,能将一般对数转化为常用对数或自然对数,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及其对简化运算的作用.通过具体函数,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f(x)=log a x符号及意义,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有关性质(单调性、值域、特殊点). 9.知道指数函数y=a x与对数函数y=log a x互为反函数(a>0, a≠1),初步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和f- -1(x)的意义. 10.通过实例,了解幂函数的概念,结合五种具体函数 1 312 ,,, y x y x y x y x - ====的 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11.通过应用实例的教学,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种重要的函数模型. 12. 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数学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生活中的函数实例. 二. 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 1.教材突出了函数概念的背景教学,强调从实例出发,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充分的感性基础,再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抽象出函数概念,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数学概念的背景教学. 2..教材对函数的三要素着重从函数的实质上要求理解,而对定义域、值域的繁难计算,特别是人为的过于技巧化的训练不做提倡,要准确把握这方面的要求,防止拨高教学. 3. 函数的表示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重视采用不同的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目的是丰富学生对函数的认识,帮助理解抽象的函数概念. 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图象的直观作用,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从代数的角度研究图象,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形结合这一重要数学方法.

集合与函数概念复习教案一对一教案

教师姓名学生姓名填写时间年级高一学科数学上课时间 阶段基础(√)提高()强化()课时计划第()次课共()次课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熟练掌握集合概念及其运算,以及集合的几种表示方法 2、通过复习熟练掌握函数的概念以及函数的性质,进一步体会运动变化、数形结合、代数转化以及集合与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与表示、集合的运算、函数的概念以及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集合的运算、函数的概念以及性质的具体运用 教 学 过 程 课后作业:教学反思:

知识点一:集合的性质与运算 例1、已知集合{}2 1,1,3A x x =--,求实数x 应满足的条件. 例2、设{} 022=+-=q px x x A ,{} 05)2(62 =++++=q x p x x B ,若? ?????=21B A , 则=B A ( ) (A )??????-4,31 ,21 (B )??????-4,21 (C )??????31,21 (D)? ?????21 例3、如图U 是全集,M 、P 、S 是U 的3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 A 、 ()M P S B 、 ()M P S C 、()u M P C S D 、 ()u M P C S 例4、设集合{}21<≤-=x x M ,{} 0≤-=k x x N ,若M N M = ,则k 的取值范围( ) (A )(1,2)- (B )[2,)+∞ (C )(2,)+∞ (D)]2,1[- 例5、设{ }{} I a A a a =-=-+241222 ,,,,,若{}1I C A =-,则a =__________。 知识点二:判断两函数是否为同一个函数 例6、试判断以下各组函数是否表示同一函数? (1)2)(x x f =,33)(x x g =; (2)x x x f =)(,?? ?<-≥=; 01 , 01 )(x x x g (3)1212)(++=n n x x f ,1212)()(--=n n x x g (n ∈N *); (4)x x f =)(1+x ,x x x g += 2)(; (5)12)(2--=x x x f ,12)(2--=t t t g

