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现状

浅谈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现状

浅谈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现状
浅谈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现状

浅谈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论文摘要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乌兹别克斯坦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高素质人才,促进了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政治世俗化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从而有利于乌兹别克斯坦政治现代化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乌兹别克斯坦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逐步向现代化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谐发展并促进社会文明。

关键词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发展

1 乌兹别克斯坦教育的现状

乌兹别克斯坦的教育体制分学前教育,初、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国民识字率达97%,高等教育需25年以上,中等教育需10年。

1.1教育结构类型

沿袭前苏联实行十年制教育制度,包括学前教育,普通初、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前教育形式有幼儿园、幼托所和托儿所。初、中等教育包括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小学分小学、八年制学校和十年制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分三种:(1) 普通职业技术学校,招收八年制学校毕业生,培养普通熟练工人,学制1~3年;(2)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收八年制学校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和普通中等教育,学制3~4年;(3) 技术学校,招收十年制学校毕业生,学习职业技能。学制1~2年。中等专业学校分全日制、夜校制与函授制3类,学制为5~6年,有脱产与不脱产两种学习形式。夜校制与函授制:学制比全日制多一年,它们的招生对象是八年制和十年制学校的毕业生,其中八年制学校学生在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期限为3~5年,十年制学校学生在中专学校的学习期限为2~3年。

乌兹别克斯坦是最早引入两级教育体制的前苏联国家之一。所一谓的两级高等教育即学士教育和硕士教育。本科教育是最基本的高等教育,为学生提供不少于四年的专业基础教育。在完成学业后,毕业生获得学士学位证书。硕士教育建立在本科教育完成的基础上,该阶段的学习时间不少于两年。合格毕业生最终获得硕士学位证书。该学位意味着硕士毕业生可以在相关领域工作。不过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对硕士的专业选择有限制,只有该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才能获得该专业的硕士教育资格。

学士和硕士毕业生可以根据他们的专业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或者在高等院校继续进行深造。乌兹别克斯坦的研究生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即副博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副博士和博士研究生必须有相关论文成果,在研究生期间也可以有机会获得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独立研究机会。

当前,乌兹别克斯坦的高等院校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综合性大学。它提供本科教育、硕士教育以及研究生教

育,涉及专业最为广泛。综合性大学进行基础性和实用性的科学研究。乌兹别克斯坦综合性大学总共有22所,包括19所乌兹别克斯坦大学和3所国外大学的分支机构—威斯敏斯特大学塔什干分校、莫斯科大学分校和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大学分校。

第二,专业学院。专业学院只提供特定专业的本科、硕士教

育以及研究生教育。在塔什干有3所专业学院:塔什干医学院、乌兹别克斯坦税务学院和俄罗斯普列汉诺夫经济学院分校。

第三,学院。一般来说,学院教育包括本科和硕士教育两个阶段。

在乌兹别克斯坦总共有42所学院,包括新加坡管理学院塔什干分校。

这些高等院校加上其在各地的分校,乌兹别克斯坦高等院校总共有72所。

1.2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经费

1.2.1管理体制

乌兹别克斯坦教育由乌兹别克斯坦政府统一管理。政府负贡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教育政策发展的一致性、公立高等教育的管理以及教育规划建设、教育机构的质量保证和认证、批准《国家教育标准》等等。公共教育部、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部隶属于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共同管理乌兹别克斯坦的教育事务。公共教育部负责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课外机构和教师培训。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部负责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对政府负责,由中等职业教育中心、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部组成,并有权制定二级法规用以保障教育质量。虽然高等教育由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部管理,但是其他政府部门、组织机构也负责管理一些高等院校。质量监管机构主要负责高等院校公费职业培训的监督,而不论经费来自于何种机构或者是何种高校类型。另外,质量监管机构根据乌兹别克斯坦政府的相关程序监管教育系统全体工作人员和国家考试中心的运行。通过相关认证的结果,质量监管机构可以撤销国家委托的任何高等院校的办学权力。

1.2.2经费

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教育经费占G DP比重较高,而发展中国家对教育投入较低。教育经费主

要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政府对提高国民教育水平的重视程度、教育部门提高非财政预算经费的能力以及国民对发展教育所持的态度。

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有两种:国家财政预算和非政府预算。非政府预算部分包括私人和海外投资、高等院校通过其他渠道所得收入。

乌兹别克斯坦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并且_集中的反映在资源的配置上:政府的教育支出在GDP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在过去的几年中,一般都保持在GDP的10%, 2005年达到了10.8%而2010年达到了18.3%,这个数字在中亚各国中是最高的,并且不低于欧洲的支出水平,超过国际合作发展组织平均水平的1倍。在乌兹别克斯坦所有的教育支出中,有超过70%的经费用于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此种配置方法是为了保障“国家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

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对教育部门的财政预算,分为三个层次的预算:中央财政预算、区域预算和地方预算。地方高等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由中央财政拨款。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自费学生的持续增多,高等院校的非政府预算经费已经占总经费的一半以上。

根据相关程序,高等教育机构将预算(预算建立在上一年度对不同高等院校分配的基础上)提交至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部。财政部将总预算分配到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部,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部再将预算经费分配给各教育机构。

乌兹别克斯坦各高等院校通过某些渠道获得收入的经费来源主要形式有:自费生所交费用、出租院校闲置资源(比如将闲置房屋出租)和各高等院校进行的短期培训。各高等院校根据自身情况,将来自非财政预算的经费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各等教育机构中,来源于自费生的学费收入的经费并没有降低国家的财政预算,在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部批准后可以全部为各教育机构使用。

1.3高等院校的录取模式

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录取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有限录取,另外一种是无限录取。

有限录取即在高等院校进行学习需要收取学费和定量的费用。学费和其他费用在有限录取模式中扮演重要角色,即学生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则不能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甚至没有参加考试的机会。无限录取模式主要应用于各发达国家。获得录取机会非常容易,主要是家庭和个人的选择。但是这种模式下的教育质量不是很高。

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采取有限录取模式。采取这种模式的主要原因是:第一,高等院校的录取名额是提前分配好的。学生分为公费生和自费生。在这种模式下,政府是根据劳动力市场对专业的要求来进行名额配置,而非学生个人能力

和喜好。第二,考试分数线由各高等院校分别制定分数线。各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对考生进行筛选,选择符合要求的高素质考生。

2 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在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发展中最具活力。它最初是作为实现“国家人才培养计划”的工具。国际合作为学生提供了选择在国外进行学习的机会。根据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国际合作的实现主要通过以下六种方式:

第一,建立联合教育机构;

第二,在乌兹别克斯坦高等院校的教学过程中聘请国外教师或者科学家;

第三,支持学生出国留学或者来乌留学;

第四,支持各种组织的研究工作;

第五,组织国际会议讨论当前高等教育、技术创新、资源和节能方面的问题;

第六,吸引国外投资。

通过一系列的双边协定,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教育机构目前已经与全世界45个国家的大学展开了合作。’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部和俄罗斯联邦、马来西亚、埃及、印度、波兰、希腊等国家签订合作协议。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部每年都会选派一定数量的学生到其他国家的大学进行学习。根据数据显示,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部每年向俄罗斯联邦选派50人,中国40人,日本20人,马来西亚10 人,斯洛伐克2,捷克共和国5人,韩国10人,埃及10人。“外国学生可以通过签订学习合同到乌兹别克斯坦高等院校进行学习,同时必须通过相关的录取程序。根据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部2009年统计,超过300名

外国留学生在乌兹别克斯坦大学进行学习。当前,超过40名外国教师在乌兹别克斯坦各高等院校任教。

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乌兹别克斯坦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并且提升了教师的授课水平。根据教育法,高等院校有权与国外大学直接进行合作并在法律基础上建立联合机构。当前,五所国际院校在乌兹别克斯坦运行得都十分顺利。地方大学也与世界各大学展开合作,如撒马尔罕大学的硕士部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进行合作。同时,鸟兹别克斯坦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部同世界顶尖大学也展开密切合作,如剑桥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

3 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的发展特点

3.1从国家财政支出看,政府的重视度高

政府的教育支出。除经济困难时期,政府对教育的总支出多年来都占GDP 的10%以上,,这证明了政府支持教育的承诺。乌兹别克斯坦教育高支出是有以下客观原因的。第一,教育对人类发展至关重要、教育有利于消除贫困发展经济,政府对此有高度的认识。第二,24岁以下公民占乌兹别克斯坦总人口的52.9%,这种人口形势使得乌兹别克斯坦比其他发达国家有更多的年轻人。如果这些年轻人受到良好教育就能保障劳动力市场的

有效和充足,从而保障乌兹别克斯坦民期有活力的发展。(数据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3.2从教育发展模式看,将三种教育模式与自身发展结合

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模式可以分为三种,即欧洲模式(苏联教育模式为其变体)、美国模式和亚洲模式。

第一,欧洲模式。欧洲教育模式从初级教育开始,教育目标是教授学生最基本的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高标准的要求。欧洲模式包含学前教育、初级教育、中等教育、专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欧洲模式下大部分教育都是免费的,并且集中程度高。在欧洲各大学均具有自主权,但不如美国那么凸显,学术界人士在各院校的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特殊职业的培训或者再培训是欧洲模式的补充体系。这些培训或者再培训也是免费的,可以与用人机构协调。但是,当前存在的用以提高员工劳动技能的培训课程,其培训费用由用人单位负责或者由受训者自理。

第二,美国模式。美国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学校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它们之间的重要区别就是学校的控制者是政府还是非政府机构。这样,美国模式下的教育经费可以来源于政府,也可以来源于其他非政府机构。学校由地方自行管理,并且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的地位是平等的。一般情况下,地方教育开支多于联邦开支。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基本上都是免费的,但是高等教育是收费教育。当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获得奖学金或者助学信贷等多种手段来完成高等教育。

在此模式下,不同的教育阶段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不同。基础教育比较简单,但是在之后的不同阶段教育中均有大幅度提升。基础教育的人文学科占有较大比重,中等教育则侧重更加专业的教育。而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大学有权决定自己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政府发挥的作用是相当有限的。

最后,亚洲模式。亚洲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东西融合,传统与现代融合。这种模式多是在适合亚洲国家特点的基础上,引入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英国和

一些欧洲国家)的教育机制。

亚洲模式的特点有:1)强调基础教育;2)加入素质道德培养课程(音乐、艺术、伦

理学和美学),培养学生的真善美修养;3)在教授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自发的思考认知能力5)面向不同社会群体,扩大学

生入学率;16)教育机制比较灵活并且划分比较细,比如高等教育除大学外,还有职业性学院和远程教育;7)重视外语教学。8)通过特定的项目规划来帮助有才华的学生在国外最好的大学进行学习,一般情况卜,这些项目规划都由中央政府来制定。当然,在亚洲模式下,各国的教育模式也有一定的不同,各国根据自身情况而发展适合其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模式。

我们很难说三种模式的孰轻孰重,但是一般情况下,亚洲模式被认为是最为全面的模式。

乌兹别克斯坦继承了苏联留下的宝贵财产和传统。在教育改革中,乌兹别克斯坦的策略在于如何将自我模式和其他模式相结合。这里名义上是结合三种模式,但是主要还是亚洲模式。

从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中,我们便可以发现这三种模式的影子。其一,将高等教育分为本科教育、学士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虽然博士和副博士是对苏联教育体制的继承,但是苏联教育模式是欧洲模式的变体。其二,通过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可以建立私立高校。虽然至今,乌兹别克斯坦没有一所私立高校,但是法律上是允许私立高校存在的。同时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教育经费中,国外投资也在不断的扩大所占比重,这与美国模式有相似之处。其三,乌兹别克斯坦的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每年都制定政策确保定额的学生到外国高校进行学习等,这些政策以及本文未讨论的基础和中等教育都有亚洲模式的特点。

3.3从教学语言看,主体民族语言使用程度较高

乌兹别克斯坦是个多民族国家(有一百多个民族),乌兹别克语为国语,俄语为交际通用语。

乌兹别克斯坦教育是在建立在继承苏联教育遗产基础之上的。在独立前,俄语为乌兹别克斯坦的国语,乌兹别克语成为少数民族语言。这打击了乌兹别克斯坦族的民族自尊心。各教育机构均使用俄语进行教课,接受俄语教育的学生,为俄语所“同化”,乌兹别克语成为日常交际用语。虽然俄语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授课和前苏联共和国之间的交流,这样很不利于乌兹别克斯坦自己主体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

苏联解体后,乌兹别克斯坦(包括其他中亚各国)以宪法的形式规定优先发展主体民族语言。乌兹别克斯坦宪法明确规定:“乌兹别克斯坦的国语是乌兹别

克语;乌兹别克斯坦保障并且尊重生活在其国土上的各民族和各部族的语言、习惯和传统,为它们的发展创造条件。”’乌兹别克斯坦和其他中亚国家一样,在全国范I H内推行单一主体民族语言政策,将乌兹别克语放到“国语”位置。在教育语言的使用过程中,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相比,乌兹别克语是乌兹别克斯坦的唯一

