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两则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4.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背诵短文。

5.《世说新语》作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鲁迅语),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

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背诵课文。

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延伸阅读法。

第一课时《咏雪》

导语设计

1、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教师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自这本书的《咏雪》。(板书文题)

2、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学生齐读注解①,教师补充。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自主学习:研读《咏雪》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2.把学生分为9组,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内集]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 [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讲论

文义]讲解诗文。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 [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紧) [欣然]高兴的样子。 [似]相似,像。 [差(chà)]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由于。傅fù 俄é而雪骤zhòu 欣xīn 然柳絮xù 奕yì 凝níng 哉zāi

朗读停顿: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合作探究:

1、分析课文层次结构:

一层()交代谢家咏雪的背景。

二层(2—4句)交代咏雪第一句话。

三层(最后两句)对儿女们的回答。

第一部分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寒雪日、内集、谢太傅、讲论文义

2、学生分组探究问题。

(1)各组提问。

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

(2)教师归纳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3、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雪骤”的作用是什么?为下文的咏雪作铺垫

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下聚会的?从哪里看出来?

(融洽欢快轻松)(内集,欣然,大笑)

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古代“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④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⑤归纳主题:《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练习反馈:

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2.请闭上眼睛,想像眼前就是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的雪花,雪花飘起来了。假设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请用以下文言句式再写出一两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作生动的描述。

曰:“差可拟”或者曰:“未若”

⑴“撒糖空中差可拟。”⑵:“未若槐花迎风飘。”⑶“未若鹅毛当空舞。” ⑷“棉絮纷飞差可拟。”⑸“未若梨花漫天飞。”⑥“未若天仙散百荷。”⑺“樱花飘落差可拟。”⑻“未若玉屑静静落。”⑼“未若白蝶翩跹舞。”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研读《陈太丘与友期》。学生朗读课文,自行疏通文意;提出阅读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研讨解决;背诵课文;归纳借鉴本文的写法和语言特色,积累词语。

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取水里。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自主学习:

1、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

[期行]约定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期,约定的时间。日中,正午时分。[舍(shě)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 [乃]才。 [时年]当时的年龄。 [戏]嬉戏,玩耍。 [客]客人,指朋友。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委]丢下、舍弃。而去(离开)。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不:(fǒu)同否,表疑问。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无信]不讲信用。[引]拉。 [顾]回头看。哉(zāi)哉,语气助词表示感叹。本句表示强烈愤怒的感情。【朗读停顿】

2、选两个学生复述课文,注意情节的完整和故事的核心内容,其他同学点评。

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合作探究:

1、分析陈太丘与友期的结构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交代事物的发生

第二层(第二自然段)事件的发展,突出主要人物元方

第三层(第三自然段)事件的结束,友人惭而元方“入门不顾”

2、师生互动,研讨课文,背诵课文

各小组提问,教师归纳所提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

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2)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的行为——陈太丘?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陈太丘:太丘舍去——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文中交代“元方时年七岁”的目的是什么?(或用意是什么?)

交代元方年龄幼小,为下文设下伏笔,从而突出其年幼机智、聪明、明礼、诚信。

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⑶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4)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有同学查阅相关资料,获知友人是比陈太丘官高两品的官员,平素对陈太丘傲慢无礼。

(5)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6)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这是开放性的问题,可肯定,也可否定。认为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

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7)从这则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

(8)归纳主题:《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表现了元方守信识礼,聪明机灵。

(9)有关中外名人讲诚信的名言警句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英]赫伯特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法] 谚语

练习反馈: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与友期.行约定太丘舍去.离开入门不顾.回头看

不期.而遇去.日苦多瞻前顾.后

下车引.之拉太丘舍.去放弃则是无信.诚实,讲信用

引.吭高歌放开舍.己为人牺牲信.口开河随意、随便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①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

敬词有③④⑥⑦⑨谦词有①②⑤⑧

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

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路转溪头忽见.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发言次数:

书写情况:

不过关的知识:

8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8 《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及其作者的文学常识;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学习课文摹景状物的方法。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并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1.分析理解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深入体会元方批评父友无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趣入题 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关于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教师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同样选自这本书的《咏雪》。 二、走近作者,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喜纳文士。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关于背景,鲁迅曾指出:“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起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义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形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知识与能力:(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并能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学法指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在小学五年级时就学过一篇《杨氏之子》,我们已感受到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世说新语》,感受两位少年儿童的聪颖机智。 二、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1、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2、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师补充)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南朝刘义庆编著。该书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三、初读课文(读课文时注意正音、句读、节奏,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体会语感),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记录不理解的词句)。 1、把握重点字词: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儿女:子侄辈,现代专指儿子和女儿俄而:不久,一会儿。骤:迅速 欣然:高兴的样子 (2) 空中撒盐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3)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 2、把握重点语句: (1)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2)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重点把握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 五、三读课文,探究问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1、本文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参考: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个最为贴切、生动、新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

咏雪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正确朗读短文,背诵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3、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

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一句名言:“自古英雄出少年。”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我准备了几个智慧少年的故事,看看大家是否了解。(播放图片) 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大家打开课本《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多媒体显示) 三、诵读 1、生自读 查阅字典,看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根据内容的不同、语言习惯,看在那些地方需要停顿。 2、字音学习 3、断句分析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

《世说新语》教案

5 《世说新语》教案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导人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

2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

25、??世说新语?两则?教案(2课时) 第一课时(?咏雪?) 一、出示目标 1、疏通字句,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背诵课文。 2、了解谢太傅对两种咏雪佳句的评价。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二、自主学习 (一)文学常识 1、了解《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今作3卷),按事情性质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分类记述汉末到东晋时期许多上层人物的言谈和逸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对后代笔记体作品影响颇大。 (二)朗读课文,翻译理解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给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fù差.可拟.chànǐ柳絮.xù撒.盐空中sǎ雪骤.zhòu无奕.女yì 2、听读课文,掌握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三)探究课文,把握形象 小组讨论: 1、“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三种理解:一种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二种认为是“笑”前者,“乐”后者;三种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没有具体的交代,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2、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其他喻体:“鹅毛”“飞花”“梨花”“蒲公英的孩子”“翩翩起舞的蝴蝶”等 3、本文中的“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温馨 4、写出你所知道的咏雪的名句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吴判官归京》岑参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渭 5、背诵课文 三、当堂训练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重点词句的翻译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

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咏雪》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二释题: 1先指名让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进行补充说明 《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点评。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世说新语》 教案示例

《世说新语》教案示例 导读: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二)能力训练点 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三)德育渗透点 从古人身上学习吸取做人的道理:人应谦虚;与人相处应落落大方,有礼有节,诚实守信。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作者绚丽多彩的文笔,体会其遣词的隽永。 二、学法引导 学会翻译古文,变单为双,联想推敲补充省略调整词序,语句通顺忠实原意。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借鉴现代文人物分析方法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制作投影解决字词。

2.学生准备抽取三则中一则表演课本剧。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介绍《世说新语》的有关知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2.示投影让学生解决字、词问题,教师点拨分析形象。 3.学生认真预习、疏通文章大意。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准确把握重点字、词。 2.流利地翻译全文,达到自动讲述故事的程度。 (二)整体感知 《世说新语》亦称《世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也是同类小说中的代表作。有许多作品,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表彰善良,全书语言精练,善于通过一言、一行来刻画人物肖像和精神面貌,意味隽永,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世说》三则故事,体会作者遣词造句,塑造人物的独特语言风格。 (三)教学过程 1.介绍作者刘义庆的有关知识以及《世说新语》这部小说的特色。 2.检查预习出示字、词、翻译,点拨重点词义。 3.要求学生根据书后注释翻译三则的故事。 附:译文: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 2008-11-4 学习目标: 一、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激发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兴趣。 二、积累文言语感,培养借助注释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 三、学习《世说新语》人物描写的方法,进行人物描写的片段练习。 四、作为课外读物,不仅从中积累写作素材,而且从古人身上学习做人的道理:雍容淡定,笑对高三。(还有很多人生启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一而足。) 学习重点: 学习《世说新语》人物描写的方法,进行人物描写的片段练习。 学习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兴趣,积累文言语感。 学习课时:一课时。 学习形式:多媒体教学。(课前背景音乐:古琴曲《广陵散》) 学习步骤与内容: 一、导入: 上新课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北大教授季羡林最喜爱的书。让我们猜猜看他还喜欢一本什么书呢?

