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孤独症儿童家长对康复训练的期望

孤独症儿童家长对康复训练的期望

孤独症儿童家长对康复训练的期望

家长让孩子进入康复机构或进行了家庭教育训练,总期盼着孩子有所长进,家长对康复训练的期望有:

高期望:期望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后,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态度可能在一段时间里促成家长的信心,能积极地、主动地投入。但在训练中遇到困难或挫折,孩子进步不大时就感到失望,还会对孩子、训练人员不满,而表现出烦躁、后退、热情冷却等。

低期望:对孩子不报太大希望,对康复训练信心不足,看孩子缺陷方面多,对孩子能力估计不足,对康复训练关照有限、也缺乏要求。

适度目标:对孩子的缺陷有正确认识后,家长对孩子的发展和前途有了信心和恰当的要求,既不过高要求,也不放弃努力,与训练员一起定出孩子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家长和训练员共同训练,看到孩子的进步,家长有了切实的希望,既看到了前途,有对困难有了充分的准备。

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法

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法 一、应用行为分析法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的Ivar Lovaas医生是应用行为分析法(ABA)创立的先驱者。1981年,洛瓦斯写了《发展障碍儿童教育》一书,该书是采用应用行为分析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的主要参考书。1993年,莫莉思按照这个方法训练两个孤独症的孩子,取得了巨大成功,从此以后,应用行为分析法在美国越来越广泛地受到重视。 应用行为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是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简单地说,就是所有生物都可以通过有目的的行动来获取他所需要的东西,得到的东西就是对他行为的奖赏,并会强化、巩固他的这个行为;如果没有一定的奖赏物,那种固定的行为也会逐渐消失。应用行为分析法的主要目的是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个体提供专门的强化行为干预。 1.应用行为分析的设想 所有的行为均被认为是适用于ABA的学习。在恰当治疗方式下,有利于个人和环境形成互动。如果在学生与环境之间取得恰当平衡,就会产生持久的行为改变。ABA鼓励通过新行为的建立来发展新的技能,通过教导新的替代行为来减少不恰当的行为。 2.应用行为分析的特点 一对一教学;早期训练,最好在3岁以前进行;在确定患儿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设计特殊的恰当的教学内容;需要一定强度的训练,给予频繁的学习机会,每周30--- 40小时,每次训练2~3小时(包括休息),每个项目5分钟,结束后休息1~2分钟;训练计划需要包括家长在内的治疗组来进行,一个治疗组每周工作合计达30~40小时。 3.ABA的主要治疗目标

(1)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进食、穿衣、个人卫生、上卫生间、适当做家务以及建立安全意识和行为。 (2)注意能力:主要是要让孩子能安静坐下来,认真做功课,能听从指令,与其他人共同注意同一个目标或内容。 (3)语言交流能力:训练孩子模仿发声,听从指令,提出要求,命名及进行有效交谈。 (4)模仿能力:练习模仿动作、发声模仿以及进行各种其他的复杂模仿。 (5)运动能力:包括大运动、精细动作及口肌训练。 (6)游戏能力:训练孩子能够做社交游戏,假想游戏,桌面游戏,互动游戏,团体游戏,练习音乐和歌唱等。 (7)学习能力:训练孩子能够分类、排序、配对,认识数字和字母,知道数量,进行数学训练以及阅读训练。 4.教学方式 分解式操作教学是由指令、反应和结果三个环节构成的,主要是要将训练的目标行为分解成多个小目标,分成很多小的步骤,逐步练习。在训练过程注意反复强化,并使用强化物和强化手段,以巩固训练效果。训练中,可以适当使用提示帮助孩子建立正常的行为反应。 二、心智解读 心智解读是建立在孤独症病因学假说“心理理论( theory of mind)”基础上、促进社交沟通及情绪管理的基础技能训练。 什么是心理理论呢?就是懂得自己的以及他人的心理状态(包括思维、情感、感知觉、愿望和意向等),以预测别人的行为,然后调节自己的行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孩子缺乏这种理解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导致他们出现明显社交

(完整word版)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评审方案(试行)

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评审方案(试行) 为贯彻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与配套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建设,加强管理,使广大的孤独症儿童能够得到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康复服务,特制定《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评审方案(试行)》。 本方案由总则、评审内容及计分方法、评审工作流程、评审申报程序四部分组成。 一、总则 本评审方案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促进孤独症儿童的健康发展为立足点,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依据有关文件要求,经过广泛调研和论证,从我国孤独症康复机构的现状出发,在结合孤独症儿童家长和社会的需求基础上形成。 根据我国现阶段孤独症儿童康复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有效做法,充分考虑儿童及其家庭的需求,本评审方案确定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的主要发展定位是:实施以促进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儿童人际交往和社会性发展为早期康复目标、融合教育与个别化训练相结合的康复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化建设。 本方案适用于全国残联系统及承担残联康复任务的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的评审。 二、评审内容及计分方法 (一)评审目的 本评审方案以保障孤独症儿童身心健康,维护孤独症儿童家长权益,

