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命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生命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生命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生命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 生长。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征。

2. 繁殖和遗传。生命靠繁殖得以延续,上代特征在下代的重现,通常称为遗传。

3. 细胞。生物体都以细胞为其基本结构单位和基本功能单位。生长发育的基础就在于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4. 新陈代谢。生物体内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变化的总称,包括同化和异化。

5. 应激性。能对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6. 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命。

二、孟德尔在生物学研究方法上有什么创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相较于前人有下面显著特点:1.他把许多遗传性状分别开来独立研究。 2.他进行了连续多代的定量统计分析。

3.他应用了假设---推理---验证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有人说机械论和活力论是互补关系,你的看法如何?

个人观点觉得机械论和活力论是相对立的关系。“活力论”观点认识生命,认为生物体具有与物理化学过程不同的生命力,即活力。与活力论相对立的是“机械论”观点,认为生命问题说到底是物理和化学问题,一切生命现象都可以用物理和化学定律做出解释,生物体内没有什么与物理化学不同的生命力。其实个人觉得生物体是不同于物理化学系统,是高级的、非常复杂的生命系统,当把它还原为简单的物理化学系统以后,它所具有的一些特别的性质和功能就会失去。

四、你是否认为21世纪时生命科学的世纪?

20世纪下半叶,生物学进入分子生物学时代,研究生物大分子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从分子水平上阐述生命现象。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生命科学文献在科学文献中所占的比例、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在自然科学家中所占的比例都在迅速增长,这就是这种趋势的反应。生命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物质系统,是从非生命系统经过几十亿年进化的结果。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生命科学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生命科学的发展对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生命科学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粮食短缺,基因工程将在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基因工程可以改善粮食和畜牧产品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克服农业化学化的恶果,必须生物防治,降低对农药的依赖等。生命科学与能源问题的可持续发展:解决能源问题,对生物技术给予厚望。生命科学与人的健康长寿:研制更有效的药物、在基因组的基础上认识人体,理解疾病。生命科学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五、举例说明生命科学技术引发了哪些伦理道德问题?

人类是高度社会化的生物,人类社会有特定的伦理道德,生命科学技术的在人类社会的应用时会引起伦理道德的问题。例如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技术,可能使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若供卵者与怀孕的不是一个人,则生母也成了问题。例如克隆技术可以实现人的无性繁殖,那么,人类自身的生产也会批量化吗?例如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人类本身,一些人成就了改造活动的客体,而另一些人是主体,一些认识按照另一些人的

设计被创造出来的,这种不平等岂不更甚于财富多寡和政治地位的不同。再例如,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深入,使获得个人基因信息成为可能,这是不是个人隐私?会不会引致基因歧视。

第一章

1.从元素周期表上看,生物体的元素组成有何特点?

参加生物体组成的元素,总数达30余种,在元素周期表中,这30种元素分布在元素周期表的上部和中间部分,即属于相对原子质量较轻的一批元素。

2.什么是微量元素?试设计一组实验,证明某一种微量元素是人体健康所必须的?

(1)微量元素是指一些在生物体中含量甚底的元素,一般在百万分之一级。如:铁、氟、锌、硅、硒、锰、碘、钡、锶等等。微量元素虽然在体内的含量微乎其微,但是能起到重要的生理作用。

(2)对微量元素功能的研究

哪些元素对人体有益,哪些有害,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水平和实验。实验方法:动物实验以缺乏某一种元素的饲料喂养实验动物,观察实验动物是否出现特征的病症。在饲料中恢复添加这种元素,实验动物的特征病症逐渐消失,恢复健康。

应在分子水平或者细胞水平找出该元素的作用机制,是某种酶的必要成分,或参加某个代谢或某项细胞运动。

3.分析水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生命起源于水

物质的溶解、运输和利用需要水 许多生化反应中水是底物或产物 关节的润滑 肺泡的生理功能

毛细管作用---植物根系吸收水分

蛋白质、核酸、脂类和多糖是组成生物体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水是生物体内所占比

例最大的化学成分。

4.糖、脂、氨基酸、核苷酸,这四类生物小分子各有哪些分子结构或者化学性质上的特征?1)凡是其分子结构具有“多羟基的醛或者酮”的特征的,都称为糖类化合物。不能被水解生成更小糖类分子的糖类物质称为单糖。重要的单糖常见的是葡萄糖和果糖。

2)不溶于水,而溶于丙酮、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的分子统称为脂质分子。许多脂质分子含长碳氢链或环状结构,从而使它们的水溶性很差。脂类是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及其衍生物。

3)氨基酸,20种氨基酸中有8种不能由人体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称为必需氨基酸。a) 组成蛋白质的常见氨基酸有20种。b) R不同,组成的氨基酸就不同。c) 与羧基相连的碳原子上都有一个氨基。

L---型氨基酸(除甘氨酸Gly外)

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具有旋光性(除甘氨酸Gly外) 属两性电解质

属α---氨基酸(除脯氨酸Pro为α—亚氨基酸)

4)核苷酸是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由三部分组成:碱基、核糖或脱氧核糖,以及磷酸。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每一个核苷酸都有一个戊糖(核糖或脱氧核糖)分子、一个磷酸分子和一个含氮碱基。戊糖与碱基之间形成糖苷键, 戊糖与磷酸之间形成磷酸酯键。

5.举例说明4类生物小分子的衍生物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糖、脂、氨基酸、核苷酸是四类生物小分子。

糖的衍生物有多糖,糖原(淀粉、纤维素),在生命过程中起到为生物体提供能量的作用。

脂质的衍生物有亚油酸和亚麻酸(甘油磷酸和鞘脂、萜类和类固醇等等都是脂类衍生物),它们是人体营养的必须脂肪酸,必须由食物提供,人体不能合成。

氨基酸的衍生物是蛋白质。构成生物体,如结构蛋白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催化作用,如酶调节作用,如胰岛素免疫作用,如抗体运动作用,如肌纤维中的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控制作用,如阻遏蛋白。

核苷酸的衍生物核酸。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及基因表达中介(mRNA),核糖体的结构部分(rRNA),合成多肽时的氨基酸载体(tRNA),基因调控功能(miRNA,siRNA),少数RNA 有自催化功能,即酶的作用。

6.举例说明生物小分子在工业、农业或者医药上的应用价值。

在一些亚洲国家,在谷氨酸钠盐在烹饪中用作助鲜剂,从而形成味精生产工业。工业上水解淀粉获得葡萄糖,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等。

7. 什么是必需氨基酸,什么是必须脂肪酸?

20种氨基酸中有8种不能由人体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称为必需氨基酸。

必需脂肪酸,人体不能合成,必须靠食物提供的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缺乏将影响人体免疫功能、生长发育、皮肤健康以及人类早期生命发育过程中脑及视网膜的发育等功能。8.试举出三种维生素的各方面的资料。

人体不能合成,必需从食物中取得,需要量极少,但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多种有机小分子,统称为维生素。

维生素A(视黄醇)

功能:与视觉有关,并能维持粘膜正常功能,调节皮肤状态。帮助人体生长和组织修补,对眼睛保健很重要,能抵御细菌以免感染,保护上皮组织健康,促进骨骼与牙齿发育。缺乏症:夜盲症、眼球干燥,皮肤干燥及痕痒。主要食物来源:红萝卜、绿叶蔬菜、蛋黄及肝。维生素B1(硫胺素)

功能:强化神经系统,保证心脏正常活动。促进碳水化合物之新陈代谢,能维护神经系统健康,稳定食欲,刺激生长以及保持良好的肌肉状况。缺乏症:情绪低落、肠胃不适、手脚麻木、脚气病。主要食物来源:糙米、豆类、牛奶、家禽。维生素C(抗坏血酸)

功能:对抗游离基、有助防癌;降低胆固醇,加强身体免疫力,防止坏血病。缺乏症:牙龈出血,牙齿脱落;毛细血管脆弱,伤口愈合缓慢,皮下出血等。主要食物来源:水果(特别是橙类),绿色蔬菜,蕃茄,马铃薯等。

维生素D

功能:协助钙离子运输,有助小孩牙齿及骨骼发育;补充成人骨骼所需钙质,防止骨质疏松。缺乏症:小孩软骨病、食欲不振;腹泻等。主要食物来源:鱼肝油,奶制品,蛋。维生素E(生育酚)

功能:抗氧化剂、有助防癌;生育相关。

缺乏症:红血球受破坏,神经受损害,营养性肌肉萎缩,不育症,月经不调,子宫机能衰退等等。

主要食物来源:植物油、深绿色蔬菜、牛奶、蛋、肝、麦、及果仁。

9.蛋白质、核酸和多糖3类生物大分子中,连接单体的各是什么样的化学键?蛋白质的单体---氨基酸。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之间脱水缩合形成肽键。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苷酸。每个核苷酸是由一个五碳糖(核糖或脱氧核糖)、一个含氮碱基(嘌呤或嘧啶)和磷酸结合而成。核酸就是由许多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磷酸二酯键。

多糖,淀粉糖原等同聚多糖,单体为葡萄糖,糖苷键连接。

10.什么是生物大分子的高级结构? 1、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一级结构:氨基酸序列

二级结构:部分肽链发生卷曲和折叠,这种卷曲和折叠是靠肽链中的羧基和氨基

间的氢键维持的。包括α-螺旋,β-折叠。

三级结构:指整条肽链盘绕折叠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形状。如纤维蛋白和球状蛋

白。

四级结构: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指各条肽链之间的位置和结构。所以,四级结构

只存在于由两条肽链以上组成的蛋白质。

蛋白质分子的二、三、四级结构统称为蛋白质的高级结构。 2.核酸的空间结构

一级结构:线性多核苷酸链中4种不同核苷酸的排列次序,或“核苷酸序列”。高级结构:DNA和RNA差别很大。DNA二级结构即双螺旋结构,DNA三级结构是指DNA链进一步扭曲盘旋形成超螺旋结构,DNA的四级结构——DNA与蛋白质形成复合物。 RNA大分子由三种:mRNA,tRNA 和Rrna . tRNA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型, tRNA的三级结构为倒L形。 3.多糖的空间结构