集合与函数概念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新课标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测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的代 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5分,共50分)。 1.用描述法表示一元二次方程的全体,应是 ( ) A .{x |ax 2+bx +c =0,a ,b ,c ∈R } B .{x |ax 2+bx +c =0,a ,b ,c ∈R ,且a ≠0} C .{ax 2+bx +c =0|a ,b ,c ∈R } D .{ax 2+bx +c =0|a ,b ,c ∈R ,且a ≠0} 2.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A.B ∩[C U (A ∪C)] B.(A ∪B) ∪(B ∪C) C.(A ∪C)∩(C U B) D.[C U (A ∩C)]∪B 3.设集合P={立方后等于自身的数},那么集合P 的真子集个数是 ( ) A .3 B .4 C .7 D .8 4.设P={质数},Q={偶数},则P ∩Q 等于 ( ) A . B .2 C .{2} D .N 5.设函数x y 111+=的定义域为M ,值域为N ,那么 ( ) A .M={x |x ≠0},N={y |y ≠0} B .M={x |x <0且x ≠-1,或x >0},N={y |y <0,或0<y <1,或y >1} C .M={x |x ≠0},N={y |y ∈R } D .M={x |x <-1,或-1<x <0,或x >0=,N={y |y ≠0} 6.已知A 、B 两地相距150千米,某人开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A 地到达B 地,在B 地停留1小时后再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返回A 地,把汽车离开A 地的距离x 表示为时间t (小时)的函数表达式是 ( ) A .x =60t B .x =60t +50t C .x =???>-≤≤)5.3(,50150)5.20(,60t t t t D .x =?????≤<--≤<≤≤)5.65.3(),5.3(50150)5.35.2(,150) 5.20(,60t t t t t 7.已知g (x )=1-2x,f [g (x )]=)0(122≠-x x x ,则f (21)等于 ( ) A .1 B .3 C .15 D .30 8.函数y=x x ++-1912是( )

函数三要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函数三要素的含义,掌握根据函数的三要素判定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个函数的方法. (2)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示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求函数定义域的基本题型及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通过求出函数的函数值,加深对应法则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手实践研究数学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体会成功地解答数学问题的学习乐趣,培养钻研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函数定义域的题型及求法. 难点:理解函数由定义域与对应法则确定函数这一基本原则.

二、授课内容: 【知识要点】 ⑴定义域———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函数三要素 ⑵值 域———函数值的集合 ⑶对应法则——自变量x 到对应函数值y 的对应规则 注意:①核心是对应法则;②值域是由定义域与对应法则所确定了的,故确定一个函数只需确定其定义域、对应法则则即可;③如何判断“两个”函数为同一函数;④函数()12-= x x f 的对应法则f :x (平方再 减1整体再开平方)y 。而在此基础上的函数()1+=x f y ,其自变量为式中的x 而不是1+x ,其对应法则x (加1再取f 运算)y ,即x (加1整体平方再整体减1再整体开方)y ,故此时()1)1(12-+=+x x f 。 【典型例题】 1.函数定义域求法 ⑴已知函数的解析式求定义域时需要注意: ①()x f 是整式,则定义域为R ; ②()x f 是分式,则令分母不为0的值为定义域; ③()x f 是偶次根式,则函数定义域为使被开方式为非负数的自变量集合; ④若()x f 由几个部分式子构成,则定义域是使几个部分式子都有意义的值的集合; ⑤函数[]2 )(x f y =的定义域()x f 0≠; ⑥对数函数()x f y a log =(0>a ,且1≠a )的定义域要求()x f >0; ⑵求函数()[]x g f 的定义域,()x g 相当于()x f 中的x 。 ⑶当函数由实际问题给出时,还应考虑实际意义。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①()0 2 )1(4--= x x x f ; ②()1 21 12 2+-+ ++=x x x x x f ; ③()x x f 11111++ = 042 ≥-x 22≤≤-x 解析:①由 ? ∴函数定义域为[)(]2,11,2?- 01≠-x 1≠x 012 ≥++x x (Ⅰ) ② 12 ++x x 的判别式0