提高康复训练效果为目的,主要对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建设及其职能情况进行评审,以引导规范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的建设与发展。 (二)评审内容评审包括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建设和机构职能两部分内容。 其中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建设评审总分100 分,分为机构性质、规模与场地、人员配备、设备设施四个项目(详见附表1)。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职能评审总分100 分,分为组织管理、队伍建设、业务建设、社区工作四个项目(详见附表2)。 (三)评审计分方法总评审结果由机构建设评审得分和机构职能评审得分两部分组成。机构建设评审得分占总分的30% ,机构职能评审得分 占总分70% 。总分等于机构建设评审得分乘以0.3 加上职能评 审得分乘以0.7 。 (四)评审等级确定方法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等级评定采取由低到高依次分为三级、二级、一级。评审总分在60 分以下的机构为未达标,60-75 分(不含75 分)之间为三级,75-85 分(不含85 分)之间为二级,85 分以上为一级。 三、评审工作流程听取机构自评报告——实地考察——查阅档案——现 场访 谈教师和家长——专家平分——情况汇总,形成总体评审意见 四、评审申报程序全康办负责省级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的评审和认定工作,各省残康办负责本省地市级及以下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的评审和认定工作。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 【摘要】早在自闭症被认识和命名之前,具备所有自闭症表现特征的儿童和成年人可能就已经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了。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看上去身体都是正常的,他们的外表往往非常漂亮。从人们认识到这些孩子患有自闭症以来,自闭症的康复、治疗就成了教育界、医学界的研究焦点。一个多世纪以来,由于自闭症的发病原因还未找到,因此自闭症的真正治愈办法还未研究出来。但是,自闭症的康复治疗方法却在不断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自闭症;结构化教学;感觉统合;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 自闭症是一种通常起病于3岁以前,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异常以及刻板的兴趣、奇特的行为方式为特征的广泛发展障碍,男孩发病率比女孩高。从19世纪欧美各国记录这种特殊疾病至今,自闭症的病因一直是个谜团,也没有治愈的药物或疗法。只有尽早发现并根据自闭症儿童显著特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行为改变等。自闭症儿童发病早,起病缓慢,严重阻碍了他们的语言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所以,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越早越好,康复训练在自闭症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单一的语言训练或者是单一的感觉统合训练不利于自闭症儿童的发展。现如今的教育提倡综合素质教育,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也应当讲究综合教育。长期的、综合的、有目的的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促进和

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各个方面的提高。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和结构化教学对一名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的综合康复训练,探其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对象 1、个案基本情况: 李亮,男,2003年5月出生。医生诊断为中度自闭症,韦氏智力量表测试其智商为59。 2、研究前的行为表现: ①语言方面:语言流畅,语速较快,被叫名字时会回应但是不看对方,偶尔会莫名其妙的笑或是自言自语。 ②认知方面:能从1数到20,若给以引导能数到30,但不会书写;不会写字,能识别自己的名字;模仿能力强;用蜡笔给图画图上颜色的能力较好,上色慢却均匀。 ③情绪行为方面:易发脾气,有时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会出现自己掐自己手腕的自伤行为;玩游戏时间长一点就表现出不耐烦,对别人的指令不予理睬;注意力不集中;让其洗毛巾或者餐具时如不命令其停止,他会一直洗下去。 ④生活自理方面:能自己如厕;会简单的自我清理,比如自己用纸巾擦鼻涕、饭后用抹布擦桌子;会系扣子,但是不会拉拉链。因此,老师针对亮亮的情况,在课上及课后进行了两个月的综康复训练,主

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现状与教学论文(共2篇)

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现状与教学论文(共 2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一篇:广州市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一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发病于儿童早期,在社会交往、沟通和行为模式方面出现严重紊乱。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社交困难;语言交往障碍;兴趣异常狭窄;对同一性执著,多表现出仪式性和强迫性行为。美国精神医学会主编《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中将其列为广泛性发展障碍(PDD)。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孩子在语言、行为、沟通等方面也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其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坎纳教授自从1943年首次正式描述自闭症以来,尽管自闭症诊断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但到时至今日,并没有一个公认定义,其诊断指标和分类虽然发生了许多变化,但都认为自闭症的社会互动和交流的识别能力受损应该是其最为重要的行为特质和缺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闭症儿童。2007年12月联合国大

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关注日”,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和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自闭症患者的关注。 为了真实地了解广州市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现状,本课题组在广州市范围内,向康复医院、残联机构、康复机构等相关机构的专业的康复工作人员、自闭症儿童以及自闭症儿童的家长进行了主题为“广州市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的调查现状和研究”的相关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课题组把搜集到的220名学龄自闭症儿童(其中30名儿童在社会普通学校随班就读,190名在机构设立的特殊学校分教点接受特殊教育),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主要深入了解自闭症儿童在学校(或机构)的综合表现(包括学习、与同学的相处以及老师的评价等情况)。基于全面地了解自闭症儿童接受教育的情况,课题组在指导老师带领下,与相关教育机构进行深入沟通,选取普教老师10名,机构特教老师30名,进行深度访谈,由此获得了第一手的宝贵资料,并根据访谈和观察中的思考进行研究记录。 二 课题组在广州市范围内开展的“广州市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主要结合自闭症儿童

