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卤代烃

高中化学卤代烃

高中化学卤代烃

第三节卤代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溴乙烷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的条件和所发生共价键的变化。

【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溴乙烷的水解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2)通过学习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使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的能力;

(3)由乙烷与溴乙烷结构异同点引出溴乙烷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假说方法。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卤代烃中如何检验卤元素的讨论、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尤其是两组不同意见的对比实验,激发同学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急切用实践来检验结论的正误。实验成功的同学,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实验不成功的同学,经过了困难的磨炼,通过独立思考,找出存在的问题,既锻炼了毅力,也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从溴乙烷水解实验的设计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乐趣。通过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使学生体会到对化学反应规律的理解与欣赏;

【科学方法】由乙烷与溴乙烷结构异同点引出溴乙烷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假说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溴乙烷的水解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高中化学知识点:卤代烃

高中化学知识点:卤代烃 卤代烃: .卤代烃的定义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于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称为卤代烃,可用R—X表示。在卤代烃分子中,卤素原子是官能团。由于卤素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较强,使共用电子对偏移,c—x键具有较强的极性,因此卤代烃的反应活性增强。 2.卤代烃的分类根据分子中所含卤素原子种类的不同,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 根据分子中所含卤素原子个数的不同,分为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 根据烃基结构不同,分为卤代烷烃、卤代烯烃、卤代芳香烃等。 卤代烃的性质: 1.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卤代烃中除一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等少数为气体外,其余为液体或固体。 一氯代烷的物理性质:随着碳原子数增加,其熔、沸点和密度逐渐增大。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除脂肪烃的一氟代物、一氯代物等部分卤代烃外,液态卤代烃的密度一般比水大。密度一般随烃基中碳原子数增加而增大。

2.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与c2H5Br相似,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 卤代烃中卤素的检验: .实验原理 根据AgX的颜色可确定卤素: 2.实验步骤 ①取少量卤代烃; ②加入NaoH溶液; ③加热煮沸; ④加入过量稀硝酸酸化; ⑤加入AgNo3溶液。 3.实验说明加热煮沸是为了加快水解速率,因不同的卤代烃水解难易程度不同;加入过量稀硝酸酸化是为了中和过量的NaoH,防止NaoH与AgNo3反应,干扰实验现象,同时也是为了检验生成的沉淀是否溶于稀硝酸。 卤代烃在有机物转化和合成中的重要桥梁作用: .一元代物与二元代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2.卤代烃的桥梁作用通过烷烃、芳香烃与X2发生取代反应,烯烃、炔烃与X2、HX发生加成反应等途径可向有机物分子中引入一X;而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均消去一X。卤代烃发生取代、消去反应后,可在更大的空间上与醇、醛、酯相联系。引入卤素原子常常是改变性能的第一步,卤代烃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酚的性质和应用 晋江平山中学黄文姣 [案例课题]酚的性质和应用 [案例背景] 本节课是安排在苯及其同系物、乙醇的知识点后的一节内容,因此学生已对苯环、羟基这两种重要基团有了一定的认识,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再来学习苯酚已不是难题,而且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已经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所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去学习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学习苯酚的性质。但要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如何通过分析苯酚的结构理解苯酚和苯、醇的区别,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氛围”有一定的相互影响,让学生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能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 [案例主题] 本节课是首先介绍了自然界中的酚类化合物,然后介绍最简单的酚类化合物---苯酚,由醇类作对比让学生分析苯酚分子结构特点,通过实验来学习苯酚的性质,通过比较苯和苯酚、以及醇和苯酚的性质来学习羟基和苯环之间的相互影响。要求学生通过本次探究实验,掌握苯酚的主要化学性质,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技巧。同时通过分析苯酚的结构,联系有关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推测苯酚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并给出相应的解释,达到培养学生实验、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案例设计] 【引入】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醇是链烃的羟基衍生物,其结构特点是羟基与链烃基直接相连接。 【设问】羟基与苯基直接相连接的化合物,是否也是醇呢? 【讲解】请同学们比较黑板上这几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总结醇、酚的结构特点。 【小结】羟基与苯基直接相连接的化合物是酚类。苯酚是最简单的酚。 【板书】一、酚

1.概念:分子中的羟基与苯环(或其他芳环)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有机物。 二、苯酚 1.苯酚的结构 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师】引导学生看P71苯酚分子的比例模型,寻找苯酚分子和苯分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板书】2.苯酚的物理性质 【活动与探究】 P72 (实验1)观察苯酚的颜色、状态,闻一闻苯酚的气味 生:观察,并闻药品的气味。有的同学提出疑问:“我观察到药品有一点红色?”讨论。师:苯酚部分被氧化时会呈红色。 追问:那苯酚应如何保存呢? 生: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实验2)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逐渐加入苯酚晶体,不断振荡试管。继续向上述试管中加入苯酚晶体至有较多量晶体不溶解,不断振荡试管,静置片刻。(提醒同学实验过程中接触苯酚一定要注意安全及出现情况的处理方法) (实验3)将上述试管放在水浴中加热。从热水浴中拿出试管,冷却静置。 师:清洗内壁沾有苯酚的试管用热水还是冷水?为什么? 生:用高于65℃的热水,因为苯酚能与高于65℃的热水互溶。 (实验4)将苯酚晶体分别加入到苯和煤油中,并与实验2作比较。

