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作物秸秆资源的饲料化利用

农作物秸秆资源的饲料化利用

农作物秸秆资源的饲料化利用
农作物秸秆资源的饲料化利用

农作物秸秆资源的饲料化利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的种植面积非常大,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然而,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率非常的低,大量秸秆被直接焚烧,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还污染了环境。所以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可以说是近年的热点。秸秆的综合利用方式很多,有直接还田、饲料化利用、制作人造板等等。但我觉得秸秆资源的饲料化利用是最好的利用方式。

为什么说农作物秸秆的饲料化利用时最好的利用方式呢?众所周知,近年来气候不断恶化,各种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使得粮食产量减产。而土地沙化,盐渍化,水土流水等又进一步减少了可耕种的土地。这加剧了人畜争粮的问题。此外,世界上有超过70亿的人口,中国人口也早已超过13亿,而且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人口都在不断地增长,人口日益增长使得对粮食及乳肉的需求不断增大,而这又会导致畜牧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但如果这些家畜都放牧的话。无疑又会造成草场的破坏,最终恶性循环,得不偿失。但如果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饲料化利用作物秸秆,那么不仅会减少精料的投喂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乳肉品质,使得人畜争粮的问题得以解决,而且减少放牧,使草场得以保护。可见,农作物秸秆资源的饲料化利用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那么农作物秸秆到底该如何饲料化利用呢?概括来说有三种处理方法,即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生物法。

我们先来看看物理处理方法。切碎是最简单和最普遍的物理处理方法,其他还有浸泡、磨碎、蒸煮、高压蒸气处理、热喷、膨化和辐射等,而秸秆揉搓加工和秸秆饲料压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物理法的新方法,这些方法能提高农作物秸秆的适口性,增加采食量,提高消化率,但不能改变农作物秸秆的组织结构或提高营养价值。

下面我介绍一下秸秆的揉搓处理法。揉搓技术是通过对秸秆精细加工,使之成柔软的丝状物,质地松软,能提高牲畜的适口性、采食率和消化率。根据反刍动物对粗蛋白、能量、粗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需要,把揉碎的农作物秸秆等粗饲料与精料及各种添加剂充分混合配制反刍动物全混合日粮(TMR)的技术已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推广应用。目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奶牛场采用此技术,我国的上海和广州等地也已开始应用。TMR技术的应用,能有效防止动物对日粮中加入的一些劣质及单喂适口性差的饲料的选择,改变了农作物秸秆单喂时适口性差和消化率低的状况;有利于奶牛发挥产乳性能,并能提高其繁殖率;还可节省劳力,有助于控制生产。研究表明,把TMR颗粒化,更能提高动物采食量,日增质量和饲料转化率也能显著提高。周丰岑等(2001)使用全价颗粒料对山羊进行舍饲,其经济效益远大于放牧,而改良品种对全价颗粒料的利用率较高,其增质量每只羊每月为4.6 kg,比对照组提高50.33%。张永根(1999)用颗粒化TMR饲喂肉牛,日增质量比对照组提高了0.12kg,料肉比降低了O.73。

压块是秸秆物理处理的第二种方法。粗饲料压块机可将秸秆和饲草压制成高密度饼块,其压缩比可达1:5甚至l:15。这样可大大减少运输与储存空间,若与烘干设备配套使用,可压制新鲜牧草,保持其营养成分不变,并能防止霉变。高密度饲饼用于日常饲喂、抗灾保畜及商品饲料生产均能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

第二种处理方法是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包括酸处理、碱处理、氧化剂处理和氨化等方法,酸碱处理研究较早,因其用量较大,需用大量水冲洗,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生产中并不广泛应用。

氨化处理。利用氨水对农作物秸秆进行处理,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欧洲推广应用。其原理是:含氮量较低(≤1%)的低质粗饲料与氨相遇时,其有机物与氨发生氨解反应,其中的木质素与多糖间的酯键结合遭到破坏,形成铵盐,铵盐是牛羊等反刍动物瘤胃内微

生物的氮源。另一方面,氨溶于水后形成的氢氧化铵对粗饲料有碱化作用。秸秆经氨化后变得柔软,易于消化吸收,饲料含氮量可增加1倍,采食量和养分消化率提高超过20%。氨的用量为2.5%一3.5%,含水率以40%左右为宜。可用液氨、尿素、碳酸氢氨和氨水等氨源生产秸秆氨化饲料。

氧化处理。利用二氧化硫、臭氧及碱性过氧化氢等氧化剂处理农作物秸秆。其原理是:氧化剂能破坏木质素分子间的共价键,溶解部分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使纤维素基质中产生较大空隙,增加纤维素酶和细胞壁成分的接触面积,从而明显提高饲料的消化率。用二氧化硫处理麦秸后,细胞内溶物提高20%,半纤维素降低21%,总氮含量不受影响,但适口性降低, VB遭到破坏,加重了动物酸的负担,使能量代谢受到影响。用臭氧处理农作物秸秆可使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分别降低50%和5%,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是碱化处理的1.17倍,有效提高了秸秆的营养价值,但也有副作用,长期应用可导致动物中毒。因臭氧用量较大,成本较高,故效益不佳。

出了物理和化学处理以外,还有生物处理法,就是利用某些特定微生物及分泌物处理农作物秸秆,如青贮和微贮等。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均能降解纤维素。降解木质素的微生物主要有放线菌、软腐真菌、褐腐真菌和白腐真菌等。美国的研究人员从200多种细菌中筛选出既可固定空气中的氮,又能利用秸秆纤维作为惟一碳源的菌种,可使秸秆经发酵后蛋白质含量提高3~4倍。刘东波等也分离出1株以纤维素为惟一碳源进行固氮生长的固氮菌。

青贮是比较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且密封等条件下,通过厌氧发酵产生酸性环境,抑制和杀灭各种微生物的繁衍,从而达到长期保存青绿多汁饲料及其营养。是一种简单、可靠且经济的方法,已在世界各国畜牧生产中普遍推广应用。青贮饲料气味酸香、柔软多汁、颜色黄绿、营养不易丢失、适口性好且容易被动物消化吸收,是动物冬春不可缺少的优良青绿多汁饲料。青贮方法有半干青贮、添加某些掭加剂的特种青贮和用于非草食动物的混合青贮等。

多维复合酶菌秸秆发酵饲料。除以上利用秸秆发酵活干菌进行发酵外,多维复合酶菌秸秆发酵饲料也是一项高科技生物工程技术。是由能产生多种酶的耐热性芽孢杆菌群、乳酸菌群、双歧杆菌群、光合菌群、酵母菌群和放线菌群等106种有益生物组成的微生态发酵。

