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讲究文化道德修养,它要求茶人必须做到“四规七则”,四规即“和、敬、清、寂”,这是贯穿整个茶道礼仪的宗旨和精神,是由茶道高僧千利休确立的。“和”指的是和悦、和谐、和平;“敬”指的是心灵诚实、尊敬长辈、爱护朋友和晚辈以及主客之间、茶客之间互敬互爱;“清”表示茶室、茶庭等饮茶环境清洁、清净;“寂”是日本茶道的最高美学境界,表示幽雅、幽闲、宁静,要求茶人凝神沉思、摈弃欲望,达到茶道所提倡的境界。茶道的基本特色是恬静朴素,在百忙中挤出片刻闲暇,以达到“和敬清寂”的精神追求。

根据茶道的要求,秉承其内涵,举行茶道的茶室通常设在有山石点缀、草木相拥的恬静氛围中。除主茶室外,另设准备茶具的水屋和供宾客小憩的休息室。完整的茶道有一套复杂的仪式,其中有七个原则需要遵循,它也被称为茶道七则:其一,茶有浓淡,以淡为宜;其二,茶水温度因季节而异;其三,炉碳煮茶,讲究火候;其四,茶具要保持茶的原味;其五,茶炉尺寸四寸见方;其六,茶炉在茶室内的位置冬天固定,夏天可以移动;其七,茶室插花,协调自然,并搭配茶点和素食。

どこかで一度は耳にしたことがあると思うが、和敬清寂という言葉。これは、千利休が茶道のあり方について述べた四規七則のうちの、四規である。

和は人との協調性を大事にすること、

敬は目上の人や客を敬うこと、

清は心清らかに、

寂は心静かに穏やかに、ということだろう。

続く七則、

茶は服のよきように点て飲む人がおいしいと感じる服加減にお茶を点てて

炭は湯の沸くように置き炭は頃合よくちょうどよい加減の湯が沸くように置いて

冬は暖に夏は涼しく春も夏も過ごし易い環境を整えて

花は野の花のように生け花は野に咲くように自然に生けて

刻限は早めに時間には余裕をもって

降らずとも傘の用意何事にも心がけ、怠らず準備を整えて

相客に心せよ全ての人をもてなそうとする気持ちを忘れないように

初めて読んだ時はまだ茶道を始めて浅く、なるほど位だったのだが、今はすごいなと思う。あまりに当たり前のことなので初め読んだ時は言葉通りに受け止めるだけだったのだが、お茶を習ってみると、結構この自然にちょうどよい具合というのが難しいし、基本的だけれど大事なことだと気づいた。お客が当たり前のように自然に楽しく感じるように、如何に蔭で細やかな気配りがなされているか、お茶を習い続ける程深く感じる。

最近、個人主義が横行しているが、普段の生活でも蔭で支えてくれる人がいることを忘れず、自分もさりげなく相手が心地よく感じるよう心遣いをしたいもの、そしてお互いに感謝しあえる関係を築いていきたいもの。

言葉って、自分の見る風景が変わると持つ意味や感じ方も変わってくるものですね

“一期一会”一词出自江户末期最大的茶人井伊弼所著茶论《茶汤一会集》。井伊说:追其本源,茶事之会,为一期一会,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复多次举行茶事,也不能再现此时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会,实为我一生一度之会。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计,尽深情实意,不能有半点疏忽。客人也须以此世再不能相逢之情赴会,热心领受主人的每一个细小的匠心,以诚

相交。

日本的茶道虽然源于中国,但在大和民族独特的环境下,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美学自然地融为一体,成为日本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茶道精神可浓缩为四个字“和、敬、清、寂”。这是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吸取了村田珠光等人的茶道精神后提出来的。“和”指的是和谐、和悦;“敬”指的是纯洁、诚实,主客间互敬互爱;“清”和“寂”则是指茶室内外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氛围。

茶道中的茶又称为“WABI茶”,WABI的意思是闲寂、恬静,它已成为日本人欣赏美的意识。这种美意识的产生有其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日本社会动荡,原占统治地位的贵族失势,新兴的武士阶级走上政治舞台。失去天堂的贵族感到世事无常而悲观厌世,因此佛教净土宗应运而生。失意的僧人把当时社会看成秽土,号召人们“厌离秽土,欣求净土”。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很多贵族隐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过着隐逸的生活。

到了室町时代,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城市奢华喧嚣。不少人厌弃这种生活,追求“WABI”的心态,在郊外或僻静的地方过上隐居的生活,享受古朴的田园生活乐趣,寻求心灵上的安逸,以“恬静、闲寂”为美。茶人村田珠光等人把这种美意识引进茶道中来,使“清寂”之美得以广泛的传播。千利休的“茶禅一味”,“茶即禅”的观点可视为茶道的真谛所在。

茶道的目的不是为了饮茶止渴,也不是为了鉴别茶质的优劣。而是通过复杂的程序和仪式,达到追求幽静,陶冶情操,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正如桑田中亲所说:“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日本的茶室一直到今天依然保持小巧玲珑的设计风格,茶室壁上挂着古朴的书画,室内插有鲜花,显得高雅幽静。几张干净的“榻榻米”上除了放上茶道中必需的几件茶具以外,不会放入任何一件多余的东西。这一切都为了显出朴素、清寂之美。在整个茶会操作过程中,茶人与茶客,茶客与茶客之间很少交流,只用眼睛和心去体会茶道的真正精神--清静典雅、朴素简洁、优雅无华。

“茶艺”、“茶道”不仅一字之差

纵观中国茶文化发展的特点是在广度上的,发展的阶层是自下而上的。在中国,茶文化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同时,“道”在中国文

化中是一种非常神圣、严肃的事情。所以中国对于茶,只是笼统地称之为“茶文

化”或“茶艺”,而不敢奢谈“茶道”。

反观日本,从一开始,茶的传播就是自上而下的,上层社会将茶上升为一中莫名其妙的宗教,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某种需求,将茶套入一个神圣的光环中,

务精务细,拘泥于表象从而沦落为形式。

自此,从表象上看,自近代以来,中国的茶文化趋向于没落,反而不及日本;

但从更深层次上看,这是由两国的民族心态和文化底蕴所决定的:在中国,茶只

是一门艺术,是从属于人的一种文化现象;而在日本,茶则是神圣严肃的大“道”。

其实,茶就是茶,它永远是服务于人的,一切都不必流于表面。让我们沏一壶茶,

静下心来认真体味茶的真正的内涵。

1.首先茶具有保健作用,常饮茶能强身健体。“身心健康”,首先强调的是“身”,身体健康,是“怡情养性”的前提。其次,茶道的主要目的是修身、怡情、养性,人们以茶悟道,从而怡然自乐,得到人生境界的升华,提高生活的质量。