幻灯提示:出自这部书的成语典故有难兄难弟、应接不暇、肝肠寸断、鹤立鸡群、自惭形秽、东山再起、渐至佳境、老生常谈、一往情深…… 串词:“我们在座的各位难兄难弟,周考、月考、半期考、期末考,还有将来的高考,考试总是应接不暇,想叫我说爱你很难。万一不幸考砸了,不免有人肝肠寸断。看到别人考好了,鹤立鸡群,千万不要自惭形秽,相信大家一定会有东山再起、渐至佳境的那一天。以上这番话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实在是我们老师对大家的一往情深啊!” 你们知道这究竟是那一本书呢? 以上这些成语典故都出自我国古代的一本书——《世说新语》,它是由南朝宋刘义庆编著的,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鲁迅称《世说新语》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学习《世说新语》:阅读、做人和作文。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世说新语》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书呢? 二、《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 书中条目有的褒扬,有的贬责。也有许多只是写某种真情的流露,并无所谓褒贬。既是真情的流露,也就是一种风流的表现。那么,究竟什么是名士风流呢?请看: 他们轻裘缓带,穿着特别宽大的衣服,不鞋而屐,男人披散着长长的乱发,双目圆睁凝视着远方,显得非常飘逸; 这种打扮,远古可以上溯到屈原,同学们在当今街头的某个角落偶尔也可以见到。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两则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4.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背诵短文。 5.《世说新语》作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鲁迅语),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 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背诵课文。 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延伸阅读法。 第一课时《咏雪》 导语设计 1、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教师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自这本书的《咏雪》。(板书文题) 2、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学生齐读注解①,教师补充。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自主学习:研读《咏雪》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2.把学生分为9组,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内集]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 [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讲论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文义,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明义,在研讨中明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词。 教学难点 :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教学法、朗读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学生 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咏雪》教案 一、创设情境 我们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儿童的故事呢?(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 甘罗十二岁做宰相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其中的第一则《咏雪》(出示课件) 二、探索新知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指名介绍作品作者。(出示课件) 2 、听课文录音,把握节奏,体会语感。 3 根据所听录音及文意 给课文断句。

、理解加横线的重点词语。 5 、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二)品读课文,研讨问题。 (四人小组合作) 思考问题:(出示课件)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议”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这一句都交代了什么内容? 2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3 、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小组中选出代表发言,师生交流。 明确要点: 1 、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议) 2 、营造了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此问是开放性的,

《世说新语》教案示例

《世说新语》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二)能力训练点 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三)德育渗透点 从古人身上学习吸取做人的道理:人应谦虚;与人相处应落落大方,有礼有节,诚实守信。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作者绚丽多彩的文笔,体会其遣词的隽永。 二、学法引导 学会翻译古文,变单为双,联想推敲补充省略调整词序,语句通顺忠实原意。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借鉴现代文人物分析方法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制作投影解决字词。

