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工10春《大学英语4》辅导资料十二

大工10春《大学英语4》辅导资料十二

大工10春《大学英语4》辅导资料十二
大工10春《大学英语4》辅导资料十二

大学英语4辅导资料十二

主题:Unit 4 课后部分习题的答案与讲解

学习时间:2010年7月5日-7月11日

内容:

Exercise 1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words or expressions chosen from the following list. Change the form where necessary.

demonstrate limber up amateur decline professional

deny indifference demanding despite put out of action

jam charge prominence destined in honor of

compete excel await strain play a joke on

1.Carl wrote in his postscript that he would await/was awaiting my answer to his

letter with eagerness.(卡尔在信的结尾说他迫切希望看到我的回信。)

2.I played a joke on Jim by pretending to be asleep when he came in.(我跟吉姆开

了一个玩笑,当他进来时,我假装睡着了。)

3.It is reported that some twenty pianists will compete in the contest.(据报道将有

二十位钢琴家参加比赛。)

4. A ceremony was held yesterday in honor of those who died in the antifascist war.

(昨天,为纪念那些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死去的人们举行了一个仪式。)

5. A position of prominence may appear to be a worthwhile goal, but to achieve that

goal requires painstaking effort.(显要的位臵看起来是一个值得为之奋斗的目标,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艰苦的努力。)

6.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area had been hit by the severest drought in twenty years,

a fairly good harvest was gathered in.(尽管该地区受到了二十年来最严重的干

旱的袭击,收成还是相当不错的。)

7.The enemy machine gun was put out of action by the hand grenade he threw from

the hiding-place a dozen yards away.(敌人的机关枪被他从12码以外的藏身处扔出的手榴弹摧毁了。)

8.Robert decided to quit the demanding job for an easier one.(罗伯特决定辞掉这

份费神的工作,找份容易些的。)

9.At college he studied modern languages and played the violin in an amateur

orchestra.(上大学时,他学习现代语言并在一个业余管弦乐队拉小提琴。)10.It is hard to deny that Jim’s friends did not treat him fairly.(很难否认吉姆的朋友

对他不公正。)

11.Not only should you limber up before exercising, but you must also be sure to

cool down afterwards.(你不仅应该在锻炼前热身,还必须在锻炼后确保降温。)12.You had better get professional advice from your lawyer before you take any

action.(你采取行动前最好从律师那里获取一些专业建议。)

Exercise 2 Replace the italicized parts in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with words or expressions from the text:

1.Experienced teachers realize that there are often exceptionally talented students

who are never given a chance to show their special abilities.

答案:demonstrate(有经验的老师意识到经常有一些特别有天赋的学生没有机会展示他们的特别才能。)

2.In spite of all the difficulties they had, the dockers were determined to unload the

ships ahead of schedule.

答案:Despite(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困难,码头工人还是决定提前卸船。)3.The store was crowded with people shopping for household wares.

答案:was jammed (商店里挤满了购买家庭用品的人。)

4.Oscar is very good at long-distance running.

答案:excels(奥斯卡在长跑方面很出色。)

5.In Western eyes, Iraq is a major strong country in an area of great strategic

importance.

答案:power(在西方看来,伊拉克是一个位于重要战略意义地区的强国。)6.It is reported that there has been a decrease in the annual birth rate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答案:decline(据报道在过去二十年中出生率有了下降。)

7.His wife’s assertion proved false that his poems were fated never to be published.

答案:destined(他妻子认为他的诗注定永远不会发表的断言证明是错的。)8.Jimmy rushed into the courtyard after his little brother.

答案:charged (杰米在他的小弟弟之后冲进了院子。)

9.His lack of interest in the project upset his colleagues who were trying every

possible means to have it carried out.

答案:indifference to(他对这个项目的漠不关心使得他的那些想尽一切可能办法以实施该项目的同事们很伤心。)

10.It was quite apparent that both sides were making a great effort to win the prize.

答案:were straining (很显然双方都在努力赢奖品。)

11.Many strikers joined in the debate as to whether they should accept the

management’s new terms.

答案:took part in (许多游行者加入了关于他们是否该接受管理层条款的争论中。)

12.The committee decided with complete agreement that the application should be

turned down.

