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专业代码:080201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旨在培养具有本专业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专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解决本学科领域的问题。可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本学科是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属于国家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拥有教育部“精密与特种加工”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模塑制品工程研究中心”,“先进装备制造技术”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先进制造技术服务中心”;是国家“九五”“211工程”、“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本学科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为研究对象,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方法和手段,形成了机、电、信息等多种学科交叉和高度融合的学科优势,致力于机械制造中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装备的研究与教学。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包括如下方面:

1、微细、快速、精密特种加工新技术

2、计算机智能加工技术

3、先进切(磨)削技术

4、计算机辅助快速制造技术

5、柔性制造技术

6、现代集成制造技术

7、机电控制及自动化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培养方式:基于优化知识结构、加强实践能力的原则,采取全日制学习方式和导师负责制。即用一年时间学习课程,用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进行课题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同时整个学习过程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学习课程、查阅文献、参加学术交流、确定课题、从事科学研究。既能使硕士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能培养其科学研究和独立设计的能力。

2、学习年限:2.5~3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1、课程设置:分为学位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类,其中学位要求课程又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又分为必选课程和任选课程。与以前的培养计划基本相同,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2、学分要求: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学位必修课不低于18学分。

五、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论文选题应根据当前国内外在本学科方向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趋势进行,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涉及工程应用的研究内容应具有明确的工程实用价值和技术上的先进性。在熟悉掌握主攻方向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的基础上,经导师指导拟订论文题目,独立完成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具体要求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执行)。开题报告的考核于第三学期进行,要求在课题组和相应的学科专业内报告,以决定是否可以进入学位论文阶段。考核通过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论文工作实施计划并开展工作。

发表论文:应满足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要求。

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反映出作者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的新见解。

六、参考书目及相关重要学术期刊

1、主要参考数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the Basis of Manufactring Technique),卢秉恒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现代数控机床(上、下)(Modern NC machine tools),毕承恩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现代计算机数控系统(Modern CNC System),冯勇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Precision Machining and Ultra-precision Machining Technique ),袁哲

俊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特种加工(Nontraditional Machining),刘晋春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 Graphics),孙家广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the SCM Theory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李朝青编著,北京航空

航天大学出版社.

?CAD/CAM 技术(CAD/CAM Technology),唐荣锡编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重要学术期刊:

?机械工程学报

?中国机械工程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报?机械工程材料

?振动与冲击

?振动工程学报

?中国表面工程

?制造技术与机床

?电加工与模具

?航空学报?机床

?机械制造

?机械科学与技术

?模具工程

?精密工学会志(日)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Precision Engineering

?Computer Aided Design

?Experimental Mechanics ?Measurements and Control

七、跨专业考入的研究生需补修本专业的大学本科主干课程目录

1、跨专业考入的研究生,根据导师安排,可以补修所学专业的1—3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每门本科生课程按2学分计,考试成绩合格计入选修课学分。

2、课程名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the Basis of Manufactring Technique)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the SCM Theory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CAD/CAM 技术》(CAD/CAM Technology)

学科点长意见:院系学位分委员会审批意见:

点长签字:主席签字:

日期:日期:

附:课程设置表

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总学分不低于30 学分;学位必修课不低于18 学分)

(专业代码:080202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机械电子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团结进取的作风、求实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了解国内外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中最新理论与方法,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能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具备从事本专业的科学研究能力,可胜任本领域相关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机械电子工程是将机械、电子、信息、计算机、自动控制等技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由此形成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系统和新产品在机电一体化装备及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国民经济各行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进步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主要支撑学科之一,为辽宁省重点建设学科,拥有五轴加工中心、三坐标测量机、机器人实验系统,数控试验平台等大型仪器设备30余台套,在技术上覆盖了数控技术、机电控制、机械量与几何量精密测试、传感器与执行器、机器人技术等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

1、数控技术与装备、数字制造与智能制造

2、机械量与几何量精密测试技术

3、传感器与执行器

4、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与智能维护

5、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

6、机器人技术

7、微机电系统与微细加工

8、嵌入式系统与设备控制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培养方式:系统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指导教师个别指导与研究室集体培养相结合;讲课、讨论和自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和教研室的集体培养作用,注重研究生自学、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学习年限:2.5~3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0分,学位必修课不低于18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全面培训硕士生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论文研究工作应注重培养硕士生文献查阅与综合能力、理论分析与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目标凝练能力等,并应特别注重培养和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学位论文题目应在导师指导下于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确定,并由硕士生在研究室或一级学科范围内作选题及预研报告,广泛听取意见。论文选题应着重选择对国民经济和科学发展具有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应具有先进性。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制定论文工作计划,计划经导师和研究室审核同意后实施。在学位论文工作期间,研究生院和学院定期组织检查,由硕士生本人汇报阶段性论文工作。学位论文必须由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要求资料可靠,理论正确、思路清晰,对所研究专业和方向的最新成就有所了解,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并在该研究方向上有新的研究成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学位论文评阅答辩,答辩通过者,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六、参考书目及相关重要学术期刊

1、主要参考书目

?孙传友.感测技术与系统设计.科学出版社.2004

?罗科学.典型数控系统计其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方建军.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孙大涌.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孙宝元.现代执行其技术.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

?卢文祥.机械工程测试、信息、信号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张存禧.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杨公源.机电控制技术及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加德纳.微传感器、微机电系统和灵巧器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重要学术期刊

?Sensors and Actuators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ASME

?IEEE Transactions on Ultrasonics Ferroelectrics and Frequency Control

?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仪器仪表学报?传感技术学报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计量学报

?机器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七、跨专业考入的研究生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要求及课程目录

1、跨专业考入的研究生,根据导师安排,可以补修所学专业的1—3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每门本科生课程按2学分计,考试成绩合格计入选修课学分。

