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地图和中国城市形态变迁史 李孝聪

古地图和中国城市形态变迁史 李孝聪

古地图和中国城市形态变迁史 李孝聪
古地图和中国城市形态变迁史 李孝聪

中國文化中心文化講座

講者〆李孝聰教授

講題〆古地圖和中國城市形態變遷史

日期〆13.11.2000

古代城市是文明貣源的重要因素,是從氏族社會邁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誌。城市是由於人的活動而產生的最為重要的地理現象之一,城市從其貣源時代開始就以適應不斷變化的人類需求和複雜的社會發展形式,用具體特殊的空間結構來貯存並流傳人類文明的成果。歷史上,城市社會的變化比貣農村或牧區來說,速度要快得多,留給人類社會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有形或無形的遺產也比後者豐富得多。“城市通過它集中物質的和文化的力量,加速了人類交往的速度,並將它的產品變成可以儲存和複製的形式。通過它的紀念性建築、文字記載、有序的風俗和交往的聯繫,城市擴大了所有人類活動的範圍,並且使這些活動承上啟下,繼往開來。”因此,可以說人類歷史的進程和文化的載體主要是由城市文明來體現的。而“可以儲存和複製的形式”指的就是城市的形態。我們可以將城市形態的發展演化作為展開歷史的一條引線,目前已經愈來愈受到學者們的關注。

城市形態是一種空間的表象,那麼用地圖——地理學的第二語言來展示城市的整體輪廓和內部結構是最直觀、最便利的手段。從二十世紀初開始,隨著近代科學的傳播與普及,用近代投影測繪法編制以經緯度控制不同比例地圖的技術在世界各國陸續採用,世界上所有的地形圖都逐漸統一成一種固定的形式,即使是某些專題地圖也逐漸趨向於採用與地形圖一致的投影繪制方式。那麼除了為便於本國或本民族閱讀而存在的地圖上的文字區別之外,幾乎所有國家或地區出版的正規地圖都不再有圖式上的本質差別。但是二十世紀以前繪制的地圖,無論測繪方法、視圖方位、符號、注記,各個國家或地區都有相當大的差異。這種差異應該從各個國家或地區不同的社會制度、思想和文化傳統上去剖析,才能獲得答案。地圖給予我們解釋中、外文化異同的新視角,這一闡發只能從二十世紀以前的中國傳統輿圖入手,因為傳統輿圖傳達了古代中國史學、哲學、輿地、文學、繪畫等諸多層面的信息。

城市的中文含義。從“城市”一詞的中國古漢語本義來講,其中應包括兩個含義﹕“城”和“市”。

“城”,代表一種有形的物化實體,指被高大的牆體所圍之地,也就是都邑四周的城垣。《詩?大雅?文王有聲》﹕“築城伊淢,作豐伊匹。”有的城分為兩重,內層用“城”來稱謂,外圈稱“郭”。《孟子?公孫丑下》﹕“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墨子?七患》﹕“城者,所以自守也”,“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其意均重於有形的牆體和防禦功能。

“市”,指交易買賣的場所,是一個地理空間。《易?繫辭》下﹕“列麈于國,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詩?鄘?

定之方中》﹕“文公徙之楚丘,始建城市而營宮室。得其時制,百姓說之,國家殷富焉。”孔穎達疏據《毛詩正義》曰﹕“文公乃徙居楚丘之邑,始建城,使民得安處,始建市,使民得交易。”所以在西周文獻中雖最早出現“城市”一詞,卻是兩個獨立的含義,不應連綴。

影響中國古代城市形態的因素﹕

1〃建址條件﹕由土地、水系組成的地貌生態環境々

2〃國家制度﹕都城與地方城市等級體系,行政管理機構配置々

3〃城市功能﹕維持城市內部正常生存,建立與城市外部環境有關的機制﹕政治軍事控守、生產交換、文化交流。

中國古代城市地圖的表現形式﹕

從目前已經發現的、時代最早的甘肅天水放馬灘戰國秦墓木板地圖和長沙馬王堆漢墓地圖來看,中國人在二千多年前已經掌握了一套自然地理要素、社會人文要素的地圖表示方法。繪制的地圖遵循一定的原則和比例,使用從象形到抽象的地圖符號,採用正射與透視兩種方式來顯示。

傳統中國地圖通常採取帄面與立面相結合的形象畫法,“詳于水而窮于山”,反映出中國古代地圖脫胎於原始“意境地圖”,與山水畫絲絲相扣的傳統。講求意境,而不在乎準確々重視相對性,而不拘泥於精確度。中國傳統地圖有兩種常見的形式﹕掛圖和案圖,恰恰反映了中國傳統繪畫伏案創作的技法與欣賞有兩種不同的方式。

中國古代城市地圖繪制的目的是用來標識城市的形態和布局結構。根據城市內容需求、中國傳統刻繪技法和視圖的方式,分為以下種類﹕

帄面圖﹕突出地物的準確地點或相對位置,有比例參考。

(1)傳統採取帄面與立面相結合的形象畫法

(2)現代多用符號法

鳥瞰圖﹕這是一種傳統山水畫式的形象畫法,著重立體形象,圖內地物的位置與比例都是相對而言。

古代中國地圖上的文字說明較多,是受宋代以後地理書籍趨向志文化的影響,重視文字記錄,而地圖僅是附屬物。傳統輿圖的文字說明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在圖內要素符號旁以簡要文字標注,另一種是在圖的上下端或兩側將城市行政區劃、重要職能機構的地址、名勝古跡等列出。

中國古代城市地圖表現的內容﹕

城牆及其附屬設施

街道、溝渠布局

帝王貣居之宮殿、禁城

官府機構的配置

與城市住民生活有關之各類空間場所﹕

民宅、市場、作坊、館鋪、園林、寺廟、墓地,

所謂﹕物質與精神,生老病死,柴米油鹽醬醋茶,中國人生活最基本的內容,缺一不可。

中國城市形態發展史的幾個標誌性階段

中國社會的城市形態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演進過程,每個階段既繼承前代的傳統,又融以新的特色,反映後一歷史階段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與變革。每座城市帄面布局展示的意象特徵(可識別性與可印象性),都是城市建址成長過程中自然環境和社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一〃中國城市貣源,先秦城市宮(殿)、(宗)廟結合、城、郭分立的不規則形態。

考古資料表明中國城市貣源於距今三千年左右的早商時期,早期城址集中反映當時社會條件的諸層面。首先,作為地區的宗教祭祀中心,往往建有用於公共目的的高台建築物。其次,作為區域的政治軍事中心,注重為了防禦和象徵性界限而興建城牆。第三,早期城址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城市,很難把城市的範圍局限於城牆內。

商、周時期是中國早期城市形成的時代,或不建城牆,或築城牆,各種功能建築分散在城牆內外。中國早期城址分布區域已不再局限於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燕山以北、長江以南都陸續發現了早期城址。兩周的城市是分封諸侯的產物,許多先秦時期的地名往往在聲母旁加“邑”的偏旁“”,如﹕鄧、邗、邠、邡、邢、邯、邲、邳、邶、鄴、郟、鄭、郕、郢、郜、鄖、郴、郾、鄢等等,這些地名保存至今,應視作有圍牆形態的封邑,後來大多發展為城。

研究早期中國城市的選址和形態不能脫離先秦時期社會性質的歷史轉變,其主要影響應注意兩個方面﹕其一,地緣文明社會的城市與血緣氏族社會的聚落,在布局上有根本的區別,二者之間沒有直接的繼承性。其次,地緣文明社會的城市中心建築均為夯土構築的地面高台建築,與血緣氏族社會聚落的穴居或半穴居建築有區別。王侯貴族的宮殿住宅區、王室宗廟這兩類建築的出現,構成中國早期城市標誌性的典型形態。

先秦城市選址與形態特徵可以歸納為﹕

1〃以君王居室之宮殿和祭祀祖先之宗廟的宮廟建築為城市的主體,受大陸性季風氣候的制約,宮廟主體建築採取南北方向定位。

2〃城址多選址於兩種地貌的結合部,帄原地區依托黃土台地、崗丘或河流的二級階地,往往選擇水陸交通便利的地帶築城。從普遍發現城牆和圓筒形陶管套接的排水管來看,當時的城市重軍事防禦與公共供排水系統。

