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说明方法

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说明方法

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说明方法
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说明方法

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运用了比喻修辞格有四种方法,掌握了它们,不但可以加深对比喻的认识,还有助于了解比喻与借代、比拟、比喻义、比较的区别。

1.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这是区别借喻和借代的关键。

例如:

①离开这个阎王殿!就是饿死也比在这里强。

②远处来了两个红领巾。

句①中,地主的家和“阎王殿”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属于比喻中的借喻。句②中“红领巾”和它所代本体“少先队员”之间没有相似点,“红领巾”只是“少先队员”的特征,用特征代替本体,是借代。另外,正因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凡是借喻只要加上本体和喻词就可以构成明喻,而借代却不能。如句①可以变为“地主的家像个阎王殿”,句②变为“少先队员像红领巾”则不能成立。

2.喻体的隐、现是区别比喻和比拟的根本标志。(见《汉语修辞美学》447页)

例如:

①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②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句①中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句②中出现了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

而喻体没有出现,所以句①是比喻,句②是比拟。

3.比喻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必须是临时产生的,而比喻义是一个词的固定义项。这是区别比喻和比喻义的关键。

例如:

①党是太阳,我是花。

②我们要放下思想包袱。

句①中,“党”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政党,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没有“太阳”的意思,而且“太阳”也没有“党”的意义,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临时产生的,换一下环境,党还可以是“灯塔”和“舵手”,所以是比喻。同理,“我”和“花”之间也是这种临时的联系。而句②中“包袱”一词在使用的过程中,表示“思想负担”的意义已固定下来而成为“包袱”一词的一个义项,它不是临时产生的,所以属于词的比喻义,而不属于比喻修辞格。

4.不同类的事物才可以相互比喻。这是区别比喻和比较的关键。

例如:

①她长得像一束百合花。

②她长得像她姐姐。

句①中“人”与“百合花”不是同类事物,所以构成比喻。句②中“她”和“她姐姐”是同类事物,都是人类,所以是比较。

掌握了以上四种方法,我们在判断一个句子是否运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方法的时候,就容易多了。

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说明文知识点:

一、说明的方法

说明事物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等等。

1.下定义,是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2.分类别,是按照一定标准对事物或事理进行分类,加以说明,使之眉目清楚。

3.举例子,是利用列举实例的办法把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解说得具体明白。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

较中显现出来。

5.打比方,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6。列数字,有些事物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用一些数字来说明,往往可以使读者了解得更精确、更具体。

7.画图表,用图表说明事物,往往能够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或事理解说得更直接、更具体。

8.引资料,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引资料说明,会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

二、说明的顺序

在确定了说明的内容之后,就要进一步考虑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说明,才能说得条分缕析,中心突出。

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错综复杂的,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有一定的条理性的。写说明文的时候,要认真研究所写事物的特点和事物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事物的条理性,在这个基础上找出一个合理的顺序,恰当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顺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比如介绍一个事件、一项运动、一种制作过程,往往都按这种顺序来说明。《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里对十块浮雕的说明,显然是首先考虑到了它所反映的历史过程,按时间先后一一说明的。

2.按照空间物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对群体事物的说明。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就是根据人民大会堂的特点和一般人参观它的规律,按照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主到次的顺序来说明的。

3.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顷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如《食物从何处来》,先从“——粒种子能长成参天的大树,一颗鱼卵能变成千斤的大鱼”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出“一

11

切生物都需要食物”的理论,再由这个理论引出“如何获得食物”的问题,自然过渡到对获得食物的“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的说明;在说明“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

1、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A、题目

B、首段

C、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2、说明方法分类和标志

分类和作用:

一、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二、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三、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四、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五、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六、下定义:简明周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和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七、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八、引言论: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3、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⑴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⑵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⑶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⑷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4、说明顺序

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A、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分—总;总—分—总

B、先主要后次要。

C、先原因后结果。

D、由现象到本质。

E、由性能到功用。

F、由一般到特殊。

G、由整体到局部。

5、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⑴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

6、说明文分类

⑴按说明对象分: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

⑵按语言特点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多用描写)

说明文常识一、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事理说明文)的一种文体。

二、说明文的常识:

1、说明对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

2、说明特征: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东西

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引用、下定义、作诠释、画图

表、摹状貌等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5、说明语言:准确、简明(科学小品文:生动、形象)、周密

三、说明文的分类:

从对象上: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从语言上:生动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

四、常见9种说明方法:

1、举例子

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只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作用:把比较复杂的事物说得具体明白。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为了说明“纬度位置对物候的影响”,作者便例举了南京和北京的桃花、刺槐花开花的时间加以说明。

2、分类别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作用:有条理地说清楚事物或事理。

3、列数字:

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作用:把事物说得精确直观。如《故宫博物院》一文中介绍太和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就是典型的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4、作比较

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作用:把抽象或陌生的事物或事理变得具体易理解。如《苏州园林》一文中作者就将苏州园林的特点和北京的园林作比较,说明了它极少使用彩绘的特征。

5、下定义

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

作用:准确简练概括地说明事物。如《奇妙的克隆》一文中对克隆进行了科学的解释,即下定义为“不仅仅指无性繁殖,凡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个群体,都叫克隆”。

6、打比方

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

22

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作用: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突出事物的性状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

7、画图表

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作用:把事物说得精确直观。

8、作诠释

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如“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这个定义,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作诠释,不能颠倒,说成“银白色的金属是铀”。《大自然的语言》中的“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一句,就是作诠释。

9、摹状貌

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

作用: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写道:“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样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五、说明的顺序:

1、时间顺序:

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2、空间顺序:

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3、逻辑顺序;

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递进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等等。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六、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1、准确:用最恰当的词把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表达出来。

2、简明:简练明晰,用精练的语言把意思表达的清清楚楚。

3、周密:说明的语言要做到严密,没有疏漏,无懈可击。

七、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事物性说明文大多使用这种结构):