2.与儒学,佛教,道家的主题一致。

3.与前面各家提出的“融”“性”“伦”“乐”“美”相通。清为佛教的代名词。

1.清苦,清心,清寂,清净,茶清如露,心洁如佛,清茶一杯,茶佛一理,茶禅一味。

2.为人清廉,清正,清心寡欲,清心健体。

3.与前面各家提出的静,理,廉,俭等相通。但“清”与传统文化“佛教”一脉相通,让人一目了然。

儒家思想的主要体现。

1.礼,义,仁,忠,孝,以“和”为核心,中华民族向来崇尚中庸之道,以“和”为贵。

2.以茶交友,以茶待客,以茶联谊等,是茶人,茶事活动中儒家思想“和”的体现。

3.与前面各家提出的“美”,“敬”“圆”等相通。

道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体现。

1.璞归真,宁静致远,道法自然,守真养真的哲学思想。

2.真茶真水,真情真意,真善真美,真诚守信,不虚假,应是茶道和茶人精神。

3.与前面各家提出的“廉”“理”“融”“性”“美”“静”“正”“敬”等相通,但“真”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所以从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来说,中国的茶道精神是“怡,清,和,真”。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我们应该根据茶道精神来从事茶文化活动,一切有悖于茶道精神的行为,都要加以纠正客服,使中国茶文化事业,永远沿着健康,文明的道路发展。

而悲观厌世,因此佛教净土宗应运而生。失意的僧人把当时社会看成秽土,号召人们“厌离秽土,欣求净土”。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很多贵族隐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过着隐逸的生活。

到了室町时代,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城市奢华喧嚣。不少人厌弃这种生活,追求“WABI”的心态,在郊外或僻静的地方过上隐居的生活,享受古朴的田园生活乐趣,寻求心灵上的安逸,以“恬静、闲寂”为美。茶人村田珠光等人把这种美意识引进茶道中来,使“清寂”之美得以广泛的传播。千利休的“茶禅一味”,“茶即禅”的观点可视为茶道的真谛所在。

茶道的目的不是为了饮茶止渴,也不是为了鉴别茶质的优劣。而是通过复杂的程序和仪式,达到追求幽静,陶冶情操,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正如桑田中亲所说:“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日本的茶室一直到今天依然保持小巧玲珑的设计风格,茶室壁上挂着古朴的书画,室内插有鲜花,显得高雅幽静。几张干净的“榻榻米”上除了放上茶道中必需的几件茶具以外,不会放入任何一件多余的东西。这一切都为了显出朴素、清寂之美。在整个茶会操作过程中,茶人与茶客,茶客与茶客之间很少交流,只用眼睛和心去体会茶道的真正精神----清静典雅、朴素简洁、优雅无华。

学术界对日本茶道精神的解释主要使用三个概念:(一)和敬清寂;(二)一期一会;(三)独坐观念。这些概念与禅的思想是相联系的。

“和敬清寂”被称为茶道的四谛、四规、四则。是日本茶道思想中最重要的理念。茶道思想的主旨为:主体的“无”,即主体的绝对否定。而这个茶道的主旨是无形的。作为“无”的化身而出现的有形的理念便是和、敬、清、寂。它们是“无”派生出的四种现象。由这四个抽象的事物又分别产生了日本茶道艺术成千上万种形式,如茶室建筑、点茶、道具、茶点心等。

“一期一会”一词出自江户末期最大的茶人井伊弼所著茶论《茶汤一会集》。井伊说:追其本源,茶事之会,为一期一会,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复多次举行茶事,也不能再现此时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会,实为我一生一度之会。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计,尽深情实意,不能有半点疏忽。客人也须以此世再不能相逢之情赴会,热心领受主人的每一个细小的匠心,以诚相交。

“独坐观念”一语也出自井伊弼的《茶汤一会集》。面对茶壶一只,独坐茶室,回味此日茶事,静思此时此日再不会重演,此刻茶人的心里不禁泛起一阵茫然之情,又用起一股充实感。茶人此时的心境可称为“主体的无”。

由此可见,茶道是一场静心清魂的佛事。茶人不愧为在家的僧人。茶室可比作寺院的佛堂。所以,日本茶道思想是茶与禅的融会贯通。茶中有禅理,禅理又在品茶中深刻体会到。

日本茶道的历史

日本茶道的历史 村田珠光的草庵流茶兴起(室町时代) 日本茶道历史上半部分,讲清了茶是如何被传入日本,又如何开始变得有日本味的。但为什么茶道对于奠定日本文化道德观、审美观、价值观等等具有重大影响呢?来,喝口茶休息一下,茶道发展的 高潮要从日本战国时代一些你一定知道名人说起。 前面说的茶道,主要还是遵循着中国传来的礼法,而开始成为富有日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要从茶道“开山始祖”村田珠光说起。 村田珠光曾经是一名奈良名寺的僧侣,也是一名茶人,他的茶道称之为草庵茶。为了更贴近日本人的风土,珠光创建了像是一般乡 间农家风格的有别于书院茶的茶室模式,质朴简素但是对于民众而 言却是相当有亲切感的茶室,这种茶室风格后来被称为草庵。这时 茶道已经从贵族文化逐渐与平民生活融合,更注重精神的茶道。 珠光扮演了开创者的角色。他喜爱幽静、朴质、古拙的“侘“的气氛,所有他的茶道也称之为“侘茶”、虽然不知道这与他学习佛 法与禅理是否有直接关联,但曾有此一说,身有为僧侣的珠光是为 了改革茶道而学习佛法的。另一个更广为人知的故事是,珠光曾在 大德寺与名僧一休宗纯(大家可能更熟悉的是那个机智的一休和尚吧)学习禅并受到他的启发,更接受了一休和尚授予的证明其已经开悟 的圆悟禅师的墨迹。那珠光到底悟到了什么呢?他原来发型了原来 “禅理也在茶道中” 茶道中有禅理?好像很玄吧?其实珠光主张茶道也该像日常生活道理一样:客人来了,需要诚心准备一服茶,而客人也要真心的感谢,是自然而然就该如此的事,没有多余的思考与心机,而不是刻意地 去追求其他什么。所以,珠光以崇尚人心来制定茶道程序的作法, 更重视精神层面的意义。珠光对茶道的改变,还包括了“人身平等”的概念。茶道可说是透过茶,将人心连在一起的一种方式。在茶室

日本茶道毕业论文欣赏

日本茶道毕业论文欣赏 日本茶道中的文化简析 摘要: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却具有鲜明的日本特色。它有自身的形成、发展及独特内涵。日本茶道必须按照一整套规定程序来进行,它不仅是社交手段,主要是通过茶会和茶礼来达到陶冶品性、 修身养性、净化心灵的目的。本文从日本茶道的创立及形成入手, 通过对日本茶道中茶具及茶室布置等方面的分析,来简单探讨日本 茶道中所体现的日本人传统审美意识以及其蕴含的禅宗精神。 关键词:日本茶道审美意识茶具茶室和敬清寂 1日本茶道的创立及形成 日本茶道是日本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内容之一。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中国的茶叶及茶文化传入日本后,经过汲取、融合,形 成了独具大和民族特色的茶道。 平安时代初期,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将中国的茶树带回日本,并开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带种植。茶在刚刚传到日本的时候完全属于 奢侈品,只有皇族、贵族和少数高级僧侣才可以享受。茶道被当作 一种高雅的先进文化仅局限在皇室周围。自镰仓时代开始,受《吃 茶养生记》的影响,饮茶活动以寺院为中心开始逐渐普及到民间。 到了室町时代,畿内的茶农为对茶叶进行评级而举行品茶会,由这 种茶集会发展成为许多人品尝茶叶的娱乐活动,并发展了最初的茶 道礼仪。 “茶道”这个概念,最早则是由15世纪的和尚村田珠光所创立。村田珠光在参禅中将禅法的领悟融入饮茶之中,从佛偈中领悟出 “佛法存于茶汤”的道理,由此开创了独特的尊崇自然、尊崇朴素 的草庵茶风。 日本历史上真正把茶道提高到艺术水平上的则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千利休。千利休将室内的装饰简化到最小限度,使茶道摆脱了物质

