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辛弃疾的词(精)

辛弃疾的词(精)

辛弃疾的词(精)
辛弃疾的词(精)

辛弃疾诗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苏轼诗词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惠崇春江晚景/ 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陆游诗词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李白的诗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将进酒

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王维的诗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红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刘禹锡的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白居易的诗词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辛弃疾的农村词特点

辛弃疾的农村词特点 辛弃疾在词史上是一位划时代的作家。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其成就不仅影响了南宋词坛,而且一直影响到晚清和近代。就其具体词作而言,历来论者多,论著也多。从总体上来看,论者除了注进更多的“人民性”、“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爱国主义”等评价之外,还论及其政治报情词的豪放雄杰之美等。 但是,在辛弃疾的词作中,反映乡村田园生活的,所占比例不算小。这类词质朴恬淡、宁静和谐、自然清新,表现了辛弃疾在词的风格上的变化,即摧刚为柔,柔中有刚,兼擅壮美与柔美。用短歌的形式描写乡村的闲居生活,包括描摹乡村景色和反映乡村习俗,这并不是辛弃疾的创造,就像田园诗始于陶渊明,乡村词始于苏轼。然而,第一次创作如此多的词作表现乡村田园生活情趣,并以与众不同的艺术手法,使乡村田园词呈现出一种清淳之风,在词学史上独树一帜,这不能不说是辛弃疾对词史的贡献。辛弃疾在这一崭新的天地里,演奏出别具风格的变奏曲:一改硬语盘空的气势,一扫议论横生的旧习,以清新纡缓的笔调,质朴真切的风范,行云流水般地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幽美的乡村风景画,一幕幕农家质朴恬淡的生活场景,清晰地展现了其乡村田园词独特的清淳风格。对这类词作给予正确而中肯的评价,不但有助于理解辛弃疾一生之所为,而且可以从作家经历、所处环境去探讨不同风格作品的形成原因,这对文学史家研究这一时期作家风格多样性的成因亦是很有价值的。本文即拟从三个方面探讨辛弃疾乡村田园词的审美特征。 一、质朴恬淡。 辛弃疾在40岁刚出头时就被罢官,隐居在江西上饶的带湖和飘泉近20年之久。在这期间他熟悉了乡村生活,加深了对农民的感情,也更多地接近了大自然,开始更广泛、更深刻地注视着人生。由于长期居住在乡村,置身于乡村父老之中,也就驱除了原来在官场的许多烦恼,对乡村生活和农民百姓有了更多的了解。于是,他的词作也一反庄重之风,而显得轻快活泼。在这一时期的词作中,他不再有“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温英雄泪”,“平生塞北江南,归来白发苍颜”的慨叹,也不再吟咏“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令人凄神寒骨的悲凉之调。农村丰歉甘苦,婚嫁劳作,种种质朴而又淳美的生活画面,都一幅幅呈现于词人辛弃疾的感性观照之中。生活感应了辛弃疾,辛弃疾也真诚拥抱这崭新的生活。他满怀深情地倾听农民倾吐丰收的欢乐,“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乐滋滋 地分享农民的喜悦,“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他与村夫交往甚密,“呼玉友,荐溪毛,殷勤野老苦相邀”。在这崭新的天地里,辛弃疾培养起了自己恬淡宁静的愉悦心情,从而写出了许多优美的乡村田园词。 辛弃疾在滴居上饶带湖、瓢泉等地期间,虽然特殊的经历,沉重的内忧外患,强烈的报国热情仍在他的心中困扰着他,但他却报国无门,无法施展才华,为了寻求解脱,他十分注意乡村的生活气息和田园风光,他所作的乡村田园词,几乎没有一首不是用主要笔墨抒写农家生活气息或田园风光的。无论是抒写农家田园生活的,还是描写田园风光的,

《鹧鸪天·东阳道中》辛弃疾宋词赏析

《鹧鸪天·东阳道中》辛弃疾宋词赏析 【作品介绍】 《鹧鸪天;东阳道中》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全诗淡笔素描如画,入诗的景物一派轻淡、闲适的气象,自然中隐含着朴素的村野生活的愉悦气氛。景物的先后出现,依行程所见为序;动静景观,皆依感受为是。诗中的诸多景物,皆因诗人愉快、新奇的心情连接在一起,在轻快的笔调中,形象地表现出旅人目不暇接、耳不暇听、心不暇思的情形。 【原文】 鹧鸪天 东阳1道中 扑面征尘2去路遥,香篝3渐觉水沉4销5。山无重数周遭6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7,马萧萧8,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9剩有10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11。

