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东亚地区汇率制度选择的若干争议

关于东亚地区汇率制度选择的若干争议

关于东亚地区汇率制度选择的若干争议
关于东亚地区汇率制度选择的若干争议

关于东亚地区汇率制度选择的若干争议

李晓丁一兵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暴露出东亚各经济体此前实行的可调整钉住美元汇率制度所存在的重大缺陷。危机之后,东亚地区的汇率制度问题引起了国际经济学界的关注,各国或地区也相继对汇率制度进行了调整,形成了多数国家或地区名义上采取浮动汇率制度、少数国家或地区实行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的格局。然而,危机后东亚地区的汇率安排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实证分析表明,东亚实行浮动汇率的国家或地区存在着所谓“浮动恐惧症”,其实际汇率安排有回归钉住美元制的倾向,另一方面,区内主要货币日元和人民币的币值问题屡屡引起各国的关注和争议,同时,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加强也说明各国或地区并不认为现行的汇率制度是理想的选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年来关于东亚汇率制度选择的讨论进一步深化,出现了一些迥然有别的理论观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自由浮动(free floating)、钉住单一货币(pegging to a single currency)、钉住货币篮子(pegging to a currency basket)、共同货币区(common currency area)等五种论点。本文拟对这些观点进行梳理与评述。

(一)自由浮动论

这一观点的理论基础是Obstfeld和Rogoff(1995)等人提出的“汇率制度两极论”。他们认为,开放经济应放弃可调整钉住或管理浮动等“中间汇率制度”,实行彻底的固定汇率(如货币局)或彻底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消除外汇市场的潜在风险。而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来说,自由浮动是更好的选择。在这种观点影响下,Eichengreen(1999)、Summers(2000)等美国学者均主张东亚各国应选择自由浮动汇率制度。

“两极论”的主要内容是:在资本高度流动的条件下,一种汇率制度只有在市场中具备足够的声誉,才能避免投机冲击,长期维持下去。这就要求提高汇率制度的透明度并降低其复杂程度,这样市场参与者才有条件检验政府对汇率制度的承诺是否兑现,从而明确对汇率变动的预期,不致引起外汇市场上的“羊群效应”(herding)。而极端的固定汇率或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恰恰具有原则明确、操作简单、透明度高的特点,能够稳定投资者的信心;反之,各种“中间汇率制度”由于缺乏明确的操作规则和必要的信息披露,容易引发单向投机和大规模资本流动,长期内难以存续。东亚大多数经济体的资本市场都已经或正在对外开放,正适合采取“两极”制度。

在此基础上,自由浮动论者进一步指出,货币局或“美元化”等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不仅存在着固定汇率制的一些固有缺陷,而且其成功运转要求一系列严格的条件。它要求政策当局不仅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且要彻底放弃财政政策的独立性,从而无法使用任何需求管理政策调节经济,还可能使当局彻底丧失铸币税收益。同时,要采用这类与单一大国货币紧密挂钩的制度,本国或地区与大国之间必须具有特别密切的贸易联系,具有相似的经济周期与通货膨胀率,国内要拥有一个稳健运转、资本充裕的银行体系和强有力的财政政策,而这些条件在东亚并不完全具备,因此,对东亚地区来说,“两极”制度的另一极——自由浮动汇率才是最好的选择。

除此之外,艾肯格林等人还提出了支持自由浮动汇率的其他理由。首先,浮动汇率能够较好地解决人所熟知的“三难选择”(the trilemma)问题。通过允许汇率波动,一国政府能够同时实现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两个目标,这对于既需要引进国外资金又希望利用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增长的东亚各国来说,显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其次,由市场供求决定的汇率波动能够更加迅速而灵活地对外部冲击进行调整,避免本国经济的平稳运行遭到破坏。再次,浮动汇率还能解决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上的“道德风险”问题。在“中间汇率制

度”下,由于存在对汇率的隐性担保,银行和企业往往会低估本币贬值风险,过度借入未经保值的外币资金,导致外债和外汇风险不断累积,构成对本国经济的潜在危害,而在浮动汇率下,自然会形成相应的激励机制,促使融资者对外债进行对冲保值,防范外汇风险。

(二)对自由浮动论的质疑

“两极论”以及东亚汇率制度的自由浮动论一度得到许多经济学家乃至IMF的支持,成为国际经济学界的主流观点。然而,近来这种观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Frankel(1999)就曾指出,由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特征和各国经济结构、发展水平的差异,浮动汇率制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包括新兴市场国家)的作用明显不同,它并不一定就是发展中国家的最佳选择。对自由浮动论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由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具有过度波动性。在资本流动重要性不断增强的今天,外汇市场具有与其他金融资产市场相似的特征,其价格波动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预期,后者本身又有自我强化效应,因此汇率波动往往由市场中的某些偶发因素而非经济基本面因素决定,而且倾向于大起大落。Cooper(1999)指出,对开放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汇率既是最重要的资产价格指标,也是最重要的商品价格参照指标,名义汇率的频繁大幅波动会损害本币资产价值和国内产品价格的稳定性,阻碍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发展,迫使本国居民购买外币资产,引发持续性资本外流并抑制国内金融市场的成长,这对于国内产品市场价格存在明显粘性、金融市场规模狭小的东亚各经济体来说是重要的不稳定因素。

第二,东亚地区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区域产业循环与分工体系要求稳定商品的贸易价格,各国政府也需要一个“名义锚”(nominal anchor)来稳定国内价格水平,自由浮动汇率无法满足这些要求。汇率的波动不仅会影响这些国家对区域外市场的出口,而且会妨碍区域内的贸易与国际分工,甚至有可能引发竞争性贬值与国内通货膨胀。

第三,关于“道德风险”问题,Hausmann(1999)提出了所谓“原罪论”,指出开放小国(东亚经济体多属于这种类型)国内金融市场不完善,其货币又不是国际货币,因此国内借款人不是由于“道德风险”,而是由于条件所限才会借入外币资金而不加以保值。这就构成了外部融资的内在风险,无论采取哪种汇率制度,这种风险都将存在,因而被称为开放小国的“原罪”(original sin)。此时如果政策当局允许汇率自由浮动,本国借款人或者将因本币升值而产生货币幻觉,或者因本币贬值而承受损失,均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

第四,实证分析证明,名义上实施浮动汇率制度的东亚各国,近年来的汇率政策体现出限制汇率浮动、对本币升值进行干预以及积累大额储备等特征,明显不同于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浮动汇率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上述批评及其结论。这被Calvo和Reinhart(2000)称为“浮动恐惧”。他们发现,实行浮动汇率制的新兴市场国家实际上并不愿听任汇率自由浮动,而是对外汇市场进行了强有力的干预以维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其原因在于,实行浮动汇率与新兴市场国家的政策目标和政策声誉存在矛盾,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当局往往放弃汇率的浮动以追求政策声誉。