2.学生准备抽取三则中一则表演课本剧。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介绍《世说新语》的有关知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2.示投影让学生解决字、词问题,教师点拨分析形象。 3.学生认真预习、疏通文章大意。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准确把握重点字、词。 2.流利地翻译全文,达到自动讲述故事的程度。 (二)整体感知 《世说新语》亦称《世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也是同类小说中的代表作。有许多作品,批判黑暗,讽刺奢 淫、表彰善良,全书语言精练,善于通过一言、一行来刻画 人物肖像和精神面貌,意味隽永,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世说》三则故事,体会作者遣词造句,塑造人物的独特语言风格。(三)教学过程 1.介绍作者刘义庆的有关知识以及《世说新语》这部小说 的特色。 2.检查预习出示字、词、翻译,点拨重点词义。 3.要求学生根据书后注释翻译三则的故事。 附:译文: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来到洛阳。当时李膺元礼颇负盛名,担任着司隶校尉,到他们上拜谒的,都必须具有清望的名士和他本人的亲戚才能够通问拜见。孔融到了李膺府第门前,对宋门的僚属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僚属通报李膺,引他在李膺面前坐下。李膺问他说:“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呀?”孔融答道:“当年我的祖先孔仲尼与大人的祖先老子有师徒之好,因此我与大人世世代代都有这样的友好关系。”李膺和他的宾僚们没有一人不为他的聪敏感到惊奇。太中大夫陈韪随后入堂,宾僚们把孔融的话讲给他听,陈韪说道:“小时候十分聪明的孩子,长大后未必聪明。”孔融应声说:“想必您小的时候也一定十分聪明。”陈韪被说得一时无言以对。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陈实)和朋友约定正中午时见面,一同外出。过了约定的时间,朋友仍然不来,陈太丘便径自走了。他走后朋友才来。他的儿子陈元方当时才七岁,正在大门外玩耍,朋友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长时间不见您来,已经走了。”这位朋友便发火骂道:“真不是人!和朋友约好一同外出,却扔下朋友自己走了。”元方便说道:“您和家父约定正中午见面,到了时间您却不来,这是不守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没有礼貌。”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教案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导人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 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 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 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 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 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 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文学院 1、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b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重点难点: a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b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c积累,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d背诵两篇短文。 3、课程类型: 新授课 4、教学方法: 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5、教具说明:多媒体辅助教学 6、教学过程: 一、预习课文:(2分钟) 1.学生课前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二、导入课文:(2分钟)

我国古代的诗人们非常喜欢用诗句来描绘冬天的雪。那位同学来说一下你所知道的咏雪的名句。(学生回答)同学们说了很多,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才女谢道韫是怎样咏雪的。 三、介绍作者及作品:(1分钟)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四、诵读课文:(2分钟) 教师朗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由教师朗读。教师朗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五、疏通文意:(3分钟)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教师精讲点拨。 六、合作探究(20分钟)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咏雪》问题组: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议”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这一句都交代了什么内容? 2、《咏雪》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那些描写中感受到的?同时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儿女”的含义与今天的儿女有什么不同?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做“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 参考答案:

《世说新语》教案

《世说新语》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1)《世说新语》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教学难点:1)体会《世说新语》中“以事见人”的艺术方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课时:一课时 导入: 上新课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学生参与)。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 教学流程: 一、背景介绍: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刘义庆虽然身处皇室,但为人非常的俭朴,“性简素,寡嗜欲”。又喜好文艺,因此他的周围总是围绕着一大批文学名