一级结构:多糖的单糖残基的组成、排列顺序、相邻单糖残基的连接方式、异头物的构型及糖链有无分支、分支的位置和长短等。

二级结构:多糖骨架链间以氢键结合所形成的各种聚合体,关系到多糖分子中主链的构象,不涉及侧链的空间排布。

三级结构:多糖链一级结构的重复序列,由于糖残基中的羟基、羧基、氨基以及硫酸基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导致有序的二级结构空间形成有规则而粗大的构象。四级结构:多糖链间非共价键结合形成的聚集体。

多糖分子的二、三、四级结构统称为多糖的高级结构。

11.简述蛋白质变性和水解的差别。

变性:蛋白质的正常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改变,生物学活性丧失。

水解:蛋白质在酸性、碱性、酶等条件下发生水解,蛋白质的水解中间过程,可以生成多肽,但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氨基酸。

12.简述DNA双螺旋模型的要点。

DNA分子是由两条脱氧核糖核酸长链互以碱基配对相连而成的螺旋状双链分子。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质中,线绿体和叶绿体中也有,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两条反向平行的核苷酸链共同盘绕形成双螺旋,糖-磷酸-糖构成螺旋主链 两条链的碱基都位于中间,碱基平面与螺旋轴垂直 两条链对应碱基呈配对关系

A=T G≡C

螺旋直径20A,螺距34A,每一螺距中含10bpDNA 双螺旋可以看作是DNA 的二

级结构DNA的三级结构的形成需要蛋白质帮助。

13.简述3类生物大分子在生命过程中各有哪些重要功能。糖类:糖类中只有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

淀粉:存在于植物细胞中,是植物细胞的能源物质(或说储能物质)。纤维素:存在植物细胞中,是构成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物质。糖原:存在于动物细胞,是动物细胞的能源物质。

蛋白质:均为大分子物质,主要有构成细胞成分(如血红蛋白和细胞膜)、作为酶进行催化、运输物质(如血红蛋白携氧)、免疫作用(抗体)、调节作用(部分激素)。核酸:包括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均可作为细胞的遗传物质。

第二章

1.比较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特征,列举它们的主要类群。

2.什么是流动镶嵌模型?你是否知道其他有关生物膜的结构模型? 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概括了生物膜的结构特征。

(1)生物膜的基本框架是甘油磷脂和鞘脂形成的脂双层。甘油磷脂和鞘脂都有“一个具有极性的头”和“两条非极性的尾巴”。在水环境中,分子自发形成脂双层泡:两层这样的脂质分子拼在一起,它们的非极性的尾巴相互靠拢,一层脂分子的“极性头”朝外,朝向周围的水环境,另一层脂分子的“极性头”朝内,朝向泡内的水环境。

(2)蛋白质镶嵌或者挂靠在脂双层的框架中。(3)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均具有动态特征。对生物膜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又陆续提出一些新的假说,如脂筏模型。

3.列表整理集中重要的细胞器的结构特征、功能和相关代谢途径。

1、内质网:靠近细胞核外侧,由单层生物膜折叠而成(1)基本类型:糙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

(2)功能:蛋白质的合成、脂质的合成、蛋白质的修饰和新生多肽的折叠与组装(3)信号假说

2、高尔基体:远离核的一组小囊和小泡,单层生物膜

功能:蛋白质修饰与加工(糖基化等),蛋白质的分选、蛋白质和脂质的运输和蛋白质分泌等

3、溶酶体:是胞质中一类包着多种水解酶的小泡,从高尔基体断裂而来。溶酶体的功能:消化细胞内吞的食物,为细胞提供营养清除衰老的细胞器防御功能

乳腺和蝌蚪尾巴,靠溶酶体吞噬 4、线粒体:由双层膜的内膜折叠而成

(1)形态结构:有外膜、内膜、脊、基质和膜间隙等组成

(2)主要功能: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氧化呼吸,产生能量的地方,在线粒体中进行的代谢途径主要有

氧化磷酸化

参与脂肪酸代谢 5、叶绿体

(1)形态结构:由双层膜组成,包括:基粒、类囊体、内膜和外膜(2)功能:光合作用

4.列举酶的作用特点和酶活性调节种类。

酶的催化特点: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酶是生物催化剂,它的突出优点是: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可以调节。酶活性的调节

1)酶活性的调节——共价调节

酶蛋白分子和一个基团形成共价结合,结果使酶蛋白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活性

发生改变。这种调节酶活性的方式称作酶的共价调节。

例如,酶与磷酸根的结合。

2)酶活性的调节——变构调节

有的调节物结合在酶的其他部位(非活性部位),结合后导致酶蛋白的构象改变,

酶的活性变化,或不利于催化,或更有利于反应。这种调节方式称为酶的变构调节。 可以接受变构调节的酶通常是多亚基酶。

5.查阅有关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早期工作,整理出人们对光合作用逐步形成完整认识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1)普利斯特利没有认识到光在植物更新空气中的作用,而将空气的更新归因于植物的生长。

(2)由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没有明确更新气体的成分。 2.萨克斯的实验

(1)该实验设置了自身对照,自变量为光的有无,因变量是颜色变化(有无淀粉生成)。 (2)该实验的关键是:饥饿处理,以使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增强了实验的说服力。为了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在用碘处理之前应用热酒精对叶片进行脱绿处理。 (3)本实验除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外,还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3.恩格尔曼实验

(1)结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过程能产生氧气。

(2)实验点评:

①设置极细光束和黑暗、完全曝光和黑暗两组对照。②自变量为光照和黑暗,因变量为好氧菌聚集的部位。 4.鲁宾和卡门的实验 H218O+CO2 植物

18O2 H2O+C18O2

植物

O2

(l)该实验设置了对照,自变量是标记物质(H218O 和C18O2),因变量是O2的放射性。 (2)鲁宾和卡门的同位素标记法可以追踪CO2和 H2O中的C、H、O等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6.生物氧化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生命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要消耗能量,包括:营养物质进入细胞,废物排出细胞,细胞合成各种大小生物分子,肌肉运动等等。就整个生命世界来看,能量的最初来源是太阳能。绿色植物和光合细菌用太阳能来固定二氧化碳,生成糖类等有机物,然后通过食草食肉动物等环环相扣的食物链获得能量,固定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能。寄生腐生的真菌或细菌等也是利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细胞通过生物氧化利用食物分子中的化学能。

7.归纳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两条代谢途径的要点。

糖酵解途径是体内葡萄糖代谢最主要的途径之一,也是糖、脂肪和氨基酸代谢相联系的途径。由糖酵解途径的中间产物可转变成甘油,以合成脂肪,反之由脂肪分解而来的甘油也可进入糖酵解途径氧化。丙酮酸可与丙氨酸相互转变。

1)基本途径糖酵解在胞液中进行,其途径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葡萄糖生成2个磷酸丙糖。第二阶段由磷酸丙糖转变成丙酮酸,是生成ATP的阶段。第一阶段包括4个反应:(1)葡萄糖被磷酸化成为6-磷酸葡萄糖。此反应由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催化,消耗1分子ATP;(2)6-磷酸葡萄糖转变成6-磷酸果糖;(3)6-磷酸果糖转变为1,6-二磷酸果糖。此反应由6-磷酸果糖激酶-1催化,消耗1分子ATP;(4)1,6-二磷酸果糖分裂成二个磷酸丙糖。第二阶段由磷酸丙糖通过多步反应生成丙酮酸。在此阶段每分子磷酸丙糖可生成1分子NADH+H+和2分子ATP,ATP由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时产生一分子ATP。磷酸烯醇型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时又产生1分子ATP,此反应由丙酮酸激酶催化。丙酮酸接收酵解过程产生的1对氢而被还原成乳酸。乳酸是糖酵解的最终产物。2)关键酶糖酵解途径中大多数反应是可逆的,但有3个反应基本上不可逆,分别由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和丙酮酸激酶催化,是糖酵解途径流量的3个调节点,所以被称为关键酶。在体内,关键酶的活性受到代谢物(包括ATP,ADP)和激素(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的周密调控。

3)生理意义糖酵解最重要的生理意义在于迅速提供能量尤其对肌肉收缩更为重要。此外,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完全依赖糖酵解供应能量。神经、白细胞、骨髓等代谢极为活跃,即使不缺氧也常有糖酵解提供部分能量。

柠檬酸循环,是需氧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代谢途径,因为在这个循环中几个主要的中间代谢物是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因此得名。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素(糖类、脂类、氨基酸)的最终代谢通路,又是糖类、脂类、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在三羧酸循环中,反应物葡萄糖或者脂肪酸会变成乙酰辅酶A。这种“活化醋酸”(一分子辅酶和一个乙酰基相连),会在循环中分解生成最终产物二氧化碳并脱氢,质子将传递给辅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和黄素腺嘌呤(FAD),使之成为NADH + ,H+和FADH2。NADH +, H+和FADH2会继续在呼吸链中被氧化成NAD+和FAD,并生成水。这种受调节的“燃烧”会生成ATP,提供能量。真核生物的粒线体和原核生物的细胞质是三羧酸循环的场所。

8.比较分析物质进出细胞的几种方式。

细胞必须不断的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从环境中获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同时

排除代谢产物和废物,才能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 细胞膜是具有高选择性的通透屏障,因此物质的跨膜运输与细胞膜的结构及活性有

密切相关。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分类:小分子物质:

被动运输——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主动运输——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胞吞和胞吐。

1.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是物质顺浓度梯度(由高浓度到低浓度的方向)的跨膜运输,是不消耗能量的运输。被动运输包括:简单扩散易化扩散(也称协助扩散)

1.1简单扩散

简单扩散是物质通过分子随机运动直接通过细胞膜。

由于膜的脂质双层基本结构和膜脂运动而产生的间隙很小,所以只有脂溶性物质和

直径小于1.0 nm且不带电荷的物质,如乙醇、乙醚、O2、CO2、水等可通过简单扩散而过膜运输。

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的简单扩散。 1.2易化扩散

易化扩散(协助扩散)是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水溶性有机小分子和一些无机

离子,在膜转运蛋白介导下顺浓度梯度的被动运输。 膜转运蛋白可分为两类:

载体蛋白; 通道蛋白。

2.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是物质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需要消耗很多能量。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各类生物的细胞中。

3、载体运输

载体运输是需要载体介导的物质跨膜运输,载体是存在于膜上的膜转运蛋白。上述小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中,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都属于载体运输。

4、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a) 胞吞作用通过细胞膜内陷,将胞外固体颗粒或液体包入,并从细胞膜上脱落下来

形成胞吞泡,从而将这些物质输入细胞。

b) 胞吐作用是将细胞内的分泌泡或其它膜泡中的物质排出胞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分泌泡或膜泡的膜与细胞膜发生融合,破裂后,才能将胞内物质排出。

9.DNA合成应有哪些成分参与?