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性说明文大多使用这种结构):

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性状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概括等等。

33

识别串并联电路的4种方法

识别串并联电路的4种方法 1.使用定义法识别串并联电路:若电路中的各元件是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则电路为串联电路,若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连”并列地连在电路两点之间,则电路就是并联电路。 2.使用电流流向法识别串并联电路:从电源的正极(或负极) 出发,沿电流流向,分析电流通过的路径。若只有一条路径通过所 有的用电器,则这个电路是串联的(如图l所示);若电流在某处 分支,又在另一处汇合,则分支处到汇合处之间的电路是并联的(如 图2所示)。 电流流向法是电路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例1.分析下图所示电路中,开关闭合后,三盏灯的连接形式, 并分析开关的作用。 分析:用“电流流向法”来判断.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电流依次通过了灯L1、L2和L3,电路中没有出现“分叉”,见图3的虚线所示,所以这三盏灯是串联的.在串联电路中,一个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的用电器。 为识别图乙所 示电路的连接方式, 可以先用虚线将电 流通过的所有路径 在图中画出来,在图 中可看出,电流的流 向是: 由此可看出灯L1、L2和L3分别在三条支路上,所以这三盏灯是并联的。其中通过灯L1、L2的电流通过了开关S1,当开关S1断开时,灯L1、L2中 没有电流通过,两灯熄灭,因此开关S1控制L1、L2两盏 灯泡。开关S2在干路上,控制三盏灯。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用“电流流向法”画出了图丙中 的电流流向。见图4的虚线所示,电流有三条通路,且 每一流线上只有一个用电器,则此电路为并联电路。开 关S在干路上,控制三盏灯。

3.使用节点法识别串并联电路节点法:就是在识别电路 的过程中,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 导线两端点均可以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 公共点。以图丙为例,具体方法:先在图中各接点处用字母 表示出来,如图5所示。 由“节点法”可知,导线的a端和c端看成一个点,导 线的b端和d端看成一个点,这样L1、L2和L3的一端重合为 一个点,另一端重合为另一个点,由此可知,该电路有三条支路,并由“电流流向法”可知,电流分三条叉,因此这个电路是三盏电灯的并联,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 “节点法”主要用于不规范的复 杂电路的识别,有一定的难度。识别 电路也还有其他方法,但无论什么方 法都需要同学们在加强练习的基础上 不断总结识别电路的技巧。 对于电路中有三个用电器,而只有 两条电流路径的情况,那么就会有一个 用电器在干路上,或者有两个用电器串 联在一条支路上,这个电路一定是混联。 这两种情况分别如图中甲、乙所示。 4. 使用拆除法识别串并联电路 拆除法是识别较难电路的一种重要方法。它的原理就是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相影响,拆除任何一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中就没有电流了;而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拆除任何一个或几个用电器,都不会影响其他用电器。 例2.如图所示,两个灯泡通过灯座装在一个木匣子上,A、B、C、D分别是连接两灯泡灯座的接线柱。E、F两接线柱间接上电源后,两灯泡发光。如何判断两灯泡是串联还是并联?简要叙述你的判断过程。 分析:根据串、并联电路特点进行分析.串联电路只有一 个电流的路径,只要一处断开,整个电路断路,即其他用 电器不能工作;并联电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电流的通路, 其中一个支路断开,其他支路的用电器仍然工作,即各用 电器件互不影响。因此可用断路法进行判断。 答案:拧下一只灯泡,若另一只灯泡熄灭则两灯串联, 否则两灯并联。

五种方法识别串并联电路

五种方法识别串并联电路 李冲亮 学会正确识别串并联电路是这一章的重点之一,会识别电路是学习电路连接和后面电路计算的基础。对于电路的识别要紧紧抓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征,而不应单从形状上去分析,下面介绍几种区分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1. 定义法:若电路中的各元件是逐个顺次连接来的,则电路为串联电路,若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连”并列地连在电路两点之间,则电路就是并联电路。 2. 电流流向法:电流流向法是识别串并联电路最常用的方法。在识别电路时,让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各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途中不分流,始终是一条路径者,为串联;如果电流在某处分为几条支路,若每条支路上只有一个用电器,最终电流又重新汇合到一起,像这样的电路为并联。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3. 拆除法:拆除法是识别较难电路的一种重要方法。它的原理就是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相影响,拆除任何一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中就没有电流了;而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拆除任何一个或几个用电器,都不会影响其他用电器。 例1判定图1中四个电阻的连接方式。 图1 [解析]我们可以用手挡住任意一个电阻,观察去掉这个电阻后是否影响其他电阻的工作,注意利用拆除法可以拆除一个也可同时拆除几个用电器,本例中各用电器独立工作、互不影响,为并联。 4. 节点法:所谓“节点法”就是在识别不规范电路的过程中,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中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则导线两端点均可以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任意拉长和缩短导线达到简化电路的目的。 例2 判定图2中电路的连接方式

图2 [解析]A、B、C这根线和D、E、F这根线上都没有用电器,故可以把这两根线看作两个点处理,即缩成两个结点,画出等效电路图(如图3所示),可知三个灯并联在A、F 两个点之间。 图3 5. 等效电路法:对于题目中给定的电路可能画法不规则,我们可综合上述方法通过移动、拉长、缩短导线,把它画成规则的电路,即画出它的等效图来进行识别。 趁热打铁做练习 判定如图4所示的电路的连接方式。 图4

比喻句拟人句配套练习)

比喻句、拟人句配套练习 拟人: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有语言。如:枝条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比喻:也就是打比方,用某一事物或情节来比另一事物或情境。 一、照样子,写句子。 1、例: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个句子中把()比作() 写句子: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这个句子中把()比作() 写句子: 2、例:翠鸟蹬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1)熟透了的杨梅,非常甜。 (2)没有风浪的湖面,又平又静。 (3)一棵棵白杨树挺立在铁路两旁。 二、读句子,在比喻句后面画“∨”。 1、这件文具好象是小亮的。() 2、月亮像一个圆圆的大玉盘挂在夜空中。() 3、百米赛跑的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样奔向终点。() 4、妈妈今天脸色不好,好象有病了一样。() 5、咆哮的洪水像猛兽一样吞没了整个村庄。() 三、拟人句训练 1、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2、小草儿发芽了。 3、春天来了 4、百灵鸟在树枝叫。 5、太阳慢慢地从东边升起来了。 6. 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 7.、果园里,麻雀叽叽叫。 8、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开始叫起来。 9、知了热得在枝头上叫着“知了,知了!”