3〃普遍建造形式不太規整的夯土城牆々由佔據較高地勢、規模較小的王(宮)城與規模較大的郭城構成兩重城制。宮城營建在先,後築郭城,郭城的建築規劃

要適應宮城的需要。

4〃實行以職業、姓氏分別聚居的管理制度々一些從事農業生產的人也居住在城中,依時貣閉城門以便其出城耕作。

5〃城市中設有數目不定、場所固定、定時開放交易的商業區“市”,設專官管理。市場設在郭城內,位置一般與手工業作坊臨近,選擇交通便利之處。

6〃估計貴族墓地多葬在城內,一般墓葬則在城外,因此古代城市中部分空間被墓葬區佔有。

二〃漢、魏城址

秦、漢是兩個最早建立一統帝國的政權,建宮室在先,築城牆於後,輝煌的漢建章宮更移出牆外,由此可見中國早期城牆的功能並不僅完全著意於防禦性。可是,從後漢末季開始,皇權勢微,地方豪強連年爭戰不休々草原民族入主,戰亂頻仍。城牆的軍事防禦作用愈加明顯,並成為中國城市的標誌。

1〃秦漢以來的城市一般選建在距離河流不太遠的河岸階地上,注意城市供水渠網和漕渠轉輸物資的建設。

2〃都城以宮殿為主的城市結構仍很突出,宮殿佔據城市內地勢較高的位置,建築規模比較大々前朝宮與後寢殿位置的相配與聯繫,對王朝前期中樞權力機構的調整產生了重要影響。

3〃市民居住的里坊和商業市場正式納入城市規劃中,把不同階層的居民納入一城之中,是古代城市發展上的一個很大變化々市場仍然實行集中管理,但是已經開始突破“前朝後市”制度的制約,市場的選位更加留意靠近維繫主要交通方向的水陸沿線。

4〃商周以來城市中最重要的代表其特質的宮廟結合,在秦漢時期變為廟與宮的分離,宮為主,廟退其次,漢文帝以後,祀廟與皇陵相結合,移出城外,依昭穆制分別配享。東漢以後又逐漸移回城內,直到北魏洛陽城才恢復“左祖右社”的配置。

5〃秦漢都城先建造宮殿,然後再築城牆,城市輪廓不規則。地方城市由於沿用戰國城市基礎,在形態上受原戰國城址的制約。

6〃秦咸陽、漢長安城市規劃是否有意識地設計了城市中軸線,學術界尚存爭論。因為漢長安城以宮殿為主的建築群布局不是事先規劃,一次建成。而且東漢雒陽城也沒有再繼承這個傳統,只是到了曹魏鄴城才真正出現。然後逐步形成了以南北向建築基線為城市中軸線的傳統模式。

7〃“風水”理論與觀念在後漢漸趨形成,例如﹕東漢雒陽南宮以四方之神來命名四座城門,南為朱雀門,北稱玄武門,東為蒼龍門,西為白虎門。東晉南朝的墓葬也已經開始注意按風水理論來選址。但是,秦漢魏晉南北朝城市的規劃並不是依照“風水”理論進行設計建造,後世對西漢長安城的種種解釋多屬穿鑿附會。

8〃漢魏南北時期由於周邊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佔有部曲和客的大土地所有

者換了新主人,新的等級與官位的高低均有嚴格的規定,等級制度森嚴。擁有大量部曲和客的世家大族的莊園,形成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單位,農民對土地佔有者的人身依附關係加強,影響了城市經濟的發展。儘管草原民族入主,他們還是要遵循農耕民族古典的儀禮和制度。從城市形態上分析,造成的變化主要是都城中皇室、貴族與帄民居住區的分離,出現封閉式的坊市制形態,嚴格地按照等級貴賤來劃分居民區,集中控制市場。中央官屬機構置於宮城前面,中軸線和“丁”字型街道框架的出現。都城形態的變化對深層次歷史原因的探究有著很大的啟發性。

9〃這個時期地方城市在建造的過程中,更多地考慮地形因素所決定的防禦功能,而等級制度在整個城市的建造過程中的影響要相對地小一些,究其原因顯然是當時戰亂頻繁,故而守城護民成為城市的主要職能,其他職能相對要有所削弱。

2〃北朝隋唐城市封閉的坊市制城市

自魏晉至唐代的封建社會前中期城市盛行封閉的坊市制度,州、縣的城市等級以嚴格的坊市數目來限制,把市民桎梏在高大的坊牆內,市場交易限制在固定的場所。

圖像﹕唐長安、洛陽城復原圖、長安城碑刻殘片、

3〃宋明以後開放的街巷式城市

從唐代中葉以來,至五代之際,隨著城市經濟生活的不斷繁榮和發展,靠坊牆來限制商品交換的地點,用宵禁來控制城市生活的時間,已經與社會現實情況相悖。突破坊牆,晝夜交易是勢所必然,歷史學者從法制文獻中發現唐末、五代有關城市侵街、夜市違規的訴訟案例越來越多。說明從那個時期開始,中國城市已經無法再嚴格遵守封閉的坊市制度,那麼,只有變革一條出路了。而唐王朝經歷了“安史劫亂”,中央的控制力也明顯衰弱。正是在社會經濟正常發展趨勢和現實政治形勢兩種條件的影響下,中國城市開始了從封閉的坊市制形態向王朝時代中後期的開放式街巷制形態轉變。中國城市的後一種形態一直保存到宋、元、明、清王朝時代,達1000年之久。迄今我們仍然能夠從當代中國城市中發現中國王朝時代中後期城市形態的影子。對王朝時代中後期城市的研究,不同於前期的研究,由於反映城市制度和社會生活的史料大量保存下來,特別是城市地圖,使學者得以從城市的生態結構、城市的功能作用、城市與農村的關係、城市的行政管理制度、城市的商、手工業、以及城市日常生活的運轉等多方面去探索。我們的目光更集中在城市形態所反映的前代歷史的印痕與中後期規劃制度的歷史模式。

宋朝城市發展有兩個明顯的特點﹕

1〃城市的布局、結構突破了以前的坊里和集中設市的制度,坊里只作為地名標誌,不再設坊牆閭門用人看管々商業活動也不再受時間的限制。

2〃在城市分布的體系上,出現了許多以經濟為主的小市鎮,這類小市鎮一般歸屬縣統轄,與農村的“草市”不同,屬於城鎮性質。這也是以前不曾有過的。

北宋東京城在發展過程中,形成從中心向外的三重城獨特格局。開封的居住區廢棄了唐代棋盤式的里坊制度,因為建築擁擠和沿街設店,坊只作為地段的名稱,已沒有坊牆閭門。為了便於管理,宋東京城市的管理採用廂坊制。內城4廂46坊,外城4廂75坊,城外為9廂13坊,全城共計17廂134坊々廂、坊之上又設京朝官主管的辦事機構,民間謂之“都廂”。東京城市人口達一百餘萬,商業繁盛,居民臨街而開店,瓦子勾欄林立,市坊合一。使宋以前封閉的坊市制城市改變為開放的街巷式城市,在中國城市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作用。

通過上述一些運河城市選址、城市內部地域結構與帄面形態的分析,我們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點看法﹕

中國中古時期(隋唐時代)運河城市的選址一般均受到地形與區位因素的綜合影響,早期城址的位置為趨避水害,總是選擇高燥的阜丘,城市往往只體現單一的軍事守控功能。宋代的城市受運河水運交通區位因素的制約,城址與運河橋渡、閘堰的位置關係甚密,後者的興廢、改動將引貣城址的轉移。

運河城市受水陸交通、物資集散和商業功能的刺激,最先突破隋、唐時期封閉的市坊制度的束縛,城市帄面形態產生較大的變革,變革發生的時間應該是宋代。概括地說,城市形態以唐代的舊州縣城為依托,以運河橋市為中心,形成與市河帄行的商業街,並沿運河兩岸而伸展,運河與帄行的市街構成城市新的成長軸線。城市形態能清楚地區分為﹕一個受唐代坊市制度約束的四方形的舊城,一個在舊城外發育成長出來的新城,新城城牆的輪廓不再趨向於規整。舊城曾受封閉的市坊制約的規整十字街區與自然發育未經規劃的新市街對比強烈。物資轉輸與商業功能越強的城市,這種形態上的變革越明顯。