2、课程名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Design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Equipments)

《机械设计》(Mechanical Design)

《数控技术》(Digital Control Technology)

《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Fluid mechanics and hydraulic Transmission)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Testing Technology f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学科点长意见:院系学位分委员会审批意见:

点长签字:主席签字:

日期:日期:

附:课程设置表

研究生课程设置框架(总学分不低于30分;学位必修课不低于18分)

车辆工程

(专业代码:080204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车辆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工程设计、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以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能够运用现代科技知识解决企业实际生产中的工程技术问题。要求本领域的工程硕士掌握本学科内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车辆的现代设计理论、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现代电子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现代测试技术和必要的实验技能,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工程领域的科技资料及文献,能较熟练地掌握工程主流软件的应用。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主要从事汽车结构现代化设计,汽车车身工程,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三个方向的研究。多年来在重型汽车车架,前后桥及客车骨架的现代化设计方面在国内享有一定的声誉,先后完成国家、省和企业的108、154T矿用汽车,高速公路客车,豪华客车等设计研究工作。研制了汽车自动变速箱检测试验台、电动助力转向试验台。本硕士点先后出版了“重型汽车现代化设计”教授专著,“代用燃料”、“汽车安全行驶与事故分析”和“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与故障诊断”等三本专著,先后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阶梯轴最佳设计”等四项研究获国家专利,该硕士点教师的研究先后获交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二次,三等奖一次,辽宁省教委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二次。目前,正承担国家863 攻关项目“混合动力汽车多能源总成控制部分研制”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汽车结构现代化设计

2、车身结构工程

3、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培养方式:第一年主要以课程学习为主,同时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此后主要进入课题研究阶段。

2、学习年限:2.5~3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0分,学位必修课不低于18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

执行学校有关学位论文的规定。

六、参考书目及相关重要学术期刊

1、重要学术期刊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应用数学和力学》

?《力学学报》

?《计算力学学报》

?《空气动力学学报》?《振动与冲击》

?《汽车工程》

?《汽车技术》

?《公路交通科技》

?《车用发动机》

?《振动与噪声》

?《振动工程学报》

?《振动、测试与诊断》?《工程力学》

?《力学学报》

?《固体力学学报》

?《机械强度》

?《农业机械学报》

?《机械工程学报》

?《中国机械工程》

?《机械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

?《仪器仪表学报》?《机械传动》

?《机械设计与研究》

?《起重运输机械》

?《电机与控制学报》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型学学报》

?《中国图像图形学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动力工程》

?《车用发动机》

?《汽车电器》

?《微计算机信息》

?《机械制造》

?《天津汽车》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机电信息》

?《内燃机》

?《汽车工业研究》

?《电测与仪表》

?《自动化仪表》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SAE, ASME, Automotive Engineering,

七、跨专业考入的研究生需补修本专业的大学本科主干课程目录

1、跨专业考入的研究生,根据导师安排,可以补修所学专业的1—3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每门本科生课程按2学分计,考试成绩合格计入选修课学分。

2、课程名称:

流体力学(Fluid Dynamics)

学科点长意见:院系学位分委员会审批意见:

点长签字:主席签字:

日期:日期:

附:课程设置表

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总学分不低于30分;学位必修课不低于18 分)

(专业代码:080220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微型机械电子工程(微机电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团结进取的作风、求实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了解国内外在微型机械电子工程领域中最新理论与方法,熟练运用半导体加工、微细加工、电子、计算机仿真分析等学科的知识,能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具备从事本专业的科学研究能力,可胜任本领域相关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微型机械电子工程是将机械、电子、半导体加工、微细加工、计算机仿真分析等技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由此形成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系统和新产品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主要研究方向:

1、微/纳米尺度理论

2、微/纳器件

3、微系统设计与模拟

4、微细加工与微/纳米制造工艺技术

5、微/纳系统封装技术

6、微/纳米尺度测试技术

7、微/纳机电系统工艺装备

8、微型机电系统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培养方式:系统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指导教师个别指导与研究室集体培养相结合;讲课、讨论和自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和教研室的集体培养作用,注重研究生自学、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学习年限:2.5~3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0分,学位必修课不低于18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全面培训硕士生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论文研究工作应注重培养硕士生文献查阅与综合能力、理论分析与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目标凝练能力等,并应特别注重培养和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学位论文题目应在导师指导下于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确定,并由硕士生在研究室或一级学科范围内作选题及预研报告,广泛听取意见。论文选题应着重选择对国民经济和科学发展具有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应具有先进性。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制定论文工作计划,计划经导师和研究室审核同意后实施。在学位论文工作期间,研究生院和学院定期组织检查,由硕士生本人汇报阶段性论文工作。学位论文必须由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要求资料可靠,理论正确、思路清晰,对所研究专业和方向的最新成就有所了解,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并在该研究方向上有新的研究成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学位论文评阅答辩,答辩通过者,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六、参考书目及相关重要学术期刊

1、主要参考书目

?梅涛, 伍小平主编,《微机电系统》,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石庚辰, 郝一龙编,《微机电系统技术基础》,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邱碧秀著,《微系统封装原理与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刘晓明, 朱钟淦编著,《微机电系统设计与制造》,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王琪民编著,《微型机械导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

?(美) Tai-Ran Hsu主编,《微机电系统封装》,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章吉良著,《微机电系统及其相关技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李庆祥, 李玉和等编著,《微装配与微操作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美) Michael Quirk, Julian Serda著,《半导体制造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芬) Sami Franssila著,《微加工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重要学术期刊

?Sensors and Actuators

?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

?Infrared Physics and Technology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J. Micromech. Microeng.