训练自闭症儿童肢体协调能力93个游戏

训练自闭症儿童肢体协调能力93个游戏 1.与别人玩接球游戏;(1-2) 训练目的:社交能力/手臂的运动能力 训练要求:家长与孤独症儿童对面而坐,家长把球递给儿童,鼓励儿童把球同样递给家长。 难度设置:A开始时家长可把球直接放入孩子手中;B家长把球伸向孩子,鼓励他/她伸手来接球。C当孩子主动把球给家长时,家长应该说“谢谢”。 帮助给予:如果孩子没有接球、给球的主动性,请另外一位成人给予身体指导,直到孩子开始有主动接、给球的意识,逐渐地撤销给予的帮助。 2.能抓着滚动的球,并把它推回去;(1-2) 训练目的:手臂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 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两端,家长把球推给孩子,鼓励他伸手把球接住并推回给家长。 难度设置:A开始时需要在一手臂的距离内进行推、接球,鼓励孩子双手接球。推球则用右手从右往左推。B 逐渐地把距离拉大,并鼓励孩子用双手往外推球,用单手接球。 帮助给予:开始时需要另外一位成人的身体协助,注意培养孩子在每一难度的独立操作技能,然后逐渐撤销帮助的程度。 3.能2步1级上楼梯;(1-2) 训练目的:训练平衡力、协调及独立行走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踏出右脚上一级楼梯,然后把左脚踏在同一梯级。 难度设置:A扶着扶手或家长的手踏楼梯;B独自踏楼梯; 帮助给予:开始时,家长可站在上一级楼梯上,伸出双手协助孩子并同时给予口头指令“上!”;如果孩子不合作,可把干果放在楼梯上,等孩子踏上后给予奖励。注意开始时可在每一梯级放干果,逐渐地,只在几级楼梯或最后一级楼梯上才放。不论孩子如何哭闹,要坚持让孩子配合才能给予奖励物。 4.能弯腰并用手触摸脚指6.头5-10次;(1-2) 训练目的:增进身体的柔软度及体能。 训练要求:在孩子的脚趾头上分别贴一贴纸,让儿童弯腰揭下。 难度设置:A开始时先让孩子把脚放在矮凳或最后一级楼梯上尝试并且只揭1-2张贴纸便可;B孩子掌握技巧后可要求一次性揭掉5或10张贴纸。 帮助给予:家长需要在孩子旁边或身后协助,用双手轻压孩子的双膝,如孩子无法同时弯腰及伸直膝盖,可让他扶着桌子的边缘进行尝试。 5.会走上、下倾斜约15度的小斜坡;(1-2) 训练目的:重心、平衡、膝盖及小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训练要求及帮助给予:上斜坡:开始时家长先站在斜坡上孩子跟前,拉着孩子的双手协助;孩子的技巧纯熟后可站在其身后,只在他有需要的时候推或扶持孩子前进。下斜坡:开始时家长站在孩子身后,双手从孩子双肩上往下放在孩子胸前,鼓励他扶着你的手下斜坡;孩子的技巧纯熟后尝试在他双手放置两件小玩具,让他在不用搀扶的情况下下斜坡。 难度设置:A走上斜坡;B双手拿物走上斜坡;C搀扶下下斜坡;D独自下斜坡。 6.能倒走3-5步;(1-2) 训练目的:空间概念,协调身体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沿着一条直线倒退着走路。 难度设置:A开始时只要求孩子随意在地板上倒走,B孩子熟悉初步的要求后要求他在扶持下沿直线倒着走;C要求孩子独立地沿直线倒着走。 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开始时不领会,需要给予身体指导,如:一人在前面扶着他的双手,另外一人在他身后轮流抬起他的左右脚往后移。2 偶尔地给予身体协助。

自闭症儿童训练方法-ABA介绍的一些训练方法.

ABA介绍的一些训练方法(转载) 使用行为分析法自从1993年以来在美国越来越广泛地受到教育界的注意。在莫莉思1993年写的《让我听你的声音》书中,讲了一个有两个孤独症孩子家庭,矫治孩子的方法。他们看了罗瓦思1987写的一篇文章后决定按照他的方法建立家里的强化训练项目。他们的结果显得十分成功。因此现在美国很多家长和专家都在讨论这个教法。 罗瓦思在1981年的书阐明了他的方法。孩子的训练一般是在他三岁半前开始的。每周在家里有三十到四十个小时的训练。就是每星期5—7天的训练,每天4—6个小时(都是一对一的)。这种时间安排不是绝对的,主要是要按照各各儿童的需要调整。一次训练平均2—3个小时(包括休息)。每个项目(5分钟左右)结束之后要休息1—2分钟,每小时也让儿童休息15分钟,那时候他可以自己玩,吃零食,看录象,等活动。 开展一个使用性行为分析法(ABA)训练计划需要哪些人参和?在美国一般来说要组成一个“治疗组”。这组有至少三个人,这样可以保障他们一周的工作的时间加起来可达到30—40小时。通常参和的人员是学教育学或心理学的大学生或研究生,但有时也可以请亲戚来帮助。如果这些人愿意作志愿者当然最好,但是常常找到的是要打工的学生。家长也是这个组的成员,但是不一定是直接来充当一对一的教师。也可能,家长自己先学会这种操作技能,再教给请来的老师,他的角色是参加每周治疗组开会。最好是,能先请专家来,一起设置一些合适的项目,帮所有训练人员(家长和其他老师)都掌握同样的方法。如果没有这种专家,家长可以自己通过看了书,了解了方法以后,就开始做。一个人只要有兴趣,有积极性和能够坚持就可以学会这个方法。 这几年来在美国越来越多学校,机构和家庭都选用使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来教孤独症儿童。教学、训练的方式叫回合式教学(Discrete Trial Teaching)。这种DTT是一种具体的训练技术。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将每一项要教的技能(skill)分成小的步骤,然后一步步地练习;②强化性(intensive)教学,反复训练每个步骤;③使用提示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④使用强化物及强化手段。 为什么叫回合式教学(DTT)呢?这是因为这样的教育过程包括着多种“操作”,每项“操作”都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具体过程是由三环节组成:①给孩子发出指令或要求;②促使孩子对指令或要求的回答或作出反应;③结果(对孩子的反应强化或提示加强化)。一个操作的这三个环节完成后,稍微停顿后再给出下一个指令(开始新的操作)。 孩子必须先学会每项技能的第一步,才可以开始学第二步。可以把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这叫《分解目标》。比如,要教孩子学习洗手就有好几个步骤:打开水龙头,搓手,擦肥皂,再搓手,关水,把手擦干……。再比如,要较孩子学会配对物品或图片:先要教他学习相配一模一样的物品。先把一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放在面前的桌子上,然后把一支同样的杯子给孩子,并说:“把它放在一样的东西旁”(配对)。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提示”和“强化”(下面还将仔细介绍)来促使孩子正确反应,完成要求。学会了这第一步之后,第二步就要在桌子上摆放两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和一个球),孩子就须在摆放之前辨别和区分。由于孩子已经练习过前面的内容,第二步就会容易一些。ABA把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内容和目标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内容和目标 孤独症儿童是发育障碍的一种。其两大特征是幼儿期的社会性孤独、对他人(尤其是孩子)漠不关心和复杂的,重复的生活常规。 适合九年义务教育的孤独症儿童最大的变化通常在社会与情感问题方面。这些孩子变得更有情感,更爱交往,较少抵制变化,少一些不必要的恐惧,能更多地意识到真正的危险,在公共场合表现也好些。他们的语言和动作方面的困难也变得不那么显着,只是这些领域的变化不如一般行为方面那么大。但是,在这些点滴进步的同时我们更不可忽视的是该阶段的儿童要适应九年义务教育,要适应与他人的群体教育,适应学校生活,所以我们还应在不同领域为其制定教育训练目标。只有有了切合某个孤独症儿童个体特征的目标,再加上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使其有更大进步。 以下是我们从不同领域为适应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孤独症儿童拟订的教育训练目标的描述。 一、认知 认知是人与人沟通的基础,也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认知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思维等几部分。一个孤独症儿童要适应教育的前提,首先就应以不同的感知觉、思维等进行训练。如果其注意听的能力很差,那么也就无法适应课堂教学,就应在注意听、听的记忆、听的敏锐度等方面训练。认知是一切活动的前提。 (一)视觉的运用,应达到能追视视野内任何方向的物体;能以视觉辨别不同形状和颜色;眼手协调能对准目标敏捷地操作;能指出前一个活动看到的物品三种以上;能分辨各种空间位置关系。如:里外、上下、左右、斜正,能仿写文字。 (三)听觉的运用,应达到能听到声音马上抬头,并做出相应反应;能分辩两种以上声音或口语;能实行上一活动预定的命令;能依序反应刚才听到的三个命令。例:xx,请你关上门,把笤帚拿来,把这堆垃圾扫走。 (三)触觉的运用,应能以手指触觉分辨各种物体;能指出一个活动摸到物品。