近年来,随着秸秆化学处理的研究进展,研究者提出了用尿素加氢氧化钙调制秸秆的复合化学处理法。试验结果表明,这种调制方法的效果高于氨化或碱化单一处理。毛华明等研究报道,以尿素氨化加氢氧化钙处理稻草,压制成粒,瘤胃48 h干物质消化率比对照组提高21百分点,进食量达到每100 kg体质量1.82 kg。冯仰廉等用尿素加氢氧化钙调制秸秆得出,复合处理比单独用尿素或氢氧化钙处理的秸秆干物质降解率提高了1倍。另外,尿素和氢氧化钙的用量对秸秆瘤胃消化率也有明显的影响,当用量为每千克秸秆干物质40 g尿素加50 g氢氧化钙时,稻草的消化率从48.3%提高到71.2%,而用尿素单独处理的消化率为60.6%,秸秆的粗蛋白含量可从4.31%提高到10.39%。因此,复合化学处理不仅能更有效提高秸秆饲料在瘤胃中的降解率和粗蛋白含量,而且这种处理方法成本低,简便易行,对人畜无害。

通过补充适量淀粉或蔗糖等能量物质,补加可发酵氮源,补充过瘤胃蛋白、微量元素和硫元素,日粮中脂肪的含量应适宜等营养调控措施,充分利用秸秆饲料的营养潜力,可极大激发瘤胃微生物的活性,促进纤维分解菌的繁殖,提高反刍家畜对秸秆纤维性物质的利用率。另外,在青贮和微贮的基础上,通过使用含纤维素酶和木聚糠酶活力较高的酶制剂及含乳酸菌接种剂的微生物制剂生产秸秆发酵饲料;利用微生物发酵降解秸秆中的木质素等生物处理方法也可大大提高农作物秸秆的饲料利用率和营养价值。加强纤维素酶的研

究,筛选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并研究其配套的发酵工程技术,使大量的秸秆等纤维素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总之秸秆资源饲料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在实际中应根据养殖规模,经济实力以及当地的情况具体分析。比如在我的家乡,农作物的秸秆主要有玉米杆麦秸,也有一些水稻秸秆。而当地也没有足以消耗这些秸秆的养殖场或是其他的工厂,所以这些秸秆基本上都浪费了,没有物尽其用。然而纵观家乡的养殖业,多为粗放的放牧,甚至有很多样一直都在山上,山上虽然水草肥美,但羊只生长缓慢,养殖周期太长,效益不好。所以在家乡搞农作物秸秆养殖牛羊有很大的情景,这样就大大降低养殖成本,减少饲养周期,极大的提高了养殖效益。

另一方面,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每年都有七八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并且每年都在增加,就业压力成为当代每个大学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所以大学生自主创业也成为了时下最热门的话题,每个大学生都想创业,可毕竟,世界上只有一个马云,一个比尔.盖茨,创业成功者只是少数。而对一个农村出来的学生而言,要想在大城市谋求发展,那简直是天方夜谭,虽然在城市有很多机会,但我们没有基本没有人脉关系以及经济基础。而对一个屌丝来说什么电子及金融领域门槛太高,所以农业才是王道。农业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热点,因为每个人都要吃饭,投资农业是一个明智之举。农村虽然穷,但还有很多可开发的资源。秸秆就是一个低成本的资源,我想如果能充分利用好秸秆资源,在我的家乡必定会有很大的前途,但愿去走这条路的人人是我。

秸秆资源是一种低成本值得开发的资源,秸秆资源饲料化搞养殖则是一条创富的好路。若有机会以后就回家养健康,养快乐,养秸秆饲喂的有机牛羊。

玉米秸秆做饲料的十种加工方法

玉米秸秆做饲料的十种加工方法 玉米是供作饲料为主的粮、经、饲兼用作物,玉米秸秆也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源。作为一种资源,玉米秸秆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可利用的化学成分,可用作畜牧业饲料的原料。 长期以来,玉米秸秆就是牲畜的主要粗饲料的原料之一。有关化验结果表明,玉米 秸秆含有30%以上的碳水化合物、2%?4%的蛋白质和0. 5%—1%的脂肪,既可青贮,也可直接饲喂。就食草动物而言,2 kg 的玉米秸秆增重净能相当于1kg 的玉米籽粒,特别是经青贮、黄贮、氨化及糖化等处理后,可提高利用率,效益将争更可观。据研究分析,玉米秸秆中所含的消化能为2 235. 8kJ/kg,且营养丰富,总能量与牧草相当。对玉米秸秆进行精细加工处理,制作成高营养牲畜饲料,不仅有利于发展畜牧业,而且通过秸秆过腹还田,更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玉米秸秆饲料加工技术是采用机械工程、生物和化学等技术手段,完成从玉米秸秆的收获、饲料加工、贮藏、运输、饲喂等过程的技术。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秸秆饲料加工新技术也层出不穷。玉米秸秆除了作为饲料直接饲喂外,现在有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多种加工技术在实际中得以推广应用,实现了集中规模化加工,开拓了饲料利用的新途径。 1 、玉米秸秆青贮加工技术: 属于生物处理技术,是玉米秸秆饲料利用的主要方式。该项技术是将腊熟期玉米通过青贮收获机械一次性完成秸秆切碎、收集或人工收获后将青玉米秸秆铡碎至1—2cm 长,使其含水量为67%—75%,装贮于窖、缸、塔、池及塑料袋中压实密封贮藏,人为造就一个厌氧的环境,自然利用乳酸菌厌氧发酵,产生乳酸,使大部分微生物停止繁殖,而乳酸菌由于乳酸的不断积累,最后被自身产生的乳酸所控制而停止生长,以保持青秸秆的营养,并使得青贮饲料带有轻微的果香味,牲畜比较爱吃。 2、玉米秸秆微贮加工技术: 这也是生物处理方法,把玉米秸秆切短,长度以养牛5-8cm、养羊3—5cm为宜,而养 猪需粉碎,这样易于压实和提高微贮窖的利用率及保证贮料的制作质量。容器可选用类似青贮或氨化的水泥窖或土窖,底部和周围铺一层塑料薄膜,小批量制作可用缸或塑料袋、大桶等。秸秆含水量控制在60%—70%,在秸秆中加入微生物活性菌种,使玉米秸秆发酵后变成带有酸、香、酒味家畜喜食的饲料。微贮就是利用微生物将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并转化为菌体蛋白的方法,也是今后粗纤维利用的趋势。 3、玉米秸秆黄贮加工技术: 这是利用微生物处理玉米干秸秆的方法。将玉米秸铡碎至2?4cm,装入缸中,加适量 温水闷2 天即可。干秸秆牲畜不爱吃,利用率不高,经黄贮后,酸、甜、酥、软,牲畜爱吃,利用率可提高到80%-95%。 4、玉米秸秆氨化加工技术:

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谭子颖报告形成时间:2014/3/15

一.介绍酢浆草 二.形态特征 酢浆草属于草本,高10-35厘米,全株被柔毛。 其的根茎稍肥厚,茎细弱,多分枝,有的直立,有的匍匐,而且匍匐茎节上生根。它的托叶小,长圆形或卵形,边缘被密长柔毛。叶柄长1-13厘米,基部有关节;叶子小并无柄,形状为倒心形,长4-16毫米,宽4-22毫米,先端凹入,基部宽楔形,两面被柔毛或表面无毛,沿脉被毛较密,边缘具贴伏缘毛。花单生或数朵集为伞形花序状,腋生,总花梗淡红色,与叶近等长;花梗长4-15毫米,果后延伸;小苞片呈披针形,长2.5-4毫米,萼片是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5毫米,背面和边缘被柔毛;花瓣为黄色的,长圆状倒卵形,长6-8毫米,宽4-5毫米;雄蕊的花丝白色半透明,有时被疏短柔毛,基部合生,长、短互间,长者花药较大且早熟;子房长圆形,蒴果长圆柱形,长1-2.5厘米。种子长卵形,长1-1.5毫米,褐色或红棕色,具横向肋状网纹。花、果期是2-9月。 三.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草池、河谷沿岸、路边、田边、荒地或林下阴湿处等。 生物学特性 【温度对生长的影响】:酢浆草,性喜荫蔽、湿润的环境,不耐寒,经6年引种栽培,未发现球茎受冻现象。冬季,除部分茎变软,少部分叶片发黄外,基本上常绿。每年4至5月,8月下旬至10月下旬是生长高峰期,在炎热的夏季生长缓慢。 【光照对生长的影响】:红花酢浆草为喜光植物,在露地全光下和树荫下均能生长,但全光下生长健壮,植株丰满,花多而繁。

【水分对生长的影响】:酢浆草在湿润的环境条件下生长良好,干旱缺水时生长不良,可耐短期积水。 四.药用价值 1、治疗失眠:取酢浆草10斤、松针(云南松)加水8000ml,煎1小时,过滤去渣;另取大枣1斤捣碎,加水2000ml煎1小时,过滤去渣。将两液混合,加适量糖及防腐剂备用。每服15-20ml,每日3次。有一定的镇静、安眠效果。 2、治疗传染性肝炎:取酢浆草 1两,瘦猪肉1两炖服。每日1剂,连服1周。治疗20余例(部分病例配合中药复方治疗),均取得一定疗效。 其中有如下书籍记载: 1)治水泻:酸浆草三钱冲,加红糖蒸服。(《云南中医验方》) 2)治痢疾:酢浆草研末,每服五钱,开水送服。(《湖南药物志》 3)治血琳热淋:酸浆草取汁,入蜜同服。(《履巉岩本草》) 4)治二便不通:酸草一大把,车前草一握。捣汁入砂糖一钱,调服一盏;不通 再服。(《摘元方》) 5)治小便不通,气满闷:酸浆草一握。研取自然汁,与醇酒相半,和服;不饮 酒,用甘草三寸,生姜一枣大,锉,同研,用井华水五分盏,滤取汁和服亦得。(《圣济总录》酸浆酒) 6)治赤白带下:三叶酸草,阴干为末,空心温酒服三钱匕。(《千金方》) 7)治麻疹:酸味草每用二钱至三钱。水煎服。(《岭南采药录》) 8)治吐衄:酢浆草四钱,食盐数粒。水煎服。(《闽东本草》) 9)治咽喉肿痛:鲜酢浆草一至二两,食盐少许。共捣烂,用纱布包好含于口中; 或煎汤漱口。并治口腔炎。(《闽东本草》) 10)治乳痈:酢浆草五钱。水煎服,渣抖烂外敷。(《湖南药物志》) 治腹部痈肿:鲜酢浆草二两。放碗内捣出汁,热甜酒冲,去渣服。(《江西民间草药》) 11)治癣疮作痒:雀儿草擦之,数次即愈。(《永类钤方》) 治痔:雀林草一大握,粗切。以水二大升,煮取一升,顿服尽,三日重作一剂。(《外台秘要方》) 12)治创伤青肿:鲜酢浆草二两。搓伤处;又用鲜草二两,加红糖五钱。开水炖 服。(《闽东本草》) 13)治汤火伤:鲜酢浆草洗净捣烂,调麻油敷患处。(《闽东本草》) 14)小便血淋。用酢浆草捣汁,煎五岺散服下。 15)牙齿肿痛。用酢浆草一把,洗净,加川椒(去核)四十九粒,同捣烂,捏成 豆大小粒。每以一粒塞痛处,即有效。

