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后题答案完整版可编辑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后题答案完整版可编辑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后题答案完整版可编辑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后题答案完整版可编辑

导论

1.

20世纪人类所经历的深刻变化和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P1-9

2.

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何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马克思的主义从狭义上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而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界定,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从时间讲,这个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以来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统称;从空间讲,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的整合。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实践而形成的中国化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两者是一脉相承、延续贯通的。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经过实践检验的新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从理论体系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大理论体系,一个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获得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理论,它的主线是革命和夺取政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它的主线是发展。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不仅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同时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第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共经历的四次重大发展,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四者一脉相承、延续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源于毛泽东思想,实在毛泽东思想的根基上,沿着毛泽东思想开辟的马克思中国化的道路,根据时代特征和人民实践,由实事求是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孕育出来的全党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科学地把握住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

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有着丰富的内容。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方面,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深化和丰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方面,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方面,提出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主张,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高层次上、更广领域中、更宽范围内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基于对当今世界形势的科学分析和我国发展大势的敏锐把握,在切实解决现实问题、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进程中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必然产物。科学发展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

如何以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科学地看待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全球影响力。P1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认识当代中国与世界,首先是要努力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评价和改造世界,必须善于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问题,增强世界眼光,提高战略思维;最后,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能力,归结起来就是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

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评价和改造世界,必须善于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问题,增强世界眼光,增强战略思维。增强世界眼光,要善于从全球视野来观察和认识问题。深刻把握当今世界各种力量、各个要素、各方面动因的内在根据、相互联系和发展趋势,准确地透视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各种现象的本质,把握时代发展的基本规律。要善于从历史纵深观察和认识问题。增强战略思维,就是要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发展战略来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对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长远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前瞻谋划、科学把握和正确决策。一直以来,在中国所面对的国际舆论环境中都存在着四种基本论调:“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中国崩溃论”和“中国机遇论”,其中后两者一直比较边缘化。“中国威胁论”在世界范围内最有市场,“中国责任论”次之。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西方发达国家对华策略的转变,“中国责任论”开始持续在国际国内舆论界升温。“中国责任论”是在“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在现实中不断碰壁、破产的情况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际社会面对日益崛起的中国,不得不重新调整对华策略的新思维。这种新思维表达了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社会在无法遏制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希望通过“责任论”来影响或约束中国这个新兴大国运用权力的方式,进而规范中国未来的国际角色。美国、欧盟、日本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都在不同语境下,表达其赋予“中国责任论”的不同内涵,隐含各个主体不尽相同的利益诉求。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责任论”的兴起是中国力量上升和参与国际生活深化的必然产物。当今中国经济总量处于世界第二位,人口占据世界的五分之一,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处理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成功举办世博会、奥运会等一系列重大国际事件上,都体现了中国在发展模式、制度优势上的独特魅力、作用和效果,中国的世界影响力正在与日俱增。但是“中国责任论”,尤其是

美国语境下的“中国责任论”,其实质是:中国正在崛起,但还不是个充分负责的国家。在承认中国的大国地位、承认中国发展的前提下,把“责任”变成束缚中国独立自主发展,盛装按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意志主导世界发展的“大筐”。“中国责任论”的抛出从积极方面来说,有利于中国提高国际地位,扩大国际影响,塑造大国形象;从消极方面来说,持续考验中国如何在现实实力和形象塑造之间找到合理平衡点。面对日益升温的“中国责任论”,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大国,应当时刻保持清醒,既要负责任,更要负与中国实际能力相适应的责任。首先,中国应当与美国加强磋商,形成更多的谅解与互信。其次,负好国际责任的前提是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再次,中国的地区责任大于全球责任。最后,谨言慎行,尽量少主动承担责任,更不要和西方国家去抢责任。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既要有“负责任”的实力与勇气,更要有“负责任”的策略与艺术。在中国和平发展,不断崛起的道路上,面对形式各异的“中国责任论”,务必要保持住一个发展中大国的清醒与自觉。

随着中国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国家实力持续稳定增长,国际影响不断提高,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也不断提升,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国际舆论,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就是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次之。?中国责任论?承认中国的国际地位及对国际体系发展的影响,反映出西方正在调整对华战略思维,包含着国际社会期望中国发挥更大国际责任的正当期待,有利于中国为实现和平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中国责任论?的种种说辞背后也有某些国家企图给处于发展中的中国?做套?的精心盘算。简言之,对中国而言,不断热炒的?中国责任论?是一把?双刃剑?,其复杂内涵不但需要国人仔细辨析,更需要谨慎应对,如何在?中国责任论?语境下调整和重塑中国的外交理念,为中国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保障,成为外交实践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我们国家走的是和平崛起的道路,中国过去不称霸,现在和将来发展起来也不称霸,面对国际上?中国威胁论?,我们一方面用我们在国际交往中用事实说明我们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要被这些指责所束缚,坚持做好自己的事,不断推进中国的国防军事现代化建设,确保国家安全。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人民总体的生活水平不高,经济发展不平衡,我们并不是很富裕,面对称赞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坚持不懈地,一心一意地搞好建设,我们承担不起发达国家应当承担的国际义务。

实践性、民族性、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臹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理论与实践、世界与民族、历史与时代的有机统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就是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作为理论生长的基础、发展的动力和检验的标准,把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实际问题统一起来,把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作为主导价值追求。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能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进行实践探索,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科学判断时代主题的变化和世界发展的趋势,正确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带领中国人民紧跟时代前进潮流,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当前,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

的阶段性特征,面临许多新课题新矛盾。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才能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第一讲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

第一题邓小平在1985年的一次谈话中提出和平问题、发展问题是现代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联系21世纪以来的世界形势分析和平与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针对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的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论断要从“和平与发展”主题提出的背景、现实影响和未来面临的挑战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1.邓小平同志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出现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即新科技革命深刻地改变了当今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首先新科技革命使世界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全球化发展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流通、投资等日益联结为一个整体各国经济发展只有在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同时各国之间又充满了矛盾和激烈竞争而矛盾和竞争的核心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其次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使世界政治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动。世界多极化的趋势逐渐显现国际形势总体上出现了相对和平的发展趋势。尽管世界并不太平局部地区的战争仍有发生但制止战争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长在较长时期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总之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

成为时代的潮流。邓小平根据世界经济与政治发生的重大变化敏锐地把握到时代的主题已开始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及时提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基本思想。

第一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党才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

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邓小平指出当今世界有很多问题但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即和平与发展问题。

第三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首先当代世界在政治上的主要矛盾是东西方还存在对抗与世界要和平的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了东西对峙、美苏争霸世界的两极格局给世界和平带来极大威胁。冷战结束后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因此和平问题就成为当代世界政治最突出的问题和集中体现。其次当代世界在经济上的主要矛盾是南北方差距的扩大与国家要发展的矛盾。发展问题就成为当代世界经济最核心的问题和集中体现。抓住了这两大问题也就从错综复杂的国际矛盾中抓住了制约、影响其它矛盾的主要矛盾把握了时代的主题。

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指和平与发展代替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面临的两个重大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战争的危险并没有根除经济发展越来越成为各国的共同要求但南北差距仍在扩大世界各国远未实现共同繁荣。

2.和平与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

和平问题讲的就是政治问题经济问题讲的就是发展问题所以和平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现为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

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就是得益于世界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战乱和冲突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战乱不仅使参战国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导致交通运输瘫痪国际贸易中断给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和平事业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而经济贸易往来则能增进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具体地说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增进了各国间

的交流和联合有可能抑制世界战争的爆发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世界不稳定的因素减少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

由此可见和平与发展是互为条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3.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上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特别苏联解体后原有两极格局瓦解冷战局面结束。但是冷战思维依然存在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并没有改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阻碍发展的主要根源。一些西方国家坚持要把它们的政治经济制度和价值观强加于别国。冷战时期形成的军事集团正在进一步扩大并公然违背国际公约捍然武装干涉他国内政。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利用“人权”等问题干涉他国内政的现象还很严重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而导致的局部冲突和战争时起时伏世界仍不安宁。由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作祟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解决。世界各国人民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4.应对挑战的一些思考

邓小平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明确提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强调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新秩序。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和全人类的伟大工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思考:

一是各国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真正建立起体现公正合理、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国际经济关系。

