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流电气装置过电压保护设计要求及限制措(1)

交流电气装置过电压保护设计要求及限制措(1)

交流电气装置过电压保护设计要求及限制措(1)
交流电气装置过电压保护设计要求及限制措(1)

13.2 交流电气装置过电压保护设计要求及限制措施

13.2.1 过电压概述

13.2.2 耐冲击类别(过电压类别)的划分

1. 耐冲击类别(过电压类别)划分的目的

耐冲击类别是根据对设备预期不间断供电和能承受的事故后果来区分设备适用性的不同等级。通过对设备耐冲击水平的选择,使整个电气装置达到绝缘配合,将故障的危害性降低到允许的水平,以提供一个抑制过电压的基础。

耐冲击类别标识数字越高,表明设备的耐冲击性能越高,可供选择的抑制过电压的方法越多。

耐冲击类别这一概念适用于直接从电源线上接电的设备。

2. 耐冲击类别(过电压类别)说明

Ⅰ类耐冲击设备是打算与建筑物固定电气装置相连的设备。保护措施应在此设备之外,既可固定在电气装置内也可固定在电气装置和此设备之间,以限制瞬态过电压在规定的水平。

Ⅱ类耐冲击设备是与建筑物固定电气装置相连的设备。

注:此类设备举例:家用电器、便携式工具以及类似负荷。

Ⅲ类耐冲击设备是固定电气装置的组成部分和其他预期具有较高适用性类别的设备。

注:此类设备举例:固定电气装置的配电盘、断路器、布线系统,包括电缆、母线、接线盒、开关、插座),工业用设备以及某些其他设备,如与固定电气装置永久相连的固定式电机。

Ⅳ类耐冲击设备是用于建筑物电气装置主配电盘来电侧电源进线端或其附近的设备。

注:此类设备举例:电气测量仪表、一次过电流保护电器以及滤波器。

13.2.3 过电压抑制的配置

需装设电涌保护器时,应符合下列各条:

1. 自身抑制

在电气装置全部由低压地下系统而不含架空线供电的情况下,依据表13.2-2 所规定的设备耐冲击电压值便足够了,而不需要附加的大气过电压保护。

在电气装置由低压架空线供电或含有低压架空线供电的情况下,且外界环境影响为AQ1(雷暴日数<25日/年)时,不需要附加的大气过电压保护。

2 保护抑制

一、电气装置由架空线或含有架空线的线路供电,且当地雷电活动符合外界环境影响条件AQ2(雷暴日数>25日/年)时,应装设大气过电压保护。保护装置的保护水平不应高于表2 列出的Ⅱ类过电压水平。

二、在一、条件下,建筑物电气装置的大气过电压保护可采取以下措施:

-按照IEC 60364-5-534 (过电压保护电器)安装具有II类保护水平的电涌保护器。

-或通过其他方法提供至少等效的电压衰减量。

表13.2-2 要求的设备额定耐冲击电压值

三、在架空线上应用保护抑制的导则

对过电压水平的保护抑制可通过在电气装置中直接安装电涌保护器,或在架空线上安装电涌保护器来获得。例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a)如果是架空供配电网,应在电网的结点,尤其在每个长度超过500m的线路末端建立过电压保护。沿供配电线路每隔500m就应安装过电压保护器件。过电压保护器件之间的距离应小于1000m。

b)如果供配电网中部分为架空线路,部分为地下线路,在架空电网应按照上述a)进行过电压保护,并应在从架空线至地下电缆的转换点进行过电压保护。

c)在TN配电网供电的电气装置中,在由自动切断电源为间接接触提供保护的地方,连接到相导体的过电压保护器件的接地导体与PEN导体相连或与PE导体相连。

d)在TT配电网供电的电气装置中,在由自动切断电源为间接接触提供保护的地方,要为相导体和中性导体提供过电压保护器件。在供电网的中性导体直接接地的地方,不必为中性导体安装过电压保护器件。

13.2.4 建筑物电气装置中电涌保护器(SPD)的选择和安装

13.2.4.1 电涌保护器(SPD)的接线

应在电气装置的电源进线端或其附近设电涌保护器(SPD),至少应在下面各点之间装设:

1. 当在电气装置电源进线端或其附近,中性线与PE(保护线)直接连接,或没有中性线时:

接在每一相线与接地端子或总保护线之间,取其路径最短者;

注:在IT系统,中性线与PE线之间接了阻抗,不能认为二者是直通的。

2. 当在电气装置的电源进线端或其附近,中性线与PE(保护线)不直接相连时:

接线形式1:接在每一相线与接地端子或总保护线之间,和接在中性线与接地端子或总保护线之间,取其路径最短者;或

接线形式2:接在每一相线与中性线之间和接在中性线与总保护端子或总保护线之间,取其路径最短者。

13.2.4.2 电涌保护器(SPD)的选择

1. 电涌保护器(SPD)的电压保护水平(U P)

电涌保护器必需能承受预期通过它们的雷电流,并应符合以下两个附加要求:通过电涌时的最大钳压,有能力熄灭在雷电流通过后产生的工频续流。

在建筑物进线处和其它防雷保护区界面处的最大电涌电压,即电涌保护器的最大钳压加上其两端引线的感应电压应与所属系统的基本绝缘水平和设备允许的最大电涌电压协调一致。为使最大电涌电压足够低,其两端的引线应做到最短。

在不同界面上的各电涌保护器还应与其相应的能量承受能力相一致。

若用一套电涌保护器(SPD)达不到所要求的保护电压水平时,应采用附加的配合协调的电涌保护器(SPD),以确保达到要求的保护水平。

2. 选择电涌保护器(SPD)持续运行电压(U C)

一、按图13.2-1接线的TT系统中,U C不应小于1.55U0。

二、按图13.2-2和图13.2-3接线的TN和TT系统中,U C不应小于1.15U0。

二、按图13.2-4接线的IT系统中U C不应小于1.15U(U为线间电压)。

注:U0是低压系统相线对中性线的标称电压,在220/380V三相系统中,U0=220V。

图13.2-1 TT系统中电涌保护器安装在剩余电流保护器的负荷侧1-装置的电压;2-配电盘;3-总接地端或总接地连接带;4-电涌保护器(SPD);5-电涌保护器的接地连接,5a或5b;6-需要保护的设备;7-剩余电流保护器,应考虑通雷电流的能力;F-保护电涌保护器推荐的熔丝、断路器或剩余电流保护器;R A-本装置的接地电阻;R B-供电系统的接地电阻

图13.2-2 TN系统中的电涌保护器

1-装置的电压;2-配电盘;3-总接地端或总接地连接带;4-电涌保护器(SPD);5-电涌保护器的接地连接,5a或5b;6-需要保护的设备;7-PE与N线的连接带;F-保护电涌保护器推荐的熔丝、断路

器或剩余电流保护器;R A-本装置的接地电阻;R B-供电系统的接地电阻

注:当采用TN-C-S或TN-S系统时,在N与PE线连接处电涌保护器用三个,在其以后N与PE线分开处安装电涌保护器时用四个,即在N与PE线间增加一个,类似于图13.2-1

图13.2-3 TT系统中电涌保护器安装在剩余电流保护器的电源侧1-装置的电压;2-配电盘;3-总接地端或总接地连接带;4-电涌保护器(SPD);4a-电涌保护器或放电间隙;5-电涌保护器的接地连接,5a或5b;6-需要保护的设备;7-剩余电流保护器,可位于母线的上方或下方;F-保护电涌保护器推荐的熔丝、断路器或剩余电流保护器;R A-本装置的接地电阻;R B -供电系统的接地电阻

注:当电源变压器高压侧碰外壳短路产生的过电压加于4a设备时不应动作。在高压系统采用低电阻接地和供电变压器外壳、低压系统中性点合用同一接地装置以及切断短路的时间小于或等于5s时,该过电压可按1200V考虑。

图13.2-4 IT系统中电涌保护器安装在剩余电流保护器的负荷侧1-装置的电压;2-配电盘;3-总接地端或总接地连接带;4-电涌保护器(SPD);5-电涌保护器的接地连接,5a或5b;6-需要保护的设备;7-剩余电流保护器;F-保护电涌保护器推荐的熔丝、断路器或剩余电流保护器;R A-本装置的接地电阻;R B-供电系统的接地电阻

3. 选择电涌保护器(SPD)标称放电电流(I n)和冲击电流(I imp)

在LPZ0A或LPZ0B区与LPZ1区交界处,在从室外引来的线路上安装SPD,应选用符合Ⅰ级分类试验的产品。

应通过SPD的10/350μs雷电流幅值。当线路有屏蔽时,通过每个SPD的雷电流可按上述确定的雷电流的30%考虑。SPD宜靠近屏蔽线路末端安装。以上述得出的雷电流作为I peak