答案:unanimously(委员会一致认为该请求应予拒绝。)

Exercise 3 Comple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with appropriate phrasal verbs formed from the verbs given below:

compete turn hear breeze give take excel catch

1.The purse was given back to the passenger when she proved that it belonged to her.

(当她证实钱包是属于那个游客的时候,她把钱包还给了她。)give sth. back to sb.把某物还给某人,此处因是sth.做主语,故用被动语态。

2.After Gerald graduated from London University he became a teacher, but later he

turned to translation.(在杰拉德从伦敦大学毕业后,他成了一名老师,但随后他转向翻译。)turn to 把(兴趣、注意力等)转向,离开

3.The police overpowered the mugger and took his knife away from him. (警察制

服了那个劫犯,没收了他的刀。)take sth. away from sb.从某人处将某物拿走4.I don’t know the pop singer, but I have heard of him.(我不认识那个流行歌手,

但我听说过他。)hear of听说,此处用现在时态,表示我曾听说过他。

5.The girl has often competed against men table-tennis players and so far she has

never been beaten.(这个女孩经常和男乒乓球手打比赛,到目前还没被打败过。)compete against sb.和……比赛。由句子后半部分可推出此处该用现在完成时态。

6.As was expected, excessive drinking and smoking caught up with him.(正如想的

那样,过度的喝酒和吸烟对他的身体产生了不良影响。)catch up with 最终对……产生不良影响

7.Her first-born is not the only one in her family who is good at hand-writing; in

fact, all her children excel in/at calligraphy.(她的第一个孩子不是家里唯一擅长书法的人,事实上,她所有的孩子都擅长书法。)excel in/at 在……出色

8.To Mrs. Langton’s surprise, her little daughter breezed through that difficult book

with no trouble at all.(使朗顿夫人惊讶的是,她的小女儿看那本难懂的书不费任何力气。)breeze through 轻松地前进或进行

Exercise 4 Rewri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fter the model:

Model: Is there any fun in playing in the rain?

What’s the fun of playing in the rain?

1. Is there any fun in spending the evening doing nothing?

答案:What’s the fun of spending the evening doing nothing? (整夜无所事事有什么意思?)

2. Is there any fun in riding to the beach on such a windy day?

答案:What’s the fun of riding to the beach on such a windy day? (在这样的大风天骑车到海滩有什么意思吗?)

3. Is there any use in crying over spilled milk?

答案:What’s the use of crying over spilled milk? (事已至此,后悔有什么用?)It’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led milk是一句习语,意思是“于事无补,覆水难收。”

4. Is there any point in complaining? They can’t do anything to help you.

答案:What’s the point of complaining? They can’t do anything to help you. (抱怨有什么用?他们不会帮助你的。)

5. Joe promised to come at six and it’s seven now. Is there any sense in waiting any longer?

答案:Joe promised to come at six and it’s seven now. What’s the sense of waiting any longer? (乔承诺六点来,但现在都七点了。等下去有什么意义?)

6. Is there any sense in treating the dying horse? There is absolutely no hope of its recovery.

答案:What’s the sense of treating the dying horse? There is absolutely no hope of its recovery.(去治疗要死的马有什么意义?它绝对没有任何希望康复了。)[注] What is the +名词+ of doing sth. ? 该种句型的疑问句还可以表示为:Is there any +名词+ in doing sth.?

e.g. Is there any sense in going abroad? (出国有意义吗?)

What’s the sense of going abroad? (出国有什么意义吗?)

Is there any fun in going to the seaside in winter?(冬天去海边有意思吗?)What’s the fun of going to the seaside in winter? (冬天去海边有什么意思吗?)

Exercise 5 Make sentences after the model, using the pattern “There is (can be) no doubt that ...” and the given words:

Model: Jim, have more talent, anybody who ever played football

There’s no doubt that Jim had more talent than anybody who ever played football.

