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究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探究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探究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探究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探究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江苏丰县广宇中英文学校刘庆贺

一、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例1(2011泰州)小明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因此,他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A.让同一辆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比较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如图1甲所示)

B.让不同质量的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比较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如图1乙所示)。

上述两种实验方案中:

(1)A方案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关系,若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对木块的推力越多,小车撞击木块时的动能。

(2)小明想用B方案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该方案是否合理? 。理由是。

解析:要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首先就要知道怎样“看出”动能的大小。物体具有动能的大小是无法直接“看出”的。怎么办呢?我们想到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多,它能对外做的功也越多,把物体具有能量的大小转换为它能够对外做功的大小反应出来。这就用到了转换法。

怎样研究物体具有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关系?要研究动能跟质量的关系,就要改变质量,同时控制速度不变;要研究动能跟速度的关系,就要改变速度,同时控制质量不变。以上两个关系研究好了,动能与质量、速度的关系也就出来了。这里就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1)让同一辆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目的是让小车进入水平面时有不同的速度,高度越高,速度越大。所以A方案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速度的关系。小车撞击木块,就给木块一个作用力,木块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一段距离,小车就对木块做了功,这表明小车具有能。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对木块的推力做的功越多,也就表明小车撞击木块时的动能越大。

(2)让不同质量的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这样小车的质量不同,进入水平面时的速度也不同,有两个变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没法进行研究。

答案:(1)速度做功越大;(2)不合理没有控制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或没有控制变量)

反思: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特别是对那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物理知识,这种方法很有效。生活中你也用到过转换法,只是未注意罢了。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我们可以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如红旗飘动,树叶摇晃等。

当要研究的一个物理量与另外几个物理量都有关系时,为简化和方便,先研究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而要控制其余几个量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方法。

二、探究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

例2(2011 烟台)小明利用装有细沙的盒子、小桌、砝码、木块等器材,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其过程如图2所示

(1)小明通过观察什么来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

(2)分析比较甲、乙两图中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3)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解析:(1)能是物体具有的做功的本领,要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就要看物体对小桌做功的大小,即小桌陷入沙中的深度。这里运用了转换法。

(2)分析比较甲、乙两图中的实验现象,可以看出是同一个砝码被举高的高度不同。因而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3)观察图乙和图丙,是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被举高的高度相同。根据控制变量法,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因而探究的问题是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总结:从以上可以看出,现在探究题的考查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纯考查操作步骤、实验结论等凭机械记忆及套用就可奏效的考题已退出舞台,题目普遍重视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考查、重视基本实验能力的考查。大家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自己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自己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影响动能的因素

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回龙寺镇中心学校周重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斜面,挡板,两辆小车,钩码一盒,相同的两个滑块及自制PPT课件。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1、能量的种类有哪些? 生:太阳能,风能,核能,势能,动能等等。 2、如何获知物体能量的多少? 生:通过对外做功,可表现出能量的多少。 3、什么是动能?如何获知物体动能的大小? 生: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可通过对外做功,获知比较物体动能的大小。 二、思考 科学探究的步骤有哪些?如何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的因素? 三、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1、实验原理: 小车从斜面滚下获得动能,去碰撞在水平面的滑块,比较滑块撞击后运动的

距离,来说明小车动能的大小。 2、实验装置: (装置1) (装置2) 3、装置说明 (1)探究质量因素时,小车质量差别不能太小; (2)因小车无预定轨道,斜面平面的平整度影响,斜面的高度太高,就会导致小车运动方向改变; (3)小车位置注意与滑块对应好,否则小车就不会与滑块正碰导致实验失误。 四、实验过程 1、演示一,让质量不同的小车从同一高度滚下,撞击停在同一线上的滑块,观察比较滑块被撞击的距离,说明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2、演示二,让质量相同的小车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撞击停在同一线上的滑块,管擦比较滑块被撞的距离,说明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质量相同时,

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课题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设计) 主备人:钱文德指导教师:叶斌苏海国陈德寿审核人:物理备课组一、内容及其分析 (一)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认识动能及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课时安排:1课时 本课重点是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难点为如何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来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突破教学重难点关键是做好实验及分析好实验现象。 (二)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它包括动能、势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本节内容是在机械运动,功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为后面《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课主要完成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本实验是《课标》中规定的学生必做的实验之一,因此组织好本次探究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二、目标及其分析: (一)目标 1.知道什么物体具有动能; 2.通过实验,知道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能用动能知识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二)分析 要求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实例认识动能,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本节课在认识动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发展,过程方法得到领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树立。同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动能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的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要让学生从课堂