来选用SPD。

当按上述要求选用配电线路上的SPD时,其标称放电电流I n不宜小于15kA。

安装的SPD所得到的电压保护水平加上其两端引线的感应电压以及反射波效应不足以保护距其远处的被保护设备的情况下,尚应在被保护设备处装设SPD,其标称放电电流I n不宜小于8/20μs 3kA。

当被保护设备沿线路距安装的SPD不大于10 m时,若该SPD的电压保护水平加上其两端引线的感应电压小于被保护设备耐压水平的80%,一般情况在被保护设备处可不装SPD。

若第一级SPD的电压保护水平加上其两端引线的感应电压保护不了该配电盘内的设备,应在该盘内安装第二级SPD,其标称放电电流不宜小于8/20μs 5kA。

在考虑被保护设备的耐压水平时宜按其值的80%考虑。

在一般情况下,当在线路上多处安装SPD且无准确数据时,电压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 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10 m,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5 m。

4. 选择电涌保护器(SPD)耐受的预期短路电流

电涌保护器(SPD)耐受短路电流(当电涌保护器(SPD)失效时产生)和与之相连接的过电流保护器(设置于内部或外部)一起承受等于和大于安装处预期产生的最大短路电流,选择时要考虑到电涌保护器(SPD)制造厂规定应具备的最大过电流保护器。

此外,制造厂所规定电涌保护器(SPD)的额定阻断续流电流值不应小于安装处的预期短路电流值。

在TT系统或TN系统中,接于中性线和PE线之间的电涌保护器(SPD)动作(例如火花间隙放电)后流过工频续流,电涌保护器(SPD)额定续流电流值应大于或等于100A。

在IT系统中,接于中性线和PE线之间的电涌保护器(SPD)的额定续流电流值与接在相线和中性线之间的电涌保护器(SPD)是相同的。

5. 防止电涌保护器(SPD)失效的后果和过电流保护

防止电涌保护器(SPD)短路的保护是采用过电流保护器,应当根据电涌保护器(SPD)产品手册中推荐的过电流保护器的最大额定值选择。

如果过电流保护器的额定值小于或等于推荐用的过电流保护器的最大额定值,则可省去过电流保护器。

重点是要保证供电的连续性还是保证保护的连续性取决于在电涌保护器(SPD)故障时,断开电涌保护器(SPD)的过电流保护器所安装的位置。

在所有情况下,应当明确设置的保护器间的区别:

-若过电流保护器安装在电涌保护器(SPD)的回路中,则可保证供电的连续性,但再发生过电压时,无论是电气装置或是设备都得不到保护(见图13.2-5)。这些过电流保护器可以是设于内部的电涌保护器(SPD)脱离器。

图13.2-5 重点保证供电连续性

-若过电流保护器接入设有电涌保护器(SPD)保护电路的电气装置进线前端,则电涌保护器(SPD)故障时可导致供电中断,要等到更换电涌保护器(SPD)后才能恢复供电(见图13.2-6)。

为了提高在同一时间内供电连续性和保护连续的概率和可靠性,允许使用图13.2-7所示的接线方式。

图13.2-6 重点保证保护连续性图13.2-7 供电连续性和保护连续性的结合

这种情况是将两个相同的电涌保护器(SPD1和SPD2)分别接到两个相同的保护器(PD1和PD2)。当一个电涌保护器(SPD1)发生故障,不会影响另一电涌保护器(如SPD2)工作,并且将使其本身的保护器动作(如PD1)。这种方式将显著提高供电连续性和保护连续性的概率。

6.间接接触防护

间接接触防护即使当电涌保护器(SPD)故障时,对所有电气装置的保护也应保持有效。

当采用自动切断供电时:

-在TN系统中,一般可在电涌保护器(SPD)的电源侧装设过电流保护器实现间接接触防护;

-在TT系统中可采用下述a)或者b)实现间接接触防护:

1) 将电涌保护器(SPD)安装在剩余电流保护器(RCD)的负荷侧;

2) 将电涌保护器(SPD)安装在剩余电流保护器(RCD)的电源侧,由于接在中性线和PE线之间的电涌保护器(SPD)也可能发生故障,因此,

a) 应当符合外露可导电部分预期接地故障电压不大于50V的规定。和

b) 根根据接线形式2来安装电涌保护器(SPD)。

-在IT系统中,不需要附加其它措施。

7.连接导线

连接导线是指相线与电涌保护器(SPD)之间的导线,和电涌保护器(SPD)与总接地端子或保护线之间的导线。

因为增加电涌保护器(SPD)连接导线的长度,会降低电涌保护器(SPD)过电压保护的效果,尽可能减少电涌保护器(SPD)所连接导线的长度并且不形成环路可获得最佳过电压保护效果(总引线长度最好不超过0.5m),见图13.2-8。如果图13.2-8所示a+b的长度不能小于0.5m,则可采用图13.2-9的接线方式。

图13.2-8 电涌保护器(SPD)安装在或靠近图13.2-9 电涌保护器(SPD)安装在或靠近电气装置电源进线端的示例电气装置电源进线端的示例

8.接地线的导体截面

安装在电气装置电源进线端或靠近进线端处的电涌保护器(SPD)接地线的最小截面应是不小于4 mm2的铜线或与其等效。

当设有雷击保护系统时,符合Ⅰ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SPD)的接地线的最小截面不小于16 mm2的铜线或与其等效是必要的。

13.3 建筑物防雷的分类及措施

13.3.1 建筑物防雷的分类

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1. 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一、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二、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三、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坡坏和人身伤亡者。

2. 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二、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三、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四、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五、具有1区爆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六、具有2区或1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七、工业企业内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八、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九、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3. 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二、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三、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四、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五、根据雷击后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并结合当地气象、地形、地质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需要防雷的21区、22区、23区火灾危险环境。

六、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

注:

1. 在设有信息系统的建筑物需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情况下,当该建筑物没有防直击雷和不处于其它建筑物或物体的保护范围内时,宜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采取防直击雷的防雷措施。在要考虑屏蔽的情况下,防直击雷接闪器宜采用避雷网。

2. 由于历史上频发雷击灾害地区的建筑物需采取防雷措施。

13.3.2 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3.3.2.1 一般规定

1. 各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四、五、六款所规定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尚应采取防雷电感应的措施。

2. 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在防雷装置与其它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应采取等电位连接。

13.3.2.2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独立避雷针(网)

1. 防直击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装设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网),使被保护的建筑物及风帽、放散管等突出屋面的物体均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架空避雷网的网格尺寸不应大于5m×5m或6m×4m。

二、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的管口外的以下空间应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当有管帽时应按表13.3-1确定;当无管帽时,应为管口上方半径5m的半球体。接闪器与雷闪的接触点应设在上述空间之外。

表13.3-1 有管帽的管口外处于接闪器保护范围内的空间

三、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当其排放物达不到爆炸浓度、长期点火燃烧、一排放就点火燃烧时,及发生事故时排放物才达到爆炸浓度的通风管、安全阀,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可仅保护到管帽,无管帽时可仅保护到管口。

四、独立避雷针的杆塔、架空避雷线的端部和架空避雷网的各支柱处应至少设一根引下线。对用金属制成或有焊接、绑扎连接钢筋网的杆塔、支柱,宜利用其作为引下线。

五、独立避雷针和架空避雷线(网)的支柱及其接地装置至被保护建筑物及与其有联系的管道、电缆等金属物之间的距离(图13.3-1)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要求,但不得小于3m:

(1)地上部分:当h x<5R i时,

S a1≥0.4(R i+0.1h x) (13.3-1)

当h x≥5R i时,

S a1≥0.1(R i+h x) (13.3-2)

(2)地下部分: S e1≥0.4Ri (13.3-3)

式中S a1---空气中距离,m ;

S e1---地中距离,m ;

R i ---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网)支柱处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Ω;

h x ---被保护物或计算点的高度,m。

图13.3-1 防雷装置至被保护物的距离

六、架空避雷线至屋面和各种突出屋面的风帽、放散管等物体之间的距离(图13.3-1),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要求,但不应小于3m:

当(h+l/2)<5R i时,

S a2≥0.2R i+0.03(h+l/2) (13.3-4)

当(h+l/2) ≥5R i时,

S a2≥0.05R i+0.06(h+l/2) (13.3-5)

式中S a2---中避雷线(网)至被保护物的空气中距离,m ;

h---避雷线(网)的支柱高度,m ;

l---避雷线的水平长度,m 。

七、架空避雷网至屋面和各种突出屋面的风帽、放散管等物体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要求,但不应小于3m:

当(h+l1)<5R i时,

S a2≥1/n?[0.4R i+0.06(h+l1)] (13.3-6)

当(h+l1) ≥5R i时,

S a2≥1/n?[0.1R i+0.12(h+l1)] (13.3-7)

式中l1---从避雷网中间最低点沿导体至最近支柱的距离,m ;

n---从避雷中间最低点导体至最近支柱并有同一距离l1的个数。

八、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应有独立的接地装置,每一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可适当增大冲击接地电阻。

2. 防雷电感应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建筑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电缆金属外皮、钢屋架、钢窗等较大金属物和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均应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

金属屋面周边每隔18~24m应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

现场浇制的或由预制构件组成的钢筋混凝土屋面,其钢筋宜绑扎或焊接成闭合回路,并应每隔18~24m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

二、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0m;交叉净距小于100mm时,其交叉处亦应跨接。

当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0.03Ω时,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对有不少于5根螺检连接的法兰盘,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

三、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与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的接地装置之间的距离应符合1. 中的五款的要求。

屋内接地干线与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的连接,不应少于两处。

3. 防雷电波浸入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低压线路宜全线采用电缆直接地敷设,在入户端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当全线采用电缆有困难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杆和铁横担的架空线,并应使用一段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其埋地长度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要求,但不应小于15m:

ρ

l (13.3-8)

2

式中l-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埋于地中的长度,m ;

ρ-埋电缆处的土壤电阻率,Ω·m 。

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尚应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二、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距离建筑物100m 内的管道,应每隔25m左右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不应大于20Ω,并宜利用金支架或钢筋混凝土支架的焊接、绑扎钢筋网作为引下线,其钢筋混凝土基础宜作为接地装置。

埋地或地沟内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亦应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

避雷针(网)安装在建筑物上

避雷针或网格不大于5m ×5m 或6m ×4m 的避雷网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直接装在建筑物上,避雷网应按规定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 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互相连接。

2. 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2m 。

3. 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管道符合独立避雷针(网)防直击雷措施的二、三款的要求。

4. 建筑物应装设均压环,环间垂直距离不应大于12m ,所有引下线、建筑物的金结构和金设备均应连到环上。均压环可利用电气设备的接地干线环路。

5. 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应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并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及所有进入建筑物的金属管道相连,此接地装置可兼作防雷电感应之用。

6. 防直击雷的环形接地体尚宜按以下方法敷设:

(1) 当土壤电阻率ρ小于或等于500Ω·m 时,对环形接地体所包围的面积的等效圆半径πA

大于或等于5m 的情况,环形接地体不需补加接地体;对等效圆半径πA

小于5m 的情

况,每一引下线处应补加水平接地体或垂直接地体.

当补加水平接体时,其长度应按下式确定:

πA

l r -=5 (13.3-9)

式中l r ---补加水平接地体的长度,m ;

A---环形接地体所包围的面积,m 2 。

当补加垂直接地体时,其长度应按下式确定:

25πA l v -

= (13.3-10)

式中l v ---补加垂直直接地体的长度,m 。

(2) 当土壤电阻率ρ为500Ω·m 至3000Ω·m 时,对环形接地体所包围的面积的等效圆半径π

A 大于或等于380360011-ρ m 的情况,环形接地体不需补加接地体;对等效圆半径πA 小于380

360011-ρ m 的情况,每一引下线处应补加水平接地或垂直接地体。 当补加水平接地体时,其总长度应按下式确定:

π

ρA l r --=380360011 (13.3-11)

当补加垂直接地体时,其总长度应按下式确定:

2

380360011πρA l V --= (13.3-12) 注:按本款方法敷设接地体时,可不计及冲击接地电阻值。

7. 当建筑物高于30m 时,尚应采取以下防侧击的措施:

(1) 从30m 起每隔不大于6m 沿建筑物四周设水平避雷带并与引下线相连;

(2) 30m 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

8. 在电源引入的总配电箱处宜装设过电压保护器。

13.3.2.3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 防直击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应按规定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m ×10m 或12m ×8m 的网格。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相互连接。

二、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管道应符合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措施第条二款的要求。

三、排放无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烟囱,1区、11区和2区炸危险环境的自然通风管,装有阻火器的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措施第三款所规定的管、阀及煤气放散管等,其防雷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2) 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接闪器,并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四、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8m 。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 。

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防直击雷接地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并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用、不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要求,但不应小于2m :

S e2≥0.3k c R i (13.3-13)

式中S e2-地中距离,m ;

k c -分流系数。(单根引下线应为1,两根引下线及接闪器不成闭合环的多根引线应为0.66,接闪器成闭合环或网状的多根引下线时应为0.44。)

在共用接地装置与埋地金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五、利用建筑物的钢筋作为防雷装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物宜利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梁、柱、基础内的钢筋作为引下线。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分类中的二、三、八、九款所规定的建筑物尚利用作为接闪器。

(2) 当基础采用硅酸盐水泥和周围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4%及基础的外表面无防腐层或有沥青质的防腐层时,宜利用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

(3) 敷设在混凝土中作为防雷装置的钢筋或圆钢,当仅一根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0mm 。被利用作为防雷装置的混凝土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其截面积总和不应小于一根直径为

10mm钢筋的截面积。

(4) 利用基础内钢筋网作为接地体时,在周围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小于0.5m,每根引下线所连接的钢筋表面积总和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要求:

S≥4.24k c2 (13.3-14)

式中S-钢筋表面积总和,m2。

(5) 当在建筑物周边的无钢筋的闭合条形混凝土基础内敷设人工基础接地体时,接地体的规格尺寸不应小于表13.3-2的规定。

表13.3-2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环形人工基础接地体的规格尺寸

注: ①当长度相同、截面相同时,宜优先选用扁钢;

②采用多根圆钢时,其敷设净距不小于直径的2倍;

③利用闭合条形基础内的钢筋作接地体时可按本表校验。除主筋外,可计入箍筋的表面积。

(6) 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或成网状的钢筋,其箍筋与钢筋的连接,钢筋与钢筋的连接应采用土建施工的绑扎法连接或焊接。单根钢筋或圆钢或外引预埋连接板、线与上述钢筋的连接应焊接或采用螺栓紧固的卡夹器连接。构件之间必须连接成电气通路。

六、当土壤电阻率ρ小于或等于3000Ω·m时,在防雷的接地装置同其它接地装置和进出建筑物的管道相连的情况下,防雷的接地装置可不计及接地电阻值。但其接地体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

(1) 防直击雷的环形接地体的敷设应符合<避雷针(网)安装在建筑物上>中的6. (1)项的要求,但土壤电阻率ρ的适用范围应放大到小于或等于3000Ω·m。

(2) 在符合利用建筑物钢筋作为防雷装置规定的条件下利用槽形、板形或条形基础的钢筋作为接地体,当槽形、板形基础钢筋网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或成环的条形基础钢筋所包围的面积A大于或等于80m时,可不另加接地体。

(3) 在符合利用建筑物钢筋作为防雷装置规定的条件下,对6m柱距或大多数柱距为6m 的单层工业建筑物,当利用柱子基础的钢筋作为防雷的接地体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时,可不另加接地体:

1) 利用全部或绝大多数柱子基础的钢筋作为接地体;

2) 柱子基础的钢筋网通过钢柱,钢屋架,钢筋混凝土柱子、屋架、屋面板、吊车梁等构件的钢筋或防雷装置互相连成整体;

3) 在周围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小于0.5m,每一柱子基础内所连接的钢筋表面积总和大于或等于0.82 m2

七、在电气接地装置与防雷的接地装置共用或相连的情况下:当低压电源线路用全长电缆或架空线换电缆引入时,宜在电源线路引入的总配电箱处装设过电压保护器;当Y,yno 型或D,yn11型接线的配电变压器设在本建筑物内或附设于外墙处时,在高压侧采用电缆进线的情况下,除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在高压侧装设避雷器外,尚宜在低压侧各相上装设避雷器。

八、高度超过45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物,尚应采取以下防侧击和等电位的保护措施:

(1) 钢构架和混凝土的钢筋应互相连接。钢筋连接应符合上述五款要求;

(2) 应利用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防雷装置引下线;

(3) 应将45m 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

(4) 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

2.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分类中的四、五、六款所规定的建筑物,其防雷电感应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等主要金属物,应就近接至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或电气设备的保护接装置上,可不加设接地装置。

二、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应符合第一类建筑物防雷电感应措施二、款要求,但长金属物连接处可不跨接。