【注释】 1、东阳:即今浙江东阳县。考察作者早年宦游踪迹,无确切记载来过此地,本事不可考。也可能是代人之作。 2、征尘:征途上扬起的尘土。 3、香篝:一种燃香料的笼子。 4、水沉:即沉香,一种名贵香料。 5、销:消退 6、周遭:周围。 7、历历:形容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晰分明。《文选;古诗十九首》:“至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8、萧萧:马长声鸣叫。《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唐;杜甫《兵车行》诗:“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9、愁边:苦苦思索。 10、剩有:尽有。 11、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 【白话译文】 香笼里燃烧的水沉香的气息越来越淡薄了。举目远望,征尘扑面,去路迢迢。周围是数不清的层层山峦,全被碧绿的树木和野草覆盖着,路旁山野中长满了各种各样不知名的花儿,一朵朵的格外娇艳动人。 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骏马萧萧嘶鸣,威武雄壮的仪

辛弃疾农村词鉴赏

辛弃疾农村词赏析 一、前言 辛弃疾的农村词不仅继承和发扬了苏轼的豪放精神,更是开创性的创作了许多具有田园色彩的“农村词”。农村词指作品的内容主要以农村生活、田园风光为描写对象,表达对农村生活的赞美与喜爱的感情词作。辛弃疾的农村词不仅内容优美、感情丰富,而且形式多样,更兼有深婉含蓄和平白通俗之妙。 二、代表作品及其赏析 1.诗人不仅写农村生活,还把农村生活与城市的仕官生活作对比,表现出对争名逐利、相互倾轧的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对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满。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宋代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赏析: 全词从不同视角描绘乡村春意盎然的景象,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情味盎然,意蕴深厚。词的上片以清丽的笔触,描绘出农村初春时节的蓬勃生机。“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两句写春天已到田野、小路边的桑树枝条柔软,冒出了嫩芽,蚕种生出了幼蚕,勤劳的农家又开始了他们的辛勤劳作。但词的下片可见词人在流连于农村美好风景的同时,并没有忘怀国事,景物的清新可喜声,心情的轻松愉快,都没有遮掩住为国事忧虑感伤的情怀。词人发现和捕捉农村中最平常也最典型的风光景物和生活情境,运用清新明快的笔调、素净淡雅的色彩,描绘出一幅幅意象鲜活、层次清晰、生机盎然的图画,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进而触发出心弦的共鸣。 2.作者对农业生产十分重视,写出歌颂农民劳动生活的作品,描绘了农家生活的一个侧面。不用典故,纯为白描,用清新的文笔来表现农家勤劳恬静欢乐的一面。 清平乐·村居 宋代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赏析: 这首词写出了农村劳作时的场景,诗人不仅描写景象,同时劳作也是农村生活中的一部分。作者这首词是从农村的一个非劳动环境中看到一些非劳动成员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农村有生机、有情趣的一面。上片第一、二两句是作者望中所见,镜头稍远。下片写大儿锄豆,中儿编织鸡笼,都是写非正式劳动成员在搞一些副业性质的劳动。这说明农村中绝大多数并非坐以待食、不劳而获的闲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则成年人的辛苦勤奋可想而知。诗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3.写在乡间独行的所见所闻,表现对丰收年景的喜悦心情,笔调轻快灵活,风格自然,突出写出自己内心对于农村生活喜爱的心境。用词贴切,擅用口语、

辛弃疾诗词鉴赏2020中考版

辛弃疾诗词鉴赏2020中考版 阅读卜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 送剑与傅岩叟① 辛弃疾 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注】①傅岩叟:稼轩友人 (1)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3分) (2)这首诗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突出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这种手法在此诗中的运用。(3分) 答案: (1)诗中描写了一个欲报国杀敌却壮志难酬的英雄形象。他挑灯看剑,雄心振起,却发现宝剑只能挂在空斋,与琴为伴,未能赴边杀敌,情绪一跌千丈。 (2)用典。“莫邪”是古剑名,相传为春秋时吴人干将所铸,此代指名剑,也暗喻自己才能卓越。“楼兰”为汉时西域古国,此处用典,以“楼兰”借指北方的金国,“斩楼兰”表现了自己为国杀敌的理想。用典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使诗歌含蓄隽永,意味深长。(指明“用典”,解说意思对即可,不必指明典故出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新荷叶 辛弃疾 曲水流觞,赏心乐事良辰。兰蕙光风,转头天气还新。明眸皓齿,看江头,有女如云。折花归去,绮罗陌上芳尘。 能几多春,试听啼鸟殷勤。览物兴怀,向来哀乐纷纷。且题醉墨,似兰亭,列序时人。后之览者,又将有感斯文。 8.这首词的第二句出自谢灵运《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词作者在良辰三月上巳节这一天有哪些见闻?请结合词的上阙内容简要概括。(6分) 9.作为“后之览者”,辛弃疾将他对王羲之《兰亭集序》一文的感受蕴藏在了本词当中,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5分) 答案: 8.这一天,兰蕙花开,风和日丽,春光明媚,(2分)文人们在做着曲水流觞的游戏(2分)江边有众多游春的美女,她们折了花回去,大路上衣袂飘飘,带起了一片芳尘。(2分)9.面对良辰美景,大好春光(1分),作者从啼鸟的殷勤叫声中感慨时光易逝(2分),感叹在永恒的大自然面前,人们只能借助文学来向后人传达悲喜的感情(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满江红 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注】①龙孙:竹笋的俗称。 8.“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鉴赏阅读试题答 案及赏析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 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 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 为什么? 答案:(6分) “卧”字确实使用最妙,(1分)它把小儿躺在溪边 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 纸上,(2分)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3分)如不同意此种说法,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 【诗文赏析】 这首小令,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 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