植物资源开发复习题

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植物资源是生物资源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它的开发利用方面来看,它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地域性多用性分散性再生性近缘种化学成分相似性采收利用时间性可栽培性 2、植物资源按用途进行分类,是目前国内外研究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法,吴征镒系统按植物的用途将植物资源分为五大类:食用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工业用植物资源保护和改造植物资源植物种质植物资源 3、我国资源植物极为丰富,形成我国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的重要条件是:辽阔的疆域中纬度和大陆东岸地理位置起伏多山的地形土壤多种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 4植物体内的油脂主要属于各种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还有少量的非甘油酯类化合物,如粘蛋白淄醇色素蜡维生素磷脂游离酸等。 5、植物化学成分主要的分离纯化方法:结晶法透析法萃取法分馏法沉淀法盐析法透析法层析法 6、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是要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的和谐和统一。 7、引种驯化是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工作中须注意以下几点:气候相似论、北种南移比南种北移容易、草本比木本容易。 8、植物纤维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各部分,按其存在的部分不同分为以下类别: 韧皮纤维种子纤维果壳纤维木材纤维根纤维叶纤维和茎干纤维。 9、中药的炮制方法有:洗、漂、泡、渍、煅、炒、煨、灸、蒸、煮。 二、名词解释 1、芳香油:亦称精油或挥发油,它与植物油不同,主要化学成分有掂烯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直链化合物和含硫含氮化合物等,其中掂烯类是最重要的成分,是一类取之于植物原料,不溶解于水,能随水蒸气蒸发的具有芳香气息的油状液体。 2、鞣质:又称植物单宁,它是分子量500~3 000,能与明胶及其他蛋白质产生沉淀的水溶性多元酚的衍生物,是鞣制生皮革的一种化工原料,是一种棕黄色到棕褐色的物体,呈粉状、粒状、块状或浆状,工业称栲胶。 3、中药的炮制:是药物在制成各种剂型之前,对药用植物的清洗、整理和根据医疗需要进行加热处理等的加工过程。 4、纤维植物资源:是指植物体内含有大量纤维组织的一类植物。从广义上还包括目前农业中广为栽培的棉、亚麻、苎麻等经济作物。 5、药用植物资源:是指含有药用成分,具有医疗用途,可以作为植物性药物开发利用的一群植物。广义的药用植物资源还包括人工栽培和利用生物技术繁殖的个体及产生药物活性的物质。 6、生境片断化:是指原来覆盖面积很大的生境,由于道路、农田、城填及其他较大的人类活动场所而分割成小块。 7、天然树脂:是指由动植物分泌物所得的无定形有机物质,树木的生理分泌物和光合产物,存在于植物的特殊管道、乳管、瘤、及不同部位的储藏器官中,是固体或半固体、假固体的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物质,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如松香、琥珀、虫胶等。 8、香精:按一定的方法将两种以上乃至几十种香料(有时也加入适宜的溶剂或载体)混合,调制得到调和香料叫香精。 9、活性炭:具有发达孔隙结构,具有大的内表面积,强吸附能力的炭。 10、天然色素:是存在于自然界的有色成分,可用于食品、药物、化妆品等的着色。包括动

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发展前景

秸秆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郭帅 摘要:根据河北省农作物种植面积大,秸秆综合利用不力,秸秆浪费现象严重的现状,通过深入农村进行广泛调查和试验,阐述了有效的秸秆综合利用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并解决焚烧秸秆带来环境污染的问题,为农民找到了一条节本增效的一大途径。 关键词综合利用秸秆产量 河北省地处中纬度沿海与内陆交接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呈半环状逐级下降。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类型齐全,从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作为小麦,玉米种植大省的河北省是全国粮油集中产区之一,可耕地面积达600多万公顷,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它地处温带,北部山地,高原地区一年一熟,平原,丘陵地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农作物种类丰富。山地,丘陵地区以种植果树为主,昌黎县苹果,宜华牛奶葡萄,深州蜜桃,赵县雪花梨,沧州金丝小枣和阜平,赞皇大枣等都是著名果品。主要大田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水稻,高粱,豆类,棉花,花生,糖用甜菜和麻类等。 ㈠研究秸秆综合利用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必要性: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 利用水平,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帮助农民致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力推广秸秆还田以及综合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又有广泛的社会效益,既保护了生态环境,推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又对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可行性:现在国内外研究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蓬勃发展,包括: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秸秆发电,秸秆饲料,等等。其中,国外生物质发电技术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现在已日臻成熟,直接燃烧秸秆的先进设备已投放市场,生物质供热,发电或热电联产已成为现实;在秸秆饲料方面,秸秆经过先进生物技术培育,在自然条件下能迅速繁殖并高效分泌纤维分解酶的工程菌,利用这种特殊的工程菌以及在相关化学物质的综合作用下,进行一系列的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对秸秆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革命的颠覆,使其所含有的粗纤维降解为动物容易消化吸收的单糖,双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从而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 ㈡现状:我国有丰富的秸秆资源,年产量可达7亿多吨,但是由于这一可再生资源 组分多,结构复杂,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经济合理的利用。当前的一些秸秆利用技术存在着质量不稳定,原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难以高值化利用量大,面广且具可再生性的秸秆资源。作为小麦,玉米种植大省,河北年产各类生物秸秆总量达9000万吨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是秸秆的废弃和焚烧。废弃的秸秆会污染环境,焚烧危害则更大,秸秆焚烧下的高温使得土壤中有益虫体(如蚯蚓)与微生物无法存活,严重影响土壤耕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地表水分蒸发,造成土壤板结,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且,还散发大量的有害物质还造成了资源浪费,生态失衡,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使机场,高速公路被迫关闭,造成交通事故,会引发火灾,引发人类多种疾病,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我国政府及时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从技术开发、示范、推广到政策制定、项目扶持,并从战略高度上对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做出了规划和行动部署。例如:从“七五”时期就已经着手秸秆的能源利用研究和开发工作等。

秸秆仿生饲料的制作技木

秸秆仿生饲料的制作技 木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秸秆仿生饲料的制作技木 十一、秸秆仿生饲料的制作技木 秸秆仿生饲料或称人工瘤胃发酵饲料,就是根据牛、羊瘤胃转化功能的特点,采用人工仿生制作,通过有益微生物发酵降解纤维素,增加秸秆粗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的一种方法。(一)秸秆仿生饲料处理的意义 秸秆经过仿生处理后营养成分可大大改善,质地变软、黏,并具有酸香味,家畜喜食。发酵后的秸秆有15%~20 %的粗纤维被分解,最高可达35 % ;真蛋白质增加50 %以上,且含有18种氨基酸;粗脂肪增加60%以上,挥发性脂肪酸也显着增加。用仿生饲料饲喂牛,可以代替50 %~80 %的精料,其饲喂效果不低于正常的喂养水平。 据试验,用含60 %的秸秆仿生饲料喂猪,日增重450 克,出栏时每头猪可节约精料100 千克左右;喂鸭25 天,在平均每天增重相当的情况下,可节约饲料费用0 . 5 元。(二)秸秆仿生饲料的制作条件 制作仿生饲料必须模仿反刍家畜瘤胃的主要生理条件,如恒定的温度(40 ℃左右),一定的酸碱度(pH 为6~8 ) ,厌氧环境,以及必要的氮、钙和矿物质营养等。 1 .菌种来源 反刍家畜瘤胃的内容物或胃液是仿生饲料的菌种来源。采集瘤胃内容物或胃液的主要途径: ( 1 )从宰杀的健康牛、羊瘤胃中直接获取。 ( 2 )用导管法收集。即选择健康的牛,利用虹吸原理,用胃导管将瘤胃的内容物吸出。为增加瘤胃内菌种的数量,在导管取前3~5 天开始,可给牛补饲适量的精料或优质豆科牧草等。 2 .菌种的制作方法