三、建筑物内防雷电感应的接地干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不应少于两处。

3. 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当低压线路全长采用埋地电缆或敷设在架空金属线槽内的电缆引入时,在入户端应将电缆金属外皮、金属线槽接地;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分类中的四、五、六款所规定的建筑物,上述金属物尚应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

二、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分类中的四、五、六款所规定的建筑物,其低压电源线路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低压架空线应改换一段埋地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其埋地长度应符合ρ2≥l 表达式的要求,但电缆埋地长度不应小于15m 。入户端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应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尚应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2) 平均雷暴日小于30d/a 地区的建筑物,可采用低压架空线直接引入建筑物内,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入户处应装设避雷器或设2~3mm 的空气间隙,并应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防雷的接地装置上,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5Ω。

2) 入户处的三基电杆绝缘子铁脚、金具应接地,靠近建筑物的电杆,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其余两基电杆不应大于20Ω。

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分类中的一、二、三、八、九款所规定的建筑物,其低压电源线路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低压架空线转换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时,其埋地长度应大于或等于15m ,尚应符合本条第二款(1)项的其它要求。

(2) 当架空线直接引入时,在入户处应加装避雷器,并将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靠近建筑物的两基电杆上的绝缘子铁脚应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

四、架空和直接埋地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就近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当不相连时,架空管道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分类中的四、五、六款所规定的建筑物,引入、引出该建筑物的金管道在进出处应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对架空金属管道尚应在距建筑物约25m 处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 10Ω。

13.3.2.4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 防直击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这两种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

网(带)应按规定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20m×20m或24m×16m的网格。

平屋面的建筑物,当其宽度不大于20m时,可仅沿周连敷设一圈避雷带。

二、突出屋面的物体的保护方式应符合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措施中的二、三款的规定。

三、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但周长不超过25m且高度不超过40m的建筑物可设一根引下线。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25m。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25m。

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但对第三类建筑物分类中的二款所规定的建筑物则不宜大于10Ω。其接地装置宜与电气设备等接地装置共用。防雷的接地装置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用、不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不应小于2m。

在共用接地装置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四、建筑物宜利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梁、柱和基础的钢筋作为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并应符合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利用建筑物钢筋作为防雷装置中的(2)、(3)、(6)款和下列的规定:

(1) 利用基础内钢筋作为接地体时,在周围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小于0.5m,每根引下线所连接的钢筋表面积总和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要求:

S≥1.89k c2 (13.3-15)

式中S——钢筋表面积总和,m2 。

(2) 当在建筑物周边的无钢筋的闭合条形混凝土基础内敷设人工基础接地体时,接地体的规格尺寸不应小于表13.3-3的规定。

表13.3-3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环形人工基础接地体的规格尺寸

注:①当长度相同、截面相同时,宜优先选用扁钢;

②采用多根圆钢时,其敷设净距不小于直径的2倍;

③利用闭合条形基础内的钢筋作接地体时可按本表校验。除主筋外,可计入箍筋的表面积。

五、当土壤电阻率ρ小于或等于3000Ω·m时,在防雷的接地装置同其它接地装置和进出建筑物的管道相连的情况下,防雷的接地装置可不计及接地电阻值,其接地体应符合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利用建筑物钢筋作为防雷装置六、的规定,但其(2)、(3)款应改为在符合前款规定的条件下及其(3)款3)项所规定的钢筋表面积总和改为大于或等于0.37 m2。

六、高度超过60m的建筑物,其防侧和等电位的保护措施应符合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直接雷击措施八款(1)、(2)、(4)的规定,并应将60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

2. 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对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当电缆转换为架空线时,应在转换处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二、对低压架空进出线,应在进出处装设避雷器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当多回路架空进出线时,可仅在母线或总配电箱处装设一组避雷器或

其它型式的过电压保护器,但绝缘子铁脚、金具仍应接到接地装置上。

三、进出建筑物的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处应就近接到防雷或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或独自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13.3.2.5 其它防雷措施

1. 当一座防雷建筑物中兼有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时,其防雷分类和防雷措施宜符合下列规定:

一、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30%及以上时,该建筑物宜确定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二、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30%以下,且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30%及以上时,或当这两类防雷建筑物的面积均小于建筑物总面积的30% ,但其面积之和又大于30% 时,该建筑物确定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但对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电感应和防雷电波侵入,应采取第一类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

三、当第一、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面积之和小于建筑物总面积的30%,且不可能遭直接雷击时,该建筑物可确定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但对第一、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电感应和防雷电波侵入,应采取各自类别的保护措施;当可能遭直接雷击时,宜按各自类别采取防雷措施。

2. 当一座建筑物中仅有一部分为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时,其防雷措施宜符合下列规定:

一、当防雷建筑物可能遭直接雷击时,宜按各自类别采取防雷措施。

二、当防雷建筑物不可能遭直接雷击时,可不采取防直击雷措施,可仅按各自类别采取防雷电感应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三、当防雷建筑物的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50%以上时,该建筑物宜按1.条的规定采取防雷措施。

3. 当采用接闪器保护建筑物、封闭气罐时,其外表面的2区爆炸危险环境可不在滚球法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4. 固定在建筑物上的节日彩灯、航空障碍信号灯及其它用电设备的线路,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防止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无金属外壳或保护网罩的用电设备宜处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不布置在避雷网之外,并不宜高出避雷网。

二、从配电盘引出的线路宜穿钢管。钢管的一端宜与配电盘外壳相连;另一端宜与用电设备外壳、保护罩相连,并宜就近与屋顶防雷装置相连。当钢管因连接设备而中间断开时宜设跨接线。

三、在配电盘内,宜在开关的电源侧与外壳之间装设过电压保护器。

5. 粮、棉及易燃物大量集中的露天堆场,宜采取防直击雷措施。当其年计算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时,宜采用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防直击雷。独立避雷针和架空避雷线保护范围的滚球半径h r可取100m。

在计算雷击次数时,建筑物的高度可按堆放物可能堆放的高度计算,其长度和宽度可按可能堆放面积的长度和宽度计算。

6. 在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的支柱上严禁悬挂电话线、广播线、电视接收天线及低压架空线等。

7. 砖烟囱、钢筋混凝土烟囱,宜在烟囱上装设避雷针或避雷环保护。多支避雷针应连接在闭合环上。

当非金属烟囱无法采用单支或双支避雷针保护时,应在烟囱口装设环形避雷带,并应对称布置三支高出烟囱不低于0.5m 的避雷针。

钢筋混凝土烟囱的钢筋应在其顶部和底部与引下线贯通连接的金属爬梯相连。宜利用钢筋作为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可不另设专用引下线。

高度不超过40m 的烟囱,可只设一根引下线,超过40m 时应设两根引下线。可利用螺栓连接或焊接的一座金属梯作为两根引下线用。

金属烟囱应作为接闪器和引下线。

13.4 建筑物防雷设计的计算方法和设计要求

13.4.1 建筑物防雷设计的计算方法

13.4.1.1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

1.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应按下式确定:

e g A kN N = (13.4-1)

式中 N -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次/a ;

k -校正系数,在一般情况下取1,在下列情况下取相应数值:位于旷野孤立的建筑物取2;金属屋面的砖木结构建筑物取1.7;位于河边、湖边、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电阻率较小处、地下水露头处、土山顶部、山谷风口等处的建筑物,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取

1.5;

N g -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km 2?a ;

A e -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等效面积,km 2。

2.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应按下式确定:

3.12

4.0d g T N = (13.4-2)

式中 Td -年平均雷暴日,根据当地气象台、站资料确定,d/a 。

3.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等效面积A e 应为其实际面积向外扩大后的面积。其计算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当建筑物的高H 小于100m 时,其每边的扩大宽度和等效面积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图13.4-1):

)200(H H D -= (13.4-3)

6

10)]200()200()(2[-?-+-?++=H H H H W L LW A e π (13.4-4)

式中 D -建筑物每边的扩大宽度,m ;

L 、W 、H -分别为建筑物的长、宽、高,m 。

图13.4-1 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等效面积

注:建筑物平面积扩大后的面积A e 如图13.4-1中周边虚线所包围的面积。

二、当建筑物的高H 等于或大于100m 时,其每边的扩大宽度应按等于建筑物的高H 计算;建筑物等效面积应按下式确定:

6210])(2[-?+++=H W L H LW A E π (13.4-5)

三、当建筑物各部位的高不同时,应沿建筑物周边逐点算出最大扩大宽度,其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等效面积A e 应按每点最大扩大宽度外端的连接线所包围的面积计算。

13.4.1.2 接地装置冲击接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

1.接地装置冲击接到电阻与工频接到电阻的换算应按下式确定:

i AR R =~ (13.4-6)

式中 R ~-接地装置各支线的长度取值小于或等于接地体的有效长度l e 或者有支线大于 l e 而取其等于l e 时的工频接到电阻,Ω;