走进生活。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1)学生在猜想什么因素影响动能大小时可能会想到是重力的大小,出现这个问题,我将通过分析物体运动方向和重力方向,来引导学生走出这个误区。(2)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没有注意控制斜面的倾斜程度和被撞的物体位置要一致,在教学中,我将注意引导学生对变量的控制。(3)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可能会得出动能的大小与高度有关,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引导学生分析从高处自由滚下的物体高度和速度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一)方法:瑞丽三中课堂教学“育人生生课堂”(三环六步教学法) (二)说明: 第一步课前环节:教师完成教学设计及学案的设计,经备课组集体讨论确定后提前发放给学生结合课本进行预习。 第二步课中环节:“六环教学法” 一是教师对学案设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及评价; 二是小组对实验进行猜想与假设,展示实验设计; 三是其它小组补充、质疑; 四是小组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五是教师及时评价、点拨及总结; 六是目标检测及小组课堂表现总评。 第三步课后环节:学生通过作业进行巩固和提升,教师进行反思和总结。 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一)所需设备:教学课件、黑板、探究动能大小因素实验装置。 (二)具备条件 教学课件:展示教学信息。 黑板:板书设计,构建知识框架。 探究动能大小因素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六、教学过程设计

实验17 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原卷版)

实验十七、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因素 【实验器材】: 木板长方形木块质量不同的小球 【实验原理】: 观察下车在木板上移动的距离,如木块移动的越远, 表示木块做的功越多,说明小车具有很大的动能;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实验步骤】: ①将木板的一端垫高,组成一个斜面; ②让小球在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推动木块在木板上前进,观察木块在木板上移动的距离。(做三次) ③换做质量在较大的小球在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观察木板在木板上移动的距离。(做三次) 【实验现象】: 1、同一小球在斜面越高的地方滚下,木块被推的越远; 2、质量不同的小球,在同一高度滚下,质量越大的小车,把木块被推的越远 【实验结论】: 1、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考点方向】: 1、猜想:动能大小有关; 2、实验研究:研究对象:方法:;

3、如何判断动能大小:; 4、使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的目的:; 5、如何改变钢球速度:; 6、分析归纳: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 7、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 8、得出结论:。 9、斜面的作用:。 10、水平面的作用:。 11、能量转化:在斜面上机械能转化过程:,在水平面上能力转化过程:。 12、木块最终停下来的原因:。 13、实验推理与假设:。 14、超载、超速问题判断:。 15、用小球做实验有不足之处是:。 【创新母题】: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该实验装置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________(物体A、B质量不变)的关系. (2)该实验中所探究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________(填“A”或“B”)的动能. (3)该实验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___________来反映的,这种实验探究方法是。 (4)该实验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与物体B即将碰撞时的速度,它是通过________(填“高度”或“质量”)来改变的;物体从斜面上由静止滑下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能转化为。 (5)实验表明,同一物体A从斜面高处滚下,高度越大,物体B被撞得越远,可得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要研究物体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则需用不同质量的物体从斜面________高度由静止滚下,并观察记录,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4.1重力势能、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知道零势能面; ★学习重点: 1. 重力势能 2. 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 ★学习难点: 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 ★课前预习 1、重力势能 (1)定义: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2)计算式:Ep= 即物体的重力势能E p等于物体的和它的的乘积 (3)重力势能是标量,是状态量, 单位:符号: (4)对Ep=mgh的理解: a. 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是相对于选取的参考面而言的。因此在计算重力势能时,应该明确选取零势能面。(通常以水平地面为参考平面) b. 式中h应为物体的距零势能面的高度。 c. 重力势能可正可负Ep>0,说明物体在零势能面, Ep<0,说明物体在零势能面。 2﹑重力势能的变化ΔE P ΔE P = E P2 -E P1 注: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或无关)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 (1)定量关系式为: a.下落时,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减少的数量等于重 力所做的功 b.向上时, 重力做负功(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势能,重力势能 增加的数量等于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2)功能关系 即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增量的。 4、重力做功的特点 小结:重力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位置的高度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