(三)钉住单一货币论

根据钉住汇率的目标货币不同,可以将主张钉住制度的观点分为钉住单一货币论和钉住货币篮子论,前者的代表就是Mckinnon(2000)提出的“东亚美元本位论”。Mckinnon首先分析了东亚国家采取钉住制度的理由。他指出,东亚各国的利率水平普遍高于主要发达国家,这使得各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倾向于借入短期低利外债并在国内以高利贷放,“原罪”的存在又使他们难以对外债进行对冲保值。为避免损失他们会抬高国内利率以便提供“超风险溢价”,这反过来又扩大了国内外利差,导致恶性循环。在钉住汇率下,汇率稳定一方面具备某种保值功能,另一方面通过确立“名义锚”稳定了国内物价与利率水平,抑制了“超风险溢价”的上升;而在浮动汇率下,“名义锚”的缺失会导致国内物价与利率水平的波动,提高贷款人索取的“超风险溢价”,使过度借贷的状况更加恶化。因此,就东亚的具体情况而

言,钉住汇率制要优于浮动汇率制。

Mckinnon进而指出,东亚地区钉住汇率的目标货币应当选择美元而非日元。这是因为:(1)美元长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作为交易媒介、价值尺度和储备货币被广泛使用,钉住美元具有规模经济效应;(2)目标货币应当具有大规模、完善的债券市场和远期市场,以便其他国家购买储备资产或干预外汇交易,而目前只有美元具有这方面的有利条件;(3)东亚地区共同钉住美元而非分别钉住不同货币,世有利于维持区域内各国或地区双边汇率的稳定。他分析了危机之后东亚地区货币对美元汇率仍基本保持稳定的现象,认为这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钉住美元的合理性,东亚地区目前所需做的只是把这种非正式的钉住美元倾向变为公开的、明确的制度安排,这样做既能减少改变汇率安排的成本,又提供了足够的透明度。 Mckinnon的观点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也应当考虑到,长期以来,东亚地区形成了多元化的对外经济关系模式,即各小国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主要从日本进口资本品并引进资金,而其产品却主要销往美国。在这一模式下,无论是钉住美元,还是像一些日本学者主张的钉住日元(Kwan,1998),都将造成实际有效汇率的不利变动。以钉住美元为例,当美元升值时,各国实际有效汇率上升,来自日本的资金就会大大减少,各国的出口也将受到遏止;而美元一旦贬值,各国实际有效汇率下降,生产成本尤其是进口资本品成本就会上升。同时,日美汇率的意外波动还会引发日本与其他东亚国家间大规模的投机性资金流动,导致经济和金融动荡。在这种情况下,钉住单一货币将面临困境,Mckinnon对此提出的建议是让日元也钉住美元,显然这在短期内很难成为现实,因此现阶段在东亚推行钉住单一货币制度,可以说是利弊参半。

(四)钉住货币篮子论

针对东亚多元化的对外经济关系模式,不少学者认为,在东亚地区,从货币当局稳定汇率与收入的目标出发,钉住货币篮子制度可以有效地替代钉住单一货币和自由浮动汇率。因为与浮动汇率相比,它能降低名义汇率的过度波动以及相应的负面影响,与钉住单一货币相比,它又能更为有效地降低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稳定国际贸易与投资,这对贸易结构多元化的东亚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实际上,通过对福利损失函数进行最优化测算而设计出的货币篮子结构可以把各国因汇率变动而承受的成本降至最低(Ito,Ogawa & Sasaki,1999;Rajan,2002)。但是,如果大家各自独立地钉住货币篮子,那么在一国遭受货币危机、本币大幅贬值的情况下,协调机制的缺失会引发其他国家的竞争性贬值,形成“传染效应”,大大增加对经济的损害。这种“传染效应”可以分为通过市场预期传导的“纯粹传染”和通过溢出效应实现的传染,改革国内金融体系可以消除前者,而后者则必须通过货币领域的合作来解决。

钉住共同货币篮子制度就是这样的一种合作形式。澳大利亚的Rajan(2002)和日本的伊藤隆敏、小川英治等人(Ito,Ogawa & Sasaki,1999)均主张东亚地区在现阶段应采取这种汇率制度,认为这种集体行动能够稳定东亚区域内双边汇率,消除大国间汇率波动对各国或地区相对竞争力的不对称影响,并稳定区内贸易的价格环境,并通过合作干预外汇市场防止投机冲击;另一方面又能大体维持区域内货币对外有效汇率的稳定,有助于各国发展外向型经济。而东亚各国间对外经济关系模式尤其是贸易和直接投资模式的相似性,也为钉住共同货币篮子创造了条件。威廉姆森还进一步提出了“爬行波幅钉住货币篮子制度”,即“BBC制度”(basket-band-crawling)。所谓“爬行波幅钉住货币篮子制度”,是指各国按同样的权重钉住一篮子货币,同时确定汇率波动的幅度,在此幅度内波动政府承诺不进行干预,如汇率波动超过该幅度,政策当局可以进行干预,使汇率回到波幅之内。这一安排有着多种优点:首先,在目前东亚各国对外经济贸易模式仍存在一定差异的情况下,规定较为宽松的波幅限制,可以防止汇率过于偏离各国的最优均衡汇率;其次,波幅限制与汇率目标区相似,能够在保证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提供一定的灵活性,并通过“蜜月效应”防止单向投机的攻

击;同时,汇率按照一定速率“爬行”(crawl)既可以满足国内货币政策需要,又可避免汇率大幅度偏离购买力平价。

总之,“BBC制度”比较全面地处理了在东亚这一特定区域汇率安排的有关问题,兼顾了东亚国家对汇率稳定性和灵活性的需求。但应看到,它作为“中间汇率制度”之一,存在着透明度较低的缺陷,仍然无法摆脱投机冲击的威胁。而且这样一种复杂的制度,在操作中是否能够有效地实现其目标,也还难以确定。对于东亚地区,“BBC制度”只是在一定时期内可以接受的“次优”选择。

(五)共同货币区论

从理论上说,既能够保证区域内汇率的稳定性与对外汇率灵活性,又能长期存续的汇率制度是共同货币区。法国学者Benassy-Quere(2000)指出,从汇率制度承诺的可持续性与货币锚的稳定性来看,采用共同货币的区域货币联盟可以视为在彻底的固定或浮动汇率制这“两极”之外的第三极,它能够通过集中区域内金融资源并以区域内共同的货币政策作为货币锚,来实现避免投机冲击和稳定价格水平的目的。共同货币区带来的收益还包括:降低对外实际汇率波动性,有效地促进贸易增长,增进成员国的福利;消除区域内名义汇率风险,提高货币信誉及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减少区域内货币兑换费用及厂商对相对价格的测算费用等交易成本;降低成员国原来以区内其他国家货币计值的外债的债务风险;增加货币政策信誉、加强金融纪律和增加利率稳定性从而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等。

