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货币超发问题研究m2gdp过高的原因影响与未来趋势研判

中国的货币超发问题研究m2gdp过高的原因影响与未来趋势研判

中国的货币超发问题研究m2gdp过高的原因影响与未来趋势研判
中国的货币超发问题研究m2gdp过高的原因影响与未来趋势研判

中国的货币超发问题研究m2gdp过高的原因影响与未来趋

势研判

“货币超发”是近年来流行于中国经济和金融学界的说法。所谓“货币超发”,通常指的是由于货币量发行过多,导致货币存量(通常采用M2为指标)的增长高于产出(通常采用名义GDP衡量)的增长,从而可能引发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泡沫、信贷风险与汇率贬值等问题。关于“货币超发”观点最有力的证据便是近年来我国M2/GDP比重的不断上升。因此,我们将从M2/GDP这一关键点入手,来探讨我国的“货币超发”问题。一、中国的货币超发问题我国各货币量占GDP比重的历史变化。历史上我国M0/GDP的比重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整体保持平稳,由1986年的11.7%下降至2016年的9.2%;M1/GDP的比重整体呈现小幅上升的趋势,由1986年的40.8%升至2016年的65.4%;M2/GDP

则经历大幅上升,由1986年的64.8%升至2016年的208.3%。我国货币增长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变化,可以分为6个阶段。第一阶段(1987-1990年)为严重滞涨阶段;第二阶段(1990-1996年)为经济快速复苏至过热时期;第三阶段(1997-2003年)为东南亚金融危机及复苏阶段;第四阶段(2004-2008年)为第二次增长加速至过热阶段;第五阶段(2008-2011年)为全球金融危机阶段;第六阶段(2012年

至今)为低增长、低通胀与低货币增速阶段。货币超发可能引发的问题。一是M2/GDP的升高说明当前货币并未形成通胀,“消失的货币”可能引发未来的严重通胀;二是M2/GDP 的上升表明社会整体杠杆升高,信用快速扩张可能导致金融稳定问题;三是M2/GDP的上升可能影响币值稳定。二、货币与信用的内涵、创造机制及我国的历史发展要理解中国“货币超发”的本质,首先要从理解货币、信用与债务的内涵与创造机制入手。从历史发展看,货币的含义,以及全社会货币总量的划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是不同的。同时,由于货币形态的不同,相应的债务与融资方式也有所不同,对应的货币创造机理也会发生变化。当前我国货币、融资及信用创造的相互关系。融资包含了信用创造,而信用创造包含了货币派生。反过来理解,在信用货币时代,任何货币创造都伴随着信用创造,但信用创造不一定会派生货币。任何信用创造都是一种融资过程,但融资不一定会创造信用。当前我国信用创造货币的主要来源可分为五种。一是新增贷款派生;二是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三是金融业同业业务派生;四是银行的外汇买卖形成的外汇占款;五是财政存款的变化。根据M2信用创造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五个历史时期。第一阶段(1986-1993年)为贷款多于存款时代,M2主要由贷款派生;第二阶段(1994-2000年)为存贷差出现时代,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开始多样化,债券投资与外汇占款开始增

加M2;第三阶段(2000-2008年)外汇占款快速增加时代,外汇占款是M2增加的主要原因;第四阶段(2008-2014)为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投资占M2比重上升,外汇占款占比下降;第五阶段(2015至今)为外汇占款存量下降时代,随着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强,外汇占款存量下降。从货币乘数与基础货币因素对M2进行分解。一是外汇占款因素曾一度成为M2增长的主因,但近年来逐步下降;二是央行主动投放基础货币因素通常用于对冲外汇占款的变化,已由曾经的主动回收变为主动投放;三是存款准备金因素通常在主动投放成本过高或效果有限时进行补充,但央行的使用更为谨慎;四是超储率是商业银行自主调节央行货币供给与市场货币

需求之间平衡的重要内生变量,2017年开始显著下行,成为M2增长的主要因素;五是现金折损率长期下行,但影响较小。短期我国M2/GDP的走势判断。近期我国M2增速下降至个位数,源于金融体系主动调整业务降低内部杠杆。经折年处理后2017年上半年M2/GDP已降至204.6%,预计下半年M2增速在9.5%-10%之间,全年M2/GDP将较2016年回落。三、世界各国M2/GDP的变化世界整体M2/GDP都出现了较长时间的趋势性上涨。1960年全球整体M2/GDP为50.4%,到2015年已上升至121.8%。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涨幅较大,低收入国家涨幅较小;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国家上升幅度最大、绝对值最高;中、日、韩等国家都具有高M2/GDP

的特点;中亚、中东北非、拉美等新兴市场国家上升幅度中等;撒南非洲升幅最低。美国、英国、日本的M2/GDP历史变化。美国与英国的货币衡量口径随对应的货币政策目标而变化。战后在财政与货币政策刺激下M2/GDP出现上升,但面对1970年代的“滞胀”局面,货币供应增速成为政策目标,M2/GDP保持平稳。1980年代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货币政策逐步放弃货币供应量指标,M2/GDP再次上升。日本M2/GDP保持长期增长,直至20世纪末,随后日本陷入债务通缩陷阱,M2/GDP急跌,日央行推出大规模QE政策,M2/GDP才趋于平稳。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M2/GDP的比较。“货币超发”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但中国的“货币超发”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看是比较显著的,这既表现在M2/GDP的绝对值高(仅低于日本),也表现在M2/GDP的上升速度快、幅度大。应从全球共性和中国特有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四、全球与中国“货币超发”的原因分析货币化视角。随着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土地、房产等越来越多的商品借助货币来标注价值、媒介交易,货币化进程大大增加了全社会的货币需求,而且由于有实物对应,这种货币增长并不会引致通货膨胀。通过测算中国1977年以来的M2/名义资本存量发现,2000年之前货币化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货币超发”问题,但之后无法完全解释。货币流通速度视角。货币流通速度视角是从费雪货币数量理论出发,推导出M2/GDP就是货币流

通速度的倒数。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化率可以看作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货币化的过程,本身也会使货币流通速度放缓。若以M1/M2衡量货币流通速度,那么从历史看,我国M1/M2确实存在长期下行的趋势。金融深化与虚拟化视角。M2/GDP也是衡量金融深化的一个指标,因此可以用金融深化程度不断加深来解释M2/GDP的持续上升。与金融深化理论相类似的另一个理论是经济虚拟化理论,认为金融市场虚拟化会增加货币需求,如超额货币会被股票市场交易所吸收。但金融深化和虚拟化也存在缺陷,因为直接融资的发展也会导致间接融资派生的货币下降。贫富差距与信用扩张视角。信用扩张不断增加是全球主要国家的一个长期现象,而伴随着信用扩张的是M2的不断增加。全球信用不断扩张的一个原因是收入不平等,导致居民部门的总债务/GDP不断上升。当富人收入占比提升后,出于对财富积累的渴求,他们增加储蓄、降低利率;普通人则通过举债平滑消费,并由此导致债务的增加和违约率的上升。资本产出比上升视角。由于新增的货币主要被资本吸收,因此资本存量与货币余额的关系较为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资本存量形成的产出是不变的,那么货币与产出的关系也将是稳定的。反之,如果货币增长大于产出增长,那么意味着资本存量与产出的比也在提升,即资本产出比上升。与货币化理论结合看,2000年后中国M2/GDP的上升恰好可由资本产出比上升来解释。