如何训练自闭症儿童的感知觉

如何训练自闭症儿童的感知觉? 冬冬(一个5岁自闭症儿童)的视觉发展比较好,有注视能力和一定的追视能力,但视觉辨别能力较差。 1、静态视觉训练:拼图,点数。这两个项目的练习要做到频繁,每天都有,但每次持续时间不要太长,不超过15分钟。冬冬对这一类型的练习已经觉得厌倦了。 2、动感视觉训练:没有发现冬冬在这方面的能力不足。但是这方面的练习项目也没有。这种训练形式游戏性较强,可以调节冬冬的情绪。目前有三种可能的活动方案,第一是吹泡泡,由训练者或冬冬吹出满屋子的泡泡,再要求冬冬追打泡泡,这一活动最好多人参加,可以作为亲子活动,并引人“比赛”的概念——看谁打的泡泡多,在比赛时训练冬冬每打一个泡泡就数数。活动过程中引入训练项目要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提出很高的要求,游戏还是要保持“游戏”的首要特性。第二是推打乒乓球,在门框上吊一个乒乓球,让冬冬先用手推球,慢慢过渡到用拍子推球。第三是吹乒乓球(或跳珠),在光滑的桌面上两人对吹,训练冬冬集中视觉注意力及对气流的运用。 3、视觉辨别能力:需要一些图片资料。目前冬冬对于颜色的辨别能力不能得到肯定的判断,不清楚是因为他不能从生理上分辩,还是因为认知上不能分辩,即对颜色的概念不能判断。所以需要转换一种形式,先检验他能否从生理上辨别。需要一些彩色图片,要求冬冬从图片中找出隐藏的动物(注意选用冬冬熟悉的动物)。 4、分类训练:需要几个纸盒子或别的容器。一开始可以是积木和跳珠放在同一个盒子内,然后训练者带着冬冬进行分类,要求冬冬模仿训练者将不同的东西分别放到不同的盒子里。完成一次分类之后,进行别的活动(大概5分钟到10分钟左右的活动),不要马上让冬冬再分一次,他也许会厌烦。之后,再要求冬冬分类,根据冬冬的训练情况,从训练者提示,到完全自己完成。慢慢过渡到两种不同颜色的跳珠、不同颜色的积木、不同形状的积木,再过渡到三种不同,四种不同。这一训练活动切忌操之过急,一定要反复练习,不断巩固。同样做到频繁,但每次训练时间不要过长。 5、听觉辨别:在家庭亲子活动过程中进行。家庭成员围坐一圈,冬冬站在中间。用一块手绢蒙住冬冬的眼睛,冬冬可能会觉得害怕,这个过程要让冬冬慢慢熟悉,不要太过强迫。由妈妈先开口说:“冬冬,到妈妈这里来。”注意冬冬的反应——是否能辨别声音的来源,妈妈的呼唤声不要间断。如果冬冬不能正确反应,则妈妈应该伸出手牵引冬冬的手,让他走到自己面前并抱住他。如果冬冬能够准确反应走到妈妈面前,妈妈应赞扬他并拥抱他。冬冬正确反应之后,马上由爸爸开口:“冬冬,到爸爸这里来。”程序相同。替代形式:家庭成员围坐成扇形,冬冬坐在圆心的小椅子上,手绢蒙住眼睛。妈妈开口说:“冬冬,谁在说话?”重复两三次,如果冬冬反应错误或没有反应,则由妈妈说“冬冬,妈妈在说话。”