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 粉饰。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 这样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 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 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 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 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 境和地点的使命。 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 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悠闲自得的画面,这几 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 酒意,彼此“媚好”,亲密无间,那种和协、温暖、惬 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这就是 无奇之中的奇妙之笔。当然,这里并不仅仅是限于这对 翁媪的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 是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

辛弃疾的词特点

辛弃疾的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集》,存词600多首。 辛弃疾始终把洗血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和愤慨。在文学创作方面,他把全部精力投入“词”这一更宜于表达激荡多变的情绪的体裁。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扩宽。他现存的600多首词,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弃疾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的变化。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委婉的词,也十分得心应手。他的许多描写乡村风光合农人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样朴素清丽、生机盎然。所以刘克庄《辛稼轩集序》说∶公所作,大声鞺鞳(tangta),小声铿鍧(hong),横扫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nong)纤棉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这是比较全面也比较公允的评价。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弃疾的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这首先表现在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词中,在这些词作里,他不断重复对北方的怀念,对

抗金战斗的回忆。另外,在《贺新郎·陈同甫自东阳来过年》、《摸鱼儿·淳熙己亥》等词中,他用“剩水残山”、“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等词句讽刺苟安残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满。胸怀壮志无处可用,表现在词里就是难以掩饰的不平之情。他擅长的怀古之作中,《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过南剑双西楼》,面对如画江山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壮志被激发的同时,也大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构成辛弃疾词的悲壮基调。 辛弃疾的词和苏轼的词都是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的,但不同的是:苏轼常以阔达的胸襟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渗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著,构成了辛弃疾词的一大特色。

古典诗词鉴赏: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赏析 满江红·汉水东流 辛弃疾 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但从今,记取楚楼风,庾台月。 【译文】 汉水滔滔,向东流去;它冲净了那些满脸长着胡须的敌人嘴上沾着人民的膏血。人们都说:当年你家的飞将军,英勇威列地打击敌人。攻破敌人坚固的城池的时候,迅速勇猛,像迅雷过耳那么快;在玉帐里谈论兵法或者是研究战术的时候,态度激昂兴奋,语言慷慨激烈,两颊都结了冰。回想王郎,你才到结发的年令,就从事戎马生活。继承着先人的事业。 我腰里悬挂的宝剑没有用了,只有在无聊的时候,把它当作乐器,弹着剑柄唱唱歌。今天拿着酒杯,喝着酒为你送别。况且这是我的好朋友你,又是重新被任用,你簇拥旌节的仪仗,登上了拜将坛,封你为编率大军的将军。你是大丈夫男儿汉,应当把马革裹尸当作自己的誓言,为了消灭敌人,为国捐躯是最光荣的。有些人,贪图安乐,迷恋女色,是自伐生命,应以为戒,再也不要说它了。从今后,要牢牢记住:咱们在楚楼、裴台吟风赏月的这段友谊。 【注释】 (1)汉水:长江支流,源出陕西,流经湖北,穿武汉市而入长江。 (2)髭(z)胡:代指入侵的金兵。膏血:指尸污血腥。 (3)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他善于用兵,作战英勇,屡败匈奴,被匈奴誉为飞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人右北平。 (4)金城:言城之坚,如金铸成。雷过耳:即如雷贯耳,极言声名大震。 (5)玉帐:主帅军帐的美称。宋张淏《云谷杂记》:《艺文志》有《玉帐经》一卷,乃兵家厌胜之方位,谓主将于其方置军帐,则坚不可犯,犹玉帐然,其法出于皇帝遁甲云。冰生颊:言其谈兵论战明快爽利,辞锋逼人,如齿颊间喷射冰霜。宋苏轼《浣溪沙·有赠》:上殿云霄生羽翼,论兵齿颊带风霜 (6)结发:即束发。古代男子二十岁束发,表示成年。从戎:从军。《三国志·魏书·王粲传》: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魏国既建,拜侍中。曹操于建安二十年三月西征张鲁于汉中,张鲁降。是行也,侍中王粲作《从军行》五首以美其事。 (7)弹铗:敲击剑柄。《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8)汉坛旌(jng)节:暗用刘邦筑坛拜韩信为大将事。《汉书·高帝纪》:于是汉王斋戒,设坛场,拜信为大将军。 (9)马革裹尸:用马皮裹卷尸体。《后汉书·马援传》: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10)蛾眉: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代指美女。汉枚乘《七发》: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娥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醲,命曰腐肠之药。