教育语言,而其他三国俄语与主体民族语言均在教育中广泛运用。

乌兹别克语“国语”地位的确立,是通过强制手段不断扩大乌兹别克语的使用和缩小俄语的使用范围来完成的。国家以法的形式将其确定,并使乌兹别克语在教育机构、科学技术、图书出版、大众媒体和古凡放交际等方面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日益得到普及。同时,开展语言培训课程,使乌兹别克语在教学过程中的覆盖面越来越广。

3.4从高校类型看,无私立高校

乌兹别克斯坦的法律赋予私立高校与公立高校同等的法律地位,但是到目前为止,鸟兹别克斯坦国内没有一所私立高校。而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以法律形式允许私立高校的存在,在2003-2004年间,总共有180所高等院校,其中134所为私立高校,公立高校只有46所,并且私立高校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乌兹别克斯坦无私立高校是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严厉控制的结果。无私立高校存在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立高校与公立高校在某些领域的不平衡问题。但是无任何私立高校也会带来相应的问题:高校之间缺乏竞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度教育质量、教师授课质量等。同时也造成了学生选择高校时的选择范围的缩小,从而只能选择公立学校。

5 结束语

自从1991年苏联解体、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其高等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乌兹别克斯坦政府致力于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在继承苏联教育遗产的基础上,通过法律、政策等措施来巩固和发展教育事业。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乌兹别克斯坦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高素质人才,促进了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政治世俗化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从而有利于乌兹别克斯坦政治现代化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乌兹别克斯坦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逐步向现代化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谐发展并促进社会文明。

经过不断的改革,乌兹别克斯坦在取得一定的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高等院校录取机制的不科学,考试每年只能申请一个专业,所以在竞争的激烈下,考生容易失去此学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第二,国家奖学金分配

不均。奖学金在热门和冷门专业之间没有倾斜,这样不利于冷门专业的发展。第三,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男女比重不均衡。男生相对于女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比较多。最后,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质量较之一前是有所降低的。由于课程设置问题,学生任务量过重,过于注重课堂学习且教师工资较低等众多因素导致高等教育质量不如苏联时期。

总之,通过对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独立后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取了显著的成绩。在国际化背景下,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会顺应国际化潮流,扬长避短、结合自身特点,走出有自己特色的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发展之路。

6 参考文献

1.张英强《文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赫维谦,龙止中《高等教育史》海口:海南出版社。

论文:

1.杨恕,中亚科技教育现状及改革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孟凡丽,邢芸,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及政策分析(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中国高等教育现状与改革发展趋势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现状与改革发展趋势 文献标识码:A 一、高等教育取得的巨大发展 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深化改革和快速发展的时期。短短六年多的时间,高等教育取得巨大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规模急剧扩大。首先,我们的研究生教育有了巨大的发展。在1998年的时候,我们全国的在校研究生只有19.8万人,但是,到了去年年底,总数已经达到了81.99万人。其中,16.5万多博士生,65万多硕士生。今年,大概又招收了31万左右,减去今年已经毕业的20万,现在,我们在校的研究生,应该是90万出头。再加上20万的在读硕士、博士在职研究生,这样,我国现有研究生的总数大概是110万人左右。但是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还不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研究生教育规模最大的是美国,他们大约有210万左右的研究生。 第二块,针对普通高等学校里的本专科教育而言,到去年年底,全国的普通高等学校由1998年的1020所增长到了1731所。前些日子新发布的统计数字是1778所。在这些普通高等学校就读的学生数量增长得非常快,由1998年的340.7万人增长到去年年底的1333.5万人,今年计划招生475万人,但实际上要大大地突破,可能达到了550万人左右。这样,减去今年毕业338万的本专科生,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里的本专科生大概有1500万人左右。去年年底的统计数字中,有773.8万是本科生,595.7万是专科生,在校本科生多于专科生,但是在专科

招生方面,也就是高职高专的学生招生数已经超过了本科生。去年,我们招收447万学生,其中210万是本科生,237万是专科生。但是,由于本科学制长于专科,所以目前还是本科生多于专科生。 第三大块是成人高等教育。我国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有505所,目前在整个成人高等教育学校里就读的本专科生大概是419万人。实际上,在这505所高校里就读的学生并不多,他们大多数是在普通高等学校的成人教育学院或者继续教育学院、函授教育学院就读,其人数大概是300万人左右。 第四大块是2000年以后出现的独立学院。独立学院的产生缘于国家大规模扩招以后教育经费的不足。在扩招后,国家对教育的拨款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没有跟上扩招的幅度,甚至在有些地方扩招了多少,生均经费就相应地减少了多少。为了弥补扩招以后经费不足的问题,首先从浙江、江苏等省开始,一些本科院校创办了民营机制的独立学院。所谓的机制在当时就一条:高收费!大概每位学生13000元到18000元之间,这样,除独立学院能够独立运转以外,相当一些部分补充了母校的运转。通过这个办法,解决了部分办学经费的不足。现在教育部也承认了这个现实,并且加以规范。要求独立学院不仅有一块牌子,而且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校舍、独立的教学设施、相对独立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管理队伍、独立的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等。总的一点就是独立颁发文凭,不许再用母校的文凭。 从某种意义上说,尤其对民办院校来说,干了一二十年,最后才熬成一个本科院校,但是,独立学院从它一成立就是本科院校,具有了竞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现状及分析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现状及分析 【原文出处】中国高教研究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401 【原刊页号】13~15 【分类号】G4 【分类名】高等教育 【复印期号】200403 【标题】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现状及分析 【作者】徐辉/季诚钧 【作者简介】徐辉浙江师范大学校长; 季诚钧浙江师范大学发展与改革研究室主任,浙江金华321 004 【内容提要】对现行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作了分类与概念界定,从“定性与思辨”和“定量与实证”两个维度对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使用情况作了统计,指出了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定性与定量、思辨与实证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价值作了讨论。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性。 【摘要题】理论经纬 【关键词】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思辨定性/实证定量 【正文】 一、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分类与概念界定

