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中国地理》全套精品教案

初中《中国地理》全套精品教案

初中《中国地理》全套精品教案
初中《中国地理》全套精品教案

中国地理教案精装版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一、知识要点:

1.中国的位置与范围(四个端点、经纬度、半球、温度带、时区、东西及南北的长度、海陆位置、国界线、海岸线、岛屿线、周边国家等):

2.中国的海域及分界线:

3.海陆兼备的意义:

4.行政区的划分(区域划分、名称、简称、省会、轮廓等):

二、知识链讲(投影仪:中国空白填充图):

1.中国的位置与范围:

(1)四个端点及经、纬度(见中国填充图):

(93)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东9区)(中俄国界线)

(94)黑龙江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中俄国界线)

(95)新疆帕米尔高原(73°E)(东5区)(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的国界线)

(96)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南沙、中沙、西沙、东沙群岛由海南省管辖)

(2)周边国家(见中国填充图):

(14个相邻国:俄罗斯(黑、吉、内、新)、哈萨克斯坦(新)、吉尔吉斯斯坦(新)、

塔吉克斯坦(新)、阿富汗(新)、巴基斯坦(新)、印度(藏、新)、尼泊尔(藏)、

不丹(藏)、缅甸(藏、滇)、老挝(滇)、越南(滇、桂)、朝鲜(辽、吉)、蒙古(甘、内、新))(6个隔海相望国: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其它:(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热带和温带;跨5个时区;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陆疆线2万多千米、海岸线1.8万千米、岛屿岸线1.4万千米;海陆岸线相交于鸭绿江口和北仑河口;

东西长约5000千米、南北长约5500千米。)

2.中国的海域及分界线:(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海峡、琼州海峡、北部湾等;

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长江入海口北岸与济州岛、澎湖列岛为界线。)

3.海陆兼备的意义:

(1)东临太平洋,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

(2)东临太平洋,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加强同海外各国的交往;

(3)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来往。

4.行政区的划分(见中国填充图):

(1)34个省级行政单位口诀:两湖(湘、鄂)两广(桂、奥)两河(豫、冀)山(晋、鲁),

五江(赣、苏、浙、黑、新)云贵福吉安;

四西二宁(辽、宁)青甘陕,还有内台北上天;

外加一市两特区(香港、澳门),天涯海角寻琼岛。

(2)区域划分(见中国填充图):

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晋冀鲁豫京津;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鄂湘皖赣苏浙沪;北部内陆内蒙古;

南部沿海四省三区:闽粤台广桂澳港;西南三省一市一区:滇贵川渝藏;东北三省黑吉辽;

西北三省二区:陕甘宁青新;

(3)各行政区的轮廓、省会、简称(见中国填充图):

(4)各行政区的特色(见中国填充图):

纬度最高的省:黑龙江;人口密度最大的省:江苏(香港);华侨最多的省:广东省、福建省;

纬度最低的省:海南省;人口密度最小的省:西藏;邻国最多的省:新疆(8个);

跨经度最大的省:内蒙古;人口最多的省:河南省;大陆海岸线最长的省:广东省;

跨纬度最大的省:海南省;人口最少的省:西藏自治区(澳门);岛屿最多的省:浙江省;

面积最大的省:新疆;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云南;

面积最小的省:海南省(澳门);邻省最多的省: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8个)。

本章小结与补充:

第二章: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一、知识要点:

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2.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3.中国的人口问题及带来的影响:

4.中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5.中国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和基本内容:

6.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及意义:

7.中国的民族政策: 8.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二、知识链讲(投影仪:中国空白填充图):

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1)全中国人手拉手可绕地球赤道50多圈;(2)2000年统计人口总数达12.95亿,占世界21%;(3)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为世界人口大国,而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有9个(2000年):豫鲁粤川苏冀湘皖鄂;

(4)中国平均人口密度134人/千米(2000年统计),是同期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

2.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1)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①人口分布不均;②以云南的腾冲——黑龙江的黑河为线,其东南

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特别是沿海各省的平原地区,人口更稠密(东南部面积占全国43%,人口占全国94%;而西北部面积占全国57%,人口占全国6%)。

(2)原因:东部多平原,耕地多,气候好,粮食生产多;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人口、城镇多;

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工商业、交通运输业不发达,人口、城镇少。

3.中国的人口问题及原因和带来的影响:

(1)中国的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

(2)原因:人口基数大;民族解放,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

期寿命延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3)带来的影响:①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②人均占有资源量少、人均经济收入低;③用于进一步发展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财富减少了。

4.中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1)中国人口发展的特点:解放前人口增长缓慢;解放后人口增长基本呈直线上升状况。

(2)原因:①旧中国经济落后,战争、灾荒频繁,疫病多,死亡率高;

②新中国成立后,民族经济基础和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均预期寿命延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5.中国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

(1)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2)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6.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及意义:

(1)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①汉族遍布全国各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中部;②边疆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

③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集中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

(2)意义: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相互交往,团结合作,共同繁荣。

7.中国的民族政策:

①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②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③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④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8.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分布:

(1)18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少数民族分布(见中国填充图):

壮族(广西)满族(东北三省)回族(宁夏)苗族(贵州)维吾尔族(新)彝族(滇)土家族(湘西北)蒙古族(内蒙古)藏族(藏)布衣族(黔西南)侗族(黔东)瑶族(湘南)朝鲜族(东北东部)白族(滇北)哈尼族(滇南)黎族(琼)哈萨克族(藏北)傣族(滇西)(2)100万人口以下的少数民族集中分布(见中国填充图):

珞巴族(藏南)门巴族(藏南)高山族(台)畲族(浙闽)羌族(川西北)赫哲族(黑东北)

本章小结与补充:

第三章:中国的地形

一、知识要点:

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及意义:

2.地形结构特点及利弊:

3.主要山脉的走向、分布及特征:

4.主要地形区及特征:

5.特色地形:

6.地震与火山及成因:

7.链接高考——地形对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知识链讲(投影仪:中国空白填充图):

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及意义:

(1)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岷山→邛崃山→大雪山→横断山脉(第一、二级);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二与第三级)。

(2)意义:西高东低的地势,向海洋倾斜,一方面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雨量充沛;

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向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陆的联系。

2.地形结构特点及利弊:

(1)地形结构特点: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包括山地、丘陵、高原)面积广大,平原面积小(约10%)。

(2)利弊: ①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有利条件;

②山区面积广大,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具有优势;

③山区面积广大,平原面积小,耕地资源不足;

④山区面积广大,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3.主要山脉的走向、分布及地形骨架:

(1)主要山脉的走向(见中国填充图):

东西走向山脉: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巴颜喀拉山、大巴山、大别山、南岭等;

南北走向山脉:贺兰山、六盘山、邛崃山、大雪山、横断山脉等;

东北——西南走向山脉:大兴安岭、长白山、千山、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武夷山、阿尔金山、

台湾山脉等;

西北——东南走向山脉:阿尔泰山、喀喇昆仑山、祁连山、小兴安岭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唐古拉山等。

(2)地形骨架(重要地理分界线)(见中国填充图):

①三级阶梯的分界线;②中国主要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如下:

昆仑山(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大巴山(黄土高原与四川盆地),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祁连山(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太行山(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巫山(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雪峰山(云贵高原与江南丘陵),燕山(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

天山(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武夷山(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南岭(江南丘陵与两广丘陵),

阿尔金山(塔里木盆地与柴达木盆地),六盘山(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

4.主要地形区及特征(四高、四盆、三平、三丘):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雪山连绵——青藏高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的原野——内蒙古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高原;地面崎岖、喀斯特地形——云贵高原(多山间盆地即坝子);

地势坦荡、沃野千里——东北平原(开阔);地势平坦、一望无际、开阔完整——华北平原;地势低洼、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盆: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

三丘:东南丘陵(江南丘陵、浙闽丘陵又称东南沿海丘陵、两广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5.特色地形:

①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8844.43千米)(位于喜马拉雅山);

②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8611千米)(位于喀喇昆仑山);

③中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居内陆,四周高山环抱)(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

④其它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新疆);库姆塔格沙漠(新甘);巴丹吉林沙漠(内蒙古西部);

库布齐沙漠(内蒙古中部);毛乌素沙地(内蒙古中部);

浑善达克沙地(内蒙古东部);腾格里沙漠(内蒙古南部)等。

⑤中国陆地的最低点:新疆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海拔-155米);

6.地震、火山及成因:

(1)成因: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及大陆内部的板块断裂破碎地带,地壳不稳定。(2)地震分类:火山地震和构造地震,如长白山天池(火山口积水而成)、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喷发的溶岩,堵塞河道而成);构造地震危害最大。

7.链接高考——地形对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寒冷空气的背风坡气温较高;

②影响降水:西高东低的地势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吹入;暖湿空气的迎风坡易形成地形雨;

③影响气流运动:东西走向山脉冬季阻挡南下冷气流,夏季阻挡北上暖气流,使山脉两侧气候产生差异;

(2)对河流的影响:

①制约河流的流向: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大河东流入海;山脉是河流的分水岭,影响河流的流域范围;

②影响河流的流速和落差:在地势阶梯的过渡带,大河形成巨大落差;坡度缓则水流平稳,坡度陡则水

流快,易形成峡谷急流。

(3)对植被影响:植被随海拔高度增加形成有规律的垂直变化;山脉的阳坡与阴坡植被产生明显的差异;

(4)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平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利于居住,聚落、城镇出现早,交通便利,生产发达,便于往来,经济发达;

山区资源丰富,交通不便,开发历史短,经济基础薄弱;

丘陵、盆地经济较发达;