植物资源开发利用资料

1.系统研究法的理论根据,系统研究法的研究方法及程序。民族植物学方法的起源和研究程序。 (1)地球上千千万万的生物,虽然差异很大,但都是同源的。物种之间亲缘关系有远有近,亲缘关系愈近,其体内的有用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也愈相近,这就是系统研究法的理论依据。 (2)1.确定目标;2.资料搜集;3.植物分类研究;4.同类或亲缘关系最近的种类及分布研究;5.采集样品,植物化学研究;6.与既定目标比较研究;7.生产工艺研究;8.应用效果试验研究;9.应用推广。 (3)㈠任何一个民族在一定的地区长期居住,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必然要对当地的植物进行广泛的开发利用,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积累了对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丰富的经验。民间利用植物的传统知识和经验是寻找新药物、新型食品、新的工业原料等的巨大宝库。 ㈡共分3个阶段: 1.描述阶段①目标确定(如药用、食品、工业原料、花卉等);②文献资料研究(查找或考证);③调查设计;④民间调查访问(地方调查,集市贸易调查等);⑤野外调查和证据标本采集;⑥鉴定分类和资料整理⑦描述、总结、编目。 2.解释阶段①在描述阶段完成4个“W”的基础上,再研究2个“W”,即由谁用(by whom)和为什么用(why);②民间解释;③科学解释;④应用市场分析研究 3.应用阶段①应用市场分析研究。③拟定开发利用计划(项目可行性报告);④项目实施; ⑤产品进入市场,取得效益。 2.引种与驯化的意义是什么?我国引种驯化的历史可分哪几个阶段? (1)意义:一、增加了新的资源种类;二、以良种代替劣种,提高了效益; 三、扩大栽培范围,形成商品生产基地,保证市场供应;四、保护野生和珍稀濒危植物资源 (2)1.国内引种时期,从原始农业的萌芽到公元一世纪。 2.陆路引种时期,从张骞出使西域到元末明初。丝绸之路的开辟。 3.海道引种时期,从明代到新中国成立。郑和七下西洋(1405年首次出发)。 4.计划引种时期,新中国成立后。 3.我国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在我国,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的问题还远没有解决。随着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植物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将不断增加,我国还存在以下问题: ①我国经济还不发达,不能大量从国外进口木材,我国对木材的大量需求仍将作为对植物 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一种巨大威胁长期存在。 ②虽然我国森林覆盖率下降的趋势被扼止子,但天然林的减少并未停止。 ③树种单一的人工纯林增加并不能弥补天然林缩减,人工林在生产力、林副产品种类及贮 量,尤其是生态效益上难以与天然林相比。 ④正在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生产力水平大多较低,这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⑤一些大型工程对植物资源影响也不容忽视。如三峡水利工程使该地区植被大面积被淹, 人口迁移及农田、城镇上移会使未淹地面的植被急剧下降。 4.试述植物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 1.开发利用植物资源一定会或多或少消耗资源,减少资源的贮藏量,而保护则是为了保证资源贮藏量不减少,因此开发利用与资源保护是一对矛盾。 2.人类保护植物资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开发利用资源,离开这个目的,把一草一木都当作绝对保护对象,保护资源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这一对矛盾中,开发利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考虑问题时应首先从主要方面考虑。反过来,如果没有开发利用产生的效益来为保护资源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保证,资源的保护就是无源之水,不能持久。因为没有开发利用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保证,只能让植物资源自生自灭,浪费,也不能持久。 3.植物资源具有再生性,生物物种的种群在遭受外界力量破坏后,破坏的强度在一定限度内

秸秆的资源化利用途径简介

秸秆的资源化利用途径简介 摘要: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秸秆资源丰富,但我国秸秆利用现状不容乐观。我国的传统处理方式有:乱扔乱放、直接还田、焚烧、加工粗饲料等,但这些处理方式却存在着较多的缺点。例如秸秆利用率低、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本文介绍了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许多途径,包括还田技术、制作粗饲料的技术、能源化技术及秸秆在工业生产上的一些应用。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不仅可以保护社会生态环境、节约可再生资源,还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 引言:秸秆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农作物在收货果实后的剩余部位。农作物秸秆是农作物生产系统中一项重要的资源,秸秆的比例能占作物生物产量的50%左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增加,我国农作物秸秆产量逐年上升。据了解,我国目前每年生产农作物秸秆约7亿t[1]。传统的利用方式里,秸秆被农户作为燃料使用、直接还田作肥料、作饲料喂给牲畜,只有少量用于造纸等工业原料。近年来,农村生活水平逐渐的提高,都用上了液化气等方便的能源导致用秸秆作燃料锐减,许多农民为赶农时、图省事,越来越多的地区就开始出现田间直接焚烧秸秆的现象,并越来越严重[2,3] ,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影响人们生活。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中国的各种秸秆资源来源广、数量大,但历年来中国秸秆利用数量、利用方式和区域差异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却较为落后。秸秆作为宝贵的生物质资源,其利用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4]。因此,研究并综合利用秸秆这一可再生资源,提高其利用效率,使其由污染源转化为可再生资源有重要意义。 秸秆利用途径; 1秸秆还田利用: 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使秸秆中的有

农作物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

农作物秸秆“五化”综合利 用技术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农作物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 农作物秸秆是一类具有丰富氮、磷、钾及有机质养分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随着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条件和农村燃料结构改变,作物秸秆逐渐变为农产品废弃物,秸秆焚烧成为春秋两季农忙时节的标志性现象,同时因其所引发的强雾霾天气等环境问题已成为亟需解决的社会性问题。自1999 年国家环保总局与农业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200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2011 年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2016 年国家秸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行《中国秸秆产业蓝皮书》、至2017年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及著作相继对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进行界定,阐述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技术措施,并将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分解为20 余项小类技术,这对稳定农业生态平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缓解能源、环境压力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中国各科研院校针对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不断地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