高中化学:第二章卤代烃知识点(精选)

第二章卤代烃 一.卤代烃的结构特点:卤素原子是卤代烃的官能团。C—X之间的共用电子对偏向X, 形成一个极性较强的共价键,分子中C—X键易断裂。 二.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1)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2)状态、密度:CH3Cl常温下呈气态,C2H5Br、CH2Cl2、CHCl3、CCl4常温下呈液态且密度> 1 g/cm3。(一氯代烃的密度都小于水) 三.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以CH3CH2Br为例) 1.取代反应 ①条件:强碱的水溶液,加热 ②化学方程式为: 2.消去反应 (1)实质:从分子中相邻的两个碳原子上脱去一个卤化氢分子,从而形成不饱和化合物。 例如: CH3CH2Cl:+NaOH错误!未定义书签。NaCl+CH2===CH↑+H2O (2)卤代烃的消去反应规律 ①没有邻位碳原子的卤代烃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如CH3Br。 ②有邻位碳原子,但邻位碳原子上不存在氢原子的卤代烃也不能发生消去反应。例如: 。 ③有两个相邻碳原子,且碳原子上均带有氢原子时,发生消去反应可能生成不同的产物。例: CH 3—CH===CH—CH 3 +NaCl+H 2 O

(3)二元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要比一元卤代烃困难些。有些二元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后可在有机物中引入三键。例如:CH3—CH2—CHCl2+2NaOH错误!未定义书签。CH3—C≡CH +2NaCl+2H2O 四.消去反应与水解反应的比较 反应类型反应条件键的变化卤代烃的 结构特点 主要生成 物 水解反应NaOH水溶液C—X与H—O键断裂C —O与H—X键生成 含C—X即 可 醇 消去反应NaOH醇溶液 C—X与C—H键断裂 (或—C≡C—) 与H—X 键生成 与X相连 的C的邻 位C上有H 烯烃或炔 烃 特别提醒(1)通过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可在碳链上引入羟基;通过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可在碳链上引入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 五.检验卤代烃分子中卤素的方法(X表示卤素原子) 1.实验原理 R—X+H2O错误!未定义书签。R—OH+HX HX+NaOH===NaX+H2O HNO3+NaOH===NaNO3+H2O AgNO3+NaX===AgX↓+NaNO3 根据沉淀(AgX)的颜色可确定卤素:AgCl(白色)、AgBr(浅黄色)、AgI(黄色)。 2.实验步骤 (1)取少量卤代烃;(2)加入NaOH水溶液;(3)加热;(4)冷却;(5)加入稀HNO3酸化; (6)加入AgNO3溶液,观察沉淀的颜色。 即RX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溶液错误!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弱电解质的电离 【案例课题】弱电解质的电离 【案例背景】 本章是上一章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扩展。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的课标要求主要是认识电解质的强弱和能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本节理论性较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节,掌握方法是学好本节知识的关键。在具体的学习中,注意与初中和高中必修内容的衔接,增强知识的逻辑性,以化学平衡理论为指导,引出一系列新知识点;同时通过实验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学习,加强能力和技能培养。 【案例描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判断。 2. 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能从化学平衡移动的角度理解电离平衡移动。 教学重点: 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难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方法: 讲述法、比较法、实验法、启发引导发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电解质: 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比较

①NaCl溶液②NaOH ③H2SO4④Cu ⑤CH3COOH ⑥NH3·H2O⑦SO2⑧乙醇⑨水⑩CaO ____________ 是电解质__________ 是非电解质_________ 两者都不是【思考】: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中都能电离出离子。不同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是否有区别?你能否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证实你的想法? 提示学生从生活情景题思考: 1).盐酸与醋酸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酸,是用哪一种酸除铁钉的铁锈? 2).如果上述两种酸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或除水垢,常用盐酸还是醋酸? [设计意图] 从初中和高中必修内容的衔接中,从感性知识的认识中,减少学生的陌生感,做好知识的铺垫。 新课引入: 活动与探究: 1.醋酸和盐酸是常见的两种酸,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是否一样呢?请说出你的理由。2.你能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吗?请写出实验方案并与同学交流。 3.完成教材第40页实验3-1并记录实验现象。 (1)测量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1的盐酸和醋酸的pH。 (2)如图3-1所示,在两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1 的盐酸和醋酸,在两个气球中分别加入经砂纸打磨过的长度相同的镁条,然后将气球套在锥形瓶口,同时将气球中的镁条送入锥形瓶中,观察、比较气球鼓起的快慢等现象,将实验现象和你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填入表3-1。