二是积极开展南北对话实行互利的南北合作。互利合作排除使对方不能接受的其他条件逐步缩小南北差距使整个世界经济均衡、健康、持续发展。

三是发展中国家要通过“南南合作在自力更生的前提下加强团结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并以“南南合作”推动“南北合作”。在当前世界大变动时期国际局势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企图称霸世界对其他国家发号施令都已经行不通了。只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世界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第二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始终被放在对外关系的首位也成为了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保障。结合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践分析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更有效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十六大报告在论述我国对外工作时指出:“我们将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物原则。”这是我们在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的原则。结合我国对外开放的实践在新形势下更好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对外开放中要继续坚持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做到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相一致。

首先应始终坚持政治与经济利益一致的原则。继续贯彻邓小平外交思想奉行独立自

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政治与经济霸权不用原则做交易不能因为经济利益而放弃政治利益决不容许别国借经济手段干涉我国的内政对于涉及中国内政、损害中国独立自主的行为以及任何国家的贸易报复和威胁我们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决不屈服于任何大国的压力。对于国际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始终要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作出决定。

其次我们必须认识到思想文化领域里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针对西方影视图书的输人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建设和领导增强人们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文化侵蚀的能力。

最后要为推动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这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坚持国家主权原则都是不可缺少的。“入世”以后我们也将参与制定有关国际多边贸易规则我们要根据《联合国宪章》及联大通过的有关决议的精神的宗旨和原则使有关国际多边贸易规则更加反映新型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本质特征这一方面增加了我国处理对外经贸关系的回旋余地另一方面有利于经济贸易争端解决的非政治化可有效地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当然也有利于建立和平、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二、在对外开放中要坚持国家主权原则

还要根据平等互利原则及世贸组织中有关给发展中国家的优惠规定做到平等互利。

首先中国应享受世贸组织对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优惠安排。《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第18条规定:“发达国家应当向发展中国家施行、改进和扩大普遍的、非互惠的和非歧视性的关税优惠制度”。所谓“非互惠的和非歧视性的关税优惠制度”是指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输入到发达国家时发达国家因经济实力比发展中国家强许多因此发达国家应给予关税减让而发达国家的产品因竞争力比发展中国家强所以发达国家的产品输人到发展中国家时不要求发展中国家给予同样减让可以不减让关税或少减让关税。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定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共有14个方面我们中国都应争取享受到。

其次对于外商来华投资办厂要坚持做到利润平分、风险共担不能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在兴办中外合资企业中我们应当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合营各方按注册资本比例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亏损的规定真正做到合营各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分利润才能体现出平等互利。

再次为了使我们的民族工业与“三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真正做到平等我们对来华的投资企业应实行国民待遇应逐渐取消对其政策上的优惠。我们对外商来华投资兴办“三资”企业给予诸如减免关税的政策会产生三个消极后果:其一因为这种用政策优惠“三资”企业的做法使我们的国内企业享受不到优待这样它们之间的竞争就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对国内企业不利。其二国内一些企业为了享受与“三资”企业一样的特殊优惠就千方百计与外资拉关系受这种利益的驱动一些假“三资”企业便应运而生使国家利益受到巨大损失自然使平等互利原则不能很好贯彻执行。其三一些地方由于只能靠政策优惠吸引外商而不考虑软环境建设。实践证明外商更重视的是一个国家政策法规的完善程度和稳定程度以及政府部门办事的公正和效率。尤其是我们关税降低以后再靠减免不高的关税就更无法吸引外商来华投资了互利就更做不到了。为了真正做到平等互利我们应为国内企业创造一个与“三资”企业平等的竞争环境。

最后我们引进外资重点应放在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而不是引进设备和买更多的洋货。我国在实践中确定的“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应很好坚持对于确实可对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高新科技项目应适当开放市场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对国内企业提高技术水平产生示范和传播作用。

三、“入世”后在对外开放中实行积极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全面提高民族工业的竞争力迎接挑战。

首先利用WID的有关保障机制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实行积极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所谓积极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就是利用、允许各成员利用其有关幼稚产业保护等条款运用合理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保护相关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产业确保关系到我国经济安全和重大经济利益的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限制某些外国产品进口在实施有效的保护期内采取标本兼治和综合治理手段从根本上保护我国的民族工业努力提高民族工业竞争力同时根据我国国情及经济发展的需要制订自己的产业政策。对于我国与服务贸易有关的产业即第三产业像我国的铁路、民航、电信、电力均属

于基础性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这些行业长期实行的垄断性经营

缺乏竞争没有优胜劣汰的压力。所以对这些垄断性行业要加速打破垄断要让其参与竞争在竞争中提篙竞争力。这也是实行积极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内容之一。此外要特别加强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尽快提高农业的竟争力尤其要保障粮食的安全。

其次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维护我们的经济利益也是实行积极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具体措施也是具体维护我们国家经济主权的具体表现。我们认为经济主权主要是指一国对其经济贸易方面利益的获得与维护的权利。一国经济贸易方面的利益是这个国家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繁荣昌盛的基础也是国家利益中最根本的最重要的利益国家利益是经济利益的具体体现并服务于、服从于经济利益。“入世”以后在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国内企业不出国门就会面临强有力的国际竞争对手我国的企业和外国大型企业相比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及人员素质都较低。所以政府要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按着市场经济规律加快企业战略性改组要尽快培育出同世界跨国公司相抗衡的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和大集团。增加对科技和技改的投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开发创新能力。只有不断提高我们的竞争力使我们经济贸易与世界的经济贸易相互需要、相互依存加深了相互之间的协调成为发展经贸关系的主旋律相互对抗减少了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在经贸往来中就可以有效地维护我们的经济利益即维护我们的经济主权。也就是说要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经济中维护我们的经济主权这也是我们实行积极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内容之一。

最后提高民族工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要坚持科教兴国方针从提高人的素质人手人的素质高了才能生产出高精尖的、有竞争力的产品来才能在国内、国外获得并维护我们的经济利益当然也就维护了我们的经济主权。

四、“入世”后在对外开放中彻底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管理与运作水平并加快培养适应“入世”后对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

“入世”以后不仅要求我们的企业要与国际经济接轨政府更要接轨主要是在机构的设置和运作机制上与国际接轨。加入WTO的主体是政府而不是企业规则的内容是对政府提出的是用来约束政府的。加入WTO以后要求政府必须按WTO规则来组织运作否则就是对规则的破坏就要受到应有的制裁。我们的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运作是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与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当前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时应充分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在机构设置与运作机制上与国际接轨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彻底转变政府职能。适应加人WTO以后的新形势政府必须减少对经济事务的行政干预。按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做到政企分开减少政府对经济事务的行政性干预是政府转变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及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我们的政府只能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我国社会经济从宏观上对国民经济进行指导和调控如制定和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政策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的远景规划等。为使各级政府能更好地适应和驾驭加入WTO后的新形势还应加强对政府公务员的培训全面提高其政治、文化业务素质。加快制定与实施改变传统的行政性公务员占主导的公务员队伍结构的计划。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不断地提高我们的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才能有效地维护我们的主权才能使机遇大于挑战的日期尽早到来。

第三题近代以来大国的崛起往往伴随着战争与冲突因此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国力的增强充满了忧虑和猜疑。中国提出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结合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分析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面临的主要障碍。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国际战略。2005年底中国政府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阐述了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的立场和决心。走和平发展道路在中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基础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也是中国顺应时代潮流、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然而,在我国和平发展的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风险同时外部环境是复杂严峻的。从长远和全局的观点看我国的和平发展是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密切相关的。但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三点霸权主义的威胁、国际竞争的压力和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一、霸权主义的威胁

冷战结束至今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从力量对比看它拥有其它各国无法比拟的综合国力而且这一现实绝非短时期内所能改变。力量对比的绝对优势决定了美国确定建立由其“领导”的国际秩序或者说称霸全球并且“霸权永续”。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它凭借超强的综合国力尤其是金融优势、科技领先和军力超强极力阻止出现任何可能对其“独一无二地位”提出挑战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同时加紧抢占全球化资源和战略要地这既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和战略回旋余地又是为制约其他国家的发展壮大。美国实施这一战略就把它自身摆在同谋求和平与发展的各国人民相对立的地位。换句话说它是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以及各国的主权、安全的主要威胁。十几年来美国的这一战略没有改变今后只要它还在力量对比上占有绝对优势也不可能改变。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愿为转移的。只不过在不同时期它推行这一战略的策略手法和部署上的轻重缓急会有所调整而已。

中国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新兴国家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出发是绝不会听任中国顺利地和平发展总会不遗余力地进行阻挠、干预和破坏。这是美国霸权主义的本性所决定的。美国霸权主义的威胁将会长期存在这是中国和平发展无法回避的。在维护我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大前提下妥善处理中美之间的矛盾与分歧争取两国关系平稳发展这是我国和平发展需要认真对待的重大课题。