高等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多层结构的开放系统,因此,作为对高等教育现象、问题及规律进行研究的研究方法也呈现出多种形态。比如,哲学思辨的方法、逻辑分析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定性的方法、定量的方法、系统方法、数学方法等等。但对高等教育方法进行仔细辨析,我们发现,有关方法的分类尚没有一个比较清楚、统一的标准,许多方法分类也不符合“排他率”或“平行率”等逻辑关系。 当前,一些关于方法的新名词、新概念层出不穷,但其含义却不确定、指向不清晰。如“质的方法”、“行动研究”、“人种学方法”等等,新旧概念之间容易产生混淆,引起方法分类上的混乱。如有的学者把“质的方法”作为定性方法,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定性方法与“质的方法”大异其曲。另外,每一种方法的背后又蕴藏着不同的认识论、方法论,如实证主义、解释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方法与方法论之间容易引起歧义,比如,有的人把实证的方法等同于实证主义,有的则主张实证与实证主义不尽相同。所以,要对目前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现状进行分析,首先必须进行方法的分类及概念厘清。 按照科学研究方法的最基本的分类,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可以从定性、定量、定性定量结合的维度加以划分。由于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与创新,目前学术界对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并没有公认的定义,一些学者也反对这一区分。目前理论界对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定义更多的是从哲学层面上进行的区分与界定,而在研究实践中,方法的运用要复杂得多,也具体得多。另一种对方法常见的区分是思辨方法与实证方法,这也是科学研究中两种基本的研究范式。 本研究从研究者的研究方式与思维方式这一角度把高等教育研

浅谈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浅谈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摘要:“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科学泰斗钱学森先生生前多次提出的一个刻骨铭心的疑问。钱老的疑问,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疑问,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 关键字: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现状问题。 正文 著名学者薛涌在他的著作《谁的大学》中这样说到:“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下,走的其实就是中国职业足球过去10年所走过的路:地方政府和企业向足球大输血,以为钱可以换来水平。结果把队员养得肥肥的,其收入动辄上百万。”并且预言:“不仅‘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运动20年后会成为笑柄,而且那时的中国高等教育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危机。在最坏的情况下,中国大学的经营可能如同近10年来已经声名狼藉的中国职业足球,只追求投入,不注重产出,教育成本飞涨而教育水平下降。” 虽然说薛涌的言辞可能过于激烈,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弊端渐现。年轻人才缺乏、经费不足、人文教育匮乏、开放性不够、评审制度不健全、行政管理官本位等各种弊病长期腐蚀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 此外中国高等教育协会秘书长张晋峰2004年8月1日召开的中美职业教育高级论坛讲话指出,中国高等教育近五年发展迅速,但在投资、师资、理念等五方面仍存在问题。 张晋峰介绍,在一九九八年到二00三年的五年中,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激增。大学本科及专科在校生人数由三百四十一万增长为一千一百余万,在校研究生及在职攻读硕士、博士人数增至八十万,其中研究生人数增长了约四十五万。 同时,张晋峰还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在五方面尚存不足。其一、当前中国高

等教育整体水平离社会发展目标的差距仍较大。其二、高等教育投资不足,限制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以二00二年为例,中国高等教育所需经费二千五百亿,国家投资一千二百亿,资金缺口近一半。其三、高校教师人数、质量仍不满足要求。一方面尚缺至少三十万合格高校教师,另一方面新教师占教师总数近半、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当前中国学生和教师的比例总体超过二十比一,国际理想比例约为十四比一。其四、大批新建高校教学质量有隐忧。目前全国一千六百余所高校中,一九九八年后新建高校超过总数一半。其五、部分高校办学思想及理念与时代要求差距大。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梁慧星先生也表达了对中国高等教育现状的忧虑和思考,他认为: 中国高等教育的结症在应试教育,是人所共知。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应试教育不仅没有纠正,反而愈演愈烈。应试教育导致两个恶果:一是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创造力;二是培养的学生不符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标准。 因为应试教育,使许许多多优秀人才,被培养、造就成了没有个性、没有思想、没有创造性的中等之才,就像工业生产线上产出的同一规格、同一型号、同一品质的物质产品。举个例子: 伴随着高考临近,各地学子紧张备考。5日上午,网络上广为传播的湖北孝感“吊瓶班”照片令人唏嘘,照片中,同学们在教室一边打吊针一边认真备考。跟帖中,类似“世界奇观,中国制造”、“范进,你后继有人了”的评论反复被顶。针对网友的批评,发布照片的同学在其微博中叫屈,表示发布这张照片只是出于好玩,并呼吁“不要扭曲我们想上大学的心”。 无数学子为大学梦秉烛夜读,现今高等教育制度却备受苛责,改革筚路蓝缕。5月3日,中国青年报以《北大清华再争状元就没有希望》为题,报道了由多位知名教育界人士参与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会上诸位嘉宾的言论在微博上广为传播。其中,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的“北大等大学正培养利己主义者”,截至5月6日下午,以这一观点为话题的微博数高达20万多条。“头条新闻”发表的相关微博,被转发近15000次,评论9000多条,引发舆论对高等教育现状的反思。

非洲教育研究内容分析

非洲教育研究内容分析 一、样本的选择及其分析 本文以非洲、撒哈拉以南非洲、东非、中非、西非、南非、北非,以及非洲五十多个国家名为关键词,搜索了中国知网从最早收录时间起到2012年期间所刊登的文章,从中筛选出与教育相关的文章,摒除编译信息之后,共搜到382篇关于非洲教育研究的期刊论文。其中,最早的非洲教育研究论文发表于1981年《西亚非洲》第三期,篇名为《南非教育制度中的种族歧视》。分析这些文章可发现,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的非洲教育研究文章内容多为在翻译基础上的简单概括性介绍,这部分文章总数为20篇,占总数的%;发表于20世纪90年代的非洲教育研究论文有40篇,占总数的%,文章内容多为介绍非洲地区主要国家的教育改革,这部分文章主要由《比较教育研究》刊发;其余的314篇论文都发表于2000年以后,占总数的%。由此可见,非洲教育研究的兴盛是在2000年以后。在样本的分析上,本文将搜集的382篇论文中所包含的信息分解为论文数量的年度分布、研究者所属的单位、研究者的合作形式、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论文所刊发期刊五个大类,并进一步依据其内部维度进行细分。然后,本文计算了上述各个分析单位出现的频次及其在总量中的比例。在进行资料统计时,笔者对预定的分析