从实践角度看,东亚是否具备建立共同货币区的条件是这一观点能否成立的关键所在。目前人们一般应用最优货币区的指标分析法对这一问题进行考察。对东亚各国的利率、价格、实际GDP、国内投资、区内直接投资与贸易以及要素流动性等变量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东亚各国间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很高,某些指标如区内双边贸易强度甚至高于欧洲国家。Bayoumi和Mauro(1999)发现,东亚国家对外开放度高于欧元区国家,区内贸易额占区内GDP 比重则相对略低于欧元区,但却高于拉丁美洲南锥体贸易集团(MERCUSOR)地区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地区,根据他们的分析,在1995年,东亚推行货币一体化的静态条件略低于1987年的欧洲。Bayoumi等(1994)还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比较分析了在亚洲部分国家之间、欧洲国家之间以及在美国国内7个地区之间,相同的需求冲击与供给冲击对通货膨胀率和GDP增长率影响的对称性,以及经济扰动的相关性、规模与调整速度。结果表明,东亚经济扰动的规模高于美国,而调整速度则快于美国,二者的冲击对称性相差不大。此外,他们发现,东亚地区要素流动性虽然较差,但由于各国劳动力价格弹性大,因而要素市场灵活性仍高于欧元区。上述分析结果表明,按照欧洲和美国的标准,东亚已具备建立货币联盟的某些条件。

另一方面,在东亚构建共同货币区还面临着明显的困难。该地区各经济体发展水平相差较大。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阻碍汇率政策的协调,而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则会增加单一货币区乃至共同钉住的操作难度。而且,东亚各国目前仍缺乏建立货币联盟的政治意愿和制度化的汇率合作机制,不具备明确的政治协调性。最优货币区理论的鼻祖Mundell(2000)也认为欧洲单一货币的模式并不适合现在的亚洲。

(六)结论

近期国外学界关于东亚地区汇率制度的讨论表明,一度十分流行的“汇率制度两极论”不能简单地套用在东亚这一特定区域上。自由浮动汇率虽然具有许多理论上的优点,却可能对东亚地区造成损害。另一方面,共同货币区也是一种理想化的方案,目前还难以操作。而曾被摈弃的“中间汇率制度”在东亚仍然有其生命力,尤其是钉住共同货币篮子,虽然也存在一些缺陷,但在目前条件下不失为一种“次优”选择。还应注意到,汇率制度的选择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长期的演化过程。钉住货币篮子制度虽然缺乏长期可持续性,但是只要它能够在一定时期内有助于提高东亚各国的福利,就是目前可以选择的现实方案。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实际”(de facto)钉住美元制度。尽管我国目前尚未开放资本账户,维持这一汇率制度不会承担太高的成本,但现行制度对经常账户、直接投资和外汇储备的影响已经造成了某些负面效应。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化和资本管制的逐步放松,如何选择合适的汇率制度,同时实现一定程度的汇率灵活性与稳定性,将成为政策当局的任务。

【参考文献】

①Bayoumi & Mauro(1999),"The suitability of ASEAN for a regional currency arrangement",IMF Working Paper,WP/99/162,Dec.

②Bayoumi,B.Eichengreen & P.Mauro(2000),"On regional monetary arrangements for ASEAN,"Journal of the Japanese & International Economies,14.

③Benassy-Quere(2000),"Big and small currencies:The regional connection",CEPⅡ,document de travail No.2000-10.

④G.A.Calvo & C.M.Reinhart(2002),"Fear of floating",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7.

⑤R.Cooper(1999),"Exchange rate choices",in Sneddon & Olivei(eds.),Rethinking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Federal Reserve Bank of Boston.

⑥Eichengreen(1999),Toward a New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Architecture,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Washington D.C.

⑦J.A.Frankel(1999),"No single currency regime is right for all countries or at all times",NBER working paper 7338.

⑧R.Hausmann(1999),"Currencies:Should there be five or one hundred and five",from https://www.doczj.com/doc/bc7024823.html,.

⑨T.Ito,E.Ogawa & Y.Sasaki(1999),"On the desirability of a regional basket currency arrangem ent",CEPⅡ document No.99-12.

⑩Lee,Jong-Wha,et al.,(2002),"A currency union in East Asia",Prepared for the Asian Development Bank.

[11]R.I.McKinnon(2000),"The East Asian dollar standard:Life after death?",Economic Notes 29(1).

[12] R.Mundell(2000),"Currency areas,exchange rate systems and international monetary reform",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ics,3(2),Nov.

[13] M.Obstfeld & K.Rogoff(1995),"The mirage of fixed exchange rates",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9(4).

[14] R.Rajan(2002),"Exchange rate policy options for post-crisis Southeast Asia",The World Economy 25.

[15]L.H.Summers(2000),"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es:Causes,prevention,and cure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90(2).

[16] 〔日〕村濑哲司:《亚洲安定货币圈:向欧元学习的日元的作用》,劲草书房2000年版。《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10期

汇率制度改革.doc

汇率制度改革 1994年以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人民币汇率由国家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汇率体制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49~1952年)、五六十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1972年)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73~198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汇率体制从单一汇率制转为双重汇率制。经历了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1981~1984年)和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年)两个汇率双轨制时期。 1994~2005年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1993年1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通知》,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具体包括,实现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价格并轨;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外汇留成,实行结售汇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外汇交易市场等。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此后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 2005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

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储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人民币总体小幅升值。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新人民币汇率制度平稳实施充分证明了“以市场供求为基储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符合我国汇制改革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要求。人民币汇率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汇率改革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自2006年1月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个工作日上午9时15分对外公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汇率中间价,作为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银行柜台交易汇率的中间价。 2005年7月到2008年7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1%,而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反而大幅增长。 2008年,我国适当收窄了人民币波动幅度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许多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表示中国人民

汇率制度选择模型

RR/03/10 Array CFEF研究报告 最优汇率制度的数理分析 何青李凌波杨晓光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虚拟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虚拟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RR/03/10 中国科学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2003年11月 最优汇率制度的数理分析 何青李凌波杨晓光 摘要:本文从Mundell“三元悖论”出发,构造了一个简单的静态模型分析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何选择最优汇率制度。建模的主要思想是认为最优的汇率制度取决于一国政府如何在汇率浮动的风险损失和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损失之间进行综合权衡,而这种综合权衡体现了一国的经济结构及各经济部门之间利益的均衡。通过模型的解析分析,本文发现中间汇率制度可能是最优汇率制度,但是其可选择的区间随着资本开放程度的加大而缩小,而且维持最优中间汇率制度需要小心谨慎的努力;此外随着资本开放程度的加深,最优汇率制度将内生地向两极分化。 关键词:三元悖论、角点解、中间汇率制度、汇率浮动风险损失、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损失 1 引言 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解体以后,国际上汇率制度的安排一直处于相对不稳定的状态,很多国家都修改了自己的汇率制度。西方主要的工业国家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初相对浮动的汇率制度安排发展到最近几年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安排—欧元区;与此同时,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也从解体之初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发展到了另