高原地区经济发展较滞后;

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地带,其形成原因有很多因素,但地形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本章小结与补充:(5)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组成:(见:“中国空白填充图”)

第四章:中国的天气与气候

一、知识要点:

1.识别“天气符号”:

2.气温的分布与温度带:

3.降水与干湿地区:

(1)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原因:(1)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2)温度带的划分及特点:(2)干湿地区的划分及特点:

4.中国的气候特征与气候类型:

5.气象灾害及成因、危害与防御:

二、知识链讲(投影仪:中国空白填充图):

1.识别“天气符号”:一面风旗表示八级风,一道横杆表示2级风,风旗与横杆表示风向。

2.气温的分布与温度带:

(1)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①冬季南北温差大:

(一月平均气温黑龙江—32℃,海南省16℃;秦岭淮河一线约为0℃;一月等温线比七月密集)

原因:◆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与昼长比南方低(短),

太阳光热北方比南方少得多,所以南北气温差异大;

◆冬季风(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海南岛、台湾岛外,全国各地都受其影响):

冬季风对南北影响程度差异大,北方离冬季风源地近,首当其冲,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

寒冷;冬季风在南下过程中,受山岭阻挡,势力逐渐减弱,南方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小。(前

两者是因为海拔高;第三者是因为四周被山岭围绕,阻挡冬季冷空气的侵入;后两者是

因为离冬季强冷空气—寒潮的发源地远,且寒潮南下时受山岭阻挡,势力不断减弱)。

②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七月等温线比一月稀疏;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6℃—28℃之间;)

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些,但北方的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比南方少不了多少。

③气温极值:

◆(漠河):全国全年最冷之地(极端最低气温-52.3℃)(也是冬季最冷之地);其原因是:受纬度

位置的影响,纬度高(低)太阳高度小(大),全年获香太阳辐射少(多)。

◆(吐鲁番):全国全年最热之地(极端最高气温49.6℃)(被称为火洲)(也是夏季最热之地);

其原因是:受地形影响,盆地地形,四周山岭环绕,冬季冷空气不易侵入;地形闭塞,夏季不易散热且多下沉气流,加剧气候的炎热。

◆(海南岛):全国冬季最热之地,平均气温在20℃以上;其原因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纬度高

(低)太阳高度小(大),全年获香太阳辐射少(多)。

◆(青藏高原):全国夏季最冷之地,平均气温在8℃以下;其原因是:受地形影响,海拔高。

◆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2)温度带的划分(日均温≥10℃的积温为依据)及特点:

①生长期:日平均气温≥10℃的持续期称为作物生长期;

②积温: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的温度总和;

③温度带的划分及特点(见中国填充图):

◆寒温带: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北部(小于1600℃);初霜出现在9月初,生长期小于100天,无霜

期91天;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农作物主要有:早熟的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中温带:东北三省、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1600℃—3400℃);初霜出现在10月初前后,生长期

100—171天,无霜期120—210天;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农作物主要有:春小麦、大豆、

玉米、谷子、高粱;

◆暖温带: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其原因是:受地形影响,盆地地形,四周山岭环绕,冬

季冷空气不易侵入;地形闭塞,夏季不易散热且多下沉气流,加剧气候的炎热。)(3400℃—

4500℃);初霜出现在11月初,生长期171—218天,无霜期150—240天;作物熟制为一年

二熟或二年三熟;农作物主要有:冬小麦复种糜子、荞麦等,或冬小麦复种玉米、谷子、甘

薯等;

◆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南到南部沿海(4500℃—8000℃);初霜出现在12月初—

元旦前后(南部沿海在元旦前后),生长期218—365天,无霜期240—360天;作物熟制为一

年二熟或一年三熟,长江与淮河之间为一年二熟,稻麦两熟或双季稻;长江以南为一年三熟,

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

◆热带:海南省、滇、粤、台的南部(大于8000℃);终年不见初霜,生长期365天,无霜期360天;

作物熟制一年三熟,农作物主要有水稻。

◆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小于2000℃);生长期0—350天,无霜期0—210天;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农作物主要有早熟青稞。

3.降水与干湿地区:

(1)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原因(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不均匀):

①空间分布即地区分布不均——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其原因有:

◆海陆位置:东南距海近,受夏季风水汽影响,降水多;西北距海远,不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少;

(形成季风与非季风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季风:东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西南季风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华南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时间分布即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夏秋季节(5月—9月),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其原因是:

与夏季风进退的迟早有关。夏季风的进退与锋面雨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如下:

◆五月中旬,随夏季风增强,锋面雨带从南部沿海登陆,华南即南岭以南出现雨带,降水增多;

◆六月中旬,锋面雨带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淮河流域,出现梅雨天气;

◆七月中旬—8月,锋面雨带到达淮河以北的东北、华北地区,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天气(“三

伏”为初伏、中伏、末伏,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大致为七月中旬到八月下旬,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

◆九月开始,随冬季风增强,雨季迅速南移至南部沿海;

◆十月,夏季风在大陆上消失,雨季随之退出大陆而结束。

③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少雨区更大;其原因是:与夏季风进退规律的反常有

关。夏季风进退规律的反常与副高的关系:副高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反常,使夏季风的进退出现反常:

◆若夏季副高发展伸至我国大陆但势力较弱,位置持续偏南时,夏季风也较弱,向北移动慢,北方降水偏

少,南方降水偏多,易造成南方地区特别是江淮地区的洪涝灾害,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

◆若夏季副高势力强大,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偏北时,夏季风也强,向北移动快,北方降水偏多,

南方降水偏少,易造成北方地区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

④雨季长短不同: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⑤我国降水分布的总特点是:每年的春初到夏初,南方多雨湿润,北方普遍干旱;盛夏七月中下旬至八月,

北方进入雨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出现伏旱天气。

(2)干湿地区的划分及特点(见中国填充图):

◆湿润地区:年降水总量>800mm,降水量>蒸发量,多为森林景观;

◆半湿润地区:年降水总量400mm—800mm,降水量>蒸发量,多为森林草原景观;

◆半干旱地区:年降水总量200mm—400mm,降水量<蒸发量,多为草原景观;

◆干旱地区:年降水总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多为荒漠景观;

另外:◆我国年降水量最高历史记录——台湾的火烧寮,达8408mm,其原因有:位于东部沿海,台湾山脉的东北部,夏季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位于西太平洋,极易受热带风暴(台风)的影响,加大降水量,受台湾岛倾斜方向的影响,湿润气流易在此积聚回旋上升而降水多。

◆我国年降水量最低历史记录——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仅达5.9mm,其原因有:地处内陆,离海洋

远,盆地四周山岭环绕,阴挡湿润气流深入且多下沉气流,气候干燥。

4.中国的气候特征与气候类型及原因:

(1)中国气候特征:

①大陆性(受海陆位置和大陆面积影响)季风气候显著(受海陆差异影响),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暖热多雨(除沙漠外,与世界同纬度相比,中国冬季最冷,夏季最热);

②雨热同期(夏季)(季风气候);

③气候复杂多样(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寒气候)(其原因是:复杂多样

的地形;南北跨度纬度大;海陆位置;海陆热力差异等。)。

(2)原因:复杂多样的地形;南北跨度纬度大;海陆位置;海陆热力差异等。

5.气象灾害及成因、危害与防御——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1)寒潮:每年秋未、冬季和初春,来自西伯利亚(乌拉尔山脉以东的俄罗斯)、蒙古一带的强冷空气侵

入我国,活动范围大。(除西藏、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海南、台湾等地以外的全国各地;前两者

海拔高,强冷空气不易侵入;后两者离冬季强冷空气(寒潮)的发源地远,且寒潮南下时受山岭

阻挡,势力不断减弱;四川盆地四周被山岭围绕,阻挡寒潮的侵入。)灾害:严寒、大风、霜冻等

天气。

(2)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2级或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

①发源地: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其中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台风次数最多;

②影响地:东南沿海(广东、福建、台湾、海南)登陆,随后影响到沿海其他省区;

③灾害:狂风、特大暴雨、风暴潮(夏秋季节)等。

(3)洪涝和干旱(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①成因:◆降水量的地区分布不均;◆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春夏多旱,夏秋多涝):

若夏季副高发展伸至我国大陆但势力较弱,位置持续偏南时,夏季风也较弱,向北移动慢,北方降水偏少,南方降水偏多,易造成南方地区特别是江淮地区的洪涝灾害,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

若夏季副高势力强大,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偏北时,夏季风也强,向北移动快,北方降水偏多,南方降水偏少,易造成北方地区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

②防御:修建大量防洪旱的水利工程。

(4)沙尘暴:

①多发生在春季,其形成原因:

风力——动力(冬季风);沙源——源于蒙古和我国西部内陆地区的沙漠;

气候——冬末春初,气温上升,蒸发强盛,降水较少,地表干燥;人为因素——植被破坏;

②其影响地区主要在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有时袭击到江淮地区。

本章小结与补充:

第五章: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一、知识要点:

1.河、湖的功能: 2. 内、外流域(区):

3. 河流的水文特征(外流河与内流河):(从补给类型、流量大小及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流程、

水能与航运、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等方面来分析)4.河流的水系特征:(从流域面积、流程长短、支流多少即河网密度等方面来分析)

5.湖泊(湖泊的特征与湖泊的分类):

6.主要河流与湖泊:

二、知识链讲(投影仪:中国空白填充图):

1.河、湖的功能:

①大地的动脉——河流;②大地的明珠——湖泊;

③为人类提供水资源、水能资源、航运、灌溉、水产等;