A -换算系数,其数值宜按图13.4-2确定;

R i -所要求的接地装置冲击接到电阻,Ω。

2.接地体的有效长度应按下式确定:

ρ2=e l (13.4-7)

式中 l e -接地体的有效长度,应按图13.4-3计量,m ;

ρ-敷设接地体处的土壤电阻率,Ω?m 。

3.环绕建筑物的环形接地体应按以下方法确定冲击接到电阻:

一、当环形接地体周长的一半大于或等于接地体的有效长度l e 时,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应为从与该引下线的连接点起沿两侧接地体各取l e 长度算出的工频接到电阻(换算系数A 等于1)。

二、当环形接地体周长的一半l 小于l e 时,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应为以接地体的实际长度算出的工频接到电阻再除以A 值。

4.与引下线连接的基础接地体,当其钢筋从与引下线的连接点量起大于20 m 时,其冲击接地电阻应为以换算系数A 等于1和以该连接点为圆心、20 m 为半径的半球体范围内的钢筋体的工频接到电阻。

图13.4-2 换算系数A

注:l 为接地体最长支线的实际长度,其计量与l e 类同。当它大于l e 时,取其等于l e 。

图13.4-3 接地体有效长度的计量

13.4.1.3 滚球法确定接闪器的保护范围

1.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应按下列方法确定(图13.4-4)。

一、当避雷针高度h 小于或等于h r 时:

①距离地面h r 处作一平行地面的平行线;

②以针尖为圆心,hr 为半径,作弧线交于平行线的A 、B 两点;

③以A 、B 为圆心,h r 为半径作弧线,该弧线与针尖相交并与地面相切。则从此弧线起到地面止就是保护范围。保护范围是一个对称的锥体;

④避雷针在h x 高度的xx ’ 平面上和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按下式求得:

()(x r x r x h h h h h h r ---=22 (13.4-8) )

(h h h r r -=20 (13.4-9) 式中 r x ──避雷针在h x 高度的xx ' 平面上的保护半径,m ;

h r ──滚球半径,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分别为30 m 、45 m 、60 m ; h x ──被保护物的高度,m ;

r 0──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m 。

二、当h 大于h r 时,在避雷针上取高度h r 的一点代替单支避雷针的针尖作为圆心。其余做法同本款第1)项。13.4-8和13.4-9式中的h 用h r 代入。

电气设备基础标准及防护等级

电气设备基础标准及防护等级[第1讲]——何谓IP(防护等级) 提供:中国工控网 作者: 浏览次数:7892 IP(INTERNATIONAL PROTECTION)防护等级系统是由IEC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所起草。将电器依其防尘防湿气之特性加以分级。这里所指的外物含工具,人的手指等均不可接触到电器内之带电部分,以免触电。IP防护等级是由两个数字所组成,第1个数字表示电器离尘、防止外物侵入的等级,第2个数字表示电器防湿气、防水侵入的密闭程度,娄字越大表示其防护等级越高,两个标示数字所表示的防护等级如表一及表二 表一:第一个标示特性号码(数字)所指的防护程度

表二:第二个标示特性号码(数字)所指的防护程度 电气设备基础标准及防护等级[第2讲]——继电保护及自动化产品电磁兼 容性标准 提供:中国工控网 作者: 浏览次数:5934 目前,在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行业领域内,越来越多的生产制造企业意识到电磁兼容对产品的质量影响,电力用户对入网产品的电磁兼容性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像许继、四方、南瑞和南自行业领军企业以及ABB、施耐德、Sel等国际公司都在自己的企业标准中提出了对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进行全面的检测,以提高

产品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让电力用户及电力制造企业对目前的继电保护及自动化产品的电磁兼容性标准要求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国家继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将出版发行的《电磁兼容测试导则》,下面简单介绍相关标准的内容。 继电保护及自动化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基本上分为两大部分:电磁敏感度(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简称EMS)和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简称EMI)。 其中EMS 包括: 1)振荡波抗扰度(IEC 60255-22-1:1988(GB/T 14598.13-1998)) 2)静电放电(ESD)抗扰度(IEC 60255-22-2:1996(GB/T 14598.14-1998)) 3)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IEC 60255-22-3:1989(GB/T 14598.9-1995)) 4)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IEC 60255-22-4:1992(GB/T 14598.10-1996)) 5)浪涌(冲击)抗扰度(IEC 60255-22-5:2002) 6)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IEC 60255-22-6:2001) 7)工频抗扰度(IEC 60255-22-7:2003) 8)工频磁场抗扰度(IEC 61000-4-8:1998(GB/T 17626.8-1998)) 9)脉冲磁场抗扰度(IEC 61000-4-9:1993(GB/T 17626.9-1998)) 10)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IEC 61000-4-10:1993(GB/T 17626.10-1998)) 11)电压暂停,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IEC 61000-4-11:1994(GB/T 17626.11-1999)) 12)谐波和谐间波抗扰度(IEC 61000-4-13) EMI 包括:

电气设备安装标准规范(最新版)

电气装置安装规程(GB50169-2006 ) 电气设备安装标准规范1、总则 1.1 本规范适用于 1.2 本规范引用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 )《安装与验收标准》(GB 50171-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GB 50169-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6-96)有关设备出厂说明书 和上级有关文件规定 1.3 所有电气项目施工人员应熟知并严格执行本规范,确保电气 安装工程质量。 1.4 本规范与上级的有关规程、规范相低触时应按上级规程、规范执行。 1.5 当现场设备、系统结线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修改本规程。 1.6 所有电气技术人员及公司相关 领导应熟悉本规范。 1.7 本规程应每年进行一次复查,对不符合上级规定和现场实际的部分 进行修订。 1.8 本规范由负责解释。第一节变压器安装规范一、主控项目1. 变压器安装应位置正确,附件齐全,油浸变压器油位正常,无渗油现象; 2. 接地引下线及其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应满足设计要求,接地可靠。 3. 变压器的相关电气试验必须合格。 4. 保护装置整定值符合规定;正确操作及联动试验正确。 5. 变压器的高、低压侧接线、相色清晰、安装合理。二、一般项目 1. 分接头的位置应符合运行要求。有载调压切换装置的远方操作应动作可靠,指示位置正 确。 2. 绝缘件应无裂纹、缺损和瓷件瓷釉损坏等缺陷,外表清洁,测温仪表指示准确。 3. 装有滚轮的变压器就位后,应将滚轮用能拆卸的制动部件固定。 4. 检查变压器铭牌上所 列各项技术参数及产品附件与图纸上的型号、规格等相符;出厂资料、文件需齐全。 5. 变压器本身不应有机械损伤,箱盖螺栓应完整无缺,密封衬垫要求严密良好,无渗油现象。 6. 易损部件如套管、油位表、呼吸器、信号温度计、气体继电器等有无损坏现象。7. 变压器顶盖上应无遗留杂物。8. 储油柜、冷却装置等油系统上的阀门均应打开,且指示正确。9. 变压器的基础轨道应水平;装有气体继电器的变压器,应使其顶盖沿气体继电器气流方向有 1%~1.5%的升高坡度(制造厂规定不需安装坡度除外)。10. 当与封闭母线连接时,其套 管中心线与封闭母线中心线相等。11. 油漆应完整、相色标志正确。三、应具备基本要求1. 变压器在运行情况下,应能安全的查看储油柜和套管、油温、气体继电器,必要时应装 设固定梯子。 2. 室内安装的变压器应有足够的通风,避免变压器温度过高。 3. 变压器的门应采用阻燃材料并上锁,门上应标明变压器的名称、编号及标示牌。 4.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应按有关设计规程规定设置消防设施和事故储油设施,并保持完好状态。 5. 大中型变压器应有永久或临时性起吊钟罩设施及场地。第二节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安装规范 一、主控项目1、柜、屏、台、箱、盘的金属框架及基础型钢必须接地(PE)可靠;装有电器的可开启门,门和框架的接地端子间应用裸编织线连接,且有标识。2、低压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应有可靠的电击保护。柜(屏、台、 箱、盘)内保护导体应用裸露的连接外部保护导体的端子,当设计无要求时,柜(屏、台、 箱、盘)内保护导体最小截面积不应小于附表 5 的规定。3、高压成套配电柜必须交接试验 合格。4、中置柜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 检查防止电气误操作的“五防”装置齐全,并动作灵活可靠。2) 开关进出应灵活轻便,无卡阻、碰撞现象,相同型号的开关应能互换。3) 开关在工作位置,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紧密,符合产品要求。4) 开关和柜体间的二次 回路连接插件应接触良好。5) 安全隔离板应开启灵活,随开关的进出而相应动作。6) 开关与柜体间的接地触头应接触紧密。7) 电力电缆、控制电缆、通讯电缆等安装接线完毕、