★ 课堂讲练: 1、什么是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有一个质量为10kg 的物体放在三楼顶,每层楼高为3m ,则你能计算出该物体的重力势能为多大吗?为什么? 3、若物体处于零势能面处则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Ep = 4、质量0.5kg 的小球,从桌面以上H=0.8m 的A 点落到地面的B 点,桌面高h=1.2m .请按要求填写下表.(g=10m/s 2) 总结:(1) (2 ) 1、重力做功的特点 当物体向下运动时(1→2),重力做的功为 当物体向上运动时(2→1),重力做的功为 ; 可见:当物体向下运动时,重力做 功; 当物体向上运动时,重力做 功(物体克服重力做功)。 2、重力势能的变化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是否有关。实验目的:收集证据证明猜想。 实验仪器:电流表,小灯泡,导线,电源,开关,电阻丝。 实验电路图: 电阻丝: 实验方法:转换法: 电阻转换为电流示数和小灯泡亮度。横截面积转换成直径(圆电阻丝)控制变量法: 因变量:电阻R,自变量:导体材料,不变量:导体长度和横截面积。 因变量:电阻R,自变量:导体长度,不变量:导体材料和横截面积。 因变量:电阻R,自变量:导体横截面积,不变量:导体长度和材料。 实验步骤: 1.电流表调零,断开开关,按照电路图组装电路,a、b间接入A1、A2康铜丝,闭合开关, 观察电灯泡亮度并读出电流表示数记为I,并讲数据及现象记录入表格,断开开关。 2.a、b间改接入B1、B2碳钢丝,闭合开关,观察电灯泡亮度并读出电流表示数记为I,并 讲数据及现象记录入表格,断开开关。

3.a、b间改接入C1、C2镍铬丝,闭合开关,观察电灯泡亮度并读出电流表示数记为I,并 讲数据及现象记录入表格,断开开关。 4.用铜片将C2、D2连接起来,a、b间改接入C1、D1镍铬丝,闭合开关,观察电灯泡亮度 并读出电流表示数记为I,并讲数据及现象记录入表格,断开开关。 5.用铜片将C2、D2连接起来、C1、D1连接起来,a、b间改接入C1、D1镍铬丝,闭合开关, 观察电灯泡亮度并读出电流表示数记为I,并讲数据及现象记录入表格,断开开关。 7.结论: 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②、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③、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8.评价:如果我想知道导体的电阻与电阻的长度和横截面积如何有关,我该怎么办? 问题如何提出? 收集几组数据? 引申: ①、小明在完成以上实验后,他认为“导体连入电路后有电阻,不接入电路则没有电阻”,你觉得他的说法对吗? ②、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观看视频理解。

全国中考物理 实验23 探究动能、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精品试题分类汇编

全国中考物理实验23 探究动能、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 关精品试题分类汇编 1.(2011年中考·辽宁沈阳卷)下列几个探究实例的描述中,采用了控制变量研究方法的是() A.研究物体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保持质量不变 B.通过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C.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让蜡烛与虚像重合来确定虚像的位置 D.将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 1.A 2.(2011年中考·江苏宿迁卷)在科学探究中,常把直接测量有困难的量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来研究.这种方法称之为转换法.例如在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时,沙子和水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便直接测量,可以通过测量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的多少.下述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的是 A.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时,动能大小的比较方法 B.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推理出物体不受阻力时的运动状态 C.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灯泡及改变电源电压,多次实验 D.在探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时,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 2.A 解析:A、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时,动能大小是通过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来判断的,是转换法,符合题意;B、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推理出物体不受阻力时的运动状态,是实验推理法,不符合题意;C、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灯泡及改变电源电压,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是归纳法,不符合题意;D、在探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时,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不符合题意。 3.(2011年中考·江苏扬州卷)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装置.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运动,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目的是探究小车动能的大小与的关系;若小车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越大,说明小车对木块越多,从而判断小车的动能越(大/小);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能/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专题练习(含答案)

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专题练习 一、填空题 1.图中玩具猩猩手中的香蕉以相同大小的速度转动。右图所示,香蕉(看成点)从最高位置1 转到最低位置2 的过程中,其动能_____、依据是_____;重力势能_____、依据是_____;机械能_____,依据是_____(选填“增大”、“不变”、“减小”) 2.小明在参观科技馆时,发现一个有趣的器材,当把锥体放在斜面底部时,发现锥体自动往上“爬”,该装置可简化成下图,图中圆心为锥体的重心。锥体“爬坡”过程中,重力势能___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如图所示,小杨跳横箱时,踏板将小杨“送”上横箱,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跃起的过程中,小杨的重力势能______(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越过跳箱后,小杨受到________作用落到地面。