因素的束缚,使得茶道更易于为一般大众所接受。同时,千利休强 调体味“本心”,并主张简化茶道的规定动作,抛开外界的形式操纵,以专心体会茶道的趣味。 2日本茶道中的审美意识 日本现代禅学研究者伊藤古鉴所著的《茶与禅》中,将茶道从三个层次进行分析:茶道技巧、茶事礼法、茶“道”。日本人传统的 审美意识即体现在这三者之中。茶道技巧即茶人如何挑选组合茶具、如何摆放插花与饰物、如何调制、如何点茶、如何敬茶饮茶等;茶事 礼法即主客之间互敬之礼。主要体现在茶人如何打扫布置、根据季 节及茶会目的所做准备中;茶“道”即是茶人与饮茶人一步步领悟人 生经验,最终达到超然物外的境界。 2.1茶具与饰物 日本茶道技艺中的茶具、字画、插花等饰物,体现了日本人的“自然美”意识。从茶道的鼻祖村田珠光开始,茶人就致力于在寂 静与质朴之中,探求淡泊生活中的趣味。村田珠光选择茶具时,反 对奢侈华丽之风,提倡清贫简朴。他认为和式黑色陶器色彩幽暗, 自有朴素、清寂之美。用这种质朴的茶具,真心实意地待客,既有 审美情趣,也利于道德情操的修养。在选用和物的基础上,多选用 朽叶色、青色茶具等适应闲寂气氛的茶具。村田珠光认为正是这种 以冷峻、恬淡、闲寂为美的审美意识,才能使人体会古朴的生活乐趣,以达到心神上的安逸。 千利休为茶道仪式建立独立的茶室、露地、石灯笼等。茶室虽简陋朴素,茶人却致力于茶具、茶室、庭院的干净清洁。只有环境清 洁和谐才能“进入自明之道”,和谐、恬静有禅意的气氛才是茶道 的最佳体验。千利休大师对于茶道的审美,也正是日本人传统审美 意识的集中体现。 2.2茶室的布置 在茶室布置方面,茶人追求如出世般的虔诚心境,重视事物的自然美。插花是日本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选用时令花木,在整 体上注重自然之美,顺其花枝自然之势,不求华丽,只求自然简洁,

日本茶文化的发展

日本茶文化的发展 日本茶文化的发展 在东方文化中,“茶道”是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实际上一旦说到“茶道”大部分人就会和日本联系起来。实际上,“茶道”这个 词在中国从唐朝开始应用了近千年。中国人认为“道”是完美思想 的学说,关乎于宇宙,人生规则。对于中国人来说,“道”是不会 简单说出来的。但是在日本品茶称作“茶道”,赏花称作“花道”,剑术称为“剑道”,摔跤搏击称为“柔道”。在中国饮食、游乐活 动中升华成“道”的只有“茶道”。“茶道”是以茶为媒介的生活 中的一种礼仪,是精神修养的一种体现。 在中国最先提出了“茶道”这一概念,但是没有具体形式,中国的“茶道”重视精神,轻形式。在茶道的内容和形式上,中日茶文 化主要相异在“道”上,“实用”到“精神文化”,“精神文化” 到“实用”,叶子一样的“茶”和粉末状的“茶”,一个重视“品”和一个重视过程,这些都是中日茶文化差别所在。中国的“茶道” 是儒、佛、道教精华的融合吸收,强调“中庸”,“茶禅合一”,“天人合一”,形成自己独有的`精神。中国的“茶道”崇尚自然, 而不是像日本茶道那样重视形式。因此,在中国日本的“茶道”称 作“茶艺”更合适。 在饮茶的过程中日本人强调参禅,所以日本茶道讲究在茶中品味人生,其形式具有高度的仪式化。中国人崇尚中庸和谐、开朗友善,中国茶道文化底蕴厚重,以领悟人生意义为主,所以中国人饮茶讲 究和谐、随和,不过分注重形式。 中国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 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日本茶道主要从中国唐代由遣唐 使传入日本,主要受佛教禅宗的影响,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 神和思想意识。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的联系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的联系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历史悠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日本茶道和茶道文化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实质来说,都同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然而,一方面中国茶文化传到日本已经一千多年了,经过日本本土的影响,从最初的模仿到不断地改造和不断地注入日本的民族特性,而最终成为了代表和体现日本民族性的文化,另一方面中国茶文化也处于不断的历史变迁过程中,所以,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既有联系,又有了较大的差异。 一、中日茶文化的共同点 1、茶文化虽然各有其独特的美,但是它们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追求“和”的思想、“天人合一”境界,透过茶来感受真正的美、本质的美、自然的美。中国茶人追求品茶的纯正滋味,享受与大自然结合的美妙境界,明代的文士茶正是文人逸士寄情山水,畅怀于大自然的绝佳体现。日本茶人则赋予身边所有器具以生命,享受人和自然、人和物、物和物相融合的意境。 2、中日茶文化都以茶为载体将自己的精神理念体现在茶道的实体活动中。中国茶人将传统的儒家文化、修身养性的理念体现于品茶与作茶诗绘茶画等实践活动中。日本茶道秉承禅宗理念,将其体现在茶道礼仪、茶道规范、茶道技艺上。 3、在参与茶事的活动、品尝茶的馨香以及由苦而甜的滋味,体会茶以外的感情世界的同时,对茶的艺术化的追求,将美化、深化对日常生活万事万物体验。这在中国、日本的茶道中又是一个共同点。 二、中日茶文化的不同点 (一)茶文化表象的差异 1、茶文化流派的差异。 中国茶文化虽然经过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凝练,却未出现很多的流派,而是集中体现在文化的积淀上。 日本的茶文化却出现了很多流派,比如有名的“三千家”,即不审庵“表千家”、今日庵“里千家”和官休庵“武者小路千家”。还有很多小的流派,比如薮内俭仲创始的善于书院茶和小茶室茶的薮内流派。其他如大口派、织部流、萱野流、古石州流、小堀流、坍流等。 2、烹茶的程序不同。 中国的茶的烹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烧开水;二是用热水将茶壶洗干净;三是把茶叶填进茶壶,茶叶高度大约到茶壶内壁的三分之一处;四是灌半壶热水冲洗茶叶,然后立刻倒掉水使茶壶里只剩茶叶;五是再往茶壶里倒热水直到水溢出到大容器里(茶壶里的水中不应该有气泡);六是把泡好的茶水在一分钟内倒入杯饮用(在倒的过程中要不断转动茶壶);七是在泡了一次的茶水饮用完后加入水再次冲泡,继续饮用。根据茶叶种类的不同,一份茶叶可以泡4至5壶茶水.但是后面的几次应该略微多泡一会以尽可能泡出香味:第二次大约多泡10至40秒,第三次大约45秒,以此类推。 日本茶道简单说来包括了更衣、观赏茶庭、初茶、茶食、中立、浓茶、后炭、薄茶、退出、衔接等步骤,其各个步骤耗时也不尽相同,分别为二十分钟、二十分钟、六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十分钟、三分钟、四小时、一小时四十分钟等。 3、茶具不尽相同。 根据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所著的《茶谱》中记载中国的茶具至少包括十种,即茶炉、茶灶、茶磨、茶碾、茶罗、茶架、茶匙、茶筅、茶瓯、茶瓶等,这还不包括后来文化变迁中的其他茶具。 日本的茶具主要包括厂风炉、柄杓、盖置、水指、建水、枣(薄茶用的茶罐)、茶入(浓茶