集合与函数概念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5分,共50分)。 1.用描述法表示一元二次方程的全体,应是 ( ) A .{x |ax 2+bx +c =0,a ,b ,c ∈R } B .{x |ax 2+bx +c =0,a ,b ,c ∈R ,且a ≠0} C .{ax 2+bx +c =0|a ,b ,c ∈R } D .{ax 2+bx +c =0|a ,b ,c ∈R ,且a ≠0} 2.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C U (A ∪C)] B.(A ∪B) ∪(B ∪C) C.(A ∪C)∩(C U B) D.[C U (A ∩C)]∪B 3.设集合P={立方后等于自身的数},那么集合P 的真子集个数是 ( ) A .3 B .4 C .7 D .8 4.设P={质数},Q={偶数},则P ∩Q 等于 ( ) A . B .2 C .{2} D .N 5.设函数x y 111 +=的定义域为M ,值域为N ,那么 ( ) A .M={x |x ≠0},N={y |y ≠0} B .M={x |x <0且x ≠-1,或x >0},N={y |y <0,或0<y <1,或y >1} C .M={x |x ≠0},N={y |y ∈R } D .M={x |x <-1,或-1<x <0,或x >0=,N={y |y ≠0} 6.已知A 、B 两地相距150千米,某人开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A 地到达B 地,在B 地停留1小时后再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返回A 地,把汽车离开A 地的距离x 表示为时间t (小时)的函数表达式是 ( ) A .x =60t B .x =60t +50t C .x =???>-≤≤)5.3(,50150)5.20(,60t t t t D .x =? ????≤<--≤<≤≤)5.65.3(),5.3(50150)5.35.2(,150)5.20(,60t t t t t 7.已知g (x )=1-2x,f [g (x )]=)0(12 2≠-x x x ,则f (21)等于 ( ) A .1 B .3 C .15 D .30 8.函数y=x x ++-1912是( ) A .奇函数 B .偶函数 C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D .非奇非偶数

函数的概念导学案.docx

3.1.1 函数的概念导学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预习教材第 44、45 页,对比初中所学的函数概念,找出本节新学到函数概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并对新学到的定义与规定仔细分析,并且熟记与掌握。 【学习目标】 1、理解函数的概念; 2、理解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3、理解函数的两个要素。 4、了解表示函数的一些记号。 预习案 一、知识回顾 初中阶段,我们学到的函数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函数概念 1、学习了集合的定义之后,对函数做出了如下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新旧概念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两个概念都提到:对于每一个x,都有 。 不同之处:(1)、新的概念提到,对于每一个x,按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而旧的概念中并没有提到对应法则。(2)、新的概念中提到了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也即函数的____________。(3)、函数的一种新记法 _____________。 3、函数值、值域 函数值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值域的定义: 。 4、初中学了哪几种常见函数,列出来,并举例说明。 5、与: (1)、它们代表同一个函数吗? (2)、当; . 上面两行意思一样吗?那种记法更简单?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教案

集合(第1课时) 一、知识目标:①内容:初步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常用数集,集合元素的特征 等集合的基础知识。 ②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集合元素的特征 ③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④注意点:注意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的理解与判断;注意集合中元 素的基本属性的理解与把握。 二、能力目标:①由判断一组对象是否能组成集合及其对象是否从属已知集合, 培养分析、判断的能力; ②由集合的学习感受数学的简洁美与和谐统一美。 三、教学过程: Ⅰ)情景设置: 军训期间,我们经常会听到教官在高喊:(x)的全体同学集合!听到口令,咱们班的全体同学便会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教官的身边,而那些不是咱们班的学生便会自动走开。这样一来教官的一声“集合”(动词)就把“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了。数学中的“集合”这一概念并不是教官所用的动词意义下的概念,而是一个名词性质的概念,同学们在教官的集合号令下形成的整体即是数学中的集合的涵义。 Ⅱ)探求与研究: ①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 问题:同学们能不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呢?(板书学生们所举出的一些例子) ②为了明确地告诉大家,是哪些“指定的对象”被集在了一起并作为一个 整体来看待,就用大括号{ }将这些指定的对象括起来,以示它作为一个 整体是一个集合,同时为了讨论起来更方便,又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 B、C……来表示不同的集合,如同学们刚才所举的各例就可分别记 为……(板书) 另外,我们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并用小写字 母a、b、c……(或x1、x2、x3……)表示 同学口答课本P5练习中的第1大题 ③分析刚才同学们所举出的集合例子,引出: 对某具体对象a与集合A,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 A,记作a∈A;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 a A ④再次分析同学们刚才所举出的一些集合的例子,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然后请同学们分别阅读课本P5和P40上相关的内容。 ⑤在数学里使用最多的集合当然是数集,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上与数集有 关的内容,并思考:常用的数集有哪些?各用什么专用字母来表示?你 能分别说出各数集中的几个元素吗?(板书N、Z、Q、R、N*(或N+)) 注意:数0是自然数集中的元素。这与同学们脑子里原来的自然数就是 1、2、3、4……的概念有所不同 同学们完成课本P5练习第2大题。