自闭症儿童训练计划纲要

自闭症儿童训练计划纲要 一初级训练计划纲要 (一)参与能力 1、独立坐在椅子上 2、叫名字有目光对视 3、听到指令“看这我”有目光对视反应 4、对“放下手”有反应 (二)模仿动作 1、操作动作模仿(如:敲积木、用杯子喝水、把物品放到篮子里等) 2、粗大动作模仿(如:拍手、跺脚、摸头等) 3、粗细动作模仿 4、嘴部动作模仿(如:口型模仿) (三)、语言理解能力 1、听懂一步指令(如:过来开灯关门) 2、识别身体部位(如:手机肚子肩等) 3、识别物品 4、识别卡片 5、识别熟悉的人(从家庭到生活: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6、听懂动词指令 7、识别卡片上的不同动作(如:睡觉喝水吃走拍等) 8、识别周围环境中的物品(如:冰箱、电视、桌子。椅子等\ 9[、指出书中的图画 10、识别物体功能

1l、识别身体部位功能 12,识别方位(如:上下、甲.外、中间,旁边,前后,左右等) (四)语言表达能力 1、听到“你想要什么?”能用手指出相应物品 2,在有愿望时能指出所需要的物品 3、模仿声音和词语 4、命名物体 5、命名卡片 6、用语言表达想要的东西 7、说出“是”或“不是”(或用手势)表示想要或不想要的东 西 8、叫出熟悉的人 9、作出选择 10、各种打招呼(如:嘿!你好!早上好I中午好!晚上好!晚安!再见等) 11、回答社会性问题 12、说出卡片上的其他人和自己 13、说出物体的功能 14、说出方位(如:上下、前后、左右、那里、这里、里外, 中间、旁边、高低 等) (五)、学业配备 1、配对 (1)、完全相同的物品 (2)、完全相同的卡片 (3)、物体到卡片

(4)、卡片到物体 (5)、颜色、形状、拼音、数字 (6)、不完全相同的物体 (7),物体之间的联系(如:牙刷和刷牙、笔和文具盒、书本和书包等) 2、独立完成简单的活动 3、识别颜色 4、识别形状 5、以别拼音, 6、识别数字 7、唱数1—10 8、点数 (六)\精细能力 1、在形状箱内找出三个同等大小的物体 2、把10件不同大小的物体放入碗内 3、穿5个大孔的珠子 4、仿搭3块积木 5、正确握笔乱写乱画 6、把橡皮泥撮尖、搓圆、压扁、做成球状 7、正确撕纸 8、把一张纸延着折痕对折 (七)飞大肌肉运动能力 l、独立行走 2、从站立的姿势蹲下再站起来 3、扶着一只手上下楼梯约2次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策略知识讲解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策略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策略 【摘要】近年来,自闭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自闭症儿童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融合教育是有利于自闭症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对于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提出了以下策略:诚心接纳;爱心帮助;耐心引导;悉心教育;细心交流;留心追踪。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融合教育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说话有障碍、语速缓慢、语音低沉、行动迟缓、不愿与人交流、不开心的时候会发出尖叫,有时候对他人或对自己有一定的攻击性,他们被人亲切地称为“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就像传说中的外星人一样,不认识这个世界,也不了解这个世界,他们就是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发育障碍,表现为语言、社交、行为各方面的全面异常,大部分患儿还伴有智力落后的症状,而对于病因,尚未明确,可追溯认知神经理论、大脑机制、环境和遗传等因素。近年来,自闭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2001年相关数据显示,当时我国0~6岁精神残疾的儿童已有10.4万人,其中大部分为自闭症儿童,平均每万名儿童中就有10多个,而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对于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我们发现,通常他们是孤立的,很难真正融入到班集体之中。其实,融合教育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融合教育是要让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包括:肢体伤残、视觉受损、听觉受损、智力障碍、自闭症、学习困难、语言障碍、长期病患者等,跟同龄孩子一起在常规学校接受教育,使他们适应主流学校的校园生活,发挥潜能,让其身心均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融合是为了给自闭症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而不是让几十个普通孩子陪着一两个自闭症孩子学习,造成顾此失彼,更不是让自闭症孩子随班“混”读或只随不读,因此如何让自闭症儿童真正融入集体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首先我们要掌握自闭症儿童的身心特质 (一)自闭症儿童的人际互动特质 自闭症者的人际关系障碍,包括不注意人、眼睛回避与他人互动、欠缺基本社交应对能力,无法适当表达自己对他人情绪的了解和反应、缺乏参与合作性团体游戏的能力、和父母的依恋关系薄弱。 (二)自闭症儿童言语沟通的特质 约有 50%的自闭症儿童没有沟通性的语言。在了解他人的口语、肢体语言或以言语、手势、表情来表达意思时,都有程度不同的困难,在语言使用的质与量都远落后正常儿童。自闭症儿童沟通障碍包括不熟练的文法结构、回复言

孤独症康复教育学习心得

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校本培训 学习心得 李垌 2017.04

通过一系列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的培训学习,我们知道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症状表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交流、社交、行为。由于孤独症是一个广泛发育性障碍,没有一个自闭症孩子的症状表现是一样的。因此,作为特教老师的我们对于孤独症儿童的这些特殊表现,比如重复对方说过的话或者重复电视里看到的广告语等,要接纳,要尊重他们。 尊重孤独症儿童要求我们善于发现儿童的“敏感期”和他们的内心世界。例如:有些孤独症儿童总喜欢看抽水马桶,一次又一次按开关、不停的开关门、喜欢在手里抖动一张新的纸。我们通常认为这是孤独症的典型特征、刻板行为、怪异行为。而正确的做法则是需要我们能够看到行为背后掩藏着的欢悦思维。如:他想弄明白按钮和水漩涡的关系,想知道按钮和声音、水和声音的关系……帮助他们了解各种事物及彼此之间的关系,了解事物呈现的多样性。很多孤独症儿童在某一时期表现出对文字、画画、电脑、音乐感兴趣,我们应注意加以引导,使兴趣发展成技能。教育应该是对儿童生命的正常扩充与积极的帮助,而不是去损害,也不是去窒息他们的身体和心灵。 尊重孤独症儿童要求我们以敏锐的目光去察觉孩子的困难所在。如:一个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孩子,哭、发脾气、不服从指令出现抵抗行为……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渴?饿?累?不舒服?有需求?更为准确的做法应是,细心捕捉从孩子身体各方面表现出的不同动作,判断

他的问题,给予适时、恰当的帮助,也就是说真正理解孤独症儿童的困难并把他们的最大利益放在自己心上。允许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给与一定的自由空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少批评指责,不惩罚。 另外要学习和掌握DTT训练方法,通过一对一的行为训练模式,改善孤独症儿童的障碍症状。 只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真正的走入他们的世界,进而改变他们的行为问题,使得他们能有一个明朗的未来!