日本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文化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浅谈日本茶道文化 摘要:日本茶道文化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却具有自己独特的形成、发展历程及文化内涵。日本茶道随着时代的发展渐趋平民化,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日本人民的生活方式及生活态度。正如桑田中亲所说:“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日本茶道有丰富的专用器具及庄重繁复的流程,如: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等。日本茶道中提倡的“和敬清寂”简洁而内涵丰富,更是体现了日本茶道文化的精神与内涵,说明日本茶道是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 关键词:茶道起源流派精神 一、日本茶道的起源 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国,具有东方文化之韵味。 被后世尊为意境“茶圣”的唐代陆羽所着的《茶经》,是公认的最早的具有最高水平的茶文化经典着作。而荣西禅师的《吃茶养生记》是日本最早的一部茶书。该书中记载,日本的茶叶种子,种茶、制茶、煮茶、饮茶的方法,以及茶器、道具等皆源于中国。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的禅僧,由日本的禅僧将中国的茶种带回日本进行播种,还将中国的茶种、饮茶之道进行传播,并逐渐发展而形成的。 镰仓时代(公元1185-1333年),日本高僧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天目山的径山寺求学取经。他在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后,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的《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

日本喝抹茶的步骤.doc

日本喝抹茶的步骤 日本喝抹茶的步骤 抹茶是一种青绿的茶叶粉末,这种吃法也名末茶.起于唐代。南宋时,经圣一禅师、大应禅师传人日本。茶道多用抹茶,冲泡时浓如豆羹,用茶道用的刷子搅拌.直到生出大量泡沫。最后把它们分别倾入各个碗中,依次递给客人饮用。 l、点炭: 先往地炉里撤一层湿润的茶灰,撒灰的次数、动作与方位都有讲究。 然后开始点炭,选用的是精致洁净的炭精,主人遵照一定的顺序与位置,将炭一件一件地放进炉里。主人会一再地用羽帚清扫地炉。主人还会往炉里放进一些薰香。客人们就在炉子旁边,静静地欣赏主人的庄重而优雅的表演。 2、煮水: 千利休说过:茶道无他事,只是煮水、泡茶和品尝而已。这一方面说明禅如茶,简洁明了。也说明煮水是茶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当地炉的水烧沸时,寂静的茶室里只有开水滚动的声音。茶人会把这声音想象成松风之声,营造一种悠远的心境。 3、沏茶: 擦拭好茶具后,主人从荼罐里取茶末二三勺,置人碗中,注入已烧开的水,再用茶筅搅拌成泡沫状。主人的动作要敏捷规范,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 4、敬茶: 敬茶时必定体现一个敬字。

1)主人以左手掌托碗,右手五指持碗沿,轻轻将茶碗转两下,将碗上花纹图案对向客人,然后跪地后举茶齐眉,恭送至客人面前。 2)客人接茶后,轻轻转上两圈,将碗上花纹图案对向献茶人,然后也须举碗至额,以示感谢。 3)然后放下碗,现又重新举起,这时就可以开始品味了。饮时要使茶汤在舌间滚动,吸啜有声,表示称誉,并说一些吉利话和客套话。一人饮后,传与下一人,最后茶碗传回主人. 日本抹茶茶道的历史文化 历史 中国自明代以来,开始流行冲泡饮茶,中国抹茶茶道遂告失传,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茶磨也随之绝迹,中国抹茶(Matcha)形成历史断代,成为中国茶人心中永远的痛。相反,九世纪末随遣唐使进入日本的中国抹茶(Matcha),在日本却得到了发扬光大。日本人将品茶与宗教哲学、社会道德、品行修养融为一体,将饮茶上升到道的高度,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21世纪初,中国旅日学者把抹茶携归祖国,在上海浦东新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抹茶工厂。研制发明了多项抹茶设备,并取得专利,从此迎来中国抹茶第二春。引导中国抹茶走向世界。 文化 早在唐朝年间,人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碾茶),还审订了评茶色香味的方法,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到了宋朝更发展为茶宴,当时最为有名的评茶专家、大文豪蔡襄在《茶录》中评述斗茶方法: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入烫好的茶盏,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说,古者茶必有点,其硙茶(抹茶)为撮泡茶,必择一二佳果点心,谓之点茶。这里所指的抹茶冲饮之道即为唐宋年间的中国茶道,由此可见,中国茶道(抹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比现今的乌龙茶道还早了几百年。但可

日本茶道论文

日本茶道鉴赏 11级 建筑工程学院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姓名:韩文秀 学号:3011205291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人们通过饮茶可以休养身体,平静心情。饮茶及有益于身心健康也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的一种享受。正因为此原因,茶自古就是人们所以爱的一种饮品,不仅仅是中华儿女,许多外国友人也深深被茶的魅力所吸引着。 茶最早以源于中国,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当时由于南方气候温暖,适宜茶叶的种植,所以中国各大名茶均产于南方,其中尤以西湖龙井最为著名。人们以茶来作为饮品,其苦中带甜,涩中有滑,清新淡雅,这也正是中国古人所见具有的优秀的

比品性之一。人们以茶招待客人,宋朝诗人杜耒的诗句“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初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自古亦有“以茶代酒”之说,以茶代酒的典故最早出现在晋朝陈寿写的《三国志.韦曜传》里,“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已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荈以当酒。” 足以见得中国古代人们对于茶的重视。 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唐朝时,大多以僧人饮茶,他们以求静气凝神的作用。的确如此,茶和酒同时饮品,酒是刚烈刺激的,而茶是柔顺平和的。酒是感性的,茶是理性的。酒是好的,但少有人饮酒能浅尝辄止,故而饮酒过量,不能自制,喝到忘形而且癫狂,所以,僧人饮茶已表明他清净的心态;诗人饮茶以表明他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世人饮茶以表明他生活的自在与安逸。再后来,查到进一步发展,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宫廷中,王公贵族以茶会见众大臣,气氛和悦;寺院中僧人饮茶诵经,无不有一种脱俗之感;文人不仅以诗交友,更以茶交友,边饮茶边吟诗,至情至性,乐哉乐哉! 再来说说中国茶道的传播。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被日本吸入起源于日本本土且遍种的茶种和茶叶中。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取经,交流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本《本朝高僧传》也 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直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可见,茶道最早是由僧人传播,也由此可推断僧人对茶道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 自此,茶道传入日本,人本人深深被这种艺术多吸引并将其进