感 悟……《辛弃疾的农村词》

感悟……《辛弃疾的农村词》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一天,假期中闲暇独处的我,在家中翻看唐宋诗词欣赏时,看到了这两句词的出处,它出自辛弃疾的农村词,西江月《夜行沙道中》。 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的文学,它的音乐旋律把我带回到八年前…… 那时,我正在河口上班,单位的居所地在河口的王家窑这个村庄旁边,我宿舍背后的一块平平的场地就是这个村的稻场,稻场的四周是参差不齐,随着地势的高矮平整出一块块错落的田地。 夏季的傍晚,单身的我在同事们正在忙着做饭,带孩子,一切都在进行时地享受着合家欢乐的天伦之乐时,我已早早地了理完了我的晚餐坐在了这屋后田边青青的草地上,脚上的鞋也散放在田埂上,脚轻轻的放入田边的小水沟里,轻轻的拍打着水面,两手着地,看着、欣赏着远近的小山峦,山峦中座落着零碎的村户人家,此时这些村户人家的屋子上空正缭绕着迷迷蒙蒙的烟雾,用鼻轻轻地吸一下,好香的饭菜混合味呀! 那时,孩子和丈夫都不在身边,单身的日子是清静的,生活也是简单的,清静中透着一份孤寂。 “呱!呱!呱!……”脚丫底下只感觉到一丝冰凉,随着这阵呱叫声一只青蛙从我的脚背上飞快的掠过,田野里欢快的蛙叫声惊醒了我,收回了我的思绪,从眼前的田边里,放眼望出,这只青蛙已蹦跳到下面的一个田园里,忽地青蛙离弦、落地一瞬间的水声、蛙叫声此起彼伏,远近呼应,像一个大型的音乐团在演奏一场精典的交响乐曲…… 心底里倏地串出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句词,再往前想,却怎么也想不起这两句词的完整词句,也不知它的出处,更想不起是学生时代老师教过的,还是自已课后阅读过的,脚踩着田间的小溪流,手抓着田边的泥土,一个心结就这样堵在了心头。 夜色,已经由外边不知不觉地进入我的周围,天凉爽起来了,蝉鸣声小了,蛙声也停息着越来越弱了,我该回家了…… 现如今,我已回家了,家的周围是高层的建筑楼房,从家通往单位的进出路口全都是硬化的水泥路面,一年四季,看到的是高楼大厦,听到的是鸣叫的汽笛声,嘈杂的叫卖声……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不曾想起,忆起这心结,也不曾刻意去查找,翻阅,而这一天,假期中闲情逸致的我无意中翻阅到了这两句词的出处,心里豁然开郎起来,只是,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已离去工作地多年的我,什么时候能再次融入您的怀抱,光着脚丫亲吻一下您的脊背,能再次掬一捧泥土,将您的芬芳倾心地沁入心肺!

