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课学前教育概念教案

第一课学前教育概念教案

第一课学前教育概念教案
第一课学前教育概念教案

学前教育原理案例分析教案资料

案例一、小宝已经3岁了。近些天,孩子的“言行举止”比较特别。比如,有一天老师带孩子做户外活动时,小宝突然说:“太阳公公一个人在天上,他会不会孤单啊?太阳公公有家吗?有没有爸爸、妈妈?”小宝特别不喜欢老师管他,总是“不听话”。比如,本来会自己好好地用汤匙吃饭,却故意把米粒撒一饭桌,用手捡着放到嘴里。不过小宝有时也挺可爱的。比如,前天中午,老师帮小宝盛好饭,小宝一脸认真地说:“老师,你辛苦了。”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面问题: (1)孩子的“言行举止”说明了什么? (2)这个时期,幼儿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案例分析 孩子的行为举止说明: (1)孩子正处于心理的高速发展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比如,提出“太阳公公会不会孤单”、“太阳有没有爸爸、妈妈”,说明思维的发展,出现了最初的概括和推理;想像的发生,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进行了延伸、扩展。“不听话”说明孩子最初的独立性的出现;“故意用手捡米粒放进嘴里”说明孩子动作技能的发展,对新的动作产生了兴趣;会说“老师辛苦了”,说明儿童已开始使用抽象的词语,但还经常需要和具体活动联系在一起。 (2)注意保护孩子的探究精神,但要和重视安全结合起来,而且不要打击孩子积极认知的兴趣。孩子“反抗期”的执拗,要注意教育,不要养成任性的性格,同时又不能耻笑、威胁孩子。对待孩子的独立性,要注意教育,防止养成执拗性的同时,也要防止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不良性格。 案例二、经过长时间教育,我发现班上大部分孩子洗手的方法还是不正确,手总是洗得不干净。我们几位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我让孩子们相互看看、摸摸自己和别人的手,比比谁的手干净,并让孩子们总结洗手的“小诀窍”。有的孩子说“要用肥皂搓,再用水冲干净”。有的说“洗手时要卷起袖子,不然会把衣服弄湿的”。我搬来了娃娃家的“脸盆”、“肥皂”、“毛巾”等,请孩子们学习并练习洗手的正确步骤:先卷袖子→打开水龙头冲一下手→用肥皂搓

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考试试卷

乐理试卷(一)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根据音程在听觉上的协和程度,纯四度、纯五度音程属于() A.不协和音程 B.不完全协和音程 C.完全协和音程 D.极完全协和音程 2. 2/4拍子属于单拍子,5/4拍子属于() A. 单拍子 B. 混合拍子 C. 复拍子 D. 交错拍子 3. 音程的上方音与下方音相互颠倒,叫做“音程的转位”。减五度音程转位后成为() A. 纯五度 B. 增四度 C. 纯四度 D. 增五度 4.延音线是标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音高相同的音符上的弧线,谱例的 总时值相当于( ) A.二分音符 B.四分音符 C.附点八分音符 D.附点四分音符 5.在五线谱中,低音谱号叫做()。 A.C谱号 B.D谱号 C.G谱号 D.F谱号 6. 乐音体系中的音级a1、g2、F在五线谱上的准确位置是( ) A. B. C. D. 7. 变化音程是指() A. 带有变化音的音程 B. 三全音 C. 一切增减音程 D. 除了自然音程以外的所有音程 8.增八度音程转位后是( ) A.减一度 B.增一度 精品

C.减八度 D.纯八度 9.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叫( ) A.节拍 B.拍号 C.节奏型 D.拍子 10.在音符均分的特殊形式中,将一个基本音符分为均等的三部分,用来代替基本划分的______,叫“三连音”。( ) 偃师市教师进修学校 乐理试卷(一) 班级姓名 A.四部分 B.三部分 C.六部分 D.二部分 二、写出下列各音的另外两个等音的名称。(每小题2分,共10分。) D——G——#A—— ьE——#F——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切分音: 2、混合复拍子: 四、以下列各音为根音,向上构成指定的音程。(每个2分,共10 分) 精品

学前专业乐理教案——13调式.docx

教学内容:一,调的概论 二,调与调式 三,升号调与降号调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调与调式的区分 二,调名和调号 三,升号调与降号调的记忆和掌握方法 教学过程 一,概论 在音乐中,音与音之间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即互相推进、互相依附,它们 总是按照一定的关系连接在一起来表达音乐思想的。一个孤立的音或和弦,或者一群彼此毫无关系的音拼凑在一起,是难以塑造音乐形象的。这种有一定关系的 音结合在一起的形式,就构成了调以及调式。 调与调式是人类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创立的乐音组织结构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与不同的民族和地域,形成了不同体系的调式。各种调式固其音阶结构、调式与 音阶的关系以及音律等方面的差异,而各具特色与表现力。由于音体系的不同,对 调式与音阶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在某些传统音乐中,调式与音阶是分属两个层次的概念,调式并不完全等同于音阶,调式主音也并不完全等同于音阶主音,这将在以后另行讨论。 大小调式是调式体系的一种。它包括自然大小调式、和声大小调式与旋律大小调 式,以及由此相互渗透所形成的调式的总和,一般通称为大小调体系。自17 世纪起,大小调式在欧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后也应用于其他地区。 通常在阐述大小调式时,常将调式的中心音(即调式主音)作为起点和终点与其他各音一起,按音高的顺序依次排列,并将其称之为调式音阶。由于大小调式体系的调式主音完全等同于音阶主音,调式与音阶是一个层次的概念,因之,其调式音阶也可简称为音阶。 调式的名称是用音名来标记的,调式主音的音高是何音名,即以该音名的作为该 调式名,例如“C大调”(或“C调”),“C”就是该调式主音的音高,“大调”