高储蓄率视角。如果新增货币中用于储藏的货币增速快于用于交易的货币增速,或者说新增货币中越来越多的部分被用于储蓄,那么该经济体中货币增速就会超过GDP增速(因为只有用于交易功能的货币才有支持GDP增长的作用),这样M2/GDP就会出现上升。融资结构视角。当一国的金融结构以银行为主,金融市场不发达,那么全社会的大部分金融资产就只能以银行储蓄的形式存在,这样准货币就处在一个较高水平,从而导致M2/GDP也很高。同时,以银行为主的融资结构会导致可以派生货币的间接融资占比较高,从而推升M2/GDP。经济结构变化视角。该分析框架将我国的经济体分为两个部门,一个是一般竞争性产品部门,主要是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另一个是具有垄断性质或产品需求弹性很低的部门,包括住房、医疗、养老、教育、水电燃料以及以股票等为代表的金融产品。随着经济结构变化,货币会逐步流入垄断部门,造成两部门价格差距拉大,并扩大居民收入差距,竞争性部门紧缩而垄断部门资产价格形成泡沫,由此造成经济增速下滑,货币扩张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下降,从而推高M2/GDP。银行不良资产、“僵尸企业”与债转股视角。不良贷款会导致贷款无法归还,由此造成M2无法消失,会变相引起M2/GDP的上升。当不良贷款形成时,若企业无法破产实现市场出清,银行就必须通过“借新还旧”来不断延续。由于“僵尸企业”的停摆,将无法形成相应的产出,从

而导致贷款增加产出能力的下降,由此抬高M2/GDP。银行成本视角。我国政府给予了银行大量补贴,主要表现在对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的补贴中。银行对于预算软约束主体,包括政府和国企的贷款,通常不用考虑信用风险成本(贷款利率低于市场利率),而央行对于银行流动性的兜底,也使银行可以低估自己的流动性成本。银行成本下降会导致均衡状态的贷款量上升,推升M2/GDP。总的来说,中国M2/GDP 不断上升,并显著高于世界其他国家,从而形成“货币消失”现象,即有全球的共性因素,也有中国的独特因素,成因之复杂,不能用单一逻辑来解释。如果将M2/GDP升高或者说“货币消失”现象简单归因于当前流行的“货币超发”论,得出央行“放水”的结论,显然是过于片面的。五、货币超发成因的量化分析——多国面板模型为了使M2/GDP影响因素分析更具一般性,我们以1999-2014年14个国家的年度数据为依据,利用面板数据量化分析了资本产出比、不良贷款率、国内总储蓄率等因素对M2/GDP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资本产出比与M2/GDP存在正相关关系,随着资本产出比的提高,全社会资本周转速度以及货币周转速度将会下降,从而迫使中央银行增加货币投放,最终导致M2/GDP上升。不良贷款率与M2/GDP存在正相关关系,随着不良贷款率上升,大量贷款难以形成有效供给,致使资金配置效率降低,同样的M2将创造更少的GDP,从而推高M2/GDP。发达国家的

国内总储蓄率与M2/GDP存在负相关,发展中国家的国内总储蓄率与M2/GDP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总体来说储蓄率和M2/GDP负相关,说明可能融资结构较储蓄率是更为根本的原因。从融资结构看,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比例与M2/GDP 存在正相关。即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越倾向于银行主导型,该国的M2/GDP将会越高,由于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储蓄率,该控制变量可能导致储蓄率无法较好地解释M2/GDP。金融市场规模与M2/GDP存在正相关关系。随着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提供的金融服务将会增多,金融创新产品将会增多,从而提高资金流转速度并扩大货币创造规模,从而推高M2/GDP。贷款利率与M2/GDP存在负相关。贷款利率提高会增加贷款成本,从而降低贷款需求,减少贷款发放,抑制了货币创造速度,进而降低M2/GDP。六、货币超发与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为了分析货币超发与通货膨胀及经济增长的关系,我们运用向量自回归(V AR)模型,分别测算了货币供应量(M1、M2)与实际GDP、CPI的同比增速之间的关系,以及M2/GDP 缺口与CPI同比增速的关系,选用数据为1985年至2016年的年度数据。我国货币供应量的提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是M1增长对经济增长有稳定的拉动作用和较长的持续效应。同时,货币供应量的提升对通货膨胀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其中M2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相对更大一

些。因此,调整货币供应量仍然能够作为有效的货币政策手段,用以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物价稳定。M1不会受到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影响,而M2则会受到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但有较长时间的滞后性。原因在于我国以M2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当GDP增速提升、通胀预期加大时,央行将直接调控M2增速,导致M2与GDP呈现负相关关系,同时,货币政策的时滞也使这种负相关关系时滞较长。相比之下M1却不受到GDP的负向冲击,原因在于M2是直接调控目标,信贷控制对M2的影响更为直接,而M1则更多受到短期利率影响,而非直接控制。M2/GDP偏离其长期趋势的缺口是M2/GDP导致物价波动的根本原因。M2/GDP的长期升高,具有货币流通速度、金融深化、储蓄率、经济结构变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其长期趋势并不会导致通胀的上升。但是,若M2/GDP偏离长期趋势,则会对通胀产生影响。因此,应使M2/GDP保持平稳的变化态势,避免货币政策过松或过紧导致M2/GDP的增长偏离其长期趋势而造成短期的物价波动过大,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七、货币超发、信用/债务扩张与经济危机的关系货币扩张及信用扩张对金融风险及债务危机具有显著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研究说明货币扩张与金融危机的关系,我们设计了动态面板模型,利用57个国家在1978-2011年发生的76次金融危机数据研究了M2增长与金融危机发生概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金融危

机与危机前2年及前5年的M2增速正相关。换句话说,当年的货币扩张会显著增加未来2-5年的金融危机发生概率。这表明,尽管历史上各次金融危机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等存在着巨大差异,但总体上说,资产价格泡沫往往是导致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金融危机大都经历了资产泡沫发生、膨胀以及破裂的过程。对我国30余年的基于M2增速的金融危机概率进行计算和预测。结果显示1995-1998年金融危机概率远高于其前后年份,与实际相符;2011-2014年金融危机概率也较之前年份上升,近几年来,我国广义货币增速呈持续下降态势,通过模型计算金融危机概率自2015年开始显著回落。八、货币超发与币值稳定M2/GDP的升高,至少将从以下几个渠道对汇率产生影响,一是通过对通胀的传导影响货币购买力;二是通过货币过量供给并导致利率下降从而影响资本流通;三是通过资产价格上升影响预期传导;四是间接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直观看,中国M2/GDP与人民币汇率关系呈现显著的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1977-1994),人民币汇率具有很高的弹性,且总体持续贬值;在第二阶段中(1995-2015),人民币汇率基本以美元为锚,锚定的强度又以2005年第一次汇改为界,2005年以后,人民币兑美元开始实行有一定弹性的爬行盯住。在短期研究中