儿童康复中心孤独症儿童训练方案

孤独症儿童个别化教育和感觉统合训练方案 一、孤独症发病机制: 是一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和重复局限的兴趣行为为主要特征的脑发育性障碍。起病于三岁前,三岁后表现明显,绝大多数需长期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支持。流行病学研究已筛查出很多可能致孤独症的危险因素,但没一种是致孤独症发生的直接因素。较公认的原因是基因变异与不良环境的交互作用,特别是新生突变(de novo mutation)可能是孤独症发病的主因,但具体致病因素和机制不明。研究显示如高龄父母、孕期感染、孕早期不良用药或接触化学物质等因素有可能增加患孤独症的风险。 二、不能在孩子出生时诊断出孤独症的主要原因: (1)在儿童1岁以前,可以展现的行为范围有限,对其行为类型和发育状况进行决定性的诊断依据不足,也没有有效的仪器测查。(2)孤独症儿童中,有很大一部分智力也有问题,许多家长因为对智力障碍的担心而将孤独症忽略了。(3)孤独症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语言发展的问题,而语言发展问题不到3岁是不能完全判明的。(4)一部分孤独症儿童开始时的发育呈现与正常孩子相同的状况,直到2—3岁时孤独症症状才显现出来。(5)一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缺乏知识,一开始是忽视,后来是不相信,想观望一段时间,结果使诊断时机推迟。(6)目前许多医院医生对孤独症诊断知识欠缺,缺乏足够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轻微的小年龄的孤独症症状确认困难,因而把孤独症看成是暂时性疾患的情况很多。 三、综合国内外专家的建议,总结了七个重要的早期征兆:(1)六个月时:没有灿烂的笑容或者是高兴的表情; (2)九个月时:没有和周围人互动的声音、笑容或者是面部表情;(3)十二个月时:对于别人叫自己的名字缺乏反应; (4)十二个月时:没有婴儿语; (5)十二个月时:没有和周围人姿势上的互动,如:指东西、让别人看一个东西、伸手去拿东西或者是招手; (6)十六个月时:没有语言; (7)一周岁时:无有意义的两字短语(模仿别人或重复别人说话的不算); 四、孤独症主要表现方面: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 迟雅 一、自闭症儿童的发病率 我国自闭症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中国公益研究院2014年4月1日发布的《中国自闭症儿童现状分析报告》显示,我国自闭症患儿数约为164万人,儿童自闭症已占我国精神疾患首位。 2016年3月9日,《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中国自闭症患病率和世界其他国家相似,约为1%,自闭症患者总数已经超过1000万人。0~14岁儿童患病者达到200万。 二、自闭症儿童的受教育情况 目前,我国的统计数字显示:65%以上的社会群体不能正确认识自闭症,75%以上自闭症儿童在6岁以前未能被及时确诊,90%以上的自闭症儿童无法接受正常教育。 为什么自闭症儿童无法接受正规教育呢?因为他们在患上自闭症以后,精神发育就跟不上了,出现了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再加上他们有明显的社会功能障碍和人际交流障碍,所以,无法适应正常的学校学习生活。 现在,全社会对自闭症的了解还很少,这方面知识的普及程度还很低。最先发现孩子问题的多数是家长,家长发现孩子不正常以后,他们心理上不愿意承认,不愿意接受这一事实,周围的人也不了解自闭症及其危害之大,也有些人虽然知道孩子不正常,但是为了不让孩子家长伤心,便挑好听的说,经常会说:孩子有早长也有晚长的,你们的孩子就属于晚长的那种,属于大器晚成。为了证明自己的观念正确,还会举出一些例子来,比如爱因斯坦当年是四五岁才会说话之类。反正这样说也不需要负什么责任,而且家长听得也顺耳。于是家长也认为似乎自己的孩子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甚至很可能像爱因斯坦,自然也就无意于孩子的诊断与治疗。等到孩子该上学的时候,已经没有能力接受正规的教育了。于是,城市的自闭症患儿只能去特殊教育学校了,而农村的自闭者患儿一般都在家里散养。特殊教育学校招收的自闭症孩子,一般只招收8周岁以上的。自闭症患儿的最佳治疗时间是3~6岁,8周岁自闭症儿童已经错过了治疗与训练的最佳时期。这部分人将成为家庭和社会永久性的严重负担。 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通过行为训练、干预及个性教育,约有10%的自闭症儿童能够完全康复,约20%虽然达不到完全康复水平,但是可以完全自理,还有近25%的儿童可以达到生活自理的水平。这三个数字加起来就是55%。如果能够实施“医教结合”,早发现,早实施心理干预,实行医教结合,将“开窍疗法+四环节行为训练”全面应用到自闭症的治疗当中去,前景会更好。尤其是那些属于“五软”、“五迟”的儿童,干预越早,效果越好。我们曾经干预过一名小男孩,在28个月的时候被诊断为自闭倾向,30个月的时候再次复查,仍诊断为自闭症。我们在30个月的时候开始实施开窍疗法,从解决身体的一些不良症状入手,包括治疗肾积水、尿频尿急等症状,很快孩子的亲社会能力大大提高,社会功能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逐渐得到改善乃至最终消失。 因此,我们建议有关部门,比如全国妇联及其所属家庭教育学会,在广大的城市和农村,通过各级组织,大力实施自闭症患儿普查,发现问题后,及时实施开窍疗法和四环节心理训练,必将为自闭症问题的解决开创美好的前景。 三、自闭症儿童教育实施情况 我国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来阐述,分别是学习环境、课程、教学策略、技术。 1、自闭症儿童的学习环境