日本的茶道、花道、书道

日本的茶道、花道、书道 日本民间普遍有茶道、花道、书道的传统生活习俗,举世闻名。 茶道日本茶道是一种通过品茶艺术接待客人的礼仪活动。它是从中国传去的,中国唐宋时期饮茶盛行,这时日本派许多留学生到中国求学,其中较有名的是最澄、空海、荣西等僧人,他们把中国种茶、制茶、烹茶技术带回日本,使日本饮茶习惯推广到民间,后来形成“茶道”。茶道有“四规”和“七则”,“四规”即“和、敬、清、寂”,“和”即平安和协的气氛;“敬”是尊敬长者、友人;“清”是环境清静;“寂”是达到幽闲境界。“七则”包括:茶的浓淡、水的质地、水温的高低、火候的大小、炉式和方法、煮茶的燃料和茶室的布置、插花等。日本的茶道有各种流派,其中最大流派是“三千家”,此外,薮内派、有乐派、宗和派、三齐派、远州派、久田派也很有名。茶道一般在茶室进行,宾客入座后,主人按一定规程用竹制小匙将茶放入碗中,用沸水冲沏后依次递给宾客品茗,宾客接茶也有一定格式。在日本,茶道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质和进行社交的手段。 花道日本人爱花,一般家庭的客厅都置有一瓶精心设计的鲜花,给人以清新别致的美感,这就是日本特有的传统艺术———花道,亦称插花。花道起源于中国佛教的供花,宋元时代从中国传入日本,到东山时代(15世纪)发展成花道,并成为日本妇女品德、技艺修养的一项内容。日本人在瓶中插花很有讲究,花道早先的插花方式,目的在于使人们注意欣赏瓶、强调瓶的美;后来茶室中也插花,要求避免以美炫人,须力求渗入自然深处,表示出纯洁和简朴,可以说,花道是

属于美育范畴的。日本插花艺术曾受中国花草园艺和阴阳学的影响,并创造出2000个———3000个流派,各流派人数不一,人数最多的“池坊派”,约有100万人;“小原流”,“草月会”等则分别拥有50万—60万人。目前,日本学过插花的人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最引人注目的是“菊卫”的“新兴插花派”,他们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从而为日本的插花艺术开拓了新的领域。 书道在日本,书法艺术被称为书道。书法艺术自古盛行中国,后来普及到朝鲜、越南和日本。奈良时代,日本全面吸收中国唐朝文化,书道也不例外,在大学寮里设有书法博士,教学生学中国书法。公元754年,中国僧人鉴真东渡,带去“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真迹,使“二王”书法在日本流传,并产生空海,嵯峨天皇,桔逸势等著名书法家。17世纪中叶,中国黄檗宗名僧隐元等赴日,带去了中国造诣很深的书法,使日本书道得到了极大转折,出现北岛雪山、细井广泽等隐元流派书法家。到了清末,从中国来日本的清朝公使馆官员杨守敬,带来13000件拓本碑帖,给日本书法带来划时代变化,被尊为日本书道的现代化之父。如今,日本书道极为普及,有3000万人学书道,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书法课,有4所大学本科四年学制。日本书道繁花似锦、流派繁多,书道组织远超过中国,最大组织是全国书道联盟,其次是关西的日本书艺院。

日本茶道感想的心得体会范文

日本茶道感想的心得体会范文 日本茶道心得 茶在日本人的生活里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可以有茶味的香皂、毛巾,可以有茶味的点心,甚至可以将茶和米饭一起煮,做成泡饭来吃。日本人的爱茶之深,恐怕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了。 若要真正体会日本的茶道精髓,就不可以错过煎茶。 与我们目前采用的“炒青”处理不同的是,煎茶采用的是以蒸汽蒸煮的"蒸青"技术。经过这样处理的绿茶,气味上更青绿一些,并 且保持了茶叶的本色特征。 日本煎茶有拇尾的,有宇治的,也有静冈的,都有其独特的韵味。我们这次饮的是静岗煎茶,水近三沸时离火,涤器后备茶。煎茶最 合适的水温是70℃,一般将沸水静置一旁,等备茶完毕,水温也就 差不多了。日本煎茶加工很精细,注入三分之一水略作温润即可, 然后注水至七分满,约一分钟后,就可以开汤饮茶了。 一盏时茶香很清幽,有一丝淡淡的海藻气息。茶汤入口甘淡,几乎没有苦涩。细细品味,于淡然中却别有滋味。饮至第二盏,舌尖 已有茶津涌出。至三盏,喉间甘润,茶津濡濡。此时再细细品读, 只觉甘香满口,茶息满腹,不似先前的清幽淡薄了。 品饮日本煎茶时,开始想到的不会是日本樱花,感觉却仿佛来到了海边。独坐于一方苍幽青润的礁石上,清澈的海水冲刷着双脚, 脚边是翠绿海草和细鳞游鱼,春天亮丽的阳光从天边洒下,发间有 些暖意,而心里却很静,能听见海草呢喃的细语。 轻轻闭上双眼,将琐事暂时排遣,我又一次看到了海,看到了樱花,看到了和服艺伎。原来,感受纯正的日式茶道,也可以化繁为简。

在日本不必担心喝不到好茶,即使是旅店里的免费茶包,泡出来的日本煎茶也一样甘冽清新。当然,如果能光顾专门的茶室感受地 道的日本茶道,自然是莫大的享受了。 日本茶道感受身心禅静时光 俗话说“日常茶饭事”。喝茶和吃饭,本是日常生活中平常的事,但是,茶道并非是以风度翩翩的仪态去享受一杯茶,茶道注重思想 修养和礼仪。其茶道的精神可以用朴素简洁与优雅无华的唯美主义 来形容。 日本茶道简介 日本茶道源自中国。原称为“茶汤”,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从谂禅师曾经以“吃茶去”来接引学人;后来才成为分享 茶食的仪式。日本茶道和其他东亚茶仪式一样,都是一种以品茶为 主而发展出来的特殊文化,但内容和形式则有别。 茶道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后来才成为分享茶食的仪式。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 现代的茶道,由主人准备茶与点心,还有水果招待客人,而主人与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规矩与步骤行事。除了饮食之外,茶道的精神 还延伸到茶室内外的布置;品鉴茶室的书画布置、庭园的园艺及饮茶 的陶器都是茶道的重点。 图片8.jpg 日本茶道文化 茶道四规 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他明确提出“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 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 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