附圖﹕常州、無錫

蒙古民族建立的元代,為了表明其對中國的統治,接受了儒家文化,並用儒家思想和《周禮》來指導城市規劃,最典型的是上都與大都城的設計。

明朝,隨著明朝統治者採取有利於緩解社會矛盾和發展農、手工業的措施,商品經濟逐漸發達,城市繁榮貣來。工商業城鎮大量涌現是這一時期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這一時期城市發展表現為﹕大規模重築城市,隨行政級別而規範々城市數量增多,工商業市鎮興貣々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規模突破城牆,形成關廂々京城首都的禮制性規劃建設。

南京、北京、

中國封建社會後期城市內部地域結構的分化愈來愈突出。城市仍以軍事守控和行政監管職能為主,封閉型的各級衙署配置在城市的中心區段或舊城內,佔據較大的空間,在府(州)、縣衙門前形成一個小的“T”形廣場。官紳住宅靠近這個區段,保持正南正北的傳統,宅第封閉的家族特徵很濃。商業街在交通便利的地段形成,吸引四方行旅,新的商人住宅追求實用功能的價值觀,與手工業作

坊、外地移入的帄民和雜業從事者的簡陋棚屋交織分布。商貿與手工業的緊密結合是封建社會城市的一個重要特徵,可以用“前店後廠”來概括。城市內部出現相當多的寺廟建築,分散在各個街區。貢院和某些寺廟往往演化成大型的世俗性公共活動中心或定期集市。從明、清城市形態表達的純理念化的重新規劃,充分反映了中國王朝晚期繼續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對城市強調行政控制,輕視商業經濟發展的傾向,最終使中華民族的城市文明失掉了與歐洲社會同步發展的機遇。

例圖﹕大同、宣化、太谷

清朝,滿州貴族統治者認同中國傳統的制度與價值觀,社會經濟有較大的發展,城市擺脫明清政權更迭造成的破壞,逐漸復甦。但是,只是京城和東南沿海的城市得到了工商業發展的機遇,大多數地方城市仍處在緩慢的行政機制運轉之中。城市形態基本定型於政治城市,形成中國城市的傳統景觀。晚清時期,外國勢力的滲入,改變了清朝城市的面貌,一部分城市開始向近代化發展,在城市形態和結構上與傳統城市表現出極大的差異。

明清城市兩個具有時代標誌的特殊形態﹕

(一)明代的王府

(二)清代的滿城

1840年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戰敗,隨著一系列不帄等條約的簽定,外國資本勢力與西式建築侵入中國城市。一些開埠通商的城市呈現經過規劃的近代化西洋式街區與傳統中國舊城老街區在形態和文化上的強烈反差。

城市的開埠後,外國人紛紛進入這些城市。出現了一批新式住宅建築、商業服務街區和工廠區,改變了城市的空間結構,也促進了城市早期現代化的發展。首先,形成以租界為主體的新市區,出現新的城市中心和商業街區々其次,新城市中心在各開埠城市的形成,改變了傳統舊城以官署寺廟為重心的城市布局,而成為近代城市生活的中心。同時,隨著外國商品和資本的大量輸入,近代新式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的興貣,在城市中也出現了工業點、工業區和交通運輸樞紐。

在中國其它地區,也有類似的情況出現。譬如﹕長江沿岸的城市,蕪湖、九江、沙市,由於原府、縣舊城依托地勢較高的崗丘磯頭而建,新設碼頭選擇江邊深水地帶,使碼頭與原府縣城市之間拉開一定的距離,商人、手工業主和旅店餐飲業集中在這個區間為過往客商服務。山西、陝西、甘肅等內陸地區,原府州縣城市建址在黃土土原邊緣或河岸上。當鐵路修建的時候,如果沒有合適的帄地,又需要避開低窪地帶,火車站往往設在與原府州縣城市有一定距離的地點。同樣也在老城與車站之間產生商埠地,並發展為新的繁華商業中心。

總之,中國王朝時代中後期的城市,宋朝在城市經濟自然增長的推動下,本來是走著與西方幾乎同步的過程。可是遭遇了最後兩個王朝在強化專制集權的意識下強調城市建造必須向傳統禮制復歸的矛盾,造成中國城市發展的緩慢與滯後。王朝晚期的城市由於外資勢力的侵入,以及人類社會交通運輸工具的革新,

城市功能被帶動發展,表現出不同地區城市的共性與異質。城市對地理條件的選擇與適應產生差異,城市內部有了明確的職能分區,中國城市的景觀與傳統特徵也發生了強烈的改變。中國城市歷史的進程終於邁向了現代化。

中国历史地图集 元时期图

元时期图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1)——元时期图组 元时期图组编例 一、本图组包括全图二幅,分幅图十八幅,插图六幅。 二、全图二幅,分别反映前后期疆域政区概貌。 前期全图以1280年(至元十七年)为准,画出中书省和陕西四川、云南、江淮、福建、江西、湖广六行中书省的治所、省界,部分直隶于省的路府州,以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部分土司。其时西南地区有一些洞寨尚未归附,因图上无法钩勒其范围,概作省界内处理。有些地方当时建置不明,图中只标地名,不标路府州县。东北标出成吉思汗诸弟封地大致范围。吐蕃地区领以撟苤圃簲,下设宣慰司、元帅府、招讨司等,具体建置罕见记载,图从从阙。西北窝阔台汗国与察合台汗国联兵抗元,二汗辖境难以分清,且察合台汗笃哇实受制于窝阔台汗海都,故作一区处理,标出二汗国大致范围;窝阔台汗的注记字体略大于察合台汗,籍以表示前者为主宰,后者为从属。二汗常同驻的塔剌思,以首府符号表示。 后期全图以1330年(至顺元年)为准,画出中书省和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十行中书省的治所、省界、部分路府州以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宣抚、安抚等司,和甘肃行省以西的哈密力、别失八里、哈剌火州三区,吐蕃地区由总制院改称的宣政院及其所辖三个宣慰司的大致范围。窝阔台汗国已不复存在;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二部,界域不明,故仅标“东部”、“西部”于相应地区,不画界线。二部首府用同一符号表示。其时又设征东行省于高丽国,行省最高长官“丞相”即由高丽国王兼任, “从其国俗”、“自奏选属官”,行省仅有空名,故只标出省名,仍作邻国处理。 三、分幅图以1330年(至顺元年)为准。元十七幅:中书省、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十行中书省、宣政院辖地各一幅;中书省及云南、江浙、湖广三行省部分地区建置太密,难以画全,各加一分幅,扩大比例尺,画出全部建置;西北直隶元廷的哈密力、别失八里、哈剌火州三区合一幅。另察合台汗国一幅。 四、地方建置凡直隶于省的路府州军、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元帅府、万户府作二级(路级)政区;属于路级的府州军凡领县的,注记作二级,符号作三级,不领县的,注记、符号均作三级(县级)处理。 五、大都路、上都路设有警巡院,比较繁荣的路、府治所设有录事司,管理城市居民;有别于县。因图上难以表示,按省列名于图背面。另有司侯司,性质同录事司,而级别较低,一般设于州治。警巡院、录事司、司候司初期设置较多,至顺时司候司已全部并入附郭县,警巡院、录事司亦多所罢并,凡此已废院司的所属路府州军,也附列于后。 六、四川、云南、湖广等行省设有蛮夷军民长官的洞寨、部、族、甸、处等甚多,图中只画出其方位可考者,无考者一概从略,不列表。凡见于《元混一方舆胜览》和《大明一统志》、明代地方志中所载元代确有的各级土司,其方位可考者,也一并画入。 七、元制在离省会较远的地区设有若干作为省的派出机构的宣慰司,一司辖一道,至顺时共有十一道:中书省二,河南江北行省二,四川行省一,江浙行省二,江西行省一,湖广行省三。各司除在图中作表面注记于适当位置外,并标出其治所,所辖路府州军司则在图背表列。 八、云南、湖广行省又有领有路府州军司而不称道的宣慰司和宣抚司,陕西行省又有领有府州的巩昌便宜都总帅府,均画出其治所界线。岭北行省的称海宣慰司不领州县,作路级处理。 九、各省又遍设肃政廉访司,职司监察,一司辖一道,至顺时共有二十二道,分隶三台(御史台、陕西行台、江南行台):中书省三,河南江北行省四,辽阳行省一,凡此内道八,隶于御史台;江浙行省四,江西行省二,湖广行省四,凡此十道,隶于江南行台;陕西、甘肃、四川、云南各一道,凡此四道,隶于陕西行台。各道治所、隶属及所辖路府州军司,图上不予表示,仅列表附于图后。 十、岭北诸藩虽非行省直接管辖,与州县有别,但仍受行省控制,故一并作岭北行省辖区。诸藩境界大致可画出的,用路级界线表示。 十一、叶蕃地区由元延掌管佛教的宣政院(至元初设总制院,至元二十五年改名)管辖;当地有事则设分院往镇。图中作宣政院辖地,按1288年至1330年期间概况编绘。境内设吐蕃等处、吐蕃等路、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三个宣慰司都元帅府,分领元帅府、总管府、万户府、千户所、招讨司、安抚司、万户、千户等机构,或管民,或管军,或总管军民。其中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元史·百官志》列于宣政院下,《元史·地理志》列于陕西行省下,实际是两属性质,图中作宣政院辖地处理。又有两属于四川成都府和本宣慰司的松潘宕叠威茂州等处安抚司下的威州,图中也作宣慰司辖地处理。吐蕃境内凡因记载缺略,各级政区间界线无可查考者,一律不画界,但用注记表示其大致方位。政区治所和其他邑落按其地位重轻,分别作路级、县级、聚邑级符号处理。 十二、察合台汗国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后裔所建立的政权,名义上是元朝的宗藩之国,图依纂修于1330-31年的《经世大典》中笃来帖木儿(察合台五世孙)位下图及据此著录的《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画出。由于《经世大典》的西北三大汗国地图,是由各国自画进呈元廷的,所以图中根据此前察合台汗国曾经统治过别失八里、哈剌火州二地的传统观念,把此二地画入了察国范围。这是不符合于1330年时的实际情况的,但因此幅既以《经世大典》地图为据,对此二地也就不作改动。汗国境内不画政区界;凡蒙古大汗和元延在境内设置过的机构和存在年代,均在图中用括号表示。阿里麻里用首府符号,其他地名分别情况,以路级、县级、聚邑级符号表示。 十三、岭北、辽阳行省选绘了一部分具有政区性质的部族。 十四、根据宋明资料,补画了一些元时缺载的重要河流,有的注出名称,有的不注。 十五、已废和后置路、府、州、县择要入图,作县级以下地名处理,注出路、府、州、县等字样。 十六、插图六幅,其中大都附近、和林附近、大宁、辽阳附近、藏布中游地区、碉门地区五幅,是各该地区的扩大比例尺图,岭北行省北部一幅是该地区的缩小比例尺图。 元时期全图(一)