九年级语文辛弃疾的一首农村词

《辛弃疾的一首农村词》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赏析词作时清晰的思路。 2.学习本文赏析诗词的方法,尝试自己赏析古代诗词。 说明: 古代诗词以其高度概括的内容、凝练含蓄的语言和真挚纯美的情感,成为文学领域里最为璀璨夺目的明珠。我国自古就有诗教的传统,“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好的诗歌,都是感情强烈、想象丰富、语言凝练、韵律和谐、意境优美的,在陶冶性灵、净化情感、磨砺节操、启迪思想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古代诗词毕竟离我们有些遥远,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大都停留在读读背背上,这对继承传统文化是有碍的。究其原因,主要就在学生不会欣赏,不知如何欣赏古代诗词。这篇文章无疑就是一个指向标,它是被誉为“词学宗师”的著名词学家夏承焘先生的一篇赏析短文,选自《唐宋词欣赏》。本文最可贵的是出自一位大师之手却毫无学究之气,文字朴实而流畅,思路平易而清晰,对于初中生学习古代诗词的鉴赏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教师在教学中,可把此文看作用件,引导学生学会赏析诗词应当有清晰的思路和详实的分析,还要学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建议一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明确了本文写作思路和学习本文赏析诗词的方法的基础上,尝试着做一些古代诗词的赏析。 2.难点:作者如何选择赏析的角度,如何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来。 说明: 在努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今天,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诗词鉴赏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而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一方面要从典范的文章中学习方法,另一方面需要学以致用,比葫芦画瓢,由浅入深反复训练,所以教学的落脚点应当是学生学会赏析古代诗词,所以作为重点。学会鉴赏前提是能准确的理解本文的鉴赏方法,大师是如何选取角度分析的,为什么要这样分析,这就是难点了。 教学过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试题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试题】 (1)词下片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2分) (2)全词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4分)(3)“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4)你怎样理解“最喜小儿无赖”一句中的“无赖”?(4分) (5)词人在词中勾勒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答案: (1)(2分)“卧”字把小儿的天真、活泼、顽皮和盘托出,跃然纸上。(答出天真、活泼、顽皮任意一词1分、任意两词2分) (2)(4分)全词充满了和谐闲适,其乐融融的农村生活情趣(2分,意思基本相同即可);表现出词人对和谐快乐、闲适恬淡的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之情(2分,答到对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即可)。 (3)(6分)“卧”字确实使用最妙,(1分)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2分)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3分)如不同意此种说法,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 (4)这里是“顽皮”的意思,褒义(2分)。形象地刻画出小孩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于中流露了作者由衷的欢喜之情(2分)。(意思相同,亦可给分。) (5)这首词勾勒了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1分)。上片勾勒环境气氛,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1分)。三、四句勾勒老人生活安详,精神愉快的神态(1分)。下片勾勒一农户的三个儿子,形象地刻画出孩子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1分)。(答案不要求统一,合乎以上意思,即可给分,如答案不完整,只要合乎其中一点,可酌情给分。) 【注释】 村居:选自《稼轩长短句》。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这首词的题目。 茅檐:指茅屋。 溪上:溪边。 吴音:吴地的方音。作者当时居住的地方信州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地方,故称吴音。相媚好:互相说一些取悦对方的话。 翁媪:老夫老妇。媪(ǎo),老年女人。 织:编织。 无赖:贬义词褒用,这里是淘气、顽皮的意思。 【翻译】 淙淙流淌的小溪,岸边长满了绿绿的小草,一座低矮的小茅草房就坐落在绿油油的草地上。两位白发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在用地道的吴地土话互相取悦着,语调柔媚而又亲昵。 老人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去小溪的东边锄豆子了,二儿子在院子里编织鸡笼子呢,

辛弃疾古诗文赏析

辛弃疾古诗文赏析 赏心亭读稼轩 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 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上阕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落日楼头”以下,

表现词人如离群孤雁、像弃置的宝刀难抑胸中郁闷。下阕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最后流下英雄热泪。 词的上片以山水起势,雄浑而辛弃疾古诗文赏析不失清丽。“献愁供恨”用倒卷之笔,迫近题旨。以下七个短句,一气呵成。落日断鸿,把看吴钩,拍遍栏杆,在阔大苍凉的背景上,凸现出一个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下片抒怀,写其壮志难酬之悲。不用直笔,连用三个故实,或反用,或正取,或半句缩住,以一波三折、一唱三叹手腕出之。结尾处叹无人唤取红巾“搵英雄泪”,遥应上片“无人会,登临意”,抒慷慨呜咽之情,也别具深婉之 THE END~

辛弃疾农村词

前置部分: 试论辛弃疾的农村词 作者:贾寅指导老师:王青 摘要:在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宋词无疑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文学样式。王安石、柳永、周邦彦、苏轼、陆游等词作大家,给后世留下了优美的词作,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的苏轼在扭转词风和词境开拓方面更是功不可没。但我要说的是南宋时期一位最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他不仅继承和发扬了苏轼的豪放精神,更是开创性地创作了许多具有田园色彩的“农村词”。农村词指作品的内容主要以农村生活、田园风光为描写对象,表达对农村生活的赞美与喜爱的感情的词作。辛弃疾的农村词不仅内容优美、感情丰富,而且形式多样,更兼有深婉含蓄和平白通俗之妙。 关键词:辛弃疾、农村词 主体部分: 引言: 人们常用“诗言志,词缘情”来评论诗词的不同特点。的确,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词是最适合表达丰富细腻的感情的一种。因此,似乎从一开始,词就掉进了粉脂堆里:专事刻红雕翠,风花雪月。言辞浮华艳丽,香软浓腻。直到宋代,苏轼开豪放词之先声(也有认为范仲淹首先作豪放词——笔者注),才使词走出了春闺幽怨的题材范围,故有“词至东坡,其体始尊”之说。加上后来不断涌现的柳永、陆游、辛弃疾等大家的努力,使词逐渐成为一种能与唐诗并立而无愧色的文学样式。 在宋词诸家中,苏轼无疑是一代大师,其豪放词尤为人称道:《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弩灰飞烟灭。”等句子至今耳熟能详;而《江城子-密州出猎》更是让人豪气勃发。至其死后,仍泽被数代词人。其中辛弃疾更是高举苏学之豪放旗帜,成为南宋时期最伟大的爱国词人。 辛弃疾不仅继承了苏轼的豪放精神,更发展了他的开创精神,其词具有形式解放、内容广泛、品格多样化的特点,所写题材和艺术风格的丰富多彩,是两宋词人不能比拟的。“辛词……标志了宋词发展

