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用列与行的方法确定位置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用列与行的方法确定位置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用列与行的方法确定位置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应用实录用列与行的方法确定位置

1.目标导学

师:确定位置的时候,我们通常用“列”和“行”来表示。那什么是列?什么是行?怎么用列和行来描述位置呢?

请同学们阅读学习提示,开始微课程的学习打开任务单,学习微课程1:《用列和行表示位置》

2.自主学习

3.师生互动

师:比较这种描述方法和你们自己的描述,有什么感受?师总结这样描述既准确又简练。

4.质疑释疑

一年级数学:一下《位置-上下》教学实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一下《位置-上下》教学实录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与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上下”(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感知生活中的“上下” 1、出示课件:上学路上 师:小红和小明走在上学的路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大树、太阳、小鸟和花。 师:你会用上、下说说它们的位置吗? 生1:太阳在上面,小鸟在上面,小花在下面。 生2:太阳在上面,小鸟也在上面,花在下面。 师:刚才小明悄悄告诉我,小朋友说的不准确,也不完整。你能用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来说一说吗?

生1:小鸟在太阳的下面,太阳在小鸟的上面,花在小鸟的下面,小鸟在花的上面。 生2:太阳在小鸟的上面,小鸟在太阳的下面。 师:在说物体的位置时,一定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这样才更加准确,更加完整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小练习,考考大家。 生1:太阳在花的(上面)。 生2:花在太阳的(下面)。 生3:小鸟在花的(上面)。 生4:小鸟在太阳的(下面)。 讨论:为什么一会说小鸟在上面?一会又说它在下面呢?(同位交流) 小结:也就是说同一物体,站从不同的角度来观测,它的位置是不同的,所以小朋友在说物体的位置时,一定先确定好是站在哪个角度来观测的。 2、出示课件:小明家的书橱 师:小明放学了,回到家,来到了他得书橱旁,看他书橱里的物品摆得多整齐呀!我们小朋友也要向他学习,不要乱摆放自己的物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橱中各种物品的摆放位置,好开始仔细观察,好,下面老师又要考考小朋友了,看看小朋友能不能准确说出书橱上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习了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第三学段学“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习了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经验。也具有简单的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较好的注意力,并热衷于参加富有神秘感和挑战性的活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让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明确竖为列,横为行,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②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到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同时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教学重点、难点 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位置。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揭示课题 下面谁能告诉我班长坐在什么位置上吗? 生:答 师:怎么同一个人有这么多种说法呢? 生:人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观察的。 师:正像大家所说的,一个人的位置不变,但由于人们观察的角度不同,描述的位置的方法就不一样。刚才大家在描述班长的位置时,你有你的说法,他有他的说法,感觉怎么样?生:有点乱。 师:我们能不能寻找一种既简单又准确的方法来描述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认识列和行 师:刚才同学们在描述班长的位置时,用到了“排”、“个”等词来描述位置,你们认位怎样为一排? 生:横着为一排。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竖着也可以看着一排呀。 师:有横排的,也有竖排的,在描述位置时很容易混淆,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把竖排称为“列”,把横排称为“行”。板书:竖为列和横为行。 师:我们通常把观察者最左边的一列称为第1列,请你以老师为观家察者找到我们班的第1列、第2列…… 师:哪为第一行呢? 生:最前面的为第一行。 师:是的,那一行的同学挥挥手,第二的同学点点头,第五行的同学拍拍手。 2、用列和行来描述位置。 师:你能用列和行来描述班长的位置吗?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Use pairs to determine posi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5例1、“练一练”,练习三第1~3题。 【教材、学情分析】 例1教学列、行的含义以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已经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的方法,教材分三个层次教学:一、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产生用数对表示位置的需要;二、教学列和行的含义和确定第几行与第几列的规则;三、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数对表示为(4,3)”这句话表明了三点:一是“数对”指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二是在数对中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这个顺序不能颠倒,它和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先写出x轴上的数量,再写出y轴上的数量的次序是一致的,不会和中学里的数学知识发生矛盾。三是用数对确定位置有规定的书写格式,要用括号把列数与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两个数隔开。