?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

?Microsystem Technologies

?Measru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传感器与微系统

?MEMS器件与技术?微米纳米科学与技术?流体机械

?传感器技术

?中国机械工程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机械加工与自动化?机械工程学报

七、跨专业考入的研究生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要求及课程目录

1、跨专业考入的研究生,根据导师安排,可以补修所学专业的1—3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每门本科生课程按2学分计,考试成绩合格计入选修课学分。

2、课程名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机械原理》(Mechanical Principles)

《机械设计》(Mechanical Design)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Testing Technology f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机械精度设计》(Mechanical Accuracy Design)

学科点长意见:院系学位分委员会审批意见:

点长签字:主席签字:

日期:日期:

附:课程设置表

研究生课程设置(总学分不低于30分;学位必修课不低于18分)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船舶与海洋工程 (专业代码:0824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新世纪现代化造船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和国防军工事业等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要,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以夯实理论基础,强化综合素质,提高专业基本技能为出发点,以科学技术研究能力培养为中心,突出硕士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特色。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学科的现状、发展方向和国内外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能较为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一定的工程设计和实验能力,掌握基本测试技术、数据分析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具备本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独立分析科学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国家学位条例对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能够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和水声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科研、设计、生产和管理等工作。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学科实力雄厚,现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和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学科,拥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水声工程和轮机工程3个二级学科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教学科研设施先进,拥有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室是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设有船舶CAD工程中心、船模拖曳试验水池、造船工艺实验室、船舶结构振动实验室、声学实验室和结构环境损伤控制实验室,实验室的实验设施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已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近年来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军工等方面的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辽宁省科技转化一等奖2项,大连市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获国家专利技术15项。在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被国际重要索引刊物SCI、EI和ISTP索引的有150余篇,出版了20部学术专著和教材。本学科与日本广岛大学和英国哥拉斯哥大学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并设立德国劳氏船级社、英国劳氏船级社和日本常石造船公司的研究生奖学金。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依托辽宁和环渤海地区造船与航运基地,与国内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相关单位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和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建设了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创新了“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取得了突出的科技转化合作成果。批准成立了“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先进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大连市先进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学科已经发展成为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进行高层次人才培养、实施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开展高层次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基地。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下设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1、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2、轮机工程 3、水声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教育部2005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精神,结合我校实行“学分制”的具体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日制本科生(双学位、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参照此规定执行)。本科生学制分为四年或五年。本科转专科毕业,学制为三年。四年制本科专业修业期限为3至6学年;五年制本科专业修业期限为4至7学年;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学生修业期限以一学期为单位计。 第三条新生入学三个月内学籍管理由学生处负责,入学三个月之后学生学籍管理由教务处负责,与各学院(系)共同管理。 第二章入学与注册 第四条入学 1. 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及有关证件,按学校规定日期到校办理报到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应当及时向校方请假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假期一般不能超过两周。未经请假或请假而逾期未报到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2. 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进行复查(复查内容包括审查入学资格、体检),复查合格后取得学籍;经复查不符合条件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者,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入学资格,或取消学籍,予以退回。情节恶劣的,应当报有关部门查究。 3.新生取得学籍后,由教务处负责进行电子注册。 4. 新生复查后对患有疾病者,经我校指定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暂不宜在校学习的,由本人申请,主管校长批准,可以保留入学资格一年。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要在二周内办理离校手续,由学生处发给保留入学资格证明,在规定期限内离校回家治疗。治疗期间不享受在校生一切待遇。保留入学资格的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生成绩管理办法(试行)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生成绩管理办法(试行)为加强和规范本科生课程考核与成绩管理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课程考核与成绩记载 1.凡学生所选本科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和教学环节均必须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合格才能获得学分。考核成绩一律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2.课程和教学环节的考核可以采取闭卷、开卷、笔试、口试、论文、大作业等方式或组合方式进行。成绩采用百分制评定(60分为及格),个别环节(如第二课堂等)可以采用二级分制评定(通过、不通过)。成绩以百分制记载时,一律取整数。 3.考试成绩评定,以学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考试成绩相结合。开课初,任课教师应当向学生说明考试方式和平时成绩占该课程成绩的比例。各项成绩的评定须有依据及相关辅证材料。 4.包含实验的课程,学生必须按时完成实验(包括实验报告)方可参加考试。至期末尚未完成实验者,取消其考试资格,记为旷考。 5.选课后未正式办理退课手续,又不参加课程学习和考核,记为旷考。 6.培养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在长学期开学第一周设有补考,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可以参加补考,补考成绩按实际成绩记载,并在成绩后注明“补考”字样。 7.学生因病或其它原因不能参加考试时,必须在考前向所在学部(学院)教务办公室提出缓考书面申请,请病假须有医院证明,经教务处批准后方能生效。因事一般不准缓考。在考试过程中因病不能坚持考试的学生,在征得监考教师同意后,立即赴校医院就医,并凭当日医疗证明到所在学部(学院)教务办公室补办缓考手续。考试后补交的病假证明无效。申请体育课缓考必须于考试前办理。办理缓考手续的课程记为“申请缓考”,补考通过后,成绩按第一次考试处理。 8.学生考试作弊或旷考,除按学校规章制度处理外,成绩记为0分或不通过,未通过原因记为“作弊”或“旷考”,作弊或旷考者不能参加补考。 9.考核成绩不合格的课程可以参加重修,重修后的成绩按实际成绩记载,并在成绩后注明“重1”或“重2”字样;考核成绩合格的课程可以参加复修,复修后的成绩按实际成绩记载,并在成绩后注明“复1”或“复2”字样。 10.由于课程变动或其它特殊原因造成重修的课程,重修次数的标注,以替代后的累计次数为准,课程学分,以实际所修学分数记载。 二、课程成绩管理 1.教学记录:任课教师应于学生选课补退选结束后及时打印教学记录表,此表用于日常教学记录及记录期中和期末的考试成绩。课程成绩录入完成后,任课教师应将教学记录与