10、天上的星星在闪烁。 11、柳树的枝条随风摆动。 12、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饱览春天的美丽。 13、桃花开了。 请判断以下哪些是比喻句,哪些是拟人句。 (1)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3)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仪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4)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5)像绿毯一样的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6)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 (7)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 (8)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 (9)小树摆动着枝叶,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10)夜空的繁星,仿佛碧玉盘中撒满的宝石。() 2)请写出比喻句和拟人句. (1)降落伞,在天空飘荡。(写成比喻句) 一阵春风吹过,小草。(写成拟人句) (2)你自己也来试试造一句吧! 3)将下列句子改写成拟人句。 (1)高粱成熟了。 (2)河水哗哗地流着。 (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 4)将下列句子改写成比喻句 (1)特务很狡猾。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 (3)太阳放射出刺眼的光芒。 5)造句:比喻句和拟人句各造两个。 拟人句练习 1.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蝴蝶、蜜蜂在花丛中(跳着迷人的舞姿)。 2.小草儿发芽了。小草儿(受到春雨的爱抚,乐得露出了绿色)。 3.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姑娘迈着轻快的步子)来到人间。 4.百灵鸟在树枝叫。百灵鸟在树枝上(唱着动听的歌)。 5.太阳慢慢地从东边升起来了。太阳(忙碌地)慢慢地从东边升起来了。 6.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仿佛在欣赏自己的倩影)。 7.果园里,麻雀叽叽叫。果园里,麻雀(叽叽喳喳地争论着什么)。

按要求改写句子方法

就划线部分提问的解题步骤: 第一步,根据划线部分的内容确定疑问词。 疑问词有:how 怎样, what 什么,when 何时,where 哪里,who 谁,whose 谁的,why 为什么,which 哪一个,what time 几点,what day 星期几, what color 什么颜色,how big 多大,how long 多长,how heavy 多重,how tall 多高,how old 多少岁,how many 多少个,how much 多少钱。 第二步,题目里有be 动词(is \am\ are\was\were) 的就把be 动词写在疑问词后面。题目里没有be 动词的,就根据时态和人称借助动词do\did\does, 写在疑问词后面, 借了词的,后面的动词要还原。 第三步,把题目里的主语写在be 动词或助动词do\did\does 后面(第一人称要变成第二人称,I 变you ,we 变you ,my 变your 。)第四步,把题目里其他的成分写在主语后面(除了划线部分的内容), 最后加上问号。例: 1 、She feels tired. →How does she feel? 2 、My mother is a TV reporter.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3 、Mary is taller than Lily. →Who is taller than Lily? 4 、These pens are ours. →Whose pens are these? 5 、I am going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 tomorrow.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6 、I went to Xingjiang on my holiday. →Where did you go on

小学语文写景常用的比喻句(一)

小学语文写景常用的比喻句(一) 描写星星的比喻句 1、有几颗星星是最耀眼的,那就是北斗星,看上去好像一个大大的勺子,似乎是被调皮的云朵把弟弟的勺子拿走了,再挂到天上去的。那七颗闪烁的星星还给迷路的人指路,让他们找到方向。 2、银河中的几颗星星看上去好像一只展翅的白天鹅,正在梳理着自己的羽毛,想让自己变得更美丽、更漂亮,好像要成为整个银河中最美的星星。 3、一颗一颗的小星星,像洒在蓝布上面的碎银,晶莹透亮。扑闪扑闪的,活像调皮娃娃的眼睛,蕴藏着不可告人的小秘密。一颗一颗的小星星在天空有序的排列,像是五线谱上的音符,闪耀着,跳跃着,化作无形的旋律在空中飘荡。 4、小时候,仰望天幕,望着深蓝的天空,总是觉得星星其貌不扬,小小的,就只有单调的黄色,像芝麻一样散在天不像月亮,平时是弯弯的,柔和的月光铺洒下来。 描写荷花的比喻句 5、露珠亮晶晶的,在那翠绿的荷叶上微微滚动着,闪烁着晶莹的光辉,像翡翠盘里托着珍珠一样。粉红色的莲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争先恐后地开放着,远远看去像一盏盏红灯,陪衬着那肥绿的大荷叶和那像酒盅一样的莲蓬。 6、你瞧,那荷叶上蹲着一只青蛙,它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正在为荷花塘演奏动听的交响乐;小鸟正在枝头为那荷花塘歌咏着动听的音乐,而大自然就是这指挥官,把多样的声音合成一首动听的大自然交响曲! 7、翠绿的荷叶丛中,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伫立,娇羞欲语;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沁人心脾。 8、荷叶碧绿的,很好看。荷叶的形状千奇百怪:有圆圆的、尖尖的、小小的、矮矮的……看到尖尖的荷叶,我突然想起了杨万里写的一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荷叶的姿态也不同:有的像张牙舞爪的龙,在不停地动着;有的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把腰挺得直直的;有的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缓缓地走着……形态各异,真是有趣极了! 描写湖水的比喻句