“练一练”在例题的情境中进行。以数对知识为重点,设计了“列、行位置→数对表示→列、行位置”的线索,把例1教学的各个知识组成系统的结构。第1题先在图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巩固列与行的知识;再用数对表示第2列第4行,进一步明确在数对中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巩固数对的知识。第2题通过在图中寻找(6,5)的位置,具体解释这个数对的含义,加强对数对的理解,体会它能清楚、简要地表示出物体的位置。例1的情境图中,每个学生的座位都可以用数对表示,确定各个人位置的数对都不相同。图中有6列、5行,任何一个列数不超过6、行数不超过5的数对都有一个学生的座位相对应。可以利用情境图的这些内涵,组织学生充分地“练一练”。 练习三第1~3题配合例1的教学,巩固列、行的知识,以及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第2题四块装饰瓷砖的位置有同列不同行,不同列同行,列、行都不同三种情况,隐含了许多可以比较的内容,让学生在这些比较中,深入地体会数对。第3题花色地砖的规律是开放的,如这些地砖的位置都在奇数列,第2到第6行之间;这些地砖的排列是对称的,第7列或第4行可看作对称轴;这些地砖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图案,中心在(7,4)……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能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分展开。 【教学目标】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 2、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 3、让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坐标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4、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生和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部分,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知识,是继学生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等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对生活中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知识没有体验,当然也就激发不起学习的兴趣。因此,本节课我本着从生活——数学——生活的

设计理念,遵循由具体——抽象,由特殊——一般的数学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掌握知识。 教材设计的情境图是学生在军训过程中的队列练习,结合我们本校的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没有进行军训,不了解队列的一些知识,于是我本着从学生的实际体验入手,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数学、掌握数学,从学生的教室座位入手,引出数对知识,再过渡到方格图中来确定位置,同时渗透后续坐标知识的学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谈话法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板书设计:确定位置 行 (3,2)(3,5) 列数 对(4,6)(2,6) 第3列第2行(3,2)(4,3)(3,4)第2列第4行(2,4)(,5)(4,) 教学重点:

《确定位置》教学实录

《确定位置》教案 一、创设情境,描述位置 1、铺垫,10秒钟左右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这个游戏(屏幕显示打地鼠游戏背景)会玩吗? 生:玩过。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看来还真有不少人玩过! 师:我这个游戏和你玩过的有点不一样,谁愿意来试试? (目的:1、热身,营造氛围;2、让学生看到可爱地鼠是不能打的,为后面细心地万物一失地描述位置作好铺垫) 2、双打,描述位置 师:还想玩吗?是继续玩这个难度的,还是高级一点的? 生:高级一点的。 师:咱们班同学特别愿意接受挑战!我喜欢! 师:下面我们玩——双打!(屏幕出示)A看,b打 师:哪两位来?你是A,你是B? A,请看大屏幕,记好地鼠的位置。B,先不看,面向大家。 开始——(屏幕出示第一只地鼠) 看清了吗?——好,隐藏。 B同学转过身,拿好鼠标,准备! (对A)请说,地鼠在哪儿! 师:厉害!他是怎么说清地鼠位置的? 生:从左往右数,第3列倒数第2个。倒数就是从下往上数第二行。 师:还可以怎么说? 从()到()第几,从()到()第(),特别清楚!(师记录) 施银燕老师执教的《确定位置》是苏教版五年级的一个内容,讲的主要是有关数对的知识。施老师一开始利用打地鼠的游戏,激发学生用一种默契的表达方式去表达地鼠的位置,其实就是一个创造数对的过程。“数对”,听起来很深奥,其实说简单了,它就是利用数来表达物体的所在位置。施老师的这一设计让学生既可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同时也把这一数学知识简单化生活化,虽然缺少了创造数对的这一具体形式,却实实在在的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开始想办法利用了数对。 二、自定标准(坐标系),用数对描述位置 师:大家特别棒,直接进入第三关。 还是双打。不同的是,说地鼠的位置只能用——两个数了,比如只说3,4。你们行吗? 行,但我想,你一定会先提一个要求,就是两位搭档得先商量商量,是这样吗?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优质课)