(1996-2016),我们只考虑第二阶段的M2/GDP与汇率关系。模型结果表明,M2/GDP的上升会确实会导致人民币名义有

效汇率下降,不过,M2/GDP并不是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因,这可能是人民币以美元为锚造成的。但反过来,正是由于锚定美元,使得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能造成汇率升值预期下的资本流入,形成外汇占款而导致M2/GDP的升高,因此是

M2/GDP的格兰杰因;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却不是

M2/GDP的格兰杰因,或因为人民币并不是锚定一篮子货币。在长期研究中(1977-2016),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变化经历了完全不同的两个阶段,也使得M2/GDP与汇率的关系更加模糊,显著性有所下降。导致以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衡量,其与M2/GDP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不过,当采用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时,可以证明M2/GDP的上升会导致汇率的下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并且对汇率变动方差的解释力度到达

8.7%;反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却并不是M2/GDP的因。

九、我国M2/GDP的长期趋势研究判断M2/GDP长期趋势的理论模型。假设货币流通速度在不断下降,但下降速度呈线性减缓,当货币化程度达到一定高度后,下降速度趋于零。以此假设可得出M2/GDP的长期趋势与经典的人口Logit函数完全相同,其参数可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中国M2/GDP的趋势预测。经OLS检验,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符合线性放缓的趋势,表现为M2/GDP不断上升,但上升速度逐步减慢,当M2/GDP(货币化程度)到达某个高点时,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趋势将会停止,M2/GDP也将不再上升,

M2/GDP的动态趋势可用Logit曲线描述;通过参数估计,我们得出M2/GDP的长期顶点在224%左右。世界各国

M2/GDP趋势预测。从主要国家来看,目前仅有中国、日本、马来西亚和泰国符合以上理论描述的趋势,这四个国家均处在亚太地区,且在文化上也存在相似之处,相互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经济影响,这或许能解释四国之间存在的共性。同时,由于中国和日本是全球货币量最大的两个国家,因此全球整体和亚太地区也符合基本符合该理论所描述的趋势。整体看,全球M2/GDP的上限为185%,仍有较大上升空间,但亚太地区上限为183%,已基本没有空间。十、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应合理认识我国M2/GDP长期升高的“货币超发”现象。M2/GDP的升高是全球的长期普遍现象,其与多种因素相关。如经济增长水平、货币化水平、货币流通速度、金融深化水平、融资结构、储蓄率、贫富差距等因素,而并非仅仅由于“货币超发”引起。中国M2/GDP显著高于其他国家,有其特殊原因。一是中国更多依赖于以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行为;二是中国的储蓄率较高;三是投资效率的降低导致资本产出比上升;四是经济结构变化,导致货币被需求缺乏弹性的垄断部门(如房地产)吸收;五是银行不良资产和僵尸企业问题;六是国家对银行的隐性补贴。准确理解

M2/GDP的上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M1与M2的增速加快均对通胀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M2/GDP上升,恰恰是因为货

币没有传导到通胀中。不过,模型显示,若M2/GDP上升偏离长期趋势,仍会提升通胀水平,时滞在1年左右。更应关注货币扩张带来的金融风险问题。由于大量增发的货币被资产价格而非实物价格所“吸收”,M2高增长会带来资产价格泡沫和金融风险的增加,这是比通胀上升更应关注的问题。正确看待货币扩张与币值稳定的关系。从理论看,货币扩张将影响币值稳定。但现实中,因为汇率的短期决定因素较多,货币扩张对汇率的影响有时较为模糊。我们的模型表明,

M2/GDP对于汇率的传导机制受到汇率政策(固定/浮动汇率)的影响,浮动汇率下,M2/GDP是汇率变动的因,而固定汇率下,汇率变动反而是M2/GDP的因。此外,M2/GDP 对汇率变化的解释力度较小,不足10%。对此,应适当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以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M2/GDP不会无限升高。随着货币化进程接近尾声,货币流通速度不会无限放缓,M2/GDP的长期趋势应不会无限升高。我们的模型得出我国M2/GDP的上限约为224%,从目前的208%开始,预计还有十多年的上升时间,未来应避免M2/GDP显著高于此上限。M2仍应作为当前重要的宏观监管指标。一是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现状仍将保持较长时间。尽管直接融资近年来取得快速发展,但银行仍是债券与股权市场的最重要参与方,这意味着现阶段大部分的信用扩张与货币扩张仍是同步的;二是M2及M2/GDP等指标,对通货膨胀、经济增长、

币值稳定、金融风险等仍具有一定解释力;三是相较于价格指标,监管层对于M2的调控手段较为直接,传导更快捷有效。适时修订扩展M2的范围,增加M2+、M3等新的货币指标。近年来我国M2的统计范围已多次扩大,如纳入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放、公积金存款等。未来,随着金融工具流动性的提升以及其货币属性的增强,M2的范围仍可以扩大,如货币市场基金等。此外,还可适时推出M2+或M3等新指标,考虑纳入财政存款、外汇存款等。关注金融体系与非金融体系持有的M2。应区分金融体系持有的M2与非金融体系持有的M2。近年来伴随同业业务的快速发展,金融体系持有的M2占比已有较大提高,且随季节及监管政策波动较大,如近期金融业监管加强就导致金融体系的M2大幅下降。应适度加强金融监管,防止金融体系资产负债表出现脱离实体经济的扩张,保持金融体系持有的M2在合理水平。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团队(黄剑辉、应习文、王静文、刘德伟、任亮、袁雅珵、刘杰、刘桂林、张雨陶、孙莹)首发于“民银智库”

2020年中国货币政策

2020年中国货币政策 2017年中国货币政策或收紧 自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入篮至今,人民币不断贬值,甚至打响7.0保卫战。正值人民币大幅贬值之际,加上PPI快速回升,2017 年货币政策或面临进一步边际收紧压力。 昨日美元一度突破102,创十三年半新高,自11月9日特朗普 获胜以来,美元已涨逾5%。随着美元大涨,除了人民币大幅贬值外,印度卢比、土耳其里拉、菲律宾比索等新兴市场货币均纷纷惨烈下跌。 其中,印度卢比和土耳其里拉兑美元均创历史新低。为了应对本国货币大幅贬值,土耳其央行周四意外宣布加息,将基准回购利率 上调50个基点至8%,隔夜贷款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8.5%,随后土 耳其里拉短线拉涨近400点。 华创证券首席债券分析师屈庆认为,相对其他国家通过加息应对货币贬值,中国或面临货币政策进一步边际收紧压力。 虽然中国央行维持2.25%的7天逆回购利率没有变,但实际上市 场的回购利率是不断上行的,在人民币贬值压力进一步加大的情况下,未来货币政策没有放松的可能,仍将面临边际上的收紧压力。 另外,屈庆预计11月CPI同比小幅回升至2.2%,PPI或环比继 续上升,对应PPI同比将大幅回升至2.5%左右,明显超出市场预期。 那么,货币政策究竟更关注CPI还是PPI? 屈庆称,自2012年以来,央行的货币政策是更注重PPI。 从央行货币政策的角度来看,由于过去的周期当中,CPI和PPI 的变化较为同步,很难判断央行的货币政策究竟是更侧重CPI还是PPI,或是两者兼顾。但是在2012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宽松周期中,CPI波动并不明显,PPI的持续负增长无疑是推动央行货币政策持续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新趋势