电路图识别专项练习

、识别电路图 电路图识别专项练习 姓名: 1、 如图所示电路,如果同时闭合开关 S i S 3,且断开S 2,则灯L i 、L 2为 要使灯L i 、L 2组成串联电路,只要闭合开关 _____________ . 2、 如图所示电路中,要使电铃和电灯同时有电流通过,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 ( ) A .断开S 2,闭合S 1、S 3; C.闭合S 1,断开S 2、S 3; 3、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要使 A 只闭合开关S 和S 3 C 只闭合开关S 和S 2 B .断开S 3,闭合S i 、S 2 D .闭合S 2,断开S i 、S 3 L i 和L 2同时发光( 只闭合 开关S 和S 3 同时闭合开关 第3题图 第i 题图 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第2题图 ,开关 S 闭合后,三盏电灯并联的电路是( 联; 若要使L i 、L 2并联在电路中,必须闭合开关 第6题图 Si 第5题图 S3 _h …I 卜 第7题图 二、串并联电路识别专题 i .在图i 的电路中,若使L i 和L 2串联连接,应 _____________ 接,应 ________________ ,绝对不允许同时闭合 ___________ 现象。 2、如图2所示电路中,要使电灯 L i 和L 2接成串联电路,应 若要使电灯L i 和L 2接成并联电路,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同时闭合开关. 电路处于短路状态,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若使L i 和L 2并联连 —,将会发生 ________ 3?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开关 S i 、S 2、S 3都处于断开位置,要使电灯 L i 和L 2 接成串联电路,应 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使电灯 L i 和L 2接成并联电路,应 __________________ ;若同时闭合开关 ,电路处于短路状态,这是绝对 S 断开时,两个灯泡都发光, ) 5、如图所示,两个灯泡始终完好,当开关 当开关S 闭合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B . L i 和L 2都亮 D . L i 和L 2都不亮 L 1和L 2并联,下列作法中正确的是“( B 只闭合开关S 3 D 开关S i 、%、S 3全闭合 L i 、L 2串联在电路中,只能闭合开关 A . L i 不亮,L 2亮 C . L 2不亮,L i 亮 6、 如图所示,若使灯 泡 A 只闭合开关S i C 只闭合开关S i 和S 3 7、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要使灯泡 图2 S 2 4、如图4所示电路中,要使电灯 L i 和L 2接成串联电路,应闭合开关 __________ ; 若要使电灯L i 和L 2接成并联电路,应闭合开关 ____________ ;若同时闭合开关—

三年级比喻句教案

三年级比喻句教案 【篇一:《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 《认识比喻句》微课教学设计 一、谜语导入 让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吧。身体轻又轻,空中来飞行,有时像棉花,有时像鱼鳞(猜一自然现象)——是云,你猜到了吗? 句中用像棉花,像鱼鳞,这样具体的事物来表述抽象的自然现象——云。这种比喻叙事很重要,能体现一个人的文采,我们可得好好 学一学“比喻句”。 二、认识比喻句 那到底什么是比喻句?原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 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它一般由本体,比喻词和喻体组成. 请看我们三年级上册第六课《西湖》中的句子:平静的湖面,犹如 一面硕大的银镜。本体:湖面,比喻词:犹如,喻体:银镜。 下面我们就来进行练兵活动。请用比喻的方法描述自己看到的景物。我们班有同学这样写道: 1、苹果树上挂满了苹果,远远看上去像一个个红灯笼。√ 2、树叶上的露珠,像一颗颗宝石。√ 嘿,为什么?我们来看看,通过看图就知道了:苹果与红灯笼,露 珠与宝石不仅有相似之处,且是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但老师和妈 妈却都是人,所以不存在比喻关系。 三、总结比喻句的特点

这里我们总结出比喻句的二个特点:(1) 一般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部分。 (2)句中本体、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而且有相似之处,存在着比喻关系。 四、比喻句大练兵 了解了比喻句的特点,我们就掌握了比喻句了。你掌握了吗?请让我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我们来看图找找事物之间的相似处,列出比喻关系,先从颜色入手找:白如雪,绿如玉,粉似霞;再来从形状入手找:像绣球,像玉珠,像龙爪。 最后一个温馨提示:让我们都来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观察,多练习,在平时说话、写作中多用比喻句,让言语更生动,让文章更出彩! 【篇二:比喻句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比喻句(复习课) 稻香村小学王梅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比喻句,知道比喻句的定义、作用、注意点和比喻词等。 2、能够区分比喻句与非比喻句(似比喻句)。 3、能进行比喻句的分析、仿写单个比喻句或多个比喻句。 教学过程: 一、了解、认识比喻句

用像写一个比喻句_0

用像写一个比喻句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比喻句仿写练习题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比喻另一事物。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如何做好比喻句的仿写呢,今天查字典语文小编就来给大家支支招。一起来看看吧! 比喻句仿写练习题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明喻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暗喻的比喻词有了变异,一般不用明显表示比喻的词语,而用判断词是或陈述变化的词成了等等。借喻则直接比喻体替代本体。比喻的主要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代抽象为具体。根据比喻的特点,仿写下列句子。 1.仿照例句,以记忆或友情开头,另写一句话。

例句:遗忘是心的缝隙,漏掉了多少珍贵的昨天? 1.记记里心灵的底片,珍藏了多少美好的往事?或:友情是冬天的太阳,温暖了多少冰冷的心灵? 2.仿照例句,任选一种事物,写一个句子。 例句: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它是孕育智慧的花朵。 2.例如①父亲的脸上流淌着汗水,不,那不是汗水,它是滋润禾苗的甘露。 ②医生的身上穿着白大褂,不,那不是白大褂,它是阻挡病魔的屏障。 3.仿照例句,另写一个句子,要求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愿望。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也不是曲身于斗室中的盆景,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山河添上一笔绿色。 3.例如:我不是令人眩目的星月,也不是华堂丽室中的红烛,而是原野中的一点萤火——为沉默的黑夜带来一点亮