DNA的生物合成要求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作为原料;需要引物即可以和模板DNA的5’端配对的一小段RNA,新加上去的脱氧核苷酸是加在引物上,使引物链由5向’3’延伸;需要一条DNA单链做模板,引物链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先结合到模板链上去;反应必须由DNA聚合酶催化。

10.试述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转录和翻译的主要过程。

转录即为mRNA的生物合成。现在细胞核内,以双链DNA中的一条链为模板,指导合成碱基序列与之互补的信使RNA。mRNA生物合成需要一个关键酶——RNA聚合酶。

翻译即为在mRNA指导下合成蛋白质。信使RNA从细胞核出来,进入细胞质,以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特定的氨基酸序列的某种蛋白。

第三章

1.分析细胞周期、DNA合成和染色体出现之间的关系。

细胞周期分为分裂期和合成期。合成期细胞活跃的进行DNA合成。染色体只出现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在染色体出现之前,DNA复制已经完成。

2.列表说明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性事件。

分裂间期:细胞内进行着大量的生物合成。如DNA、蛋白质的合成期

前期: 染色质浓缩,折叠,包装,形成光镜下可见的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两条染色单体。

中期: 核膜消失,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被分别拉向细胞两侧。末期: 重新形成核膜,染色体消失。

细胞质分裂:胞质形成间隔,最终分开为两个细胞。

3.简述减数分裂的几个特征

(1)减数分裂发生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生殖细胞包括卵细胞和精子细胞。它们的遗传物质总量仅为体细胞的一半,称为n

细胞。由2n的体细胞产生n的生殖细胞,需要经过减数分裂。 ( 2)减数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减数分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次减数分裂: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第二次减数分裂:DNA不复制,细胞再分裂一次

结果,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遗传物质总量由2n变为n。

总之,减数分裂就是 DNA 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由一个

2n细胞分出 4 个n细胞(生殖细胞)。

4.什么是细胞分化?什么是分化决定因子?

一个或者一种细胞,其分裂增殖产生的后代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相互间不同,并与亲代细胞也不相同,这个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分化决定因子就是那些在细胞分化过程中那个起着关键作用,使细胞向着特定的方向分化的一类蛋白或者核酸。

5.比较两类干细胞的特征和异同。

干细胞是体内存在的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可区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的特征:形态特征与早起胚胎细胞相似,体积小核大,核质比高,有一个或者多个突出的核仁。有自我更新和无限增殖的能力。具有发育全能性或者多能性。有培养细胞的所有特征,可在体外培养、克隆、冻存及进行遗传操作而不失其多能性。

成体干细胞特征:存在于儿童和成人组织中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一类细胞。成体干细胞与胚胎干胞相比它来源丰富,取材相对容易,避免了伦理方面的问题。

6.说说你对个体衰老的理解。

生物个体的衰老,意味着身体各部分功能的衰退,渐渐发展到不能执行功能,有以下特征: 1.)衰老受遗传控制。

2.)衰老受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忧虑和烦躁使衰老加快。

3.)衰老受环境影响,营养不良或者热量摄入过多都会明显加速衰老。

4.)适当的体力劳动,可使身体衰老减慢,经常的脑力活动,可使脑功能衰退减慢。

5.)各个

人身体衰老的进程快慢相差很大。

7.简述细胞衰老的特征。

1.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呈现内折,染色质凝集程度增加。

2.线粒体体积膨胀,数量减少。

3.细胞膜结构从液晶变为凝胶状或者固体状,膜的渗透增加,胞内其他生物膜系统也发生变化。

4.细胞骨架系统改变。

5.蛋白质合成改变。

8.列表比较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细胞凋亡细胞变圆,与周围细胞脱开细胞外形不规则变化核染色质凝聚溶酶体破坏细胞膜内陷细胞膜破裂细胞分为一个一个小体胞浆外溢

被周围细胞吞噬引起周围炎症反应

9.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有哪些特点? 1.脱分化 2.无限增殖

3..失去接触抑制

4.对生长因子的需求降低

5.细胞骨架紊乱

6.细胞表面和黏附性质变化

10.细胞癌变有哪些可能原因?应如何减少或者防止细胞癌变?

引起细胞癌变的因素称为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减少和防止癌变就应该有合理的饮食,健康的生活作息,积极锻炼。

分析你所知道的治疗癌症的方法?

手术是一项主要的治疗手段,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第四章

1.多细胞生物如何进行细胞间通讯?细胞通讯的意义是什么?

细胞通讯的关键是信号分子与靶细胞信号分子受体相识别,启动细胞一系列反应。信号分子是指细胞产生的能影响其他细胞或者自身的化学物质,如激素、神经递质等。细胞能选择性相应细胞信号,主要由于细胞表面或者细胞内存在着信号分子受体。按信号分子是否能进入靶细胞,可将细胞信息传递分为跨膜信号转导和胞内受体信号传递。细胞通讯的意义是极大的增强了生物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2.你认为可以从什么方面寻找证据来推断某一类细胞以何种方式通讯?按照信号分子是否能进入靶细胞或者信号分子的性质(水溶性和脂溶性)

3.神经元以什么方式传递信息?

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导,神经冲动是神经元产生的动作电位。包括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产生的化学物质。

4.内分泌细胞以什么方式传递信息?

激素分泌的调节是负反馈调节。

5.多细胞动物的整体调节功能是由哪些系统负责的?神经系统、激素系统和免疫系统协同完成。

6.从离子和电荷角度说明什么是静息电位,神经元如何维持其静息电位?

神经元在静息状态时,即未接受刺激,未发生神经冲动时,细胞膜内积聚负电荷,细胞膜外积聚着正电荷,膜内外存在着-70 mV 电位差。

造成静息电位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存在Na+,K+—ATP 泵,这是一个具有 ATP水解酶活性的蛋白质,每水解一个 ATP分子,可将 3个Na+ 泵向膜外,同时将 2个K+泵向膜内。

7.解释什么是动作电位?它如何沿神经元传导?

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透性急剧变化,大量正离子(主要是Na+)由膜外流向膜

内,使膜两侧电位从-70mV, 一下子跳到 +35mV,这就是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意味神经冲动的产生。

神经传导就是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按顺序发生,高等动物体内的神经系统中神经冲动只向一个方向传递,来自感觉神经元的神经冲动总是向着中枢神经系统传导,而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则向效应器方向传导。

8.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脑和脊髓。

9.人类大脑皮质的结构大致是什么样的?

可分为感觉区、运动区和联络区。感觉区分为视觉区、听觉区和体觉区。联络区是最难解释的功能和特征——记忆、语言、学习和个性等的发源地。

10.对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是如何获得的?

从效应上,整个机体每一处在感觉皮质上都有一个标志,体觉区就可以用身体的各部分表示,这种图称为“小人图”。例如各部位接收的感觉信息按比例标示在顶叶的感觉皮质上。11.大脑皮质的体觉映射图与所代表的躯体部位的比例并不相称,这反映了什么?越灵活的躯体部位在映射图上占得比例越大,并不是按比例分配。

12.大脑皮质更大的区域是非对映区,这些区域称为什么?它们可能有什么功能?

称为联络区。可能的功能是记忆、语言、学习和个性等的发源地。大体来说,人的左脑主要负责以严密和次序为特点的逻辑思维,右脑负责以节奏、图形和想象为特点的形象思维。

13.举例说明什么是反射?膝跳反应。

14.损伤下丘脑会影响记忆吗?损伤小脑会影响什么记忆?损伤下丘脑不会影响记忆,损伤小脑会影响语言记忆。

15.在某些动物中观察到的学习模式是否存在于人类中?

是存在于人类中。例如“一只鸭子下河,十只鸭子也下河”,生动表现了不受其他过程影响的、习惯化的学习动作。在人类中有“见了草绳就是蛇”,这些都是属于非联合型学习。16.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机体什么症状?为什么?

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代谢疾病,典型的症状就是持续的高血糖和尿糖以及“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胰岛素结合胰岛素受体后,使受体细胞质部分的络氨酸蛋白激酶活性区域激活,催化自身磷酸化,进而催化下游蛋白质磷酸化,最终引起细胞效应。胰岛素分泌不足就会影响这个过程。

17.如果一个人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分析病因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考虑到下丘脑和垂体前叶。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促进垂体前叶释放较多的促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又刺激甲状腺释放甲状腺素。同时甲状腺素对垂体前叶和下丘脑激素分泌有负反馈调节作用。激素的分泌量还受生物体内外环境的改变的影响。18.什么是抗原?