辛弃疾宋词赏析精选

辛弃疾宋词赏析精选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赏析: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赏析:

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 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赏析: 全词通过写景和联想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 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 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 《摸鱼儿》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许多。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歪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赏析: 此词是一首忧时感世之作。词中表层写的是美女伤春、蛾眉遭妒,实际上是作者借此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全词托物起兴,借古伤今,融身世之悲和家国之痛于一炉,沉郁顿挫,寄托遥深。 《鹧鸪天·代人赋》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歪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歪,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赏析: 这是一首歌咏江南农村美好景色的词,作者为人们描绘出一幅清新、漂亮的山乡风景画,反映了他陶醉于农村优美景色的心情,画面 优美,情致盎然,意蕴深厚。 《生查子·游雨岩》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宋词赏析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宋词赏析 【作品介绍】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全词以白描手法,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原文】 清平乐⑴ 茅檐低小⑵,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⑶,白发谁家翁媪⑷? 大儿锄豆溪东⑸,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⑴清平乐(yuè):词牌名。村居:题目

⑵茅檐:茅屋的屋檐。 ⑶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⑷翁媪(ǎo):老翁、老妇。 ⑸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⑹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⑺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 ⑻卧:趴。 【白话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从二十一岁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闲居达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辛弃疾诗词赏析

辛弃疾诗词鉴赏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 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口造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译文】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 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 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 鹧鸪。 【赏析】 故国远在千山之外,滚滚清江水是国人血泪汇成,其哀、其痛 自不待言,人虽是勉强哽住,鹧鸪却早已替人哀失国之痛。青山碧 水中有郁郁悲壮之音,正是稼轩素来风骨。 2.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东风拂过,数不清的花灯晃动着,仿佛催开了千树花,焰火纷乱,往下坠落,又像是空中的繁星被吹落了,宛若阵阵星雨。华丽 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凤 萧那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月亮在空中发出明亮的荧光,光华 流转。热闹的夜晚里,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美人的头上都戴着 亮丽的饰物,身上穿着多彩的衣物,在人群中晃动。她们面带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我千百次寻找她,都没看见她,不 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零落处。 【赏析】 火树银花,流光溢彩满是艳丽繁华景象,温柔富贵气,却非词 人怀抱。追寻处,只有暗香萦绕而去。 暮然句,峰回路转,才跳入幽远意境,才知种种铺金叠翠作的 只是一暮华美之至的背景。灯火阑珊处,自是词人感怀伤世之怀抱。跌宕至此,又是袅袅收回。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 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 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 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论辛弃疾的农村词

学科分类号0401 本科生学年论文题目(中文):论辛弃疾的农村词 学生姓名:刘玉凤 学号:0705401020 系别:教育系 专业:07小教 指导教师:李敏星 起止日期:2009.4-2009.6 2009年 6 月 9 日

论辛弃疾的农村词 摘要 辛弃疾在近二十年的投闲臵散生涯中,创作了不少抒写啸傲溪山情趣和描绘田园风物的农村词。这些农村词的思想内容较为丰富且具有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对词境的别种开拓,对词的风格的新突破。白描等手法的运用使语言清新平实,词风质朴自然,但反应了农村生活的闲适美好。 关键词 辛弃疾;农村词 辛弃疾,南宋词人。始字坦夫,后易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所占,所以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任职期间,他采取积极措施,召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织,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辛弃疾在“豪放词”的创作上独树一臶,但是他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表现农村自然风光和习俗的佳作,反映了词人思想感情的另一面。辛弃疾的农村词是他远离官场给自己所构建的一个现实的桃花源的世界。这里的环境恬淡美好,生活忙碌幸福,人民淳朴善良,让人忘却所有的烦心恼事。 一、辛弃疾农村词的写作背景。 辛弃疾一生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他的青少年时期,止于23岁南渡以前。这是他一生最为意气风发的时期,这时他率领二千多人抗击金军。第二个阶段是他的青壮年时期。从辛弃疾23岁到42