4.一个质量为0.5千克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它受到的阻力大小为1牛,则该物体受到的重力为_____牛,重力与阻力的合力为_____牛,这个过程中物体的运动状态_____(选填“发生”或“不发生”)改变,在这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在抗震救灾中,空降部队的战士跳伞时在空中未打开伞,且加速下降的过程中,战士的动能__,重力势能_____;如果伞打开后,战士匀速下降,则他的动能_____,机械能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建高楼时首先要打好地基,原来相同高度的相同地桩,经打击后某一瞬间时三个地桩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如果A、B两锤的质量相同,则刚开始下落时,_____锤的高度要高一些,如果B、C两锤刚下落时的高度相同,则_____锤的质量要小一些,打桩时,B锤把地打得最深,则B锤具有的重力势能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大。 7.“嫦娥二号”在一个绕月椭圆轨道上运动的过程中,如图所示,当“嫦娥二号"由近月点向远月点运行时,动能_________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_____,速度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2019年3月31日,“天链”二号01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成功(如图所示),“天链”二号中继星在随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动能_____.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设计一个实验电路图来探究(学生 自主设计): 学生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次数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所接接线柱电流表的示数/A 活动三:进行实验探究(以问题为导向,练习控制变量法) (1)研究导体的电阻跟材料是否有关。 需要控制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是否有关。 需要控制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横截面积是否有关。 需要控制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发现,导体的电阻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练习:1.有两条粗细相同、材料相同的导线,一条长20厘米,另一条长1.3米,哪条导线电阻大,为什么? 2.有两条长短相同、材料相同的导线,一条横截面积0.4厘米2,另一条2毫米2,哪条导线电阻大,为什么? 3.铜导线比铁导线的电阻小。”这种说法对吗?应当怎么说? 4.一根导线均匀的拉长到原来的2倍,电阻变到原来的多少? 5、一根铜导线对折,拧成一股,电阻变为原来的多少? 6、照明白炽灯的灯丝断了一截,把两段灯丝搭接上后仍能使用,则搭接后灯丝的电阻将变____;接在电路中,灯泡的亮度将变_____。 学生完成课本P76 1,2,3,4练习。

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专项训练

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一.实验探究题(共7小题) 1.钢球从斜面上由静止滑下,撞击到一个小木块上,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木块被撞得越远,表示钢球的动能越大。现如图所示,用质量不同的钢球A、B,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撞击同一块木块M。 (1)让钢球A、B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钢球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 (2)本实验研究的是钢球具有动能的多少跟的关系 2.如图是小明同学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第一次他将钢球从高h 处的斜糟上由静止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运动的钢球A碰上木块B后,能将B撞出一段距离s1.第二次让同一钢球从高1.5h处由静止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运动的钢球A 碰上木块B后,能将B撞出一段距离s2.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次实验小明所探究问题的自变量是:。 (2)两次木块B被撞出的距离s1和s2的关系是:s1s2.(选填“大于”、“等于” 或“小于”)。 (3)在两次实验中木块移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第一次为f1,第二次为f2,则f1f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为了模拟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小明选用小车、木板、钩码、木块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通过比较小车推动木块距离的远近,来判断小车动能的大小,这种常用的实验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为了研究汽车的超速问题,实验中应选择图中和进行比较,得到的结论是:小车的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则动能越大,安全隐患越大。 (3)为了研究汽车的超载问题,实验中应选择图中乙、丙进行比较,得到的结论是:。 4.小明选用小车、斜面、木板、钩码、木块等器材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通过比较小车推动木块距离的远近来判断小车动能的大小,这种实验方法是法(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小车分别由h1、h2位置自由滑下,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选填“相同”或“不同”) (3)分析比较甲、乙可以得出动能大小与有关(选填“质量”或“速度”); (4)分析比较乙、丙可以得出动能大小与有关(选填“质量”或“速度”)。5.为了“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刚选取了质量不同的小球G和H,分别从倾斜轨道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然后以相同的速度进入水平轨道钻入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纸盒内,并和纸盒一起沿水平轨道运动了一段距离,如图所示。则小刚探究问题是:。 6.在“探究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30所示的实验,他让三个小球A、B、C(m A>m B>m C)分别从光滑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使得滚下的小球推动水平面上的木块,并测出小球推动木块移动的相应距离s,由此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说明:不同小球从光滑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同。)实验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动能的大小影响因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莲庄镇初级中学彭现伟 学习目标: 1、巩固动能的基本概念。 2、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学习过程: 一、新知学习: 1、能量的概念一一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物体具有能量,能量的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是焦耳。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具有的能量越大。 2、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二、实验探究:探究动能大小的因素 1、问题引入:为什么小鸟会把飞机撞坏,如果飞机停着会被撞坏吗?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2、猜想与假设: 动能大小可能与速度有关 动能大小可能与质量有关 3实验观察: (1)让钢球A分别从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钢球运动到 水平面时的快慢一样吗?哪次物体B被撞得远? 实验表明钢球从高出滚下,高度h越高,钢球运动到底部时越快—(快、慢),物体B被撞得越远。所以,质量相同时,钢球的速度越