大连理工大学反应工程试题

2017.1反应工程 一、填空题 1、已知初始摩尔率(yA0),写出膨胀因子A δ和膨胀率A ε的关系_____。 2、气液快速反应发生在_____膜上,写出一例气液反应器__________。 3、可逆放热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平行反应: S B A P B A k ?→?+?→?+21k 第一个反应为主反应,由动力学方程,有 221121r r b B a A s b B a A p C C k C C k ?=?=,a1<a2,b1>b2时,可通过____反应物A 的浓度、_____反应物B 的浓度提高主反应选择性。 5、对全混流反应器,最终选择性S 与瞬时选择性S(t)的关系为________。 6、D a准数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不可逆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活化能为150kj/mol,反应受内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约为______。 8、CS TR 中发生不可逆放热反应,若存在多个定态点,定态点稳定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 9、流化床反应器鼓泡床模型中,气固催化反应主要发生在_____中。 10、固定床反应器忽略轴向扩散影响的条件为________;忽略器壁效应影响的条件是__________。 11、内扩散影响严重时,Thiel e模数>ψ______。 二、判断题 1、活化能越高,反应速率系数对温度的变化越敏感 2、脉冲示踪法测定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时可直接得E(t )函数 3、努森扩散系数与系统压力成正比 4、绝热固定床反应器内,可逆放热反应一定存在热点 5、对于自催化反应,当转化率远大于最大速率点对应转化率时,全混流反应器优于活塞流反应器 6、反应级数高且要求转化率高时,宜采用全混流反应器 7、内扩散因子1>η 8、对一个气固反应,高温时无内扩散,低温时也无内扩散 9、对平行反应,主反应级数高时内扩散影响使选择性下降 10、对气固催化反应:催化剂活性提高有利于消除内扩散影响 三、简答题

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作业1

1、查出所有与项目或项目管理有关的硕士学位论文。以标准参考文献格式列出并回答:项目管理领域的硕士学位论文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答: 项目管理领域的硕士学位论文主要涉及具体项目的系统设计,实际应用等方面,主要针对实际问题。 结果如下: [1]陈天华.商业地产多项目管理模式下的组织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14. [2]李雪辉.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在BF公司项目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5. [3]郝琨.Y油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 [4]雷梅.西峰油田节能改造工程项目管理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 [5]黄明珠.A公司LS项目管理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 [6]张爱武.株洲湘银园林绿化工程公司项目管理标准化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4. [7]刘婷.翻译项目管理与高校翻译硕士教学[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 [8]韩轶.基于云平台济南科技项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4. [9]沈鹏.大化集团企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4. [10]甘国宁.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云南大学,2014. [11]张勇军.基于多层架构的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科技大学,2015. [12]陈大力.教材选题与出版项目管理研究[D].清华大学,2014. [13]屈忆欣.图书出版项目管理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 [14]吕蒙.H电厂SAP系统项目管理模块应用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 [15]周智勇.石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问题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 [16]李峰.BT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5. [17]张珍.基于BIM的商业地产运营项目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18]程怀军.信息技术在建筑项目管理上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5. [19]马运.M公司项目管理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5. [20]于莹莹.我国装修装饰绿色工程项目管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5. [21]郝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建筑工程税收管理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5. [22]吕岩.项目管理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5. [23]雒凛.集成电路设计行业项目管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 [24]魏留强.基于云的协同项目管理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15. [25]李文倩.基于敏捷开发的M公司项目管理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 [26]吕晨.应用并行模式进行手机游戏项目管理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 [27]龙华秋.建筑公司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D].吉林大学,2015. [28]张雯.项目管理学科演进与前沿可视化分析[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5. [29]李欣.变频器制造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5. [30]苏延军.S企业多项目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5. [31]闫佳.企业项目管理体系建设[D].北京邮电大学,2014. [32]颜培雷.机械完工在CR公司海洋钻井平台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 [33]熊云.住宅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项目施工管理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4. [34]李炳坤.大遗址保护项目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35]陆乃炎.基于Android平台的施工项目成本信息管理系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

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100519_2010916102646

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2010年5月修订) 一、培养目标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健康的体魄和完善的人格;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动向;具有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四会(听、说、读、写)水平。 二、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博士研究生导师可根据课题需要聘请相关学科的博士生导师协助工作,也可吸收学有专长的中青年学术骨干组成指导小组。导师(组)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制订和调整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安排开题、中期考核、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进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博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要求,学位论文工作需要及个人的特点适当安排学习若干课程,以拓宽专业基础、掌握开拓性、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方法。鼓励博士研究生跨学科选修专业课程。 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申请答辩之前须修满所要求的学分。 三、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3-4年,直接攻

博研究生总学制为5年,硕博连读研究生总学制为5-6年(含硕士阶段),在职博士研究生为5年。在职博士研究生为5年。如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答辩,研究生本人需在学制期满之前6个月向研究生院提交延期毕业申请。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6年(含休学时间),超过5年需向研究生院提交超期确认申请,限期毕业。在职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8年,超过7年需向研究生院提交超期确认申请,限期毕业。 对于极少数特别优秀的博士研究生,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具体按照《大连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有关规定》的要求执行。 四、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达到毕业标准的课程总学分不低于14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不低于6学分,选修课不低于4学分,学术活动4学分。 五、课程设置 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必修课、选修课。 1、公共必修课是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而必须学习的课程。 (1)公共必修课包括下列课程: ①现代科技与马克思主义(3学分,硕博连读、直接攻博研究生); ②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3学分); ③博士外语(3学分); ④体育课(不计学分)

教学大纲-大连理工大学教务处

目录 《机械设计基础A》 (1) 《机械设计基础B》 (8) 《**模型设计概论》 (15)