岁,是一生中宦游时期。这一时期的辛弃疾雄心勃勃,壮志凌云,他先后上了一系列奏疏,主张抗金,但是他的意见并未被当权者采纳。第三个阶段的他的中晚年时期。从43岁到63岁。这期间除了53岁至55岁一度出任闽中外,两次遭到弹劾,有18年时间在江西家中度过,是他一生被迫归隐的时期。第四阶段是他晚年时期,从他64岁到68 岁四年间。辛弃疾的农村词大都创作于他的第三个时期,这时他归隐江西,寄情田园,留恋山水,追慕陶渊明,写了大量农村词,山水词,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辛弃疾在文学创作上的主要成就是词,一生创作很多,流传至今有629首,其中农村词为14首。虽然数量不多,但它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是宋代七百多位词人中无人可比的。这些词,题材丰富多彩,风格清新明快,这自是因他才华过人,学识渊博,但更和他长期居住农村,接近农民分不开。 二、辛弃疾农村词的写作内容。 (一)清新优美的自然环境。 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是农村词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当然,辛弃疾的农村词也不可或缺。辛弃疾的闲居生活,毕竟是比较平淡恬静的,优美的田园风光和质朴的民风,使词人受到陶冶。他的许多歌咏农村生活和自然景物的做品,反映了他对农村的喜爱。 如《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

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3年第1期(总第53期) 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 杨永锋 (丰镇市电大工作站) 刘克庄评辛弃疾词“大声镗鞑,小声铿镯,横绝六合,扫空万古”。他直接继承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派词风。但二者仍有着风格上的细微差别:苏词雄壮,辛词悲壮;苏词“横放杰出”,超旷、飘逸,辛词“潜气穴转”,豪放中带有苍凉沉郁的色彩;苏轼“以诗为词”,笔力矫健,辛弃疾“以文为词”,能刚能柔。 辛弃疾不仅继承了豪放词风,而且创造性地融会了诗歌、散文、辞赋等文学形式,形成独特的风格,开创了辛派。传其衣钵者有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具有爱国思想,以词抒发感慨、发表政见,把词推向抚时感时、散文化、议论化的道路。他们的词作较少婉约派词人的柔弱绮靡,也缺乏格律派词人精切的音律和秀丽的词藻。但却有恣肆粗犷的风格和高昂不凡的气势。在陈亮的《念如娇?登多景楼》,刘克庄的《贺新郎?北望神州路》,刘辰翁的《柳稍青?铁马蒙毡》中,都透着爱国的激情,泄着报国无门的忧愤。词作中以古喻今地劝导昏腐的南宋朝廷来抗击金兵,收复失土,在豪壮中又不乏无可奈何的悲愤与沉郁。“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 辛词的第一艺术特色就是意境宏阔。作者那容湖纳海的胸襟使词作的境界不同凡响,与其宏伟的政治抱负相联系,作品中常出现阔大的场景和飞动的气势。在《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一词中,“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何等的气魄,何等的意境,使人读后不由得不生豪气,不由得不浮想翩翩,令人感到作者的浩气与宇宙同在。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中,上片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与下片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都是大手笔。词人时已暮年,但并未叹老嗟卑,而是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故上片以悲壮阔大的景写心中滚滚思潮,而把词人那悲慨与愤壮的心情表现的一览无余。下片通过赞扬开创伟业的孙权,使得词的气魄更显宏大,词情也转为高昂。粗看“吞虎食牛”、“高唱入云”,实则百感交集,并入笔端,也只有这宏阔的意境才能泄作者心中的那份感慨。词作表面高屋建瓴、痛快淋一】2一漓,内涵忧心忡忡,吊古伤今,满腔悲愤之情含而不露,深深寓于慷慨纵横、洞见肺腑、豪放不羁的意境之中。 辛词第二艺术特色是在表现手法方面。在表现手法上,一方面注意以传统的比兴来曲折地表现百折不回的战斗精神。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一词因作者处境孤危自不能剑拔弩张,故全用比兴,托物寄意,构成全词象征性体系。上片借景抒情,写词的人的惜春,表现出词人对国事的担忧。然惜春亦非词人本意,这春残春归的自然景观实际是印在词人心上的日暮途穷的南宋社会图示,惜春正是作者对国事日非的哀叹和对时光流失的惋惜。下片用典使事,写了词人对自己身世浮沉的感喟。“长门事、拟准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在《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一词中,作者以飘零的桃李与怒放的荠菜花对举,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南宋统治集团的厌恶。 在表现手法上,另一方面辛弃疾还恰切地运用大量的典故以古喻今,加强了词的表达力。如《鹧鸩天》中“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三句一句一典,含而不露,深刻表达了词人对无端被弹劾免职的愤懑和牢骚。又如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词人几乎是句句用典,借怀古之言,泄伤今之意。辛弃疾词多用典故,曾有所谓“掉书袋”之讥,岳珂《程史》亦责此篇甩典过多,其实不然。辛弃疾学富百家,包汇万象,词作中,经史典故,融贯生发,他绝非借用典而炫耀博学,而是运古生新,与词作中的思想感情交相融汇,因此,往往收到言简意赅、一语破的之功效。杨升庵《词品》推这首《永遇乐》为辛词第一,确非过誉之词。 辛词的第三个艺术特色就是在语言技巧方面,不仅采用古、近体诗的句法,而且吸收散文、骈文、民间口语及经书上的句子。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中,就采用了古、近体诗的句法。全词既有符合古体的句法——押韵,且字数不限,又有符合近体诗的句法一对仗。“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就押韵且对仗,(下转第20页)  万方数据