类别做了适当的修正,如研究方法的类别,预定的类别中有定量分析一项,但是笔者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非洲教育研究相关论文中还没有真正使用定量分析方法的论文,因而取消了这一分类。最后,依据上述的统计资料和相关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梳理其内部变化的特征,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后续发展的启示。 二、主要研究结果 非洲教育研究核心作者群体 1.研究人员所属单位 本文统计了382篇非洲教育研究相关论文作者的所在单位,发现非洲教育研究核心作者最为集中的单位是浙江师范大学,该校人员发表的文章数为104篇,占文章总数的%,数量远远多于其他研究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非洲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于2003年,是国内首家专门研究非洲教育问题的学术机构。2007年,该中心发展成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成为中国高等学校中第一家综合性的非洲研究院。此外,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央教科所以及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等单位也有若干学者进行非洲教育研究,其所发表成果数量虽远少于浙江师范大学,但也是非洲教育研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研究者之间的合作类型以及所获资助类型 非洲教育研究作为比较教育的一个研究领域,涉及跨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未来

我国高等教育现状与未来 【摘要】步入21世纪的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归结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正确认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有利于我们扬长避短,采取措施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加快向国际接轨,加快向现代化迈进的步伐。 【关键词】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经济发展 一、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地位 我们的党和政府深刻认识到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高等学校是宝贵资源和财富。为了带领中国人民走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党和政府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了对高等教育战线的支持力度。这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扩大高校招生规模,迅速造就规模宏大的专门人才队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于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体现和维护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生于80后的我们,深刻明白教育在我们人生旅途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我们一生中四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学校接受教育,用切身实践感受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通过接受教育,我们从懵懂幼稚到知书达理,从盲目无知到明辨是非,从孤身截然到拥有专业技能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观念不断深入人心,高等教育已成为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对比学校每年招收学生的人数数量,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趋旺盛。为了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近几年高校扩招很明显。经过几年的连续扩招,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 党和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入二十五亿元实施“质量工程”,大力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从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高等教育开始了扩招过程,发展迅速,在这短短的六、七年时间里,高等教育整体规模翻了两番。研究生教育由1998年19.8万人增加到2005年97.9万人,全国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在校生由1998年的623万人增加到2005年2300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增加到21%。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生达到了1562万人,再加上其余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模式,构成了2300万人。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开始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这符合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时代正向我们走来,高校的扩招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信息网络的发达,使我们查询检索更加方便快捷,消息的获得更加丰富准确。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较早地在高校得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向高校教学、科研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并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幅度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多媒体教学、数字化

浅析中国城乡教育的差距

浅析中国城乡教育的差距 【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在现代社会,教育公平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取向,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目前我国的城乡教育存在着巨大差距,成为制约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本文将主要分析城乡教育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城乡教育差距 一、城乡教育差距的现状 建国以来,我国城乡教育得到迅速发展,人力资本得以大幅增长。然而,城乡居民之间仍然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教学机会享有、人口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显著差异。 (一)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公。 目前我国教育投资以政府投资为主,在教育投资体制上一般是以城市为主,重点学校为主,这些城市的重点学校获得的教育经费最高,其次是一般市县的学校。一般农村的学校最低。城市的平均生均教育事业性经费都在一般农村的3倍以上。据中国社科院的调查,2002年全社会的各项教育投资是5800多亿元,其中用在占总人口数不到40%的城市人口上的投资占77%,而占总人口数60%以上的农村人口只获得23%的教育投资。教育经费投入的差异,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差距拉大,“农村学校像非洲,城市学校像欧洲。”而且,近年来学生和教师大量向城镇流动,使得农村学校生源和师资严重流失。 (二)受教育机会的差异。 只要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贫困就不会成为世袭。然而,我国城乡居民受教育的机会是很不公平的。资料显示:城乡分割办学制度使农村儿童一开始就处于劣势,从而使80%左右的农村适龄人口无缘参加高考。1998年至2002年,我国高中到高等教育的升学率从46.1%上升到83.5%,增加了37.4个百分点。农村普通中学的数量在逐年减少,降低了7个百分点。2002年,全国城镇人口占39.1%,农村人口占60.9%,但农村的普通中学却只占49.6%,城市中学数量首次超过农村。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中教育

谈一谈我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看法

课程号:B0900001C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10班 学号:B11011020姓名:耿瑞昌 我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看法 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的竞争。众所周知,中国的教育体制上还存在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所以,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未来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和同步性,将使现有的高校体制发生重大变化,从而产生新兴的高校体制。高等学校在信息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大学不只是教学与科研的中心,而应使之发展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联合体。社会发展要求未来大学决不是一个“孤立”的高等学府,它应当同工业企业、科学文化机构、管理部门等建立长期的直接的联系和多方面合作,与此相适应,未来大学将新兴一系列有关教学、科研、生产的管理、研究等联合机构,这些机构将起联系社会与学校的桥梁作用。只有这样,大学才能得到整个社会强有力的支持,增强它的生命力,而社会得到大学提供的高等教育而促进其发展。这就是未来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与此同时,社会发展与经济文化发展几乎又是同步的,高校体制的变化也将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形成一种同步性。很多人推崇西式的教育风格,即想要在中国“中体西用”。我认为“中体西用”这一命题所蕴含的某些思想与中国高等教育长期所走过的道路及其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因此,揭示“中体西用”这一命题有关的思想,结合对中国高等教育道路探索的长期曲折历程的分析,对吸取经验教训,为今后中国高等教育道路的进一步探索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与课程及教师与学生。知识的急剧增长使高等院校课程的数量在增加,内容在扩展。其直接的结果是授课时数的增加、学生负担加重、教师力量和物质保障不足,其深层的问题是它并没有带来学生质的变化。因此,改革现有的课程与教学方法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毫无疑问科研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使命和主要的功能之一,是高等院校和教师的责任。“高等教育是不可能完成它的使命和成为整个社会可长久维持与存在下去的合作伙伴,除非它的教师和系统组织的实体——根据他们特定学校的目标、学术潜能和物质资源——也进行科研工作。这句话需要特别反复地讲,这是由于高等教育像其他科研机构一样,需要更新的、充满活力的公共支持”。这一陈述说明了高等院校科研活动的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鼓励教师和学术单位开展科研工作,以提高教师和学校整体的教学科研水平;二是不断寻求新的途径和方法与社会各界进行项目和资金的合作;三是以更高、更新的研究成果来赢得社会更大的支持。 总之,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还需要在平稳过渡中慢慢实施,毕竟高等教育与义务教育是不能脱节的,要改就得同时改。我们相信,中国这么个人口大国,如果国家对教育投入了充裕的资金与充足的关心,大学一定会逐渐向世界一流大学靠拢,甚至超越。我相信,我们能。