中国保险业发展新趋势 中国保险市场从改革开放恢复至今,已有三十年时光,这三十年是中国保险市场大发展的时期,这期间经历了完全垄断(1979年——1990年)、寡头垄断(1990年——2001年)、竞争程度加剧,但寡头垄断实质上仍未打破(2002年至今)的三个大阶段。(数据来源于《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历程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作者谢峰、辛春梅,《群文天地》2010年第3期)三十年的发展,让中国的现代保险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加速了我们开始公民社会保险的探索,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改革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医疗合作社的发展也初现端倪。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保险的发展新趋势及几点建议。 一、农村基本医疗保险的发展及趋势 由于历史上国家实行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不注重农业的保护以及农民无法承受的高额税负,国家长期的以农养工政策让中国农民在建国后六十年的今天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民人均收入低下、农村教育水平低下、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让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而导致的大面积农用地落荒以及农民建房、政府征地导致的可耕地减少,这一连串的问题形成了农业问题的恶性循环,农民在改革开放中享受不到发展的成果,所以当农民的基本生存问题都难以解决的时候,农村保险市场的原始状态自然的显现了出来。所幸,中央政府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这一恶性循环带来了转机,农村合作医疗就是新农村建设

的成果,农村合作医疗社的产生是中国农村基本医疗保险的雏形,据调查,农村98%的人都知道农村合作医疗。(数据来源于《我国农村居民保险需求意愿的实证》作者申曙光、孙健,《统计与决策》2009年第5期,总第281期)如此,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趋势就是在农民的收入明显增加、农民对保险知识的认识加深等条件成熟的时候中央政府出台新的法规,建立更完好的制度解决农民的看病问题。比如国家财政与农民合作提高农民投保额度,由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按比例合作解决保费中的政府补贴部分,农民再自行缴纳保险费中的少部分,以保证解决农民的因病返贫、家庭因病破产等问题,让老百姓真正相信保险的好处、认识到保险并不是骗子的把戏而是可以解决家庭、个人后顾之忧的实实在在的保障,这对于以后农村商业保险的深化发展是极有好处的。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 从1987年民政部开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至今已有23年,这期间国家动用了大批人力物力,但是至今我国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依然存在管理水平低、可持续性差、保障水平低的三大问题。(结论来源于博士论文库《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作者安增龙、指导老师罗剑朝)例如,现在农村老年人个人月保险金额才100元左右,在物价不高的年头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都难以为继,更不用说在物价高涨的时代,日常生活肯定没有保障,如果生病的话,连看病就医的钱都不够。所以,在世界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早已实现高福利社会的情况下,我国农村构建起基本的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是大势所趋,首

货币市场现状

货币市场现状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中国货币市场现状,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研究0315141 031514128 雷晰楚 摘要货币市场就其结构而言,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短期政府债券市场、证券回购市场等。货币市场产生和发展的初始动力是为了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它借助于各种短期资金融通工具将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应者联系起来,既满足了资金需求者的短期资金需要,又为资金有余者的暂时闲置资金提供了获取盈利的机会。但这只是货币市场的表面功用,将货币市场置于金融市场以至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可以发现,货币市场的功能远不止此。货币市场既从微观上为银行、企业提供灵活的管理手段,使他们在对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相统一的管理上更方便灵活,又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以调控宏观经济提供手段,为保证金融市场的发展发挥巨大作用。 关键词:货币市场货币问题发展趋势 货币市场现状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货币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客观上采取了“先资本市场,后货币市场”的发展思路,这一方面是由于对货币市场功能认识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发展金融市场的动因不是从完善金融市场以至经济和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出发,而是从救急出发。改革开放以来,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资金问题,尤其是长期资金问题,而由于通过资本市场所筹集的正是长期资金和永久性资金,恰恰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因此,资本市场成为金融市场发展的重点,而货币市场的发展则明显滞后,具体来说,从时间顺序上看,我国从1981年发行国库券(5

年期)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发行股票,并于1991、1992年成立了沪深两大证券交易所,到现在为止,已经历了20余年的时间,资本市场发展已相对成熟,而最早发展的货币市场子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只到1986年才有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其他子市场的发展则更加滞后。从年交易规模看,拆借市场以万亿计、票据市场以千亿计,资本市场则以千万亿计。从发展状况来看,股票市场、国债市场发展虽有所起伏,但总体上呈平稳发展并不断提高的态势,而拆借市场则三起三落,从1999年起,才规范地发展起来,票据市场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由于货币市场在发展上的严重滞后,客观上造成了整个金融市场的“瘸腿”现象,破坏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完善并弱化了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全面分析货币市场的功能,重新审视它在金融市场和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给货币市场一个应有的评价,充分重视货币市场的发展。 货币市场问题 货币市场主要由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和短期债券市场等组成。拆借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是货币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交易行为相仿;拆借金用途缺乏有效监管;缺乏经纪人制度;同业拆借利率不稳定;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证券回购市场存在的问题:1.证券回购业务中普遍存在着买空卖空行为,即双方交易时并没有真实的、足额的国债和金融债券。金融机构间进行这种“假回购”业务,实际上是在变相拆借资金;2.一些机构通过发售国库券代保管单等形式变相吸收企业和居民存款,然后用于充实支付周转金和投资,或通过买入返售证券形式(转拆)变相发放贷款获取利差。其实质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办银

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实施情况及其未来走向.

要求:请就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实施情况及其未来走向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短文。 写作思路: 1、首先说明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背景; 2、对我国的货币政策走向进行预测分析,要结合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近两年来的情况; 3、最好简要分析货币政策转向后的利弊得失。 4、题目自拟(参考题目:试论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我国货币政策的未来;试论国内外货币政策的协调等; 5、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字数控制在800字左右。 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及未来取向 2008年,在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经济由持续升温转为步人下行通道,物价涨幅由逐步升高转为持续下降。面对这种金融形势的变化,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由“双防”转向“一保一控”,再转向“保增长”,货币政策则经历由“从紧”到“灵活审慎”、再到“适度宽松”的转变过程。从总体情况看,年初“从紧”的货币政策对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我国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奠定了基础。2008年7月以后国家实施逐步放松的货币政策对于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和金融体系平稳运行产生了积极效果。目前国家经济下滑趋势有所抑制,但全球金融危机还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世界经济金融形势也将更为严峻。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发挥调节作用,促进同内需求扩大和经济的平稳发展。 一、2009年货币政策运行环境分析