④湖泊对河流水量具有调节作用(主要对湖泊下游调节作用大,其调节作用大小取决于湖泊面积的大小,

使河流流量变化减小。);⑤给人类带来洪涝等水灾。

2.内、外流域(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及200等降水量线):

(1)外流河与外流区: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外流河;外流河流域称外流区(流域是指河流的集水区域);(2)内流河与内流区: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3.河流的水文特征:

(1)外河流的水文特征:

①分属三大水系:印度洋(怒江、雅鲁藏布江);北冰洋(额尔齐斯河);太平洋(其余);

②明显的汛期与枯水期(夏汛冬枯),北方河流有断流现象;

③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冬季普遍有结冰现象;

④补给类型有:大气降水、地形雨、台风雨、地下水、湖泊水、季节性冰雪融水、高山冰川融水等。

⑤内部差异较大,其中:

◆东北地区(黑龙江、松花江):流量丰富、汛期较短、水位变化大、含沙量小、冰期长(湿润区);

(有两个汛期:春汛,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夏汛,大气降水补给。)

◆秦淮以北(辽河、海河、黄河):流量较小、汛期较短、水位变化大、含沙量大、冰期短(半湿润区);

◆秦淮以南(长江、珠江):流量丰富、汛期长、水位变化小、含沙量小、无冰期(湿润区);

◆西南地区(努江、澜沧江):流量丰富、汛期较长、水位变化小、含沙量小、无冰期(湿润区);

(2)内河流的水文特征:

①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的干旱、半干旱区;②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

③补给类型主要有:高山冰川融水、山地降水等;

④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山地降水多,河流流量较丰富;夏季过后,水量渐减以至断流;

⑤流程较短,中途消失在沙漠或汇入内陆湖泊(因为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沙漠、戈壁

广布,河水被大量蒸发、下渗;农业灌溉用水,使水量迅速减少,所以流程较短,中下游常出现断流);4.湖泊:

(1)湖泊分布的特征:分布范围广而相对集中,主要有两大湖泊分布区:青藏高原湖区(世界最大的

高原湖泊区)和东部平原湖区。

(2)湖泊的分类(见中国填充图):

①按流域特点分两类湖泊:

◆外流湖:分布在外流区,与外流河相通,湖水可流进也能排出。

◆内流湖:分布在内流区,为内流河的终点,湖水只能进,不能排出。

②按性质分两类湖泊:

◆咸水湖:湖水输出主要通过蒸发,湖水只能进,不能排出,盐分较多,盐度较高(如青海湖、纳木错等);

◆淡水湖:湖水输出是地表径流,湖水可进可出,含盐分少,盐度较低(如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③按成因分七类湖泊:

◆构造湖(地壳断裂下陷而成如青海湖.纳木错.艾丁湖、鄱阳湖、洞庭湖、兴凯湖、呼伦湖、滇池、日月潭);

◆火山湖(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如:长白山天池);◆泻湖(河水外泄而成,如:洪泽湖、太湖);

◆堰塞湖(火山喷发的溶岩堵塞河道而成,如:镜泊湖);◆河迹洼地湖(河流干涸,低洼地积水而成,如洪湖);

◆冰蚀湖(冰川侵蚀而成);◆冰碛湖(冰川携带物沉积形成洼地积水而成)。

5.主要河流和湖泊(见中国填充图):

(1)主要湖泊:

①青海湖——我国面积归大的湖泊(咸水湖);②纳木错——我国海拔最高的湖泊(咸水湖);

③鄱阳湖——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④艾丁湖——我国陆地最低点(海拔—155米)(咸水湖);

(2)主要河流(塔里木河、京杭运河、长江、黄河、珠江)(见中国填充图):

(内、外流域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及200等降水量线)

①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水源补给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每年7—9月

为汛期,10月后水量大减,且中下游河道经常断流。

②京杭运河——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全长1800千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自北向南依次经过京、津、冀、鲁、苏、浙六个省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自古是南北交通重要通道,其航运能力仅次于长江。现在,其航运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境内(山东济宁——浙江杭州)。主要城市:(1)北京(2)济宁(3)镇江(4)杭州(5)南京

③珠江——

◆发源于云南的乌蒙山,流域西起云贵高原,北起南岭山地,经两广丘陵、珠江三角洲入南海;流经云、

贵、桂、湘、赣、粤6省区,通航里程1200千米,仅次于长江;支流众多,水系稠密,由西江、东江、北江三大水系组成。

◆珠江的水文特征:

水量丰富(珠江流域地处多雨区,雨量充沛。年径流量仅次于长江。);

水位平稳(季节和年际变化小。雨季长,又有台风雨影响,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小,径流量变化不大。)河流含沙量不大(流域区内植被覆盖率高,石灰岩分布广。);

◆水能资源开发:珠江流经丘陵地区,多峡谷急流瀑布,水能资源丰富;水能梯级开发最突出。

◆珠江沿岸主要港口及干支流名称(见中国填充图):

(1)广州(2)三水(3)梧州(4)桂平(5)柳州(6)南宁(7)蔗香(8)珠江(9)东江(10)北江(11)西江(12)漓江(13)柳江(14)浔江(15)黔江

(16)红水河(17)郁江(18)左江(19)右江(20)北盘江(21)南盘江(22)黄泥河◆珠江干支流水电站(见中国填充图):

(23)鲁布革(黔)(黄泥河)(24)天生桥(桂)(红水河)(25)龙滩(桂)(红水河)(26)岩滩(桂)(红水河)(27)大化(桂)(红水河)(28)新丰江(粤)(东江)

④长江——

◆发源于唐古拉山的各拉丹冬(6621米),向东海奔去。干流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长河(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年径流量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干流流经11个省区: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流经地形区有: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江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分段及水文特征:湖北的宜昌和江西的湖口为界点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游流经在第一、第二级阶梯上,中下游流经第三级阶梯;上游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

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下游江阔水深、水流缓、支流少。

◆长江主要支流有(见中国填充图):

四川的金沙江、岷江、嘉陵江;贵州的乌江;湖南的湘江(洞庭湖);湖北的汉江;江西的赣江(鄱阳湖水系的五大支流:饶河、信江、抚河、赣江、修水)等。

◆长江干流各河段的名称(见中国填充图):

两大源头河(沱沱河、当曲);通天河(两大源河汇合处—青海省的玉树);金沙江(玉树—四川的宜宾);长江(宜宾—入海口);川江(宜宾—宜昌,主要流经在四川);荆江(湖北的枝城—湖南城陵矶);峡江(四川的奉节—湖北的宜昌,也是三峡所在河段);杨子江(江苏的镇江—扬州);

◆巨大的水能(落差与水量大小):长江是我国水能最丰富的河流。我国水能理论蕴藏量达6.8亿千瓦,可开发量3.8亿千瓦,居世界水能第一位。其分布不均,水能可开发量的地区分布如下:西南67.8%,中南15.5%,西北9.9%,华东3.6%,东北2%,华北1.2%。

源头至入海口的落差达6621—10=6600米;

源头至宜宾,河长约2500米,落差却约达6200米,是长江水能最丰富的河段;

四川盆地以东,度江穿越于巫山中,河水切割侵蚀巫山而形成三峡(重庆的瞿塘峡、重庆与湖北的巫峡、湖北的西陵峡),峡谷两岸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水能丰富;

葛洲坝、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相继建立,长江水能更多的被开发利用而造福全人民。长江干支流水电站的分布如下:

◆长江干支流水电站(见中国填充图):

(8)隔河岩(鄂)(长江)(10)葛洲坝(鄂)(长江)(11)三峡(川鄂)(长江)(17)二滩(川)(金沙江)(18)龚嘴(川)(大渡河)(19)铜街子(川)(岷江)

(20)都江堰(川)(岷江)(21)宝珠寺(川)(嘉陵江)(22)安康(陕)汉江

(23)东风(黔)(乌江)(24)乌江渡(黔)(乌江)(25)风滩(湘)(沅江)

(26)五强溪(湘)(源江)(27)柘溪(湘)(资水)(28)东江(湘)(湘江)

(29)万安(赣)(赣江)(33)丹江口(鄂)(汉水)

◆防洪与灌溉:

长江洪水对中下游平原地区危害最严重,其洪流有:宜昌以上的干支流及洞庭湖、鄱阳湖和汉江三股,特别是三股洪流来自同一时期,河水猛涨而出现特大洪水。

“千里长江,险在荆江(湖北的枝城——湖南的城陵矶)”,

其洪涝原因有:河段弯曲,水流不畅,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高出两岸平地,有长江的“地上河”之称;其防御措施有:修建荆江分洪工程;裁湾取直工程;加固荆江大堤等。

长江易发生洪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年降水量大且季节分配不均;上、中游间落差巨大;中上游森林滥伐滥砍现象严重,水土流失严重;中游湖泊水面缩小,分洪蓄水能力降低(人为填湖、占河道和蓄水区开垦耕地与城市建设等);

中游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泄洪能力弱;近年河流泥沙量的大增,河床逐渐抬升。

防洪是长江治理的首要任务,包括加固江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裁湾取直工程、营造防护林和保持水土等办法。

◆黄金水道——

自古以来,长江就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是中国内河航运最发达的河流,占全国内河航程的2/3,四季通航,被称为“黄金水道”,三峡未修建之前,各河段的通航能如下:上海—武汉3000吨位以上;武汉—重庆1000—3000吨位;重庆—宜宾500—1000吨位;

其航运发达的原因:

自然条件优越:横贯东西,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四季通航;

具有巨大的运输价值: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等优点;

长江流域资源丰富,沿江平原和度江三角洲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长江干流沿岸工业中心和城市众多,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