井下电气设备保护接地装置技术标准

井下电气设备保护接地装置技术标准 一、技术内容及要求: 1、电压在36V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源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细带(或钢丝),铅皮或屏蔽护套必须有保护接地。 2、所有必须接地的设备和局部接地装置,都要有总接地网相连。 3、主接地极应浸入水仓中,主、副水仓必须各设一块,矿井有几个水平时,每个水平总接地网都要与主、副水仓中的主接地极连接。 4、主接地极应用耐腐蚀的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得小于0.75m2、厚度不得小于5mm。 5、下列地点必须装设局部接地极: 1) 、每个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2)、每个装有电气设备的铜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3)、每个低压配电点或装有三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 4)、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工作面的机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要分别装设一个局部接地极。 5)、连接动力铠装电缆的每个接线盒以及变压器电缆连接装置。

6、局部接地极可设置于巷道水沟内或其他就近的潮湿处。 7、严禁井下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 8、每台设备均必须用独立的连接导线与接地网相连,禁止将几台设备串联接地。 9、设置在水沟中的局部接地极应用面积不小于0.6M2,厚度不小于3mm的钢板或具有同等有效面积的钢管制成,并应平放于水沟深处。 10、设置在其他地点的局部接地极,可用直径不小于35mm长度不小于1.5m的钢管制成,管上至少钻2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并垂直埋入底板;也可用直径不小于22mm 长度为1m的2根钢管制成,每根管上应钻1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2根钢管相距不得小于5m,并联后垂直埋入底板,垂直埋深不小于0.75m。 11、接地线及变电所的辅助接地母线,应采用断面,不小于50mm2的裸铜线,断面不小于10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断面不小于100mm2的镀锌扁钢。 12、采区配电点及其它机电峒室的辅助接地母线,应采用断面不小于25mm2的铜线,断面不小于5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断面不小于50mm2的镀锌扁钢。 13、连接导线,接地导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裸铜线,断面不小于5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断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精编版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标准名称: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 B4064-83标准编号:GB 4064-83 标准正文: 国家标准局1983-12-22发布1984-10-01实施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电气设备。 本标准不适用于不能独立使用的半成品。 本标准是各类电气设备安全标准的基础。其规定在有关各类标准中再具体化。电 气设备的设计应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以保证安全。 2 名词术语 2.1 电气设备 包括发电、变电、输电、配电或用电的器件,例如电机、电器、变压器、测量仪 表、保护装置、电气用具(以下简称设备)。 2.2 危险 对人的生命和健康可能造成的各种危害,包括由于触电、噪声、辐射、高频、过 热,起火、弧光、污染和其它影响所造成的危害。

2.3 按规定使用 按照设备制造厂给出的条件使用。保持预定的运行和维护条件也属按规定使用。 2.4 安全技术措施 所有为了避免危险而采取的结构上和说明性的措施。可以分为直接的、间接的和 提示性的安全技术措施。 2.5 特殊安全技术措施 只具有改进和保证安全使用设备的目的而不带其他功能的装置。2.6 使用人员 2.6.1 专业人员 受过专业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识别出其所操作和使用的设备可能出 现的危险的人员。 2.6.2 受过初级训练的人员 受过与其所承担的任务有关的专业技术和安全技术训练,对不按规程操作可能发 生危险有足够了解的人员。 2.6.3 外行 非专业人员,又未受过初级训练的人员。 2.7 电气操作场所

主要用于电气设备运行,且只允许有关专业人员或受过初级训练的人员进入的房 间或场所。如开关室、控制室、试验室、发电机房、隔离开的配电设备、隔离开的试 验场等。 2.8 锁闭的电气操作场所 锁闭起来的用于电气设备运行的房间或场所(例如锁闭的开关和配电设备,变压器 房和电梯驱动室等)。只有受权的有关专业人员和受过有关初级训练的人员可以开锁进 入。 2.9 带电部分 处于正常使用电压的导体或导电部分。 2.10 导电部分 能导电,但并不一定承载工作电流的部分。 2.11 外露导电部分 易触及的导电部分和虽不是带电部分但在故障情况下可变为带电的部分。 2.12 直接接触防护 所有防止人接触电气设备带电部分而遭受危害的措施。 2.13 间接接触防护

电气设备安全技术一般规定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2326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电气设备安全技术一般规定标准版本

电气设备安全技术一般规定标准版 本 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各类施工机械的电气装置实行专人负责制,必须按规程要求定期检查,确保运行正常。 2.未经动力部门检查合格的电气设备,不准安装使用。 3.低压电气设备和器材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0.5Ω;露天使用的电气设备应有良好的防雨性能或采取有效的防雨措施;水淋受潮的设备须经绝缘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4.电动机应装过载和短路保护装置,并应根据需要装设断相和失压保护装置。每台电机应有单独的操作开关。 5.移动机具如空压机、电焊机、平刨、圆锯等应装随机控制的交流接触或铁壳开关。 6.施工现场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严格照国家标准GB3787-83、GB-3883,1-2-83的要求进行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施工现场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选用Ⅱ类工具,必须有额定漏电电流不大于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的漏电开关的保护。潮湿场所或金属构架上作业,宜采用Ⅲ类工具;在狭窄场所如锅炉,金属容器和管道内作业,必须使用Ⅲ

类工具。 7.电焊机的外壳应完好,其一、二次侧的接线柱应有防护罩保护;其一次侧电源应用橡套电缆线,长度不得超过5m。 8.施工现场临时照明线必须由指定的现场电工按《上海地区低压用户电气装置》的有关规定安装,限期拆除。严禁其他人擅自安装。 9.现场的照明一律采用软质橡皮护套线并有漏电开关保护。 10.移动式碘钨灯的金属支架应有可靠的接地(接零)保护和漏电开关保护;灯具距地不低于

电气设备安装标准规范(最新版)

电气装置安装规程(GB50169-2006) 电气设备安装标准规范1、总则 1.1本规范适用于 1.2 本规范引用标准: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 《安装与验收标准》(GB 50171-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GB 50169-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6-96) 有关设备出厂说明书和上级有关文件规定 1.3所有电气项目施工人员应熟知并严格执行本规范,确保电气安装工程质量。1.4本规范与上级的有关规程、规范相低触时应按上级规程、规范执行。1.5当现场设备、系统结线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修改本规程。1.6所有电气技术人员及公司相关领导应熟悉本规范。 1.7本规程应每年进行一次复查,对不符合上级规定和现场实际的部分进行修订。 1.8本规范由负责解释。第一节变压器安装规范一、主控项目1. 变压器安装应位置正确,附件齐全,油浸变压器油位正常,无渗油现象;2. 接地引下线及其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应满足设计要求,接地可靠。 3. 变压器的相关电气试验必须合格。 4. 保护装置整定值符合规定;正确操作及联动试验正确。 5. 变压器的高、低压侧接线、相色清晰、安装合理。二、一般项目 1. 分接头的位置应符合运行要求。有载调压切换装置的远方操作应动作可靠,指示位置正确。 2. 绝缘件应无裂纹、缺损和瓷件瓷釉损坏等缺陷,外表清洁,测温仪表指示准确。 3. 装有滚轮的变压器就位后,应将滚轮用能拆卸的制动部件固定。 4. 检查变压器铭牌上所列各项技术参数及产品附件与图纸上的型号、规格等相符;出厂资料、文件需齐全。 5. 变压器本身不应有机械损伤,箱盖螺栓应完整无缺,密封衬垫要求严密良好,无渗油现象。 6. 易损部件如套管、油位表、呼吸器、信号温度计、气体继电器等有无损坏现象。 7. 变压器顶盖上应无遗留杂物。 8. 储油柜、冷却装置等油系统上的阀门均应打开,且指示正确。 9. 变压器的基础轨道应水平;装有气体继电器的变压器,应使其顶盖沿气体继电器气流方向有1%~1.5%的升高坡度(制造厂规定不需安装坡度除外)。10. 当与封闭母线连接时,其套管中心线与封闭母线中心线相等。11. 油漆应完整、相色标志正确。三、应具备基本要求1. 变压器在运行情况下,应能安全的查看储油柜和套管、油温、气体继电器,必要时应装设固定梯子。 2. 室内安装的变压器应有足够的通风,避免变压器温度过高。 3. 变压器的门应采用阻燃材料并上锁,门上应标明变压器的名称、编号及标示牌。4.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应按有关设计规程规定设置消防设施和事故储油设施,并保持完好状态。 5. 大中型变压器应有永久或临时性起吊钟罩设施及场地。第二节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安装规范 一、主控项目1、柜、屏、台、箱、盘的金属框架及基础型钢必须接地(PE)可靠;装有电器的可开启门,门和框架的接地端子间应用裸编织线连接,且有标识。2、低压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应有可靠的电击保护。柜(屏、台、箱、盘)内保护导体应用裸露的连接外部保护导体的端子,当设计无要求时,柜(屏、台、箱、盘)内保护导体最小截面积不应小于附表5的规定。3、高压成套配电柜必须交接试验合格。4、中置柜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 检查防止电气误操作的“五防”装置齐全,并动作灵活可靠。2) 开关进出应灵活轻便,无卡阻、碰撞现象,相同型号的开关应能互换。 3) 开关在工作位置,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紧密,符合产品要求。4) 开关和柜体间的二次回路连接插件应接触良好。5) 安全隔离板应开启灵活,随开关的进出而相应动作。6) 开关与柜体间的接地触头应接触紧密。7) 电力电缆、控制电缆、通讯电缆等安装接线完毕、