(完整word版)国内外教学策略研究现状

第一章国内外教学策略研究现状、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 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策略”一词原是军事用语,是指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计划和指挥。比较早地将“策略”一词引入教学领域,并进行研究的又美国的史密斯、邓金和比德尔等。 “策略”一词引入教学领域后,引进了人们对教学活动的重新认识,人们更自觉地把教学理解为有明确目标的、有各种最优化的手段与方法以保证目标实现的系统。所以,教学策略的研究,促进了教学理论的完整性与科学化。 一、国外教学策略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一些研究人员在研究教学策略时,把重点放在了教学行为上。这方面的一些研究被说成是把教学行为与学习成绩联系起来的研究。1976年,美国教育家史密斯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两种教学策略,即内容限制性策略和非内容限制性策略。70年代初期以来,许多关于“过程——成果”的研究报告表明,教学行为与学生成绩有密切关系。从这些报告的结论引申出许多具体的教学策略。如,盖奇(Gage,1978)总结出七种教学策略,又称“教师七要”。“教师七要”涉及了教师在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学生的学习指导等方面的一系列具体问题,对教师的课堂行为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盖奇指出,这七条可以概括为充分提高8岁学生阅读和算术成绩的方法,旨在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认识成果。约翰逊于1981年提出了“成人(教师)与孩子(学生)、同伴与同伴的合作策略”。采用这种策略是为了顺利地达到教学目的。他的研究结论是,同学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学习成绩、教育理想、价值观、态度以及其它社会行为和心理行为。他指出,学生之间的合作对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学生的专心致志、同伴间的共处和互助以及发散思维都是有利的。他在研究中还发现,教学活动中以合作方式组织不同意见之间的辩论,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好奇心,选择准确的认识角度、增强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以及发挥更大的创造力。继史密斯等人对教学策略进行了开创性研究之后,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也对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加涅在1985年出版的《学校学习的认知心理学》中,深入研究了教学与学习的有效策略。加涅认为,7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教不得法而学生学不得法,因此提出:“我们第一要指出教师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第二要指出学生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注:[美]加涅著、博林译:《教学与学习的有效策略》,《外国教育资料》1992年第5期。)加涅认为,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取得成效上的差别反映着他们管理和指导策略上的差别,“管理策略”用来使学生接触教材,并使这种接触保持相当长的时间,而“指导策略”可用来易化教材的学习(注:[美]加涅著、博林译:《教学与学习的有效策略》,《外国教育资料》1992年第5期。)。加涅认为,有效的教学管理策略包括:教学活动井井有条,坚持教学常规等。教

浅析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走向

浅析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走向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3325万人。不少中国人认为,今天中国年轻人所面临的问题不是能不能上大学的问题,而是上什么样大学的问题。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若从高考录取率看,情况似乎就是如此。统计表明,2013年福建省高考录取率达到89%,而2012年全国高考录取率为75%。但若从毛入学率看,到2012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30%,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也就是说,中国适龄人口中绝大多数青年没有享受上大学的权利,这还不包括数以亿计的成年人因为过去高等教育规模小而丧失了上大学的机会,现在的高等教育体系还不具有接受成年人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处于一种非常矛盾的状态。一方面,高考录取率已经达到很高水平,生源不足问题困扰着高校的办学;另_方面,高等教育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能力非常有限,社会受众还只是很少部分群体。何去何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又处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政策选择

面临新的挑战。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国际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近30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与国际趋势相向而行,加快大众化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市场化进程,推进大学自主办学,建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国际化水平,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能力显著提高。①在变幻莫测的当今世界,与其他国家一样,人口、经济和大众化本身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1.人口结构的变化 在精英化阶段,高等教育与人口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社会公平问题;进入大众化以后,高等教育与人口结构之间便形成了复杂而多样的关系。在整个20世纪,在适龄人口数量庞大、上大学的机会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人口结构变化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并不明显。今天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能够满足近30%的适龄人口上大学的需求,高等教育政策不能继续无视人口结构的变化。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人口增速持续下降。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总人口比2000年增长了%,年均增长%,比1990年到2000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七)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 究(七)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分析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有助于为日后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文章通过分析斯洛伐克高等教育的发展概况,结合中国与斯洛伐克的合作经验,为今后中国和斯洛伐克的高等教育合作提供政策建议。文章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成果之一,此为第七部分。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现状;发展趋势;斯洛伐克 一、斯洛伐克的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一)高等教育机构类型及高校教师入职标准 斯洛伐克的高等教育学习项目可分为三个级别,第一级为学士学位学习项目;第二级包括硕士学位学习项目、工程硕士学位学习项目、博士学位学习项目(the doctor’s degree study program);第三?指哲学博士学位学习项目(the PhD-degree study program)。 [1] 斯洛伐克高等教育机构分为公立、州立、私立三

类。公立高等教育机构依据斯洛伐克《高等教育法》建立,学术自治主体是学术参议院、校长、科学委员会、纪律委员会,上述主体决定了机构内部的组织架构、活动管理;州立高等教育机构由斯洛伐克共和国政府部门设立;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由经过国家批准并在斯洛伐克注册的法人实体设立。[2] 高等院校员工包括学术教师、研究人员、艺术工作者及其他人员。其中,学术教师分为教授、客座教授、副教授、讲师、助理讲师、外教等。在斯洛伐克,所有高校教师须至少拥有硕士学位,且需通过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二)高等教育规模 高校数量及在校学生人数是衡量高等教育规模的重要指标。截至2016年,斯洛伐克共有各类高等教育机构35所,其中公立高等教育机构20所,私立高等教育机构12所,州立高等教育机构3所[3]。根据斯洛伐克统计局公布的数据[4],2008-2009年,斯洛伐克高等教育机构总人数有小幅度上升;2009-2016年,总人数处于持续下降状态。在校国际学生人数保持逐年上升,从2008年的2915人增至2016年的6404人,年增长率高达15%(见图1)。 (三)高等教育学科领域分类

中国目前高等教育现状分析

国目前高等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体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全面的发展。教育体制问题亟待解决。 .现就中国目前高等教育现状分析如下: 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清晰地显示,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有限的情况下,必然要维持一段时间的“穷国办大教育”的局面,且这种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是很难保证的。另外中国的总人口数中,我国受教育的人口较低,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更少,这已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高等教育水平的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无论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理念、办学方式,还是在师资水平、学生人数、高教投资、管理监控上都得到较快的发展,但仍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远远未能适当超前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平均8%的较快增长率,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在经济上具