近年来我国大规模开发长江航线的措施:一方面疏浚长江航道,加强沿江港口建设;一方面吸取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扩大沿江的对外开放,大力建设沿江经济带,充分发挥其“黄金水道”作用。

◆长江沿岸主要港口(见中国填充图):

(1)上海(2)镇江(3)南京(4)九江湖口(5)武汉(鄂)(6)城陵矶(滇)(7)枝城(鄂)(9)宜昌(鄂)(12)涪陵(渝)(13)重庆(14)宜宾(川)(15)攀枝花(川)(16)玉树(青)(30)芜湖(皖)(31)张家港(苏)(32)南通(苏)

⑤黄河——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古文明的发祥地);中国的一条害河(洪涝灾害严重);

◆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雅拉达泽峰(5214米),呈“几”字形向渤海奔去。干流全长5500千米,

是我国第二长河(其长度仅次于长江,居中国第二位,但其水量远不如长江、珠江,故不称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

◆干流流经9个省区: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

◆流经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有:源头—约古宗列曲、洮河、湟水、渭河、汾河、泾河。

◆黄河分段及水文特征:内蒙古的河口和河南的旧孟律为界点分为上、中、下三段,上中游流经第一、第二级阶梯上,下游流经第三级阶梯;上游:河源水清、峡谷段水能丰富、河套段水流平缓;中游多支流、多峡谷、含沙量大;下游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成“地上河”。

◆母亲河的奉献——水能与灌溉:

上中游水能的梯级开发,大型水利枢纽有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等;

引黄灌溉历史悠久:上游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称;中下游的引黄入晋、引黄济青等。千百年来,黄河的哺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痛苦的回忆,中国的忧患——黄河的水土流失与水患灾害:

水土流失:黄河中游流经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支流较多,加上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产生强烈的水土流失而使黄河成为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地上河”与水患灾害: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减慢,致使用权大量泥沙沉积,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一遇暴雨,河水猛长,两岸河堤极易决口,泛滥成灾;

治理黄河: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加强水土保持是治黄之本。主要措施:中上游生物措施(造林种草)和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相结合;

治理黄河水患(下游)的主要措施:兴修水利,上拦下排;退耕还林、还草、还蓄洪区;加固堤坝;

◆黄河断流的原因:

天然来水量少(黄河流域大部分位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在400mm左右,河系的径流量少,水资源不丰富。另外,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

工农业用水量大(黄河沿岸大多城市的工业以煤炭、钢铁、纺织、化学等耗水量大的工业为主,节水型工业较少,农业灌溉基本以漫灌为主。另外,在工农业生产中,存在人为的浪费水现象);

人口生活用水量大(黄河流域人口密集,生活用水量极大,而人的节水意识不强);

华北地区出现大面积的地下漏斗区,黄河径流极易从土质疏松的地方下渗;

近年来,由于大气增温,地面蒸发强烈,黄河径流水路途长,在途中减少量逐渐增多。

◆黄河沿岸主要港口、干支流名称和水电站(见中国填充图):

(1)旧孟津(6)河口(14)湟水(15)洮河(16)约古宗列曲(17)汾河(18)渭河(19)泾河(2)小浪底(豫)(黄河)(3)三门峡(豫)(黄河)(4)天桥(晋)(黄河)

(5)万家寨(晋)(黄河)(7)三盛公(内蒙古)(黄河)(8)青铜峡(宁)(黄河)

(9)盐锅峡(甘)(黄河)(10)刘家峡(甘)(黄河)(11)大峡(甘)(黄河)

(12)李家峡(青)(黄河)(13)龙羊峡(青)(黄河)(20)八盘峡(甘)(黄河)

本章小结与补充:⑥其它河流、水电站:

第六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知识要点:

1.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各种自然资源的概况:(1)水资源和水能资源;(2)土地资源;(3)矿产资源;(4)海洋资源;

二、知识链讲(投影仪:中国空白填充图):

1.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见课本数据)

①种类多而全:②总量丰富:③人均资源量不足:④时空分布不均:

2.各种自然资源的概况:

(一)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自东南向西北减少(其原因是:受夏季风降水

影响的不同);夏秋多雨,冬春少雨,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较大。

(2)华北地区缺水最严重,

其原因是:水资源分布少;生产、生活用水量大(人口密集,城市多,工农业发达);

浪费严重;污染严重(工业三废、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等);

解决办法: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如南水北调、引黄入晋、引黄济青等);

兴修水利(如水库等),改变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节约用水(如发展节水农业:包括灌溉

技术的改革,喷灌、滴灌代替过去的漫灌、畦灌等);

防止水污染;开采地下水;研究海水淡化技术等。

(3)水能的开发:

我国水能储量大(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量大),地区分布不均:

◆我国水能理论蕴藏量达6.8亿千瓦,可开发量3.8亿千瓦,居世界水能第一位。

◆分布不均,水能可开发量地区分布:西南67.8%,中南15.5%,西北9.9%,华东3.6%,东北2%,华北1.2%。

◆长江水系水能最多,其次有雅鲁藏布江水系、黄河水系、珠江水系。

水能开发的主要方式——修建水电站:

◆各大江大河的水电站分布(中国空白填充图);

◆水电的优势:

发电成本低,收益大,可再生清洁能源,且有防洪、灌溉、航运、养殖、旅游、改善自然环境等综合效益。

◆水电的不足:建坝拦水的工程量大,工期较长,投资多,建坝后易淹没农田,要移民且受降水量变化的影

响大,枯水期发电量受限制。

(二)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类型多样;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分布不均(东部季风区的耕地:北方旱地、南方水田;西北非季风的草地:自东向西的草甸草原、草原、

荒漠草原、荒漠;三大林地:东北最大原始林、西南第二大原始林、东南人工次生林;)。2.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平原地区(地势平坦,降水多);草地——高原地区(海拔高,降水少);

林地——山地地区(地势不平坦,降水较少);建筑用地。

3.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面积扩大;草原资源普遍超载;森林资源日益减少;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等。

4.对策:

①基本国策:珍惜与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好耕地。

②措施:

◆加强管理(政策法规);◆开源(积极稳妥地开发利用国家荒地、沿海滩涂等土地;加强宜林荒地、

荒山的植树造林;保护和合理开发沼泽地;)与节流(严格控制工业、交通、城建和生活用地)结合。

◆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护(如:牧区建设人工草场、培育优良牧草、改变靠天养畜的落后经营方式;

营造护田林、防风林、水源林等多种防护林,减少土地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灾害)。

(三)矿产资源:

1.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总特点:分布广泛而相对集中,表现为:

①北方多煤炭、石油、铁矿,南方多有色金属,其中:有色金属集中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及以南地区,

主要产地有:长江中下游有色金属突出,南岭有色金属集中地,西南地区有色金属丰富,甘肃是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产地。

②常规能源资源分布的总规律如下:

东北地区石油第一,煤炭第二;西南地区水能(占60%)和天然气第一;

华北地区煤炭第一(占60%),石油第二;华东和东南地区常规能源缺乏;

西北地区石油和煤炭丰富;海上石油丰富;

2.石油、天然气的生产与分布(石油产量居世界第四位):

①集中产地:东北和华北,西北储量丰富;

②远景储量:新疆、黑龙江、山东、辽宁(合占85%);

③探明储量:黑龙江、山东、辽宁、河北(合占70%);

④累计总储量在5亿吨以上的油田:大庆、辽河、华北、胜利、中原、大港;

⑤中国石油、天然气主要产地(见中国填充图):

(1)大庆(2)吉林(3)辽河(4)二连浩特(5)大港(6)胜利(7)中原

(8)延长(9)靖边(10)陕北(11)长庆(12)玉门(13)彩南(14)克拉玛依(15)吐哈(16)塔北(17)塔中(18)江油(19)渠县(20)重庆(21)泸州

(22)成都(23)茫崖镇(24)花土沟(尕斯库勒)(26)冷湖(27)南阳(28)苏北

(29)汉江(30)渤海(31)东海(32)南海(33)北部湾(34)三亚(35)华北(任丘)

⑥石油化工中心(见中国填充图):

(36)沈阳(37)大连(38)石家庄(39)洛阳(40)银川(41)石河子(42)乌鲁木齐

(43)格尔木(44)拉萨(45)茂名(46)湛江(47)南京(48)广州

⑦我国主要油气管道:大庆—大连,大庆—秦皇岛—北京,任丘—北京,胜利—青岛,胜利—南京。

⑧天然气集中产地:陕西的靖边;四川的成都、江油、渠县、泸州;青海柴达木盆地的茫崖;重庆;

3.煤炭的储量与产量:

①集中产地:华北,西北,东北和西南;②探明储量: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合占95%);

③远景储量:新疆,内蒙古,陕西,山西(合占81%);

④探明储量100亿以上煤矿:内蒙古的东胜、伊敏、霍林河、准格尔;

陕西的神木—谷府、黄陵、铜川;山西的大同、平朔、西山、阳泉;安徽的淮南、淮北;

山东的兖州;黑龙江的鹤岗;贵州的六盘水;宁夏的灵武;河南的平顶山;

⑤主要煤矿分布(见中国填充图):

◆六大露天煤矿:(5)伊敏(6)霍林河(7)元宝山(11)准格尔(14)平朔(31)小龙潭

◆中国煤炭主要产地:

(1)鹤岗(黑)(2)双鸭山(黑)(3)鸡西(黑)(4)铁法(辽)(5)伊敏(内蒙古)(6)霍林河(内蒙古)(7)元宝山(内蒙古)(8)准格尔(内蒙古)(9)石嘴山(内蒙古)(10)东胜(内蒙古)(11)西山(晋)(12)阳泉(晋)(13)大同(晋)(14)平朔(晋)(15)晋城(晋)(16)神(木)(谷)府(陕)(17)黄陵(陕)(19)铜川(陕)(20)峰峰(冀)(21)开滦(冀)(22)兖州(鲁)(23)京西(京)(24)灵武(宁)(25)平顶山(豫)(26)淮南(皖)(27)淮北(皖)(28)徐州(苏)(29)萍乡(赣)(30)六盘水(贵)(31)小龙潭(滇)(32)乌鲁木齐(新)

◆中国矿产探明量分布:

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的有:钨,锑,锌,钒,钛,稀土;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二的有:锡,钼,煤,汞,磷;锰探明量:广西,湖南,贵州,辽宁(80%);锑探明量:湖南,广西,贵州,云南(80%);

铜探明量:江西,西藏,云南,甘肃(60%);磷探明量:贵州,云南,四川,湖北(70%);

◆我国矿业开采规模居世界第三位。

(四)海洋资源——乌金的储存库(石油)、天然的蛋白质仓库(鱼类)、盐类的故乡、能量的源泉:

1.我国海洋渔业发达的原因:

①大陆架宽而浅,太阳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水温适宜,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

②有众多河流注入近海,带来丰富有机质和营养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海洋鱼类提供足够的饵料;

③有寒暖洋流交汇。

2.东海——天然鱼仓,舟山渔场——中国量大的渔场,其原因是:

①大陆架宽而浅,太阳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

②有钱塘江河水注入,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海洋鱼类提供足够的饵料;

③有寒暖洋流交汇(沿岸流与日本暖流);④位置适中,是多种经济鱼类回游的必经之路。

3.丰富的海洋矿产资源:

◆我国最大盐场——天津长芦盐场的成因:

①有适于晒制海盐的宽阔的沙质海滩;②晴天多,风力大,蒸发旺盛。

◆我国第二大盐场——台湾的布袋盐场的成因:

①地处泥砂海岸段,沙滩广布,便于积水晒盐;②冬半年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有利晒制海盐;

③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气温高,蒸发强烈;④地处台湾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

◆我国第三大盐场——海南的莺歌海盐场的成因:

①地处泥砂海岸段,沙滩广布,便于积水晒盐;②冬半年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有利晒制海盐;

③地处热带,气温高,蒸发强烈;④地处五指山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

4.海洋资源的保护:①禁止过度捕捞;②防止海洋污染。

本章小结与补充:

第七章:中国的农业

一、知识要点: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为什么我国决不能放松粮食生产?

3.提高粮食生产的主要措施

4.林业——“141”工程

5.畜牧业

6.农业开发的潜力(即发展方向)(1)分类:

7.我国农作物的类型 8.我国主要农作物的生长习性(2)主要牧区与牲畜:

二、知识链讲(投影仪:中国空白填充图):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①农业生产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要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

②农业生产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

2.为什么我国决不能放松粮食生产?

①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②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③粮食生产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④自然灾害频繁,粮食生产不稳;⑤人口增长过快,耕地少且面积不断减少,人均粮食产量增长缓慢;

⑥粮食生产关系到我国的国计民生;

3.提高粮食生产的主要措施:

①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②科学种田,提高粮食生产的单产量和质量;

③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方针,因地制宜,广开

生产门路,使农、林、牧、副、渔得到全面发展;

④建立一大批商品粮生产基地(自然条件优越、生产力水平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实现生产专业化、

大规模使用优良种子、先进的种植技术的经营管理办法,从而提高了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

4.林业——“141”工程(见课本说明):

5.畜牧业(放牧和饲养牲畜):

(1)分类:

◆牧区畜牧业(利用牧区天然草场放牧);

◆农耕区畜牧业(利用农作物秸杆、加工副产口及部分粮食饲养动物)。

(2)主要牧区与牲畜:

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牧区(细毛羊);青海牧区;西藏牧区(牦牛);

前两者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后两者位于青藏高寒地区,它们都具有降水较少,广阔的天然草原的特点;此外宁夏的滩羊。

6.农业开发的潜力(即发展方向):

在农业用地面积不可能有较大辐度增加的前提下,农业生产发展潜力有:

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我国耕地大多是中、低产田,所以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产量潜力大);

②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我国农业产值结构较单一,种植业占主导地位,畜牧业比重不高,林地和渔业比重太小,所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潜力大,在保证粮食生产同时,加快其他部门发展,促进农业多种经营。)③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④科技兴农;7.我国主要农作物的生长习性:

8.我国粮食生产分布特点(见中国填充图):

9.小麦的生长特性与分布(见中国填充图):

春小麦:春季播种,夏季生长,秋季收割,生长期较长(100天左右);冬小麦:秋季播种,冬季生长,春季收割,生长期较短;

13.其它纤维作物的生产与分布:

◆我国是生产丝绸最早的国家,素有“东方丝绸”之称号:

桑蚕茧:我国丝绸工业主要原料,其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是生丝和绸缎的三大产区,浙江杭州是我国著名的“丝绸之府”,此外江苏的苏州、重庆、成都较出名。

榨蚕茧:辽宁是我国最大产地,山东第二,此外内蒙古、河南的南阳地区、贵州的遵义较为著名。

◆我国麻类与麻纺工业较发达:

黄麻:生产麻袋的主要原料,杭州是我国最早、最大的麻袋纺织工业中心,此外,赣、湘、豫、广东、闽等产麻地,都建立了大型麻袋工业企业。

苎麻:主要分布在赣、湘,此外,桂、川、广东等地,湖南的株洲是我国最大的苎麻纺织厂;

亚麻:是麻纺织工业中最年轻的部门,主要分布黑、吉、宁、冀、甘、内蒙古等东北、华北地区;

17.我国农作物的类型:(待抄)本章小结与补充:

一、知识要点: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

2.中国工业的发展特点:

3.中国工业的发展前景:

4.中国主要的工业基地:

5.主要工业中心:

二、知识链讲(投影仪:中国空白填充图):

1.工业的地位和作用: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工业生产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交通、商

业和国防的现代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

2.中国工业的发展特点:

(1)保持较高较快的增长速度(比较工业产品的增长倍数);(2)形成独立、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3)工业布局趋向合理化:一方面加强了沿海地区原有工业基地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广大内地大力建设了新的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同时乡镇企业遍地开花。

3.中国工业的发展前景:

①采取有效措施,集中足够力量,加强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的发展,如加速塔里木盆地油田的开发、

三峡工程的建设等;

②努力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促进加工工业的发展,并尽可能在科技力量较强的北京、上海、南京、

天津、成都、重庆、广州、大连等城市建立和发展新兴的高科技产业;

③在进一步搞活和发展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和扶植乡镇企业的发展。

4.中国主要的工业基地:

(1)辽中南地区——北方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资源丰富:煤、铁、石油;交通便利:铁路、近海运输、公路、输油管道联系东北;)

(2)京津塘地区——轻重工业都很发达的、北方最大的综合型工业基地(资源丰富:铁、石油、海盐、统一的电网;便利的铁路、公路和近海运输;靠近山西能源基地,输油管道连接东北,华北的油田。)

(3)沪宁杭地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雄厚的技术力量,统一的电网,发达的水陆空交通,资源丰富:煤、铁及有色金属)

(4)珠江三角洲地区——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靠近香港和东南亚,侨乡很多,有利引进外资、

技术和管理方法,发展为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业和制造业。)

本章小结与补充:

第九章:中国的交通

一、知识要点:

1.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2.中国铁路交通干线分布:

3.高速公路:

4.水运:

5.航空运输:

二、知识链讲(投影仪:中国空白填充图):

1.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方式的特点、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时间效益等情况分析考虑)

◆运输方式的特点:①运价:空运—陆运—水运;②速度:飞机—火车—汽车—船舶;

③运量:火车—轮船—汽车—飞机;

2.中国铁路交通:

◆如何区分火车运行的车次和时刻表:

车次:车次有来、去两个方向,从北京为起点开出的列车编为单次(来),驶向北京的列车编为双次(去);

其他铁路线始发站的列车,远离北京的为单次,驶近北京的为双次。

时刻表(读课本图表回答):北京到上海的列车13次,21次,461次,途中各需要的时间分别为:

本章小结与补充:

一、知识要点:

1.历史上四大米市:

2.中国主要商业中心:

3.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

4.旅游业的优点、作用或好处:

5.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十大旅游胜地)(填充图):

6.旅游区的建设与保护:

二、知识链讲(投影仪:中国空白填充图):

(一)中国的商业:

1.历史上四大米市:无锡、芜湖、九江、长江。

2.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上海是全国最大商业中心,其次是北京、西安、天津、沈阳、武汉、广州、重庆等。

3.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

①周围有一个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即服务区;②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的集散。(二)中国的旅游业:

4.旅游业的优点、作用或好处:

(1)优点:“无烟工业”——不需要工业原料且无污染;投资少,收效快,利润高;

(2)作用或好处:

①增加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和创汇;②带动工业、农业、建筑、商业、邮电、运输、文化等行业发展。

5.旅游区的建设与保护:(见课本48页)

本章小结与补充:

第十一章:中国的区域地理

一、知识要点:

1.区域的划分: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征不同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各区域的概况(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二、知识链讲(投影仪:中国空白填充图):

1.区域的划分: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征不同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北方地区:

(1)分界线: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2)黄土地:北方地区分布有土层深厚的黄土高原,有含沙量大的黄河及华北平原等,被称为“黄土地”,开发历史悠久,现在是我国冬小麦、棉花、花生的主要产区,黄土高原则以谷子(小米)为主,耕地多为旱地,大部分耕地为中、低产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还有较多的盐碱地、砂地,需要改造。(3)黑土地:东北平原北部,土壤中富含腐殖质,以肥沃的黑土著移,被移为黑土地,大规模开垦历史较晚。过去,黑龙江省北部的荒漠被称为“北大荒”。现在,这片黑土地是我国春小麦、玉米、高粱、甜菜的主要产区,因人口不多,当地消费粮食有余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而发展为“北大仓”。

(4)色彩各异的景观:冬季的北国风光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银装素裹景色;夏季农作物茁壮成长,大地是笼罩在“青纱帐”,一片新绿;秋季玉米黄,高粱红,田地里色彩斑斓。

(5)森林宝库:针叶林(红松、落叶松)、落叶阔叶林(白桦、紫椴)及东北之宝:人参、貂皮和鹿茸。(6)温带果园——苹果、葡萄、梨、杏、柿等温带水果重要产区;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苹果产量最大。此外枣、粟、核桃等果树众多。

(7)兴修水利,防治水患:本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少雨,夏季7、8月雨量集中且多暴雨(快行冷锋),河流易泛滥成灾。兴修水利,防治水患,是本区一大重要任务,如黄河、海河、淮河、辽河等河流的治理防洪问题。

(8)全国型能源生产基地(煤、石油等)和工业区及工业中心:

山西: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大庆、胜利、辽河、中原、华北等油田,是全国最主要的石油工业之一。以沈阳、鞍山、本溪等为中心的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其中鞍钢、沈阳机械、大连化工和船舶制造、长春汽车、哈尔滨的电机制造等,都是国家重工业的骨干部门;

京津唐轻重工业与高科技产业基地,其中主要工业部门和主要工业中心有:首钢、燕山石油化工、天津制碱、开滦煤矿、唐山钢铁等重工业及轻纺工业和新兴电子工业等;

(9)北方的生活习俗:

主食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地区以小麦为主食;

房屋建筑注意防寒、保温——窑洞(利用黄土的直立性,挖窑洞居住,既可节省建筑材料,又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溜冰、冬泳是北方人冬季爱好的运动项目;

(10)首都北京介绍:3.南方地区(秦淮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2)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的农耕制度: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此外,小麦、油菜、棉花、甘薯的产量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

(3)亚热带、热带的经济作物和林果: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适宜植桑、养蚕,是我国蚕丝的主要产区;◆海南岛的椰子;

◆南部沿海地区出产有香蕉、荔枝、桂园、菠萝等水果◆琼、雷州半岛、云南南部是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

◆柑橘是本区产量最大的亚热带和热带水果,且分布也是最广;◆两广、闽、台、琼盛产甘蔗;

◆经济林木种类多:茶树、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等;

在丰富的植物资源基础上,发展了制糖、制茶、丝绸、食品、建筑材料等工业。

(4)紫色盆地和紫色土:

◆紫色盆地的成因:四川盆地温暖多雨,周围山地的细沙和泥土被流水冲积到盆底,它们所含的铁、铝等矿物质经过氧化,变成紫红色,久而儿之,形成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所以称为“紫色盆地”。

◆紫色土的形成及特性: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经过风化而成;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土壤肥沃,尤其是盆地西北部的“天府之国”——成都平原,土壤更是肥沃;四川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菜、甘蔗、柑橘的重要产区。

(5)红色丘陵——红壤:

◆形成: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而成;

◆特性: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

◆改造: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

◆利用:种植适宜酸性土壤中生长的经济林木,如:茶树、油茶、杉木、马尾松等;

(6)水稻土:多分布于平原地区,河流冲积,长期种植水稻,发育成为含有机质丰富、肥沃的土壤,多呈青灰色。

(7)长江中下游防护林工程——“红色沙漠”:

滥伐森林,陡坡开荒,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森林植被被大量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湖泊严重淤积,有些裸露的红壤丘陵,土壤成片、成块地流失而被人们称为“红色沙漠”。

(8)有色金属和水能丰富:

(9)沿海与内地工业的发展——两大工业地带:

◆长江沿江地带——以沪宁杭为中心的综合工业区;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基地;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等工业;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以西昌为中心的火箭发射基地;湘、赣地区的多种有色金属工业等。

◆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以沿海开放城市(广州、宁波等)和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为中心的吸收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管理方法,发展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工业的制造工业,上海浦东新区建设成为外向型经济开发区。

(10)南方的生活习俗:

列表比较南、北方代表性的地理事物:(课本69页的表格)

初一体育课全套-教案

第一周第1课时 课题: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 2、能力目标:树立自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 3、情感目标:正确认识调节好自己心理、情绪的重要性。 重点:明确体育活动对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 难点:争取了解自己的体能! 教学任务:1、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 2、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3、了解自己的体能 教学内容:1、古希腊人对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有的呢地认识: “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 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 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我国先秦时期在《吕氏春秋》中用形象地比喻阐释了“生命在于 运动”的真谛: “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动也。” 2、体育锻炼重在参与你必须真正理解“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并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只有残疾阿体育锻炼,才能体会到锻炼的乐趣, 并得到益处。应具有积极、乐观和奋勇拼搏的进取精神,并把这种 态度和精神渗透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3、了解自己参与体育的现状在课本上做出选择题1——10题算出分 数,对应评价参考标准看看自己在哪一种类型当中!!! 4、课堂常规:上好体育课的基本要求 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必须认真上好体育课。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开展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课余运动训练以及竞赛活动的基础。 上好体育课,使课内外体育活动很好的结合起来,对搞好学校体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上好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端正学习态度,既要重视上好体育基础知识课,又要重视上好 体育实践课,使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和掌握动作技术、技能很好的结合 起来。 (2)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自己观察老师或同学的示范,细心领会新学 的动作要领,并自觉积极的进行学习,在练习中要勤于动脑,善于思 考。 (3)要遵守课堂纪律和学习要求。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 因病因事不能上课时,因事先请假;上课前要做好准备,有条件的 要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上课(或轻便装和软鞋底);要提前2—3分钟 到指定地点集合;课中要服从指挥,听从老师和小组长的调动。

《俄罗斯》初中地理优秀教案设计.

《俄罗斯》初中地理优秀教案设计 2018-10-27 [教学目标] (一)借助地图,说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领土组成特点(跨东西半球、亚欧两洲)和首都(莫斯科)。 (二)根据地图和资料,归纳俄罗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和各地区气候差异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三)运用统计资料,联系俄罗斯自然条件特点,说明该国开发西伯利亚的情况。 (四)收集资料,说明俄罗斯民族方面的概况。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共分6个小标题。“面积最大的国家”、“平原广大”、“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丰富的资源”、“改革中的经济”、“西伯利亚的开发”,分别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地形特点、气候特点、资源特点、经济特点和区域开发方面的情况。 本节教材第一个标题为国家概况的介绍;第二、三、四个标题内容分别叙述和说明俄罗斯自然地理特征的三个重要方面:“平原广大”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为理解俄罗斯农产品和主要农业区分布提供了条件,“丰富的资源”为理解俄罗斯的经济特点和开发西伯利亚作了说明;第五、六个标题内容阐述俄罗斯人文地理特征,可以从中了解俄罗斯的工业、农业城市、港口分布特点及亚洲西伯利亚的开发情况。本节教材的编排结构是: 本节教材图表系统提供3幅地图:①图3-22,说明俄罗斯周围海洋,亚洲与欧洲部分比较,地形区分布及特点,河流与城市。②图3-24,说明俄罗斯地势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东高西低、平原广大”是其地形主要特征。 ③图3-26,说明俄罗斯主要矿种及产地,特别是石油、黄金、煤、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本图淡化了矿产地的识记,强调矿产种类及其与工业基地分布的关系。 2幅景观图:一为反映宗教和建筑特色的大教堂,一为贝加尔湖及湖畔的亚寒带针叶林景观。 2张统计表:①上扬斯克和莫斯科气候资料分别表明俄罗斯东部西伯利亚受北极地区寒冷气流影响,是北半球的寒极之一,降水较少;而西部东欧平原受大西洋影响,气候较温凉,降水较均匀,是温和的大陆性气候。②俄罗斯亚洲与欧洲部分地区差异对比则要求学生通过对比掌握其差异性,也暗示了开发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模板五篇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模板五篇 想得到高分,教学设计相关考点必须要非常熟悉,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依据和教学步骤、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等等。以下是为大家准备的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1】 《湖心亭看雪》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及写作年代,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理解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体会*清新淡雅的意境和严整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掌握白描写作的手法。 体会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导入新课〗

冬季最令人高兴的莫过于下雪了,那飘扬着的雪花,凝聚着对大地的热爱,从无垠的天幕洒落,在我们头顶飞舞,抚摸着我们,感化着我们,让我们享受热烈、静穆、自由。下雪啦,多好! 雪带给我们的感受?--静穆、纯洁、纯净、阔大而辽远--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咏雪》,谢道韫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成为咏雪的佳句,谢道韫因此被誉为"咏絮之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末张岱的小品《湖心亭看雪》。阅读课文,动脑思考,看看张岱是如何抓住"看"字写雪的。 〖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著述。著有《石匮书》《史阙》《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yuan集》《快园道古》《夜航船》等。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明清名家小品精华》第583页)。文体:《湖心亭看雪》是一篇小品文。