集合与函数概念单元测试

集合与函数概念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集合},{b a 的子集有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2、已知函数x x f -=21)(的定义域为M ,2)(+=x x g 的定义域为N ,则=?N M A.{}2-≥x x B.{}2x x (C )||)(x x f =与33)(x x g = (D )11)(2--=x x x f 与)1(1)(≠+=t t x g 4. (A ) (B) (C ) (D) 5..已知()5412-+=-x x x f ,则()x f 的表达式是( ) A .x x 62+ B .782++x x C .322-+x x D .1062-+x x 6.已知函数y f x =+()1定义域是[]-23,,则y f x =-()21的定义域是( ) A []05 2 , B []-14, C []-55, D []-37, 7.函数 是单调函数时,的取值范围 ( ) A . B . C . D . 8.函数在实数集上是增函数,则 ( ) A . B . C . D . 9.已知 在实数集上是减函数,若,则下列正确的是 ( ) A . B . C . D . x y 0 x y 0 x y 0 x y 0

10.已知函数212x y x ?+=?-? (0)(0)x x ≤>,使函数值为5的x 的值是( ) A .-2 B .2或52- C . 2或-2 D .2或-2或52 - 11.下列四个函数中,在(0,∞)上为增函数的是 (A )f (x )=3-x (B )f (x )=x 2-3x (C )f (x )=-|x | (D )f (x )=-2 3+x 12、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在[0,7]上是增函数,在[7,+∞]上是减函数,又6)7(=f ,则)(x f A 、在[-7,0]上是增函数,且最大值是6 B 、在[-7,0]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是6 C 、在[-7,0]上是减函数,且最小值是6 D 、在[-7,0]上是减函数,且最大值是6 二、填空题 13.已知集合M={(x ,y )|x +y =2},N={(x ,y )|x -y =4},那么集合M∩N= . 14.已知f (x )是偶函数,当x <0时,f (x )=x (2x -1),则当x >0时,f (x )=__ 15. 设f(x)=2x+3,g(x+2)=f(x-1),则g(x)= . 16.定义域为2[32,4]a a --上的函数f(x)是奇函数,则a= . 17.设32()3,()2f x x x g x x =-=-,则(())g f x = . 三.解答题 18..已知集合A={-1,a 2+1,a 2-3},B={-4,a-1,a+1},且A∩B={-2},求a 的值.(13分) 19.已知集合A={} 71<≤x x ,B={x|2

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

集合的概念及相关运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知识来源:集合的概念选自湖南教育出版社必修一中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第一小节; 2. 知识背景:作为现代数学基础的的集合论,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使用集合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中一些冗长的文字语言.高中数学课程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作为一种数学简单符号来探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阶段性的要求,学生将领悟集合的抽象性及其具体性,学会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去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逐渐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3.知识外延:集合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于接下来函数的学习至关重要,高中函数的概念将建立在集合间关系的基础上的。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征分析:集合为高一上学期开学后的第一次授课知识,是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知识,存在部分同学还沉浸在暑假的懒散中,从而增加了授课的难度。再者,与初中直观、具体、易懂的数学知识相比,集合尤其是无限集合就显得抽象、不易理解,这会给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对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因此本节授课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 2.学生知识结构分析:对于高一的新生来说,能够顺利进入高中知识的学习,基本功还是较扎实的,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对集合概念的知识接纳和理解打下了良好的