一个极端(如,墨西哥(1994)、泰国(1997)、巴西(1999)等都采取了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而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继续保持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表一显示了自1970年以来世界范围内汇率制度选择的变迁。 资料来源:Calvo, A. Guillermo and Carmen Reinhart , “Fear of Floating” mimeo, 2000. 汇率制度安排的诸多变动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究竟是哪些因素决定了一国汇率制度的安排? 一些经济学家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汇率制度选择的问题。Mundell(1961)提出了开放经济下的“三元悖论”(trilemma):货币政策的完全独立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汇率的完全稳定不能兼得。也就是说,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一国若想维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就必须实行相对浮动的汇率制度;若想保持汇率的稳定,就必须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Mundell(1961)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的理论,认为固定汇率最适用于通过国际贸易和要素流动而成为一体的地区。在这个区域内可以存在两种货币制度的安排:1. 由多个国家组成,但只能有一种货币,一个独立于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2. 由多个国家组成,多种货币,多个中央银行,在货币区域内部各个国家相互采用固定汇率制度。这一理论也成为后来欧洲货币区产生的理论基础。Krugman(1979)国际收支危机模型(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强调政府政策与维持长期固定汇率策略之间的差异,是造成货币危机的主要原因。一旦市场预期到这种差异,就会造成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的不断流失,从而失去了维持固定汇率的能力,被迫改变了汇率制度。Obstfeld(1986)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则强调了公众预期是导致货币危机的主要原因。汇率制度的选择存在多重均衡,对政府被迫进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预期,将引发投机冲击的自我实现,而危机的出现也印证了预期的实现。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范式,一些学者侧重于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因素,如,Kaminsky 和Reinhart(1999),认为一国金融体系的脆弱引发了投机冲击;而另一些学者认为货币危机本身存在很强的传染性(Calvo,1998)。货币危机理论也成为很多经济学家实证研究金融危机下汇率制度选择的基础。最近易纲,汤弦(2001)在“论汇率制度的选择”一文中,从Mundell“三元悖论”出发,建立了一个由政府主导时的汇率制度选择模型,推导出决定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参数与最优货币区标准是大致相符的;而且由于中间汇率制度自身固有的道德风险和对政府的信任危机,会内生地引发投机的攻击,从而导致下货币危机,因此中间汇率制度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亡。 更多的经济学家从实证的角度分析汇率制度选择的问题。Heller(1978)分析了70年代中期,不同国家汇率制度选择的决定因素。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更多的经济学家加入了这一行列,Dreyer(1978),Holden and Suss(1979),Bosco(1987),Savvides (1990),

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选择原因探析

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选择原因探析 摘要:人民币汇率机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体制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转变为建立在结售汇制上的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各阶段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各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为线索,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后我国汇率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如何解释开放进程中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的动因和目的?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原因 一、背景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统一的货币——人民币。由于历史的原因,人民币在发行时未规定其金平价。人民币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于1949年1月18日率先在天津产生。全国各地区以天津口岸的汇率为标准,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公布各自的人民币汇率。1950年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以后,于同年7月8日开始实行全国统一的人民币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197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外汇管理总局,统一管理国家外汇,公布人民币汇率。1994年1月1日起,改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汇率。2008年4月29日,《中国证券报》发表文章称:随着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全面推行,我国推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条件已基本成熟。由此,与人民币升值问题密切相关的我国汇率制度演变历史,引起人们关注。 二、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及其原因 1.管理浮动制阶段(1949—1952年) 人民币诞生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人民政府宣布人民币不以黄金为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实行的是管理浮动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日用生活费比价三者加权平均来确定;这段时期,人民币汇率确定的依据是物价,其作用实际上是调节对外贸易,照顾侨汇收入。

汇率制度选择

RR/03/03 CFEF研究报告 汇率制度选择 张静、汪寿阳

中国科学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RR/03/0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虚拟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2003年10月“人民币汇率制度”研究小组 汇率制度选择1 目前,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越来越大,一些研究机构、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也纷纷对此发表看法。我们认为,人民币升值问题归根结底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那么,现有的盯住汇率制度是否适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如何从盯住汇率转向更为合适的汇率制度?怎样决定适合中国经济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从当前对汇率制度选择和世界汇率制度演变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于解决以上问题的途径。 本报告首先对盯住汇率制度进行分析,介绍脱离盯住汇率制度的影响因素,之后从总体上讨论决定汇率制度选择的长期因素以及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汇率制度的演变,最后提出当前汇率制度选择的BBC准则以及可供中国选择的几种汇率制度。 一、脱离盯住汇率制度 1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本报告于2003年9月10日完成,将刊登于《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第1期上。

从盯住汇率制度的脱离,既可以转向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也可以在现有制度下进行调节,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由于“外汇市场压力”而导致的正常脱离,另一种是由经济状况恶化而导致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从而被迫脱离盯住汇率制度。 具体而言,从盯住向更灵活的汇率制度的转变可以分为以下五种:1)从任何盯住汇率制度转向浮动汇率制度;2)从硬汇率盯住(hard peg)转向软汇率盯住(soft peg);3)从固定的盯住汇率转向水平盯住或爬行盯住;4)从爬行盯住或水平盯住转向爬行带汇率制度;5)在汇率带制度中扩大浮动带的范围。而从盯住向不灵活的汇率制度的转变可以分为以下四种:1)从软汇率盯住转向硬汇率盯住;2)从任何汇率带制度转向固定的盯住汇率;3)从爬行带转向爬行盯住或水平带汇率制度;4)在汇率带制度中缩小浮动带的范围。 对正常脱离而言,伴随着贸易开放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更易向灵活的浮动汇率制度转变。这是由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往往面临资本流动较大的波动性,因此日益增加的贸易开放程度也相应地增加了该国受到贸易条件(TOT)冲击的风险,而采用更灵活的汇率制度可以缓解或吸收这些冲击,抵御外来资本流动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从盯住向更不灵活的汇率制度转变一般是同银行体系的外汇系统开放和官方的外汇储备有关。银行系统的外债相对其外国资产比重的下降将促使从盯住向更不灵活的汇率制度转变,因为银行系统外债比例的下降预示着其所受到的汇率风险的减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通过汇率浮动的调节来控制汇率风险的依赖;同样,巨额的官方储备也形成了对相对固定汇率制度的支持。但是,这种正常脱离盯住汇率制度的现象通常不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而是在那些长期实行盯住汇率制度的国家