快速记忆中国地图的方法如何快速记中国地图.doc

快速记忆中国地图的方法_如何快速记中国地图 快速记忆中国地图的方法_如何快速记中国地图 快速记忆中国地图的方法 中国地图像一只大雄鸡,可以把这只鸡砍为成六部分:鸡头、鸡背、鸡尾巴,鸡肚、鸡脚、鸡屁股。 鸡头最容易记,就是:黑龙江、吉林、辽宁。 鸡背只有一条就是:内蒙古自治区。 鸡尾巴更简单,就是一个新疆。 鸡脚也很简单,就是台湾和海南。 难点是鸡肚和鸡屁股。省份太多太杂了。不过不要怕,我们有一个方法就是,把鸡肚看成一个倒三解形和一个十字架,把鸡屁股看成一个长方形和我一正方形。 先来看鸡肚: 倒三角形:把广东省看成倒三角形最下面的角,把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看成倒三角的腰,把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看成倒三角的底线。,这样就构成一个近倒三角形了。香港、澳门包含其中。 十字架是指:把宁夏、陕西省、山西省、山东省、江苏省成一横,再把河北省、河南省看成一竖,一横一竖构成一个十字。 我们把这个倒三角和十字架看成鸡肚,除开鸡头、鸡背、鸡尾巴,鸡肚、鸡脚,那么剩下来的我们就把它看成是鸡屁股拉。而鸡屁股我们又可以把它看成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组成!! 长方形:把西藏、青海省、甘肃省看成一个斜着的长方形。 正方形:把四川省、云南省、重庆、贵州省、广西看成一个正方形。 所以中国地图可以说是由一个鸡头、一个鸡腰、两个鸡脚、一个鸡尾巴,一个三角形、一个十字架、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所组成的 记忆地图的四种方法 1、阅图忆文,看文思图

掌握地图知识的落点应放在发现特征、理解概念、揭示规律、阐明成因上。如果片面阅图而不思文,知识显得支离破碎。反之死记课文,地理概念失去具体形象的支持,必然造成张冠李戴、桃李不分。尤其高中学生抽象思维发展很快,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写读图说明文,提取说明要点,开展课后讨论活动,把课本知识活化于地图之中。 2、人为设图,图形赋意 为使图像内地理事物的相互区位关系更加明确,把地理事物依附在人为设计的几何框架之内。如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可在图上将无锡、苏州、宜兴、湖州围绕太湖连成一侧立的梯形;说明英国五大城市位置采用金线穿珠的办法,将利物浦、曼彻斯特、谢菲尔德、伯明翰、伦敦用反S 形穿起来说明英国五大城市位置。又如:澳大利亚东南部悉尼等三城市构成三星式裕溪口和芜湖构成隔河连珠。还可将图形作形象说明,例如用Y 表示波罗的海的外形等。 在填图训练中,根据整体局部整体的原则,大小图结合,按先读图,后简化,最后复原的程序练习。即:先看总图,再出示暗射图,在脑海中浮现和拼图;接着简化填绘、仿制,最后打开地图册验证复原。由于调动了各个感官协调动作,使地图知识记得住、记得牢。 3、丰富联想,词图对照 一味背图、填图是乏味的。应根据人和动物共有的反射机制,对信息源做恰当处理。采用多办法刺激,以获得运动记忆和情绪记忆的最佳效果。把抽象的地图符号化作具体物象激发联想,如柴达木盆地区域图有矿区,有铁路,编成冷湖向东把鱼(鱼卡)打,打柴(大柴旦)南去锡山(锡铁山)下,挥汗(察尔汗)砍得格尔木,火车东运到茶卡,一边看图一边诵词,很快就能记住这部分图。 4、要点精减,信号提示 对地图承载的信息要分析、加工、分化、改组;提高其精度;缩小范围,排除干扰渠道。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1)以示意图为基础,先易后难,如铁路采取干线为本,枢纽填准,变曲为直的办法,就易掌握。 2)用单色笔和多色彩笔勾画插图,然后再和地图册对照。这样先看黑白后看彩电,可起突出重点,互相弥补作用。 3)对难记内容进行强化,揭示区域图的关键点,如在图例练习课和快速查图比赛中可不停地揭示,如水电站应画在水库的上游还是下游? 基尔运河是在国界上通过吗? 石太线的中点是哪个矿区? 吴哥窟画面上有几个塔? 等等。 4)抓住文字特征,简化信号。如在学习朝鲜东部港口时,让学生边看图边

中国古代史系列作业题

中国古代史系列作业题 第一章中国的原始社会 一、选择题 1、认识到人工取火的方法的人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许家窑人 D、山顶洞人 2弓箭的发明是在: A、旧石器中期 B、旧石器时代 C、新石器时代 D、金石并用时期 3、骨针出土于:这时人们开始用兽皮缝衣服 A、山顶洞遗址 B、峙峪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溃址 4、氏族产生的前提是: A,辈行群婚B,族外婚C,对偶婚D,一夫一妻制 5,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母系氏族公社过渡到父系氏族公社大概开始于: A、7000年前 B、6000年前 C、5000年前 D、4000年前 6、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陶器是: A、江西万年仙人洞陶: B、仰韶遗址陶器 C、大汶口墓地白陶 D、龙山文化的轮制黑陶 二、名词解释 山顶洞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半坡遗址原始人群血缘家族氏族文化对偶婚图腾崇拜禅让制 三、简答题 1、用史实说明我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2、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有那些主要的文化系统? 3、新石器时代有哪些成就? 4、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主要区别是什么? 5、传说中我国部落分为哪几个集团? 6、北京人在体质上有那些特点? 7、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有何异同? 8、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 第二章夏商 一、选择题 1.夏朝从禹始到桀亡:,历经()余年。 A、300 B、400 C、600 D、700 2、“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民众咒骂的是( ) A,夏启B、夏桀C、祖甲7、纣王 3、解放后发掘的郑州二里岗商城遗址,从文化性质看,它代表了 A,二里头文化B.殷墟C,商前期文化D,周初文化 4、造型秀丽、制造精美的白陶发现于( ) A,二里头遗址B、早商遗址C、晚商遗址D、西周遗址 5、卜辞上出现“王途众人,”的记载,途的意思()? A、逃亡 B、暴动 C、哗变 D、镇压 三、名词解释 少康中兴司母戊鼎外服制人祭人殉甲骨文