备了“接收更好更高教育”的经济能力,并且在心理上也产生了对高等教育的更迫切的需求。然而现有的高等教育的供给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显得严重不足。当今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如果不加以探讨并尽可能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阶段的目标极为不利。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 .高等教育的生存与竞争问题 国高等教育发端的严重滞后,发轫后的不连续性发展历程,以及一个多世纪高等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总体实力上远低于欧美等国高等教育的总体实力。使得我国在WTO的框架和游戏规则内,在与欧美高等教育的生存竞争中处于“历史性的弱势地位”。可以说这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整个历史阶段中,挑战最为严重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 .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前,我国高等教育无论是从起点、过程之中,还是从结果上都是不公平的。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给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可预见的损失。而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也无疑加剧了有限的高等教

乌兹别克斯坦信用证问题

关于乌兹别克斯坦信用证的问题。 总结:全铁路运输,做L/C是意见扯淡的事情。 首先,发货人面临着巨大的应收款风险。如果联运货物在转运港或者启运站装上火车发送时,货物的买卖双方还没有完成货款的结算,发货人将没有任何凭证用以控制在途货物的货权,面临无法预测和控制的应收款风险。货物到达目的站以后,收货人可以自行办理提货手续,如果在拿到货物后不按时向发货人支付货款,发货人将面对十分被动的局面。事实上中国出口商在这方面遭受损失的案例已经很多,赖帐的收货人会采用种种办法拖延,为了避免被发货人追讨货款,有些企业甚至采取注销原有公司的办法,让发货人举手无措,欲哭无泪。 其次,铁路联运的货运代理人,无法实现费用到付,也面临应收款风险。与国际货物贸易所伴生的国际货物运输,货运代理人一般都会由收货人指定。也就是说,货运代理人与收货人签署货运代理合同,发货人或者出口商只需根据销售合同将货物按时在规定地点,将货物移交给收货人指定的某家货运代理公司,就等于完成了合同交付义务。如果联运货物的最后一程运输使用铁路,那么该货代将会面临要么要求客户在货物上铁路以前支付运费,要么等货物发车后向收货人催款的处境。同样,由于货物到达目的站以后,货运代理人无法对收货人自行提货的过程进行任何控制和干预,一旦收货人拒付运费和服务费,货运代理人将极其被动。 再次,阻碍了银行等机构围绕铁路联运货物提供押汇、担保和托收等金融和中介服务。众所周知,海运和多式联运提单由于其本身代表货权,出口商可以用提单向银行提供抵押,申请L/C(信用证)议付和跟单托收等,国际贸易中相互缺乏信任的买卖双方一方面可以通过银行服务改善各自的资金流,也可以通过银行和其他可信的中介机构的参与来极大降低商业风险。但是铁路运单用来附货的流转形式,使得银行等机构无法围绕铁路联运货物,开发合理的金融和信用工具,提供以上各形式的服务。 最后,不利于保护商业机密,贴牌生产和转手贸易在国际贸易中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贴牌生产的委托方和转手贸易中的中间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将产品先从生产商运到自己仓库里然后再转运给下游客户,而经常是安排货运

非洲教育研究综述及趋势展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517438478.html, 非洲教育研究综述及趋势展望 作者:叶慧云 来源:《教育界·下旬》2018年第04期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政策逐步推进,国际教育合作进一步加强,我国对非洲教育研究的体系日趋成熟,研究方法多样化发展,研究方向却日渐趋同。通过分析近几年来的文献研究发现,针对非洲教育的研究的趋势逐渐从碎片化、扁平化的主题讨论向整体化、纵深化的思考分析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文献分析;非洲教育;研究趋势 自2013年习主席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至今已过去五年之久,五年来在各方的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由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2016年8月,《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中指出:教育为国家富强、民族繁荣、人民幸福之本,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随着中非交流合作的逐步进行,针对非洲教育的研究也将进一步深入,各类研究项目成立专项研究,从文献数量上看,2013年以来,有关非洲教育的研究成果逐年递增,研究方向也已从对 非洲教育现状的表面性探索逐步转化为对非洲教育发展的多元化研究。 新世纪以来,我国非洲教育研究相关论文数量呈倍数增长,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知网收录有关以非洲教育为主题的文献共计203篇,占总数的43%,其内容涉及面逐步拓宽,针对非洲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以及教师教育的研究逐步深入,对中非交流合作成果、孔子学院推广等问题的研究也日渐成熟。通过分析发现,2000年之前的文章多为介绍非洲国家的教育改革情 况甚至是对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在翻译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概括综述;2000年至2012年,我国学者针对非洲教育的研究逐步向纵深发展,发表文献数量逐年递增,研究主题方向也呈现多元化发展,主要关注高等教育领域管理体制、质量保障、财政状况,非洲教育改革问题、中小学教育体制、语言政策、课程改革等问题,教师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以及中非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问题。 (一)非洲高等教育模式转型及一体化发展 在全球化知识生产与国际学术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以及隨着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的逐步实施,非洲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是依旧无法满足现阶段的需求。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性别观念不平等,教育设施不先进,教育监管不完善依旧是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学者针对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高等教育背景环境、资源均衡、模式转变及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代表性成果有《学者谈非洲高等教育转型之路》、万秀兰的《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研究》等。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2000字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许宁生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党和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特别强调“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这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新的动员令,是高等教育最紧迫的战略任务。 从规模到质量,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结构也更加科学合理。但是,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面临着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构不够合理、东中西部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矛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持续推进教育领域改革,谋篇布局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和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高等教育投入,中国高等教育体系更趋完备,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综合改革纵深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稳步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从规模、结构、质量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 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体系逐步健全。去年,中国高校数量已达2914所,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居世界第一,占全球规模的1/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比2012年提高12.7个百分点,已提前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年)》中确定的40%的目标。 高等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博士培养规模稳步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加快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招生总数中占比不断攀升,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也逐步增加;高等职业教育也得到大力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及结构等方面更加注重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及特色;多种形式的高等继续教育深入发展,特别是建立了国家、地方两级开放大学;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和效益也有了显著提高。 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提升中西部高校发展内生动力,优化高等教育战略布局,中国于2012年开始实行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通过调整资源配置,集中力量攻坚,为中西部发展提供支持,以加快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步伐。 同时,国家和地方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和科研服务等方面还加大了支持和扶持力度,使中西部高等院校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为发展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条件。 高校学术科研成果与办学水平显著提高。 高校科研经费不断增长,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的总经费达到452亿元。高校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高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项目接近全国总数的4/5,发明专利年授权量超过全国总数的1/5,在多个领域产出了一大批服务国家急需、具有国际影响的标志性成果。科研论文发表数量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各高校发表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数量不断增加。 高校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高等教育在人才强国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主力军作用。各高校完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浅谈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现状

