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儿童读物的现状分析及思考]儿童读物在幼儿园使用现状的研究

[关于儿童读物的现状分析及思考]儿童读物在幼儿园使用现状的研究

[关于儿童读物的现状分析及思考]儿童读物在幼儿园使用现状的研究
[关于儿童读物的现状分析及思考]儿童读物在幼儿园使用现状的研究

[关于儿童读物的现状分析及思考]儿童读物在幼儿园使用

现状的研究

摘要:儿童读物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得到社会、家庭、教育研究工作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读物在不断发展,儿童读物市场也出现了新情况:外国儿童读物明显占优势而我国儿童读物处境尴尬;目前儿童读物市场的行销旺,图书主要以“套书”为主;家长选择儿童读物的盲目性及对儿童读物利用不充分等。通过对以上原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能使我国的儿童读物健康发展并走向世界。

关键词:儿童读物儿童情趣套书

儿童读物是适合儿童阅读的知识读物以及各种文艺作品的总称,其内容有文学读物、美术作品、自然科学读物、社会科学读物、历史、地理知识读物等。儿童读物对儿童的重要性在教育界已有所公认,正如有人说,一个孩子从图书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儿童时代的感受,也将影响他长大成人以后的想象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艺术审美能力、情感、态度、社会性的发展以及语言能力等都得到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读物是儿童生活本身的需要。

那么现在的儿童爱读书吗?他们又最喜欢看哪些书?我国目前

的图书市场又出现什么情况?家长选书方面存在哪些问题?这些或

许是广大儿童教育工作者,少儿读物出版者及孩子家长都有兴趣知道,我对此做了详细的调查。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冷”与“热”的反差

调查的结果表明,90%以上的儿童喜欢读书,儿童最喜欢看的书籍名列前茅的是:外国经典儿童读物、中国经典儿童读物及科普读物,最喜欢的图书外国儿童读物占37%,属于中国儿童读物占20%,属于

科普知识的占18%,其它25%。

调查结果表明外国著作仍然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读物。在调查的

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小朋友对《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木偶奇遇记》等外国作品非常熟悉,直到《哈利?波特》的出现。我也相信所有的人都从电视画面上或者

报刊上,看到过被描述的孩子们排着漫长的队伍,冒着倾盆的大雨,买《哈利?波特》系列图书的情景,而披着黑斗篷的魔法男孩哈利?

波特能从万里来到中国,不动声色就控制了千千万万中国孩子的阅读

兴趣。在中国的日子里,他玩得又很高兴,没有感到丝毫的水土不服,而我们国内大部头的作品凤毛麟角地在通往世界舞台的道路上困难重重。这样冷与热的反差使得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到了回顾与反思的时候了。外国的作品为什么能如此赢得读者的心,我们的作品在走向世界为什么步履维艰?

外国儿童作品“热”原因从其作品本身来看,我认为它有如下优点:

1.外国儿童读物真正服务于儿童而不是服务于教育

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畅销书,最大的特点是以儿童为中心,为儿童服务,以《哈利?波特》为例,就是符合儿童心理,真心实意为儿童服务的作品。主人公哈利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物,在孩子看来,和自己差不多。孩子的天性是追求快乐,让孩子玩是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这个目标的基础是作家与小读者的平等,作家不应摆出居高临下的姿式,而是应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用儿童的眼睛去看,用儿童的耳朵去听,特别是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同时儿童世界有独特的思维特征。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是一种不同与成人思维模式而与原始思维同构对应的特殊思维,即“儿童-原始思维”,与人类整体混沌初开的同年原始时代的原始思维意识几乎完全一致。“儿童-原始思维”导致儿童产生诸如泛灵论

(万物有灵)、人造论(万物皆备于我)等观念,因而儿童天生就对人类童年时代原始思维的艺术化产物-图腾崇拜、巫术、神话等具有

浓厚的兴趣,这些也就成为外国儿童读物如《哈利?波特》成功的关键,我们有的读物叫好不叫座,大人看好小孩子不爱看就是立足点有问题。

2.外国儿童读物有着优良的专业化创作

虽然我国的儿童读物的诞生也有久远的历史,图书在人的发展

历程中也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传统的对儿童图书的轻视和误解,导致我国的儿童读物的创作与出版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市场上的儿童读物虽然数量众多,但模仿抄袭的现象很普遍,许多图书内容千篇一律,绘制粗糙。