方向与位置 ——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认识列与行,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位置。2使学生亲身经历由具体的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渗透坐标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是学生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认识数对。 教学难点:理解抽象的“数对’,并能用数对准确地表示出方格图中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练习卡、课件。 教学过程: 1用自己的方法确定位置 (出示课件图片) 师:同学们,这幅图片是某少年军校进行军训时拍摄的照片,在训练过程中大家都表现的非常积极,其中啊小强同学表现的最棒。仔细观察,小强在什么位置?想一想怎样能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把小强的位置描述出来? (教师巡视,并搜集学生的记录并展示) 师:你们觉得这几位同学描述的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 生:评价

师:确实,1号和2号描述的比较简练,但不够准确,3号的比较准确,但不够简练,怎样能描述的又准确又简练呢?这就需要统一标准。2用列与行的方法确定位置。 (1)认识列和行的概念。 师:其实像这样确定位置的时候,我们通常用“列”与“行”来表示。那什么事列?什么是行? 生:我知道,竖排就是列。横排就是行。 师:说得非常好。确定第几列要从观察者的左边往右数。现在我们都是观察者,指一指,哪是第一列的同学,确定第几行,要从前向后数。指一指,哪是第一行的同学? (学生上台指,教师演示课件,充分认识什么是列、什么是行。) (2)用列和行来描述位置。 师:现在你能用列和行来描述一下小强的位置吗? 生:他在第3列第2行。 师:对!第3列第2行形成一个交叉点,小强的位置就在这。(让学生说出另两个同学的位置各是第几列第几行。) 师:对比这种描述方法和你们自己的描述,有什么感受? 生1:非常简练。 生2: 非常准确。 师:的确,这种方法既准确又简练。 3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位置。 (1)有实物图抽象到点子图,初步认识数对。

确定位置教学实录与评析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数对的含义,以及用数对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能表示次序的体验。本课主要对这种经验加以提升,使原来凭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到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从而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列与行,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理解数对的含义,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2.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准确美,增强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养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点】 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学难点】 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写有数对的卡片、实物投影等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还记得国庆大阅兵的场景吗? 有的学生表示记得,有的学生说记不清了。 师: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一庄严而神圣的时刻。 教师播放国庆大阅兵三军仪仗队接受检阅的视频。 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生1:国庆阅兵的场面很壮观。 生2:参加检阅的人很多。 生3:解放军叔叔的队列非常整齐。 师:解放军叔叔步伐铿锵,队列整齐,他们是怎样训练的?怎样确定位置的?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军营去看一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多媒体出示信息窗1的情景图。 师:看,少年军校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队列训练,他们站的多整齐呀!能说说小强的位置吗? 生1:第二排第三个 师:是横排还是竖排,从那边数? 生:是第二横排,从左往右数第三个。 生2:从左数第三竖排,从前面数第二个。 生3:从右数第四竖排,从前面数第二个。 师:同学们能想出这么多的表示方法,真能干!可是,小强的位置不变,我们表示的方法却各不相同,描述起来有点麻烦,有什么好办法呢?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 1 课时 用数对确定位置 优质教案.doc

第 1 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平面图中认识列和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能在比较中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同时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正确地表示出物体位置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例题1情境图。 (1)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提出了什么问题?(小军坐在哪里?) (2)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描述,如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 2.揭题。 刚才许多同学都知道小军的位置了,那怎样才能正确、简明地说出小军的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介绍“列”和“行”的知识。 (1)介绍:通常把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要从前向后数。 学生可能会提类似“为什么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这样的问题。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些都是规定,人们在确定位置时才有一致的思考和结论,才会能避免争议和混乱。 (2)课件出示下图,帮助学生理解“列”和“行”的知识。 第5行