卤代烃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卤代烃》的教学设计 孟村中学徐卫涛710521 本节教材是学生在学习了脂肪烃、芳香烃的基础上对有机物的进一步学习。该教学设计充分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取感性认识,,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化学行为的“多样性”和不同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的“多面性”。同时该实验还增加了对比试验,来探究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强化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比较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分类 (2)了解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并掌握其化学性质 (3)理解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极其反应条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溴乙烷中C—X键的结构特点,结合其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体会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通过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化学视角观察生活。 教学重点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 教学思路从本章不饱和烃与卤素单质间的发生的加成反应引入卤代烃,根据其代表物溴乙烷的结构,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结合氟氯代烷对臭氧层产生的破坏作用,形成臭氧空洞,危机地球上的生物,来探索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措施。 教学过程 【投影】塑料管(材质为聚氯乙烯)、不粘锅(涂层化学成分是聚四氟乙烯)、奥运场馆水立方(材质为含氟聚合物) 【复习】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第一步反应. 2.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反应. 【引入】从结构上讲,上面5种物质都可以看成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我们称之为卤代烃。 【提问】根据卤代烃中所含的卤素原子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 【学生归纳】可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 【讲解】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其相对分子质量变大,分子间作用力变大,卤代烃溶沸点升高,密度变大。所以卤代烃只有极少数是气体,大多数为固体或液体,不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的有机溶剂 【投影】一、卤代烃的物理通性: 常温下,卤代烃中除一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等少数为气体外,其余为液体或固体.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除脂肪烃的一氟代物、一氯代物等部分卤代烃外,液态卤代烃的密度一般比水大.密度一般随烃基中碳原子数增加而减小. 【讲解】溴乙烷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溴原子取代了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后所得到的产物。其空间构型如下:(投影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投影】二、溴乙烷的性质

高中化学卤代烃知识点

第二章 卤代烃 一.卤代烃的结构特点:卤素原子是卤代烃的官能团。C —X 之间的共用电子对偏向X , 形成一个极性较强的共价键,分子中C —X 键易断裂。 二.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1)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2)状态、密度:CH 3Cl 常温下呈气态,C 2H 5Br 、CH 2Cl 2、CHCl 3、CCl 4常温下呈液态且密度> 1 g/cm 3 。 三.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以CH 3CH 2Br 为例) 1.取代反应 ①条件:强碱的水溶液,加热 ②化学方程式为: 2.消去反应 (1)实质:从分子中相邻的两个碳原子上脱去一个卤化氢分子,从而形成不饱和化合物。 例如: CH 3CH 2Cl : +NaOH ――→醇△ NaCl +CH 2===CH↑+H 2O (2)卤代烃的消去反应规律 ①没有邻位碳原子的卤代烃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如CH 3Br 。 ②有邻位碳原子,但邻位碳原子上不存在氢原子的卤代烃也不能发生消去反应。例如: 。 ③有两个相邻碳原子,且碳原子上均带有氢原子时,发生消去反应可能生成不同的产物。例: CH 3—CH===CH —CH 3+NaCl +H 2O

(3)二元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要比一元卤代烃困难些。有些二元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后可在 有机物中引入三键。例如:CH 3—CH 2—CHCl 2+2NaOH ――→醇△ CH 3—C≡CH+2NaCl +2H 2O 上引入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 五.检验卤代烃分子中卤素的方法(X 表示卤素原子) 1.实验原理 R —X +H 2O ――→NaOH △ R —OH +HX HX +NaOH===NaX +H 2O HNO 3+NaOH===NaNO 3+H 2O AgNO 3+NaX===AgX↓+NaNO 3 根据沉淀(AgX)的颜色可确定卤素:AgCl(白色)、AgBr(浅黄色)、AgI(黄色)。 2.实验步骤 (1)取少量卤代烃;(2)加入NaOH 水溶液;(3)加热;(4)冷却;(5)加入稀HNO 3酸化; (6)加入AgNO 3溶液,观察沉淀的颜色。 即RX ――→加NaOH 水溶液△ R —OH NaX ――→加稀HNO 3酸化R —OH HX ――→加AgNO 3溶液????? 若产生白色沉淀,卤原子为氯原子若产生浅黄色沉淀,卤原子为溴原子 若产生黄色沉淀,卤原子为碘原子

(word完整版)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原电池》课堂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孙永平 1、分析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为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的第四章电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内容学生在必修2已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是该内容的加深,主要是增加了一个盐桥内容。掌握本节知识,对指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电池使用原理、金属腐蚀和防护,研究探索发明新电池有重要意义。 2、了解学情底码 已有基础:对原电池原理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局限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展方向: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明确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有更完整的认识。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体会过程与方法:通过Pb-CuSO 4 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原电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原电池原理应用于化学电源开发的关键作用。 4、研究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分开在两极(两池)发生及盐桥的作用。 5、确定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自主分析设计”的学习方式学习。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不断深入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 6、教学设计过程和意图 (1)情境导课:让学生举一些手机、电子表等新型电池例子。联系生活,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2)回顾原电池:复习基本概念,温故而知新。 学生回忆原电池的有关内容,调动学生思考,回忆概念为后期探究作准备。