1. they, get the machine working, before morning

答案: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y can get the machine working before morning.(毫无疑问他们能让机器在早上之前运转。)

2. jury, find Steve guilty

答案: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jury will find Steve guilty.(毫无疑问陪审团将裁决史蒂夫有罪。)

3. Shakespeare, not Bacon, that wrote the plays

答案:There can be no doubt that it was Shakespeare, not Bacon, that wrote the plays.(毫无疑问是莎士比亚写的这些戏剧,而不是培根写的。)

4. payment, strictly legal

答案:There can be no doubt that the payment is strictly legal.(毫无疑问付款是非常合法的。)

[注]doubt是个常用词,也是考试经常考查的词语之一。doubt既可用作动词,也可用作名词。现将其用法归纳如下。

一、doubt用作动词

1. doubt + 名词或代词。

e.g. I doubt his word. (我怀疑他的话。)

They doubted him before. (他们以前曾经怀疑过他。)

2. doubt + 宾语从句

(1)在否定句和疑问句中,doubt后面接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e.g. I don’t doubt that he can finish the task on time. (我相信他能按时完成任务。)

Do you doubt that she will succeed? (你怀疑她会成功吗?)

(2)在肯定句中,doubt后面一般接whether或if引导的宾语从句。

e.g. I doubt whether they can swim across the river.(我怀疑他们能否游过河去。)

He doubts if she will keep her word. (他不敢肯定她是否会遵守诺言。)

注意:在肯定句中,doubt后面也可以接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但表示疑虑较大或“不相信”。

e.g. We doubt that they can complete the work ahead of time. (我们不相信他们能提前完成这项工作。

I doubt that he will come. (我看他未必会来。)

二、doubt用作名词

1. doubt常与about/of/as to/on等介词连用。

e.g. There is no doubt about it. (此事无可怀疑。)

No one has any doubt on this point.(这一点没有人会怀疑。)

2. doubt后面接同位语从句

(1)doubt用在否定句中,后面接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

e.g. I have no doubt that he will succeed. (我相信他会成功的。)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y will agree with you on this matter. (毫无疑问,他们在这件事上会同意你的意见的。)

(2)doubt用在肯定句中,后面接whether引导的同位语从句。注意不可以用if 替换whether。

e.g. He had his doubts whether they would give him another chance to have a try. (他不能肯定他们是否会再给他一次机会试一试。)

There is some doubt whether their football team will win the match. (他们的足球队会不会赢得这场比赛还不能肯定。)

(NEW)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篇 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 第二章 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第三章 经济增长 第四章 失 业 第五章 通货膨胀 第六章 开放经济 第二篇 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 第七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八章 总需求理论 第九章 总供给理论 第十章 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第三篇 宏观经济模型的深化 第十二章 消费理论 第十三章 投资理论 第十四章 政府支出和税收 第十五章 货币供给和需求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学流派

第一章 导 论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的不断提高,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经济增长的决定以及人均产出增长率。 ②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经济周期通常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可表示为GDP)、失业率、股票价格和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来衡量。 ③失业。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归于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了解这三种类型的失业,对于宏观经济的分析非常重要。 ④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简称通胀,指的是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与它相反的是通货紧缩,代表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下降。平均价格水平通常用价格指数来衡量。 ⑤开放经济。在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国家的经济都是一个与其他国家有着大量贸易和金融联系的经济体,或者说是开放经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一国经济的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就包括国与国之间经济纽带的联结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 ⑥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种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形式。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两大部分,二者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开展的,其基本假设有:完全理性、市场出清、完全信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进行调节。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12章重点总结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产出。简单的说就是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或收入。 2.均衡产出的条件:E=y 也可以用 i=s来表示。 3.消费函数: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c=c(y) c=α+βy 4.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MPC=△c/△y =dc/dy 5.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之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APC=c/y 6.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广义) 7.储蓄函数方程式: s=y-c=y-(α+βy)=-α+(1-βy) 8.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P387 9.均衡收入:y=(α+ I)/ (1 - β) P393 10.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k=1/(1-β) 11.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P399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资本边际效率MEC : 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公式P412) 2.IS曲线:一条反应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3.货币需求动机: 1)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大。 2)谨慎动机(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货币需求量大体上和收入成正比。 3)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4.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 5.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关系,这一关系的图形被成为LM曲线。曲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亦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习题 6.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解答: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纪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会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IS-LM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围绕IS-LM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课后习题详解收入与支出【圣才出品】