论辛弃疾农村词的人文精神论文

论辛弃疾农村词的人文精神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词人,其爱国词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高度评价,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提要》评辛弃疾的爱国词云:“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其实,辛弃疾的农村词也写得同样出色。在中国文学史上,自苏轼在词中开辟农村词这块领域后,后继者并不多,真正加以继承和发扬者是辛弃疾。辛弃疾于1181年至1203年,基本上闲居江西带湖、漂泉一带,他徜徉于农村的山水之间,挚爱着农村的风俗人情,并关注着农村的生活环境,并以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意识,创作了二十余首农村词。但对辛弃疾农村词的研究,历来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其农村词蕴涵的人文精神,更是鲜有人论及。其实,辛弃疾的农村词,常常用通俗浅近、朴素清新的语言,宁静安详、优雅闲适的情调,描写农村生活的许多侧面,展示了其丰富的人生情趣,体现了其独立的人生价值,表现了一种博大的人文精神。辛弃疾农村词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为以下三方面。 一、讴歌农村风光,抒发对农村的热爱之情 辛弃疾生活在动荡不安的南宋时期,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志士。宋·范开《稼轩词序》评曰:“公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他一生志在恢弘,渴望驰骋疆场,却被排斥罢官,被迫闲居,壮志难酬。当他闲居在江西农村时,他的爱国情感并未消失,他把目光投向了农村,农村如诗如画的自然风景,一方面给予了他心灵上最大的慰藉,另一方面也激起了他对祖国农村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他在词中尽情讴歌农村风光,表现了其关注农村、热爱农村的人文精神。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上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词紧扣“夜行人”的活动,精心选择了一系列的典型景物来描绘农村夏夜的迷人风光:月明星稀,乌鹊惊飞,清风徐徐,蝉鸣树枝,稻花飘香,田蛙欢唱。这是一片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景色,词人用拟人化的手法,写蛙懂得说丰年,从而生动地渲染了连蛙也为之欢唱的丰年景象,也映衬了农民丰收在望时的欢情,透露了词人对农村的关爱。 又如《鹧鸪天·代人赋》:“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全词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江南村景。小路旁的桑树吐出嫩芽,东邻家的蚕宝宝破壳而出,黄犊在低冈上啃吃细嫩的青草,不停地发出鸣叫,夕阳斜照在暮鸦悠闲安息的山林上,寒山上一条曲折的小路蜿蜒延伸向山头,山中座落着沽酒人家。画面上洋溢着浓郁的春天气息。词最后两句“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是将城中的景色和农村的景色加以比较,城中的桃李虽然美好,但却有风雨之愁,而荠菜花是城里人不当花看的,它尽管平凡,却不愁风雨,它可以在农村溪边自呈春色,而胜过桃李。字里行间流露出词人对仕途风雨的厌恶,对农村朴素自然景色的喜爱。 再如:“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陇,雪堆蚕簇”(《满江红·山中即事》);“春入平原荠菜花”(《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朱朱粉粉野蒿开”(《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宿路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鹧鸪天·戏题村舍》);“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清平乐·村居》)等词句,都是朴实清新,绘声绘色的景物描写。 辛弃疾对农村的一虫一鸟,一鱼一雁,一草一木,一石一水,一房一舍等景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极富感情的把它们吟咏成篇,组成了一幅生动的农村风光画卷,为描写农村风光的农村词注入了纯真的情感色彩。 二、塑造农民形象,突出农民主体地位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文人由于阶级局限性,大多都瞧不起农民,真正创作农村题材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