卤代烃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课题: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溴乙烷的物理性质。 2. 以溴乙烷为例,掌握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溴乙烷的水解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2.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出发,理解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发 生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认识问题的全面性。 二、教学重点 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和取代反应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 检验卤代烃中卤元素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回顾】甲烷与氯气,乙烯与Br2、HBr的反应。它们的产物都可看作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我们将此类物质称为卤代烃。 【播放微课】1.卤代烃的分类 ①按分子中卤原子个数分: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 ②按所含卤原子种类分: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 ③按烃基种类分:饱和卤代烃和不饱和卤代烃,含苯环的为芳 香卤代烃. 3.卤代烃的用途:致冷剂、灭火剂、有机溶剂、麻醉剂,合成 有机物。 2.卤代烃的危害:DDT、氟利昂 【过渡】卤代烃化学性质通常比烃活泼,下面我们以溴乙烷作为代表物来介绍卤代烃的一些性质。 【板书】卤代烃——溴乙烷 (一)溴乙烷的结构 【讲】溴乙烷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由溴原子取代了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后所得到的产物。请同学们写出溴乙烷的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投影】(投影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板书】 结构简式CH3CH2Br 官能团—Br 【引言】溴原子的引入对溴乙烷的性质有什么影响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重点。让我们先来研究其物理性质。 【板书】(二)物理性质 【引导】观察溴乙烷,对比溴乙烷与乙烷的物理性质,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么 【小结】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其相对分子质量变大,分子间作用力变大,卤代烃溶沸点升高,密度变大。所以卤代烃除一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等少数为气体外是气体,大多数为固体或液体,不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的有机溶剂,且大多数密度比水大。溴原子的引入能使溴乙烷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呢 【板书】(三)化学性质 【分析】溴原子作为溴乙烷的官能团,发生化学变化应围绕着C—Br 键断裂去思考。C—Br键为什么能断裂呢在什么条件下断裂 【讲】在溴乙烷分子中,由于Br的吸引电子的能力大于C,则C-Br 键中的共用电子对就偏向于Br原子一端,使Br带有部分负电荷,C原子带部分正电荷,容易结合带负电的基团。 【引导】已知:CH3CH3与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反应,CH3CH2Br能否与氢氧 △ CH2CH2Br+NaOH —→CH3CH2OH+NaBr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卤代烃》知识梳理

第三节 卤代烃 答案:(1)—X(F 、 Cl 、Br 、I) (2)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 (3)分子中除了碳氢原子外,其余是卤素原子 (4)少数 (5)液体和固体 (6)难 (7)CH 3CH 2OH ――――――→NaOH 水溶液,△CH 3CH 2—OH +H — Br (8)+NaOH ――→醇△CH 2===CH 2↑+NaBr +H 2 O 1.卤代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1)卤代烃的结构: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R —X ,如CH 3CH 2Br 、CHCl 3、CH 2===CHCl 、Br 、CH 2—Cl 、氟利昂(氟氯代甲烷和氟氯代乙烷的总称)等。 卤代烃的官能团是—X(F 、Cl 、Br 、I)。 芳香卤代烃,如Br 常温下,卤代烃中除少数为气体外,大多数为液体和固体,不溶于水,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本身是很好的有机溶剂)。 ①互为同系物的卤代烃,熔沸点随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升高。 ②除脂肪烃的一氟代物和一氯代物外,其余液态卤代烃的密度一般都比水的密度大。 ③溴乙烷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沸点38.4 ℃,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 (4)卤代烃的用途 卤代烃的用途很广泛。如有些多卤代烃,其化学性质稳定、无毒,具有不燃烧、易挥发、