阅后删除:请以学部下设学院为单位将全部课程编辑在同一个文档内 《机械设计基础A》教学大纲 (学分4 学时64) 一、课程说明(200字以内,简单说明本课程的地位及教学内容等,阅后删除红色字体) 本课程是工科近机械类(包括机械类某些专业)和非机械类专业大类课程之一,是工科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也是工科学生将来学习专业机械设备课程的理论基础。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的讲解;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设计构思和基本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 二、课程目标(对应毕业要求:1-○1、1-○2、1-○3) 1. 学习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常用机构的结构、特性等基本知识,了解各种机械的传动原理,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机械设备中基本机构的能力(对应毕业要求:1-○1); 2. 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等的一般规律,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对应毕业要求:1-○1); 3. 掌握基本的机械设计创新方法,培养学生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对应毕业要求:1-○1); 4.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机械设计过程中国家有关的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政策和制约因素(对应毕业要求:1-○1); 5.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典型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对应毕业要求:1-○1); 6. 了解机械设计的前沿和新发展动向(对应毕业要求:1-○1)。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时教学方式对应课程目标 1 一、基本概念 1. 研究的对象、内容; 2.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 求和一般设计过程。 1. 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 容 2. 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般设计过程。 2 讲授2、4 2 二、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和速度分析 1. 机构运动简图 2. 平面机构自由度 1. 了解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 绘制。 2. 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 算以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 3 讲授、上 机 1、5

当前国内聚羧酸系混凝土减水剂的研发现状分析

当前国内聚羧酸系混凝土减水剂的研发现状分析 混凝土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 外加剂又是混凝土必不可少的组分。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几经更新换代已发展到聚羧酸系高性能外加剂这一最新科技成果,它不仅用作混凝土高效减水剂,而且可用作防水剂,以及混凝土泵送剂。 高效减水剂又称超塑化剂,它有改善混凝土施工性能、减少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节约水泥,减少混凝土初始缺陷等作用。上世纪60年代的高效减水剂主要产品有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NSF和三聚氰铵磺酸盐甲醛缩合物MSF,虽然该类产品减水率较高,但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快,耐久性较差而不能达到制备高性能和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目的。 一、研发现状: 80年代日本首次研发的新型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是一种完全不同于NSF、MSF的较为理想的减水剂,即使在低掺量时也能使混凝土具有高流动性,并在低水灰比时具有低粘度和坍落度保持性能,且与不同水泥有更好的相容性,是目前高强高流动性混凝土所不可或缺的材料。随着混凝土向高强、高性能方向发展,高分子化学和材料分子设计理论不断取得新进展,对减水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研究方向已由传统的萘系、三聚氰胺系等减水剂向新型的羧酸聚合物减水剂发展,并已成为混凝土材料中的重要产品。国内近十多年来,新型高效减水剂和超塑化剂的研发主要产品还是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与氨基磺酸盐缩合物等,而对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研究无论是从原材料选择、生产工艺或是提高性能方面都起步较晚,虽然国内研究者通过分子途径探索聚羧酸系减水剂产品已取得一定成效,从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文献,以及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来看,国内对聚羧酸系减水剂产品的研发大多处于实验研制阶段,真正形成产品的厂家还很少,远不能满足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需要。因此研究聚羧酸系减水剂将更多地从混凝土的强度、施工性、耐久性及价格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随着合成与表征聚合物减水剂及其化学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聚羧酸系减水剂将进一步朝着高性能多功能化、生态化、国际标准化方向发展。 二、分子设计与合成方法: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分子结构设计是在分子主链或侧链上引入强极性基团羧基、磺酸基、聚氧化乙烯基等,使分子具有梳形结构。如下图

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14培养计划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执行院系: 电气工程学院2014年入学适用四年制本科生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与品德修养;宽广的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电气工程基础和专业技能;富于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的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系统、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分析、信息处理、科学试验、研制开发、经济或科技管理等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掌握宽广的自然科学基础;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必要的电路理论、电磁场原理、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技术基础、信号分析与处理等基础理论,以及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器学、电力电子技术、高电压技术等专门知识。 (2)能力要求:掌握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相关的系统与设备的分析、实验、科技开发与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对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相关系统与设备进行分析、设计和开发的初步能力。 (3)工程要求:受到电路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的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了解国家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相关领域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二、毕业生能力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要求具备以下能力: 1. 具有较好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 具有从事电气工程领域工作所需的相关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管理知识; 3. 掌握扎实的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基础知识,包括电路理论、电磁场原理、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信号分析与处理等; 4. 掌握扎实的与本专业相关的专门知识,包括电机学、电器学、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了解本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 具备本专业必需的分析、设计、试验、仿真等基本技能,具有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6. 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进行有效的技术沟通和国际交流; 7. 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电气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8. 具有创新意识和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9.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10.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生选课操作指南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生选课操作指南 一、登录:进入大连理工大学教务处主页(https://www.doczj.com/doc/b48756690.html, ),可以看到 “本科生选课入口X ”,任意点击后进入本科生综合教务系统登录界面,输入帐号(即学生本人的学号)和密码,然后点击“登录”按钮进入综合教务管理系统。 附:密码如有遗忘,请及时与本学院教务员老师联系。 密码更改:进入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后,依次点击“个人管理”、“个人信息”,可以看到“密码:更改密码”。 二、选课步骤 1、选择课程:依次点击“选课管理”---“选课方案” ---“选择相应的培养 方案名称”--- “网上选课”---“自由选择”,如下: 课程号可以从学生本人专业培养计划中“指导性教学计划课程设 置一览”表内查询,也可以从“课程清单”处查询,课程清单在教务处主页左侧教务专栏内的"选课安排"或者"课程安排"中 输入课程号,点击“确定”按钮