能与抗体结合或者淋巴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进而引起免疫反应的物质。

19.哪类细胞产生抗体?为什么从血清中提取的抗体不是单一类型的(即多克隆抗体)? B 细胞分泌抗体。抗原通常是由多个抗原决定簇组成的,由一种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由一个B淋巴细胞接受该抗原所产生的抗体称之为单克隆抗体。由多种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相应地就产生各种各样的单克隆抗体,这些单克隆抗体混杂在一起就是多克隆抗体,机体内所产生的抗体就是多克隆抗体;除了抗原决定簇的多样性以外,同样一类抗原决定簇,也可刺激机体产生IgG、IgM、IgA、IgE和IgD等五类抗体。

20.简述T细胞是如何识别抗原的。

识别抗原,产生淋巴因子,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 消灭靶器官靶细胞)和记忆细胞。成熟T细胞表面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与之结合的分子结构,称为T细胞抗原受体,该受体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也就达到了识别抗原的效果。

21.什么是主动免疫、被动免疫、自动免疫?

给人体接种经过减毒或者灭活的抗原,人体内就会产生针对抗原的抗体,免疫接种用于预防传染病称为主动免疫。用注射抗体的方法称为被动免疫。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因两者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称为自动免疫。

22.为什么人们很少有一套相同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在不同种属或同种不同系别的个体间进行组织移植时,会出现排斥反应,其本质是细胞表面的同种异型抗原诱导的一种免疫应答。这种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同种异型抗原称移植抗原或组织相容性抗原,其中能引起强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就是存在于脊椎动物表面的自我识别标志,控制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五章

1.孟德尔学说的要点有哪些内容? 1)一对等位基因决定一种性状

2)等位基因可有显性、隐性之分。当一对等位基因处于杂合状态时,表达的基因为显性,不能表达的隐性。

3)在配子形成时各队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独立随机的组合到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去。

4.在杂交产生的第一代(F1)中,其基因型全部为杂合,而呈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在F2代中显、隐性的分离比为3:1。当考察N对基因时,N对性状分离比为(3:1)n

2.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与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存在着平行关系。

3.试述几个关键实验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的分子基础?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放射性同位素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双螺旋模型

4.简要说明真核细胞基因结构的一般模式

5’上游侧翼区,其中有启动子和各种调控元件,是RNA聚合酶识别和起始工作的位置,并有调控基因表达的各是转录因子结合的位置。

转录区,内部又可区分出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外显子和不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内含子,还有前导序列和拖尾序列。 3下游侧翼区。

5.基因表达包含哪些主要步骤转录过程:剪接加帽加尾

翻译过程:肽链的延长肽链的终止翻译后加工

6.简述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和功能

操纵子(operon):由启动子、操纵基因和结构基因共同构成的基因簇单位,称为原核生物的操纵子。

启动子: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

操纵基因:转录的开关,决定RNA聚合酶能否转录;

结构基因:编码-半乳糖苷酶(Z)、透性酶(Y)和硫半乳糖苷乙酰转移酶(A)的基因;调节基因:在操纵子上游,其表达产物为阻遏蛋白;乳糖+阻遏蛋白,改变阻遏蛋白的形状。

7.比较几种不同的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的类型有:点突变、移码突变、缺失突变涉及一个碱基对的突变称为点突变。涉及插入或缺失1-2个碱基,造成在基因表达中遗传密

码阅读时发生错误称为移码突变。若是DNA片段丢失,称为缺失突变。

8.比较几种不同的染色体结构改变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①缺失(deletion):染色体丢失了一段。②重复(duplication):染色体多了一个片段。③易位(translocation):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节段转移。④倒位(invertion):一条染色体上出现断裂,中间片段又旋转后重新连接起

来,造成这一片段上基因序列的颠倒,但是不改变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

9.免疫球蛋白基因的重组有何生物学意义

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的蛋白质结构变化多端,使得人体的免疫球蛋白结构多种多样,得以应对大自然中成千上万种不同结构的抗原物质的侵袭。决定免疫球蛋白可变区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谜底,正是在于编码该蛋白的基因在成熟过程中所经历的特殊重组。重组的结果使得VJC 区可形成多种格局的DNA序列组合,从而可能编码出许多种蛋白质结构。

10.简述基因工程操作的主要步骤基因工程一般要经历5个基本步骤: 1)获取目的基因

两条途径:人工合成和从生物基因组DNA中直接分离得到。 2)目的基因和载体DNA在体外连接

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别切割载体DNA和目的基因。在合适的条件下,载体质粒的黏性末端与目的基因的黏性末端因碱基互补配对而结合,再经适量的DNA连接酶作用,就形成了重组DNA分子。

3)将重组的DNA分子引入合适的宿主细胞内

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包括:转化和转导。 4)选择、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克隆

检测的方法很多,一般根据载体的特征或者目的基因的特征。 5)培养、观察目的基因的表达

看目的基因能否在新的宿主细胞中定居下来,自我复制和表达,并稳定传代。

11.关于限制性内切酶、目的基因和载体,你知道哪些?

限制性内切酶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工具酶,主要来源于原核生物。能够识别DNA分子上特定的碱基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点将DNA分子切割开。限制性内切酶切口分为平末端和粘性末端。

获取目的基因两条途径:人工合成和从生物基因组DNA中直接分离得到。基因工程载体是基因工程中作为外源基因运载体的DNA片段。特点有:

①在宿主细胞中能独立自主的复制②携带易于筛选的标记基因

③含有多种限制性内切酶的单一识别序列

④除必要序列外,载体要尽可能的小,便于导入细胞进行繁殖⑤使用安全

载体种类有:质粒载体、噬菌体载体、柯斯质粒载体、动物病毒载体、YAC载体。

12.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要点和影响。计划要点:

1.HGP的提出和实施

2.HGP的工作内容:人的24条染色体,各含一条DNA大分子长链,目前的DNA测序技术,每次读取不到1000bp长度的片段,要先把DNA大分子打断称为几万甚至几十万的片段,分别测序然后再拼接组装。其中,标记作图是前提,测序技术是基础,序列组装是总结。

3.HGP的完成

人类基因组计划带来的深远影响:

对基因组的诠释,推动一系列的基础研究,开拓医学研究和实践的新局面,巨大的商机和利润,对社会伦理的冲击等。

第六章

1.什么是生物分类的五界系统?

五界系统将生物分成两个总界:原核生物总界和真核生物总界。原核生物总界里只有一个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总界分为四个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

2.什么是双名法

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属名是名词性质,且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部分是种名,种名是形容词,带有修饰限定属名的意思,无需大写,种名后面还可以有

定名者的姓名,有时定名者姓名可以省略。双名法的生物学名均应为拉丁文。在书面格式上,生物物种的学名都应用斜体字,表明是拉丁文,再不能用斜体字的情况下,则在学名下面划一道线,以示区别。

3.植物生活史有哪几种主要类型

植物生活史指种子植物的种子或非种子植物的孢子经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又形成新一代种子和孢子的整个生活历程。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展示了植物从种子萌发开始经幼苗、植株、开花、授精、形成合子直到发育成新的种子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1.从合子到胚囊母细胞或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细胞分裂为2n,可称为二倍体世代或无性世代。

2.从减数分裂开始到成熟胚囊或2-3个花粉细胞形成为止,仅含单倍染色体n,可称为单倍体世代或有性世代。

4.植物组织有哪些主要的类型

一般把植物组织分为两大类: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成熟组织又可以分为: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等不同组织。

5.简述植物各大类群的特点和分类

一般将自然界中植物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低等植物是指无根、茎、叶分化,通常生活于水中或潮湿地方的植物。生殖器官常是单细胞的,有性生殖形成的合子不经过胚直接萌发成新植物体。低等植物可分为藻类和地衣。高等植物一般有根、茎、叶分化,有性生殖形成的合子经过胚的阶段再发育成植物体,包括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6.植物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和在人类生活中起什么样的作用植物给地表大气层带来氧气;

为地球上一切生命提供能源和食物来源

植物参与土壤的形成,为一切生物创造栖息地植物是自然界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植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

7.动物界分为哪些主要门类

通常把众多的动物门类划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8.以人体为例,简述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激素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消化系统:人的消化管全长可达9米,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直肠等,最后经肛门通向体外。口腔里的牙齿是最坚硬的,有力的咀嚼器官,舌为味觉器官。咽位于消化管和呼吸道交叉处,前接口腔,后接食管和喉。食物经咽进入食管。食管是食物从口腔进入胃的通道。胃位于腹腔上方,其前端以僨门与食管相连,中间为胃底和胃体,后端以幽门与小肠相连。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全长可达6米,主要是消化和吸收器官。大肠可分为盲肠、阑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主要功能为吸收水分、电解质及形成粪便。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前五者在呼吸过程中仅为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因此称为呼吸道。肺是气体交换中最重要的部位。肺位于密闭的胸腔中。右肺分为上、中、下三叶,左肺分为上、下两叶,海绵状构造,其表面包以一层光滑而湿润的胸膜。支气管入肺后一再分支,最后成终末支气管和呼吸细支气管。呼吸细支气管末端膨大为囊状,称为肺泡管,肺泡管壁向外凸出形成半球形的盲囊,即为肺泡。肺泡由一层扁平上层细胞和若干弹性组织构成,外面与丰富的微血管网紧紧相贴,吸入的空气在此处与微血管内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所以肺泡是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和血液组成,血液流动主要靠心脏的搏动。人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肺循环和冠状动脉循环。体循环是从左心室泵出动脉血,经各级主动脉,再到全身各器官组织的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后变成静脉血,回流到右心

房。肺循环从右心室输出静脉血,经肺动脉到肺泡毛细血管,经气体交换后,变成动脉血,再由肺静脉回到左心房。血液在毛细血管中与心肌壁组织实行物质交换和气体交换,然后流入小静脉、冠状静脉,最后流入右心房,这就是冠状动脉循环。

排泄系统:排泄过程通常依赖于排泄器官来执行。肾是脊椎动物主要的渗透调节和排泄器官。以人为例,排泄器官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所组成。肾单位是肾的功能单位,位于皮质和髓质内,每一肾单位均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激素系统: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组成。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等。人体重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在体液调节中起主要作用,它与神经系统紧密联系,相互配合,共同调节体内各种生理功能。