汇率制度与汇率制度选择理论

汇率制度与汇率制度选择理论 摘要:随着中国汇率制度的改革,让我们逐渐的认识到只有适合自己的汇率制 度才是最好的汇率制度。了解世界汇率制度的变革,及各种制度选择的优缺点我 国汇率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浮动汇率固定汇率中间汇率制度 从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世界范围内就不在存在统一的汇率安排,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多种汇率制度并存的国际货币体系。其中,大多数发达国家选 择了浮动汇率制,许多发展中国家则选择了钉住汇率制和介于它们之间的中间汇率 制度。这些汇率制度谁更优秀一些,或者是谁更符合现代世界经济潮流一些,都 成了各个学术流派争论的焦点问题,再讨论这些观点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当前 世界上比较常用的几种汇率制度,以及汇率制度的发展趋势。 一、汇率制度的分类及发展趋势 汇率制度的分类一般根据货币当局对汇率变动限制的幅度为标准来划分。一 种极端是完全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度,货币当局不公布形成的本币兑换价格,本币 的兑换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也不为了稳定或影响汇率而直接干预外汇市场;另 一种极端是完全的固定汇率制度,货币当局作出承诺,在准永久性基础上保持汇 率不变。在两种极端之内,有各种形式的汇率制度排,汇率的固定成了一个相对 的问题。汇率的相对固定一般是通过平价的调整或者通过围绕平价浮动范围的调 整得以实现。 IMF将各国的汇率制度分为8类:(1)无法定独立货币的汇率安排;(2) 货币局制度;(3)传统的钉住汇率安排;(4)水平带内的钉住汇率制度;(5)爬行钉住汇率制度;(6)爬行带内的浮动汇率制度;(7)不事先公布干预方式 的管理浮动制度;(8)独立浮动的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的主要形式有: (一)无法定独立货币的汇率安排:这种情况是指以其他国家的货币作为唯 一的法偿货币在本国流通,或者是货币联盟成员之间的汇率安排。比如实施欧元 币制的国家以及一些根本没有自己的法定货币的国家和地区。 (二)货币局制度:明确规定了本国货币与某一国货币的兑换比率,货币当 局无条件地按固定汇率出售或赎回本币,而且这是投放基础货币的唯一方式,即 该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发行完全以外汇储备为后盾。该制度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制 度可信度高,缺点是过于僵硬,货币当局丧失主动权,这种制度适用于小型开放 的经济体,比如香港的联系汇率。 (三)钉住汇率制:是指汇率在货币当局的干预下,钉住某一指标的汇率制 度安排,钉住制有很多种形式:(1)传统的钉住汇率制度:钉住单一货币或者 是一篮子货币,宣布钉住义务,一般来说汇率波动的最大幅度不超过中心汇率的 上下1%,但保留在不可维持条件下,再度改变平价的权利,这实际上是布雷顿 森林体系汇率制度安排的延续。(2)钉住水平带内的汇率制度:即允许汇率的 波动幅度超过中心汇率的上下1%。(3)爬行钉住制度:该国货币按照某一固定的、事先宣布的幅度或者根据某些量化指标的变化,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小幅 度的调整。(4)爬行带内的浮动汇率制度:与“爬行钉住制度”类似,但这种制度下允许货币围绕着汇率保持一定的波动幅度。 (四)不事先公布干预方式的管理浮动制度:货币当局通过在外汇市场的主 动干预来影响汇率走势,这种干预事先并没有明确规定、承诺,也没有事先宣布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c7024823.html,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 作者:汪琳胡雄鹰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05期 [摘要]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在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中一贯选择的是稳定的币值和较为独立的货币政策。但随着近年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人民币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一定影响。鉴于此,文章剖析了人民币汇率适当升值的可行性,阐明了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不可能三角” 人民币汇率升值 作者简介:汪琳(1977—),女,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经济管理系,讲师,经济学硕士;胡雄鹰,男,武汉工程大学经济管理系,讲师,管理学硕士。 一、“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与汇率政策的关系 西方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在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的前提假设下,如果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国内利率将低于世界利率,从而引起资本大量外流,国际收支出现巨额赤字,本币面临贬值压力。为了维护固定汇率,中央银行卖出外汇买进本国货币,外汇市场的干预将减少本币供给,抵消货币调控当局扩张货币供应的努力。若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会由于利率上升导致资本流入,汇率存在升值压力,中央银行买入外汇,增加货币量,同样使货币政策无效。可见,在固定汇率制下,若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则一国的中央银行就无法独立运用货币政策。当然现实经济生活中,这种极端情况一般并不存在。如果资本流动不充分,中央银行就有机会来改变货币供应量,运用反向货币政策维持汇率稳定。这一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目标选择的理论后来由克鲁格曼发展成为著名的“三元悖论”,也称为“永恒的三角形”或“蒙代尔三角”,它指的是一国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三个目标只可能达到两个,不可能三个目标同时实现。 我国自1994年以来实行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机制,事实上是固定汇率,汇率政策严重缺乏弹性。2005年7月的汇率制度改革已经迈出了正确且富有成效的一步。人民币不再和美 元一种货币挂钩,一揽子货币中有欧元、美元、日元、韩元等,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这样会使人民币汇率有透明度,了解通货紧缩率、膨胀率。但要促使人民币自由浮动需要时间,人民币完全实现自由兑换暂时不会出现,如果出现的话,中国经济就会“休克”。 从理论上来说,我国在“蒙代尔三角”中一贯选择的是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放弃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目标。当前人民币只实现了经常项目下可兑换,资本账户未完全放开,所以我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会由于经济开放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因为“三元悖论”中的“三中选二”有

汇率制度选择模型

最优汇率制度的数理分析 何青李凌波杨晓光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虚拟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RR/03/10 CFEF 研究报告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虚拟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RR/03/10 中国科学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2003 年11 月 最优汇率制度的数理分析 何青李凌波杨晓光 摘要:本文从Mundell “三元悖论”出发,构造了一个简单的静态模型分析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 何选择最优汇率制度。建模的主要思想是认为最优的汇率制度取决于一国政府如何在汇率 浮动的风险损失和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损失之间进行综合权衡,而这种综合权衡体现了一国的经济结构及各经济部门之间利益的均衡。通过模型的解析分析,本文发现中间汇率制度可能是最优汇率制度,但是其可选择的区间随着资本开放程度的加大而缩小,而且维持最优中间汇率制度需要小心谨慎的努力;此外随着资本开放程度的加深,最优汇率制度将内生地向两极分化。 关键词:三元悖论、角点解、中间汇率制度、汇率浮动风险损失、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损失