则是“大调式”的简称。因此,调式主音的音高位置也称“调高”,调式又常简称为“调”。调式和调高的结合,通常叫做“调性”。二,调与调式 (一)调 调,是指音乐的旋律存在的一定的音高位置,不同的调就代表了不同的音高位置,它是音乐所存在的基础,任何有调性音乐都是依存于某一个调的。“调”这个字有多重意思,它既可为理解为调高,即音高位置;也可以理解为调式,即音之间的关系;在日常还常常指曲调,即音乐的旋律。 (二)调式 若干高低不同的乐音,围绕某一有稳定感的中心音(稳定音),并按照一定 的音程关系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称为调式。 调式是在调性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一种音乐体系,它主要反映了音乐中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在调式中,每两个音之间的关系既可以是半音(小二度)关系、也 可以是全音(大二度)关系、还可以是增二度、小三度等关系。这种不同音高关 系的音组合在一起,就引起了一系列的相互的倾向性。在调式体系中,起着支柱作用的音能够给人以稳定感,叫做稳定音,其它的音不具备稳定感,叫做不稳定音。在稳定音中其稳定程度是不相同的,以主音最为稳定,所以主音具有中心音的作用。由此可见,音乐在运动中是有组织、有规律的,并且有一个中心音(主音),还有仅次于主音稳定性的音,有的音表现出稳定或相对稳定,有的音 则不稳定。归纳这些现象,可以得出结论:若干个不同音高而有组织的音,按照 一定的关系(音高关系、稳定与不稳定关系)组成一个体系,并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这个体系叫调式。在调式体系内的这个中心音就叫做主音。 乐曲的结束音,一般都是主音,也有少数例外。有时为了表现乐意未尽、音 乐尚末结束,而让音乐故意不结束在主音上,有意结束在属音(主音上五度)或 其它的音上,造成一种不完满的感觉,让人继续回味。也有开放式的乐段,它的 结束音并没有落在主音上,这就意味着还有一个乐段紧接其后。 调式中的音,从主音到主音,按高低次序排列起来,叫做“音阶”或“调式音阶”。不同的调式,它的音阶结构是不相同的。

《学前教育原理》课程案例集

《学前教育原理》课程案例集 案例1: 两个同样大的孩子在学使用筷子,童童的爸爸、妈妈在吃饭时给童童一双筷子,让他自己尝试如何使用,虽然有时把饭粒撒弄饭桌上,家长还是鼓励童童继续努力。乐乐的爸爸和妈妈看到他把衣服弄脏了,还把饭菜洒到桌上,非常担心,就手把手的和孩子一起使用筷子。 ----思考:童童和乐乐谁会更早的学会使用筷子?为什么? 案例2: 中班A的李老师在组织幼儿认识在教小朋友认识水果的时候,在黑板上挂上香蕉、苹果、桔子、葡萄、西瓜、樱桃等图片,告诉小朋友它们的名称、味道、产地、形状、特征、用途等,中班B的张教师则带领幼儿到附近果园的地里观察水果的生长状况,参观农民伯伯的工作,并让幼儿在班级的自然角种上西瓜、草莓等并进行管理,做好观察记录。 ----思考:案例中哪一个教师的做法较好,为什么?它揭示了教育的什么规律?在幼儿教育方面有什么启示? 案例3: 明明今年5岁了,口头数数总是出错,每次必须借助手指或点数以及其他方式才能完成任务。这是为什么呢? 案例4: 小班模仿表演活动 1、教师组织小朋友围坐一圈,讲述大森林的故事,引入到动物的动作。 2、“我是老虎,我喜欢奔跑!”做出相应的动作。 3、“我是羚羊,我喜欢跳跃。”做出相应的动作。 4、“我是老鹰,我喜欢翱翔”做出相应的动作。 5、“我是、、、、,我喜欢、、、、”做出相应的动作。 ------思考:以上案例是某一活动的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意图,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 案例5:

东东今年6岁了,有一次妈妈发现让他收拾地板上的图片时,东东竟然把图片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装入不同的盒子里面,而且图片分类准确,关于恐龙的放到一块,机器人的放到一块,蜡笔小新的放到一块。 ------思考:难道6岁的孩子就具备这种能力了么? 案例7: 明明的爷爷和奶奶非常疼爱自己他,每天都担心幼儿园的食物营养不够,在明明回家后,把大量的水果、蛋糕、肉类放到他面前,看着明明把一大堆的食物都吃光才开心。 ------思考:吃得好,长得好是否是家长对幼儿园的唯一要求?在今天社会形势下家长选择幼儿园有了哪些新的要求?你认为幼儿园应当怎样作才能 适应这种要求? 案例8: 以前的家长经常说:“幼儿园是学知识的地方,宝贝不要跟老师顶嘴。”“请问,你们幼儿园每天能教孩子多少汉字和英语单词?” “宝贝,今天你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知识?” 现在的家长经常说“宝贝,今天你向老师提出几个问题?” “乖乖,今天你在幼儿园有什么新发现吗?” “乖乖,今天你今天在活动中有什么新发现吗?” ------思考:从该案例中,以前的家长和现在的家长说的话有什么样的区别?这些区别反应了家长在育儿方面的观念新旧有何不一样? 案例9: 璐璐的妈妈曾反映过这样一个问题——“我曾经每天带璐璐去学画画,可是后来发现老师总是批评璐璐没有按照老师的例子去画,认为璐璐不听话,画的不像,模仿力差。后来璐璐妈妈决定放弃这次学画的辅导,认为孩子根本没有发挥自己想象力的机会,简直是对孩子想象力的抹杀” ------思考:该案例中的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有哪些变化?对我们幼儿教师有何要求? 案例10: 1名6岁的幼儿,在1分钟内正确记住了17为数字:81726354453627189。而另外一个小朋友却没记住几个。