01寒地玉米秸秆还田东北农业大学以玉米秸秆为原料,根据东北寒地垄作特点,将秸秆粉碎的细一些,春季秸秆绝大部分留在垄沟中,对垄顶(作物播种带)的土壤温度影响较小的原理,构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工艺流程如下:玉米秋季机械收获、秸秆粉碎抛撒→沿原垄深松、灭茬→沿深松灭茬带播种玉米或大豆→播后化学封闭除草→苗期垄沟深松→苗期化学除草→中耕追肥→秋季机械收获、并粉碎秸秆。以玉米秸秆还田现场为例,如下图所示: 玉米秸秆还田现场图02秸秆菌糠生物有机肥南京农业大学以稻草、麦秸、玉米秸、大豆秸、甘蔗渣等农业废弃物作为原料,利用工厂化秸秆栽培食用菌的菌糠,经过粉碎、补料、发酵等流程,二次利用秸秆原料,增加了经济效益,减少了秸秆对环境的污染,延长了秸秆循环的链条,促进了秸秆物质的进一步循环利用。该项技术成果已形成秸秆菌糠生物有机肥生产线、可年产万吨秸秆菌渣生物有机肥。现今该项成果已在某市成功示范了30 个鸡腿菇大棚,生物学转化率达到了120%,合计示范区应用面值800 余亩。 03高效生物质腐熟肥料中国农业科学院以麦秸、玉米秸、稻秸、油菜秆、甜高粱秆等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在农作物收获后,及时将收下的作物秸秆均匀平铺,配套喷洒机具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将会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微生物资源以及其开发利用过程这两个方面。 关键词:微生物资源,放线菌,开发,利用 1.引言 当今,人类的工业是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而其特点必然要导致大量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伴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而人类又要求不停的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生物技术正在推动着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经济向以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型,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因此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对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作为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微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将要涉及到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1]。 微生物资源利用的核心是在于利用其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目前,微生物活性物质绝大部分来源于普通环境中的微生物,因此从普通环境微生物中寻找新的活性物质难度越来越大。新的基因有很大的可能产生新的生物活性物质,因此通过寻找新的基因来寻找新的生物活性物质。基于该思路,稀有放线菌、海洋微生物、极端 环境微生物等过去很少触及的微生物资源已越来越受重视[2]。 2.微生物资源 2.1微生物资源的特点 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 据估计, 每克土壤样品中可含有高达1000种

不同的微生物[3], 这些微生物产生多种多样的活性物质(包括酶与次生代谢产物两部分) , 对人类有实用意义的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抓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红霉素、新霉家、万古霉素、庆大霉素等都是从微生物中发现并开发出来的; 基因工程中各种工具酶几乎都来自多种不同的微生物[4] 微生物是一类物种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基因资源,迄今为止我们所分离到的微生物主要有:真菌70000多种、细菌5000多种、放线菌3000多种。而这些人类所知道的微生物估计仅占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不到10%,而被利用的还不到1%。 微生物具有很快的生长繁殖速度,有的细菌的时代时间仅仅20分钟,而且微生物可以再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大规模培养,并且几乎不受地域、气候等条件的影响。 相比于动、植物品种遗传基因结构,微生物的基因组小得多,基因拷贝数比较少,比较容易进行基因操作,微生物改良易于操作,改造性能、提高产率相对容易。 微生物资源丰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会导致微生物物种的减少和环境的破坏。部分动植物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物种的减少甚至灭绝,造成严重的环境的恶化和污染问题,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会存在此类问题。但我们必须注意到并引起重视的现实问题是由于环境的改变和恶化,如原始森林开发成旅游区等现象,造成的天然微生物的破坏,使得许多在该类环境中赖以生存的微生物在人类还没有认识它之前就悄悄灭绝了[1]。 微生物资源是新抗菌剂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即使采用先进的方法, 绝大部分微生物也仍然不可培养、只能用分子指纹图谱来描述[5]。 2.2稀有放线菌 目前大部分生物活性物质来自链霉菌,所以从链霉菌中发现性的活性物质的几率已经大大降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已从部分稀有放线菌代谢产物中得到许多已经临床应用的重要活性物质, 如红霉素B、利福霉素、庆大霉素、其它放线菌素类、安莎类、肽类、酶抑制剂等活性物质。 尽管新的种、属不断被发现, 但据估计, 目前分离到的放线菌种类, 仅为实

2016《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复习题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复习题 一、单选题 1.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有明显的() (C) P12 A、季节性特点 B、空间性特点 C、地域性特点 D、时间性特点 2.西南区的主要药用植物资源有()(B)P18 A、党参、甘草、半夏 B、黄连、贝母、厚朴 C、枸杞、人参、何首乌 D、雪莲、肉苁蓉、伊犁贝母 3.西洋参的原产地是()(D) P26 A、英国 B、印度 C、芬兰 D、美国 4.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分成()(B)P26 A、2个 B、3个 C 、4 个 D、5个 5. 系统研究法的理论依据是植物体内有用成分在植物界中分布与植物系统发育的() (A) P28 A、相关性 B、相异性 C、排斥性 D、融合性 6.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是()(B) P69 A、巴西 B、中国 C 、美国 D、哥伦比亚 7. 以下不属于野生植物资源特点的是()(C) P21-25 A、易受威胁性 B、成分的相似性 C、不可栽培性 D、可再生性 8.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取样数目公式n=V2 /P2中的V代表()(C)P41 A、所需要的样方数 B、要求的标准差 C、所测得的标准差 D、所测得的样方数 9. 以下不属于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的目标是()(A) P28 A、零级开发 B、一级开发 C、二级开发 D、三级开发 10. 热量条件、降水和生长期内降水的分布、霜冻特征和越冬条件统称()(A) P57 A、气候 B、生境 C、季节 D、环境 11. 世界上应用天然药物最多的国家是()(D) P79

A、南非 B、俄罗斯 C、中国 D、印度 12. 阳坡分布的植物为()(B) P13 A、喜阴冷潮湿植物 B、耐干旱高温植物 C、喜肥植物 D、耐贫瘠植物 13.缓冲区的周围最好划出相当面积的() (D) P69 A、核心区 B、休憩区 C、旅游区 D、实验区 14. 野生植物资源的二级开发主要针对的是()(C) P26 A、发展面积 B、发展原料 C、发展资源产品 D、发展产量 15.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常用种类”属于() (A)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6.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较常用种类”属于() (B)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7.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一般民间利用”属于() (D)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8. 公式“贮藏量×达到采收标准的比率”所计算的是()(B) P44 A、年允收量 B、经济量 C、单株产量 D、单位面积产量 19. 我国闻名世界的三大名花之一是() (B) P390 A、合欢 B、杜鹃 C、茉莉 D、鸢尾 20. 宁夏枸杞的药材商品名是()(C) P128 A、茨果子 B、明目子 C、枸杞子 D、茄果子 21. 野生植物资源的三级开发手段侧重于()( D) P28 A、工业生产方式 B、可持续利用性 C、农学和生物学方面 D、多学科综合性科学研究 22. 阴坡分布的植物为() (A) P13 A、喜阴冷潮湿植物 B、耐干旱高温植物 C、喜肥植物 D、耐贫瘠植物 23. 组织培养技术所利用的原理是() (A) P32(2.3)

