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压轴题汇编【含解析】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压轴题汇编【含解析】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压轴题汇编【含解析】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压轴题汇编【含解析】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压轴题汇编(湖北专版)

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实验探究题(共18小题)

1.(2018?武汉)实验室现有一瓶含少量水的碳酸氢铵样品,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B、C中所装药品均足量,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已知: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NH3↑+H2O↑+CO2↑,NH3能被酸溶液吸收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Ⅰ.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

Ⅱ.关闭弹簧夹,给碳酸氢铵样品加热

Ⅲ.当样品反应完全,…,再停止加热,直到玻璃管冷却;

N.实验完毕,测得装置B、C中药品的质量分别增加了m1、m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H4HCO3属于氮肥(选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装置B中盛放的液体是

浓硫酸。

(2)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

(3)步骤Ⅲ中,停止加热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

(4)该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100% (用m1、m2的代数式表

示)。

解:(1)NH4HCO3是含有氮元素的化肥,属于氮肥;

装置B中盛放的液体是浓硫酸,用来吸收水蒸气和氨气。

故填:氮肥;浓硫酸。

(2)装置C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故填:2NaOH+CO2═Na2CO3+H2O。

(3)步骤Ⅲ中,停止加热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使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被吸收。

故填: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

(4)实验完毕,测得装置B、C中药品的质量分别增加了m1、m2,说明样品质量为:m1+m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m2,

设碳酸氢铵质量为x,

NH4HCO3NH3↑+H2O↑+CO2↑,

79 44

x m2

=,

x=,

该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为:×100%,

故填:×100%。

2.(2018?仙桃)请根据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A中倾倒液体的操作是: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量筒稍倾斜,量筒口与细

口瓶口紧挨着,缓缓地向量筒中倒入液体;B中液体的体积是42 mL。

(2)①小萌欲用如图C装置制气体,发现该装置中存在 2 处错误,小萌纠正了其中的错误,并采用向下排空气法,制取了氢气,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②小萌又选用了不同的化学药品,用纠正错误后的C装置制得了另一种气体,该气体需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③为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

解:(1)A中倾倒液体的操作是: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量筒稍倾斜,量筒口与,缓缓地向量筒中倒入液体;B中液体的体积是42mL;故答案为:细口瓶口紧挨着;42;(2)①小萌欲用如图C装置制气体,发现该装置中存在2处错误,即长颈漏斗应该在液面以下,导管应该进入橡皮塞少许;②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③为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故答案为:①2;Zn+H2SO4=ZnSO4+H2↑;②CaCO3+2HCl=CaCl2+H2O+CO2↑;③反应物的状态;(合理即可)

3.(2018?黄石)根据下列装置图,请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为a的仪器名称锥形瓶。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1O32KCl+3O2↑。

(3)用C装置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D (填字母序号)。

(5)用B装置制气体时,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伸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出。解:(1)仪器a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故填:2KC1O32KCl+3O2↑;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集气瓶口的气泡连续而且均匀冒出时才能收集;故填:连续均匀冒出;

(4)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实验室中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故填:D;

(5)用装置B来制取气体时,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的下端逸出,所以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故填:伸入液面以下。

4.(2018?仙桃)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方案一】如图1。

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酚酞溶液变红色;

②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设计对比实验。(说出一点即可)

【实验方案二】如图2、图3。

图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线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按照图4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的热水中。

①观察到的现象是小纸花由下而上依次变红色,并且图3比图2变色快;

②图2、图3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变量只有一个,被控制的量有多个,请说出4个被控制的量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小纸花大小和形状相同;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

③若图4中的小纸花上喷有石蕊溶液,而注射器向瓶中注入的是浓盐酸,可以观察到小纸花的颜色从下至上变为红色。

【实验方案三】如图5

用长柄V形玻璃管进行实验,向左、右两端的V形玻璃管口分别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塞紧橡皮塞。

①过一会儿后,从图5中观察到有白烟产生且位置偏右,说明氯化氢和氨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氨分