1 引言 自1973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 )解体以后,国际上汇率制度的 安排一直处于相对不稳定的状态,很多国家都修改了自己的汇率制度。西方主要的工业国家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初相对浮动的汇率制度安排发展到最近几年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 安排—欧元区;与此同时,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也从解体之初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发展到了 另一个极端(如,墨西哥(1994 )、泰国(1997 )、巴西(1999 )等都采取了完全浮动的汇 率制度),而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继续保持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表一显示了自1970 年以来世界范围内汇率制度选择的变迁。 表1 :汇率制度选择的变迁 Year 相应汇率制度安排国家的比例(IMF) 固定汇率有限浮动管理浮动完全浮动 1970 97.2 0 0 2.8 1975 63.9 11.1 13.9 11.1 1980 38.9 5.6 47.2 8.3 1985 33.3 5.6 36.1 25 1990 19.4 13.9 30.6 36.1 1995 13.9 8.3 38.9 38.9 1999 11.1 11.1 33.3 44.5 资料来源:Calvo, A. Guillermo and Carmen Reinhart , “ Fear of Floating ”mimeo,

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选择的原因

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选择的原因 摘要:汇率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特别市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涉及到贸易、金融、政治等多个领域,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也会对美国、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体带来较大的影响,并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总结了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并分析了选择该汇率制度的原因以及影响。 关键词:汇率制度;历史演变;形成机制;制度评价 一、引言 中国与周围的经济远近、大小,都细细刻画在“汇率”这个历史计量器上。人民币汇率的演变,叙说着中国在世界版图上的镶嵌深度。60年一甲子。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动中,经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无意义稳定,七十年代的错误升值,八十年代前期的贬值,九十年代中期至2005年的固守,2005年至2008年的过慢升值,2008年至今的的再固守美元。回眼望去,一路走的蜿蜒曲折。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及选择原因 (一)汇率只是计划 人民币的历史始于新中国的前夜。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先于共和国而成立。当年发行的第一版人民币,与惊人的物价波动相适应,面值跨度从1元到5万元。1949年3月,600元人民币可以兑换1美元,到1950年3月,就变成4.2万元人民币才能兑换1美元,短短一年时间,人民币的贬值达到98%以上。 1953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机制迅速覆盖全国,1955年新的人民币开始发行,按1万元旧币折1元新币进行兑换,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在之后16年间都保持了一条平直的直线,长期稳定在2.4618:1。 (二)“一篮子”政策的失败 1971年11月,由于各国疯狂向美国要求将手中的美元兑换成黄金,金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无法承受而崩溃,此后西方普遍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度,由此带来的频繁大幅度波动,使得中国无法“稳坐钓鱼台”。于是采用了“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方法。 “篮子”中所选用的货币是对外经济贸易往来中经常使用的货币,按其重要程度和政策上的需要确定权重,再根据这些货币在前一营业日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加权计算出人民币汇率。当20世纪70年代后期爆发世界性通货膨胀时,美元汇率下跌,导致了人民币对外汇价的节节上升。从1972年至1980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逐步调为1.53:1。1980年全国平均出口换汇成本为1:2.75,比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高出1.22元。这使中国出口贸易处于不利地位,每出口1美元的商品就要亏损1.22元。 (三)两个官方汇率并存 1979年8月,国务院撕开了人民币汇率“铁幕”的一个缺口,决定除继续保留人民币的公开牌价之外,另外制定内部贸易结算价(实质是人民币贬值),从1981年1月1日起实行。对外公布的人民币牌价为1美元=1.50人民币,用于劳务外汇,侨汇和捐赠外汇等非来源于进出口贸易的外汇兑换和结算。而进出口贸易则使用内部贸易结算价1美元=2.80人民币,按1978年全国出口平均换汇成本1美元=2.58元人民币加上10%的利润计算而来。 在当时,要调整汇率,步伐非常艰难,所以采取“一国两汇”的招式。改革只能不以直接触动官方汇率为开端,借助于另辟市场、壮大市场的方法,稳步实现市场化的目标。 1983年,中国的贸易汇率与公布的汇价相差40%。1984年在国际市场美元汇率持续上涨和中国出现同伙膨胀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逐步调低,到该年底,对外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

从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看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可编辑版】

从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看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 从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看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摘要: 在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和改革的问题上,两极论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而在我国经济的发展推动制度的变迁中,进入新世纪后,经济和金融的快速发展,也强烈要求我国的汇率制度向更有弹性的方向改变。关键字: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改革所谓的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的安排或规定。最基本的两种汇率制度是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此外还有爬行钉住汇率目标区、货币局等其他类型的汇率制度。这些汇率制度各有优劣,应该根据本国经济结构、特定的政策目的、地区性经济合作情况和国际经济条件的制约等因素选择汇率制度。一般来说,一国的经济规模越大,越倾向于采用浮动汇率制;反之,则倾向于采用固定汇率制。这是因为大国经济较为独立,根据著名的“不可能三角模型”,在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流动和固定汇率三个目标之间,不可能同时实现,大国多为发达国家,资本管制较少,如果实行固定汇率,必须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大国一般是不愿意为了维持与外国货币的固定汇率而使内政策受到约束的。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说,大部分国家都会采用固定汇率制度。这是因为,大多的发展中国家都具有市场规模相对较国内资本市场缺乏纵深等经济特征,由此带来的主要问题是包括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与证券市场间接融资在内的资本流动性极差。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若是选择浮动汇率政策,那么因浮动汇率政策所导致的经济性的汇率波动

是不可能通过资本流动而不将其抵消的,其结果是,整宏观经济将会因汇率的不停波动而失去稳定性。一发展中国家面对的国际经济环境发展中国家面对的国际经济环境的特点可以归纳成以下三大方面:第一个特点是这个世界非常像一个垄断竞争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只有少数工业化国家具有市场垄断力量,而其余国家只是被动的参与者。这些工业化国家就像物价操纵者一样,能够影响世界经济和左右国际金融市场;而发展中国家就像被动的物价接受者一样,必须接受现实,尽量适应。另外,近20年以来主要货币之间的名义和实际汇率,无论是短期、中期还是长期,均呈现出大幅波动。这无疑影响了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选择。第二个特点是资本流动加剧。80年代以来,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显著增加。这种趋势反映了金融账户自由化和资本市场一体化进一步得到加强。这促进了投资增加和经济增长。更多的资本流动也使得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家庭资产负债表越来越国际化。然而,资本流动有收益也有成本,原因是它们受市场情绪和羊群效应的影响。结果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各种汇率风险越来越大。第三个特点是经济一体化得到进一步加强。过去的几十年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日益加强。对外贸易在发展中国家中GDP 的份额从60年代的30上升到90年代的40,虽然它们从国际贸易中收益匪浅,但是因为净出口在GDP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汇率的波动影响了产出。上述三大特点是发展中国家在选择汇率制度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二两极论者的看法两极论者认为,在金融开放环境中,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只有自由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包括美元化制度、货币局制度和货币联盟。两极论把其他介于两极之间的汇率制度安排归纳为中间汇率制度,这些中间汇率制度包括