当前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当前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摘要目的:为当前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在简要回顾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所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就当前急需研究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及保护、药用植物资源的“道地性”研究及药用植物资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等3个问题进行讨论。结果:我国在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已取得可喜成果,但还存在不足和误区。结论: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在当今“人类要回归大自然”思潮的影响下,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受到各国的关注;在我国这样一个具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且应用中草药历史悠久的国家,自然更加受到重视。为了今后更好地发展我国药用植物资源,迎接即将来的21世纪。本文在简要回顾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所

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就当前急需研究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1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成果的 回顾 建国49年来,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己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方位和多学科的研究和汗发的特点,取得了显着成果。 1.1药用植物的调查和整理经过30余年的考察,已查明我国高等植物约3万种,居世界第3位,其中药用植物有11146种[1],相继出版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着作,如《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新华本草纲要》、《中国本草图录》、《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国中药区划》等,使我国在药用植物的调查、整理和总结工作方面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1.2药用植物的引种裁培 目前,我国家种的大宗药用植物就有150多种,种植面积已达440多万亩,在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及组织培养育种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据初步统计,49年来由野生转为家种的药用植物不下60种

稻草饲料化的方法

稻草饲料化的方法 摘要农村地区稻草的产生量巨大,稻草焚烧现象屡禁不止,稻草的饲料化利用能有效解决焚烧问题,同时增加牲口的饲料来源,兼具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稻草直接用作饲料,营养差,浪费严重,通过物理、微生物处理等方法处理后,能提高稻草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提高利用率,有利于牲口的生长。对稻草饲料化的处理方法进行探讨,以期提高稻草秸秆的资源利用率。 关键词稻草;饲料化;处理方法 2009年江苏省句容地区约有水田3.1万hm2,产生的稻草总量约有23万t,如何处理这些稻草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虽然政府明令禁止焚烧,但到水稻收获季节,仍会出现焚烧稻草的现象。部分养殖户使用稻草养牛、养羊,有效解决了大量稻草的处理问题。要真正做到充分合理而有效地利用稻草喂养牛、羊等家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稻草含粗蛋白3%~5%,粗脂肪1%,粗灰粉较高,约为17%,其中硅酸盐的比例较大[1],钙磷低,不能满足牲口生长和繁殖的营养需要,多数农户直接将稻草投喂牲口,忽视了稻草饲料的综合处理、组合利用和营养添补。要有效地利用稻草来饲养牛、羊,应该充分认识稻草营养价值的限制性,正确运用稻草预处理方法和营养添补法则,组合提高其营养价值。稻草中纤维素含量较高,经过加工调制后,能改善理化性质和适口性,提高采食速度、采食量和消化率,同时也是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镇江农科所羊场在生产中充分利用收获后的水稻秸秆,经加工处理后,作为羊群的饲草,解决了羊群粗饲料的供应,降低了饲料成本,同时解决了大量稻草的处理问题,现将稻草饲料化的几种实用方法介绍如下。 1切短和粉碎 切短或粉碎将秸秆做成草粉是处理稻草的最简单、最常用方法。切短和粉碎后的草粉便于牛羊采食、咀嚼,加快其通过瘤胃速度,能减少能量消耗,提高采食量及利用率。研究表明,动物对切短和粉碎后的稻草采食量能增加20%~30%,牛的适宜长度是4~6 cm,羊的适宜长度是2~3 cm[2]。 2浸泡 将稻草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具体时间根据季节、温度而定,此方法可以将稻草中纤维软化,提高其适口性。在浸泡的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食盐,饲喂时拌入一定量的精料,不仅能提高适口性、采食量和消化率,还能提高代谢能和利用率,增加体内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浸泡处理的饲料在瘤胃中发酵,能减弱瘤胃内的氢化作用,增加挥发性脂肪酸生成的速度,降低乙酸丙酸生成的比例。用此方法调制的饲料,水分不能过大,应按用量处理,浸后一次性喂完[3]。

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海藻糖的提取及其应用前景 08药学【际医药贸易】2班黄祖凡0803512219 摘要:海藻糖是自然界中动植物和微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非还原性双糖,它的化学性质稳定,吸水性和防腐能力强,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其在食品、化妆品、医药卫生、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也有广泛的用途。藻类植物,特别是在酵母、霉菌等真菌中,海藻糖含量可高达干重的16%以上。本文依据近年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海藻糖的特性及其分布情况、保健作用、提取情况和生产方法及其开发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关键词:海藻糖;海藻;保健作用 一..藻糖的特性及其分布情况 1.1海藻糖的特性 海藻糖(trechalose,分子量FW378)是由两分子葡萄糖经a,a11键接的非还原性双糖。海藻糖不带可游离的醛基,它的化学性质稳定,具有不同于其它双糖的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外加海藻糖对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重要的抗逆保鲜作用。利用这一特性,海藻糖已被开发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品、保健品、酶和疫苗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稳定和保存。 1.2海藻糖的分布情况 海藻糖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细菌、真菌和动植物体内的双糖。在酿酒酵母细胞中,海藻糖主要分布在子囊孢子和细胞质中。藻类植物,特别是在酵母、霉菌等