子运动的比氯化氢分子运动的快。

②图5中生成白烟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NH3+HCl=NH4Cl 。

【实验结论】上述实验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说出一点即可)

解:【实验方案一】

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填:酚酞溶液变红色。

②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设计对比实验,不能排除空气中的物质使酚酞溶液变色。

故填:没有设计对比实验。

【实验方案二】

①观察到的现象是小纸花由下而上依次变红色,并且图3比图2变色快。

故填:小纸花由下而上依次变红色,并且图3比图2变色快。

②4个被控制的量是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小纸花大小和形状相同;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

故填: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小纸花大小和形状相同;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

③若图4中的小纸花上喷有石蕊溶液,而注射器向瓶中注入的是浓盐酸,可以观察到小纸花的颜色从下至上变为红色。

故填:石蕊溶液。

【实验方案三】

①过一会儿后,从图5中观察到有白烟产生且位置偏右,说明氯化氢和氨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氨分子运动的比氯化氢分子运动的快。

故填:氯化氢和氨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氨分子运动的比氯化氢分子运动的快。

②图5中生成白烟,是因为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HCl=NH4Cl。

故填:NH3+HCl=NH4Cl。

【实验结论】

上述实验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即相对分子质量越小,运动的速率越快。

故填:相对分子质量。

5.(2018?黄石)松花皮蛋是黄石八珍之一。腌制皮置的一种原料是由NaC1、CaO和Na2CO3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某化学兴趣小组用该原料,在实验室进行如下实验:将该固体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澄清滤液。同学们对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

请完成以下探究过程,并将①~⑤处答案填入答题卡相应位置。

固体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个化学反应: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 。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I.溶质为:NaC1、NaOH、Ca(OH)2;

II.溶质为:NaC1、NaOH;

III.溶质为:NaC1、NaOH、Na2CO3。

【设计方案】

【交流反思】兴趣小组经过讨论认为:

若猜想II正确,该原料中CaO与Na2CO3的质量比为28:53 。

解:固体溶解过程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

【作出猜想】I.氢氧化钠过量时溶质为:NaC1、NaOH、Ca(OH)2;

II.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为:NaC1、NaOH;

III.碳酸钠过量时溶质为:NaC1、NaOH、Na2CO3。

故填:NaC1、NaOH、Na2CO3。

【设计方案】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

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HCl溶液,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交流反思】

若猜想II正确,即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

由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可知,CaO~Na2CO3,

该原料中CaO与Na2CO3的质量比为:56:106=28:53。

故填:28:53。

6.(2018?仙桃)有一种纳米材料添加剂,由铝粉、氧化铝粉末、铜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探究该添加剂的成分,化学学习小组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回答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1)取适量添加剂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该现象说明添加剂中一定含有铝粉、铜粉。

(2)另取适量添加剂于另一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溶液。则生成蓝色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蓝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两种溶质是硝酸铜、硝酸铝。

(3)取(2)中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溶解,说明该添加剂中含有氧化铝粉末。

解:(1)取适量添加剂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说明添加剂中含有铜,并产生大量气泡,说明添加剂中含有铝,因此添加剂中一定含有铝粉、铜粉。

故填:铝粉、铜粉。

(2)另取适量添加剂于另一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得到蓝色溶液,说明铝完全反应后,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和银,则生成蓝色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蓝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两种溶质是硝酸银和铜反应生成的硝酸铜与铝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的硝酸铝。故填:Cu+2AgNO3=Cu(NO3)2+2Ag;硝酸铜、硝酸铝。

(3)取(2)中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溶解,是因为氧化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铝和水,说明该添加剂中含有氧化铝粉末。

故填: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溶解。

7.(2018?十堰)掌握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方法是初中生必备的化学素养,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

二氧化锰、锌粒、稀硫酸、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

(1)利用上述仪器可以制取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①②③⑥(填序号)。

(2)若补充一种仪器试管(填仪器名称),再利用上述提供的药品和仪器还可以制取氧气,你选择的仪器是④⑤和⑦⑧②(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3)实验室通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若用如图⑨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端进入 b (填a或b)。