二、国际竞争的压力

我国正积极谋求发展而其他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在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这是马克思主义所讲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必然现象。我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世界政治、经济体系是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不管主观意愿如何必然会受资本主义规律的影响和左右。在资本主义的体系内对资源和市场的争夺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现实的世界资源、市场已被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瓜分完毕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后起新兴国家而言确保自己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市场就更加困难。再加之世界现有资源已被发达国家消耗很多它们给世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已成事实这些对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发展构成更巨大的压力。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和曾经历过殖民地苦难的国家我国不会也不能采取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靠“殖民手段”、使用武力拓展市场、掠夺资源。既要满足我国发展的实际需要又要坚持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这将是我国和平发展必会遇到的一大挑战。

三、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是必然的结果。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美国在全球金融、经济、科技、政治各方面逐渐占有优势地位现今的全球化是以美国新自由主义或者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为主导美国跨国公司是主要的载

体。实践表明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虽然有利于刺激效率的提高但对维持社会公平却是不利的。其结果是经济增长的同时却导致致贫富差距拉大在全球范围是这样的在各个国家包括美国本身在内也是这样。贫富差距悬殊成了社会矛盾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这在各国的表现形式不一政局动荡、经济起伏、社会紊乱等等但都会影响和平发展。从全球角度看这也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大不稳定因素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滋生与发展与此也是密切相连的。对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国际社会的反应越来越强烈全球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和壮大就是例证。对于中国来说如何既能利用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发展机会又要防范、遏制其负面效应这是我国和平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

第二讲当代发展问题

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是我们认识发展问题的思想前提与理论基础。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对于把握与解决人类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具有何种当代意义与价值?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范畴之一。从根本上讲马克思主义学说就是指引人类社会朝着更加繁荣、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的学说。科学发展观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创新内容系统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以一系列新理论、新观点、新论断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境界。我们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点突出出来使之在人民群众头脑中深深扎根。发展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共同课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头等重大的事情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生死存亡。

当代中国的发展是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竞争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建设在内的复杂系统。发展在邓小平的经济理论中始终占有核心的地位构成了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主线。他指出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是摆脱落后使国家的力量增强起来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自己的发展我们要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我们所做的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要发展自己。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既面临着国际形势总体对我有利的良好机遇也面临着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严峻挑战。当今中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既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现实动力和坚实的实践基础又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迫切需要作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回答。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创新性的贡献科学发展观对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进行了新的概括、提炼和深化并使之在发展理论中的位置更加凸显解决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关键问题并直接影响着“如何发展”的问题形成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解决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以及如何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的问题把社会公正放到了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对于社会公正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同时又形成了对中国社会许多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思路。适应现代化的基本趋势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时代课题从理论形态上看完整的概念体系、严密的理论逻辑结构、所涉及的内容的全面性以及发展空间的开放性使得科学发展观成为全面、严谨、有生命力的科学发展理论。从对现实社会的有效度看科学发展观将发展战略同发展的基本理念与发展的基本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中国发展进程有序、稳步地向前推进。科学发展观能够引领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人类发展的实践既要满足人的需要又要保护自然既能满足当代人的发展要求又能保护适合后代人生存发展的环境与条件从而既维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又维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历史关系。如何理解当代人类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的实践与历史根据?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

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传统的发展模式给我们人类造成了各种困境和危机它们已开始危及人类的生存。如资源危机、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物质灭绝和森林面积大量减少等。当代发生的各种危机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传统的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道路是一种以摧毁人类的基本生存条件为代价获得经济增长的道路。人类已走到十字路口面临着生存还是死亡的选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人类选择也必需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是要使社会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人类在地球上世世代代能够生活下去。人与环境

的和谐共存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自然系统是一个生命支持系统。如果它失去稳定

一切生物包括人类都不能生存。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对资源的节约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要求。它要求在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对非再生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要有节制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速度也应保持在它的再生速率的限度以内。应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来解决经济增长的问题。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体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

科技与知识推动型的发展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科技水平落后只有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使各方面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就业压力大生态环境突出因此对可持续发展问题非常重视。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言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预言有何当代价值?

《共产党宣言》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来界定社会主义深刻地表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从根本上把社会主义同一切旧社会区别开来。从某个具体特征来界定社会主义即使这一特征很重要也只是说明社会主义的某个侧面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则说明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和最高目标那类具体特征只不过是达到这一终极价值和最高目标的一个阶段或手段。在这个“联合体”中个人以整体的生活为乐事整体则以个人的信念为乐事是充满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快乐的状态。个人是作为个人参加共同体个人的存在摆脱了对人与对物的依赖成为独立的、有个性的个人。这里马克思不仅阐明共产主义条件下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本质特征而且根据唯物史观根据对历史、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具体阐明实现这一人类理想的前提、条件和道路。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对“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成熟的表述。

中国共产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回到了《宣言》的基本思想上来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新的起点。这个新起点就是从过去片面地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转向更为自觉地重视人的发展。邓小平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认为这一句话也包括国富民穷”也不是社会主义。像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尽快发展生产力应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的根本

任务。但这里有一个发展的目的问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主要不是生产力发展速度而是发展的目的。资本家发展生产是为了利润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人本身的发展以人为本”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建设的最高目标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即使实现了“国富民富达到小康水平也只是走了一小步离实现最高目标路途还相当遥远。“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解决了人本身当前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是为实现最高目标添砖加瓦创造条件。

坚持“以人为本不是一个空洞口号在不同情况下应有不同要求在今天就是围绕着人的发展特别是农民和困难群体的发展关注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把效率与公平辩证地统一起来使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处于一种共生和谐状态。“以人为本”是解决当前各种矛盾的有力武器但从根本上说它不是暂时的政策措施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共产党宣言》核心命题在实践中的运用直到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这一运用都不会终止其里程碑意义正在于此。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结合中国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分析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发展道路有何特点?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人多地少、底子薄的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早在1992年邓小平在广东视察时就曾经讲说过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极为重要的命题概述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之所在是邓小平理论中一个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科学命题。我们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国际战略。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身

同时通过自身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坚持这一道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改革创新也要实行对外开放。要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中国和平发展的不懈追求是对内求发展、求和谐对外求合作、求和平。具体而言就是通过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和改革创新通过同世界各国长期友好相处、平等互利合作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并为全人类发展进步作出应有贡献。这已经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意志转化为国家发展规划和大政方针落实在中国发展进程的广泛实践中。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和平发展的总体目标。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中国和平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实现“十二五”规划是中国和平发展的近中期目标。

其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其特点是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再者中国积极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最后中国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学说的重大发展。是对当代世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趋势的新概括。也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科技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但它不是独立的实体性要素而是智能性要素。科学技术一经渗透到生产力各实体中就会转化为直接的现实力。世界上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因此不能以某一种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为标准来评判其他国家发展实践的优劣。任何一国都不能脱离本国国情和实际盲目照搬他国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总体水

平达到小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国家政局稳定个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这充分证明我国选择的发展理念和发展道路是正确的。

第三讲当代社会建设

1.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和着力点

进入新时期以来,关于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日益突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官民关系、劳资关系等社会阶层关系矛盾显化,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事业改制等引发的社会不稳定问题增多,使得经济社会稳定问题日益突出。中国新阶段的任务,是在继续抓经济建设的同时,进行社会体制的改革,重点进行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是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应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而发展,从实际出发,社会建设重点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社会建设要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重要目标,就要大力推进社会事业的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改革社会事业体制,使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经济社会基本制度的重要组织部分,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 (三)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计划经济体制下,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社会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四)培育监管社会组织,增强社会协同能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健全社会建设的主体,增强社会协同能力,充实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社会建设的当务之急。(五)优化社会阶层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深化改革,优化社会结构,创新社会政策,努力减少不同群体的差异性,及时化解不同阶层间矛盾和纠纷,构建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社会结构。(六)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各利益主体的关系.统筹协调社会阶层利益关系机制,应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表达机制。二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调处机制,及时、合理地处理利益矛盾"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阶层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利益差距不断扩大。(七)加强社区建设,实现城乡居民自治.完善社区建设和丰富社区生活是一个国家社会生活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国家和社会走向成熟的标志。

2.如何应对社会风险

社会风险是社会发展中始终存在的问题,既关乎到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也关乎到个人的生活和命运。在全球化时代,社会风险甚至和整个人类的前途和兴亡直接相关。社会风险是与生存实践相伴相随的普遍现象,人类社会发展的逻辑预设内蕴了风险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具体的生存实践活动构成了风险的现实根基,只要人们进行实践活动就必定存在风险。