神经系统:脑和脊髓为中枢神经系统,从脑发出的脑神经和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属于周围神经系统。能感受体内外环境的变化,相应的调节人的多方面活动,对内能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使它们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整体,对外使人和动物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

9.简述卵子形成过程和月经周期

卵原细胞分化为初级卵母细胞,然后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形成两个细胞,即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极体不能受精发育,但是可以分裂。从卵巢排出的卵,其实就是次级卵母细胞,它进入输卵管之后,若在24小时内与精子相遇,便完成了第二次减数分裂,分裂的结果与第一次相同,产生一个有效的卵子和一个不能受精的极体。

女性在性成熟之后,大约28天有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发育成熟,此期间子宫内膜浅层发生周期性的剥脱和出血,由于这一时间与月球绕地球1周的时间相似,故称为月经。

10.微生物有哪些特点?它包括哪些类型?个体小,表面积大。吸收多,代谢力强。繁殖快,生长旺盛。分布广,容易变异。

微生物包括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和非细胞型。

11.试比较细菌、真菌的异同点一、细胞结构

细菌和真菌都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细胞型生物,在它们的细胞结构中都具有细胞壁、

细胞膜、细胞质,但却存在诸多不同,具体表现在:一是细胞壁的成分不同: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二是细胞质中的细胞器组成不同:细菌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而真菌除具有核糖体外,还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中心体等多种细胞器。三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真菌具有。二、生物类型

一是就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来看:真菌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细菌没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二是就组成生物的细胞数目来看:真菌既有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单细胞型生物(如酵母菌),也有由多个细胞构成的多细胞型生物(如食用菌、霉菌等);细菌全部是由单个细胞构成,为单细胞型生物。四是真菌细胞核中的DNA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染色体(染色质);细菌没有染色体,其DNA分子单独存在。三、细胞大小

真核细胞较大,直径一般为10μm~100μm;而原核细胞较小,直径一般为1μm~10μm。四、增殖方式

真菌为真核生物,细胞的增殖主要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因真菌种类的不同其个体增殖方式主要有出芽生殖(如酵母菌)和孢子生殖(食用菌)等方式;细菌是原核生物,为单细胞

型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而增殖,具有原核生物增殖的特有方式——二分裂。五、名称组成尽管在真菌和细菌的名称中都有一个菌字,但细菌的名称中一般含有:球、杆、弧、螺旋等描述细菌形态的字眼,只有乳酸菌例外(乳酸杆菌),而真菌名称中则不含有。

13.什么是病毒?它有哪些特点

病毒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Protein)构成或仅由蛋白质构成(如朊病毒)。特点是:1.个体极小,只能通过细菌滤器,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够看到。2.无细胞

结构,仅含一种类型的核酸,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3.无完整的酶系,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活动。4.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以复制的方式增殖。5.在离体条件下,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形成结晶。6.对抗生素不敏感,但是对干扰素敏感。

14.什么是朊病毒?其发现有何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是一类不含核酸而仅由蛋白质构成的可自我复制并具感染性的因子。朊病毒可引起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人利用微生物的潜力是无穷的,它们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中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15.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6.什么是生物资源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直接价值就是指人们直接收获和使用生物资源所形成的价值。间接价值包括非消费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和科学价值。

17.分析世界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

过度的采集、砍伐和捕捞。生境破坏。水体污染。

18.分析《生物多样性公约》中规定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生物多样性公约》中生物多样性被定义为“来自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生态综合体等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就包括了物种内、物种间和生态系统等多层次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从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次。同时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迫切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途径就是: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第七章

1.生态学是一门研究什么问题的科学

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及其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2.什么叫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指对生物有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一般将生态因子分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两大类。非生物因子包括温度、湿度、风、日照等理化因素;生物因子包括同种和异种的生物个体。

3.生态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

组成特征——群落时间是生态系统的核心。不同生态系统由不同的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的环境共同组成。

地区特征——系统具有一定的地区特点和空间结构。

时间特征——生态系统都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形成到稳定,到衰落的演变过程。

开放特征——生态系统都是不同程度的开放系统,不断地从外界输入能量和物质,经过转换变为输出,从而维持系统的有序状态。

平衡特征——处于稳定阶段的生态系统,系统内各生物种内、种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具有复杂的动态平衡特征。

4.什么是食物链

生物成员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称为食物链。

5.简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十分之一定律”及其意义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营养级之间能量的转化,大致只有1/10转移到下一个营养级以组成生物量,9/10被生物体代谢损耗掉,因为称为“十分之一定律”。

6.从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特点看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作用

农业生态系统中碳的同化随工业辅助能的投入而增加,但是动植物残体和残余物中的碳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返回土壤,还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则会显著影响着系统的碳素循环。

如果这些非经济产品的有机物不能通过秸秆还田和沤制使用有机肥的返回到土壤,则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将会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可能降低,长期处于这种状况,将会造成地力的持续衰退。

工业固氮是一种具有明显的生态负效应的产业,消耗能源,生产和运输成本高,并且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人类开采磷矿石,制造和使用磷肥、农药和洗涤剂,以及排放含磷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都对自然界的磷循环发生影响。

7.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包括哪些 1.生物种类成分的改变 2.森林和植被的破坏 3.环境破坏

8.如何正确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物质基础和活动舞台。人类在诞生以后很长的时间里,只是自然事物的采集者和捕食者,那时候尚未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的环境问题都是人口增长、滥采滥捕造成的。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领域扩大,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影响越来越大。产生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水旱灾害和沙漠化等。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主要是通过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9.人类社会如何应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

保护生态与环境从改变观念起步。同时需要不懈的协调的努力: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素质。深入研究,掌握规律。制定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参加国际协作。

第八章

1.你怎么样理解生物技术的定义

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依靠微生物、动物、植物体作为反应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2.生物技术的发展有哪几件标志性事件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模型 1973年,完成第一例大肠杆菌基因工程 1978年,胰岛素在大肠杆菌表达成功 1982年,第一例转基因鼠成功 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 1997年,第一只克隆羊诞生

3.简述三大类生物材料的主要特征

天然生物材料:组成基本就是生物体的元素组成。天然生物材料是复合材料,有活性的生物材料往往是细胞与细胞外物质组成的复合材料。它的生物活性赋予它比任何传统人工材料都高超的自组装分级结构和优异性能。根据天然生物材料组分不同可分为五大类:蛋白结构、结构多糖、生物软组织、生物复合纤维和天然生物矿物。

生物医用材料:它是指用于医疗、能植入生物体或能与生物组织相结合的材料。它首先必须具有与其使用部位相适应的机械、生化性能。医用材料的种类有: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复合材料和生物衍生材料。

仿生和组织工程材料:仿生智能材料不仅能感知外界环境或内部状态的变化,而且能通过材料自身或外界的某种反馈机制,及时将材料的一种或多种性能改变,作出恰当的响应,这就是仿生智能材料研究的內容。组织工程材料是以工程学和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制出的生物材料,用来代替缺损组织、器官,并行驶一定的生理功能。它提供了器官及组织再建的一种真实的可能性。

4.什么是仿生学

仿生学是一门建立在多学科边缘上的综合性科学。

5.仿生学研究中有哪几种必不可少的模型数学模型、生物模型、技术模型

6.举例说明你所知道的仿生学在生物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信息仿生:电子蛙眼、电子鼻

控制仿生:根据蝙蝠的“回声探测器”制造出供盲人使用的“探路仪”和“盲人眼镜”拟

态仿生:坦克的迷彩伪装

建筑仿生:模仿植物的设计的筒形叶桥

化学仿生:昆虫信息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整体仿生:机器人

7.分析生物传感器的特点,以及与别种传感器的关联

传感器就是能够感受各种被测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信息,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的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而生物传感器就是运用固定化的生物成分或者生物体本身作为分子识别元件,选择性作用于目标物,通过物理或者化学信号转换元件捕捉分子识别元件与目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或效应。并最终以电信号的形式显示出来,从而实现对生物化学物质的分析检测。生物传感器的选择性、灵敏度、响应特性等性能与整体组成相关。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8.以葡萄糖传感器为例分析酶传感器的特点

酶传感器是由固定化酶膜与信号转换元件结合而成,常用的酶传感器有酶电极、酶场效应管、光纤光学酶传感器、热敏电阻酶传感器等。葡萄糖传感器:

现在测定血糖的葡萄糖传感器为例,葡萄糖氧化酶电极是研究最早的酶电极。它利用葡萄糖氧化酶(GOD)催化葡萄糖反应为基础,结合电化学测量技术实现对葡萄糖的检测。 C6H12O6 + H2O+ O2 → C6H12O7 + H2O2

反应中消耗的O2量或者生成H2O2的量都与被测物质浓度呈正比,这样出现以氧或者过氧化氢为电子传递的酶电极。

用氧电极作为基础电极的生物传感器采用铂作为阴极,在阴极施加负电压,氧气透过酶膜和透气膜,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还原电流与氧的分压呈正比,阴极上发生的电极如下:

O2 + 2H2O + 4e- → 4OH-

氧电极为基础电极的优点在于其良好的特异性,酶膜和透气膜起到选择透过作用,只有氧气能有透过到达阴极并发生反应,干扰物质必须透过这两层膜,并能在所能施加的电压条件下发生反应才能干扰。同时由于透气膜和酶膜分开,使得酶的特异性不会因为氧电极电解产物受到损害。缺点是容易受到周围环境中氧的分压变化影响,起始电流比较大,故灵敏度较低。

9.试述免疫传感器和DNA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免疫传感器就是利用生物体内抗原-抗体之间特异性反应来实施微量物质的测定,是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生物传感器。

DNA生物传感器是对特定DNA序列及其变异的识别,严格遵守碱基配对的原则,并将这种相互作用转换为可检测信号。

10.比较几种生物能源,你认为哪种更有优势

植物能源、生物气体燃料和微生物能源中,微生物能源的优势更大。

11.分析海洋生物资源的重要性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具有为人类提供食物、医药和能源的巨大潜力。海洋生物中还具有许多能够改善人类生存质量和政府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疾病的生物活性物质,对提高人类健康有重要的作用。海洋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深入开发利用,海洋有可能成为第二粮仓。12.简述海洋生物工程的几个重要领域