浅谈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论文摘要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乌兹别克斯坦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高素质人才,促进了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政治世俗化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从而有利于乌兹别克斯坦政治现代化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乌兹别克斯坦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逐步向现代化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谐发展并促进社会文明。 关键词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发展 1 乌兹别克斯坦教育的现状 乌兹别克斯坦的教育体制分学前教育,初、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国民识字率达97%,高等教育需25年以上,中等教育需10年。 1.1教育结构类型 沿袭前苏联实行十年制教育制度,包括学前教育,普通初、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前教育形式有幼儿园、幼托所和托儿所。初、中等教育包括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小学分小学、八年制学校和十年制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分三种:(1) 普通职业技术学校,招收八年制学校毕业生,培养普通熟练工人,学制1~3年;(2)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收八年制学校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和普通中等教育,学制3~4年;(3) 技术学校,招收十年制学校毕业生,学习职业技能。学制1~2年。中等专业学校分全日制、夜校制与函授制3类,学制为5~6年,有脱产与不脱产两种学习形式。夜校制与函授制:学制比全日制多一年,它们的招生对象是八年制和十年制学校的毕业生,其中八年制学校学生在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期限为3~5年,十年制学校学生在中专学校的学习期限为2~3年。 乌兹别克斯坦是最早引入两级教育体制的前苏联国家之一。所一谓的两级高等教育即学士教育和硕士教育。本科教育是最基本的高等教育,为学生提供不少于四年的专业基础教育。在完成学业后,毕业生获得学士学位证书。硕士教育建立在本科教育完成的基础上,该阶段的学习时间不少于两年。合格毕业生最终获得硕士学位证书。该学位意味着硕士毕业生可以在相关领域工作。不过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对硕士的专业选择有限制,只有该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才能获得该专业的硕士教育资格。

俄罗斯投资法律风险评析

俄罗斯、中亚矿业投资法律风险评析 大成律师事务所(北京)蔡杰峰 [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总! 很高兴能在这里与大家讨论和交流。我是从事对俄罗斯、独联体国家业务的律师。本来论坛组织者希望我对俄语国家的法律投资环境作一简单推介,但我想象这样宽泛的题目很难在十多分钟的时间内讲清楚,如果说得太粗略又对大家的裨益不大。所以我想从矿业投资环境这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领域着眼,谈一下我们在俄罗斯和中亚各国矿业投资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结合点评这些国家的矿产法、投资法其他相关法律的具体规定,对该领域的部分法律风险及其防范方法进行提示和初步总结。 [背景知识] 俄罗斯堪称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中,矿产资源的储量和产量在世界上均占有重要地位。据有关机构2007年的估算,按探明储量计,俄罗斯天然气占世界的32%,石油占12-13%,煤占12%,铁占27%,镍占27%,铅占12%,锌占16%,钴占20%,锡占27%,铂占12.5%,钯占31.4%,铌占35%,钽占80%,钇占50%,锂占28%,铍占15%,锆占12%,金占8%,金刚石占30%。此外,钾盐的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磷灰岩和磷块岩居第二位。俄罗斯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产资源基本能够自给自足的国家之一。 中亚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这五个国家。中亚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以哈萨克斯坦为例,已探明矿产90多种,钨储量居世界第1位(占全球50%),铬(占全球1/3)、铀(占全球21%)和磷矿石储量居世界第2位,铜矿储量居世界第4位、亚洲首位,锰矿储量世界第4位,铅锌、钼和磷的储量居世界第6位、亚洲第1位,金矿的探明资源量居世界第8位(潜在资源量世界第4),煤储量亦为世界第8位,铝矾土储量世界第10位,油气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3位,开采量已

关于非洲现状及其未来发展的思考

关于非洲现状及其未来发展的思考 院系:经济与贸易学院 专业班级:国贸1204 姓名:谭保渝 学号: 201221130119 时间: 2015年5月1日

摘要:当今世界,非洲可以说是六大洲中最欠发达的地区。而事实上,非洲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19世纪中后期,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需要大量的工业原料和广阔市场,它们加紧了对非洲的侵略,开始从沿海向非洲内陆浸入,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到一战前,整个非洲大陆只有利比里亚和埃塞俄比亚还保持独立,其余的国家和地区全部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这为非洲的贫穷落后埋下伏笔。不过近几十年来,独立而团结的非洲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际社会的支持和非洲国家的共同努力下,非洲的许多问题得到了解决。 关键词:非洲经济可持续发展一体化 一、引言 近几十年来,非洲国家普遍进行了经济调整和改革,充分利用了国际各方力量的援助,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也对非洲发展的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同时非洲各国团结意识增强, 经济一体化和政治上的联合步伐加快。这使得非洲经济取得了持续的增长。2012年二十个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有十一个是在非洲,2013年非洲经济仍然保持着客观的增长速度,不停提醒着世界非洲的存在。但是,战后独立至今,非洲国家的人口持续增长、环境恶劣等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以及非洲国家在经济一体化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也制约着非洲整体的发展。非洲国家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落后的思想;加强非洲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合作,实现非洲经济一体化,才能实现非洲的可持续发展。 二、俯瞰非洲现状 人们常说,越是贫穷的地方生育能力越强。这话在非洲得到了应验,在非洲,妇女人均生育8个孩子。但因婴儿营养不良,早折现象很普遍,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非洲总人口的49%。而贫穷、饥饿在非洲在正常不过了,许多非洲难民营,被饥饿和疾病困扰的难民每天的“工作”便是等待国际救济组织发放的一碗粥,日复一日,等待着死亡的到来。另一方面,如前文所说,非洲各国也在进行着各方面的改革,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战乱逐渐平息,政局趋于稳定 随着冷战结束, 美、苏争夺非洲的因素消失;多数非洲国家政局逐步走向稳定。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领导人懂得“没有和平与稳定, 经济不可能得到发展”的基本道理1996 年和1997 年分别举行的第32 届和33 届非统首脑会议, 都把“地区稳定”和“经济发展”作为讨论的两大主题。会议明确指出“和平与稳定是非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呼吁仍处于战乱的国家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和冲突, 实现民族和解与团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