社会风险问题的一般性研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社会风险的治理。研究我国风险的治理首先要从我国当前存在的特殊社会风险入手,进而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特殊进程,结合改革开放所处的时代背景,找出当前社会风险高发的原因,在总结我国目前风险治理的成果和不足的基础上,找出风险治理的新思路和新措施,改进和提高我国风险治理水平。我国正处在由传统伦理型社会向现代法制型社会转变的历史性阶段,国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也正进行着制度上的改革和转轨,由此也带来了大量的社会风险,在这特殊的历史时期国家无论是在反应速度上还是处理风险能力上都还有着明显的不足。

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社会风险的治理进行可持续调控。(一)提高国家的综合治理能力。在对社会风险治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突破政府主体的常规,合理降低有组织的不负责任。一是避免社会运行制度的失效,完善政府运行的制度体系。二是改善政府服务职能,提高政府信任度。三是建立社会风险的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二)提高全

民应对风险的能力。一是提高全民认识风险和规避风险的能力。二是提高公民的组织能力和自我防范能力。三是培养社会整体稳定性,提高民众对风险的承受度。 (三)突破国家单一治理的限度。当前,我国处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单靠单一的治理模式已经不能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风险的治理问题,我们必须转换思路,将单一治理转变为复合治理,切实保障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顺利进行。我国在推现代化、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风险,都具有明显的跨国性、关联性。因此,对我国社会风险的分析和治理必须放在全球视野上,树立开放与合作的风险治理理念,有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3.结合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说明为什么必须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我国正处于结构转型与体制转轨同步启动的特殊历史时期,社会转型的速度、广度、深度、难度均前所未有,社会矛盾冲突日益复杂化并进入多发期,社会稳定面临巨大挑战,维稳成为政府治理的常态。这迫切需要提高社会管理能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的问题。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增强体制内容纳、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我们必须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妥善处理各种社会问题,应对各种社会风险,以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社会管理承载了党和政府的殷切期望,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社会管理体制能否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决定了中国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前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的完善,维护社会稳定,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实施这一工程的过程中,现行的社会管理理念、主体、重心、方式、领域都需要进行转变,同时这种转变也是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坚持的发展方向。

第四讲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如何理解“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的关系为什么说把人与自然、人与

人的关系联系起来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基本方法论?

在人类面临的千千万万问题和复杂纷纭的矛盾中马克思、恩格斯将环境问题看作是人类面对的两太基本问题之一扬弃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异化现象高度概括指出了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根本任务即实现“两个和解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创新和最高价值追求。

首先人类同自然的和解”。就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即天人关系也就是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解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这种“和解”在本质上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互动过程。这种互动一方面表现为“自然界向人的生成即人通过物质生产活动把自然界中人的生活资料和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另一方面这种互动又表现为“人向自然界的融化即人通过实践活动广泛掌握和同化自然力用各种自然物的属性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生命活动使自己能力的提高和发挥根植于自然系统的演化之中。“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实践基础是物质生产活动实现这一“和解要求“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用“物质变换”的概念说明了人类与自然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的对立统一、和谐发展的辩证关系。

其次人类本身的和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关系问题。唯物史观认为

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马克思、恩格斯看穿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另一部分民族、国家和阶级不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就加深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分裂和对抗阻碍着世界

性普遍交往的进一步发展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建立起有利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制度把人自身从自然和社会条件的束缚中、从资本主义悲惨的境遇中解放出来最终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人类本身的和解”昭示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互动关系其实践基础是物质交往活动表现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或体制的建构与完善过程。一句话就是用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是实现“人类本身的和解”的根本途径也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的前提条件。再次两个和解”是内在统一的。“人类同自然的和解”是“人类本身的和解”的物质基础人类本身的和解”则是“人类同自然的和解”的社会前提。诚如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言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两个和解”将成为真正的现实到那个时候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研究中他们从来没有脱离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也从来没有脱离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他们对未来社会的科学构想中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彼此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的关系同人与人的关系互为前提。人们正是在处理与自然关系的活动中才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而只有在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不断处理、调控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将自然界、人类和社会历史统一于人类实践活动之中进行考察改变了以往把人同自然界对立起来的自然观念把对自然的理解融入对历史、对社会实践的理解之中。他们认为“我们不仅生活在自然界中而且生活在人类社会中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有自己的发展史和自己的科学”“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联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是历史的前提历史是在自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历史不能脱离自然自然史是人类历史的延伸。自然史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史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发生关系时总是以社会的形式出现只要存在着人类历史就必然存在着人和自然的相互制约关系。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这就明确告诫我们人类社会的历史活动离不开自然界自然界不仅为人类社会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前提而且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永恒基础。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结合中国的情况谈谈如何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进入二十世纪人类进入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资源的过度利用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如大对资源的过度开采也造成了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可以说人类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保护环境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

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这二者能否兼顾可以说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至少在短期存在着矛盾。人类必须对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分配资源的问题作出取舍在其中任何一方面增加资源的投入在短期必然会

减少另一方面资源的投入。对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这一矛盾尤其尖锐。但是从长期看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一定是矛盾的。环境的改善可能有助于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则能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

从客观上来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的。一方面21世纪所提倡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因而环境保护成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因而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我们今天所说的环境保护不只是单单的保护或者是消极的防治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对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要求人类倒退文明来保存自然的原始是荒谬可笑的。今天的环保不但不能要求经济停滞不前还恰恰需要经济持续的力量为环保提供物质上、技术上的条件。由此看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唇齿相依

是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的。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发展经济的本质要求。发展经济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我国发展经济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我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普遍存在。保护环境包括保护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城市存在发展经济尤其是发展工业对居民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在农村更是存在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问题。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发展过程中因破坏环境影响人民生活违背了发展经济的本意。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为经济发展与环境的保护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即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是基础

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必要去讨论是否可持续了没有持续性发展就行将终止。发展应理解为两方面首先它至少应含有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其次发展作为一个国家或区域内部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必经过程它以所有人的利益增进为标准以追求社会全面进步为最终目标。持续性也有两方面意思首先自然资源的存量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这种物质上的稀缺性和在经济上的稀缺性相结合共同构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条件。其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代人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且应该重视后代的人的利益既要兼顾各代人的利益要为后代发展留有余地。

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与可持续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放弃发展则无可持续可言只顾发展而不考虑可持续长远发展将丧失根基。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的是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最佳兼顾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

发展。可持续发展涉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意味着社会的整体变革

包括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领域在内的整体变革。发展的内涵主要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其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首先可持续发展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其次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再次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

中国已经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项国策来实行只有在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的同时与保护环境联系起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保证中国的不断崛起与不断强大。

从科学研究到政治谈判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代环境问题的一个焦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气候谈判责任分配问题上尖锐对立。分析这种对立的原因。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责任分配问题上尖锐对立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1、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问题。发达国家一味强调保护环境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贫穷就是最大的环境问题。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经过激烈的谈判斗争发展中国家挫败了少数发达国家否定发展权的企图。大会通过的《里约宣言》的“原则3”宣布为了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要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实现”。鲜明地提出发展权的概念意义在于破除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承认发展中国家摆脱贫穷和发展经济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新的建立在国家平等基础上的全球环境保护伙伴关系和国际经济秩序创造了条件。

2、主权问题。按国际法规定各国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按照自己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自己的资源。然而不少发达国家以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之名提出环保责任国际化的观点

认为全球都有权干预监督一国内部的环保行为全球各国都有责任和权利去监督别国的资源利用。这种论点被发展中国家看作是发达国家借环保问题来控制它们的自然资源企图侵犯它们的主权。另外一些西方学者还歪曲事实地认为全球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的错误的发展政策造成的因此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应加以限制即“主权限制”论。发展中国家反对发达国家借环境问题干涉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主权、资源主权。当然发展中国家也认识到在全球环境问题上主权不是绝对的而是权利与义务的结合。比如气候没有一个国家能要求主权。又如海洋没有一个国家主权能够统治全球性的海洋体系这个海洋体系已成为人类惯用的“下水道”。所以由于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国家的传统权利及权力在淡化而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加强影响在扩大进而形成了“共同的星球意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主权弱化的时代。但必须说明的一点是任何无视国家主权的观念和行为都将从根本上影响国际尤其是南北之间的经济关系的健康发展并对国际环保合作构成障碍。新的制度安排应该使各行为主体努力减少环保壁垒使各个国家在统一的规则之下进行有效的合作。