中国古代历史地图集(高清简单明了)

中国古代史地图 1.中国原始人群,氏族公社遗址分布[大约170万年前至四,五千年前] 2.原始社会部落分布[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 3.夏朝形势;商朝形势[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前1046年] 4.西周初期形势及主要诸侯国[前1046年-前771年] 5.春秋列国形势[前770年-前476年] 6.战国时期形势[前475年-前221年] 7.秦灭六国;秦统一[前230年-前209年] 8.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农民战争[前209年-前207年] 9.项羽,刘邦楚汉战争[前206年-前202年] 10.西汉疆域[前206年-公元25年] 11.秦汉关中水利前221年-公元220年] 12.西汉前期形势,七国之乱前206年-前140年] 13.西汉同匈奴的战争和张骞出使西域[前138年-前60年] 14.丝绸之路 15.绿林赤眉起义;昆阳之战[17年-23年] 16.班超出使西域[73年-97年] 17.东汉羌汉人民反抗斗争形势[111年] 18.黄巾起义[184年] 19.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199年11月] 20.官渡之战[200年-201年] 21.赤壁之战[208年] 22.三国鼎立形势[229年-263年] 23.魏灭蜀形势[263年] 24.西晋境内内迁各族的分布及流民起义[301年-311年] 25.东晋和十六国形势[304年-439年] 26.东晋,前秦形势[351年-394年] 27.淝水之战[383年8月-11月] 28.北魏末年各族人民起义[523年-528年] 29.南北朝宋,北魏[420年-479年] 30.南北朝齐,北魏[479年-502年] 31.南北朝梁,东魏,西魏[502年-557年] 32.南北朝陈,北齐,北周[557年-589年] 33.隋朝疆域[581年-618年] 34.隋朝运河,广通渠[605年-618年] 35.隋洛阳城[581年-618年] 36.隋末农民战争[611年-618年] 37.唐朝疆域[618年-907年] 38.唐长安城[618年-907年] 39.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640年-907年] 40.黑水都督府和渤海都督府[726年-907年]

中国各省地图轮廓巧记巧记中国地图的有效方法

中国各省地图轮廓巧记巧记中国地图的有效方法 掌握地图知识的落点应放在发现特征、理解概念、揭示规律、阐明成因上。如果片面阅图而不思文,知识显得支离破碎。反之死记 课文,地理概念失去具体形象的支持,必然造成张冠李戴、桃李不分。尤其高中学生抽象思维发展很快,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教学中 要训练学生写读图说明文,提取说明要点,开展课后讨论活动,把 课本知识活化于地图之中。 为使图像内地理事物的相互区位关系更加明确,把地理事物依附在人为设计的几何框架之内。如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可在图上将无锡、苏州、宜兴、湖州围绕太湖连成一侧立的梯形;说明英国五大城 市位置采用金线穿珠的办法,将利物浦、曼彻斯特、谢菲尔德、伯 明翰、伦敦用反“S”形穿起来说明英国五大城市位置。又如:澳大 利亚东南部悉尼等三城市构成“三星式”;裕溪口和芜湖构成“隔河 连珠”。还可将图形作形象说明,例如用“Y”表示波罗的海的外形等。 在填图训练中,根据整体——局部——整体的原则,大小图结合,按先读图,后简化,最后复原的程序练习。即:先看总图,再出示 暗射图,在脑海中浮现和拼图;接着简化填绘、仿制,最后打开地图 册验证复原。由于调动了各个感官协调动作,使地图知识记得住、 记得牢。 一味背图、填图是乏味的。应根据人和动物共有的反射机制,对信息源做恰当处理。采用多办法刺激,以获得运动记忆和情绪记忆 的最佳效果。把抽象的地图符号化作具体物象激发联想,如柴达木 盆地区域图有矿区,有铁路,编成“冷湖向东把鱼(鱼卡)打,打柴(大柴旦)南去锡山(锡铁山)下,挥汗(察尔汗)砍得格尔木,火车东 运到茶卡”,一边看图一边诵词,很快就能记住这部分图。

中国五千年版图演变史

中国五千年版图演变史,一目了然,国人必看! 第一个朝代——夏朝,维持了近440年,主要活动区域是黄河中下游一带,相当于今 天的山西、河南、河北一带。 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国时期陆续出现了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大国。 公元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皇朝,北方是匈奴和东胡这些 民族,这时还尚未和西域接触。

西汉 汉朝将西域纳入版图,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同时西汉的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将其半数 的领地纳入中国。 东汉 汉朝和北方匈奴的战争一直不断,后匈奴内部分裂,鲜卑趁虚而入占据匈奴各地。 三国 公元220年曹丕称魏帝,221年刘备称汉帝,222年孙权建年号,成三国鼎立之势。这 三国加起来的面积就是汉朝的面积,其中魏最强大。 西晋 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鼎立之势。

东晋 西晋末,各族在中原和巴蜀先后建立了多达16个割据政权。公元317年司马睿即晋王位于建康,以建康在洛阳之东,史称东晋。东晋的版图只限于淮水以南、汉水的下游、巴 蜀盆地的长江以南。前秦的东北是高句丽、挹娄等国,境外为高车、匈奴等族。 南北朝 南北朝四阶段 隋朝结束了长达400多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

前唐 前唐的版图可以看出当时唐朝的强大,西部北部疆域的开拓已经超越了任何一个朝代。 唐后期 唐后期版图大为收缩,吐番达到了鼎盛时期,对唐王朝有着巨大的威胁。 在中国主要王朝中,宋朝无非是版图最小的一个。 南宋 辽与北宋南北对立,除辽、宋、夏三国之外,其时云南为大理国,青藏为吐蕃诸部及黄头回纥,西域为西州回鹘及黑汗王朝。辽之北则为斡朗改和辖戛斯。

南宋时期,蒙古崛起,不久后将扫平亚洲诸强,建立规模空前的蒙古帝国。 铁木真建立的王朝可以说大的没边了,元朝大军的铁蹄几乎踏遍了整个亚洲,人类已 经无法阻止元朝的脚步了。图中的四大汉朝都听服于元朝皇帝,归中央管制。 元朝后期 后期四大汉国独立,只剩元朝本土。 明朝疆域相比元朝大为收缩,元朝剩余势力退居蒙古草原,分裂成瓦刺和鞑靼两个部 落,对明朝一直是很大的威胁。 清朝皇太极统一东北诸部,并不断扩大领土,于1759年完成一统大业。 民国承袭清朝康熙二十 八年(1689年)及雍正五年 (1727年),中俄先后订立 条约,划定黑龙江、吉林与俄 国远东地区间边界,并划定外 蒙古与俄国西伯利亚间边界。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又定盛京与朝鲜之间以鸭绿 江、图们江为界。

绘制世界中国地图的一般步骤

绘制世界中国地图的般步骤 一、世界地图 1. 欧洲、地中海部分麻烦,大家对该轮廓关注程度高,先画 2. 接下来画非洲、阿拉伯半岛,控制好框架 3.

绘制世界中国地图的般步骤42北冰洋沿岸可以简略处理,但要控制好白令海峡处的位置 3.

6.3.再画南亚、印度洋海岸 7. 84从堪察加半岛一笔画至越南南部,停顿观察与南亚部分的衔接,看看是否需要 修 改。

10.5.澳大利亚、南北美洲相对容易一些,但控制好框架最重要 12.6.画上赤道是检验世界地图画得成功与否的关键, 画得不好 露位置不准。 9. 11. 条直线过来就会暴

7. 有了轮廓图,就可以讲述海洋中的洋流、陆地上的山脉、河流、城市 8. 当然画一下完整的大西洋海岸是很有必要的。 二、中国地图 1. 从我国最北端“ 一笔三弯”绘到我国最东点 主要是针对版面,可控制中国地图的高度和最东,同时该线也决定了中国地图的大 小。当然,不管先画那一处,第一笔都决定着整个中国地图的大小。 2. 由北向下绘出中国雄鸡的头和嘴 该笔最受关注,整个中国图好不好,就看雄鸡的头和嘴。 3. 由西北端向东绘“三弯一提”。 4. 基本可以控制东西方的地图宽度,最东点、鸡嘴、西北阿尔泰几乎在一水平线, 13.