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能从集合间的运算分析出集合的基本关系,同时对于分类讨论问题,能区分取交还是取并. 2.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选择恰当的集合表示方法,理解集合有限和无限的特征,理清“元素和集合关系”和“集合与集合关系”符号的区别,不混淆。 3.学会正确使用集合补集思想,即为“正难则反”的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知识梳理,了解自己学习的不足,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把学习的内容网络化、系统化.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领悟知识的横、纵向联系,体会集合的本质. 3. 学生通过集合概念的学习,应掌握分类讨论思想、化简思想以及补集思想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认识到材料整理的必要性,从而形成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

3.1.1(第1课时)函数的概念 学案(含答案)

3.1.1(第1课时)函数的概念学案(含答 案) 3. 13.1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函数的概念与性质3 3..1. 11.1函数及其表示方法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第第11课时课时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概念学习目标 1.在初中用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描述函数的基础上,用集合语言和对应关系刻画函数,建立完整的函数概念. 2.体会集合语言和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3.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能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知识点一函数的有关概念函数的定义给定两个非空实数集A与B,以及对应关系f,如果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实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实数y与x对应,则称f为定义在集合A上的一个函数函数的记法yfx,xA定义域x 称为自变量,y称为因变量,自变量取值的范围即数集A称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所有函数值组成的集合yB|yfx,xA称为函数的值域知识点二 同一个函数一般地,函数有三个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与值域如果两个函数表达式表示的函数定义域相同,对应关系也相同,则称这两个函数表达式表示的就是同一个函数特别提醒两个

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相同就决定了这两个函数的值域也相同思考定义域和值域分别相同的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吗答案不一定,如果对应关系不同,这两个函数一定不是同一个函数1任何两个集合之间都可以建立函数关系2已知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就可以确定一个函数3若函数的定义域只有一个元素,则值域也只有一个元素4函数yfxx2,xA与uftt2,tA表示的是同一个函数 一.函数关系的判断例11多选下列两个集合间的对应中,是A 到B的函数的有AA1,0,1,B1,0,1,fA中的数的平方BA0,1, B1,0,1,fA中的数的开方CAZ,BQ,fA中的数的倒数 DA1,2,3,4,B2,4,6,8,fA中的数的2倍答案AD解析A选项121,020,121,为一一对应关系,是A到B的函数B选项00,11,集合A中的元素1在集合B中有两个元素与之对应,不符合函数定义,不是A到B的函数C选项A中元素0的倒数没有意义,不符合函数定义,不是A到B的函数D选项122,224,326,428,为一一对应关系,是A到B的函数2设Mx|0x2,Ny|0y2,给出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其中,能表示从集合M到集合N的函数关系的个数是A0B1C2D3答案B解析中,因为在集合M中当1x2时,在N中无元素与之对应,所以不是;中,对于集合M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N中都有唯一的数与之对应,所以是;中,x2对应元素y3N,所以不是;中,当x1时,在N中有两个元素与之对应,所以不是因此只有是反思感悟1判断对应关系是否为函数的两个条件A,B必须是非空实数集A中任意一元素在B中有且只有一个元素与之对应

函数的概念练习题

函数的概念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函数的 、 、 统称函数的三要素 2、下列几组函数相等的是 。 ①11 12+=--=x y x x y 与②1112+?-=-=x x y x y 与 ③x x y x y +?-=-=1112与④x y x y ==与2⑤x y x y ==与2)( 3、若函数,1)(2+-=x x x f 则=)1(f ,=--+)1()1(n f n f 。 4、函数)(x f y =与a x =的交点个数为 。 5、函数2233x x x x y -+-= 的定义域为 ,函数24x y -=的定义域 为 。 6、函数)3,1[,12)(2-∈+-=x x x x f ,则函数=+)2(x f 。 7、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3,2[-,则)()()(x f x f x g -+=的定义域为 。 8、函数1)(22+=x x x f ,则=)2 1()2(f f 。 二、解答题 9、下列对应那些能称为函数?并说明理由。 (1)R x x x ∈→,1,(2),y x →这里R y R x x y ∈∈±=+,, (3),y x →这里R y R x x y ∈∈= +,,(4),.12R x x x ∈+→ 10、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3 21)(-=x x f (2)22)(x x x f -=