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教学大纲》

《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大纲 一、前言 (一)大纲的适用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 (二)总学时安排 学前专业总学时89学时;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就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就是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五线谱乐理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声乐,钢琴,伴奏编配,音乐创编,音乐欣赏,幼儿音乐教学法等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主要研究音乐基础知识,对相关的音乐知识如声乐,舞蹈,钢琴,手风琴,音乐欣赏,艺术概论等相关姐妹学科有理论上的运用与帮助 二、基本要求 1,五线谱的视唱教学采用首调唱名法,了解固定唱名法 2,使学生具有视谱既唱得能力,并能达到音准,节奏准确 3,有系统的逐步发展音乐的听觉,积累音乐语言,并重视音乐注意力与记忆的训练 4,培养学生听记谱的能力与听记幼儿歌曲的能力 (一)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 初步掌握五线谱的基础知识,记谱法,音乐节奏,音乐术语,音程构造,调式等,学会基本视唱,熟悉瞧谱,会打节奏。 (二)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课程的重点:一就是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二就是要注意把所学理论与相关音乐知识在实践中的结合,要熟悉运用 课程的难点就是:对一些定理与相关内容的把握,运用到实际中的操作,比如节奏的训练,音高音准的把握,瞧谱的能力等 三、本课程具体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音及其记谱法 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初步了解音的产生,知道基本音级与音区位置,要求熟悉记谱法对象与内容;能熟悉七个音级的唱法。 第一节:音 音的产生及其分类,音的物理属性,音名及其分组,唱名及其唱名法,半音,全音,变化音。 第二节记谱法 五线谱记谱法,简谱记谱法 视唱与练耳:单声部视唱,包括无升降记号,简单节奏练习法、 第二章节奏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前专业乐理教案8 音程(上)

课题:什么是音程课时:4课时 教学内容:一,音程的定义 二,音程的度数和音数 三,自然音程和变化音程 四,音程的转位 五,识别音程的办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指导学生学会计算音程的度数和音数。 二,让学生掌握自然音程表。 三,识别音程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复习半音和全音关系的概念 2,重温相关的练习题型,让学生熟练掌握全音半音关系的知识点。 二,新课 (一)音程 1,音程的定义:在乐音体系中,两个音级在音高上的相互关系叫做音程。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音的高低关系,或者说是音与音之间的距离。 2,根音与冠音:在音程中,上方的音叫做冠音,就如同大树的树冠一样;下方的音叫做根音。在识别一个音程时,只要看根音与冠音之间的距离即可 判定这个音程。 (二)音程的度数和音数 1,音程的名称是由音程的“度数”和“音数”而决定的,这也是构成音程的两个“要 素”。 2、度数。音程的根音与冠音之间包含音级的数目叫音程的“度数”。包含几个音 级就是几度。(即在五线谱上所包含的线间的个数)。 音程的度数是构成和识别音程时首先应明确的。如E—G之间包含了三个音级 (E、F、G)就决定了它是三度。即使是b E — G、E— # G 等。两者发生任何 升降变化,只要级数位置不变,它就是三度,永远为三度。(用键盘表示范) 3、音数。音程中根音与冠音之间包含的全音和半音的数目叫“音数”。用整数与 分数1/2来表示。半音的音数为1/2、全音的音数为1,两个半音相加的音数为 1/2+1/2=1。全音加半音用“1又1/2”标记。

4,由音数和度数共同来构成音程的名称。如大二度、小七度、纯五度、减四度、增六度等,可简称为大二、小七、纯五、减四、增六等。为了记忆方便,将各种音程前的文字编成口诀:“一、四、五、八没大小,二、三、六、七没有纯”(三)自然音程和变化音程 1,自然音程:自然音程也叫基本音程,它是由音级中的两个基本音级之间所构成的音程。(注意:音程指的是两个音之间的高低关系,并不管构成音程中的音是否为基本音级或是变化音级。也就是说无论是由基本音级或是变化音级所构成的音程,只要它的音程度数与单纯的基本音级所构成的音程度数相同即是自然音程。) 2,.自然音程基本音程中任何两个音的结合,可以构成下列各种基本音程:即纯音程、大音程、小音程、增四度和减五度音程。也就是说只要音程的名称是纯音程、大音程、小音程、增四度和减五度音程,那么它就是自然音程。 3,分析自然音程表 4,基本音程均属自然音列中可能形成的音程,共有下列14种: 度数音程名称音数 一度纯一度0 二度小二度1/2 大二度 1 三度小三度11/2 大三度 2 四度纯四度21/2 增四度 3 五度减五度 3 纯五度31/2 六度小六度 4