大,动能越大。 (2)改变钢球的质量,让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 哪个钢球把物体B撞得远? 实验表明,速度相同时,质量越_大__的钢球能将物体B撞得越远。所以,钢球的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结论:物体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三、巩固练习: 1、动能是指物体由于___ 而具有的能,其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有关 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大的球一定比速度小的球动能大 B .同一辆车运动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 C.子弹的速度比火车的速度大,所以子弹动能就 比火车动能大 D.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洒水的洒水车动能不变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教案

学[知识目标]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能力目标] 1、通过回忆前面的知识,为新的学习打下基础; 2、结合已有工具,配合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推导关系,发现新的学 习; 3、过程中配合练习,加深学生对公式、结论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发现新 的知识 4.学会从功和能的关系上解释物理现象。 [情感目标] 1.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渗透社会公德教育:预防高空坠物的危险

2、重力势能大小 演示实验【提供实验器材:大小和质量不同的两个钢珠、 装有沙子的水槽、刻度尺】 请小组起来展示自己的设计思想、实验过程、的出的结论。 实验一:将同一个钢珠从不同的高度释放,观察钢 珠在沙子中下陷的深度。 实验二:用大小不同的两个钢珠从同高一度释放,观察钢珠在沙子中下陷的深度。 学生回答观察的现象:钢珠的释放高度越大,钢珠在沙 子中下陷的深度越大。钢珠的质量越大,钢珠在沙子中 下陷的深度越大。 引导学生归纳上述演示,我们可以定性得到:重力势 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高度都有关系,且物体的质量越大, 高度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物理学中就用mgh这个式子来表示物体的重力势 能. (板书):重力势能公式:E P=mgh 3. 重力势能的单位:焦耳。 4. 单位符号:J 5. 重力势能是标量。 探究二:重力做功的特点? 根据功的计算公式分别计算甲、乙、丙三种情况中小球由A 运 动到B 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 学生回答观察的现象:钢珠的释放高度越大,钢珠在沙子中下陷的深度越大。质量大的钢珠在沙子中下陷的深度越大 动手计算,让两个同学上讲台把答案展示出来 认并 1 甲 A A B B 乙 h 1 h 2 h

2020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 答案解析 1.(2018?乌鲁木齐)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铅笔芯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是该实验的电路图。 (1)闭合开关,向右移动铅笔芯上的滑片P1,电路中的电流不变 (选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 (2)如果滑片P1滑动到铅笔芯最右端时,电压表示数很小,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2向右移动。 (3)移动铅笔芯上面的滑片P1,记录铅笔芯AP1之间的距离和电压表的示数,数据如下: AP1/m m 0 30. 60. 90. 120. 150. 180. U/V 0 0.4 0.8 1.2 1.6 2.0 2.4 通过数据反映出的规律和欧姆定律可以推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的结论。若图示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0.9V,滑片P2向右移动一段距离,电压表示数变为1.2V,滑片P2再向右移动一段相同的距离,电压表示数为 1.8 V。 【分析】(1)闭合开关,向右移动铅笔芯上的滑片P1,不能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利用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变化; (2)如果滑片P1滑动到铅笔芯最右端时,电压表示数很小,说明滑动变阻器分压太大,应该减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减小滑动变阻器连入的电阻;

(3)由表中数据可知,可得铅笔芯AP1段两端的电压随AP1长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成倍数的最大,可得铅笔芯AP1段两端的电压与AP1长度成正比;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铅笔芯AP1段两端的电压与AP1间电阻成正比;最后得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的关系。 图示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0.9V,利用“通过铅笔芯的电流等于总电流”和欧姆定律得出等式;同理当滑片P2向右移动一段距离,设滑动变阻器连入电阻减小值为△R,利用欧姆定律列出等式;两等式相比得出R0+R1=4△R;当滑片P2再向右移动一段相同的距离,滑动变阻器连入电阻减小值为2△R,再利用欧姆定律列出等式,和第一个等式相比得出最后电压表的示数。 【解答】解: (1)由图知,铅笔芯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片P1左侧部分铅笔芯的电压,因电压表在电路中相当于断路,所以可知整个铅笔芯连入电路,则向右移动滑片P1时,不能改变电路中的电阻,电源电压不变,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不变; (2)如果滑片P1滑动到铅笔芯最右端时,电压表示数很小,说明滑动变阻器分压太大,应该减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减小滑动变阻器连入的电阻,即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2向右移动; (3)由表中数据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即铅笔芯AP1段两端的电压)随AP1长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成倍数的增大,所以铅笔芯AP1段两端的电压与AP1的长度成正比; 电路中电流不变,由U=IR可知,铅笔芯AP1段两端的电压与AP1的电阻成正比; 由此可以推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 图示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0.9V,设电源电压为U、整个铅笔芯的电阻为R0、与电压表并联部分的电阻为R0左、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阻为R1, 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由欧姆定律可得此时电路中电流:

22.培优补差作业(22)《动能和势能》

培优补差作业(22)《动能和势能》 一、基础知识 1.能量 定义:物体能够对外__________,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说明:能量是表示物体做功本领的物理量.能量的大小可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量度,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量就越大. 2.动能 定义:物体由于_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影响因素: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__________,物体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__________,物体的动能越大. 3.重力势能 定义:在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__________并处在一定__________时所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影响因素:物体的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物体的质量越__________,所处位置越__________,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4.弹性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___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影响因素: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____________有关,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__________. 二、基础题 1.关于功和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能的物体一定正在做功B.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它做的功就越多 C.物体做的功越少,它具有的能量就越少D.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就越大2.下列物体具有动能的是( ) A.静止不动的课桌B.挂在树上的椰子 C.拉长了的橡皮筋D.正在行驶的汽车 3.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不能超速超载:不能超速是因为当车的质量一定时,__________越大,动能越大,刹车制动距离越大,容易出现交通事故;不能超载是因为当车的速度一定时,__________越大,动能越大,行驶时就越危险. 4.如图所示,小华将外形相同的实心铝、铜圆 柱体(ρ铝<ρ铜)都涂成黑色,随机标记A、B.将A、B 分别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静止在 同一水平面上、位置相同的同一纸盒,发现A将纸 盒撞得更远.这说明滚到斜面底端时,__________ 的动能大,__________是铝制的.(填“A”或“B”) 5.扬州城区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但高空抛物却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因为高处的物体具有较大的( ) A.弹性势能B.重力势能C.体积D.阻力 6.下列物体重力势能发生变化的是( ) A.水平拉长的弹簧B.正在下落的篮球 C.水平滑行的玩具车D.静止在桌面上的课本 7.撑竿跳高运动员在起跳时撑竿弯曲,撑竿具有__________能. 8.在平直的路面上工作的洒水车,一边匀速行驶一边洒水,洒水车的动能___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__.(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三、培优题 9.在排球比赛中,小明把排球竖直向上抛出,排球在运动过程中动能E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最接近( )

初中物理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专题突破 无答案

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1.钢球从斜面上由静止滑下,撞击到一个小木块上,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木块被撞得越远,表示钢球的动能越大。现如图所示,用质量不同的钢球A、B,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撞击同一块木块M。 (1)让钢球A、B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钢球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 (2)本实验研究的是钢球具有动能的多少跟的关系 2.为了模拟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小明选用小车、木板、钩码、木块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通过比较小车推动木块距离的远近,来判断小车动能的大小,这种常用的实验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为了研究汽车的超速问题,实验中应选择图中和进行比较,得到的结论是:小车的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则动能越大,安全隐患越大。 (3)为了研究汽车的超载问题,实验中应选择图中乙、丙进行比较,得到的结论是:。 3.如图是小明同学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第一次他将钢球从高h 处的斜糟上由静止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运动的钢球A碰上木块B后,能将B撞出一段距离s1.第二次让同一钢球从高1.5h处由静止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运动的钢球A 碰上木块B后,能将B撞出一段距离s2.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次实验小明所探究问题的自变量是:。 (2)两次木块B被撞出的距离s1和s2的关系是:s1s2.(选填“大于”、“等于” 或“小于”)。 (3)在两次实验中木块移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第一次为f1,第二次为f2,则f1f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小明选用小车、斜面、木板、钩码、木块等器材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通过比较小车推动木块距离的远近来判断小车动能的大小,这种实验方法是法(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小车分别由h1、h2位置自由滑下,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选填“相同”或“不同”) (3)分析比较甲、乙可以得出动能大小与有关(选填“质量”或“速度”); (4)分析比较乙、丙可以得出动能大小与有关(选填“质量”或“速度”)。5.为了“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刚选取了质量不同的小球G和H,分别从倾斜轨道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然后以相同的速度进入水平轨道钻入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纸盒内,并和纸盒一起沿水平轨道运动了一段距离,如图所示。则小刚探究问题是:。 6.在“探究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30所示的实验,他让三个小球A、B、C(m A>m B>m C)分别从光滑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使得滚下的小球推动水平面上的木块,并测出小球推动木块移动的相应距离s,由此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说明:不同小球从光滑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同。)实验