(3)2232)(2 ++--=x x x x f 1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3,0[,32)(2∈--=x x x x f (2)),0[,113)(+∞∈+-=x x x x f (3)123 2)(22+-+-=x x x x x f ( 4)x x y 21-+= 12、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教案

第一章 集 合 1 、1、1集合的含义 【探索新知】 在小学、初中我们就接触过“集合”一词。 例子: (1)自然数集合、正整数集合、实数集合等。 (2)不等式0722>--x x 解的集合(简称解集)。 (3)方程0232=+-x x 解的集合。 (4)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5)二次函数2x y = 图像上点的集合。 (6)锐角三角形的集合 (7)二元一次方程12=+y x 解的集合。 (8)某班所有桌子的集合。 现在,我们要进一步明确集合的概念。 问题1、从字面上看,怎样解释“集合”一词? 2、如果上面例子中的数、点、图形、数对和物体等称为“研究对象”,那么集合又是什么呢? 1、集合、元素的概念 再看例子 (9)质数的集合。 (10)反比例函数x y 1=图像上所有点。 (11)2x 、2 y xy +、22y - (12)所有周长为20厘米的三角形。 问题3、从集合中元素个数看,上面例子(1)(2)(4)(5)(6)(7)(9)(10)(12)与例子(3)(8)(11)有什么不同? 2、有限集和无限集

指出:集合论是德国数学家Cantor (1845~1918)在十九世纪创立的,集合知识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为进一步研究数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集合、元素的记法 问题4、(1)集合、元素各用什么样的字母表示? (2)N 、)(+*N N 、Z 、Q 、R 等各表示什么集合?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阅读教材填空: 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 , 就记作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记作__ ____,读作“______ _____”. 用∈或?填空: 1、6______N , 23-______Q , 31_______Z ,14.3_______Q π_______Q , 2、设不等式012>-x 的解集为A ,则 5_______A , 3-_______A 3、012=+-y x 的解集为B ,则)4,1(-_______B , )3,1(_______B , 2-_______B 问题5、元素a 与集合A 有几种可能的关系? 集合的性质 ① 确定性: 例子1、下列整体是集合吗? ①个子高的人的全体。②某本数学资料中难题的全体。③中国境内的海拔高的山峰的全体。 2、集合A 中的元素由∈Z,b ∈Z)组成,判断下列元素与集合A 的关系? (1)0 (2 (3 ②互异性: 例子、集合M 中的元素为1,x ,x 2-x ,求x 的范围?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单元测试卷(巅峰版)解析版-假期利器之暑假初升高数学衔接(人教A版必修一)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单元测试卷(巅峰版) 一、选择题 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设{ } 2 1M x x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1M ? B .{}1,1M -∈ C .{}1M -? D .M φ∈ 【答案】C 【解析】 由题得{}1,1M =-, A. 元素“1”和集合M 的关系只能用∈?, 连接,不能用??,连接,所以该选项错误; B.{}1,1-和集合M 只能用??, 连接,不能用∈?,连接,所以该选项错误; C.{}1M -?正确; D. M φ∈,显然错误. 故选:C 2.(2019·唐山一中高一期中)已知集合A={x|x 2﹣2x ﹣3<0},集合B={x|2x+1>1},则?B A=() A .[3,+∞) B .(3,+∞) C .(﹣∞,﹣1]∪[3,+∞) D .(﹣∞,﹣1)∪(3,+∞) 【答案】A 【解析】因为2 {|230}{|(1)(3)0}(1,3)A x x x x x x =--<=+-<=-,{ } 1 2 1(1,)x B x +==-+∞,所以 [3,)B C A =+∞;故选A. 3.(2019·苍南县树人中学高一期中)若对任意的实数x ∈R ,不等式2230x mx m ++-≥恒成立,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A .[2,6]? B .[6,2]-- C .(2,6) D .(6,2)-- 【答案】A 【解析】对任意实数x R ∈,不等式2230x mx m ++-≥恒成立,则224238120m m m m --=-+≤(),

