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科学基础-7-习题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7-习题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7-习题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7-习题答案

又 C x =2.5 X017/10-6=2.5 X023 个/m 3

C 2=C x - 3.05 X019~ 2.5 X023 个/m 3

7.5 已知氢和镍在面心立方铁中的扩散数据为

第七章习题基本动力学过程一扩散

7.1解释下列概念: 稳定扩散:在垂直扩散方向的任一平面上,

单位时间内通过该平面单位面积的粒子数一

定,即任一点的浓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本征扩散: 由热起伏产生的点缺陷作为迁移载体的扩散。 不稳定扩散:扩散物质在扩散介质中浓度随时间发生变化。 非本征扩散:由杂质的不等价置换产生的点缺陷作为迁移载体的扩散。 自扩散:在同一晶体内无化学位梯度时质点的扩散。 扩散通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横截面的粒子数。

扩散系数: 单位浓度梯度下的扩散通量。

互扩散:存在化学位梯度的扩散。

7.3当锌向铜内扩散时,已知在 x 点处锌的含量为2.5X1017个锌原子/cm 3, 300 °C 时每分钟每mm 2要扩散60个锌原子,求与x 点相距2mm 处锌原子的 浓度。(已知锌在铜内的扩散体系中 D o =0.34X 10 -14 2 I m / s ; Q=18.81KJ / mol )?

解:将锌向铜内扩散 看成一维稳定扩散,根据菲克第一定律: J —D 匹 J x D x C 2 - C x 3 J x =

- D ,其中 C x =2.5 X0 个/cm , X-X 2=2mm , X — X 2

2 2 J x =60 个/60s mm =1 个/s mm 扩散系数宏观表达式 D=D o exp(- Q/RT),其中 D o =O.34 M0"14m 2/s , Q=1.881 X04J/mol R=8.314J/mol K , T=300+273=573K

D =0.34 10,4exp( _ 1.881 10 )= 6.557 10”m 2/s 8.314 汉573

J x (X-X 2) D 阮705 1019 个/m 3

从计算结果可知,D H >>D M ,这是由于氢原子与铁原子半径相差较大,形成的是间隙型固

溶体,氢原子的扩散属于间隙扩散机制; 而镍原子与铁原子尺寸相差不大, 形成的是置换型 固溶体,镍通过空位机制扩散。 间隙扩散机制的扩散激活能小于置换型扩散, 此外镍与铁同 属于VHI 族元素,性质差异较小,因此氢的扩散系数远大于镍的扩散系数。

5.6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碳在钛中的扩散系数分别为

2 Xl0-9cm' X10-9cm 2/s(782°c 卜 1.3X10-8cm 2/s(838C )。 请判断该实验结果是否符合D = D 。exp(-

(b)请计算扩散活化能[J/(mol C )],并求出在500 C 时碳的扩散系数。

G G 1 解:(a )由D 二D °exp(

)可得:In D = In D 。 ,根据不同温度下碳的扩

RT R T 散系数,计算得: t(c)

736 782 838 1/TX0 (K ) 0.99 0.95 0.90 InD -20.03 -19.12 :-18.16

由上述数据以InD 为纵坐标,1/T 为横坐标作图,由下图可看出

InD-1/T 呈直线关系,可

G

G

(b)由2 10“0网(一8^"999)和5 两式,可得到 活

化能 AG=1.763X1Q 5 (J/mol ),D °=2.677cm 2/s 。

D H =0.0063exp( 10300 4.18 2 / )cm /s 和 D N i =4.1exp( RT 64000 4.18 RT )cm 2 / s ,试计 解:

D H -0.0063exp(

10300 4.18)=1.08 10,cm 2/s H

8.314 1273 D M 64000 4.18 RT 2

f/s(736C )、5 算1000 c 的扩散系数,并对其差别进行解释

= 4.1exp(-

=4.32 10J 1cm 2/s

1.763 沃10 12 2

500 C 时扩散系数为: D =2.685exp( ) =3.28 10_cm/s

8.314x773

7.仃试从结构和能量的观点解释为什么D表面>D晶界>D晶内。

解:固体表面质点在表面力作用下,导致表面质点的极化、变形、重排并引起原来的晶格畸

变,表面结构不同于内部,并使表面处于较高的能量状态。晶体的内部质点排列有周期性,每个质点力场是对称的,质点在表面迁移所需活化能较晶体内部小,则相应的扩散系数大,因此D表面>D晶内。

同理,晶界上质点排列方式不同于内部,排列混乱,存在着空位、位错等缺陷,使之处于应力畸变状态,具有较高能量,质点在晶界迁移所需的活化能较晶内小,而扩散系数大,因此,D 晶界>D 晶内。

但晶界上质点与晶体内部相比,由于晶界上质点受两个晶粒作用达到平衡态,处于某种过渡的排列方式,其能量较晶体表面质点低,质点迁移阻力较大,因而D晶界<D表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