1.全球经济金融环境存在继续恶化的可能。尽管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中央银行纷纷出台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主要出台了大规模的救市政策,采取央行降息。注入流动性。但到日前为止,还未看到这场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有出现根本性转机的迹象,世界经济仍存在进一步恶化的可能。主要原因,首先由于金融危机的起因是次贷危机,次贷衍生产品的风险高,影响面广泛,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信心尚未恢复,市场的流动性进一步紧缩。其次,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的恶化以及金融系统的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短期内也很难恢复金融机构和金融系统的正常功能。再次,金融危机已向实体经济发展,全球普遍有企业和居民财富缩水、消费者信心不足、生产萎缩、就业减少等情况。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走低,经济形势的恶化反过来会进一步加重金融危机。 2.国内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一是外需可能进一步下降。由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会下降,国际市场需求会进一步减少,与此同时,外需下降的影响会带来国内的投资和消费,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更大的影响:二是投资较快增长的困难较大。尽管国家出台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各地政府进一步加大刺激规模。但由于企业利润增幅大幅度下降,银行信贷总量增长存在一定的“虚增”成分,加上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看淡,这些都会对投资增长带来影响:三是消费需求可能减缓,虽然国家采取家电下乡、农民增收等刺激消费的政策,但从当前企业效益下降、就业困难、财政收入减少等情况看,居民收入增长逐渐趋缓,居民的消费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这几年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住房和汽车消费迅速增长是带来消费加快增长的重要原因。但近期居民住房和汽车消费增长放缓,消费结构升级放缓,消费增长缺乏强有力的带动因素。因此消费需求形势不容乐观。 3.金融风险将会增大。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直接冲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金融机构在国外投资受损;二是引起在华投资机构的连锁反映;三是引起国际资本流动的急剧变化。由于我国金融机构的对外投资相对较少,在华外资机构出现问题的也不多,至今尚未出现大规模资本流出现象。目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通过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的深入,我国金融机构面临的金融风险将进一

中国电子支付的趋势与未来展望

中国电子支付的趋势与未来展望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支付服务的分工细化正在改变支付服务市场的传统格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创造出新的支付方式,也意味着会产生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不同经济体新型支付方式、服务提供者以及与市场安排相关的安全与效率、公平竞争、消费者保护等政策目标所采取的监督管理方法不尽相同。安全与效率始终都是所有中央银行密切关注的问题。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中央银行鼓励服务提供者尽可能地提高效率。 一、我国电子支付的发展趋势支付通常可以划分为现金支付和非现金支付,而非现金支付还可以分为纸基支付和电子支付。就客户使用的支付服务而言,每类支付也可能涉及多种特定的支付方式和市场安排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纸基支付的电子化处理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电子支付的发展。电子支付是以电子方式进行的支付。它所涉及的支付方式包括各种类型的卡基支付、网络支付等。就卡基支付而言,按发行机构的性质划分,可以分为银行卡和非银行卡;按物理介质划分,可以分为磁条卡和芯片卡等。由于尚未建立统一的分类标准,关于电子支付的划分还存在交叉。以移动支付为例,它既可以归属到卡基支付也可以归属到网络支付。 在我国电子支付中,银行卡支付和网上支付已经成为主流。截至2008 年上半年,我国银行卡的发卡数量超过16 亿张,环比增长2.2%,同比增长25.4%,是2006 年同期的1.6 倍。银行卡消费初步实现了从“借记卡消费”向“信用卡消费”的延伸。银行卡消费金额(剔除房地产、大宗批发等交易)占社会消费品总额的23.4%。银行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农村地区银行卡业务也得到迅速发展,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成果显著。截至2008 年上半年,共有17 个省(市、自治区)4.5 万个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网点以及 1.5 万个农村地区邮政储蓄银行网点开通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迅速发展必将推动广大农村地区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 近年来,我国网上支付也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2008 年二季度,网上支付业务超过5.9 亿笔,金额逾75 万亿元,同比增长43.9% 和58%。每笔网上支付的平均金额超过了12.7 万元。与票据相比,网上支付在交易笔数、交易金额两个方面都已明显超越(2008年二季度,票据业务2.1 亿笔,金额60 多万亿元,每笔平均金额近30 万元)。这些数字不仅反映了银行业将传统的现金管理业务通过因特网延伸到了客户的办公室所取得的成绩,也反映了银行业与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的合作成果。就我国支付体系发展全局来说,我国电子支付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看,扩大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会拉动支付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因此,电子支付的快速发展必将成为我国支付服务市场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非金融机构第三方电子货币支付服务的挑战 随着对支付清算业务的深入了解与把握,非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逐渐尝试直接提供支付服务。这种情况在多用途储值卡的发展过程中尤为突出。为了吸引更加广泛的客户群体使用多用途储值卡,这类服务提供者还称其为“电子货币”。某些公司甚至将自产自销的“令牌(Token)”命名为“虚拟货币”,模糊了人们关于货币的认识。 从支付服务看,第三方提供的电子货币服务无外乎卡基支付服务和网络支付服务。卡基支付服务主要使用卡中的储值来替代传统的纸币和硬币,因而方便了面对面的小额支付。同样地,基于网络或者软件设计的服务产品,最初主要用来方便开放网络中的小额支付。就非现金支付工具来说,非金融机构提供的电子货币服务仍旧居于补充地位。国际社会从上世纪90 年代中期开始非常关注电子货币的发展。十国集团中央银行支付结算体系委员会还多次组织专家小组进行全球范围内的调研活动。其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对货币政策和铸币税的影响、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班级:投资Q1041 姓名:谭志华学号:100307025 摘要:保险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成为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市场化机制。在发达国家,保险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为人们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险服务。保险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保险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保险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 (二)保险业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支柱 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一起,共同构成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 (三)保险是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从发展趋势看,保险业在全球风险管理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保险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保险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发展速度惊人。作为朝阳行业,我国保险业处于快速成长期,业务扩张非常快,加上国外保险公司的涌入,行业的繁荣,市场主体的增加,人口红利期的到来,投资理财观念的更新,保险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行业规模迅速扩大 (二)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我国保险市场已经形成了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所有制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三)保险改革深入推进 多家保险公司成功进行了改制上市。通过改制上市,保险公司资本实力大大增强,经营理念明显转变,为长远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在传统的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业务基础上,保险业积极创新,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五)保险资金运用向多领域扩展 (六)对外开放取得积极效果 (七)保险监管与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加强 (八)全社会的风险和保险意识不断增强