第10章收入与支出 一、概念题 1.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答:总需求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减少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也会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2.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 答:消费函数是描述消费与多种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的函数。宏观经济中,消费支出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国民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利率、收入分配、个人偏好和社会习俗等等。 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收入是影响消费最重要、最稳定的因素,即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根据凯恩斯的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利率并不 重要,因而消费函数的表达式为,,,其中即是边际消费倾向

(),为自主消费。 依据收入—消费关系分析时间的长短,消费函数又分为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 3.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e,MPC) 答:边际消费倾向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一美元时消费的增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表示增加的消费,代表增加的收入。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在西方经济学中,任何增加的收入无非两个用途:消费和储蓄。所以,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必定为1(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当人们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随之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却不断下降。即随着收入的上升,在增加的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储蓄所占的比重却越来越大。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意义:①凯恩斯把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看成是经济危机的根源之一。由于收入增加时消费增量所占比例逐步减少,故经济扩张会带来消费需求不足,从而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②一些西方学者利用该规律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他们认为,既然收入增加时增加的消费所占比例减少,表明高收入的资本家会比工人拿出更大比例的收入用于储蓄。他们的结论是,分配有利于资本家是合理的,可以促进资本循环,促进经济发展; ③还有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体现出经济制度的稳定性功能。经济衰退时人们收入水平较低,在增加的收入中将较大的比例用于消费。经济繁荣时人们收入水平较高,在增加的收入中将较小的比例用于消费。这样,该规律在衰退时有利于扩大总需求,在繁荣时有利于缩小总需求,具有使经济自动趋向稳定的作用。 4.自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二章 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宏观经济学第12章练习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 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2.GDP 被定义为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之内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3.用货币去度量性质不同的各种产品,才能使各种产品能够进行加总,得出一国产出的总价值。() 4.如果农民种植的粮食用于自己消费,则这种粮食的价值就无法计入GDP 之内。() 5.家庭成员提供的家务劳动要计入GDP 之内。() 6.本年生产但未销售出去的最终产品价值不应计入本年的GDP 之内。() 7.最终产品只包括消费品,不包括投资品。() 8.最终产品是按照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划分的。() 9.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例如,汽车一定是最终产品,煤只能是中间产品。() 10.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只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11.用价值增值法计算一国产出的总价值,可以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 12.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13.对于整个经济来说,所有的价值增值之和必定等于所有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 14.若某企业年生产20 万元的产品,只销售掉10 万元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DP 为10 万元。() 15.以前所生产而在当年售出的存货,应当是当年GDP 的一部分。() 16.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时,GDP 增加要多一些。() 17.某人2000 年用10 万元购买了一辆产于1998 年的小汽车,这10 万元应该计入2000 年的GDP。() 18.一栋旧建筑物的销售额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19.销售一栋建筑物的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20.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 GDP 的一部分,也是日本 GNP 的一部分。( ) 21.国内生产总值是重要的流量变量。() 2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方法,当计算结果出现差异时,以收入法的结果为主。()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课后习题详解前沿课题【圣才出品】

第24章前沿课题 一、概念题 1.GDP的周期成分(cyclical component of GDP) 答:GDP的周期性成分指产出围绕其增长趋势的波动,即经济波动或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的过程就是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反复出现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也可以称为扩张、持平、收缩、复苏)四个阶段。在繁荣阶段,经济活动全面扩张,不断达到新的高峰。在衰退阶段,经济短时间保持均衡后出现紧缩的趋势。在萧条阶段,经济出现急剧的收缩和下降,很快从活动量的最高点下降到最低点。在复苏阶段,经济从最低点恢复并逐渐上升到先前的活动量高度,进入繁荣。 2.菜单成本(menu cost) 答:菜单成本指企业为改变销售商品的价格,需要给销售人员和客户提供新的价目表所花费的成本,类似于饭馆改变价格重新制作菜单所产生的成本。它是新凯恩斯主义为反击新古典主义的批判并证明其所主张的价格黏性的重要理由。关于菜单成本能否引起价格的短期黏性,经济学家们的观点是不一致的。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菜单成本通常非常小,不可能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另一部分经济学家却认为,菜单成本虽然很小,但由于总需求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名义价格出现黏性,从而对整个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引起周期性波动。 3.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s) 答:理性预期又称合理预期,指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从长期来看最为准确的,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约翰·穆思在其《合理