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学校:卢龙县木井镇中学 课题:《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参评教师:邸自站

《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掌握在实验中如何使质量和速度保持不变,以及如何改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自主设计探究动能的影响因素的实验过程,培养和提高探究能力; 2.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动能的影响因素,并体会这样做的优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进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献身科学的学习热情。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2.让学生经历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内容 (一)实验器材:长木板、小塑料瓶、小车、钩码、细绳、铁架台、标旗。附实验器材图: (二)实验过程:标旗 小塑料瓶 标尺 木板小车 勾码 铁架台

1、将以上器材按图组装,把小塑料瓶拉至较低位置由静止释放,用标旗记下小车被推到的位置。 2、将滑块放回原处,把小塑料瓶拉至较高位置,由静止释放(此时小塑料瓶速度比第一次实验要大),用标旗记下小车被推到的位置。与第一次实验对比可得出: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3、将小车放回原处,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钩码(此时瓶的质量变大),把小塑料瓶仍拉至与第二次相同位置,由静止释放(此时小塑料瓶速度与第二次实验基本相同),用标旗记下小车被推到的位置。与第二次实验对比可得出: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三、实验方法 转换法,控制变量法 四、实验改进 1、课本设计的实验中,用小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撞击滑块,其速度的不同很难直接看出,而本实验可以先后两次让小瓶从不同高度开始运动,让学生观察它摆动的速度,这是可以看出明显不同的。 2、课本设计的实验,改变小球的质量,只能用密度不同,体积相同的小球来做实验(比如铁球和玻璃球),但本身球体很小,质量差别不大,实验现象不明显,而本实验通过向小塑料瓶中装入钩码改变其质量,可使现象十分明显。 3、课本设计的实验,观察小塑料块被推动的距离,但小塑料块由于各种原因有时会不沿直线向前滑行,本实验将塑料块换成小车,避免了以上问题。 4、课本设计的实验,学生在家里是很难自行探究的,因为小球从斜面滚下需要的滑道不好制作,等体积不等质量的小球也不好找,但本实验的材料都可以在家中找到。铁架台可用板凳代替,小塑料瓶中可以装水改变质量。