第4行 第3行 第2行 第1行 第1列第2列第3列第4列第5列第6列 教师任意指出图上的,让学生说出它在第几列第几行,并强调要先说列,再说行。 (3)用先说列数、再说行数的方法表示出小军的位置。 学生交流得出: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 2.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1)教师介绍: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数对(4,3)表示。 (2)小组交流讨论。 提问:从数对(4,3)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交流得出: ①用数对确定位置有规定的书写格式,要将列数与行数写在括号里,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把两个数隔开。 ②“数对”指的是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 ③在数对中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也就是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3.教学例题2。 (1)认识方格图。 课件出示教材第99页例题2红山公园平面图。 提问:观察这幅图,说说这幅图与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 指导学生观察图,发现不同之处:一是红山公园的各个场所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各场所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二是表示各场所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三是方格纸的竖线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了0,1,2,…,10;横线从下往上依次标注了0,1,2,…,8,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2)尝试用数对表示图中场所的位置。 提问:你会用数对表示大门和书报亭的位置吗? 学生尝试用数对来表示。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汇报交流。 指名汇报怎样用数对表示大门和书报亭的位置,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认识到:大门在平面图中处于“竖线3,横线1”的交叉位置上,

西师版四年级下确定位置教学实录

用数对确定位置 重庆中山外国语向舒 教学内容: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5—4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定, 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 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 识。 教学重点:理解“列”“行”的规定和“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需求 1、情境铺垫 师:同学们好! 全体学生:老师好! 师:真好,精神抖擞,声音响亮,坐姿端正。首先我们来欣赏一张照片。 课件出示全班同学八列六行的集体照。 师:能告诉我照片中的你在哪儿吗? 生1:我在三排五个。 师按生的说法故意指错。 生1:不是的,我是说的三排从左数的第五个。 生2:我在二排从右数的第三个。 生3:我在最后一排的最后一个。 师:最后一排的最后一个,(指着照片)是个女生呀?(全班笑) 生3(急了):不是的,是那边的最后一个。 2、揭示课题 师:是呀,同样的位置,因为描述方式的不同,有的从左往右看,有的从前往后看,很容易就让人混淆了,怎样才能用统一的方式既准确又简明的描述位置呢?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用更好的方法来介绍,猜到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了吗? 生:确定位置(师板书) 二、层层推进,学习新知 1、认识列、行,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师:刚才孩子们在介绍自己位置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排。其实,排有竖排和横排,习惯上,我们把竖排叫做:列(板书),横排叫做:行(板书)。 师请一列一行的同学起立,让学生认识列和行。 师:请看这张座位图,(课件)谁来指一指这里的列和行在哪里?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准确性和简洁性。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数对确定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中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3.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坐标的思想与对应的思想,发展学生的 空间观念。4.体验确定物体位置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写有数对的纸条。 活动一:课前谈话,激活经验。教师:同学们,每个学期我们都要召开家长会,想一想 你是怎样给爸爸、妈妈介绍你在教室里的位置的? 活动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教师:同学们,暑假中我们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夏令 营活动,其中少年军校吸引了许多同学参加,小强同学也参加了这个活动。看,他们正在进 行队列训练呢。 活动三:抽象位置图,认识数对。 1.认识行与列。(1)初步感知,学生描述。师:仔细观察,小强在整个队伍中站在什么位置?(2)确定规则,规范描述。师:你们所说的“排”指的什么?师:一竖排在数学上我 们一般称作一列。用手势指一指,哪是一列?刚才同学们有两种数法,从左面数或从右面数。在生活中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一般情况我们从左面数起。这是第一列,想一想这是第几列?这又是第几列?这幅图中一共有几列?(板书:从左往右数)师:第2个又是什么意思? 第2个也可以说他在第2横行。每一个横排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行。用手势指一指哪是一行?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的。(板书:从前往后数)想一想第1行在哪里?第3行呢?在这幅图上一共有几行呢?(3)巩固内化,形成表象。师:现在谁能用数学语言准确地介 绍一下小强的位置?(板书:第3列第2行)(设计意图:从队列练习的现实情境中引入, 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抽象圆点图,初步建模。师:为了更清楚地表示每个同学的位置,我们可以用一个圆 代表一个人,刚才的队列图可以用这样的圆点图来表示。这样的表示方法与刚才的队列图相比,有什么优点?师: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小强的位置吗?小刚在第2列第4行,你能找到 他吗?小芳在第几列第几行? 3.创造符号,认识数对。师:数学的一大特点是简练。刚才我们用“第3列第2行”表示 了小强的位置,你能不能把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变得简练一些呢?(小组讨论后交流。)师:同学们说的方法都很好。为了交流的方便,我们可以用一对数这样表示(3,2),数学上把 这一对数称为数对(板书:数对),其中第一个数表示的是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的第几行。读的时候我们说小强的位置用数对是三二。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小强的位置用数对怎样表示?它表示什么?(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尝试简化表示位置的方法,更充分地体验“数对”的 简洁性。) 4.尝试运用,内化数对。师:怎样用数对表示小刚的位置?师:如果有一个同学坐的位 置是用数对(6,4)表示的,你能在圆圈图上很快地圈出他的位置吗?他是谁?你是怎样想的? 小林的位置用数对(3,5)来表示,你能找到吗?小新的位置用(5,5)表示,他在哪儿? 活动四:联系实际,深化理解。用数对表示教室里的位置。1.谈话:刚才我们用数对很 快确定了圆圈图上的位置,那么在教室里,同学们的位置是在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怎样表 示呢? 2.明确教室里的列和行。(1)如果站在老师的角度来观察同学们的位置,想一想第1