解:(1)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利用上述仪器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我选择的仪器是:①②③⑥;故答案为:①②③⑥;

(2)若补充一种仪器试管,再利用上述提供的药品和仪器还可以制取氧气,我选择的仪器是④⑤和⑦⑧②;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故答案为:试管;

⑦⑧②;2KClO32KCl+3O2↑;

(3)若用如图⑨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短管进入,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答案为:b;

8.(2018?黄石)某兴题小组用铝简制备A12O3及明矾大晶体,具体流程如下:

已知:明矾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AlO2+CO2+2H2O═Al(OH)3↓+X(方程式已配平)。X的化学式为NaHCO3。

(2)步骤III中发生的反应,其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3)写出Al(OH)3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1(OH)3+3H2SO4=A12(SO4)3+6H2O 。(4)在培养明矾大晶体的过程中,其操作的先后顺序为CBA 。

A.自然冷却至室温

B.选规则明矾小晶体,并用一根细线悬挂在溶液中央

C.配制45℃的明矾饱和溶液

(5)写出明矾的一种用途净水剂。

解:(1)步骤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AlO2+CO2+2H2O═Al(OH)3↓+X,根据反应前Na 为1;Al为1,O为6,C为1;H为4.反应后Al为1,O为3,H为3.反应后缺少Na 为1,O为3,C为1;H1,所以X的化学式为NaHCO3。

(2)步骤III是氢氧化铝分解为氧化铝和水,为一变多,符合分解反应特征,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3)Al(OH)3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2A1 (OH)3+3H2SO4=A12(SO4)3+6H2O。

(4)在培养明矾大晶体的过程中,配制45℃的明矾饱和溶液,选规则明矾小晶体,并用一根细线悬挂在溶液中央,自然冷却至室温,所以其操作的先后顺序为CBA。

(5)明矾的一种用途净水剂。

故答案为:

(1)NaHCO3;

(2)分解反应;

(3)2A1 (OH)3+3H2SO4=A12(S04)3+6H2O;

(4)CBA;

(5)净水剂;

9.(2018?十堰)某学习小组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经实验员分析可知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HCO3,NaOH,Na2CO3,NaCl中的一种,请你对该试剂作出猜想并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是什么溶液?

【猜想与假设】

甲猜想:NaHCO3溶液

乙猜想:NaOH溶液

丙猜想:Na2CO3溶液

丁猜想:NaCl溶液

【查阅资料】上述四种物质相关信息如下

【实验探究1】取瓶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探究2】另取瓶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生气泡。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探究1】可知丁同学的猜想一定错误。

甲同学仔细分析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表后发现自已的猜想错误,他的理由是在该温度下,碳酸氢钠

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 。

丙同学分析【实验探究2】并结合以上同学的实验结论,认为原瓶溶液是NaCO3溶液。

【实验探究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讨论质疑】乙认为以上同学分析有漏洞,需要进一步实验确定,于是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3】在【实验探究1】试管中的红色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中性),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溶液仍呈红色,但有白色沉淀产生。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探究3】可证明这瓶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但已经部分变质。

【反思与拓展】学习小组反思了这瓶试剂因为敞口放置而变质,得出了该溶液正确的保存方法,若要除去该溶液变质部分所采用的方法是Ca(OH)2+Na2CO3═CaCO3↓+2NaOH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解:【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探究1】可知,该溶液呈碱性,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故丁同学的猜想一定错误,故填:丁。

由于在该温度下,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故甲同学发现自已的猜想错误,故填:在该温度下,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

【实验探究2】中有气泡产生,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填:Na2CO3+2HCl═2NaCl+H2O+CO2↑;【得出结论】在【实验探究1】试管中的红色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中性),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溶液仍呈红色,但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通过【实验探究3】可证明这瓶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但已经部分变质,故填:氢氧化钠。

【反思与拓展】这瓶试剂因为敞口放置而变质,若要除去该溶液变质部分可以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故填:敞口放置;Ca(OH)2+Na2CO3═CaCO3↓+2NaOH。