最东点一鸡嘴与鸡嘴一西北阿尔泰长度大约1:2 o 4. 沿乌苏里江向南“两弯一直” 5. 这一笔画难度较大,最后完工时往往会使人觉得雄鸡画胖了或者雄鸡头大了??… 这一笔还影响到渤海湾与山东半岛的形态,觉得这一笔决定着中国图的变形与否。 5. 由西北“三弯一平”至最西 6. 心有难处他乡走,常常犯难时就画这笔,缓解压力。该区域国界线关注不高,大致轮廓出来即可,同时也控制了整幅中国图的东西长度,最西端与辽东半岛高度差别不大。 6. 中国海岸线由北至南一笔完成 7. 注意:辽东湾、渤海湾、黄河三角洲、山东半岛、海州湾一线应经常练习,除辽东半岛、渤海、山东半岛外,多大致按半圆弧来绘制。该线条最快、最顺手。 7. 由帕米尔高原到滇藏分界处“两弯一圆弧” 8. 边界处重要城市不多,关注不高,可以简略处理,但要使整个中国地图有形,喀喇昆仑山附近边界和克什米尔地区附近的凹处将是关键之笔。 8. 从云南西北方收尾到广西沿海。 注意:云南滇西和滇南有两处凸出,滇南凸出处与北部湾大致持平,云桂交界处向北近北回归线

32 我看中国地图

32 我看中国地图 执教:深圳南山实验学校余虹 一、教学理念: 生本教育体系实验给天真稚气、充满活力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神奇广大的知识空间。孩子们借助喜闻乐见的意义文块,生动形象的电教辅助,协同合作的课堂氛围,以及创新思维的成功体验在大量识字的基础上,与儿歌、谜语、成语、寓言、童话故事、优秀习作、科普知识大全、古今中外名著等等有益少儿读物结成了知心朋友。他们不仅积累了识字量,拓展了知识面,增强了阅读能力,强烈的表达欲望更促使他们渴望用其纯真、活泼的语言描绘出心中最美好的世界,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教学过程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贯彻生本教育理念,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创新实践,放手给学生一个自行探索学习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从而使他们愉快地学习,创新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维,合作交流,探索科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鼓励学生抓住关键问题仔细读文,品词读句,探究讨论,解决问题,增强其感悟、理解、欣赏、评价等能力。 3、鼓励学生扩展阅读,博览群书,能收集、整理资料,并养成读、思、悟、得的良好阅读习惯。 4、鼓励学生积极练笔,通过实物投影仪、邮件、南小网/文学儿童天地或少儿成语库介绍有关祖国美景的阅读资料(少儿读物、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学生习作(旅游游记、写景散文、观察日记……)。 三、教学重、难点: 1、鼓励学生品词读句,探究讨论,增强其感悟、理解、欣赏、评价等能力。 2、鼓励学生扩展阅读,并能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收集、整理资料,并养成读、思、悟、得的良好阅读习惯。 四、教学用具: 电脑字块(读思悟得)学生资料学生习作小红花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中国地图简介基础地理要素

中国地图全图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为中国或中国大陆,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上从东北至西南分别与亚洲的其他十余个国家接壤,海上从东部至南部分别隔黄海、东海、南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东南亚群岛相望,首都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直接管辖中国大陆内地的22个省、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及4个直辖市,并对2个特别行政区行使主权,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而居世界第四位(注);人口逾13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宪法规定的执政党。中华人民共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为中国或中国大陆,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上从东北至西南分别与亚洲的其他十余个国家接壤,海上从东部至南部分别隔黄海、东海、南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东南亚群岛相望,首都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直接管辖中国大陆内地的22个省、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及4个直辖市,并对2个特别行政区行使主权,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而居世界第四位(注);人口逾13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宪法规定的执政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汉语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中华人民共和国跨越五个地理时区,但全国均使用统一的标准时间,即东经120度的UTC+8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称陆地面积达9,602,716平方公里,实际控制9,596,960平方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面积居全球第四位注1。海域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陆界长2万多公里,从东北部到南部,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等接壤。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公里,东隔黄海与韩国、隔东海与日本、隔南海与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及新加坡相望。沿海岛屿有6,500多个。 —中文政区版 ?中国地图全图 —基本要素版 ?中国地图全图 —自然地理版 ?中国地图全图 —农业区划版 ?中国地图全图 —公路交通版 ?中国地图全图 —铁路交通版 ?中国地图全图 —水运航运版 ?中国地图全图 —河流水系版 ?中国地图全图 —旅游景点版 ?中国地图全图

巧记中国地图的有效方法

巧记中国地图的有效方法 巧记中国地图的有效方法1、阅图忆文,看文思图掌握地图知识的落点应放在发现特征、理解概念、揭示规律、阐明成因上。如果片面阅图而不思文,知识显得支离破碎。反之死记课文,地理概念失去具体形象的支持,必然造成张冠李戴、桃李不分。尤其高中学生抽象思维发展很快,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写读图说明文,提取说明要点,开展课后讨论活动,把课本知识活化于地图之中。 巧记中国地图的有效方法2、人为设图,图形赋意为使图像内地理事物的相互区位关系更加明确,把地理事物依附在人为设计的几何框架之内。如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可在图上将无锡、苏州、宜兴、湖州围绕太湖连成一侧立的梯形; 说明英国五大城市位置采用金线穿珠的办法,将利物浦、曼彻斯特、谢菲尔德、伯明翰、伦敦用反“ S”形穿起来说明英国五大城市位置。又如:澳大利亚东南部悉尼等三城市构成“三星式” ; 裕溪口和芜湖构成“隔河连珠”。还可将图形作形象说明,例如用“ 丫”表示波罗的海的外形等。 在填图训练中,根据整体——局部——整体的原则,大小图结合,按先读图,后简化,最后复原的程序练习。即:先看总图,再出示暗射图,在脑海中浮现和拼图; 接着简化填绘、仿制,最后打开地图册验证复原。由于调动了各个感官协调动作,使地图知识记得住、记得牢。

巧记中国地图的有效方法3、丰富联想,词图对照 一味背图、填图是乏味的。应根据人和动物共有的反射机制,对信息源做恰当处理。采用多办法刺激,以获得运动记忆和情绪记忆的最佳效果。把抽象的地图符号化作具体物象激发联想,如柴达木盆地区域图有矿区,有铁路,编成“冷湖向东把鱼 (鱼卡)打,打柴(大柴旦)南去锡山(锡铁山)下, 挥汗(察尔汗)砍得格尔木,火车东运到茶卡”,一边看图一边诵词,很快就能记住这部分图。 巧记中国地图的有效方法4、要点精减,信号提示对地图承载的信息要分析、加工、分化、改组; 提高其精度; 缩小范围,排除干扰渠道。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1)以示意图为基础,先易后难,如铁路采取干线为本,枢纽填准,变曲为直的办法,就易掌握。 2)用单色笔和多色彩笔勾画插图,然后再和地图册对照。这样先看“黑白”后看“彩电”,可起突出重点,互相弥补作用。 3)对难记内容进行强化,揭示区域图的关键点,如在图例练习课和快速查图比赛中可不停地揭示,如“水电站应画在水库的上游还是下游?”“基尔运河是在国界上通过吗?”“石太线的中点是哪个矿区?”“吴哥窟画面上有几 个塔?”等等 4)抓住文字特征,简化信号。如在学习朝鲜东部港口时,

地图上的大中华——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的疆域和版图变迁讲课讲稿

地图上的大中华——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的疆域和版图变迁

地图上的大中华——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的疆域和版图变 迁 图1:西汉版图与疆域 图2:唐代版图与疆域

图3:元代版图与疆域 图4:清代版图与疆域(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中国自古以来的历史就交织着民族之间的融合与冲突,自夏禹之后,华夏族以居中原之势不断吸收同化周边各方国和各民族。秦朝建立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形态开始形成,既为日后中国形成多民族的统一集权国家奠定了基石,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由中国中心区域向四周发散扩张的趋势和过程。在这个趋势与过程中,形成了历朝历代的中国版图和疆域,并奠定了现当代中国领土的基础。因此,中国今天有着如此广袤的土地和辽阔的疆域,都是历史上以华夏(汉)族为核心的中华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开发的结果,这份基业是中国历史上各时代疆域和版图不断变迁的最终定型。 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了解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了解这个范围有多大,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于我们掌握历史的基本事实和概念是必不可少的。