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与评析(参考文本)

( 数学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与评析(参考文本) Mathematics is a tool subject, it is the basis for learning other subjects, and it is also a subject that improves people's judgment,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与 评析(参考文本)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 师让生介绍自己是哪个班的学生 生1:五年(6)班 生2:五(6)班 师:这两种介绍相比,有什么好处?就说6班行吗?

师:既简洁、又要准确是数学上很好的思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位置”。书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列、行的含义 出示情境图——班级的队列图 师:谁能介绍我们班班长的位置 生1:第2排右边数第2个 生2:第4组第2个 师:你是怎么数的? 生2:我是从左往右、从前往后数的 师:怎样才能准确的说出班长卓玲的位置,数学上有特定的规定 教师介绍列与行,以观察者的角度,从左往右数是列,从前往后数是行,让生上台试指出各列和各行 师:现在谁能用第几列第几行说说卓玲的位置 生:第4列第2行(教师板书)

《确定位置》教学实录

《确定位置》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式、方法。比较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课前准备】: 每位学生一份学习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喜欢上电脑课吗?你能描述一下你在电脑教室所坐的位置吗? 师:我请一个同学来介绍自己的位置。 生1:我坐第4列第6行 生2:我坐第4列第4行 生3:我坐第1列第5行 (2)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确定位置。【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评析: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列”“行”的含义,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 (一)呈现新知。 教师出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 师:从这张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1、教师:同学们,张亮是这个班的班长,你能根据老 师这话找到张亮吗?(出示:老师问话的情境图:班长张 亮坐在第几列第几行? ) 生:第2列第5行。 师:你们能找到张亮吗? 生出来指。

2、明确列、行排列规则。(出示:介绍图) 师生一起找第1列,第2列,第3列,第4列,第5列。 师:第1列在我们的哪一边? 生:左边。 师:所以我们确定列要怎样数? 生:从左往右。【板书:竖排——列(从左往右)】 师:刚才我们也找了行,找行要怎样数。 生:从下往上。 生:从前往后。 师:最准确的叫法是从前往后。【板书:横排——行(从前往后】 小结:我们把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引导学生按列报数;把横排叫 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引导学生按行报数。 【评析: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旋转现象,提高学习的兴趣,通过举例进一步加深对旋 转的认识。】 (二)认识数对。 1、认识数对。(例1) 师:老师用“张亮坐在第2列第3行”这样表示你觉得方便吗?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同桌之间讨论讨论一下,可以用数字,也可以用符号。 (学生同桌讨论)。 师:在数学上有一种统一的方法,可以既清楚又简便地表示位置。这就是数对。 师:那你们能用数对把张亮的位置表示出来吗? 生:(2,3) 师: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生:2表示第2列,3表示第3行。 师:对。所以我们用数对表示时先写列,再写行。 师:你还能表示出王艳和赵强同学的位置吗?写在练习本上。 2、联系教室实际,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并且在小组交流。 3、玩游戏:说数对,找自己的位置。 4、讨论:确定一个学生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 生讨论后汇报:要用两个数据。分别是列和行。 师:确定第几列应该怎样数?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设计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容: 本单元的主要容是确定位置,它包含运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的方法和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本单元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用“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座”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可以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 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2、关键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课时划分: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体验数、符号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符号感与抽象思维能力。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北仓小学每年都举行春季或秋季运动会,看这是以前老师所教班级在开幕式上的方队,请看屏幕。(多媒体)。你能说说小强所占的位置吗? 二、行与列的学习 1、小强在整个队伍中站在什么位置?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吗?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小强的位置表示出来。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 2、行与列的含义 小强的位置一定,却有不同的说法,一一解释很不方便,怎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确定位置(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确定位置(一)》教学案例【课例背景】 导学课堂以导、学、练为核心要素,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其课堂形式是以游戏、生活情境导出问题、导入新课,达到激趣煽情、明确主题的目的;以问题或活动组织自学,并用自学提示给予方法、方向引导,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和教师的引导点拨方式展开探究,解开疑惑;以紧扣教学目标的练习检测学习效果、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知识、以具有拓展性、延伸性的问题或练习将探究学习引向延伸。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我将导学课堂用于数学课堂来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让数学课堂成为活动的课堂、思维的课堂,现以《确定位置》为例呈现我们的研究与思考。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63页。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确定位置(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前后、左右、