海水养殖:海水养殖农牧化、生物技术育种育苗产业、生物技术饲料产业、海水养殖病害综合防治产业。

海洋活性物质与海洋药物产业:海洋微生物是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源泉

海洋生态和环境的生物修复:海洋污染的微生物技术处理、海区富营养化的生物修复技术、滨海滩涂的生态修复技术、赤潮生物清除技术。

13.什么是发酵工程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14.分析现代和近现代发酵工程的主要特征

1.微生物具备的特征:微生物具有种类多、繁殖速度快、分布广、容易培养、代谢能力强以及容易变异的特点。

2.原料无需精制:通常以糖质或淀粉质为主,加入少量无机或有机氮源,只要不含对细胞有毒的物质,一般无需精制。

3.发酵设备的选择及工艺条件的控制: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反应比较平稳。

15.举例说明代谢调控在发酵中的应用黄色短杆菌生物合成赖氨酸的发酵调控。

在黄色短杆菌中,天冬氨酸激酶是赖氨酸和苏氨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它是一个变构酶,具有两个变构部位,可以分别与终产物赖氨酸和苏氨酸结合,其活性受赖氨酸和苏氨酸的影响。当只有一种终产物过量,并与酶结合时,酶活性只受部分影响。当两者终产物同时过量,同时与酶的两个变构部位结合时,酶活性被完全抑制。

16.举例说明发酵工艺的操作和控制对发酵效果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温度升高可增加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缩短生长周期。另一方面由于温度的升高,导致微生物酶变性而杀死微生物。温度影响微生物的代谢方向,培养基的物理性质。适当的温度是指在该温度下最适于菌的生长或发酵产物的生成。

Ph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发酵过程中的ph是微生物在一定环境下生命代谢活动的综合指标。

CO2对发酵的影响:CO2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增加搅拌可减低发酵液中CO2浓度。增加通气量可增加容氧,同时排出发酵液中的CO2。

第九章

1.什么是生命伦理学

伦理学是研究人们的道德思想,道德行为,道德规范的学问,也称道德哲学。顾名思义,生命伦理学所研究的是生命科学技术提示或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包括道德见解,决定,行为,政策等诸多方面。

2.生命伦理学有哪些核心精神和基本原则行善原则自主原则不伤害原则公正原则

3.举例说明生命伦理学几个热点问题以及你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1)人的克隆

(2)胚胎干细胞研究(3)人类基因组计划(4)转基因食品和药物

(5)辅助生殖和“安乐死”(6)文化差异和利益冲突

4.你认为应如何推动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和应用。

优化知识结构、变革伦理观念。生命伦理工作需要努力学习有关知识,适应科技的发展。尤其要向科学学习,向科学家学习。不懂科学,空谈伦理,无济于事,害人害己。 与科学家、法学家密切合作。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吸收科学家和法学家的知识和智慧,

使生命伦理更好地适应和促进科学的发展,而且可以化为法律和法规,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来实施。

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听取公众的意见。随着健康和生命价值的上升,以及自主意识的

增强,公众对生命伦理问题更加敏感,更加关注。没有公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生命伦理难以发挥作用。

建立和健全伦理审查委员会,生命伦理审查委员会,包括医院伦理委员会,生命科学

研究机构及各国家的伦理委员会,是生命论理学建制化和体制化的重要表现,也是生命伦理发挥作用的组织保证。伦理委员会必须结构合理和规范,是有代表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有职有权。

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 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 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 根据你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什么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是什么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 (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他因素的

影响。 6.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例如,像片上呈线状延伸的陡立的三角面地形,是推断地质断层存在的间接标志。像片上河流边滩、沙咀和心滩的形态特征,是确定河流流向的间接解译标志;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任何生态环境都具有代表性地物,通过这些地物可以指示它赖以生活的环境。如根据代表性的植物类型推断它存在的生态环境,“植物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寒温带针叶林的存在说明该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一些目标地物的发展变化与季节变化具有密切联系。了解成像日期和成像时刻,有助于对目标地物的识别。例如,东部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含水量因此具有季节变化,河流与水库的水位也有季节变化。 7. 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相互

西方文化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1)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the major achievements of Greek culture, such as those in religion, philosophy, literature and science. Greek religion really took shape during the Homeric Age and featured polytheism with gods taking human form and feeling. Greek religion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Greek literature, philosophy and art. It is an important origin of Greek mythology which was fully developed by the religious tales of the Homeric epic and thus affected the later development of all kinds of Greek culture. Greek philosophy started with Thales (640 BC–547 BC) who believed that the material world originated in water. His philosophy was materialism. He was followed by Pythagoras who assumed that the key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is numbers, on the opposition of the spokesman for idealism. The core Greek philosophers are Socrates, Plato and Aristotle. Socrates had scant regard for material wealth, but was keen on probing into the definition of some ethical and behavioral issues, such as “friendship”and “courage”. Plato established the Academy -the first Greek 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 His contributions included his theory of ideas and his arguments on “republic”which was supposed to embrace his ideals about a future state where humans could enjoy a happy life. Aristotle is also a learned man and his work covers wide-ranging areas. His reputation as a philosopher largely depends on his argument on metaphysics which he tried to achieve a compromise between matter and divinity. Literary representation centred round the two epic poems of the Iliad and the Odyssey, lyrical poetry by Sappho and Pindar and drama by Aeschylus, Euripides and Aristophanes. Their works combined Greek myths and social life and won much appreciation and enthusiasm from the public. In science the mathematician Euclid established plane geometry and Archimedes discovered the ratio of radius of a circl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olume and surface of a sphere. (2)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influence Greek culture has exerted on Western civilization as a whole? Give examples. Greek culture is often termed the cradle of the Western civilization and has had an enormous impact on Western culture. The specific contributions are found in the areas of philosophy, politics, literature, art, science and architecture. Greek politics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influences on the Western civilization. The Greeks were the first to successfully create a government based on the consensus of the people and thus provided a foundation for Western democracy. The second significant influence was that of philosophy. The Socratic idea about ethics and knowledge helped the Westerners care more for the effect of knowledge and value of morality, both of which give sound guidance to people in the later years to improve and change the world outside themselves, i.e., human society and the natural world. Later generations of Westerners have benefited a lot from Greek culture, such as those in painting, sculpture, architecture, drama, poetry and historical works. Classicism had Greek culture as one of the crucial sources, and this has helped Westerners so much that they ascribed the origin of the Renaissance to it. This changed the intellectual conditions of the later medieval period and opened the way to the modern era in the West. Chapter 2 1. Tell briefly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ibutions of Roman culture, as are

遥感导论课后题问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了电磁波谱。 (2)遥感平台:装载传感器的平台称为遥感平台。 (3)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4)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5)传感器:接收、记录目标地物电磁波特征的仪器,称为传感器或遥感器。 (6)空间分辨率: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7)数字图像:数字图像是指能够被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使用的图像。 (8)遥感数字图像:是以数字形式表示的遥感图像。 1.遥感: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 3雷达:由发射机通过天线在很短时间,向目标地物发射一束很窄的大功率电磁波脉冲,然后用同一天线接收目标地物反射的回波信号而进行显示的一种传感器。 二、填空题 (1)遥感按工作方式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成像遥感和非成像遥感。 (2)颜色的性质由明度,色调,饱和度组成。 (3)微波的波长为1mm~1m。 (4)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5)微波遥感的工作方式属于遥感 (6)侧视雷达的分辨力分为距离分辨力和方位分辨力,前者与脉冲宽度有关;后者与发射波长,天线孔径,距离目标地物。 (7)遥感探测系统包括信息源、信息获取、信息记录和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8)与常规手段相比,RS的特点为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9)大气散射包括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10)数字图像增强的方法包括对比度变换、空间滤波、彩色变换、图像运算、多光谱变换。 (11)遥感探测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12)遥感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和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13)大气散射类型: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14)图像质量评价:空间分辩率、波普分辩率、辐射分辩率、时间分辩率。 (15)遥感平台分:航天平台、航空平台、地面平台。 三、简答题 8.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答:散射有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大气云层中,小雨滴的直径比其他微粒最大,对可见光只有无选择性散射发生,云层越厚,散射越强,而对微波来说,微波波长比粒子的直径大得多,则又属于瑞利散射的类型,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小,所以微波才能有最小散射,最大透射,而被称为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

生命科学导论习题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甲、乙两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叙述错误的是( C ) A.细胞2、细胞4依靠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蛋白来识别信息 B. 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送到细胞2快 C.与甲图信息传递有关的体液环境依次为: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D.乙图中细胞4可以是: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细胞 2.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实验者用从S型细菌中提取出的DNA加入R型细菌培养基中,结果有新的S型细菌生成,下面关于这种新的S型细菌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 A.与原始S型细菌相同 B.可以将其性状遗传给后代 C.同时具有R型细菌的部分遗传特性 D.仍然具有毒性 3.下面关于隐性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 .相对性状中,若孩子的性状表现与双亲不同,则孩子所表现出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 B .在100人当中,少数人表现出来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 C .若家庭所有成员都表现出相同的性状,则这一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因为隐性性状能稳定遗传 D.当有显性基因存在时隐性基因就被抑制,所以生物就不能表现出隐性性状 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若测交后代中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的数量接近1:1,则被测个体一定是杂合体。其原理是( D ) ①亲本中隐性个体只产生一种仅含隐性基因的配子②子代的性状种类和数量比就是被测个体 所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数量比③亲本中隐性个体对测交后代没有影响④只有杂合体才产生性状分离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5.下面关于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都通过孢子繁殖 B. 都有世代交替现象 C. 都具维管组织 D.都有胚的形成 6.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决定某种氨基酸在肽链中的位置的是( C ) A. 核糖体 B. DNA的遗传信息 C.mRNA的遗传密码 D. tRNA的反密码 7.在细胞起源的过程中,最早形成的细胞器是(C) A.叶绿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 溶酶体 8.下面是关于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C ) A.染色体由DNA、蛋白质和少量RNA构成 B.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一定分开,非同源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 C.染色体复制之后,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染色单体,这两条染色单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 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D.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可导致染色体数目的加倍 9.下图表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a、b、c ),在这三个过程中,Y代表的物质分别是(D) A.酶、抗体、载体 B.抗体、载体、酶 C.酶、载体、抗体 D.载体、抗体、酶10.下面关于基因表达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C) A.在真核细胞中,RNA的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完成,而蛋白质的合成则在细胞质完成