学前教育案例

《学前教育学》课程案例集 案例1: 两个同样大的孩子在学使用筷子,童童的爸爸、妈妈在吃饭时给童童一双筷子,让他自己尝试如何使用,虽然有时把饭粒撒弄饭桌上,家长还是鼓励童童继续努力。乐乐的爸爸和妈妈看到他把衣服弄脏了,还把饭菜洒到桌上,非常担心,就手把手的和孩子一起使用筷子。 ----思考:童童和乐乐谁会更早的学会使用筷子?为什么? 案例2: 中班A的李老师在组织幼儿认识在教小朋友认识水果的时候,在黑板上挂上香蕉、苹果、桔子、葡萄、西瓜、樱桃等图片,告诉小朋友它们的名称、味道、产地、形状、特征、用途等,中班B的张教师则带领幼儿到附近果园的地里观察水果的生长状况,参观农民伯伯的工作,并让幼儿在班级的自然角种上西瓜、草莓等并进行管理,做好观察记录。 ----思考:案例中哪一个教师的做法较好,为什么?它揭示了教育的什么规律?在幼儿教育方面有什么启示?案例3: 明明今年5岁了,口头数数总是出错,每次必须借助手指或点数以及其他方式才能完成任务。这是为什么呢?案例4: 小班模仿表演活动 1、教师组织小朋友围坐一圈,讲述大森林的故事,引入到动物的动作。 2、“我是老虎,我喜欢奔跑!”做出相应的动作。 3、“我是羚羊,我喜欢跳跃。”做出相应的动作。 4、“我是老鹰,我喜欢翱翔”做出相应的动作。 5、“我是、、、、,我喜欢、、、、”做出相应的动作。 ------思考:以上案例是某一活动的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意图,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 案例5: 东东今年6岁了,有一次妈妈发现让他收拾地板上的图片时,东东竟然把图片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装入不同的盒子里面,而且图片分类准确,关于恐龙的放到一块,机器人的放到一块,蜡笔小新的放到一块。 ------思考:难道6岁的孩子就具备这种能力了么? 案例6: 奇妙的颜色 1、向小朋友展示红黄蓝三原色的颜料和白纸卡 2、让小朋友说出除了三原色外还有哪些颜色 3、向小朋友做示范,把红色和蓝色混合到一起,出现了紫色。 4、请小朋友猜猜看,红色和黄色混合会有什么颜色出现,蓝色和黄色混合会有什么颜色出现,粉色是如何出现的等,引导幼儿逐步获得关于颜色的认识。 5、引导小朋友制作颜色光谱,和彩虹。 ------思考:以上案例是某一活动的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意图,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 案例7: 明明的爷爷和奶奶非常疼爱自己他,每天都担心幼儿园的食物营养不够,在明明回家后,把大量的水果、蛋糕、肉类放到他面前,看着明明把一大堆的食物都吃光才开心。 ------思考:吃得好,长得好是否是家长对幼儿园的唯一要求?在今天社会形势下家长选择幼儿园有了哪些新的要求?你认为幼儿园应当怎样作才能适应这种要求? 案例8: 以前的家长经常说:“幼儿园是学知识的地方,宝贝不要跟老师顶嘴。” “请问,你们幼儿园每天能教孩子多少汉字和英语单词?” “宝贝,今天你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知识?” 现在的家长经常说“宝贝,今天你向老师提出几个问题?”

学前教育学教案

学前教育学教案 第一章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及主要流派 教学目标:掌握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过程和现代主要的理论流派,对学前教育理论产生初步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主要流派中的前六个流派的理论观点。 教学难点:精神分析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一、学前教育的年龄对象 (一)我国古代家教思想中提出“教子婴孩”、“早欲教” (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母育学校教育,是指出生到6岁的儿童应在母亲身边接受教育 (三)近代幼儿园产生后,学前教育的年龄趋向于3岁到入学前。 (四)当今学前教育研究的对象应为出生到入学前的儿童。 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一)学前家庭教育的特征 1、领先性 2、长久性 3、单独性 4、随意性 5、随机性 (二)学前社会教育的特征 学前社会教育指出由社会各方为学龄前儿童开设的集体保育教育机构及设施。其特征如下: 1、群众性 2、目标性 3、计划性 4、多样性 三、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一)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学前教育主张 1、从学前期起,由国家对男女儿童进行公共教育。 2、重视学前期的教育 3、重视游戏、体育、唱歌、讲故事等活动。 4、根据人的身体发育,从出生起每7年划为一个自然段。 (二)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后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为系统学前教育理论建立奠定了基础。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著作中的学前教育思想《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图解》。 2、法国教育家卢梭《爱弥儿》中的学前教育思想。 3、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新社会观》、《论人类性格的形成》著作中的学前教育思想。 (三)学前教育学从教育学科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1837年福禄被贝尔在勃兰根堡设立一所幼儿学校,专收3—7岁的幼儿。1840年正式将学校取名为幼儿园,这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福禄贝尔基本的教育思想。 三、进入20世纪以后,学前教育形成了相互吸收又各具特色的理论流派。 (一)杜威的儿童观及其学前教育理论 1、杜威的儿童观。 2、杜威对教育本质的看法。