附:介绍一下标签项“本学期指导性教学计划课程”、“通识、综合素质和公共个性课程”和“重修、复修课程”页面。 建议:选择“本学期指导性教学计划课程”+“通识、综合素质和公共个性课程”即可完成大部分课程的选择。 依次点击“选课管理”或“选课方案”---“选择相应的培养方案名称”---“网上选课”,进入选课界面,默认显示为“方案课程”页面。 确定好自己想要选择的课程,点击最左端“选择”标签,按“确定”按钮,若成功,将提示“选课成功!”, 请同学们注意! 课序号:同一门课程的不同课序号,意味着有可能任课教师、上课时间和地点的不同。 在“开课系”也可以模糊输入开课院系名,如输入一个字“人”,就会显示包含“人”字院系(如人文学院)的所有开课课程;或者模糊输入课程名

大连理工大学入馆测试

一、判断题,判断下面的说法或描述是否正确,T(正确),F(错误)。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 学生可以把实验室内的硝酸、硫酸等危险化学物质带入图书馆存放。 本题回答正确! 2. 注册CALIS馆际互借系统账号需要仔细填写读者的电话号码和E-MAIL,以便馆际互借员获取文献后方便联系。 本题回答正确! 3. 读者可以通过科技查新来获取我馆未收藏的文献资源。 本题回答错误!你的答案是:T 4. 《图书借阅规则》规定,教工、研究生图书续借期限是30天,本科生图书续借期限是20天,小说类图书都不能续借。 本题回答正确! 5. 大工图书馆索书号由“分类号+著者号+附加号”组成。 本题回答正确! 6. 实体馆藏文献中,天文、地球、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综合性图书等类的图书不是收藏在令希馆401室中文图书阅览室。 本题回答正确! 7. 读者可以利用图书馆主页(电脑版或手机版)“我的图书馆”中“当前借阅”的功能,查看当前借阅图书的详细情况,包括所借图书册数、书名/责任者、条码号、借阅日期、应还日期等。 本题回答正确! 8. 图书馆《入馆规定》规定:读者进馆保持馆内清洁卫生,严禁吸烟,但可带食品进馆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 本题回答正确! 9. 当读者通过“超星发现”检索到的学术文献,如果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购买其电子全文,获取途径项提供的链接直接打开全文。 本题回答正确! 10. 图书馆每本书的索书号贴在书的书脊底部。 本题回答正确! 11. 读者通过“超星发现”检索到的单篇论文,如果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没有购买其电子全文,可通过“超星发现”提供的“文献传递”付费获取。 本题回答错误!你的答案是:T 12. 想要查阅国外学位论文,可以访问ProQuest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PQDT文摘数据库。 本题回答正确! 13. 伯川图书馆馆藏包括文科、理科类中文图书及中文文科、理科类期刊、文艺期刊和报纸、学位论文及西文会议录等特种文献。 本题回答正确! 14. 在图书馆中,“现刊”是指最新一期出版的期刊。 本题回答正确! 15. 《图书借阅规则》规定,预约服务仅限于同一种图书的所有可借复本全部借出时才可以办理。 本题回答正确! 16. 读者需要使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时,应凭校园卡自助刷卡上机。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2010年11月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加强和完善研究生的学籍管理,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2005]第21号)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取得我校研究生学籍的全日制研究生。 第二章入学与注册 第三条我校录取的研究生新生,持录取通知书和学校规定的有关证件,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期限到学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报到者,须凭有关书面证明向所在学部、学院(部)请假,所在学部、学院(部)上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审批。因病不能按期报到,应附医院的证明;其它原因不能按期报到,应附原所属单位或街道、乡镇的证明;请假时间不得超过两周(自规定报到之日起算)。未请假或者请假逾期者,除因不可抗力等事由以外,取消入学资格。 第四条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入学资格进行复查。复查合格者准予注册,取得学籍,发给研究生证。复查不合格者,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第五条凡在入学后三个月内经校医院或学校指定医院诊断

研究生可根据培养计划,结合自己入学前的课程学习和自学情况对某门课程提出免修。凡下列情况可办理免修: 1、入学前曾参加我校研究生课程学习,并与在校研究生同堂同卷考试,成绩合格,从取得成绩开始到申请免修相隔时间不超过四年,经本人申请、研究生院核实批准后方可免修,并承认其学分。 2、研究生可申请英语免修,申请者在入学后提出免修申请,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批准后,取得该门课程学分。满足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申请英语公共课免修: (1)TOEFL成绩不低于90分者(2年内有效,以考试日计算,下同); (2)雅思成绩不低于6.5分者(2年内有效); (3)GRE成绩不低于1200分者(2年内有效); (4)GMAT成绩不低于700分者(2年内有效); (5)WSK(PETS5)、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BEC)中级考试合格者(2年内有效); (6)本科或硕士阶段为英语专业,已通过专业八级考试,现攻读非英语专业的更高学位者; (7)在国外或境外大学或高等教育机构(英语国家或地区)攻读正规课程所获得本科以上(含)学位者(须经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认证)。

2017大连理工大学反应工程试题

2017.1反应工程 一、填空题 1、已知初始摩尔率(y A0),写出膨胀因子A δ和膨胀率A ε的关系_____。 2、气液快速反应发生在_____膜上,写出一例气液反应器__________。 3、可逆放热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平行反应: S B A P B A k ?→?+?→?+2 1 k 第一个反应为主反应,由动力学方程,有 22 1121r r b B a A s b B a A p C C k C C k ?=?=,a1b2时,可通过____反应物A 的浓度、_____反应物 B 的浓度提高主反应选择性。 5、对全混流反应器,最终选择性S 与瞬时选择性S(t)的关系为________。 6、Da 准数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不可逆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活化能为150kj/mol ,反应受内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约为______。 8、CSTR 中发生不可逆放热反应,若存在多个定态点,定态点稳定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 9、流化床反应器鼓泡床模型中,气固催化反应主要发生在_____中。 10、固定床反应器忽略轴向扩散影响的条件为________;忽略器壁效应影响的条件是__________。 11、内扩散影响严重时,Thiele 模数>ψ______。 二、判断题