色。 4.仿照例句,以你开头,另写一个句子。 例句:你如果是一块鹅卵石,就不要抱怨不能成为一块美玉。 4.你如果是一泓清泉,就不要抱怨不能拥有大海的壮丽。 5.仿照例句,以热爱开头,另写一句子。 例句:兴趣是什么?兴趣是帆,兴趣是桨,它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 5.热爱是阳光,热爱是雨露,它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快乐地成长。 6.仿照下面例句,另写一个句子。 例句: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好停止前进。 6.学习好比登山,毅力是登山的阶梯,没有毅力,只好退下来。 7.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句式,仍以人生开头,接着写一句话。 例句: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

识别电路的常用方法有电流流向法

识别电路的常用方法有电流流向法(电流跟踪法)、摘表法(去表法)、直线法和节点法。在识别电路的过程中,往往是几种方法并用。 1.电流流向法 电流流向法是指用描绘电流流向的方法来分析电阻连接方式的方法。这是一种识别电路最直观的方法,也是连接实物电路时必须遵循的基本思路。具体步骤是: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着电流的方向描绘出电流通过电阻的各条路经,一直达到电源的负极。 2.摘表法 摘表法的基本思路和步骤:从电路中摘去电压表和电流表后,电压表所在支路用断路替代,电流表所在位置用导线替代。如果需要进一步对电路进行分析讨论,原电压表、电流表所测量的电压和电流则应在简化后的电路上标出。 3.直线法 直线法是一种普遍适用的 简化电路的方法,是在上述两 种方法的基础上,把不规范电 路简化成规范电路的方法。在 识别电路、分析电路变化等方 面有不可替代的的作用。具体 方法步骤是:将电路从电源正. 负极处 ...断开,结合电流流向法,拉长和缩短某一段导线,使各组元器件都在一条直线上,一次不成,可逐次分步完成。 4.节点法 节点法是一种将不规范电路快速简化、改化为规范电路的方法。具体做法是:从电源正极开始,把电阻之间的连接导线缩减成点,相同的点用同一个字母表示。如果一个电路中的点多于两个,可以将这些点排在一条直线上,再把相应的电阻补充到这些点之间,节点法和直线法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大多数时间比直线法来得更直接、更简洁。 例4:图5(甲)所示电路中,三个电阻是__联的;电流表A1测量的是通过电阻___的电 流。电流表A2测量的 是___的电流。 二、动态电路分析 与判断

动态电路分析题和电路故障分析题对学生有较高的能力要求,是初中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进行电路故障分析,要以电路动态分析能力作为基础,而电路故障分析又是电路动态分析的载体。 分析动态电路的一般思路是:根据引起电路变化的原因(开关通断、变阻器滑片移动、电路故障),分析判断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变化(电流表示数变化),再根据欧姆定律变形式U=IR(或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进一步判断电路中部分电路中电压的变化(电 压表示数变化)或其它物理量的变化。 1、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的变化引起电路中电学 物理量的变化 (1).串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的变化引 起的变化 2、开关的断开或闭合引起电路中电学物理量的变化 (1).串联电路中开关的断开或闭合引起的变化

成了写成比喻句

成了写成比喻句 导读:成了写成比喻句1、松树成了城市的门卫。 2、晚上的小星星仿佛成了一个个小灯笼。 3、稻子熟了,稻田成了金色的海洋。 4、我们成了祖国的花朵。 5、春天来了,满山遍野变成了花的海洋。 6、稻子熟了,稻田成了金色的海洋。 7、下雨的时候,莲叶成了小青蛙的绿色的大伞。 8、经过我对自己的一番打扮,我变成了一个十分有气质的人。 9、我冒着大雨跑回来,简直成了一个“落汤鸡”。 10、他坏事做尽,成了过街人人喊打的老鼠。 11、听说明天放假,乐乐的脸乐成了一朵花。 12、春风成了一双手,抚摸着孩子们稚嫩的脸庞。 13、天上的星星,地上的火把,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14、松树成了城市的门卫。 15、平静湖面成了面硕大银镜。 16、战士们成了下山的猛虎。 17、春天了大地成了片绿毯。 18、冰小河成了面镜子孩子们尽情大镜子上玩耍。 19、孩子们进步成长和健康快乐成了母亲幸福源泉笑成了朵花。摘自:短美文

20、春风成了一双手,抚摸着孩子们稚嫩的脸庞。 21、雨太大,把全身打没处干,此刻成了只落汤鸡。 22、春天的植物园成了花的海洋。 23、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24、他听说自己考试考了第一名,他开心的成了一朵花。 25、听说明天放假,乐乐的脸乐成了一朵花。 26、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向春天的歌。 27、秋天的落叶铺满了我家门口,构成了一条浅黄色的大街。 28、军需处长成了一座丰碑。 29、儿子吃蛋糕不留意,吃成了一个大花脸。 30、我冒着大雨跑回来,简直成了一个“落汤鸡”。 31、一块贫瘠黄土地经过家人努力竟成了片绿油油菜地。 32、天上的星星,地上的火把,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33、一巴掌下去,糖糕就成了杮饼子。 34、孩子可爱的脸成了红红的苹果! 35、外面已经从黑漆漆变成了白茫茫。 36、广场成了人的海洋。 37、春天来了,满山遍野变成了花的海洋。 38、春天的植物园成了花的海洋。 39、阳光之下,湖面成了金色的镜子。 40、夜晚的北京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环境描写比喻句