流。,他的作品主要有《世说新语》、《幽明录》、《徐州先贤传》、《典叙》和《集林》。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也是六朝志人小说的杰出代表。《世说新语》具有“语言简练、辞意隽永”的特点,因此著称于世。 《世说新语》全书共八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雅量、任诞、汰侈、等36个门类,共记载了1130个故事。书中很多故事是我们所熟知的,比如:七步成诗(曹植)、望梅止渴(曹操)、坦应晒书、还有些故事也非常有趣,如:德行篇里的“管宁割席”;言谈篇里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任诞篇里的“王子猷夜雪访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汰侈篇里的“石崇劝酒”等等。 二、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从课文的注释中了解杨修和曹操的相关资料,并对杨修作补充介绍,再由学生回忆发生在杨修和曹操之间的故事(“一合酪”,还有“鸡肋”、“门阔”、“梦境杀人”和“帝位之争” ),从中初步体会两者的性格特征 然后,教师范读,并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请同学朗读,检查纠音效果。 2、学生自主学习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 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3.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意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在言语交际中恰当的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咏雪》 一、布置预习 浏览预习提示,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二、导入新课 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当时东晋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也可简单介绍王羲之与谢安的亲密关系、王谢两大望族的联姻和世交,以激发学生兴趣) 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雪》 三、作家作品简介 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语言精炼,隽永传神,对后世笔记文学影响甚大,模仿它的著作不断出现。书中不少故事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如“望梅止渴”“曹植七步成诗”等,有的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如“谢女咏雪”“子猷访戴”等。鲁迅说它“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丽”。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篇。 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 (2)听老师范读,要求听清停顿,注意节奏。 (3)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再读课文,读懂文义: (1)借助课本注释,同桌讨论。 (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时间:寒雪日地点:家里人物:谢太傅、儿女们 事件:与儿女讲论文义 4、提问:家庭聚会的氛围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融洽、愉快、轻松和谐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可以看出。

世说新语 教案

授课班次与时间: 班次 时间 课题名称: 世说新语 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次课的学习,对世说新语的成书、内容、特点有大致的了解,掌握计划和总结的结构和写法。 【知识点】世说新语的作者、成书、内容、特点。 【教学难点】世说新语的内容、特点 【教学重点】世说新语的内容、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范文评析法,练习法。 说明: 一、教案还应含教具、幻灯、电化教学(若使用)使用手段的说明;新课内容小结;作业布置;后记 二、课时授课计划(教案)以一次课(2学时)为单元编写,每一单元有一首页 三、教学内容、小结、作业布置、后记等书写在竖线左边,其它内容书写右边 四、青年教师需提供板书设计(最后)

【讲授内容】 一、《世说新语》 雅量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王羲之出身于名门望族(琅琊王氏),从曾祖王览与《二十四孝图》中的王祥为同父异母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从伯父王导官至太尉,父亲王旷官淮南太守。14岁时,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东晋于江南建康(今南京市),与陈郡谢家同为东晋著名家族,唐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 捷悟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卿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曹娥碑,是东汉年间人们为颂扬曹娥的美德,纪念她的孝行而立的石碑,开始由蔡文姬的父亲蔡邕书写此碑,千百年来风雨沧桑之后,又由宋朝王安石的女婿蔡卞重新临摹,一直保存至今。 容止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潘岳(247-300),字安仁,后人常称其为潘安,西晋文学家。潘岳从小受到很好的文学熏陶,“总角辩惠,摛藻清艳”,被乡里称为“奇童”,长大以后更是高步一时。美姿仪,《晋书》本传载,“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 元好问《论诗绝句》:“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在路边拜倒在权贵贾谧的车尘之下。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 左思另有《招隐》诗两首,文笔流丽,其中“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很受后人赞

初一上册语文 《世说新语》两则 教学设计

初一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 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②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咏雪》 一、预习课文: 1.学生课前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2.质疑问难。 3.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课文: 1.导入设计:

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 同学们,其实像他们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2.作者、作品简介: (1)刘义庆刘义庆(403—约443),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2)《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 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 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后汉至南朝刘宋王朝人物的遗闻轶事的杂史。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从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

世说新语两则的教案

25.《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难点:翻译文言文,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朗读课文3遍,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 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三、作家作品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四、正课 1.朗读《咏雪》。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 2.指导学生翻译课文,一人一句。 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诗论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撤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谢太傅”是什么人物?为什么称“谢太傅”? ?谢太傅即谢安,字安石,东晋时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他死后追赠为“太傅”,故称。 4、交代“咏雪”故事背景的是哪句话?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短短十五个字,涵盖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 5、下列人物叫什么名字? 谢太傅:谢安 胡儿:谢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