我对日本茶道的理解

我对日本茶道文化的理解 自古至今,喝茶就是一件很雅致的事。浓郁的香味,酣醇的口感,崇尚的健康一直备受人们喜爱。说到茶,很自然我们就想到日本茶道,它在世界颇负盛名,是一门生活的艺术…… 现在,茶道在日本相当普及,可以说,它已融入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将学习茶道和开展茶道活动作为一种以茶会友、修身养性和对艺术的高雅追求。许多年轻女性都潜心学习茶道艺术,提高自身修养,以使自己的家庭和精神生活过得美满而富有情趣。而且,它已飘洋过海,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日本茶的地位我们无可非议,然而它的起源却颇受争议。一部分日本学者基于其日本自身的气候条件以及发现的茶籽化石等,坚定持“自生说”:日本列岛有自生茶;但占据日本乃至世界学界主流的观点却是“中国渡来说”,这得到很多方面的证实以及各国学者的支持。因而,今天,我们大都认为日本茶源自中国。中国进入唐代以后,饮茶得到普及,特别是陆羽的《茶经》问世后,其发展更为迅速。日本的遣唐使和留学僧将种茶,制茶,饮茶等方法及茶、茶种、茶具一并带回了日本,在日本传播,这样一来,饮茶作为一种高雅风流的文化现象在日本逐渐兴起…… 就日本茶道今天的普及程度及知名度来说,当时仅仅是兴起肯定是不够的,这就说到另一个问题:日本饮茶的普及。一个人不得不提,荣西禅师,自其转撰写的《吃茶养生记》推广南宋新茶法之后,一度衰退了的日本饮茶走上了复兴与普及之路。南宋新茶法在日本上层社会中普及,日本茶树的种植面积和种植规模也获得很大发展,日本饮茶由贵族和武士阶层逐渐向一般大众普及开来……到后面,日本还兴起了斗茶,这比中国晚了近2个世纪。 日本饮茶习俗不断普及,日本的饮茶文化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草庵茶道初步形成后,在村田珠光、武野绍鸥的精心培育下,茶道得到新的提高和发展;后来又经茶道大师千利休的改革和创新,终于获得了集大成的辉煌成就。 按照内容,即茶的种类、制茶法、点茶法以及饮茶法等,日本茶道分两个部分:一是抹茶道,二是煎茶道。抹茶道历史悠久,是日本茶道的主流,平时不说抹茶道,一般说日本茶道,指的就是抹茶道;煎茶道历史较短,说的时候一般要在茶道前面加一个“煎”字,以示区别。另外,草庵茶道和书院茶道是根据茶会举行的场所——茶室来划分的。草庵茶道即日本茶道,又称抹茶道,是日本茶道的主流,取代了书院茶道。 抹茶道,即我们平日说的茶道,它形成于16世纪末,具有400多年的历史。抹茶道的点茶法传承了中国宋元时期的龙凤团茶的点茶法,使用的是末茶,即上等粉末。抹茶的“抹”与“末”字相通,所以称“抹茶道”。茶会是日本抹茶道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茶会上所用的物品叫“道具”而非“茶具”,这和茶会源于唐物鉴赏会且茶会上所用的百余件物品中大多与茶无关有关。礼法在日本抹茶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里的礼法指礼仪和规则。抹茶道的建筑也分两类:茶室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区别在哪里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区别在哪里?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区别在哪里? 作为一个茶人,处于责任心和职业习惯,在本文一开始,我要首先要告诉所有读者,平常的许多惯常说法和习惯思维是错误的。比如有人说“日本才有茶道,中国只有茶文化”,有人说“中国茶道简单,日本茶道复杂”,有人说“中国茶道水平低,日本茶道水平高”,还有人说“中国茶道不太讲修养,日本茶道更讲修养”等等。 我们说日本亦有茶道,说起美学来,我们可以将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比一比。曾见与茶道相关的日本仕女图,纤细秀美,精致之极,仕女表情安详甜美,器具也是非常讲究的,其插花的时间恐怕比得上烹茶的时间了。茶道在日本不但盛行,且是一种严肃的活动,这正与其文化和美学观念相合,精致、纤细、洁净,就好象日本就是一部名著《源氏物语》,这部类似中国《红楼梦》的巨著里也渗透着日本的文化和美学理念。日本的茶道,我私下里认为,可欣赏而不可学,在气度上未免不足。其代表者就是表千家茶道、里千家茶道和武者小路茶道三大流派。其中尤以表千家茶道更具标杆性质。中国茶道文化底蕴厚重,一把旧壶,一

杯茶汤,掂在手里,随意率性,崇尚自然,气沉丹田,没有那样多条条框框裁切,细节处可透出行茶者诸多个性和衍变,有引人入胜的韵味,有心人品出禅、道、儒,静夜中品茗,一片禅心如月光洗浴的海棠,肝胆皆冰雪。我愿意融进这民族气息浓浓的茶里,十几年饮茶品茗,从未仔细考虑过什么茶道美学,从浑浑沌沌牛饮解渴,到啜饮品味,到将经历中的百般滋味融进杯盏里一丝丝品饮,这“道” 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同心情有不同的茶相伴,不同的茶由不同的长流壶、短流壶、无流壶来对应沏泡,不同的民俗地区对同一种茶可以有不同的沏泡法和品饮法。实际上是,无论你在任何地方、无论你喜欢和种茶,你都可能会遇到一种独特的泡茶和品茶方式,这就中国茶道的精彩纷呈和多姿多彩,茶道艺术和品茶过程一起,犹如知已好友一般,伴随着松弛和愉悦与国人们在一起。中国茶道流派以太极茶道为代表,它的追求茶道精神性与功能性阴阳融合的太极思想,也代表了大多数茶人的内心精神取向。日本茶道美则美矣,个中滋味远不及中国茶道耐品。佛教从天竺传入中国,中国将其融入儒家与道家,这才产生了中国式佛教“禅 ”,禅自南宗六祖慧能以“顿悟”战胜了北宗神秀为主的“渐悟”后大盛。禅又自中国传入日本,日本国人将禅再次变化,融入大和民族的坚忍、纤细、精致,再加上略略感伤,因此日本的茶道也带有这样的

中日茶文化的历史渊源是怎样的

中日茶文化的历史渊源是怎样的 中日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之秦朝 秦以前时期是我国发现和利用茶地初始阶段,秦以后开始人工栽培茶树的历程,但仅局限于巴蜀地区。 中日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之唐代 中日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之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是中国茶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史书上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其兴盛表现为“斗茶”之风的盛行,“茶会”、“茶宴”的饮茶形式已相当普遍,烹茶技艺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市民茶文化兴起。而日本在晚唐至北宋时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严重影响了这一时期中日茶文化的交流,日本茶文化进入衰滞时期。 南宋时期,日本来华僧侣中最杰出的一位是荣西。他将南宋的禅和茶传至日本,为日本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荣西曾两次到中国潜心专研禅学,同时还研究总结了宋朝的饮茶文化及其功效。 中日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之明代 明代废止了一些制茶的弊制,废团茶,兴叶茶,极大地促进了制茶业的发展,因此明代是我国古代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为现代制茶工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日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之清代 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制茶、烹饮等茶事虽然未回到宋人的繁琐,茶风已开始趋向纤弱,但大量的茶馆茶庄的出现使得茶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闭关锁国政策的打破使得茶业对外贸易兴盛发展。此时,福建功夫茶在日本传播,导致了日本“煎茶”文化的兴起,因此日本茶道就形成了两大部分:“抹茶道”和“煎茶道”。

而最后成型的“煎茶道”比起日本“抹茶道”来说更多的包含了中国文化的诸多要素。至此中日茶文化已有一千多年的交流史,源远流长,其各具魅力的茶文化都是东方文化灿烂的瑰宝,脱胎于中国母体的日本茶文化更是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茶道,这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浅谈日本茶道文化