木都无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 15、那盛开的荷花挺着碧绿的茎杆,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眺望着远方。 16、夏天的繁星布满整个天宇,仿佛是天上的人儿提着灯笼在巡视那浩瀚的太空。 17、秋风阵阵地吹,飘落的黄叶像蝴蝶一样在风中翩翩飞舞。 18、一阵秋风刮来,几片黄叶飘在空中,像断了线的风筝,越飘越远。 19、一阵微风拂过,柳枝像优雅的舞者般舞动起来。 20、春天来了,柳树尽力的绽放她的柳枝,深深地,柔柔地望着她,仿佛她对你嫣然一笑,你便融化在她的笑声中。 21、远处的码头灯火通明,向海远方伸展,像一条火龙在大海上翻滚,十分壮观。 22、夏天里的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热的让人无处躲闪。 23、探照灯巨大的光柱像一把巨大的银色长剑,刺破夜空。 24、太阳西下,晚霞把大草原抹上了一层层红红的胭脂,大草原的热闹停止了。 25、无边无际的草原,一片翠绿,被最光一照,像是刷了一层金粉,随着阵阵的晨风,掀起了碧波金浪。 26、夏天的早晨就像一位温柔美丽的少女,风轻轻的抚摩着孩子们的小脸蛋,小树“刷刷”的奏起了美丽的音乐。 27、春风在轻抚杨柳,杨柳的柳条轻轻摆动,就像正在梳头的女孩儿。 28、在草原的深处,还有洁白的羊群在悠闲地吃着青草,像是散落在草原上的颗颗珍珠。

29、地球是一个蓝色的玻璃球,在无垠的宇宙中游戏。 30、一片辽阔的大草原,大得无边无际,微风扶着泥土散发出 的芳香,把一大片一大片庄稼吹得如涟波荡漾。 31、秋风哥哥一来到这,就看见黄叶妹妹像蝴蝶仙子一样慢慢 地飞舞着。 32、知了不住地在枝头发着令人烦躁地叫声,像是在替烈日呐 喊助威。 33、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光伤 了自己的翅膀。 34、那一片片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野花点缀在草原上,仿佛 一块色彩斑斓的大地毯。 35、地球像蔚蓝的大海,渺小的我们只是汇入大海的一颗水滴。 36、天气是那样炎热,仿佛一点星火就会引起爆炸似的。 37、草原上有牛马成群,草原一马平川,又宽广又平坦,嫩绿 色得草原覆盖着大地,就像是给大地穿上了绿装。 38、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像穿着黄色裙子的天使从树上飞 舞下来。 39、烈日下,挥汗如雨的老农依旧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农田里 耕作,像那不知疲倦的蚂蚁来来回回着。 40、万盏灯火大放光明的那一刻,好像仙女忽地撒下无数颗明珠,一幢幢大厦顿时披上了宝石镶嵌的衣衫。 41、黄叶离开了大树妈妈的怀抱,打着旋儿慢慢地飘落下来, 飘到了水中。 42、春天的柳树十分美丽,柳树姑娘披上了长发,用小溪的水 梳理她那美丽的长发,小燕子在柳枝头欢快地翩翩起舞,是一幅多

电路的几种分析方法

几种常见电路分析方法浅析 摘要:对电路进行分析的方法很多,如叠加定理、支路分析法、网孔分析法、结点分析法、戴维南和诺顿定理等。根据具体电路及相关条件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对基本电路的分析有重要的意义。现就具体电路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如下比较。 关键词:电路分析电流源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结点分析法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 Several Commonly Used Analytical Methods in Circuit Abstract: on the circuit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superposition theorem, branch analysis method, mesh analysis method, nodal analysis method, Thevenin and Norton's theorem.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ircuit and related conditions of flexibility in the use of these methods, the basic circuit analysi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specific circuit using different methods are compared. Key words :Circuit Analysis of voltage source current source branch current method mesh current method nodal analysis method of superposition theorem and David theorem and Norton theorem in Nanjing. 引言:每种电路的分析方法,一般都有其适用范围。应用霍夫定律求解适用于求多支路的电流,但电路不能太复杂;电源法等效变换法适用于电源较多的电路;节点电位法适用于支路多、节点少的电路;网孔分析法使适用于支路多、节点多、但网孔少的电路;戴维宁定理和叠加定理适用于求某一支路的电流或某段电路两端电压。上面例题的电路比较简单,可选择任意一种方法求解,对于一些比较复杂但有一

小学语文常见的八种句式改写方法,改写句子不用怕

【小学语文】小学语文多见的八种句式改写方法,改写句子不 用怕 扩句:就是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面添上附加成分;如同在句子的“主干”上“添枝加叶”;加以修饰、限制或补充;使句子的意思更加统统、详尽、生动。 例子:1、xx升起。 金色的xx从东方地平线上缓缓升起。 可以看出;前一个句子的意思是统统的;但是不详尽、不明确。后一个句子在前一个句子的基础上加了“金色的”“东方地平线”、“缓缓”等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更加统统、详尽、生动。 扩写句子应注意的问题是: 1、要在原句的基础上扩;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成分、基本意思、语气和语调。 2、扩充的词语要与原句搭配得当。 3、添加的词语要注意排列顺序。 缩句:与扩句刚好相反;要删去句子中的“枝”和“叶”;既删去附加成分;使句子表达得更加简短;缩句能帮助我们确凿理解句子的意思。 如:“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的小麻雀无可奈何的拍打着翅膀。” 经过缩句;抓住句子的主干“小麻雀拍打着翅膀”;就知道这句话写小麻雀。 缩句还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句子是否正确。 如:“宁宁同学光荣的被评为‘三好学生’的称号。”一经缩句成为“宁宁被评为称号”;我们就会发现这句话欠亨;词语搭配不当。 缩写句子应注意的问题是: 1、删去“的”前修饰成分。

2、删去“地”前的修饰、限制成分。 3、删去“得”后补充说明成分。 4、删去数量短语。 5、起修饰限制的时间地点要去掉。 6、“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几乎没有独立性;是不能删的。 7、“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不能去掉;否则有可能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或语气、情感。 8、“不、无、没有”等否定词要保留;不能去掉;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 2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 陈述句直接陈述所要表达的意思;语调比较平缓。反问句则是通过反问的语气;把原来陈述的意思进一步强调;更加肯定;感情剧烈;语调更高。 如:作为一个市民;应该遵守xx。 作为一个市民;难道不应该遵守公共道德吗?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 第一步:有否定词的要去掉;没有否定词的要加上。 第二步:去除疑问词(吗、呢等);把问号改为句号。 第三步:也就是最严重的一步;把句子整理通顺(通过朗读检查是否修改正确)。比如:“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陈述句变反问句的方法: 第一步:加上反问词和语气词“难道不??吗?”、“怎么能(会)??呢?”;把句号改成问号。 第二步:有否定词的要去掉;没有否定词的要加上。