国外的图书经过几百年的洗炼其创作理念、创作技术与手法都

已非常成熟,并越来越趋向专业化,比如德 __图画书秉承了德国人

一向科学严谨的作风,其分类非常细,每本图画书都有自己明确的定位:面向几岁孩子,男孩还是女孩针对的是儿童的哪种心理,等等。孩子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每个问题,可能有的每种感受几乎都能在图书中找到答案或者得到共鸣。德国著名的图画作者雅诺什自编自绘的《妈妈你说,孩子从哪里来的》就以轻松诙谐的笔触从老鼠的视角解释了许多家长觉得难,而孩子又常问起的“我从哪里来”的问题。雅

诺什用略带戏谑的语气介绍了每一种物种的受孕过程,同时又强调了一个道理:只有彼此相爱,彼此有“兴趣”才能生孩子,不管是雌蕊还是雄蕊、公鸡和母鸡、男人和女人、还是老鼠爸爸和老鼠妈妈!

分析外国儿童读物“热”现象,再回过头来看看,相比之下,我国的儿童读物倍受“冷”遇,我认为有如下两点原因:

1.教育成为其主要创作价值

《哈利?波特》为何具有如此魅力,其作者罗琳女士的一席话颇为耐人寻味:儿童读物不是教科书,其目的不是要教会孩子们什么特定事物,这不是文学的特性,人们确实能从文学中得到一些东西,但可能只是教给你如何开怀大笑,而并非每次都像打你一个耳光一样让你吸取教训。是的,这正是我国儿童读物所犯的最严重错误,儿童作家总想通过自己的作品让孩子们学到些什么,明白或懂得什么,这也与我们的传统儿童观有很大的关系。中国是一个注重“诗教”的国度,对读者进行“诗教”,强调“文以载道”,这是历史文化人普遍遵循的一个原则,虽说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包括儿童读物在内的中国文学发生了巨大改观,但“文以载道”作为一种传统的文艺观并成为过去,它仍然有着极强的粘合力,仍然或明或暗地影响。左右着人们的创作思想。传统的“文以载道”思想为“教育”的儿童读物提供了理论依托,这是 __缘由。从现实方面看,由于片面强调文艺从属于政治,

文艺为政治服务,人们判断作品的优劣往往以直接的政治效果为标准,这从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儿童读物的教育性。

客观地说,教育之于儿童读物并没有什么错,儿童读物当然需

要教育,但问题在于“教育”的儿童读物往往无限度地夸大教育性,乃至以“教育”涵盖了儿童读物的所有属性。

2.成人文化对儿童世界的“入侵”

我国儿童读物读者较多地集中于少数几本畅销书,大多数此类

读物销售和阅读的实际情况也并 __,而多数小朋友认为,当前的儿

童读物“太弱智了”,内容重复、乏味,还过于幼稚,不贴近他们的生活,他们评价现在的许多儿童文学作品“想象力不够”、“干巴巴的”、“故事虚假”。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不少儿童文学作家写作时已届中年,他们的作品多以自己的成长为背景,想象力的贫乏和原创性不足,无法引起少年儿童的兴趣。今天的孩子,尤其是城市的孩子,他们的生活体验完全不同于上一代人,他们生活在一个远离自然的人工世界里,很难想象田野里的丑小鸭,连一只猫也许还是从动物园或宠物商店里认识的。他们的体验和上一时代的人完全不同,在他们世界里如鱼得水,但让他们理解成人的作品时便有赶鸭子上架赶鱼出水的感觉。

当然,我们在肯定外国儿童作品畅销的情况下,也不能拿否定中国儿童文学为代价,我们还是有很多优秀的东西。中国也有自己的“明星”,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和《西游记》,改编成少儿读物后在日本、韩国最为流行,王泉根教授曾向韩国留学生做过调查,韩国 __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最感兴趣,有图画书、卡通、连环画等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各种版本。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这些形象小孩子都知道;日本 __的《西游记》知道最多,“孙悟空”也成为他们最崇拜的偶像。

刺激肯定是刺激,但是否适合孩子呢?对孩童的影响,绝不像是坐刺激的过山车这么简单!其中负面的影响,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及每位家长的注意。

(二)目前儿童读物市场的行销旺,图书主要以“套书”销售为主

近年来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般家庭的购书能力大大提高,而且下一代人口越来越少,通常小家庭里只生育一个或至多两个小孩,小孩人数少,父母亲更加宠爱,对小孩的玩具,儿童读物购买,都是一掷千金,毫不吝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