学前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1.案例: 妈妈:(看见4岁大的孩子留在门上的脏手印,面向孩子生气地大叫)又是这样!我说过多少遍,你要洗手……到底要骂你多少遍,才能记住? (孩子怕得要死,心中想:门比我还重要?我不喜欢她……) 案例中妈妈的做法错在哪里?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请用正确做法对此景重构。 参考答案: 妈妈做法的错误:大叫大嚷,不能解决问题。 正确做法:清楚察觉自己的感受,再选择有效方法处理。 妈妈:见到门上的手印,我很生气! (看到母亲很生气的表情,孩子理解了“生气”的意思) 妈妈:(将一块湿布交给孩子)你好好想想该怎样做? (留下孩子一会儿,妈妈情绪恢复) (孩子用湿布在努力擦去门上的手印) 妈妈:(清洁后,母亲抱孩子并肯定)真好!妈妈现在觉得好多了! (孩子安心) 2.案例: 7岁的智勇因天下雨被迫取消钓鱼活动,闷闷不乐地呆坐在家里。 (智勇伏在桌上,没精打采地看着窗外大雨) 妈妈:(安慰声调)下雨嘛,你烦也没用!下次再去吧。 智勇:(大嚷)下次下次,都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才去得成!这些雨真讨厌! (伏在桌上……) 妈妈:喂!又不是我命令天下雨的,对我大叫大嚷有什么用?快去写作业! 智勇:(不情愿去写作业,心想)妈真不了解我!我以后再不会把心里话告诉她了! 妈妈:(在旁,心想)唉!吃力不讨好!真气人! 案例中妈妈的做法错在哪里?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请用正确做法对此景重构。 参考答案: 妈妈做法的错误:于事无补的劝慰,只会带给双方沟通失败的气馁感。 正确做法:倾听及回应。成人理解孩子的心情,儿子不能去钓鱼,一定很失望;与他分担,让他表达不快的情绪。让孩子感到与妈妈心心相通。 (智勇伏在桌上,没精打采地看着窗外大雨) 妈妈:(走进)你看来很失望、很不高兴啊!(搭着他的肩膀)这次钓鱼活动,你盼望了很久,什么都预备好了,偏偏下雨,唉!真扫兴! 智勇:(望着父亲,开始有点反应)就是嘛!我还以为今晚可以请你们吃顿海鲜呢!我和志伟已预备了许多鱼饵。唉! 妈妈:是的,一切都准备好了,却去不了了,真不好受! 智勇:(智勇深觉爸爸的同情)下次再有机会,你还会让我参加吗? 妈妈:当然会,我知道你很喜欢这类活动!下次有机会我会尽量安排你参加的!

学前专业乐理教案——1 音的高低

课题:音的高低 教学内容: (一)五线谱的概念,线间的名称和位置。 (二)谱号和谱表,谱号的书写方法 (三)音名和唱名,以C大调为例 (四)音组等概念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五线谱的画法,掌握唱名的正确发音及音组,组名等概念教学重点和难点:五线谱和谱号的书写规范,音的位置,辨别音的分组 教学过程: 导入——音的相关知识 一、音是怎样产生的。 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传送到我们的听觉器官(耳朵)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属于空气传播)我们所能听到的音,大致在每秒钟振动 11—20000次的范围之内。比这个范围再高或再低的就听不到了.而在音乐中所用的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动27—4100次这个范围。但这些音也不是全部都用来构成音乐。 二音的性质。 1、音高: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频率)来决定。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少音则低。 2、音值:音的长短。由发音体振动延续的时间长短决定。延续时间长音则长;时间短音则短。 3、音量:音的强弱。由发音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振幅大音则强;振幅小音则弱。 4、音色:音的色彩。由发音体振动的方法,性状、成分及发音体的品质等多种因素决定。 新课—— 一.五线谱

用来记载音符的五条平行横线叫做五线谱。五线谱的五条线和由五条线所形成的间,都自下而上计算的。假使音乐作品是写在数行五线谱上,那么,这数行五线谱还要用连谱号 [ 连结起来。 在五线谱上音的位置愈高,音也愈高,反之音的位置愈低,音也愈低,但到底高多少?低多少?却无法确定。在五线谱上要确定音的高低,必须用谱号来标明。谱号记在五线谱的某一条线上,便使这条线具有了固定的音级名称和高度,同时也确定了其他各线上或间内的音级名称和高度。 二.谱号 通常用的谱号有三种: G谱号表示小字一组的g,记在五线谱的第二线上,又叫高音谱号;另外有记在第一线上的,叫古法国式高音谱号。 F谱号表示小字组的f,记在五线谱的第四线上,也叫低音谱号;另外还有记在第五线上的,叫倍低音谱号。 C谱号表示小字一组的c,可记在五线谱的任何一线上。目前被采用的C谱号有C三线谱号(又名中音谱号)为中音提琴所用,有时也长号所用。C四线谱号(又名次中音谱号)为大提琴、大管和长号所用。其他C谱号一般较少应用。使用许多谱号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过多的加线,以使写谱和读谱更加方便。各种谱号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连接起来使用,如高、低音谱号所组成的大谱表便是。 三.乐音体系。 音乐中所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乐音的总和叫“乐音体系”