10.(2018?宜昌)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我们鉴别和检验物质。 (1)在实验室鉴别白酒与白醋,可采用的方法是 闻气味 。

(2)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氢氧化钙溶液,一瓶是稀盐酸。为了鉴别它们,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先给两瓶溶液贴上标签A 、B ,然后分别取样进行实验。请将横线部分填写完整:

加入的试剂

现象

结论

方案1

二氧化碳

A 中出现白色浑浊,

B 中无明显现象。 A 是 Ca (OH )2 溶

液, B 是另一种溶液。 方案2

碳酸钠溶液

A 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B 中有气泡冒出 。

方案3

试剂X

……

写出方案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 (OH )2+CO 2=CaCO 3↓+H 2O 。

【方法感悟】在鉴别物质时,要先分析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恰当的试剂,必须产生不同现象才能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拓展应用】完成方案3,请从下列提供的试剂中选出所有能鉴别出这两种物质的试剂X : ①②③④⑥⑦ 。(填序号)

①酚酞溶液 ②pH 试纸 ③镁 ④氧化铜

⑤稀硝酸 ⑥氢氧化铜 ⑦氯化镁溶液 ⑧硝酸钡溶液 (3)小华同学对方案2进一步探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溶液C 和溶液D 混合,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①有沉淀产生时,写出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 。

②有气泡冒出时,可通过现象反推出溶液C中的溶质是Na2CO3、NaOH 。

③无明显现象时,混合物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 ;混合物E中所含溶质种类最多时,写出所有溶质的化学式NaCl、CaCl2、Ca(OH)2、NaOH 。

解:(1)白酒有特殊的香味,而白醋有酸味,故鉴别白酒和白醋可以采用闻气味的方法,故填:闻气味;

(2)通入二氧化碳,A中浑浊,故A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加入碳酸钠溶液,A中会产生白色沉淀,B中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故填:Ca(OH)2;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B中有气泡冒出;Ca(OH)2+CO2=CaCO3↓+H2O;

要鉴别氢氧化钙和盐酸,还可以使用酚酞试液,氢氧化钙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盐酸不能使酚酞变色,使用pH试纸测定pH也能鉴别氢氧化钙和盐酸,加入镁,有气泡产生的是盐酸,没有现象的是氢氧化钙,加入氧化铜,固体溶解溶液变蓝的是盐酸,没有现象的是氢氧化钙,硝酸不能鉴别二者,加入氢氧化铜,沉淀溶解的是盐酸,没有现象的是氢氧化钙,加入氯化镁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钙,没有现象的是盐酸,加入硝酸钡不能鉴别二者,故填:①②③④⑥⑦;

(3)①有沉淀产生则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

②有气泡产生,则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说明溶液C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填:Na2CO3、NaOH;

③无明显现象时,混合物E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混合物E中含有NaCl、CaCl2、Ca(OH)2、NaOH 时所含的溶质种类最多,故填:NaCl;NaCl、CaCl2、Ca(OH)2、NaOH。

11.(2018?襄阳)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时,选做了如图1所示的三个实验:(提示:BaCl2溶液呈中性,Na2CO3溶液呈碱性。)

祺祺:向试管I中慢慢滴入MgCl2溶液,并不断振荡,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Cl2+2NaOH=Mg(OH)2↓+2NaCl 。

雯雯:分别完成试管II和I中的两个实验后,接着进行如图2探究,请分析后作答:

(1)雯雯经过分析推断,试管Ⅲ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Na2CO3;步骤①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Cl2+Na2CO3=BaCO3↓+2NaCl 。

(2)祺祺把沉淀M、N混合后加入AgNO3溶液和过量的稀硝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实验结束,祺祺把反应后的混合物与滤液C全部倒入废液缸中,则废液缸内上层清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有Ba(NO3)2、Mg(NO3)2、NaNO3、HNO3。解:祺祺:向试管I中慢慢滴入MgCl2溶液,并不断振荡,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氯化镁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 (OH)2↓+2NaCl。