电子货币的现状与未来概要

电子货币的现状与未来 电子货币作为货币的一种新形式的发展,一个新的经济名词,近几年已逐渐广泛地用于人们的经济生活中。电子货币从实验室脱颖而出而走向市场至今已将近20年,虽然在整个支付系统中仅占微小的份额,但电子货币的发展前景仍是不容小嘘的。现在就让我们逐步走近这个即熟悉又陌生的领域,去探知认识电子货币的昨天今天和未来。 电子货币的概念 美国后现代小说家William Gibson在其1984年出版的小说Neuromancer中首次提出了Cyberspace的概念,以及这一未来空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他指 出:“Cyberspace是人们和银行打交道的地方。它事实上已是银行保存你的钱财之处,因为Cyberspace的一切都是直接的电子交换。” 电子货币就是这种电子交换的载体。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有关电子货币的定义至今尚未统一。不过一般来说,是指在电子技术的支持下,能够在交易或消费过程中充当“支付”职能的货币替代品。国际清算银行(BIS1996年10月的报告和欧洲央行(ECB1998年的报告较具代表性的体现了电子货币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由电子存储的货币价值; 代表向发行者的索偿权; 具有一定的储值上限; 可在发行者业务系统之外广泛用于支付; 在支付过程中无卷入银行账户或发行系统的必要。 电子货币优势所在

尽管电子货币尚未深入人心,但它确实已经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电子货币的存在与发展有它的意义与优势所在。 (1电子货币在交易和消费是十分方便,它不必使用现金支付,省却了数钞的麻烦,支付方式甚至不必面对面。 (2电子货币的使用十分安全。使用电子货币就不必为身上带有巨额现金而提心吊胆。即使银行卡丢失,也可挂失,没人能侵害持卡人的利益。 (3电子货币具有通用的职能。如入了国际组织网络的银行卡以及互联网上通用的电子钱包,不受地域国界的限制,可在全球通用,出国就不必先换外币,省却了许多麻烦。 (4另有一项附带的优点,即是电子货币的使用增加了社会效益。它减少了现金流通量,从而减免了对钞票的印刷、保管、押运、兑换、回笼等麻烦,能大量降低成本,提高社会效益,给社会和个人带来更多的便利。 电子货币的现状 目前,对电子货币的使用情况尚无全面统计。欧洲央行从1996年开始通报硬件电子货币的流通。一年以后,软件电子货币也被纳入统计之列。硬件电子货币的使用规模在过去7年半间增长了140倍,至2003年6月达2.8亿欧元。然而,与其它非现金货币相比,硬件电子货币只占非现金支付量的0.2,尚处于小规模发展阶段。软件电子货币的使用,在规模上更是微不足道。 经过10多年发展,电子货币在整个支付系统中仅占微小份额这一事实,令急于宣 告电子货币时代到来的人们大失所望。但对了解电子货币的微型付款属性的人来说,这些尚属意料之中。事实是,物理现金与钱夹均未消失,但人们正逐渐认识到生活质量可以通过减少等待取款付款、寻找购物停车位、凑零钱付停车费等等得以提高。看来,更为重要的是电子货币所带来的付款文化上的变化。 电子货币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中国货币政策的走向是怎样的

1、近几年中国货币政策的走向是怎样的?如何评价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1)货币政策走向: 2005年—2016年间我国基本上采取了比较稳定的货币政策,2005年—2016间,我国采取的货币政策主要有以下措施: 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快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以上是国家常用的基本货币政策操作措施,同时也通过对经济运行情况及趋势变化适时作出调整。 2005—2006年,我国采取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2007年,货币政策从“稳健”转为“从紧”; 2008年—2010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形势严峻,为适应形势变化,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1年—2014年,我国经济稳步增长,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5年—2016年,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2)实施效果评价: A、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效率仍有待提高 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存款准备金工具失效,2007年-2008年央行下调各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效果并不明显。2010年10月、12月上调基金率,但抑制不了物价的上涨。但我国不断坚持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与运用,在现今全球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所以应提高其利用率。 B、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通 利率机制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由于我国利率市场起步晚,市场化程度不高,不能够很好地反映出货币资金的供求状况,从而也影响了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

C、货币政策灵活性不够 当前,全球经济很大程度受到美国经济变化影响。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中国应保持货币政策松紧的灵活性,在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考虑美元这个强势货币的政策取向,而不是由于美联储加息或降息而使得自身陷入被动。 因此,应对各种政策工具进行互补创新,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在稳定国内物价水平的同时稳定人民币汇率,加快人民币国际化,以使其更加适应经济的多变性。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摘要: 中国保险行业起步较晚,我国的现代保险业只是20多年的进展,保险市场仍处在初级进展时期。目前我国保险业面临诸多咨询题,保险市场差不多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几家独大,不利于竞争。在制度上,爱护保险市场运行的要素和环境不完善。我国保险业的市场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够完善,保险监管亟待加大。关于一般民众来讲,他们的风险及保险意识严峻滞后。老百姓关于保险的意义和功能认识还不够、人均保险费低、保险普及率专门低、保险意识极其淡薄。对此我们必须加大宣传,增加透亮度,提升全社会的对保险及其重要性的认识。而保险行业中,从业人员素养偏低、服务水平偏低。目前全球当临金融危机,这对保险行业是一个挑战,同时又是一个机遇。对此我国保险行业必须尽快进行调整,加大人员治理,尽快完善保险市场监督机制以使保险市场更加健康有序同时蓬勃进展、繁荣昌盛。 关键词:垄断,不完善,不健全,职业素养,保险意识 正文: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能在空间和时刻上尽量减少风险而无法排除,因此了应对这种风险而产生了保险。风险是保险的逻辑起点,没有风险也就不可能产生保险。保险学的任务确实是揭示保险经济关系得以确立的条件,形式及其本质,以阐明保险经济关系的发生,进展和变化的规律性。保险学是为了研究识不风险,测定,转嫁,分散风险,最后达到减轻排除风险的目的。从法律的意义上讲明,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体现的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保险关系式通过保险双方当事人以签订保险合同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保险是一种经济关系,是分摊损害的一种融资方式。保险体现了保险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一种经济关系。保险既是一种经济关系,又是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它使少数不幸的被保险人的损害,以保险人为

网络虚拟货币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分析

网络虚拟货币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分析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虚拟货币逐渐为人们所熟悉。本文从虚拟货币的涵义入手,探讨国内网络虚拟货币的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关键词】虚拟货币发展现状趋势分析 一、网络虚拟货币的涵义和种类 网络虚拟货币出现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最早见于1995年FreeRide网站。虚拟货币是连接互联网公司和客户的中介,同时也是增值服务和虚拟产品提供者创造利润的重要工具。虚拟货币出现之初,使用范围只限于其发行公司。随着虚拟货币认可度增加,有些虚拟货币不但可以购买虚拟物品,而且可以用来购买实物。当前国内使用用户基础较大、较有影响力的虚拟货币主要有Q币(腾讯)、U币(新浪)、百度币(百度)、POPO币(网易),这些网络虚拟货币按其作用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游戏币,即网络游戏中流通的货币,用于购买游戏中的各种虚拟道具和服务。第二类是积分金币。这种虚拟货币主要用于网站内各种虚拟物品或资源的消费,往往是网站提供商为了吸引客户,激励用户提供劳务而推出的“奖励”。第三类是消费币,这种虚拟货币具有货币交易、支付、信贷的属性,由于其交易费用低,成为第三方