系统工程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2.1什么是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试分别举例说明。 答:a.如果系统与其环境之间既没有物质的交换,也没有能量的交换,就称其为孤立系统。在孤立系统中,系统与环境之间是相互隔绝的,系统内部的能量和物质不能传至系统外,系统环境的能量也不能传至系统内,显然,客观世界是不存在这种孤立系统的;b.如果系统与其环境可以交换能量但不可以交换物质,称其为封闭系统。例如一个密闭的容器,可以与外界交换能量,但不能交换物质,可看作为封闭系统;c.如果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换,又有物质交换,就称其为开放系统。小至细胞、分子、大至生物、城市、国家等任何系统每时每刻都与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及信息的交换,都是开放系统。 2.2什么是系统自组织现象?试描述一个具体的系统自组织现象。 答:系统中的元素在环境作用下,不依靠外力,发展形成有序结构的过程,称为系统自组织。19世纪末化学家利色根发现,将碘化钾溶液加入到含有硝酸银的胶体介质中,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形成的碘化银沉淀物会构成一圈圈有规律间隔的环状分布,这种有序的环称为利色根环。如激光的产生就是一个典型的自组织过程。 2.3中国科学家对系统科学与技术有过哪些贡献? 答:中国科学院于1956年在力学研究所成立“运用组”,即后来“运筹组”的前身。到1980年成立“系统科学研究所”,1980年成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对系统工程研究发展的重视。1986年钱学森发表“为什么创立和研究系统学”,又把我国系统工程研究提高到系统工程基础理论,从系统科学体系的高度进行研究。我国学者钱学森于1989年提出“综合集成法”,是对系统工程方法论研究方面作出的新贡献。 2.4如何全面正确理解系统的整体性和“1+1>2”表达式? 答:系统的首要特征就是其整体性,系统不是各孤立部分属性的简单叠加,它还具有各孤立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和行为。系统的整体性质有时通俗地表达为“1+1>2”,但实际情况是复杂的,也有可能等于2或小于2,这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各部分的属性及系统内协同作用的强弱。这主要是从系统的交通角度来理解的。 2.5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和混沌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a.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系统总是朝着均匀和无序的平衡态发展,系统的熵不断增大,直至达到平衡态,此时系统的熵最大,但对于一个开放系统,系统的熵却可能增长、维持或减小。b.协同学研究系统的各个部分如何进行协作,并通过协作导致系统出现空间上、时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结构。c.混沌是由确定性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一种随机运动。它不是简单的无序状态,在“杂乱无章”运动中又包含普适常数,包含自相似性。 共同点:三者讲的都是一个系统如何自发地形成有序结构的。不同点:混沌理论是从随机表象角度来讲的,耗散结构是从熵的角度来讲的,协同学是从各个部分如何进行协作。 3.0详细说明动态规划的中心思想。 动态规划是研究多段决策而提出来的一种数学方法,它的中心思想是所谓的“最优性原理”,这个原理归结为用一个基本地推关系式,从整个过程的终点出发,由后向前,使过程连续地转移,一步一步地推到始点,找到最优解。动态规划算法通常用于求解具有某种最优性质的问题。在这类问题中,可能会有许多可行解。每一个解都对应于一个值,我们希望找到具有最优值的解。动态规划算法与分治法类似,其基本思想也是将待求解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先求解子问题,然后从这些子问题的解得到原问题的解。与分治法不同的是,适合于用动态规划求解的问题,经分解得到子问题往往不是互相独立的。若用分治法来解这类问题,则分解得到的子问题数目太多,有些子问题被重复计算了很多次。如果我们能够保存已解决的子问题的答案,而在需要时再找出已求得的答案,这样就可以避免大量的重复计算,节省时间。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来记录所有已解的子问题的答案。不管该子问题以后是否被用到,只要它被计算过,就将其结果填入表中。这就是动态规划法的基本思路。具体的动态规划算

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 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 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 //2. 根据你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 什么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是什么?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 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 (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他因素的

影响。 6.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例如,像片上呈线状延伸的陡立的三角面地形,是推断地质断层存在的间接标志。像片上河流边滩、沙咀和心滩的形态特征,是确定河流流向的间接解译标志;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任何生态环境都具有代表性地物,通过这些地物可以指示它赖以生活的环境。如根据代表性的植物类型推断它存在的生态环境,“植物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寒温带针叶林的存在说明该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一些目标地物的发展变化与季节变化具有密切联系。了解成像日期和成像时刻,有助于对目标地物的识别。例如,东部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含水量因此具有季节变化,河流与水库的水位也有季节变化。 7. 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相

(完整版)生命科学导论课后习题

第一章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生长。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征。 2.繁殖和遗传。生命靠繁殖得以延续,上代特征在下代的重现,通常称为遗传。 3.细胞。生物体都以细胞为其基本结构单位和基本功能单位。生长发育的基础就在于细胞 的分裂与分化。 4.新陈代谢。生物体内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变化的总称,包括同化和异化。 5.应激性。能对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6.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命。 二、孟德尔在生物学研究方法上有什么创新?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相较于前人有下面显著特点: 1.他把许多遗传性状分别开来独立研究。 2.他进行了连续多代的定量统计分析。 3.他应用了假设---推理---验证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有人说机械论和活力论是互补关系,你的看法如何? 个人观点觉得机械论和活力论是相对立的关系。“活力论”观点认识生命,认为生物体具有与物理化学过程不同的生命力,即活力。与活力论相对立的是“机械论”观点,认为生命问题说到底是物理和化学问题,一切生命现象都可以用物理和化学定律做出解释,生物体内没有什么与物理化学不同的生命力。其实个人觉得生物体是不同于物理化学系统,是高级的、非常复杂的生命系统,当把它还原为简单的物理化学系统以后,它所具有的一些特别的性质和功能就会失去。 四、你是否认为21世纪时生命科学的世纪? 20世纪下半叶,生物学进入分子生物学时代,研究生物大分子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从分子水平上阐述生命现象。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生命科学文献在科学文献中所占的比例、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在自然科学家中所占的比例都在迅速增长,这就是这种趋势的反应。生命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物质系统,是从非生命系统经过几十亿年进化的结果。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生命科学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生命科学的发展对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生命科学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粮食短缺,基因工程将在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基因工程可以改善粮食和畜牧产品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克服农业化学化的恶果,必须生物防治,降低对农药的依赖等。 生命科学与能源问题的可持续发展:解决能源问题,对生物技术给予厚望。生命科学与人的健康长寿:研制更有效的药物、在基因组的基础上认识人体,理解疾病。生命科学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五、举例说明生命科学技术引发了哪些伦理道德问题? 人类是高度社会化的生物,人类社会有特定的伦理道德,生命科学技术的在人类社会的应用时会引起伦理道德的问题。例如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技术,可能使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若供卵者与怀孕的不是一个人,则生母也成了问题。例如克隆技术可以实现人的无性繁殖,那么,人类自身的生产也会批量化吗?例如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人类本身,一些人成就了改造活动的客体,而另一些人是主体,一些认识按照另一些人的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以及标准答案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五界分类系统: 它是由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R.H.Whittaker,1924—1980)在1969年提出的。魏泰克在已区分了植物与动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基础上,又根据真菌与植物在营养方式和结构上的差异,把生物界分成了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五界 基因组:单倍体细胞中包括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在内的全部DNA分子 病毒:病毒由核酸芯子和蛋白质衣壳组成,核酸芯子为DNA或RNA分子。不是真正的生物。无细胞结构,只能依靠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分为细菌病毒和真核细胞病毒两大类 类病毒:是一类仅由裸露的RNA组成的颗粒,类病毒与病毒不同的是,类病毒没有蛋白质外壳,为单链环状或线性RNA分子。 遗传漂变:是指当一个族群中的生物个体的数量较少时,下一代的个体容易因为有的个体没有产生后代,或是有的等位基因没有传给后代,而和上一代有不同的等位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可能(在经过一个以上的世代后)因此在这个族群中消失,或固定成为唯一的等位基因。这种现象就叫“遗传漂变”。 协同进化:协同进化是指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是一个物种由于另一种物种影响而发生遗传进化的进化类型。 生物发生律:生物发生律也叫重演律,1866年德国人海克尔(E. Haeckel)在《普通形态学》中提出“生物发展史可以分为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系统树:根据古生物学、比较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知识按亲缘关系将所有的生物门类排列成一个树形图。 HIV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含两个单链RNA分子侵染哺乳动物的T细胞和其他杀伤细胞,使寄主的免疫能力丧失 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 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细胞学说:1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2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单位,自身既有生命,又能与其他细胞协调结合构成生命整体,按照共同规律发育有共同生命进程。3新细胞可以由老细胞产生。 物种: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物种是互交繁殖的相同生物形成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相似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定的生态位。 趋同进化:不同的生物,在条件相同的环境中,在同样选择压的作用下,有可能产生功能相同或十分相似的形态结构,以适应相同的条件。 同源器官: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形上有时并不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别。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能量传递关系存在着一种错综复杂的普遍联系,这种联系象是一个无形的网把所有生物都包括在内,使它们彼此之间都有着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就是食物网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生物多样性四个层次。

计算机导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 习题参考答案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教学团队 2010.9