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一文中首先提出这一概念,其含义有三个:①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②所作决策为正确决策,经济主体会在作出预期时力图获得一切有关的信息。 ③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性错误。即使犯错误,他也会及时有效地进行修正,使得在长期而言预期保持正确。它是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假设(其余三个为个体利益最大、市场出清和自然率),是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攻击凯恩斯主义的重要武器。 4.深层参数(deep parameters) 答:深层参数指描述个人和生产企业偏好的参数,它可以被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所证明。实际经济周期模型的参数和就是实际经济周期文献中称为深层参数的例子。实际经济周期的理论家认为简单模型应该取决于能描述工人—消费者的偏好,以及能描述企业生产函 数的参数。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微观经济研究加以识别。在简单模型中,如果接近1,那么闲暇的跨期替代就会非常强,而产出的总变动方程中的传播机制会将较小的技术冲击转变成较大的产出冲击。相反,如果闲暇的跨期替代微弱,传播机制的这种作用就不那么重要了。以微观经济数据为基础的经验性证据支持跨期替代相对较微弱这种观点。 5.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 答:新古典经济学是19世纪70年代由“边际革命”开始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学流派。它在继承古典经济学经济自由主义的同时,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以需求为核心的分析代替了古典经济学以供给为核心的分析。新古典经济学形成之后,代替了古典经济学成为当时经济理论的主流。 新古典学派主要包括奥地利学派、洛桑学派、剑桥学派。新古典学派认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理解经济现象的一个根本基础,利用这一规律就能解释买主面对不同价格时所采取的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答案完整版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内容简介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编写,遵循教材第12版的章目编排,共分24章,每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章)后习题详解,对第12版的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目录 第1章导论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国民收入核算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增长与积累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增长与政策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总供给与总需求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失业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通货膨胀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政策预览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收入与支出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货币、利息与收入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国际联系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消费与储蓄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5章投资支出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6章货币需求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7章联邦储备、货币与信用17.1 复习笔记 1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8章政策 18.1 复习笔记 1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9章金融市场与资产价格19.1 复习笔记 19.2 课后习题详解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 教案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 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类规定学时:54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任课教师: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宏观经济学教案 一、课程说明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总量出发,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支出-收入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等。该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的基本经济理论,由于我们现在在经济领域中更多的是运用西方的理论,因而该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但是宏观经济理论以一些假设为前提,与实际差距较大,比较抽象,有时要运用数学进行推导,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首先挑选了难度适宜的教材,并主要按教材内容来讲授,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其次,还需要用一些难度适宜的习题,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分析能力。另外,由于经济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在课堂上可以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课程主要讲授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等内容。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 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调整与相互依存【圣才出品】

第23章国际调整与相互依存 一、概念题 1.自动调节机制(automatic adjustment mechanisms) 答:自动调节机制指自动起作用消除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机制。在纯粹的自由经济中有货币—价格机制、收入机制及利率机制等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货币—价格机制,也称“价格—现金流动机制”,其描述的是国内货币供给存量与一般物价水平变动以及相对价格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当一国处于逆差状态时,对外支付大于收入,货币外流,物价下降,本国汇率也下降,由此导致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绝对或相对下降,从而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收入得到改善。收入机制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国民收入下降。国民收入下降引起社会总需求下降,从而进口需求也下降,进而改善贸易收支。 利率机制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本国货币供给存量减少,利率因此上升,这意味着本国金融资产的收益上升,从而对本国金融资产的需求上升,对外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下降。这样,资金外流减少或内流增加,资本与金融项目收支得到改善。当国际收支顺差时,上述的自动调节仍然起作用,只是方向相反而已。 2.支出转换政策(expenditure switching policies) 答:支出转换政策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只改变总需求和总支出方向的政策,主要包括汇率政策、补贴、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狭义的支出转换政策则专指汇率政策。 这种政策的目的在于在实现充分就业,增加国内总产出的同时实现国际收支的均衡。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总需求可以分为对国内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以及对国外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两种,在总需求水平保持一定时,增加对国内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并减少对国外产品和服务的消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完整版)