上下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认识了简单的路线,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建立了一定的空间观念。此课的学习安排在第二学段,既是认识图形知识的继续,又是今后学习坐标、一次函数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是一节探索活动课。 2.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确定位置的问题,四年级学生对这一类问题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但是,在表示方式都是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来表达,探寻统一、正确的方法表示位置是学生的心理需求。如:做操要按顺序排队;看电影时找座位;开家长会时,将自己的座位信息告诉家长,方便家长找到座位等都要有正确的表示位置的方法。因此,教学确定位置这节内容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为后期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和方法储备。【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位置。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游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及评析位置与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及评析-位置与方向人教版新课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当导游吗? 生:喜欢。 师:没做导游之前老师有几个问题想问你们,你们知道怎样才能当一个出色的导游吗? 生:当一个导游必须知道要旅游的那个地方都有什么? 生:必须知道去那儿怎么走? 生:还要知道那儿都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但离一个出色的导游还差的很远,现在老师为了让同学们当一个出色的导游,为大家设计了闯关活动,如果通过了就是一个出色的导游了,同学们有信心吗? 【评析:导入新课时,选择同学们都喜欢当导游这一点,以怎样当一个出色的导游为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 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 师:看来同学们的信心十足,那么我们就开始闯关了。现在进入第一关: 你认识了几个方向,教室的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方向都有些什么? 生:我知道了东、XX、西、XX四个方向。 生:我知道了xx、xx、xx、xx。 生:我知道了教室的东北角有书柜。生:东南角有卫生角,西南是老师批 改作业的桌子,西北是门。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看来同学们平时就非常注意观察。恭喜你们闯过第一关。 师:智慧宫老爷爷正在智慧宫里等着我们呢,他啊特别高兴我们的到来,不过他有个要求,需要我们回答他的问题,你们认为怎么样? 生:老师!我们一定认真回答老爷爷问的问题。 师:那我们就看看老爷爷是怎么说的。请进入第二关(同学们欢迎你们到智慧宫来,如果作为一个导游不会介绍自己带队的行走路线行吗?我们智慧宫要来一批外地的小朋友,我想让你们带着这批小客人去动物园玩,你们会介绍吗) 向他们发出挑战(电脑出示动物园导游图的情境) 生:我知道熊猫馆在西北角,猴子山在西南角。 生:老师我认为在介绍是的时候不应该这么说,应该先介绍去动物园怎么走。 生:我认为去熊猫馆可以先去狮山,在向西北走。也可以先去猴子山在向北走路过大象屋再向北走。 师:太棒了!你们介绍的真清楚。智慧宫老爷爷都夸你们了。对你们的回答他很满意。 师:那么飞禽馆在动物园的什么位置?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生:飞禽馆在大门的东北角。从大门出发可以向北走路过狮山在向东北走。 也可以向东走到鹿园在向北走路过海洋馆就到了飞禽馆。 师:同学们我真的很佩服你们,没有想到你们说的这么好。连智慧老爷爷都向你们树起了大拇指。他啊已经把大门打开了欢迎我们进去呢。师:到了智慧宫里,我们该看的东西可太多了,不过又遇到难题了。前面有一个小门,上面写着跟同学们玩一个接龙游戏。这就是第三关了(游戏规则略)不知道同学们有兴趣吗? 生:有,我们非常想知道门里是什么。 游戏开始,(游戏过程略)