《孤独症儿童康复科普知识手册》

孤独症儿童康复科普知识手册 (封面)

《孤独症儿童康复科普知识手册》 编辑委员会成员 主编:胡向阳 副主编:温洪许晓鸣冯力 编辑:贾美香赵悌尊张苗苗 郭德华李丹韩纪斌 秦小明陈森斌

第一部分了解孤独症 1、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是一种脑发育性障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和重复局限的兴趣行为为主要特征。孤独症起病于三岁之前,三岁以后表现明显,绝大多数儿童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支持。 2、孤独症和自闭症是一回事吗? 是的。孤独症的专业名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孤独症和自闭症是英文Autism的两种译名,“孤独症”主要被中国内地的医学以及特殊教育界所使用;“自闭症”则主要被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有使用汉语的国家所使用。 3、孤独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吗? 孤独症不是一种心理疾病,但大部分孤独症儿童会有心理问题,如认知、情绪和行为问题;孤独症也不是性格孤僻。 4、孤独症属于哪类残疾? 2006年起,我国将孤独症归类为精神残疾。 5、国际和国内首次诊断孤独症是什么时候? 194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著名儿童精神科医生 Leo Kanner 发表了第一篇关于孤独症的论文,里面列举了 11 个孩子的病例,并首次提出了孤独症的概念。1982年,南京脑科医院儿童精神病学家陶国泰教授首次报告了4例孤独症患儿,此后引起国内关注。 6、孤独症的患病率是多少?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的全球平均患病率为62/10000(0.62%),相当于每160个儿童中有一位孤独症儿童。从各国报告的情况来看,孤独症的实际患病率可能还要高于这个数据。 7、孤独症的发病有性别差异吗? 孤独症的发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患病率显著高于女孩,一般男/女患病率之比为4-6/1。 8、为什么会产生孤独症? 孤独症至今病因未明。流行病学研究已经筛查出很多可能导致孤独症的危险因素,但是没有一种是导致孤独症发生的直接因素。比较公认的原因是基因变异与不良环境的交互作用,特别是新生突变(de novo mutation)可能是孤独症发病的主因,但具体致病因素和机制不明。研究显示,一些因素如高龄父母、孕期感染、孕早期不良用药或接触化学物质等有可能增加患孤独症的风险。 9、孤独症是由于父母不称职造成的吗? 不是。几十年前,在人们对孤独症还不了解的时期,有些人认为,大人抚养孩子的方法不当会导致孩子患有孤独症,尤其是孩子的母亲。有一种说法叫做“冰箱妈妈理论”,意思是母亲冷淡的养育方法会使孩子患有孤独症。这种说法已经被科学和事实推翻,研究证实孤独症是一种脑发育性障碍,与父母教养方式无关。 10、只有儿童才会得孤独症吗? 不是。研究发现,孤独症是在儿童出生前产生的,在出生后几个月至3岁前逐步出现孤独症症状,有的起初表现与普通儿童无异,但

儿童康复中心孤独症儿童训练方案

孤独症儿童个别化教育和感觉统合训练方案一、孤独症发病机制: 是一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和重复局限的兴趣行为为主要特征的脑发育性障碍。起病于三岁前,三岁后表现明显,绝大多数需长期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支持。流行病学研究已筛查出很多可能致孤独症的危险因素,但没一种是致孤独症发生的直接因素。较公认的原因是基因变异与不良环境的交互作用,特别是新生突变(de novo mutation)可能是孤独症发病的主因,但具体致病因素和机制不明。研究显示如高龄父母、孕期感染、孕早期不良用药或接触化学物质等因素有可能增加患孤独症的风险。 二、不能在孩子出生时诊断出孤独症的主要原因: (1)在儿童1岁以前,可以展现的行为范围有限,对其行为类型和发育状况进行决定性的诊断依据不足,也没有有效的仪器测查。(2)孤独症儿童中,有很大一部分智力也有问题,许多家长因为对智力障碍的担心而将孤独症忽略了。(3)孤独症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语言发展的问题,而语言发展问题不到3岁是不能完全判明的。(4)一部分孤独症儿童开始时的发育呈现与正常孩子相同的状况,直到2—3岁时孤独症症状才显现出来。(5)一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缺乏知识,一开始是忽视,后来是不相信,想观望一段时间,结果使诊断时机推迟。(6)目前许多医院医生对孤独症诊断知识欠缺,缺乏足够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轻微的小年龄的孤独症症状确认困难,因而把孤独症看成是暂时性疾患的情况很多。 三、综合国内外专家的建议,总结了七个重要的早期征兆:(1)六个月时:没有灿烂的笑容或者是高兴的表情; (2)九个月时:没有和周围人互动的声音、笑容或者是面部表情;(3)十二个月时:对于别人叫自己的名字缺乏反应; (4)十二个月时:没有婴儿语; (5)十二个月时:没有和周围人姿势上的互动,如:指东西、让别人看一个东西、伸手去拿东西或者是招手; (6)十六个月时:没有语言; (7)一周岁时:无有意义的两字短语(模仿别人或重复别人说话的不算);