如何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如何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陕西张怡 例1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用两根细绳将小球悬挂起来,拉起小球,当细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后松手,小球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改变角度θ的大小,重复实验。 (1)利用如图1所示的两根细绳悬挂小球,而不用一根细绳,其好处是 (2)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的关系。 (3)利用上述实验,同时还可以探究的问题是。 解析(1)用两根细绳悬挂小球,小球不容易左右摆动,能更好地控制小球的撞击方向。(2)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越大,小球撞击木块时的速度越大。所以,通过改变θ角的大小,本实验可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3)由于小球撞击木块时的速度大小取决于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也就是小球的高度。而小球从释放到撞击木块的能量转化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因此本实验还可探究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 答案(1)能更好地控制小球的撞击方向(2)速度(3)物体的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 例2(2019丽水)在做了“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后,有些同学对“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光滑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刚到达底部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有疑惑,小衢设计了如图2甲所示的实验:让质量不同的钢球A、B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滚下,观察和比较两球相对运动情况,若B球相对于A 球,就可以说明任一时刻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 小丽肯定了小衢的实验方案后,对实验又提出了两个建议: 建议一:因为钢球在斜面上滚下的时间很短,不利于观察和比较钢球的运动情况,不改变钢球在斜面上的位置,不改变球与斜面的粗糙程度,为了延长钢球在斜面上滚下的时间,可采用的方法是; 建议二:为确保钢球滚下时不偏离斜面,可在斜面上增设两个相同的光滑小凹槽(如图乙所示)。从有利于观察和比较两球的相对运动情况的角度考虑,图中两个小凹槽的间距L应。 解析根据运动的相对性可知,若B球相对于A球静止,就可以说明任一时刻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谭昌银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及其定性的关系。 2、通过阅读表格了解不同材料的电阻特性。 3、了解金属导体的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和超导现象。 4、了解电阻大小的改变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 1、经初步分析能猜测影响电阻的一些因素。 2、知道在与一个物理量的相关因素较多时,能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方案设计。 3、能根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 4、能从实验结果定性得出导体电阻与其长度、粗细和组成材料之间的关系。 5、能设计实验来探究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加学习活动。 2、感受知识建立,品尝成功喜悦,燃起学习兴趣,激发思维热情。 (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从实验结果得出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粗细、材料之间的关系难点:根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方案(三)、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实验与课件 (四)、教学预设 展示图片(老师展示一些同材料和粗细的生活中的导线)。提问:在生活中会用到这么多不同型号和不同材料的导线不是很多余,如只用一种型号不更方便?不同型号电阻丝是什么不同呢? 同学回答:他们的电阻不一样 【猜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同学回答:导线的粗细、长度、材料和温度等。 我们能通过什么方法比较电阻的大小呢?请大家设计出电路图并说出你的比较方法 老师提问:现在我想让同学买验证一下你的猜想是否正确,你们打算怎么做?我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器材你们能否验证你们的猜想。(器材:电源开关导线电流表灯泡电阻演示器) 同学们设计出你们的方案, (各小组设计实验,分组:1、2、3组设计粗细、4、5、6组设计长度、7、8、9组设计材料)现在说明一下我们现在都在教室做实验温度一样现在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老师请各小组将设计方案展示,并说说做实验时注意事项,同学自己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实验专题二十《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实验专题二十《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 1.小华为了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速度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实验甲: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弧形轨道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 实验乙: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弧形轨道分别从A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 (1)要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应选用__________图.(填“甲”或“乙”) (2)甲、乙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实验中,利用_____来比较物体的动能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为___法. (4)写出下面两个图分别可以用来探究哪个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甲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物体速度一定时,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利用木块被碰撞后移动的距离长短转换法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惯性定律的实验 2.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小红先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如果小车速度保持不变,让小车从斜面的_____(填“同一”、“不同”)高度下滑,目的是_____。通过比较_____,可以比较小车具有的动能。 (2)小磊认为去掉木块,利用粗糙且足够长的木板,通过比较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也能比较小车动能的大小,即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物体的动能越大。于是小磊通过在小车上加砝码来改变质量,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情形,据此她得出在速度相同的条件下,物体的动能与质量_____(选填“有关”或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练习题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练习题 1. 在相同温度下,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线的电阻一定比铝线的小 B.长度相同粗细也相同的铜线和铝线电阻相等 C.长度相同的两根铜线,粗的那根电阻较大 D.粗细相同的两根铜线,长的那根电阻较大 2. 某实验小组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将a、b、c、d四段导体分别接入电路,经过测量得到如表所示数据,分析得出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次数导体代号长度/m横截面积/mm2材料电流/A 1a0.50.4锰铜合金0.20 2b0.50.4镍铬合金0.16 3c0.50.2镍铬合金0.08 4d 1.00.2镍铬合金0.04 B.对比2、3,得出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有关 C.对比3、4,得出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有关 D.对比1、4,得出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都有关 3. 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小明作出了如下猜想: 导体的电阻可能与①导体的长度有关、②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③导体的材料有关。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其规格、材料如下表所示。 材料长度/m横截面积/mm2 镍铬合金0.50.5 镍铬合金 1.00.5 镍铬合金0.5 1.0 锰铜合金0.50.5 (1)如图所示电路图是“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电路,在M、N之间分别接上

不同的导体,则通过观察________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________。(2)为了验证上述猜想①,应该选用编号________两根电阻丝分别接入电路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上述猜想________,将A电阻丝接入电路,电流表示数为I1,将C电阻丝接入电路,电流表的示数为I2,则I1________I2(选填“>”、“<”或“=”)。 (4)分别将A和D两电阻丝接入如图电路中M、N两点间,电流表示数不相同,由此,初步得到的结论是:当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电阻跟________有关。 4. 为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甲同学利用同一种合金材料制成的a、b、c三条电阻 丝进行实验,a、b长度相同,b、c粗细相同,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连接电路,分别接通a、b、c闭合开关,电流表的三次示数如图乙所示,根据示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比较a、b两电阻丝接入电路时的电表示数,可以得出电阻大小跟导体的________有关。 ②比较b、c两电阻丝接入电路时的电表示数,可以得出电阻大小跟导体的________有关。 ③由实验可以得出:三条电阻丝的阻值从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___。 5. 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电路图,A、B之间接导体,本试验通过 ________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小明发现手边只有一根较长的电阻丝,他可以探究导体的 电阻是否与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如图乙的实验,可探究导体电阻与________的关系。 6. 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小明作出了如下猜想:导体的电阻可能与①导体的 长度有关、②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③导体的材料有关。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其规格、材料如下表所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