1、活化能越高,反应速率系数对温度的变化越敏感 2、脉冲示踪法测定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时可直接得E(t)函数 3、努森扩散系数与系统压力成正比 4、绝热固定床反应器内,可逆放热反应一定存在热点 5、对于自催化反应,当转化率远大于最大速率点对应转化率时,全混流反应器优于活塞流反应器 6、反应级数高且要求转化率高时,宜采用全混流反应器 η 7、内扩散因子1 > 8、对一个气固反应,高温时无内扩散,低温时也无内扩散 9、对平行反应,主反应级数高时内扩散影响使选择性下降 10、对气固催化反应:催化剂活性提高有利于消除内扩散影响 三、简答题 1、图为间歇釜式反应器的Cp-t图像,Cp为产物浓度,t0为辅助时间,用图解法求出单位时间产量最大的最佳反应时间。 Cp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计划表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计划表 学号姓名日期2015-09-24 导师学院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专业工程力学 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学时学分 开课 学期 备注 必修课2070110059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公共必修课16 1 秋、春20703100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 究 公共必修课 36 2 秋、春2100010011 口语交流I (基础口语表达)公共必修课16 1 秋2100010033 阅读与写作I (基础读写技能)公共必修课32 2 春2040120013 有限元方法与应用大类基础课48 3 春2040120023 连续介质力学大类基础课48 3 秋2040130029 结构优化理论和方法专业基础课48 3 秋2040130079 现代实验力学专业基础课48 3 秋2040130119 计算流体力学专业基础课48 3 春 选修课2040140041 波动分析专业选修课32 2 春2040140081 非线性有限元专业选修课32 2 春2040140121 工程结构振动控制专业选修课32 2 春2040140161 结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专业选修课32 2 秋2040140181 工程流体力学计算与分析专业选修课32 2 春2040140191 柔性结构动力学与控制专业选修课32 2 秋2040140201 工业装备结构设计与分析概论专业选修课32 2 春2040140251 现代结构抗震设计专题专业选修课32 2 春2070150021 自然辩证法概论公共选修课18 1 秋、春207035003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公共选修课18 1 春 必修课学分:21.00 总学分39.00 导师签字:院长签字

学生使用手册 - 大连理工大学网上学习中心

《大连理工大学网上学习中心》学生使用手册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与信息化中心整理 2014年09月11日

一、前言 新版的《大连理工大学网上学习中心》(以下简称《网上学习中心》)已经建设完成,于2008年8月投入运行,按照学校的要求,许多教师将陆续的把自己的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上传到《网上学习中心》,供学生课后下载复习使用;同时,老师可以通过《网上学习中心》发布作业、学生可以上传作业、老师的批阅结果学生可以直接看到;将来,老师可以在《网上学习中心》与同学进行互动讨论、建立在线测验小系统等,在虚拟课堂上实现与现实课堂上类似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网上学习中心》不仅能看到自己任课教师的教学资料,也能看到其他讲授同一门课程的老师的课件,还可以看到其他课程的课件,有效的使用好这个平台,将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编制了本手册,供学生使用。 目前,这个系统主要面向我校教学使用,为方便学生使用,已经将所有在校学生的信息预先录入,新生统一建立的用户名是学号,密码是‘s’+学号。建议同学们登录后及时更改个人密码。个人信息中的Email是统一建立的,用户可以自己修改,以便老师通过电子邮箱与你沟通。目前网上学习中心已经和门户集成,建议使用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从门户入口登录或者登录门户后进入网上学习中心。 二、登录与登离 进入《网上学习中心》首先见到是如图1所示的页面,列出开课院系列表以及该院 系已经在《网上学习中心》开设的课程数量,您必须登录才能进入网上学习中心,否则您 以访客的身份进入只能看到那些允许访客进入的课程,而不是全部课程。 图1网上学习中心首页

1.登录 1)从网上学习中心直接登录 点击右上角(中间最下面)的“登录”按钮,进入如图2所示的窗口: 图2网上学习中心的登录页面 登录时注意密码的大小写,前言中提到的’s’为小写字母。 2)从门户入口登录到网上学习中心 使用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个人门户,如图3所示: 图3校园门户网上学习中心 点击“校内服务”,然后在新的页面中点击“网上学习中心”,直接登录到网上学习中心,如图4所示: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生学士学位申请办法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高等教育本科生学士学位课程考试及申 请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完善我校网络高等教育本科生学士学位课程考试,规范申请学士学位工作,保证学位授予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学士学位课程考试 1.英语考试 (1)网络高等教育本科生申请学位者,须通过下列英语考试的一种: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办组织的成人本科生英语学士学位考试、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或以上级别考试400分及以上、全国公共英语三级或以上级别考试(笔试及口试均通过取得的总合格证书)、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英语等级(A级)统一考试60分及以上。 (2)成人本科生英语学士学位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办统一组织,考试成绩合格者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办统一核发合格证书。受理成人本科生英语学士学位考试报名时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办规定、通知,过期不予办理。 辽宁省外学生须根据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成人本科生英语学士学位考试的报名时间,提前一个月向学院提出申请,然后由学院统一向辽宁省学位办申请委托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办受理考生的英语学士学位考试。学生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办规定的报考点报名,并按其安排参加考试。 辽宁省内学习中心学生应于在学期间参加学位英语课程考试,毕业后不能参加考试;其它省份学习中心学生能否毕业后参加学位英语考试,按各省学位办的要求执行。 2. 学位审核的一门政治理论课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我校各地学习中心学生须于在校期间通过我校指定的一门政治理论课及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考试并取得80分(含80分)以上的成绩,如此两门课程成绩在80分以下,可以按照学院相关政策办理该课程的补考或重修,重新考试并取得80分(含80分)以上成绩可作为学位申请的条件。毕业后不能参加考试。 学位审核的政治理论课考试科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学位审核的专业课考试科目具体如下: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机与拖动》 (3)网络工程专业:《数据结构》 (4)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项目管理》 (5)土木工程(道桥方向)专业:《工程项目管理》 (6)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工程项目管理》 (7)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静力学》 (8)工程管理专业:《工程项目管理》 (9)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 (10)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 (11)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分析》 (12)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工程项目管理》 二、学士学位的申请 1. 凡满足外语条件的要求且通过另外两门学位审核课程(政治理论课、专业基础课)考试取得80分(含80分)以上成绩,并符合我校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的学生,到所属学习中心办理申请,填报学位申请表。个人不提出申请者,一律不授予学位。