解得26m ≤≤,即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26, ,故选A. 4.(5分)已知集合2{|2530}A x x x =++<,集合{|20}B 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 B .[3,)+∞ C .[1,)+∞ D .(1,)+∞ 【分析】先分别求出集合A ,B ,由A B ?,能求出a 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Q 集合23 {|2530}{|1}2A x x x x x =++<=-<<-, 集合{|20}{|}2 a B x x a x x =+>=>-, A B ?, 3 22a ∴--…,解得3a … . a ∴的取值范围是[3,)+∞. 故选:B . 【点评】本题考查实数的取值范围的求法,考查交集、子集、不等式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是基础题. 5.已知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6,1],则函数g (x )()212 f x x +=+的定义域是( ) A .(﹣∞.﹣2)∪(﹣2,3] B .[﹣11,3] C .[7 2- ,﹣2] D .[7 2 - ,﹣2)∪(﹣2,0] 【答案】D 【解析】 由题可知,对应的x 应满足[]216,120 x x ?+∈-?+≠?,即(]7,22,02?? - --???? U 故选:D 6.已知()f x 是定义域为R 的偶函数,当0x ≤时,()2 4f x x x =+,则()25f x +>的解集为( ) A .()(),73,-∞-+∞U B .()(),33,-∞-+∞U C .()(),71,-∞--+∞U D .()(),53,-∞-+∞U 【答案】A 【解析】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学案: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学案: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一、考试要求:1、了解映射的概念;2、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 3、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4、了解函数与映射的关系; 5、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二、知识梳理: 1、函数(1)函数的定义:设集合A 是一个非空 集,对A 内任意数x ,按照______的法则f ,都有 ___ 数值y 与它对应,则这种对应关系叫做_________上的一个函数。 (2)函数的两大要素: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集合A )叫做函数的__________,所有函数值构成的集合叫做函数的___________。 (3)函数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段函数:在定义域内,对于自变量x 的不同取值范围有着不同的________,这样的函数通常叫做_________。 2、映射(1)映射的定义:设A 、B 是两个 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集合A 中的 元素,在集合B 中 与x 对应,则称f 是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y 是x 在映射f 的作用下的 ,x 称作y 的 ,其中A 叫映射f 的 ,由所有象f(x)构成的集合叫映射f 的 。 (2)一一映射:如果映射f 是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并且对于集合B 中的 , 在集合A 中都有 ,则这两个集合的元素之间存在 关系,称这个映射叫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一映射。 3、函数与映射的关系:函数是一种特殊的________,其特殊性表现在__________。 三 基础练习: 1、下列四个命题:(1)函数是其定义域到值域的映射。 (2)x x x f -+-=23)(是函数。 (3)函数)(2N x x y ∈=的图象是一条直线.(4)函数???<-≥=) 0()0(22x x x x y 的图象是抛物线.其 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 B :2 C : 3 D : 4 2、下列四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 :1-=x y 与2)1(-=x y B :1-=x y 与1 1--= x x y C :x y lg 4=与2lg 2x y = D :2lg -=x y 与100lg x y = 3、在x y 2=,x y 2log =,2x y =,x y 2cos = 这四个函数中,当1021<<+恒成立的函数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4、(2007年江西卷)四位好朋友在一次聚会上,他们按照各自的爱好选择了形状不同、内空高度相等、杯口半径相等的圆口酒杯,如图所示.盛满酒后他们约定:先各自饮杯中酒的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