支付的一种方式。国内消费币仅限于交易支付,还存在许多限制。 二、网络虚拟货币的发展现状 (一)虚拟货币发展时间短,影响范围广 国内网络虚拟货币虽然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但其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当前国内虚拟货币不下十几种,其中以Q 币、百度币、新浪U币、网易Popo币影响最大。这表现在:一是虚拟货币的使用人数增长很快。以Q币为例,据腾讯网站数据,截至2010年12月30日,QQ游戏的同时在线人数突破1亿,QQ游戏币超过22种。二是网络虚拟货币可以购买各种互联网信息商品和服务。Q币不仅可以购买腾讯公司自身产品,还可以用于与认可Q币的网络服务提供商、游戏开发商交易,在互联网上购买其他游戏的点卡、虚拟物品、影片和软件的下载服务,甚至用于有偿搜索、缴纳宽带费用等。 (二)虚拟货币为网络公司赚取丰厚收益 网络公司开发网络虚拟货币的初衷主要是满足用户小 额支付的需求,这些虚拟货币即可能来自用户的劳动成果,也可能是用户使用现实货币购买而来,网络虚拟货币形成的现金流为开发公司带来了现实的收益。由于网络虚拟货币所能购买的产品的范围都是预先确定,而且现行的网络虚拟货币基本上都被网络公司限定在自身提供产品范围内,因此一

2020中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什么

2020中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什么 货币政策的外部因素 从汇率情况来看,近期人民币汇率采取类似于一种参考双“锚”模式,即美元和一篮子货币:在美元走强时参考一篮子货币,而美 元走弱时则参考美元。也就是说,在美元上涨的时候人民币对美元 相对走弱,但对一篮子货币仍然是上涨的。这有助于防止或减缓人 民币贬值预期的形成。 同时,我国货币政策的重心对内将是“去杠杆,抑制资产泡沫”,对外将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而主动挤压泡沫,防范金融风险, 也是货币政策势在必行的趋势。 货币政策的内部因素 从内部因素来看,当前的金融形势、经济基本面、四部门的债务状况等都是影响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而当前的金融形势以及过去 几年金融业的发展历程,是货币政策参考的重中之重。 1.当前的金融形势 当前政策已从放松金融管制阶段,逐步进入加强管制和引导规范阶段。次贷危机以来,特别是2011年以后,我国逐渐放松金融管制。2015年我国金融业产值增速15.9%,远远超过GDP增速。中国金融 业增加值占GDP比例今年已经上升到10.2%,较2012年的6.3%,短 短四年时间提升了近4个百分点。 在这四年中,整个经济和金融系统的风险也逐渐聚集。为防范金融风险,2016年特别是下半年以来,金融管制逐步加强。而市场对 资金的需求规模并没有减少,如险资举牌就对资金有巨大的需求, 但央行并没有放任市场资金供给,导致10月中下旬开始资金面趋向 紧张。市场从“资产荒”到“资金荒”的切换十分迅速,以至于近

期发生了一次类似于2013年的小规模利率风暴。随着市场流动性紧 张预期进一步加大,利率走高,债市也发生了大幅波动。 债市大幅波动,主动打压了资产泡沫,短期释放了风险。因此,从我国当前金融状况来看,货币政策势必将以抑制资产泡沫的进一 步加大为目标,以防止金融空转给整个金融系统带来风险。从这个 角度来看,在即将到来的2017年,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并 不大。 2.实体经济基本面 再看实体经济基本面,2016年下半年以来经济逐渐企稳。规模 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已经连续8个月超过6%,利润同比增长8.4%; 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67万,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1000 万的就业目标;投资也出现好转,特别是民间投资,10月份民间投 资增长5.9%,较6月的负增长高出约6个百分点。此外,PPI由负 转正,CPI温和上升,PMI连续3个月在临界点之上,市场预期明显 改善。因此,从实体经济角度来看,稳增长压力减小,也给货币政 策相对从紧创造了条件。 如果单考虑通胀因素,预计2017年通胀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也 会使得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变小。 3.债务负担 目前我国整体债务负担较为沉重,2015年底全社会杠杆率249%,四部门的负债情况各有不同。 政府方面,2015年中期至2016年中期有一波强劲的加杠杆过程,负债同比增速由不足10%上涨到超过30%。2016年中期以后政策开 始有所收敛,但11月增速仍然在25%以上。 对于居民部门来说,其负债大多用于购房。伴随着房价上涨,今年以来居民部门杠杆率迅速增加。在10月份楼市调控加码情况下, 增速依然高达22.1%。

浅析电子支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当今世界网络、通信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日益结合,Internet在全球迅速普及,促使电子商务蓬勃发展,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作为电子商务重要的组成部分的电子支付就显得他越来越突出了。全新的电子商务就是在Internet 的无限互联与传统信息技术系统的丰富资源相互结合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相互关联的动态商务活动,基于Internet 的电子商务,需要为数以亿计的购买者和销售者提供在线支付服务。网上支付的基础环境还有许多的问题,值得关注和改善。本文论述了电子支付的背景、电子支付的相关概念以及特点,分析了电子支付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未来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用户依赖于电子商务的快捷和高效.电子支付系统是电子商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电话银行到网店购物,从网上转账到境外刷卡消费……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电子商务凭借便捷、低成本的优势日益深入人心,作为电子商务的核心环节,在线支付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网络购物的流行与快递行业的火爆,预示我国已开始加速步入电子支付时代。 1.电子商务概述 电子商务是一种采用最先进信息技术的买卖方式,整个电子商务过程并不是工业经济阶段商务活动的翻版,电子商务是将“通信服务”、“数据管理服务”、“安全服务”等三项基本服务融为一体的商业活动。电子商务有巨大的市场与无限的商机,蕴含着现实的和潜在的丰厚商业利润。狭义的电子商务也称作电子交易,主要利用web提供的通信手段在网上进行的交易活动,也通过Internet买卖商品和服务。广义的电子商务还包括企业内部的商务活动以及企业间的商务活动,它不仅仅是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还是买家、卖家、厂家和合作伙伴在Internet、Intranet和Extranet上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现有的系统结合起来开展业务的综合系统。 2.电子支付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2.1电子支付的概念 所谓电子支付,是指从事电子商务交易的当事人,包括消费者、厂商和金融机构,通过信息网络,使用安全的信息传输手段,采用数字化方式进行的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 2.2电子支付的实现方式 (1)信用卡支付。可以在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中使用,在因特网上使用时,它可以在各个银行相互认可的前提下,在不同银行之间进行资金的流转,因而能够更为快捷的实现电子支付,是电子支付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2)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以电子计算机及其网络进行储存支付和流通的一种非现金流通的货币,其具有支付适应性强、变通性好、交易成本低廉等特点,是电子支付的最为重要载体。 (3)电子支票。电子支票是指将传统支票改变为带有数字签名的电子报文,或利用其他电子数据代替传统支票的全部信息。电子支票借鉴纸张支票转移支付的优点,利用电子数据传递将钱款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用电子支票支付,能够节约人力物力成本,而且银行还能通过网络银行为参与电子商务的客户提供标准化的资金信息。因此,电子支票日益成为高效的电子支付手段 2.3电子支付的特点