四年级下册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四年级下册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 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平面图中认识列和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能在比较中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同时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正确地表示出物体位置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学情分析: 确定位置的发学生并不陌生,生活中经常用第几排第几个确定位置但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列、行的含义是数学规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难点是有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平面图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水平,初步建立行、列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纵轴与横轴的联系,为以后学习坐标几何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 98 页例题 1 情境图。 (1)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提出了什么问题(小军坐在哪里) (2)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描述,如小军坐在第 4 组第 3 个;小军坐在第 3 排第 4 个 2.揭题。刚才许多同学都知道小军的位置了,那怎样才能正确、简明地说出小军的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介绍“列”和“行”的知识。 (1)介绍:通常把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要从前向后数。学生可能会提类似“为什么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些都是规定,人们在确定位置时才有一致的思考和结论,才会能用数对确定位置避免争议和混乱。 (2)课件出示下图,帮助学生理解“列”和“行”的知识。第5行第4行第3行第2行第1行第1列第2列第3列第4列第5列第6列教师任意指出图上的,让学生说出它在第几列第几行,并强调要先说列,再说行。

《确定位置(数对)》课堂教学实录

《确定位置(数对)》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咱们学校每学期都要召开一次家长会对吧,那么家长会时,你们的班主任老师要求家长怎样就坐呀?是想坐哪坐哪吗? 生: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 师:以往开家长会时老师发现,有的家长到教室后很快能找到自己孩子的座位了,这是怎么回事啊?猜猜看。 生:可能是有的学生告诉自己坐在哪个位置了。 师:老师也是这么想的,其实看似简单的介绍位置,其中也蕴含着很大的学问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确定位置”的问题。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师:如果让你介绍自己的位置,你将如何去描述呢?下面请你把自己现在的位置描述出来,写在写有你名字的卡纸的背面。开始吧。 师:老师拿了几个同学写的,大家猜猜他们是谁? 师:那么到底怎样来确定我们的位置,并准确的标示出来呢?(出示班级座位图课件) 师:这是一个班级的座位图,从左边开始,分别定为第1组,第2组……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小青的位置呢,要求是语言尽量简洁。 生1:小青在第三组的倒数第四个。 生2:在第三组的第二个。

…… 师:小青除了是第3组,还是地几个?(2)有同学说是倒数第几个,哪种更简洁? 师:我还想知道另外五名同学的位置,找同学说,再找一名同学帮老师像刚才这样记录,谁写字最快?(找一名写字快的同学记录) 师:小军的位置呢?小多?小亮?小豆?小玲? 生:…… 师:记下来了吗?不怪你,是因为这文字写起来太麻烦了,对吧?有没有更简洁的方法提高我们的记录速度呢?比如用数字、用符号啊。和前后桌的同学一起研究研究看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试着在本上写一写。(指几名具有代表性的上黑板板演) 生:3,23(2) 3-23-1 师:大家观察,他们的记录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生:都有3和2,都有符号。 师:表示第3组第2个,都有数字3和2。 师:为什么你要加这些符号,怎么考虑的? 生:为了把3和2隔开。 师:同学们,老师真为你们自豪,因为你们创造的记录方法已经和数学家的方法相当接近了。真棒。那么数学家是怎么记录的呢?(边写边讲解)也是用3和2,在两数中间用逗号隔开,并把他们用小括号括起来。(3,2)这种记录方法称为“数对”。读(3,2)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用数对确定位置 第 1 课时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用数对确定位置第 1 课时总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平面图中认识列和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能在比较中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同时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正确地表示出物体位置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例题1情境图。 (1)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提出了什么问题?(小军坐在哪里?) (2)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描述,如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 2.揭题。 刚才许多同学都知道小军的位置了,那怎样才能正确、简明地说出小军的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板书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二、交流共享 1.介绍“列”和“行”的知识。 (1)介绍:通常把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要从前向后数。 学生可能会提类似“为什么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向右数”这样的问题。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些都是规定,人们在确定位置时才有一致的思考和结论,才会能避免争议和混乱。 (2)课件出示下图,帮助学生理解“列”和“行”的知识。 第5行