易液化等特性,曾被广泛用作制冷剂(如氟利昂)、灭火剂(如CCl4、C2F4Br2)、麻醉剂(CF3CHBrCl)、有机溶剂(如氯仿CHCl3)等;有些卤代烃还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如合成聚氯乙烯树脂(塑料材料)、聚四氟乙烯(不粘锅涂层)等。 近年来发现有些含氯、溴的氟代烷可以对大气中的臭氧层产生破坏作用,已被国际上禁止或限制使用。 【例1】下列关于卤代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溴乙烷(CH3CH2Br)分子中,溴元素的存在形式为溴离子 B.在卤代烃中,卤素原子与碳原子形成共价键 C.聚四氟乙烯(塑料王)为高分子化合物,不属于卤代烃 D.卤代烃比相应的烷烃的沸点高 解析:在卤代烃分子中,卤素原子与碳原子是以共价键结合的,所以溴乙烷分子中溴元素是以溴原子的形式存在的,A 不正确;聚四氟乙烯虽然是高聚物,但是也属 于卤代烃,C错。 答案:AC 2.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在卤代烃分子中,卤素原子是官能团。由于卤素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强,使共用电子对偏移,C—X键具有较强的极性,因此卤代烃的反应活性增强。下面以溴乙烷为例研究卤代 溴乙烷和NaOH在不同的溶剂中发生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 溴乙烷的消去反应: ①溴乙烷的沸点低,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应采用水浴加热。 ②证明Br-生成的方法:向大试管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后,滴加2滴AgNO3溶液。 现象:大试管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③检验Br-时,必须先用稀硝酸酸化,否则AgNO3会与OH-反应,生成褐色的Ag2O,会干扰观察浅黄色的AgBr沉淀。 ④消去反应是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如H2O、HX等),而生成含不饱和键化合物的反应。 ⑤如果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检验消去反应生成的乙烯,必须先用水吸收生成的HBr,否则HBr会影响乙烯的检验,因HBr也会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使溶液褪色。 ⑥乙醇在卤代烃消去反应中不是催化剂,只是起到了溶剂的作用。 巧记卤代烃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条件和产物:无醇(水溶液)则有醇(生成醇),有醇(醇溶液)则无醇(产物中没有醇)。 【例2】下列关于卤代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卤代烃都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的液体 B.所有卤代烃在适当条件下都能发生消去反应 C.并不是所有卤代烃都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苯的性质和应用 个旧市第二中学何俊 [案例课题]苯的性质和应用 [案例背景] 本节课是安排在烷烃及其同系物、乙烯的知识点后的一节内容,因此学生已对烃有了一定的认识,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再来学习苯已不是难题,而且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已经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所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去学习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学习苯酚的性质。但要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如何通过分析苯的结构理解苯和乙烯的区别,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氛围”有一定的相互影响,让学生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能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 [案例主题] 本节课是首先介绍了自然界中的芳香烃类化合物,然后介绍最简单的芳香烃类化合物---苯,由烯烃类作对比让学生分析苯分子结构特点,通过实验来学习苯的性质,通过比较苯和烷烃、以及乙烯和苯的性质来学习双键和苯环之间的相互影响。要求学生通过本次探究实验,掌握苯的主要化学性质,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技巧。同时通过分析苯的结构,联系有关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推测苯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并给出相应的解释,达到培养学生实验、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案例设计]

[师](说明)在苯与溴的取代反应中,影响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有①溴应为纯的液态溴,溴水不反应;②要用催化剂。另外苯分子中的六个氢原子是等同的,在上述条件下,一般是苯分子中的一个氢 [设疑]反应所需的55℃~60℃如何实现? [问]在往反应容器中添加反应物和催化剂时,顺序有无要

[师]从结构上不难看出,环己烷像烷烃一样饱和,故其化学性质与烷烃相似。至此,我们可以这样来归纳苯的化学性质: 2.苯的加成反应 教学反 有道是“实践出真知”对于苯的物理性质要靠教师讲述或学生自学印象都不会很深,所以在教学中将苯放入无色试剂瓶中,让同学们亲自观察:实践后得出苯的物理性质,这样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从能力上也得到发展。苯的化学性质没有要求做演示实验,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在每一个性质前先给出相关信息,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案例结果] 按照设计的教学设想,通过上述的教学过程,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比较成功的地方是:能够重视过程和方法的教学,通过所学知识的回忆,能推导出具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应该具有相似的性质,通过实验得出与推导结论不同的结论,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尊重实验事

《卤代烃》优质课比赛教案(教学设计5)