习题1 1.1 选择题 1.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946年研制成功的一台大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名称是( C )。 A) Pentium B) IBM PC C) ENIAC D) Apple 2.1981年IBM公司推出了第一台( B )位个人计算机IBM PC5150。 A) 8 B) 16 C) 32 D) 64 3. 中国大陆1985年自行研制成功了第一台PC 兼容机,即(C)0520微机。 A) 联想B) 方正C) 长城D)银河 4. 摩尔定律主要内容是指,微型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每(C)个月翻一番。 A) 6 B) 12 C) 18 D) 24 5. 第四代计算机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 C )作为主要电子元件。 A) 电子管B) 晶体管C)集成电路D)微处理 6. 计算机中最重要的核心部件是( B )。 A) DRAM B) CPU C) CRT D) ROM 7. 将微机或某个微机核心部件安装在某个专用设备之内,这样的系统称为(C)。 A) 大型计算机B) 服务器C) 嵌入式系统D)网络 8. 冯.诺依曼计算机包括,(B)、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A) 显示器B)运算器C)处理器D)扫描仪 9.从市场产品来看,计算机大致可以分为大型计算机、(C)和嵌入式系统三类 A) 工业PC B) 服务器C) 微机D) 笔记本微机 10.大型集群计算机技术是利用许多台单独的(B)组成的一个计算机系统,该系统能够像一台机器那样工作。 A) CPU B) 计算机 C) ROM D)CRT 1.2 填空题 1.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代变迁。 2.未来的计算机可能朝着(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方向发展。 3. 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的。 4. 从目前市场上产品来看,微机包括(个人计算机)、(苹果系列微机)、(一体微机)、(笔记本微机)、(平板微机)、(掌上微机)和PC 服务器等几种。 5. 微处理器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和(一些寄存器)组成。 1.3 简答题 1. 什么是摩尔定律?你认为摩尔定律会失效吗?为什么? 答: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其内容为: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18个月翻一番。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芯片上元件的几何尺寸总不可能无限制地缩小下去,这就意味着,总有一天,芯片单位面积上可集成的元件数量会达到极限,所以摩尔定律总有一天会失效。 2. 什么是硬件?计算机主要有哪些硬件部件组成? 答:计算机硬件系统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实体,即构成计算机

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就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 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与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 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 //2、根据您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什么就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就是什么?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就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就是米氏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特点就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就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与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3)地 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什么?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 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她因素的影响。 6、谈谈您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与表现

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与间接解译标志。直接判读标志就是指能够直接反映与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间接解译标志就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与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她现象。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例如,像片上呈线状延伸的陡立的三角面地形,就是推断地质断层存在的间接标志。像片上河流边滩、沙咀与心滩的形态特征,就是确定河流流向的间接解译标志;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任何生态环境都具有代表性地物,通过这些地物可以指示它赖以生活的环境。如根据代表性的植物类型推断它存在的生态环境,“植物就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寒温带针叶林的存在说明该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一些目标地物的发展变化与季节变化具有密切联系。了解成像日期与成像时刻,有助于对目标地物的识别。例如,东部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含水量因此具有季节变化,河流与水库的水位也有季节变化。 7、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 相互关系与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在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支持下,运用地理信息科学与系统工程理论,科学管理与综合分析各种地理数据,提供管理、模拟、决策、规划、预测与预报等任务所需要的各种地理信息的技术系统。

生命科学导论习题答案

1 什么是生命?生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生命泛指有机物和水构成的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能够稳定地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热量排放到外界)、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 化学成分的同一性,严整有序的结构 ,新陈代谢,生长特性,遗传和繁殖能力,应激能力,进化。 2 微生物发酵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有哪些? 在医药方面,很多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细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都是医学方面很重要的药品,比如胰岛素的大量制取,抗生素的大量制取等。在食品方面,酵母菌发酵制酒,醋,黄色短杆菌发酵制味精,以及一些高蛋白含量的细菌的菌体就是很好的食物。在农业方面,转基因的农作物的目的基因一般用微生物体内的质粒作载体,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自生固氮的圆褐固氮菌等。在生物工程方面那就更多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基本上都离不开微生物。通过微生物发酵途径生产抗生素、丁醇、维生素C以及一些风味食品的制备等;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参与皮革脱毛、冶金、采油采矿等生产过程,甚至直接作为洗衣粉等的添加剂;另外还有一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作为天然的微生物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基因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与抗生素及重要工业用酶的产生相关的基因。根据科学的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植物的育种,用到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产生新的遗传基因的植物,加快植物进化,选取出更优良的植株。在工业发酵,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生命活动依靠生物氧化提供的代谢能来支撑,因此工业发酵应该覆盖微生物生理学中生物氧化的所有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技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已经从利用自然界中原有的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的阶段进入到,按照人的意愿改造成具有特殊性能的微生物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发酵产品的新阶段。 3 为什么说微生物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在人类生活中占有的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与之相接触,它既能造福于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微生物千姿百态,有弊也有利,有害之处:它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流感病毒。虽然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致命性的危害,但对人类的起步和发展提供了先进而重要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当有致病性微生物入侵的时候,人体往往还得靠这些共生菌一起将它们驱除。因此,保持身体健康有一部分也意味着维持人体和共生菌之间的微妙平衡,而达到一种互利的关系。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 4 简述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各自组成和各自特点? 天然免疫,指个体出生时即具备,作用范围广,不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能力,所以也叫非特异性免疫。在机体防御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其屏障结构为:(1)皮肤粘膜屏障—体表皮肤与腔道黏膜(2)物理屏障(3)化学屏障(4)生物屏障(5)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其效应分子有:(1)补体系统(2)细胞因子(3)溶菌酶(4〕其他分子;其免疫细胞有:(1)吞噬细胞(2)NK细胞(3)肥大细胞(4)嗜碱性粒细胞免疫效应:从即刻起到96小时之内被启动。由于是非特异性的,所以抗原识别谱广,无免疫记忆,且作用时间较短 适应性免疫应答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适应性免疫应答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 识别活化阶段:是指抗原体提呈抗原细胞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和抗原特异性T/B细胞识别抗原后在细胞间年股份自协同作用下,启动活化的阶段。 2. 增殖分化阶段: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受相应抗原刺激后,在细胞共刺激分子和细胞因子协同作用下,活化、增殖,分化为免疫效应细胞的阶段。 3. 效应阶段:是浆细胞分泌抗体和效应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介质,并在固有免疫细胞和分子参与下产生免疫效应的阶段。

经济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解释下列概念 稀缺:稀缺性是指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稀缺具有绝对性,任何社会和时代资源都存在稀缺;稀缺具有相对性,资源相对于人的欲望总是稀缺。 自由物品:是自然界存在,人类可以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 经济物品: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即必须耗费一定资源、借助生产工具通过劳动加工生产出来的物品。 微观经济学:又称个量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等。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利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国民经济中各个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怎样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的最大组合,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 2、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的性质? 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存在与社会主义思想相对立的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的一面;另一方面,又有对社会主义有用的经验总结和管理方法的另一面。(具体可展开阐述) 即使以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用部分而论,它是否真正有用还要看它是否适合我国的国情。由于国情的差异,对西方有用的东西未必在我国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3、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资源稀缺状况下,如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 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的欲望和需求的无止境和多样性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分析与解决这一矛盾冲突就是经济学的基本任务。经济学实质是一门关于选择的科学,它主要研究人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以使有限的资源能更好的满足人类多样化的需求。因此,西方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稀缺状况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 4、现代西方经济学试图解决的基本经济问题有哪些? 现代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试图解决的问题;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 b.采用什么生产方法,即怎样生产的问题 c.为谁生产,即收入分配问题 (2)宏观经济试图解决的问题: a.总体经济问题,如: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和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 b.国民经济总量及各项总量的相互关系,如: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总就业量或总失业率、全社会消费量、投资、储蓄、物价水平、利息率,以及这些变量的增长率和波动率等。 5、什么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概念需具备哪些条件?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条件:一,资源本身有多种用途;二,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且不受限制;三,资源能够充

遥感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五章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答案

第五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名词解释 色调:全色遥感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 纹理特征:也叫内部结构,指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则变化造成的影像结构。 光机扫描成像: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地物以瞬间视场为单位进行的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的图像。 目视解译标志: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直接标志是地物本身的有关属性在图像上的直接反映。间接标志是指与地物的属性有内在联系,通过相关分析能够推断其性质的影像特征。 目视解译过程:是解译者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一些简单工具(如放大镜等)识别所需地物信息的过程。遥感制图:通过对遥感图像目视判读或利用图像处理系统对各种遥感信息进行增强与几何纠正并加以识别、分类和制图的过程。 ·问答题 阐述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方法和具体工作步骤 答: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步骤: 1.目视解译准备工作阶段 ①明确解译任务与要求;②收集与分析有关资料;③选择合适波段与恰当时相的遥感影像。 2.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 ①初步解译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解译区域特点,确立典型解译样区,建立目视解译标志,探索解译方法,为全面解译奠定基础。 ②野外考察:填写各种地物的判度标志登记表,以作为建立地区性的判度标志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影像判度的专题分类系统,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 3.室内详细判读 ①统筹规划、分区判读②由表及里、循序渐进③去伪存真、静心解译。 4.野外验证与补判 ①野外验证包括:检验专题解译中图斑的内容是否正确;检验解译标志. ②疑难问题的补判:对室内判读中遗留的疑难问题的再次解译。 5.目视解译成果的转绘与制图 一种是手工转绘成图;一种是在精确几何基础的地理地图上采用转绘仪进行转绘成图 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 答:可见光成像是对目标的反射率的分布进行记录。热红外成像原理:红外热成像使人眼不能直接看到目标的表面温度分布,变成人眼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标表面温度分布的热图像。微波成像原理发射机产生足够的电磁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传送给天线。天线将这些电磁能量辐射至大气中,集中在某一个很窄的方向上形成波束,电磁波遇到波束内的目标后,将沿着各个方向产生反射,其中的一部分电磁能量反射回接收机的方向,被天线获取。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 答:方法:直接解译法/对比法/综合解译法/逻辑推理法/地学分析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