一国选择什么样的汇率制度

一国选择什么样的汇率制度,是其对外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以上 对不同汇率制度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影响一国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本国经济的结构性特征 一个经济规模宏大、对外贸易依存度低、国内金融市场发达并与国际金融市 场联系密切的国家,一般倾向于让其货币单独浮动。因为大国的对外贸易多元化,很难选择一种基准货币实施固定汇率,同时大国经济内部调整的成本较高,而且倾向于追求独立的经济政策。相反,如果是小国,那么它较适宜采用固定性较高的汇率制度,因为它一般与少数几个大国的贸易依存度较高,汇率的浮动会给它的国际贸易带来不便。 (二)特定的政策目的 当政府面临着高通胀问题时,如果采用浮动汇率制度往往会产生恶性循环现象。在固定汇率制下,政府政策的可信性增强,在此基础上的宏观政策调整较容易收到效果。当一国为防止从外国输入通货膨胀,则选择浮动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下一国货币政策自主权较强,从而赋予了一国御通货膨胀于国门之外,选择适合木国的通胀率的权力。可见,政策意图在对外的汇率制度选择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地区性经济合作情况 一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情况也对汇率制度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例如, 当两国存在非常密切的贸易往来时,两国间货币保持固定汇率比较有利于各自经济的发展。区域内的各个国家经济往来的特点往往对它们的汇率制度选择有着重要影响。 (四)经济条件的制约 一国在选择汇率制度时还必须考虑国际条件的制约。例如,在国际资金流动 数量非常庞大的背景下,对于一国内部金融市场与外界联系非常紧密的国家来说,如果本国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的实力不是非常强的话,那么采用固定性较强的汇率制度的难度无疑是非常大的。 以上是一国在选择汇率制度时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汇率制度的选择是一个 非常复杂的问题,许多结论在理论界也存在许多争议,在这里的介绍只是初步的。 外汇管制概念:是指一个国家为防止资金的大量外逃或流入,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和本币汇率稳定,通过法律、法令或法规而对外汇资金的收支、买卖、借贷、转移及国际结算,对本国货币的兑换及汇率所进行的管理。 我国目前外汇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制度易引发通货膨胀且对冲方法不可持续 巨额的外汇储备所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之一便是国内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外汇储备的急剧上涨,使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结构发生改变,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

一国如何选择合适的汇率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一国如何选择合适的汇率制度 篇一:中国汇率制度的选择 中国汇率制度的选择 金融4班卞烨js1106401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汇管理制度经历了多次演变,每次演变都对中国贸易和投资产生了不同影响。本文通过中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具体分析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因素。关键词:中国汇率制度、固定汇率、浮动汇率 国际汇率制度的演变史:1880~1914年的35年间,主要西方国家通行金本位制,一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停止黄金的输出入,金本位制解体;为构筑一个新的国际经济秩序,1944年7月,美、英、苏、法等44个国 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布雷顿森林 会议"。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了各国必须遵守的汇率制度以 及解决各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措施,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73年,美元第二次贬值,固定汇率制度瓦解,国际汇率制度呈现多样化。 一、中国汇率制度的演变

改革开放,1949~1952年,我国实行管理浮动制,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人民政府宣布人民币不以黄金为基础,实行管理浮动制。1953~1972年,国民经济实行计划化,物价由国家规定且基本稳定,实行固定汇率制。1973~1980年,西方国家纷纷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频繁,人民币必须根据国际市场汇率的波动,按“一篮子货币”原则,确定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价。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先后经历了多次演变。1979年,对中国来说,是经济复苏之年,直到1993年,我国先后经历了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和官方汇率与汇调剂价格并存的汇率双轨 制时期,实行外汇留成办法。实行汇率双轨制后,我国贸易收支明显好转,外汇储备有所增加,但多种汇率之间的价格差别很大,官方汇率与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制度无法再继续下去。 1994年至20xx年,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建立起以银行结售汇制度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形成统一、规范、有效的外汇市场。这次汇率改革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定为8.72:1,比之前的官方汇率5.7:1一次性贬值了33%。人民币大幅贬值使中国成为一个更加吸引外商的地方,中国经济走向外贸拉动型的道路。

汇率制度与汇率制度选择理论

汇率制度与汇率制度选择理论 https://www.doczj.com/doc/bc7024823.html,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10-10-9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9月第3期供稿文/王晓丽 [导读]随着中国汇率制度的改革,让我们逐渐的认识到只有适合自己的汇率制度才是最好的汇率制度。 王晓丽(中平能化集团天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河南平顶山467000) 中图分类号:F821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中国汇率制度的改革,让我们逐渐的认识到只有适合自己的汇率制度才是最好的汇率制度。了解世界汇率制度的变革,及各种制度选择的优缺点我国汇率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浮动汇率固定汇率中间汇率制度 从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世界范围内就不在存在统一的汇率安排,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多种汇率制度并存的国际货币体系。其中,大多数发达国家选择了浮动汇率制,许多发展中国家则选择了钉住汇率制和介于它们之间的中间汇率制度。这些汇率制度谁更优秀一些,或者是谁更符合现代世界经济潮流一些,都成了各个学术流派争论的焦点问题,再讨论这些观点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当前世界上比较常用的几种汇率制度,以及汇率制度的发展趋势。 一、汇率制度的分类及发展趋势 汇率制度的分类一般根据货币当局对汇率变动限制的幅度为标准来划分。一种极端是完全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度,货币当局不公布形成的本币兑换价格,本币的兑换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也不为了稳定或影响汇率而直接干预外汇市场;另一种极端是完全的固定汇率制度,货币当局作出承诺,在准永久性基础上保持汇率不变。在两种极端之内,有各种形式的汇率制度排,汇率的固定成了一个相对的问题。汇率的相对固定一般是通过平价的调整或者通过围绕平价浮动范围的调整得以实现。 IMF将各国的汇率制度分为8类:(1)无法定独立货币的汇率安排;(2)货币局制度;(3)传统的钉住汇率安排;(4)水平带内的钉住汇率制度;(5)爬行钉住汇率制度;(6)爬行带内的浮动汇率制度;(7)不事先公布干预方式的管理浮动制度;(8)独立浮动的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的主要形式有: (一)无法定独立货币的汇率安排:这种情况是指以其他国家的货币作为唯一的法偿货币在本国流通,或者是货币联盟成员之间的汇率安排。比如实施欧元币制的国家以及一些根本没有自己的法定货币的国家和地区。 (二)货币局制度:明确规定了本国货币与某一国货币的兑换比率,货币当局无条件地按固定汇率出售或赎回本币,而且这是投放基础货币的唯一方式,即该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发行完全以外汇储备为后盾。该制度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制度可信度高,缺点是过于僵硬,货币当局丧失主动权,这种制度适用于小型开放的经济体,比如香港的联系汇率。 (三)钉住汇率制:是指汇率在货币当局的干预下,钉住某一指标的汇率制度安排,钉住制有很多种形式:(1)传统的钉住汇率制度:钉住单一货币或者是一篮子货币,宣布钉住义务,一般来说汇率波动的最大幅度不超过中心汇率