3、责任问题。发展中国家据实指出发达国家的“发达”是建立在对世界资源与环境严重破坏的基础上的发达国家应对全球环境退化负主要责任。发达国家应该停止无休止地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原材料及自身大肆地挥霍。现在发达国家保护自身环境的一个手段就是低价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原料并不破坏自身的自然资源。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但却是世界木材贸易中最大的进口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1992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富裕国家的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但是消耗的能源却占了消耗的木材占

消耗的粮食占60%。在温室气体的排放方面尽管有不同的研究结果但多数专家还是实事求是地认为发达国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里约宣言》提出“共同但区别的责任成为国际环境保护合作的基础之一。但美国对这一原则持有保留。美国反对将此原则解释为暗示美国承认或接受任何国际义务、责任或减轻发展中国家的责任。

4、环境融资和环保技术转让问题。既然发达国家被证明是世界主要的污染源它们在受益的同时理应为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承担更多的义务。而且从全球环保合作的角度来说发达国家有合作的愿望又有比发展中国家强得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应该能承担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境融资和环保技术转让的义务。但事与愿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拒绝承担这一义务。发达国家提供的环境基金如杯水车薪且承诺不兑现还往往用保护知识产权为理由拒绝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保技术。比如《21世纪议程》作为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重要文件作为实施《里约宣言》的行动计划在资金方面作了安排。据《议程》估计在发展中国家实施《议程》活动的平均年度费用超过6000亿美元年。《议程》要求发达国家和有资金能力的国家作出初步的资金承诺。发达国家在《议程》中“重申对其达到将国民生产总值的用于官方援助这一公认的联合国指标的承诺并表示

如尚未达到这一水平则将争取2000年或之后尽快达到这一水平。但事实上发达国家提供的官方援助远小于其承诺值。更何况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官方援助与通常意义上以支持发展为目的的官方援助如何划分是否有相互挤占之嫌也是发展中国家所担心的。至于高新技术那是发达国家维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甚至垄断地位的关键它们当然不愿意轻易将技术转让哪怕是为了环境保护。

5、绿色贸易壁垒问题。随着乌拉圭回合的结束用关税和传统的非关税措施限制进口的余地已经变小国际贸易壁垒逐渐转向苛刻的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准形成新的主要的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它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借口实则是对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设置障碍限制其出口以防止和抑制他国产品对本国的冲击从而实现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其经济和技术实力低下产品往往达不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成为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受害者。虽然《里约宣言》原则第12条反对将环境保护作为新的贸易壁垒和歧视手段要求尽可能以国际协调一致的环境措施来解决环境问题但事实上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有增无减。发展中国家对此的态度和疑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发达国家在几十年前就完成了工业化走过了严重的污染期。现在反过来要求发展中国家也按发达国家现在的同等标准去做的确是强人所难。例如《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发达国家阻止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出口的手段。

6、发达国家通过一些经济活动向发展中国家转嫁污染问题。《里约宣言》原则第14条禁止污染活动和污染物质转移到他国。但事实上这样的例子已屡见不鲜。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标准低环保手段落后又缺乏必要的技术和信息往往就成为发达国家向外转移污染的受害者。相反发达国家基本上不可能成为该种行为的受害者。

7、建立合理的环境标准以及保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环境事务中的发言权的问题。《21世纪议程》关于国际环境法律文件和机制中提出了一项总目标、八项具体目标和四方面的活动其中就明确提出查明和处理有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和执行国际环境法文件中的各种困难促进和支持所有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有效参与国际协议和文件的谈判、执行、审查和管理包括提供技术援助和酌情实施差别义务通过制定经全球和多边协商的协议和文件促进各项考虑到各国不同情况和能力的国际环保标准”等。但至今为止发展中国家仍是发言权上的“弱者”。

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尽快拿出诚意弥补欠债发展中国家也要审时度势减少环境损害但落实这个原则从观念到行动困难重重。你认为怎样才能走出困境?

一、“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含义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基于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性、全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以及导致全球环境退化的各种不同因素世界各国乃至全人类均应当共同承担起保护和改善环境以最终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责任另一方面是在责任的领域、大小、方式、手段以及承担责任的时间先后等方面应当结合各国的基本国情而予以区别对待。它指的由于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导致全球环境退化的各种不同因素各国对保护全球环境负有共同但是又有区别的责任。它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内容即共同的责任和区别的责任。

共同责任。共同责任反映于国际法上是“人类共同的利益”和“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的理念。由于地球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各国无论大小、贫富均需担负起保护全球环境的责任。其内容有如下两点其一各国须采取措施来保护本国管辖范围内的环境。其二各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给予彼此以支持和援助。在环境保护方面有能力的国家须帮助能力欠缺的国家解决环境问题。

区别责任。区别责任是指虽然各国需要担负起保护全球环境的共同责任但在不同国家之间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由于各自对全球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和压力

以及治理能力等因素它们在责任的大小多少时限等方面所承担的责任是有差别的。这既符合国际法的公平制度又有助于全球环境问题的切实解决。

共同责任和区别责任的关系。为了追求人类共同利益习惯国际法赋予每个国家以共同责任来保护全球环境。带有公平理念的区别责任是国际社会为吸引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国际环境保护中而设定的一种制度。区别责任虽然很重要但应当同共同责任原则区别开来。对该原则的正确诠释应是发展中国家履行公约义务、参与国际环境保护的能力取决于其得到受惠于发达国家的程度。如果没有得到援助就不履行公约义务。因为发展中国家既要承担具体的公约义务又要承担不损害他国环境和国际区域的习惯国际法的义务。

二、如何更好地实施“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一)发展中国家以发展为先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还在为满足基本的温饱需求而挣扎他们根本无暇顾及臭氧层消耗、、物种灭绝等问题。贫困的社会是无法为后代人享受其环境权益而保存足够的选择、良好的环境质量和充分的接触和使用渠道的。只有发展才能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后代人的权益。而这种发展不仅使当代的大多数人口受益而且有益于未来的人口。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发展是首要任务只有具备一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才能顾及到环保问题也才

能承担起保护全球环境的责任。

(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使贫困国家处于恶性循环的境地一方面要过度地开采自然资源以偿还巨额债务满足发达国家的金融需要另一方面过度滥用资源使自然资源枯竭贫困进一步加剧。可以说正是这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把人类推到了环境危机的边缘。所以解决环境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新的全球伙伴关系实现一种“代内的公平”。这就要求发达国家的财富和技术以非商业性的条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它要求发达国家改变其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减轻地球的负担。最后发展中国家应选择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避免重蹈发达国家

的老路对环境造成更加巨大的损害。

三加强国家合作合理分担责任

推进国家合作关键在于发达国家。鉴于地球环境所承受的压力大部分仍来自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应该在承担比发展中国家更大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责任。基于这一点发达国家应该率先行动起来。率先削减其污染物的排放量率先在生产和消费方式上做出实质性的改革这对于扭转地球环境恶化趋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发达国家应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不附加商业性条件的资金和技术以帮助它们提高环境保护的能力。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有区别的责任并不意味着它们可以对自己在保护全球环境中的责任和义务掉以轻心。恰恰相反发展中国家首先应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环境保护的能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但其间必须努力进行改革改革生产方式尤其是少数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目前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也需要尽快改变否则它们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将成为破坏地球环境的一股新的、巨大的力量。同时各国尤其是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推行适当的人口政策以降低人口增长速度减轻地球的人口负担。

总之要保护地球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需要世界各国的通力配合精诚合作

合理地分担责任。“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确保发展中国家最广泛地参与全球环境保护提供了一个必要条件也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公平的契机。同时也希望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使该原则更具有可操作性并能够逐渐上升为一种国际习惯法使其对国际社会更具约束力。