浅谈日本茶道文化 日语一年级一班崔蕊学号13100722 日本的茶道缘起于中国,却不同于中国茶文化的以“饮”为主。中国人将饮茶融入生活,没有任何仪式,不带有任何宗教色彩,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当疲惫于劳乏的都市生活后,静下心来,沏一壶茶,或携二三友,在个安静淡雅的地方小聚闲谈。中国茶讲意境,却也是人们生活中简简单单的一部分。而日本的茶道虽承袭中国茶文化的种种,一切典章,文化制度受中国茶艺影响颇深。但日本茶道追求的是更加极端的境界。赋予给茶道更繁杂的过程,及更庄重的意义。 一.日本茶道的起源 日本茶道的历史与发展是从唐代开始由中国传入日本的,主要是由日本遣唐使,留学僧及去日华僧带去的。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天台宗开山大师,最澄和尚赴天台山国清寺留学返回时,不仅带回了天台宗经典,也带回了中国的茶籽,载于近江的台麓山地区。最澄成为了日本植茶技术的开拓者。 与最澄同一时期来华的弘法大师在长安青龙寺学习密宗教义,回国后在高野山金刚寺创真宗言,成为开创“东密”的大师,并从中国带回了制茶的石臼和制茶技术。中本平安朝的时候,弘法大师上了一份《空海给奉献表》于嵯峨天皇,其中道:“……茶汤坐来,乍阅振旦之书。”这是日本最早的饮茶记录。 嵯峨天皇巡幸韩崎之地经过崇福寺来到梵释寺时,留唐归来并兼任两寺大僧都的永忠和尚亲自烹茶献给天皇,天皇很喜欢,当场赐衣,这是日本正史中有关天皇饮茶的最早记载。 首先创立茶道概念的是15世纪奈良称名寺的和尚村田珠光。村田珠光在参禅中将禅法的领悟融入饮茶之中,他在小小的茶室中品茶,领悟出“佛法存于汤茶”的道理。村田珠光以此开创了独特的崇尚自然朴素的茶风——草庵茶。将军义政的推崇使草庵茶在京都附近普及开来。继村田珠光后武野绍鸥对茶道进行了很大的补充和完善,将和歌理论注入茶道中。千利修则将茶道推向平民。之后又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茶道的形式样态。 二.日本茶道的规程 日本的茶道仪式繁杂而且庄重。入茶室前要净手,进茶室要弯腰脱鞋,以表谦逊和洁净。为体现茶室中人人平等,在过去要把象征阶级地位的如宝剑,佩刀,珠宝等物品留在室外。茶室不仅讲究室内布局与装饰,也要室外有幽雅环境。室内布有古董玩物等,典雅大气。茶客进入茶室后要心无杂事,正襟危坐,虔诚受教。茶人要身着和服跪在榻榻米上,先打开绸巾擦茶具,茶勺;用开水温热茶杯,倒掉水,再擦干茶碗;又用竹刷子拌沫茶,并斟入茶碗冲茶。茶碗小而精致,一般使用黑色陶器。献茶前先献上点心,以解茶的苦涩之位,然后接着献茶。 献茶的礼仪很讲究:茶主人跪着,轻轻将茶碗转两下,将碗上花纹图案对着客人,客人双手接过茶碗,轻轻转上两圈,将碗上花纹图案对着献茶人,并将茶碗举至额头,表示还礼。然后分三次喝完,即三转茶碗轻啜慢品。饮茶时嘴要发出吱吱响声,以表对茶的赞扬。饮毕,客人要说吉利话,特别要赞美茶具的精美环境布局的优雅及感谢主人款待。这就是普通茶道的全过程。 当然在茶道的最高礼待中,献茶前请客人吃丰盛美味的“怀石料理”,即用鱼,蔬菜,海草,竹荀等精致菜肴。 三.日本茶道的精神 日本茶道精神主要与禅的思想相联系。总结起来即“和敬清寂”,“一期一会”,“独坐

日本的茶道和花道

xx的茶道和花道 xx的茶道 1.茶道的起源 日本茶道源自中国,与16世纪发展成熟。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茶道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原称为“茶汤”。日本茶道和其他东亚茶仪式一样,都是一种以品茶为主而发展出来的特殊文化,但内容和形式则有别。茶道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从谂禅师曾经以“吃茶去”来接引学人;后来才成为分享茶食的仪式。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但茶道一词所指的是较早发展出来的抹茶道。 道提倡“和、敬、清、寂”的精神境界,即在茶室这个简单朴素的空间里,用一种平和安然的心情来品茶。茶道讲究“一期一会”,即主客之间珍视其中一生仅有一次的会面机缘。主人满怀真情招待客人,客人则通过理解并接受主人的心意来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现在主要作为女性修养内容的一部分。 现代的茶道,由主人准备茶与点心,还有水果招待客人,而主人与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规矩与步骤行事。除了饮食之外,茶道的精神还延伸到茶室内外的布置;品鉴茶室的书画布置、庭园的园艺及饮茶的陶器都是茶道的重点。 茶道中使用的茶是一种粉末状的“抹茶”,也就是日本人经常引用的绿茶。除了绿茶,日本女性还喜欢喝有益于瘦身的乌龙茶和普洱茶。夏天日本人则流行喝以大麦为原料的麦茶。 2.xx茶具的分类 (一)等候室用的茶道用具: 主要有挂轴和插花。

(二)点茶用的道具 1.xx: 译为“茶釜”是茶道中用来烧热水的锅。 2.xx: 是“盖托”的意思。是用来放置锅盖和勺子的器具,一般用金属、陶瓷、木材、竹子等材料制成,形状多种多样。3.茶筅: 译为“茶刷”,是用于搅合粉茶的工具。使用前要预先用冷水浸泡,点茶前为防止竹丝折断混入茶中,有必要在热水中再浸泡洗涤。 4.茶杓: 译为“茶匙”,是取粉茶的匙子。制作材料以竹材为主,尽量体现竹节美。 在中间断多有竹节,这种茶匙称为“草”,而竹节在两端的成为“行”,没竹节的成为“真”。 5.茶碗: 喝茶时用的碗。有各种形状和颜色。 6.柄杓: 竹制的水杓,舀水的工具。 7.薄茶器: 是放“淡茶”容器的总称。包括棗(枣形罐),中次(粉茶筒)和金輪寺(金轮寺茶器)。 10.茶入: 浓茶用的茶罐,材料一般是陶器的。 11.仕覆:

日本茶文化

日本茶文化 学院:商学院 学号:2012221112310056 姓名:龙靖雯 年级专业:2012会计

日本茶道文化根源于中国,但如今却能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性文化符号而存在,其主要原因是日本在吸收中国的饮茶文化之时并不是简单地完全照搬与模仿,而是经历了一个与日本民族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即本土化的过程。中国的茶文化传入日本后,历经几代茶人的不懈努力、潜心研究和改革创新,将饮茶这种简单的日常活动升华到极具形式美和内在美的艺术高度,它是禅宗日本化以后孕育出的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文化式样。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人们通过饮茶可以休养身体,平静心情。饮茶及有益于身心健康也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的一种享受。正因为此原因,茶自古就是人们所以爱的一种饮品,不仅仅是中华儿女,许多外国友人也深深被茶的魅力所吸引着。 茶最早以源于中国,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人们以茶来作为饮品,其苦中带甜,涩中有滑,清新淡雅,这也正是中国古人所见具有的优秀的比品性之一。人们以茶招待客人,宋朝诗人杜耒的诗句“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初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自古亦有“以茶代酒”之说,以茶代酒的典故最早出现在晋朝陈寿写的《三国志.韦曜传》里,“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已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荈以当酒。”足以见得中国古代人们对于茶的重视。 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唐朝时,大多以僧人饮茶,他们以求静气凝神的作用。的确如此,茶和酒同时饮品,酒是刚烈刺激的,而茶是柔顺平和的。酒是感性的,茶是理性的。酒是好的,但少有人饮酒能浅尝辄止,故而饮酒过量,不能自制,喝到忘形而且癫狂,所以,僧人饮茶已表明他清净的心态;诗人饮茶以表明他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世人饮茶以表明他生活的自在与安逸。再后来,查到进一步发展,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宫廷中,王公贵族以茶会见众大臣,气氛和悦;寺院中僧人饮茶诵经,无不有一种脱俗之感;文人不仅以诗交友,更以茶交友,边饮茶边吟诗,至情至性,乐哉乐哉! 茶道传入日本后,日本人深深被这种艺术多吸引并将其进一步发展。茶道虽然最早在中国提出,但并没有得到更深一步的发展,可在日本则不然。日本人很重视茶道,不仅将茶道视为一种艺术,而且是泡茶为一种仪式。 对大部分人来说,日本茶道不过是多人共处一斗室,共饮一碗茶的枯燥过程,而且日本茶道的饮茶程式有一套固定的规则和一个复杂的程序和仪式。日本茶道的仪式都是严格经过精心提炼后形成的最周到、最简练的动作。所以给人的感觉是“中国不愿刻意追求而流于形上,一切顺其自然;日本拼命摹仿,追求各种境界而流于形下而不自知。” 但事实则不然,日本茶道其实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她通过烧水、点茶、饮茶的一整套过程,增进社交、修心养德。她除了茶这一主题外,还涉及花道、书道、建筑、陶器、礼仪等多方面的复杂内容。主人与客人之间对每一个动作的含义的领会,以及对每一件器物和环境的肯定和欣赏都是建立在对这些内容有一定的基础之上,而非仅仅是客套语委婉。只有具有极高鉴赏水平的客人才能注意到茶事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真正体会到茶事的不凡,同样只有具有极高修为的主人、茶师才能得到客人的认同。而主客双方只有达到如此共同的境界,茶事的不凡才得以体现,这些都得源于他们对茶道真谛的不断追求。然而,另一方面日本知名学者熊仓功夫先生把茶道定义为是一种具有时效性的室内艺能。她不同于日本其他传统艺术,她的艺术价值只能在室内进行的过程中得以具体表现。而一旦离开

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的历史联系性

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的历史联系性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到明代,真正 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他明确提出“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 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 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和、敬、清、寂”被称之为日本“茶道四规”。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 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 意境,给人以熏陶。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别是禅宗)色彩很浓,并 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它是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 的表演程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的,较为缺乏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 平安时代初期,是日本栽培茶树的开始,到了镰仓时代,神僧荣西创造了茶的加工方法,还制造出优质茶种到日本传播,他于公元1211年写成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 日本镰仓时代的临济宗留学僧南浦绍明在宋朝时来到中国,将径山茶宴带回日本,成为日本茶道的起源。18世纪江户时代中期国学 大师山冈俊明编纂的《类聚名物考》第4卷中记载:“茶宴之起, 正元年中(1259年),驻前国崇福寺开山南浦绍明,入唐时宋世也, 到径山寺谒虚堂,而传其法而皈。” 中国径山茶宴进入日本之后,日本很快就发展出自己的风格与流派。最著名的是千宗旦(千利休之孙)之子所创设的三个流派:表千 家流的不审庵、里千家流的今日庵以及武者小路千家流的官休庵, 合称三千家。

浅谈日本茶道的特点

浅谈日本茶道的特点 作为一名专升本的学生,我有幸和本科生一样有了一门选修课。日语作为比较热门的选修课,我能选到纯属幸运,是后来又开的一个班才选到的。在这短短一学期的学习时间里,老师给了我们很多的耐心帮助,以一门必修课的方式教我们,让我们对日语及日本的一些文化有了了解,在进入正文之前首先要对李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饮食文化方面,作为“世界第一的杂食族”,日本人的饮食结构是很值得探究的。因为它能反映日本人的精神结构、社会结构及认识事物的方式,反映日本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特色。 茶道是以沏茶、品茶为手段,用以联络感情且富有艺术性、礼节性的一种社会活动。它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日本文化的代表,又是日本人生活的规范,日本人心灵的寄托。 日本茶文化的历史是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首先是受中国唐朝的饼茶煮饮法影响的平安时代;其次是受宋朝末期的茶冲饮法影响的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代;最后则是受明朝的叶茶泡饮法的江户时代。其中第二个时期是茶道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但茶道的成熟期则在第三个时期。 与艺术、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相比,茶道艺术有许多特殊性: 第一,茶道是通过人的眼、耳、舌、鼻、身来同时感受的,茶道艺术中有色、有声、有香、有味、有触感。 第二,茶道艺术试图包罗万象,并使之艺术化。把山川风月、春夏秋冬、花草虫鸟、历史文学等等都包容进四小时的茶事之中。 第三,茶道艺术不是由个人或单方面独自完成的。它要求参加茶事的客人一起参加表演,客人的举止和对茶道的修养程度直接关系到茶道是否成功。 第四,茶道艺术是无形的,但又是永久性的。无形是说茶事完成一次艺术的创作便随之消失,永久是说茶道要求茶人日夜埋头于艺术创造与艺术修行之中。 茶道首先是茶事,每次茶事都有主题,确定主题后也就确定了首席客人,再根据首席客人选择陪客,这一切都是为了使茶事的气氛融洽。为了办好茶事,主人要亲自东奔西跑,选择好茶、好水、好茶食。最后,主人还要精心准备最后一项工作---清扫。清扫茶室、茶庭是茶人每日的必修课,在举行茶事时更为重要。茶庭的地面上不能有一片多余的树叶,树叶上的灰尘也不能放过。主人要把客人将要经过之处的树叶一片一片用抹布擦干净。 日本人的审美,则在茶食、茶花中得到充分体现。茶道崇尊自然,追求与大自然的同化。茶点心与一般点心不同的是它不仅要求营养价值高、味道好、外形美,而且要求色彩与形状朴素淡雅,易化,尺寸小。茶点心要达到使五感满足:第一是视觉。当点心端出后,点心的外形、色彩及容器的艺术风格要给人以美感。 第二是触觉。人们通过手拿、口嚼、舌头的触动,可以感觉到茶点心的柔软、易化,使人感到亲切和陶醉。 第三是味觉。茶点心要求尊重原材料本身的味道,不主张加过多的配料,要选用新鲜的材料,使客人感觉到每一种材料的香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