国内生产总值(GDP): 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GDP的缺陷: 1)GDP是一个有用的指标,但不是一个完善的指标; 2)GDP没有包括在市场之外经济活动的价值,因此低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 3)GDP没有考虑经济活动对人们生活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因此高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如闲暇、污染等) 。 网上另一种:1)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2)GDP不能准确地反映经济增长质量和一个国家财富的变化 3)GDP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 4)GDP不能全面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 GDP的计算: 按支出法核算:GDP=C+I+G+(X-M) 按收入法核算: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两部门(私人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Y=C+I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Y=C+S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C+S→→I=S 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国民收入实现了均衡。 也即,I=S,是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 2.三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即Y=C+I+G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税收即Y=C+S+T 三个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G=C+S+T→→I+G=S+T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I+G=S+T 3.四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Y=C+I+G+X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进口Y=C+S+T+M 四部门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I+G+X=S+T+M 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I+G+X=S+T+M 名义GDP和实际GDP *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 均衡产出: 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E=y 【由于E=y,E=c + i,y=c + s,则i=s】 *注: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储蓄。 消费函数: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称为消费函数,可记为C=C(Y),C=α+βy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收入减少而减少。 消费又称为消费倾向,凯恩斯把消费倾向分为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以MPC表示。MPC=△C/△Y 【凯恩斯认为MPC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递减,表示收入越增加,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增量的部分越来越小。MPC递减是凯恩斯提出的解释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心理规律之一。】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以APC表示。APC=C/Y 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收入为零时,消费也要进行,或者动用储蓄或者依靠社会救济来保持一个起码的消费水准。因此,该部分是个常数,它是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被称为自主消费。这样消费和收入的函数可表示为:C=C0+b Y 其中,C为消费支出,b为MPC,Y为可支配收入,C0为自主消费,b Y是随可支配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被称为引致消费。 【诠释:c=α+βy α—自发消费,不依存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费,纵轴截距; β—MPC,直线斜率;βy—引致消费,依存收入变动而变动】 APC与MPC:APC=c / y=(α+βy) / y=α/y+β=α/y +MPC (1)APC>MPC (2) α/y→0,所以APC→MPC 短期消费曲线的特点: 第一、可支配收入存在着一个收支相抵的水平。APC=1。 第二、在收支相抵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以上,消费支出<可支配支出,这种被称为正储蓄,APC<1;在相抵水平以下,消费支出>可支配支出,称为负储蓄,APC>1。 第三、消费支出随可支配收入增加而增加,但其增加幅度<可支配收入增加幅度。0<MPC<1储蓄函数 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消费,另一部分是储蓄,即:Y=C+S,S=Y- C 由于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因此,储蓄也是可支配收入的一个函数,确立了消费函数,储蓄函数也就确立了。 9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课后习题详解国家债务【圣才出品】

第20章国家债务 一、概念题 1.紧缩(deflation) 答: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至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通货紧缩就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下降,影响至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升高及。通货紧缩就是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 2.债务GDP比率(debt income ratio) 答:债务GDP比率指债务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债务GDP比率=债务/,其中代表名义GDP。当名义GDP的增长比债务增长快时,债务与名义GDP之比就会下降。作为分子的债务因赤字而上升,作为分母的名义GDP的增加是通货膨胀和实际GDP 两者增长的结果。之所以要考察债务GDP比率而不考察债务的绝对值,是因为GDP是对一国经济规模的衡量,而债务GDP比率则衡量债务相对于一国经济规模的大小。 3.基本预算赤字(primary deficit) 答:基本预算赤字又称“非利息赤字”,指不包括利息在内的全部政府开支减去全部政府收入。用公式表示为: 基本预算赤字=总赤字-利息支付