第五讲当代社会思潮

1.结合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理解,深入分析当代西方主要社会思潮的实质

2.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基本认识基础和精神基础。

3.结合中国的思想文化现状,谈谈十七大的论断

第六讲当代科学技术发展

1.谈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和当代科技革命的重大意义的认识

2019年宪法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共90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宪法修正案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D )年 A 、 2年 B 、 3年 C 、 4年 D 、 5年 2、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D ) A 、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 B 、自治州的人民法院 C 、自治县的人民政府 D 、自治旗的人民代表大会 3、根据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都缺席的时候,由全国人大补选。在补选之前,应由谁临时代替主席的职位(C ) A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B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C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D 、国务院总理 4、根据宪法修正案的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哪些条件(B ) A 、赔偿 B 、补偿 C 、兑换 D 、支付金钱 5、我国采取的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种国家结构形式(D ) A 、“一国两制” B 、统一的多民族 C 、复合制 D 、单一制 6、下列选项的制度中最能反映我国的政治生活全貌的是(D ) A 、民主集中制度 B 、人民民主专政制 C 、政治协商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 7、我国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正案是什么时间公布施行的(C ) A 、 2004年 2月 28日 B 、 2004年 3月 4日 C 、 2004年 3月 14日 D 、 2004年 3月 15日 8、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修改宪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 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法定多数通过。这个法定多数是指下列哪一项(B ) A 、 3/4以上 B 、 2/3以上 C 、 3/5以上 D 、 1/2以上 9、根据宪法第 91条的规定:审计机关在下列那一主体的领导下,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B ) A 、国务院 B 、国务院总理 C 、国家主席 D 、国务院审计署 10、根据宪法第 107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哪一级人民政府有权审批乡、民族乡、镇的建置和区域划分(C ) A 、市一级人民政府 B 、县、市级人民政府 C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 、国务院 11、根据现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全国人大有权对下列选项中的哪一机构提出质询案(A ) A 、国务院 B 、最高人民法院C 、最高人民检察院 D 、中央军委

生理学第八版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解析

第一章思考题 1. 生理学研究为必须在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以及整体水平进行?人体生理学研究人体功能,由于人体功能取决于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取决于组成这些器官系统的细胞的功能,细胞功能又取决于亚细胞器和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所以,要全面探索人体生理学,研究应在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以及分子水平上进行,并将各个水平的研究结果加以整合。 2. 为什么生理学中非常看重稳态这一概念? 人体细胞大部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而是浸浴在细胞外液(血液、淋巴、组织液等)之中。因此,细胞外液成为细胞生存的体环境,称为机体的环境。细胞的正常代活动需要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使其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稳态或自稳态。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其维持需要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稳态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因为细胞的各种代活动都是酶促反应,因此,细胞外液中需要足够的营养物质、O2和水分,以及适宜的温度、离子浓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细胞膜两侧一定的离子浓度和分布也是可兴奋细胞保持其正常兴奋性和产生生物电的重要保证。稳态的破坏将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如高热、低氧、水与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等都将导致细胞功能的重损害,引起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在临床上,若某些血检指标在较长时间明显偏离正常值,即表明稳态已遭到破坏,提示机体可能已患某种疾病。3. 试举例说明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在生理功能活动调节中的意义。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

原先活动相反的向改变,称为负反馈。人体的负反馈极为多见,在维持机体生理活动的稳态中具有重要意义。动脉血压的压力感受性反射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通过反射抑制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心脏活动减弱,血管舒,血压便回降;相反,而当动脉血压降低时,也可通过反射增强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血压回升,从而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向改变,称为正反馈。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产生“滚雪球”效应,或促使某一生理活动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最大效应。如在排尿反射过程中,当排尿发动后,由于尿液进入后尿道并刺激此处的感受器,后者不断发出反馈信息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使排尿反射一再加强,直至尿液排完为止。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为前馈。如在寒冷环境中,当体温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的代活动加强,产热增加,同时皮肤血管收缩,使体表散热减少,于是体温回升。这是负反馈控制。但实际上正常人的体温是非常稳定的。因为除上述反馈控制外,还有前馈控制的参与,人们可根据气温降低的有关信息,通过视、听等感受器官传递到脑,脑就立即发出指令增加产热活动和减少机体散热。这些产热和散热活动并不需要等到寒冷刺激使体温降低以后,而是在体温降低之前就已经发生。条件反射也是一种前馈控制。

社戏阅读练习和答案

《社戏》阅读练习 (一)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 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没有的。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 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 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 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 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 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1.分析画曲线句子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1?表现了我没有看到社戏的失落难过的心情。 2.文段主要描写的人物是双喜。大悟似的”与大声的说道”属于描写方法,分别表现了双喜 的、的特点。 2?神态聪明、勇于承担责任 3.底细”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3.指外祖母和母亲表现出来的担心 4?双喜所写包票里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4 ?表现了双喜聪明,办事稳妥可靠,能猜透外祖母和母亲的心思,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顺利地带我去看社戏。

(二)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 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 是渔火。 1? 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朦胧”的意思是模糊不清。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踊跃”的意思跳跃。 2?文中描写开船的动作的词语有点、磕、退、上前、出,从中看江南水乡的少年们动作熟练、聪明能干的特点。 3?文中的景物描写具有特色。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进行多方面描写。各找出一句写在下面。 视觉:月色便朦胧在水气里 嗅觉: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 触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听觉: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4?本段主要写月夜行船,突出了我”急于看戏的迫切心情。从文中的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三)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4 ?开船动作利索,行船速度快,从我”的所见、所思、所感、所闻中体现

最新宪法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00道)

宪法知识竞赛试题库 一、判断题 1.特别行政区是指在我国版图内,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所设立的具有特殊的法律地 位,实行特别的政治、经济制度的行政区域。(√) 2.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形式只有下列几种:(1)全民所有制经济;(2)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3)个体经济;(4)中外合资企业。(×) 3.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 4.在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作为一级地方国家机关受中 央和上级国家机关的领导,行使宪法赋予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另一方面,它作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宪法赋予的自治权。(√) 5.根据我国宪法修正案的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 让土地,但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6.除宪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的权力外,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可以行使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行使的其他职权。(×) 7.国家主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但国家副主席连续任职时没有不得超过两届的限制。 (×) 8.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 9.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公民的光荣职责,因此,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每年必须从事一 定时间的义务劳动。(×) 10.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11.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 12.国家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3.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主席不是指握有国家权力的个人,而是指国家体系中一个独立的国 家机关。(√) 14.政党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15.民族自治的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自治村。()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 利。(√)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同于一般的人民团体,属于重要的国家机关。()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罢工的自由。() 20.国家主席、副主席缺位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行补选;补选之前,由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暂时代理国家主席的职位。(√) 21.一切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和滩涂都属国家所有。() 22.公民在特定情况下获得物质帮助权的具体表现除了老年人的物质帮助权,还包括患疾病 公民的物质帮助权以及丧失劳动能力公民的物资帮助权。(√) 23.宪法规定,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可以依法对公民的 通信进行检查。(√) 24.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 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实施的。(√) 25.宪法作为一个国家的法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是国家的根本法,在一国的法律体系中居最 高的地位。(√)

课后思考题答案1

第一章 1、试解释用1kg干空气作为湿空气参数度量单位基础的原因? 答:因为大气(湿空气)是由干空气和一定量的水蒸气混合而成的。干空气的成分是氮、氧、氩、及其他微量气体,多数成分比较稳定,少数随季节变化有所波动,但从总体上可将干空气作为一个稳定的混合物来看待。为了便于热工计算,选一个稳定的参数作为基础,方便计算。(湿空气=干空气+水蒸气,干空气不发生变化,水蒸气是会发生变化的。因此,干空气作为基准是不能发生变化的) 2、如何用含湿量和相对湿度来表征湿空气的干、湿程度? 答:含湿量表示空气的干湿方法:取空气中的水蒸气密度与干空气密度之比作为湿空气含有水蒸气的指标,换言之,取对应于1Kg干空气所含有水蒸汽量。(表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相对湿度表示空气干湿的方法:湿空气的水蒸汽压力与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的水蒸汽压力之比。(表示空气接近饱和的程度)

3、某管道表面温度等于周围空气的露点温度,试问该表面是否结露? 答:该表面不会结霜。因为判定是否结霜取决于是否在露点温度以下,当空气温度大于或等于露点温度时是不会结霜的。 4、有人认为:“空气中水的温度就是空气湿球温度”,对否? 答:错,空气湿球温度是空气与水接触达到稳定热湿平衡时的绝热饱和温度,而空气中水的温度就是水蒸气温度(空气的干球温度),所以是错的。 8、写出水温为t w时水的汽化潜热计算式。 解:汽化潜热的计算式为:r t=r0+1.84t w-4.19t w=2500-2.35t w 10、为什么喷入100摄氏度的热蒸汽,如果不产生凝结水,则空气温度不会明显升高? 答:这种情况叫等温增焓加湿,当蒸汽温度为100摄氏度时,热湿比等于一个常数ε=2684,该过程近似于等温线变化,所以空气温度不会明显升高。

社戏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社戏》 一、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并分析表达作用 1.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开船,在桥石上一 ( )几尺,即又( )出了桥。 作用: 2.我的很重的心忽而( )了,身体也似乎( )到说不出的大。 作用: 二、请根据文章顺序排列下面事件的先后,并作详、略归类。 1.六一公公送豆给“我”。 2.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3.夜航赴赵庄看戏。 4.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5.看戏前的波折。 6.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7.和伙伴们在赵庄看社戏。 顺序: 详写: 略写: 三、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2.双喜和六一公公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试举例说说本文景物描写有什么特色? 4.你怎样理解课文的结尾? 四、课内语段阅读 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3.你怎样理解甲段中“朦胧”和“踊跃”这两个词语? 4.“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呢? 5.甲、乙两段景物描写的内容各是什么?