第4行 第3行 第2行 第1行 第1列第2列第3列第4列第5列第6列 教师任意指出图上的,让学生说出它在第几列第几行,并强调要先说列,再说行。 (3)用先说列数、再说行数的方法表示出小军的位置。 学生交流得出: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 2.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1)教师介绍: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数对(4,3)表示。 (2)小组交流讨论。 提问:从数对(4,3)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交流得出: ①用数对确定位置有规定的书写格式,要将列数与行数写在括号里,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把两个数隔开。 ②“数对”指的是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 ③在数对中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也就是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3.教学例题2。 (1)认识方格图。 课件出示教材第99页例题2红山公园平面图。 提问:观察这幅图,说说这幅图与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 指导学生观察图,发现不同之处:一是红山公园的各个场所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各场所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二是表示各场所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三是方格纸的竖线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了0,1,2,…,10;横线从下往上依次标注了0,1,2,…,8,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2)尝试用数对表示图中场所的位置。 提问:你会用数对表示大门和书报亭的位置吗? 学生尝试用数对来表示。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汇报交流。 指名汇报怎样用数对表示大门和书报亭的位置,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认识到:大门在平面图中处于“竖线3,横线1”的交叉位置上,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堂教学实录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堂教学实录师:同学们好,请问你们喜欢听歌曲吗? 生(齐):喜欢。 师:好。我放一首歌给大家听。 师放课件: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把雷锋当成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吗? 生1:雷锋是个好人! 生2:雷锋做了很多好事! 生3:雷锋是解放军叔叔! ……更多本课资料 师:大家说得很好。但现在雷锋叔叔已经离开我们了,我们到哪里寻找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师板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师教读生字:雷、锋 师课件展示:雷锋画像,本课朗读录音。 师:请同学们边听边读。注意画出生字词, …… 听读完毕后,师生识记生字词。 师:请同学们分组识记字词。不认识的可以问同学哟!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词后,并向组员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熟悉内容。 生进行自学 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我们用开火车的形式朗读一下,看看谁读得最好,我们就评选他为识字“小博士”。 生开火车读。 师:刚才哪一个同学读得最好呢? 生杂乱的回答,师选出一名当小老师教大家认字。 师出示课件生字 “小老师”教大家认读。 师课件范写“锋” 生在书中写生字 师出示写得好的,学生评价。 师:我们认了字,又写了“锋”,现在我来听听大家读课文读得怎样? 生齐读课文一遍。 师:嗯,读得不错,请大家自己再练读一遍。 生自己练读课文。 师:好,下面我们找几位同学来读。 师指点数名学生读课文。

师:请大家注意听,评一评谁读得更好。 生:XXX读课文时声音洪亮,字音准确、流利、有感情。 师:读课文时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她做到了这一点,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想想雷锋叔叔到底在哪里呢? 生1:他在小溪边把迷路的孩子送回家 师板书:雷锋、小溪、抱小孩 师:你从诗中哪一节知道的? 生2:我是从诗中第二节知道的。 师:请女同学齐读第二节,提出不懂的问题,同学帮助解答。 生3:为什么要说迷路的孩子? 生4:因为孩子迷路了,正需要别人的帮助,这时雷锋叔叔看见了,就主动的把他抱着送回家了。 师:他说得真好。雷锋叔叔还到过哪里做过好事呢? 生5:他在小路边背着年迈的大娘回家。(板书:小路、背大娘)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5:我是从第4节知道的。 师:请学生读读这一节,想一想,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6:为什么要说雷锋叔叔背着年迈的大娘,洒下了晶莹的汗滴呢? 生7:因为他背着年迈的大娘很累,很吃力,但是他不放弃,他愿意为别人献出爱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