因为在总赤字中,政府的全部支出项中包含政府为未清偿债务而支付的利息。对以往债务的利息支付,属于过去形成的赤字,而非当期经济活动的结果。如果只衡量当期的财政收支结果,就需要采用基本预算赤字,即在政府的全部支出项中扣除名义利息支付和全部政府收入。 4.公众持有的债务(debt held by the public) 答:公众持有的债务是指政府持有的净债务,是政府凭借其信誉,政府作为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按照有偿原则发生信用关系来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信用方式,也是政府调度社会资金,弥补财政赤字,并借以调控经济运行的一种特殊分配方式。 5.欧元区(Eurozone) 答:欧元区是指欧洲联盟成员中使用欧盟的统一货币——欧元的国家区域。1999年1月1日,欧盟国家开始实行单一货币欧元和在实行欧元的国家实施统一货币政策。2002年7月,欧元成为欧元区唯一的合法货币。欧元区共有19个成员国,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希腊、马耳他、塞浦路斯人口超过3亿3千万。受欧债危机影响,欧元区自2008年以来经济陷入持续衰退。2012年10月8日,欧洲稳定机制(ESM)启动,向债务缠身的欧元区主权国家提供贷款。 欧元区共有19个成员,另有9个国家和地区采用欧元作为当地的单一货币。但是作为美元的世界储备货币的竞争者,欧元的流通已经不限于上述地区。 6.主权债务(sovereign debt) 答:主权债务是指一国以自己的主权为担保向外(不管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向世

西方经济学_(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题答案12-17章_高鸿业版

宏观第五版课后题答案12-17章高鸿业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课后习题详解(13-16章)【圣才出品】

第13章国际联系 一、概念题 1.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 答: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地方进行交易的记录,国际收支两个主要账户为:资本账户和经常账户。国际收支核算的简单原则就是在任何交易中,一国居民付出款项就是增加国际收支中的亏损项目。 2.汇率(exchange rate) 答: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对换的比率,由外汇市场决定,亦可视为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一国货币的价格。汇率也是各个国家为了达到其政治目的的金融手段。汇率会因为利率,通货膨胀,国家的政治和每个国家的经济等原因而变动。 3.国际收支盈余(balance-of-payments surplus) 答:国际收支总盈余指官方储备的增加,用公式可以表示为:国际收支盈余=官方外汇储备的增加=经常账户盈余+净私人资本流入。 如果经常项目与私人资本项目均为赤字,那么国际收支总额就出现赤字。这就是说,中央银行损失了储备。当一个账户出现盈余时,而另一个则出现正好相同数量的赤字,那么,国际收支总额为零(既不盈余,也不赤字)。 4.外部均衡(external balance) 答:外部均衡指一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相协调的状态,主要指标是国际收支保持基本

平衡,没有大量的赤字或盈余。外部均衡与内部均衡构成了宏观经济政策的两大目标。如果一国只使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中的一种,要同时达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是非常困难的。比如,一国面临高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又有顺差时,使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压缩总需求以降低通货膨胀率,但会因本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进一步增加国际收支顺差;如果让本国货币升值,虽可减少顺差,但会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而加剧通货膨胀。如果同时使用上述两种政策,就有可能实现内外双均衡。 5.净投资收入(net investment income) 答:净投资收入指本国居民持有的外国资产的利息和利润减去外国人拥有本国资产所得到的收入。投资收入由国际利息、股息和本国在国外经营的企业返回的利润所构成。如果拥有1股德国公司的股票并且收到5美元股息的话,这笔5美元的股息收入在此账户中作为美国的投资收入。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与进口间的差额通常称为经常项目余额,除产品和服务的净出口外,经常项目余额还包括净劳务收入、净投资收入和净单方面转移支付。把对外净投资收入归入经常项目,是因为这部分收入是对外投资提供的服务所获的补偿。 6.以邻为壑政策(beggar-thy-neighbor policy) 答:以邻为壑政策指试图以牺牲别国的产出来增加本国产出的政策。本国货币扩张会引起汇率贬值,净出口增加,从而增加产出与就业,但是本国增加净出口对应着国外贸易余额的恶化。本国货币贬值使需求从国外商品转移到本国商品上,国外的产出与就业会因此下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由贬值引起的贸易余额的变动被称为以邻为壑的政策。它是输出失业,或以损害其他国家来创造本国就业的一种方式。本国福利的提高是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的,因此这一政策很容易引起别国的报复和贸易战的爆发,最终损害各方的利益。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全】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P428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P446 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P462 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463 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P486 6.IS 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 ,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 曲线。P487 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P495 8.LM 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 与利率r 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 曲线。P500 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P517 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P518 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P523 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 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P572—576 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P612—616 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P625—632 16.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即使收入为0,也需要的消费。 17.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 或者人均GDP 的增长。 18.中间产品:指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劳务。 19.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超过资本广化或人均储蓄在与补充原有资本折旧和配备新工人后)而导致人均资本上升的情况。 1.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这主要从消费函数c=a+by 中可以看出。 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 2.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 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 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 (即G=T )。政府支出G 和税收T 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 在四部门经济中, 要使平衡预算乘数=1,应当是0,0==γP t ,即是在只有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或者在消费者、 企业、政府和国际市场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和 进口。 3.经济学家认为轻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扩张有利,试说明理由? γββ γββγβ+---=+---++)1(11)1(1)111P P P t t t -(-= 出乘数+税收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完整版)