3~4岁自闭症儿童的训练计划

3~4岁自闭症儿童的训练计划 需遵守的总原则: 1. 每次上课中伴随目光对视训练。 2. 在执行复杂指令前先将每个步骤与技能全部掌握。 3. 为保持强化物的有效性应经常更换强化物。 4. 不理睬发脾气与反抗,坚持工作。 【注意】在每个分类中的技能是按由简单到难的次序排列的,然而训练的每个计划中,都应从各分类选取需教的技能。 第一疗程(3个月) 1、注意力 在教儿童如何集中注意力时,指令:"看着我"是非常关键的。提示儿童坐在椅子上,放平两手,老师坐得很近,不允许儿童坐姿不正或跑开。 老师的态度是一贯性,坚定,提要求,对任何服从的表示给予表扬,拥抱,抚背。让儿童集中注意力是关键的第一步。 1)看着我面对面1秒,2秒,5秒由活动转向老师(让他从事活动,然后教他在老师说"看着我"时,抬头看并进行目光接触。提示:将手放在儿童下巴下面,将强化物放在眼睛的水平高度) 2)对姓名的反应 2、听从一步的指令 指令:坐下站起来过来手放好举起手拥抱一下转过来跺脚挥手等,起先用身体提示,然后减退提示。 "触摸身体部位"头,脚,肚子,眼睛,腿等 "做给我看"吃,喝,拍手,挥手,拥抱,转身,站住,坐住,走路,跑步等 3、模仿活动 "跟我这样做" 大肌肉:拍手,举手臂,拍腿,拍桌子,摸头,打哇哇,跺脚,站起来,摇头不,点头是 小肌肉:使用手指,开合手掌,接触身体部位等。

积木模仿:老师将积木搭成形状,让他模仿,用3块~5块。 物体模仿:教模仿使用物体,如将勺子放入杯子中,用面巾纸擦面,将玩具车放入玩具箱里。 画图模仿:抓笔,画线,画图等。 4、指令反应 老师将儿童想要的物品举起,叫他"用手指",提示他将手直接指向物品(接触),然后给他,以后减退提示并增大距离。 5、配对 物体间/图画与物体间/图画间/色彩间/字母间/数字间 6、语言模仿 元音/辅音~词语~词语组合一开始可接受相近音,再慢慢纠正 7、玩耍 形状块/ 动物拼图(同时老师发出动物的叫声并学习动物的动作)珠子/ 钟型拼图积木/ 数字拼图 音乐(VCD,电子琴,打击乐器) 娃娃书 8、区别物体 叫他"给我":球,杯子,鞋等,逐渐增加桌上物品的数量 9、区别图画 叫他指着:从两幅画到许多画 10、认识物品名称 这是什么?" 用真实物品或图画,开始时接受相近回答 11、是/否 摇头说不──对不想吃的东西 点头说是──对想吃的东西开始提示,然后减退 12、认识动作: 1)对老师"我在做什么?"挥手,跳,站,坐,拍手,跑,擤鼻子,亲吻,笑,走路,睡觉,打开,喝水,吃饭,哭等(示范回答,开始时接受相近答案)

自闭症儿童视觉训练技巧

自闭症儿童视觉训练技巧 作者:唐山世纪星学校三级副主任自闭症训练师朱迎春自闭症儿童在视觉表现上,有的会很敏感,有的会很迟钝。视觉训练是自闭症儿童训练中的重要内容。那对于这方面我们怎么来提高呢?有哪些技巧呢?接下来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摇铃追视 自闭症孩子与老师面对面坐着,老师手持一个小摇铃,放于自闭症孩子眼前阅30至60厘米距离。孩子眼睛望着摇铃,老师手拿摇铃在自闭症孩子的眼前做上、下,左、右,斜线,及打圈地移动,自闭症孩子需要用眼睛跟随着小摇铃移动,而头部保持不动。 二、指指头 老师与自闭症孩子面对面坐着,老师在双手的食指上各画一个圆点。首先,老师将其中一食指伸出放于自闭症孩子面前不同的位置,孩子必须留意手指上圆点的位置,然后快速而准确地用自己的手指尖触摸一下圆点。孩子需重复以左右手轮流练习,至到左右手同样熟练。 三、木头滚 自闭症孩子躺在一张毛毯上,老师拿起毛毯的一边帮助自闭症孩子滚至另一边,如孩子能轻易完成,孩子可以尝试自己滚动。然后,老师放一条直线在地上,孩子躺在地上,身体和脚伸直,双手则举高于头顶,头部要贴着直线。自闭症孩子要尝试在地上滚动,同时头部要尽量保持贴着直线。 四、玩具追视 自闭症孩子盖上左眼坐在老师对面,老师将一玩具放在自闭症孩

子眼前约1-2尺距离,孩子集中注视着该玩具,老师把玩具依次序以左右、上下、斜线、及打圈方式移动,孩子头部须保持不能移动,而眼睛则跟随着玩具转动,并保持一直注视着该玩具。完成后,再以左眼及双眼重复练习。 五、贴地移动 自闭症孩子平躺在地上,双手放于身体两旁,双脚伸直合上,首先老师要说出自闭症孩子将要移动的手脚部位,然后老师协助自闭症孩子移动手脚,先是单独移动手或脚,然后可以同时移动手和脚。 如果自闭症孩子能够轻易完成,老师可指示孩子自己移动手脚的其中一部位(即左手、右手,左脚或右脚),老师先轻拍一下孩子将要移动的部位,孩子要根据老师的指示做动作,老师亦可同时轻拍孩子多于一个部位(如左手左脚,左手右脚),自闭症孩子要配合手脚的动作一起进行,但手脚的动作必须同时开始同时结束。 注意事项:顺序不论;每天至少6至8分钟;做完一种后,休息时间不要太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