卤代烃(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第3节《卤代烃》中的内容。计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溴乙烷的结构、性质,以及溴乙烷中溴元素的检验等;第二课时在此基础上学习卤代烃的相关知识。本案仅讨论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溴乙烷的结构及其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条件以及共价键的变化。 (3)掌握溴乙烷中溴元素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溴乙烷中C—Br键的结构特点,结合其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体会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理解有机反应中“条件”的影响,训练分析问题的方法。 (2)通过卤代烃发生水解和消去反应的条件比较,以及检验溴乙烷中溴元素的实验设计及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溴乙烷中溴元素检验的讨论、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尤其是不同方案的对比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溴乙烷作为卤代烃代表物的学习,让学生领会学习一类物质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难点:溴乙烷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四、主要教法及学法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情境激趣法、问题导学法、实验促学法、任务驱动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学习方法:主要包括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模型法及实验法等。 五、教学用具 仪器:试管,铁架台,石棉网,圆底烧瓶,广口瓶,酒精灯,试管夹,胶头滴管,导管,球棍模型 药品:溴乙烷,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硝酸,蒸馏水,氢氧化钠醇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电教硬件:多媒体电脑,投影仪,实物展台 电教软件:《溴乙烷》PPT课件、足球比赛紧急救伤视频或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模块一:引入新课 课前播放PPT封面的背景音乐(世界杯经典音乐《生命之杯》)。 投影:运动员受伤救助的场面(视频或图片)。 氯乙烷是我们今天要开始学习的卤代烃中的一种。 我们今天学习卤代烃的代表物——溴乙烷的相关知识。 (二)模块二:探究溴乙烷的物理性质 投影:探究一、溴乙烷的物理性质。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 学生思考,然后交流。 学生小结溴乙烷的物理性质。 (三)模块三:探究溴乙烷的结构 投影:溴乙烷C2H5Br 学生活动:动手搭建溴乙烷的球棍模型。 学生搭建好模型后,让学生到黑板上写溴乙烷的结构式。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3篇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3篇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发现“问题”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系列学习活动。问题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在化学学习中,除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外,教师更要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而化学实验是最形象、生动、直观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之一。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1 一、案例背景 钠的性质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之一。通过钠的性质学习,可以加深巩固金属与非金属、酸、水的知识,并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为钠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以学生初中学过的有关金属的性质及金属的活动顺序为基础,选取典型的金属如钠、镁、铝、铁等进一步学习拓展金属的性质,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有着重要实际意义。 二、情境描述 学习钠与水反应内容时,我一开始做了“滴水生火”实验,这时学生十分好奇,议论纷纷,水可以灭火,怎么能生火?

然后引入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金属钠” 。学生很想知道钠是一种什么物质,接下来我让学生完成演示实验,再通过投影进行问题讨论:1.为什么钠需要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2.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3.实验时为什么不能用手直接拿钠?4.从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可以得出钠的哪些物理性质?5.“滴水生火”的原因是什么?6.如果钠燃烧起来,能否用水扑灭?7、多余的钠能否放回原试剂瓶?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最后用相关习题进行巩固和拓展。 本节我采用了先引入“滴水生火”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着由学生来完成演示实验,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胆大心细,注意观察每一个操作细节,以便为后面的问题打好基础。从而真正理解“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常用理念,为下节学习镁、铝、铁的性质做好铺垫。 三、案例结果 本节课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引入新课,后由学生自己完成演示实验。学生在学习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同时,认识了钠的结构特点决定钠的化学性质,是一种强的还原剂。 整节课学生也能自始至终积极地配合,踊跃回答问题,同时由于教师所提问题学生经过思考都能回答,使大部分同学感

高中有机化学烃和卤代烃含答案

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脂肪烃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1.烷烃、烯烃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及烯烃的顺反异构。 2.乙炔的结构、性质、实验室制法和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课时Ⅰ Ⅰ探究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直链烷烃A比B多一个碳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沸点比B高 B.A相对密度比B小 C.一般情况下,同碳原子的烷烃的沸点和密度低于烯烃 D.若A在常温下为液态,则B不可能为气态 2.下列物质中存在顺反异构体的是( ) A.2-氯丙烯B.丙烯C.2-丁烯D.1-丁烯 3.已知:①丙烷;②正丁烷;③异丁烷;④2—甲基丁烷;⑤己烷,上述物质的沸点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是( ) A.①③②④⑤B.⑤④③②①C.①②③④⑤D.⑤①②④③4.已知:和互为同分异构体(称作“顺反异构体”),则化学式为C3H5Cl的链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 A.3种B.4种C.5种D.6种 5.分子式为C5H10的烯烃共有(要考虑顺反异构体)( ) A.5种B.6种C.7种D.8种 二、填空题 6.有机化学中的反应类型较多,将下列反应归类:(填写序号) ①由乙炔制氯乙烯②乙烷在氧气中燃烧③乙烯使溴的四氯化 碳溶液褪色④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⑤由乙烯制聚乙烯⑥甲烷及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 其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 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___;属于加聚反应的是______。