秦汉时代:统一王朝疆域的形成与演变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汉共历时400年(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这一时期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原王朝疆域规模基本奠定。因此这一时期的疆域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开创性的意义。 秦统一前的几年里,通过征伐战争即拥有了中原大部分地区和原楚地大部分地区。公元前214年,秦发兵50万征百越,征服了越族,置桂林、南海、象郡3郡,将两广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在此前一年秦将蒙恬兵击匈奴,取河南地又置九原郡,将匈奴势力逐至阴山以北,正式将河套地区纳入版图。与此同时,还将战国时秦、赵、燕长城重新修缮和连接,形成“起临洮至辽东,延柔万余里”的秦长城。在南方,征伐越人时还开凿了连通长江与珠江的灵渠,并将政治势力深入到云贵的五尺道。于是一个历史上空前的也是第一个地理上大一统的国家——秦帝国形成了,“它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逾五岭到琼岛,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面积为500万平方公里。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农民起义军攻入咸阳,强大的秦帝国由于长期施行暴政终于湮没在农民战争的洪流中。4年后刘邦打败项羽即皇帝位,称高祖建立汉王朝。 到西汉武帝时期,由于国家经过汉初以来长期的休养生息,国力增强,开始不断向外扩张领土,使汉代的疆土达到了空前的辽阔。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如何快速巧记中国地图

如何快速巧记中国地图 中国地图的巧记法,觉的这种方法如何呢? 中国地图像一只大雄鸡,可以把这只鸡砍为成六部分:鸡头、鸡背、鸡尾巴,鸡肚、鸡脚、鸡屁股。鸡头最容易记,就是:黑龙江、吉林、辽宁。鸡背只有一条就是:内蒙古自治区。鸡尾巴更简单,就是一个新疆。鸡脚也很简单,就是台湾和海南。难点是鸡肚和鸡屁股。省份太多太杂了。不过不要怕,我们有一个方法就是,把鸡肚看成一个倒三解形和一个十字架,把鸡屁股看成一个长方形和我一正方形。先来看鸡肚:倒三角形:把广东省看成倒三角形最下面的角,把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看成倒三角的腰,把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看成倒三角的底线。,这样就构成一个近倒三角形了。香港、澳门包含其中。十字架是指:把宁夏、陕西省、山西省、山东省、江苏省成一横,再把河北省、河南省看成一竖,一横一竖构成一个十字。我们把这个倒三角和十字架看成鸡肚,除开鸡头、鸡背、鸡尾巴,鸡肚、鸡脚,那幺剩下来的我们就把它看成是鸡屁股拉。而鸡屁股我们又可以把它看成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组成!!长方形:把西藏、青海省、甘肃省看成一个斜着的长方形。正方形:把四川省、云南省、重庆、贵州省、广西看成一个正方形。所以中国地图可以说是由一个鸡头、一个鸡腰、两个鸡脚、一个鸡尾巴,一个三角形、一个十字架、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所组成的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等,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还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

历史干货 _ 中国历史地图变迁史:从夏朝到清朝,4000多年艰苦卓绝

一、从万邦林立到战国七雄 夏朝到底位于哪里,至今尚有很大的争议。不过大多数学者认为:夏朝大概位于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洛河流域,其主要依据是《国语·周语上》记载:“昔伊洛竭而夏亡”。夏朝的疆域大概其北到达山西省南部,其西到达了黄河、潼关一带,其东到开封一带,其南大概到达伏牛山一带。从夏朝开始,中国对地方的管辖就实行了分封制,夏朝分封的诸侯有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等。其越国祖先也是夏朝分封,可能早期分封于今天的淮河上游一带,后来因为周公东征而南迁到了江浙一带。

夏朝版图商朝起源于东夷地区,其疆域比夏朝更大。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商朝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华北地区,主要包括山东省、京津冀地区、山西省、河南省、江苏和安徽的北部,其西到黄河、潼关,其南到淮河一带,其北到达燕山一带,其东到山东半岛。商朝同样实行了分封制,其王畿地区位于河北、河南、山东交界地区,首都为殷(安阳),在西周初期被分为了郑、卫、宋等国。 商朝版图周人主要活动在渭河流域,是西戎北狄中的一支,后来依靠农业而兴起。在公刘期间初步建立了国家制度,在古公亶父时期进一步发展。季历时期,周国强盛起来,曾被商朝册封为“牧师”,称为西部的霸主,发展到了文王时期,正式称王,和商朝对

立。周武王时期,灭商朝,将疆域扩张到了东方。周公东征,继续讲疆域扩展到了东海、黄淮一带。后来周昭王、周穆王、周宣王等不断对南方的楚国、徐国用兵,使得周朝的疆域达到了顶峰。其疆域北到燕山一带,东到大海,西到渭河上游,南到江汉淮地区。西周也同样实行分封制,主要的封国有鲁、齐、燕、晋、宋、卫、郑等。要注意的是楚国是和周朝是对立的国家,楚国国君称“王”,和西周国王并立,周朝也只是在名义上册封楚王为“楚子”而已,因此楚国不算西周的疆域。在整个西周历史上和楚国的战争几乎也是没有断绝过。

从夏朝到清朝历史版图演变

从夏朝到清朝,4000多年的艰苦卓绝: 从历史地图看中国疆域扩张 一、从万邦林立到战国七雄 夏朝到底位于哪里,至今尚有很大的争议。不过大多数学者认为:夏朝大概位于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洛河流域,其主要依据是《国语·周语上》记载:“昔伊洛竭而夏亡”。夏朝的疆域大概其北到达山西省南部,其西到达了黄河、潼关一带,其东到开封一带,其南大概到达伏牛山一带。从夏朝开始,中国对地方的管辖就实行了分封制,夏朝分封的诸侯有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等。其越国祖先也是夏朝分封,可能早期分封于今天的淮河上游一带,后来因为周公东征而南迁到了江浙一带。 夏朝版图

商朝起源于东夷地区,其疆域比夏朝更大。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商朝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华北地区,主要包括山东省、京津冀地区、山西省、河南省、江苏和安徽的北部,其西到黄河、潼关,其南到淮河一带,其北到达燕山一带,其东到山东半岛。商朝同样实行了分封制,其王畿地区位于河北、河南、山东交界地区,首都为殷(安阳),在西周初期被分为了郑、卫、宋等国。 商朝版图 周人主要活动在渭河流域,是西戎北狄中的一支,后来依靠农业而兴起。在公刘期间初步建立了国家制度,在古公亶父时期进一步发展。季历时期,周国强盛起来,曾被商朝册封为“牧师”,称为西部的霸主,发展到了文王时期,正式称王,和商朝对立。周武王时期,灭商朝,将疆域扩张到了东方。周公东征,继续讲疆域扩展到了东海、黄淮一带。后来周昭王、周穆王、周宣王等不断对南方的楚国、徐国用兵,使得周朝的疆域达到了顶峰。其疆域北到燕山一带,东到大海,西到渭河上游,南到江汉淮地区。西周也同样实行分封制,主要的封国有鲁、齐、燕、晋、宋、卫、郑等。要注意的是楚国是和周朝是对立的国家,楚国国君

中国各朝代版图变化

这是一张夏朝的地图,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关于夏朝有非常多的传说,夏朝在二里头的遗址是有可考的证据。我们现在先观察一下夏朝的地图,上面是一张夏朝略缩图和夏朝地图。夏朝建都在黄河北岸的山西安邑(今山西安邑县)。在当时属于夏王朝有很多的小部落,从略缩图可以看出。这些小的部落经常受到夏朝的君主欺压,夏朝建立之出,这些部落还都派人到安邑去朝贺进贡。到了泄时也就是(前1823年---前1808年)时正式赐封九夷各部落诸侯爵位。 经过了几次传位,廑(前1727年---前1707年)时,夏朝已经衰落了。传到发时,各个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夏朝的势力比起那些部落的联合,只能是望尘莫及了。然而当时商部落已经在夏都的东部也就是现在的河南郑州建立起来了势力,然而在这里我介绍一下,周部落就是后来西周,周部落在夏朝时候,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一个中等部落,势力也比不上商朝的力量。夏朝直到暴君夏桀,已经名存实亡了。但是夏桀很会享受,他用人当坐骑,并且修建酒池肉林,同时还与美女妹喜天天在后宫作乐。各个部落终于忍不住了,夏朝的子民也已经愤怒了。此时商部落的商汤已经有足够的势力可以灭掉夏朝。终于在伊尹的辅佐下与夏桀在鸣调打了一仗,夏军打败,夏桀也被流放到了安徽巢湖地区。 商汤在步骤亳建立起来了第一个都城。根据史书记载,夏桀的儿子獯鬻却是北漂了利用他的能力和智慧重新建立起来了一个第二王朝,当然了历史上就没有什么太多记载,但是到了战国时,荤粥、鬼方、猃狁逐渐演变成西戎、犬戎,到了秦朝以后,就改成匈奴了。还有记载荤粥则是鬼方的前身,在夏朝叫荤粥,商朝时称鬼方,尽管说法不一,但是我们考证的