中国货币政策

一.中国当前的货币政策 中国经济走出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经济危机困境之后,希望通过货币政策转变,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来寻找新的、持久的经济增长动力。也就是说,政府希望为中国经济重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控制物价水平再上涨、有效地管理通货膨胀预期、遏制资产价格快速上升。这几年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基准利率等政策,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消费需求稳定,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物价涨幅总体回落,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消费平稳增长,投资增长较快,进出口结构化,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工业生产增速稳回升。 从宏观上来说,2013年至今,我国实行的货币政策呈现“精准定位,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证了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防范金融风险,其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健全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框架,持续发挥货币政策对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完善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了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二是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其政策内容满足了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求,拓宽了实体经济融资的渠道,降低了其融资的成本,促进了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三是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引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加强了对局部和区域性风险以及金融机构表外业务风险的监管,提高了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13—15年,中国人民银行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根据外汇流入、货币信贷增长等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政府方面也审时度势,出台了一系列强化市场、放松管制、改善供给的措施,这些措施对于释放经济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方面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总体来看,稳健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金融运行总体平稳,较好地完成了每年年初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和物价调控目标。具体措施如下: 1.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1)灵活开展公开市场双向操作。中国人民银行在加强对流动性供求分析监测的基础上,科学把握公开市场操作方向、力度和节奏,根据流动性管理需要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适时适度进行流动性双向调节,促进银行体系流动性平稳运行。 B、保持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大体稳定。在国际金融形势复杂、流动性供求方向多变的情况下,公开市场操作加强与其它货币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保持操作利率大体稳定,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C、适时开展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操作。持续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 2.适时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常备借贷便利操作,接受高等级债券和优质信贷资产等合格抵押品,向贷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审慎要求、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总量和进度比较稳健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对流动性管理出现问题的机构,也视情况采取了相应措施提供流动性支持,维护金融稳定。 3发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继续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以及金融机构稳健性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对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有关参数进行调整,引导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增强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并持续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及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等薄弱环节和领域的信贷支持。 4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 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宏观信贷政策指导,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宏观审慎政策工

我国当前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什么最终版.doc

我国当前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什么?为什么? 答:我国当前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别是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理由: (一)通胀从本质上说是货币过多问题,所以治理通胀主要靠货币 政策。但当前物价上涨具有鲜明的结构性特征,光靠货币政策 手段是不够的,必须更加重视运用财政政策等手段,形成合力,共同管理好通胀预期 (二)当前物价上涨是流动性过剩、成本推动及输入型通胀等多种 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具有鲜明的结构性特征:食品价格上 涨较快;由水、电、燃料价格、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住房租 金价格等要素组成的居民居住类价格上涨较快。食品价格和房 价是这次物价上涨的两个大头,特别是食品价格成为物价上涨 的主要推手。在这种背景下,光靠货币政策手段是不够的,必 须更加重视发挥财政政策等手段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管理 好通胀预期。 (三)通货膨胀从本质上说是货币过多问题,所以治理通胀主要靠 货币政策。但当前中国物价形势复杂,货币政策多是对流通中 的货币总量进行调节,对成本推动型和输入型通胀作用有限, 对当前结构性通胀的治理效果不佳。再者,货币政策主要作用 于货币供应量,进而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故政策传导上 存在一定的时滞。此外,货币政策各项工具的使用和效果都有 一定的局限性: (四)现阶段物价水平上升,通货膨胀,为了抑通胀而紧缩流通中 的货币量,进而导致投资减少,来控制总需求。 措施:

在目前情况下,要更加重视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对于结构性通胀,长期来看,治理的关键在于: 1.调整产业结构, 2.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3.控制投资方向、赤字规模,能结构性地对需求予以调节; 4.通过鼓励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能结构性地改 善长期供给,促进经济增长; 5.通过直接的税收减免及价格补贴政策,也能增加短期供给。 6.对成本推动引发的通胀,治理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劳动生 产率,切断要素价格上升转化为大范围、持续物价上涨的 通道。因此,利用相关财税政策可直接促进技术进步和自 主创新,提高产能,增强企业消化要素成本上涨的能力, 促进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在源头上控制产品价格上 涨。 由于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很难解决结构性的问题,应对结构性通胀,财税政策因其针对性强和轻重可调节性而具有明显优势。对于因食品价格上涨过快而形成的结构性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可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来增加供给,改善供求关系,平抑价格上涨。关于我国经济财政政策的走势分析: (一)“控物价、稳需求、防风险”是经济工作的重点 1.控物价,就是要保证有效供给,特别是食品、煤、电、油、气、 运的供给,减缓输入型通胀压力,稳定通胀预期,防止出现全 面通胀。 1)一是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增加农业生产补贴,完善 和落实对生活困难群众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补贴。

中国历年货币政策演变

背景资料:中国历年货币政策演变 货币政策演变 1997年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03年 稳健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2007年6月13日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货币政策开始“稳中适度从紧”。 2007年12月5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2008年11月5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7月2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9年12月5日至7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2010年3月5日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0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0年7月22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0年12月3日 政治局会议,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历年货币政策回顾 2010-12-07 16:51:30 评论()条随时随地看新闻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应对当时的严峻经济形势,中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1998年-2002年中国面临通缩压力,货币政策趋向是增加货币供应量。 2003年-2007年为控制经济增长过快,稳健的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200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定为“两个防止”: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会议要求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2008年7月至2008年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

浅谈中国保险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64486970.html, 浅谈中国保险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作者:钟惠平 来源:《财税月刊》2018年第06期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保险业的概念、其市场、以及通过不同标准进行的分类让读者对保险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进而介绍由于早期保险业乱象导致现在我国保险业得不到广大民众的信任,接着对保险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做一个简略的分析。 关键词保险业;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保险业是指将通过契约形式集中起来的资金,用以补偿被保险人的经济利益业务的行业。保险市场是买卖保险即双方签订保险合同的场所。它可以是集中的有形市场,也可以是分散的无形市场。 按照保险标的的不同,保险可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 财产保险是指以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农业保险等。它是以有形或无形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一类补偿性保险。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当人们遭受不幸事故或因疾病、年老以致丧失工作能力、伤残、死亡或年老退休时,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保险人对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给付保险金或年金,以解决其因病、残、老、死所造成的经济困难。 按照与投保人有无直接法律关系,保险可分为原保险和再保险。发生在保险人和投保人之间的保险行为,称之为原保险。发生在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保险行为,称之为再保险。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而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和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我们把从事保险工作的人称之为“搞传销的”,把保险销售员叫做“卖保险的”。“我们”是谁?“我们”是中国人民的大多数。“搞传销的”和“卖保险的”是对中国保险业一种污蔑性的称呼,这里并不说明大多数中国人民无知和不尊重人,要知道,能让14亿中国人中的大多数都认可的这样一种评价,绝对不只是空穴来风,也不是不了解所能一笔带过的,这些评价反映了我国保险业并不得人心,这里我们对保险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做一个简略的分析。 纵观我国保险业20年的发展,客观地说,中国保险市场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