学前教育原理(教学大纲)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本科) 《学前教育原理》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学前教育原理》是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专科起点)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主要研究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阐述学前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本课程4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理解和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目标与内容、基本原则和方法,具备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初步知识。 该课程的学习还将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其他课程学习和能力培养奠定必要的专业知识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首先,《学前教育原理》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需要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儿童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基础,这是由《学前教育原理》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比较强的特点决定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等课程可以为《学前教育原理》的学习提供基础。其次,《学前教育原理》与《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等后续课程具有紧密的联系,《学前教育原理》为这些课程的学习打下专业理论基础,《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则进一步深化《学前教育原理》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立场、原则和方法,了解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历程和主要观点。为从事学前教育做好初步的知识准备。 2.理解有关学前教育同社会和儿童的发展、幼儿教师、学前教育目的、学前教育内容与方法、学前教育评价、学前教育衔接、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等方面的基本观点,培养初步的专业理论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3.能运用学前教育原理的相关理论知识解释和解决学前教育实践领域的问题,初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反思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由于《学前教育原理》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授为主,辅以讨论、案例分析、现场教育见习等方式,增强理论学习的效果,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 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 2.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同学初步了解学前教育概论的主要内容,弄懂本课程涉及到的基本概念、观点及方法。 3.能够联系实际,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学前教育实践。 4.授课中可安排一到三次的作业,面授应该将重点放在难点、疑点及作业的讲解方面。

学前教育专业《基本乐理》试卷

职成教育总校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学前教育专业《基本乐理》试卷 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21分) 1、填写下列音程所包含的音数: A、增四度的音数() B、纯一度的音数() C、小七度的音数() D、减八度的音数() 2、纯音程、大音程、小音程以及()、()音程,都是基本音程,也称为()音程。 3、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叫( ) 4、自然音程里面,音数为2的三度音程叫做大三度,音数为6的音程叫做( ) 5、写出下列音乐术语及符号的中文含义 (1).rit. ( ) (2). ( ) (3).Cresc ( ) (4).Piano ( ) (5). ( ) 二、选择题(每空 2 分,共 24 分) 1、增八度音程转位后是() A、减一度 B、增一度 C、减八度 D、纯八度 2、下列属于变化半音的两个音级是() A、B-C B、#F-G C、E-F D、A-#A 3、增四度音程与减五度音程是( ) A.自然音程B.变化音程 C.协和音程D.复音程 4、乐音体系中的音级e1、b2、A在五线谱上的准确位置是 ( ) 5、延音线是标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音高相同的音符上的弧线,谱例 的总时值相当于( ) A.二分音符 B.四分音符 C.附点八分音符 D.附点四分音符 6、装饰音是用来装饰旋律的小音符及代替旋律型的特别记号。记号是( ) A.倚音 B.颤音 C.波音 D.回音 7、音乐中的略写记号就是使记谱简化,便于识谱。谱例的实际演奏效果是 ( ) 8、音乐术语Allegro的中文含义是( ) A.慢板 B.中板 C.快板 D.急板

学前教育理论教案

学前教育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学前教育原理》是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专科起点)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主要研究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阐述学前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本课程4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理解和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目标与内容、基本原则和方法,具备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初步知识。 该课程的学习还将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其他课程学习和能力培养奠定必要的专业知识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首先,《学前教育原理》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需要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儿童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基础,这是由《学前教育原理》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比较强的特点决定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等课程可以为《学前教育原理》的学习提供基础。其次,《学前教育原理》与《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等后续课程具有紧密的联系,《学前教育原理》为这些课程的学习打下专业理论准备,《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则进一步深化《学前教育原理》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立场、原则和方法,了解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历程和主要观点。为从事学前教育做好初步的知识准备。 2.理解有关学前教育同社会和儿童的发展、幼儿教师、学前教育目的、学前教育内容与方法、学前教育评价、学前教育的衔接、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等方面的基本观点,培养初步的专业理论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3.能运用学前教育原理的相关理论知识解释和解决学前教育实践领域的问题,初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反思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由于《学前教育原理》是理论性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授为主,辅以讨论、案例分析、现场教育见习等方式,增强理论学习的效果,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 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 2.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同学初步了解学前教育概论的主要内容,弄懂本课程涉及到的基本概念、观点及方法。 3.能够联系实际,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学前教育实践。 4.授课中可安排一到三次的作业,面授应该将重点放在难点、疑点及作业的讲解方面。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教学要求有三个层次: 1.了解:即做到知道,识别。 2.理解:即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解释,能归纳总结。 3.运用:即将所学基本知识应用于学前教育的实践,初步分析和解决学前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72学时,4学分。学时分配见下表:

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教学大纲》

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大纲 一、前言 (一 )大纲的适用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 (二)总学时安排 学前专业总学时 89 学时; (三 )课程的性质 ,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 ,是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五线谱 乐理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声乐,钢琴,伴奏编配,音乐创编,音乐欣赏,幼儿音乐教学法 等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主要研究音乐基础知识, 对相关的音乐知识如声乐, 舞蹈, 钢琴, 手风琴, 音乐欣赏,艺术概论等相关姐妹学科有理论上的运用和帮助 二、基本要求 1,五线谱的视唱教学采用首调唱名法,了解固定唱名法 2,使学生具有视谱既唱得能力,并能达到音准,节奏准确 3,有系统的逐步发展音乐的听觉,积累音乐语言,并重视音乐注意力与记忆的训 练 4,培养学生听记谱的能力和听记幼儿歌曲的能力 (一 )课程基本要求 :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 : 初步掌握五线谱的基础知识,记 谱法,音乐节奏,音乐术语,音程构造,调式等,学会基本视唱,熟悉看谱,会打节 奏。 (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的重点 :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 二是要注意把所学理论与相关音乐知识在实践 中的结合,要熟悉运用 课程的难点是:对一些定理和相关内容的把握,运用到实际中的操作,比如节奏的训 练,音高音准的把握,看谱的能力等 三、本课程具体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音及其记谱法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 初步了解音的产生, 知道基本音级和音区位置, 要求熟悉记谱法对象和内容 ;能熟悉七 个音级的唱法。 第一节:音 音的产生及其分类,音的物理属性,音名及其分组,唱名及其唱名法,半音,全音, 变化音。 第二节 记谱法 五线谱记谱法,简谱记谱法 视唱与练耳: 单声部视唱,包括无升降记号,简单节奏练习法 . 学习目的和要求 : 初步了解音乐中的拍子,节奏。让学生习惯看低音谱号的音符及熟悉节奏的把握,学 会击拍。 课程内容 : 第一节 节奏,节拍,拍子的种类。 第二节 切分音,弱起小节,连音符 Ayr ―r? 第二章 节奏

学前教育原理教案

第一章学前教育原理的基本问题(1-44) 第一节学前教育的涵(本质) 一、学前教育的年龄围和概念 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是指由接受过训练的专职人员在专门的教育活动场所根据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的知识技能传授、思想品德培养等旨在促进身心各方面发展的活动的总和。 学前教育的概念:是指旨在促进入学前儿童(0-6、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 学前教育的年龄围:学前教育是指入学前儿童的教育。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家学前教育的起止年龄是不同的。 我国:根据《礼记?贝U》,在西周时期学前教育期是指10岁以前;1902年的壬寅学制规定儿童从 6岁起受蒙养教育四年,1904年的癸卯学制规定蒙养院招收3-7岁幼儿;从近代起,学前教育的终止年 龄定丁6-7岁。现代,因起始年龄的不同,对学前教育有两种理解,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一直到 入小学前这一阶段的教育;狭义的学前教育专指岁儿童的教育。 美国:0-8岁儿童的教育为幼儿教育,学前教育仅指入学前1年的教育,而早期教育是指0-3 岁儿童的教育 英国:小学招收5-11岁的儿童,而3-5岁则是基础阶段教育时期 前联:将2岁前称为学前早期,2-7岁为学前期,因此,学前教育是指2-7岁儿童的教育 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及其特征 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一是学前家庭教育,二是学前公共教育 家庭教育的定义:一般是指在家庭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其子女进行的教育。 家庭教育的特征:1.是幼儿接触最早的教育;2.伴随终身;3.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的;4.个别实施。 学前公共教育的定义:是指由家庭之外的社会(包括国家、社区、单位、私人)指派专人组织实施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的总和。它包括托幼机构教育、社区教育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教育影响等教育形式。 托幼机构教育:是指在托儿所、幼儿园等机构中由专职的幼教工作者按照社会的要求,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而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它学前公共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学前教育的重要实施形式。具有群体性、计划性、专业性等特点。 三、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1.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没有出现专门教育机构,对儿童实行公有公育,并且儿童教育的容和形式 都与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有直接关系,主要在一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展开,通过儿童自己的游戏 和成人的口头传授及亲身示来完成。

学前教育乐理试卷

肥乡县职教中心学前教育专业 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乐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 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30分) 1.音有四种基本性质,其中有两种属性在音乐表现中更为突出,分别是()。 A.音高和音量 B.音高和音色 C.音高和音值 D.音色和音值 2.由发音体的材料及振动时泛音的特征等来决定的音的性质是( ) A.音色 B.音高 C.音强 D.音值 3.发音体整体振动产生的音,叫做基音。基音起着决定()的作用 A.音色 B.音高 C.音量 D.音值 4.延音线是标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音高相同的音符上的弧线,谱例的总时值相当于( ) A.二分音符 B.四分音符 C.附点八分音符 D.附点四分音符 5.在五线谱中,低音谱号叫做()。 谱号谱号 谱号谱号 6.唱名分固定唱名和首调唱名。在D调中,E音用固定调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分别唱() A mi、re B re、mi C do、re D do、mi 7.音高是由振动的()的决定的 A.幅度 B.时间长短 C.频率 D.方式 8. 乐音体系中的音级a1、g2、F在五线谱上的准确位置是( ) A. B. C. D.9.国际统一标准的音高,叫做国际标准音。以()标记 A 小字一组a B 小字一组c C 小字组a D 大字一组的A 10.符头右下方附加小圆点的音符叫做附点音符,一个附点的作用是增加音符时值的()A1/2 B1/4 C1倍 D3/4 二、填空(每空2分,共30分) 1.音的种类有—————和噪音两种。在音乐中用到噪音制作的乐器有—————等 2.写出七种音名————、————、————、————、————、————、———— 3.写出五种变音记号————、————、————、————、————— 4.乐音音高的最小计量单位叫做—————— 三、按要求在五线谱上写出音符。(共20分) 1.在下面画出五线谱并找到以下几个音的位置(c1、a1、d1、c2、a) 四.将下列无线谱译成简谱。(20分)