真菌中,海藻糖含量可高达干重的16%以上。“海洋蔬菜”,即是人们常说的海带、紫菜、苔条、裙带菜、麒麟菜之类的海藻,海藻中含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其中海藻糖含量高达干重的16%以上。二.海藻糖的保健作用 海藻糖是从海藻中提取的一种天然糖蛋白类物质,具有广泛而有益的生物学活性,尤其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保肝、抗病毒、抗辐射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和应用价值。 2.1免疫调节作用 有关资料表明,海藻糖能显著地提高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促进人体外周血中NR细胞的活性等。科学研究表明:海藻糖具有全面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能力,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抵抗多种病毒感染的能力,在哺乳动物中也已证实能增强特异性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2.2降血糖作用 海带中提取出来的岩藻半乳多糖硫酸酯(FSG)能使四氧嘧啶致高血糖小鼠的血糖水平下降,对小鼠基本无毒副作用,是一种极其安全的口服天然降糖活性物质。腹腔注射较低剂量F4(FSG的高纯组分之一)具有较强的降血糖作用。 2.3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 由海带中提取的低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LMSF)在体外能够直接清除过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在体内也有显著增强血清和组织中SOD活力。因此,LMSF在降血脂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方面即在抗氧化作用上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中文系1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班黄永飞学号:1102401028 五种植物的特征及其主要用途: 1、蒲公英: 形态特征:别名黄花苗、黄花地丁、婆婆丁。生草本植物,高10~25cm,含白色乳汁。根深长,单一或分枝,外皮黄棕色。叶根生,排成莲座状,狭倒披针形,大头羽裂或羽裂,裂片三角形,全缘或有数齿,先端稍钝或尖,基部渐狭成柄,无毛蔌有蛛丝状细软毛。花茎比叶短或等长,结果时伸长,上部密被白色珠丝状毛。头状花序单一,顶生,长约3.5cm;总苞片草质,绿色,部分淡红色或紫红色,先端有或无小角,有白色珠丝状毛;瘦果倒披针形,土黄色或黄棕色,有纵棱及横瘤,中产以上的横瘤有刺状突起,先端有喙,顶生白色冠毛。花期早春及晚秋。 分布和生境:蒲公英资源分布世界许多国家如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均有野生或种植的蒲公英。蒲公英在我国的分布则更为广泛,华北、华中、华东、东北等区的许多地方,春、夏、秋三季,田野、路旁、山坡,以及房前屋后,均有蒲公英生长;人工栽培蒲公英的单位或个人也日益增多。蒲公英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利用部位和理化性质:其根所含的多种三萜醇为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赛醇、蒲公英苦素及咖啡酸、菊糖、果胶:全草含肌醇、天冬酰胺、

苦味质、皂甙、树脂、菊糖、果胶、胆碱:花含毛茛黄素、维生素B 2等。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及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浓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蒲公英食疗效果好蒲公英不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栽培的,均为营养丰富的特种蔬菜。鲜嫩蒲公英全草的可食部分约为84%,而每100g,可食部分含蛋白质4.8g,脂肪1.1g,糖类5.0g,粗纤维2.1g,钙216.0mg,磷93.0mg,铁10.2mg,胡萝卜素,维生素B 20.39mg,维生素c47.0mg,尼克酸1.9g。蒲公英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蒲公英具有一定的美容作用蒲公英不仅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是食疗佳蔬、疗疾良药,而且也在美容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蒲公英可以用作兽药蒲公英不仅是人类的食疗佳蔬和疗疾良药,而且也能在畜牧兽医上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既可作为珍贵的饲料添加剂,又可治疗多种家畜的多种疾病。 2、桂圆 形态特征:龙眼常绿乔木,高通常10m左右。具板根。小枝粗壮,被微柔毛,散生苍白色皮孔。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连柄长15-30cm,或更长;小叶4-5对,很少3或6对,小叶柄长通常不超过5mm;叶片薄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两侧常不对称,长6-15cm,宽2.5-5cm,先端渐尖,有时稍钝头,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粉绿色,两面无毛。花序大型,多分枝,顶生和近枝腋生,

秸秆饲料的开发应用及前景完整版

秸秆饲料的开发应用及 前景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秸秆饲料的开发应用及前景 秸秆饲料的开发应用现状及前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多,底子薄。长期以来,畜牧业发展主要是依靠粮食和牧草,这已成为广大农民根深蒂固的传统认识,特别是近几年来,以粮食为主要饲料的猪禽养殖业迅速发展,人畜争粮的矛盾日益尖锐,难以协调。然而,我国每年生产的6亿多吨农作物秸秆仅有20%左右被用作草食家畜的饲料,其余大部分被作为能源燃料或就地焚烧还田,或白白地焚烧掉弃之不用,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大量焚烧污染环境,甚至带来其他社会损失。因此,充分开发应用农作物秸秆饲料养畜,实行过腹还田,对于缓解人畜争粮矛盾,发展节粮型、桔秆型的畜牧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秸秆饲料的开发应用现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应用青贮和氨化处理技术,把作物秸秆作为牛、羊等大家畜的饲料,加大了秸秆的利用率。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项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在广大农村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秸秆总饲用率已由20%提高到25%左右,其中秸秆处理利用率由42%提高到8.2%,为缓解我国粮食供需矛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近年来,我国在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开发应用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在广大农村除大力推广秸秆的氨化、碱化、青贮等技术外,还研究和开发应用了许多新技术,如利用新型高效秸秆生物饲料转化剂能将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稻草等秸秆所含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转化成家畜极喜欢吃的蛋白生物饲料,从而取代了部分粮食,有效地降低了饲料成本。用该种饲料饲养的家畜表现出生长快、疾病少、活泼健壮、适应性强等优势。 二、桔杆饲料的种类及营养成分(一)禾本科作物桔秆饲料麦秸:麦类秸秆是一类难消化、质量较差的粗饲料,主要包括小麦秸、大麦秸、燕麦秸和黑麦秸等。小麦秸的数量在麦类秸秆中最多,粗纤维含量最高。从营养价值和粗蛋白质含量看,大麦秸比

浅谈生物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浅谈生物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生物多样性是自然发展的产物,它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人类要持续地利用它就必需掌握其发展规律制定适当的规划和行动计划。如果不考虑其基本规律盲目行动,特别是不尊重这些规律鲁莽从事,后果必将不堪设想。当前,人们所提倡的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求人们爱护自然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达到现代化与自然共存,经济建设与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共存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 Discussion on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biological resources Abstract:Biological diversity is a product of natural evolution,and it has its own law of development.Humans who want to use it continuously should have to master the law of its development to develop appropriate planning and action plans.If we do not consider the basic laws of the blind, especially when we do not respect these rules anything rash,consequences will be unthinkable. At present,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at people advocate was essentially asking people to take care of the nature of law of development of respect for nature, and stick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reach ambitious goals including the coexistence of modernization and nature and the coexisten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biodiversity and cultural diversity. Keyword:biological resources biological divers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一、前言 当前,人类逐渐意识到环境带给人类的宝藏远远不止是那些能够使用的珍馐佳肴,也不止是那些被称为黑色黄金的“石油”。人们正在逐渐的发现着生物资源这一新的自然的馈赠。 但是我们应当如何开发这种新生的资源呢?是效法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在石油产业上进行的竭泽而渔的野蛮的开发方式,不断开发新的石油井,让这一资源在我们的视野中逐渐消失。人类明白终有一天石油将称为过去的名词,但很显然我们对其的依赖超出了我们的预计。据说世界石油在几百年内将完全枯竭,但我们的汽车,燃油工业却大有在继续运转千年的架势。可以说人类在等,等待石油枯竭的那一天,让事实迫使我们改变我们的能源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