物流管理专业2008级培养计划大连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2+2 )培养方案 执行院(系)管理学院2008年入学适用四年制本科生 一、专业设置简介 物流管理专业隶属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以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和信息管理学等为基础,侧重于物流规划、运输配送、供应链、仓储等理论与应用研究。物流管理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共有专业教师23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11人,讲师8人;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部省市、大型企业物流咨询与规划项目;建有物流管理实验室和本科生物流实习基地;是国内率先开展物流管理专业硕士、博士培养的院校之一,已有的四届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 二、培养目标及要求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经济、法律、国际商务等方面的知识,具备熟练运用现代物流管理与研究所必要的分析方法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大型工商企业集团、商贸和物流企业从事企业管理、物流管理、 物流系统分析、规划与设计等工作,在政府部门从事社会和工业区物流规划和业务管理等相关工作,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等教学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须系统学习管理科学、经济科学及系统科学等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的基本能力;受到物流管理方面的方法与技巧的基本训练,掌握物流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和业务技能;熟悉与物流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及法规;具有分析和解决物流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达到的能力: 1. 具有较扎实的管理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 3. 学会运用实证研究、调查研究、定性和定量分析、文献检索等研究方法; 4. 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7. 通过学校外语四级考试; 8. 计算机能力必须通过学校统一组织的计算机能力一、二级考试; 9. 必须达到本培养计划规定的总学分要求、各类学分要求和基本能力要求。 三、主干学科 1.管理科学与工程 2. 工商管理 四、课程体系及课程修读要求 课程体系分为五大类: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个性课程和第二课堂。 通识教育课程分为六类,即思想政治理论类、军事体育类、外语类、计算机基础类、导论类和综合素质类, 要求修读45学分; 学科基础课程分为三类,即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类(含各类训练)和经济管理类(管理大类课程),要求

大连理工大学新生报到须知

大连理工大学新生报到须知 一、新生持《录取通知书》及有关证件,按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时报到者,请向教务处 注册管理科请假(请假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周)。未经学校同意逾期不报到者,将被视为自动放弃入学资格。 二、新生报到时请按辽宁省物价局批准的标准交纳学费及住宿费,详情请见附件一。 我校实行按学分收费办法,新生报到时缴纳学费按专业学费标准收取,待期末按实际所修学分结算。实行大类招生的学费收费标准,待学生专业确定后,按所在专业调整。 新生入住宿舍为标准化学生公寓,宿费标准为1200元/年。 学费及住宿费均在每学年注册前缴纳。 三、学生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寝室内为每人备有衣柜。学校为学生准备了住宿所需用品:被、褥、被罩(两个)、床单(两条)、枕头、枕套、枕巾(两条)、被蒙、夏凉被及蚊帐。以上用品均订购自经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教育厅联合考察认证确定的16家为我省高校学生公寓棉织品供货合格厂家,供应的物品均为出厂价格,总计约560元(最终价格以学校招标结果为准)。 为统一形象,方便管理,学校以出厂价(90元)为新生代购运动服一套。 以上款项已包含在“交费总额”中,学生报到时自愿购买;不需要者,入学报到后可办理退款。 四、新生报到时尚需交纳下列款项(已包含在“交费总额”中):体检费60元,结核菌素试验费11元,军训服代购费103.5元,教材费预收款600元,疾病或意外伤害保险费每人每年120元(四年制学生合计480元,五年制学生合计600元,一次交清)。其中“疾病或意外伤害保险”包括“大连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大连市分公司高校学生补充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保险费每人每年300元,个人每年缴纳保险费60元,财政每年补贴240元。“补充医疗保险”保险费每人每年60元。“补充医疗保险”为自愿投保,新生入学后可退保(特别提示:由于基本医疗保险个人承担比例相对较高,尚未涵盖意外伤害门诊等项目,因此学校建议同学积极参加补充医疗保险)。 五、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入学后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年最高贷款额为6000元。需要申请者,请按要求认真填写《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六、辽宁省、北京市、贫困地区专项考生不迁移户口,其他省区考生是否办理户口迁移手续请按当地有关规定执行。需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的考生,报到时须带户口迁移证(原件)、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户籍关系迁往地为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学校户籍所在派出所为大连市公安局高新园 区分局凌水派出所(新生入学当年年底前办理落户手续,跨年不予办理)。户籍关系中使用的姓名请务必 ..与考生档案的姓名一致,户口迁移证信息需清楚,出生地及籍贯必须精确至市(县)级,户口迁移证必须加 盖当地派出所户口专用章及民警印章,否则不能办理落户手续。凡跨省 ..异地报考者,需提供报考地区地市级招生办公室的情况说明函。 七、请新生将《录取通知书》、户口迁移证自留复印件备用。 八、新生党员请自带《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大连地区的新生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的抬头为“大连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其他省、市的新生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的抬头为“大连市委组织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