三、计算题 7.充分燃烧2.8g某有机物A,生成8.8g CO2和3.6gH2O,这种有机物蒸气的相对密度是相同条件下N2的2倍。 (1)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2)写出该有机物可能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3)若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只有一个信号峰,确定其结构,并用键线式表示。 Ⅱ诊断提高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及等物质的量的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产物可能是( ) 2.将0.2mol两种气态有机物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 6.72L二氧化碳(标准状况下)和 7.2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定有乙烯B.一定有甲烷 C.一定没有甲烷D.可能有乙烷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有机物燃烧只生成CO2和H2O,且二者物质的量相等,则此有机物的组成为C n H2n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硝酸的性质教学案例设计 分宜中学梅刚 一、案例背景: 硝酸是氮的重要化合物, 而且是工业三大强酸之一。硝酸的化学性质是本 章的重点内容, 硝酸的氧化性是教学难点。硝酸是继硫酸后的另一种强氧化性 的强酸,所以在教学上以引导学生类比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学习硝酸 的性质。例如: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但它也有自身的一些特性。通过对硝酸的 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酸性质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知道硝酸在工业生产中的重 要作用。该教学案例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普通班的学生。 二、情境描述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曾经尝试过以下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起先,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 上课时把班级同学分成八个小组, 每组7-8位同学,推选出小组长, 同时宣布小组比赛记分规则。设置许多问题 情境例如:播出动画“乌云、闪电、雷鸣、大雨, 禾苗茁壮成长”,然后教师要 求学生根据该情境回忆所学内容, 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从而引出本节 课的教学内容。对硝酸的各方面性质逐一展开探究所有演示实验都改为学生分 组实验, 并增设对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物探究的实验。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提出 问题让小组抢答, 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活跃; 但当要求学生对 所做实验提出问题时, 却出现了冷场。接下来硝酸物理性质的学习,学生分组观察。由于课前没有强调实验要求, 有的学生开始不按要求进行实验, 课堂秩序 有些混乱。后来学生做了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后, 大量NO2气体外逸, 教室刺 激性气味很重, 学生注意力分散,。在引入阶段, 虽进行得比较顺利, 但用了将近20分钟时间。等物理性质讨论结束后, 教学时间已很仓促。最后导致教学重点内容无法完成。所以第一种教学方法可以说是以失败而告终。 在后面相同内容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另外一种教学方法:改变原先的探究 方法,将多个探究点改为一个探究点进行教学。先用硝酸泄漏的新闻事件引出 课题,然后用化学的视角提出问题:1、为什么看到红色烟雾;2、为什么在远处会闻到刺激性气味等。通过这些实例的分析就可以对硝酸的物理性质、酸性和 不稳定性进行略微小结,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便于学生记忆,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放在让学生探究硝酸的氧化性上。教师先按教材演 示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后, 发现铜与稀硝酸反应的试管中出现红棕色,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疑:“课本中描述, 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的NO气体, 为何试管中出现红棕色”学生立即回答, NO气体被试管中空气里的氧气氧化而 生成NO2气体。教师追问, 如何证实铜与稀硝酸反应开始生成的是无色的NO气

《卤代烃》优质课比赛教案(教学设计10)

第三节《卤代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卤代烃是重要的烃的衍生物,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中间体,其本身也有重要的用途。本节知识在有机化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也是高考有机化学的考查重点。本节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卤代烃及溴乙烷重要性质的教学,第二课时巩固学生对卤代烃重要性质的掌握,了解卤代烃的用途与危害。本教学设计针对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分类和物理通性; 2.掌握溴乙烷水解反应、消去反应的本质及实验; 3.能正确书写水解、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溴乙烷中C-X键的结构特点,结合其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体会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通过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卤代烃的分类及重要物理性质,培养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事物特点的思想; 2、通过学生对溴乙烷化学性质的学习,从而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由局部到整体”哲学思想。 3、通过溴乙烷水解反应与消去反应的实验,激发同学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同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卤代烃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本质; 2、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实验操作及溴离子的检验. 难点:卤代烃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本质 四、教学过程

质还是非电 解质? 结论:结论:结论: 请各小组试写出溴乙烷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的 方程式: 【讲解】在碱性条件下溴乙烷与水反应生成了溴离子,说明了溴乙烷发生了水解反应,实质是水中的羟基取代了溴原子,所以该水解反应也是取代反应。 【提问】反应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讲解】氢氧化钠中和水解产生的氢溴酸,使水解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因此溴乙烷水解方程式可以写成CH3CH2Br+NaOH →CH3CH2OH+NaBr 【总结性提问】怎么检验卤代烃的卤原子 【过渡】改变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又有怎样的变化呢?将上面探究实验的条件“氢氧化钠水溶液”改为“氢氧化钠乙醇溶液”。 【教师实验】演示溴乙烷、氢氧化钠、乙醇反应的实验 【提出问题】 1、在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中溴乙烷的产物是: 试写出方程式: 2、反应时溴乙烷的断键、成键情况? 3、若其他卤代烃要发生消去反应,需具备什么结构特 点? 4、检验产物除了用溴水外还可用、试 剂,此时可选择一下哪个装置,理由? 【要求】学生用球棍模型展示溴乙烷的断键成键情况加深对水解反应的理 解 从取代的角度进一步 认识溴乙烷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总结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思考产物。 观察 思考 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到讲台展示小组讨论 成果 掌握氢氧化钠对溴乙烷 反应的影响 掌握卤素离子的检验方 法 加深学生对溴乙烷易溶 于有机溶剂的理解 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 养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总 结想象的能力 △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三]金属钠的知识 《化学必修1》教材中关于《金属的化学性质》中,钠是典型的活泼金属。有位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时,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学生实验】首先学生通过实验获得一些认识,实验的同时请同学们仔细记录实验现象。 (1)取一小块钠,观察表面,切开再观察。 (2)由学生取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3)由学生取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并滴加几滴酚酞。 (4) [演示实验]收集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并进行验证。 【学生活动】讨论刚才的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钠的性质。 实验(1)结论:钠是银白色金属,放置在空气中会被氧化而变暗。 实验(2)结论:钠燃烧时火焰黄色,得到黄色固体,也有少量黑色固体,可 能是由杂质产生。 实验(3)结论有争议:学生均认为钠与水反应听到响声证明有气体生成,酚 酞变红证明产生碱性物质。但对其他现象争论如下: 【学生甲】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 【学生乙】钠浮在水面上,也可能是由于产生的气体使钠浮起来。 【学生丙】钠成球状游动,是由于反应放热,把钠熔化成球状。 【学生丁】钠成球状游动,可能是由于速度太快让人看上去是圆的。但是,即便是速度导致的圆形,也不能说明反应放热。 实验(4)结论: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 【讨论】归纳总结金属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存在、保存、用途。 请你分析本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何种教学理念,优点是什么? 符合新课标理念下自主学习教学案例设计,较好地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要以实验、讨论、提问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积极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要引导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含义: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 主性和主动性,使之不仅会学习,而且爱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 这个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2、自主学习实质:就是在使学生掌握大纲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处,还 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未来的发展,通过自主学习,要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发展的精神及及自我完善的意识。 3、自主学习特征: (1)自主性(最典型)