国内生产总值(GDP: 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的缺陷: 1)G DP是一个有用的指标,但不是一个完善的指标; 2)G DP没有包括在市场之外经济活动的价值,因此低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 3)G DP没有考虑经济活动对人们生活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因此高估了一 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如闲暇、污染等)。 网上另一种:1)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2)GDP不能准确地反映经济增长质量和一个国家财富的变化 3)GDP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 4)GDP不能全面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 GDP的计算: 按支出法核算:GDP =C+I+G+(X-M ) 按收入法核算: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 两部门(私人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Y=C +1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Y= C+S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C+S >>I=S 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国民收入实现了均衡。 也即,I=S,是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 2. 三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即Y = C+I+G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税收即Y=C +S+T 三个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G=C+S+T >> I+G=S +T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I+G=S+T 3. 四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Y=C + I+ G + X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进口Y=C+S+T+M 四部门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I+G + X=S +T+M 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I+G + X=S+T+M 名义GDP和实际GDP * 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岀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 实际GDP=名义GDP - GDP折算指数 均衡产岀: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E=y 【由于E=y,E=c + i,y=c + s,贝V i=s】 * 注: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储蓄。 消费函数: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称为消费函数,可记为C= C(Y),C=a + 3 y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收入减少而减少。 消费又称为消费倾向,凯恩斯把消费倾向分为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以MPC表示。MPC =△ C/△ Y 【凯恩斯认为MPC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递减,表示收入越增加,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增量的部 分越来越小。MPC递减是凯恩斯提岀的解释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心理规律之一。】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以APC表示。APC = C/Y 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收入为零时,消费也要进行,或者动用储蓄或者依靠社会救济来保持一个起码的消费水准。因此,该部分是个常数,它是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被称为自主消费。这样消费和 收入的函数可表示为:C= C o + bY 其中,C为消费支出,b为MPC Y为可支配收入,G为自主消费,b Y是随可支配收入变化而变化的 消费,被称为引致消费。 【诠释:c=a +3 y a—自发消费,不依存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费,纵轴截距; 3 —MPC,直线斜率;3 y—引致消费,依存收入变动而变动】 APC 与MPC : APC=c / y=(a + 3 y) / y= a /y+ 3 = a /y +MPC (1)APC>MPC (2)a /y> 0,所以APC >MPC 短期消费曲线的特点: 第一、可支配收入存在着一个收支相抵的水平。APC=1。 第二、在收支相抵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以上,消费支出v可支配支出,这种被称为正储蓄,APC V 1 ; 在相抵水平以下,消费支出〉可支配支出,称为负储蓄,APC > 1。 第三、消费支出随可支配收入增加而增加,但其增加幅度V可支配收入增加幅度。Ov MPC VI 储蓄函数 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消费,另一部分是储蓄,即:Y= C+S S= Y- C 由于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因此,储蓄也是可支配收入的一个函数,确立了消费函数,储蓄函数也就确立了。 储蓄函数:储蓄与收入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或称为储蓄倾向。可表示为S= F(Y),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随收入减少而减少。 储蓄倾向也分为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公式为:APS= S/Y 边际储蓄倾向:是储蓄增量与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以MPS表示。MPS=A S/△Y 从消费函数C= C°+ b Y中能够得出储蓄函数,即S= S=S O + sY 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互为补数,如下式:APC+AP= 1 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互为补数,如下式:MPC+MP=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