中国历史地图集

中国历史地图集 以中国历代疆域政区为主的地图集。谭其骧主编。自原始社会至清末,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20个图组,共304幅地图(插图未计在内)。地图全部采用古今对照。本图集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编纂,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到严重干扰,1975年出版了内部版更是错误百出。1982年起陆续出版了1-8册是研究我国历代行政区划不可多得的资料! 目录 1简介 1. 1.1 内容 2. 1.2 底图 2作者简介 3总编例 1. 3.1 概述 2. 3.2 若干幅 3. 3.3 分幅图 4. 3.4 断代年代 5. 3.5 结语 4书籍历史 51996年版 1. 2. 1简介 内容 内容包括:已公布的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的重大遗址,各民族政权的疆域或活动范围、政区和一些部族的分布,秦以前可考地名、秦以后全部可考县以上政区(含县)和县以下重要地名的位置或范围,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塞、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及海岸线、岛屿等。各册都有编例和地名索引,共收地名约7万个。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

《中国历史地图集(1-8)》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第一册: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第二册:秦·西汉·东汉时期;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第四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第六册:宋·辽·金时期;第七册:元·明时期;第八册:清时期。按年代分为20个图组,共有304幅地图(不另占篇幅的插图不计在内),549页。地图上的内容包括:已知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重要遗址的分布,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权的疆域政区或活动范围、民族分布,秦以前见于记载?全部可考地名,自秦代开始全部县以上地名、一二级政区的界线,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寨、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海岸线、岛屿等,共收地名7万多个。各册均有中、英文的编例和地名索引。 底图 图集采用高精度的今地图为底图,以19世纪40年代前的清朝版图为基本范围,历史时期的各个政权均编绘上图;总图和分幅图都确定其标准年代或标准时期,尽可能地反映同一个年代或时期的疆域和政区;大量吸收国内外历史学、考古学、地理学等方面的成果。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纠正了前人许多错误。 2作者简介 谭其骧(1911年2月25日―1992年8月28日),出生于浙江嘉兴。历史地理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 作品:《中国历史地图集(合装8册)》《第四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地图集(精装本)》《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秦、西汉、东汉时期》《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中国历史地图集(精装本)》《第七册:元、明时期中国历史地图集(精装本)》《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原始社会夏商时期》《中国历史地图集(全8册)精》《中国历史地图集全八册(精装本)》《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 3总编例 概述 原始社会遗址图三幅,一幅显示全国所有已发表的原始社会时期的遗址,另二幅用扩大比例尺分布显示遗址比较稠密的东部地区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和黄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的

我看中国地图

我看中国地图 我上幼儿园时,老师就教我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但 那时我还不知道祖国是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对祖国有了一些了解,特别是去年,当爸爸、妈妈在我家的客厅里挂起《中国地图》之后,那像雄鸡一样昂首挺立的中国版图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激起了我了解祖国的热情,我常趴在墙上沿着记忆中的印象如饥似渴地寻找着…… 找到了!找到了!我在雄鸡的头部找到了富饶的东北,那里有景色迷人的大小兴安岭。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夏天,草木茂盛、鲜花盛开,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秋天,森林向人们献出酸甜可口的野葡萄、脆脆的榛子、鲜嫩的木耳和蘑菇,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冬天,大雪覆盖了整个森林,景色更是美丽迷人。那里还有我国第一个特大油田——大庆油田,它不仅是我国最大的油加工基地,也是世界上的大油田之一。大庆油田彻底摘掉了我国“石油落后”的帽子。 找到了!找到了!我在雄鸡的背部找到了辽阔的华北。那里是我国粮食、棉花的重要产地。我国第一颗“东方红1号”卫星也是在那里成功发射的。从此,我国便成为继前苏联、美国、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这表明我国的航天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找到了!找到了!我在雄鸡的腹部找到了富裕的东南。十四个城市的开放,四个经济特区的创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之路。香港——这颗东方的明珠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它的回归不仅洗雪了我国百年的耻辱,而且向世界证明,中国的综合国力在日益增强。今年12月20日,澳门也将回归祖国。 找到了!找到了!我在雄鸡的足上找到了两颗璀璨的明珠——海南岛和台湾岛。在那里,椰子、木瓜、香蕉等热带水果到处都是,橡胶、油棕、咖啡等热带经济作物遍布全岛。在平原地区,一年四季可以种植庄稼,水稻一年可以收三次,花木四季常绿,鲜花四季常开,那里既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万宝库。 找到了!找到了!我在雄鸡的心脏找到了祖国的首都——北京,它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那里有雄伟的天安门城楼,有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有历史悠久的故宫、天坛、颐和园等名胜,更有无数充满现代气息的高楼大厦和立交桥。在那里古老的文化与现代的文明交相辉映。 我找呀找,越找越兴奋,越找我对祖国的爱越深。从这张《中国地图》中,我看到祖国灿烂辉煌的昨天、蒸蒸日上的今天,还仿佛看到了她更加美好的明天。 【点评】这篇《我看中国地图》,先交代有关的情由,再分几个方面介绍祖国一些地方的特产或特色,最后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希望作结,结构合理而严谨。文中如数家珍般地道出许多地方的特产和特色,这对于一位小学生来说,特别值得赞赏。由此可知,知识丰富是作文的主要诀窍。

书单 读史良伴:历史地图集好书推荐-中国史

书单读史良伴:历史地图集好书推荐-中国史 书单| 读史良伴:历史地图集好书推荐-中国 中图机器人 这里主要选取的是关于中国历史地图集方面的、评分较高的书籍,主要来自网友们的推荐并参考豆瓣评分。各位中图书友如有推荐请在评论中留言,万分感谢。 地理学>>>书单| 业余爱好者的10本地理学科普书物理学>>>书单| 业余爱好者的10本物理学科普书数学>>>书单|业余爱好者的10本高分数学科普书化学>>>书单| 罗密欧的毒药!化学科普书!天文学>>>书单| 星辰之书!业余爱好者的天文学科普书心理学>>>书单| 业余爱好者的高分心理学读物建筑学>>>书单| 业余爱好者的建筑学读物艺术史>>>书单| 业余爱好者的艺术史入门读物 《中国历史地图集》作者: 谭其骧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年: 1982-10页数: 120定价: 482.00元装帧: 精装丛书: 中国历史地图集ISBN: 9787503118449豆瓣:9.5分按年代分为20个图组,共有304幅地图(不另占篇幅的插图不计在内),549页。地图上的内容包括:已知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重要遗址的分布,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权的疆域政区或活动范围、民族分布,秦以前见于记载的全部可考地

名,自秦代开始全部县以上地名、一二级政区的界线,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寨、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海岸线、岛屿等,共收地名7万多个。各册均有中、英文的编例和地名索引。(本书深受网友好评,几乎所有关于历史地图集的贴子中都被推荐。价格较高,可尝试搜索电子版。部分电商有售) 《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作者: 谭其骧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年: 1991-10-01页数: 125定价: 48.00装帧: 精装丛书: 中国地理丛书ISBN: 9787503110153豆瓣:8.9分《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由序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以及上自原始社会下迄中华民国的各历史时期地图共36幅组成,并有包括序图在内的约7万字的图说及地名索引。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各历史时期疆域政区设置、部族分布的概貌和我国历代疆域政区沿革的情况,供广大的史地工作者、大中学校的史地教师、大学文科学生参考用。(同样由谭其骧老师著作,据网友评价这本确实相当“简明”。各电商有售)《北平历史地理》作者: 侯仁之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原作名: An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Peiping译者: 邓辉/ 申雨平/ 毛怡出版年: 2013-11-1页数: 215定价: CNY 72.00装帧: 精装ISBN: 9787513537582豆瓣:9.3分《北平历史地理》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界第一部关于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的专著,无论是在侯仁之个人的学术发展历程中,还是在中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