学前专业乐理教案——14 大调式与小调式

课题:大调式与小调式课时:6课时 教学内容:一,大调式的定义和构成 二,小调式的定义和构成 三,关系大小调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大调式和小调式的定义 二,大小调式的形式和标记 三,关系大小调的记忆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各类大调式 (一)定义 大调式是由七个音级组成的,其中Ⅰ级(主)音(首调唱名为“do”)与Ⅲ级音之间是大三度音程的调式,称为大调或大调式。 大调式的Ⅰ、Ⅲ、Ⅴ级是稳定音级,所构成的主和弦是大三和弦。大调式音阶的最大特点是主音与其上方三度音构成大三度。相对小调式而言,这个大三度具有大调式的明亮色彩。此外,主音与其上方六度音、上方七度音分别构成大六度和大七度。 从而可知,自然大调中有三个具有明亮色彩的音程,这就是大三度、大六度与大七度,我们呼将其称之为大调色彩音程。大调式具有明亮的色彩,适于表现明朗抒情、响亮有力的音乐情绪。 大调式中,包括自然大调、和声大调、旋律大调三种类别。其中自然大调是大调式的基本形式,使用非常广泛. (二)三种大调式 1 自然大调式由自然音级所组成的大调,叫做“自然大调”。 自然大调调式音阶的结构为:“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任何能构成这种结构的音阶都一定是自然大调式。

我们可以取任何一音为主音,然后向其上方按“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的顺序排列而得的调式音阶,即为自然大调式(亦称自然大音阶)。我们可将自然大调式的音阶结构归纳为“全全半全全全半”来记。这时,半音的位置出现在调式音阶的第3音与第4音之间以及第7与第1音之间。 2 和声大调式将自然大调的第Ⅵ级音降低半音,即构成了和声大调。 和声大调由于是把自然大调的第6级音降低而得来的,那么与第6级音相邻的音程关系就随之发生了变化。其调式音阶的结构为:“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半音、增二度、半音”,任何能构成这种结构的音阶都一定是和声大调式。 我们可以取任何一音为主音,然后向其上方按“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半音、增二度、半音”的顺序排列而得的调式音阶,即为和声大调式(亦称和声大音阶)。我们可将和声大调式的音阶结构归纳为“全全半全半增半”来记。这时,半音的位置出现在调式音阶的第3音与第4音之间、第5音与第6音之间以及第7与第1音之间。 第Ⅵ级音与第Ⅶ级音之间的增二度是和声大调的特性音程。同时它还有第Ⅲ级与第Ⅵ级之间的减四度音程也是该调式的特性音程。 3 旋律大调式将自然大调的第Ⅵ级音、第Ⅶ级音同时降低半音,即构成了旋律大调。旋律大调的降低音级一般用于音阶的下行,而上行时与自然大调完全一致。旋律大调由于是把自然大调的第6级音、第7级音降低而得来的,那么与第6 级音、第7级音相邻的音程关系就随之发生了变化。其调式音阶的结构为:,任何能构成这种结构的音阶都一定是旋律大调式。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答案

第二章 1、 3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象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答:1)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P25)2)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①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3)正确做法: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会正确的方法。 (P43) 2、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4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答:1)3、4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噪、激动和紧张。3、4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 2)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 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用手势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P26) 第三章 运用幼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分析幼儿的心理现象,老师如何组织教学。(教材P68) 1、无意注意为主:1)——刺激物的特点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意的选择性 2)利用:①采用符合儿童注意特点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具、语言、活动方式);②内容安排符合儿童注意特点和兴趣和需要。要多样化。③活动时间安排不宜过长。(P73)3)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2、有意注意初步发展,依赖成人的组织和指导。(明确目的,语言组织和引导)把注意对象变成儿童活动的对象。组织游戏活动,增加儿童注意的稳定性,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第四章 要求幼儿辨别三角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往往让幼儿边看边用手沿着三角形和正形的边缘摸它们的轮廓,同时每次摸到拐角处的时候,要求说出角的数量,如一个角、二个角等,这样的活动安排,效果往往比较好.请分析这样做的理由 .答:这样做是合理的。视觉、听觉、动觉等相协同活动有助于儿童对物体的空间知觉.特别是在视觉、手的触觉、动觉的协同活动中儿童对几何图形的知觉效果是最好的,可以多角度地认识物体。单一地用视觉或触觉会造成儿童知觉错误率的提高。 (教材P100) 第五章 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幼儿教师花大力气教幼儿记住某首儿歌,有时候孩子们不能完全记牢,但他们偶尔听到的某个童谣,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只需一两次他们就对广告词熟记心中,结合幼儿记忆的这一现象,请你分析一下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 答:1)在整个学前期,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有: 客观事物的性质;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以及活动的动机等。 2)幼儿对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的广告词记忆效果较好是因为对广告词的记忆是一种无意记忆,电视画面具有具体生动、形象的特点,给予幼儿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童谣、广告词的简明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很容易成为儿童无意记忆的对象,而教师要求记忆的任务属于有意记忆。 第六章 案例分析(根据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所给的例子进行剖析,共10分) (1)。某幼儿特别喜欢听古典音乐,他也很崇拜音乐家。有一天,他跟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园来了,还给我们弹钢琴呢!”妈妈听了吓了一跳,以为孩子在说谎。 请根据幼儿想象的有关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04.10) 答:1)幼儿想像具有夸张性的特点,表现在:①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②混淆假想与真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