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

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使用了比喻修辞格有四种方法,掌握了它们,不但能够加深对比喻的理解,还有助于了解比喻与借代、比拟、比喻义、比较的区别。 1.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这是区别借喻和借代的关键。 例如: ①离开这个阎王殿!就是饿死也比在这里强。 ②远处来了两个红领巾。 句①中,地主的家和“阎王殿”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属于比喻中的借喻。句②中“红领巾”和它所代本体“少先队员”之间没有相似点,“红领巾”仅仅“少先队员”的特征,用特征代替本体,是借代。另外,正因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凡是借喻只要加上本体和喻词就能够构成明喻,而借代却不能。如句①能够变为“地主的家像个阎王殿”,句②变为“少先队员像红领巾”则不能成立。 2.喻体的隐、现是区别比喻和比拟的根本标志。(见《汉语修辞美学》447页) 例如: ①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②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句①中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句②中出现了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 而喻体没有出现,所以句①是比喻,句②是比拟。 3.比喻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必须是临时产生的,而比喻义是一个词的固定义项。这是区别比喻和比喻义的关键。 例如: ①党是太阳,我是花。 ②我们要放下思想包袱。 句①中,“党”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政党,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没有“太阳”的意思,而且“太阳”也没有“党”的意义,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临时产生的,换一下环境,党还能够是“灯塔”和“舵手”,所以是比喻。同理,“我”和“花”之间也是这种临时的联系。而句②中“包袱”一词在使用的过程中,表示“思想负担”的意义已固定下来而成为“包袱”一词的一个义项,它不是临时产生的,所以属于词的比喻义,而不属于比喻修辞格。 4.不同类的事物才能够相互比喻。这是区别比喻和比较的关键。 例如: ①她长得像一束百合花。 ②她长得像她姐姐。 句①中“人”与“百合花”不是同类事物,所以构成比喻。句②中“她”和“她姐姐”是同类事物,都是人类,所以是比较。 掌握了以上四种方法,我们在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使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方法的时候,就容易多了。 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环境描写比喻句

环境描写比喻句 1、夏天的城市像是烧透了的砖窑,让人喘不过气来。 2、柳树的枝干上又长出了密密的枝条,柔软的枝条垂下来,像一头浓密的头发。 3、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4、柳树茂盛的像一位女孩的一根根小辫子,可爱无比。 5、夏天的阳光洒在荡漾的河面上,像一颗颗晶莹的小星,顽皮的向人们眨着眼睛。 6、身披绿色长发的垂柳,今日已变得枯黄干燥,伴着凉爽的秋风,一片片落叶纷纷飘下,仿佛一个个小女孩为游客翩翩起舞。 7、那些铁器,被夏天的太阳一晒,就像一个个烤熟的红薯,让人不敢碰一下。 8、柳树茂盛的像一座瀑布,永不停息的流淌。 9、柳树像少女垂落下来的头发,一阵风吹来,树叶哗哗直响。 10、柳树茂盛的像一把大大的芭蕉扇,给人清爽。 11、春风吹拂,柳树舞动着柔软的枝条,用优美的舞姿迎接着春天的到来。

12、枫叶像火,黄叶飘飘,落叶就像黄蝴蝶一样翩翩起舞,我伸手想接住一封秋姑娘写的信,但是却被这会“飞”的信灵巧的躲开了。 13、站在高山上望着山下的草原,感觉它就像是一幅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平铺在地上。 14、空中没有一丝云,头顶上一轮烈日,没有一点风,一切树木都无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 15、那盛开的荷花挺着碧绿的茎杆,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眺望着远方。 16、夏天的繁星布满整个天宇,仿佛是天上的人儿提着灯笼在巡视那浩瀚的太空。 17、秋风阵阵地吹,飘落的黄叶像蝴蝶一样在风中翩翩飞舞。 18、一阵秋风刮来,几片黄叶飘在空中,像断了线的风筝,越飘越远。 19、一阵微风拂过,柳枝像优雅的舞者般舞动起来。 20、春天来了,柳树尽力的绽放她的柳枝,深深地,柔柔地望着她,仿佛她对你嫣然一笑,你便融化在她的笑声中。 21、远处的码头灯火通明,向海远方伸展,像一条火龙在大海上翻滚,十分壮观。

十种复杂电路分析方法

电路问题计算的先决条件是正确识别电路,搞清楚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对较复 杂的电路应先将原电路简化为等效电路,以便分析和计算。识别电路的方法很多,现结合具体实例介绍十种方法。 一、特征识别法 串并联电路的特征是;串联电路中电流不分叉,各点电势逐次降低,并联电路中电流分叉,各支路两端分别是等电势,两端之间等电压。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征识别电路是简化电路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 例1 .试画出图1所示的等效电路。 阳b-oB Bo, 解:设电流由A端流入,在a点分叉,b点汇合,由B端流出。支路a—R1— b和a—R2 —R3(R4)—b各点电势逐次降低,两条支路的a、b两点之间电压相等,故知R3和R4并 联后与R2串联,再与R1并联,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 二、伸缩翻转法在实验室接电路时常常可以这样操作,无阻导线可以延长或缩短,也可以翻过来转过去, 或将一支路翻到别处,翻转时支路的两端保持不动;导线也可以从其所在节点上沿其它导线滑动,但不能越过元件。这样就提供了简化电路的一种方法,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伸缩翻转法。 例2 .画出图3的等效电路。