宪法试题及答案

1、(单选题)在实行直接选举的地方,代表候选人需要获得()方为当选。 A.参加投票的选民的过半数的选票 B.全体选民的2/3选票 C.参加投票的选民的2/3选票 D.全体选民过半数的选票 正确答案:A用户选择:C 2、(单选题)我国宪法规定享有解释宪法职权的机关是()。 A.国家主席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D.全国人大 正确答案:B用户选择:D 3、(单选题)补选人大代表的程序和方式,由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 A.人大 B.全体代表 C.民政府 D.人大常委会 正确答案:D用户选择:D

4、(单选题)全国政协和地方政协之间的关系是()关系。 A.协商 B.指导 C.领导 D.监督 正确答案:B用户选择:D 5、(单选题)根据《全国人大组织法》规定,在必要的时候,下列哪一机构有权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秘密举行?() A.十个以上代表团联名 B.全国人大主席团和各代表团团长会议 C.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人大主席团 D.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 正确答案:B用户选择:C 6、(单选题)国家的结构形式主要是调整()。 A.国家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B.国家的阶级关系 C.国家的民族关系 D.国家局部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A用户选择:A 7、(单选题)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A.少数服从多数 B.集体行使职权 C.平等原则 D.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正确答案:D用户选择:A 8、(单选题)我国中央军委的领导体制是()。 A.合议制 B.主席负责制 C.集体负责制 D.双重从属制 正确答案:B用户选择:C 9、(单选题)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A.国家结构形式 B.政体 C.国体 D.政党制度 正确答案:C用户选择:A 10、(单选题)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有关审计机关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

宪法知识挑战题及答案

1、我国国旗上那颗最大的五角星代表什么??A中国共产党 ? B 农民阶级 ? C 民主党派 ? D 人民群众 2、省级法院在我国法院体系中被称为()。? A 最高人民法院 ? B 中级人民法院 ? C 基层人民法院 ?D高级人民法院 3、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 ? A 国家主席 ? B 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D 公安机关

4、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 ? A 中央军委 ?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 ?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5、下列选项中不具备选举权的是()。 ? A 进城务工人员 ?B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 C 曾经受过治安处罚的人 ? D 精神病患者 6、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并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的事实表明我国实行()的原则。 ?A民主集中制 ? B 君主立宪制 ? C 议会内阁制 ? D 三权分立制度

7、针对众多商户偷税漏税的现象,小明觉得很气愤,因为纳税是公 民的神圣()。 ? A 权利和义务 ? B 权力 ? C 权利 ?D义务 8、现代法治的价值追求是()。 ? A 消减法律权威性 ? B 限制人权 ?C尊重和保障人权 ? D 主张人的不平等 9、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指的是()。 ?A国务院 ?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D 中央军委

10、下列属于我国的基本国策的是()。 ?A计划生育 ? B 以人为本 ? C 毛泽东思想 ? D 民族区域自治 11、根据《宪法》规定,有权制定基本法律的国家机关是()。? A 全国人大 ? B 全国人大常委会 ? C 最高人民法院 ?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1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休息的权利。 ? A 公民 ? B 成年人 ? C 老年人 ?D劳动者 13、居民委员会的性质是什么?

鲁迅《社戏》阅读练习及答案

《社戏》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社戏》节选,完成11~15题。(共13分) ①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先前的戏,或骂或笑,一面加紧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m②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③“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④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⑤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对着我的母亲大声的说。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各自回去了。 ⑥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我点一点头,说道,“好。”“豆可中吃呢?”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⑦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⑧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1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事件。(2分) 12.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分析双喜的形象特征。(3分)

宪法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西南财经大学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2013级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宪法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必须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签字笔作答,并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及填涂准考证号等信息。 2.本次考试与一般的考试不同,它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提出并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测试。 3.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总时限为120分钟。 5.考试结束铃声一响,请你立即放下笔,将试题、答题卡和草稿纸交给监考员验收后方可离开考场。 一、单选题(下面题目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内括号内,每题1分,共35分) 1.我国现行宪法是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 D)年通过的。 A.1954 B.1975 C.1978 D.1982 2.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有一百三十八条,其四个修正案共有(B )条。 A.三十 B.三十一 C.二十 D.二十一 3.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 D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A.生态平衡 B.生存环境 C.自然环境 D.生态环境 4.我国宪法规定,(C )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A.人民民主专政 B.生产资料公有制 C.社会主义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任何公民,非经( A )批准或者决定或者()决定,并由()执行,不受逮捕。 A.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机关 B.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C.人民法院,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 D.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6.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C )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答案要点]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的矛盾?[答案要点]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所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由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所决定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为存在条件的。一方面,在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属于私人所有,他们生产的产品的数量以及品种等,完全由自己决定,劳动产品也归生产者自己占有和支配,或者说,商品生产者都是独立的生产者,他们要生产什么,怎样进行生产,生产多少,完全是他们个人的私事。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之间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各个商品生产者客观上都要为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生产。因此,他们的劳动又都是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这样,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的性质,是社会劳动。对此,马克思指出,当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后,“从那时起,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真正取得了二重的社会性质。一方面,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们是总劳动的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另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从而相等时,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能满足生产者本人的多种需要。完全不同的劳动所以能够相等,只是因为它们的实际差别已被抽去,它们已被化成它们作为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作为抽象的人类劳动所具有的共同性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所具有的这二重性质,表现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统一的,同时也是对立的。其矛盾性表现在:作为私人劳动,一切生产活动都属于生产者个人的私事,但作为社会劳动,他的产品必须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他的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它的私人性,并不是它的社会性,他的私人劳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即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他自己并不能决定,于是就形成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商品的交换才能实现。当他的产品在市场上顺利地实现了交换之后,他的私人劳动也就成了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他的具体劳动所创造的使用价值才是社会需要的,他的抽象劳动所形成的价值才能实现。如果他的劳动产品在市场上没有卖出去,那就表明,尽管他是为社会生产的,但事实上,社会并不需要他的产品,那么他的产品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社戏》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社戏》同 步练习及答案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________,________,使我的心也________,然而又________起来,觉得要和他________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A.悠扬宛转愉快自失消失 B.宛转悠扬沉静自失弥散 6.本文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__省________市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家。本文体裁是________,社戏是指________。 7.根据规定的情境,以绿为重点扩展一段话。(不少于30字)

情境:初春,公园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8.文中写山踊跃地向后跑,表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联系上下文,你认为此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哪些方面表现了这种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去描写相应的景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给所选文段选择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A.赵庄看戏B.月夜抒怀C.月夜行船D.水乡美景

2018年宪法知识竞赛试题150题及答案

2018年宪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共150题) 1、我国现行宪法是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D)年通过的。 A、1954 B、1975 C、1978 D、1982 2、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有一百三十八条,其四个修正案共有(B)条。 A、三十 B、三十一 C、二十 D、二十一 3、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D),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A、生态平衡 B、生存环境 C、自然环境 D、生态环境 4、我国宪法规定,(C)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A、人民民主专政 B、生产资料公有制 C、社会主义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D)相适应。 A、社会发展 B、社会资源的增长 C、生态环境 D、社会发展计划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坚持(D)的分配制度。 A、按劳分配 B、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相结合 C、按需分配 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7、(B)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的规定。 A、1999 B、1993 C、1988 D、1982 8、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D)、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主权 B、领土 C、主权和领空 D、主权和领土完整 9、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A)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A、宪法和法律 B、党章 C、章程 D、法规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B)。 A、公民 B、人民 C、人民代表大会 D工农联盟 11、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A)。 A、重要组成部分 B、必要补充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大汇总