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20172 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般要求 停车设备的电气系统应保证传动性能和控制性能准确可靠,能防止由电气设备本身引起的危险或由于机械运动等损伤导致电气设备产生的危险。 电气设备的设计应符合GB/T3811的规定,电气设备的安装必须符合GB50168、GB50169和GB50171的有关规定。 供电及电路 停车设备应设总断路器,短路时应有分断该电路的功能。 停车设备控制电路应保证控制性能符合机械与电

气系统的要求。 动力线采用多股单芯线时,截面不应小于 1.5mm?,采用多股多芯线,截面不小于1.0mm?。控制线、电子装置、伺服机构、传感元件等能确认安全可靠的连接导线不作规定。电气室、操作室、控制屏、电器柜内部配线,主回路小截面导线与控制回路的导线,可用塑料绝缘导线。 室内外工作的停车设备,电线电缆应设于金属管、金属线槽内,必须有良好的防水及防腐蚀性。 停车设备在室内工作时,电控设备的外壳(包括控制件的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GB4208中的 IP4X,在任何人可接近的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 IP44。 停车设备在室外工作时,电控设备的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GB4208的IP65。

电气设备保护装置标准

电气设备保护装置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电气设备保护装置标准 一.保护接地系统 ㈠地面供电系统及井下供电系统必须有完善的保护接地网 1.?地面变电所必须有水平导体组成的接地网,接地体和接地线的选择符合 GB50169-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避雷器或避雷针的集中接地必须有独立的接地装置,符合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6年修订稿)的规定。接地电阻值符合有关设计要求。 2.?井下接地网主接地体应在主、副水仓各埋设一块,接地体用耐腐蚀的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小于0.75m2,厚度不小于5mm。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测得的接地电阻,不得超过2Ω。 3.?各类保护接地装置严格按要求敷设,接地引线要明线敷设,与接地装置连接处用镀锌螺栓连接,便于检测接地电阻值。 ㈡防避雷装置的装设、检测。 1.?对建筑物及输电线路、变电所、电机的防雷设施,按规程规定装设齐全,并做好编号、登记、建档工作。 2.?防雷设施每年雨季前进行安全检测、试验、安装,做好原始记录,凡检测不合格的必须限期整改,整改意见和结果留有记录,存档备查。 二、过流和漏电保护 ㈠变配电所(变电亭)变压器二次出线总开关及分路开关有可靠过流保护。过流整定值每年整定试验一次,负荷变化时要随时整定试验,并有过流整定试验记录。 ㈡漏电保护的装设 1、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的移动式设备、手持工具,常年处于潮湿、野外作业场所的电气设备,必须装设漏电保护。采用架空摩擦接触方式引入电源的场所,其电源开关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 2、宿舍应在户内安设漏电保护器。 3、?装设两级漏电保护的配合应为:上一级开关安装200mA中等灵敏度,动作时间0.2秒(或0.1秒)的漏电保护器,下一级开关安装动作电流30mA高灵敏度、动作时间0.1秒的漏电保护器。 4、漏电保护器后的保护零线不能重复接地。不得将两台漏电保护器并联使用。

电气设备漏电保护装置安全使用工作标准

一、漏电保护装置及其用途 漏电保护装置又称漏电开关、漏电继电器、漏电保护器,是一种新型的电气安全装置。其主要用途有: 1.防止由于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漏电而引起的触电事故。 2.防止用电过程中的单相触电事故。 3.及时切断电气设备运行中的单相接地故障。 4.防止因漏电而引起的火灾事故。 二、安装漏电保护器注意事项 1.漏电保护器不应装在高温和日光直射的场所、雨淋和其他潮湿场所、有强 烈振动或可能受到冲击的地点以及有粉尘严重污染场所。 2.当漏电保护器的动作电流大于15毫安时,电气设备的外壳必须接地。 3.漏电保护器的进出线不得接反或旁接。 4.装好漏电保护器后,不应以人体作安全性试验,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5.不应将两台漏电保护器并联使用。 6.漏电保护器不得靠近大电流母线,一般离交流接触器不小于20厘 米。 7.不得用兆欧表在漏电保护器负荷侧的端子间测定绝缘电阻,以免兆欧表的高电压加在漏电保护器上。 8.漏电保护器的额定电压应与设备或线路的电压相匹配。 9.设备的接地线不得穿入漏电保护器的零序互感器内。 三、漏电保护器正确的接线方法 低压漏电保护器有单相二线、两相二线、两相三线、三相三线、三相四线等几种,在使用中可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进行选择。选择接线方式时,首先应分清电路系统的保护方式(是接地保护还是接零保护),其次应了解所保护的用电设备是单相、两相还是三相,然后根据选定的漏电保护器选择正确的接线方法。 四、漏电保护器所保护的电气设备的外壳必须接地的要求 1.漏电保护器所保护的电气设备的外壳必须接地,对其接地一般有以下要 求:

(1)所保护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实行单独接地。 (2)所保护电气设备金属外壳的接地,最好与电源中性点的接地分开。 2.当无法满足上述要求而必须采取共同接地方式时,则应符合以下要求:(1)采用电磁式漏电保护器时,所保护电气设备的外壳可接至保护地线(PE 线)或保护零线(PFN 线)。在这种情况下,可不对自动开关进行校核,但必须校核漏电保护器(零序互感器)的动稳定度和热稳定度。 (2)采用电子式漏电保护器时,所保护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也可与保护地线相 连。在这种情况下,除应校核零序互感器的动稳定度和热稳定度之外,还应校核发生单相接地时漏电保护器的辅助电源电压是否在允许的电压范围以内,以保证漏电保护器能可靠动作。 (3)接地电阻应能够保证漏电保护器可靠动作。 (4)当配电系统采用漏电保护器分级保护时,为了使各级保护器有选择性地动作,各级的分断时间应不相同。此时,如果各级保护接地无法分开,则应对分断时间重调,以满足分级保护的要求。

完整版电气设备安装标准规范

电气设备安装标准规范 1、总则 1.1 本规范适用于1.2 本规范引用标准: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03-2002 ) 《安装与验收标准》 (GB 50171- 1992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GB 50169-1992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56-96 ) 有关设 备出厂说明书和上级有关文件规定 1.3 所有电气项目施工人员应熟知并严格执行本规范,确保电气安装工程质量。 1.4 本 规范与上级的有关规程、规范相低触时应按上级规程、规范执行。1.5 当现场设备、系统结线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修改本规程。1.6 所有电气技术人员及公司相关领导应熟悉本规范。 1.7 本规程应每年进行一次复查,对不符合上级规定和现场实际的部分进行修订。 1.8 本规范由负责解释。 第一节变压器安装规范 一、主控项目 1. 变压器安装应位置正确,附件齐全,油浸变压器油位正常,无渗油现象; 2. 接地引下线及其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应满足设计要求,接地可靠。 3. 变压器的相关电气试验必须合格。 4. 保护装置整定值符合规定;正确操作及联动试验正确。 5. 变压器的高、低压侧接线、相色清晰、安装合理。 二、一般项目 1. 分接头的位置应符合运行要求。有载调压切换装置的远方操作应动作可靠,指示位置正确。 2. 绝缘件应无裂纹、缺损和瓷件瓷釉损坏等缺陷,外表清洁,测温仪表指示准确。 3. 装有滚轮的变压器就位后,应将滚轮用能拆卸的制动部件固定。 4. 检查变压器铭牌上所列各项技术参数及产品附件与图纸上的型号、规格等相符;出厂资料、文件需齐全。 5. 变压器本身不应有机械损伤,箱盖螺栓应完整无缺,密封衬垫要求严密良好,无渗油现象。 6. 易损部件如套管、油位表、呼吸器、信号温度计、气体继电器等有无损坏现