《卤代烃》优质课比赛教案(教学设计1)

第三节卤代烃 一、教材分析 卤代烃是有机合成中非常重要的中间体,通过卤代烃的桥梁作用可以实现官能团之间的转换。本节从代表物质结构和性质到同系列有机物的学习,强化了分类思想的重要性和“结构决定性质”的有机化合物学习方法。通过进一步学习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及消去反应等反应类型,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已经学习过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充分认识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 2.初步形成根据有机物结构特点分析他能与何种试剂发生何种类型的反应生成何种产物的思路. 3.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有机化学反应,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一般程序。 【过程与方法】 1.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充分理解卤代烃的性质. 2.能依据有机化学反应的原理,初步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优选并完成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同时关注有机物的合理使用。 【教学重难点】溴乙烷的水解反应与消去反应及条件 【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氟利昂、甲烷与氯气取代的产物等卤代烃导入课题 活动一:自己搭建溴乙烷的结构,并写出溴乙烷的分子式、结构式、电子式和结构简式

活动二:取溴乙烷药品观察,总结出它的物理性质 思考:溴乙烷中存在的是溴原子还是溴离子。 从乙烷的结构思考溴乙烷的结构,从结构中思考溴乙烷的性质 活动三:设计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的实验 1.需要什么仪器? 注意:(1)在搭建过程中遵循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原则 (2)注意药品的用量问题 2.实验步骤: (1)将约2ml溴乙烷与约5ml氢氧化钠水溶液充分混合,水浴加热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冷却后加入过量稀硝酸,再加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2)取约2ml溴乙烷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硝酸,再加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3.学生操作 4.学生回答实验现象: 5.思考讨论:

卤代烃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选修 5 有机化学《卤代烃》的教学设计 孟村中学徐卫涛710521 本节教材是学生在学习了脂肪烃、芳香烃的基础上对有机物的进一步学习。该教学设计充分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取感性认识,,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化学行为的“多样性”和不同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的“多面性” 。同时该实验还增加了对比试验,来探究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强化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比较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分类 (2)了解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并掌握其化学性质 (3)理解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极其反应条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溴乙烷中C—X 键的结构特点,结合其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体会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通过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化学视角观察生活。 教学重点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 教学思路从本章不饱和烃与卤素单质间的发生的加成反应引入卤代烃,根据其代表物溴乙烷的结构,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结合氟氯代烷对臭氧层产生的破坏作用,形成臭氧空洞,危机地球上的生物,来探索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措施。 教学过程 【投影】塑料管(材质为聚氯乙烯)、不粘锅(涂层化学成分是聚四氟乙烯)、奥运场馆水立方(材质为含氟聚合物) 【复习】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第一步反应. 2. 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反应. 【引入】从结构上讲,上面 5 种物质都可以看成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我们称之为卤代烃。 【提问】根据卤代烃中所含的卤素原子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 【学生归纳】可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 【讲解】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其相对分子质量变大,分子间作用力变大,卤代烃溶沸点升高,密度变大。所以卤代烃只有极少数是气体,大多数为固体或液体,不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的有机溶剂 【投影】一、卤代烃的物理通性:常温下,卤代烃中除一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等少数为气体外,其余为液体或固体.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除脂肪烃的一氟代物、一氯代物等部分卤代烃外,液态卤代烃的密度一般比水大. 密度一般随烃基中碳原子数增加而减小. 【讲解】溴乙烷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溴原子取代了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后所得到的产物。其空间构型如下:(投影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