第一讲《蒹葭》思考题 1. 你还能举出几首临水怀人的诗词作品吗? 如《诗经·陈风》中的“东门之池”、“泽陂”,《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温庭筠的《梦江南》等。 2. 有的诗内容十分确定,有的诗可以多种理解,请你结合本文分析其中的原因何在。 诗内容确定,主要是所写对象具体;而含蓄的诗歌,力图使诗歌表现的对象给人以不确定性,难以指实,如本篇中的“在水一方”的美人,可以指情感世界的恋人,也可以指家国渴慕的贤人。 3. 本诗的复沓形式与表现的思想感情之间有什么关联? 它的艺术作用在于很好地表现事物进展的顺序和 程度,协调诗的韵律节奏,强化诗的音乐美和抒情气氛,增强表情达意的审美效果。 4. 在当代文艺作品里,有没有采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思的?请举几例。 当代作品中经常运用复沓形式表达情思,而且是很普遍的艺术手法。如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康白情《江南》、沈尹默《月夜》等。 第二讲《无题》李商隐思考题 1. 你认为诗中的男主人公是否是诗人自己? 供学生独立思考 2. 与《长恨歌》那种内容十分明确的爱情诗相比,这种含混朦胧的作品的长处与短处各有哪些? 本诗具体内容的含混及缺失,反而提供给读者进行联想、想象的空间,更能引发不同读者多方面的感受。缺点是不太适合痛快淋漓地表达情感以及叙述事件。 3. 能否再举出几首具有朦胧美的诗作? 如阮籍《咏怀》、白居易《花非花》、李商隐《锦瑟》、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纱”等。 第三讲庄子秋水思考题1. 你认为这种对话体在说理时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 足? 对话体多通过两个人物的问答和辩论来阐述道理,善于将不同思想的碰撞或逻辑思辨的过程有机地呈现出来,其语言也容易具有生动、活泼和个性化的特点。其不足之处是思路和逻辑有时不够严谨。 2. 在先秦诸子中,还有谁喜欢用寓言故事来阐述其哲学思想? 韩非子。《韩非子》中的《内储说》、《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皆为寓言故事之专集,其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然其寓言主要取材于历史和现实,与庄子寓言的奇幻谲怪呈现为完全不同的风格。 3. 在阐述哲理时,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指出来,并说明其效果如何。 拟人、比喻、对比、排偶,说理形象而有力。 4. 本文中有若干语句,在后世化为人们习用的成语,请指出来。 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坐井观天、太仓稊米。 5. 比较庄子和孟子的文章风格,谈谈二者间有何差别?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 第四讲韩愈与潮州文化思考题 1. 苏轼曾说:“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分析此说是否有道理。 苏轼的说法带有些夸张的成分,不过也指出此文饱蘸着作者真情的特点。 2. 后人认为袁枚的《祭妹文》,乃是本文的接踵之作。通过比较两文,你能否找出祭文佳作的一些共通之处? 《祭十二郎文》饱含着韩愈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袁枚《祭妹文》也通篇充盈着兄妹之间的诚挚、亲密之情。故而,祭文的最可贵处,在于能抒写真情,有真情贯注于其中。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社戏》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社戏》练习 一、一、文学常识。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 ()(1)鲁迅的《社戏》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样,都是描写儿童生活的散文。()(2)《社戏》写的是作者鲁迅回忆他少年时代在平桥村看社戏的美好情景。 ()(3)《社戏》表达了作者对少年生活的怀念,特别是表达了对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和眷恋。 二、请根据文章顺序排列下面事件的先后,并作详、略归类。 ①六一公公送豆给“我”。②.看社戏后归航偷豆。③.夜航赴赵庄看戏。 ④.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⑤看戏前的波折。⑥.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⑦.和伙伴们在赵庄看社戏。 顺序:详写:略写: 三、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2.双喜和六一公公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试举例说说本文景物描写有什么特色? 4.你怎样理解课文的结尾? 5你怎样看待文中“偷豆”这一情节安排? 6.从小说《社戏》中,你能看出作者对故乡有怎样的情感吗? 四、课内语段阅读 (一)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fú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回,都微笑了。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重见月下的平桥内bó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____前gāo ,阿发___ 后gāo ,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开船,在桥石上一_ _,后几尺,即又前出了桥。于是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chán_ chán _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fú()bó()gāo()chánchán() 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出恰当的词语。

分析化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思考题答案 1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用误差表示。精密度表示测定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偏差表示。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偏差表示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用来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准确度就高,精密度差,则测定结果不可靠。即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好,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好。 2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1)砝码被腐蚀; 答:系统误差。校正或更换准确砝码。 (2)天平两臂不等长; 答:系统误差。校正天平。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 答:系统误差。进行校正或换用配套仪器。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 答:系统误差。分离杂质;进行对照实验。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答:随机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求平均值。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系统误差。做空白实验或提纯或换用分析试剂。 3 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个更合理 答:标准偏差。因为标准偏差将单次测定的偏差平方后,能将较大的偏差显著地表现出来。 4 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 答:增加平行测定次数,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减少偶然误差。通过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正仪器、提纯试剂等方法可消除系统误差。 5 某铁矿石中含铁%,若甲分析结果为%,%,%,乙分析得%,%,%。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答:通过误差和标准偏差计算可得出甲的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的结论。 x 1 = ++÷3 =(%) x 2 = ++ ÷3 = (%) E 1=- =(%) E 2=- = (%) %030.01/)(1)(222 1=-∑-∑=--∑=n n x x n x x s i %035.01/)(222=-∑-=∑n n x x s i 6 甲、乙两人同时分析同一矿物中的含硫量。每次取样 g ,分析结果分别报告为 甲:%,% 乙:%,% 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 答:甲的分析报告是合理的。因为题上给的有效数字是两位,回答也应该是两位。 第三章 滴定分析 思考题答案 1. 什么叫滴定分析它的主要分析方法有哪些 答: 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直至所加溶液的物质的量与待测溶液的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关系恰好反应完全,达到化学计量点;再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计算出待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社戏》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社戏》练习题及答案 1.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2.六一公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戏其实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地好豆,——也不再看到那也似地好戏你”? 4.小伙伴们热衷于看戏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5.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6.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山为什么说“踊跃”?) 7.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回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罩”表现了怎样的情形?) 8.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 (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为什么还要“感激”?) 9.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 A. 写了我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B.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C.看社戏前的波折。D.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E.看社戏后归航偷豆。F.去赵庄看社戏。 详写:略写: 10.“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这句话怎样理解? 11.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12.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请你谈谈你所喜欢的人物。

13.课文的景色描写极具特色。仔细研读夏夜行船、月夜归航片段,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展开对景物的描写的? 14.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15.课文开始记叙平桥村的生活与“社戏”有何关系? 16.课文写乐土平桥村,用了这样一句话:“(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17.“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六一公公是在责怪孩子们偷他的豆吗?18.写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 (3)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4)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19.指出下列描写人物时使用的描写方法 (1)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2)“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3)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20.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夏夜出航,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这些景物的内容分别是什么?(2)找出选文中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作者以动写静,写出船行之快,作用是什么? (3)第二段中“悠扬”的笛声除带给“我”美妙的感觉外,对后文的展开还起到了什么作用?

2019年宪法知识竞赛试题400题及答案

2019年宪法知识竞赛试题400题及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 2、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从性质上属于司法行政机关。(×) 3、人民法院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领导关系。(×) 4、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与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5、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我国最低的一级国家政权机构。(×) 6、全国人大的常设性委员会是独立行使职权的国家机关。(×) 7、全国性的法律一律不适用于特别行政区。(×) 8、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机关都是自治机关。(×) 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类似于西方国家的议会,是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机关。(×) 10、《共同纲领》是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一部宪法性文件。(√) 11、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侵入、搜查、查封公民的住宅。(×) 12、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13、劳动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14、居民委员会主任是由政府指派的。(×) 15、在我国,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16、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17、在我国,任何公民都享有通讯自由和通讯秘密。(×) 18、公民通过言论自由表达的内容受法律的保护,不受非法干预,所以公民享有的言论自由是绝对的。(×) 19、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免。(×)

20、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 21、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22、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 2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每届任期与全国人大相同,可连选连任。(√) 24、解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 2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人大、人民政府和行使司法权的机关。(×) 26、私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补充。(×) 27、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公民个人所有。(×) 28、宪法的修改应由到会人大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 29、居民委员会是我国的最低一级国家政权机关的派出机关。(×) 30、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设立派出机关,区公所就是自治区设立的派出机构。(×) 31、在国务院的组成人员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只有总理和副总理。(×) 32、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3、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大的选举,如果遇到不能选举的非常情况,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1/2以上多数通过,可以推迟选举。(×) 34、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 35、特别行政区法院有终审权。(√) 36、我国国家机构遵循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3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