故填:MgCl2+2NaOH=Mg(OH)2↓+2NaCl。

雯雯:(1)雯雯经过分析推断,滤液A与试管Ⅲ中的物质混合后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即

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因此反应后试管Ⅲ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

步骤①中一定发生的反应是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Cl2+Na2CO3=BaCO3↓+2NaCl。

故填:NaCl、Na2CO3;BaCl2+Na2CO3=BaCO3↓+2NaCl。

(2)沉淀M、N中含有氢氧化镁、硫酸钡和碳酸钡,把沉淀M、N混合后加入AgNO3溶液和过量的稀硝酸中时,稀硝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硝酸镁和水,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和硫酸钡反应,因此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束,把反应后的混合物与滤液C全部倒入废液缸中,则废液缸内上层清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有:碳酸钡和硝酸反应生成的硝酸钡、氢氧化镁和硝酸反应生成的硝酸镁、C中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的硝酸钠、过量的硝酸。

故填: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Ba(NO3)2、Mg(NO3)2、NaNO3、HNO3。

12.(2018?孝感)溶洞都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洞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们思考:若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是否能生成碳酸氢钠(NaHCO3)?于是他们开始实验探究。(不考虑二氧化碳和碳酸作为溶质的情况)

【提出问题】所得溶液中所含溶质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

【提出猜想】猜想一,溶质为Na2CO3;

猜想二:溶质为NaHCO3;

猜想三:溶质为Na2CO3、NaHCO3。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所得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

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生成

猜想二不成立(填“成

立”或“不成立”)

②取实验步骤①中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稀盐酸有气泡冒出猜想一不成立

【得出结论】猜想三成立,证明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生成了碳酸氢钠。写出实验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

【讨论交流】碳酸氢钠的俗名叫小苏打。小明同学认为,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后,再向所得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就能证明一定有碳酸氢钠生成;小红同学对小明同学的结论产生质疑,其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拓展应用】同学们回忆超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情景,结合上述知识,如果向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下列哪一个图象能正确反映生成的碳酸钙沉淀与二氧化碳的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A (填字母序号)。

解:【提出猜想】

猜想一,溶质为Na2CO3;

猜想二:溶质为NaHCO3;

猜想三:溶质为Na2CO3、NaHCO3。

故填:Na2CO3、NaHCO3。

【设计实验】

①取所得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②取实验步骤①中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氢钠,实验过程如下

所示:

【得出结论】

实验步骤②中,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故填:NaHCO3+HCl=NaCl+H2O+CO2↑。

【讨论交流】

碳酸氢钠的俗名叫小苏打;

小红同学对小明同学的结论产生质疑,其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填:小苏打;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拓展应用】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Ca(OH)2+CO2═CaCO3↓+H2O,

44 100

CaCO3↓+H2O+CO2=Ca(HCO3)2,

100 44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100份质量的碳酸钙,100份质量的碳酸钙恰好和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因此图象应该是关于平行于y轴的直线对称,即A图象能正确反映生成的碳酸钙沉淀与二氧化碳的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故填:A。

13.(2018?荆州)某化学活动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玻璃管内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从安全环保的角度考虑,上述实验需要改进的是将尾气点燃。

(2)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 Cu+CO2。

(3)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氧化亚铜(Cu2O)和铜均为红色固体,且Cu2O能和稀硫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SO4+Cu+H2O.他们对反应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固体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生成的红色固体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红色固体只有Cu

猜想二:红色固体只有Cu2O

猜想三:红色固体可能含有Cu和Cu2O 。

【实验探究】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

酸。溶液变蓝色,有红色固体

剩余

红色固体含

有Cu2O

【思考与分析】甲同学认为猜想二正确,同学们分析后认为他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与硫酸反应,溶液变蓝色,有红色固体剩余。

为此,同学们补充进行了以下实验:称取mg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然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ng固体。当n>(含m的代数式)时,可以得出猜想三的结论正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