电气设备保护装置标准

电气设备保护装置标准 一.保护接地系统 ㈠地面供电系统及井下供电系统必须有完善的保护接地网 1.?地面变电所必须有水平导体组成的接地网,接地体和接地线的选择符合GB50169-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避雷器或避雷针的集中接地必须有独立的接地装置,符合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6年修订稿)的规定。接地电阻值符合有关设计要求。 2.?井下接地网主接地体应在主、副水仓各埋设一块,接地体用耐腐蚀的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小于0.75m2,厚度不小于5mm。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测得的接地电阻,不得超过2Ω。 3.?各类保护接地装置严格按要求敷设,接地引线要明线敷设,与接地装置连接处用镀锌螺栓连接,便于检测接地电阻值。 ㈡防避雷装置的装设、检测。 1.?对建筑物及输电线路、变电所、电机的防雷设施,按规程规定装设齐全,并做好编号、登记、建档工作。 2.?防雷设施每年雨季前进行安全检测、试验、安装,做好原始记录,凡检测不合格的必须限期整改,整改意见和结果留有记录,存档备查。 二、过流和漏电保护 ㈠变配电所(变电亭)变压器二次出线总开关及分路开关有可靠过流保护。过流整定值每年整定试验一次,负荷变化时要随时整定试验,并有过流整定试验记录。 ㈡漏电保护的装设 1、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的移动式设备、手持工具,常年处于潮湿、野外作业场所的电气设备,必须装设漏电保护。采用架空摩擦接触方式引入电源的场所,其电源开关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

2、宿舍应在户内安设漏电保护器。 3、?装设两级漏电保护的配合应为:上一级开关安装200mA 中等灵敏度,动作时间0.2秒(或0.1秒)的漏电保护器,下一级开关安装动作电流30mA高灵敏度、动作时间0.1秒的漏电保护器。 4、漏电保护器后的保护零线不能重复接地。不得将两台漏电保护器并联使用。 三、接地与接零 1、对于三相四线制低压供电系统,动力变压器中性线必须接地,并设置零母线,截面、连接方式及相色符合规定。各级配电点的出线电缆接地线必须连接到电源电缆的接地线上。具有3台及以上开关或馈出3条及以上线路的配电点必须设置零母线,电源和负荷出线的接地线必须接至零母线上,零母线设置重复接地极。 2、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低压供电系统中性点严禁接地,按井下接地保护细则执行。 3、电气保护接零的系统中,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都应使用保护地线或通过工作零线与电源端的接地点可靠连接。 4、变压器引出中性线的接地电阻不应超过4Ω,每一重复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5、三相四线制低压供电系统中任何设备,禁止不接零而采取就地接地保护。 6、地面降压站、井塔、井架等工厂建筑避雷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7、供暖、供气、供水管路不得用作接地;?厂房车间内禁止埋设接地极;?严禁使用高大建筑的防直击雷引下线和接地极作为动力或照明零线重复接地或工作接地。 四.安全保护试验及维修 1.?检漏继电器实行挂锁管理,无锁或锁坏视为不合格。并且每天试验一次,负责试验的人员必须在规定的试验时间内进行。试验期间,各掘进工作面必须有一名专(兼)职局扇司机负责监视局扇运行情况,

电气设备保护装置标准

电气设备保护装置标准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电气设备保护装置标准 一.保护接地系统 ㈠地面供电系统及井下供电系统必须有完善的保护接地网 1.?地面变电所必须有水平导体组成的接地网,接地体和接地线的选择符合GB50169-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避雷器或避雷针的集中接地必须有独立的接地装置,符合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6年修订稿)的规定。接地电阻值符合有关设计要求。 2.?井下接地网主接地体应在主、副水仓各埋设一块,接地体用耐腐蚀的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小于0.75m2,厚度不小于5mm。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测得的接地电阻,不得超过2Ω。 3.?各类保护接地装置严格按要求敷设,接地引线要明线敷设,与接地装置连接处用镀锌螺栓连接,便于检测接地电阻值。 ㈡防避雷装置的装设、检测。 1.?对建筑物及输电线路、变电所、电机的防雷设施,按规程规定装设齐全,并做好编号、登记、建档工作。 2.?防雷设施每年雨季前进行安全检测、试验、安装,做好原始记录,凡检测不合格的必须限期整改,整改意见和结果留有记录,存档备查。 二、过流和漏电保护 ㈠变配电所(变电亭)变压器二次出线总开关及分路开关有可靠过流保护。过流整定值每年整定试验一次,负荷变化时要随时整定试验,并有过流整定试验记录。 ㈡漏电保护的装设 1、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的移动式设备、手持工具,常年处于潮湿、野外作业场所的电气设备,必须装设漏电保护。采用架空摩擦接触方式引入电源的场所,其电源开关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 2、宿舍应在户内安设漏电保护器。 3、?装设两级漏电保护的配合应为:上一级开关安装200mA中等灵敏

电气设备的通用安全措施(标准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电气设备的通用安全措施(标准 版)

电气设备的通用安全措施(标准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一、电气安全工作的内容 (1)研究并采取各种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 (2)研究并推广先进的电气安全技术,提高电气安全水平。(3)制定并贯彻安全技术标准和安全技术规程。 (4)建立并执行各种安全管理制度。 (5)开展有关电气安全思想和电气安全知识的教育工作。 (6)分析事故实例,从中找出事故原因和规律。 二、保证用电安全的基础要素 (1)电气绝缘。保持配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绝缘良好,是保证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最基本要素。电气绝缘的性能是否良好,可通过测量其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等参数来衡量。 (2)安全距离。电气安全距离,是指人体、物体等接近带电体而不发生危险的安全可靠距离。如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

之间、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和设备之间,均应保持一定距离。通常,在配电线路和变、配电装置附近工作时,应考虑线路安全距离,变、配电装置安全距离,检修安全距离和操作安全距离等。 (3)安全载流量。导体的安全载流量,是指允许持续通过导体内部的电流量。持续通过导体的电流如果超过安全载流量,导体的发热将超过允许值,导致绝缘损坏,甚至引起漏电和发生火灾。因此,根据导体的安全载流量确定导体截面和选择设备是十分重要的。 (4)标志。明显、准确、统一的标志是保证用电安全的重要因素。标志一般有颜色标志、标示牌标志和型号标志等。颜色标示表示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导线;标示牌标志一般作为危险场所的标志;型号标志作为设备特殊结构的标志。 三、安全技术方面对电气设备基本要求 电气事故统计资料表明,由于电气设备的结构有缺陷,安装质量不佳,不能满足安全要求而造成的事故所占比例很大。因此,为了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在安全技术方面对电气设备有以下要求:(1)对裸露于地面和人身容易触及的带电设备,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电气安全保护装置(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电气安全保护装置(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电气安全保护装置(标准版) 消防功能 发生火灾时井道往往是烟气和火焰蔓延的通道,而且一般层门在70℃以上时也不能正常工作。为了乘员的安全,在火灾发生时必须使所有电梯停止应答召唤信号,直接返回撤离层站,即具有火灾自动返基站功能。 防机械伤害的防护装置 当人接近电梯的运动部分时可能会产生撞击、挤压、绞碾等危险,在工作场地由于地面的高低差也可能会产生摔跌等危险,所以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人在操作、维护中可以接近的旋转部件,尤其是传动轴上突出的锁销和螺钉,钢带、链条、皮带,齿轮、链轮,电动机的外伸轴,甩球式限速器等,必须有安全网罩或栅栏,以防无意中触及。曳引轮、盘车手轮、飞轮等光滑圆形部件可不加防护,但应部分或全部

涂成黄色以示提醒。 轿顶和对重的反绳轮,必须安装防护罩。防护罩要能防止人员的肢体或衣服被绞入,还要能防止异物落入和钢丝绳脱出。 在底坑中对重运行的区域和装有多台电梯的井道中不同电梯的运动部件之间均应设隔障。 机房地面高差大于0.5m时,在高处应设栏杆并安设梯子。 在轿顶边缘与井道壁水平距离超过0.3m时,应在轿顶设护栏,护栏的安设应不影响人员安全和方便地通过入口进入轿顶。 电气安全保护装置 对电梯的电气装置和线路必须采取安全保护措施,以防止发生人员触电和设备损毁事故。按GB7588-199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要求,电梯应采取以下电气安全保护措施: (1)直接触电的防护。绝缘是防止发生直接触电和电气短路的基本措施。 (2)间接触电的防护。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电系统中,防止间接触电最常用的防护措施是将故障时可能带电的电气设备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