水资源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水资源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使学生知道水是宝贵的、有限的资源,了解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分布,知道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分布和比重,了解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掌握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知道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途径,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路线及影响;了解水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水浪费和污染现象,知道在某种意义上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②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阅读各类图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析图、释图的能力;通过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原因及解决途径,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水资源利用状况,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收集有关水资源紧缺、水资源利用状况等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对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问题的具体分析评价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事实及缺水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使学生能全面、正确地认识水资源的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节水惜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①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及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 ②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应的解决途径。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路线及意义。 ③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④分析图像、表格、文字等各种信息资料。 三、教学难点 ①学会分析某一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②理解水利工程的作用,如三峡、小浪底工程。

③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四、教学准备 ①课前,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活动小组,每小组以4~6名同学为宜。 ②教师课前收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资料,制作本节3课时相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③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做好预习,课前收集有关水资源危机及水资源浪费、污染等利用状况的资料,收集有关三峡工程和小浪底工程的资料。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六、教学设计

部编教材 九上 语文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教案 1.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懂诗歌内容,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感受诗人胸襟气度,理解关键词语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来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通过理解诗人作为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培养学生立下远大 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 重点:理解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感情,体会最后三句的含义 难点:上阕写景是为下阕评古论今,抒发情怀作铺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播放《我爱你,塞北的雪》,再播放音频《沁园春?雪》,由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板书课题:沁园春?雪 二、题解与背景: 毛泽东(1893 —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就是他的代表作。 背景介绍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介绍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读这首词两遍,要读得正确,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

初中地理复习课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总复习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4)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2)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 (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3)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4)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5)经、纬线的特点: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 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 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②特殊经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 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国际上规定20°W 和160°E 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如:15°W 位于东半球;165°E 位于西半球。 赤道0o 低纬度 中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高纬度 60oN 30oN 30oS 60oS 90oN 90oS 北寒带 北极圈(66.5°N ) 南极圈(66.5°S ) 北回归线(23.5°N ) 南回归线(23.5°S ) 赤道(0°) 北温带 热 带 南温带 南寒带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八下教案(教学设计)全集 1社戏 1.掌握相关文学、文化常识,概括主要事件,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2.体会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3.通过揣摩语句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童真童趣以及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4.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念之情,理解传统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欣赏“社戏”视频。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东方的歌剧,是华夏儿女心中的国粹。它就是——戏曲。从戏曲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唱腔的音韵美、脸谱的绘画美、服装的造型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回忆,看看鲁迅笔下的“社戏”。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介绍作家作品及背景 1.社戏知识简介。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简单地说,凡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戏便是“社戏”。 2.《呐喊》简介。 本文选自《呐喊》。《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作者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 3.背景简介。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作者唤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

——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淳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小伙伴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理观念的自由天地。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他把这种思想感触完全融于作品之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原文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部分。 目标导学二:把握线索,概括文章事件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个线索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仿照“夏夜行船”这样的四字短语概括。 明确:(1)线索:看社戏。(2)七件事:①随母归省;②钓虾放牛;③戏前波折;④夏夜行船;⑤船头看戏;⑥月夜归航;⑦六一送豆。 2.上述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明确:详写的是③④⑤⑥,略写的是①②⑦。因为文章主要内容是看社戏,所以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去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详写;其他情节略写。 3.“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在“看戏”这部分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写得起伏有致。如写看戏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来,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三次波折:①叫不到船;②不准和别人去;③外祖母要担心。 三次转机:①八叔的船回来了;②小伙伴们与“我”同去;③双喜写包票。 好处:①笔法曲折,文气摇曳,为看社戏做好充分的铺垫;②初步表现小伙伴的热情、能干等特点,尤其是双喜。 目标导学三: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1.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例如本文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都非常有特色,请分别找出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明确:景物描写: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这里从嗅觉、触觉、视觉角度写两岸的景物和月色,描绘了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内容【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2.了解五首诗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学习诗词中一些不同的表现手法,领会这些诗词所具有的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3.了解与这些诗词有关的文学常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词的方法。 2.语感的培养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难点: 学生对作品的写作背景缺乏一定的了解,给作品的整体感悟带来某种困难。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陶渊明的《饮酒》诗,好比我们这个旅游团观赏了陶渊明经营管理的一处田园风光,领略了它特有的风味。今天我们继续旅行来到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唐诗和宋词。这两座高峰郁郁葱葱,蔚然深秀,美丽的景色令游赏者目不暇接。由于时间紧,我们在这两处景观中,重点欣赏孟浩然和范仲淹,走马观花看一看李白和白居易。同学们,同意吗? (解说:这个导语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交代了这一课的教学安排,同时引发大家的思考和想像。) 二、解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

诗。”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范仲淹所处的北宋时期,其主要边患是辽和西夏。1040年到1043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等职,抵抗西夏侵扰。其间他作了《渔家傲》词数首,写边镇劳苦,今只存这一首。词中着力渲染了边塞的悲壮气氛,抒写了思念家乡的情绪和抗击侵扰、巩固边防的意志。此词首开边塞词之作,其格调苍凉悲壮,感情沉挚抑郁,一扫花间词派柔靡无骨、嘲风弄月的词风,成为为后来苏轼、辛弃疾豪放派的先声。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将三首唐诗和一首宋词的录音听一遍,之后再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渔家傲》的录音各听一遍。然后给6分钟时间让学生读背这两首诗词,看谁背得既快又准确。(解说: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快速读背的兴趣,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学生一般能较快背出。)(2)教师范背这两首诗词(学生注意教师是否有背错的地方),然后与学生共背一遍。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内容【2】 一、目标导引: 1、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优美,心理描写细腻,语言流畅自然的特点。 3、了解本文词语使用的准确性,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 4、认识农家小友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体会文中所表现的对劳动人民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二、、自主预习: 1、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在成人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 2、作者介绍及题解: 三、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一)、范读课文(或听磁带录音): l、画记自己难以读准、难以理解的字词。

人教版初中语文优秀教案锦集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8年级《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 3、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4、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2、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 1.把握作品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法。 2、正确认识和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课前准备:收集课文相关材料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情景设计法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2、掌握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用法。 3、流畅的朗读课文,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一、导入: 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象一些开心的东西,你会去幻想着一切都变得美好顺利欢畅的一刹,你会去遐想成功带来的无尽的欢畅......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1、关于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2、关于作品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3、关于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

初中体育课全套教案

七年级体育课教案 课堂常规及注意事项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上体育课应注意什么,怎样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可以达到全面锻炼身体、掌握知识、方法,促进身心发展、增强体质的目的。 重点:常规教育与安全教育 大家好!祝贺你们顺利的进入了七年级下期了,你们是否意识到你们成熟了,成为了一名好少年。少年时代美妙而珍贵,它不仅富于幻想,而且还是长知识、长身体的 黄金阶段。幻想是 理想的翅膀;身体则是理想和知识的载体,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讲述《课堂常规》及注意事项。 1、对老师有礼貌。上课铃响,体委整队,静候上课。要求;快、静、齐。因故迟到要喊报告。下课时按老师要求整队,听老师下达口令后才下课。 2、不迟到,不早退。如有特殊情况要有班主任或医生证明。提前向教师请假并按老师的要求参加适当的活动、见习或全休。 3、上体育课要穿轻便的服装和鞋子,尽量穿运动服、运动鞋。严禁携带小刀、钥匙、胸针、钩针等硬物。补充重点对运功服、运动鞋的要求必须要做到。 4、注意安全。严格按老师教授的方法练习,未经允许不随意动器材,不做与课无关的动作,同学间要互相鼓励,做好保护、帮助,听从体委和组长的指挥。重点强调对安全的注意,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5、爱护公共财物。课前按老师要求布置好场地器材,练习是要爱护使用器材,课后要认真清点归还器材。 二、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 在体育锻炼中,你会尝试到锻炼的愉快、竞争的刺激、合作的欢乐,体验到勇敢与顽强、胜利与失败、挫折与勇气、拼搏与成功给你带来的兴奋和快乐,而且你会切实的感受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的促进作用。经常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生长发育,还可以调节神经活动的灵活性。

初中地理复习课优秀教案

第四节气候特征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能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我国丰富的气候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2.使学生能联系实际,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对有关自然环境的分析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认识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我国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等特征及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学生认识到祖国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物产丰饶等,在感受祖国美好的同时,产生轻松愉快的心境。 二、学法指导 通过分析我国气候特征,使学生明白特征是在比较和综合中显现出来的。初步学会分析地理特征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二)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三)疑点 为什么齐齐哈尔一月份的气温要比同纬度的法国的巴黎低22.7℃? (四)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复习、回忆前三节的内容,并阅读“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归纳、总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六、师生互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对气温,降水时空分布特点成因进行回忆,引导学生对气候资料阅读分析对比,一步一步地分析概括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启发学生思考其利弊。大部分科学结论都应由学生分析得出。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并能联系实际说明气候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二)教学过程

初中语文教案大全

初中语文教案大全 【篇一: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 2 3 4 【篇二:优秀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优秀初中语文教学设计--《风筝》 涞水四中孙建英 一、教学内容分析: 《风筝》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 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最纯美的感情,鲁 迅的《风筝》就是在温馨与和美中,在矛盾与冲突中展现浓浓的兄弟之情。它讲述的 是“我”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 的愧疚。细读作品,作者的立意既有鲁迅的兄弟之情,也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 鲁迅的自省精神,更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所以本文的 重点难点定为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二、学生学情分析: 《风筝》面对的是一群成长在无忧无虑的20世纪九十年代的少男少女,在他们 认为亲情就是温柔的话语,是细心的呵护,是鼓励与支持,是牵挂与思念;再说,这 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所以受经历与知识