中国汇率制度范文

中国汇率制度范文 制度 简介 不同于浮动汇率,固定汇率,而是资本管制。浮动汇率和固定汇 率都是中央银行接受你任何的买卖货币的请求,无论数额大校而中国是不允许你自由兑换外币的。所以西方一直说中国的汇率没有市场化。 内容 自xx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储参考一篮 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次汇率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调控 方式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储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 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这里的"一篮子货币",是指按照我国对

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篮子内的货币构成,将综合考虑在我国对外贸易、外债、外商直 接投资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货币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将有利于增加汇率弹性,抑制单边投机,维护多边汇. 中间价 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 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 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3%的幅度内浮动率稳定。 调整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综述(一)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综述(一) 汇率制度是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也一直是国际经济学界的热点问题。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新的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层出不穷,例如中间汇率制度消失论、发展中国家汇率选择的“原罪论”、害怕浮动论等等。笔者拟从一个较新的角度来对汇率制度选择理论进行梳理,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新的分析思路。 一、汇率制度与经济增长 一般来说,固定汇率制度的支持者认为,长期稳定的汇率水平有助于人们建立稳定的 预期,为国内外投资者的决策制定提供一个确切的基础,促进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发展;而未来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会对投资决策制定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国际贸易和投资。虽然企业可以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和期货市场上进行对冲操作以规避风险,但这意味着交易成本的上升。在发展中国家中,由于外汇市场不成熟,套利渠道的相对缺乏,它们在浮动汇率面前尤其显得束手无策。极端的易变性意味着货币错配(CurrencyMisalignment)仍然发生,而这将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减少投资和外贸,引起经济增速降低,这对于缺乏远期套期保值的国家来说尤其如此(BirdandRajan,2001)。 而浮动汇率制度的倡导者声称,作为本国货币的外国价格,汇率可以在外汇市场上由供求决定,由市场力量决定的价格信号往往是最优的,有利于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很多经验研究证明,汇率的短期易变性对于贸易的影响是极小的。而且,被观测到的汇率易变性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实际风险。即使该风险在外汇市场受到压制,它也会在其他场合以更不令人愉快的方式爆发出来(Frankel,1996)。(例如,美国为避免因实际供求因素导致的美元升值的措施,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 汇率制度选择的中间派和灵活派则认为,汇率变动对产出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而且可能与经济实体的特点及初始条件有关。因此,应对外部冲击的合适政策应该是具有本国特色的政策(ChangandVelasco,1999)。 二、汇率制度与通货膨胀 实施钉住汇率制可以约束钉住国政府货币政策。当钉住国的通胀率与被钉住国的通胀率严重背离时,资本的跨国流动将使钉住国货币面临贬值或升值压力。若钉住国通胀率显著高于被钉住国,资本外流将造成贬值压力,为了维持钉住汇率制将减少甚至耗尽其外汇储备。所以这种约束可以看成是一种货币纪律。理论和经验分析给出三个理由,证明钉住汇率制度能有效遏制通货膨胀:(1)钉住汇率建立了清晰的、可操作的目标,同时捆住了政府的手,使得政府反通胀的承诺更加可信;(2)钉住汇率可以帮助价格和工资制定者围绕一个新的低通胀均衡协调它们的行动和预期;(3)钉住汇率制度提供了一个方便的渠道,使得家庭和企业能够在高通胀时期渡过后,将它们从海外撤回的离岸资产转化为本币资产。(在浮动汇率制下,没有这样能重建本币资产的自动机制,因为央行没有义务购买撤回本国的以外币计值的资本)(Bruno,1995)。 浮动汇率制下反通胀措施的紧缩性比固定汇率制下更强(通常导致过高的实际利率和 本币高估),因此浮动汇率制下很多稳定措施都失败了。即使在浮动汇率制下反通胀措施能取得成功,成本也明显比在钉住汇率制下高。以波罗的海沿岸的两个邻国为例,爱沙尼亚采用了货币局制度,拉脱维亚早期采用了浮动汇率制度。两国都成功地结束了转轨时期的高通胀,但拉脱维亚经历了一次更深更持久的衰退。根据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资料,爱沙尼亚在1993、1994、1995年的年均GDP增长率为-7%、6%、6%,而拉脱维亚的同期增长率为-15%、2%、1%;更有意思的是,拉脱维亚在1994年上半年采用了钉住汇率制(Sachs,1996)。 三、汇率制度与汇率的波动与背离 资本流动性的增大容易产生汇率的波动性和背离问题。由于可以通过市场消除与不确定性相关的即期汇率波动,所以汇率的波动性并不是个严重问题。背离比波动性更严重,因为持续

中国现行汇率制度的利弊分析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毕业论文 (或毕业设计) 浅谈中国现行汇率制度的利弊分析 学生姓名虞储萍指导教师 分院金融与经贸分院专业名称金融学 班级08金融1班学号 0820500130 提交日期 2012年03月31日答辩日期年月日 2012年 03 月31 日

浅谈中国现行汇率制度的利弊分析 摘要:近几年,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汇率问题是和国民经济相关的一个重要国际金融问题,汇率升值或者贬值都会对一个国家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我国现行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2005年的汇率改革也就是现行汇率制度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造成人民币的升值,本文在简单分析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及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论述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汇率制度;利弊分析;人民币升值;进出口贸易 On China's current analyz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xchange rate system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RMB exchange rate has become a hotspot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roblems, exchange rate and national economy related problem is an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problems, exchange rate appreciation or devalued will in a country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conomy in our country, the current exchange rate system is based on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 on the basis of reference to a basket of currencies, managed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 the RMB will no longer be pegged to the U.S. dollar and a more flexible RMB exchange rate mechanism. 2005 years of exchange rate reform is the current exchange rate system is the most direct consequences caused by the rise in the RMB,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MB in simple background and reasons on the basis of the practical discusses the RMB appreciation to our country economy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of the influence. Key words:Exchange rate system;Analysis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RM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