支路外边去,如图4。 再把连接a 、C 节点的导线缩成一点,把连接 b 、d 节点的导线也缩成一点,并把 R5连到 节点d 的导线伸长线上(图5)。由此可看出R2 R3与R4并联,再与R1和R5串联,接到 电源上。 三、电流走向法 电流是分析电路的核心。从电源正极出发 (无源电路可假设电流由一端流入另一端流出 ) 顺着电流的走向,经各电阻绕外电路巡行一周至电源的负极,凡是电流无分叉地依次流 过的电阻均为串联,凡是电流有分叉地分别流过的电阻均为并联。 例3 .试画出图6所示的等效电路。 口3 r-n-,囲 「Eb 尸「 A * -- a- ■D A D --- 1'— || — 圏6 图T 解: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过 A 点分为三路(AB 导线可缩为一点),经外电路巡行一周,由 D 点流入电源负极。第一路经 R1直达D 点,第二路经R2到达C 点,第三路经R3也到达 C 点,显然R2和R3接联在AC 两点之间为并联。二、三络电流同汇于c 点经R4到达D 点, 可知R2、R3并联后与R4串联,再与R1并联,如图7所示。 解:先将连接a 、c 节点的导线缩短, 并把连接 b 、 d 节点的导线伸长翻转到 R3- C — R4 圈3 bCd) Ra

怎样改写比喻句

怎样改写比喻句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即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明的事物。(以甲事物来比拟乙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句子的形式:本体+喻词+喻体。 比喻词:“……像……”、“……好像……”、“……如同……”、“……宛如……”、“……仿佛……”、“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等。 顺口溜: 比喻手法真形象,本体喻体比喻词。 本体喻体性不同,本体喻体有相似。 修改句子睁大眼,首先本体来找出。 接着比喻词添加,好像同仿佛似的。 成了变成是构成,喻体确定由本体。 比喻的条件: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如:他长得像他爸爸。(不是比喻句) 露似珍珠月似弓。(比喻句)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云像棉花。 如何判别是不是比喻句 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例句赏析: 一块块拔地而起的巨石像一支支巨大的竹笋。(外形相似) 小河如同一条透明的蓝带子。(外形、颜色相似) 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外形、颜色相似) 用比喻的方法把下列句子写具体、写生动。

雨下得很大。 眼睛明亮。 天气闷热。 闪亮的小露珠。 大象的耳朵真有趣。 树叶一片片落下来。 2、鸟儿啼转起来。 3、金秋十月,桂花开了。 4、洞庭湖的水真绿啊! 5、奔腾的湖水从大坝的进水口直冲下来。 6、他飞快地跑过来。 7、秋天,枫树的叶子红了。 8、排着队的游客走进展览厅

初中语文作文修辞方法比喻句的逻辑思维形式和反问句

初中语文作文修辞方法比喻句的逻辑思维形式和反问句写作有助于大脑开发,思维开阔,很多小伙伴都头疼作文如何拿高分,怎样提高写作 水平,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编辑的有关写作指导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比喻句是由此及彼的思维飞跃。比喻句在思维过程中都有本体、喻义、喻体。甲似乙(明喻),甲是乙(明喻),甲是乙(暗喻),就不用说了。即使是借喻......乙吧,虽然本体没有 出现,但在思维过程中本体还是有的,只不过用语言形式表现出来时省去了而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怕岸,卷起千堆雪。第三句是借喻,本体没有出现,如果将思维形式复原之后当是:卷起千堆象雪一样的浪花。从逻辑的角度来看,比喻句中 的这种思维形式,也就是先归纳、后演绎的推理形式。 中国教材中有一个晏子使楚的故事。楚王听说晏子要到楚国来,想奚落他。晏子来了,楚王让手下人捆着一个人从晏子面前经过。楚王故意问:被捆的是什么人?答道:是齐国人,他犯了合偷盗的罪。楚王用眼睛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都喜欢偷盗吗?楚王的思维 中有两步推理。先归纳:这个齐国人喜欢偷东西,所以,凡是齐国人都喜欢偷东西,后演绎:凡是齐国人都喜欢偷东西,你(晏子)是齐国人,所以你喜欢偷东西(哑语)。由于第一 步推理齐国人与偷盗之间无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喜欢偷东西不能概括出齐国人的一般 特点,所以归纳的结论凡是齐国人都喜欢偷东西是不可靠的。而第二步推理以第一步的结论为前提,第一步的结论不可靠,第二步的前提也就不可靠,第二步推演出的结论也就随之而不右靠。楚王的两步推理虽然错了,但他的思维过程还是体现了先归纳,后演绎的两 步推理的形式,只是推理时,因思维不严密而反被人奚落。 归纳推理的根本点,就在于从个别的现象中概括出本质的东西,从而得出一般性的结论。演绎推理就是要根据这种一般性的结论,再推演出符合这一结论的其它个另现象。而在比喻中,一个比喻句也就同时体现了这两种推理的特点。 先看一个例子: 特别好看的是悬崖上那一堆堆给秋霜染得红艳艳的野草,简直象是满山杜鹃了。(刘 白羽《长江三峡》) 这个句子,本体是霜染的秋草,喻义(相似点)是红艳艳,喻体是杜鹃。从本体到喻义 这是思维的第一步,采用的是归纳推理,因为作者从个别现象秋草,概括出根本特征红艳艳;从喻义到喻体,这是思维的每二步,采用的是演义推理,因为作者由概括出的红艳艳这一根本特征,推演到同样具有这特征的另一事物杜鹃。可见,这个比喻的思维过程就是先归纳后演绎的过程。如果我们将推理形式写出来是这样的:那悬崖上红艳艳的是秋霜染红的野草,所以,凡是红艳艳的色彩都是这咱野草的相似物,杜鹃具有红艳艳的色彩,所以,杜鹃是秋霜染红的野草的相似物(第二步,后演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