积累水平所限,对这篇通过矛盾与冲突展现亲情的文章要达到深层 理解必然有一定难 度。另外,还考虑到刚进初中的学生对难学课文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产生学习疲劳, 且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 做到兼顾全体,合 理设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过程。 三、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必须 强调和协调知 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因而我从三方面 拟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按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积累“虐杀、苦心孤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式地探讨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亲情的含义,感受文中浓浓的手足之情;学习鲁迅严于自省、 知错必改的情 操与美德;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2.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重点放在对“精神虐杀”一幕的理解以及多角度体验文章主旨上;将有创 意地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悲哀”之情作为教学的难点。 3.课时安排及目标内容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思想的深邃,选材的精巧,结构的别致,加上语言 运用的高超艺术功力,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我在教学上安排两 节课的时间,第一 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积累文中重点词语,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提出疑难问题;

中学语文优秀教案

中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一: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 语文教学设计优秀模版(含高中和初中) 初中篇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 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 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 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 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文本简析: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 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 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 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 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 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三、奇文探究共赏析(22分钟) 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并且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 (一)研读入境品语言 展示例句,让学生运用联想法,替换法,咀嚼品味作者细腻而准确 的写作手法。 (二)赏读入心悟情思 让学生“读其所喜,品其所爱”,重视诵读能力,并提倡“不动笔墨不 读书”的习惯,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这 也是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学生边读边评边议,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并作好评价的引导。(三)涵咏入理勇质疑 这个环节安排在这里是为了给学生讨论交流提供一个缓冲的空间, 让学生质疑,这个疑问可以是预习课文时留下的,也可以是在讨论 交流中产生的。产生的疑问可由学生互相解答,然后再由教师进行 补充。 四、万水千山总是情(8分钟) (一)拓展迁移 欣赏一段视频,走出语文的范本,走向课改中倡导的“大语文”境界。(二)课堂总结 打破按部就班的教师总结,改由学生总结。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 果的检验,而且这种生成性的信息反馈更加准确有效,可以使得教 师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作业布置 【篇二:初中语文优秀教案锦集】 8年级《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单元指要 本单元在七年级上、下册新诗教学的基础上,以单元相对集中学习新诗,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选入的五首抒情诗,其中有一首旧体词,两首中国当代诗,两首外国诗。这些诗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诗人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受到启发,用美妙的诗行,弹奏出自然的乐音,抒写心中的情致。《沁园春·雪》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它采用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星星变奏曲》是诗人渴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在主题和手法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典型特征:《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流淌在诗中的不管是清新与生机,还是静谧与闲适,都会让我们感受来自自然的魅力。 总体目标 1、通过反复推敲诗句,细致深入地体会诗句内涵,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欣赏诗歌的经验,加以联想和想像,体味诗中的形象和意境,从而深切地感受诗歌凝练、形象的语言。 2、在熟读、背诵诗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和韵律美,体会诗歌的魅力。 3、了解诗歌的艺术特征,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的常用艺术表现手法,体会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4、适当地进行诗歌的比较阅读,认识诗歌之间的具体内容、语言特点、表现手法、感情意蕴等方面的异同。 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 课文简析 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词借景抒怀——它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创意说明 放弃政治概念式的解读,引领学生在颂读中以鉴赏评点者的姿态,完成对词的内涵、主旨、景致描写、情感抒发的把握,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引导学生创建并探究这首词的阅读效果史。 教学预设 一、把握词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借助注释把握这首词字面上的意思,各用一句话概括上下阙的内容。 明确:上阙描写北国雪景;下阙纵论历代英雄。 2、学生自由朗读,同时找出上下阙的关键词:“望”、“惜”。 二、评点词景 1、点名朗读上阙,思考用词中的诗句回答“望”的范围、景观、变化、胸襟以及“望”而不见的内容。

中国的疆域初中地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 标题二:海陆兼备的大国 活动一:我当测量家 【任务1】对照“中国的疆域及邻国”,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 红笔将它们标注在地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 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 【任务2】估算我国南北所跨纬度。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相差110千米,据此计算出我国领土南北距离约为多少?(50度,5500千米) 【任务3】估算我国东西所跨经度。用刻度尺量算最东端和最西端的图上距离,根据比 例尺,计算最东端和最西端的实地距离。(60度,5000千米) 【体验】通过计算和测量你的体会是什么? ——我们体会到祖国疆域之大,幅员辽阔,深深为之骄傲和自豪。 【点拨】教师对四至点内容归纳成歌诀帮助学生速记:“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 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活动二:我当探险家 【任务1】探险队分为红队和蓝队,两只探险队都从朝鲜出发,红队用彩笔描画陆上国 界线,沿陆上国界线按照逆时针方向探险,找到并说出沿途经过的陆上邻国。 (红队展示探险成果:陆上邻国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 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共14个)【任务2】蓝队从朝鲜出发,用彩笔描画大陆海岸线,按顺时针方向沿着大陆海岸线, 说出濒临的海洋,以及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两个大岛的名称。 (蓝队展示探险成果:濒临的海洋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 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共6个,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是我国 第二大岛。) 【体验】通过探险和描图你的体会是什么? ——我国疆界长、邻国多,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和合作,海洋面积广阔,海上交通便利,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锦集

8年级《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 3、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4、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2、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 1.把握作品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法。 2、正确认识和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课前准备:收集课文相关材料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情景设计法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2、掌握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用法。 3、流畅的朗读课文,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一、导入: 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

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象一些开心的东西,你会去幻想着一切都变得美好顺利欢畅的一刹,你会去遐想成功带来的无尽的欢畅......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1、关于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2、关于作品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初二体育课全套教案

初二体育课全套教案 第1课时 课题: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 2、能力目标:树立自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 3、情感目标:正确认识调节好自己心理、情绪的重要性。 重点:明确体育活动对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 难点:争取了解自己的体能! 教学任务:1、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 2、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3、了解自己的体能 教学内容:1、古希腊人对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有的呢地认识: “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 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 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我国先秦时期在《吕氏春秋》中用形象地比喻阐释了“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动也。” 2、体育锻炼重在参与你必须真正理解“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只有残疾阿体育锻炼,才能体会到锻炼的乐趣,并得到益处。应具有积极、乐观和奋勇拼搏的进取精神,并把这种态度和精神渗透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3、了解自己参与体育的现状在课本上做出选择题1——10题算出分数,对应评价参考标准看看自己在哪一种类型当中!!! 4、课堂常规:上好体育课的基本要求 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必须认真上好体育课。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开展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课余运动训练以及竞赛活动的基础。 上好体育课,使课内外体育活动很好的结合起来,对搞好学校体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上好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端正学习态度,既要重视上好体育基础知识课,又要重视上好体育实践课,使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和掌握动作技术、技能很好的结合起来。 (2)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自己观察老师或同学的示范,细心领会新学的动作要领,并自觉积极的进行学习,在练习中要勤于动脑,善于思考。 (3)要遵守课堂纪律和学习要求。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因病因事不能上课时,因事先请假;上课前要做好准备,有条件的要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上课(或轻便装和软鞋底);要提前2—3分钟到指定地点集合;课中要服从指挥,听从老师和小组长的调动。 (4)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注意自己和同伴的安全,爱护场地器材设备。(5)要做到课内外结合。在课外体育锻炼时,注意复习和巩固课内外所学的内容,加强练习,积极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测试。 (6)服装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 课后作业:1、根据实际自觉积极的参加课内外体育活动。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大全电子教案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大全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 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附:诗歌知识大全 1、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 这句话看似平淡,但对“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蕴含了不要在那浑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写山村风光。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写出了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渐欲”、“才能”两个字眼富于动态,表现出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 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护”、“绕”二字显得极有情致。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这是动中即景,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后引申为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初中语文教案范文大全

初中语文教案范文大全 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语文教案范文,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初中语文教案一:《梦回繁华》 课文内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介绍我国宋代画家张择端创作的画作《清明上河图》的说明文。作者在用文字介绍这幅画作的时候并没有从绘画技巧的角度作过多的介绍,而是扣住这幅画作所描绘的现实内容,将画作所表现的北宋时期汴梁都城的“繁华”尽量表现出来。这样的写作构思,可以帮助非美术专业的一般读者更好地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主要内容及画作的深层意义。 第一段介绍这幅画作的创作背景,从而引出本文要说明的对象。第二段介绍了画作的作者张择端及其创作动机,强调了这幅画作所要表现的是“梦回繁华”的主题,从而确定了本文介绍画作内容的重点:“繁华”。第三到五段,是对《清明上河图》的具体介绍。第三段介绍画作材质、着色和尺幅,并概括介绍画作的主要内容;第四段分三层介绍了画作的主体内容,三层均扣住“繁华”来介绍,语言典雅,富有文气;第五段总结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 全文使用了逻辑顺序,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按照“内涵—内容—价值”的思路来展开,着重体现了画作的主题“梦回繁华”。 学情分析: 通过第五单元前面两篇教读课文的学习,学生对“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顺序”这些学习重点已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自读课

文《蝉》属于文艺笔调的说明文,又使学生对说明文的多样性有了一些了解,同时学习该类自读课文课时已经指导了学生借助旁批和阅读提示的助读系统,运用快速阅读法的自读策略。不同的是,本课没有设置旁批,学生正好根据老师提出的任务,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看法写成旁批,养成随手写批注的习惯。 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浏览和细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养成圈点勾画批注的习惯。 2.理清课文思路,弄清说明顺序。 3.通过学习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准确而典雅的语言特点。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指导学生采用浏览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理清课文思路,弄清说明顺序。 2. 指导学生细读课文,结合说明方法的学习体会准确而典雅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恰当使用说明方法使说明更准确,以及说明方法对于语言特色的影响。 教学创意: 1.学生自己讨论学习目标和方法,确定学习方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